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音樂之聲》這部電影評價高是為什麼它為什麼能成為經典
經典一般指能夠流傳後世、具有典範性的作品,如果要給電影列出一份經典作品的清單,那麼《音樂之聲》一定能夠在這份清單上奪得一席之地。《音樂之聲》作為經典當然不然是因為它出現的時期早,故事性極強的劇情以及表現力極強的音樂才是它廣受好評、成為經典的真實原因。
優秀的劇情輔以優秀的音樂才是《音樂之聲》成為經典的真正原因。劇情一波三折接三折,觀眾欲罷不能,隨著劇情展開的還有主題的升華,拉高了影片的思想高度。而音樂表現力極強,增強了電影的感染力,引起情感共鳴,拋開劇情或者拋開音樂,《音樂之聲》的魅力都將大打折扣。
⑵ 音樂之聲 英語影評或者觀後感
這可是我自己寫的哦
The sound of music is a very good film.It tells a beautiful story about music and love.
Maria has been a nun.Because of her naughtiness the convent makes its mind up to let Maria be afamily teacher in the CaptinTrapp's.The thing changes not only Maria's life but also the Trapp's life.Music is the key.Over time Maria and the captin fall in love.The lovely children are very happy with it.When the war break out,they decide to move away.We can imagine that they will live a very happy and quiet life for ever.
I like it very much.This story touchs my heart.It gives me a warm and happy feeling.Music is a key to everyone's heart.Love builds a pretty bridge between people.These are my impression after I see the film.
有些電影里的具體情節我沒有詳細介紹了。觀後感我覺得沒有必要將電影介紹一遍,應主要是感受。
⑶ 電影音樂賞析那些經典電影中的音樂賞析
1、《beautyandthebeast》電影《美女與野獸》影視原聲
《美女與野獸》是一個創作於18世紀的古老法國童話,原作者是Gabrielle-SuzanneBarbotdeVilleneuve。故事講述了一個被施了咒語的王子變成了一個面目可怕的野獸,後來有一個美麗的女孩愛上了野獸,從而解除了魔法。這個故事早在1946年就曾被法國導演拍成過電影,1991年的迪士尼動畫版本則更讓它更加家喻戶曉。
據悉,比爾·康頓(BillCondon)為迪士尼導演的這部《美女與野獸》還將從1994首演的迪士尼同名百老匯音樂劇中取材。後者根據動畫片改編,劇中由艾倫·曼肯(AlanMenken)和蒂姆·賴斯(TimRice)創作的多首歌曲,都是動畫片里所沒有的。
2、《TheTwoTowers》為電影《指環王》影視歌曲
霍華德肖《HowardShore》為托爾金的《指環傳奇》中獲得巨大成功的第一部電影章節所作的音樂為他贏得了奧斯卡(Oscar)最佳原創配樂獎,這給了他一個驚喜,因為這部音樂有著雄心勃勃的規模和堅定的黑暗意味,這些因素輕易地模糊了典型電影幻想音樂和完成的音樂會作品之間的界限。
它的續集採用了同樣的,通常是瓦格納式的戲劇手法,按照電影的故事情節,進入了更加陰郁和不祥的黑暗角落。前一部由霍比特人啟發而成的牧歌在這里被豐富的民族結構所取代,這些結構擴展了中土世界和人類世界的音樂范圍;挪威小提琴哈丹格爾代表了羅漢和北非的瑞塔,為摩爾多主題增添了色彩;而圓木鼓、迪盧巴、木木琴和西姆巴隆則增添了迷人的紋理。在那裡。樂譜中隱約出現的管弦樂雲朵因肖爾出色的合唱作品而變得明亮起來,這部作品將古老的禮儀影響與伊莎貝爾·貝拉克達利安、獨立流行歌手希拉·錢德拉、本·德爾·馬斯特羅和伊麗莎白·弗雷澤的各種獨奏曲相融合。」戈倫的歌曲《作曲家與抒情詩人弗蘭沃爾什的最後合作》是埃米利亞娜·托里尼的後現代主義焦慮中的比約基,有助於突出故事的現代寓意。
3、《BreakingDawn》是《暮光之城:破曉》的影視原聲
加州樂團Castaneda主唱VegaSchenk最新企劃的普普風電氣雙人組TheBoomCircuits,其繁星閃爍般的電子樂音碎片,搭配有如DeathCabForCutie主唱BenGibbard的嗓音,給人驚喜的錯覺。好像從清澈的吉他picking漫舞漸入至層層堆砌出的合成器濃霧中,然後又在沉淪迷走之後步出薄暮、迎接外頭灑下的暖陽光束。
⑷ 電影海上鋼琴師專業影評5篇
《海上鋼琴師》是由朱塞佩·托納托雷執導,蒂姆·羅斯、比爾·努恩、梅蘭尼·蒂埃里主演的劇情片。講述了一個被命名為「1900」的棄嬰在一艘遠洋客輪上與鋼琴結緣,成為鋼琴大師的傳奇 故事 。以下是我整理的,歡迎閱讀分享。
更多「海上鋼琴師」的相關 文章 推薦【↓ ↓ ↓ 】
電影海上鋼琴師簡介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精選6篇600字
