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熱門電影 > 山本五十六老電影

山本五十六老電影

發布時間:2023-02-27 21:43:06

A. 求偷襲珍珠港!(1970)年上映的由馬丁·鮑爾薩姆,山村聰主演的電影高清視頻在線觀看地址

《偷襲珍珠港!(1970)》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wIXVEMGgkGxEgglEYMFbMw

提取碼:e3j4

導演:理查德·弗萊徹/深作欣二/舛田利雄

編劇:拉里·福里斯特/小國英雄/菊島隆三/戈登·W·普蘭格/拉迪斯拉斯·法拉戈/黑澤明

主演:馬丁·鮑爾薩姆/山村聰/傑森·羅巴茲/約瑟夫·科頓/三橋達也/更多...

類型:劇情/歷史/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日本/美國

語言:英語/日語

上映日期:1970-09-23(美國)

片長:144分鍾/148分鍾(日本)

又名:偷襲珍珠港

這是一部真實的電影,真實展現了日軍偷襲珍珠港的歷史。美軍插手太平洋戰場,日軍最高將領山本五十六(山村聰SôYamamura飾)認為美軍實力強大,應速戰速戰,不宜和美國人打長久戰。於是,由他一手策劃的偷襲珍珠港行動正式啟動了。

雖然美軍從此前截獲的日軍密電中得知了日軍可能進行突襲的消息,但多數人都對此不屑一顧,密電的內容也沒進行上報。即使在突襲當天美軍一個士兵發現了雷達上不尋常的飛機群,美軍將領仍然認為那是自己的飛機在執行巡邏任務。最終使得日軍偷襲行動一舉成功,美軍損失慘重。山本五十六也成了美國人最大的眼中釘。

B. 有一部電影最後是山本五十六的飛機墜毀了,這部電影叫什麼名字

什麼《虎虎虎》啊,那是珍珠港,山本出任日本海軍總司令的第一戰,也是他的成名戰,應該是《山本五十六》。

中文名:山本五十六

英文名:AdmiraloftheGrandFleet:IsorokuYamamoto

發行日期:1968年08月14日

導演:丸山誠治

主演:三船敏郎

加山雄三

地區:日本

語言:日語

時長:125分鍾

電影簡介

1939年,日本國際局勢動盪,海軍上將山本五十六極力反對國家與德國及義大利簽定的反共產國際協議,但最終仍被委任為國家艦隊的總司令,參與歐洲戰役。山本勒令偷襲珍珠港,促使太平洋戰爭的爆發,山本決心讓日本取得快速的勝利,在中途島與美軍展開連場激斗…本片描述山本上將的英勇戰績,為大導演丸山誠治最經典作品;而三船敏郎亦演活了山本上將一角。

本片是日本最著名的軍國主義分子之一的傳記電影,他的一生給人類帶來了恐懼,而他本人的下場絕對是他應得的。提起珍珠港,人們自然會想到山本五十六——這個太平洋戰爭的策劃者。山本五十六是一個狂熱的軍國主義者,一個軍事指揮家,更是一個賭徒。他是歷史上第二個因賭技太高而被著名的摩洛哥賭場謝絕進場的人。他的賭博信條是,不是大贏,就是大輸。而偷襲珍珠港就是他一生中所下的最大一個賭注。山本五十六1884年生於日本本州島的一個沒落封建武士家庭。山本自幼受到了武士道和軍事熏陶,成年以後進入日本的軍事學院接受了正規的軍事訓練。1919-1921年前往美國哈佛大學攻讀英語。1925年任日本駐美國大使館武官。1940年晉升為海軍大將。當日本最後確認了與英美開戰的方針之後,山本就開始全面策劃作戰計劃,在開戰的初期一舉全殲或者重創美國海軍的有生力量。這戰略的第一步就是一場賭博——偷襲珍珠港,結果大贏。但是風水輪流轉,賭徒山本並不能總交好運。1942年5月,山本又組織和指揮了企圖誘殲美艦隊主力的中途島海戰,結果慘敗。隨後,又在索羅門群島爭奪戰中一敗塗地。由於日本軍方的密電碼被美軍截獲並破譯,當山本的座機於1943年4月18日飛臨布乾維爾島上空時,被美機群擊落,山本葬身於荊棘叢中。

