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熱門電影 > 元氏老電影院

元氏老電影院

發布時間:2023-04-25 11:35:15

中國電影史的百年簡史

自1905年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的誕生到2005年,中國的電影已走過了整整一百年的歷程。在這百年的中國電影歷史長河中,中國電影的發展史離不開中國武術的熔入。
中國電影從無聲、單機、黑白影片到高科技、大投入、環繞立體聲巨幕電影,乃至全球最有影響力的電影節,以武術及以尚武崇德的俠義思想為主題的電影占據了中國電影的重要地位。因此,可以說,中國武術促進了中國電影的發展;中國電影推廣和宣傳了中國武術。
中國電影史上的三次產業發展時期: 中國電影第一個產業時期是1922年—1937年。在世界電影誕生的第二年,1896年電影現身於上海開始,中國本土的電影業便從商業放映起步了。在經過蹣跚學步的萌芽期之後,到上世紀20年代,已經開始向私營化的產業發展,當時社會的資本環境與行業內的准備日漸成熟,民族工商業獲得了空前的機遇得以迅猛發展,個人/社會資本,更准確地說是「游資」的逐漸充盈,使得很多資本家們投資的目標開始瞄準電影這一新興行業。在這個行業里,人才和技術上的儲備正在豐滿,張石川、鄭正秋、羅明佑、黎民偉和後來的邵氏兄弟等一批電影人都是從搖籃期走過來的先驅者,他們各自不同程度地涉獵了電影行當中創作、製片甚至發行、放映幾個方面,所積攢下來的經驗使之成為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電影中堅。在技術上,初期設備使用和攝制過程都要依靠外國技術人員,但有了像羅永祥、董克毅、吳蔚雲等最早的一批技術人才的加盟,這一局面很快就被打破。具備了上述條件,以1922年明星公司成立為標志,電影公司迅速增長,到1924—1926年達到了高峰,據統計中國共開設有175家電影公司,僅上海一地就有141家。
在這個大浪淘沙過程中,「明星」、「聯華」、「天一」三大公司浮出水面構成了三足鼎立。老字型大小的「明星」在上海的成立是電影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始終當仁不讓占據著第一把交椅,將個人資本的運營方式發揮到了極致;1930年成立的「聯華」擁有院線的先天條件,形成「影院業與製片業之最初的聯合陣線」。羅明佑率先在一家私營公司里實現了制—發—放一條龍,他的經營思想在現在看來都是先進的,他試圖結束中國電影的個人資本經營時代,進入壟斷金融資本的高級階段。然而當這一超前的理念遇到戰爭炮火和尚在襁褓中的金融體系時,只能是被描繪在紙上的美好前景,羅明佑成了一位悲劇的人物;1925年成立的「天一」公司,以數量取勝的作風固然可圈可點,但它成功地開發了東南亞市場,發展到現如今的「邵氏」,其生命線之長足以獨立支撐起一部私營公司發展脈絡的活歷史。與此同時,三大公司不同的製片策略也為中國電影奉獻了不同的藝術形態,「明星」是「長篇正劇」的鼻祖、「聯華」是「文藝片」的源頭,而「天一」則把「稗史、神怪片」一脈發揮得淋漓盡致,這些影片的類型直至今日仍在延續。
三大公司是電影產業鏈中上游製片業的代表,而與之同步發展的中、下游發行放映業也不甘示弱。在上海,最初的影院放映是由西方人經營的,西班牙人雷瑪斯的青蓮閣是第一個電影固定放映點,隨後建起了屬於自己的一條「院線」。到1926年雷瑪斯離滬回國時,他的動產與不動產相加總計不下百萬,足以號稱「電影大王」。雷瑪斯告老還鄉時,張石川和百代公司的經理張長福終於等到時機,立即於1926年3月份承租了雷氏的五家電影院,組成中央影戲公司,以原有中央大戲院為領銜戲院,又吸收了「中華」、「平安」,中央影戲公司直轄7家影院。這條國片院線的形成是製片商涉足放映業的標志,同時中國電影的院線開始了新的劃分。在北方,1918年開始經營北京真光電影公司的羅明佑將其屬下3家影院,於1927年與經營西片的發行業務的英籍華人、平安電影有限公司董事長盧根屬下的3家電影院合營,定名為華北電影公司。1929年華北電影公司進入全盛時期。羅明佑除掌控以上影院的首輪、二輪中外影片上映外,還以平津為中心,在石家莊、太原、鄭州、濟南、青島,乃至沈陽、哈爾濱擁有直接或間接管轄的院線,同時開展國內外影片的代理發行的業務,短短幾年時間控制了北方地區的電影發行放映,經營的影院達二十多家,把曾壟斷經營影院的洋商一概排除在外,成為影院業名副其實的「華北王」。
面對中國龐大的市場和豐厚的回報,好萊塢八大公司紛至沓來,在上海和華北地區分別設有辦事機構。關於當時電影的放映數量,有數字顯示,美國電影以每年占進口影片數量平均80%以上的絕對優勢控制著中國電影的放映市場,甚至決定著影院業的生計。盡管國產片的總生產量只是進口影片輸入量的1/3或1/4,但是就中國的放映率和受眾人群來說,國產片的影響力並不遜色於以美國片為主的外國電影。 1937年後,上海電影業因時局波動而變化,以「明星」消亡、「聯華」解體、「天一」南遷為標志,老影業逐步消亡。中國電影史上的一個黃金歲月和產業蓬勃時期在抗戰炮火聲中戛然而止。
以前蘇聯為模式,到1956年基本完成了「獨立、完整的製片生產基地」為主要目標的體制建設任務。
1945年抗戰勝利,憋了一肚子勁兒的電影人拍出了一批以《小城之春》為代表的傑作。
1949年2月,經過短期的籌備,在建國前夕的4月上旬,電影管理局在北平成立,隸屬中共中央宣傳部領導,袁牧之任局長。電影局成立後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建立國家電影製片廠。
1950年,列寧和斯大林同志說著一口東北味兒普通話的蘇聯片《列寧在十月》上映。從此配音譯製片變成中國電影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個時期先後建立的東北電影製片廠、北平電影製片廠、上海電影製片廠三大國營電影企業在歷史轉折之際,為新中國電影事業走出了第一步。在新中國電影事業的規劃中,發行、放映同樣位置顯著,實現國有化的一體制既是最初方案,又是最終目標。因而,各地影片經理公司的建立隨著解放戰爭的節節勝利由關外推進到中原,在時間表上,與國營製片廠的創建可以說做到了兩翼並進。據統計,舊中國有678家電影院,半數以上集中在上海、天津、北平、廣州、武漢、沈陽等大城市,中、小城市數量很少。
1954年6月至9月,電影局及所屬各製片廠的領導幹部共9人組成赴蘇訪問團,經過長達3個月的考察,回國後向中共中央上報了《電影工作者赴蘇訪問團工作報告》。1955年中央批准了該《報告》,各電影廠(部門)便相繼開始了大規模體制建設和調整,以蘇聯模式到1956年基本完成了「獨立完整的製片生產基地」為主要目標的體制建設。1959年共完成82部故事片,產量下降而藝術質量上升,優秀和比較優秀的影片達到近30部,佔全年總數的1/3強,這一年在新中國電影的發展歷史上被稱之為「難忘的一九五九年」。
新中國電影的17年歷程有多種劃分的方法,就電影事業的發展而言,可分為兩大重要時期:從1949年開國到1957年國民經濟第一個五年計劃結束,為起步、初創、建設的階段;1957年以後,經過1959年的「十年獻禮」高潮,到1965年「文化部整風」及1966年的「文革」,為穩定、發展、轉變的階段。中國電影在經歷了這17年的打造後,已經擁有了一份龐大的產業,家底堅實而雄厚。 中國電影第三次產業時期在時間和形式上與前兩次有所不同。「文革」後百廢待興,新時期的改革開放不久挽救了瀕於崩潰的電影經濟,也使中國電影迎來又一次復興。但幾十年來形成的產業痼疾困擾著電影的發展,電視及多種娛樂方式的沖擊更使電影業的經營每況愈下,改革勢在必行。隨著中國性改革的不斷深化,電影業開始重新審視市場的作用和力量。上世紀90年代的一連串的「突破」如同多米諾骨牌效應,促成了體制的變遷,這一切都是在推動市場化進程的力量下進行的。因此,這一次產業期的到來較前兩次而言,在意識上體現出了更多自覺。
進入21世紀後,對於電影業市場化的確定和認知,已經在全行業達成了思想的統一,但客觀上講這是經歷了一個過程的。1993年,10部「分賬大片」的引進和1999年中美談判結束,中國加入WTO開始進入倒計時,這兩大事件都著實給尚處於懵懂之中的中國電影業上了「市場」的一課。與狼共舞,是中國電影不得不做出的選擇,在與國際接軌的不斷磨合中,才能漸漸地觸摸到市場的脈搏。「打破橫向的區域界限,打破行業割裂狀態,在大市場、大規模、全方位和全行業的基礎上,進行縱向資產聯營,進而重組市場,實現符合電影發展規律的新格局。」2001年,隨著市場觀念的深入人心,「院線制」的建設規劃被提上議程,12月18日出台了《關於改革電影發行放映機制的實施細則》,經過2002、2003兩年的強力推動,到了2004年,「中國已建成的36條電影院線,加入影院已經達到1188家,銀幕數為2396塊,比院線成立初期增加了316家影院和815塊銀幕。票房收入超過2000萬元的影院有5家,超過1000萬元以上的達到了15家以上。」
中國電影業市場化的方向確定以後,計劃經濟時代所形成的產、供、銷關系亟待重新「洗牌」。而在電影行業本身,打破了國有企業的單一主體,民營資本和境外資金開始進入,從製片業逐步擴展到發行放映業,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2001年,華語電影《卧虎藏龍》沖進奧斯卡,斬獲多個獎項,這給了中國人製作華語大片以前所未有的機會和信心。2001年到2003年,有著海外、本土雙重投資背景的《大腕》、《英雄》、《天地英雄》、《手機》相繼問世,《英雄》贏得了2.5億的票房。2004年,具有同樣資金組合方式的《十面埋伏》、《可可西里》、《天下無賊》及《功夫》,在票房榜上分別占據了前三名,《功夫》是1.7億,《十面埋伏》是1.6億,《天下無賊》為1.2億。「借水行舟」使中國電影終於嘗試著下了海,並且開始學習游泳。 第一次高潮
中國電影第一次武術動作片高潮出現在20世紀的20年代至30年代。在當時,人們習慣稱其為「武俠電影」。 武俠電影隨著中國電影的發展而發展到了第一次高潮。這個期間各種各類的武俠電影紛紛出現。
其武俠電影的急速發展,是與當時的文化背景、武俠小說等都有一定聯系的。1928年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根據武俠小說《江湖奇俠傳》改編並攝製成武俠電影《火燒紅蓮寺》。歷史上人們也一直認為《火燒紅蓮寺》是中國第一部武俠電影。
當時紅極一時的《火燒紅蓮寺》,其票房和社會人氣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在以後的3年內,為滿足觀眾的要求,《火燒紅蓮寺》的續集竟拍了有18集之多。就連當今美國巨片《蝙蝠俠》系列都會感到汗顏。《火燒紅蓮寺》說的是,湖南的瀏陽和平江兩地為爭碼頭而引發械鬥,涉及到武林中的昆侖派和崆峒派,以及紅蓮寺廟等。劇情可以不去深入,而《火燒紅蓮寺》的連續18集,事實上形成了中國電影史上的第一次武術動作片高潮。以後在1940年和1993年,香港又製作了兩集,從而使《火燒紅蓮寺》總共拍了20集。
在整個1929年至1931年期間,上海的50餘家影片公司,共拍了250餘部武俠電影,佔全部出產影片的60%。
由於日本侵華戰爭,中國電影受到了巨大的創傷,同時也導致了中國武俠電影第一次高潮的結束。
第二次高潮
中國電影第二次武術動作片高潮出現在20世紀的50年代末至70年代。在60至70年代,武術動作片和言情電影一樣,成為支撐香港和台灣電影業的兩大支柱。在這期間,涌現了一批代表這個時期武術動作片的最高水平的演員與導演。如李小龍、洪金寶等及以後的成龍、元氏兄弟等。
1958年,香港峨嵋製片公司首先拍攝了金庸的《射鵰英雄傳》和《碧血劍》,之後,台灣地區也出現了武俠電影,如1960年台聯影片公司的《七劍十三俠》等。
1973年,中國武術動作片翻開了重要的一頁。《猛龍過江》是李小龍自編、自導、自演的影片,是世人公認的遠征歐洲打入世界影壇,並獲得成功的武術動作影片。同年的《龍虎爭斗》是李小龍與美國好萊塢華納影業公司合資生產的影片,成為中國第一部與國外電影公司合作的武術動作片。《死亡游戲》是李小龍自編、自導、自演的最後一部影片,遺憾的是李小龍並沒有拍完這部電影就去世了。
此後,雖然香港和台灣的武術動作片還繼續在生產,但作為群體性的武術動作片創作、拍攝、效應等逐步減退了。
第三次高潮
中國電影的第三次武術動作片高潮出現在20世紀的80年代初。1980年,北京電影製片廠首拍了劉曉慶主演的《神秘的大佛》,打開了武術動作片的先聲。1982年由河南開封市演出公司和香港聯華電影聯合公司攝制的、李連傑主演的《少林寺》真正掀起了武術動作片的第三次高潮。在這期間,大量的武術動作片題材的影片誕生了,如1983年的《少林寺弟子》、《武當》、《武林志》等;1984年的《自古英雄出少年》、《木棉袈裟》、《大刀王五》等。同時,武術動作片有了將動作片與民族文化相融和的意韻。
由中國內地所引發的武術動作片與香港和台灣的武術動作片有一定的不同之處。即相比較而言,在敘述故事的前提下,更多的表現了一種民族傳統文化的內涵和思想的熏陶。
步入90年代,香港的武術動作片又有了一個新的篇章,1992年的《新龍門客棧》、1993年《東方不敗》、《獅王爭霸》等對中國電影具有較大的影響。尤其是間隔了半個多世紀的《火燒紅蓮寺》,在1993年又拍了第20集的連續系列。以及1994年的《天龍八部》等等,都對武術動作片的第三次高潮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所有的武術動作片中,以出生於廣東佛山的黃飛鴻的武術生涯為題材的武術動作片達到了空前的程度。從1949年的《黃飛鴻傳》至今,已有了100餘部關於黃飛鴻武術生涯的故事片。

