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你見過非常震撼的電影片段有哪一些
如果說非常震撼的電影片段,我記憶當中應該就是阿凡達了。因為其實科幻電影有很多,我相信大家也看了很多的科幻電影。而第1次看阿凡達的時候,所帶來的震撼感和觀影體驗,那個是我永遠也忘不了的一個記憶。因為當時是看的IMAX3D,無論從視覺體驗還是音效等各個方面來說的話,那種的感覺都是無可比擬的。
我覺得在潘多拉星上,所有的鏡頭都是美輪美奐的,而且是具備超凡想像力的。最經典的就是在阿凡達和地球入侵者在空中打鬥和地面打鬥的這些片段。除了宏大的戰斗場面,那些匪夷所思的構思都是讓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所以我覺得阿凡達是我看到過最令人震撼的電影。
❷ 外國人如何評價電影《紅海行動》
國內如此火爆的電影,外國觀眾是否買賬呢?下面是小編收集的國外網站上對《紅海行動》的評價!
Forestaller:
「非常精彩的動作場面!」事實上,這部電影的大部分都是高於平均水平的,分數大概是7分(滿分10分)。100到120分鍾之間的動作場面非常殘忍、逼真、血腥、極具沖擊力,是我所看過的最好的動作場面之一。因此,我將給這部電影一個8.5分的整體評分。與諾蘭的《敦刻爾克》和也由林超賢執導動作電影《湄公河行動》類似,這部電影犧牲了情節和角色發展,幸運的是它成功了。從攝影,剪輯,聲音剪輯混合,視覺效果,動作編排,原創配樂和製作設計都是無話可說。這部電影借鑒了幾部好萊塢大片的創意,比如《拯救大兵瑞恩》中的道德辯論,《黑鷹墜落》的特種部隊打鬥,《鋼鋸嶺》的戰爭場景,《巴頓將軍》的坦克大戰,最重要的是《美國狙擊手》的狙擊鏡頭。
wwwhuxilong:
特殊行動動作電影:《紅海行動》我之前認為:因為沒有一個電影評級系統,中國電影是不敢展示任何東西的,我想我錯了。——事實證明,如果電影/類型是正確的,他們毫無顧忌地展示一切(當然,不像好萊塢的情色片那樣)。
m-86730 :
一個了不起的電影《紅海行動》是一部了不起的電影。它以一種現實的方式描述了戰爭場景,很多人看完電影後覺得太血腥了。然而,現代戰爭是如此殘酷,即使戰爭的殘酷被掩蓋,它也無法逃脫英雄犧牲的命運。畢竟,普通人不是好萊塢的超人。這反映了中國國防觀念和軍隊在和平時期的主要職責。有些人質疑,以犧牲特種部隊的生命為代價來拯救一些人質的故事是不合理的,因為這是不值得的!事實上,這些粉絲不理解這部電影。無論是在電影中還是在現實中,軍方都會這樣做。這不僅是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也是為了維護軍隊的責任和榮譽。
soliddeng:
戰勝恐懼,征服一切!很久沒看過這樣的電影了。來自去年的《戰狼2》已經令人血脈噴張,但《紅海行動》將一部軍事動作片推向了一個全新的高度。與林導的《湄公河行動》相比,他在向觀眾展示細節方面似乎有了很大的提高,這對軍事愛好者來說確實是一件令人興奮的事情。開始的激動人心到現實和殘酷戰斗場面,極大地觸動了我對那些守衛我們和平生活的人的敬意。戰爭可能是血腥的,也是極端殘酷超乎想像的。致敬解放軍!
