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熱門電影 > 外國人評價電影甜蜜蜜

外國人評價電影甜蜜蜜

發布時間:2023-08-23 13:45:51

㈠ 如何評價電影《甜蜜蜜》

豆瓣的經典影評:
一。愛情動人,亦傷人。是牽掛,亦是負累。會欣喜,亦會悲憂。有收獲,亦有缺憾。明了這一層,面對《甜蜜蜜》接連不斷的糾纏與錯失,方能感同身受。

可《甜蜜蜜》不只是一部愛情電影。它的野心,是透過特定時代中普通人的奮斗與掙扎,勾勒人與命運的關系。

1986年,黎小軍到香港投靠姑姑,為了掙錢,把老家天津的妻子小婷也接到香港。彼時,內地和香港不僅是意識形態的差異,生活水平也頗有隔閡。

香港人習以為常的事物,在木訥憨厚的黎小軍看來,都無比新鮮。他不會坐自動扶梯,對麥當勞充滿好奇,看到李翹用BB機,也忍不住豎起大拇指,道一聲「你真行」。畢竟,在內地,BB機還是最時新的玩物,非「大款」不能虧孝閉得。

但在給小婷的家書里,黎小軍卻有含蓄的情意。寫信,要用麥當勞「很漂亮」的墊餐紙,因為天津沒有。分明是送雞鴨,卻謊稱「是干運輸的」。拿著微薄的薪水,也都略過不提,只說些英語班的事。當年赴港的內地人,哪個不是懷抱去資本主義世界淘金的幻夢。上進,便是希望。

廣州來的李翹,也有同樣的執念。在麥當勞打工,為英語學校做兼職,年宵擺攤賣鄧麗君的錄音帶,炒股深套後無奈做了按摩女郎,心底始終憋著一股狠勁:「在香港只要你拚命苦幹,什麼都可以。」其實,她也並不貪心,不過是買兩件屋,一間在香港自己住,另一間在大陸給媽媽住。

兩個心有所系的內地人,就這樣在香港邂逅。起初,李翹看不上黎小軍,賺他讀英語學校的傭金,差使他幹活。黎小軍也並不計較,盡可能幫李翹賺錢。

當黎小軍騎著單車,載著李翹穿梭於香港擁擠的街頭,鏡頭一轉,李翹穿著深藍色牛仔褲和黑色尖頭皮鞋,而黎小軍的打扮,則是破舊帆布鞋和灰色工裝褲。乍看之下,這是港妹和北佬、進取和保守最直觀的對比。

待到年宵擺攤,鄧麗君錄音帶滯銷,李翹才亮明自己廣州人的身份。而黎小軍也一吐心聲:「我擔心我不讓你來討我的便宜,你就不來找我,那麼我連香港唯一的朋友都沒有了。」

是夜,兩人一起吃了頓團圓飯,窗外風雨大作,幾番曖昧,歸於溫存。

這當然是愛情,但又不完全。因為,李翹更看重多金的夢,而黎小軍的家裡,還有小婷。在公用電話亭,黎小軍和小婷通話,說著祝賀新年,卻來了一句「我愛你」。沒說出口的那層意思,是對不起。而在麥當勞餐廳,對了一溜吉祥話之後,李翹的一句話,算是給彼此的負罪感鬆了綁:友誼萬歲。

人在困頓,寂寞有時。黎小軍和李翹還是會去527房間,掙錢仍舊是他們在香港生活的基調。哪怕李翹炒股血本無歸,干起不甚體面的工作,黎小軍依然相伴左右。

直到鈍感的黎小軍帶著李翹去首飾店,買了同款的手鏈,一條給小婷,另一條給李翹,矛盾才徹底爆發。對李翹來說,黎小軍有家室是愛情道路上時刻迴避的問題。或者說,正因為這層「保障」,能令她約束對黎小軍的情意。可手鏈卻徹底引爆了身份的焦慮。朋友,還是愛人,魔障開始顯形。