Ⅱ 離藁城最近的石家莊獻血點在哪裡

http://www.hebbc.org/index.php?m=content&c=index&a=lists&catid=43 見河北省血液中心官網 采血地點 各獻血地點聯系電話、工作時間 省血液中心地址:中華北大街和平西路西北角200米電話:87815714:每周七天8:00-17:30,(機采血小板8:00-16:00)經過(中華和平路口站)的車次::4、5、8、13、17、20、23、76、92、96、108、1環1、1環2、夜觀光4文化廣場獻血屋:省博物館廣場東北角電話:89808201;每周七天9:30-16:30經過(省博物館站)的車次:1、快1、5、10、12、28、29、快34、36、41、42、45、60、69、116、130、518、旅遊11、夜觀光1、夜觀光3火車站廣場獻血屋:火車站出站口南行100米路西電話:89808202: 每周七天9:30-16:30經過(火車站)的車次:1、快1、3、6、快6、9、11、快11、14、16、17、20、22、23、24、25、27、29、30、快30、31、快31、32、快32、33、34、快34、35、快35、45、49、50、快50、55、62、76、96、107、快107、108、111、快202、311、312、316、319、344、368、旅遊1、旅遊2、旅遊7、夜觀光2、夜觀光4卓達商貿廣場獻血屋:翟營南大絕返街卓達商貿廣場內(空中花園對面)電話:85813860:每周七天9:30-16:30經過(醫大一院站)的車次:6、快6、12、27、33、43、49、52、56、73、79、290、夜觀光1路 縣區固定獻血屋並旁飢正定獻血屋:正定縣恆府廣場東北角,每周二、四10:00-16:30平山獻血屋:平山縣城中山廣場,每周三10:00-16:30趙縣獻血屋:趙縣永通路天洋超市西側,每周五10:00-16:30流動獻血車停車地點新樂市:文化廣場鹿泉市:市財政局門前井陘縣啟喚:縣劇場廣場高邑縣:新城大街與興華路交叉口靈壽縣:人民廣場深澤縣:縣交通局門前藁城市:四明街與廉州路交叉口辛集市:文體廣場欒城縣:新開街與鑫元路交叉口晉州市:市電影院廣場贊皇縣:街心廣場元氏縣:萬佳福超市門前行唐縣:北市場南門無極縣:縣電影院廣場

