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青春期2電影(也要跪著叫爸爸的國產疼痛電影)
2011年 ,有這么一個國產電影系列, 豆瓣均分不過4,質量稀爛秒殺《逐夢演藝圈》,但它的故事卻讓無數身在校園的少男少女們春心盪漾369, 在書本下,在課桌里,在宿舍被窩,在每個劣質PPS、磚頭國產手機和網吧二手台式電腦里,你都能發現它的身影。大家爭相傳閱,視作秘籍。
登登登!這就是—
一個激靈,當年的騷年們已經成長為996折磨下的無趣社畜,但《青春期》卻始終被釘在國產網大鼻祖的十字架上,供後人瞻仰。
《青春期》的故事很簡單: 高中留級舔狗宅男遇到了家庭破碎混跡夜店的女神太妹,在荷爾蒙的支配下發起頻繁的千紙鶴情話攻勢,最終抱得美人歸。
但!簡單並不意味著平淡,相反,你能想到的青春片元素,該有的不該有的它都有。
打架斗毆強X墮胎,姐妹情深破鏡重圓舔狗春天,一鍋亂燉,刺激得你靈魂出竅五肢發麻。
男主汪小非,戴著黑框眼鏡,瘦得像個柴火棍, 是健身房壯漢一拳能錘死十個的標准宅男。
女主程小雨,太妹中的顏值扛把子, 高冷中透著三分不屑,邪魅中帶著二兩疏離,一出場就把汪小非迷得暈頭轉向。
「我的責任就是放棄責任」
為了追求小雨,小非開始走手工耿路線,千紙鶴傳遞情書。
起初,小雨看到千紙鶴就煩: MD,丑B還想追老娘?
但當小雨發現男主總是跟在她後面,在她跑步跑累時遞過一杯水,在她翻牆去夜店時做她的墊腳石,為了她苦心學魔術時,女神開始心動了。
上課還可以這樣!!!!
千紙鶴上那些非主流的話,精準的戳到了女神的心溝溝。
舔狗必備第一關,陪女神去墮胎。
當小非春光燦爛迎接女神對自己的第一次邀約,卻發現女神她,懷了別人的崽。
在醫院里,小雨一臉淡漠彷彿事不關己,但一旁的小非哭的心碎,簡直孟姜女哭長城,哭到以為他才是要墮胎的人。
哭完之後,小非想開了,我愛你高貴的靈魂,肉體只是陪襯,所以在遇到小雨那離婚了的媽媽時,對著她媽就是一頓自我譴責:
阿姨,都是我的錯,是我不懂事,您千萬別罵小雨!
結果卻被小雨媽一個白眼蹶了回去:行了,我女兒什麼樣我不清楚嗎?你長這么抱歉沒戲。
你,長,這,么,抱,歉,沒,戲。沒,戲。戲。
舔狗必備第二關,噓寒問暖暗中保護,被拒絕有情有義。
當小雨被朋友背叛,跌跌撞撞的抱著朋友在路邊痛哭,小非卻因被車撞的恍惚未能及時趕到現場,慘遭小雨將所有千紙鶴甩在臉上。
一切回到原點,小非痛哭,但作為一名堅強的舔狗,他必須經歷三味真火的磨練才能獲得愛情。
所以有了第三關,為愛強出頭,被揍的頭破血流。
雖然這是一部青春片,但既然有太妹,自然就有黑道,然後就有黑道擄人QJ虐主加速男女主感情的戲碼。
小雨被大哥綁架,要在教室嘿嘿嘿,還正好碰到剛在教室嘿嘿嘿完的體育老師。
這個黑道大哥也不一般,直接放了一排觀眾席,讓守門老大爺,體育老師,體育老師姘頭聚眾圍觀。
當然,在這個緊要關頭,小非挺身而出,被大哥一頓亂揍仍像日漫男主撐著站起來咬住大哥耳朵,最後頹喪的倒在地上。
小雨哭了,俺也哭了,但小雨獲得真愛+1,俺卻腳趾摳出三室一廳。
總而言之,這個電影系列真的太神奇了!
每部都不長,但是像用十幾首mv拼湊而成,在疼痛情歌和古早畫質中,將yellow與pink糅成一塊,讓你一邊在想要掛號視網膜科一邊眯著眼睛看得興奮中反復橫跳,越看越帶勁。
有多yellow?這就是一個連擦邊球都不想打的XX片,尺度大到懷念那時開放的風氣。
酒池肉林,豹紋美女躺在ktv的桌子上,群狼環繞。而wuli男主小非想著女主小雨時,嘴唇緊閉,面目扭曲,三分痛苦七分爽,拒絕做賢者高僧。
還有幾個太妹湊在一起,展示自己剛買的玫紅色愛心內褲,附帶邪魅一笑。
沒錯,就是你初中在那種十幾塊錢精品店常常能看見的內衣!(自己去搜)
但同時,它又純情的讓你夢回初中,想到當時葬愛家族表白時的常用話語。
每個千紙鶴上都用心寫了情話,嚴重懷疑在「傷感青春個性簽名網」直接摘錄。
「發情的你和絕情的我,怎樣面對這個濫情的世界。」
「只要有你在我身邊,我的心便不再惶惶不安。」
「童話已經結束,遺忘就是幸福,信什麼不好,信愛情。」
這種分裂感就好比你在紅燈區看到電視放《海綿寶寶》,在幼兒園的車上看到托油塔 hot, 讓你一會兒出戲一會兒入戲,既上頭又下頭。
吶,既然說到這個系列,就不得不提它的靈魂。我們的女主角趙奕歡。
《青春期》中的趙奕歡,選角真是選的太對了。
那呼之欲出的
❷ 求很老的電影像1960版倩女幽魂那樣的老電影推薦,就是1960以前的電影推薦
小玩意》
時間:1933導演:孫瑜
