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一部電影,是講了一個女孩騎馬的電影(好像是這樣),很久很久的,是美國電影,請問這部電影的名字是
《玉女神駒》的劇情簡介
伊麗莎白·泰勒年僅十二歲時主演的成名作,她在片中飾演極愛騎馬的女孩維拉韋.布朗,偶然遇到退役騎師蓋隆尼,邀他回家用膳。
布朗先生讓他留下來工作,維拉韋乃希望他幫忙訓練愛駒參加全國馬術大賽。然而布朗家並無足夠的錢支付報名費,直至母親給她一筆在多年前贏得的英吉倫海峽游泳比賽的獎金才解決問題。
在溫馨感人的倫理故事結束後,是一場壓軸的精彩馬術大賽,將觀眾情緒帶至高潮。導演克拉倫斯·布朗拍出了一部水準甚高的家庭電影,年輕的泰勒固然表現出少女的朝氣和夢想,童星出身的蓋隆尼在指導另一個新童星時也感情高度投入,演來渾身是戲。三十多年後他再度與另一童星泰坦.歐尼爾主演本片續集《玉女情懷》。
(1)外國電影騎馬牽著奴隸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威薇(演員伊麗莎白·泰勒)
布朗家的三女兒,極愛騎馬的女孩,開朗活潑,熱愛馬術並對其執著,受到布朗太太的鼓勵與麥·泰勒一起參加馬賽,在各種不利的狀況下,威薇女扮男裝出賽。
2、布朗太太(演員安妮·里維爾)
布朗太太是一名勤勞的家庭主婦,一個充滿智慧的母親,為感激恩師而收留麥·泰勒,並讓對方在自己的店中做工自食其力,布朗太太還鼓勵愛馬如命的女兒威薇與麥·泰勒一起參加馬賽,並給了女兒一筆在多年前贏得的英吉倫海峽游泳比賽的獎金,幫女兒解決賽馬資金的問題。
3、麥·泰勒(演員米基·魯尼)
是布朗太太已故恩師之子,他四處流浪尋找發跡的機會,作為不速之客來到布朗家並受到熱情招待。布朗先生讓他留下來工作,威薇希望他幫忙訓練愛駒參加全國馬術大賽。麥也克服失敗之心病,重新騎上馬背。
2. 《被解救的姜戈》講了什麼道理,五十字,謝謝
這里總結出了《被解救的姜戈》的10大關鍵詞,將這部電影里到外扒個精光,了解本片憑什麼倍受影迷推崇,緣何獲得第85屆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一起進入西部暴力世界,體驗「昆汀style!」
1、騎馬的黑人——自由主題「弗里曼」
姜戈的姓氏弗里曼,Freeman直譯自由人;妻子布魯姆希達的名字,在牙醫的故事中,是等待屠龍英雄傑克弗雷德解救的公主的名字。兩位角色牽動著整部電影的主題,也就是自由。
南北戰爭之前美國南方的殘酷奴隸生活自然成為被描述的重點,開場飽受鞭刑的黑奴,背部的傷疤特寫歷歷在目;曼丁哥角斗(起源於西非民族集團的格鬥)、惡狗撕咬血肉橫飛的慘烈。卡爾文·坎迪為首的種植園主似乎並不關心棉花的產量,只是想方設法的折磨黑奴取樂,因為在當時的社會階層中,人的價值是根據膚色區分,對黑白之間平等是沒有概念的,黑人永遠沒有自由。本片從片名上看——《被解救的姜戈》,一個開場就被還以自由身的黑奴,自由的主題無疑顯得非常超現實。
《被解救的姜戈》電影海報上那根鐵鏈,與《斷鎖怒潮》異曲同工,後者正是一部以解救黑奴為題材的作品,而本片鐵鏈後紅色的背景更預示著電影中,打斷的鎖鏈通往自由之路鋪滿了血腥。在姜戈回憶與妻子逃出種植園的情節中,背景音樂是六座葛萊美獎提名的新靈魂樂派男歌手亞當·漢密爾頓的名曲《自由》,他靈魂式的嗓音,舒適的清新風格配上的卻是慘烈的故事。
