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科幻電影《紅色星球》解說
今天給大家講解一部科幻電影《紅色星球》,
人類通過什麼方式,
才能改造火星的環境讓其適應人類生存呢,
本片給出了一種可能性,
公元2000年地球人口暴增環境污染嚴重,
然而人類選擇了不管不問的逃避政策,
直到2025年資源日益匱乏地球不堪重負,
人類避無可避這才開始迫切尋找新家園,
科學家們將目光鎖定在一顆紅色星球上:它就是火星,
火星有著和地球相似的地質結構,
只要解決氧氣問題就能將其打造成人類的第二家園,
接下來的時間里,
科學家向火星上發射了大量攜帶藻類的無人飛船,
讓藻類在火星表面不斷繁殖製造氧,
這個方法似乎奏效了,
20多年間火星含氧量穩步提升,
可是到了2050年氧氣含量卻突然下降,
為了查明原因,
支科研小隊開著太空飛船前往火星基地,
領隊的女科學家凱特是飛船駕駛員兼高級指揮官,
剩下的5名隊員都是各個領域的頂尖人物,
他們分別是,
首席科學家白發叔,
急性子的副駕駛員寸頭哥,
敏感多疑的地質學家小鬍子,
細心的生物學家阿布,
以及愛慕凱特的工程師大衛,
大衛還帶上了自己的導航機械狗艾米,
這支6人1狗的科研小隊是人類最後的希望,
經過182天的太空跋涉飛船終於進入火星軌道,
就在眾人即將到達著陸點的時候,
飛船突然遭遇高強度的太陽耀斑系統受損動力全失,
面對瀕臨墜毀的飛船指揮官凱特立即下令,
讓副駕寸頭哥帶著大家和機械狗,
乘坐登陸艙緊急著陸,
盡快找出含氧量下降的原因,
她自己則留下來想辦法修復飛船,
不料登陸艙的導航系統也在太陽耀斑的影響下失靈,
下落過程中嚴重偏離了原定的降落點,
寸頭哥只能丟掉裝著機械狗的著陸架,
利用降落傘和緩沖氣囊強行著陸,
登陸艙在怪石嶙峋的山崖間幾經顛簸終於停了下來,
眾人從艙內爬了出來終於踏上了火星表面,
大家很快發現危機才剛剛開始,
想要完成調查任務就必須趕到原定的降落點,
那裡有前人建造的基地,
僅是藻類的發源地也是食物和氧氣等物資的補給站,
眾人現在距離基地大概還有上百公里,
糟糕的是用來導航的機械狗不知降落到了什麼位置,
用來聯系飛船的無線電設備也已損壞,
大家只能憑借電子地圖判斷出基地的大致方位,
至於多長時間能夠到達誰也沒底,
可他們身上的氧氣只能維持7個小時,
必須盡快趕到目的地完成補給,
更糟的是年紀最大的首席科學家白發叔,
在著陸過程中脾臟破裂,
體內大出血已經無法行動,
為了不拖後腿白發叔決定留下來默默等死,
其餘四人只好繼續向著基地進發,
行進中大家越來越覺得不對勁,
火星表面光禿禿的什麼也看不見,
可是人類明明已經種植了20多年的藻類,
這些藻類可以在嚴酷的環境下生長繁殖,
即便是沙漠也該變成綠洲了,
眾人帶著滿心的疑惑終於趕到了目的地,
眼前的一幕再次讓他們目瞪口呆,
基地已經變成了一片廢墟建築和設備全部支離破碎,
不僅沒有看到藻類的影子,
就連食物水源和氧氣也都消失不見,
整個基地就好像遭遇了蝗蟲災害什麼也沒剩下,
眾人徹底絕望了趕到此地已經花費了大量時間,
目前他們身上的氧氣只能支撐最後十幾分鍾,
馬上就會因為缺氧窒息而死,
悲觀的情緒在每個人的心裡蔓延,
除了原地等死似乎別無他法,
旦副駕寸頭哥不想坐以待斃准備到別處看看,
地質學家小鬍子跟在他的身後,
兩人來到懸崖邊上,
敏感多疑的小鬍子開始指責一切都是寸頭哥的過失,
就是因為他駕駛不當才造成了目前的絕境,
急脾氣的寸頭哥立即反駁兩人隨即吵了起來,
爭吵中小鬍子竟不小心將寸頭哥推下了懸崖,
失手殺人的小鬍子失魂落魄地回到基地,
欺騙大家稱寸頭哥因為不想面對窒息的痛苦,
跳崖自殺了,
工程師大衛和生物學家阿布雖然覺得蹊蹺,
但是也沒有心情去管真相究竟如何,
因為他們身上的氧氣就快耗盡了,
大家開始痛苦地倒地掙扎,
在窒息的前一秒大衛突然打開了自己的頭盔面罩,
結果驚訝地發現自己竟然可以自由呼吸,
他人也都驚喜地摘下面罩大口呼吸著火星上的空氣,
可是他們離開地球之前明明檢測過火星的氧氣含量,
根本不足以支撐人類呼吸,
更何況附近連製造氧氣的藻類都沒有,
含氧量怎麼可能不降反升呢?
