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最科技化和最現代化的最熱最好看的戰爭電影有哪些
那你只能去玩戰地2了!有現代武器像黑鷹直升機,中國殲10,美國F22,98式主戰坦克。。
英文名稱:Battlefield 2
中文譯名:戰地2 / 戰地風雲2(繁體中文譯名)
開發公司:Digital Illusions CE(DICE,後被EA收購成為EA DICE)
發行公司:Electronic Arts (美國藝電)
發行語種:多國語言包括繁體中文
游戲平台:PC(Windows)
游戲引擎:Refractor 2
游戲分級:16+(PEGI)/ Teen(ESRB)
上市時間:2005.06.21(美版)/ 2005.06.24(歐版)
最新穩定版本:1.41(游戲內編號為1.1.2965-797.0)
需要注意的是,XBox、XBox 360和PlayStation 2平台上的「戰地2」,全稱為戰地2:現代戰爭(Battlefield 2: Modern Combat),雖然他們擁有相近的名稱,但游戲內容不盡相同。
[編輯本段]配置要求
在進入游戲前游戲會檢測運行系統的信息,如果不過關是不允許進入游戲的。因此玩家在購買游戲前一定要仔細看好自己的配置。
操作系統:Windows 2000 / XP / 2003 / Vista
處理器:奔騰4 1.7GHz或者AMD同級別處理器
物理內存:512 MB
硬碟空間:2.3 GB
音效卡:支持DirectX 9.0c
顯卡:支持DirectX 9.0,且帶有128MB顯存的顯卡(顯存可與內存共享,另外不支持DirectX 9.0的Ati Radeon 8500也可進入游戲)
[編輯本段]游戲方式
競技規則
MEC隊員正在搶點傳統的征服模式(Conquest)是戰地2唯一的聯機模式(參閱"戰地"詞條)。與前作不同的是,本作引入了電擊起搏器,裝備電擊器的醫療兵可以營救重傷倒在地上的玩家,從而避免重生點數的減少。重傷玩家倒地15秒後(後續的更新版本改為10秒)便會陣亡,他可以選擇在據點或小隊長身旁重生,而此舉會減少一點重生點數。
一些非官方伺服器啟用了特殊參數,控制重生載具的數量和種類,變成了飛機數量無限的「空戰服」,或是禁止任何載具出現的「步戰服」。由於戰地系列的精髓在於海陸空、單兵協同作戰,空戰服和步戰服並不被官方推薦,不過對這兩種特殊模式產生興趣的玩家不在少數。空戰服和步戰服的勝負判定規則仍沿用征服模式的規則,但是搶點就變得不那麼重要了。
指揮官
為了緊密玩家之間的團隊協作,每方設定了一名指揮官職位,玩家可以在加入小隊的頁面中申請擔任指揮官。有多人申請指揮官時,軍銜最高的被獲准。指揮官指揮不力時,本方士兵可以發起投票彈劾指揮官。
指揮官的得分是全隊的平均分,勝利一方的指揮官可以獲得雙倍的得分。指揮官擁有實時衛星地圖,可以觀察到地圖的一角一落。在衛星地圖上指揮官可以看到己方所有人的生命條(駕駛載具的有載具護甲條),方便指揮官進行戰斗部署。但是衛星地圖會佔用全部的屏幕,指揮官要防止偷襲的敵人在自己看不到周圍的情況下暗算自己。
指揮官擁有五大技能:
指揮官正在工作掃描:可以看到全地圖所有敵人在某一時刻在地圖中的位置。掃描到敵人後即會在指揮官地圖中顯示一個無黑框的紅點。為了讓我方全體人員都收到敵軍的方位信息,指揮官必須在紅點處點擊右鍵選擇發現敵軍,這就是所謂的「報點」,也是指揮官最忙的工作。報點對於戰斗人員來說非常重要,知道了敵人的位置自然就好打了,盡管較快的報點會使得提示音重疊而造成音效過於吵鬧的結果。掃描也可以及時發現敵軍的偷襲和埋伏。
炮擊:炮擊有濺射傷害,對於步兵的威脅很大,裝甲目標需直接命中才能摧毀。炮擊有約合10秒鍾的延遲,指揮官必須提前發現問題並果斷下達炮擊命令。進攻前使用和清掃敵軍偷襲的時候用都能起到不錯的效果。
UAV:這種無人偵察機可以持續地報告它附近敵軍的方位,並顯示在己方所有士兵的小地圖中。在戰斗密集的地方扔下它會起到不錯的效果。
補給箱:補給箱可以給所有人(包括友軍和敵人)提供彈葯補給、載具維修、醫療的服務。補給箱也可以用來砸趴著不動的敵方狙擊手。補給箱在落地前會有一段滑行距離,指揮官必須掌握好提前量,否則就會有把箱子扔到房頂、陰溝里的危險,甚至可能會出現把友軍的直升機以及戰斗機給砸下來的可能。
載具空投:這是1.3版本後新增的功能。一般的地圖空投的是FAV(USMC則是DPV突擊車),部分巷戰地圖則空投越野車。載具在落地前也有一段滑行距離。注意空投車輛不能在建築上、飛機跑道上以及航母上空投。
基地中有雷達塔、火炮等建築,為指揮官的各個技能提供保障。如果建築被敵軍摧毀,那麼指揮官就無法使用相應的功能。損壞的建築可以用補給箱或是工兵的修理器修理。每種功能也有一定的凍結時間,指揮官必須掌握好戰機,否則過早的使用某一功能,而到關鍵時間又使不上,就容易被敵人重創。
指揮官另一大職能是指揮小隊,指揮官將進攻、防守、維修、移動、布雷等指令傳達給某個小隊長,由該小隊長傳達給全隊隊員。小隊長也可以向指揮官申請補給、炮擊等。
