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視版《大決戰》根本就沒把塔山阻擊戰國軍為什麼敗了說清楚
老周
摘要:電視版《大決戰》正在熱播,不出預料,雖然有幾個演員表現還是不錯,但劇情和場面的把控和電影版相比,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現在已經到了遼沈戰役,但是對於遼沈戰役的關鍵節點塔山阻擊戰,不但沒有將戰斗的激烈程度表現出來,更沒有說清楚,國軍在占據優勢的情況下為什麼會攻不下小小的塔山。
電視版《大決戰》正在熱播,不出預料,雖然有幾個演員表現還是不錯,但劇情和場面的把控和電影版相比,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現在已經到了遼沈戰役,但是對於遼沈戰役的關鍵節點塔山阻擊戰,不但沒有將戰斗的激烈程度表現出來,更沒有說清楚,國軍在占據優勢的情況下為什麼會攻不下小小的塔山。
要知道解放戰爭的三大戰役之所以會被稱為大決戰,第一自然是因為戰役的勝負對整個戰爭是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是國共雙方主力集團之間的決戰;第二則是因為戰役規模宏大,雙方參戰總兵力超過了四百萬。但是電視版的《大決戰》既沒有表現出決戰的緊張和關鍵,戰斗場面更是很小,如果不說明是《大決戰》,單單將戰斗場面抽取出來,就是一場普普通通的戰斗,毫無亮點可言。
電影版《大決戰》的場面氣勢確實宏大,表現黃維兵團開進一氣呵成的長鏡頭就不多說了,就是塔山阻擊戰,國軍獨立第95師排成連方隊,波浪式推進的場面也同樣令人震撼。
對於電視版《大決戰》老周連吐槽的慾望都沒有,所以今天就借著這個由頭,來聊聊塔山阻擊戰。
說到塔山足跡,很多人都會覺得簡直不可思議,國軍在兵力、裝備都占優勢,又有海空支援的情況下,竟然攻不下毫無險要的塔山,實在有些令人難以置信。
那麼,國軍究竟為什麼攻不下小小的塔山?
首先,來看看參戰兵力。從紙面上看,國軍從華北抽調第17兵團的2個軍4個師和獨立第95師,從煙台抽調第39軍3個師,連同原來在錦西地區的4個師,共12個師,組成東進兵團,由第17兵團司令侯鏡如統一指揮。
但是實際上39軍的3個師要到10月16日才到達,根本就沒參加戰斗。仔細一數,在最為關鍵的10月10日至15日,葫蘆島錦西地區國軍總共只有9個師,而其中獨立95師和21師都是10日、11日才剛剛到達的,扣除必須用以守備葫蘆島和錦西的2個師,能使用的兵力不過才7個師。實際國軍進攻塔山可以投入的兵力最多不過5個師!
還要看到塔山地形狹窄,整個防線正面也不過12.5公里,從打魚山到白台山正面只有8000米,縱有萬馬千軍也施展不開。再看解放軍方面,塔山一線部隊為4縱、11縱和第4、第6獨立師,共8個師的兵力,這還不包括戰役期間調到高橋的1縱3個師,其中直接用在防禦上就有6個師。雙方兵力對比,差距並不很大。
古代兵法雲:倍則攻之。而國軍和解放軍的兵力對比只有7:6,遠遠沒有達到一倍的優勢。
其次,來看看裝備和戰鬥力方面,國軍的9個師中,暫編第62師和暫編第57師都是新建的部隊,裝備差人員少,重武器尤缺,戰鬥力較弱。54軍第8師和第198師都是嫡系中央軍,美械裝備,戰鬥力較強,54軍軍屬炮兵營有美製105毫米榴彈炮12門,8師和198師各有師屬美製76毫米山炮12門。92軍21師也是中央嫡系部隊,裝備好,戰鬥力也比較強的。62軍屬粵軍系統,但是在雜牌部隊中,無論裝備還是訓練都可算是翹楚之輩,也有相當戰鬥力。獨立95師號稱「趙子龍師」,更是東進兵團中戰鬥力最強的師。