而最大的自由寫照在於「牛仔姜戈」,片中多數出現姜戈騎馬的鏡頭,象徵著他是一名牛仔,而且是黑人牛仔,這是前所未見的。西部電影中牛仔代表著不羈的自由,出現在一個黑奴身上,不難理解片中所有白人那異樣的目光。結尾之處殺往種植園時摘掉了馬鞍,這個寓意非常明顯。在牛仔的含義中,馬鞍是其最重要的行頭,可以沒有馬但不能沒有馬鞍,有馬鞍代表著我是一名念首代表著西部精神的牛仔,用句現在的話來形容:這就像一個窮光蛋每逢出門就用肉皮擦嘴一樣,就是為了充門面,即便我不是牛仔,我也有馬鞍向別人顯擺。 姜戈故意去掉了馬鞍,為的是證明:老子沒有馬鞍,宏高前但老子有馬!這個舉動為的是要嘲諷那些光有馬鞍沒有馬的偽牛仔,屬於昆汀對歷史的戲謔,從而更為灑脫。
2. 通心粉——義大利西部片
通心粉西部片,很多觀眾對這個名詞屬於霧里看花,雖很常見但具體內容有些語焉不詳。通心粉西部片是義大利著名導演塞爾喬·萊昂內在上世紀60年代創造的一種新類型的西部片。通篇在歐洲拍攝,帶有強烈的歐洲電影風格,表現的卻是美國拓荒時期的故事,演員也經常用美國明星,比如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查爾斯·布朗森等人。
萊昂內並非是意式西部片最早的導演,卻是將其定義為一個類型的先驅。意式西部片與美國片有著完全不同風格,比如萊昂內著名的《鏢客三部曲》系列,伊斯特伍德這些角色都是亦正亦邪,遵從為錢賣命的守則,黑白界限模糊,帶有強烈的個人英雄主義風格。這與以約翰·福特為代表的美式西部片中約翰•韋恩等人冷峻漠然、高大威猛的西部英雄完全不同。
意式西部片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成本低廉,暴力色彩嚴重,當時的義大利Giallo電影(犯罪、驚悚、恐怖題材)風行,這種風潮也蔓延到西部片中,多數意式西部片充斥著廉價的成本,血腥鏡頭比比皆知。這些都是美式西部片所不齒的,很多影評人認為意式西部片玷污了西部電影神聖的沃土,因此用「通心粉」(Spaghetti,義大利面,通心粉Macaroni的說法來自於日本)來諷刺這些片。直到70年代,通心粉西部片運動逐漸頹勢,1973年萊昂內監制、亨利·方達主演的《無名小子》成為通心粉西部片的告別演出,1975年徹底消亡。但在後世最著名的粉絲主導下,於21世紀再次出現。
眾所周知,當年昆汀還是蔽清音像店打工族成員之一,且甚是喜好這種B級風格嚴重的電影,通心粉西部片更是其最愛,在「賣碟」之餘觀摩甚多,對其後世風格影響嚴重。比如昆汀非常喜歡的一部西部片《偉大的寂靜》中,通篇雪景中的血腥就讓當時的碟店小子非常震驚,在其後世多數作品雪景血腥這種「白里透紅」的鏡頭很常見,如《殺死比爾》和本作。
《被解救的姜戈》是一部典型的通心粉西部片,這與如《大地驚雷》這些美式西部電影風格南轅北轍,應該說「不同個導演心中都有一個不同的西部」,昆汀的西部片中,鏡頭突然拉進的面部特寫,斷斷續續的背景音樂,在主角漫步的腳下,是一片充滿著暴力與嗜虐成性的西部大地,正是通心粉西部片的特徵。
3、姜戈——用黑人題材致敬
昆汀早在十年前就完成了《被解救的姜戈》的基本構思——黑奴變成賞金獵人。「姜戈」在歐洲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幾乎通心粉西部片中都有一個姜戈,屬於標配,只要看到這個名字出現,就意味著該片是一部「通心粉」。電影片名就取材於1966年的西部片《姜戈》,但並不是簡單的致敬或者翻拍,因為後者主角是一名白人,本片與《姜戈》除了都是暴力色彩濃重的通心粉西部片外,沒有半點共同之處(《姜戈》的男主角弗蘭科·尼羅還在片中軋了一個角色,曼丁哥格鬥失敗的奴隸主,並且對Django中的「D」不發音清楚明白,致敬味道)。
「姜戈」是一個典型的吉卜賽人名字,出現在一個非裔黑奴身上是不可能的事情,這就屬於昆汀用自己的方式,致敬中又帶著顛覆。
