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熱門電影 > 外國電影中出現的中國城市

外國電影中出現的中國城市

發布時間:2023-02-28 18:27:45

『壹』 外國電影中令你印象深刻的中國畫面

有很多經典電影中,都會有中國的場景,我馬上想到的,就是電影《面紗》。

電影講述了20年代一對年輕的英國夫婦來到中國鄉村生活的故事,在這美麗卻凶險的環境中,他們經歷了在其英國家鄉舒適生活中絕對無法想像和體驗的情感波瀾,並領悟到了愛與奉獻的真諦。

故事以女主角吉蒂開篇,為了逃離20年代倫敦浮華卻又空虛的社交圈,也為了防止自己變成一位老姑娘,吉蒂接受了沉默寡言的醫生沃特·費恩的求婚。費恩在把吉蒂帶到上海後,便迅速地投入到了他的細菌學研究中去。

孤獨的吉蒂和迷人的已婚男子查理·唐森發生了婚外情,當費恩發現時,他羞恨交加。為了報復,也為了重整自己的生活,費恩決定孤注一擲,帶著吉蒂遠走霍亂肆虐的偏遠城鎮。

影片中,沃特和吉蒂在上海住過一段時間,後來他們去了瘟疫蔓延的災區,那裡的取景是在美麗的桂林。

《面紗》 號稱「好萊塢電影史上第一部全景在中國境內完成的影片」,由愛德華·諾頓與納米奧·沃茨主演。取景北京、上海、廣西等地,主要場景更是集中在風景優美的長江三峽、灕江景區以及當時的「十里洋場」——上海。劇組為了還原舊上海的原貌,專門按當時的樣式打造了洋樓景觀、英國領事館,甚至連黃包車、傢具等都與原樣一般無二。

《面紗》中的中國元素很多,還有不少是原著中並沒有的,改編之後,在影片中錦上添花,展現出一個真實的美麗中國,和影片中的桂林山水相得益彰,也對人物性格、故事發展也大有裨益

『貳』 有哪些頻繁出現在影視劇中的城市地標

美國的白宮、自由女神像、金門大橋、紐約布魯克林大橋、華盛頓紀念碑,法國的埃菲爾鐵塔,俄羅斯的克里姆林宮,埃及的金字塔,澳大利亞的悉尼歌劇院,巴西里約熱內盧基督像,英國的大本鍾、倫敦千禧橋。

『叄』 美國電影里的中國

剛剛出了一個新的美國片《乒乓特派員》,沖著是一部和中國國球有關的喜劇片,我從頭到尾看了一遍。當電影結束時,我差不多把能吐的都吐了,太爛了,無聊之極,爛的我都沒有活下去的勇氣了。

盡管有惡搞的成分,但裡面描述中國的地方讓我覺得俗不可耐,導演完全是瞎拍,把中國的國球乒乓球都糟蹋了。仔細的思考了一下,發現在很多美國電影中都有這種現象,這些導演跟商量好了似的,一起有意無意的侮辱中國。我整理了一下,把這些導演善用的手段匯集匯集,大家看看對不對:

一、電影中經常找一些長相怪異的人,說是中國人。有的人是把腦袋剃個半禿,後面留一條不長不短的小辮,裝清朝人。有的體態肥壯,留個八字鬍和山羊鬍,後面留一條小小的辮子,估計是在學蒙古人。《蝙蝠俠前傳:俠影之謎》中,主角在中國蹲監獄,條件之惡劣不說,裡面的獄警跟蘇聯人似的,穿個大風衣,有些囚犯找主角麻煩,一臉橫肉,跟我形容的偽蒙古人一模一樣。這么做完全是妖魔化中國人。