解放軍部隊中4縱前身是原膠東部隊,屬於東野一等主力部隊,而且1948年時的4縱早已不是小米加步槍了,因為大量繳獲裝備已經大為改善,戰鬥力頗強,只是長於野戰,阻擊戰經驗相對較為缺乏。11縱則是由冀熱遼軍區部隊改編而成,是新組建的部隊,無論兵員、裝備、戰鬥力都與4縱尚有一定距離。
兩相比較,無論是解放軍4縱11縱,還是國軍東進兵團,從戰鬥力來看都是各自軍中的中上水準,相差不大。
再說海空協同,國軍雖然每天都有5-7架飛機前來助戰,但是其空中支援強度根本無法與美軍同日而語,甚至還有誤傷自己部隊的大烏龍,實際作用完全可以忽略不計的微乎其微。海軍表面上看是很賣力的,出動了包括最大軍艦「重慶」號在內的大大小小13艘軍艦,艦炮轟擊起來也是震天動地,但是「重慶」號卻借口吃水太淺在很遠距離開炮,精確度很低,所以艦炮支援其實就是雷聲響雨點小,徒有虛名而已。
在劇中給人的感覺是因為10月12日停戰一天是關鍵原因,但是實際上根本不是這樣。
我們來看看時間表:
10月9日,國軍第62軍3個師全部到達葫蘆島,考慮到部隊在海上遭遇風浪,官兵暈船體力尚未恢復,決定次日拂曉開始攻擊。
10日拂曉,國軍開始對塔山全線攻擊,當天的戰斗還是比較激烈,從上午到下午,國軍連續進行多次集團沖擊,第8師一度突入塔山村,單很快就被解放軍反擊逐出,第151師連續8次沖鋒都被擊退。隨後又改以炮擊與沖擊交替戰術,企圖先以炮火摧毀工事殺傷守備人員再以步兵沖擊奪取陣地。4縱一線守備部隊發揚頑強的戰斗精神,以手榴彈、刺刀與敵反復拼殺,最終擊退國軍的進攻。
11日拂曉前,國民黨軍151師藉助夜色掩護襲占白台山207高地,但腳跟還未站熱,就被解放軍猛烈反擊趕了下來。清晨,國民黨軍即以62軍151師、157師、54軍第8師和暫編62師等4個師採取兩翼策應中央突破戰術發起大舉進攻。進攻前首先進行了密集炮火准備,30分鍾內就發射炮彈3000發。隨即第8師在兩翼部隊配合下向塔山村猛攻,塔山村戰斗至為激烈,守備部隊在工事大部被毀人員遭受較大傷亡情況下仍頑強抗擊,34團1連全連傷亡逾百人,連長劉景山組織文書、炊事員等勤雜人員堅持戰斗,死守突破口附近一個院落。一直從望遠鏡里觀戰的4縱政委莫文驊親自打電話給34團團長焦玉山:「迅速組織反擊,由你親自指揮,一定要頂住!」焦玉山放下電話就組織預備隊34團1營乘其立足未穩立即發動反擊,將其擊退恢復原有陣地。緊接著第8師又在炮火掩護下成營成連實施集團沖擊,12師果斷將師預備隊警衛營投入戰斗,協同守備部隊將敵擊退。
這天戰斗還是相當激烈的,但還遠遠沒有達到嚴重削弱解放軍防禦實力的地步。同一天國軍第92軍21師和獨立第95師到達葫蘆島,也是考慮到官兵在海運途中暈船,決定12日休息一天。這個休息一天並不是能夠左右勝負的決定原因。
因為,恢復進攻的13日是整個塔山阻擊戰中國民黨軍投入兵力最多、火力最猛烈、進攻最兇悍、戰斗最激烈的一天,也是基本打掉敵之銳氣的一天。因此4縱政委莫文驊後來在回憶錄里將13日的戰斗稱之為「是對塔山存亡具有決定意義的驚天動地的一天」。4縱共斃傷和俘敵1245人,自己傷亡1048人,是整個塔山之戰傷亡最慘重的一天。
12日的休息,本來就是雙刃劍,如果不休息,獨立95師官兵體力尚未恢復,也未必能有13日進攻這樣兇悍。這一天對於雙方來說是平等的,解放軍有了休息,國軍同樣也在養精蓄銳。當然,如果不是完全停戰,而是以營連規模小部隊不斷進行襲擾,可能會更好一點。