小隊互動
玩家可以加入小隊或者建立小隊,更好地進行團隊合作。每方最多有10個小隊,按照建立順序用希臘字母編號。小隊的建立者就是小隊長,小隊長是活動的重生點,同小隊的隊員都可以在小隊長周圍重生(當小隊長乘坐的載具滿員時則不可)。因此,小隊隊員必須保護好小隊長的生命,萬一喪命也要有人來救,這在偷襲任務中是至關重要的。當小隊長離開小隊時,會按照加入小隊的次序自動選出新隊長。除了接受指揮官的命令,小隊長可以自行下達命令,也可以拒絕傳達指揮官的命令。
[編輯本段]聯機游戲
網路對戰
戰地2支持最多64人同時在線對戰。多數地圖還提供縮減版地圖可在人數較少時使用。
在進入聯機游戲前游戲會驗證客戶端的完整性,如果游戲文件被玩家修改則無法進入聯機游戲。聯機游戲模組時,也會驗證模組的相關文件。
游戲使用了PunkBuster反作弊系統(PB),玩家在聯機對戰前會被要求將PB升級至最新版本。有一小部分伺服器關閉了PB驗證,但這樣的伺服器容易存在作弊現象。
積分系統
互聯網游戲時,玩家在殺敵、中立據點、治療或補給隊友、協助殺敵和出任小隊長或指揮官等行動中,可獲得分數,戰斗結束後分數會記入玩家的積分中。達到一定的積分是軍銜升級的主要條件。
在游戲中,每一個更高級的軍銜需要比前一個軍銜更多的經驗值才能提升。新玩家在游戲一開始時可以輕易隨軍銜的提升而得到新的解鎖點,但在游戲後期則需要付出更多時間和技術方可提升一級。游戲中比較高級的軍銜,只會授予一定數量的玩家。非常高級的軍銜均為臨時軍銜,在一定時間後會失效,只能重新爭取。
軍銜高低不同的兩個人同時申請指揮官,軍銜高的人會被獲准。搶指揮官職位是軍銜的主要用途。
游戲中還可以獲得虛擬獎章。一般獎章會有一個至五個條件;有些條件必須在一回合內達成,而有些條件須要玩家在游戲生涯中累積。另外游戲中共有金、銀、銅三種獎牌,分別給當局得分最高的三個人,可重復獲得。
斷網游戲
戰地2很有限地支持斷網與電腦人的對戰,且16張官方地圖中,只有11張的16人小地圖有電腦人對戰的功能。1.3版本後,co-op模式加入了戰地2中,玩家可以在區域網與真人玩家共同對戰電腦玩家。另外有一些第三方的單機模組,為大地圖編制了機器人路點文件,從而提升了游戲的單機可玩性。
斷網單人游戲的游戲規則與聯機作戰略有不同。若沒有玩家申請指揮官,系統則會自動充當指揮官(不佔據任何名額)。系統指揮官只會對失守的據點進行炮擊,但擔當小隊長的玩家可向指揮官手動申請炮擊、無人機、補給等(1.50測試版向指揮官呼叫得不到回應)。在單人游戲中,玩家可以任意登上沒有被敵方佔領的載具,並自由切換位置;原先佔據載具位置的友軍電腦玩家會自動換位或下車。
[編輯本段]游戲元素
環境背景
戰地2主要講述的是由於世界能源緊缺和國際關系惡化,美國、中國和中東各國之間在2007年爆發的一場的虛擬戰爭。美國海軍陸戰隊(United States Marine Corps,USMC)與中國人民解放軍(People』s Liberation Army,PLA)在中國東北地區碰撞,美國海軍陸戰隊與虛幻的中東聯盟軍(Middle Eastern Coalition,MEC)在中東波斯灣沿岸開戰。游戲中並沒有給出詳細的戰役孰輸孰贏,這也給了玩家想像的空間。
所有軍隊的配置都是現代化的武器,甚至還有尚未服役的Z-10和F-35B,不過也有已經退役的武裝,例如AK-47和已逐漸被取代的M16A2。美軍和解放軍都用的是本國研發製造的武器,而中東聯盟軍使用的主要為俄制武器。
兵種武器
本作中共有7個多樣化的兵種可以選擇(兵種分為輕甲兵和重甲兵,前者跑的快,後者活得久):
全身裹滿稻草的狙擊手特種兵:輕甲兵,裝備卡賓槍,並持有5個C4遙控炸彈。C4既可以用來摧毀載具,也可以用來炸毀敵後設施。
狙擊手:輕甲兵,主武器是狙擊槍,適合為團隊提供遠方的情報,並協助攻擊。狙擊手配備2個反步兵地雷,可以在敵軍步兵靠近時自動引爆。
突擊兵:重甲兵,主武器是突擊步槍,是團隊中的主力攻擊手。突擊兵沒有手榴彈,取而代之的是槍榴彈,對付步兵極為有效。突擊兵還有一個煙霧彈供掩護進攻、撤退用(使用解鎖武器槍榴彈和煙霧彈會有變化)。
補給兵:重甲兵,裝備高彈量的輕機槍可以進行火力壓制。所有機槍都有槍管過熱限制,不能夠長時間開火。補給兵還有3個補給包。手持補給包可以為周圍的隊友緩慢補給彈葯、炸彈,在這過程中補給包數量會減少。補給完成後,數量會回升。補給包也可以扔在地面上,當其它玩家(友軍敵人都算)撿起時即可一次性補滿彈葯。扔掉補給包後數量也會慢慢回升。當補給兵坐在載具中時,周圍的士兵、載具的彈葯也會得到補給。在補給的過程中,補給兵可以得到分數。
工程兵:輕甲兵,主武器是霰彈槍,擁有5個地雷,炸毀壓過的敵方載具。工程兵還有一個萬能扳手,可以修復己方載具、無人的載具、橋梁以及指揮官用的特殊建築。扳手還可以拆掉埋在路面上的地雷。當工程兵坐在載具上時,任何靠近它的己方載具都可以得到修復。維修有隊友乘坐的載具和指揮官建築時可以得到分數。
