『壹』 中國越南戰爭電影
有關中國越南戰爭的電影有《長排山之戰》、《高山下的花環》、《閃電行動》、《蛇谷奇兵》、《芳華》,電視劇有《凱旋在子夜》。
1、《長排山之戰》
《長排山之戰》由田永貴執導,夏炎、黃健明、吳志孝等人編劇,八一電影製片廠攝制,由紀紅軍等主演,於1981年上映。
影片講述了1979年,我軍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解放軍某部四連在接受奪取長排山的任務後,採取正面進攻的戰術,在拂曉時向越軍陣地發起猛烈進攻。經過兩天兩夜的激戰,四連最後終於奪下了長排山,為我後續部隊打開了交通要道。
2、《高山下的花環》
《高山下的花環》是由謝晉執導,呂曉禾,唐國強,蓋克,何偉,王玉梅,童超,斯琴高娃,倪大紅 出演的一部影片。
影片根據李存葆的同名小說改編,塑造了梁三喜、趙蒙生、靳開來等一批個性鮮明的人物,反映了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戰士們在血與火的洗禮中經受的考驗,以及他們一心為國,以保衛國家和人民的安全為己任的高尚品質。
該影片引起巨大轟動,曾獲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以及金雞獎最佳編劇獎等共計八項大獎。
3、《凱旋在子夜》
《凱旋在子夜》是80年代最為經典的電視劇之一。電視劇以對越自衛反擊戰為背景,講述了中越邊境自衛還擊戰,還有主人公童川和江曼在戰火中依然不離不棄的浪漫愛情故事。
4、《閃電行動》
《閃電行動》由朱岩、梁治強聯合執導,杜振清、儲智博、趙小銳、孫海英、孫成斌、祝新運等人參演,於1987年上映。影片講述了中國軍隊一支偵察小分隊深入越軍敵後,摧毀越軍重炮陣地的故事。
5、《蛇谷奇兵》
《蛇谷奇兵》是由於業華執導的戰爭片,鄭曉寧等參演,於1989年上映。
影片講述了我軍某坦克穿插營從蛇谷潛入越軍敵後要道—班崗,對欲逃之敵實施阻擊,為我後續部隊發起全面進攻奠定了基礎。
6、《無影偵察隊》
《無影偵察隊》是胡仲球執導,王繪春等主演的戰爭、劇情片,於1989年上映。
影片講述了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在祖國南疆的邊防前線,活躍著一支被稱為「無影偵察隊」的我軍偵察小分隊,他們神出鬼沒,威震邊關的故事。
7、《芳華》
《芳華》是由浙江東陽美拉傳媒有限公司出品的劇情片,由馮小剛執導,嚴歌苓編劇,黃軒、苗苗、鍾楚曦主演,於2017年9月7日在多倫多國際電影節首映。
該影片根據嚴歌苓同名小說改編,以1970至1980年代為背景,講述了在充滿理想和激情的軍隊文工團,一群正值芳華的青春少年,經歷著成長中的愛情萌發與充斥著變數的人生命運故事 。
從1979年2月17日中國宣布對越開戰,到3月5日中國邊防部隊開始撤軍,中國人民解放軍東西全線推進越南北部境內縱深30-50公里,最遠達100公里。攻佔越南北部高平、諒山、黃連山、萊州4個省的3個省會、1個市、16個縣城、3個鎮以及廣寧、河宣兩省部分地區。
從攻打的距離上看,還沒有打到越南的首都河內。
(1)老電影長排山之戰全集擴展閱讀
1979年2~3月,越南在蘇聯的支持下,對中國採取敵對行為。中國採取自衛措施,在短時間內佔領了越南北部20餘個重要城市和縣鎮,一個月之內宣布撤出越南。中國邊防部隊撤出越南之後,雙方都宣布戰爭的勝利。
這場戰爭令中越兩國關系進一步惡化直至最低點。
20世紀80年代,中越兩國繼續軍事對抗,在羅家坪大山、法卡山、扣林山、老山、者陰山等地區又相繼爆發了邊界沖突,時間持續達十年。
20世紀90年初,兩國關系逐步恢復正常,陸地邊界也最終劃定。
『貳』 長排山之戰影評
《長排山戰役》拍攝於中越戰爭爆發後不久,意識形態不用多說。影片場面浩大,然而除了戰斗還是戰斗,拍得跟幻燈片一樣,幾乎沒有實際劇情。
人物塑造方面,中國方角色眾多,卻沒有幾個能夠稱得上是「人物」,形象蒼白無力,只會喊喊口號、喊爹罵娘、沖鋒陷陣、不怕被殺,毫無個性,如同符號,唯一有點性格的,算是那個念「一條腿」的士兵吧。
相比之下,越南方的人物可就生動多了,特別是那兩個越軍指揮官,一個脾氣暴躁,稍不順心就暴跳如雷。一個沉著冷靜,局勢再糟也要分析分析情況(這位倒更像是影片的主角)。而就普通士兵而言,越軍也是多種多樣,既有冷酷無情的一類,也有寧死不屈的勇士,還有充當越奸的膽小鬼,並不像中國士兵那樣除了臉孔,就毫無區別可言。
我想當年導演的用意是展現我軍的英勇和越軍的狡猾,可是多年後我們(或者由第三國的人)來看這部影片,差不多會認為越軍有血有肉,而中方只是一群沒有性格的法西斯。
