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野外求生的電影有哪些好看的
野外求生的電影有哪些好看的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總是那麼讓人震撼和直擊人心。以下的幾部電影,絕對值得一看!讓人對生存、生活會有不一樣的體會與理解。想熱愛生活,首先從熱愛電影開始吧。
【電影介紹】
①《荒野獵人 The Revenant 》 2016年
導演: 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圖
編劇: 馬克·L·史密斯 / 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圖 / 邁克爾·龐克
主演: 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 / 湯姆·哈迪 / 多姆納爾·格里森 / 威爾·保爾特 / 福勒斯特·古德勒克 / 更多...
類型: 劇情 / 驚悚 / 冒險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部電影就是小李子的個人賣慘秀,包括與熊搏鬥、脖子破洞、瘸腿、兒子被謀殺、吃生肉、冰河漂流、流血、殺戮、躲在馬的屍體里取暖、各種骯臟的場景.....
個人覺得小李子已慢慢的主動的除去了偶像的光環,剩下的就是精湛的演技,完全沒有了泰坦尼克號中的青澀與奶油味,更像是一個可以拯救世界的男人,非常強悍,出色的搭檔,完美的劇情。
回顧整部影片,小李子的台詞不超過20句吧,完全利用眼神,肢體,表情和動作來詮釋荒原野人的內心世界,而且在這種極端的氣候中,如此敬業,真心不容易,堪稱他的巔峰完美之作,拿到小金人,我想也是情理和意料之中的事情了吧。
將近兩個半小時的電影,也是他一個人的電影,當然關於這部電影也是充滿爭議,有人說電影本身靠血腥為賣點,還有人質疑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的演技,流於形式的表演,沒有到靈魂,只是皺眉和苦大仇深狀.......
各種聲音都會有,至今沒有一部所有人都滿意的電影,因為有爭議,才是真實的。我想作為演員,只要做好劇本交代的事情即可,其他交給觀眾吧。希望這不是小李子的最後一個奧斯卡金像獎,希望他能有更大的建樹吧。
②《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Life of Pi》 2012年
導演: 李安
編劇: 揚·馬特爾 / 大衛·麥基
主演: 蘇拉·沙瑪 / 伊爾凡·可汗 / 拉菲·斯波 / 阿迪勒·海珊/ 塔布 / 更多...
類型: 劇情 / 奇幻 / 冒險
這部電影,真的是有幸能看到如此優秀的電影。無論是劇情還是畫面,都是頂級的優秀。
除了這些,還有就是各種各樣的隱喻,對人生和人性的拷問,充滿了各種殘酷和不忍。
所以多刷幾遍,會有不同的收獲。
在看電影的同時,我想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瑰麗壯觀、驚喜不斷的冒險之旅,關於這個夢,如果可以,寧願長醉不醒,因為一醒來就要面對殘酷的世界,還是躲起來安全一些,其實人生到頭來就是不停地放下,可最痛心的是,我都沒能跟他好好道別……
李安導演用最豪華的視效和最細摯的情感打造他內心深處的故事,用各種隱喻來提醒觀眾,來撞擊人們的內心世界,恍惚間讓人感覺那個少年就是李安,或者覺得那個少年處處閃著自己的影子,恐怖而又真實。
關於劇情,不想多說,一方面是不想劇透,另一方面主要是電影里充滿了很多晦澀難懂的片段,網上也是有各種解說,有不同的理解,有興趣的話,可以找來看看,定會讓你腦洞大開,充滿好奇。
在我眼裡,這是一部充滿「黑暗」、「華麗」、「恐怖」的電影,震撼人心,久久無法平靜。
③《荒野生存 Into the Wild》 2007年
導演: 西恩·潘
編劇: 西恩·潘 / 喬恩·克拉考爾
主演: 埃米爾·赫斯基 / 馬西婭·蓋伊·哈登 / 威廉·赫特 / 吉娜·馬隆 / 布萊恩·H.德里克 / 更多...
類型: 劇情 / 傳記 / 冒險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 丹麥語
看這部電影之前,首先應該明確的是,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故事。看完這部電影後,沉思良久,總覺得這種逃避現實的做法,有點矯情和做作,不推崇,追求自由和回歸原始,是兩回事情。
但是不管如何,還是佩服男主角的勇氣,這種不顧世俗,不顧一切,只追求內心想法的精神。那麼問題來了,自由的界限到底在哪裡?自由的范圍有多大?怎麼樣的自由才是你希望的自由?
這些古老而又嶄新的話題,常常都在,每每遇到這種事情的時候,就會在腦海里出現,深奧而又沉重。忽然想到了詩人海子,喂馬劈柴清晨上路,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人有主觀能動性,能會控制自己的慾望,其實我們人生來就是要奮斗的,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與生活抗爭,與命運挑戰,與自己對抗,不斷的提升自己,消極和墮落是全世界最簡單的事情,誰都可以,唯有努力的生活才是最難的課題,才是勇者該做的事情;
想到這里,電影里的男主其實也是生活的勇者,也是用自己的方式和這個世界對抗,遵從自己的內心,這才是生活的本質。逃避,終究還是會繞回來的,你可以暫時逃避生活,但是生活會一直來麻煩你。
有空的話,安安靜靜得看下這部電影吧,它給予你的,會比你想像中的要多。
④《127小時 127 Hours 》 2010年
導演: 丹尼·博伊爾
編劇: 西蒙·博福伊 / 丹尼·博伊爾 / 阿龍·羅爾斯頓
主演: 詹姆斯·弗蘭科 / 麗茲·卡潘 / 凱特·瑪拉 / 愛波·塔布琳/ 克蕾曼絲·波西 / 更多...
類型: 劇情 / 傳記 / 冒險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 英國
一個壯士斷腕的故事,一個求生勵志的故事。
有點俗套的情節,卻拍出了新意,包括劇情和配樂,讓人耳目一新。還是要強調下色調,本片的色調真是太酷了,雖然已經是8年前的電影了,但這不妨礙它成為經典。
電影的前半部分是大片大片紅橙黃的山峰岩石和無邊無垠的岩石山丘,而在被困時多為陰森冷暗,不見天日,即便有光也是一閃而過,時間非常短暫,烘托出那種陰暗壓抑、無處可去的絕望感覺;
在後半部分擺脫危險後,傾斜而下的日光及閃爍著粼粼波光的游泳池都給人一種暖洋洋的感覺,充滿溫馨,充滿希望。隨著劇情的深入,情節的發展,整個電影的色調和配樂都是跟著變幻著,非常經典。
看似簡單的故事情節,但卻處處閃爍著不簡單的人生哲理,經歷過死亡,到底是什麼樣的一種感覺?我們常常說要堅持,要堅持,但是你說的這種堅持,在極度惡劣的環境條件下,到底可以持續多久?