Ⅲ 元氏電影院有單間嗎

有。電影院是有單獨的獨立包房的,佔地面積是非常大的,但是需要提前預訂,而且價格不菲。

Ⅳ 元氏縣從古到今最大的官

一、古代名人:(1)李牧 ,北褚人,戰國末期趙國名將。
(2)李左車,北褚人,李牧後人,秦末謀士。
(3)李治(1192-1279)元代數學家。
(4)李琦 明初人 祖籍紙屯。洪武初任監察御史,後調任大理寺副御。
二、近代名人:(1)智化民(1902-1938)元氏縣北岩人。1938任元氏獨立營指導員。
(2)姜紀五(1903-1975)元氏縣南街人。1949年任中共平原省委委員,1964年7月任中國科學院副主任。
(3)李楚離(1903-2000)元氏東張人。1927年入黨,解放戰爭是任中共冀東區黨委書記兼冀東區軍區政委,參加遼沈 平津戰役。新中國 成立後人組織部副部長兼幹部處處長、中央人民政府人事帆伏部副部長、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委。
(4)魏哲武(1907-1931)元氏中街人。1929年任石家莊中心市委組織部長。
(5)吳秋(1909-1985)元氏褚庄人。建國後,任邢台專屬民政科長,專區合作總社副主任、專署手工業局局長,而、二輕局局長、經委副主任。
(6)智世昌(1910-2003)元氏北岩人,1938年任元氏縣縣委組織部長,元氏縣縣委書記。1943任高元贊縣委書記,1949年後任福建晉江地委組織部長、地委書記、福建省委常委、組織部長。
(態盯攜7)劉保堂(1922-1946)元氏吳村人。1938年參加元氏縣青年抗日救國會。
三、當代名人: (1)張瑞芳,元氏縣東街人,現任中國電影家協會顧問、上海電影家協會主席、中國電影表演學會會長。
(2)賈慧生元氏殷村人,歷任山西省煤管局書記、山西省汾西礦務局局長,煤炭部副部長,現離休。
(3)何少存 元氏東街人。河北省副省長等
(4)張增順 元氏西原庄人。少將軍銜。歷任石家莊陸軍參謀學院政治部主任、黨委書記、南京陸軍指揮學院政治委員。2003年退休。
(5)高建國 元氏北蘇陽村人,歷任山西軍區副司則首令員,北京軍區副參謀長等。
(6)高群書 元氏里仁庄人,國內一線導演,作品:《命案十三宗》《征服》《風聲》等
(7)牛莉 元氏牛家樓人,國家一級演員 2003年--2010年5次參加中央春晚,曾當選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理事和北京青少年安全健康項目公益形象大使。

Ⅳ 元氏縣尚庭·公園首府怎麼樣

您好,元氏縣尚庭·公園首府是一座集商業、休閑、文化、旅遊、居住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現代化城市。它位於河北省元氏縣,是一座集商業、休閑、文化、橋神早旅遊、居住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現代化城市。公園首府擁有完善的基礎設施、完備的公共敏雀服務設施以及眾多的商業、文化、旅遊、居住等功能。它擁有完善的基礎設施,如公共交通、環境衛生、停車場、便民服務等,為市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生活服務。此外,公園首府還擁有眾多的文化娛樂設施,如圖書館、博物館、劇院、電影院、游樂園等,為市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此外,公園首府還擁有眾多的旅遊景點,如元氏古城、清涼山莊、清瞎握水湖等,為遊客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旅遊景點。總之,元氏縣尚庭·公園首府是一座集商業、休閑、文化、旅遊、居住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現代化城市,為市民和遊客提供了更加便捷的生活服務和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

Ⅵ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電影真實嗎

[1]關於梁祝傳說,有眾多權威專家學者考證歷史上確實真實存在過,而且他們之間的愛情故事也是歷史上確實發生過的真實事件,並有眾多歷史資料及文物古跡可供佐證。
1、 明代崇禎版《元氏縣志》里明確記載「在南佐村西北隅,書院路所經由也,橋西南塔有古冢,山水漲溢,沖擊略不賽移,若有陰為封護者,相傳為梁山伯祝英氏之墓。」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民間文學研究學者陳連山認為,該記載無疑是元氏產生「梁祝傳說」最有利的史料證明。
初建於宋初的封龍書院到目前為止仍然保留著相傳梁祝二人一起讀書的讀書洞,同時,在宋代石橋「吳橋」旁邊有一處古墓,被譽為古代元氏八景之一的「吳橋古冢」,相傳是梁祝二人合葬之墓。在考察了位於元氏封龍山上的封龍書院以及查看相關史料後,陳連山認為,「『梁祝傳說』基本能夠和本地名勝古跡聯系在一起,有充分的史料來源和民間資料。」
令陳連山頗為激動的是,當地農村的秧歌小戲也有關於梁祝故事的演繹。戲中梁山伯和祝英台在書院打蹬腳睡在一盤炕上,忠厚老實的山伯對英台的女兒身毫無覺察,倒頭便睡。祝英台唱到:「教你攥你不攥,教你摸你不摸,一腳踹到你胳肢窩……」地方語言朴實生動,很有地方特色。
據元代鍾嗣成的《錄鬼簿》記載,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樸創作的15部元雜劇中就有一部名為《祝英台死嫁梁山伯》。元氏縣地方誌辦公室工作人員楊夕群說,據考證,白樸曾師從元好問,因著有多種雜劇而成為戲劇家。據史料記載,元好問長期活動在封龍山一帶。楊夕群表示,白樸的這篇雜劇很可能是取材於當地傳說,遺憾的是該劇本已失傳。
「元氏的『梁祝傳說』版本有明顯的本地特色,可以充分說明其在當地流傳廣泛。」北京師范大學副教授、民間文學和民俗學研究學者岳永逸說。與梁祝的現有版本不同,元氏縣口口相傳的「梁祝傳說」有很多不同於現有版本的細節。在元氏「梁祝傳說」版本中,馬文才被稱為馬世龍(音),祝英台是撞碑而死,之後與梁山伯合葬,「如此更具有鮮明的現實主義色彩,表現得更真實可信。」岳永逸補充說。[2]
2、據魏晉史學家考證,「梁祝」故事發源於河南省駐馬店市汝南縣梁祝鎮,故里遺址現有梁祝墓、梁庄、祝庄、馬庄、紅羅山書院、鴛鴦池、十八里相送故道、曹橋(草橋)及梁祝師父葬地鄒佟墓等。
這一美麗、凄婉、動人的愛情故事,多少年以來就流傳在河南省汝南縣梁祝(馬鄉)鎮。相傳,

千年古縣汝南---中國梁祝之鄉 (10張)
在中國西晉時期,青年學子梁山伯辭家攻讀,途遇女扮男裝的學子祝英台,兩人一見如故,志趣相投,遂於草橋結拜為兄弟,後同到紅羅山書院就讀。在書院兩人朝夕相處,感情日深。三年後,英台返家,山伯十八里相送,二人依依惜別。山伯經師母指點,帶上英台留下的蝴蝶玉扇墜到祝家求婚遭拒絕,回家後悲憤交加,一病不起,不治身亡。英台聞山伯為己而死,悲痛欲絕。不久,馬家前來迎娶,英台被迫含憤上轎。行至山伯墓前,英台執意下轎,哭拜亡靈,因過度悲痛而死亡,後被葬在山伯墓東側。