人來不及多想目前最重要的事情還是活下去,
因為馬上就要天黑了夜晚的火星會變得異常寒冷,
眾人只好點燃基地廢墟用以取暖,
大衛的機械狗艾米在發現火光之後,
終於趕到基地和大家匯合,
大衛發現艾米在著陸過程中也受到了損傷,
它的處理器已經壞了無法正常工作,
於是三人商量著要取下它的定位器帶在身上用來導航,
可是這樣艾米也就徹底報廢了,
聽到三人的談話艾米突然切換到戰斗模式,
兇狠地攻擊了三人,
並在打斷阿布的一根肋骨後迅速逃離了現場,
阿布忍痛詢問這是什麼個情況,
大衛解釋稱艾米擁有自保求生的程序,
現在艾米已經將他們當成了敵人,
之所以沒有直接殺死他們,
是因為艾米被植入了一種游擊戰術程序,
先打傷其中一個敵人拖慢敵軍的行進速度,
然後逐個擊破將所有人一網打盡,
這下三個人的處境更糟了,
不僅缺水少糧還要面對一隻發瘋的機械狗,
第二天他們找到了一輛廢棄的探測車,
上拆下一部無線電台終於聯繫上了留在飛船上的凱,
好在凱特在這段時間里已經修好飛船,
得知有兩名隊員死亡機械狗艾米也叛變了,
凱特建議大家趕緊撤離,
任務什麼的已經不重要了保命要緊,
新問題又出現了,
在之前的事故中飛船燃料損失大半,
目前只能在火星軌道上低功率航行19個小時,
已經沒有多餘的燃料降落實施營救,
否則剩下的燃料將無法支撐飛船回到地球,
好在100公里以外,
有一艘30年前蘇聯發射失敗的探測艙,
修一修或許還能用,
地面上的三人必須要在19個小時之內趕到那裡,
事不宜遲在凱特的遠程導航下三人立即出發,
路上凱特偷偷聯系大衛,
跟他說了另外一個不幸的消息,
蘇聯探測艙空間有限最多隻能容納兩個人,
聽到這個消息大衛一時之間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只好裝作若無其事跟大家一起趕路,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到了晚上三人遇上了強力冰風暴,
寒風暴雪之中他們根本無法前進,
只好找了一個山洞躲了進去等待風暴結束,
可他們所剩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另外機械狗艾米還在暗中死死盯著三人,
大家再一次感到了深深的絕望,
大衛終於將飛船隻能容納兩人的事情說了出來,
並表示自己已經放棄掙扎,
准備把生存的機會留給阿布和小鬍子,
等到了探測艙那邊他會修好探測艙,
然後看著他們離開,
敏感多疑的小鬍子並不相信大衛,
雖然他隱瞞了誤殺寸頭哥的事實,
但做賊心虛的他總覺得大衛和阿布在懷疑自己,
沒過多久風暴停了,
小鬍子趁著兩人睡著,