xenontetroxide:
最好的軍事電影士兵的生命是什麼?它簡單明了。訓練和訓練,執行任務,完成任務,然後活著出來。他們可能有自己的秘密,他們可能喜歡某個人,他們可能害怕某件事。這部電影的最佳之處在於,它給這些情感上的東西一個展示,但從來沒有付出太多的努力去強調它們。一個次要情節,一個側面故事,一個童年創傷的參考。人物塑造是通過他們的行動、反應,並以一種情感的瞬間,作為觀眾,我完全感受到了。至於動作順序,戰斗的強度,戰爭的殘酷,電影表現的足夠充分。我最感興趣的是整個任務,團隊成員之間的紐帶,信任,忠誠和兄弟情誼,是它使這些士兵團結一致,所向無敵的。這是一部最好的軍事電影(或動作片)。中國電影在國外市場屢次碰壁,原因之一是外國人看不懂電影內容,所以中國電影考慮接受國的文化背景,將中國文化與外國文化有機結合,這是中國電影成功輸出的一大重要因素。希望以後中國的電影不僅能掙自己人的錢,也可以像好萊塢電影那樣全球圈錢,那樣才是中國電影行業真正繁榮的一天。
❸ 如何評價張藝謀電影《英雄》
《英雄》在國內外之大相徑庭的評價和口碑。國內的影評人和觀眾對這部電影多持負面態度,統一的認為這部電影缺少內在精神價值判斷,充斥藝術靈魂的空洞,華麗有餘而內容不足;而西方媒體和觀眾卻視這部電影為神作,例如我一個畫畫的美國朋友認為此片是他看過最好的非英語電影,用「無盡的詩意」和「純粹的藝術想像」去贊譽它。
第一,「武俠」的概念是主觀的。沒有一個今天的人是真的生活過在一個「武俠」的世界裡的,也有沒有一個字典或一本教科書來給出「武俠」這一含義的標准解釋。所以,人們對於武俠的理解都是基於文學、美術、影視等人為創造的、間接建構的信息,那麼,這個「武俠」的概念和觀點就是絕對主觀的。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武俠」,一千個「江湖」。張藝謀拍的是一個自己臆想里的「武俠」精神,所以,有人叫好,有人批評,是很正常的。
第二,「武俠」不是張藝謀成長的世界,也不是他骨子裡的精神。張藝謀是個典型的「中國式」導演,他的成長環境、審美品位、藝術理念,都是很傳統的,中國式的大紅大綠,透露著人多、地大、黃土高坡的壯美和豪情。所以,類似於《紅高粱》、《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等傳統文化的、鄉土環境的、內陸氣息的、現實主義的電影題材才是張藝謀根子里的東西。他深有體會,包含情懷,所以這類題材的電影他拿捏得當,立意深刻,飽受好評。較徐克這樣的導演而言,《英雄》想表達的武俠世界絕對不是張藝謀的主場,也不是他的專長,所以電影拍得不進油鹽滋味,可以理解。
第三,《英雄》是張藝謀的野心之作。不可否認的,張藝謀拍《英雄》是受到了李安的《卧虎藏龍》的影響,他也想拍一個叫西方人大開眼界的視覺奇觀,並進軍好萊塢,最好能拿個奧斯卡。新千年後的張藝謀,已經憑借《紅高粱》、《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活著》、《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包括《我的父親母親》在國內獲得了無數的聲譽,已經是國內一線大導演,於是野心放大,想征服國外市場,也是情理之中。這種國內大導演想在國際市場獲得認可的心態在後來的馮小剛身上體現的更明顯。作為一個賣座但不得獎的導演,馮小剛自己也坦言,《夜宴》算是他進軍國外、企圖得獎的野心之作,最有趣的是《卧虎藏龍》、《英雄》、《夜宴》有一些一以貫之的元素,例如章子怡的形象,譚盾的電影音樂(這三部電影音樂完成了譚盾自己的「武俠三部曲」)。所以,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應該明確,張藝謀拍《英雄》的主要目的是給外國人看的。他選擇了一條自己不擅長走的題材道路,目的是證明自己的視覺藝術控制力,至於結果怎麼樣,我們細細來看。
就中國電影進程來看,《英雄》毫無疑問是中國電影「大片時代」的里程碑。自此之後,中國電影拉開了商業大片的時代帷幕。砸投資,拼明星,狂宣傳,這開始成為一種商業操作的模式。
❹ 影視劇中有哪些最震撼你的片段
一、《將夜》——春風亭之戰看了這么多的武打劇,這一幕我真是來回刷了無數遍。無論是劇情、武打動作、特效,以及恰到好處的鏡頭、音樂、鼓點,每一幀畫面都彷彿敲在了我的心尖上,再刷幾十遍都不為過。二、《邊城浪子》——傅紅雪雙刀顏值+演技+耍刀,朱一龍的這一段雙刀驚艷到我了,甚至有一段時間我要每天早中晚三刷,這都無法滿足我的對於他的喜愛。三、《唐磚》——麗人行當時沒怎麼看《唐磚》,完全被這段舞蹈吸引走了,可以說整部劇的精華都在這段舞蹈上。「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破繭成蝶,美輪美奐。四、《倚天屠龍記》——張敏回眸淺笑雖然很不喜歡這一版的張無忌,但完全被趙敏的回眸迷倒了。她一身男兒裝扮,英姿颯爽,眉宇間俠氣十足,遠遠看去以為是塊冰霜,但當她回眸淺笑時,才明白什麼叫做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五、《康熙王朝》——康熙怒斥群臣當陳道明站起來,細數自己滅了鰲拜、平了吳三桂、收了台灣、平叛葛爾丹,才發現大清最大的問題在乾清宮。當他對著眾位愛卿說:「咱們這兒爛一點,大清國就爛一片。」時,我真無法抑制自己內心的顫動,這些話句句鏗鏘有力、深入人心,怎麼也忘不了。六、《恰同學少年》——齊誦《少年說》「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 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當自己讀完一遍《少年說》,都會感到前所未有的洶涌澎湃之情,更何況是莘莘學子,齊聲朗誦,超級振奮!
