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評價20世紀20年代歐洲先鋒主義電影
歐洲先鋒派電影運動,大概可以分為三個先鋒派:第一,以法國印象主義電影為主要代表,其從1917年到1929年貫穿了整個先鋒派運動的始終,因為在這些藝術作品中最早體現出了先鋒主義的創作意圖,所以被稱之為「第一先鋒派」;第二,分別是以法國超現實主義電影為代表的、有著超現實傾向的各種電影流派和德國表現主義電影,被稱之為「第二先鋒派」;第三,是阿貝爾托·卡瓦爾康蒂在法國創立的一個紀錄電影流派,他於1926年製作完成的影片《只有幾小時》標志著這個流派的正式誕生[1],後被法國電影史學家喬治·薩杜爾稱之為「第三先鋒派」。雖然三個先鋒派產生的影片特點不盡相同,但是它們作為組成歐洲先鋒派電影運動的一部分,有一個明顯的相似點,那就是這些影片本身不是以商業盈利和影片講述故事為目的,並且由於當時有聲電影的技術還沒有發明,因而主要集中在對無聲影片純視覺表現力和美學特徵的探索方面。
2. 世界電影史的四次較大的電影運動是什麼
在世界電影發展史上,三次電影運動是推動電影藝術思想形成的重要里程碑。這三次運動分別是:歐洲先鋒派電影運動,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運動和十九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法國「新浪潮」。第四次運動尚未出現!
3. 先鋒派電影的藝術討論
先鋒派運動的主旨是企圖從電影的形像性和運動性出發,去擴大、挖掘電影的可能性,使電影最終成為一種獨立的新藝術。但是「先鋒派運動的代表人物更多地是從形式出發,以自我為目的,因此也未產生巨大的社會效果。作為一次藝術運動,許多實驗性影片在表演手法,鏡頭技巧等方面的探索,對電影藝術的發展,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歐美電影界,尤其是評論界有時也用「先鋒派一詞去形容具有獨創性意圖的影片或創作手法,自然它們已與上述電影創新運動無直接關系。
20年代末無聲電影時期結束之前,好萊塢電影已經發展出相當復雜的敘事規范,製片廠制度的工業化生產模式也初步形成。此時,歐洲的德國、法國、西班牙等國家,出現了有別於好萊塢電影的所謂先鋒電影運動。
先鋒派電影並不是一個統一的創作流派,它包括了「純電影、「達達主義電影、「超現實主義電影、「表現主義電影、等相互關聯有相互區別的創作流派。
受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形成的以尼采、弗洛伊德等人的學術為代表的西方現代主義思潮的影響,先鋒派電影的突出特點是反對以好萊塢電影為代表的戲劇式電影的表現形式、製作方法、藝術態度和美學方法論,其中最重要的兩項是反形象再現和反情節敘事性。
這個主要由詩人、音樂家和畫家構成的群體,創作是主要探求如何讓電影的畫面產生情緒的象徵行的或者節奏感等效果。由於先鋒派的理論和時間,電影的造型一是開始逐步為電影藝術所接受,逐漸成為一種新的電影觀念。
4. 文藝馥心:從"理性"到"非理性"的過渡歐洲先鋒電影運動
歐洲先鋒派電影運動,是指20世紀初發生在歐洲的一次實驗電影運動,通常認為發端於1910年代,1920年代進入高峰時期,以法國和德國為中心,波及義大利、英國、匈牙利等國家,這個時期的蘇聯電影學派也被認為是歐洲先鋒派電影運動的一個重要學派。
先鋒派運動的主旨是企圖從電影的形像性和運動性出發,去擴大、挖掘電影的可能性,使電影最終成為一種獨立的新藝術。但是「先鋒派」運動的代表人物更多地是從形式出發,以自我為目的,因此也未產生巨大的社會效果。作為一次藝術運動,許多實驗性影片在表演手法,鏡頭技巧等方面的探索,對電影藝術的發展,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歐洲先鋒派電影運動開始於1917年,其主要代表有:
(1)超現實傾向的各種流派:法國立體主義及印象主義、達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
(2)德國表現主義
歐洲先鋒派電影運動的主要藝術主張:
(1)反對敘事,主張「非情節化」、「非戲劇化」。
(2)通過聯想的絕對自由達到「電影詩」的境界——追求「純粹的運動(節奏、情緒)」。
(3)描寫夢幻的世界,即一個充滿了潛意識活動的非理性世界。
(4)把物放在比人更重要或者至少平等的地位。
歐洲先鋒派電影運動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先鋒派(1920—1925)以法國印象主義電影為代表,貫穿先鋒派電影運動始終;
第二先鋒派(1921—1926)以法國超現實主義電影和德國表現主義電影為代表;