這部電影,也許能給你一些啟發和聯想,讓你對人生中遇到的問題,會有新的認識和想法。
⑤《一切盡失 All Is Lost》 2013年
導演: J·C·尚多爾
編劇: J·C·尚多爾
主演: 羅伯特·雷德福
類型: 劇情 / 災難
一個老頭對抗整個大海,整部電影全程都沒有講話,我竟然看著看著也把他給看完了。
回看整部電影,整個劇情中絲毫沒有交代這個海上獨自漂流的老頭的前程往事和目的地,他是誰?來自哪裡?要去哪裡?家裡是否還有親人?有孩子嗎?等等充滿各種各樣的疑問,不過隨著劇情的深入,對於這些疑問,你會慢慢淡忘,甚至你會覺得不需要這些問題。
我想導演在導一部開放式的電影,沒有姓名、沒有對話、沒有前因後果的交代,沒有目的地,也沒有出發地,把所有的想像留給觀眾,包含了導演的一顆巨大野心,這是一部屬於任何人的電影,有很強的代入感,讓人想到在人生海洋中的孤獨和漫長,是那麼無助和無力,一次次的努力,又一次次的失望和絕望。
最後亮點還是開放式結尾,當最後火燒盡氣墊船的時候,感覺整個電影就結束了,老人的生命也結束了,也和過去的一切告別了,個人還是傾向於老人最後沒有獲救,因為電影名稱為all is lost....這里的all當然也是包括生命。
當然老人也有可能獲救,結局是完美的。其實,整個航程就是我們自己一生的縮影,all is lost 是一生的歸宿。不管我們是誰,要去哪裡,和誰在一起,最終終將走向死亡,所有的一切也都是會離我們而去。
一艘渺小的船,在無邊無際的大海中,深入去看,你會有不同的人生體會,定會受益匪淺......
⑥《北壁 Nordwand》 2008年
導演: 菲利普·施特爾茨爾
編劇: 克里斯托夫·西爾伯 / 菲利普·施特爾茨爾
主演: 本諾·菲爾曼 / 弗洛里安·盧卡斯 / 約翰娜·沃卡萊克 / 格奧爾格·弗里德里希 / 烏爾里希·圖庫爾 / 更多...
類型: 劇情 / 歷史 / 冒險 / 運動
製片國家/地區: 德國 / 奧地利 / 瑞士
首先,這是一部根據發生在1936年4名登山青年攀登阿爾卑斯山北壁最後不幸身亡的真實故事改編的片子。
《北峰》的故事原型是阿爾卑斯山登山史上最著名的一起悲劇,事件發生在1936年德國奧運舉辦前夕,當時的德國政府為了替奧運製造聲勢,號召國內登山好手征服阿爾卑斯山最為險峻的艾格峰北坡。
艾格峰北坡不僅氣候不穩定、時有落石,部分垂直落差更達到1830米,此前尚未有人成功由此登頂,卻已經發生過幾次登山者遇難的事件。
當時四名登山家在號召之下出發登頂,結果因為天氣惡劣而發生山難,其中兩人墜崖,一名遭繩索勒斃,剩下的一名獨自苦撐等待救援......
震撼韓人心,拷問和批判了德國納粹的瘋狂盲目、漠視人命的醜陋,也襯托出人道主義的光輝,一部沉重的電影,一段厚重的歷史,希望在這個和平幸福的時代,不要再出現這樣的事情了。
㈡ 電影史上最偉大的影片之一《七武士》
1952年,在日本熱海的一座小旅館中,3個人正在埋頭寫著一個電影劇本,他們冥思苦想,希望寫出一部真正反映武士題材的影片,在經歷了45天的嘔心瀝血,一部被後世稱為「有如神助」的電影劇本在這個小小的旅館房間中完成了。
故事發生在戰國末期,盜賊橫行,在當時,落魄的武士會游宿在劍道學校和寺廟,保護他們和教導劍術,而作為報酬,當地會提供武士一天的食宿,而偶爾,武士也會放下身段,到村子去,晚上巡視過後,也會得到一頓伙食,三人當機立辦,就以此為切入點,寫出了劇本大綱
而這部最終完成影片,影響了後世幾代導演,同時被譽為電影史上最偉大的影片之一,它的導演黑澤明被盛譽為電影皇帝。
它就是《七武士》
(黑澤明為電影所編寫的六本劇本)
在七武士中,黑澤明塑造了七位不是因為名利或貪婪趨勢的,而是理想中的武士。
七個武士特色鮮明
堪兵衛是整個團隊的核心和組織者,他雖然武藝高強,膽識過人,但也無法憑借一己之力去改變整個戰場的敗勢,他樂於助人,當得知村民的孩子被盜匪綁架當作人質時,他冒險剃掉自己的長發,裝扮成一個僧人,後趁盜匪不備,奪回孩子。當他得知村民為了尋找武士而不得不以稗米充飢,而給武士們最好的白米飯時,他深受感動,答應了村民們的請求,並盡心竭力,尋找最好的武士。他在到達村莊後,立刻開始部署和規劃戰術,他一方面和村民們打好關系,但另一方面也顯示出自己當即立斷的武士風采,當得知需要放棄渠溝對面的草房時,他立刻做出判斷,並嚴斥執行,而最後,當付出巨大的代價打退山賊後,他功成弗居,道破了農民才是這次戰爭的受益者的真相,也可以說,他象徵的就是日本最正統的武士精神本身。
勝四郎在所有角色中,勝四郎是最稚嫩的,他甚至一開始被排除在了七位武士的行列之中,他的身上也缺乏武士的兇狠和果決的勇氣,他某種意義上是個不合格的武士。但同時,他也是最沒有武士的架子的,他在看到村民的米被偷時,他悄悄將米錢給他們,並知會不要聲張,他同農民的女兒墜入愛河,並將每日的白米偷偷帶給她,他那旺盛的生命力和對於心目中正義的追求,都讓他富有了年輕人的獨特魅力。
久藏則是七位武士中的武藝最高強的人,他劍術高超,為了尋找自己心目中的武學至境而獨自踏上旅途,黑澤明在電影劇本中,將久藏的原型定為宮本武藏,而他的確沒有辜負這個期望,他一招就能將挑釁的武士劈砍刀下,一人就可直闖敵營,於萬軍中搶到一把火槍,為之後的戰役的順利結束立下了汗馬功勞,而自己,只是在眾人崇拜目光中回去小酣了,他傲慢,冷酷,但又古道熱腸,極富正義感。
七郎次雖然著筆不多,但他看淡生死,身為武士,平日里卻以賣貨為生的平常心深深打動了我們,當昔日好友堪兵衛既高興於久別重逢,又不忍心將自己往斗爭的泥坑中拉,不好意思地說出要去打一場沒有好處的仗時,善於體會他人的七郎次立馬明白了堪兵衛的苦衷,以一副真摯的笑臉回應了好友的請求,他身上對於友誼的忠誠和誠摯讓他成為了團隊不可或缺的一員。
平八則是整個情緒的基調,他的樂觀深深感動了周圍的人,他率直積極,在別的武士即使餓著肚子也不願屈尊於平民時,他已經在旅店老闆的客棧後開始劈柴了,而且樂在其中,雖然他武藝並不能算精湛,但是平和謙遜的態度為整個陰暗的基調畫上了一些彩色的光影。
初識五郎,你會被他的機警和信賴所打動,他甚至沒進門,就一眼看破了堪兵衛對於自己的試探,不僅不惱,反而對堪兵衛的高尚人品所打動,將自己的生死和榮譽都置之事外,而無選擇一個值得自己相信的人,這樣的精神不能不為之動容。
菊千代這個角色恐怕是整部電影中最有意思的,甚至可以說,沒有他影片是不完整的,他也是最代表一個時代切片的,從他的遭遇中,我們不難猜出,他出身於農民,但身處兵荒馬亂的年代,父母死在了山賊手中,年幼的他也因此遭受了無數的白眼,就像黑澤明對這個角色的定位是:被生活所拋棄的人。他假扮武士,他多次向堪兵衛吹噓自己的家世正統,並因為被一眼道破而惱羞成怒,認為對方羞辱了自己,他嚮往武士道的高貴和受到的尊重,但他又是反傳統的,他對武士對於農民的壓迫和歧視感到深惡痛絕,他熱血,大膽,幽默,也在武士和村民之間構起了一道相互理解的橋梁。