本片拍攝於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發動的4年前,是聯華電影公司後期一系列傑作中的一部,也是孫瑜的代表作之一,阮玲玉和黎莉莉主演了這部默片。影片中的幾位女性角色尤其突出,其中珠兒死前安慰葉大嫂,特別是葉大嫂在影片結尾在街上的大聲疾呼都成為影片的經典段落。和當時的很多體裁嚴肅的佳作一樣,本片同樣不流於呆板,表現出很高的藝術性和輕巧的氛圍。
《神女》
時間:1934導演:吳永剛
在中國電影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創造的輝煌一頁中,今天我們可以在回首中找出很多不朽的證明。如果說《小城之春》在上世紀40年代標志了中國電影完全走在世界的最前沿的話,中國電影的默片時代中同樣可以找到這樣的作品,它就是吳永剛的《神女》。中國的默片走到《神女》之時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導演吳永剛是站在人性的高度來講一個妓女的故事,但是不落俗套。《神女》從同類題材之中脫穎而出,它首次對人的雙重身份、雙重人格及復雜內心進行深刻的表現,這在以往的中國電影中是很難看到的。
《馬路天使》
時間:1937導演:袁牧之
1937年中國電影出品了一部經典之作,《馬路天使》,這一時期中國電影的發展也達到了一個高峰,然而正是在這一年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中國電影正常的創作也由此中斷,但也正是因為面對日本軍國主義侵略的威脅,使得這一時期的中國電影作品具有了很高的思想性。比如《馬路天使》,盡管全片都貫穿著浪漫主義的氛圍,其基調卻是嚴肅地對社會問題的控訴,而周璇唱《四季歌》一段,袁牧之更是根據唱詞剪進了抗擊敵人入侵的影像,最後唱出「血肉築出長城長,儂願做當年的小孟姜」,以此鼓舞國人。《馬路天使》是20世紀30年代中國電影的壓軸之作。
《夜半歌聲》
時間:1937導演:馬徐維邦
作為1937年中國出品的幾部佳作之一,《夜半歌聲》的名頭遠不及由趙丹主演的《馬路天使》,原因當然是本片的意識與故事均不屬主流之故。導演馬徐維邦的作品風格以陰郁詭異著稱,本片更是他將此特色發揚光大之作。《夜半歌聲》講述的是革命志士宋丹平被人毀容,只得藏匿於劇院,常於月圓之夜高歌以安慰原戀人曉霞,導演馬徐維邦在這樣一宗故事中拍出了極盡恐怖妖異的氣氛,因此該片至今在海外仍具有很高的聲譽,甚至要高於《小城之春》。
《一江春水向東流》
時間:1947導演:蔡楚生 鄭君里
《一江春水向東流》是中國電影史上第一部具有民族史詩氣質的電影,同時也是充滿了爭議的一部電影。在手法上,有人指其媚俗平庸,也有人贊其博大精深,在意識上,有人稱其代表了當時民眾的呼聲,也有人稱其意識形態過強,有損於影片的藝術性。但無論如何不可否認,《一江春水向東流》是對中國電影和中國人的生活影響至深的一部電影,盡管沒有得到所有人的認同,但它傑出的藝術性仍將使其成為中國電影史上最偉大的傑作之一。影片以如火如荼的感情,揭示了民族危難關頭,整個社會處於紛繁動亂之中,強烈表達了人民的正義吶喊。影片將中國古典小說、詩歌、戲曲、繪畫等藝術表現技巧,融會於電影藝術的表現形式之中,創造了為廣大觀眾所喜聞樂見的藝術風格。《一江春水向東流》於1947年10月上映,連映3個多月,觀眾達70餘萬人次。
《太太萬歲》
時間:1947導演:桑弧
這是1947年製作完成的一部都市喜劇傑作,劇本作者張愛玲,導演桑弧。陳思珍與唐志遠結婚以後,每天都使出渾身解數,爭做賢惠太太,為了丈夫的事業,不得不在娘家和婆家兩邊撒謊周旋,結果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這是典型的市民生活世界,沒有傳奇,但在張愛玲的筆下,日常的市民生活之中所傳達出的「浮世悲歡」之感,刻骨至深,讓人頓生蒼茫,或若有所悟。桑弧的電影風格委婉細膩,體貼周到,更可愛的是其中溫厚而活潑的幽默與諷喻,喜而不膩,哀而不傷,與張愛玲的劇作交相輝映。除石揮的造型和表演或稍顯過火,蔣天流、張伐、上官雲珠、韓非等人的表演無不生動細膩。
《小城之春》
時間:1948導演:費穆
盡管《小城之春》已經是半個多世紀前的電影了,但它擁有的某些品質仍然是我們所稀有的。電影的結構出乎意料地簡單,一個被戰爭毀壞的小城,一個家園也同樣被戰火毀壞的人家,一對夫婦和一個城外來的男子,故事以平靜始,也以平靜終,看起來似乎也沒發生什麼大不了的事,似乎又有很多事發生……從外表看,這只是個三角戀的典型例子,所不同的是,這部電影把目光更多地集中到這棋局中每個人的內心,他們的慾望和掙扎,這一重點轉換,讓電影在人性層面上有了更大的普遍性。
《萬家燈火》
時間:1948導演:沈浮
