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一部美國電影,一個男的坐著綁了氣球的椅子飛到了一個小鎮上。不是飛屋歷險記哦
這是真實事件
據英國媒體報道,一位美國男子像動畫電影《飛屋環游記》中的主人公那樣,用一大簇氦氣球綁在椅子上將自己送上天空,飛行4小時穿越了英吉利海峽。
這名「駕駛」氣球飛越海峽的36歲男子名叫喬納森·特拉皮,是一名技術項目經理人。喬納森曾在2008年用氣球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上空自由飄浮了14個小時,創造了世界紀錄。當時他只是坐在一把綁滿氣球的椅子上,忍受著零下15攝氏度的低溫,升到了14783英尺的高空。
為了這次飛行,喬納森准備了好幾個月。他的氣球「飛行器」上攜帶了一個類似於登山者用的氧氣筒,還裝備了壓載重量用的水箱,並安裝了全球定位系統。盡管面臨半途降落在冰冷海水中的危險,但喬納森並沒有帶上救生衣。一支由12名航空學愛好者組成的隊伍幫助喬納森為氦氣球打滿了氣。凌晨5點,在支持者的鼓勵下,喬納森把自己牢牢綁在一大叢巨型氣球下面,從英國肯特郡一家滑翔俱樂部內「起飛」,開始他的飛行。一組直升機對喬納森進行了跟蹤拍攝,攝像機注視著他坐在綁滿氣球的椅子上,緩緩升上了天空。
半空中,強烈的大風將他帶向比利時附近,但喬納森仍然於上午9:05在法國北部摩爾斯地區附近安全降落。著陸時,喬納森避開了一根電線桿,在腳落地一剎那還向前跳了幾步,安然落在一片捲心菜田裡。落地後,立刻有法國警官上前對他進行詢問。
❷ 一部挺老的恐怖電影,應該是美國的,主角最後發現自己才是鬼。
片名:小島驚魂
影片介紹:
http://data.movie.xunlei.com/movie/21471
故事內容: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在一座小島上,格蕾絲(尼科爾·基德曼)獨自撫養著兩個孩子安妮(Anne)和尼古拉斯(Nicholas),等待丈夫從戰場上歸來。由於兩個孩子身患對陽光過敏的重病,不能接受陽光的曬射,只能呆在室內。所以格蕾絲將他們居住的那所巨大的公寓里所有的窗簾都拉得嚴嚴實實。
有一天,僕人不辭而別,格蕾絲只好又雇了三位僕人,他們是保姆米勒太太,園丁特托先生和啞女僕人琳達。三個人的到來似乎給房子增添了幾分生氣。但是一系列奇異的事情開始發生了,門會自動關上,鋼琴自動發聲,安甚至說她在屋子裡看到了一個叫維克多的陌生男人。
蕾絲逐漸感到這座房屋被詭異神秘的氣氛包圍著,她陷入了不安之中。一切都變得撲朔迷離,難道屋子裡除了他們之外真還有其他人存在?那三個僕人彷彿也有些讓人捉摸不定,他們究竟又抱著何許目的呢?其實格蕾絲自己也是個頗有點古怪的女人,在這種環境中她也有些歇斯底里了。
一場噩夢開始了,格蕾絲和她的孩子面對的似乎是超自然的力量……
下載2:http://movie.gougou.com/search?search=%E5%B0%8F%E5%B2%9B%E6%83%8A%E9%AD%82&restype=4&id=12
直接下載:http://119.147.41.16/down?cid=&t=4&fmt=flv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別望了給分哦!呵呵.