❺ 《英雄》當年為何在國外票房大賣
這個問題的關鍵就在當年這兩個字。
為何當年在國外票房大賣?如果不是當年,而是現在上映,你覺得《英雄》還會有這么高票房嗎?肯定不會。因為它錯過當年那個時代了。
所以這就是時勢造“英雄”啊。
雖然大家對《英雄》的褒貶不一。但《英雄》在2001年,國內票房就拿到了2.5億元。在當時僅次於《泰坦尼克號》3.6億元。可見國內觀眾對這部電影也是買單的!
《英雄》電影畫面唯美,人物刻畫生動而鮮明。電影的視覺效果更是非常震撼,裡面武功設計更是標新立異。關於箭陣的畫面,氣勢磅礴,讓人印象深刻。如今已經被國外電影大量效仿。
作為中國武俠電影,《英雄》能夠在海外取得如此票房和口碑,證明了國外人對中國古代文化的、和中國武術的熱愛和關注。
❻ 急求電影《英雄》或《卧虎藏龍》的影評
轉的不知道算不算。。 英雄可以是「言不必信,行不必果」的人。
誠信免談,承諾再講。
友情可叛,半途能廢。
宣稱「讓世界了解中國文化」(12月20日上海電台的報道導演的說法)的《英雄》所編制的情景,卻是——
無名從說謊編故事開始(不是我教你詐),編的故事是殘劍和飛雪的相互不忠和背叛、愛侶之間相互不誠信不寬恕(不是我教你狠)。
無名讓長空把他生命交給了自己,卻輕易地不假思索地放棄了,朋友以身相托的任務,影片似乎感到連交待一下也不需要。而秦王把「知己」的無名翦除更是理所當然,只是因為自己對自己的部下「擺不平」,就可以輕描談寫地把另一名英雄拋棄……這些以義相見的俠客尚且不誠不信,目標游移,出爾反爾,別說一般不懂字的精神、書法的精神、劍術的精神和英雄
相惜的凡夫俗子了。
這是哪個朝代的事呀?