昆汀選擇黑人題材拍攝通心粉電影是有原因的,《姜戈》的導演塞吉奧·考布西就是昆汀非常喜歡的導演(那部《偉大的寂靜》正是出自其手),在他的電影中不但暴力色彩最為張揚,而且種族主義嚴重,比如在《姜戈》中紅圍巾團伙屠殺墨西哥人,《印第安人喬》中賞金獵人剝下印第安人的頭皮作為標記(《無恥混蛋》中的致敬)。
因此在《被解救的姜戈》中,昆汀把考布西的「中心思想」全部糅合在本片中,與他暴力風格最相似的就是南北戰爭前的美國南方,選擇一名黑人當賞金獵手可以將考布西式種族主義推向極端。
黑人牛仔、甚至是南部第一快槍手,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是不可想像的。所以本片是在當代美國普世價值基礎上描述歷史,更加突出了主題。
4. 血腥優美——暴力美學的立場
從《殺死比爾》到《無恥混蛋》,昆汀對暴力美學的熱愛貫穿於他創作的始終,沉迷於對於暴力細節的刻畫,《被解救的姜戈》作為一部以暴力為己任的通心粉西部片,在暴力場面上更加不含糊。但昆汀對暴力的一味宣洩有理可循,暴力解決問題是很片面的,但在電影里,這種方式卻被表現的非常正確。
在《無恥混蛋》中背景二戰,將納粹定義為十足的惡棍,所有的暴力施加,希特勒被打為肉泥這就變得跟眾望所歸一樣。在《被解救的姜戈》中,故事發生在南北戰爭前兩年,當時的密西西比州正是南部種植園經濟最為發達的地方。園主的黑奴制這對於的從小讀著南北戰爭歷史的美國本土民眾來說,種植園經濟代表黑暗的過去。盡管片中種族主義問題非常敏感,但本片實則是「在一個邪惡的地方發生的正義故事」,屬於旗幟鮮明的擁護以奧巴馬為首的白宮領導班子的作品。
因此在這個前提下,昆汀所謂的暴力就名正言順了。很多電影都採用欲揚先抑的這種方式,為的是讓結尾絕地反擊更能調度觀眾情緒。而本片「抑」的部分通篇存在,大段時間表現奴隸主如何虐待黑奴,到了該「揚」的地方,稍微緩和觀眾的心態,然後加重「抑」的部分。這些情緒堆積到了結尾,就像一個即將爆發的火山,到了「忍無可忍,無需再忍」的程度,非暴力不合作,才讓最後「為了達達尼昂」的屠殺,炸掉庄園是那樣的暢快,棉花上的鮮血、引燃的炸彈引線,也能如此優美。
本片在自由平等正義的前提下,把握住觀眾的情緒,用正能量的方式宣洩暴力,也就是暴力之後要加上「美學」的真正含義。
5、頭蓋骨——人種與奴性
片中卡爾文·坎迪關於黑人頭蓋骨三處凹痕代表奴性的那段理論實屬謬論,因為根據人種的不同,黑種人顱骨區域受太陽直射的影響而顯得寬大,他對比的牛頓和伽利略都是白人,所以沒有這種現象。
這段情節指桑罵槐,奴性並非天生,而是自作所為,諷刺的指代了塞繆爾·傑克遜飾演的黑人管家史蒂芬。坎迪口中聲稱上一代黑人管家至少有機會殺掉自己的父親逃走,但卻沒有這樣做,而史蒂芬也是如此。
這個黑人代理著庄園,剛出場時甚至與自己的主人開了一系列玩笑,他幾乎與白人平起平坐,還看出了姜戈的端倪,在他心中甚至將自己也當成了白人。但在飯餐那場戲中,如搖尾狗般的阿諛奉承,隨聲附和卻顯出了骨子裡面的奴性。同一所庄園中,史蒂芬的奴性與布魯姆希達的反抗對比強烈,頭骨三處凹痕只是人種的特徵,而奴性則是一類人的特徵。
騎馬的姜戈象徵著自由,而史蒂芬永遠也無法騎馬,因為他腿腳有問題,是個跛子,但更諷刺的是,史蒂芬的腿瘸是裝出來了,老爺子腿腳靈便著呢。這說明他可以騎馬,但自己故意放棄了這個機會,放棄了自由權,這就是奴性。
6、大怪牙——搖晃的黑色幽默
電影中,牙醫舒爾茨馬車上的大怪牙非常搶鏡,還有很多特寫,用時髦話來說,很萌。這是昆汀電影的標志——黑色幽默。