海上鋼琴師觀後心得體會範文5篇
電影海上鋼琴師的感悟與啟發
電影《海上鋼琴師》1000字5篇觀後感
電影海上鋼琴師影評1
在眾多沒有獲得獎的影片里,往往沙里藏金,也有精品。就像《肖申克的救贖》,當年就沒有得什麼獎,可是過了許多年以後,我們再回頭看看,這部電影卻成為了一部經典之作。《海上鋼琴師》也是一部經典的不能再經典的電影。但是當年它誕生的時候,確實也沒得過任何獎項。
《海上鋼琴師》是一部盪氣回腸的詩意旅程電影,以回憶和現實交叉的敘述方式講述了一位名為1900的鋼琴天才在一艘遠洋客輪上的傳奇一生。那無處不在的鋼琴聲將觀眾帶入1900的心靈深處。影片採用浪漫主義風格,以嫻熟大氣的拍攝手法,時而氣勢磅礴,時而溫柔抒情的音樂,以及演員出色的表演,成功打造了這部經典影片。
《海上鋼琴師》的題材和視角都非常獨特。它是義大利的著名導演朱塞佩.托納多雷的作品。在一個,豪華游輪頭等艙里,有一個孤兒被遺棄了,這個事發生在1900年,船上的水手把這孩子養大。由於什麼信息也不知道,不知道他爸爸他媽媽是誰,只能按他年代起名,就叫1900。1900在船上一天天長大,展哪判示出非凡的鋼琴天賦。後來他長大了,就在船上的爵士樂隊里當鋼琴手。他把這個船當做自己唯一的家,他也不想從這船上走下,來到什麼紐約,巴黎,這個船停靠的繁華都市。他身邊有個朋友叫麥克斯,多次勸他,你鋼琴彈得這么好,應該到外面的花花世界到陸地上去。但是這個1900堅持自己的看法,不下去,甚至為此錯過了自己人生唯一一段愛情。
後來隔了多年以後,這麥克斯早已經從船上離開了。他得到一個消息,說那個遊船叫佛吉尼亞號,說最後要把它炸毀了,他才想起這1900是不是還沒下船。他再回到這個船上放起當年1900彈奏的曲子,這1900在一個角落裡還出來,還真跟他見面了,說我生在這條船,死也在這條船上,我不下去。後來麥克斯很無奈地離開這條船,遠遠地看見這個佛吉尼亞號和1900一起被炸得粉碎沉在大海里。
但凡你看過這部電影,我相信99%的人會被這個電影里頭這種情節打動。這個片子拍攝起來既磅礴大氣,而又低沉深婉。有好多地方通過優美的音樂來表達人物內心的情感。這部電影在音樂史上也佔有重要的地位。在電影配樂史上,它現在經常被當做一部教材來使用。
當然在這部電影里,我們得說里邊的主要演員扮演得非常成功,就是里邊演1900這個蒂姆羅斯。蒂姆羅斯在里邊展示出來的那種憂郁爛漫,天真的像孩子一樣的氣質。在船上生,在船上長,沒有經過太多陸地上那些世俗的污染這么一個形慧緩昌象。麥克斯剛上船的時候,不適應這船的顛簸,嘔吐。這時候1900走到他身邊把鋼琴的輪鎖解開,坐到鋼琴前彈琴。彈奏的時候,麥克斯在那看著。結果風浪一起,船一顛簸,整個鋼琴在宴會廳里走到這走到那,在地上滑動,在滑動的過程當中,彷彿是在一首樂曲之下,大海和船,與船上的人一起跳舞。使麥克斯當時感覺也很興奮,這種感覺前所未有。一下子就沉浸在音樂給人帶來的歡樂當中。
很多人看完這部前扒電影之後覺得裡面的鋼琴肯定不是蒂姆羅斯彈,認為他不可能彈得這么好。其實蒂姆羅斯是自己用半年的時間從零開始學的,包括電影裡面的所有的特寫都是蒂姆羅斯的。這部電影給人們帶來更深的印象更主要在與它的音樂,這部片子幾乎說得上是一個音樂片。從頭到尾鋼琴曲,小號,還有其他舒緩的爵士樂,都會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麥克斯當時勸這個1900。你這鋼琴彈這么好,你還喜歡那女孩,為什麼不走下船,和她一起生活。而且你這水平到陸地上能賺好多錢。1900就聽從他勸告,收拾好東西准備下船了。來到紐約,在下船之前跟船員們告別。可在他下船的時候,看到繁華的紐約的時候他愣了。
為什麼?因為他有點害怕了。他突然發現,這個花花世界不是自己想要的。自己真正的精神家園不在這里。如此龐大的陸地,如此光怪陸離的世界,他恐懼了,他不知道何去何從了。回頭再看看船上,那是生他養他的家園,是他精神的樂園。在這里有他的音樂,有他的夢想。
而這個陸地太可怕了。所以想到這1900沒有下去,把自己的禮帽拋向大海上,象徵著我和陸地告別了,我拋棄了這種慾望,就這么著他又回到船上。
這部片子它獲得一種巨大成功還在於這里邊對於人生價值,社會的一種變現。其實看了這部電影,你就會有體會,象徵著我們人生過程中一種儉朴淡薄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就是不就追求過分的慾望。這個船象徵著我們理想當中淳樸的人生觀。陸地象徵著無邊無際的慾望。1900堅守著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不被物慾所俘虜。而這部電影最後,1900和弗吉尼亞號一起沉到海底象徵著導演朱塞佩.托納多雷對這種樸素人生觀和價值觀的一種基本堅守。這個電影的最大隱喻應該是我們人生在世的時候,你可以被一些無窮的慾望所沉迷,但是千萬不要忘記在合適的時候,回歸自己的心靈。在自己心靈里放著一艘像弗吉尼亞號這樣的船。在適當的時候,我能不被物慾所迷失,能回到自己的理想之舟當中。
電影海上鋼琴師影評2
電影 《海上鋼琴師》又被我國翻譯成 《傳奇的1900》,是義大利著名導演托納托雷在 1998 年創作的電影作品, 而擔任這部電影音樂創作人的義大利當時著名的作曲大師莫里康, 在創作電影 《海上鋼琴師》 之前, 兩人已經密切配合創作電影 《天堂影院》 與 《命運之力》, 並且獲得了廣泛的好評, 這兩部電影的配樂也具有深厚的。「在電影《海上鋼琴師》中, 兩位天才的創作者又一次密切合作, 為全球觀眾獻上了電影界的傳奇作品, 讓義大利電影史上的藝術三部曲完美呈現給觀眾們。」 《海上鋼琴師》 中, 莫里康以鋼琴音樂為主並且配合管弦樂來創作出眾多音色優美的樂章, 讓觀眾在電影中流連忘返。