醫療兵:輕甲兵,裝備突擊步槍,但是沒有槍榴彈。醫療兵配有醫療包,用法與補給包相同。醫療兵的電擊起搏器可以救活重傷倒地的隊友,減少重生點數的失分,並且自己也能夠一次性加戰斗分2分。電擊器亦可以用來電死靠近肉搏的敵人。
反坦克兵:重甲兵,持有沖鋒槍,沒有手榴彈,代替的是紅外製導反坦克火箭筒,可有效殺傷敵方載具。
除了上述武器,每個兵種都配備了戰斗刀、手槍,沒有特殊說明的兵種都擁有4顆手榴彈。特種兵和狙擊手的手槍還裝有消聲器。
主武器可以在各種發彈模式切換,大多數主武器可在多連發、單發之間切換,不過部分主武器只有單發、三連發這兩種模式。
玩家升級軍銜後還可以選擇解鎖武器。每個兵種各有兩款解鎖武器,必須先解完一級解鎖後再解二級解鎖。解鎖武器是伺服器可以控制的,伺服器可以開啟解鎖,使得所有玩家都可以任意解鎖武器。
武裝載具
戰地2有多種移動載具,每種載具都有1個駕駛位和若干個乘客位,只要位子上沒人,玩家就可以自由切換位置。固定載具則可以乘1人。載具車身塗裝有自己軍隊的標志,迷彩顏色和士兵相近。
陸地載具
包括坦克、裝甲車、防空車、中型越野載具以及突擊車。陸地載具的型號根據陣營的不同而不同,同種類但型號不同的陸地載具性能差異不大,只是突擊車的速度和放空車的威力略有區別。重型的坦克、裝甲車、放空車都可以放煙霧彈掩護逃跑。中型越野載具和突擊車的駕駛不能控制任何武器,但可以使用汽車喇叭。
1、坦克:坦克是陸地上的霸主,但它也要和步兵協同進攻才會取得好的效果。坦克也不是絕對安全的,4發普通的坦克炮、反坦克炮就可以摧毀坦克,若坦克炮攻擊到它的尾部、履帶以及炮塔的後部等弱點則可給予其重創(固定式反坦克導彈打擊履帶甚至能瞬間將完好無損的坦克擊毀)。坦克只需一個人便可控制駕駛、炮管(40發火炮)和同軸機槍(彈葯無限,但會過熱),2號位則裸露在車外(可以蹲下來躲避傷害),只控制一挺機槍。USMC坦克為M1A2,MEC的為T-90,PLA的為98式主戰坦克。
2、裝甲車:輪式裝甲車的最大優點是可以運6個人,而其較厚的護甲和較快的速度可為運輸提供一定的保障。裝甲車的護甲值約為坦克的一半。裝甲車的小口徑火炮火力足夠解決步兵和輕型載具,而紅外製導反坦克導彈(數量有限且重裝導彈時間很長)則可以和坦克抗衡。另外,裝甲車屬於兩棲載具,可以下水。駕駛以及兩種大威力炮均由一個人控制;其餘5人縮在裝甲保護的車內,各控制一挺機槍。USMC的裝甲車型號為LAV-25,MEC的為BTR-90,PLA的為92式輪式步兵戰車。
美軍悍馬3、防空車:防空車是對付天上的飛機用的。防空車的裝甲和裝甲車相當,但對地火力很差,防空炮也就打打步兵。1號駕駛位可以使用地對空追蹤導彈和一門防空炮,2號位裸露在車外,只能用自己手持的武器。USMC的型號為M2履帶式防空車,MEC的型號為通古斯卡履帶式彈炮合一系統,PLA使用的是95式防空車。
4、中型越野載具:越野車可以用作代步工具,它提供的裝甲保護十分有限,1發反坦克炮可以直接爆掉它,就連普通的機槍都可以對其造成傷害。除了駕駛,有2號位控制車頂的機槍,雖然有半包圍的金屬殼保護,但仍然十分危險,很容易被狙擊手狙殺。3、4號位則坐在車內或是車尾,手持自己的武器。USMC使用的是Humvee(H1軍用悍馬),MEC使用的是Vodnik,PLA使用的是NJ2046。
5、突擊車:最脆弱的載具,骨架式的結構幾乎不能給乘員提供任何保護。快是它的特點。除了駕駛,還有兩名乘員分別控制一挺機槍。USMC的突擊車(DPV)速度是最快的,但是2號位的機槍不能全形使用;PLA、MEC使用相同的突擊車(FAV),2號位的機槍可以全形使用。
空中載具
包括武裝直升機、運輸直升機、殲擊和戰斗轟炸機。同種類但型號不同的空中載具性能有較大的差異。各種飛機都裝有熱焰干擾彈來干擾對空熱追蹤導彈的攻擊。
1、武裝直升機:這種高攻擊性的載具需要兩人配合,1號位控制駕駛和8發火箭彈(部分版本為14發);2號位可以控制一挺多管機槍和電視制導導彈。電視制導導彈射程較短,但可以由游戲玩家手動控制,瞬間擊毀任何載具(技術嫻熟的話,也可以用來對付飛機)。武裝直升機比較脆弱,機槍便可以對其構成威脅,特別是地面靈活移動的FAV控制的機槍可是它的死對手。用武裝直升機做特技是玩家最喜歡做的事之一。武裝直升機得干擾彈重裝時間很快。USMC使用的是AH-1Z眼鏡蛇,機動性較好;PLA使用的是直-10;MEC使用的則是Mi-28,不太好操作,但是2號裝有一門口徑為30毫米的機炮,威力很大。
兩棲登陸艦的甲板上2、運輸直升機:笨重的運輸直升機可以運6個人,偷襲敵軍大後方時十分有效。運輸機可以投放熱焰干擾彈來干擾對空飛彈,並且其裝甲厚度達到需要3個對空導彈才能夠擊毀。運氣好的話,導彈會從機艙中部穿出,飛機就能毫發無損。1號位控制駕駛,2、3號位控制一挺機槍,4-6號位用自己的手持武器。USMC使用的是UH-60H(即黑鷹直升機),2、3號位使用的是游戲中射速最快的M134火神,對付步兵十分有效,並且還可以將裝甲車擊毀;MEC使用的Mi-17,PLA使用的直-8,則沒有這么強的殺傷。
