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熱門電影 > 科幻電影中的人物特點

科幻電影中的人物特點

發布時間:2023-06-14 18:06:19

『壹』 盤點一下科幻電影中的人造人

人造人是科幻電影中出現頻率最多的題材之一。這方面的電影比如《弗蘭肯斯坦》、《剪刀手愛德華》、《第六日》、《逃出克隆島》、《再造人卡辛》、《銀翼殺手》、《我的機器人女友》、《遺落戰境》、《無影終結者》、《第五元素》、《冒名頂替》、《人工智慧》、《美國隊長》、《機械戰警》、《天才眼鏡狗》、《雪國列車》、《我,弗蘭肯斯坦》、《諾亞2014版》、《人魚帝國》、《機械軍團》、《凡人聖物(白骨之城) 》、《X戰警(逆轉未來) 》、等等。

人造人(Artifical Person)包含機械人或機器人(Robot)(包括仿生人(Android),即模擬機器人)、生化人(生化機械人、生化電子人)、克隆人、基因改造人等等。

機械人或機器人全部是機械。

生化機械人和生化電子人是半人半機器的生物。

生化機械人或稱生物機器人(Bioroid = Biological Android)應該是生物上植入了機械。比如,義體人就是生化機械人。

生化電子人(Cyborg)應該是生物上植入了電子控制系統。Cyborg音譯為賽博格,全稱Cybernetic Organism,Cyborg這個詞是控制論(Cybernetic)與生命體(Organism)的混寫。

克隆人(Clones ,Human cloning)就是利用生物學的克隆技術製造的人。簡單的說就是用一個人的細胞培養出和這個人基因一樣的另外一個人。

基因改造人(Genetically modified person)分為基因變異人和基因重組人。基因變異人是指人類因基因突變而產生的變異的人種,或稱之為變種人(Mutant),也能解釋為畸形。基因重組人簡單的說就是重組人類自身的基因,使某些部位發生異常和變異,促使某些肢體具有比平常人更高的力量。

克隆只是在生物體細胞的基因指導下原封不動地將生物體復制出來。基因重組則是將生物的基因通過人工方式加以改變以達到改變生物體特性的目的。科幻電影中的基因改造人的特點是都採取人類基因和某種其他基因重組,即以人類基因為主,所以叫做基因改造「人」。但這樣的生物是否仍然是「人」存在爭議。因此,有的電影稱其為異種(Species)。

科幻電影中基因重組人的例子不勝枚舉。

《阿凡達》(Avatar,2012)中,由於潘多拉星球環境嚴酷,人類傳統的宇航服、機甲都不足以保護礦工,於是科學家們轉向了基因編輯技術:他們將人類DNA和納威人的DNA結合在一起,製造了一個基因重組的納威人,即阿凡達。這種阿凡達只是沒有靈魂的軀體,但可以讓人類的意識進駐其中,成為人類在這個星球上自由活動的"化身"。然而並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操縱這個基因重組的納威人,只有DNA與他身上人類DNA配型相符的人才有這樣的能力。

《超能泰坦》(The Titan ,2018)的情節與《阿凡達》相似。由於地球人口嚴重過剩,資源緊缺,科學家們只能將目光投向遙遠的外太空。和地球相似的土星成了人類遷移的最佳地點,但只有經過基因改造的人類,才能適應土星的生存環境。於是,包括男主在內的一批軍人,成了被改造的對象。

電影《變蠅人》(The Fly,1986)中科學家發明了一台機器,可以將人分解後傳送到異地然後重組。不料在給自己施行瞬間傳送時,密封艙內混進了一隻蒼蠅,於是傳送出來的他慢慢具有了蒼蠅的性狀。

電影《千鈞一發》(Gattaca,1997)講述在未來人類新生命出生前要全部進行基因優化,這樣出生的基因優化的人沒有自然人的缺陷。片名GATTACA正是由構成DNA的四個鹼基對字母組合而成,代表一個DNA片段。

《人獸雜交》(Splice,2009)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對科學家情侶進行基因優化重組實驗,女科學家把自己的基因和動物的基因混剪到一起,製造出了一個新興人類。