對戰後社會黑暗的無情揭露與諷刺是20世紀40年代末期許多優秀影片的主題。在這一題材的影片中,沈浮導演的《萬家燈火》與鄭君里導演的《烏鴉與麻雀》是最為出色的作品。《萬家燈火》貌似平和,實則深刻。它描繪的是戰後國民黨統治區小資產階級的生活。主人公胡智清是一家公司職員,善良、正直,為公司竭盡全力地工作,妻子又蘭持家有方。後因農村破產,智清的老母攜兄弟一家來上海投奔他。由於人口驟增,物價飛漲,生活困難,家中產生磨擦。後胡智清又遭解僱。家庭陷入絕境,各種矛盾與風波接踵而至……這部影片寫一個家庭的變遷,卻成為當時社會的縮影。影片中有痛苦的齟齬,更有親情、理解。影片主人公最後說,我們要活下去,「讓我們大家靠得緊一點吧」,暗示了團結斗爭求生存的意蘊,使影片閃射出思想的光華。
《哀樂中年》
時間:1949導演:桑弧
這是一部「內容和技巧都接近完美的中國電影」,是桑弧導演的巔峰之作。人到中年的小學校長陳紹常妻子去世之後未再續弦,子女長大成人之後雖然孝順,但卻只想把父親當成寵物養起來,而缺乏對情感心靈的真正體貼。父親的再婚果然引起了軒然大波,好在陳紹常意志堅定,我行我素,終於開放了愛情和生命的二度梅。中國電影的主流,對集體和階級的關懷遠遠大於對個人;而在對個人的關懷中則對婦女、兒童、老人等弱勢者的關懷遠遠大於對中年;進而在中年故事中對他們的物質生活的關心遠遠大於對他們的情感與精神的重視。《哀樂中年》明顯是一個另類。本片將哀婉、諷刺與幽默達觀融為一體,在風格上獨樹一幟,編導技藝圓熟,有如哀樂人生的抒情詩篇,有論者說這部影片可以放在國際水準上衡量,此言不虛。
《我這一輩子》
時間:1950導演:石揮石揮是我們回顧中國電影時最不應該忘記的名字之一,他是中國電影史上一位傑出的人才,在表演、導演方面均達到了第一流的高度,他從話劇到電影所塑造的人物,涵蓋三教九流,曾有「話劇皇帝」之稱,而其電影的最高成就,則要屬1950年的《我這一輩子》,石揮在這部電影中所表現出來的導、演高度,在之後罕有作品可以超越。影片由石揮的哥哥楊柳青根據老舍同名小說改編,描寫了一名巡警在舊北京近50年經歷中的故事。《我這一輩子》既是優秀的新寫實主義作品,又是當時最賣座的影片之一,堪稱中國電影史上閃耀著現實主義藝術光輝和罕見的人文深度的不朽之作,是舉世公認的經典之作。
《天仙配》
時間:1955年導演:石揮
黃梅戲《天仙配》的巨大成功,引發了香港數十年黃梅戲電影的經久不衰!
影片於1957年獲文化部優秀舞台藝術片二等獎。
《天仙配》是一個美麗的神話故事,它寄託著下層勞動人民對自由純真愛情的嚮往。影片主演是在戲曲界享有盛名的黃梅戲演員嚴鳳英、王少舫。嚴鳳英演繹的七仙女形象,既是天上神仙,又是人間村姑;既熱情大膽,又勤勞智慧;嚴鳳英尤其把七仙女對董永誠摯的愛情表現得十分深沉動人。影片上映後,同樣受到海內外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據1958年底統計,僅祖國大陸的觀眾就多達1.4億人次之多,創造了當時票房的最高紀錄。《天仙配》在中國香港、南洋一帶上映時,同樣盛況空前。
《曼波女郎》
時間:1957年導演:易文(香港)
葛蘭是20世紀50年代香港著名的女星,1957年的歌舞片《曼波女郎》是葛蘭的代表作之一。當時她領著一群年輕人大跳「恰恰」,還有搖滾樂、爵士樂湊熱鬧,場面很壯觀,體現出當時香港民眾受西方潮流的影響,觀念和穿著風格上已經比較開放。
《曼波女郎》是為葛蘭量身定做的電影,在香港國語歌舞片歷史上也是一部承前啟後、大膽創新的經典。「一種新的音樂女性在銀幕上應運而生;完全城市化、地地道道屬於香港的《曼波女郎》。這是首部將舞蹈作為一個性格和戲劇元素處理的電影,它對一種玩樂、純真、青春、具節奏感的生活態度,做出了視覺和敘事性的生動描繪」。
《林則徐》
時間:1959年導演:鄭君里、岑范
鄭君里、岑范執導,趙丹主演的《林則徐》被譽為新中國電影史上的佳作,這是一部以悲壯的歷史故事為題材,而又充滿了文人氣質的史詩電影。
林則徐是趙丹創造的最成功的銀幕形象之一,他的表演吸取了中國寫意畫的手法,從人物形象的整體把握和規定情景出發,層次分明,張弛有致,將一個光彩照人的民族英雄形象呈現於銀幕之上。此外,該片的美術和音樂,也都在民族風格方面進行了探索,使影片具有一種含蓄、和諧、疏密得當的意境以及鮮活、洗練、韻味久長的抒情色彩。
本片可以看作是新中國歷史題材電影的代表作。
《青春之歌》
時間:1959年導演:崔嵬《青春之歌》的女主角謝芳在影片上映之後對自己的成名一無所知,而當她來到日本時,驚訝地發現自己的照片被復印到一層樓高,狂熱的日本影迷用生硬的漢語一遍遍喊著「林道靜」。本片是崔嵬導演《小兵張嘎》的之外的另一部代表作,與《小兵張嘎》的生動趣味相比,《青春之歌》的風格相當內斂和扎實,在表演、導演、編劇、攝影等方面均表現出相當高的水平,感人至深,該片得到的反響和經典地位是當之無愧的。