❸ 美國有個火箭飛人,叫什麼誰有資料
英國《衛報》報道,上個世紀20年代,「火箭飛人」以及可以穿在身上的噴射飛行器--「火箭帶」(Rocket Belt)首次出現在科幻小說中,而到了60年代,這一幻想開始逐漸變成現實。科學家們更是大膽的預測,在不久的將來,人類完全有可能會通過攜帶型飛行器在空中飛行,屆時交通堵塞也許將永遠會成為歷史。
以下是「火箭飛人」的簡要發展歷史:
1、英國人首次進行無保護飛行
英國人首次進行無保護飛行
英國人斯圖亞特-羅斯和他自主研製的「火箭帶」。羅斯來自英國西薩塞克斯郡霍舍姆區。圖中的情景是羅斯正在准備開始他的第一次無保護飛行實驗。此前,羅斯曾就此向英國民用航空總局徵求建議,但他卻被民航總局當作是精神病患者。
2、美國工程師展示新發明的火箭帶
美國工程師展示新發明的火箭帶
20世紀50年代,美國貝爾飛機製造公司工程師溫德爾-摩爾根據羅斯的設計方案發明了新的「火箭帶」。圖中描述是,1961年貝爾飛機製造公司工程師哈羅爾德-格拉漢姆在北卡羅萊納州布拉格堡基地演示新發明的「火箭帶」。
3、邦德在007電影中使用飛行背包
邦德在007電影中使用飛行背包
詹姆斯-邦德的扮演者肖恩-康納利正在准備使用噴氣式飛行背包。圖片顯示的是1965年007系列電影《霹靂彈》中的一個場景,觀眾們一定會對影片開頭詹姆斯-邦德逃生用的那個飛行背包記憶深刻。
4、火箭飛人在洛杉磯奧運會上表演
火箭飛人在洛杉磯奧運會上表演
在1984年美國洛杉磯奧運會的開幕式上,「空中飛人」比爾-斯科特爾從天而降,飛入體育館。
5、科幻電影中的火箭飛人
科幻電影中的火箭飛人
圖中的「火箭飛人」就是美國科幻冒險電影《火箭飛人》中的超級英雄。電影是1991年根據同名科幻連環畫《火箭飛人》改編而成,講述的是一名年輕的特技飛行員發現了一種神秘的、可以載人飛行的火箭背包的事故。
6、斯科特在巴西狂歡節表演飛行特技
斯科特在巴西狂節表演飛行特技
在2001年的巴西狂歡節上,埃里克-斯科特在Sambadrome大球場上進行了飛行表演。在表演中,斯科特共飛起五次,每次飛行時間僅持續30秒左右。飛行由一個800馬力的噴氣背包提供推動力。該噴氣背包由美國宇航局研發,價值約17萬英磅。
7、湯姆-克魯斯扮演的火箭飛人
湯姆-克魯斯扮演的火箭飛人
在2002年的美國科幻影片《少數派報告》中,由湯姆-克魯斯和尼爾-麥克唐納等人所扮演「預防犯罪局」的警探們都配備了噴氣飛行器。
8、斯科特在47米高空飛行漫步
斯科特在47米的高空飛行漫步
在巴西狂歡節上完成飛行特技表演的埃里克-斯科特,於2004年又在英國倫敦刷新了他的飛行高度記錄,在距離地面約為47米的上空漫步。
9、斯朗德藉助火箭帶在空中停留30秒
斯朗德藉助火箭帶在空中停留30秒
2005年,「火箭飛人」丹-斯朗德身背能輸出800馬力的「火箭帶」在澳大利亞墨爾本皇家展覽場騰空而起。該裝置最初是由貝爾航空航天公司為美國軍隊發明的,並在007詹姆斯-邦德的電影《霹靂火》中一舉成名。「火箭帶」幫助斯朗德在空中停留時間超過30秒,這也是世界上惟一一次「火箭帶」的實例展出。到目前為止,這種「火箭帶」還沒有投入實際應用,但這種飛行表演卻總是備受歡迎。
10、瑞士飛行員飛越阿爾卑斯山
瑞士飛行員飛越阿爾卑斯山
2008年初,瑞士前飛行員耶夫斯-羅西利用自主研製的所謂「動力翼套裝」在瑞士阿爾卑斯山上空持續飛行了4分鍾之久,並贏得了「瑞士超人」的稱號。私人研製的火箭終於實現了科幻小說的預言。在完成飛越阿爾卑斯山的壯舉後,羅西稱他計劃晚些時候飛越英吉利海峽,他還計劃飛過美國的大峽谷。為了完成這些計劃,他必須得安裝更強的發動機以獲得更大的自由度。目前的四台飛機發動機可提供800磅的推力,這足於以使重1101磅的可折疊翼和羅西以每分鍾 60米的速度爬升。
11、瑞士飛行員穿越英吉利海峽
瑞士飛行員穿越英吉利海峽