整部影片充斥著對戰爭的鼓吹、充滿了軍國主義思想、對怎麼有效率殺人歌功頌德,別說對尊重對手了,哪怕對自己人的生命,也缺乏真正意義上的尊重,這種格調在納粹時代的電影中屢見不鮮,而與日本右翼份子資助的二戰片相比,卻是差了一截,右翼片鼓吹極端的武士道時,好歹也會裝模作樣地說一下「生命可貴」。
為什麼我覺得《血戰台兒庄》是中國最好的軍事片呢?因為它所塑造了一個又一個精彩生動的人物,而對於敵方(日軍)也描述得很冷靜,既沒有刻意的醜化,也沒有一廂情願的美化。
在我們這個時代,鼓吹軍國主義往往有一個好借口,就是在影片中將主角的對手設定為眾所周知的「公敵」(如二戰法西斯之類),反正這類人該殺,有了這個設定,接下來怎麼吹捧納粹主義、法西斯哲學、殺人有理、直把影片拍得比《意志的勝利》還要《意志的勝利》,也是理所當然的了。
以中越戰爭為主題為影片有很多,但基本都拍得不怎麼樣,拿得出檯面的,大概要數《高崗下的花環》了,這部影片的傑出之處就在於反思自身,而勇於反思向來都是偉大的。
總的來說,《長排山之戰》是一部迷你版的《二百三高地》。論客觀程度,前者接近但稍不如後者;論人物塑造,更是被拉下了一大截;論反戰力度,前者無足稱道後者嬌柔造作;若要說有什麼地方是兩者持平的,大概就是對軍國主義的渲染吧。
『叄』 中越自衛反擊戰,一個越軍打死親妹妹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高山下的花環》 1984年 上影 《鐵甲00八》 1980年 八一廠
《花枝俏》 1980年 八一廠 《不該凋謝的玫瑰》 1981年 廣西廠
[《長排山之戰》 1981年 八一廠 《年輕的朋友》 1981年 蛾嵋廠
《新兵馬強》 1981年 北影 《陸軍見習官》 1987年 長影
《雷場相思樹》 1986年 八一廠 《十五的月亮》 1986年北影、豫合
《他們正年輕》 1986年 西影 《自豪吧,母親 》
電視劇:
《凱旋在子夜》
『肆』 對越自衛戰老電影有哪些
進入九十年代,隨著中越關系恢復正常化,對越自衛還擊的題材從各種媒體上都消失了,以至於逐漸成了一場被人們遺忘的戰爭。撫今追昔,不勝感慨之至。十一期間,無事可做,於是上網搜了幾部對越自衛還擊戰的老電影來看。有《自豪吧母親》、《鐵甲OO八》、《長排山之戰》、《新兵馬強》、《花枝俏》、《高山下的花環》、《閃電行動》、《蛇谷奇兵》。從拍攝時間上看,八部片子分三個時期:八十年代初期:《自豪吧母親》、《鐵甲OO八》、《長排山之戰》、《新兵馬強》、《花枝俏》八十年代中期:《高山下的花環》八十年代末期:《閃電行動》、《蛇谷奇兵》從情節類型上看,分為二種:以《自豪吧母親》、《鐵甲OO八》、《新兵馬強》、《花枝俏》、《高山下的花環》為一種,講的是城市兵(如方虎南、黃永亮、趙蒙生)和新兵(如馬強、鞏大方)等,是如何在戰爭的殘酷環境下,磨去了身上的驕嬌之氣,成長為報效祖國的勇敢士兵的故事。這種故事發生的大環境則是八十年代初時普遍的青年理想失落,感到迷惘。《長排山之戰》、《閃電行動》、《蛇谷奇兵》則為另一種,以真實發生過的戰役為背景,描寫了我軍的英勇善戰,戰斗場面激烈,懸念叢生,扣人心弦。從人物的塑造上看,憨直可愛的馬強、愛發牢騷的靳開來、頑劣不羈的黃永亮、性格多柔的趙蒙生等,都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一些演員一直奮斗在影壇上,如今已成為了大腕級人物,如飾演趙蒙生的唐國強、飾演老班長姜元的孫海英、飾演參謀肖軍的鄭小寧、飾演越軍特功隊長院雄的趙小銳、飾演戰士梁國柱的儲智博等。有意思的是《鐵甲OO八》中方虎南的童年時戀人,是當時僅有10歲的許晴飾演的,而《閃電行動》中捨身滾雷的戰士林小亮,則是人們都熟悉的「潘冬子」祝新運飾演的。飾演《花枝俏》中黃永亮的是當年的著名青年演員寶詢,他和肖雄主演的《苦果》當時廣為人知,可惜此人後來隨出國潮去了紐西蘭,在中國影壇上消失了。在《閃電行動》中演劉凱華的杜振清是一副標準的軍人形象,後來還演了《中國勇士》中的我軍特工隊長。看過了很多前蘇聯和好萊塢的戰爭大片,其中千軍萬馬、戰機如雲、坦克奔騰的宏大的戰爭場面是讓人難以忘懷的。再觀我們的戰爭大片,千軍萬馬、血肉相搏的場面不輸於人,然而現代化的多兵種聯合作戰的景象,則少有見到,更多的是以小米加步槍的劣勢武器與敵苦鬥。英勇是英勇了,卻總給人以缺撼之感。所幸的是,在上述的關於對越自衛還擊戰的影片中,見到了我們自己的萬炮齊發和裝甲鐵騎,這場對越作戰也是我軍建立以來唯一一場運用了大規模裝裝甲部隊和大規模炮兵的戰爭。有幾部片子是以對越作戰中的真實戰役為背景的。如西線11軍穿插封土的《高山下的花環》、東線41軍猛攻朔江的《長排山之戰》、東線42軍43軍坦克部隊奔襲東溪,包抄高平的《鐵甲OO八》、《蛇谷奇兵》、兩山輪戰時我軍特種偵察作戰的《閃電行動》等。其中,比較接近於真實戰役的是《長排山之戰》和《蛇谷奇兵》。