二、要是有女的,都是那種特別丑的,一個個都跟妓女似的,濃妝艷抹,一張大肥臉掛滿了YD。例子太多了,基本每一部都有。

三、關於場景,凡是有中國的鏡頭,不是胡亂編造,就是專門挑一些窮鄉僻壤,讓人感覺中國又臟又亂。當初看《古墓麗影2》,裡面有一段在上海打鬥的劇情,導演發揮了其強大的YY想像力,自己搭了一個居民區的場景,跟貧民窟似的,勞拉和一堆B社會分子就在這幾棟堆著各種垃圾、殘敗不堪的破樓間上躥下跳,打的不亦樂乎,我已經完全把這個電影當笑話看了。

四、凡是情節有中國的,肯定和犯罪有關,比如什麼三合會啊、黑龍幫啊,ammo、viper、MY、contraband一樣不少。還是《古墓麗影2》里,一幫B社會大張旗鼓的倒賣兵馬俑,跟開市場似的。《007之明日帝國》里,中國的將軍和英國的新聞大亨勾結在一起,想挑起戰爭。盡管不想提成龍老大哥,但這也是個標準的例子,《尖峰時刻》系列都和中國的B社會脫不了干係,因為這也是老外導演的。好像中國全國上下都在搞B社會。

五、只要有機會就埋汰一下中國。《逃出克隆島》中,一群醫生打不開一個培養皿,一個人就說到:中國產的破鎖。《阿甘正傳》中,阿甘從中國打完乒乓球回來,接受電視台采訪,記者問中國怎麼樣,阿甘說中國很窮,中國人什麼都沒有雲雲(詳細記不住了,大概是這樣)。

六、老外還經常把中國人和日本人搞錯,經常看電影裡面的中國人穿著一身和服,他娘的不知道我們是世仇啊,白痴導演。

七、美國人用心很險惡,常常在一些不起眼的地方搞小動作。在李連傑出演的一部電影,好像是《致命羅密歐》中,pol.ice讓其表露身份,李連傑掏出一個證件,鏡頭一個特寫,上面寫的好像是「台灣國家安全局」。而且在一些電影中,開什麼國際會議,台灣也作為一個國家出席。這些做法完全實在混淆視聽,變相支持台獨。

八、常常侮辱中國武術,電影里出現一些會武術的常常是群怪胎,《荒野大鏢客》里,飛車party里有個流氓是中國人,剃個禿頭,光個膀子,打架之前還像個瘋子似的亂叫喚,純粹是埋汰李小龍。而且有時先把中國武術描繪的很厲害,然後瞬間被某個美國式的英雄給平了。舉個例子,《飆風戰警》里,一個賊丑的反派和威爾史密斯對陣,先踢了一趟腿,然後說:這是一個中國人教我的。史密斯上去一鐵鍬就把他給打倒了,很多人看到這兒笑了,但這就上了導演的當了,他的目的就是讓人留下一個中國武術只是聲張虛勢的印象,時間長了,別人也就不再尊重中國武術了。

我暫時就想到這些了,平時看電影多注意注意就知道我說的不假了。

美國電影是其文化戰略的一部分,這些問題反應了美國人對中國的巨大誤解和敵意,我們看他們的電影要小心,不要被他們的思想所誤導。

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有五千年的文明歷史,有我們自己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不要被美國電影中描繪的西方化的生活方式所吸引,他們只是一個建國不過二百年的年輕國家,很多地方都有其弊端,這些很少在電影中反應出來。