昆汀電影中的黑色幽默很有特點,嘮嘮叨叨沒完。比如《落水狗》粉先生因為小費的話題討論了半天;《低俗小說》里薩繆爾·傑克遜殺人之前嘮叨個沒完,《無恥混蛋》里瓦爾茲神經質般的東扯西扯。這就是昆汀的特點,將一段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情節或者設定,在特殊的環境下重新演繹,讓觀眾感受到其中的荒謬,產生喜劇效果。
《被解救的姜戈》中黑色幽默最突出的一點就是諷刺3K黨(這個組織在電影發生的年代還沒有出現),用床單蒙面雙眼掏洞,喬納·希爾抱怨視線受阻,然後眾人對面具質量和必要性展現激烈的討論,如果觀眾專注這段情節,無疑被帶入了昆汀的世界中,似乎忘記了原本緊張的氣氛,卻突然回到主題,頓時牽扯住觀眾的吸引力。
同時萊昂納多的角色也很有意思,卡爾文·坎迪是個標準的法國名字,他也非常喜歡他人用法語「先生」來稱呼他,但自己卻不懂法語,諷刺了南方種植園主的故作姿態,裝模作樣。
而且昆汀也喜歡幽默自己,就像《恐怖星球》中那個下體腐爛的猥褻大兵,本片中昆汀客串的角色,死的「轟轟烈烈」。
7、亂燉——莫里康內+饒舌樂
著名作曲家的埃尼奧·莫里康內吐槽曾經多次合作的昆汀用音樂沒有整體一致性,關上了再次合作的大門。《被解救的姜戈》就沒有合作,裡面的音樂都是莫里康內以前寫的曲子,另外還有一些古老的西部民謠、時髦的黑人RAP,五花八門,倒也符合昆汀的特徵。
音樂的雜糅,體現的是昆汀 「亂燉」的特點。其他導演拍片之前都實現琢磨好一個類型的電影,只有昆汀是在創造類型。本片雖說屬於通心粉西部片,但絕對不是簡單的復制,比如黑人主角,自由主題,甚至還有德國元素,這都是以往沒有的。昆汀的價值在於,將以前的類型拿來所用,並在其中加入了亂七八糟的東西,除了自己的東西沒有什麼都有,還都是「分段式」的,但這些組合在一起,就是自己的產物,自己的味道。
回到音樂,首先莫里康內的西部片音樂非常有特點,馬蹄般的節奏、口哨的旋律和將人聲當作樂器的使用方法,簡潔動人的旋律為通心粉西部片的音樂樹立了典範,本片不可或缺的。除此之外,詹姆斯·布朗、傑瑞·戈登斯密斯,逃跑時的靈歌,庄園火並中的饒舌,策馬奔騰時的民謠,毫無章法,但都有一個作用,為烘托電影的氣氛而使用。因為昆汀的電影類型雜糅,為了服務這一段的主題,音樂風格當然也要多變。
其中姜戈雪地練槍的情節,背景音樂來自李·范·克里夫主演的西部片《憤怒的末日》,後來被吳思遠導演的《鷹爪鐵布衫》使用,辨識度極高。
8、貝多芬——德國人的爆發
西部片中出現一個德國人,是一個非常另類的特色,讓《被解救的姜戈》中存在大量的德國風格,比如反復出現的德語「再見」、會講德語的黑奴,也就是牙醫舒爾茨象徵的符號,嚴肅認真,理想主義。
美國南方種植園是歐洲農庄的翻版,後者的農奴制度從歐洲10世紀中期持續到19世紀中葉被廢除。電影的時間中,德國還沒有成立,那是還是普魯士,普魯士王國早在1807年就廢除了農奴制,是歐洲最早廢除農奴制的國家之一。在影片中,舒爾茨來自一個早已廢除奴隸制度的虛構「德國」,當時歐洲人的普遍心態都認為農奴是落後的表現,而此時美國黑奴制正值火爆,因此歐洲人自然對美國人瞧不上,舒爾茨選擇在美國本土當賞金殺手,殺你們的人還賺你們的錢,也是這個緣由。
文明人與野蠻民族,前者充滿了強勢,因此片中舒爾茨處處給美國人下馬威,就連從庄園買一個黑奴,都要想個花招來坑蒙拐騙,不屑於給你錢。沒想到卻被眼中的落後民族將了一軍,還被後者以勝利者的姿態強求握手,這是舒爾茨爆發的主觀原因。
但此舉的客觀原因在於德國人的辦事方式,德國人向來以嚴謹、理性化著稱,當解救失敗後,一邊卻響起了貝多芬的《致愛麗絲》,色調明朗、情緒歡樂,同時他腦海中不斷閃現與大仲馬小說《三個火槍手》中同名的「達達尼昂」的死狀。貝多芬與大仲馬的作品都是平等、自由的象徵,嚴謹的德國人是決不允許這種場合下自由的作品被如此玷污,多種因素集合下,所有才有「我實在忍不住」的舉動。