2008年9月,羅西又成為「插翅」飛越英吉利海峽的第一人,他的「翅膀」就是穿在他身上的噴氣式飛行翼。羅西稱,他的這種單人飛行模式到目前為止還只是屬於少數人,相關的費用和努力成本非常高,還無法實現商業化。到目前為止,羅西和他的贊助人已花了123000英鎊,用了難以計數的時間來建造這一裝置。但是他認為,有經驗的跳傘降愛好者終有一天會獲得類似的動力翼裝置。圖片顯示的就是羅西飛越英吉利海峽的情景。(劉妍)
http://minifun.cn/node/1396
❹ 重溫經典電影《返老還童》
兒子幼兒園老師布置家庭作業是看關於生命的電影《返老還童》,借著周末,帶著娃看了一遍,應該叫重溫了一遍。
電影又翻譯為《本傑明•巴頓奇事》,故事的脈絡確實神奇,一個出生的時候像80歲老頭的嬰兒被遺棄在一座養老院里,從耄耋老人漸漸「長大」為古稀老人~花甲老人~壯年~青年~少年~嬰兒。他的人生軌跡就像電影開頭的逆行的時鍾,走完了一段生命的逆旅。
故事的背景是一戰至二戰期間,倒著走的時鍾是蛋糕先生期望戰死的孩子可以重返家園,回家耕種,結婚生子,具有一定的反戰意義。
主人公本傑明就出生在一戰結束的那天,他的母親因為難產而死,他的父親因為他奇異醜陋的外貌和深愛的妻子的去世,憂憤之下將他遺棄在了一家養老院。
這部電影最溫暖的地方就是這家養老院的工作人員——也是本傑明的養母奎尼了,這個信仰上帝的女人毫不嫌棄的收養了本傑明,並且將他很好的養大,理由就是「每個人都是上帝的孩子」「只是道路不一樣,但是大家的終點都是一樣的」
生死的上演如家常便飯的養老院就是新生老人本傑明的家,他在這里懂得失去的感覺,也在這里遇見畢生所愛~女主黛西,他們在18~30來歲的生命里各自經歷不同的人生,然後在40多歲彼此最成熟的狀態里重逢,相愛,相處。
直到他們有了孩子,本傑明越來越年輕,黛西越來越老,擔心自己當不好父親的本傑明把親生父親留下的所有遺產變賣留給黛西母女後,再次遠走他鄉,流浪人間。若干年後回來,女兒已長大,黛西已再婚。本傑明只能以熟人的身份住在愛人和女兒的附近,直到變成痴呆兒童被收養,生命的最後幾年在愛人的陪伴下度過,生命的最後一刻才認出黛西,令人唏噓。
本傑明和黛西各自經歷人生的那幾年裡,本傑明遇到的人都很富有生命的哲思。脾氣不好但是夢想成為藝術家的邁克船長,年輕時未能成功橫渡英吉利海峽但是60多歲的時候努力做到了的伊麗莎白,還有養老院里活的最久的總是說「我有沒有告訴過你我曾被雷電擊中過七次?」又聾又瞎的老人,還有邁克船長敘述里翅膀飛行軌跡代表「無窮」的蜂鳥,都在闡述各自生命的意義。
活著,就有無限的可能,我們可以讓生活變得不同,也可以更糟或者更好,但是活著的每一天,就是幸運的,雖然我們命中註定會失去所愛之人,但是珍惜當下的每一天,就是對生命最好的尊敬。
第一次看這部電影為本傑明和黛西不斷錯過的愛情和人生而唏噓,重溫經典,最令我淚目的卻是本傑明的養母,這個叫奎尼的黑人女子,如果有母親是上帝派給每個孩子的天使的說法,奎尼真真正正是本傑明的天使,她給他庇護之所,母親的懷抱,親人的牽掛,無論本傑明何時回家,都有真切的歡迎和關心,不阻擋他追尋自己的人生,當得知本傑明的親生父親想認回本傑明時,氣憤的說「老天開眼,我跟他沒完」,本傑明溫柔的說「晚安,媽媽」,這個可愛的女人立刻回答「晚安,寶貝」——這就是最好的回答,在本傑明心裡,奎尼是真正的媽媽。
對於親生母親,那個還沒來得及看著本傑明長大的女人,本傑明以自己女兒的名字作為紀念,因為這個女人給了他生命,雖然不完美,但是正是她帶他來到了這個世界。與中國的古話「養兒方知父母恩」不謀而合吧。
總之這是一部值得細細回味的電影,對於兒子這么大的小孩來說太過晦澀,對於生命已經過半的我,卻感觸良多。
❺ 一部關於出身的時候就是老人的電影
觀看地址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A0Mjc1Nzg0.html
影片概況
譯 名:本傑明·巴頓奇事