之於當時的人生,李翹不可能為了飄渺的愛情,放下對物質的渴望。她說:「黎小軍同志啊,我來香港的目的不是你呀,你來香港的目的也不是我呀。」

說到底,只是不願假想未來,也無從確定關系。冷落幾度,黎小軍送來傳呼,說了再見。

再見,已是1990年。黎小軍在香港迎娶小婷,實在的夢想落地了。而跟著黑社會豹哥的李翹,作為嘉賓出席婚禮。

眼下的生計不再是問題,壓抑的情絲重新翻滾。當汽車電台放出《再見我的愛人》,黎小軍又為李翹拿到銷裂鄧麗君的簽名,舊日繾綣又上心頭。這是兩人最接近愛情的時刻。

「黎小軍同志,我們怎麼辦。」慎跡「我們不可以再騙自己。我會回去找小婷。」「那我呢。」「你自己決定。」「我想每天睜開眼都看到你。」

可就當黎小軍和李翹准備攤牌,豹哥卻出事跑路了。送李翹去見豹哥的岸邊,黎小軍說了句:「我等你。」但打了一夜傘,下了一夜雨,什麼也沒等到。

黎小軍老實、勤勉、怯懦、糾結,是每一個普通年輕人的鏡像。他對李翹的愛,沒有決然,缺少勇氣,固然有綿密與慰藉,卻免不了令人失望。對小婷,他又猶豫、彷徨,以至熬成了傷害。

向小婷坦白的時候,有這樣一段對話。「那你為什麼還要和我結婚?」「這是我的理想。」

而隻身奔赴紐約之前,給小婷的信里,黎小軍這樣寫:「我本來就不是一個勇敢的男人。我不敢要你原諒我,我只是想,我們一起這么多年,走過的路這么長,小婷,我也難過的。」

道德的自律,外界的壓力,一時的目標,都是愛情的砝碼。而此地的圓滿,常常也意味著遠方的破碎。

如果幸福是愛情,遺憾也是。如果經歷是愛情,記憶也是。

電影里有一條支線。黎小軍的姑姑一生都惦念好萊塢影星威廉霍頓,總念叨威廉帶她去半島吃飯的那天。縱使迫於現實,她要和市井中人攜手一生,關乎愛情的記憶,卻似吉光片羽。為此,她堅持「不要叫我姑姑,叫我Rosie」,也直言「可能威廉早就不記得我了,不過不要緊,我記得就行了。」得不到的愛,也可以是一生。

最後,黎小軍和李翹還是在紐約的電視機櫥窗前相遇。新聞里,正播出鄧麗君的死訊。當《甜蜜蜜》的歌聲想起,兩人各懷悲意,卻又轉頭相見。一笑,好像就過了一生。

是否走到一起,已經不再重要。至少,黎小軍和李翹的生命里,有自行車和鄧麗君,專屬於彼此,安放在腦海深處。

有些愛,只能止於唇齒,掩於歲月。等命運垂顧,留時間解答。而《甜蜜蜜》的意思,就是再苦再難,笑一笑,都有甜蜜的回味。

二。《甜蜜蜜》:我想每天睜開眼都見到你

早在春天的時候就打算寫《甜蜜蜜》,但我為人實在懶散,竟拖到這會子才動筆,轉眼秋天就來了。我知道老天爺不會給懶惰者機會,所以無怪乎我至今仍一事無成。

李翹自也深諳此道。所以你看到的她,時時在忙碌。從初時到麥當勞、英文補習班、花店打工,再是賣錄音帶、炒股、做按摩工,到後來的做房地產生意、婚紗店老闆娘、導游,無論是窮是富,她總是忙碌不停。彷彿工作是她生命中唯一的寄託,大概也只有工作,方能使她不那麼寂寞罷。黎小軍赴港,至少有個姑媽可以投靠,即便她的生活也不盡如人意。然到底是親人,她給了黎小軍房子住,又替他找了份工作,甚至將自己最珍貴的威廉的西裝借給他穿。而李翹在香港卻是一個親友也無,虧得她為人機警聰慧,很快便適應了香港的生活,在此地混得如魚得水,只是不工作的時候,還是會寂寞。遂愈發勤奮,讓自己沒有一點兒閑工夫。