《我們村裡的年輕人》
時間:1959年導演:蘇里
令當時都市年輕人無限嚮往的《我們村裡的年輕人》,是新中國反映農村生活的影片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它表現了一群生龍活虎、朝氣蓬勃的年輕人,用自己的勞動和愛情譜寫新生活的贊歌。影片不同凡響之處在於大膽地採用被棄置多年的多角戀愛模式——高占武、曹茂林、李克明同時愛上孔淑貞。但創作者處理這個傳統敘事模式時,不落陳套,表現和歌頌了利他主義的戀愛觀。創作者還以一種樂觀輕松的審美心態來審視與處理那個特定時代(「大躍進」)人群之間的思想沖突與年輕人之間的愛情糾葛,使得影片整體上具有強烈的「烏托邦色彩」,《我們村裡的年輕人》也因此成為了當時所有年輕人的嚮往。主演李亞林和金迪也一躍而躋身新中國二十二大影星的行列。
《江山美人》
時間:1959年導演:李翰祥(香港)
該片是邵氏,也是香港影壇第一部出巨資拍攝的華語片,當年的製作費令人咋舌,由此可見邵氏兄弟做生意的氣魄與膽識。此片在第六屆亞洲影展上拿到最佳影片的大獎,李翰祥的黃梅派電影漸漸成為邵氏出品影片中的一大支。
0|評論
2007-10-05 23:36蛆愛爛肉楊戀劉|一級
影名: 風雲兒女
導演: 許幸之
主演: 白宏 陸露明 王人美
上映年度: 1935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普通話
電通影片公司
故事梗概:
辛白華是個詩人,他有一個極其要好的朋友是大學生梁質甫,兩人都是東北人。「九·一八」爆發以後,他們兩人從家鄉出來,一直過著漂泊的生活,但他們一直都沒有失去對生活的信心,憧憬著美好的未來。辛白華和梁質甫的鄰居是生活十分貧苦的阿鳳和母親,辛白華和梁質甫非常同情她們母女,並且時常幫助她們。後來,梁質甫因和革命者有關系,被捕入獄。而辛白華卻和一個富孀墮入了情網。阿鳳的母親去世了,無依無靠的阿鳳到了歌舞班,經常去各地演出。梁質甫被釋放後,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華北,梁質甫參加革命,英勇抗敵。此時的辛白華正和富孀在青島避暑遊玩,阿鳳所在的歌舞團到青島演出,遇見了辛白華。看了阿鳳演的《鐵蹄下的歌女》後,辛白華受到很大的震動,激起了他的愛國熱情,但是還是沒有擺脫開愛情的束縛,那股熱情又冷卻了下去。最後,梁質甫在抗敵的戰場上犧牲了,辛白華得知這一消息,終於拋棄了以前那種享樂的生活,走上了抗敵的最前線。 這是電通公司出品的四部反帝反封建影片的第二部,故事由田漢編寫,田漢被捕後,由夏衍編為攝制台本。雖在當時國民黨和租界當局有不準拍攝抗日影片的明令,但影片還是有明確的抗日主題,它反映了當時為民族解放而斗爭的大背景下知識青年的覺醒和成長,也曲折地反映了全國人民一致要求抗日的熱烈願望。片中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以奔放的革命熱情,激昂的旋律唱出了時代的聲音,其影響遠遠超過影片本身,成為廣泛流行的革命歌曲之一,多年來受到人民的喜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義勇軍進行曲》被確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
中文名: 大路
年份: 1934
類別: 喜劇 音樂 劇情 戰爭
國家/地區: 中國
語言: 普通話
導演: 孫瑜
主演: 金焰 陳燕燕 黎莉莉
聯華影片公司
簡介: 一群青年人:工人、苦力、扒手、大學生、賣藝少女、女侍等,在抗日戰爭前期為祖國開路,並團結起來對抗惡勢力。孫瑜對人物性格與關系的成功描寫,把影片提升到更高的藝術層次。他善用影像的敘事與比喻能力,適切地把握節奏,又聰明地把歌唱、笑鬧劇技巧熔進影片中,使之生動活潑、趣味盎然。全片創作熱情奔放、場面豪放大膽,教人興奮。是史詩、是抒情詩,也是娛樂妙品
❸ 劉德華的經典老電影