C. 老片電影《偷襲珍珠港》里為什麼一個軍官用漢語說:我是一個美國人!

電影《偷襲珍珠港》中,美國軍官說漢語是因為當時中國和美國是盟友,因為他們的轟炸機執行完轟炸任務後,只有在中國浙江降落,在中國降落就必須學一句中國話「我是一個美國人」。

如果表明不了身份,中國人就不會保護/救助美國軍人。美軍16架飛機中除一架降落在蘇聯海參崴外,剩下15架飛機在浙江、安徽、江蘇等地墜毀,大部分飛行員迫降或跳傘。全部75名飛行員中3人喪生、64人被中國的抗日軍民救助,輾轉到達重慶、桂林然後回到美國。

也有一些飛機迫降在日佔區,如其中一架落在江蘇鹽城建湖縣,其中4名飛行員被農民救起之後經新四軍張愛萍部轉到重慶,1人被日軍殺害。另外兩名飛行員在B-25在中國海岸迫降時犧牲。還有兩架轟炸機的機組人員8人被俘。

所以美國軍官要用漢語說「我是一個美國人」。

(3)山本五十六老電影擴展閱讀

《偷襲珍珠港》講述了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美軍在毫無戒備的情況下,損失慘重,太平洋艦隊幾乎全軍覆沒的故事。1970年9月23日上映。

馬丁·鮑爾薩姆飾演太平洋艦隊總司令赫斯本,1919年11月4日出生於紐約布朗克斯區,美國演員。

1952年,鮑爾薩姆和他的首任妻子女演員帕魯·索姆納(Pearl Somner)結婚,兩年後離婚。他的第二任妻子是女演員喬伊絲·馮·派特(Joyce Van Patten),這段婚姻維持了三年,並育有一女。

D. 求類似2011版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的日本二戰電影

1946-我對青春無悔
1956-二十四隻眼睛
1960-太平洋之嵐
1968-戰後殘酷物語
1968-山本五十六
1970-虎!虎!虎
1970-戰爭與人
1971-血戰沖繩島
1974-望鄉
1976-逝風殘夢
1977-人證
1981-聯合艦隊
1983-日本海大海戰
1984-燃燒的零式戰斗機
1992-落陽
2003-間諜佐爾格
2003-流轉的王妃,最後的皇弟
2004-暴風女神
2004-赤月
2005-男人們的大和號
2006-硫磺島家書
2006-沒有出口的海
2007-吾為君亡
2008-我想成為貝殼
2008-霧之火
2008-最後的早慶戰

日本視角的二戰影片14部
№1:《做人的條件》(《人間的條件》;黑白片;日本):影片很長,包括第1部《純愛篇》(104分鍾)、第2部《激怒篇》(101分鍾)、第3部《戰雲篇》(105分鍾)、第4部《望鄉篇》(75分鍾)、第5部《死的脫出篇》(85分鍾)、第6部《曠野的彷徨篇》(104分鍾)。轉一下網友的影評:「在日本電影史上,稱此作品為反戰電影的代表作之一。影片含義深刻,反映了二戰時期的日本人的沉重的心情,與他們的「良心」形成了種種大問號???講述了那個時代日本人的理想和過失,夢想與幻滅,被迫與真心的集為一身,盡可能的像個人樣活下去的復雜心理。這些被迫作為軍國主義的走狗,時而反抗,時而伸張人道主義,因此立場異常痛苦。與時下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參拜靖國神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本片曾被選入日本名片200部,並獲1959年電影旬報十佳獎第五名及第十名。」