3、殲擊機:殲擊機是空中最靈活的載具,是奪取制空權的利器,以便戰斗轟炸機和武裝直升機進行攻擊。殲擊機有6發對空導彈和2發對地炸彈。此外還有一挺機炮,能夠對敵軍地面載具造成傷害。殲擊機的干擾彈冷卻時間長,但它可以做出各種華麗動作規避導彈。殲擊機只有一名乘員,所有武器都需要駕駛員在駕駛的同時使用。USMC使用的殲擊機有兩種——機動性較好的F-18以及機動性最差、但可以垂直起降的F-35B;PLA使用的是殲-10戰斗機,是所有戰斗機中最靈活的;MEC使用的是米格-29。
4、戰斗轟炸機:戰斗轟炸機不如殲擊機靈活,但可以對地面載具造成更大傷害,而且擁有更開闊的視野范圍。駕駛員的操作類似殲擊機,控制4個對空導彈,5個炸彈,以及機炮;另有一名乘員控制對地的復合制導導彈(既可以通過紅外成像使導彈自動飛向目標,也可以通過激光照射引導導彈攻擊目標),可以一擊秒殺敵人,而且操作簡便,缺點是鎖定需要時間,而由於有較大的初速度,很難攻擊自己正下方和後方的敵人。另外,在早期的版本中轟炸機的制導導彈沒有敵我識別能力,而後期版本則添加了敵我識別功能。USMC使用的是F-15E,MEC使用的是Su-34(武器威力最大),PLA使用的是Su-30MKK(相對比較靈活)。
水上載具
只有橡皮艇,每方用的型號都是一樣的。可坐6個人,1號位控制駕駛,2號位控制一挺機槍,3-6號位控制自己手中的槍。所有船員都裸露在船外。
地圖設定
16/32/64人地圖的區別戰地2一共有16張地圖,地圖類型從沼澤地至都市都有。地圖或是美國對抗中國,或是美國對抗中東聯盟。多數每張地圖有3種版本,分別提供給16人、32人和64人的版本。16、32人地圖是64人地圖的縮減版,活動區域被縮小,相應的據點被刪除,載具的種類和數量也會減少。不過幾乎每張地圖都有坦克。
戰地2一共有16幅官方地圖:
USMC、PLA對戰:Dalian Plant(大連電站)、Daqing Oilfield(大慶油田)、DragonValley(龍谷)、Fushe Pass(福社關口)、Operation Blue Pearl(藍珍珠行動,1.50補丁新增)、Songhua Stalemate(松花江僵持)、WakeIsland(威克島,1.03補丁新增)。
USMC、MEC對戰:Gulf of Oman(阿曼海灣)、HighwayTampa(坦帕高速公路,1.50補丁新增)、Kubra Dam(庫巴水壩)、Mastuur City(清真寺)、Operation Clean Sweep(除草行動)、Road to Jalalabad(賈拉拉巴德之路,1.41新增)、Sharqi Peninsula(半島電視台)、Strike at Karkand(卡坎德之戰)、Zatar Wetland(乍塔沼澤)。
[編輯本段]表現效果
畫面技術
開發早期的戰地2戰地2在發布之初畫面屬上乘,色彩也比較亮麗。游戲使用改進版的Refractor 2引擎,添加了DirectX 9.0代碼,且支持Shader Model 2.0,可以表現相當逼真的光影效果:例如影子可以投影在草木等非固體物體上,走近建築物投下的影子時影子會變淡。即使游戲的地圖很龐大,但游戲的貼圖仍然有很豐富的細節。不過與同時代的游戲相比,戰地2的水面效果比較令人遺憾,沒有深度感和反射倒映效果。
處於開發早期的戰地2在光影表現上甚至強於正式版的戰地2。後來據相關人士介紹,游戲的畫面之所以被降質,是因為當時最高端的顯卡也無法開啟全部特效保證游戲流暢。
游戲細節
游戲有著豐富的細節,使得游戲在好看的同時非常耐看。
士兵方面,三個陣營的軍服各不相同。MEC的軍服為褐色迷彩,PLA的軍服為綠色迷彩。USMC的軍服則有兩種:在中東的沙漠地圖中,USMC身著米黃色軍服;而在草木茂盛的地圖,則穿深綠色迷彩(顏色比PLA略深)。每個陣營的士兵都有兩種相貌,例如美軍輕甲兵為白人,重甲兵則為黑人;又如PLA輕甲步兵臉上塗有迷彩,而重甲兵沒有。不同的兵種也有不同的特色裝飾,例如紅色貝蕾帽是PLA特種兵獨有的,而身披稻草的則是狙擊手。玩家也可以撿起已死亡玩家的裝備來切換兵種,擁有兵種的特色裝飾,但不能改變護甲的輕重以及相貌。
地圖方面,每張地圖會有自己的特色建築,例如半島電視台地圖的電視台大樓,清真寺地圖的清真寺。此外,每張地圖中的平房、腳手架等常見建築都是一樣的,有時會有顏色上的區別。
聲音設置
游戲在高端音效卡的幫助下可以很好地表現戰場四周的不同音效,但是使用低端集成音效卡的玩家會感覺到游戲的聲效還不如其它游戲。
按照戰地系列的傳統,美國、中國、中東三個陣營分別用自己本國的語言,即英語、漢語、阿拉伯語進行自動無線電通話。玩家可以通過字幕了解自己不懂的話,也可以在設置中強制所有陣營使用英語。中國陣營指揮官的配音是很不標準的漢語,常常被國內網友拿來調侃。
游戲一共只有三首音樂,一首菜單背景音,一首載入中國作戰地圖時的背景音,一首載入中東作戰地圖時的背景音。「戰地旋律」只在片頭動畫的結尾出現,而三首音樂均沒有「戰地旋律」。復仇女神資料片中添加了載入美國作戰地圖時的背景音,含有「戰地旋律」。