電影採取了倒敘的方式, 講述了一個天才鋼琴師的故事。在 1900 年, 倫敦青年小號演奏家麥克斯為了解決自己的生計問題, 將自己喜愛的小號賣給了一家樂器店, 但是在臨走之前, 他請求老闆讓自己演奏最後一次心愛的小號。而隨著他演奏小號的聲音, 故事也就隨之開始了。在一艘行駛於歐洲與美洲之間的輪船 Virginian 上, 有一個嬰兒被遺棄在船艙, 輪船上的鍋爐工丹尼發現並收留了嬰兒。為了紀念在新世紀的第一天撿到了這個孩子, 丹尼給他起名為 1900, 而隨著 1900 慢慢長大, 人們發現了他過人的鋼琴天賦, 並且成為這艘輪船樂隊的鋼琴師, 許多人聽過 1900演奏鋼琴, 都被他投入的演奏而感動。當時爵士樂始祖傑尼自認為鋼琴天賦無人能敵, 當他無意中知道 1900 演奏鋼琴的過人技藝後, 專門去這艘輪船上找到 1900 來挑戰, 最終敗給了 1900, 1900 也因此被更多人知道。但是所有傳奇的事情都發生在輪船上, 1900 始終不肯下船去陸地上生活,一直在某天他給一家音樂公司錄唱片的時候, 無意中發現了一個氣質典雅的女孩, 1900 對這個女孩產生了莫名的情愫, 因此他演奏了一首溫婉抒情的曲子。但是當輪船靠岸了, 1900 卻並沒有和這個陌生的女孩走下船,一直到許多年之後, 戰爭結束了, 麥克斯發現了Virginian 號馬上就要被炸掉, 他認為 1900 一定就在船上, 因此瘋狂在船上找尋1900 的身影, 終於在船艙的角落發現了 1900。然而 1900 並沒有走下船, 麥克斯滿懷悲傷離去, 遠遠地看著 Virginian號與 1900 一起被炸得粉碎。
在電影中, 1900 是一個被父母遺棄的孤兒, 並且也是具有天賦的鋼琴家, 他的雙眸就像海洋一樣蔚藍, 能夠看到事物背後深藏的節奏, 不管看到什麼事物, 1900 都能夠即興 地演奏出美妙的樂曲。在電影中, 1900 曾經過,「雖然鋼琴只有 88 個鍵, 但是通過它能夠演奏出無窮無盡的音樂。」就像 1900 說過的, 他可以藉助鋼琴發現自己生活的樂趣與真諦, 並且賜予了鋼琴魔法。當狂風驟雨來臨的時候, 1900 依然陶醉在自己的鋼琴演奏中, 他可以乘著美妙的音符自由翱翔在船艙的大廳中。當傑尼想用自己熟練的爵士音樂來打敗 1900, 但是在最後卻失敗而返, 這種所謂的自由只會被 1900 擊敗在高尚的音樂世界中。
電影海上鋼琴師影評3
01
1.丹尼 布德曼 TD萊蒙 1900身世之謎
1900在頭等艙被發現,父母身世不詳,天生會彈鋼琴的天才又豈是泛泛之輩。
2.船上的人們為什麼會強烈嚮往美國
20世紀初的世代背景,資本主義國際競爭激烈,美國崛起,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
3.在三等艙,1900才會演奏屬於自己的音樂
電影的階級立場是什麼?三等艙里的人們真的贊賞1900的音樂嗎?
嘿,康恩,怎麼了,暈船了??
02
1900透過巨大的落地窗,看見上層人士在爵色魅影間醉生夢死,在那個光怪陸離的世界,與鋼琴邂逅。他在鋼琴上的天賦註定是個天才,而天才是孤獨的。
當他彈琴時,他的思緒在旅行,而又每一次都會到達不同的地方,倫敦市中心,鄉間飛馳的火車,烈焰熊熊的火山邊,或在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尖頂下,瞻仰聖容。
人們喜愛他的音樂,卻從未懂過他。唯一的朋友也不懂他,可是尊重他。
這三十年來,在船上他對世界冷眼旁觀,卻得其神髓。他也曾渴望與外界交流,當他盲打外界的電話,得到的卻是謾罵與不解。
對於整個世界來說,他根本不存在
03
對1900來說,那晚就像一幅畫突然從牆上掉下來了,它經年累月的掛在牆上,毫無徵兆的「biang~」它掉下來了。沒人碰過牆上的釘子,可突然,它掉下來了,而周圍的一切,完全沒有動過,甚至連只蒼蠅都沒有飛過。
5月13日12點45分,在海中央,1900決定下船。因為陸地上能聽見海的聲音,就像是在吶喊,告訴你人生十無限的,你一旦聽到就明白生命應該如何度過。
「我們笑著說再見,卻深知再見遙遙無期。」1900與朋友告別時,獨白如是說。人生的旅程就是這樣,總是在分別。
那天在舷梯上,1900不是因為看到了什麼才停下,是他看不到的,那些漫無邊際的城市,沒有盡頭,他看不到東西的盡頭,世界的盡頭。
所以他選擇回到船上,即使粉身碎骨。
我們笑著說在再見,卻深知再見遙遙無期。
04
無疑,1900是孤獨的,他獨自在海上吟唱著屬於自己的歌;他是勇敢的,真正的勇士敢於面對鮮血淋漓的現實,他無懼死亡;他是有夢想的,鋼琴是他的夢想,船是他的夢想,他固執的堅守著,從未放棄追求著生命的無限;他是清高的,金錢名利無法誘惑他。當他在死亡面前,臨空一曲,真是帥慘了。
但是,他也是怯懦的,因為他的怯懦,怯懦的真實。我們的心中都有一座孤島,無人侵犯,也困住了自己。1900與陸地的距離只是一塊船板,他踏了上去,又溜了回來。多少次我們曾孤注一擲,卻最終放棄。生於船,死於船,1900永遠困於一隅。
他曾遇到悸動的女子,卻沒有追求。
他說,「在船上,世界從我身邊經過,但只有2千人一次,這里有夢想,而又不會超過船頭船尾。陸地,對我來說是太大的船,就像女人太漂亮,旅途太長,香水太濃,這支曲子我不知從何彈起,不過,我可以結束自己的生命。」
如果連死都不怕,陸地又有何懼?困於自己的孤島,只追求自己能夠掌握的事情,超出能力范圍的事情就不去想,不去做,這難道不怯懦嗎?