14日,盡管蔣介石下達了「拂曉拿下塔山,中午進占高橋,黃昏到達錦州」的嚴令,東進兵團投入第151師、157師、8師和獨立95師全線發起攻擊。國軍採取火力掩護,「敢死隊」為前導的集團輪番沖擊戰術。常常是一個營的沖擊還未結束第二個營又緊跟著沖了上來,戰斗異常激烈,塔山村、鐵路橋和白台山3處,國軍先後9次突入解放軍陣地,但隨即都被解放軍各團預備隊在守備部隊配合下的反沖擊所逐退。當天鐵路橋飲馬河南岸橋頭堡4號陣地戰斗最為激烈,在此據守的30團2營4連首當獨立95師的攻擊鋒芒,英勇頑強,並多次與湧入陣地的敵軍展開白刃肉搏,很多戰士負傷不退裹傷再戰,先後擊退敵2次大規模集團沖擊、8次波浪式連續沖擊,陣地巋然不動。
15日凌晨,國軍5個師藉助夜色掩護發動偷襲,但被解放軍發現,國軍隨即轉為強攻,獨立95師的攻勢相當猛烈,解放軍陣地岌岌可危,4縱果斷投入師預備隊,同時集中全部炮火轟擊獨立95師後續部隊,經過激戰終於恢復陣地。戰至中午前後,國民黨軍傷亡枕籍銳氣喪盡,不得不撤回出發陣地。國民黨軍因連日受挫,傷亡慘重士氣低落,強攻不成,如今偷襲仍未得逞,加上下午錦州方向炮聲逐漸稀疏下來,而錦西方面再也聯系不上錦州,估計錦州已經是凶多吉少——15日18時許,解放軍攻佔錦州——只得於黃昏時分全線後撤。
可見,12日的休息並不是什麼關鍵因素,在之後13日、14日和15日,國軍的進攻依然很兇猛,比10日和11日都要激烈。
那麼,國軍攻不下塔山的關鍵原因究竟是什麼?
炮火,當然是炮火,戰爭之神的炮火,在一馬平川無險可守的塔山,誰占據了炮火優勢,那麼升力就將毫無懸念落到誰的手裡。
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塔山之戰中,是解放軍而不是國軍占據了炮火優勢!解放軍4縱炮兵團連同加強的炮兵旅一部,口徑在75毫米以上的火炮就超過100門,炮彈供應也非常充足,不算戰役進行中的補給,僅戰前儲備就達4萬發之多!戰前,炮兵就對陣地前沿的要點、隘口和便於集結的地段等進行了偵察、測試和試射,在8000米的防禦正面上構成了嚴密的火制地帶。戰斗中,炮兵發揮了巨大作用,如戰斗第一天的10日,12師反擊打魚山島之敵,2門支援野炮先是各發兩發試射,均為近彈,旋即增加400米射程,第三發便准確命中敵集結地,繼而每門炮以急速射連放10發,將敵隊形打亂,迫其倉惶回竄,然後逐次修正,實施火力追擊。在戰斗最激烈的13日,炮兵支援地面部隊連續射擊幾無空暇,中午炮兵觀察所發現敵在塔山村前樹林展開1個山炮營,立即組織12門野、榴彈炮進行火力急襲,將其全部消滅,獲得縱隊通令嘉獎。
戰鬥打響的最初階段,國軍炮兵大口徑火炮只有第8師師屬炮兵12門76毫米山炮,暫編62師師屬炮兵4門120毫米重迫擊炮,54軍軍屬炮兵4門105毫米榴彈炮(54軍軍屬炮兵為105毫米榴彈炮營,但是此時第2連在錦州,第3連人員在菊花島休整,火炮在錦西,參加塔山的就只有第1連的4門火炮,炮彈約3000發)。即便後來再加上62軍的軍、師屬日式山炮,仍與解放軍的炮兵力量相差懸殊。
戰斗中,解放軍強大的炮兵部隊發揮了巨大作用,不僅以炮火轟擊敵沖鋒隊形,封鎖敵預備隊,還對敵炮火進行壓制。國民黨軍第8師副師長施有仁感慨地回憶到:「(解放軍)炮火之猛烈,是我對解放軍作戰以來所僅見。我們從來是靠火力壓制敵人,以絕對優勢炮火開道。現在第一次遇到我方炮火處於劣勢,部隊士氣受到極大震撼!」
75毫米以上口徑火炮,解放軍在數量上是110:56,炮彈數量更是超過國軍的十倍以上,這樣的炮火對比,勝負還有懸念嗎?