劉德華十大經典電影 1、《暗戰》。劉德華的帥是不可抗拒的。《百變金剛》中,黃一飛這樣搞笑:「我是三重劉德華——男人中的極品!」後來,這句話在影迷中的引用率極高。其實這個世界上怎麼會有三重劉德華,一個劉德華已經是奇跡。銀幕上的劉德華,光芒萬丈,他的每個角色都帥得令人傾倒。在《暗戰》中,劉德華更是將他的帥發揮到了極致。影片開始,他穿著一身灰色西裝,斜挎著一個黑色的背包——原來穿西裝也可以這樣背包的,戴著一副墨鏡,很樸素平淡的短發,平靜的走在街上。大學時候,在宿舍看電視,每當看到這個鏡頭,我一個舍友就會嘖嘖贊嘆:「從前一直認為劉德華帥,但也只是帥而已,沒有什麼特別,直到看這部片子,才發現他帥得這么驚人!」一番感慨過後,仍是贊嘆不已。整部影片灰色的格調充滿著輕松的氣氛,搞笑也是不動聲色,結局淡淡的悲哀中透露著灑脫又給人希望,回味無窮。劉德華的表演可謂是出神入化。一個從容淡定,智慧勇敢的另類大盜的角色被他演繹的恰到好處。 2、《天若有情》。這部影片對於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恐怕是刻骨銘心。年輕、深情、叛逆、義氣,劉德華的江湖小弟形象,不但前無古人,也將後無來者。那時候他有張年輕英俊的面孔,酷到骨子裡得表情。他那桀驁不馴的眼神,當遇到愛情後,變得深情無限。他孤獨,他叛逆,他講義氣。他是打家劫舍整天不是砍人就是被砍的小混混,卻無法泯滅內心中深藏的善良和火一樣的熱情。影片中他打碎婚紗店的玻璃,穿上白色的婚禮服,騎著摩托車,穿著潔白婚紗的吳倩蓮坐在後座幸福的摟著他的腰。摩托車駛在風里,華仔前傾著身子,眼神堅定地看著前方,不時地擦拭不停流下來的鼻血,背景音樂是Beyond的《漆黑的空間》。這一幕,令多少少男少女如置身夢境。Coco李紋後來說:當時看《天若有情》的時候,好羨慕吳倩蓮。有人說劉德華和周潤發合演的電影中,劉德華永遠是周潤發的小弟。不錯,周潤發的大哥形象讓人仰視,劉德華的小弟深入影迷的骨髓里。 3、《旺角卡門》。年輕的劉德華,年輕的張學友、年輕的張曼玉、年輕的王家衛,構成了一部年輕的電影。這部電影里,劉德華飾演的是老大——張學友的老大。劉德華這個老大,做的有點落魄。他不是那種呼風喚雨,隻手遮天的老大,他手下沒有幾百票兄弟,沒有揮散不盡的金元美鈔,他只有一個跟著他混的名字叫烏蠅的齷齪小弟。這個不爭氣的小弟,能做的就是一次次惹了麻煩找他老大去給他擦屁股。這個老大,卻充滿豪情,一身魄力。去找肥佬要賬那段,干凈利落,痛快淋漓。烏蠅被打得像個豬頭,阿華匹馬單刀,獨入虎穴,為小弟報仇。那凌厲的眼神就令對方喪膽。當他遇見了青澀單純的張曼玉,開始厭倦了江湖的紛爭,厭倦了打打殺殺。但是江湖的不歸路和他的義氣仍是讓他最後倒在了警察的槍口下。影片中,劉德華穿著黑色T—shirt,帶著墨鏡,坐在公車上,被打傷的嘴角還烏青著,卻帥得令人窒息,恐怕落魄中還能那麼帥的也就《英雄本色》中擦車的小馬哥可以媲美了。那時候劉德華的演技還稍嫌稚嫩,但那本就是個年輕的角色,缺少了些許老練也多了幾分質朴。 4、《阿虎》。青春的沖動已遠去,歲月的磨礪寫在臉上。蓄起了胡須的劉德華不再有青春的光彩,卻展現了成熟男人獨具的滄桑。錯誤,是年輕的代價;責任,是成長的結果;滄桑,是歲月的沉澱。阿虎的眼神,洗盡鉛華,深沉內斂,像是一本讀不盡的故事書。影片中最溫情的一幕是火車上,阿虎的女兒靠在爸爸肩膀上睡著了,阿虎輕輕為她蓋上衣服,面對初次見面的女兒的親昵,有點不自然,又有些享受的樣子。最感動的一幕是阿虎猶豫著,終於起步狂奔,追修女的汽車,他的腳步堅定而執著,他僅僅是在追那輛汽車嗎?他是在追曾經逝去的東西,還是嶄新的未來?修女哭了,扮演修女的常盤貴子後來說,拍攝那段戲的時候她沒有用眼葯水,看著劉德華的樣子,她就忍不住哭了三次。 2、《無間道》。或許這部片子可以稱得上是劉德華的顛覆之作。劉建明這個角色和他以往演過的都不同,以往的角色基本都是正面的(《決戰紫金之巔》除外),而這次卻飾演了一個很模糊的角色。一個黑幫打入警局的卧底,這個角色對於電影來說,是一個創新。對於劉德華,也是一個挑戰。令人驚喜的是,他成功地完成了。 他在善與惡之間徘徊,在光明和黑暗之間遊走,處在這樣一個尷尬又無奈的境地,怎樣才能定義正義與邪惡?他來自地獄,卻必須裝作人的樣子。他嚮往人間,卻找不到通往光明的路。這樣一個處在矛盾的世界,掙扎在善惡的邊緣的角色,劉德華拿捏得恰到好處。車庫中,曾志偉倉惶的逃命,當他撥通劉的手機,卻聽到鈴聲在空曠的車庫中回盪著,曾的臉色開始恐懼。劉緩緩走出,目光平靜而冷酷,接著,只是聽到一聲槍響。天台上,劉建明和陳永仁對峙。面對陳的槍口,劉平淡又堅執地說:我想做個好人!港版的結局,在陳永仁的葬禮上,劉舉起他的右手,莊重的敬了一個禮,壓得低低的帽沿下,他的眼神似乎透射出重生的勇氣。 在香港資深藝人投票的金像獎預測中,劉德華占據了優勢,可是最終在金紫荊、金像、金馬三項頒獎禮中,劉德華均敗給梁朝偉,不能不說運氣使然。我個人認為,在《無間道》的表演中,劉是稍勝一籌的。在大多數影迷的心中,劉德華也是無冕之王。 6、《天長地久》。這部影片是劉德華自己做老闆的天幕公司拍攝的。是劉德華對文藝片的一個嘗試。