3、據山東省濟寧市文物局副局長、濟寧市梁祝研究會會長、著名的梁祝文化專家樊存常先生考證,梁山伯與祝英台包括馬文才,歷史上確有其人,他們之間的故事為歷史真實事件,而且他們的籍地都在孔孟之鄉。馬坡是祝、馬的故里,在古鄒邑西鄰微山湖北岸,唐武德年間(公元618-626年)濟寧市鄒縣(今鄒城市)馬坡,有梁祝合葬墓,並立有「梁山伯祝英台之墓」的石碑,元代濟寧市梁祝讀書處鄒縣嶧山上有梁祝石像,陳雲琴游嶧山寫有七絕《萬壽宮梁祝像》雲:「信是榮情兩未終,閑花野草盡成空。人心到此偏酸眼,小像一雙萬壽宮」,明朝皇帝欽差大臣、南京工部右侍郎、前督察院右副都御史崔文奎巡視濟寧馬坡時發現唐朝修建的老梁祝墓破舊不堪,奉旨重修梁祝墓,墓碑歷經淤積長期深埋,2003年10月27日,山東省濟寧市梁祝文化研究會和微山縣人民政府,隆重舉行了「重修梁山伯祝英台墓記碑」的復出儀式,這是全國現有九處梁祝墓中,唯一的一塊墓碑,立碑人崔文奎身份為明朝皇帝欽差大臣、南京工部右侍郎、前督察院右副都御史,為中國歷史上見證梁祝故里官方人物之中官位最高、職位最重、權威性最大的一位。而且從碑文中反映出非常重要的一個事實是:從崔文奎向明朝皇帝「書以奏名」、而至得到當朝皇帝應允「奉敕」到「丁酉貢士前知都昌縣事古邾趙廷麟撰;文林郎知鄒縣事古衛揚環書;亞聖五十七代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孟元額」。可以說重新修繕梁祝墓此事上至當朝皇帝、中央官員,下到江西都昌縣事、鄒縣地方縣事及其他當朝名士都參與了此事。由此足以可見:梁祝故事發源地及梁祝二人故里究竟在何處在明朝官方乃至朝廷早已得到確認並達成共識,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中國民俗學會理事長劉魁立先生,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中國民俗學會副理事長賀學君女士,山東省民俗學會原會長李萬鵬先生,山東省民俗學會副會長、山東大學民俗研究所所長葉濤先生等專家學者參加了出土儀式。此碑的出土,引起了新聞媒體的極大關注,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新華社》、《大眾日報》、《齊魯晚報》等眾多的國內新聞媒體與韓國、日本、新加坡、美國等外國新聞媒體對此進行了報道,在很短的時間內,在國內外引起了很大轟動,引起了世人的極大關注。這是全國現有九處梁祝墓中,唯一的一塊墓碑,全文843個字,與神話傳說戲曲截然不同,不僅載明了二人合葬的地方,還點明了地方官員指令二人合葬的原因。根據碑文記載得知,作為獨生女的祝英台,女扮男裝外出到鄒城嶧山求學讀書,自九曲村過吳橋東遇梁山伯,二人偕同,嶧山授業,晝則同窗,夜則同寢,三年衣不解,可謂篤信好學者。一日英台思鄉回家,山伯得知真相,往其門拜訪,別後不一載,疾終於家,葬於吳橋東(據鄒縣志載此橋在明隆慶年間被淹沒),英台眼見馬家迎親將至,苦思山伯,情深意切,遂捨身取義,悲傷而死,鄉黨士夫謂其令節,從葬山伯之墓。
根據碑文記載和實地考察,傳說中的梁祝故事原地為濟寧市微山縣。其理由是:在時間上馬坡石碑是記錄梁祝故事最早的。不要說該碑根據外紀所記,即便是立於正德十一年,也大大早於晚清時期的《寧波府志》、《宜興志》;從地理方位來看符合實際,梁祝合葬墓位於馬坡村西南,距北面祝英台所在的九曲村約三公里,而距東南梁山伯所在的薄梁村約十公里,如果祝英台到嶧山求學過吳橋與山伯相遇是合情合理的。
關於梁祝故事的產生年代問題,樊存常認為,根據梁祝墓祭碑碑文推測,此故事最早應產生於漢代。三國魏