片 名: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
更多中文譯名:
返老還童
台灣譯名:班傑明的奇幻旅程
香港譯名:奇幻逆緣
影片類型: 愛情 / 劇情 / 奇幻 / 懸疑
導演:大衛·芬奇 David Fincher
國家/地區: 美國
對白語言: 英語
導演 Director:
大衛·芬奇 David Fincher
編劇 Writer:
艾瑞克·羅斯 Eric Roth ....(screenplay)/(screen story) and
羅賓·史威考德 Robin Swicord ....(screen story)原著 Original:
演員 Actor:
布拉德·皮特 Brad Pitt ....本傑明·巴頓 Benjamin Button(中國大陸版配音:李幼斌、港台版配音:林峰)
凱特·布蘭切特 Cate Blanchett ....黛茜 Daisy(中國大陸版配音:苗圃、港台版配音:陳喬恩)
蒂爾達·斯文頓 Tilda Swinton ....Elizabeth Abbott
Lance E. Nichols ....The Preacher
朱莉婭·奧蒙德 Julia Ormond ....Caroline
傑森·弗萊明 Jason Flemyng ....Thomas Button
1919年,全世界的人民剛剛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陰霾中走出之時,卻在美國的巴爾的摩發生了一件怪事。一個叫本傑明·巴頓(布拉德·皮特飾)的奇異嬰兒在降生之後被親生父親托馬斯·巴頓遺棄在老人院門口。因為,這個前所未有的怪胎竟然一出生就是一個古稀老人的模樣。而巴頓的妻子也因為難產死去。幸運的是,一位好心的黑人婦女奎尼收養了巴頓這個怪異的嬰兒。並在隨後的歲月里,帶他一起生活教育他成長,巴頓跟隨著奎尼在老人院生活。但本傑明在老人院里遇到了徹底改變他一生的第二個女人——當時還僅僅6歲的小姑娘黛茜(艾利·范寧飾),她是來看望她的祖母的,她的可愛和純真徹底征服了「老男人」巴頓的心。而巴頓同樣真誠、清澈的心也感動了小黛茜,兩人之間的愛慕之心開始萌芽……
十幾年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更加猛烈地燃燒著整個世界。動亂局勢中,本傑明·巴頓和許多美國人一樣,乘坐船從美國來到英國為反法西斯戰爭做出貢獻。這期間,他遇見了各種各樣的人物,目睹到了真正人生的悲劇,也體驗到人性最偉大的光輝。這當中,他遇見了伊麗莎白·阿伯特(蒂爾達·斯溫頓飾),擁有了一段短暫的戀情,而對方卻已婚,不久就離去了。
二戰爭結束後,本傑明重返美國。此時的他已然擺脫了兒時老態的模樣,漸漸成長中年人。並且,命中註定般地在紐約與兒時的夢中情人黛茜(凱特·布蘭切特飾)重逢。而此時黛茜也出落成一位風姿可人、事業成功的漂亮舞者了。然而這時黛西卻已另有愛人,本傑明只得黯然離去。
兩人在一次的相遇,源於黛西的受傷,她再不能夠舞蹈,黛西不願讓本傑明看到病床上的自己而讓他離開。又過了幾年,他們再次在老人院相遇。兩人經過成熟的交往之後,終於在年齡和外表都完全匹配的情況下一同度過了幸福美好的幾年時光。就在所有人都苦於歲月帶給他們的衰老之時,本傑明·巴頓卻猶如返老還童一般逆行而上。他們有了女兒,可是本傑明註定要年輕下去,最終變成孩童,他覺得自己無法陪伴孩子成長,選擇離開……
[編輯本段]幕後製作
斥資1.7億美元的大衛·芬奇電影