黎小軍與李翹本是毫無交集的兩個人,卻被命運的推手,一齊推向了熙來攘往,熠熠發光的香港,使他們成為香港黃金十年的見證者,成為大時代變換中的親歷者。1986年,正是大陸人來港的淘金熱。無數青年男女懷揣各類理想,背井離鄉來此掘金,黎小軍與李翹也在其中。一個是老實木訥的天津男人,與世上多數人無異,不明世事變化,只會隨波逐流,人人盡道這地好,掙錢淘金需來此,於是他便隨眾來了,毫無目的;一個是精明能乾的廣州女人,她野心勃勃,她目標明確,她來香港的目的就是在這個遍地是黃金的地方,掙大錢,買大房,做一個地地道道的香港人。因而她無心交友,將時間盡數用來工作。

黎小軍的出現,打破了李翹原有的生活節奏,他像是趕不走的影子,時時跟在你的身後。起初她也是嫌棄,漸漸便習慣了他。精明滑頭的李翹為何對愚笨非常的黎小軍忽然轉變態度?她是真心想要和黎小軍做朋友嗎?如果是,為何她又屢次利用黎小軍,指使他幫自己做事?如果是,為何她又要欺騙他,謊稱自己絕非大陸人?就是那瞎眼者,也能察覺出李翹並沒有對黎小軍以誠相待,與其交好,不過是占些小便宜罷了。

那麼,黎小軍又是真的傻嗎?如果是,為何在李翹袒露自己是廣州人時,他噗嗤一笑告訴她,自己早就知道了?如果是,為何黎小軍對李翹言:「你討我便宜多些。因為我擔心我不讓你討我便宜,你就不來找我。那麼我連香港唯一的朋友都沒有了。」你看,黎小軍並不傻,他只是情願裝傻,又明白吃虧是福,是以一味謙讓縱容著李翹的占利,他甚至羨慕李翹,因為她的人生目標如此清晰。而他總是迷茫,前路漫漫,他不曉得該往何處走。他安時處順,盡管彼時他只是一個送雞送鴨的打工仔,可他的工資比內地的黨幹部還要高哩!他已覺甚好。唯一遺憾的是,無人可話憂愁,縱有姑媽這個親人在此,許多話卻是不能同她講的。就算時常寫信給遠方的愛人,也解不了近處的孤獨。所以當他遇見自己的同類,他就極盡全力去抓住她,像是茫茫大海中,等待許久才得以相遇的船隻,倘若錯失了,不知下一次的相逢是在何時。

年宵夜,本想大賺一筆的李翹,卻遭遇人生中的第一次失敗。因賣不出鄧麗君的錄音帶,李翹虧得一塌糊塗。她既迷惑不解又懊惱委屈,明明香港有五分之一都是大陸人,大陸人最愛聽鄧麗君;明明去年在廣州與表姐賣了四千多盒鄧麗君的錄音帶,為何今年無人問津;明明自己講的是廣東話,看的是香港錄像,同樣喝維他奶,明明離香港那麼近,為何要遭人歧視,得不到香港人的認可。黎小軍買來維他奶耐心安慰李翹,李翹終於對黎小軍卸下心扉,這是他們之間的第一次坦誠相待。交談過後,一切如常,卻又什麼都不一樣了。同是異鄉孤獨客,且將心事亂如麻。黎小軍的內心躁動不安,而將維他奶喝得太急,濺出奶沫,彷彿在暗示我們,即將發生些什麼。

果不其然,逼仄昏暗的房間內,黎小軍有意為即將離去的李翹再添一件衣裳,卻似被施了魔法般的變得笨拙,他如何也系不上李翹衣服上的紐扣。孤男寡女同處一室,又是團圓佳節,窗外風大雨大,恰好皆寂寞無依,慾望一觸即發,兩個寂寞的身體糾纏在一起,黎小軍此時滿是偷香竊玉心,哪裡還記得什麼小婷。與李翹一番雲雨後,翌日早晨,黎小軍贖罪般的打電話給小婷,對她說「我愛你」,他以為如此便可彌補昨日之背叛。但感情這回事,一步走錯,步步皆錯,再難有回頭路。