同時希望我們自己國家的電影能爭爭氣,打到國際舞台,擺正外國人對我們中國的印象。

『肆』 如何去對待西方鏡頭中的「中國」(驚天魔盜團2)影評

如果喬治•梅里愛活到今天,他一定會想起1898年他在自己搭建的攝影棚里拍攝影片《魔術》的那個日子,當時的他也許篤定自己拍攝的「魔術影片」一定能夠賣出好價錢,但是他一定想不到在一百多年後的今天,《驚天魔盜團2》這部與魔術再次邂逅的電影,裹挾著好萊塢濃重的工業風味,混雜了空洞的中國元素,處處彰顯著資本的躁動,儼然成為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幻覺游戲。
第二部的劇情並非是新開端,而是在第一部的結尾繼續講述故事,所以這一點對於未看過前作的觀眾可能會對其中一些關鍵性的人和物一頭霧水。《驚天2》以「綠巨人」馬克•魯法洛飾演的「迪倫」小時候親眼看見父親表演失敗、痛失父親開頭,接著便是「四騎士」回歸遭遇黑手後,被「哈利•波特」丹尼爾飾演的沃爾特所利用,再翻轉將沃爾特扳倒的故事。其實整個故事線是很簡單的,《驚天2》是一部很典型的商業電影,故事線簡單、視覺酷炫。以魔術為賣點的《驚天2》仍舊延續了前作的一個關鍵——「趣」。「趣」在兩個方面 :魔術的有趣性和氛圍的幽默感。魔術的有趣性自然不用多說,這當中的魔術場面最具有震撼的一場便是「卷西」上演的「控雨法術」,擺脫重力束縛、上演驚奇魔法,這個場面也是全片魔術場面中唯一一個能給人留下印象的。魔術場面較少,但影片用營造幽默氛圍來吸引觀眾的注意力。,《驚天2》的幽默感是真的能讓人笑出聲來的。在開頭回歸的時候,「卷西」一路變裝,誇張敏捷的動作會讓你覺得很有趣。而「四騎士」盜取晶元那段,從進門女騎士一頭霧水的上陣,到四個人圍繞這一張小小的晶元上演一出偷龍轉鳳戲碼,會讓你一直憋著笑意,直到四人盜取成功,你才會忍不住笑出聲來。演員陣容方面除了卷西、「綠巨人」馬克•魯法洛、摩根•弗里曼和邁克爾•凱恩等一眾回歸外,新加入的「哈利」丹尼爾和周董自然是新看點。雖然丹尼爾一度宣稱自己很喜歡演這個反派,並且續起滿臉絡腮胡,希望擺脫「哈利」的影子,但是丹尼爾飾演的反派「沃爾特」實在太過蠢萌了,完完全全缺少反派那種陰暗邪惡的氣質。特別是影片中他惡作劇四騎士睡覺合影的時候,那種蠢萌的氣質瞬間將這個反派「洗白」了。而周董的加盟自然是能夠得到華人圈的粉絲們買票入場,但周董的表演並沒有太多出彩的地方,或者說能夠入戲。這或許是跟周董那種天生有些痞痞的氣質有關,讓他這個角色多多少少與劇中其他人有些脫節。《驚天2》除了整個故事還在喋喋不休地扯「迪倫」為父報仇的復雜感情線外,有些讓人無語的便是中國大媽成了高手這個事情。也不得不表揚編劇對於時事的敏銳嗅覺,中國大媽開始在全球出名後,他很敏銳地抓住了這個梗,並在影片中埋下了個梗。片中的中國大媽到了後面,不僅認識摩根•弗里曼,會著一口流利英文,更是成了天眼一員,這樣的設定著實很國際化,同時也側面拍了拍中國大媽的馬屁。
至今,《驚天魔盜團》已經出了兩部。就綜合來看,似乎第一部明顯比第二部好優質的多。2013年的《驚天魔盜團》橫空出世,一片嘩然。除了好萊塢電影的帥哥陪美女之外,魔術的酷炫與犯罪的危險結合,改變以往的開門見山。魔術因為犯罪的特質,帶有一絲絲越軌的異樣;犯罪也因為魔術的氣質,而瞬間花哨好看。內容充實,手法炫目,使得其大獲成功。但不可否認,影片本質仍然是傳統的警匪對立模式,不過是採用了魔術的手法來增加炫目的效果。如同多年前的那部《暗戰》一樣,雙方鬥智斗勇,不過劉德華最終以槍作結,完成自己對仇人的復仇;騎士團則魔術到底,李代桃僵完成「復仇」。《驚天魔盜團》,一部披著魔術外衣的《暗戰》。
