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呂劇牆頭記內容簡介
1、善良的張木匠,妻子早亡,將兩個兒子拉扯成人。長子做生意發了財,為人自私、貪婪,很會算計,妻子李氏刁潑狠毒,對張木匠冷酷無情。次子粗通文墨,為人虛偽、狡猾,其妻趙氏從娘家帶來一份厚家產,他們吃喝不盡,對此十分得意,也不願奉養父親。
2、張木匠年老體衰,失去勞動能力,可這兩個兒子都不養他。但又毫無辦法,只好立下字據,以半月為期,輪流養父。由於月份有大小,兄弟為此常發生爭執,逼著老爹騎在老二家的院牆上。
3、張木匠年輕時的好朋友王銀匠,為人機智、詼諧、又富於正義感。王銀匠對張木匠的遭遇十分同情,他施展計謀,利用大乖和二乖愛財如命的本性,敘說當年張木匠在他的爐子上化了許多銀子,暗藏防老。
4、兩個兒子都想得到銀子,爭先供養老爹,但張木匠不久抑鬱而死。兩個兒子找到王銀匠,一定王銀匠要說出老爹藏銀的地方。王銀匠決心再一次戲弄他們,便讓他們去刨牆。他們拚命地刨,結果牆倒被壓在牆下,受到了懲罰。
(1)老電影牆頭記上下集擴展閱讀:
1、《牆頭記》根據蒲松齡的俚曲改編,敘述的是一個令人心酸的故事,演繹的是子女不孝,老來難,遭百般虐待,被推上牆頭。這出戲對於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培育尊老敬老風氣,構建和諧社會,有著積極意義。
2、呂劇《牆頭記》移植於山東梆子劇團的同名作品。1960年5月2日,山東梆子名家劉桂榮為毛主席演出了《牆頭記》,受到毛主席親切接見,創下了連續演出45天不換劇目的記錄。以後多年收視好評。這出戲被改編有許多劇種,如秦腔、評劇、呂劇、豫劇、曲劇等。
⑵ 牆頭記電影告訴我們什麼
牆頭記電影告訴我們要孝敬老人,不要娶了媳婦忘了娘
⑶ 您有《牆頭記》電影嗎
有啊,你要是需要,我可以給你下載地址。
⑷ 跪求三休樊梨花豫劇全段詞
常派名劇《斷橋》,常香玉主演
⑸ 豫劇《牆頭記》老來難片段戲譜。 拉二胡需要。
牆頭記》是根據蒲松齡的俚曲改編而成的。年近八旬的張木匠因兩兒不孝,兩媳不賢,遭百般虐待,被推上牆頭,引出一段人間悲喜劇。兩位表演藝術家中,李岱江唱腔委婉凄涼,耐人回味;楊瑞卿的表演入表入理,朴實細膩;幾位年青演員亦與老藝術家的風范相得益彰,使該戲成為地方戲曲的藝術精萃。
⑹ 牆頭記什麼意思
《牆頭記》最初由山東省魯劇院山東梆子劇團根據蒲松齡的同名俚曲改編。
年近八旬的張木匠因兩兒不孝,兩媳不賢,遭百般虐待,被推上牆頭,引出一段人間悲喜劇。
1960年5月2日,山東梆子名家劉桂榮為毛主席演出了《牆頭記》,受到毛主席親切接見。1978年,山東省梆子劇團在濟南山東劇院上演《牆頭記》創下了連續演出45天不換劇目的記錄。
1982年,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將此劇製作為山東梆子戲曲藝術片。可能受電影的影響,這出戲許多劇種(如秦腔、評劇、呂劇、豫劇、曲劇等)都有移植。
《牆頭記》是出輕喜劇,在歡快的氣氛中,也凝結著張木匠一輩子的苦辣酸甜,同時也鞭撻著不孝兒女的扭曲心靈。從以上劇情介紹還可以看出,這出戲對於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培育尊老敬老風氣,構建和諧社會,仍有著積極意義。
⑺ 什麼是牆頭記
老房子的門頭,常有四字門額,如「居仁由義」「耕讀傳家」「恆豐履泰」「勤儉是寶」等等。有口老井,井圈鐫刻著「准挑吃水,禁洗污物」字樣。如此之類,大概是老房子初建時的原物,多楷體墨書,出自民間匠人之手,但態度恭謹,頗有法度。文字的意思也極明了,想來不過一二百年,卻典雅得像極遙遠的物事了。
更多的牆頭文字是「大躍進」時期的產物。最常見的是「人民公社好」,對聯式樣,上聯「我為人人」,下聯「人人為我」,而橫批「人民公社好」則往往覆蓋在舊題門額之上。其他還有「堅決貫徹總路線,要讓產量坐火箭」「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男抓鋼,女抓糧」「大翻土地,深耕一尺」等。據說當年畝產動輒幾萬、幾十萬,但有一標語曰「為畝產千斤而戰」,
口氣甚小,可能是老實人所為。與晚清民國的四字門額不同,這類標語多為朱書,仿宋美術字,字大徑尺,有稜有角,血氣方剛的樣子。
接下來的牆頭標語,是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諸如「堵資本主義的路,邁社會主義的步」「愚公移山,改造中國」「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學楓橋,保平安,促生產」「農業學大寨」等,不一而足。字體同前,仿宋,朱書。
再往下的牆頭文字,是我熟悉的內容。「人民教育人民辦,辦好教育為人民」「××是我家,創安靠大家」「婚育新風進萬家,文明幸福你我他」「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等。當然,更多的還是近年的廣告標語,有宣傳附近企業的,也有為別地商家吆喝的。據我粗略統計,以「紅桃K」廣告最多,牆頭大大的形似逗號的鮮紅標志,異常醒目,這是傳說中能生血養血的營養品(恐後人不解,附註於此)。上述牆頭文字,書法較前大有退步,多為隨意的行草字,繁簡錯字雜用,古樸的楷書固然全無,謹嚴的美術字也極少見。我的意思是,在牆頭搞宣傳,要求別人講文明、講禮貌,懇請別人買自家的東西,自己的態度首先要端正謙恭,字寫得東倒西歪,好壞暫且不論,第一印象就不及格。
自小鎮出來,是一條夠兩車對開的簡易公路。旁邊有些低矮房子,大概是礙著什麼了,牆頭寫著斗大的幾個「拆」字——這是小鎮上最簡潔的牆頭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