在一起睡過,並不表示就要在一起。黎小軍已有青梅竹馬,嬌俏可人的未婚妻,他斷不會離棄她。何況娶小婷,是他的人生理想。李翹也深知,黎小軍絕非她的歸宿,她千辛萬苦來香港,如果到最後還是嫁給一個大陸人,馬馬虎虎過一輩子,來香港也不知所為何物。李翹來香港的目的,是要在此地打拚出自己的一番天地,而後回家鄉蓋大房,成就星光璀璨的一生,她來香港從來就不是為了愛情啊。倘若不討論愛,就只是為了欲,一切就簡單得多。於是,他們成了黑暗裡,肌膚相親的「朋友」,但誰都不敢承認,各自心中的愛意已濃。

命運待李翹不薄,當她賣不出鄧麗君的錄音帶,虧得血本無歸時,黎小軍在她身旁陪伴著她,討她開心,同她甘苦與共;當她炒股失利,拖欠巨款到走投無路時,豹哥又出現,幫她還清債款,替她實現夢想;當豹哥在紐約遭遇不測,她被遣返回國時,近乎絕望的她,看見黎小軍騎自行車的身影,彷彿瞬間被灌滿能量,她發瘋般追了出去,才使她得以留在紐約。

可命運又時常戲弄李翹,讓她的「創業」一次次失敗,讓她辛苦得來的積蓄一次次歸零。我喜歡李翹那種樂觀,勤奮與永不服輸的精神,無論遭遇何種打擊,她都沒有抱怨,只是樂觀說「做生意就是這樣嘛,不是賺就是虧」,她也未曾放棄過生活,明早起床,更加努力去工作,生活總會越來越好,她堅信。在香港,只要你肯拚命苦幹,什麼理想都可以實現。黎小軍與李翹都曾願望達成,完成最初的理想。黎小軍幸運當上廚師,履行當初承諾,接小婷來香港,同她成婚。李翹也終於如願以償,風風光光回家鄉蓋大房,親戚都已認不出她來了。在香港,再也沒有人瞧不起這個「大陸妹」,她搖身一變成為洋氣時髦的「貴婦」,她妝容精緻,舉止得體,她講英文、開汽車,旁人見了她,也都同她講英文的,她終於成為了一個「香港人」。

香港從來沒有虧待過任何一個人。在黎小軍與小婷的婚禮上,往日英文補習班的同學紛紛前來祝賀,此時的他們個個衣著光鮮,談吐自然,可見他們下過的苦功沒有白費。初次看時,見杜可風扮演的英文老師一邊飲酒,一邊教人臟話,這幫「無知」的學生卻也不知其意,只一味跟著他學,我只覺得好笑。如今再次重溫,才覺他的意味深長。他看似教學生們一些無用之話,卻是為了告訴他們,若有「香港人」瞧你不起,用這等洋話罵人,約莫是吃定了你聽不懂,或許遭人罵了,你還笑嘻嘻對人道謝呢。所以他劍走偏鋒,最先教他們這類話,讓他們能夠聽懂這些罵人之言,是為不使他們鬧笑話。

為何功成名就之後,李翹與黎小軍都發出「我們終於都失敗了」的感慨?為何當擁有一切物質生活過後,他們心裡倒像是沒了目的似的,反而變得不快樂?原來他們得到了一切,卻丟了愛。醒悟過後,黎小軍與李翹決定同豹哥與小婷攤牌。這個故事處處充滿刻意,但又沒有一處讓人覺得意外與唐突。明明雙雙覺悟,決定拋棄一切,只要兩個人在一起。可是豹哥出事了,李翹終是無法狠心扔下豹哥一人。那個雨夜,黎小軍孤獨地撐著一把傘,卻沒有等到李翹回來。但是黎小軍終於不再怯弱,不再猶豫不決,不再自欺欺人。他對小婷說清一切,當他同她說:「小婷,我們回不去了。」我有點恍惚,以為黎明不再是黎小軍,而是《半生緣》里的世鈞,他與曼楨也說過同樣的話。