魔術看上去很炫,四騎士看上去很厲害,任務看上去很驚險,一切都是「看上去」,都是在為那些特效打造的魔術秀而服務,只要製造出一片熱鬧酷炫的娛樂氣氛,其實這個電影就算完成了。觀眾看完沒記住什麼東西,但是體驗好像還不錯。影片的基調是很輕松的,幾乎沒有情感負擔。故事劇情的存在感很稀薄,演員在演出中表演的成分也不是很大,角色都不需要太多浸入。觀眾看這個電影,對於角色的移情,都是來自演員本身自帶的群眾基礎,阿福來啦,上帝來啦,扎克伯格來啦,哈利波特來啦,周傑倫小公舉來啦……大致可以算本色出演。鏡頭一路跟著演員們行動,輾轉各地,當四騎士幾次帶著耳麥,蘋果發布會一般與路人互動魔術,已經讓電影和真人秀的界限變得模糊。這幾乎就像是一檔叫《四騎士魔術嘉年華》的大型真人秀節目,然這並不是中國觀眾熟悉的綜藝節目錄像帶拷貝,這是真銀白銀的電影規格製作,帶有劇情性質和世界觀的台本(雖然較弱),酷炫的視聽效果所包裝的一場華麗麗的魔術秀場。《驚天魔盜團》系列藉助了電影工業的產能,又弱化了傳統的電影敘事,無意中引入了電視真人秀的演出模式,
《驚天魔盜團2》與第一部相同,在影片中處處彰顯著資本躁動,整個影片系列都圍繞資本、金錢展開情節。騎士團與「蝙蝠俠老管家」扮演的多金冤大頭之間的恩怨皆因「四騎士」劫富濟貧式地盜取資產而起,由此為第二部好兒子為父報仇做下了鋪墊。在電影系列當中充斥著大量資本符號的展示,成堆放置的鈔票、漫天飛舞的「鈔票雨」屢見不鮮。《驚天魔盜團2》對空間場景的選擇更彰顯著影片追逐資本的狂熱,其中選擇澳門作為影片主場景耐人尋味,在西方的文化語境當中,被稱為「東方拉斯維加斯」的澳門並不僅僅是中國的特別行政區,而是作為在中國國境之內展現金錢、物慾的「合法性存在」,這種「合法性」也通過《澳門風雲》系列、《北京遇上西雅圖2》等國產影片中對於賭場、賭局的展現而確立。影片中手機發布會成為另一個與資本直接相關的場景,在觀影過程中,當「四騎士」駕臨手機發布會現場時,觀眾自然而然地會與蘋果、小米等一干手機製造商的發布會產生聯想,這是資本運作中消費文化對於大眾生活觀念造成的潛移默化的影響。《驚天魔盜團2》中所「盜」之物——晶元也成為與資本密切相關的道具,電影中得到晶元就可以黑掉世界上所有的電腦(當然這種設定略顯低幼),也就意味著可以控制金融獲得豐厚的資本利益,這也是影片中反派活動的核心動因。這些都反映了當下好萊塢商業電影情節設置的固定模式,在與政治為敵吃力不討好的情況下,多數電影中大反派的陰謀詭計都被設定為竊取資本或獲得金錢利益,《驚天魔盜團2》自然也未能跳脫出這種設定。其原因一方面來自於巨量資本的影像化展現更能夠迎合當下消費文化鼎盛的時代觀眾的觀影心理,沒有什麼比漫天飛舞的鈔票更能刺激觀眾的腎上腺素分泌;另一個原因還因為電影與生俱來的工業屬性決定了商業類型片對資本的敏感性,這點在好萊塢類型片上有著更鮮明的體現。從商業角度來看,好萊塢的商業類型片可以被看作「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幻覺游戲」,電影通過製造幻覺來賺取票房,獲得資本。