梁祝化蝶(16張)
晉時期社會動盪不安,沒有產生此類故事的社會背景,選官制度也不可能讓梁祝去追求讀書做官之路,唯有社會安定,儒家思想占統治地位的漢代才有梁祝故事產生的土壤。濟寧為中國漢代碑文出土文物最多的城市,全國大部分漢碑出自濟寧,作為孔孟故里的濟寧,漢墓眾多、規模之大,陪葬品之多在全國聞名,比較有代表性的有:嘉祥武氏家族墓群、曲阜九龍山漢墓群、任城王漢墓群等,這些都是當時注重厚葬的社會風俗的反映,另外,而且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有關考古專家在對梁祝墓周圍的墓地進行勘探發掘時,發現有很多漢代墓葬,並出土有陶罐、泥人、動物獸等。據此,可進一步推斷此墓為梁祝漢代合葬墓。以上均為「梁祝覓蹤」節目組電視台采訪馬坡梁祝墓的真實現場視頻報道。
2003年3月17日,由濟寧市文物局考古研究室組織的專業考古人員進駐馬坡,對「梁祝」墓進行了小范圍的實物取證,勘探結果是:在「梁祝墓記碑」座,東6米,深1.8米,發現東西長4米的大石板一塊,分析認為為明代重建梁祝祠廟的香案桌。在「梁祝墓記碑」座,西1米處,深2.0米處發現與「梁祝墓記碑」尺寸相等的石板一塊,分析為明「梁山伯之墓」墓碑。根據馬坡教委辦主任肖廣營回憶:1968年的時候,他與鄒城的幾個同學去看「梁祝」碑,發現有被人掘出的一個碑頭,他們就找了鐵杴朝下挖,發現碑前面有楷書「梁山伯之墓」五個大字,背面有林界、祠廟、立碑、廂房等內容的記載。當時他們看的不是墓記碑,而是墓碑。在「梁祝墓記碑」座,北10米,2米深處發現大批建築物磚、石等。在「梁祝墓記碑」座的其他方位,深4.3米處,發現硬地表及早於明代的磚、瓦片等。在「梁祝墓記碑」後,深4.3米處發現石板、古土等。
同時祝英台所在村莊九曲村發現了大量漢代石碑,微山縣馬坡鄉政府黨委宣傳幹事吳琦,是梁祝文化研究的發燒友,一直在當地民間探訪搜集梁祝的有關材料,至今已經有10多年。就在「梁山伯祝英台墓記」碑出土後,吳琦又發現了新的重要線索,他從九曲村找到了一小塊殘破的漢代石碑,上面刻有幾個祝姓字樣。這塊小碑令他很興奮,這說明漢代九曲村的確曾經有祝姓人氏生活過。這是梁祝為濟寧漢代人極為有利的證明。
通過對「梁祝」傳說內容及碑文記載的古代村落、古代交通、故事發生地點、姓氏習俗等的考證結果與傳說、碑文內容全部吻合,可謂天衣無縫。因此,筆者認為:「梁山伯與祝英台」在現「梁祝墓地」已沉睡2000多年,確鑿有據。梁山伯與祝英台包括馬文才,歷史上確有其人,而且他們的籍地都在孔孟之鄉。馬坡是祝、馬的故里,兩城是梁的故鄉。
4、江蘇宜興的梁祝文化研究者長路曉農則認為,從歷史記載看,梁祝故事的文字記載最早在宜興。江蘇學術界、史志界、旅遊界的多位專家認為:從宋咸淳《毗陵志》至明代馮夢龍的傳奇小說中,都有文字及其他證據顯示,梁山伯和祝英台系宜興人氏。
5、梁祝文化研究專家、寧波市鄞州區文聯主席麻承照說,根據他對《鄞縣志》的研究,梁山伯應是鄞州人,祝英台應是上虞人。
6、其實,「梁祝」的故事在寧波與汝南有著不同的版本。汝南傳說:在晉代,梁山伯與祝英台同窗3年,卻未能看出祝英台是女兒身,後來祝英台被許配馬家。梁山伯求婚不成,一病不起,臨死前,要求家人把自己葬在祝英台婚轎經過的路邊,讓自己死後可以看到祝英台出嫁,祝英台得知後,身穿孝服出嫁,轎子經過梁山伯墳時,下轎拜祭撞死在柳樹前。寧波傳說:梁山伯是晉代鄞縣縣令,是個清廉的好官,由於得罪了權貴,被殘害致死,老百姓為他修了一座大墓。而祝英台是明代來自上虞的俠女,劫富濟貧,後來被權貴殺害。當地老百姓為了紀念他們,就把兩個人合葬在一起,結「陰婚」,據查證,此「兩朝說」最初版本為82年報刊山海經搜集的浙東民間百姓口頭故事,並非歷史資料記錄,而事實上根據晉代謝安有感於梁祝故事上報朝廷,封祝英台墓為「義婦冢」的歷史事實,以及早在唐朝、宋朝、元朝均有史籍明文記載兩人姓名及生平事跡,且梁祝傳說早已於唐宋年間傳入高麗,宋朝高麗史籍中明文記錄兩人姓名及生平故事的情況看來,此「兩朝說」是民間百姓的主觀臆想,可信度有待商榷。在汝南縣,至今留有梁山伯與祝英台墓,分列於梁祝鎮古官道兩側,出土的墓牆證明兩座均為晉代墓。梁山伯與祝英台並沒有訂婚,二人不可能合葬,這種分葬墓符合當時的風俗習慣。而在寧波,至今留有梁祝二人合葬墓。
7、現存較早、也較完整的是宋代明州(今寧波)知府李茂誠的《義忠王廟記》,文中說梁山伯生於公元352年農歷三月初一,死於373年農歷八月十六,終年21歲,未曾婚配;祝英台出嫁在374年暮春;梁山伯廟(又名「義忠王廟」)修建於397年。如記載可靠,「梁祝傳說」當產生在公元374年至397年這20多年內,完全形成則在宋代到清末。此後比較重要的文獻記載,還有明代馮夢龍的《李秀卿義結黃貞女》,出現了化蝶的結局。
8、1997年7月,寧波的梁山伯廟出土一座晉代墓葬,墓的位置、規格和隨葬器物與志書記載的梁山伯鄞縣縣令身份和埋葬地相吻合,被認為是可信的實物資料。
9、20世紀50年代,著名作家張恨水在創作長篇小說《梁山伯與祝英台》時,曾根據民間傳說,考證出10處起源地:浙江寧波、江蘇宜興、山東曲阜、甘肅清水、安徽舒城、河北河間、山東嘉祥、江蘇江都、山西蒲州、江蘇蘇州。
10、有關梁祝的古跡,現已發現17處包括讀書處6個,墳墓10處,廟1座。專家普遍認為,梁祝讀書處是受梁祝傳說的影響後形成的,不能反證其源頭。
其他史籍記載:
1.唐初(公元705-732年)梁載言《十道四番志》記載:「義婦祝英台與梁山伯同冢,即其事也」。
2.南朝梁元帝時(公元552-554年)《金樓子》一書中有記載。明代徐樹丕《識小錄》中記敘:「按,梁祝事異矣!《金樓子》及《會稽異聞》皆載之」。(二書已失傳)
3.晚唐(公元851年)張讀《宣室志》記載:「英台,上虞祝氏女,偽為男裝游學,與會稽梁山伯者同肄業,山伯,字處仁。……問知山伯墓,祝登號慟,地忍自裂陷,祝氏遂並埋焉。晉丞相謝安表其墓曰『義婦冢』」。
4.北宋徽宗大觀年間(公元1107-1110年)明州(今寧波)郡守李茂城寫的《義忠王廟記》記載:「神喟然嘆曰:『生當封候,死當廟食,區區何足論也。』後簡文帝舉賢,郡以神應君,詔為鄮令。」
5.南宋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張津《乾道四明圖經》稱:「義婦冢,即為梁山伯祝英台同葬之地也。在縣西十里接待院之後,有廟存焉。……按《十道四蕃志》雲:『義婦祝英台與梁山伯同冢』,即其事也。」
6.南朝齊武帝時(公元483-493年)《善卷崇記》:「齊武帝贖英台舊產建寺」
7.唐初(公元705-732年)梁載言《十道志》記載:「善權山南,上有石刻曰『祝英台讀書處』。」
8.北宋咸淳四年(公元1268年)《咸淳毗陵志》記載:「祝英台讀書處,號『碧鮮庵』。皆有詩雲:『蝴蝶滿園飛不見,碧鮮空有讀書壇。』俗傳英台本女子,幼與梁山伯共學,後化為蝶。然考《寺記》,謂齊武帝贖英台舊產建,意必有人第,恐非女子耳」。
9.明代作家馮夢龍(公元1574-1646年)《古今小說》記載:祝英台為宜興人,梁山伯為蘇州人。並說祝英台是哥嫂將其許於馬家,文中還有地裂、入墳、化蝶之說。
10.明朝著名文學家張岱(浙江紹興人)在其著作集《陶庵夢憶》第二卷《孔廟檜》一文中寫道:「己巳,至曲阜謁孔廟,買門者門以入。宮牆上有樓聳出,匾曰『梁山伯祝英台讀書處』,駭異之。」據濟寧市文物局副局長、著名的梁祝文化研究專家樊存常先生考證:梁祝二人在濟寧市鄒縣嶧山讀書,曾慕名而至濟寧市曲阜孔廟拜祭過孔子,並參閱過孔廟的經文藏書,後梁祝二人因相互思戀而死,驚天動地,曲阜孔廟為了表彰紀念他們忠義精神,特地於二人在曲阜孔廟讀書的地方標以牌匾,以示紀念。
11.中國的梁祝故事,流傳到國外至今發現的最早要屬近鄰朝鮮、韓國了。新近研究發現,在五代十國至宋代(918一1200年)時期,唐代著名詩人浙江餘杭人羅鄴的七律詩《蛺蝶》,已被高麗王國時代人輯人了《十抄詩》,其中有「俗說義妻衣化狀」的詩句,指的就是梁祝的故事,並且衣化為蝶。到中國宋代,高麗人編輯的《夾注名賢十抄詩》,不但收入了羅鄴的《蛺蝶》詩,而且在注釋中加上了一段《梁山伯祝英台傳》。這是至今看到的最早流傳到國外的梁祝故事,而且從「女扮男裝」到衣裳「片片化為蝴蝶子」,比較全面完整地敘述了梁祝傳奇故事。可見,梁祝文化走向世界,歷史久遠。而且以後幾乎傳遍了整個朝鮮半島。
12.此外,關於梁山伯與祝英台這兩個人,有其他版本傳言:梁是明代人,祝是南北朝人,兩者相隔千年。祝本是俠女,劫富濟貧,曾三去馬太守家盜銀,最後中馬之子馬文才埋伏死於亂刀之下。百姓將其厚葬並在墳前立碑,年久,該碑下沉於地下。梁為浙江寧波府鄞縣縣官,清正廉潔,中年喪妻,無子,死後入葬時刨出祝之墓碑,眾惋惜之餘又不忍拆除祝墓,可是,為梁擇地而葬又似不妥,故合葬,立碑,黑者為梁,紅者為祝……從此敷衍出動人的傳說,據查證,此記載最初版本為82年報刊山海經搜集的浙東民間百姓口頭故事,並非歷史資料記錄,該文作者曾於86年從慈溪給編者來信說:「梁山伯與祝英台是兩個朝代的人,祝英台是女俠,梁山伯是清官,兩者墓穴碰巧在一塊的傳說故事」是年輕時曾做小販的同村的民間醫生講給他聽的,而這位鄉村醫生又是從寧波中山公園聽一位老人講的這個故事。當時公園內有好幾個人在講梁祝愛情故事,這個鄞縣老翁搖搖頭說:『都是亂話!'這位鄉村醫生便上前動問:' 老伯,他們講的是亂話,那真話究竟是怎樣的呢?'鄞縣老翁便講了這個故事。」,因此該文作者將這位寧波公園老翁講述的故事刊登在了報刊山海經上,而事實上根據晉代謝安有感於梁祝故事上報朝廷,封祝英台墓為「義婦冢」的歷史事實以及早在唐朝、宋朝、元朝均有眾多權威史籍及名家的文學著作明文記載兩人姓名及生平事跡來看,此「梁祝屬於兩個朝代」的說法並不是歷史文獻記載,而是民間百姓的主觀臆想,因為如若梁祝二人之一出生於明朝,唐、宋、元三朝文學著作不可能對明朝發生的事情有記載,由此可見,所謂「梁祝屬於兩個朝代」的民間傳言是錯誤的。
故事內容

東晉時期,浙江上虞縣祝家莊,玉水河邊,有個祝員外之女英台,美麗聰穎,自幼隨兄習詩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學,恨家無良師,一心想往杭州訪師求學。祝員外拒絕了女兒的請求,祝英台求學心切,偽裝賣卜者,對祝員外說:"按卦而斷,還是讓令愛出門的好。"祝父見女兒喬扮男裝,一無破綻,為了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強應允。英台女扮男裝,[遠去杭州求學。途中,邂逅了赴杭求學的會稽(今紹興)書生梁山伯,一見如故,相讀甚歡,在草橋亭上撮土為香,義結金蘭。不一日,二人來到[杭州城的尼山書院],拜師入學。從此,同窗共讀,形影不離。梁祝同學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愛山伯,但山伯卻始終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並沒有特別的感受。祝父思女,催歸甚急,英台只得倉促回鄉。梁祝分手,依依不捨。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斷借物撫意,暗示愛情。山伯忠厚純朴,不解其故。英台無奈,謊稱家中九妹,品貌與己酷似,願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貧,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時,豈知祝父已將英[台許配給家住貿阝城(今鄞縣)的太守之子馬文才。美滿姻緣,已成滄影。二人樓台相會,淚眼相向,凄然而別。後梁山伯被朝廷沼為鄞縣(今鄞州區)令。然山伯憂郁成疾,不久身亡。遺命葬於忘情破。英台聞山伯噩耗,誓以身殉。英台被迫出嫁時,要求繞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慟感應下,風雨雷電大作,英台悲痛傷心咬破手指在墓碑上寫上「祝英台」,最好的遺言;我倆生不同時,但卻死而同穴,這里便是我葬身之地。在英台悲痛叫嚷山伯帶她走時,在雷電交加情況下樑山伯的墓離開裂開了,英台看見是山伯的魂魄激動而喜極而泣的心情縱然爬起身向墳中跑去躍跳入墳中,英台一躍墓中瞬間墓合攏,不一會兒墓碑上一道光彩就飛出兩只蝴蝶,飛著圍著墓一圈便飛上了天空,一道彩虹中梁山伯與祝英台便在上天團聚。梁山伯與祝英台真情撼天動地,玉帝感念兩人情義節烈,賜封天官結為永世夫妻,於是梁山伯與祝英台纏綿悱惻,動人心弦的情史流傳千古。