帶走了無線電台准備獨自逃命,
可還沒跑多遠就被暗中盯梢的機械狗艾米收了人頭,
艾米幹掉小鬍子之後再次藏身黑暗之中,
大衛和阿布立即開始尋找小鬍子想要拿回無線電台,
路上他們竟然看到了一大片綠色藻類,
但是此時兩人也無心研究這玩意了,
因為這場風暴讓他們已經跟凱特失聯三個小時,
必須盡快聯系對方確認有沒有走錯方向,
兩人很快就在一片綠藻上面找到了小鬍子的屍體,
拿到無線電後大衛開始聯系飛船上的凱特,
細心的生物學家阿布突然發現,
小鬍子的頭盔和宇航服裡面有很多小蟲子在爬動,
這些小蟲似乎是在啃食屍體,
阿布拿出火焰刀准備切開頭盔看看,
誰知火焰竟然直接點燃了小蟲,
小鬍子的屍體瞬間就像被點燃的煙花,
噼里啪啦蹦岀來無數火星,
阿布以多年的經驗判斷這是一種獨特的線蟲,
就是它們將火星表面上的藻類吃掉了,
除了綠藻它們還吃光了所有能吃的一切,
火星基地變成一片廢墟不用說也是線蟲導致,
線蟲之所以能被點燃,
是因為它們吃完東西之後製造了更多的氧氣,
這也是綠藻被吃之後火星上仍然有氧氣的原因,
阿布非常興奮趕緊拿出一個玻璃罐,
捕獲了兩只線蟲作為樣本准備帶回地球好好研究,
在凱特的導航下兩人繼續奔向探測艙,
可沒走多久阿布就發現自己的宇航服被線蟲咬穿了,
身上也被咬出了傷口無數線蟲被血腥味吸引過來,
阿布很快被包圍他知道自己已經無法逃脫,
於是將線蟲樣本扔給了大衛,
然後點燃了一地的蟲子跟它們一起同歸於盡,
大衛來不及悲傷因為時間已經不多了,
他用盡最後一絲力氣終於跑到了探測艙附近,
等修好探測艙准備點火離開的時候,
又發現高壓電池沒電了大衛再一次陷入絕望,
他用無線電將線蟲的事告訴了凱特,
並說出了自己對凱特的愛慕,
然後頹然坐在地上等待死亡的來臨,
就在此時遠處傳來機械狗艾米的動青,
它是來消滅自己的最後一個敵人的,
大衛突然靈光一閃艾米身上剛好就有一塊高壓電池,
他趕緊設置好陷阱,
終於幹掉了這個反叛的機器人取下了它的電池,
有了艾米的助攻大衛成功點火,
乘坐探測艙升入太空,
等候多時的凱特設置好牽引繩將大衛帶回了飛船,
故事的最後,
兩人帶著阿布用生命抓回來的線蟲開始返回地球,
人類想要在未來移民火星,
恐怕必須要擺平這些啃噬一切的線蟲。
(完結)
『貳』 這部「科幻電影史里程碑之作」,你真的看懂了嗎
2013年,一部只有兩位演員參演的好萊塢科幻電影,一舉摘得第86屆奧斯卡金像獎七項大獎,它就是被《阿凡達》的導演卡梅隆盛贊為「有史以來最好的太空題材影片」、被《好萊塢報道者》評價為「徹底把科幻電影掀翻」的科幻電影《地心引力》。
那麼這樣一部擁有諸多贊譽,一躍成為「科幻電影史里程碑之作」的電影,你真的看懂了嗎?