鄧麗君的歌貫穿電影始終。《淚的小雨》、《再見我的愛人》、《月亮代表我的心》,當然還有出現多次的《甜蜜蜜》。第一次出現這首歌時,黎小軍與李翹才相識不久,李翹坐在黎小軍的自行車後,黎小軍輕輕對她說:「你比我愛人重些。」李翹聞言,倍感親切,忽興之所至,唱起了《甜蜜蜜》,她雙腿歡快地晃動,打著節拍,笑得如花兒般燦爛。黎小軍也同她一起哼唱,那一幕格外動人,真叫人忘不了。第二次是在他們常去幽會的旅館里,李翹為償還債務,整日做按摩工,以至疲憊不堪,趴在床上閉眼小憩。黎小軍心疼她說,今夜在此睡吧,李翹卻不捨得多花錢,只讓他在某個時間叫醒她。黎小軍的手指在李翹的身上跳舞,手指不停上下遊走,又唱起了那首他愛的《甜蜜蜜》。李翹卻忽然睜開雙眼,似乎在一瞬間,決定了什麼。

她是決定不再與黎小軍過這種黑暗凄苦的生活了。她實在太過疲倦,就快支撐不住。黎小軍永遠也給不了她想要的一切,兩個人的糾纏,不過皆因寂寞罷了。於是幾天後某個夜晚,李翹終於對黎小軍說出:「我來香港的目的不是為了你,你來香港的目的也不是為了我。」她頭也不回地離開,迅速消失在人潮中,黎小軍沒有追上去。他們彼此失散了。

黎小軍與小婷離婚後,他將這些年在香港打拚的所有努力成果,盡數送給小婷,當做是補償。他凈身出戶,又隨大流來到港人移民的大都會紐約。命運巧合,在同一時間,李翹與黎小軍又重新回到同一起點。

十年的時間,從大陸到香港,又從香港轉到紐約,再從紐約返回國內,無數沒有根的漂泊者,輾轉再輾轉,漂泊再漂泊。他們嘗盡了異鄉人的艱苦與寂寞,才發覺月是故鄉明,外面的世界再繁花似錦,也終有枯萎敗落之際,可是家鄉是樹,他的根基在此,他便會永永遠遠生長下去,不老不死。

1995年,鄧麗君仙逝了,屬於李翹與黎小軍的時代結束了。當李翹駐足在播放鄧麗君逝世消息的電視櫥窗外時;當黎小軍與李翹擦肩而過,復又重回時;當他們轉過頭來看見彼此的臉龐時,甜蜜蜜第三次響起了,我才真正懂得「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好象花兒開在春風里......」的意味,原來歷盡千山萬水過後的笑容是那樣動人。我才明白,為何當他們擁有一切物質後,卻覺空虛。因為人生中最珍貴的東西,不是錢,不是房子,不是名利虛榮,是愛。愛就是答案。

這部電影里,沒有誰對誰說愛,但處處都是愛。當豹哥說出那句經典的台詞「傻女,聽我說,現在立刻回家,洗個熱水澡,明早起來,滿街都是男人,個個都比豹哥好」;當黎小軍打開姑姑珍愛一生的箱子時,看見她年輕時與威廉的合照,看見他們共赴晚餐時用過的刀叉碗碟,我們才知道,原來黎小軍的姑媽並沒有痴人說夢,她曾真真切切愛過一個人一輩子;當英語教師決定與泰國妓女一起回泰國時,他用平常口吻告訴黎小軍「那你要快點,芥蘭有艾滋。」誰人不為之動容?哪一個不是最深的愛?