『伍』 長排山之戰的演職員表
紀紅軍——營長 宋伯濤——連長
金石聲——指導員
賈連芳——副連長
張新華——排長
王建忠——三班長
杜先進——大勝
路輝忠——民兵排長
史連銘——越南軍上尉
王存根——越南軍中尉
陶明國——被俘越南士兵 編劇:夏炎、黃健明、吳志孝
導演:田永貴
八一電影製片廠
英語名稱 AUGUST FIRST FILM STUDIO
該廠於1952年攝制完成的第一部電影為軍事教育片《河川進攻》,1952年完成第一部紀錄片《荊江分洪》,1952年譯制完成第一部漢語教學片《神經系統和條件反向反射》,1955年投產第一部故事片《沖破黎明前的黑暗》,1960年完成中國第一部立體紀錄片《灕江游記》,1982年起攝制第一部電視劇《考場》,1988年起開始攝制美術片。
八一電影製片廠始建於1952年8月1日,以拍攝軍事題材影視片為主,是一個具有攝制故事片、軍事教育片、新聞紀錄片、國防科研片、電視片和電視劇等多片種生產能力的綜合性電影製片廠。
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
半個多世紀以來,八一廠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為鞏固提高部隊戰鬥力服務的方向,大力弘揚我軍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拍攝各類題材電影作品2400餘部。其中有故事影片240餘部:從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沖破黎明前的黑暗》《柳堡的故事》《英雄虎膽》《永不消逝的電波》《回民支隊》《戰上海》《林海雪原》《地道戰》《野火春風斗古城》到七八十年代的《閃閃的紅星》《歸心似箭》《四渡赤水》《風雨下鍾山》《巍巍昆侖》,直至上世紀九十年代的革命歷史題材戰爭巨片《大決戰》《大轉折》《大進軍》的誕生——波瀾壯闊的革命戰爭,異彩紛呈的電影畫面,熠熠生輝的銀幕形象,為中國乃至世界電影畫廊增添了光輝一頁。
進入新世紀,八一廠又攝制完成了《沖出亞馬遜》《驚濤駭浪》《驚心動魄》《情暖萬家》等一批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俱佳的故事影片。尤其是近年來,在配合黨和國家中心工作及重大慶典紀念活動中屢有建樹: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時,推出了《太行山上》、《八路軍》;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七十周年時,推出了《我的長征》、《雄關漫道》;在紀念建軍八十周年時,推出了《八月一日》、《士兵突擊》等一系列屢獲大獎的優秀影視作品,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影響。
「用光影寫史,為軍旗增輝」,是八一電影人的崇高使命和神聖職責。隨著電影產業化進程的逐步推進,曾經締造了無數輝煌與榮耀的八一廠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八一廠一定會奮發努力,始終不渝的堅守主流文化陣地,堅持繁榮先進文化,建設和諧文化。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謳歌英雄,展示崇高,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不斷推出更好更多的優秀作品,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譜寫新的篇章。
『陸』 盤點八十年代國產戰爭老電影,【在線觀看】免費百度雲資源
八十年代國產戰爭老電影,在線觀看免費資源
劇名:風雨下鍾山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柒』 跪求長排山之戰1981年上映的由 紀紅軍主演的百度雲資源
《長排山之戰》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Fv61In9ajvI2ksR3j9Pcvg
《長排山之戰》是一部於1981年5月上映的戰爭故事片。由田永貴執導,夏炎、黃健明、吳志孝等人編劇,八一電影製片廠攝制,由紀紅軍等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