整部電影的故事其實很簡單:探索者號太空梭的兩名宇航員瑞恩·斯通和沃夫斯基在艙外進行哈勃望遠鏡的維修工作時,遭到了太空碎片的襲擊,瑞恩·斯通未能及時躲避襲擊而脫離太空梭在太空中漂浮,同事沃夫斯基在營救她時,連接兩人的繩索突然斷開,在氧氣不足的情況下,沃夫斯基主動將一線生機讓給瑞恩·斯通,自己則消失在深邃漆黑的太空里。
好不容易回到艙內的斯通博士在經歷空間站著火,逃離過程中被降落傘牽絆、燃料不足想要關掉氧氣試圖自殺等小危機和小高潮,以及最後成功登上「天宮一號」的大高潮後,最終成功返回地球。
在《地心引力》的開篇,導演以黑屏字幕提示那些已習慣了好萊塢科幻電影中轟鳴而至的宇宙飛船,兵器碰撞的宇宙大戰的觀眾,這里是「沒有聲音傳播介質」的太空。影片對於真空環境的聲音處理其實是為設定背景的真實性服務,使科幻空間變得真實可感。出於對真實性的考量,影片打破了觀眾的審美習慣,沒有如其他科幻片一般添加飛船的聲音。所以在電影開篇的第一個鏡頭中,首先是巨大的藍色地球占據大半個屏幕,影片開始近1分鍾,觀眾才透過兩位主演的對白辨識到太空梭的存在。沃夫斯基在太空漫步時,斯通博士被捲入太空時,也只有對話的聲音和由於驚慌大聲喊叫的聲音,深刻體現出人類在太空中的無助,孤獨以及渺小。
影片運用大量的長鏡頭展示了廣袤無垠的太空。電影開篇,蔚藍的地球占據了大半個畫幅,隱隱約約的對話持續了有近1 分鍾之久,「探索者號」才開始顯現出來。而且為了避免長鏡頭帶來的疲勞,鏡頭一直處於緩緩的旋轉之中,從客觀到主觀,從遠到近,通過景別和機位的變化,將人物活動的范圍流暢的呈現在觀眾眼前,並且完全沒有破壞人物運動和畫面造型的連貫性。
「太空本身就是一個隱喻」,導演阿方索·卡隆如是說。人類探索以及試圖征服宇宙的慾望從來沒有停止過,以太空為背景的影視資料極多,大多塑造的都是一個適合人類生存的「地球式」的想像中的太空。而在《地心引力》開篇,導演以黑屏字幕的方式,高度還原了一個真是的太空環境。
「生命在太空無法生存」 這句話彷彿是太空對於人類的警告。
深邃寧靜漆黑的太空並沒有適合人類生存的條件,沒有氧氣,沒有傳播聲音的介質。而人類自創的在太空中生存的條件——太空梭,衛星等,最終也會導致人類作繭自縛,自食惡果。
電影以太空中真實存在的「太空垃圾」作為一系列事故發生的源頭,正是對人類征服太空帶來的生態破壞的反思。同時,太空是對人類生存困境的隱喻。失去地心引力的人類,在茫茫宇宙中漂浮、掙扎。看似廣袤無垠的宇宙,實則孤獨,冰冷,封閉,與當代人的生存境遇不謀而合。
因此,「家」這一概念在影片中不僅代表著一種生存空間,也代表著人類心靈的棲息地。地球上的家大大小小,而對於活動在太空的瑞恩·斯通和馬特·沃夫斯基來說,家與「地球母親」的意義是相同的。浩瀚壯觀的太空下,他們談論最多的依舊是地球。執行任務時沃夫斯基播放的鄉村音樂,「尼羅河上的日出」,「半個北美洲都沒有辦法登上網際網路了」,「中部地區」等,對於他們來說,有難以言盡的親切感。
瑞恩·斯通在完成了第一場考驗之後,在氧氣幾乎用盡的情況下返回空間站中,此時的她脫下航天服,漂浮在半空中。機艙內的失重狀態使她蜷縮起身體,背景畫面是機艙內的漂浮著的管子,由於視覺疊加效果,此時的斯通博士猶如在母體中的嬰兒。而之前一次次出現的連接她和沃夫斯基,她和空間站的繩索,同樣也具有「臍帶」的隱喻含義。而這一切都是「地球製造」,與空間站的聯系就是與「地球母親」的聯系。
當斯通博士乘坐「天宮一號」返回地球後,她降落的地點是大海。瑞安脫下航天服,打開艙門從水中游出,隱喻著一個嬰兒從滿是羊水的母體子宮出世。地球幾乎百分之八十有水組成的,生命的起源與水息息相關,生命的進化過程也是由海洋到陸地的,斯通博士從水中通向大地,同時也象徵著生命的進化過程。