[編輯本段]升級版本
初期的戰地2存在不少BUG,官方發布了多個升級包修正這些BUG。升級包還會調整一些參數,以保證游戲雙方盡可能平衡。部分升級包增加了新元素或新地圖。
目前最新的版本是1.41版(游戲內編號為1.1.2965-797.0)。
1.41發布後不久,EA DICE一度宣布停止戰地2的更新工作,但2009年初又證實正在開發1.50補丁。4月21日,官方發布1.50補丁測試1版,不久又發布1.50測試2版和測試3版(游戲內編號為1.5.3146-802.0)。EA DICE最終於9月1日發布1.50正式補丁[2],但是只有1.41版的戰地2可以使用,更早版本的戰地2需要先升級到1.41後才能繼續安裝1.50補丁。
1.50補丁除了修復一些BUG,調整了游戲的平衡性,還做了多項改進:正式添加了登陸戰地圖Operation Blue Pearl和載具戰地圖Highway Tampa;集成免CD,不需要CD即可進入游戲;增加對寬屏解析度的原生支持。同時,歐洲力量和裝甲狂暴兩款擴展包也變為免費內容。
[編輯本段]追加內容
特種部隊
資料片及擴展包特種部隊(Special Forces)是2005年11月發布的一款資料片,也是戰地2唯一一款資料片。特種部隊內加入了8個新地圖,大量新武器、載具,以及全新的英國SAS、俄羅斯Spetsnaz特種部隊、美國特種部隊、中東特種部隊,兩個恐怖組織等六個陣營。相比原版,特種部隊地圖空間狹小,建築較多,玩家要在若干層的建築中守衛己方的據點,游戲中提供弩繩、鉤繩等裝備強化室內戰斗的游戲性。此外,游戲增加了夜視儀,供兩幅夜戰地圖使用。
歐洲力量
歐洲力量(Euro Forces)是2006年3月發布的一款擴展包。擴展包相比資料片添加的內容少,而且添加的內容不以模組形勢呈現,因此價格也相對便宜。歐洲力量添加了3張地圖,其中一張在中國的長城。擴展包添加了新的歐盟勢力。歐盟使用的武器都是二級解鎖武器,但歐盟方的士兵模型和載具種類都是全新的。從2009年9月1日起,歐洲力量擴展包變為免費產品,升級戰地2的1.50版時可自動獲取。
② 求一部人類入侵外星球的電影
人類入侵外星球的電影有《阿凡達》,《星河戰隊》。
1、《阿凡達》
《阿凡達》由詹姆斯·卡梅隆執導,二十世紀福克斯出品,薩姆·沃辛頓、佐伊·索爾達娜和西格妮·韋弗等人主演的科幻電影,該片於2009年12月16日以2D、3D和IMAX-3D三種制式在北美上映。
該片主要講述人類穿上阿凡達的軀殼,飛到遙遠的星球潘多拉開采資源。受傷後以輪椅代步的前海軍傑克,自願接受實驗並以他的阿凡達來到潘多拉。在結識了當地納美族人公主涅提妮之後,傑克在一場人類與潘多拉軍民的戰爭中陷入兩難。
2、《星河戰隊》
《星河戰隊》根據美國科幻作家羅伯特·海因萊因的代表作《星船傘兵》改編的科幻戰爭電影,影片由保羅·范霍文執導,卡斯帕·凡·迪恩、迪娜·梅耶、丹妮絲·理查茲等主演,於1997年11月上映。本片講述了未來世界人族與蟲族的對決,電影版中大量的蟲族造成了強烈的視覺沖擊。
(2)科幻電影虛擬戰爭擴展閱讀
《阿凡達》主要人物:
1、傑克·薩利
男主角,傑克在和涅提妮的相處過程中逐漸轉變了對人類來這里采礦的看法,他意識到已經找到值得為之戰斗的東西了。在他的呼籲下,納美族人聯絡了潘多拉星球上了其他民族的人,一起組建了一支幾千人的反抗軍。
2、涅提妮
一個納美人的女戰士,她的父親和母親分別是他們生活的納威人部落的領導人和精神領袖,她熱愛自己的家園,當地球人侵佔了她的土地,大勢破壞她的家園,她非常的憤怒。她在保衛家園的過程中認識了地球人傑克·薩利的「化身」納美人,並愛上了他。
③ 什麼是科幻電影_電影介紹
科幻片是採用科幻元素作為題材,以建立在科學上的幻想性情景為背景,在此基礎上展開敘事的影視作品。那麼你對科幻片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我整理關於什麼是科幻電影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什麼是科幻電影
科幻片所採用的科學理論並不一定被主流科學界接受,例如外星生命、外星球、超能力或時間旅行等等。科幻電影常常使用可能的未來世界作為 故事 背景,用宇宙飛船、機器人或其他超越時代的科技等元素彰顯與現實之間的差異。
許多科幻電影會表現出對於政治或社會議題的關注,以及哲學方面如人類處境的探討。一些科幻電影是從科幻文學作品改編而成,但科幻電影會注重擷取其中的文學或人文方面的元素,而無視科幻文學比較注重的科學嚴謹性和邏輯性。
要准確地判斷什麼電影是科幻電影是很難的一件事。科幻電影並沒有一個被廣泛認同的准確定義。實際上,科幻電影可以看做是科幻文學的一種衍生品(因通常為文學作品的翻拍)。以下是科幻電影的一種定義:
科幻電影是一類嘗試以未知事物滿足觀眾的電影,滿足人類對未來的想像或是現實社會的沖突。它注重於真實科學、推想性科學或思辨科學以及 經驗 性 方法 ,並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下將它們與魔法或宗教中的超驗主義互相結合起來。