№2:《望鄉》(日本):《望鄉》的故事並不發生在二戰期間,它是二戰的前奏曲,改編自真人真事。影片公映後在日本反響平平,在中國則引起轟動,巴金等人對其給予了高度評價。作品沒有像其他日本影片那樣強調日本民眾是戰爭的受害者,真正的受害者只有年老孤獨的阿崎婆,而加害者不僅僅是日本政府,也有日本民眾。影片通過「南洋姐」阿崎的故事,對日本社會的冷漠無情進行了批判,還借劇中的某些角色之口諷刺了日軍的侵略行為。據導演所說,「南洋姐」們是日本侵略者的「索引」,她們所到之處,就是日軍後來侵略過的地方!確實,在影片的最後,作家三穀圭子來到了當年「南洋姐」們的墳地前,發現這里已經破舊不堪,盟軍轟炸當地的時候,日軍也屠殺了當地人。此時最令人震撼的場面出現了:「南洋姐」們的墓碑,全部背對著日本……

№3:《虎!虎!虎!》(《偷襲珍珠港》;美國、日本):與前幾年的那部《珍珠港》是改編自同一部小說,兩部影片的區別在於,《虎》截取了當中的軍事線,《珍》截取了當中的愛情線。《虎》以相當客觀的角度去看待這個歷史事件,既非為日軍「招魂」,也非為美軍辯護,而是就事論事、冷眼旁觀,鏡頭不斷地在日軍和美軍之間來回切換。影片高度追求對歷史的還原,以致於在人物塑造上顯得蒼白,敘事嚴謹、詳實,扣除掉一些場面上的BUG,這部影片幾乎可以當歷史片來看待了。

№4:《再見螢火蟲》(《螢火蟲之墓》;動畫片;日本):雖然這是一部「喊冤片」,但還是稱得上經典,故事劇情騙走了不少中國人的眼淚,以致於當初我寫文章批判本片時竟被千夫所指,其中有一個女網友還斥責我說:「難道感動也要分國界嗎?批判日本人,你還不夠格!」,對此,我只能無語。高畑勛導演的作品我一直很喜歡,因為富有思考性,但本片傳達的內容我實在無法苟同,相比之下宮崎駿倒是曾畫過短篇漫畫《中國的天空》歌頌抗戰時的中國空軍。像本片這類強調「日本人也是戰爭的受害者」的作品在日本多的是,看一部就夠了,否則總有一天你同情日本民眾會遠遠大於南京大屠殺中的遇難者。(註:本片的導演是高畑勛,不是宮崎駿)

№5:《人證》(《人性的證明》、《人間的證明》;日本):《望鄉》是二戰的前奏曲,《人證》則是二戰的後遺證。戰後不少日本女性為了過上優越的生活,主動與美軍士兵發生了關系。本片的不少演員都有過和故事相似的經歷,尤其是喬尼的扮演者,他正是《草帽歌》的主唱,作為日本女性與黑人生下的孩子,他處處受到歧視。影片批判了那些一旦成名就掩蓋不光彩過去的人,喬尼千里迢迢到日本尋找媽媽,但媽媽卻為了保住自己的「名節」,竟把他殺害了。本片沒有描繪到日軍的侵略史,但其實作者森村誠一是個正直的作家,他曾寫過《魔窟》、《新人性的證明》等作品抨擊731部隊,日本右翼對他痛恨之極。相比之下導演佐藤純彌則令人不敢恭維,別忘了他後來跑去執導「招魂片」《大和號》!(PS:主題曲《草帽歌》轟動全球,歌詞是一首關於「媽媽」的詩;故事批判了美國警察腐敗的一面,但美國人——包括紐約市長依然大力地協助拍攝,警方表示批判得對,他們需要改進自己)