Ⅶ 石家莊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啊

除石家莊市裡,石家莊轄區必須要去的地方。

正定、平山、井陘二日游

精彩旅遊路線:蒼岩山風景區 - 天桂山風景區 - 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隆興寺 - 木塔 - 青塔 - 華塔 - 磚塔 - 榮國府與寧榮街

旅遊景點簡介:

蒼岩山風景區: 位於河北省井陘縣東南,距石家莊市70公里,海拔1000餘米,是我國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蒼岩山最大的特點是:這里不僅自然風光優美,而且宗教寺廟眾多,山巒中有不少名殿古剎。

天桂山風景區:在平山縣城西50公里處,東距石家莊市90公里。天桂山風景區地處太行山中段,最高峰海拔1054米,景區面積60平方公里,分8個小景區,主要有青龍觀、萬佛岩、玄武峰、滴翠谷等。這里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高、崖陡、泉多、溶洞遍布,而且森林茂密,植被完好,自然風光絕佳,素有「北方桂林」之稱。

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 位於平山縣城西北60公里柏坡嶺上,東距石家莊市約80公里。這里南臨崗南水庫,北依層層峰巒,風景宜人。
西柏坡革命舊址原址在崗南水庫淹沒區,1947年劉少奇、朱德、董必武同志率領的中央工作委員會,東渡黃河,從延安來到西柏坡,在這里召開了中國共產黨全國土地會議,頒布《中國土地法大綱》。從1948年5月到1949年3月,毛澤東領導的中共中央遷至北京以前,西柏坡一直是中共中央所在地。這里是黨中央和毛主席進入北平、解放全中國的最後一個農村指揮所,曾勝利指揮過三大戰役。

隆興寺: 位於石家莊市正定縣城內,是國內現存時代較早、規模較大而又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寺廟的主要建築天王殿、摩尼殿、彌陀殿、戒壇、大悲閣等,都順序分布在中軸線上。大悲閣又稱佛香閣、天寧閣,是隆興寺內主體建築之一,閣內有銅鑄大悲菩薩像,高21米,有42臂,這就是聞名遐邇的正定大菩薩。摩尼殿以其建築形制奇特而著稱,平面呈十字形,這種建築在中國宋代僅有此一例。殿內的壁畫、彩色倒坐觀音像都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隆興寺的北側有榮國府,是按照中國文學古典名著《紅樓夢》中所描繪的榮國府和寧榮街所建的仿古建築群,有興趣的人不妨一游。

木塔:天寧寺凌霄塔,在正定隆興寺之西大眾街北側原天寧寺內,因巍峨高崇而得名。又因塔身多系木結構,故俗稱木塔。
據清光緒《正定縣志》記載,天寧寺和凌霄塔同時建於唐懿宗威通年間(公元860—874中)。當時寺院規模宏大,富麗堂皇,牌坊、重門、天王殿、前殿、後殿、凌霄塔等主要建築自南而北依次排列。暮鼓晨鍾,香火鼎盛。民國初年,寺院屢遭厄難,殿堂一一毀壞,主要建築獨存凌霄塔。
凌霄塔是一座磚木結構的九層樓閣式塔,平面呈八角形,高41米,矗立於八角形台基之上。塔身一至四層是宋代在唐塔殘址上重修,全磚結構,其上各層則為金代重建,磚木結構。每層正面各闢拱形洞門或直橇窗。四層至九層,斗拱、飛檐皆為木製。從第五層開始,各層高度逐層遞減,外部輪廓亦逐層收縮,給人以輕盈挺秀之感。
凌霄塔最大的特點,是在塔身第四層中心部位豎立一根直達塔頂的木質通天柱,並依層位用放射狀八根樑柱與外部相連。這樣的結構國內現存僅此一例,極其可貴。該塔結構既不同於一般木塔,也有別於一般磚木結構塔。

青塔: 臨濟寺澄靈塔坐落於正定縣城生民街東側臨濟寺內,俗稱青塔、衣缽塔,是1956年公布的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澄靈塔高30.7米,是一座磚砌八角九級密檐式實心塔。塔下為寬廣的八角形石砌台基,台基之上設須彌座,其束腰部分雕飾極其富麗的奇花異鳥圖案,其上為仿木構磚雕斗拱、平座、欄桿;再上即磚制三層仰蓮以承托塔身。塔身第一層甚高。正面設對開式拱形假門,側面飾花欞假窗。轉角處作圓形倚住。塔身的八層檐相距甚近,給入以重檐密布之感。從整體看,除第一層掾飛和各層角梁為木製外,其餘各層檐下斗拱和平座欄桿均系磚仿木構。塔頂以磚雕刻的剎座,以鐵鑄的相輪、仰月、寶珠,增加了佛塔的莊重。

澄靈塔設計精巧。造型美觀,雕飾富麗,結構富於變化,堪為密檐塔中的佳作。但由於年深歲久,早已殘破不堪。因此,於1985年予以大修,各層瓦頂、殘破的斗拱、磚雕、銅鏡等均一一修繕,煥然新姿。

臨濟寺則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寺院,東魏興和二年(公元540年)它的前身——臨濟院在城東南二里許的臨濟村創立。晚唐時禪師義玄駐錫此院並創立臨濟宗,四方信徒紛紛來此參師求學,極盛一時。並以寺名宗號臨濟宗,成為中國佛教產禪宗五大支派之一。

華塔: 廣惠寺華塔,又名多寶塔。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華塔由主塔和附屬小塔構成,全用磚砌。主塔底層四隅各附建一座扇六角形亭狀小塔,小塔環抱主塔,高低錯落,主次相依,精巧華麗,壯觀秀逸。

磚塔:

開元寺鍾樓和須彌塔位於正定常勝街西側,原名凈觀寺,始建於東魏興和二年(540),隋開皇十年(591)改名解慧寺。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奉詔改名。至清後期,因年久失修,寺院廢毀,殿堂塌落,僅存鍾樓和須彌塔。

榮國府與寧榮街: 地處正定大佛寺附近,兩處實為一體景觀,它是為拍攝電視連續劇《紅樓夢》而修建的一座大型仿清古建築群。

旅遊行程推薦:

周六:北京出發,上午游蒼岩山風景區,下午乘車到平山游天柱山及西柏坡。宿平山。
周日:到正定,游隆興寺、正定四塔後到榮國府,隨後可逛寧榮街。若有興趣,還可於次日至趙縣游趙州橋,品趙縣雪花梨。

旅遊行家指南:

餐飲:
河北菜在北方食文化以咸為主、粗獷大氣的基礎上,兼收八大菜系的一些特點,擅長爆、炸、炒,注重色、香、味、型。這里的狗肉全席、金毛獅子魚、黃瓜宴、菊花魷魚,是深為顧客喜愛的名菜。地處石家莊市解放路東端的燕春樓飯庄就以經營河北風味的炒菜聞名。
推薦:狗肉全席 金毛獅子魚

住宿:
石家莊是河北省省會,經濟發達,市內有多家集住宿、餐飲、會議於一體、設施條件優越的理想住宿場所。星級酒店就有78家。
旅遊景區附近的住宿則大多以招待所為主,所以建議旅遊者前往附近中小城鎮居住,在那裡可以找到條件較好的旅館。
娛樂:
近幾年來,隨著河北省第三產業的發展,石家莊市現代派娛樂與傳統娛樂相得益彰。石家莊市內大多數影劇院、俱樂部,設施齊全,不失為人們日常體閑娛樂的好去處。
如果你對音響、球道已經玩膩了的話,那麼,不妨去嘗試一下返樸歸真的獨特樂趣吧。 河北梆子、河北評劇必讓你欲罷不能!說不定還可以看到名滿全球的吳橋雜技表演呢!