而當瑞恩博士從海中游到岸邊,她五體投地趴在沙灘上,臉頰緊貼大地,沙灘上泥土的質感讓她安心,她情不自禁的道謝,既是對於生命的感恩,也是向地球母親的致敬。當她顫抖著雙腿一點點站起來的時候,慷鏘有力的音樂響起,導演給她的雙腳一個特寫鏡頭,這是一個非常具有宗教式隱喻的鏡頭:
在古希臘神話中,大地女神蓋婭的兒子巨神安泰俄斯之所以力大無窮、戰無不勝,就是因為他在與敵人戰斗時,只要立足於大地上,就能從大地母親那裡獲得源源不斷的力量。鏡頭從腳部特寫進行仰拍,站在大地上的斯通博士此時顯得十分高大,充滿力量和自信。
同時,女主角的太空逃離之旅也是生命意義的尋回之旅。
在整部電影中,斯通博士一共有兩次談到她自己的女兒。
第一次是在自己被沃夫斯基找到,兩人一起返回空間站時,她講述了女兒意外去世的故事,而當時她正在開車。從那個時間起,她生活的全部意義已經坍塌,女兒的去世帶走了她全部的生活樂趣「只是悶頭開車,會聽車載廣播,但只是開著,並不介意內容。」
此時的斯通博士悲傷而絕望,第二次涉及自己的女兒時,她已經經歷了重重考驗,每一次都危及生命,尤其是最後在聯盟號燃料用盡,她關掉氧氣閥試圖自殺,在意識昏迷中,夢到了已經去世的沃夫斯基。
「幹嘛非要活著,活著有什麼意義」
「關鍵是你現在要怎麼做」
「如果你准備回去,就得打起精神振作起來」
「你得腳踏實地,重新開始生活」
瑞恩在沃夫斯基的激勵下重新找回生活的意義。
此時的她已經卸下了因女兒去世而背負的沉重的枷鎖,重新找到生命的意義,她一邊鎮定自若的操作程序,一邊禱告似的請求已經去世的馬特沃夫斯基:
你會看見一個褐發小女孩,頭發很亂,都打結了,因為她不愛梳頭發,不過沒關系。他的名字莎拉,你能不能告訴她,媽媽找到她的紅鞋了,她一直都在找那雙鞋,其實就在她床底下,替我給她一個大大的擁抱和一個深吻,告訴她,媽媽想她。告訴她,她是我的天使,我非常驕傲。告訴她我絕對不會放棄,我非常愛她。
電影中兩次通過「女兒」這個角色傳達了創作者對於生命意義的終極關懷的思考。女主人公在最後關頭,准備沖出聯盟號,去往 「天宮一號」的那句充滿希望的「別再悶頭開車了」,是她再次找到生命意義後的有力宣言。
導演在最新科技的加持下,為《地心引力》打造出一個最真實的虛擬化太空,通過一場逃離與重生之旅,探索擺脫了「地心引力」束縛的人類在太空中的生存境遇,傳達了導演對於生命意義的終極關懷的思考,同時,通過表現人類對於太空的種種「惡行」以及最終的「自食惡果」,反思了人類對於太空愈加膨脹的征服之路。
『叄』 盤點5部科幻戰爭電影,整個地球的人都在戰斗,你看過幾部呢
機械姬效力於某知名搜索引擎公司的程序員加利·史密斯幸運地抽中老闆納森所開出的大獎,他將受邀前往位於深山的別墅中和老闆共度假期。在與世隔絕的別墅中,納森親切地接待了這位員工。事實上他邀請加利到來還有另一個目的,那就是協助他完成其所開發的智能機器人的測試。
好久沒看到這么好的科幻動作片了,兩個小時的劇情連貫緊湊,毫不拖拖拉拉,打鬥緊張刺激,還有就是Inara也太漂亮了吧btw時不時冒出來一句蹩腳的中文台詞也太太太尷尬了吧哦對了,還有就是這個「沖出寧靜號」是誰翻譯的,完全和劇情不著邊。
『肆』 五分鍾科普:流浪地球會面臨那些問題
近期大熱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上映,講述了由於太陽突然衰亡,即將進入膨脹階段,即將將地球吞沒。為了保護人類文明,人類做出了驅動地球逃離太陽系的決定。影片中有許多未來科技和恢弘的特效場面引發網友熱議。本篇文章就來討論一下, 地球如果真的踏上旅途,會遭遇些什麼問題?