堂堂英雄;凜然壯士,變得這般卑微委瑣。為了票房和「有名」,對「無名」的戲路未加深思熟慮,就胡編一氣。結果衍生出這么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意義系統。摯友和愛侶之間也無法溝通,武藝和劍術和禪悟也無法讓戰友心有靈犀一點通,非得用編計、設局、佯裝、亂殺來解決這些愛國志士之間的關系和事件的走向。
最後,「無名」的臨陣變卦,一下子宣告了:背叛「長空」的信託是合情合理合法的。秦王背信棄義誅殺「尤名」是合情合理合法的。為編導的某一想法而把積淀在千百年歷史中的壯士和大俠的人格和形象侏儒化和負面化都是合情合理合法的。或者說,為了給外國人看,亂改中國故事和中國文化精神,是合情合理合法的。為了票房,一切都是合情合理合法的。
對話文字粗糙直白,是影片內涵膚淺和支離破碎的後果,敘事本身缺乏一以貫之的動勢,隨意切割的段落和鏡頭又沒有內在連接組成一個整體。於是,在「好看」的片段之間發生短路時,幾句自報家門式的表白臨時粘接特技和酷鏡,是最廉價的手法。當眼球被畫面和動作吸引時,貧乏的語言往往被觀眾忽視,這正是電視的弊端。電影也走上這條道,片面追求畫面的沖擊力,定然是一個原因。
在秦王和他的三千黑衣兵的眾目睽睽下,「無名」英雄出場了,在秦王冷光逼人的視線中,「無名」開講故事了;在弓箭手虎視眈眈中,「無名」等待著自己生死的判定……鏡頭都給了誰?「無名」的視點在哪裡?編導可以有第三個視點,但失去了視點的「無名」們,從一開始就「低人一等」,英雄氣短。
零次方101代編劇
咱封的,還沒有寫過劇本。
但他正在考慮2004年的賀歲片。
是轟轟烈烈的勢頭刺激了他,重新勾起他從小做編劇的夢想。當然劇本是否正規那就另當別論了……
不過他勇氣可佳。第一個劇本就向著賀歲片發起挑戰真的是有一點今天的那些名導演的風范,如馮小剛、張藝謀這樣的大牌導演,要玩就玩大,挑戰自我,沖向新的山峰。不過那零小子連山峰都沒見過,還沖新的山峰,真的是看得高,望得高啊!傻得厲害來著。
蟑螂
著名記者,專門為國內的娛樂報刊雜志撰稿,但為了求得一身自由也就不與任何媒體簽約,這可是今天流行的Ⅳ國際自由人一族哦。
零:我在考慮2004年的賀歲片,我現在有很好的想法,絕對靈。
蟑螂:是么,那我倒要聽聽了,我這人娛樂圈裡里外外啥事不知道啊,2004年的賀歲片不來點絕活,你對得起2003年和2002年的賀歲片不?
零:那是!那是12002年的賀歲片是啥?就是那馮小剛的《大腕》么,那2003年的賀歲片是啥?不就是那張藝謀的《英雄》,想想看,這當中有什麼聯系不?
蟑螂:聯系?看不出,一個是玩現代的一個玩古代的;一個玩幾個大明星,一個只用兩個大明星。一個是用盡了王家衛、徐克電影里的招牌大明星,完全是不一樣的東西,我看不出有什麼聯系。哦(故作恍然大悟狀)!片名都兩個字!這算嗎?
零:還真虧你娛樂圈內混那麼長時間,白混。真是娛記,咱就不算了,你真不注意觀察。《英雄》和《大腕》之間當然沒有絕對的聯系,但你想想,《大腕》是反映什麼的,而《英
雄》前期又是玩什麼的?
蟑螂:明白了!炒作!《大腕》預兆了《英雄》,《英雄》唱響了《大腕》!
零:恭喜你,你終於在這一時刻混出來了。我的想法就是以《大腕》的手法演義《英雄》的前期炒作,片名為《大腕英雄》,說白了也就是,是個大腕他就是英雄。
蟑螂:絕!那你的不就是賀歲片 賀歲片:賀賀歲片,他們一個票房超過4千萬,一個票房超過1億幾千萬,那你不超過1億4千萬不罷休么!
零:少來!那2005年的賀歲片別人不就會馬上定為《大腕英雄大腕》啦!當然防盜版也是要做好的,張藝謀是空投膠帶,這招用過了,不新鮮,來個絕的,花1000萬買斷盜版商,讓他們絕對獲利後他們也就不會盜版你的片子了。
蟑螂:這個是,《大腕》內有一段台詞絕對絕,對於這盜版問題真的是一針見血。我來說給你聽聽,不知道你是否還記得:
中國這音像產業這油水(兒)大著呢。沒!我跟你講啊,中國現在有兩千七百萬台DVD,每一台機器每年消費十張DVD,每一張DVD我們抽一塊錢的版稅,這一塊錢乘十是十塊錢,十乘兩千七百萬,這就是兩億七千萬哪。兩億七千萬?沒錯!
相信張藝謀肯定也想到過這點,所以他當年防盜版的工作做得如此之好,真是難為他了。連我這種資深的娛樂記者都沒辦法帶照相機進入首映式……
零:哈哈!所以呀,不過我想張藝謀肯定是這樣算筆賬的:
中國電影產業油水大著呢。沒錯!
我跟你講啊,中國現在有13億人,每個人平均每年看一部電影,如果每一部電影我們拿票房2圓,二乘十三億人,這就是二十六億哪。二十六億?沒錯!