可能是由於日本的地理關系的緣故,對於中國人來說,不是很怕動盪,大不了逃亡而已,但日本人就沒有這種奢望,狹隘的島國意味著他們無處可逃,於是,在日本的文化中,只有勝者和負者,強者和弱者。
當時的日本社會,正處於巨大的動盪中,武士被驅逐成浪人,而武士們除了對領主忠誠之外,多數時候也沒有什麼特別的道德准則可言,他們對農民有一種天然的高貴感,根本不認為對方和自己是同一個世界的人,所以也經常欺壓和剝削農民,而農民也對其怕之又深,也恨之入骨,彼此之間的階級幾乎是牢不可破的壁壘。
而在影片中,武士和村民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關系。他們答應了村民的請求,與其說是為了幾頓果腹之餐,不如說是因為同情和武士的正義。他們雖然試圖和村民們打好關系。
但除了出身農戶的菊千代和初出茅廬的勝四郎願意真正和村民產生溝通和連接外,其他武士依舊只是和相同的武士階層來往,他們在潛意識中仍然覺得自己和村民不是同一路人,只是為了一個武士的責任和對正義的追求才與村民合作,他們也不會覺得自己的目的是為了保護這些村民。
而村民們呢,一邊需要武士保護自己,將其當作自己的拯救者,但另一邊,則恐懼著武士,將其視作有著正當身份的山賊,這種矛盾最突出的表現在兩個場景中。
第一次是在剛進村時,由於害怕武士的到來,村民們不僅把糧食藏的嚴嚴實實的,還各自躲進了屋中,不敢露面,完全將武士的存在和山賊劃上了等號,這種狀況,直到菊千代謊報山賊來襲才逐漸打破僵局,但農民們依舊沒有信任武士,他們所有年輕女性都藏了起來,害怕武士糟踐。
第二次是發現落魄武士的盔甲
當武士們得知村民們有大量落魄武士的盔甲和配刀時,怒火中燒,幾乎成了整個故事的矛盾爆發點
黑澤明則借農民出身的菊千代之口,說出了武士和農民之間這種激烈的矛盾的由來:「你們把農民當作什麼,以為是菩薩嗎?簡直笑話,農民最狡猾,要米不給米,要麥又說沒有,其實他們都有,什麼都有,掀開地板看看,不在地下就在儲物室,一定會發現很多東西,米、鹽、豆、酒……到山谷深處去看看,有隱蔽的稻田。表面忠厚但最會說謊,不管什麼他們都會說謊!一打仗就去殺落敗的武士搶武器,聽著,所謂農民最吝嗇、最狡猾,懦弱,壞心腸,低能,是殺人鬼。但是……是誰令他們變成這樣的?是你們,是你們武士,你們都去死!為打仗而燒村,蹂躪田地,恣意勞役,凌辱婦女,殺反抗者,你叫農民怎麼辦,他們應該怎麼辦?」
也正是這段話直接改變了整個故事的基調,賦予了整個故事的二重矛盾性。
第一重矛盾,當然是武士和村民為集體來對抗意味著外來勢力的山賊,也是故事的核心矛盾,所有劇情的展開都以此為基調,但一旦外來勢力消失,被消滅,隱藏於其下的第二重矛盾就開始暴露了,所謂的武士就是一把被使用的刀,一旦敵人被消滅了,這把刀也就沒有價值了,所謂狡兔死走狗烹。
原先,菊千代是溝通武士和村民的橋梁,他既認可於武士的身份但是又紮根於農民的價值觀,所以大家可以和睦的相處,但他一死,就代表著武士和村民之間無法再相互理解,於是,交集消失了,平行產生了。
本質上來說,武士和村民追求的就不是同一個東西。
武士是為了名,村民是為了生存,某種程度上可以看作是現實主義理想主義之間的矛盾,那麼,最終的勝利者是誰呢?隨著戰斗的結束,三人看著小山似的墳豕,勘兵衛默默說道:「我們又失敗了,贏的是那些農民。
而這其實也可以看作是武士階級沒落的必然,武士是無根的風,從大地上漫卷而過,但即使再猛烈也會有過去的一天,但農民卻是堅實的大地,即使被屢屢吹掉了一層層的沙,露出下面裸露的石塊,依舊會頑強地活下去。
最後,四位武士都被火槍擊殺,沒有一人是死在刀劍的決斗中,更為武士們的沒落彌上了一層灰色的透紗,在火槍逐漸取代武士刀的時候,武士們所堅持的那些對武道的追求,那些孤傲的理想,顯得那麼無力和蒼白,他們像風一樣追逐著遠方,嚮往著遠方,最後,也就成了遠方
黑澤明可以說是罕有的被世界影壇真正認可的亞裔導演,有人嘆息說,隨著他的逝去,一個電影時代也就此落幕了。
他的電影羅生門的成功可謂標識著非西方電影開始進入西方電影主流中去的一個標志性代表。
黑澤明對鏡頭的運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喬治盧卡斯,科波拉的教父系列中都有對黑澤明的借鑒,他被斯蒂芬·斯皮爾伯格譽為「電影界的莎士比亞」。
隨便拿幾個鏡頭舉例
在羅生門中的樵夫走路片段一共由16個鏡頭組成,除了對主體的運動跟拍外,還採用了大仰拍,大俯拍,近景,全景等等不同的位移視角,威尼斯電影節稱它為:第一次把攝影機搬到了森林中
黑澤明非常擅長用對比闡釋動作的象徵意義,他會經常以並制的靜止視覺元素,伴隨著情緒漩渦來製造戲劇性的張力。
他的長鏡頭沉穩,冷靜,又富有千鈞一發般的張力,並且,他極其擅長利用天氣,光影等元素進行多層次的演繹,可以說,在他的電影中,不需要語言,光是鏡頭本身,就足以形成一個完整的敘述節奏
除了鏡頭形象,黑澤明的電影中更有著塔可夫斯基口中所說的電影的純凈,不是表現於其影像之富於象徵,而是在於這些影像表現的具體獨特和真實事件的能力
在七武士中,武士們正在打鬥,追趕著四散的山賊,而這時天正下著大雨,到處泥濘不堪,武士們身著日本的傳統服裝。露出一大截光溜溜的大腿,腿上則沾滿了泥巴,而當其中的一名武士倒地死亡的時候,雨水沖走了他腿上的泥巴,使他的腿變得如大理石一般潔白,一個人死了,這就是一個事實的影像,沒有任何象徵意味,純粹是個影像
電影的真正文本不是故事而是畫面,如何用畫面去言言外之意,去讓觀眾認同並參與進來,才是一個導演的功底所在,在這個意義上說,恐怕,鮮有導演能比黑澤明做得更出色了。
他不僅在電影藝術上極具造詣,在拍攝現場也以身作則,全情投入,在拍攝七武士時,因為延期的緣故,拍攝時間不得不延長到二月,眾人需要在雨天中穿著被浸濕的草鞋,冰冷刺骨,而黑澤明也和演員一起在雨中浸泡,最後腳生了凍瘡,甚至腳趾甲也被泡爛了,在後來的回憶中也感到後怕,說到:即使有人求我,我也不會做第二次了。
包括他對於環境的運用也到了極致的追求,據說,在拍攝《戰國英豪》時,他為了拍一個滿意的天晴鏡頭,足足等了100天。
在積極向外表達自己情感和價值觀的同時,他也向內探索自我,保持著一個藝術家自覺的自我反思。
就像他在自己的自傳蛤蟆的油裡面說,深山的蛤蟆,比其他蛤蟆還多了幾條腿,外表很醜而不自知,當人們抓住它時,就把它放在鏡子前,它看到鏡子裡面的自我,不禁嚇出一身油,一種民間用來治療燒傷燙傷的珍貴葯材。
是啊,在這個世界中,又有幾人能直視自己的內心而不嚇出一身油呢?