當一個人習慣孤獨,讓他融入人群等於殺死他
電影海上鋼琴師影評4
有些電影是你看過之後,心中涌動萬千卻無從下筆,是你滿腦子的思緒卻不知從何整理,《海上鋼琴師》就是這樣一部讓我欲罷不能欲言又止的電影。
「他其實孤獨的站在霧中,四周空無一物,他戴著帽子,穿馬夾,站在那裡,安靜的,憂傷的,讓心靈從他的眼睛裡流淌出來……」
一個為鋼琴而生、為鋼琴而活、為鋼琴而死的音樂奇才,畢生生活在一個有限的空間中,但他的心靈猶如滔滔巨浪無邊無際。看完此片閉上雙眼,彷彿自己有幸登上了弗利尼亞號靜靜感受1900
主演演的很不錯,只是主角形象刻畫得太過神秘,使得觀眾很難與主演達到心與心的交流。第一次看很激動,慢慢經歷的事多了,也就好了。劇中有幾句 經典台詞 ,印象深刻,感興趣的可以去找找。想提高英語水平的可以多看看《傲慢與偏見》《霧都孤兒》《哈利波特》,純正英國式發音。劇中主角會多種口音。
生於船長於船死於船,這是一個虛幻的奇跡一個傷感的故事也是一個關於他的傳奇。大海輪船鋼琴陸地孤獨友情與天才交織的故事。孤獨,自從他被拋棄在維珍尼亞號開始就註定了他一生的悲劇。樂者,自從在丹尼的海葬聽到音樂時就註定與音樂的一生糾纏。傳奇,自從他無師自通流出的第一首曲就註定他一生的傳奇
慾望沒有盡頭—-這是1900下船時突然止步,繼而終於回身的真實原因。如果下了這個船,他將會擁有一切:金錢名望地位,巨大豪華的房子,美麗高貴的妻子…種.種.種.種。但他將失掉靈感,失掉他賴以驅動敲擊琴鍵的靈敏手指的靈魂的敏感。這是一位值得尊敬得藝術家,他有著真正藝術家所擁有的高貴的自尊。
所有看過這部影片的人都會說這是一個很感人的故事,真的嗎?然而對於我來說,這片子的每一分鍾都是在折磨我的神經。一個懦弱的人,一個不敢面對現實的人,竟然會引起這么多人的共鳴,然我真的很感嘆,也許吧,這世界也有太多的人,在逃避,逃避那他們看不到的未來。不願下船,只因看不到城市的盡頭。
電影海上鋼琴師影評5
我猶記得那年深夜,趴在茶幾上,反復回放1900留給他朋友的最後話語,然後一字一句地用黑筆摘抄在白紙上。
多年之後,那張從路邊攤上淘來的碟片早已在搬家的過程中遺失。而我也背上巨大的行囊遠走他鄉。但是一直不曾忘記,1900最後留下的話語,眼神,是那樣堅毅,孤獨,而溫柔。始終會在心底出沒,帶來聲息。
為什麼不想離開大海呢。因為外面的世界是上帝的鍵盤,millions and billions of keys that never end,太巨大了,是因為這樣嗎。
學習,工作,為人父母,然後老去,聽來彷彿一切都已明了,人生卻還是那樣長。
因而在漸行漸遠的曾經,心中有強烈的無處排解的情愫和孤獨的那時,我也曾在高樓上凝視遙遠的地面,想像自己縱身一跳,人生的樂章戛然而止。
然而終究不可能成為1900,因為我們的人生道路從出生的那一刻就註定不同。
他出生在海上,被水手收養。他只有水手給予的名字,一個年代,1900。他面對鋼琴,無師自通,是真正的天才,受到無數人的追捧和掌聲。他也開始愛,愛一個女孩,靜默且深情,令人曾揣測他是否會為了她而下船面對新的世界。
然而他最後選擇的卻仍是他的鋼琴,他的大海。他說,鋼琴只有88個鍵,但是外面的世界,卻是有著無數黑白鍵的巨大鋼琴。他無法駕馭。
後來我漸漸明白,1900代表著一種理想,代表著這個塵世中的多數人,註定不會付諸行動,卻會始終心懷嚮往的理想。矗立在那裡,自由,決絕,而悲傷。
我們是生活在「外面的世界」里的人。這個世界的意義在於「傳承」。就像一個游戲,每個人都是其中的玩家,然而獲得的任務,卻是如何使這個游戲永遠存在。贍養父母,繁衍後代,諸多必須背負的責任令前行顯得緩慢而艱難。然而我們的人生對於整個游戲而言,存在的時間或許只有一秒,或者更短。也唯有越短暫,這個游戲的運行時間才會越長,才有可能,「永不結束」。
這樣一想會不會又心有不甘呢?辛苦奮斗的一生,其實不過一粒微塵,輕得彷彿隨時都會消失。
然而在閉上眼的那一瞬還會不會含笑著想起,自己的孩子在不久前,正帶領他們的孩子在綠草地上放起風箏;會不會含笑著想起,自己曾擁有良人在側,從此不再無枝可依;會不會含笑著想起更久遠的從前,父母曾令你無憂無慮,而那些萌生的小情緒,或許唯有感慨地大笑出聲,無奈地搖搖頭,道一句,那時真小。
會不會想起那些溫暖的片段,想起自己曾經的付出與所得,帶著回望的滄桑,感懷,和嶄新的希望。
我們為什麼不會像1900一樣,選擇在漫天火光中永沉海底。這樣壯烈,卻獲得永生的自由?
因為,因為我們一直生活在這個「外面的世界」,清楚地看見它的混亂,卻因為某一瞬間體驗到的那些溫情,那些無以倫比的美好,而心甘情願地忍受著它所給予的傷害,努力彈奏出最華美的人生樂章。
我們或許從來都不是天才,但是我們至少能做到勤懇、踏實。我們從堅硬和純白開始,學會圓滑,學會世故,但內心深處,終究會一直記得,這一生所做的種種妥協,不過是為了在這個微塵世界,在這架上帝給予的鋼琴上,創作出獨屬於自己的旋律與琴音。
那麼親愛的,我是不是忘了告訴你,
從心生這個夢想的這一刻開始,
你就已經成為了最好的鋼琴手。
請一定要,繼續加油。
電影海上鋼琴師專業影評5篇相關文章:
★ 電影海上鋼琴師專業影評4篇
★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以及電影影評5篇精選
★ 《海上鋼琴師》電影觀後感及影評5篇
★ 海上鋼琴師電影優秀影評4篇
★ 電影《海上鋼琴師》5篇400觀後感
★ 電影《海上鋼琴師》5篇觀後感
★ 《海上鋼琴師》電影影評及優秀觀後感5篇
★ 海上鋼琴師人物分析優秀影評精選5篇
★ 《海上鋼琴師》電影觀後感精選5篇
★ 《海上鋼琴師》最新觀後感《海上鋼琴師》影評精選5篇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⑸ 《音樂之聲》 影評
音樂之聲 Sound of Music, The
十分適合親子同樂的一部影片。有趣的故事,悅耳的歌曲、溫馨的人情、天真無邪的笑料,構成了這部曾打破影史上最高賣座紀錄的歌舞片,並曾獲最佳影片等五項奧期卡金像獎。茱麗安德魯絲扮演真有其人的奧國修女瑪莉亞,她到鰥居軍官家中照顧他的七個孩子,後來還成為他們的繼母。在德軍納粹佔領奧地利之後,他們全家利用一次公開表演的機會逃出了魔掌。導演羅伯特.懷斯成功地掌握住本片的各項吸引人要素,使它成為一部長青的家庭電影。
電影史上傳頌最廣的一部活潑、溫馨的音樂電影
好萊塢音樂歌舞片經典中的經典