中國的評論界,特別是娛樂評論,有種很奇怪的現象或者說習慣:什麼新鮮人新鮮事一出來,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是一陣熱捧,覺得差不多了,突然180度大轉彎,以前的好處一筆抹殺,彷彿那根本就不是他們寫的。余秋雨如此,趙薇如此,《英雄》自然也沒能倖免。看來娛記們是下決心將這項優良傳統發揚到底了。
本文的重點不在討論媒體的態度,而是想說明,無論周圍人如何評價,《英雄》我是一定要看的。首先,能引起爭議的東西往往比有口皆碑更讓我好奇;而且我做了多年的武俠迷,除了時下熱播的蹩腳古裝戲外,可說是逢武必看;加上是這么一部國產「大」片,又誕生在電腦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你很難用非議把我從它身旁趕開。
關於電腦特技,有人說,《英雄》做得也太完美了,已經蓋過了故事本身的內涵;又有人說,《英雄》根本就沒有故事,全靠武打的花架子撐著。特技在影片中該佔多少比重才合適,這個問題見仁見智,姑且不談;僅就質量而言,《英雄》所做的似乎並不像傳說中那麼完美。我就從介紹中看到過很煞風景的:秦王把劍扔在李連傑面前,說:「你自己選擇吧。」那把劍
飛在空中的樣子要多假有多假。我以為內地影片在這方面追不上《指環王》,至少也得好過《天脈傳奇》,怎麼說你也比人家有人有錢呀!可是一看到秦王那個片段我就起了個念頭,要見識一下《英雄》的不完美可以到什麼程度。這也算我想看該片的一個小原因。更大的吸引力自然來自演員。老張也不知哪來的面子,竟將我的「舊愛」<陳道明、張曼玉、梁朝偉、李連傑)、「新歡」(甄子丹)一網打盡。(章子怡就算了,越看越像花瓶,沒什麼新東西可挖。)說實話我對此次的張藝謀本來不抱太大期望,因為覺得他的根在《老井》中那個農民那裡,拍城市題材已是失敗,所謂的「豪情武俠片」可想而知。張自己也說,拍武俠僅是一個夢;奇怪的是居然有這么多影帝、影後級的大腕肯幫他造夢,這種奇跡般的片子不看,我都覺得過意不去。
說來說去,說到音樂上。譚盾近年的風頭不可謂不勁,先在奧斯卡風光了一回,又搞「永恆之水」,再和某樂評家論戰,知名度一路飈升。人的風格一旦成型就很難改變,出名後尤其如此;體現在作曲者譚盾身上,就成了《英雄》配樂抄襲《卧虎藏龍》的嫌疑。我個人認為這沒什麼大不了的。《神秘園》的曲風還不是大同小異,唱片照樣一張張的出,熱銷得很。何況《卧》片配樂得了奧死卡,今年《英雄》又要沖奧,譚盾順手揀個現成朝評委賣個乖也在情理之中。至於兩片音樂到底有多像,還得看電影的時候慢慢體會。
中國電影現在正走到瓶頸。一方面第六代導演的許多好片拿不到公映許可證,一方面第五代又給人江河日下、江郎才盡之感。這時馮小剛、張藝謀、李安等人挺身而出,力圖憑借「敲洋木魚念中國經」的運營方式,使國產片與世界電影工業的大潮接軌。此種嘗試的效果姑且不論,就沖這份勇氣,我也會買下在國內罵聲一片的《卧虎藏龍》的VCD,也會死心塌地地去影院看《英雄》。
❼ 外國人看周星馳的電影有什麼反應
外國人看周星馳的電影有什麼反應:
我在多倫多看《長江七號》/作者: 任我行星
http://tieba..com/f?ct=335675392&tn=PostBrowser&sc=3472350972&z=339828014&pn=0&rn=50&lm=0&word=%D6%DC%D0%C7%B3%DB#3472350972
我在美國看<長江7號>
http://tieba..com/f?ct=335675392&tn=PostBrowser&sc=3735011929&z=365262661&pn=0&rn=50&lm=0&word=%D6%DC%D0%C7%B3%DB#3735011929
在多倫多一家電影院看了《功夫》
http://post..com/f?kz=14073490
4月22日,北美是周五,下午13:00,我看的是該家電影院《功夫》放映的第一場。
等待這個時間已經很久了,我甚至提前兩天買了票,買票時還小心翼翼地問了句白人mm:星期五的《Kungfu Hustle》,還有票嗎?