在過去的15年間,芬奇憑著他的勤奮還有那種骨子裡的「挑釁與自命不凡」創作了大量的打上「大衛·芬奇式」標簽的電影——《異形3》、《七宗罪》、《心理游戲》、《搏擊俱樂部》、《戰栗空間》、《十二宮》。在這些影片里充滿了大衛·芬奇慣常的陰郁、憂沉、哀傷的基調,並且通過燈光的布置和攝影技術的運用營造這種低沉的氛圍。在他的影片里很少使用自然光,大量的使用人造燈光以製造配合影片基調的光影效果。「這樣做是為了讓觀眾能擁有和主演拍戲時一樣的心情和感受,一種不安定的情愫或者說有些偏執狂的意味。」芬奇說道而芬奇電影里的英雄,在影片結束時都會經歷一些因為命運改變而帶來的精神創傷。
當被問及為何要創造如斯基調的電影時,芬奇說道:「我不認為電影就只扮演取悅觀眾,娛樂大眾的角色。我的興趣在於傷痕電影。」芬奇提及的「傷痕」,不僅包括演員演後的那種感受,也包括觀眾在看後心裡所留下的那種淡淡的哀傷。「有很多人認為我的電影是黑色的,是暗淡的,同時也有些扭曲,而我並非故弄玄虛,我只是想引發大家的思考。正如《本傑明·巴頓奇事》一樣,在整個拍攝過程中我所想的就是我們必須確定同情本傑明的真實原因,是因為他的疾病,還是因為他的『詛咒』,或者是其他。這是我們拍攝整部片子的基礎,而只要堅守了這個基礎,我們就能解釋為什麼在片中他就是要去到那些他該去的地方,找他應該找的人,做他應該做的事。」
奧斯卡最佳編劇再次執筆的感人劇本
這部影片的劇本經歷了兩位編劇的打磨——羅賓·史威考德和曾憑借《阿甘正傳》獲得奧斯卡最佳編劇的艾瑞克·羅斯。大衛·芬奇表示,「羅賓·史威考德的版本讓我覺得這是個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而當我讀到艾瑞·克羅斯重新改編的劇本後,我覺得它包含了更多人們對於『生死命題』的追問,包含人類生命和情感的脆弱性。片中的主人公整個童年都被垂垂老矣的人群所包圍,時常面對死亡的他卻能十分適宜的應對,這本就是一個心理挑戰,盡管他的心理成熟度很低,僅僅是個初生嬰兒。試想想,如果我們剛出生時就面對一大群85歲左右的老年人,我們會有什麼樣的體會。」
演員塔拉吉·P·漢森在片中飾演奎尼,這個角色在菲茨傑拉德的原著中僅僅只是主人公本傑明的保姆,而在編劇的筆下她卻搖身一變成為了本傑明的替身母親。塔拉吉在采訪時說,「因為有了這個身份的改變,讓我不得不觸景生情,可以說我不是在演戲,我只是在表現我自己。記得影片里我和本傑明之間有這樣一段對話,我告訴他,『絕大多數的人都會從外表上來對你進行判斷,而不會去了解你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這樣的話我也常常對自己的兒子說——作為一個非洲裔的美國母親。這也是我最喜愛這個片子的一個部分。」
對於影片的結尾部分,艾瑞克·羅斯將 「感動」放在了首位,他說,「我們所有的人都會經歷父母的辭世,兒女的生長、成熟,自己的老去。我希望這部電影能夠使人們用一種好的方式來化解一生中緊隨而至的悲傷;同時,我也希望這部影片能夠在青年群體中產生共鳴,希望能與他們通過影片進行對話,讓他們能體會時間流逝和韶華不再的真正意味,盡管這也許並非是他們目前必須面對的問題。」
視覺特效再次面對挑戰
對於一部主人公要從老年變成青年的影片,如何攻克特效製作的技術難關成了很多人都想知道的秘密。「處於耄耋之年的本傑明其實是一個合成體,用電子成像捕捉布拉德·皮特的面容,然後安在其他人的身體上。」導演大衛·芬奇在介紹影片的部分製作時說道,「依照我們的想法,這個合成體一定要做得天衣無縫。在觀眾眼前出現的就是一個整體,絲毫看不出是一個合成體。難點在於布拉德· 皮特的面部表演,由於是電子成像,必須對其表演時的臉部面容進行動態捕捉,以保證其真實性。對於我來說最大的挑戰就是,無論做什麼樣的特技效果,必須讓觀眾在第一時間認出那就是布拉德·皮特。」芬奇對特效技術要求甚高,為達到一個理想的狀態,在特技效果和後期製作方面最後還追加了成本。「盡管最後的影片還不完全令我滿意,但也實在很難想像如何能把它做得更好。」
其他
·本片改編自斯科特·菲茨傑拉德寫於1922年的同名短篇小說。
·電影製作方和Levi's品牌服裝有緊密的合作。為突現其真實性,該影片大量採用了Levi's的懷舊系列。