這個定義假設了在經驗主義(現實世界)和超驗主義(超自然現象)之間存在著連續的過渡地段。科幻電影可以劃分在這個地段中靠近經驗主義的一側,而恐怖電影和奇幻電影則在靠近超驗主義的一側。然而,科幻電影和恐怖電影的結合也不在少數,其中有名的有1931年的《弗蘭克斯坦》以及《異形》系列
科幻電影基本模式
一、背景多樣但內部邏輯嚴格,對於科幻片來說,故事可以發生在任何時候,並且可以在中途大幅度地更換年代,但實際上它要敘述的真正內容所佔據的期限仍然很有限;類似地,科幻故事發生的地點看似不著邊際,但實際上也非常有限。雖然好萊塢科幻片在想像上天馬行空,但它在邏輯規則上卻最為嚴格,講求一個內部真實性統一連貫而不矛盾的虛幻世界。
二、人物塑造比較簡單,好萊塢科幻片大多希望觀眾將注意力集中於特效和情節,因此其人物塑造相比於 其它 類型片來說是較為簡單。人物的維度較少,表面和內心較為一致,性格沒有變化或只有簡單的變化。但近些年來這種狀況也有所改變,科幻片也開始注重人物性格的塑造,對人物內心的沖突和矛盾以及生活中的苦惱和困難的描述開始加大力度。
三、“激勵事件”往往具科幻因素,比如時間的錯位、外星人的入侵、恐龍公園的建立等等,它打破了原有的平衡,迫使主人公做出反應。和其它類型片一樣,科幻片的沖突也包括內心沖突、人際沖突、外界沖突(包括社會沖突和更大的環境沖突)這幾個層面,但一般來說,科幻片中最大的沖突是人與大的環境力量的沖突,比如自然災害來襲、外星生物侵略等。
四、推崇的仍然是生命至上、追求正義、珍惜人生這樣傳統而永恆的價值。
科幻電影的區別
以影片攝制時已被揭示或尚在揭示的科學原理或科學現象作為劇作基礎,展現某一虛構世界中的戲劇性事件的影片,即為科幻片 。科幻電影所描寫的是,發生在一個虛構的、但原則上是可能產生的模式世界中的戲劇性事件 。
1、奇觀與獵奇
從梅里愛開始,科幻影片就與令人目眩的奇觀密不可分。宇宙太空、宗教神話、異域探險、歷史傳奇、童話世界……在梅里愛的數百部長短不一的影片中,遍布了各種奇觀和幻想。但科幻題材對梅里愛而言,並非科學的延伸,而是藉以呈現景觀的道具。梅里愛的興趣並不在於將電影作為“敘事藝術”來發展。他更為看重的是電影作為奇觀呈現工具的能力。正如喬治·薩杜爾所評價的:“梅里愛利用特技經常是為了使人感到驚奇,它本身成了一個目的,而不是一種表現手段……梅里愛發明的是未來電影的音節,但他應用的卻是莫名其妙的咒語而非表達意思的語句 。”
梅里愛使得科幻電影烙上了無法抹去的奇觀胎記,縱觀好萊塢影壇,從1968年的《太空漫遊2001》到1993年的《侏羅紀公園》,從1976年的《星球大戰》到1999年的《黑客帝國》……史詩般的太空旅行場景、幾可亂真的史前恐龍形象、場面宏大的太空戰爭、幻如靈境的虛擬世界……無一不是藉助奇觀效應大賺票房。無數令人嘆為觀止的影像一次次的沖擊觀眾的視網膜,無數次觀眾以為奇觀已經達到了極致而若干年後更大的奇觀卻總是呼嘯而來。或許,好萊塢科幻片如果失去了高科技的特效包裝,那麼它便失去了最精彩的形式;而這個形式一旦被剝離出去,我們會發現它的內容已經所剩無幾——實際上,好萊塢科幻片的內容即在於它的形式,形式便是它的內容。完全的,徹徹底底的奇觀轟炸。
奇觀是電影的本質之一。科幻電影興起的幾十年中,獵艷奇觀的天性驅使著人們湧入影院,把大把大把的鈔票塞入好萊塢的腰包;而好萊塢也看準了科幻電影的斂財天賦,將科幻電影的奇觀特性一次次的強化乃至異化。當觀眾某一天對世界上最不可思議的奇觀報以鼾聲的時候,估計好萊塢視覺系的科幻導演只能將海洛因粉末撒在電影院的空氣中,別無它法刺激觀眾的神經了。
④ 科幻片的電影模式是怎麼樣的
以影片攝制時已被揭示或尚在揭示的科學原理或科學現象作為劇作基礎,展現某一虛構世界中的戲劇性事件的影片,即為科幻片 。科幻電影所描寫的是,發生在一個虛構的、但原則上是可能產生的模式世界中的戲劇性事件 。
1.奇觀與獵奇
從梅里愛開始,科幻影片就與令人目眩的奇觀密不可分。宇宙太空、宗教神話、異域探險、歷史傳奇、童話世界……在梅里愛的數百部長短不一的影片中,遍布了各種奇觀和幻想。但科幻題材對梅里愛而言,並非科學的延伸,而是藉以呈現景觀的道具。梅里愛的興趣並不在於將電影作為「敘事藝術」來發展。他更為看重的是電影作為奇觀呈現工具的能力。正如喬治·薩杜爾所評價的:「梅里愛利用特技經常是為了使人感到驚奇,它本身成了一個目的,而不是一種表現手段……梅里愛發明的是未來電影的音節,但他應用的卻是莫名其妙的咒語而非表達意思的語句 。」
梅里愛使得科幻電影烙上了無法抹去的奇觀胎記,縱觀好萊塢影壇,從1968年的《太空漫遊2001》到1993年的《侏羅紀公園》,從1976年的《星球大戰》到1999年的《黑客帝國》……史詩般的太空旅行場景、幾可亂真的史前恐龍形象、場面宏大的太空戰爭、幻如靈境的虛擬世界……無一不是藉助奇觀效應大賺票房。無數令人嘆為觀止的影像一次次的沖擊觀眾的視網膜,無數次觀眾以為奇觀已經達到了極致而若干年後更大的奇觀卻總是呼嘯而來。或許,好萊塢科幻片如果失去了高科技的特效包裝,那麼它便失去了最精彩的形式;而這個形式一旦被剝離出去,我們會發現它的內容已經所剩無幾——實際上,好萊塢科幻片的內容即在於它的形式,形式便是它的內容。完全的,徹徹底底的奇觀轟炸。