盡管這部片子不賣座,也沒有得到應有的掌聲,我卻認為劉德華飾演的角色是很成功的。影片中的他,放盪不羈、桀驁不馴、充滿野性、敢愛敢恨。影片中,他作為替身演員受到大明星的戲耍後突然充滿殺氣的眼神充分演繹出角色的野性。在鏡前梳頭那段又拍的絕美。有人說那個鏡頭是模仿《阿飛正傳》梁朝偉梳頭的那個鏡頭,我覺得梁的那個鏡頭是很小資的,劉的更驚艷。 7、《雷洛傳》。劉德華早期作品中,警察的角色是深入人心了。這次仍然是個警察,可同以往陽光正義的警察相比,雷洛卻是個貪污五億的黑道人物。劉德華從雷洛的青年時代一直演到老年,角色的年齡跨度相當的大,但是他演起來卻毫不費力。從一個初入行一身正氣的小警察發展到隻手遮天不擇手段的大探長,劉德華的表演自然流暢。在和老上司的談話中,他握住那枚錢,說:如果我要收黑錢,我就要收夠一個億。這種心理的轉變,消失了一個年輕正義的小警察,造就了一個大貪官。他的表演,給人心理上一種強烈的認同感。在前女友的病床前以及面對郭富城飾演的他的兒子的時候,也給人深刻的印象。有趣的是,同為四大天王的郭富城扮演劉德華的兒子,卻絲毫沒有給人別扭的感覺,似乎那就是他的兒子。可見劉德華飾演的老雷洛也是正到火候。這個角色為他贏得了金像獎的提名。 8、《賭俠1999》。周潤發的賭神是帶著光環的,高高在上,令人仰視。劉德華是賭俠更多了些平民化。他沒有強大的勢力,沒有萬千追隨者。他只有一個聰明的腦袋。他被老婆背叛,他受敵人脅迫。比之賭神的高貴,賭俠更多的是灑脫。劉德華的賭俠,是一個浪子形象。已經不是太年輕的華仔,影片中的白頭翁造型,真是帥的沒話說。這個角色,在賭片中,可以說後人難以望其項背。 9、《烈火戰車》。他是一個酷愛賽車的追風戰士,他喜歡和風賽跑。他叛逆,他和父親格格不入,甚至討厭憎恨他的父親;他倔強,面對父親的脅迫,始終不肯低頭;他孤獨,他愛車,他要比賽,他卻沒有車;他執著,賽車是他的生命。對女朋友,他不夠溫柔,甚至有些大男子主義。他有一幫愛好賽車的朋友,他是公認的 NO.1。影片對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劉德華和吳大維聊天的片段,吳大維終於打開劉德華封閉的心門,兩人聊得很是投機。「你這輩子最怕什麼?」「我最怕老了沒有什麼事情回憶!」 10、《阿飛正傳》。這部影片中,劉德華不是主角,台詞也不多,出現的鏡頭也大多是穿著警服披著雨衣在街上靜靜的巡邏。沒有太多的表情,沒有多餘的動作,他的內心世界幾乎都是在眼神中表達。王家衛的影片我不大看得懂,這部影片中不仔細看甚至不會留意到劉德華的存在。但他的角色,卻總給我一種欲說還休的感覺。
採納哦
❹ 幫忙找幾部老電影。
1.我的左眼見到鬼 2002年出品(不肯定,你說的太少了,這部電影中也講到這樣的鬼)
主演:鄭秀文 劉青雲
2.精靈變 1992年出品
主演:林正英 倪星 吳鎮宇 葉榮祖 吳耀漢 黎姿
3.原振俠與衛斯理 1986年出品
主濱:周潤發/張曼玉/胡慧中/爾東升/狄 威/錢小豪
4.鬼掹腳 (就知道這一個比較經典講水鬼的電影)
主演:張堅庭、午馬、樓南光、高麗虹、陳友、葉榮祖、林正英
經典老電影
黐線枕邊人
一刀傾城
妖魔道之神仙學堂
一世好命
蠍子戰士
開心鬼
開心鬼放暑假
開心鬼撞鬼
開心鬼救開心鬼
開心鬼上錯身
富貴列車
鐵血壯士
冇面俾
衛斯理傳奇(許冠傑 狄龍 王祖賢演的別找錯了,是部電影)
霸王卸甲
玫瑰玫瑰我愛你
魔高一丈
踢到寶
還有很多,先說這多吧,以上的電影都很早,有的資源不好找啊。粵語國語都有。
❺ 疼痛文學電影 疼痛文學電影有哪些
1、《向左愛向右愛》【韓】——講述二女一男之間關於友情和愛情的故事。看後讓我感悟良多。
2、《假如愛有天意》【韓】——講述兩段不同時代的愛情故事。富家女主熙和窮學生俊河一見鍾情,無奈門戶之見令兩人陷入了一場苦戀。兩人兜兜轉轉後重遇,卻未能再繼前緣。那邊廂,智惠和話劇導演相民,婉約含蓄,愛在心裡口難開。
3、《只是愛著你》【日】——根據小說《戀愛寫真》改編,講述一個一吻定情的戀愛故事。
4、《長腿叔叔》【韓】——根據同名小說《長腿叔叔》改編,但內容與原著有很大區別,其中穿插了一個悲傷的暗戀故事。這個電影一定要認真看,否則很容易看糊塗哦!
5、《男才女貌》【中】——我是因為喜歡手語才愛上這部電影的。看後覺得電影拍得很美,講述兩段不一樣的愛情故事。
6、《不能說的秘密》【中】——周董唯美的學生時代愛情電影。
7、《情書》【日】——由一個同名同姓的誤會開始,渡邊博子在未婚夫藤井樹的周年祭日上看到了他中學時的地址,便給天國的他寄了一封情書,想不到卻收到一名藤井樹小姐的回信。兩個人因此展開書信往來,漸漸發覺了一段中學時期的美好愛情,唯美、含蓄、感而不傷的初戀。