塔山的烽煙已經過去了六十多年,但站在這片舊戰場,依舊會使人感受到戰爭的氣息,正如戰後曾先後五次重回塔山的胡奇才所說「不知怎麼,每當我站在塔山村,眼前就是一片火海!」
B. 重溫老電影《大決戰-遼沈戰役》
前幾天在短視頻平台上刷到了老電影《遼沈戰役》片段,這個片段展示了林彪在決策攻打錦州前後過程。劇中的林彪冷靜果斷的決策過程所吸引了我,於是在今日頭條上搜索了這部電影,斷斷續續花了3天看完3個多小時的電影。
《大決戰》這系列電影在小學階段,學校組織集體看過。但是那個時候年齡小,解放軍激烈的戰斗與壯烈的犧牲場景時我們最深的印象。對於戰役的發生背景、目的,以及勝利帶來的影響是毫無概念的,以及那個時候有個模糊的概念是林彪不是好人,對於林彪在遼海戰役中發揮的作用也全然不知的。
重溫這部老電影,首先被影片中林彪的所吸引。影片中展現里林彪在戰場指揮中謹慎部署,考慮周詳的特點。針對中央軍委攻打錦州的命令有所顧忌,之初沒有按照中央命令而是去攻打長春,攻打一段時間發現長春不宜攻克,遂下達全線停止進攻的命令。開始考慮中央命令籌備攻打錦州,並且命令各兵團司令部署攻打錦州任務。但是在部隊部署過程中,有新的敵情出現,攻打錦州的風險有所提高。這個時候,林彪又想放棄攻打錦州而轉攻長春,但是在羅榮桓和劉亞樓的勸說下,繼續攻擊錦州。並且在短暫考慮之後,讓劉亞樓發布了重新部署作戰任務的命令。
影片中,展現了林彪作為我軍高級指揮官的戰役指揮藝術。作戰前敵我情況務必做到充分了解,敵我各部隊的部署清楚標識在作戰地圖上,並且實時掌握戰場態勢。這個細節就某部阻擊戰中,丟失了陣地,這個緊急軍情不是我方主動上報而是從敵電台截獲。林總獲得這個消息後,第一時間就憤怒的要按照軍規處理縱隊司令。針對敵情的變化及時調整部署,林彪獲知敵人增加援兵時,考慮良久後發布的調整命令,並且命令劉亞樓重述他的調整後才發電通知各單位。
這部電影是從宏觀角度展現了遼沈戰役的過程,其中有些片段是可以挖繼續掘獨立拍成電影的。比如塔山阻擊戰、胡家窩棚戰斗、黑山和大虎山會戰等。片中也有幾個感人的小人物,比如圍著紅圍巾的小兵、護城河炮擊碉堡的解放戰士,這些小人物在宏觀敘事架構中豐富了影片的血肉。從這小角色中我可以看到,解放戰爭的勝利是需要普通人民群眾組成的戰士去犧牲去戰斗換來的。
C. 哪個網站可以在線觀看老電影
塔山:http://www.56.com/u65/v_NDI5NDgwMjU.html
列寧:http://video..com/v?wd=%C1%D0%C4%FE%B8%F1%C0%D5%B1%A3%CE%C0%D5%BD&word=%C1%D0%C4%FE%B8%F1%C0%D5%B1%A3%CE%C0%D5%BD&sc=hao123&oq=1&rsp=3&f=3
D. 電影 大決戰 觀後感
思路:根據電影《大決戰》系列的內容展開,並結合自己的觀點加以說明。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同時也是解放戰爭勝利70周年。關於三大戰役的記錄,我認為最為經典的當屬1991年拍攝的《大決戰》系列,我用了一周的時間陸續重溫了一遍。《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其中我認為最震撼的要屬《淮海戰役》。