藝術與娛樂最成功的平衡之作,人類最珍貴的永恆佳品
1965年出品
導 演:羅伯特·懷斯
主 演:朱莉·安德魯斯
克里斯托弗·普魯默
·第三十八屆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影片、最佳配樂、最佳剪輯、最佳錄音五項大獎
·一九六六年金球獎最佳影國音樂片巨匠羅伯特·懷斯
電影《音樂之聲》取材於瑪利亞·奧古斯都·特拉普的同名自傳體小說,根據美激察國百老匯的同名音樂劇改編而成,是美國音樂片巨匠羅伯特·懷斯新風格音樂片的又一力作。在編、導、演的天衣無縫的配合下,這部影片成為電影史上最經典的音樂片之一。
天性自由、善良的美麗修女瑪利亞,奧地利美麗的阿爾卑斯山的山坡、清澈的湖泊、雅緻的別墅,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以及反納粹、追求自由的勇氣,這一切都深深地打動著世界各地人們的心。
《音樂之聲》清新有致,雅俗共賞。既有幽默的情趣,又有深沉凝重的感情,在各國的*測驗中經常被評為"最受歡迎的影片",是全世界票房最高的電影之一。其中流傳最廣的幾首經典音樂,如表達瑪利亞對大自然熱愛的主題曲《音樂之聲》;輕松愉快的《孤獨的牧羊人》;特拉普上校演唱的深情無限的《雪絨花》;歡樂大方的《哆口來咪》;以及可愛的孩子們演唱的《晚安,再見!》等等,都成為人們記憶中最值得珍惜和細細回味的藝術佳作,被視做人類最珍貴的永恆佳品。
許多人都曾問過我最喜歡的電影是什麼,可能他們認為我作為功夫名星,應該喜歡那種帶有暴力色彩的影片,可是說出來或許會很讓人奇怪,我最喜愛的電影既不是史泰龍的槍炮,也不是施瓦辛格的特技,而是充滿溫馨的《音樂之聲》。因為在這部影片中,我所感到的是人世間那種最淳樸、最簡單的友愛和摯愛之情,這部影片讓我的全身心都感到放鬆。
--國際巨星 成 龍
從來沒有一部電影如此深入人心,不但裡面的角色、情節、人物經歷家喻戶曉,主題歌曲也被廣為傳唱,由它帶來的影響面之廣、覆蓋面之大、被感染的人之多可謂空前絕後、獨一無二,它就是來自著名的阿爾卑斯山脈的《音樂之聲》。
《音樂之聲》來自生活,高於生活,它以樂抒情,以樂動人,到處充滿陽光氣息與溫馨浪漫,它把抽象的音符、大自然的和諧美景和人文景觀完美結合,體現出人與自然和諧融洽、相互依託的關系,鼓勵人們樂觀向上,追求純潔美好,爭取自由和享受生活,消除*雜念,達到真善美的理想境界。雖然裡面的主要角色都被刻意美化,但絲毫無損主題和形式上的出類拔萃,幽默的對白和情節,更把觀眾逗得前俯後仰,樂不可支。《音樂之聲談孫》稱得上是電影史上絕妙的神來之筆,是一部影響深遠含鉛鏈的作品,它甚至超出了藝術作品的范疇,從藝術史、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哲學等角度來衡量都值得研究和借鑒。
--影評人 Waddle
《音樂之聲》取材於1938年發生在奧地利的一個真實故事。
見習修女瑪利亞是個性格開朗、熱情奔放的姑娘。她愛唱歌、愛跳舞,還十分喜愛大自然的清新、寧靜和美麗。修道院院長覺得瑪利亞不適合過與塵寰隔絕的生活,於是介紹她去薩爾茨堡當上了前奧地利帝國海軍退役軍官馮·特拉普上校家7個孩子的家庭教師。
馮·特拉普是個善良勇敢的愛國者,他的妻子早逝。家裡沒有歌聲,也沒有笑聲。
瑪利亞來到上校家中,發現上校管理孩子的方法簡單而粗暴。只要他的哨聲一響,孩子們就從各自房間里以最快的速度奔跑出來,排好隊,按水兵操練的要求通報自己的姓名。
一開始,孩子們對瑪利亞帶有排斥情緒,總是想法設法捉弄她,但是瑪利亞理解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的所作所為,她引導他們,關心他們,幫助他們,贏得了他們的信任,很快就成了他們的知心朋友,同他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上校準備離家去維也納,在這期間,瑪利亞和孩子們排練歌曲、做游戲、去大自然中遊玩,整個家庭平添了許多笑語、歡樂和生氣,充滿了音樂之聲。
當上校帶著准備與他結婚的男爵夫人回來時,發現家中呆板、冰冷的空氣完全變了,他的"水兵們"已被訓練成一支很有素養的家庭合唱隊。
看到男爵夫人的到來,瑪利亞知道她將成為孩子們的新媽媽,於是她留下了一封信就離開了上校家,回到了修道院。然而由於男爵夫人太一本正經,孩子們不能和她融洽相處。同時,由於瑪利亞給這個家帶來的變化激起了上校對生活的熱愛,喚回了逝去的幸福,也喚起了他對瑪利亞的愛情。於是上校最終拒絕了男爵夫人,他來到修道院找瑪利亞,他們終於結成了美滿的伴侶。
這時正是30年代希特勒吞並奧地利的前夕。在薩爾茨堡舉行奧地利民謠音樂節的當天,上校和瑪利亞接到了柏林的來電,命令上校參迦納粹的海軍,並把他和全家置於嚴密監視之下。借著參加民謠音樂節的機會,特拉普家庭合唱隊在奧地利同胞面前奉獻出他們心底里的歌,並在朋友和修女們的協助下,全家跨過阿爾卑斯山,逃出了多難的祖國,來到了自由之地。
永遠帶來歡樂的《音樂之聲》
《音樂之聲》是一部影響了幾代人的電影,無論從哪個標准來評,它都是美國音樂片的經典之作。有趣的愛情故事、悅耳的歌曲、活潑的孩子、溫馨的人情、天真無邪的笑料,構成了一幅美好的生活畫卷;動人的音樂、優美的風光、積極的生活態度,引發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美好的瑕思。
歌曲《音樂之聲》是影片中的點題之曲,影片開始時由瑪利亞在山頂獨唱。上校赴維也納期間,瑪利亞把這首抒發自己對故鄉、對大自然、對音樂的無比熱愛的歌教給了7個孩子,讓他們在男爵夫人到來時為她演唱。上校長久禁錮的心被這家中久違了的美妙、純真、動人的歌聲融化了,他從原來那位不苟言笑的上校變成了一位和藹可親的父親,和7個孩子擁抱在一起……
影片里以電影音樂的原貌參與了故事敘事的當首推那首膾炙人口的小歌《雪絨花》(《EDELWEISS》)。 上校在瑪利亞和孩子們的盛情邀請之下,接過吉他自彈自唱了這首自己最喜愛的、已多年不唱的奧地利民謠:
Edelweiss� edelweiss�(雪絨花,雪絨花,)
Every morning you greet me. �清晨迎著我開放。
Edelweiss� edelweiss� �雪絨花,雪絨花,
Bless my homeland forever. �永遠祝福我家鄉。(註:採用薛范譯詞)