而舒爾茨一心一意幫助姜戈解救妻子的情節,其動機為兩點:首先他討厭這種奴隸制度,這與廢除農奴制的歐洲人看不起美國人一個道理。其次依然很德國化,非常講究原則。布魯姆希達名字與「等待被解救的公主」的名字同名,讓姜戈幫助自己賺取賞金的一句承諾,都是他的動機。
舒爾茨,這名崇尚血統純正的日耳曼人,在南北戰爭前與一個黑奴合夥對白人暴力相向,這是非常有意思的,也就引出了下面的觀點。
9、戲謔——瓦解的歷史觀
著名黑人導演斯派克·李就針對《被解救的姜戈》炮轟昆汀,認為他不尊重祖先,對待黑奴歷史的態度太過兒戲,黑奴的暴力行為反倒比剝削黑奴的農場主還要多還要猛。誠然,黑奴的歷史並不屬於通心粉西部片,但昆汀對此態度卻樂此不疲。
戲謔沉重的歷史,本該被人不齒,但本片的關鍵點在於,首先立場正確,與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向吻合,就像民國時期周大荒的《反三國志演義》中讓劉備統一全國一樣。其次,黑奴用復仇的方式殺掉奴隸主,劊子手和受害者的身份被人為置換,純粹的宣洩。用通心粉西部片這種方式重寫美國歷史,揭美國人的傷疤。從真實的歷史到虛構的往事,用反轉的方式描寫南方種植園經濟與北方資本主義的矛盾,裡麵包含了傳說中的正能量,觀眾可以接受,這就是昆汀嶄新的歷史觀。
其實片中有悖歷史的地方還很多,3K黨的出現提前了八年,德國在電影發生的年代還沒有成立。這些設定同樣也是符合昆汀「亂燉」風,都是為電影主題和情節服務,其意圖在於,作為一部講述歷史的電影,讓觀眾走出歷史,而徹底進入電影。
昆汀的下一部作品《殺手烏鴉》,講述的是二戰期間黑人士兵受白人虐待而奮起屠殺的故事,將與《無恥混蛋》、《被解救的姜戈》共同組成改寫歷史三部曲,一邊瓦解規則一邊創造規則,恐怕只有昆汀能做到。
10、《被解救的姜戈》與抗日神劇
也許有人要問了,《姜戈》與時下飽受爭議的抗日神劇比起來,同樣是戲謔歷史,為什麼前者大獲好評,後者卻飽受爭議。
就像斯派克·李說的那樣,以一種兒戲的方式對待歷史,但昆汀的電影,包括《無恥混蛋》,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大環境下的顛覆,誇張而不扯淡。
首先,《被解救的姜戈》發生在南北戰爭前夕,一個黑人殺白人的故事,主題是自由,如果非要聯系,可以看成是用當代的價值觀取捨當時的時代背景,但細細琢磨,姜戈的行為對時局沒有任何影響,沒有與當時的大環境聯系起來。《無恥混蛋》最後希特勒雖然被雜牌軍打爛,但電影的故事發生在二戰末期,希特勒最後也是死了,該片也沒有左右時局的意思,只是一種顛覆的宣洩。
其次,姜戈殺死白人對黑奴在自定的框架下有著一個架空的歷史環境,片中很多元素都是對歷史的原創, 都具有B級片的風格,在架空環境下演繹一個暴力的故事,尋求的是一種娛樂的宣洩。
最後,雙方人物個性鮮明,針鋒相對,瓦爾茲老爺子飾演的納粹軍官,萊昂納多飾演的奴隸主,都非常強硬,代表了一個不可逾越的高峰,都給主角們造成很大的障礙,正反雙方的對手戲火星四射,看的爽快。
相反我們的抗日神劇,不僅沒有架空歷史,追求大眾化,甚至還有打算左右時局的意圖。正派高大全,反派獐頭鼠目,臉譜化嚴重,打日本鬼子跟玩一樣,而且粗製濫造,甚至違反物理原則。調侃歷史不是不行,而是要麼設定一個虛擬的背景,要麼用如今的價值觀來取捨。否則這樣的神劇如何與昆汀的戲謔相提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