№6:《流轉的王妃,最後的皇弟》(日本):4集電視電影,改編自溥傑夫婦的自傳。影片投資10億日元,製作期歷時三年,拍攝過程中獲得中國政府和溥傑之女的協助。影片在反映日軍對中國人的傷害上,遠比所謂的「謝罪大作」《赤月》來得直接。滿懷建立中日友好理想的浩遠嫁到中國後,卻發現中國人對待日本人竟是滿腔憤恨,到處是「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日本鬼子滾出去」,而日軍則形同強盜,搶掠中國百姓的財物,還屠殺抗日民眾。本片站在普通老百姓的立場上批判了日軍,對國共兩黨則是述而不評,沒有偏袒誰,但有贊揚周總理。本片屬於想謝罪但對歷史研究不深入的類型,有些觀念很膚淺,這大概與日本人並不熟知二戰史有很大關系。盡管有種種不足,但本片至少正視了日軍的侵略史,在日本「招魂片」頻出的今天已屬難得。而劇組提倡從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的方式,還是很有意義的。

№7:《廣島之戀》(黑白片;法國、日本):觀看本片之前,最好先了解一下相關歷史,不然很難理解當中的一些劇情。在日本從來不缺乏關於原子彈題材的作品,但大多會淪為論證日本人也是受害者的「喊冤片」,不過這部與法國合作拍攝於1959年的影片卻是例外,當年就能夠有如此深刻的反思很不容易。在二戰時期的歐洲,曾與德國軍人發生過性關系的女性會被剪掉頭發,所以女主角的前任丈夫正是一個德國人。影片劇情的不少台詞是以詩歌的方式呈現的,這種類型恐怕很容易引來兩面極端的評價。

№8:《逝風殘夢》(《風雪黃昏》;日本):山口百惠的代表作之一。其實影片只是以二戰為時代背景講述一個愛情悲劇而已,對戰爭本身沒有直接的描繪或批判,當然片子對戰爭還是持否定態度的,多少也有些反思,故事開頭就有一段對話說道:「我們和敵人無怨無仇,但卻要殺死他們,可他們不也有父母和孩子嗎?……這場戰爭是錯誤的」。PS:影片的音樂很不錯~

№9:《二十四隻眼睛(1954版)》(黑白片;日本):注意,這里提到的是1954年的黑白影片,而不是2005年翻拍的彩色版(2005版的簡直拍成了偶像劇,而且在反思上也不痛不癢)。轉一下網友的影評:「嬌小玲瓏的女教師大石擁有「大石」這樣大氣甚至宏偉的姓。大石老師認真教學,關愛她的十二位學生。大石老師面對班上看著她的二十四隻眼睛,發誓要讓它們「永遠閃亮」,但這一誓言被日本侵略亞洲的罪惡戰爭徹底斷送。漁村小學男生被徵召入伍,大部分死於戰爭,活著的也成了瞎眼殘疾者。大石老師的丈夫也命喪戰場。該片改編自日本左翼女作家榮井壺同名長篇小說,人道主義傾向非常鮮明。」

№10:《我對青春無悔》(《無愧於我的青春》;黑白片;日本):黑澤明的作品,拍攝於二戰結束後不久,改編自左翼作家久板榮二郎的同名小說。故事以京都大學教授龍川事件和德國紅色間諜佐爾格事件為原型,講述女主角幸枝嫁給反戰作家野毛後的種種遭遇,野毛因發表反對法西斯侵略戰爭的言論被檢察官逮捕結果屈死獄中,幸枝和野毛的家人從此被視為「賣國賊」,不但成天遭受眾人的白眼,幾經辛苦種植的田地也被「愛國人士」糟蹋得面目全非……終於熬到了1945年日本投降,面對曾經受到的種種不白之冤,幸枝並不感到後悔,因為附近的墳墓里躺著野毛……