奇觀是電影的本質之一。科幻電影興起的幾十年中,獵艷奇觀的天性驅使著人們湧入影院,把大把大把的鈔票塞入好萊塢的腰包;而好萊塢也看準了科幻電影的斂財天賦,將科幻電影的奇觀特性一次次的強化乃至異化。當觀眾某一天對世界上最不可思議的奇觀報以鼾聲的時候,估計好萊塢視覺系的科幻導演只能將海洛因粉末撒在電影院的空氣中,別無它法刺激觀眾的神經了。
2.與科幻
⑤ 經典好看的科幻戰爭電影,總共耗資近百億,不看血虧,你看過幾部
《明日邊緣》《明日邊緣》是道格·里曼執導的科幻動作電影,由湯姆·克魯斯、艾米莉·布朗特、比爾·帕克斯頓、布萊丹·格里森、諾亞·泰勒、奇克·蓋瑞、德拉古米爾·米希克等主演。
電影講述了一個海軍陸戰排在洛杉磯街頭與外星入侵者進行巷戰的故事。對方是強大的外星軍團,這些誕生自海洋的異形生物企圖鏟除人類,接管地球的水資源。洛杉磯將是人類的最後一道防線,」面對外星異形突襲侵略,海軍陸戰隊突圍反擊挽救人類。
⑥ 是找一部玩虛擬游戲的(電影),至始至終電影只有一個男人,3個女人,游戲只有一種怪物,很大的蛇,不是龍
簡 介
片名:武裝女獵人
更多外文片名:
Assault Girls——International (English title)
突擊女孩
影片類型:動作 / 科幻
片長:70分鍾
國家/地區:日本
對白語言: 日語
《武裝女獵人》是日本著名導演押井守的一部科幻動作電影,由黑木明紗、菊地凜子、佐伯日菜子等日本美女演員出演。於2009年12月在日本公映。
劇情
在虛擬空間阿瓦隆(f)中,核戰爭後的沙漠荒野地區(Desert22)出沒著巨型鯨怪。格蕾、路西法、卡奈爾、葉戈,三女一男四個玩家分別使用各種武器攻擊鯨群獲得點數。交戰過程中,葉戈一時不慎,被一頭巨鯨吞噬,就此退出了游戲。突然,在「倖存」的三個人面前,一頭超級巨鯨出現了,它是這個區域的終極獵物。在強悍的大BOSS面前,三位女戰士毫無退路……
格蕾回到位於火山口中的據點,清算戰斗結果。她發現自己的成績還不錯。誰知游戲主機卻冷冷地告訴她:「以你的等級水平根本無法打到最終獵物」、「試試和別的玩家組隊作戰吧。」
為了與游盪在Desert22的路西法、卡奈爾等取得聯系,格蕾在聯絡點中留下了訊息。女戰士們都做出了回應,只有葉戈無視她的要求。夜裡,當葉戈在自己的營地中做飯時,格蕾出現在他面前……
進入露營模式後,大家匯集在山丘。要打倒超級鯨怪,通過這片區域,只有全體玩家組隊合力一搏才有勝算,而作戰的王牌就是葉戈所裝備的武器20mm機關炮戰車。在點數分配問題上,葉戈與格蕾起了爭執。兩人一對一決斗後,葉戈才接受了女戰士們開出的條件。至今一直獨自作戰的玩家們,在格蕾的指揮下,展開了最後一戰。
格蕾操控光學迷彩戰斗機,路西法變成了大烏鴉從空中攻擊,卡奈爾好換來獵兵「天人」從天而降,葉戈也已經待命。超級鯨怪再度現身,只見硝煙彌漫,火球染紅天空。在格蕾等人的掩護下,葉戈瞄準了終極獵物……
⑦ 求一部電影的名字,通過儀器和人連接創造虛擬世界
片名:黑客帝國/駭客帝國/22世紀殺人網路
英文名:The Matrix
導演:安迪·華超斯基 拉里·華超斯基
主演:基努·里維斯 勞倫斯·菲什伯恩 喬·潘托里亞諾 凱瑞-安妮·莫斯 朱麗婭·阿利哈格
類型:科幻 驚怵 動作
預告片:1
上映:1999年03月31日
地區:美國 對白:英語
評分:8.6/10(156169)
顏色:彩色 聲音:DTS Dolby Digital SDDS
時長:136 分鍾
分級:瑞典:15 英國:15 阿根廷:13
劇情介紹:
在不久的將來,一名年輕的網路黑客(基奴李維斯)發現看似正常的現實世界實際上是由一個名為「矩陣」的計算機人工智慧系統控制的,人們就象他放牧的動物一樣。李維斯便在網路上查找關於「矩陣」的一切。後來在一名神秘女郎(嘉麗安莫斯)的引導下見到了黑客組織的首領(勞倫斯費許本),三人一起走上了抗爭「矩陣」的征途。
「尼奧,你曾經作過這樣的夢嗎,你如此肯定的東西是真的嗎?你是否能從那樣的夢中醒來?你能分辨出夢境與現實世界的區別嗎?」
尼奧不顧一切地想追尋「矩陣」的真相-他在夢中總是聽到關於它的耳語,這是一種神秘的不可知的東西,他能夠肯定地感覺到它不祥地控制著他。
「矩陣是什麼?」尼奧不知道,但是他相信默菲,一個傳說中的人物,一個被描繪成非常危險的人能夠給他答案。
「沒有人能夠說明白'矩陣'是什麼,你只有親自去看。」
尼奧面對著另外一個問題:他就是它嗎?當然,雖然不知道為什麼,尼奧的答案就是「不是」。默菲的朋友塞弗同意他的觀點。而其他人則不那麼肯定。
另外,還有人保護「矩陣」,由冷酷的史密斯帶領,他們掌握著令人震驚的秘密。
尼奧、默菲和特萊妮必須用他們的生命對抗強大的敵人來追尋答案、尋找自我。
他們每一步都是危機四伏......
