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暖春》電影叫什麼
《暖春》電影就叫作《暖春》。
《暖春》 是由山西電影製片廠出品,烏蘭塔娜編劇並執導,田成仁、張妍、郝洋、於偉傑等主演的一部親情片。該片講述了在偏僻大山裡,一個無家可歸的女孤兒想要一個家的故事。影片於2003年10月在中國內地上映。
暖春的創作背景:
為了力求劇本的真實性和可看性,《暖春》劇本歷經了4年的創作。影片中的每 一個細節都經過了推敲。因為編劇和導演集於一身,所以影片的協作和拍攝手法在風格上保持了統一性。
通過演員的選定和實地采景,對劇本再次進行了調整,使得劇本又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和升華,編導的創作意圖也得到了體現。
❷ 電影《暖春》觀後感
《暖春》它飽含著人性的美麗,劇中最初推卻小花的「麻木不仁」的村民以及「自私」的村長他們都是善良的人。即使是惡狠狠地對待過小花的嬸娘也是一個善良的人,她也會為小花的行為所感動。接下來我搜集了電影《暖春》觀後感4篇,僅供大家參考,希望幫助到大家。
周四的下午,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去觀看一場催人落淚的電影——《暖春》。看完之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定。
一個可憐的小女孩——小花,被一位熱心腸的老爺爺收養了。小花她懂得愛,她愛爺爺,愛嬸娘,愛叔叔,愛這個特殊的家庭。可小花的嬸娘對小花很反感,曾多次千方百計地想把小花送走,可是都沒有成功。當小花聽說吃螞蚱能幫嬸娘生孩子時,她不計較嬸娘對她的嫌棄,每天放學都去山上捉螞蚱,她找遍了整座山,捉了許許多多的螞蚱。最後,嚇唬那善良、善解人意的精神把嬸娘感動了,他們一家快樂地生活著……
暖春啊!暖春!這>溫暖的春天不就像片中那位慈祥的爺爺嗎?這位爺爺帶走了嚴寒的冬天,給小花帶來了春天般的溫暖。
我從小花身上想到了自己,想到自己溫暖的家,慈愛的父母對我是那樣無微不至的關愛;想到美麗的校園,有可愛的>小夥伴和我一起玩耍,一起學習,我和小花比,真是天和地比啊!
小花讓我懂得了人間親情的珍貴,讓我懂得了每一天都有希望,讓我真正懂得了做人要謙讓,不能太自私。
今天我看了一部很感人的電影,名字叫做《暖春》,讓我來為你說說吧!
電影的主角是一個叫小花的小女孩,自父母不幸去世後被一個老爺爺的鄰居撿到,送給了他(老爺爺)。老師爺爺看小花可憐,便收養了這個沒人要的孩子,兒媳幾次想把小花送走,可都沒能成功,小花倒是孝順的很,不但不恨她的嬸娘,反而還為她洗衣服,梳頭發,做飯,後來她用自己的努力感化了所有人,並自強自立,考上了大學,成了村子裡第一個大學生哩!
最感動的地方要數小花為她的嬸娘捉螞蚱,那是,兒媳還沒有孩子,聽老人家說一個土方,只要捉到100隻螞蚱,並吃掉以毒攻毒,便可以懷孕,這土方被小花知道了,便偷偷捉螞蚱,上學路上的螞蚱居然全被她捉完了,只好到高高的大山去捉,結果被挨了一頓罵。
小花對爺爺的孝敬之心也是最讓敬佩的,俗話說得好「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老爺爺只不過給小花吃了一個油餅子而已,小花就做了許多事,為老爺爺減輕了負擔,例如:洗衣服,做飯、趕鴨子,十分令人欽佩。
最最讓人值得學習的地方就是小花的求學精神。因為老爺爺家境貧寒,只夠吃一頓飯,於是,她便自己學編筐,為自己攢學費,多餘時間便站在旁邊,看別人玩猜字,默默無聞地把他們寫的漢字記下來,積少成多,一共自學50個字哩。
小花的孝順和強烈的求學慾望,值得我們學習,小花就是第二代「雷鋒」。
看完電影《暖春》,女主人公小花的故事打動了我幼小的心靈。
《暖春》講述了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女主人公小花兩歲時便失去了父母,由於無法忍受後爹後娘的虐待,7歲時她逃了出來,被一位好心的爺爺收留,卻遭到了這家叔叔嬸娘的反對。之後小花上學了,在班上她每次考試都是第一名,她用自我的一舉一動感化了叔叔嬸娘。小花在鄉親們的幫忙下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學。為了報答鄉親們,畢業後小花又回到了生她養她的這片土地,決定把自我的生命奉獻給教育事業。
看看小花,想想自我。在家裡,小花尊敬長輩,有時她還自我做飯、打掃衛生,一個8歲的小女孩,幾乎什麼都會做。而我卻身在福中不知福,學習上怕苦怕累,生活上講吃講穿,鋪張浪費,得不到東西時還常常跟父親母親生氣,甚至還狡辯。和小花相比,我感到多麼的慚愧呀。雖然我的條件好,但沒有她的學習干勁足,沒有她的生活潛質強。
小花學業有成,本能夠留在繁華的都市,但是她放下了,毅然回到了這片生她養她的土地,正因她沒有忘記那裡的父老鄉親,是那裡的鄉親們撫養她長大,供她上學,才有了成績。她要把自我所學到的知識傳授給村裡的孩子們,讓孩子們一個個都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她的這種赤子之心是多麼的鼓舞人心啊!