白人mm把我像怪物一樣打量了一下,說了聲:Sure。
這里大家看電影都是現場買的。
星爺的電影我看了無數遍,但眼前的《功夫》卻是我將在電影院里看到的第一部周星馳電影。我也很高興,星爺的電影終於進入北美市場,全線放映。而我可以微薄的門票給予小小的支持。
還是很期待進入電影院後看到滿場都是觀眾在那裡興奮的交談、歡呼的情節,也幻想過影片結束後,全體觀眾起立熱烈鼓掌。
當我興奮而又忐忑地從白晝闖入漆黑的電影院時,我站立在過道中間,猛地回頭,就像《少林足球》中的星爺第一次沖進正式的足球場參加比賽一樣,想像著對觀眾席上黑壓壓的人群大聲疾呼:你們好!
在那一瞬間,我還幻想著有人會扔過一跟爛香蕉,向我怒道:別擋住我看戲!或者說:哎呀,你怎麼才來?!
靠!揉揉眼睛,我還以為電影院里空無一人,再定了定神,發現各個角落稀稀拉拉三五人群。我坐到最後一排,數了數,諾大一個電影院,加上我們夫妻二人組合,只有15人。
其中,華人大概5名,剩下10名大多為印巴人,似乎沒看見一個白人。這真是個不幸的消息。
「第一場嘛,你就將就著看嘛。」
我覺得華人不爭氣。就我那群三五好友及他們自己的三五好友,人人都看過《功夫》了,十多個人,談起來也津津樂道,你叫他們再花錢去電影院看,可能就不會像我這樣賣力了。
也就是說,大概十五個華人里,會有一個去看《功夫》。不是他們不想看,實在是他們都看過了,不想再花這個錢去看了。
在北美,星爺是個新人,我們這些長年看他電影從中尋找安慰和取樂的華人不去支持他,誰支持他?有這樣優秀的影片在北美的電影院里公映,展現我中國人的聰明才智,宏揚我東方傳統武術文化,我是非常驕傲的。但,像我這樣的人,也是鳳毛麟角吧。
人人都看周星馳電影,人人都不給周星馳一分錢。
星爺,我們全球華人都熱愛,但是,
是香港人把你養大的。
《功夫》的DVD我已經看了五遍,但是到電影院看,我非常地奇怪,怎麼還像跟第一次看一樣新鮮,隨著情節的進展,我無論是從打鬥場面還是人物情感都感受到從未有過的強烈震撼,真是太刺激了,真是太動人了,真是太過癮了。
我一邊看,一邊心裡對自己默默說:周星馳怎麼能拍出這么出色的電影。這簡直就不是一部電影,這是一個夢幻,是一場夢。只有在夢里才能見到這樣的場景。即使金庸小說中的文字也只能描繪到一個餘音繞梁的限度,讓我們在那裡兀自空想。可是周星馳的〈功夫〉展現的卻是實景,他讓你用你的眼睛去看到從前認為只有心領神會的東西。
他究竟是神仙的化身,還是地獄的使者,沒人知道。
連平時一貫反對我看周星馳的老婆,也在我身旁綣成了一個小綿羊的形狀,眼神里有一種令人妒忌的溫柔。
從她的問話中,我知道在家裡看DVD時他根本就是心不在焉,純粹敷衍我的,而現在在電影院才算是第一次在看。
在電影院里,只要是個好電影,必定吸引你的注意力。
這是電影院的好處。
電影是粵語原聲,聽不懂的華人朋友只有和印巴人一起,看英文字幕了。
因為〈功夫〉的情節我已經非常熟悉,所以我在看的時候,是注意讀英文字幕的。感覺,光從翻譯後的語言上,你幾乎已經找不到任何笑料的了。
哦,有一處,就是斧頭幫師爺在車里罵小弟,說街坊鄰居不用睡覺了,人家第二天還要上班呢這一段,大家都在笑。
還有一處,就是油炸鬼臨死前說英文,包租公叫他speak Chinese,大家都在笑。
說實在的,裡面的人物名稱、武功套路真不好翻譯,還有那句詩「一曲肝腸斷,天涯何初覓知音」,翻不出那種感覺。
火雲邪神翻譯的是「The Beast」,楊過和小龍女翻譯的是「Paris and Helen of Troy」,沒有任何人笑。如來神掌翻譯的是「Buddha Palm」。