最佳旅遊時間:

石家莊地處中緯度亞歐大陸東部,臨近渤海,但受亞歐大陸的影響很大,氣候屬於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和風現象顯著,四季分明。冬季南北溫差很大,夏季普遍高溫。因此秋季出遊最為適宜。

出遊提示:

購物:
石家莊是中國北部的重要城市之一,商業相對繁榮。各大商場商品琳琅滿目,逛逛商場,兜兜馬路定會把旅途的疲憊一掃而光。

外部交通
航空
石家莊正定機場位於石家莊市東北,距市區32公里,是經國家批準的國際口岸機場。機場有航班將石家莊與北京、鄭州、長沙、廣州、南京、上海等地區連接起來,現已開通21條航線,通達包括香港在內的全國24個大中城市,並開通了石家莊至俄羅斯的國際航線。鄰近的北京首都機場、天津國際機場也可為河北利用。

鐵路
京廣、京山、津浦、石太、石德、京包、京秦、京原等13條鐵路干線及支線、地方鐵路形成了以石家莊為樞紐的鐵路網,從北京西站發車的T515次(11:03發車,13:41到達),只需兩個半小時就可到石家莊。同時,眾多預定、售票點的開設也為遊客提供了便捷的服務。石家莊火車站位於市區中心地帶,乘3、8、18、20路公交車可到。
車站售票大廳發售4日內全國各站硬座車票及部分剩餘卧鋪票,此外,還有多個預定、售票點,如中山路預售處(人民商場西行300米),建設大街預售處(長安公園西門斜對面),站前預售處(石家莊火車站南行600米)等處都預售從次日到第3日的票。附石家莊簡明列車時刻表。

公路
石家莊公路如網,通車里程達4萬多公里。石家莊到北京的高速公路,3小時以內就可到達。石家莊有多個長途汽車客運站。附:長途客運時刻表

內部交通
石家莊市市內交通也相當發達,公交車線路齊備,還有眾多的計程車可以帶你到市內各景點。
計程車
石家莊市出租汽車運價標准不分車型,一律5元(基價里程2公里)。公里租價: 標准型1.20元,豪華型1.40元,超豪華型1.60元。超過6公里每公里加收50%的空駛費,雙程乘客不收空駛費。夜間收費自晚23:00到凌晨5:00,每公里加收0.20元。

當地特色:
常山戰鼓:

戰鼓隊是由石家莊市正定縣南牛鄉東楊村幾十名農民業余鼓手所組成,因正定是歷史上「常山郡」所在地,故得名。提起常山戰鼓,人們就會想到三國時威名赫赫的常山趙子龍,到如今,常山戰鼓依舊氣勢磅礴。
「常山戰鼓」是由鼓、大鈸、中鈸、小鈸、小鑼等打擊樂器組合而成的一種民間鑼鼓,它主要用於廣場表演。它的特點是:套路多樣、曲牌繁多,再加上別具特色的民族服裝,雄渾壯觀的演奏場面,極具冀中民間藝術的古韻。其中尤以東楊庄戰鼓隊最具代表性,上海舞劇院曾於1972年專程來聽、看他們的表演,並將全部鼓點錄音,贊譽他們是「所見到的鼓類中最富特色、最激動人心、鼓點最豐富的鼓隊」。

井陘拉花:

屬北方秧歌,是河北省三大優秀民間舞種之一,最早起源於民間節日、廟會等場合的街頭廣場花會。
井陘拉花以「抖肩」、「翻腕」、「扭臂」等動作為主要舞蹈語匯,形成剛柔並濟,粗獷含蓄的獨特藝術風格。其特點是舞姿健美、舒展大方、屈伸大度,抑揚迅變,擅於表現悲壯、眷戀、愛情等場面。傳統的井陘拉花表演人數為六人或十二人,取「六合同春」之意。演員手執的道具,各有其象徵意義:如傘象徵風調雨順;太平板、霸王鞭象徵四季太平;花瓶象徵平安美滿。現在看到的井陘拉花雖做了很大改進,但均在此基礎上發展而來。井陘拉花的音樂既有河北吹歌的韻味又有寺廟音樂的色彩,剛而不野,柔而不靡,與拉花舞蹈的深沉、剛健風格交相輝映、渾然一體。

Ⅷ 聶隱娘:美,奢侈地停留(風、樹、花、影)

文/蟬十七

看過《聶隱娘》後最大的感受是美,每一幀畫面都美。仿若一卷移動著的中國山水畫,和一軸盛唐人物畫卷交疊在一起,在近兩個小時里徐徐展開。畫卷中的美,就在這一幀幀的慢鏡頭里,奢侈地停留。侯孝賢用膠片拍攝整部電影,沒有後期特效,膠片的質感最大程胡遲度還原了山水人物的本來面貌,美得心曠神怡、不可方物。

唐朝的風放佛穿越熒幕,輕柔撫過。風無形無色,卻影響萬物。侯孝賢善拍風,用簾、用樹、用雲。帷幕動、衣衫動、樹動、水動、雲動,實則是風動。而古人講究心不動則風不動。心動,風亦動。

我想侯導也是有意用風表現人物的情感波動。窈娘歸家後坐在母親身邊,聽母親講公主娘娘的故去。公主娘娘借聶母之口說,她臨死仍放不下阿窈,因覺當年屈叛了她。一旁的窈娘聽到此處已是泣不成聲。聶母講此段時,屋外的風吹得帷幔翩躚飄飛。屋內有風時時吹過,絲綢簾幔在兩人身旁不停擺動,仿若窈娘波動不平的心緒。

還有聶母送夫和兄出行的那場戲。秋野遼闊,空氣肅殺,城外瑟瑟的風吹亂了眾人的衣衫發髻,袖口和裙擺雜亂地飄飛,頗有風蕭蕭兮易水寒之感。眾人亦只此行艱險,秋風吹過心更寒。

片中還有幾處表現溫情的戲份,風未入,我很喜歡。一是片頭部分,聶隱娘奉師命殺大僚小兒一家,卻見大僚小兒可愛而未忍心下手。當時大僚小兒卧榻嬉戲,而後小兒睡在其父懷中。人心安靜平和之時,心不動,則風不動,簾亦不動。庭院里安靜美好,只聽得蟬聲微弱。聶隱娘也被這份靜謐祥和所感染,她沒能下殺手。終歸,她做不成刺客。還有田季安教兒子摔跤那場戲,田季安手把手教兒子姿勢,臉上露出放鬆的笑。屋裡帷幔靜靜地垂著,樓閣安靜,只能聽到父子二人的笑聲。此時的填季安是平和快樂的,他在用心教兒子武藝,褲春李沒有想發兵,也沒有想奪權。

很喜歡片中的樹。有綠得蒼翠欲滴的大樹,冒著靈氣;也有掉光葉子的枯木,透著韻味。田季安庭院里的樹很有特點,樹干高聳,枝葉繁茂,樹干底部還鋪著翠綠的青苔。樹高,則威嚴;枝繁,則富庶;青苔遍生,則顯歷史滄桑。

其實,植物是最接地氣的。侯導用膠片還原植物的本來景象,是想在熒幕上展現萬物造化,萬物靈韻。萬物的靈氣不是飄在虛空中,而是植根在大地上。它們,是離大地最近的生靈。戲里磨鏡少年的居處是最接近人間煙火氣的地方,於是聶隱娘總要穿過一大片田野地走到他家。田野金黃,隨風搖曳,蘆葦和莊稼搖出柔和的弧度。置身其境,只覺這就是自家屋外的田野,是童年時常去玩耍的野地。而清晨時分,那屋外樹影婆娑,湖水微盪,遠處霧氣煙嵐,山影隱在晨霧中。最是人間煙火處,卻偏偏美得恍若幻境。

我總覺得侯導也是有意用植物的翠綠柔化一些刺殺的肅蕭。田元氏派黑衣人尋聶父田興一行、企圖將田興活埋那場打戲,其背景是一片翠綠的樹林。林里植物繁茂,葉子綠得好像能滴出水來。刀劍在樹縫之間穿過,劍風殺過,卻感覺不到冷。綠當真是極有魔力的顏色,看了總能讓人心曠神怡、心生溫柔,輕而易舉化解了眼前一場打鬥的慘烈。因為有綠,所以從一開始就知道結局應是好的。看到這段的時候,突然就想到了小時候讀《長恨歌》時讀到的那句:「蜀江水碧蜀山青,聖主朝朝暮暮情」。他說,我對你的愛是綠色的。如今想來,這是多好的一句情話。

聶隱娘與戴上面具的田元氏打鬥的那場戲。她們在一片白樺林里交戰,群鳥驚飛,葉散枝亂。白樺是我特別害怕的長滿「眼睛」的那種,那些眼睛就這般看著森巧形影飄飛的二人,更覺肅殺。

道姑送隱娘回家,隱娘沐浴回憶時有一個時間很短的鏡頭。那是嘉誠公主與眾人騎馬經過山林間,山林蔥郁青翠,惟近處有一樹杏花,花瓣雪白、搖曳生姿,明亮了整個畫面。遠處隊列里的嘉誠公主沒有露面,可這一樹如雪般搖曳的杏花已然讓人覺得美得沁人心脾。美人不露面,借花出鏡。觀花之貌,便可想像美人之顏。風吹杏花如飛雪,美得讓人心動。