《銀翼殺手》(英文Blade Runner,1982)是經典黑色科幻電影,在香港地區又被譯作《刀鋒戰士》、《公元2020》。導演是萊得利·斯考特。雖然電影中的復制人(Replicant) 這一稱謂與克隆人在意義上最接近,但他們應該並不是克隆人。因為《銀翼殺手》中復制人的體能、智力顯然都超過了普通人,通過純粹的克隆技術是無法實現這一點的。想要製造出超越人類的復制人,從目前的技術推斷,只有基因編輯技術。通過基因編輯加上生化技術,在生化工廠中組裝生產性能卓越的「復制人」。所以,復制人應該是基因改造人。

類似的例子還有《摩根》(Morgan,2016)。那個5歲就長成17歲少女摸樣的摩根就是典型的以合成DNA方法創造出來的基因重組人。

科幻電影中由於某種意外,造成人類基因變異的情況則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電影《生化危機》(Resident Evil,2002,2004,2007,2010,2012,2017)中女主因感染病毒被改造成生化女超人。

電影《蜘蛛俠》(Spider-Man,2002,2004,2007,2012,2014,2017,2019)中男主被一隻受了輻射的蜘蛛咬傷,從此具有了超能力。

電影《湮滅》(Annihilation,2018)中由於外星文明入侵,造成地球生命基因突變,比如長角上開花的梅花鹿、多品種融合的花兒,甚至人類的手臂上也長出花草來。

科幻電影中的克隆人同樣比比皆是。

電影《克隆人》(Replicas)上映於2018年11月,講述了一個科學家復活了車禍死去的家人的故事。

影片《天賜靈嬰》(Godsend,2004,又譯《上帝恩賜》)有一段描寫克隆的過程,威爾斯醫生利用已死去的孩子的基因進行克隆,復制出新生命。

著名的影片《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001)中,新新人類利用機器人小男孩手中的一縷母親的頭發成功克隆出小男孩的人類母親。

機器人或者人工智慧在先前的文章中多有述及,這里不再贅述。

應該指出的是,國際醫學倫理公約和科學倫理公約都嚴禁將基因編輯技術、克隆技術用於人類,實驗也不行。所以,基因重組人、克隆人理論上是不可能出現的。但是,對於某些人私下的研究和實驗,誰又能完全排除呢?

『貳』 影評中人物形象怎麼分析

電影中的人物表現,不僅僅是影片的整體敘事及情節,也不在於其出現場影的多少,對白台詞的多少,鏡頭數量的多少,而在於具體表演、表現的方式。大體有如下三種方式:


(3)人物位置表現:

影片攝影畫面構圖中的人物位置,無論是在影片風格,畫面效果人物塑造上都有其特殊的意義。在具體畫面處理的方式上,有的人物在畫面上是居中處理;有的人物在畫面上是居邊處理;有的人物位置乾脆是不規則的卡頭卡腳處理。