十年的風風雨雨,十年的漂泊無依,十年的痴心等候,才換來你笑得甜蜜蜜。花了十年的時間,李翹才明白,自己最想要的未來是:「我想每天睜開眼都見到你。」

㈡ 被稱為經典愛情電影的《甜蜜蜜》,它究竟好在哪裡

今日推薦影片——《甜蜜蜜》

1986年的香港,是一個機會之都,吸引著無數人來到這兒打拚。

有人說:「在香港,只要你肯吃苦,就有出頭的日子。」

黎小軍,一個憨厚老實的青年,沒什麼野心,卻也算踏實能幹。

長途跋涉,孤身一人從天津來到香港,就是為了掙錢,然後和青梅竹馬的女朋友小婷結婚。

李翹,一個懷揣夢想的廣州妹子,她目標明確,志向遠大。

一心想著成為徹底的香港人,然後賺大錢,好讓家鄉的媽媽過上好日子。

黎小軍和李翹,原本是兩個八竿子打不著的外地人,機緣巧合下卻在香港相遇了。

初到香港的黎小軍,語言不通,打扮老土。

最後還是在姑媽的幫助下,找到了一份工作,美其名曰「運輸工」。

空閑的時候,就給小婷寫信,工作、生活、在香港的見聞……

在香港,他就像一個外人,孤單無助,無法融入這里的生活。

直到有一天,黎小軍攥著一大把零錢,鼓起勇氣來到了著名的麥當勞店。

在點餐時,他由於不會粵語,傻站在櫃台前,吞吞吐吐。

無奈之下,服務員李翹把廣東話翻譯成國語,緩解了他的尷尬。

這讓黎小軍在這個冰冷的城市感到了一絲溫暖和親切,他笑著對第一次見面的李翹說:你人真好。李翹和黎小軍不一樣,她看起來就像土生土長的香港人。

說著流利的粵語,也會一點英文,打著好幾分工,她最大的幸福就是看著提款機里的錢越來越多。

只不過遺憾的是,在香港這座城市,她孤身一人,沒有什麼朋友

所以當遇到和她一樣孤獨的黎小軍時,她會幫助他學粵語,介紹他去上英語輔導班。

偶爾也會讓黎小軍幫幫小忙,送送鮮花。

黎小軍的自行車載過雞鴨、鮮花、也載過李翹。

李翹坐在黎小軍的自行車後座上,他們穿過繁華的香港街頭,他們一起唱著鄧麗君的《甜蜜蜜》。

《甜蜜蜜》這部電影里的每一個角色,都重情重義。

黎小軍的理想是迎娶小婷,他兌現了,雖然已經愛上了別人。

李翹去找豹哥本來打算攤牌,但是看到豹哥落難於心不忍決定陪在他身邊不離不棄。

豹哥在自己落難之時性命難保,告訴李翹,明早起來,滿街的男人個個比自己好。

小婷得知黎小軍愛上了別人,第一個反應是,「她愛你嗎?」

她想帶黎小軍回天津,但黎小軍知道再也回不去了,小婷沒有過多的糾纏,只是在黎小軍再來找她的時候,說了一句,「你還是不要來找我了,一場功夫不要白白浪費了。」

黎小軍把姑姑留給自己的財產悉數留給了小婷,在信里寫,「我們一起這么多年,走過的路這么長,小婷,我也難過的。」

電影里的每一個人都面對自己的處境並作出了選擇,承擔了後果。

不自覺想到台灣電影《戀戀風塵》侯孝賢的解讀,

「世間並沒有那麼多陰暗跟頹廢,在整個變動的大時代里,生離死別變得不可選擇,像河水涓涓而流。」

很多人感慨《甜蜜蜜》並不只是一部愛情電影,它讓人們看見了個體在異鄉漂泊,在時代變遷里的浮沉與選擇。但更因為如此,《甜蜜蜜》又是一部絕佳的愛情電影。




㈢ 電影《甜蜜蜜》總體而言是一部怎樣的影片

《甜蜜蜜》是香港回歸前大時代背景下漂泊靈魂的縮影,一部描摹苦澀愛情、人世命運的上乘佳作。是導演陳可辛在香港回歸之際講述的20世紀末香港新移民的漂泊生活,以鄧麗君的歌《甜蜜蜜》貫穿始終,英文片名「 comrades almost a love story 」意為"基本是一個朋友間的愛情故事"


為什麼會有《甜蜜蜜》這部電影?因為一個有關命運預告的想法。

影片開始顯示的時間是1986年的3月1日火車到站,這是兩位主人公首次相遇的時間地點,這個秘密在影片結尾被揭曉。陳可辛最初想要拍這部片子其實是因為一個想法,如果說兩個人很久之前已經遇到過,冥冥之中已經有過那麼一次相遇,那麼這次相遇在日後兩個人的交往過程當中就是一個命運的預告。《甜蜜蜜》的故事正是源於這個概念。

㈣ 甜蜜蜜影評

1、澎湃新聞評

《甜蜜蜜》里的每一個角色都重情重義,每一個人都面對自己的處境並作出了選擇,承擔了後果。該片並不只是一部愛情電影,它讓觀眾看見了個體在異鄉漂泊,在時代變遷里的浮沉與選擇。但更因為如此,《甜蜜蜜》又是一部優秀的愛情電影 。