片中提及最多的花是白牡丹。白牡丹是公主娘娘從京師帶到魏博的。當年,她受了皇帝的玦,為表決絕之心辭退了所以自京師帶來的隨從,以表從此京師自京師、魏博自魏博。可是她還是把自京師帶來的上百株白牡丹種滿了軒堂前的庭院。白牡丹盛開似千堆雪,公主娘娘坐在其間教兒時的隱娘撫琴,給她講青鸞舞鏡的故事。「罽賓國王買得一鸞,三年不鳴。夫人曰:『嘗聞鸞見類則鳴,何不懸鏡照之。』王從其言,鸞睹影悲鳴,沖霄一奮而絕。」鸞見類則鳴,而公主娘娘自京師嫁到魏博,始終是一個人,沒有同類。於是她只得和白牡丹依偎在一起。她從不肯真正和京師斷絕,只守著京師帶來的白牡丹,也是守著惟在京師才可覓的同類。當她聽聞皇帝和皇侄相繼駕崩時,咳血而亡,園子里上百株的白牡丹也一夕間全都萎了。我想這花兒應是代表了公主娘娘的同類,同類遠在京師,魏博沒有。

影片中的燭台精緻,燭影也很美,每處的燭影也有不同。田季安議事處的燭光明亮,燭影翻騰跳躍,如一條想奮力躍起卻又緊受束縛的龍。田元氏處的燭火也是亮的,燭影看似收斂卻也肆意翻騰。而瑚姬房中的燭影是柔和的,微微地搖曳著,淺淺的亮著。也唯有在這個房裡,田季安是放鬆的、舒服的。而且當二人在房中依偎時,心形的燭光映在簾幔上,明亮卻不刺眼,微微晃動,放佛兩人給予彼此的那種溫暖。

同是用「影」捉人的還有瑚姬被小紙人魔怔的那場廊道里的戲,半明半暗的廊道,影影綽綽的人群,輕易造就了一種風流影動之感。妖氣便在這影間氤氳,整個畫面似美似幻,又煞是駭人。

影片中我最喜歡的兩場戲,一是瑚姬與田季安依偎,田季安給他講兒時故事之時;還有一處是故事的最後,隱娘回去找磨鏡少年欲送他回新羅國那場戲。這兩場戲里,有俗世里微小又暖人的幸福。

田季安唯有在瑚姬處,才能收起戾氣,放鬆又舒服地抱著他的愛妾。他抱著瑚姬,給她講他和聶隱娘小時候的故事。講聶隱娘對他的愛,講他對聶隱娘的愧疚,聽瑚姬為隱娘不平。他們依偎在一起說話,像這世間所以平凡又幸福的夫妻一樣。而此時聶隱娘就在屋裡的帷幔後,靜靜地聽他的六郎講故事。那一刻她明白,她的六郎已然找到自己的青鸞,再不需要她了。而她,是時候去找自己的同類了。屋裡燭光昏黃,床邊有一束花,插得活潑又有靈氣。田園氏房裡也有花,一瓶艷麗的串紅,被田季安發怒打翻的一瞬,串紅撒了一地,艷的肆意,也艷的寂寞。

最後一場戲是隱娘回去找磨鏡少年。磨鏡少年從新羅來到這里,沒有同類。他平時給人磨鏡,幾乎不說話,只是笑。可是當看到隱娘兌現承諾回來時,遠遠地,他就興奮地喊出:「隱娘!」然後快步跑過去,為隱娘牽馬,對她笑。如果我沒記錯,這應是影片中唯一一個叫她「隱娘」的人,而且是在影片最後。其他的人都喚她窈七,阿窈,窈娘或是七娘。可是從此以後,她不再叫聶窈。磨鏡少年喊出了她新的名字,她叫隱娘。從此隱於山間鄉野,不問朝堂江湖事,也終於可以忘了少時的恩恩怨怨。

最後一個遠鏡頭,隱娘帶著磨鏡少年離開,他們穿過那片金黃的田野,遠處霧氣山嵐,一行人走向田野盡頭。那是俗世的大地上,最常見的景緻。此時高昂的音樂響起,隱娘終於也找到她的青鸞,去向她真正想去的地方。我突然想到馮唐說過的一句很爛俗的話:「我不要天上的星星,我要塵世的幸福。」

從電影院出來,天下著雨。我和睡睡一邊討論著劇情一邊往回走,秋雨還是有些冷的。回到學校商量著晚飯吃什麼,想了半天也沒結果。突然,睡睡靈光一閃說下雨天就該吃泡麵!兩個人一下子就興奮了起來。於是回宿舍,拿小鍋煮水,看水花翻滾沸騰,然後放進面,加雞蛋和榨菜。面香濃郁,湯水暖人,邊吃邊看一部韓劇,所謂幸福,大抵如此。想到前兩天和一個結婚一年的朋友聊天,她說不過是平凡人過小日子,而幸福,都掛在了臉上。

吃完面在陽台站了一會兒,秋雨連綿,籠罩了整個天地。

天地遼闊,容得下每個人的悲喜。萬物有靈,溫暖了所有的俗世幸福。

Ⅸ 老版電影元氏三兄於榮光主演

是這部嗎?《阮氏三雄》是1988年江楊執導的電影,由於榮光、范冬雨等領銜主演。
阮小二已經成親,阮小五已與鄰村的姑娘盼青相愛。他們對貪官污吏、土豪惡霸的橫行深惡痛絕,但是敢怒不敢言。平日里兄弟三人安分守己,從不惹是生非,但還是沒有逃避災難的降臨。太平鎮的惡霸何壯早就垂涎盼青的美色,唆使爪牙強搶盼青,激怒了阮氏三兄弟。他們痛打了何壯派來的家丁,救下了盼青和她的祖父。當何壯得知阮氏三兄弟是他20年前殺死的阮老萬的後代,盼青是他害死的張大成之女時,心裡又是恨又是怕,他便夥同其族兄何濤,設計陷害阮氏兄弟,企圖斬草除根。他們將阮小二抓進監牢,殘酷折磨,買通牢頭,想毒死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得知後,邀幾位見義勇為的好漢,闖進監牢,救出阮小二。阮氏兄弟會同當地豪傑晁蓋、吳用等人劫富救貧,智取了梁中書派人送往京城蔡太師府的「生辰綱」。濟州府聞訊大驚,立即派黃炳等人率水陸兩軍,配合何壯、何濤殺向石碣村,捉拿阮氏兄弟。晁蓋、吳用埋伏在途中,大敗官兵,殺死了黃炳、何濤和何壯,為百姓除了害。激戰後,阮氏三兄弟隨著晁蓋、吳用等人奔上了梁山,投身到「替天行道」的義軍行列中。 [

Ⅹ 在《姜子牙》這部動漫中,為何要將元始天尊設定為無臉男

風神系列第二部作品姜子牙在國慶文件中強勢推出,姜子牙的推出受到廣泛期待。畢竟姜子牙當初的拍攝計劃是在春節晚會上,耽擱這么久,自然會給人留下足夠的懸念。不過看了姜子牙,大部分人給的分數都不高。當年哪吒的平均分是8.5,現在姜子牙的分數開始下滑,票房和哪吒差距很大。姜子牙名聲會崩有幾個原因。神話傳說的劇情在線,特效不錯。口碑為什麼會崩?

雖然姜子牙的劇情和特效都在水準之上,但是如果要更好的作品,姜子牙的評價並不高。最後一個原因是因為宣傳問題。理論上需要宣傳的越多越好,但電影行業卻不是這樣。過渡性的宣傳不會帶來太好的影響,只會讓觀眾的期待上升。如果實際作品達不到觀眾的預期,最終的結果自然是觀眾不買單。姜子牙一開始的宣傳沒問題,但是因為和大聖歸來、哪吒的對比,觀眾的期待很高。

閱讀全文

與元氏老電影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頭文字d國語版 瀏覽:135
電影最後是神經病講故事 瀏覽:658
有個電影名字叫什麼天空 瀏覽:839
2021年新電影中國英雄 瀏覽:32
在微信直播間里怎麼直播電影 瀏覽:194
天津河西彩悅城電影院怎麼樣 瀏覽:195
美國電影一切的一切劇情 瀏覽:630
國產電影的競爭大嗎 瀏覽:209
新卧虎藏龍電影 瀏覽:795
恐怖電影陰兒講的是什麼 瀏覽:963
電影終結者國語 瀏覽:820
初中胖子逆襲美女電影解說 瀏覽:823
能練習英語聽力的電影 瀏覽:534
吉祥電影英文名 瀏覽:447
一部由真實故事改編電影 瀏覽:856
羅蘭七月十四電影粵語 瀏覽:461
兒童動畫吸血鬼電影大全 瀏覽:792
謝孟偉新上映電影 瀏覽:389
香港電影罐子人 瀏覽:106
免費上線新電影 瀏覽: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