當人每一次看著自己的鏡像,就如同面對另一個「我」,一個是別人眼中的我,一個是我自己眼中的我,當兩者被固定在同一時空中時,你會看到昨日之「我」,今日之「我」,甚至還會聯想到明日之「我」。
如果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那麼,以己為鏡,方知始終。
一個自省的人會反思自己的存在意義是什麼,於是常常感慨萬端,會自省、會自勉、會自警,也會自嘲。
我想,只有做到既能向外以一種痴狂的信念去傳達表達自己所堅信的,又有勇氣向內去直視自己的內心,去逼仄那些陰暗的角落,這樣的人,這樣的作品才會有感染力吧
就像《世說新語》中有一段桓溫與殷浩的對話,桓溫問殷浩:「卿何如我?」殷浩說:「我與我周旋久,寧作我。
㈢ 電影,裡面寫一個啞女與鋼琴、愛。她有個女兒。場景有大海。不是中國的。
格蘭,一座鬱郁蔥蔥的小庄園里,有一個叫艾達的嬌弱女子。她從六歲起就沒再開口說過話,誰也不知道為什麼。她的父親說:這是一種黑暗的技能,終有一天會毀了她!可艾達並不在意,她只喜歡彈琴——應該說她痴迷於彈琴,一刻也不能離開它。艾達有一個九歲的小女兒,叫弗洛拉,弗洛拉天真活潑,沒有一刻能安靜下來,可她卻是艾達與外界溝通的橋梁。這天,父親把艾達嫁給了一個住在紐西蘭、素未謀面的男人,那男人說,她不能講話對他沒有影響。他將自己比作神,說:「神愛啞的東西,為什麼我不能?」艾達認為這樣再好不過,反正在她看來,嫁給誰都無所謂。
不久,艾達帶著弗洛拉和她那架最心愛的鋼琴來到了紐西蘭的一個小島。抵達當天,由於天氣不好,她的未婚夫沒能來接她們,粗魯的水手卸下她們的行李後,就一走了之。只留下艾達和弗洛拉兩人孤零零地站在岸邊,茫然地面對著一片大海,心中充滿孤獨和恐懼。
第二天一早,艾達的未婚夫斯圖爾特帶著鄰居貝恩斯和一幫毛利人來接她們。斯圖爾特個子很高,體格魁梧,樣子彬彬有禮,看得出是個紳士。可不知道為什麼艾達很怕他,每當他一靠近,她便會不自覺地往後縮。斯圖爾特是個很實際的人,他不理解艾達為什麼要大老遠地帶架鋼琴,那有什麼用呢?他決定把它留在海岸。這令艾達非常生氣,她不顧一切地與他爭執,堅持要把鋼琴帶走,這惹來毛利人的一陣陣嘲笑。最後,斯圖爾特不耐煩地對艾達說:「鋼琴不能帶走,你還是准備好吧,以下的旅程很艱苦,樹會有刺,泥在某些地方會很深。」說完,他便不再理睬艾達,徑自帶著人踏上回家的路。艾達只得無奈地跟在後面,不時地回頭看看被孤零零地丟在沙灘上的鋼琴,眼神中滿是憂郁,彷彿失去了能代她表達情感的最親近的朋友。
斯圖爾特一家並不怎麼喜歡艾達,總是拿她來開玩笑,但她似乎並不在意。弗洛拉能言善辯,編造了一個奇特動人的故事。她說她的先父是個德國作曲家,他與媽媽相識的時候,媽媽是個歌劇演員,他們非常相愛,總喜歡在林中唱歌。可有一天,當他們正在林中醉心地歌唱時,突然颳起了巨風,一道閃電擊中了她爸爸,他就像火把般燃燒起來,同時媽媽也被轟啞了,再也沒說過話。大家被這奇特的故事感動了,開始同情艾達。
斯圖爾特和艾達在一場暴風雨中倉促地舉行了婚禮,婚禮一片忙亂,艾達淋得像個落湯雞,可她卻並不在意,一心掛念被丟在海灘上的鋼琴。婚後不久,斯圖爾特便留下艾達獨自去巡視農場。他剛走,艾達便迫不及待地帶著弗洛拉去找貝恩斯。
貝恩斯是他們的鄰居,一個人住在樹林深處的小木屋,人看起來很兇,鼻樑和額頭上紋有印地安式的圖案,那天就是他跟斯圖爾特一起去接艾達的,所以,艾達希望他能帶她們去沙灘,可貝恩斯似乎並不想這樣做。他擋在門口,並沒有讓她們進去的意思,艾達懇求他帶她們去一趟海灘,就去一趟,她只想去看看鋼琴,可他卻皺著眉頭說:「對不起,我沒時間。」隨後就砰地一聲把門關上了。雖然貝恩斯很不合作,可艾達並不想就此放棄,她和弗洛拉默默地站在木屋外,久久不肯離去。午後的樹林十分安靜,不時傳來小鳥的叫聲,細碎的陽光透過樹葉映到地上,好像在地上鋪了一地的鑽石,一切都是那麼寂靜。這樣過了許久,貝恩斯從木屋走了出來,一臉的冷漠,但卻出人意料地默默套好馬鞍,帶著艾達和弗洛拉去了海灘。
此時的海灘分外寧靜,海浪被落日染得一片金黃,一波接一波地湧向沙灘。能再次見到鋼琴,艾達欣喜若狂,她輕輕地愛撫著它,彷彿那是已失去了多年的瑰寶。她貪婪地觸動著琴鍵,久違的笑容又重現在她的臉上。弗洛拉看起來也非常高興,在母親的琴聲下,翩翩起舞,猶如一隻會飛的精靈。貝恩斯被這動人的一幕感動了,久久不願移開視線。
回到家後,艾達很久不能從那天的喜悅中回復過來,她在木桌上刻上琴鍵,把它當作鋼琴來彈。這令大家很不理解,尤其是剛剛回來的斯圖爾特,他被艾達的舉動弄糊塗了,以為她一定有什麼病。他想:或許就因為這,她才不說話的,他相信假以時日他定會治好她,到那時候他們之間會產生感情,這一天不會太遠的!