·布拉德·皮特的小女兒在本片串演了小角色,出演本傑明和黛西的女兒。
·本片將是泰德·漢森出演最後的一部電影。
[編輯本段]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派拉蒙影業公司[美國]
The Kennedy/Marshall Company[美國]
華納兄弟影片公司[美國]
發行公司:
派拉蒙影業公司[美國](2008) (USA) (theatrical)
華納兄弟影片公司[美國](2008) (non-USA) (theatrical)
華納兄弟公司[日本](2008) (Japan) (theatrical)
華納兄弟公司[荷蘭](2008) (Netherlands) (theatrical)
Karo Premiere[俄羅斯](2008) (Russia) (theatrical)
特技製作公司:
Asylum VFX[美國](visual effects)
Digital Domain[美國](visual effects)
Drac Studios(make-up effects)
Hydraulx[美國]
Lola Visual Effects[美國](visual effects)
Ollin Studio
Special Effects Atlantic Ltd.[加拿大]
Gentle Giant Studios Inc.[美國]
其他公司:
Chapman and Leonard Studio Equipmentcamera car/cranes
V & J Translations[美國]Russian signage translations
Behind the Scenes Freight[美國]shipping by
Designer Wardrobe Trailerswardrobe trailer
Dolby Laboratories[美國]sound post-proction
Movie Moverscast trailers/transportation/star trailers
Reel Securitysecurity
Rockbottom Rentalscell phone rentals/nextel cell phone rentals/modem card rentals/junxion box rentals/cellular fax rentals
ShowBiz Enterprisesdraperies
Star Waggons[美國]hair and make-up trailers
Global Tactical Servicessecurity services
精彩影評
我鄭重其事的點下播放鍵。
一位垂暮老婦呼喚自己的女兒,開始訴說她生命中那個奇異的男子,故事開始於1918年。
第一眼看到嬰兒時期的本傑明,褶皺的皮膚,蒼老的神態,心中一陣悸動,惡俗的父親遺棄了他,善良的人們收留了他,從此這世上有了一個越來越年輕的生命。
如果生命是一首交響曲,在平淡的序曲之後,他開始了第一樂章。
那是一位神乎其神的神父,激昂的禱告竟然真的讓老邁的嬰兒站立行走,虔誠的歡呼聲中他邂逅了生命中第一個高潮,遇見到了黛西,第一個認為他不是老人的女孩兒,第一個觸摸自己蒼老臉頰的女孩兒,如今的你我都知道這樣的第一次給予懵懂青春的意味。
第二樂章。緩板。
不能飛行的鳥是悲哀的,不能相愛的青春亦然。異樣的生命就要承受異樣的痛苦,眼看著自己所愛的人一個個衰老,離開這個世界,明白了這一點的時候他選擇了主動離開,去追逐有更具內容的生活,而非逆來順受。那一年,他17歲。
他開始習慣了生活,酒和女人,只是,戰爭來了,帶走了一些人,他身邊的一些人,那些在我們記憶中僅占據一小塊地方的人卻讓我們記憶深刻,這些人用離去成熟了他面對生活的心。