第三先鋒派(1927—1930)是阿貝爾托·卡瓦爾康蒂創立的紀錄電影流派,他於1926年製作完成的影片《只有幾小時》標志著這個流派的正式誕生,後被法國電影史學家喬治·薩杜爾稱為「第三先鋒派」,影響波及歐洲許多國家。
雖然三個先鋒派的影片特點不盡相同,但是作為歐洲先鋒派電影運動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們都有一個明顯的相似點,即不以商業盈利為目的,不以講述故事為宗旨,並且由於當時有聲電影還沒有發明,因而主要探索無聲影片的純視覺表現力和美學特徵。
歐洲先鋒派電影運動是戲劇影視文學專業《西方電影史》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歐洲先鋒派電影運動的出現,不僅推動了電影獨立化的進程,是先鋒藝術在電影世界裡的實驗和探索,更是對人類精神國度進行的一次從"理性"到"非理性"的過渡,是20世紀文化內涵的核心精神,也是20世紀藝術世界最有活力的部分。
5. 外國電影史|先鋒電影運動(一)
由於好萊塢電影文化的入侵和一戰帶來的西方傳統觀念和精神文明的危機,歐洲開始了一場抵制外來文化入侵和探索自身文化的運動。1917~1928 年的歐洲先鋒派電影運動,是世界電影史上的第一次電影運動。
歐洲先鋒派電影掀起了電影有史以來第一次真正的革新運動,以法國和德國為中心,輻射整個歐洲大陸,在不同地區呈現不同的形態,形成多種多樣的藝術流派。主要流派有:印象主義(法國)、表現主義(法、德)、抽象主義和超現實主義。這一運動本身並不以敘事功能和商業營利為目的,主要是對默片純視覺形式的美學形態和表現功能進行各具風格的實驗和探索。
02
印象派電影
以路易•德呂克為中心,包括阿培爾·岡斯、謝爾曼·杜拉克、讓·愛潑斯坦、馬賽爾·萊皮埃等人組成的電影學派。印象派電影的主要特點可以概括為「淡化敘事性」和「強化視象性」。他們明確地提出「電影不是戲劇」,認為「戲劇動作在電影中出現是一種錯誤」,他們堅持認為情感表現是電影藝術的基礎,而非講述故事。因此,印象派電影一般不進行戲劇或小說式的敘事,他們的影片故事簡單,卻追求畫面的詩意效果或者說「視覺的韻律」。
03
抽象電影
(理性電影包括純電影和達達主義電影)
受到了抽象主義畫家康定斯基影響(否定作品認識社會和表現社會的功能,主張為形式而形式,為藝術而藝術,在印象派的基礎上,繼續為了藝術電影而奮斗
代表作:費爾南•萊謝爾:《機器的舞蹈》雷內•克萊爾:《幕間休息》
特點與主張:
在立體主義、達達主義的影響下,抽象電影從印象派的淡化情節、發展到徹底否定情節敘事因素,強調「純粹作用於視覺」的抽象化造型,形成了無情節、無理性、無人物的所謂「三無電影」。注重物體的形式與造型,強調抽象性,依賴技術與攝影的變形實現節奏感,以客觀物體為對象,展現物質世界的節奏和混亂
04
1 抽象主義是從達達主義繪畫中找到靈感,熱衷於絕對抽象化造型的節奏和美感,並試圖用這些抽象的線條、圖形或物體的造型來圖解旋律和節奏。揭示肉眼以外的世界,在電影里突出了音樂的美感,強調鏡頭的內部節奏、韻律和動態美,擺脫敘事,非情節化。
2 德國抽象派的特點:態度認真和內容正經而富有使命感。重要作品:艾格林:《對角線交響樂》《平行線交響樂》《地平線交響樂》
3 法國電影抽象派時期(1925--1929)。之前為印象派時期(1917-1924)法國抽象派的特點:浪漫的詩意和快樂的幽默感。法國抽象主義電影的主要作品:曼·雷伊《回到理性》 費爾南多·萊謝爾《機器舞蹈》雷內·克萊爾《幕間休息》
(源自筆記整理)更多內容請見公號自習室Share
6. 先鋒派電影的介紹
先鋒派電影(英語:Avant-garde movies)是20世紀20年代以後,主要在法國和德國興起的一種電影運動,它的重要特點是反傳統敘事結構而強調純視覺性。作為一種影片樣式,也有人稱之為純電影、抽象電影或整體電影。先鋒派電影不以盈利為目的,不敘說故事的純視覺影片。這種影片一般由創作者獨立拍攝,大都為短片。它的重要特點是反傳統敘事結構而強調純視覺性。作為一種影片樣式,也有人稱之為純電影、抽象電影或整體電影。1先鋒派電影以法國和德國為策源地 。影響遍及整個歐洲,時間自1917年至1928年,大約延續了十餘年之久。由於他與當時風靡歐洲的各種現代藝術思潮有著明顯的對應關系,加之一位藝術家可能同時接納多種思潮的影響,所以先鋒派電影流派紛呈,成員交錯,主要包括:印象主義、表現主義、抽象主義、超現實主義等,另外還有純電影、街道電影、室內電影等電影主張和實踐。1先鋒派運動的主旨是企圖從電影的形像性和運動性出發,去擴大、挖掘電影的可能性,使電影最終成為一種獨立的新藝術。但是「先鋒派」運動的代表人物更多地是從形式出發,以自我為目的,因此也未產生巨大的社會效果。作為一次藝術運動,許多實驗性影片在表演手法,鏡頭技巧等方面的探索,對電影藝術的發展,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