『叄』 科幻片的區別

以影片攝制時已被揭示或尚在揭示的科學原理或科學現象作為劇作基礎,展現某一虛構世界中的戲劇性事件的影片,即為科幻片 。科幻電影所描寫的是,發生在一個虛構的、但原則上是可能產生的模式世界中的戲劇性事件 。
1.奇觀與獵奇
從梅里愛開始,科幻影片就與令人目眩的奇觀密不可分。宇宙太空、宗教神話、異域探險、歷史傳奇、童話世界……在梅里愛的數百部長短不一的影片中,遍布了各種奇觀和幻想。但科幻題材對梅里愛而言,並非科學的延伸,而是藉以呈現景觀的道具。梅里愛的興趣並不在於將電影作為「敘事藝術」來發展。他更為看重的是電影作為奇觀呈現工具的能力。正如喬治·薩杜爾所評價的:「梅里愛利用特技經常是為了使人感到驚奇,它本身成了一個目的,而不是一種表現手段……梅里愛發明的是未來電影的音節,但他應用的卻是莫名其妙的咒語而非表達意思的語句 。」
梅里愛使得科幻電影烙上了無法抹去的奇觀胎記,縱觀好萊塢影壇,從1968年的《太空漫遊2001》到1993年的《侏羅紀公園》,從1976年的《星球大戰》到1999年的《黑客帝國》……史詩般的太空旅行場景、幾可亂真的史前恐龍形象、場面宏大的太空戰爭、幻如靈境的虛擬世界……無一不是藉助奇觀效應大賺票房。無數令人嘆為觀止的影像一次次的沖擊觀眾的視網膜,無數次觀眾以為奇觀已經達到了極致而若干年後更大的奇觀卻總是呼嘯而來。或許,好萊塢科幻片如果失去了高科技的特效包裝,那麼它便失去了最精彩的形式;而這個形式一旦被剝離出去,我們會發現它的內容已經所剩無幾——實際上,好萊塢科幻片的內容即在於它的形式,形式便是它的內容。完全的,徹徹底底的奇觀轟炸。
奇觀是電影的本質之一。科幻電影興起的幾十年中,獵艷奇觀的天性驅使著人們湧入影院,把大把大把的鈔票塞入好萊塢的腰包;而好萊塢也看準了科幻電影的斂財天賦,將科幻電影的奇觀特性一次次的強化乃至異化。當觀眾某一天對世界上最不可思議的奇觀報以鼾聲的時候,估計好萊塢視覺系的科幻導演只能將海洛因粉末撒在電影院的空氣中,別無它法刺激觀眾的神經了。
2.與科幻小說
太陽下沒有真正新鮮的事物,科幻的想像力也無法超出柏拉圖為人們畫下的認知洞穴。大師的科幻電影也無非是祖傳的老三樣不斷舊飯新炒。選題集中現象在好萊塢科幻片里尤為明顯,導演基本上是在重復作家的創意。很多具有深遠影響力的影片都來源於著名科幻小說,或完全改編自小說原文,或籍由小說的一些著名情節、片段以及理念來獲得靈感。僅菲利普K迪克一人被改編的電影就包括:1981年《銀翼殺手》、1990年《全面回憶》、1995年《Screamers》、2002年《強殖入侵》、《少數派報告》和2003年《記憶裂痕》。著名美國科幻作家阿西莫夫的經典也大量被搬上銀幕,如1966年《奇異潛航》、1999年《變人》、2000年《黃昏》、2004年《我,機器人》。這也從另一個方面反映了科幻類電影的選題局限。
但不幸科幻電影的藝術水平明顯遜於科幻小說。主流題材的科幻電影,其水準基本上只相當於科幻小說的黃金時代(30到60年代)的水準。總體而言,90%的科幻題材集中在外星生物、人造生命、太空歷險、時空異常和機器人等幾個狹小的選題上。縱觀近幾年的科幻大片:《E.T》、《火星入侵者》、《異形》、《獨立日》、《第五元素》、《火星人玩轉地球》、《黑衣人》等屬於反映外星生物的影片;《侏羅紀公園》、《第六日》、《哥斯拉》等是反映人造生命的影片;《太空漫遊2001》、《星際迷航》、《紅色星球》、《人猿星球》等屬於反映太空歷險的影片;《時間機器》、《回到未來》、《時空頻率》、《蝴蝶效應》等反映時空異常;《機械戰警》、《終結者》、《機械英雄》、《人工智慧》、《我,機器人》等是反映機器人的題材……還有一些電影同時綜合了幾種題材,如《星球大戰》同時包括太空歷險和外星人元素,《黑客帝國》是機器人和時空轉換的綜合等等。但幾乎沒有一部作品能跳出臼窠。