上校沉醉在對故土、對祖國的一片深情之中,忘我地唱著。瑪利亞的鏡頭數次切入,她站在門口凝視著上校。歌聲使他完全變成了另外一個人,在那飽含真情的歌聲里,瑪利亞發現了一個男人豐富、博大、敏銳的內心世界。音樂悄悄地把兩顆高尚的心靈連結了起來,愛情的火花開始燃燒。當兩人在家庭晚會上和諧地共舞之後,掩飾內心已經變得非常困難了。
而要說這首小小的歌曲作為一件重要的音樂道具在整個故事結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那還是在音樂節上。拒絕為納粹服務、決不背叛自己的祖國和人民的上校準備冒險帶全家離去。臨別之際,他為家鄉的父老鄉親獻上的還是那首他最喜愛的歌。但一曲未了便已哽咽,瑪利亞默契地接唱下去,並帶動全場觀眾加入大合唱。這是全片最令人心潮澎湃的感人高潮。看似最簡單、最不起眼的一首小小民歌,在影片所用的全部歌曲中凸顯了出來,促使觀眾開始正視故事所屬的陰雲密布的時代--片頭字幕所說的"30年代薩爾茨堡最後的黃金歲月"。它使一部洋溢著歡聲笑語的喜劇片在此刻展現出了嚴肅、深刻、崇高的人道主義內涵。音樂節上全體觀眾高亢、洪亮地合唱著《雪絨花》,表達了奧地利人民反對侵略的正義心聲和不畏強暴的必勝信念。
30多年過去了《音樂之聲》永遠帶給你歡樂,帶給你思考。(佚 名)
《音樂之聲》以後的故事
電影《音樂之聲》講述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影片結尾處是上校一家最終勇敢地逃出了納粹控制的奧地利,也許許多人認為這個故事就結束了,正像所有的童話故事結尾時所說的那樣,"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可是,真實的馮·特拉普一家人在此之後到底去了哪裡呢?他們的生活到底怎樣呢?
1938年,當這家人出走奧地利的時候,瑪利亞正懷著馮·特拉普上校的又一個孩子約翰尼斯。沒有了花團錦簇的家園,他們成了一文不名的逃亡者,一家人的生活立刻就是個大問題。但是馮·特拉普一家人並不氣餒,也不在意一切都要從零做起。 這個家庭組成了合唱團,浪跡天涯,賣藝為生。從生日婚嫁的宴會到皇家樂館的演出,無所不為。1939年,當他們來到美國進行演唱旅行時,發現了佛蒙特州小鎮斯託附近的一片農庄。小小的農庄讓他們想起了奧地利的家園,他們立刻愛上了這片土地。於是就用積攢下來的錢買下了這片土地,並建成了自己遠離故鄉的家。在此之後的幾十年間,馮·特拉普一家每年都要到世界各地去演出,足跡遍布30多個國家,但是,他們一直把斯托的這處農庄當成自己永久的家。
1947年,瑪利亞在斯托成立了特拉普家庭音樂營。隨著音樂營的擴展,她家提供過夜的客房漸漸不敷使用,於是她就建起了特拉普山莊。他們也曾因為不諳社會環境而大吃苦頭。1949年,瑪利亞將一家人的經歷寫成了傳記,立刻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但是當首次有人出價收購她的故事改編電影時,瑪利亞卻被欺騙,沒有得到自己應有的權利和報酬。
不盡如人意的際遇並沒有使他們生出怨天尤人的哀嘆,挫折和教訓也不能使這個移民家庭倒下去。
1965年,電影《音樂之聲》在全世界發行,演出了"真善美"的一幕,瑪利亞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但在1980年,一把大火把辛辛苦苦建造起來的特拉普山莊化為灰燼。然而,1年半之後,在原來的房基上又是一幢嶄新的特拉普山莊,並且在山麓和湖邊還建造了星羅棋布的客舍接待遊人。如今特拉普山莊已經遠近聞名,每年接納成千上萬對特拉普家的經歷和他們的歌聲情有獨鍾的遊客
⑹ 電影《音樂之聲》的英文觀後感一百字左右
The Sound of Music Starring: Julie Andrews, Christopher Plummer Review Summary In 1930's Austria a young nun is finding it hard to adjust to her new life in the abbey. The Abbess decides that the best thing to do is to send the nun (called Maria) into the world to discover life. She is sent to the von Trapp family to work as a nanny for Captain v Trapp's 7 children. V Trapp is a widowed ex-naval capt who lost his job when Austria lost its coast after the Treaty of Versailles. He is a proud nationalist and is worried about the rise of the far right in neighbouring Germany and talk of a union. V Trapp runs his household like a ship because he knows no other way and is in deep grieving for his wife. When Maria arrives on the scene she is met with opposition from the children and is put-off by the captain's attitudes. In time however, she builds bonds with the entire family, especially Liesl, the eldest child, whom she guides into womanhood, filling the void of Liesl's absent mother. The captain is engaged to the Baroness, a woman whom the children dislike and with reason - she loves their father not them! Graally, however, over