一天,斯圖爾特正在院子里劈柴時,貝恩斯來了,他一見面就對斯圖爾特說:「小河那邊的八十畝地你看怎麼樣?」
斯圖爾特放下斧頭,不解地問貝恩斯:「你在想什麼?我沒有錢了。」
「我想用那塊地換你那架鋼琴,我很想學學琴,想讓艾達教教我。」
斯圖爾特更加不解:「就是海灘上那架鋼琴?你那不是塊沼澤地吧?」
「當然不是,那塊地很肥沃。」
斯圖爾特似乎想再次確認一下他所聽到的,繼續問:「怎麼從來沒聽說你喜歡彈琴呢?」
貝恩斯聳了聳肩,沒再說什麼,等待著斯圖爾特最後的回答。斯圖爾特思索了片刻,確信他不是在開玩笑,便欣然應允了。艾達得知這筆交易後非常惱火,她非常強硬地用手語向斯圖爾特表示:「鋼琴是她的,她絕不允許任何人碰它。再說貝恩斯是個粗人,他怎麼懂彈琴呢?」斯圖爾特向她解釋道:「正因為他不懂才要你去教嘛,教了不就會了嗎?」艾達聽說還要讓她教那個人,簡直快被氣瘋了,她不停地砸東西、撕衣服,以表示她的不滿。這也激怒了斯圖爾特,他一把掀翻桌子,沖著艾達粗暴地說:「你不能一直這樣,我們已經是一家人,有時要做點犧牲,你也不例外,你必須教他,我言出必行!」說完就狠狠地甩上門走了,艾達只能用怨恨的眼神死死盯著那扇門,恨死了斯圖爾特,但卻不得不順從這筆該死的交易。
貝恩斯僱人把鋼琴搬了回來,還請了調琴師把琴調好,一切都准備好了,他一心期盼艾達能早日到來。艾達極不情願地來到貝恩斯的小屋,她躲在後面,讓弗洛拉和貝恩斯說話:「媽媽說她不能用走音的琴來教,所以由我來彈幾個音階,你學著練練手指。」弗洛拉坐下彈了幾個音階,驚奇地發現琴已被調好了,門外的艾達也聽出琴被調好了,興奮地沖進小屋,彈了彈鋼琴,發現琴確已被調好了,她疑惑地看著貝恩斯,想聽聽他的解釋,而貝恩斯卻只沖她欣慰地笑了笑。
艾達終於決定由她親自來教貝恩斯,她讓弗洛拉問他想學些什麼,貝恩斯只是聳聳肩說:「我先不彈了,我寧可邊聽邊學。」
這令弗洛拉感到很不解:「要學琴是一定要練習的!」
他不在乎地說:「我只想聽。」雖仍不明白貝恩斯到底是什麼意思,但艾達實在無法抗拒鋼琴的誘惑,彈起了鋼琴。一串串美妙的音符回盪在木屋,大家專心地聽著、感受著。
晚上回到家,艾達和弗洛拉悠閑地躺在床上聊天,弗洛拉一再央求她再講講爸爸的事兒:「爸爸是個教師嗎?你們怎麼交談啊?」
艾達溫柔地用手語告訴她:「我不用和他交談,我可以將思緒傳給他。」
「你們怎麼沒結婚呢?」
「他後來也變得害怕了,我們變得不再能夠交流。」話還沒說完,斯圖爾特走了進來,嚇了艾達一跳。雖然他溫柔地對她說:要給她一個睡前吻,但艾達仍害怕地拒絕了他。結婚以來,她一直拒絕與他同床,始終跟弗洛拉睡在一起,斯圖爾特感到很無奈,沮喪地走出了房間。
艾達和弗洛拉開始每周去小木屋幾次,但她對貝恩斯始終很冷淡。這是一個陰雨天,她們來到小木屋,弗洛拉獨自一人留在屋外跟狗玩,艾達進入屋內為貝恩斯彈琴。完全把自己置身於音樂中的艾達,那麼美麗,那麼嫻靜!貝恩斯目不轉睛地看著她,一種不可遏制的沖動促使他俯下身,輕輕地吻了下艾達的脖頸。艾達被這突如其來的舉動嚇壞了,邊尖叫邊沖向門口。貝恩斯也搞得手足無措,忙喊住她:「等一等,不要害怕,我沒有惡意,剛才我只是一時沖動。我有個辦法可以讓你取回鋼琴,你不是一直想要回鋼琴嗎?」
看到艾達漸漸冷靜下來,他繼續道:「我想和你做個交易,在你彈琴時我想做點事兒。」
艾達聽到他的話氣壞了,拔腿就要走,貝恩斯趕緊攔住她,補充道:「只要你滿足我的要求,你就可以拿回鋼琴,你認為怎麼樣?每一次你可以取回一個鍵。」
能取回鋼琴的誘惑對艾達來說實在太大了,從6歲那年她就一直用鋼琴在表達她的感情,沒有了鋼琴也就沒有了生命,她陷入了深思,輕輕地撫摸了一下鋼琴,隨後很堅決地對貝恩斯表示:要每一次換一個黑鍵,貝恩斯答應了。
艾達開始頻繁出入小木屋,但對貝恩斯一直很冷淡。每次她都會把弗洛拉留在屋外自己玩,這令弗洛拉很不開心。木屋內,艾達總是忘情地彈奏鋼琴,貝恩斯在一旁靜靜地聆聽從她手指下傳出的陣陣美妙音樂,欣賞她優美的身姿,體驗著這份享受。每當艾達離開後,他都會脫下襯衣,赤身裸體地用襯衣一遍又一遍地擦拭鋼琴。夕陽越過窗子流進屋內,灑在他成熟厚實的身體上,他用赤裸的身體來感受屋內艾達無處不在的甜美氣息,用粗糙的雙手輕輕地撫摸那光滑的表面,彷彿那是艾達光潔白皙的皮膚。
斯圖爾特一直都很忙碌,既要照看農場,又要幫忙准備聖誕節的演出,這令他和艾達更加疏遠,他惟有默默地期待能有一天她會不再怕他,他們的關系終有一天會改善!這天,艾達像往常一樣來到小木屋,忘情地彈奏鋼琴。突然,貝恩斯對她說:「把裙子拉高一點。」艾達感到一種屈辱,可想想她的鋼琴,她還是不情願地提高了裙子。貝恩斯跪了下來,躺在鋼琴下面的地板上,輕輕地撫摸艾達只露出一小塊肌膚的小腿,能碰觸到真實的艾達令他很滿足。他極盡溫柔地撫摸她,但這卻令艾達感到渾身戰栗,身體發出了本能的反應,但她拚命控制住自己,使自己看起來好像沒有任何反應。
那次之後,每次艾達來到小木屋,貝恩斯都會溫柔地提出一些要求,這令艾達感到在被羞辱,但為了早日拿回心愛的鋼琴,她總會默默地忍受下來。這一次,貝恩斯提出要看她的手臂,艾達雖然很生氣,但一想到鋼琴,她還是照做了。看到艾達修長、白皙的手臂,貝恩斯情不自禁地低下了頭,充滿柔情地親吻了它。艾達對他的舉動很生氣,惡狠狠地瞪著他,他馬上提出用兩個鍵來交換,艾達默許了。得到應允後,貝恩斯開始忘情地親吻艾達,完全陶醉在這真實的感受中。身體里一陣陣巨大的戰栗使艾達陷入了一種眩暈的迷幻之中,她試圖用理智來抗拒這種誘惑,但無濟於事。她痛恨自己的這種反應,只有用激昂的琴聲來表達她屈辱卻無奈的情緒!