首先,這是一部科幻片,大可不用擔心太陽會突然衰亡。畢竟太陽出現距今大約50億年了,現在正值旺盛的「中年」時期。它的「燃燒」是由於太陽的氫轉變為氦(即3個氫核碰撞產生一個氦原子,釋放兩個質子)產生的能量。根據太陽目前所剩餘的氫的含量和氫的轉化速度,還可繼續「燃燒」 60多億年 。當氫轉化完以後,也不會立刻就熄滅,太陽會進入收縮階段,產生熱核反應(太陽溫度會升高,3個氦原子會聚合成一個碳原子),期間太陽會繼續在宇宙中散發熱量,這個過程大約也有幾十億年。 人類如果還能存活10億年,那時候的科技水平想必已經可以完成星際旅行了。也有足夠的時間去尋找下一顆宜居的星球啦。 當太陽壽命走向終結之際,它會先膨脹,其半徑足以將地球吞沒,然後再縮小變成矮星。
假設如電影里一般,太陽突然開始衰亡,電影里的時間是幾十年後,根據劇情推算大致在2075年,根據科技的發展速度,應該還無法大規模轉移人類。於是驅動地球流浪的我們可以設想幾個「流浪」過程中主要會遇到的幾個問題,畢竟按計劃,這趟流浪之旅要經歷2500年之久。
一:地球能否到達最近的恆星「比鄰星」?
二:地球停止自轉會發生什麼?
三:在沒有太陽的條件下,人類能否生存?
四:宇宙里的大行星有很多,光是太陽系就有九大行星。地球能否躲避過像木星這類行星的強大引力?
第一個問題,就是電影中提到的比鄰星。
比鄰星是距離(半人馬座三星)地球4.3光年的一顆小恆星,只比木星大一些。雖然它在宇宙中來看,就像是在自家後院一樣近,但按照逃逸速度(逃離太陽引力的最低速度)航行,也需要 7.7萬年 才能抵達。這實在是太漫長了。
於是,機智的人類想到了藉助木星的引力為自己加速。這一方法通常用於使航天器逃離木星軌道和其他星軌,去探測太陽系以外的宇宙。我們把木星看做是一個在圓形軌道上急速奔跑並且旋轉的人,當地球或航天器靠近的時候,他一把抓過地球,像投擲鐵餅一樣旋轉著將地球往外拋去,既增加了速度,又節約了燃料。這種現象稱之為 引力彈弓 。
而電影里使用的燃料,來自岩石產生的「 重元素聚變 」。這個現象也存在於很多大型恆星內部。但是「重元素聚變」的質能轉換效率是非常低的, 要逃出太陽系,需要燒掉地殼的一半 。於是從燃料問題和時間問題來考慮,「引力彈弓」計劃是勢在必行了啊。
第二個問題:如果地球停止自轉會發生什麼?
最明顯的問題就是,海水會由於慣性將陸地淹沒。由於地球是個球體,海水會向兩極匯聚,最後只有赤道留下一小片陸地。在地球離開第四軌道後,被海水覆蓋的區域會冰封, 整個地表將進入冰河時代 。地殼本身就是水面漂浮的板塊,停止自轉後由於慣性,極大可能會發生 斷裂和坍塌 。因此電影里所說的存活人數有35億是很難實現的,並且地面的大部分建築都會成為一片 廢墟 。在電影里出現的被冰封的高樓大廈幾乎不會存在。海水也會將人類之前建造的大部分發動機淹沒。因此在地球停止自轉以後,可能將死去極大部分人,並且災後重建也需要很長的時間。
假如我們經歷了一系列地震,海嘯,依然頑強地繁衍生息,並且在離開地球軌道之後重新在冰封的地面上建造眾多發動機。那我們就將迎來第三個挑戰了。
離開了太陽的人類如何生存?