time Maria and the Captain fall in love, the Baroness realises this and fabricates a story to make Maria want to return to the abbey, but Maria has helped the v Trapps rediscover music, and through that, happiness. She returns to them and the Baroness finally accepts that Maria and the Captain are meant to be together. They marry, but on returning from their honeymoon are confronted with the awful new of the occupation of Austria. Capt v Trapp is summonned immediately to fight for the Nazi High Seas fleet, but he opposes the Nazis and will not conform, thus putting his beloved family in danger. The v Trapps decide to escape over the border to neutral Switzerland, but their plan is discovered and they are forced to escape in a very unconventional style. --Elle, Resident The Sound of Music Scholar
⑺ 音樂之聲影評
《音樂之聲》是一部1965年的電影,但是現在也仍然很有影響力。因為這部電影本身所傳遞的教育觀念是尊重孩子本身的,所以這部電影也是受到了很多家長及學生螞明早,還有老師的喜歡。所以這部電影可以說是經久不衰,總是會有觀眾看到這一部電影。
這部電影的女主角到達那個家庭以後,就發現這個家庭中的孩子都是被嚴加管教的,對於這些孩子來說,這樣的管教方式槐神並不能讓他們快樂的成長。所以女主角也是用自己的方法去教導這些孩子。
對於這些孩子來說,顯然女主角的教育方式是更讓他們認同的,而且也能夠讓他們感受到更多的快樂。而故事中,女主角用也用自己的教導方式,獲得了這些孩子們的家長的認可。所以也可以看出這部電影之所以受到歡迎的悶雀原因,因為孩子本身是需要肯定的。
⑻ 音樂之聲 影評
百老匯音樂劇《音樂之聲》是根據自傳《托普家族的歌手》改編的,劇中天性自由,不受繁文縟節約束的美麗修女瑪麗亞,奧地利美麗的阿爾卑斯山坡,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以及反納粹、追求自由的勇氣,打動了世界各地人們的心。其中,表達瑪麗亞對大自然粗皮熱愛的主題曲《音樂之聲》;輕松愉快的《孤獨的牧羊人》;比托普演唱的深情無限的《雪絨花》;歡樂大方的《哆來咪》;以及孩子們在比賽和客廳里演唱的《晚安,再見!》等,都成為了我們記憶中最值得珍惜和細細回味的藝術佳作。該劇於1959年在美國紐約首演,已上演1443場,獲得6項托尼戲劇大獎。1965年又被搬上銀幕,1979年該劇獲得勞倫斯·米格納獎。
2004年9月10日—16日,在寧波大劇院再一次上演了《音樂之聲》。票房竟火暴突破了200萬!
音樂之聲無疑是一部成功的音樂片,故事改編自真實的經歷,奧地利軍官為了逃避德國納粹的統治,棄官封印逃到了瑞士,由於一家人喜歡音樂,便以次為生,表演大受歡迎。後來百老匯根據他們家的故事改編了音樂劇---音樂之聲,大受歡迎。這一家人也曾親臨百老匯欣賞音樂劇。後來,20世紀福克斯公司根據百老匯的音樂劇拍攝電影,親赴奧地利小城,把奧地利美麗的風光介紹給了世界,讓原本無名的小城變成了游覽勝地。
音樂之聲 (1965)故事梗概
第3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
馮·特拉普家族的故事由1910年,年輕優秀的皇家海軍上校格瑞格·馮·特拉普(Georg von Trapp)與 Agathe Whitehead 在一場舞會上一見鍾情開始。在當時,馮·特拉普上校作為海軍指揮官的聲望,可以和二戰時期的艾森豪維爾相比。而後來成為他妻子的 Whitehead 家也是十分富有的貴族,事實上,Agathe 的祖父就是水雷(torpedo)的發明者。他們結婚之後繼承了 Whitehead 家的財產,即使以利息過活也綽綽有餘。
可惜的是,他們婚後的愉快生活被一戰後奧匈帝國的毀滅打斷了。奧地利和匈牙利分開之後,奧地利不再擁有海岸線(原奧匈帝國包括了南斯拉夫,南斯拉夫有在地中海的海岸線),保留海軍完全沒有意義,於是馮·特拉普上校不得不被迫退役。而就在同一時間,他的妻子 Agathe 又去世了。馮·特拉普上校的女兒喬漢娜斯(Johannes)回憶說,那是她父親一生里最灰暗最沮喪的時間,他把一生的精力都投入海軍,而離岩旦差開海軍他什麼也做不慣,就像是他迷失了自己。
他們的母親死後,孩子們換了無數個看護,他們曾經同時僱傭三個看護,一個照顧大孩子,一個照顧年幼的孩子,還有一個照顧全家。但是孩子們更喜歡只要一個看護,於是他們找到了修道院,瑪麗亞被派到馮·特拉普家。與電影里不同的是,在瑪麗亞到來之前,上校就一直鼓勵孩子們演唱和演奏音樂。當孩子們唱歌的時候,他也會用吉他,曼陀林琴,或是小提琴為他們伴奏。瑪麗亞來了之後,她更有條理地教習孩子們的演唱各種不同風格的歌曲。據喬漢娜斯說,他們後來的演唱生涯的其實是藉助了馮·特拉普上校的名氣,他在奧地利的知名度使他們家的合唱團十分受大眾的注意。
好景不長的是,1932年奧地利銀行的倒閉使得馮·特拉普一家的積蓄一洗而空,他們把部份房子租了出去,而孩子們不得不學習洗衣,和其他家務。對於孩子來說,這些都新奇有趣,但是對他們的父親而言,這又是一個不小的打擊。這時候他已經和瑪麗亞結婚並且又添了兩個孩子,要撫養九個孩子,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到外面去演唱。於是,作為家長,上校在每場演出前都最先上台介紹他的妻子和孩子們,然後大家上場演出幾首歌曲,最後上校再次上台和大家一起謝幕。這個時候,他們也認識了一個住在附近的年輕牧師,Franz Wasner。Wasner 曾經是個律師,對音樂也相當有研究,他不但教授給孩子更廣泛深入的歌唱方法和演奏各種樂器,也幫他們編寫歌曲,後來馮·特拉普一家離開奧地利到美國,他也一直和他們在一起。