所以真正讓電影院里的華人、印巴人都發笑的還是動作。而真正打動人的還是個「情」字。
這是世界性的語言,無論哪個民族哪個種族操什麼語言都會被深深吸引和打動的地方。至於其他微言大義,所謂的真理和價值,東方人看是這么回事,但其他的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種族看,可能就不一樣了。
所以,周星馳的〈功夫〉抓住了「動作」和「感情」,在世界范圍內,就能成為一部優秀的電影。
現在,我給大家回憶一下,這15名觀眾在看〈功夫〉時的暴笑反映。嚴格來說,〈功夫〉不能算是喜劇片,這是一部動作片,也是一部正劇。但是,我們大家都已經習慣了把周星馳電影當喜劇片來看。
由於看不到觀眾的面部表情,我就說說在什麼時候我聽到了笑聲吧,也許跟國內的觀眾不一樣哦。
第一次笑,來自醬暴,他站在那裡不服氣,結果被包租婆用拖鞋拍出了畫面。此時,大家都笑了。我估計是連老外都覺得此時的醬暴好帥(handsome)。
說起醬暴,真是個了不起的人物,由他引出包租婆,由他被勒索引起豬龍城寨之禍,又由他引出萬中無一的絕世高手,當然是個假冒猥劣的,但已經埋下伏筆,萬中無一的絕世高手是有的,英文翻譯叫做「The one in million」或者,星爺最後出場時,被包租婆稱做「The One」。
第二次,是包租公被肥婆打得跌倒到樓下,可能動作太誇張,大家都在笑,還沒笑完,結果又落下來個花盆,還開苞了,繼續意外而欣喜地笑。
至於包租公給阿朱檢查身體、說有流星親阿珍,偷看四嬸洗澡等國內大家覺得搞笑的情節,老外看了一點反應都沒有。
第三次是令人印象最深刻的連環笑,全場都在笑,聲音很大,就是阿星單挑豬龍城寨,被拿蔥的大嫂打得吐血後,開始挑老弱病殘的,現場笑翻了。先找個矮子,結果矮子是做板凳的,站起來老高,大家笑,又挑個老者,結果肌肉好發達,繼續笑,最後好不容易找個小朋友,結果也很健壯,這幫老外笑得可開心了。
這可能是個世界性的笑料。
第四次是斧頭幫二當家帶人來後,包租婆說「下雨了,收衣服了」像卡通人物一樣跑回樓躺床上,看著斧頭幫和居民的驚愕表情,大家都笑了。這種動漫風格是有效果的。
第五次,是阿星和肥豬跑回城寨殺包租婆,這里也是連環笑。尤其是扔刀那一段,星爺中刀,大家笑,肥豬來扔,又中刀,大家笑,扔出到柄,刀留在阿星身上,很搞笑,拔出來說sorry又刺回去,大家笑翻了,舉起蛇框,蛇掉在阿星身上,很搞笑,阿星說:「我不再相信你的話了」,大家都好笑,結果吹了口哨被蛇咬,笑翻了。肥婆駕起風火輪追阿星,笑得沒前面厲害,但是最後以一個優美的身資撞在廣告牌上然後平平得滑下來,大家都在笑。這個鏡頭我們看多了,老外可能是第一次看到。
第三次和第五次是全場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大笑。
剩下的印象不深,大概有,小阿星以一標準的掌勢打到洪爺身上,本來應該倒下的,卻沒有倒,反到給了他一耳刮,小阿星很驚詫,但現場觀眾卻在笑。
油炸鬼死時說:「What are you preparing to do?」包租公叫他「speak chinese」大家在笑。
阿星和肥豬在電車上被金絲眼鏡欺負的那一段,每按一下,說這次是「Dragon Style」,這次是"Tiger Style",這次是「Monkey Style」。
對了,還有一段是開懷的笑,不是那種搞笑,就是肥婆和包租公上了斧頭幫大哥和師爺的車那一段,師爺叫小弟不要大吵大鬧,街坊鄰居要睡覺,人家第二天還要上班,還罵人家是人渣,大家都在笑。肥婆給琛哥比劃那個動作,也很搞笑,最後兩人在車上一邊撲火一邊冒著輕煙灰溜溜跑掉,大家都在笑,但能感覺出,是一種開懷的笑。