8、《戀空》【日】——講述高中生美嘉和弘樹相遇,相戀,再到莫名分手的感人愛情故事。
9、《瑪德琳蛋糕》【韓】——一天,大學生Ji-Suk遇見中學同學Hee-Jin。Hee-Jin提出要與Ji-Suk交往一個月,然後分手。恰恰這個時候Ji-Suk又遇到了他曾經暗戀過的女孩子。
10、《戀愛情結》【日】——因為女高男矮問題煩擾的兩個人之間,發生的各種爆笑輕松而感人的高中生戀愛故事。
❻ 老譯製片里有哪些如今已經看不到的電影
七十年代的譯製片扎堆,來自多個國家,其中比較經典的有:前蘇聯影片《列寧在十月》,《列寧在一九一八》朝鮮影片《賣花姑娘》《看不見的戰線》,《摘蘋果的時候》《鮮花盛開的村莊》印度電影《流浪者》一首「拉茲之歌「風麾中國大地,還有《大蓬車》,日本影片《追捕》男主高倉健騎著馬帶著女主賓士,讓中國影迷首次見識了電影慢動作,男主的高大帥氣以及那雙大長腿迷倒了許多中國少女。還有《人證》說的是一個日本女人戰後和一黑人美國士兵有染並生下一子,後來其子來日尋找生母,但生母巳成有名律師,母為自己的名聲而親手殺死了自己的私生子。《望鄉》說的是日本妓女阿崎婆悲慘的一生。南斯拉夫影片《橋》《瓦爾特保衛薩拉勒窩》羅馬尼亞影片《多瑙河之波》《平凡的人》阿爾巴尼亞影片《伏擊戰》《第8個是銅像》等等。
這里介紹的影片可能現再大部份都難找到了。
從小看譯製片長大,非常懷念心中的《佐羅》童自榮老師,《魂斷藍橋》里的瑪拉劉廣寧老師,他們一代人用聲音為我們詮釋了經典,記得小時候看這些譯製片的時候單純的認為外國人也和我們說一樣的語言,只是語氣怪怪的,現在看來真的是老一輩配音藝術家給我們留下的經典,很多很多的譯製片都是在十歲之前看過但現在還是記憶猶新《茜茜公主》《羅馬假日》《尼羅河慘案》《東方快車謀殺案》《巴黎聖母院》這些,印象最深的是《虎口脫線》里的澡堂鴛鴦查那段還有最後德國二貨高射機槍手是個斗雞眼,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之前把自己國家的戰斗機打下來的鏡頭。
譯製片里的經典是那些逝去且不可復制的作品,逝去的是那些不可超越的演員像英格麗褒曼,奧黛麗赫本,葛麗泰嘉寶等等,在那種全憑演技的黑白年代,他們塑造了一個又一個深入人心角色,不可復制的是當年的場景,設備,導演,我們很難回到當年哪種氛圍中,回到那種落後的設備器材中,回到那個時代的導演演員的思維中,這些經典代表了一個時代,永遠的閃著光輝,為後來者照亮前路,成為階梯讓經典不斷。
這些老譯製片應該還是能看到的有DVD珍藏套裝《奧斯卡經典一百部》
前蘇聯的電影是世界上藝術水平最高的,一個平凡簡單的情節,經過藝術加工就成了深邃唯美的電影佳作。比如《忠實的朋友》《山中防哨》《鄉村女教師》(又譯《桃李滿天下》),幾百部總會有的,就是現在放映也是正能量影片。可惜,人們都忘了。最遺憾的是,中國電影最早城市之一的哈爾濱,現在有一座最老的電影院「奧連特」就空閑在那裡,若搶救性修繕就可以使用,還有志願者願意提供數字片源,挺好的一件事,誰來出錢,誰來牽頭呢?「電影公司」?黃了吧?「文化局」?有錢嗎?所以說,不要懷舊,不要瞎操心,還是把 歷史 忘掉的好。
很多老譯製片都能找到片源,比如虎口脫險佐羅遠山的呼喚等等。還有很多現在根本找不到了,即便找到片子也沒有以前的經典配音。隨便說幾個,義大利電影《馬可波羅》,義大利電影《父子情深》,法國電影《痛苦的抉擇》,法國電影《死亡陷阱》,蘇聯電影《莫斯科不相信眼淚》(北影央視版),巴西電影《生活之路》,德國?電影《熱帶叢林歷險記》,美國電影《危險的關系》(未公映上譯內部資料片),還有一下想不起來了。
這些都是經典配音,就沖著配音珍藏了
6V電影網有很多資源,以前都是從優酷下載,但優酷大部分版本都不清楚,10月份在6V電影網下載了不少,大家可以上網下載,《虎口脫險》《橋》《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尼羅河上的慘案》《東方快車謀殺案》《茜茜公主》《佐羅》《辦公室的故事》《基督山伯爵》《機組乘務員》,高清版的。
老譯製片當中,我最喜歡的幾部中,外影片己經看不到了,它們是英國片:倫敦上空的鷹,野鵝敢死隊,海狼,尼羅河上的慘案,美國片:虎!虎!虎!,拯救大兵瑞恩,風語者,南斯拉夫片:67天,蘇捷斯卡戰役,中國片:少林寺,黃河大俠!
有一部電影好像是叫《真實的謊言》,描述的是蘇聯間諜經法國在美國政治避難,結果測謊儀都認定他是可靠的,他交代的許多事和人物都收到了嚴格審查,導致了包括關鍵的幾位部長等離奇死亡,故事很經典,也很棒,只是對名字的記憶有些模糊,想不起來了,還有一部是英國的《海狼》,一幫老兵架著一搜破舊商船,奇襲了德國的戰艦!也是拎不清名字了,很想找回他們來!