貝恩斯對艾達越來越迷戀,有一天在艾達彈琴時,他不自禁地抓起她脫下的衣服,用力嗅著她留下的味道。他這樣令艾達很生氣,惡狠狠地瞪著他,伸出手要他把衣服還給她。此時的艾達令貝恩斯更加迷醉,他不自覺地抓住了她,艾達拚命掙扎想要擺脫他,貝恩斯急忙說:「我只想和你穿著衣服躺一會兒,用三個鍵來交換,怎麼樣?」雖然他的要求一次比一次過分,但為了鋼琴,艾達考慮了一下,向他表示要用五個鍵來換,貝恩斯同意了。隨後,艾達毫無表情地趴在床上,貝恩斯溫柔地抱著她、撫摸她,而她自始至終一動不動、目光呆滯。
艾達越來越恨貝恩斯,覺得他總是在羞辱她,可為了早日取回鋼琴,她一而再地忍受了他的無理要求。貝恩斯對艾達卻更加迷戀,總會想到她,盼著她的到來。甚至有一次,當有人勸他娶個妻子時,他斷然拒絕,口口聲聲說自己已有一個美麗的妻子,根本就不需要再娶,那時他想到的就是艾達。
一轉眼,聖誕節快到了,人們聚集在禮拜堂,准備舉行一場演出來慶祝這盛大的節日。斯圖爾特和艾達早早來到了禮拜堂,找了個沒人的地方坐了下來。不一會兒,貝恩斯也來了,挑了個艾達附近的位子坐了下來。斯圖爾特看到他後,友善地邀請他挨著艾達坐,艾達卻馬上用手按住旁邊的空椅子,冷冰冰地瞪著他,明顯表示不歡迎他坐下來,無奈貝恩斯只得重新坐回原來的位子。演出開始了,台上,演員們用心地演繹著一個又一個《聖經》里的故事;台下,斯圖爾特自然地抓起了艾達的手,艾達卻溫柔地順從了。看到他們那麼親熱,貝恩斯不由得妒火中燒,憤然離座而去。看到貝恩斯生氣地走了,艾達臉上不經意地露出了笑容,心中有一種報復的快感。
演出過後不久,艾達照例和弗洛拉來到小木屋,弗洛拉一個人留在門外,艾達進入小木屋。屋內空無一人,艾達很納悶貝恩斯怎麼會不在,環視了一下四周,她輕輕地拉開了內屋的一扇布簾,卻驚奇地看到貝恩斯赤身裸體地站在那兒,緩慢地一步步向她走來。貝恩斯看起來還在因那天的事兒生氣,嚇得艾達連連後退,一直退到了鋼琴邊,她不自禁地摸了一下鋼琴。仍沒消氣的貝恩斯猛然按住她的手,說什麼也不松開,說:「十個鍵,我要不穿衣服地躺在一起,只是躺著。」艾達看了看她的鋼琴,又看了看貝恩斯,開始默默地解衣服,很快衣服全部落在了地上,露出了她雪白晶瑩的胴體,金色的陽光灑在那雪白的胴體上,使她看起來像個美麗的女神,只是女神的眼神始終冰冷,沒有感情!艾達毫無表情地躺在床上,貝恩斯走了過來,溫柔地親吻她、撫摸她,好像在膜拜聖潔的女神,充滿感情。艾達卻無動於衷,一動不動地躺在那兒,完全像在接受一項任務。艾達這樣令貝恩斯很難過,他推開了艾達,說:「你這樣令我感覺自己像個嫖客,你走吧,不必再來了!」艾達感到非常委屈,快速地穿上衣服,含著眼淚離開了。屋內發生的一切,都被好奇的弗洛拉看到了,但她並沒說什麼,只是在一次與斯圖爾特一起幹活時,不經意地提到:「你知道為什麼貝恩斯總學不會彈琴嗎?」斯圖爾特疑惑地看著她,「她根本就不讓他彈,只彈自己喜歡的,有時他們還什麼也不彈。」斯圖爾特被弗洛拉提醒了,開始注意艾達。
貝恩斯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已深深地傷害了艾達,他很自責,他內心原本是希望她快樂的,為了表示他的歉疚,他主動把鋼琴給她送了回去。艾達越來越搞不懂貝恩斯要做什麼了,先是逼她做一些她不願意做的事兒,現在又一聲不吭地把鋼琴送了回來,他到底想要做什麼?她發現她根本就不了解他。
鋼琴雖然回來了,可艾達卻並沒有想像中那般快樂,她陷入了另一個漩渦,終日鬱郁寡歡,不再像以前那樣迷戀鋼琴,有的時候竟只站在窗口發呆。斯圖爾特搞不明白她到底怎麼了。雖然他也試圖與她親近,溫柔地對待她,但好像都是白費,她似乎離他越來越遠。艾達也不明白自己是怎麼了,她也曾嘗試與斯圖爾特做愛,但她只願意自己撫摸斯圖爾特,卻忍受不了他碰她,他的撫摸似乎不如貝恩斯的能讓她心安,能激起她身體中的本能。
艾達越來越憂郁,也更不願與人接觸,自從那次後她也沒有再見到貝恩斯。一天下午,她偶然聽說貝恩斯病了,便不假思索地奔到了小木屋,但卻沒有注意到斯圖爾特隨後跟來了。看到艾達再次出現在小木屋,貝恩斯感到很意外,可禁不住賭氣地說:「鋼琴都還給你了,你還來做什麼?」艾達一言不發地兀立在那兒,目不轉睛地看著貝恩斯,在她的注視下,貝恩斯禁不住害羞地說出了隱藏了很久的話:「我愛你,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完完全全地得到你,感受一下你的關懷,但你卻總是那麼毫無感情地對待我,我很難過,你走吧,不要再來了!」聽到他這么說,艾達很吃驚,一時沒反應過來。貝恩斯見她無動於衷,便發狂般地打開門,大吼:「滾,不要再來了!」艾達強忍住淚水,給了貝恩斯一個耳光,隨後拚命地捶他,失聲痛哭。貝恩斯緊緊抱住了她,終於明白了原來她內心也是愛他的。貝恩斯難以抑制內心的喜悅,忘情地親吻艾達,兩顆壓抑許久的心終於走到了一起,他們在極度亢奮中達到了愛的高潮。然而,這一切都被悄悄跟來的斯圖爾特看在了眼裡。
回到家後,艾達仍陶醉在幸福之中,並沒有注意到斯圖爾特。斯圖爾特假裝若無其事地與艾達交流,試圖與她親熱,但艾達只是恐懼地逃離他。他被激怒了,像瘋子似地把艾達房間的所有窗戶用木板封死,把她關在房間里,不許她出來。但艾達並沒因此而屈服,仍像往常那樣拒絕斯圖爾特。
艾達的不屈服令斯圖爾特無可奈何,他明白封閉的木板只能留住她的人,卻留不住她的心。所以,他決定拆掉木板,給艾達自由,也再給彼此一個機會,他想艾達也許不會再去見貝恩斯了。他像往常一樣去地里幹活,艾達抑制不住對貝恩斯的思念,派弗洛拉把一個刻有「我愛你」字樣的琴鍵給貝恩斯送去。弗洛拉對此極不情願,走到半路卻跑去找她的繼父。嫉妒的火焰焚燒掉了斯圖爾特的理智,他將琴鍵狠狠扔到地上,舉著斧頭奔回了家。艾達正在刺綉,他發瘋似地將她拖出門外。這時,外面下起了滂沱大雨,他強迫艾達跪下,怒不可遏地質問她:「你愛他嗎?說,你到底愛不愛他?」艾達毫不畏懼,倔強地怒視著他。早已失去理智的斯圖爾特按住艾達的右手,舉起斧頭剁了下去。艾達失去了一隻手指,鮮血混著雨水從木樁上流下來,濺到了跑來的弗洛拉身上。弗洛拉嚇壞了,發出撕心裂肺的哭喊:「媽媽——」