第三樂章。快板。
在影片進入到100分鍾的時候,年輕的傑明騎著摩托車呼嘯而過,屏幕外的我終於意識到,無論變老還是變年輕,都是在走向生命的終結。生活即將發生的沖撞,我們無能為力。
1962年,傑明終於和黛西相聚,一個終於到達人生最好的年華,一個釋懷了人生最好的年華,在本就該成熟的季節,他們度過了生命里最快樂的時光,在帆船上,在小島上,在愛巢里,在彼此的眼神里,在心裡。
那個被老婦人呼喚的卡洛琳出生了,從這開始,也就是影片的最後40分鍾里,任何人都可以隨時遇到自己的哭點,你說不出來原因,真的,總有一種感動叫做難以名狀,不是嗎。
末章終曲。
7歲、5歲、嬰兒,速度不快不慢,與我們的衰老同步。本傑明以嬰兒之身出生在這個世界,還是以嬰兒之身離開這個世界,不變的嬌小的軀體中多了一個85年的人生。
假若時鍾倒轉,時光倒流,戰爭中逝去的生命就會回來,孩子可以回到父母身邊。皺紋盡皆消散,藝術家永葆青春,水手無休止的遠航,災難可以避免,愛人不再分離……呵呵,又要說到這句話——只是,萬丈紅塵,沒有如果,盡皆可是。
這註定是一部典型的製作精良的好萊塢生活史詩,地位將與《Forrest Gump 》比肩,只是本傑明蘊藏了巨大的戲劇張力,這源於人類妄圖糾正過往,完美人生的慾望。嘿,伙計,別被上面一串無謂文字弄得太沉重,影片是在描述一個奇特的生命,有些地方有趣到讓你忍俊不禁。
瞄著奧斯卡的《本傑明》胃口絕不止最佳化妝,最佳特效之類的獎項,這樣的成績也的確不足以與本片相稱,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女配角,考慮到經濟蕭條,這樣可以給人心靈慰藉淡定財富的作品甚至連最佳影片也有可能獲得。本人最關注的是最佳男主角,看看本傑明和父親在紐扣場相認的那場戲,看看PITT的眼神,那是許多許多年來,奧斯卡虛偽的架子之下遺漏給這個男人的無數獎項堆積而成的深邃與專注。
另外,技術製作方面與劇情一樣細致,經得起時間的磨礪和影評人苛刻的眼光,比如在本傑明和黛西重逢的時候,背景聲音並不是空白,內容和音量都絕對符合實際生活,5.1環繞效果明顯。背景音樂絕對到位,每每鋼琴協奏曲響起,聽到鋼琴與弦樂的聲音,內心彷彿置身於遼闊草原,上一次這樣的感動還是1994年看到《秋日奇情》中PITT策馬返鄉時的場景。
主給與你的,終將拿走他們。你可以像瘋狗一樣對周遭一切憤憤不平,你可以詛咒命運,但是到了最後一刻,你還是平靜的放手而去。
本傑明巴頓奇事
一個奇異的開始,註定了奇異的結束。一個魔幻的故事,譜寫著非凡的人生
一座死神頻顧的敬老院,宛如子宮般死寂,卻成為了本傑明.巴頓的精神家園,詮釋著生與死的從容與詩意。
一股涌動不息的青春情慾,一段四海為家的船員生活,寫下了一個個自然淡定的荒唐故事,留下了一個個無法挽回的人生遺憾。
一個青春活潑的女孩,與傳奇老小孩的心靈相通,結下了牽掛一生的誓言,演繹了一出生離死別、百轉千回的至情摯愛的史詩。
觸及靈魂的愛,總是讓觀者動情,而註定無法續寫的摯愛,卻是人間最為凄美的絕唱。《返老還童》,一個時空交錯的故事,一個垂死者彌留之際的人生追憶,一段不動聲色的讀白,一段跌宕冗長、歷盡滄桑的敘述,讓我嗅到了生命的凄涼、生死的無常和愛的無奈。
無論是時針倒轉的大鍾、即將到來的風暴、不期而遇的戰爭,還是六十八歲橫渡英吉利海峽的昔日情人、自詡為紋身藝術家的船長、為了生存每秒扇動八十次翅膀的蜂鳥……就像一粒粒璀璨的珍珠將生命連綴成一條無比華美的項鏈。構成了無數個深刻在我們頭腦與心靈的交匯點。而在這無數的交匯點上,包括我們每個人都註定只有一個無法從容地放下,那既是本傑明寫滿一生一世的密密麻麻的日記,也是戴西病床上完成的最後一次人生總結和情感的追憶。
一個海員、一個舞者,兩段截然不同、相向而行的人生軌跡,在那個死神肆虐的敬老院完成了最完美無瑕的邂逅,在戴西車禍無法起舞之後,完成了曇花一現的短暫交匯。而就在那驚鴻一瞥的人生交叉點上,兩個靈魂像火花擦向磷紙般點燃了慘淡生命里最絢爛的火光。