人生的道路崎嶇漫長,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咱們要向小花學習,以她為榜樣,應對困難不低頭,從小艱苦樸素,學好本領。
不管是劇作還是拍攝,《暖春》的編劇兼導演古蘭卡娜都將人間真情的主題體現的惟妙惟肖。在這部影片的情節設置巧妙,畫面寫意而有富有情感,演員的表演也非常到位,堪稱國產小製作影片中不可多得的好片。影片高度感人的鮮明特點是該片的最大特色,也是這個「好」字的最高體現。
電影的拍攝與觀看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移情」的過程,製作人員通過電影將感情移給觀眾,讓觀眾在觀片的同時體會到製作者的所思所想,這便是電影的魅力所在。一部感人的好電影,必須是以一部感人的好劇本為基礎的,否則就會無情可移,觀眾也就毫無感動可言。古蘭卡娜將劇本取材自中國農村,將主角設定為弱勢的老人和小孩,故事在發展中經過幾個令觀眾潸然淚下的大小高潮,最終以大團圓的方式結局。這個劇本框架可以有力的抓住觀眾的心,讓觀眾在對人物命運的.關注中,順利自然的完成感動的全過程。加之故事的情節設置巧妙,同時注重細節表現力,給予觀眾多而不膩的感動元素,使影片更加有血有肉。例如,老人為了供小花上學,拖著年邁的身體上山看柳條編筐,讓觀眾在老人的偉大中深受感動。再如,老人與孩子吃雞肉的情節,充分的表現了彼此間真誠無私的感情。細節上,小花識字的那段情節,短短三分鍾,寥寥十餘個畫面,便將小花的童真、聰明與老人的和藹、心酸展露無余。老人為小花買新鞋的情節更是單用一個鏡頭就達到了震撼的效果。最為巧妙的是風車的設置,故事於不同階段在人與人的關系中插入了三個風車,用風車作為故事的旁線,寄託了人物感情。
好的劇本要經過好的演繹才會真正使影片感人至深。片中沒有明星大腕,卻有著表現出色的老人、孩子。影片最感人的幾處幾乎都有哭戲,面對數目眾多的哭戲,老人與小孩的扮演者用毫無華彩的演技,告訴了人們眼淚是怎樣感人的。老人臉上的皺紋,孩子的大眼睛,在一個個中近景鏡頭中,傳神的表現了人物內心世界。
影片的畫面把色彩做的很足,冷暖色調分明。例如,影片開始的夜幕運用黑色和藍色的冷色調,表現了小花內心的痛苦與不安。再如,那個大雨瓢潑的傍晚也是運用冷色調,表現了老人和小花心中的苦澀等復雜情感。而更多的,在對莊稼、房屋等景物的大全景、全景畫面中,影片大量採用暖色調,不僅切合了《暖春》的片名和人間真情的主題,也為感人的故事情節做了良好的視覺陪襯。
背景音樂也為影片的感人程度做了重要貢獻。該片的背景音樂,從音樂本身到播放時機都是很值得稱贊的。例如,在影片高潮與小高潮處中多次播放背景音樂,每次都是在情節鋪墊基本完成、人物感情即將傾泄的關鍵時刻,恰到好處的響起了那情緒催化劑一般的小提琴曲,讓觀眾的心隨著音樂,陶醉在深深的感動中。
在感動過後,仔細思量這部《暖春》,同大多數國產電影一樣,也是有著許多瑕疵的。例如,影片中近景畫面過多,特寫鏡頭過少,鏡頭的運動也沒能與演員的表演達到足夠和諧,鏡頭的表現力沒有被充分發揮出來。再如,片中對於原本就稀少的特寫,處理的不夠細膩,尤其是姨娘將眼淚滴在手上的大特寫鏡頭,沒等到淚水在手上充分滑落就匆匆切換畫面,不免令觀眾產生「吃冷槍」的感覺。而片中最大的敗筆在於片尾的十分鍾,徹底打亂了全篇的格調與節奏。先是揭露兒子身世時的幾個鏡頭,沒有更多的捕捉到主要人物的神態動作,卻浪費在了對圍觀群眾的中鏡頭拍攝上,而群眾的動作無非是用手機械的抹一抹眼淚,甚至有的群演表情木訥眼神迷離,完全沒有起到側面襯托的作用。接著是小花長大以後,老人的一段語言獨白和青年小花的一段內心獨白,兩段獨白好像作報告一樣,用數十秒的時間喋喋不休的總結著自己的思想,卻始終沒有出現足夠經典感人的語句,就好比用填鴨的方式向觀眾灌輸了自己的想法,用極不和諧的方式結束了全片。
回顧國產電影,在感人程度上能夠和《暖春》相媲美的並不多。中國電影的未來,絕不可缺少《暖春》這樣感人的故事影片。但願一個個《暖春》這樣樣的好電影,能夠為人們帶來更多更深刻的感動,能夠用真情的主題產生深遠的社會意義,能夠為中國電影帶來真正的暖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