艾達艱難地站起身,面無表情,在泥水中走了幾步,終於無力地再次倒了下去。斯圖爾特命令弗洛拉把剁下的手指交給貝恩斯,大吼:「告訴他,不許再來找她,否則我就殺了她!」弗洛拉被嚇壞了,在大雨中一邊狂奔一邊哭喊,來到貝恩斯的木屋。貝恩斯預感到艾達一定有什麼事發生,焦急地問道:「別哭,告訴我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弗洛拉邊哭邊把艾達的手指交給了他,哭叫著:「他叫你別再去找她了,不然他就殺了她!」貝恩斯驚呆了,他怎麼也沒想到事情居然會弄成這樣,看著心愛的人受到傷害,他心如刀絞,但卻又無計可施。絕望中他只能拚命地捶打大樹,發狂般地吼叫。
已恢復理智的斯圖爾特守著仍昏迷不醒的艾達,看著她一臉痛苦的表情,內心也是無比痛苦。他在她耳邊溫柔地說:「我的確做得太過分了,那是因為我太愛你了,我只是想剪斷你的翅膀,讓你不會再飛走!」艾達終於睜開了眼睛,目不轉睛地盯著他,好像在請求他放過她,又好像在告訴他:即使殺了她,她也絕不會改變。斯圖爾特這一次終於讀懂了她,他絕望了!夜深人靜,一身疲憊的斯圖爾特來到貝恩斯的家,嫉妒地盯了他一會兒,最後,無奈地開口說:「你帶她走吧,走得越遠越好,再也不要回來了!」
等艾達的傷稍微好點,貝恩斯便帶上她和弗洛拉離開了紐西蘭,當然他們中也絕少不了那架鋼琴。水手們都不理解他為什麼一定要帶著那架笨重的鋼琴,很不方便,也很危險。但是,他堅持要這樣做,說那是艾達的生命。兩個相愛的人終於走到了一起,航行途中,他們溫柔地握住彼此的手,真真正正地感受著對方的存在。可鋼琴實在太重了,在它的壓迫下船不停地搖晃。艾達看了看她的鋼琴,雖不舍,但還是決定把它丟下海以減輕船的負擔。貝恩斯說什麼也不同意,但最終卻拗不過艾達,叫人把它丟下了海。艾達目不轉睛地盯著慢慢落入水中的鋼琴,依依不捨。在捆鋼琴的繩圈就要滑入水中時,她一不小心踏進了繩圈,一瞬間,繩圈套住了她的腳,艾達隨鋼琴一起跌入了大海。這毫無預警的一幕把船上所有的人驚呆了,艾達隨鋼琴越墜越深,那麼安詳,那麼美麗!此時,她想到了貝恩斯,想到了弗洛拉,出於一種本能的求生慾望,她開始拚命掙扎,最後,終於掙脫右腳上的繩索,浮出了水面。貝恩斯趕緊將她拉上船,緊緊摟在懷里,一輩子也不想再失去她!
貝恩斯和艾達來到了一個新的城市,開始了嶄新的生活。貝恩斯給她做了個銀手指,這樣,她便又可以彈琴了,她開始教城裡的孩子們彈琴,也慢慢地開口學習說話,一切都變得非常美好。在夜晚的時候,她常常會夢見她的鋼琴:它靜靜地沉睡在大海的墳墓里,有時候,她也會像魚和水草一樣在它上面游來游去,海底下是那麼的安寧,那才是真正的沉默,深深地埋藏在海底……
㈣ 那位知道《鋼琴課》的劇情,有沒有限級鏡頭可以播放給學生看嗎
鋼琴課
細膩地展現維多利亞時代啞女深邃的情感世界
反映女性意識覺醒的佳作
導 演:簡·坎皮恩
主 演:霍利·亨特
薩姆·奈爾
哈維·凱特爾
·第六十六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等五項大獎
·第五十一屆金球獎最佳女主角
·第四十六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大獎
·第四十七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女演員獎
·第十九屆愷撒電影節最佳外國影片獎
《鋼琴課》是紐西蘭著名女導演簡·坎皮恩執導的以反映女性覺醒意識為出發點的一部影片,它講述了一個凄美感人而又令人迷醉的愛情故事,其間描寫的女性沉默的激情,表現人的內在的情慾沖動,優雅浪漫而又充滿原始野性。在這里,音樂成為女主人公心聲流露的寄託,她將她的生命與愛全部融化進她的琴聲之中,世上惟有知音和愛她的人才能領悟。就藝術效果而言,影片達到了一種極致,它以鋼琴為載體,使美妙的愛的音符成為溝通思想感情的媒介,把一個將音樂作為自己心靈寄託的啞少婦和一個外表粗俗而內心情感豐富的男子有機地結合在了一起。
導演簡
㈤ 治癒系電影《小森林》—孤獨即生活
最近看了一部2015年的日本電影《小森林》(Little Forest),沒有激烈的矛盾沖突,沒有愛情,沒有起承轉合,淡如白水,卻特別喜歡。
影片開始是年輕的女孩子穿著工裝騎著自行車沿著綿延的小路前行,路兩側是滴翠的綠樹,偶爾有飛鳥斜斜掠過,留下撲啦啦翅膀扇動的聲音。
伴著背景音樂響起旁白:小森是位於東北地區某個村莊中的小村落,這里沒有商鋪,只是購買必需品的話,可以去村公所所在的村中心……
萬籟俱寂,第一次看電影在開始的數分鍾就完全沉浸。
如果要用簡單的詞語形容它,我想最適合的詞是「清淡」,電影分為夏秋篇和冬春篇,講了女主人公市子在高中畢業後,媽媽不辭而別,市子去城市呆了一段時間適應不了那裡的喧囂,最終「逃」回故鄉,在劈柴,耕種,收獲,飲食中度過的一年。
看過的電影不多,也不是很懂各種鏡頭和劇情設置,只是從將近4小時的電影中,簡單描述一下,這部電影如何成為心頭好,願意一刷再刷。
1. 四季分明的桃花源 自然的一切都是美
小森是一個和現代社會格格不入的鄉村,在電影拍攝地,日本岩手縣奧州市,鄉村至今沒有wifi,許多地方連3G網信號都覆蓋不到,阻絕了和外界最便捷的聯系通道,人們過著晴耕雨讀,日落而息的生活。
彷彿桃花源一般。