究其原因,一方面這幾種科幻題材更適合於搬上銀幕;另一方面,從商業的角度看,這些選題已經成為大眾消費和票房號召的符號,更容易引發出人們對影片的期待和熱衷。如果某個電影是冷僻的太空物理學題材,那麼導演一定要加上足以吸引眼球的噱頭,諸如太空旅行冒險不慎墜入黑洞的邊緣雲雲。
3.人物形象平面化
科幻電影的另一個特點是人物刻畫和表現的模式化傾向,較少有深入的人性揭示和反思。
在大多數的科幻電影中,一般都有一個全能的超級英雄,而這個超級英雄的大部分名額都被男性所佔據,女性只是在其中作為點綴和陪襯。例如《黑客帝國》中的尼奧,《少數派報告》中的喬恩,《我,機器人》中的偵探史普納……他們天生就具備了常人所不及的敏捷和睿智,關鍵時刻總能化險為夷。他們沒有深層次的個人行為動機,只是天生而來的被迫害者和反抗者。他們沒有復雜的情感斗爭,沒有令人信服的個人性格……但是,這毫不影響科幻片的票房收入和觀眾認可度。
恰好相反,如果一部科幻片將大量筆墨用於人性的反思和人物的塑造,那麼它很有可能被認為是低成本的三流科幻片。例如1996年的《星河戰隊》,情節極為簡單,只是單線陳述人類與巨大昆蟲的戰斗過程,其人物基本都屬於頭腦簡單的熱血炮灰和場景配料,但是票房卻賺了個盆滿缽滿,至今被影迷列為科幻片的經典之一。而2003年的《星河戰隊2》花費大量菲林刻畫一個反主流的人物形象,人物飽滿了,場面卻平淡了,結果被視作當年最失敗的狗尾續貂之作。
不僅如此,科幻片甚至允許主要人物的缺席和主線的模糊,科幻經典之作《太空漫遊2001》就充斥著冗長的硬科幻場景描述和細節刻畫,人物關系和性格描寫幾乎為零,其主旨據稱在於揭示人類科學發展的核心奧秘,充滿了神秘主義思辯和唯心哲學色彩。
當然,好萊塢也在不斷豐富人物的菜譜,《黑衣人》的白黑配、《黑客帝國》的人種拼盤、《星球大戰》的ET秀……角色的變化日益新奇。但是,這里人物依舊是場面的佐料,主角依舊是性格簡單的英雄……否則,那就是搶戲——搶奇觀的戲。
4. 科幻外套與審美俗套
實際上,好萊塢的科幻電影大部分只是一個普通劇加上了科學外套。導演們把恐怖片、動作片、災難片和喜劇片的內容加以科幻的修飾,使之看起來如同科幻片,其本質的敘事結構和元素配比仍然延續了其他類型的電影。
例如恐怖片與科幻片的結合——這一組合模式最為歷史悠久且理所當然——人類對於未知總是懷有不可理喻的恐懼心理,而科學的本質就是探索未知。從第一本科幻小說《弗萊肯斯坦》起,各種科學怪物就以猙獰的面目來賺取觀者的注意力。從惡魔到幽靈,從機器到巨猿……時至飛碟熱興起的若干年間,外星異種便取而代之,用更加神秘莫測和光怪陸離的面孔來恫嚇觀眾。票房大獲全勝的《異形》系列可謂是科幻加恐怖的典範。
科幻包裝的動作片也極為常見,幾乎每一部科幻電影都有大量的打鬥場面,以至於人們往往搞不清楚個別正宗的動作片——如《007》電影中的某些集到底是科幻片還是動作片。實際上科幻片基本上無法剝離其動作元素,二者相區別的特徵或許只在於誰為誰服務——到底是科幻元素裝點動作電影還是動作噱頭服務於科幻電影……說到底,二者其實是無法區分。
還有與災難片緊密結合的科幻電影,例如《後天》和《天地大沖撞》等等。不曾發生的災難往往比真實的更具吸引力和沖擊力——冰河時期的突然降臨,彗星撞擊的不期而至……好萊塢的特效使得所有天災人禍都出奇准確地降臨在紐約曼哈頓的附近。
還有科幻加喜劇,科幻加愛情,科幻加偵探等其他模式……只要製片人願意,科幻配料——加什麼鍋底都可以。