《橋》《第八個是銅像》《列寧在1918》《列寧在十月》《賣花姑娘》《流浪者》《血疑》《追捕》《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大篷車》《葉塞尼婭》《逃往雅典娜》……
❼ 老電影 老電視劇
當然要看星爺的了 喜劇之王 嗎! 逃學畏龍 123 還有成龍大哥 警察故事系列 一次看個夠 看過癮 電視劇的話 就是 西遊記 濟公 水滸
❽ 歐美經典電影 老片
001. 《三十九級台階》 The 39 Steps(1935)
雖然晚了一些,能接受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爵士的教育總是幸福的。
002. 《摩登時代》 Modern Times(1936)
曾經以為不笑的人有兩種,一種是白痴,另一種是資產階級。
003. 《亂世佳人》 Gone With The Wind (1939)
對南北戰爭沒有感覺是很正常的,整部電影中就數火燒亞特蘭大令你最興奮。
004. 《魂斷藍橋》 Waterloo Bridge(1940)
雖然總有頑固的人要翻案說該片不是經典,但經典又沒有正式標准,正如你能說它不是,我也能說它是。
005. 《卡薩布蘭卡》Casablanca(1942)
提起自己喜愛這部電影會令形象大幅改善,但千萬別說那首《卡薩布蘭卡》是片中的主題歌或插曲。
006. 《羅生門》Rashomon(1950)
命運有很多的可能性,所以這部電影變成了電影的教科書。
007. 《流浪者之歌》(1951)
「阿巴拉古,阿巴拉古,噢……」歌聲想起,背後是一句絕望的台詞——「賊的兒子是賊」。
008. 《羅馬假日》 Roman Holiday(1953)
所有都市童話中的第一經典,後來的模仿者越愛玩花樣,就越不可能超越它的高度民主。
009. 《無因的反叛》 Rebel without a Cause(1955)
這部舊作令人絕望:無論怎麼裝酷,我們都無法比半個世紀前的詹姆斯·迪恩有型。
010. 《大鬧天宮》 (1961)
孫猴子的面具成為每個少年的夢想。
011. 《小兵張嘎》(1963)
每次看完都想去堵別人家的煙囪,只是到處都沒有煙囪。
012. 《地道戰》(1966)
從父輩那裡遺留下來國產戰斗故事片中最有趣的一部。
013. 《虎口脫險》La Grande Vadrouille(1966)
童年時印象最深的外國喜劇片,人均完整看過5次。
014. 《畢業生》 The Graate(1967)
達斯丁·霍夫曼並不是本來就這么老的,他不但年輕過,還曾經把一段畸戀演繹得無比純情。
015. 《發條橙》A Clockwork Orange(1971)
跟其他許多電影一樣誕生於70年代,但沒有多少70年代的電影可以被稱為「大師級」。
016. 《橋》Bridge(1971)
直到聽到「啊朋友再見」的原唱才體會到自己是那麼喜歡戰爭片。
017.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1972)
關於一個男人和5個女人的戰斗故事片,像蘇聯一樣悲傷。
018. 《教父》The Godfather(1972)
壞人也有「好的壞人」和「壞的壞人」之分,這個概念不是小馬哥首創。
019. 《佐羅》Zorro(1974)
還記得小時候扮演蒙面俠佐羅的快樂,因為剪爛床單而被媽媽打得屁股彷彿還隱隱作痛。
020. 《老槍》(1975)
第一次看見那麼神奇的鏡子,站在它的後面,看得見敵人,敵人卻看不見你。
021. 《追捕》(1976)
男人喜歡「真由美」 ,女人喜歡「杜丘」,應該沒有人喜歡橫鹿鏡二。
022. 《卡桑德拉大橋》Cassandra Crossing(1976)
致命病毒,政府陰謀,建築物的崩塌——這些元素永遠受到商業電影的青睞。
023. 《洛奇》Rocky(1976)
直到今天,把史泰龍和奧斯卡最佳影片聯系起來依然顯得有些奇怪。
024. 《的士司機》Taxi Driver(1976)
這是羅伯特·德尼羅真正的佳作——到了我們看電影最多的90年代,他只是個抽象的符號。
025. 《星球大戰》Star War(1977)
每次打開手電筒,我們都會把自己想像成手持嗡嗡作響的光劍。
026. 《超人》Superman(1978)
切記主角的動作是用特技合成的,如果魯莽模仿,就可能像他的扮演者現在這樣。
027. 《小花》(1979)
「妹妹找哥淚花流」,唱著唱著就有點黃色歌曲的意思了。
028. 《苔絲》Tess (1979)
娜塔莎·金斯基坐在石頭上等待被捕的樣子是對美的另一種詮釋。
029. 《悲慘世界》Les Miserables
勾起了大家看世界名著的慾望。
030. 《四個小夥伴》(1981)
很多年以後,發現何勇也是裡面的一個小夥伴。
031. 《西安事變》 (1981)
至今都不明白,對於張學良這個人為什麼我們一直都念念不忘。
032. 《勝利大逃亡》Escape to Victory (1981)
即便是在收音機里聽電影配音的廣播劇都讓人激動,之後習慣了電台的足球直播。
033. 《城南舊事》 (1982)
基本上有一段時間是用「小英子」的形象去判斷女孩的美。
034. 《火燒圓明園》 (1982)
多麼想用高壓水龍頭去撲滅那場大火啊。
035. 《牧馬人》(1982)
都快記不起來了,傷痕文學真的是要成為化石了。
036 《泉水叮咚》 (1982)
想起小時候特別孤獨的朋友,電影里那個叫「木頭」的女孩讓人很同情。
037. 《少林寺》 (1982)
這個電影放了以後,又專門拍了個電視告訴青少年不要盲目的去少林寺出家學武,電影不是現實。
038 《E.T.》E.T. the Extra-Terrestrial(1982)
長得丑也可以是可愛的,這一點美國的小孩似乎接受得更早。
039. 《第一滴血》First Blood(1982)
在受到羞辱的時候,誰都希望自己像蘭博一樣身懷絕技:「不要逼我出手!
040. 《自古英雄出少年》 (1983)
從電影院到露天電影場,一天看了3次,所以記得那個「大丈夫」。
041. 《霹靂舞》(1983)
為什麼下班途中還要浪費半分鍾時間,駐足觀看那些小孩的街舞表演?他們看起來非常熟悉。
042. 《高山下的花環》(1984)
「小北京」犧牲的時候感覺最難受。
043. 《黃土地》 ((1984)
它不能被忽略的是意義,「第五代」確立了江湖地位。
044. 《雅馬哈魚檔》(1984)
「嶺南派」電影風格展現出平凡人的幽默。
045. 《美國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1984)
陳浩南、山雞算什麼,人家的街頭義氣是這樣表現的,人家的古惑仔電影是這樣拍的。
046. 《未來戰士》The Terminator(1984)
少有的續集比第一集更精彩的電影,而且在電器商場看到的機會最多,它被用作檢驗視效音效的標准。
047. 《警察故事》 (1985)
足夠的中國功夫,足夠的笑料和不要命的架勢重復著同樣的主題。
048. 《少年犯》 (1985)
教育片,學校組織集體觀摩,回去寫了觀後感。
049. 《芙蓉鎮》 (1986)
「豆腐西施」這種形象以後很多的用在文學創作中了。
050. 《秋天的童話》 (1986)
能夠在銀幕上見到陳百強的機會並不太多,而且這個愛情故事不太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