--------------------------------------------------
黑客帝國2 The Matrix Reloaded (2003)
導演: 安迪·瓦秋斯基 賴瑞·瓦秋斯基
編劇: 安迪·瓦秋斯基 賴瑞·瓦秋斯基
主演: 莫妮卡·貝魯奇 基努·里維斯 凱莉·安·摩絲 雷·安東尼 安東尼·澤布
上映: 2003年5月7日 美國...
電影投資:$127,000,000 (estimated)
類型: 科幻片 驚悚片 動作片
地區: 美國
時長: 138分鍾
顏色: 彩色
聲音: SDDSDolbyDigitalDTS環繞立體聲
別名: 黑客帝國2:重裝上陣,黑客帝國II
假若明天這場戰爭能夠結束?難道不值得為之戰斗嗎?難道不值得為之犧牲嗎?當尼奧提出墨菲斯和崔妮蒂以前都問過的問題時,他做出了一個代價很大的決定,他要尋找並接受真相,將他的靈魂從母體中釋放。一切都從「選擇」開始。現在,當人類最後的城市錫安陷入機器軍隊的包圍時,尼奧充分發揮了他的超能力。短短幾個小時要把人類最後的領土從25,000個專門摧毀人類的電腦哨兵手中解救出來。不過,墨菲斯的信念鼓舞了錫安的人們,他們相信「救世主」尼奧將實現先知的預言,結束與機器們的戰爭。他們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尼奧的身上。而尼奧在尋找行動的方向時,發現自己陷入令人煩惱的幻覺之中。為愛情和信念所激勵,尼奧和崔妮蒂選擇了與墨菲斯一起回到母體,運用他們非凡的技巧和裝備,對抗電腦系統的壓制和利用。然而,母體內部存在著強大的力量反對他們的自由抉擇。與此同時存在的還有被母體流放的特工史密斯,因為與尼奧解不開的聯系迫使他違背系統,導致他被系統刪除。一度被他輕視的「人性」驅使他向尼奧進行無窮無盡的復仇。在進一步了解母體結構的危險旅途中,作為人類命運的關鍵人物,尼奧將遭遇更大的對抗,面對他無論如何都想像不到的,更驚人的真相和更加困難的選擇。在愛情與真相、信念與知識、目的和動機交錯之中,尼奧必須順著自己選擇的方向走下去。「如果我無能為力?」他問,「如果我失敗了呢?」那麼,錫安就會陷落。
--------------------------------------------------
黑客帝國3:革命 The Matrix Revolutions (2003)
隨著第二集最後那個「to be concluded」的字幕,所有觀眾的心都被吊在了萬丈懸崖邊上:尼奧到底怎麼啦?他怎麼可能在「真實」世界裡毀滅電子章魚?他又如何能「感覺」到機器?已經侵入了班恩(Bane)大腦的史密斯又會對身處昏迷中的尼奧開展什麼行動?
事實上,尼奧的身體在真實世界的飛船上處於昏迷狀態,他的思維卻被困在一個「中空」地帶:那裡既不是母體,也不是機器佔領的真實世界。這個地方叫Mobile Avenue Train Station,顯然是個火車站,不過是梅羅紋奇的勢力范圍(因此不受常規母體程序控制)。尼奧醒來時遇到了一個神秘的小女孩和她的父母,還碰見了「火車人」(The Trainman),後者控制了該車站所有母體與機器世界之間的交通。
與此同時,在真實世界的墨菲斯、翠妮蒂與Logos號飛船的奈奧比會合了,當然,還有那位被洗腦奪體的班恩。翠妮蒂他們從「先知」那裡知道了尼奧的現狀,在守護天使的帶領下,去找梅羅紋奇要人,喜歡享受的阿梅那時正和佩瑟芬在他管轄的地獄酒吧欣賞SM的氛圍,他當然不肯交出尼奧,因此大家少不了一場激戰。在佩瑟芬的幫助下,翠妮蒂他們終於將尼奧帶回現實。
在最後一次和「先知」交談之後,尼奧明白了他的使命。從這開始,故事就分兩條線進行。一條是墨菲斯和奈奧比殺回錫安,和基地的人們共同對抗機器大軍的進攻;另一條線是翠妮蒂不願意和尼奧分開,決心放棄一切和尼奧共同前往機器S世界的聖地——01城。奈奧比雖然不相信先知的話,但她開始相信尼奧,把自己那艘最快的logos號飛船借給了尼奧和翠妮蒂,而自己和墨菲斯乘坐Hammer號回錫安。沒想到偷偷醒來的班恩溜進了Logos號,一場激戰過後,班恩的肉身死去,尼奧身受重傷。歷經重重機器大軍的堵截,尼奧終於抵達01城。再說錫安城這邊,人類已決定展開最後的自救行動,他們組織起了所有的APU(Armored Personal Units單兵作戰機甲),和250000電子章魚以及大型鑽探機器展開了決斗。
尼奧在01城終於得以面對「機器大帝」(Deus Ex Machina)——機器世界的真正主宰,雙方展開了談判並達成了協議。與此同時,史密斯的能力又擴充了,凡屬尼奧接觸過的信息他都能分享。他找到了先知的藏身之處,並將她復製成自己,在這個過程中,他也了解到了尼奧的使命。可是他不怕,並開始在母體中無限復制自己,系統危在旦夕。
和「機器大帝」達成協議的尼奧被送進了母體,而史密斯正在那裡等他,兩人展開了一場只屬於「超人」的決斗。機器與人類,兩個世界的命運都取決於這一戰的結果,而最後結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