№11:《動盪的昭和史·軍閥》(日本):東京英機的漂亮話與戰場的慘烈形成強烈的對比,新井記者決意告訴國民戰爭的真相,正當人們為新井的義舉所感動時,卻有人跑出來這樣斥責他:「新聞記者,戰爭初期你們講過些什麼?!什麼『皇軍無敵』啊,什麼『聖戰』啊、『萬歲』啊,什麼消滅美英鬼子……說這些話的是哪些傢伙?促使日本好戰正是你們這幫傢伙!打了勝仗,你們就歌頌東條,又吹又捧;打了敗仗,就把罪責都往東條身上推,難道你們就沒有責任嗎?!你們在報上寫:『打不勝的仗就應該停下來』,看你們說得多好聽哪!那麼,打得勝的仗,就應該打嗎?你們號召『聖戰,聖戰……』把日本搞得支離破碎……所有認為戰爭該打的人,全都該處以死刑!死刑!!」(中文版由上譯配音)

№12:《沒有出口的海》(日本):影片本身不帶明顯的政治傾向,屬於「述而不評」的類型,導演只不過用平靜的鏡頭說明了那個時代發生了那些事,而沒去論辯論其中的是非,對日軍的行為既不鼓吹,也不辯護,正如主人公父親所問的:「國家是什麼?」。士兵們出征前常唱為國效力的歌曲,出征後卻常唱想念故鄉的歌曲,而熱愛打棒球的主人公在最後所說的那段話富有反思色彩:「你見到過敵人的樣子嗎?我們老說『敵人、敵人』,可是,就算是美國的水兵也是喜歡打棒球的,有家庭和戀人的人,也大有人在。撞沉敵艦,也就是那麼一回事啊……」主人公臨終前想到的,不再是所謂的「為國盡忠」,而是大自然的美麗……

№13:《一盤沒有下完的棋》(中國、日本):中國對日本總是要比對國民黨來得寬容,80年代初,正當中國許多影視作品對國民黨的塑造還停留在戴歪帽的小丑形象上時,對日本人則已經開始日趨客觀化。這部由中日合拍的作品稱得上是一部兩國人民的「歷史教科書」,雙方都可以用它來自我反思。本片導演佐藤純彌還執導過宣傳中國文化的《敦煌》、高倉健主演的《追捕》、以及日本反戰作家森村誠一的作品《人證》等,但左藤也曾跑去執導過「招魂片」《大和號》,日本有不少導演和演員既參與過反思片,同時也參與過招魂片,而反思片和招魂片在日本都有叫好又叫座的機會,原因究竟是為什麼呢?

№14:《硫磺島家書》(《硫磺島來信》;美國、日本):很多人認為《父輩的旗幟》不如本片來得「好看」,對此我不以為然,論反思性,《家書》不如《旗幟》。正如導演所說,他拍《家書》並非為了討好日本人,而是嘗試著從日軍的角度去看待問題,這個出發點是好的,但導演始終不是日本人,看待問題多少有些片面、甚至是一廂情願。我很反感影片為了突出日軍的「人性化」,而有意無意地忽略一些事實,栗林忠道曾在中國進行掃盪,壞事干盡,但影片只是展現了栗林作為軍人「英勇」的一面。《家書》終究只是一部視野狹隘的商業片而已,要說沒有一點反思倒也冤枉,但遠遠不如同一類型的《決戰斯大林格勒》和《血戰阿拉曼》,也不如姐妹篇《父輩的旗幟》,更不如《細細的紅線》。