桃花源是東方人的文化情結,代表了一切未被破壞未被污染的幸福之鄉。在社會快速化轉型發展的過程中,城市一座一座拔地而起,農耕文明像橫亘在人們心中那座承底的堡壘,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慢悠悠的把生活浪費在生存必須的勞作上,無論魏晉,不知有漢,怪不得知乎上有個姑娘說看完《小森林》之後,也想試著過過沒有手機,沒有網路,沒有WIFI的生活。
樹上的果實熟了,市子心疼紅紅的果實好不容易成熟卻只能寂寞的掉落腐爛,於是摘下果實做成果醬,一晃神猶瞎皮豫要不要多放點糖,果醬已經做好了。
吃著偏酸的果醬在家門口曬太陽,也很好。
2. 每寸一蔬一飯的食光 都是一點一滴的修行
「做菜能看出一個人的心」,市子的媽媽說。
刀工,火候,耐心,創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習慣,做菜是在有限的食材和烹調方法之中,生出無限創意的事情。
市子割稻時的午餐是核桃飯團,將山核桃撿回,埋在土中,去掉發黑的外皮,晾在太陽下,等全都曬干後,敲開外殼,撥出果肉,放入淘好的米中,加醬油蒸熟,捏成飯團,就可以放入便當盒中了。
看著市子和吉子在門口吃剛摘下來的果子的時候,想起小時候在奶奶家度過的時光。
每年夏天收了新麥子磨成麵粉後,用開水燙著和成面團,趁醒面團的時間,從門前的地里割一小把韭菜,細細切碎,打散剛從雞窩里摸出的溫溫熱雞蛋,一起炒熟。
面團揉開,切成大小相等的劑子,擀成薄餅,將韭菜雞蛋碎在面餅上鋪一層,再蓋一層薄餅,邊緣捏緊,鍋中刷薄油,小火慢慢慢慢烙。
院子里的樹蔭下放著矮矮的小桌子,大家圍坐四周吃飯,黃澄澄的杏和紫瑩瑩的李子垂在枝頭,蘋果還是青綠色,廚房裡的香氣漸漸飄出來,一邊哈著熱氣一邊咬著餅,回想前一年秋天播種的時候,種下麥子到製成一張軟嫩酥香的餅,一晃神,一年就過去了。
那是真正的自給自足,計算好每一寸土地種什麼莊稼種什麼菜種多少什麼時候收獲,怎樣才能將蔬菜保存到天寒地凍的冬天食用,彷彿千百年大家都是這樣過來的。
我小時候吃過的滋味最好的西紅柿,是鄰家小姐姐給我的,她帶我偷偷鑽入她家菜地,告訴我最大橋橡最紅的那幾個不能碰,要留作來年的種子,看了許久,挑了一個摘下來給我,說:「你吃,絕對甜」。
那是我吃過最甜最好磨消差吃的西紅柿了。騙人是小狗。
所以當我看到這一幕的時候,那種熟悉的感覺又湧上來。
大概只有深深紮根在土地里,曬著火辣辣的太陽,被風刮過也被雨打過的莊稼才能結出這樣讓人吃出幸福感的果實。 汁水天真赤誠張揚,它們看過寒暑,甘心成熟,而大棚中的蔬菜,總有一股被過度揠苗助長後不灑脫的綿軟。
3. 生,容易;活,容易;生活卻並不容易
市子的爸爸從沒有出現過,市子的媽媽大約也不是從小就生活在小森(從沒做過納豆年糕可以看出),小時候,有個似乎是媽媽曾經戀人的外國人叔叔每年都會來小森過聖誕節,而市子高中畢業後,媽媽就不辭而別,市子曾在工廠做工搬運沉重的貨物,她喜歡的男生還未及開口說喜歡,就已經看到了結局。
這其中的曲折足夠拍一部《媽媽再愛我一次》了。
但所有與此相關的鏡頭都十分克制,媽媽只出現在回憶和寄來的信里,而市子從未寫信問起媽媽在哪裡,做什麼,為何走,媽媽也很有默契的沒有提及,只是說,想在努力一下,又說,種了很大的蘋果園。
日本人在面對生活的挫折時,表現出來的韌性常常令人訝異。他們的情感深沉壓抑,不是不在意,而是什麼都不說。
沒有爭吵,沒有哭鬧
非常沉默,非常驕傲
從不依靠,從不尋找
也許我們執著尋找的許多問題,都是沒有答案的。
市子想學習媽媽做的那種雙色聖誕蛋糕,媽媽答應她等她二十歲了就教給市子,然而市子二十歲的時候,媽媽已經離開了。她沒有執著於回憶里的那種味道,而是按自己的想法做出了南瓜黑米雙色蛋糕,邀來好友一起品嘗,也是別樣的好滋味。
媽媽做的聖誕蛋糕
市子做的蛋糕
4. 選擇與被迫選擇 是雲泥殊途的事情
初看時我希望結局類似沈從文的《邊城》,翠翠等儺送,然而「那個人,也許明天就回來,也許永遠都不回來了」。市子離開小森,也不知何時歸來。
然而結尾確是:身世惆悵的少女在祭祀活動中做領舞,面色紅潤,眼神堅定。還攜男友一起,看花了眼我也沒找出那位男朋友是誰,長啥樣。
第一次市子回小森的時候,總覺得自己是逃回來的,是在城市生活不下去,總疑心自己要離開,所以不肯給西紅柿搭溫室。
第二次市子回小森,整個狀態都不一樣了,她領舞的眼神堅定又明亮。這次,應該是主動選擇下定決心要在小森生活下去了吧。
主動選擇和被迫選擇是兩回事。
主動選擇的人會更早的明白一生所愛所求,不會走一步看一步,過的那樣苦。 譬如市子,去過更遠更好的地方,卻選擇堅守故鄉,她沒有逃避,只是更喜歡而已。
比爾波特在《空谷幽蘭》里寫到:我能夠理解為什麼有的人什麼都不想要,而只想過一種簡單的生活,在雲中,在松下,在塵廛外,靠著月光、芋頭過活。除了山之外,他們所需不多:一些泥土,幾把茅草,一塊瓜田,數株茶樹,一籬菊花,風雨晦暝時的片刻小憩。
分享兩句最喜歡的影評。
那些靜得只能聽見呼吸的日子裡,你明白孤獨即生活。
——南笙
每個人都有屬於他的土地,有的土地在書架,有的土地在廚房……這些土地上,往往只有我們一個人忙碌的身影,天地漠漠,孑然無朋。
——Zts
㈥ 電影一開始一個男的在劈柴他女兒從後面抱住他 後來女兒被抓走了 他開始救他女兒
獨闖龍潭
主演信穗: 阿諾·施瓦辛格,Rae Dawn Chong,丹·哈達婭,瑞伊·道恩滑嘩卜·沖,丹·哈達蘆衡亞,Vernon Wells,David Patrick Kelly
導演: 馬克·萊斯特
類型: 動作,冒險,喜劇
年份: 1985
㈦ 日本電影 一個女的到鄉下 看到一個男的正在劈柴 是什麼電影
鬼子進村
4.7分
主演:任德勇張留晁金晟
導演:任德勇
類型:劇情喜劇槍戰
時長:60分鍾
年代:2015
地區:內地
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