作為類型電影《驚天魔盜團2》既不是新瓶也不是新酒,拍魔術的詭秘比不過諾蘭的《致命魔術》,拍「盜」的巧妙比不過史蒂文•索德伯格的「羅漢三部曲」,高科技道具的展示更不及阿湯哥主演的《碟中諜》系列。但是有時候一部影片的成功往往只需要在一個方向上找准位置,《驚天魔盜團2》從某種程度上選擇了以電影、魔術、舞台秀相融合的方式,至少從視覺上試圖刷新觀眾的觀影體驗。從第一部上映以來,綿軟無力的劇情一直成為各種評論抨擊的目標,《驚天魔盜團2》的劇情雖然沒有給觀眾造成驚嚇,但也不足以給觀眾帶來驚喜,影片最後的反轉刻意而缺乏新意。但是《驚天魔盜團2》還不算是那類看過即忘的電影,從電影視覺效果的層面來說,至少影片中的兩場「魔術秀」是成功的,你可能會忘掉劇情,忘掉主人公的面容,但是通過電影剪輯、舞台燈光和魔術表演創造的視聽沖擊會在觀影後有相當長時間的延展和記憶。魔術、舞台效果、電影剪輯,通過三種方式,《驚天魔盜團2》被打造成大銀幕上的幻覺游戲。魔術本身就是利用觀眾心理和視覺盲點製造幻覺的表演,而電影作為「造夢」的機器,兩者的結合自然成為影片最大的亮點。在影片中,魔術表演所創造的懸念部分地彌補了敘事疲軟,但是真正將觀感推向高峰的是影片恰當地選擇了「舞台秀」這種具有極強視覺效果的形式,這與現代舞台表演以及電視媒體發展有密切聯系。影片中燈光效果的作用最明顯,尤其是傑西•艾森伯格操縱雨水的段落,導演在接受采訪時透露,影片中所有的魔術在現實中都是可以實現的,燈光作為一種「障眼法」是很重要的一種手段。在電影中,「魔術秀」段落的傳達加入了類似直播的效果,很容易給觀眾帶來臨場感,多種媒體方式的介入豐富了影片的視覺效果。如果說魔術為影片貢獻了懸念,舞台秀為影片段落貢獻了視覺沖擊,那麼電影這種媒介則在這部電影中通過montage將舞台段落整合成一個整體。遺憾的是《驚天魔盜團2》中電影手法(剪輯、場面調度)並沒有因魔術、舞台秀題材的不同而創造耳目一新的形式,仍然固守好萊塢經典的語言體系,作為一部以魔術為表現對象、以視覺刺激為表現策略的影片,《驚天魔盜團》系列仍然有很大的發揮空間,觀眾也更希望在後續的影片中能夠看與魔術神秘特點相契合的鏡頭語言。電影中,澳門這個城市的選擇極具後殖民主義的曖昧,後殖民主義主要研究殖民時期之「後」宗主國與殖民地之間的文化關系,澳門作為曾經葡萄牙的殖民地,在文化版圖中充斥著中西文化交混的因子,這為好萊塢影片中塑造「想像性的中國」提供了背景。事實上在《驚天魔盜團2》中,澳門僅僅充當了背景板的作用,顯示出一種在中國,卻又去中國化的傾向。除去地標性建築和漢字招牌能夠標示地域外,影片中的澳門空洞而陌生,這與大多數好萊塢影片中的中國形象一樣,對於中國觀眾來說既陌生又怪異,觀影時的這種感覺就猶如觀看拿腔作勢模仿外國人語調的譯製片無異。即使影片需要展現中國文化,也很少會選擇表現當下的中國,就如《驚天魔盜團2》中選擇「翁式魔術」一樣,往往著眼於中國古代文化的精心營造,這種營造經常出現偏頗,這種被扭曲和肢解的「想像性的中國」成為驗證西方自身的「他者」,通過這種方式給中國觀眾灌輸西方式的想像,由此完成文化語言殖民的過程。雖然文化上的改變需要漫長的過程,但是通過「中國形象」的植入,贏取中國票房的利益卻是既得的。好萊塢電影中將越來越多的出現「中國元素」,在觀影的過程中如何去對待西方鏡頭中的「中國」是當下每個觀眾需要思考的問題,一旦認識不清,很容易陷入好萊塢成熟電影工業下的幻覺游戲。
相比第一部的出其不意,第二部只能是一部及格但並沒有很好看的商業電影。