E. 「啊——海軍;日本海大海戰;山本五十六\」,這三部電影你看過嗎談談你對倭寇的看法。

山本五十六(1884————————1943)1884年4月生於日本本州的封建武士高野貞吉之家,當時其父56歲,故給兒子起名為五十六。後過繼給山本帶刀為養孫而改姓山本。%D%A山本自幼受到了武士道和軍事熏陶,於1901年考入江田島海軍學院。1904年,在「日進」號上擔任炮官參加日俄對馬海戰,並在戰斗中被炸掉了兩個手指。1908年,山本進入海軍炮術學校學習,畢業後成為優秀的炮艦專家。1919年,山本奉命到美國學習,回國後,任海軍大學教官。1924年,第一次和飛機接觸後,即發現飛機對海軍將有深刻的影響。1925年,山本出任日本駐美國大使館海軍武官,回國後,先後任五十鈴號巡洋艦和赤城號航空母艦的艦長。%D%A1930年山本晉升為少將,並出任海軍航空本部技術處長。在其任期間,日本的快速戰斗機提上日程。此後日本生產出開戰初期性能優秀的97式艦載攻擊機和零式戰斗機。%D%A1935年,山本升任海軍航空本部部長。當時日本奉行「大炮巨艦」政策,並製造了大和號和武藏號巨型戰列艦。山本極力反對,但意見被忽視。%D%A1936年,山本出任海軍部次官,次年中日戰爭全面爆發,山本在八一三凇滬戰役中,用艦載飛機瘋狂轟炸上海、南京和武漢等地。%D%A1939年,山本出任海軍聯合艦隊司令官。1940年7月,近衛內閣與德、意簽訂了軸心條約。山本知道日本80%的戰略物資都要從英美控制區供應,所以認為該條約不利於日本。並警告近衛首相,若與英美開戰,前六個月還可以堅持,之後他也毫無信心。%D%A1941年,隨日本對南太平洋野心的暴露,美國收緊了對日本的經濟鎖鏈。1941年6月,德國進攻蘇聯,日本又面臨著向南和向北的選擇,同時山本提出了進攻珍珠港的具體計劃,並且進行了充分的准備和嚴格的訓練。1941年10月,主張與美國和談的近衛被迫下台,東條英機出任首相。由於談判中,美國拒絕讓步,並且英美在南太平洋的戰略防禦日趨加強。日本終於失去了耐心。%D%A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成功,美國太平洋艦隊的戰列艦全軍覆滅。同時,日本成功佔領了南太平洋的新加坡、菲律賓和荷屬東印度。而後美國正式加入了同盟國,並將其巨大的經濟潛力轉入了戰時軌道。%D%A1942年4月,杜立特空襲東京以及隨後的珊瑚海海戰使山本感到必須迅速摧毀美太平洋的主力,因此日方關於山本五十六戰死的報道制定了中途島計劃。%D%A1942年6月,日美艦隊齊聚中途島。美國佔有情報先機,並且由於日本指揮官南雲戰術決策的一些失誤,日本參加戰斗的四艘大型航空母艦全部沉沒。至此剛好距珍珠港開戰6個月。%D%A1942年8月,在瓜達卡納爾島激烈的爭奪戰中,日本漸漸處於守勢。山本也感到大事不妙,曾對人說:戰爭結束後,他不是被送上斷頭台,就是被送往聖赫勒島(軟禁拿破崙的地方)。實際上,他的歸宿比其預料的還要富於戲劇性。%D%A1942年4月,日軍放棄瓜島後,山本為鼓舞士氣,決定視察離瓜島較近的肖特蘭基地。美軍截獲了該情報,並且派戰斗機在途中擊落了山本的座機,山本身亡。一個多月後,日本才公布這一消息,追認山本為元帥並舉行了隆重的國葬。%D%A山本五十六平時好賭,在其平生的珍珠港和中途島兩大賭注中,先贏後輸,最後血本無歸,但這也許是其最好的歸宿。%D%A評價:山本五十六作為舊日本帝國海軍軍人直到今日仍被稱為傑出的名將,作為敵對國的美國方面對山本也是褒揚有加。另一方面,山本也曾無視軍令部的作戰計劃,獨斷專行。在偷襲珍珠港和中途島海戰等戰役中,表現出很強的投機賭博心理。對於麾下的各艦隊司令官也不能進行適當的人事調整,流於人情而賞罰不明。也有人批評其缺乏實戰經驗,不能隨機應變。不過總體來看,世間對其的評價仍較高。