那火光短暫、羸弱,讓人不忍呼吸、不忍觸碰,被兩顆幸福的心緊緊包裹在佛羅里達美麗寧靜的港灣,但卻依然無法逃脫一直靜靜等待在身後的宿命。世事練達的本傑明最終依然選擇在女兒記住他之前留下所有財產,孤身離開,選擇了四處漂泊的生活,因為他知道女兒不只需要一個玩伴,戴西更照顧不了兩個「孩子」。
在生命的最後里程里,七十多歲患上老年痴呆症的少年本傑明已經無法記起戴西和他自己的愛,回到了已經物是人非的敬老院,最後被喪夫的戴西收養,直到變成一個不會說話的嬰兒。
本傑明在襁褓里,在愛人戴西的懷里,結束了自己與眾不同的一生。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用那孩童的清澈目光久久地注視著眼前這個祖母一般的蒼老女人,最後輕輕地閉上了雙眼。戴西說她知道,本傑明認出了她是誰。
黑暗中,淡定悠長的片尾曲響起,讓我彷彿被火柴燒到了手指般一下子從恍惚中驚醒。影片結束了許久,我的生活也會像鎮上火車站倒轉了八十五年的大鍾被換下一樣,很快都將回復正常,但是我的心分明已被本傑明與戴西那永遠不滅的愛情灼痛,那一整片隱隱作痛的灼點,就像黑暗裡火花一閃後留下的白斑,亦真亦幻,令我失魂落魄。
我忽然感到,自己的眼角濕潤,整個身體都失重在酸酸的虛空里。
本·傑明·巴頓 1918——2003
[編輯本段]經典台詞:
Momma? Momma? Some days, I feel different than the day before.
Queenie: Everyone feels different about themselves one way or another, but we all goin' the same way.
彈琴不是關於你彈的多麼好.而是對於你彈的東西有什麼感受.這其實就是在為你自己演奏音樂
本:早上好,船長,你能帶我們出海嗎?
船長: 你知道今天什麼日子嗎?
本: 星期日?
船長:你知道這意味著什麼么?(本搖頭) 這意味著我昨天晚上喝的爛醉
本:可你每天都喝的爛醉...(船長無語)
我們註定會失去我們所愛的人,要不然我們怎麼會知道他們對我們有多麼的重要
你可以像瘋狗那樣對周圍的一切憤憤不平,你可以詛咒命運,但是等到最後一刻,你還是得平靜得放手而去
當我皮膚變得又老有鬆弛時,你還會愛我嗎?
當我滿臉粉刺時,你還會愛我嗎?當我尿床的時候,害怕樓上有什麼的時候
你知道嗎?我被閃電擊中過七次………
晚安 本傑明
晚安 黛西
Good night Benjamin.
Good night Daisy.
我想如果我年輕很多的話,我將改變很多事情,並且彌補以前那些缺憾。我不斷的在等待,思考我是不是能做些什麼來改變我的現狀,做一些什麼……這就是浪費生命……你永遠也不能夠挽回了……那些逝去的時間……
一件事無論太晚,或者對於我來說太早,都不會阻攔你成為你想成為的那個人,這個過程沒有時間的期限,只要你想,隨時都可以開始,要改變或者保留原狀都無所謂,做事本不應有所束縛,我們可以辦好這件事,卻也可以把它搞砸,但我希望,最終你能成為你想成為的人,我希望你有時能駐足於這個令你感到驚嘆的世界,體會你從未有過的感覺,我希望你能見到其他與你觀點不同的人們,我希望你能有一個值得自豪的一生,如果和你想像的生活不一樣,我希望你能有勇氣,重新啟程。
2003年的春天 他看著我 我知道他一定知道我是誰 然後他閉上了他的眼睛 就象他睡著了一樣
有些人就在河邊長大,
有些人被閃電擊中過,
有些人對音樂有著非凡的天賦,
有些人是藝術家,有些人游泳,
有些人懂得紐扣,
有些人知道莎士比亞,
而有些人是母親,
也有些人....能夠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