60萬對80萬,延伸來說,為什麼人民解放軍能夠戰勝裝備精良、人數眾多的國民黨軍隊。以前只在歷史書中劃過知識點——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但具體來說,決定解放戰爭勝利的有很多,我認為關鍵一點在於中國共產黨領導並進行了徹底的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在主觀上得到了廣大農民的用戶,得到了農民的認可和支持,客觀上使得原本束縛在土地上的生產力得以釋放出來。這樣就是數以萬計的農民在主、客觀條件同時滿足的情況下,能夠奔赴前線,支援解放軍在廣闊的華中平原上「中原逐鹿」。
土地革命,一是走群眾路線,依靠群眾,發動群眾,一切為了群眾;二是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正是如此,土地革命成功了,解放戰爭成功了。至於其他類似「戰爭藝術」種。
只不過是縮短了戰爭的時間的「把戲」罷了,當然也不能完全否認,但過分強調軍事指揮的重要性,特別是將國民黨部隊失敗的原因全部歸結於蔣介石的失敗指揮上,這難道不就是一種歷史虛無主義嘛
E. 王珈的代表作品
主要代表作品:
《冒險的美國女人》《我們當過兵》《藍天佳麗》《大進軍—南線大追殲》《塔山阻擊戰》《別再讓女人流淚》《打破沉默》《強渡嘉陵江》《驚心動魄》《回家》《驚天動地》《我的長征》等。
主要獲獎情況:
《冒險的美國女人》建國四十周年獻禮片、八一廠「小百花獎」優秀故事片獎、導演處女作獎
《我們當過兵》全軍第五屆優秀電視劇評獎中獲三等獎
《藍天佳麗》全軍第六屆優秀電視劇評獎中獲長篇三等獎
《塔山阻擊戰》當年全國「飛天獎」中篇三等獎,當年全軍電視劇「金星獎」中篇二等獎
《強渡嘉陵江》當年全軍電視劇「金星獎」中篇二等獎
《驚心動魄》華表獎優秀影片獎、百花獎優秀影片獎、大學生電影節獎、金雞獎最佳影片提名
《我的長征》第七屆廣州大學生電影節「金羊杯」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提名
《驚天動地》「五個一工程獎」優秀影片獎、華表獎優秀影片獎、金雞獎特別獎、大學生電影節軍事題材獎
F. 紅色電影黑山阻擊戰讀後感200字
《黑山阻擊戰》讀後感
昨夜星辰,遙憶當年勇,看《黑山阻擊戰》,重溫血戰。1948年,解放前夕,敵人在東北做垂死掙扎,以期扭轉敗局。雙方的戰斗十分激烈。而我方指戰員為了盡早解放全中國,對戰略重點--黑山城進行了頑強的保衛。
其中一個場景讓我印象深刻:在頑強抵抗兩天後,師長前來司令部請求補給。除了彈葯裝備外,還要求增加兩個營的兵力。司令員為難地向他講述了實情,彈葯補給滿足,但兵員卻是愛莫能助了。最後,司令員開玩笑地說,要不把他的部隊換下來?師長一聽,立即說:「那不行!那不行!」任務再重,也絕不退縮推諉!這正是我四十七集團軍的精神之一:任務越重士氣越旺,突擊力特別強。不畏生死,只為完成任務,只為奪取勝利,只為曙光早一日灑滿神州大地。困難越多,辦法就越多。
作為當代革命軍人,世界局勢瞬息萬變,國防和軍隊建設面臨重要轉型期。面臨這些新形勢,我們要發揚革命前輩敢打敢拼的猛進精神,啃得下硬「配件」,拿得下硬「任務」。
只為黨一聲號令,我們說打就打,說干就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