2、金羊網-新快報評

《甜蜜蜜》有一種懷舊的模樣,懷念鄧麗君,懷念「最初」的移民風景,懷念一點一滴的情事,懷念歲月的顛沛流離,懷念大時代中飄落下來的微小情愫,在任何時間空間的一對男女,都有一種看不見的情絲牽著,它就喚作緣分,沒有人看得見,也沒有人可以預見。

3、南方都市報評

該片不僅結合了中國20世紀80、90年代的國情且時間空間跨度之大使愛情在其中醞釀成一顆又酸又甜的果實。情人節看這種電影有憶苦思甜之感,這也是部催人淚下之作。

劇情:

1986年3月1日,黎小軍(黎明飾)告別了女友方小婷(楊恭如飾),一個人從天津來到香港。他最大的理想就是賺到錢能把小婷接來成婚。

在香港,他認識了在麥當勞工作的李翹(張曼玉飾),兩個孤獨的人終於成了朋友。偶然間,他們發現彼此都很喜歡鄧麗君的歌。

直到有一天,他們發現對方並不是自己來香港的理想所在,於是他們分手了。小婷終於成了黎太太,李翹也跟了混黑社會的豹哥(曾志偉飾)。

日子彷彿就應該這樣繼續,可是他們終於發現自己一直深愛著對方。緊接著的一場變故使兩人再次相遇,時間已是1995年5月8日,他們在紐約唐人街一家商店的櫥窗前,一起看著鄧麗君去世的消息。

當四目相對,耳畔傳來的又是那首他們在香港一同唱過的《甜蜜蜜》。

㈤ 《甜蜜蜜》這部影片哪裡好為何它成為了難以復制的經典

我覺得《甜蜜蜜》之所以會成為難以復制的經典是因為,沒有過度講究道德政治的正確愛情,原本我多麼討厭這樣子輕易愛人的怯懦的黎小軍,但總歸現實是這樣的,在那樣一個語言都不通,沒有歸屬感的地方,對於情感的萌生,是一種特殊處境下的必然。

兩人的際遇是錯誤,還是正確也無法輕易下判斷。當那場婚禮,那場下雨天的分離,還有紐約街頭的追逐,直到最後又回到黑白沒有認識彼此的時候,兩人頭靠頭的睡著,我無法說出這樣的安排是狗血的,反而我被打動,斷斷續續不經意的交集,還是很心動的,人物也如此真實細膩的。

一種註定又是一種不經意,但正因此才讓人無法忘卻和捨不得,到頭來一切過去放下的時候,只能發笑的傻傻站在街頭看著對方,好像命運和自己開玩笑。但很奇妙的一點是,我明明感覺到了兩個人之間關系大致的走向,卻依然會被兜兜轉轉的可預見的故事所打動,可能它不止講愛情,我也看到了更多。

當年黎明演個又土又愣的小夥子演得多好,張曼玉多漂亮同時演得又是多好,這片子現在拿出來看仍然會讓當初那個少年已成不惑之年滿頭白發的我,盯著屏幕一動不動,內心翻湧。沒有激烈的矛盾沖突,那時還沒有混成琛哥的豹哥雖然在黑社會,也沒有表現社會人的腥風血雨,可就是好看,黎小軍和李翹的內心戲是那麼自然讓人提防不了,雖然放了很多內地人來香港的一些土笑話,但這片子怎麼看著看著就想流淚了。

㈥ 經典影片介紹

什麼是權力?當一個人犯了罪,法官依法判他死刑。這不叫權力,這叫正義。而當一個人同樣犯了罪,皇帝可判他死也可以不判他死。於是赦免了他。這就叫權力。

——《辛德勒名單》

辛德勒是一位德國人,也是一個成功的商人,利用德國的戰爭,誘逼猶太人投資,再僱傭廉價的猶太人做工,在這讓充滿了殺戮與硝煙的年代大賺了一筆錢。但當他重新思考人類存在的意義,而不僅僅是個人的財富之後,他開始用戰爭期間賺來的金錢買下一個個必遭集中營厄運的猶太人:卓斯納、維恩、羅斯納、費佛堡、費雪、夏法、伍蘭克、霍洛維茲……最後,倖存的猶太人用自己保存下的一顆金牙,也是他們戰後僅存的唯一的財富所有,為辛德勒鑄成了一枚戒指,並在上面刻了一句猶太法典上的希伯萊經文:「救一條命等於救全世界。」辛德勒哽咽地說:「我花掉了太多錢……我本可以……這輛車——十條命……這枚胸——兩條命……」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你會得到什麼。
――《阿甘正傳》