太陽,溫度和水。這是生存的基本三要素。地球離開自己的軌道後,在一定時間內,還能接受到太陽的熱量和光,但是 地表溫度仍會降到-200℃左右 ,並且由於停止自轉而不再有晝夜交替。由於地表的低溫, 植物無法存活 ,也就無法產生光合作用製造氧氣。失去了最食物底端的植物和低溫下,其他生物也無法生存。意味著人類只能儲藏現有的食物。
在電影了幾次提到「蚯蚓干」。的確,在地下生活的人類最容易獲取的就是土壤里的昆蟲。但這很明顯不夠支撐時日。假設從地球一點點被淹沒開始,人類就開始瘋狂地儲藏食物,並且保存得當,但是在2500年時間里,按每個人每天只吃半斤壓縮食物來算, 35億人一年將會吃掉319375000噸食物,2500年需要吃掉798437500000噸食物。 唯一可以緩解食物緊缺的辦法就是從人類的排泄物中重復提取未被吸收的大約一半的能量物質,還有將不可食用的有機物和蛋白質轉化成可食用的有機物與蛋白質,如動物皮毛。 意味著我們在之後的流浪時間里,遲早會面臨只能吃「便便」和「垃圾」。
最後一個問題,如果發生意外,被木星這種大型行星捕獲,「點燃木星」這種操作可以實現么?
在電影里,按照原計劃利用引力彈弓飛行的地球在靠近火星時收到木星強大的引力影響,突然發生地震、坍塌的情況,使得部分發動機失效,無法維持加速度,地球面臨被木星的巨大引力「捕獲」的局面。由於地球龐大的體積,使得地球距離木星近的一端所受的引力遠大與另一端,一旦與木星突破 剛體洛希極限 的距離,地球就會像餅干一樣被引力扯碎,然後悉數墜落在木星表面。
主人公提出用「點燃木星」的辦法,利用木星表面大量氫氣與氧氣爆炸產生的沖擊波將地球推離。這種方法是否可行?
理論上是不可行的。
首先,爆炸需要氫氣與氧氣均勻混合才能燃燒。且不提木星引力能否捕獲足夠的地球大氣,就算有氧氣了,如此 短暫的時間仍不足以使它與氫氣混合均勻。 根本無法點燃。
即便燃燒成功,所造成的 沖擊波也無法逃離木星的引力離開木星大氣層 。要推動地球更是妄想了。就算燃燒延伸到地球大氣所及之處,成功抵達地面,將地球推離,也勢必會剝離部分大氣, 地球的部分表面將暴露在太陽風與宇宙碎片中。 而且,地殼只是漂浮在地面的一層殼,就像雞蛋殼一樣,強大的沖擊波如果將「雞蛋殼」敲破……
並且在漫長的旅途中,地球還需要躲避其他的行星和小行星帶。面臨的挑戰還數不勝數。
簡單來說,要讓我們的地球去流浪,還需要科技的進步和長時間的准備。盡管如此,旅途中也會發生許多意外。目前來說,我們哪兒也去不了。地球只有一個,珍惜我們的家園。
註:部分資料圖片參考於《環球科學》、「我是科學家 iscientist 」、「果殼」、「科學大院」及「360搜索」等。
『伍』 有一部科幻電影里出現了幾個人開著鑽探機器鑽到地球地下
《地心末日》,電影內容講的是一場人類的災難即將來臨,地理學家喬什·凱斯博士(阿倫·艾克哈特飾)發現地心溫度發生了改變,一種神秘的力量正在阻礙地球的正常運轉。為了拯救地球,拯救全人類,凱斯博士召集全球著名的科學家商量對策。
科學家們組織了一支特別行動小組,他們計劃乘坐地下飛船抵達地心,在那裡引爆一個特殊裝置,以保證地球的正常運轉。飛船駕駛員瑞貝卡和上校羅伯特·艾沃森是這次行動的主角,他們必須要完成這次關繫到全人類生命的任務 。
(5)科幻電影解說5分鍾地球擴展閱讀:
《地心搶險記》假想出一個不可能發生的情境,保留了很多秘密與玄機等待觀眾親自挖掘,片中地球內部的景觀塑造相當逼真。影片場面宏大、情節緊張刺激,視覺特效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地心搶險記》向觀眾展示了一個神秘的地心世界,劇情緊湊,主題健康積極,全人類救星的角色充滿了英雄主義色彩,對人性沖突的把握和刻畫也十分到位,非常適合喜歡快節奏和驚險場面的觀眾。
參考資料:網路——地心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