F. 日本拍的二戰電影

1、少年H

《少年H》是由降旗康男執導,水谷豐、伊藤蘭、吉岡龍輝等人主演的劇情片。影片以二戰中的兵庫縣神戶市為舞台,講述了人稱「H」的少年妹尾肇,在戰火紛飛的年代上演的一段歡樂、淚水、勇氣相互交織的故事。該片於2013年8月10日在日本上映。

2、阿基米德之戰

《阿基米德大戰》是山崎貴執導,菅田將暉主演的劇情電影,於2019年7月26日上映。

該片根據三田紀房的同名漫畫改編,講述了二戰期間,被稱為「日本阿基米德」的天才數學家櫂直發現了日本海軍造艦計劃中隱藏的陰謀,決心糾正國家機器中的不正之風的故事

3、永遠的0

《永遠的0》是由山崎貴執導,岡田准一,井上真央,三浦春馬,濱田岳岡等聯袂主演的一部日本戰爭劇情片。

該片中時空在太平洋戰爭與現代社會間交替,主要講述了有志青年佐伯健太郎對祖父生前戰友進行探訪追憶,以及探尋戰死的祖父宮部久藏的過去的經歷的故事。該影片於2013年12月21日在日本上映。並於2015年在第38屆日本電影學院獎中榮獲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八項大獎。

4、一封明信片

《一封明信片》是由日本發行的114分鍾劇情電影。該片由新藤兼人編劇、執導,豐川悅司、大竹忍、柄本明、大杉漣、六平直政等主演,於2011年8月6日在日本上映。

該片是導演新藤兼人根據自己的真實經歷創作,講述了一個士兵的死亡,帶給家庭崩潰與重生的故事

5、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

《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是由日本東映映畫製作發行的141分鍾傳記影片。該片由成島出執導,役所廣司主演,玉木宏、瀨戶朝香、香川照之、田中麗奈等共演,於2011年12月23日在日本上映。該片以二戰時期為背景,講述了「反戰」軍官山本五十六在處理珍珠港事件上的苦惱,以及想方設法盡早結束戰爭的故事。

G. 日本有哪些以二戰為背景創作的經典電影

以二戰為背景創作的電影有《赤足的小元》,《人間的條件》,《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 。 《赤足的小元》又譯赤足小子,赤足小子全集動畫改編自以原子彈爆炸為題材的自傳性漫畫,講述的是廣島原子彈爆炸後的荒涼景象,同時展現了日本軍人在亞洲的暴行。

對一代日本人而言,知名漫畫書《赤足小子》已經成為日本民眾遭受戰爭災難的縮影,也時刻提醒人們警惕軍國主義再度抬頭。《赤足小子》作者中村啟二擔心,原子彈爆炸60年後,日本人正在忘卻歷史教訓。

這就是我推薦的以二戰為背景的電影,內容挺感人的,希望大家能喜歡,謝謝!!!

閱讀全文

與山本五十六老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最後的棒棒的電影哪裡可以看 瀏覽:408
浴男電影在哪裡看 瀏覽:765
現在有什麼教育電影看 瀏覽:327
手機百度網盤如何下電影網站 瀏覽:661
香港電影台詞經典片段 瀏覽:866
國產電影我心依舊 瀏覽:67
史提夫旺達唱的迪士尼電影歌曲 瀏覽:208
英國電影恐怖 瀏覽:711
丁度的經典電影 瀏覽:218
跟你一起走是哪個電影插曲 瀏覽:695
學印式英語看什麼電影 瀏覽:749
初級英語電影推薦 瀏覽:142
焦慮青春電影在線 瀏覽:979
如何把電影剪成素材 瀏覽:316
假面騎士哪些好看電影 瀏覽:807
中國老電影膠片戰爭損失 瀏覽:188
約翰卡尼曾經電影經典台詞 瀏覽:862
盜墓筆記高清電影 瀏覽:918
韓國有哪些中國電影 瀏覽:26
好看的現代商業電影 瀏覽: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