『伍』 一般歐美的電影里為什麼出現中國的場景大都是在香港而不是其它地方

香港是華夏大陸最繁華發展最好的城市,是世界前十國際化大都市,僅次於紐約、倫敦的世界第三大經濟中心,香港的城市規模,以及文化的多元,和大量的外國人口的聚集,以及香港英文的普及,還有就是香港被譽為亞洲第一發達城市,而上海則是亞洲第二大城市所以歐美大片都喜歡在香港啊,上海這種城市來取景!環太平洋就是在香港拍攝的,還有007也在香港和上海分別取景。

『陸』 有哪些好萊塢的電影是在中國取景的

中國幅員遼闊,擁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擁有5000年的文明史,它是現存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有很多值得一游的名勝古跡,而且中國境內的很多風景名勝在世界上也是非常有名的。

《2012》是一部非常棒的災難片,一經推出,就引起了全球轟動。人們希望看到傳說中的世界末日,它是什麼樣子的?在這部電影的情節中,瑪雅人的預言成真了。2012年12月21日真的是世界末日,由於太陽和地球本身的活動導致海平面在全球范圍內上升,青藏高原成為人們最後的希望,於是人們在青藏高原建造了三艘諾亞方舟。也正是因為這樣的設定,影片最後一部分拍攝於青藏高原,也讓全世界的人們了解了喜馬拉雅山,了解了我們藏傳佛教。

『柒』 哪些外國電影中提到過中國

《末代皇帝》外國人拍的中國皇帝
《太陽帝國》斯皮爾伯格導演的,講述在上海的英國人在抗戰時期是怎麼生存的。
《功夫之王》外國人眼中的中國夢
《功夫熊貓》中國元素的動畫片
《花木蘭》中國元素的動畫片
《中國》米開朗基羅 安東尼奧尼導演 紀錄片
《面紗》 不錯的愛情片
知名的就知道這六部,是主要描寫發生都在中國。
還有一些不知名的片子:
中國姑娘La Chinoise
中國戰役The Battle of China
中國是近鄰La Cina e Vicina
中國的鳥人The Bird People in China 日本 三池崇史導演
中國咖啡Chinese Coffee
中國:與熊貓共探險China: The Panda Adventure
紅色中國A Dream of Red Mansions
…………
其他側面出現中國的幾個鏡頭的片子不少。
比如
最近的那個《天外來菌》裡面有一個中國人,還有一段「中國生化史」囧
《碟中諜3》有部分的中國拍攝
《木乃伊3》講述中國的兵馬俑
《殺死比爾》有和中國老頭學功夫
《大魚》中間美國兵潛入中國偷文件(不過文件似乎是日文也不知是韓文的囧)
《戰爭之王》中間尼古拉斯說了很多他把武器販賣到世界各地,期中有一個就是中國,還有一個鏡頭,是賄賂門衛(應該是指中國人)

閱讀全文

與外國電影中出現的中國城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國產電影我心依舊 瀏覽:67
史提夫旺達唱的迪士尼電影歌曲 瀏覽:208
英國電影恐怖 瀏覽:711
丁度的經典電影 瀏覽:218
跟你一起走是哪個電影插曲 瀏覽:695
學印式英語看什麼電影 瀏覽:749
初級英語電影推薦 瀏覽:142
焦慮青春電影在線 瀏覽:979
如何把電影剪成素材 瀏覽:316
假面騎士哪些好看電影 瀏覽:807
中國老電影膠片戰爭損失 瀏覽:188
約翰卡尼曾經電影經典台詞 瀏覽:862
盜墓筆記高清電影 瀏覽:918
韓國有哪些中國電影 瀏覽:26
好看的現代商業電影 瀏覽:985
穿紅衣女人的法國電影 瀏覽:608
電影歐美美女下車殺人 瀏覽:103
十二星座故事傳說電影 瀏覽:346
番茄電影在線觀看完整高清 瀏覽:169
木乃伊好看的電影 瀏覽: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