阿星到非正常人類研究中心剛剛放出「The Beast」那段,火雲邪神坐在斧頭幫大殿里。大家都在笑他那雙拖鞋,阿星說只要「Clean」一下,應該就挺像「The Top Killer」。
阿星的腦袋被「The Beast」打進地板里了,還用一跟小木棍打火雲邪神,老外也在笑,但不明顯,還有踩腳趾那段,本來以為他們會笑,但也沒怎麼笑。
最後一段,當乞丐又一出現在畫面,大家就開始笑,又拿出更多武功秘籍,看著那個小朋友受到誘惑而略顯痴呆的表情,大家都在笑。
基本上,以上就是我在電影院里感受到的多種族觀眾在看〈功夫〉時的喜劇反應。還是跟我們純粹中國人觀眾的反映不同。
搜集一點這些素材,也許對星爺下一部在好萊烏公映帶喜劇色彩的動作電影有用。
在我同排邊有個印巴青年,學生模樣,手裡捧了很大一個爆米花,全場中他的笑聲最大也最連續。人家笑的時候他在笑,人家不笑的時候他也笑,笑起來的時候,爆米花都在抖,有些還掉地上了,真可惜。非我族類,居然也能看周星馳電影看得這么開心,我深深地鄙視他。
好,現在講幾個有點震撼力的鏡頭,因為這幾個鏡頭,大家雖然沒有笑,但發出了「啊」「咦」「哦」「呀」等類似的聲音。
第一個鏡頭就是苦力強淪陷在成百上千的斧頭幫的斧頭陣中,我估計大家是在為他擔心吧。
第二個鏡頭是苦力強被天殘地殘的琴音所害,人頭落地那段。
第三個鏡頭是油炸鬼挺著槍在空中沖向天殘地殘,紅纓槍挑斷幾柄刀劍後在空氣晃動的聲音。
第四個鏡頭是包租公耍太級把天殘地殘的牙打落那段。
第五個鏡頭,阿星打劫啞女,啞女認阿星,阿星逃掉,通踢肥豬那段。
第六個鏡頭是火雲邪神向自己開槍,抓住了子彈,大家都很驚詫,也許這些老外誰都不會想到也從未想過這樣的畫面吧。
第七個鏡頭是火雲邪神把阿星拋在空中,用拳痛擊他的頭部那段。從他一手抓住阿星,一手握緊拳頭時,現場的氣氛就很緊張了。
第八個鏡頭是阿星被火雲邪神頂到空中,輕點雕背那段,許多人發出一種奇怪的聲音,奇怪?驚訝?總之有所感觸。
第九個鏡頭是阿星打出的那兩個巨大的如來掌印。
第十個鏡頭,"The One"對「The Beast」說:「You want to learn, I teach you.」然後「The Beast」向「The One」跪下來,說「Master!」(中文是「我認輸了!」)。
這句話由英文字幕出來,少了幾分俏皮,多了幾分力量,對現場觀眾都是突然一震的感覺。
有些朋友對我以上談到的觀眾反應可能有所疑慮,認為也許那些笑聲都來自幾名華人觀眾,我說,你錯了。因為除了我們夫妻二人組合之外,另外好象也是一男一女,也就是十多個人里,華人除了我之外,也就那個哥們發出聲音,但他坐得太遠,而身邊的笑聲卻很近。
另外,華人不像老外那麼喜歡和善於表現,行為舉止比較拘束。
影片結束後,屏幕上打出了導演「Stephen Chou」的名字,我立即熱烈地鼓掌,前排有人附和了我的掌聲,不知道是不是那個華人哥們,但他的掌聲很快熄滅了,可能是被自己的女友制止了。我老婆也來製作我,但我鼓得越大聲了,直到電影院的燈亮了,我才突然停掉。(我也是中國人嘛,也有點害羞的)。
好,大家要看的紀實這就算寫完了。因為電影院的〈功夫〉畫報今天才換上「Now Playing」字樣,而北美的觀眾喜歡即興在電影院里選看,我想周末和接下來的日子,放映〈功夫〉的電影院里的觀眾席,就會像〈少林足球〉里比賽的觀眾席一樣,一場比一場人多,越來越受到北美觀眾的觀注和喜愛,直至成為票房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