他們這樣的生活在1938年因希特勒佔領奧地利而終止。馮·特拉普一家接到三個召書,上校需要到德國海軍指揮潛水艇,他的長子當時剛剛從醫學遲緩院畢業,也接到命令要去領導維也納的一家大醫院,而他們的家庭合唱團則被邀請去希特勒的生日會上唱歌。據說,上校把一家人召集起來說,「我們現在就站在已經為奧地利挖好的墳墓旁邊」。他問他們是要留在奧地利還是離開,雖然大家都知道離開奧地利的生活會很困難,而且當時瑪麗亞已經懷了第十個孩子,但是他們還是選擇了離開。當他們離開家時幾乎是兩手空空,而更讓他們無法忍受的,是他們離開以後,希特勒本人占據了他們的房子。
和電影裡面不同的是,上校一家並不是直接翻過阿爾卑斯山離開奧地利的。事實上,薩爾茲堡地處奧地利北端國境線上,正是和德國接壤的一邊。所以真正的馮·特拉普一家是裝做去義大利旅行,坐火車然後徒步越過阿爾卑斯山離開奧地利的。
1938年上校一家人到達了美國。從此之後的十八年間,他們全家馬不停蹄地在各地舉行巡迴演出,為了以家庭為重,漸漸長大的孩子們不得不把自己的生活暫停。瑪麗亞堅持全家人無論何時都要在一起,即使是已經成家的孩子們也不例外。而每當到達一個新地方時,瑪麗亞總要讓全家至少訪問一個修道院。她似乎總是在上帝給予她的執意和她自己認為重要的東西之間無法做出選擇,這也使她常常對孩子們發火。
1947年5月30日,馮·特拉普上校去世了。孩子們再不想四處奔波,他們逐漸地離開了演唱團,在1956年,馮·特拉普家庭演唱團終於解體了。他們在 Vermont 州的 Stowe 鎮買下一個舊農場,合力建造了住房,一起照顧農場。但是他們很快就發現這樣的收入不夠養活全家人,所以當家人外出演出的時候,他們就把農場租給到當地滑雪的人。後來,他們索性把農場改成了旅館。
在一次表演中,因為少了一件樂器,在等待拿來樂器的時候,為了不空場瑪麗亞給觀眾講述了馮·特拉普一家的故事。當那場音樂會結束的時候,一個人到後台告訴瑪麗亞她應該把這么精彩的故事寫成書。瑪麗亞覺得她還是比較適合講故事,於是那個人便提出由瑪麗亞講述,他執筆寫馮·特拉普家的故事。這就是《馮·特拉普家的歌手們》一書的由來。這本書於1949年出版了。
1956年,一個德國電影製片人找到了瑪麗亞,他要以一萬美元的價格買下書的版權。瑪麗亞問了她的律師,律師告訴她她應該抽成而不是一次性賣掉。可是,德國製片人告訴瑪麗亞,德國法律不允許德國公司向外國人付抽成,而當時,瑪麗亞已經是美國公民。瑪麗亞相信了他的話,於是她賣掉了《馮·特拉普家的歌手們》一書的版權。
那個德國製片人不光是以末須有的法律欺騙了她,幾星期之後,他又打電話給瑪麗亞,說如果瑪麗亞肯接受九千美元,他可以馬上把錢給她。因為急需用錢,瑪麗亞答應了。
⑼ 電影音樂之聲影評
我們常常會因為一首歌曲、一段音樂的精彩而感受出一部電影的經典。多年以後,也許我們對那些電影的情節、內容已不再持有清晰的記憶,但想起它們中一些出色的樂曲,總能使人產生往復的回味。
近似或完全等同於許多人的感受,電影《音樂之聲》最令我觀時改衡興奮和過後難忘的,正是其中幾首韻調輕揚、詞句爛漫的歌曲,比如輕快跳躍的《The Lonely Goatherd》、可愛俏皮的《Good night,Good bye》,以及對祖國充滿深情和眷戀的《Edelweiss》,其中尤以機智詼諧的《DO RE MI》為最。影片中,瑪利亞抱著吉他、帶著七個孩子雀躍在藍天白雲綠地間,背後是寧靜和穆的阿爾卑斯山脈。單單是這樣一個場景就足以令人陶醉,況且還有那段饒富童真逸趣的歌曲,更把觀眾帶入了似曾遭逢的幻曼境遇:在早已遠去的某個時候,我們也在用自己的理解來闡釋一切,我們也在用自己的美麗心情感染周邊的人和事。《DO RE MI》最大的魅力,就在於它提供或者表達了一種認知世界的方式的同時,也告訴了人們描述事物實際上是一件簡單易行而又充滿了美麗和未知的事情。
從2008年4月開始,美國百老匯原版經典音樂劇《音樂之聲》開始在中國巡演,7月26日到31日來到它的第七站廣州。恰好這個時段在我暑期游歷廣東的半個月內,盡管我知道自己是一個十足的樂盲,但既有機緣躬逢核州做盛會,當然欣然而往。我敢肯定,前來欣賞這場音樂劇的觀眾,絕大多數一定都看過它的同名電影。現在人們觀看影片通常都是在下載後的電腦的顯示屏前完成的,而與之相比,音樂劇的觀賞價值似乎更多地表現在演出現場。
在我以為,不論是從迫近的功利角度還是其他的一些根據出發,毋庸置疑的是,人類需要音樂的滋養和拯救。音樂能夠記載和描繪出任何一種情感,並直指人的內心,這正是藝術的突出的特質。而正因為有了這樣的特點,我們在何時何地都可以用音樂來抒發性情。不過,音樂最崇高的精神還不僅於此,具有引導人們追尋生活之美、探求人生希望的指示性才是它的更為精深之處。
《音樂之聲》的劇情並不復雜,也沒有所謂的宏跡螞大和壯觀,但卻更能走進人們的心靈。在現場聆聽觀賞,我深深地感到自己被許許多多的愛所包圍。詩歌般的音樂、音樂般的語言,傾訴和展示著那些來自於七十年前一個遙遠國度的人們對愛的表達:長者對晚輩,孩子對父母,子民對祖國,人類對自然,這其中的一切言行思想,都包含了和諧的愛意。在劇中,施奈德夫人這樣慨述:愛情的經典,全在於共同面對困境時的無懼。實際上所有的愛無不如此,面臨危難的拼搏力量能夠輕易地顯示出愛的精神和生命的旨諦。其實,最讓我感動的,是瑪利亞剛一來到特拉普上校的家裡,就對七個孩子流露出了可貴也可敬的母愛。盡管他們喜歡惡作劇,而且各自有著不同程度的缺點,但心靈如音樂般美麗的瑪利亞卻用愛接納、包容、轉化了一切,並讓特拉普上校發現到自己孩子並非他印象中的不馴和頑皮。這使我很自然地想起泰戈爾在《法官》中寫到的:「你想說他什麼就盡情地說吧\但我了解我孩子的缺點\我不是因為他好才愛他\只是因為他是我的小寶貝……」
或許我們終究會淡忘那些曾經的驚心動魄,終究會遺棄那些曾有的屈辱榮光,但在每個人的記憶深處,總有一些不堪割捨的淺波微瀾,被我們時常撿出品味。這個時候我們會發現,它們竟然都充滿了音樂的精神和品質。確然如此,音樂承載了我們的生命,音樂記錄了我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