『肆』 科幻電影的定義是什麼 有什麼共同點

定義:科幻片是類型片的一種,該類作品採用科幻元素作為題材,以建立在科學上的幻想性情景為背景,在此基礎上展開敘事的影視作品。科幻片所採用的科學理論並不一定被主流科學界接受,例如外星生命、外星球、超能力或時間旅行等等。科幻電影常常使用可能的未來世界作為故事背景,用宇宙飛船、機器人或其他超越時代的科技等元素彰顯與現實之間的差異。在某些情況下,科幻電影會與魔法或宗教中的超驗主義互相結合起來。許多科幻電影會表現出對於政治或社會議題的關注,以及哲學方面如人類處境的探討。
共同點:
一、背景多樣但內部邏輯嚴格,對於科幻片來說,故事可以發生在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任何時候,並且可以在中途大幅度地更換年代,但實際上它要敘述的真正內容所佔據的期限仍然很有限;類似地,科幻故事發生的地點看似不著邊際,但實際上也非常有限。雖然好萊塢科幻片在想像上天馬行空,但它在邏輯規則上卻最為嚴格,講求一個內部真實性統一連貫而不矛盾的虛幻世界。
二、人物塑造比較簡單,好萊塢科幻片大多希望觀眾將注意力集中於特效和情節,因此其人物塑造相比於其它類型片來說是較為簡單。人物的維度較少,表面和內心較為一致,性格沒有變化或只有簡單的變化。但近些年來這種狀況也有所改變,科幻片也開始注重人物性格的塑造,對人物內心的沖突和矛盾以及生活中的苦惱和困難的描述開始加大力度。
三、「激勵事件」往往具科幻因素,比如時間的錯位、外星人的入侵、恐龍公園的建立等等,它打破了原有的平衡,迫使主人公做出反應。和其它類型片一樣,科幻片的沖突也包括內心沖突、人際沖突、外界沖突(包括社會沖突和更大的環境沖突)這幾個層面,但一般來說,科幻片中最大的沖突是人與大的環境力量的沖突,比如自然災害來襲、外星生物侵略等。
四、推崇的仍然是生命至上、追求正義、珍惜人生這樣傳統而永恆的價值。

『伍』 在通常的科幻小說中,主角大多具有怎樣的性格

我覺得在科幻小說里主角大多數都是愛思考,特別天資聰穎的人,我覺得好像每一個男主他都是愛推理,他都是去有天賦的,這樣的人會讓人特別的崇拜,小說一般都會這樣寫,尤其是科幻小說,他會把男主寫成一個特別優秀的人,她有過人的才能有過人的天賦,他和普通人是不一樣的,top特別的愛思考,很多別人不能解決的問題,她都是特別容易的去解決的,我覺得好像主角要有不一樣的本領,才能突出這個主角的光環,我覺得科幻小說里主角光環十分強大的,而且推理的邏輯思維也是特別誇張的,我覺得這是科幻小說,特別大的一個特點,也是很多男孩子特別喜歡科幻小說的地方,我覺得科幻小說有它的特色,而且也值得每一個人去閱讀

『陸』 沈騰馬麗合體創作科幻電影《獨行月球》,我國科幻電影有哪些特點

看電影的時候,觀眾們覺得中國的科幻電影特別有趣。看完電影之後,觀眾們覺得中國科幻電影會給他們帶來希望。科幻電影在製作的過程當中,還會加入很多的搞笑劇情。所以說這部電影上映之後,觀眾覺得這部電影非常精彩,而且沈騰和馬麗的表現也非常好。

科幻電影當中還會突出人物的性格,以及人物的責任感。通過這樣的描寫,會讓大家感受到人物的偉大,同時也可以看到他們的進步。所以在看科幻電影的時候,大家也能夠感受到導演的想法。他們覺得導演想要給觀眾們,呈現出更多浪漫的劇情。所以在人物關系方面,導演也表現的非常用心。在《獨行月球》這一部電影中,大家也感受到了導演的細心。

閱讀全文

與科幻電影中的人物特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剪輯經常用的英文音樂 瀏覽:228
國產硬漢動作電影 瀏覽:123
微信代理電影票哪裡可以拿貨 瀏覽:56
韓國電影角色演員 瀏覽:471
9月1號電影有哪些 瀏覽:940
電影畫麵包括哪些要素 瀏覽:523
奇什麼的電影 瀏覽:324
一個女生養了一隻兔子什麼電影 瀏覽:703
雪狼老電影 瀏覽:386
香港電影演員一臉疙瘩 瀏覽:411
環太平洋1電影中文版完整版 瀏覽:280
厲志電影有哪些 瀏覽:339
買電影票中文配音什麼意思 瀏覽:462
51色狗熱門倫理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797
如何評價電影我的姐姐 瀏覽:517
時尚新電影 瀏覽:82
劇中人物叫小五的電影 瀏覽:544
化學反應電影韓國在線觀看中文字幕 瀏覽:19
大白鯊電影國語高清1 瀏覽:357
香港電影僵屍唱戲 瀏覽: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