阿甘的智商只有可憐的75,但阿甘腦袋裡的世界卻是令我們意想不到的世界。他代表的似乎更多的是一種刻意自我矮化的美國精神,笨拙但努力,只要活著便竭盡全力。他周遊著歷史,自己也成為歷史的一部分,他見證著一切,自己也變成了一切中的一份子。奔跑,奔跑,不停的奔跑,似乎已經成為了阿甘超然物外的精神體現。他就如一片羽毛,飛舞出自己的天空。
阿甘的青春里似乎沒有什麼遺憾,因為他很少回頭來估計自己的損失,對於他的人生,也許可以用兩段話來概括,"生命在於運動""永不停止嘗試!"

從前有個人對我說,別要任何附屬品,在你的生命中,不應該有任何你不能在三十秒內拋棄的東西。

——《盜火線》

警察與賊天生就是一對冤家,而他就是一個警察,他就是一個賊。他說:我不能任由你們縱橫霸道我終將為你們送葬。他說:我一定等到最後。兩個男人的故事是不乏溫暖的。

他們註定要在這個傷心的城市裡展開追逐的游戲,天生註定他們就背負了不同的使命,這讓他們只能各走各的,然後決一死戰。

電影中,劫匪之一基斯的妻子被警察拘禁變成誘餌,當基斯看見閣樓妻子,他的愛人卻含著淚擺了擺手讓他趕快走,那一刻基斯那種放不下的神情讓人過目難忘。

要麼忙著生存,要麼趕著去死!人總是要做點什麼的……

——《肖申克的救贖》

這是一個關於囚徒的故事。因為被誣告謀殺自己的妻子和妻子的情人,年輕的銀行家安迪被法庭宣判終生監禁,在壁壘森嚴中,對自由的渴望時時刻刻磨礪著他的意志。「希望是人類最美好的擁有,只要自己不放棄,希望就會永遠相伴相隨」。安迪很認真地對幾個好友說出這樣的話,換來瑞的沉默,過了片刻,瑞才緩慢地說,希望是危險的東西,是精神苦悶的根源。然後,瑞沒有再抬頭看安迪一眼,他離開了飯桌,安迪則靜靜地目送他離開。鏡頭上搖,看見鐵窗外令人神往的天空……安迪始終沒有放棄用自我救贖去尋雜自己的精神家園,他似乎始終在自由信念的引導下,在這不可逾越的高牆內,用自己的意志進行著艱苦的抗爭,於是,他用了19 年的時間,挖開了一條常人幾乎要挖600年的隧道,他在500尺的糞坑中匍匐前進,魔鬼的黑暗與上帝的光芒如同壓在一層薄紙的兩端,而安迪知道,他所嚮往的海水與天空已經近在咫尺,他終於用自己對黑暗制度的背叛與追求自由的理想締造了一個現代的神話。

上帝會把我們身邊最好的東西拿走,以提醒我們得到的太多。

——《四根羽毛》

史詩式電影《四根羽毛》原本是一部描述榮譽與恐懼的英國文學名著,從1920年始已被六次搬上銀幕。故事講述的是1898年英國與蘇丹開戰,一名即將新婚的貴族軍官哈利在接到開赴北非的命名後,懷著莫名的恐懼在出征前的一晚決定退役。這一舉動在民族主義高漲的英國上流社會掀起巨大波瀾。他的未婚妻和三位朋友一道,扔給他代表著恥辱和藐視的四根羽毛。四根羽毛分別象徵著「自由、祖國、榮譽和激情(Freedom、Country、Honor、 Passion)」四種價值被臨陣退逃者拋棄。哈利四處流浪之後決定獨自前往北非,他化裝為阿拉伯人,在沙漠戰役中經歷磨難,克服恐懼,最終將他淪陷敵手的朋友一一救出。在故事中一名職業軍人的命運與個人的榮辱形成了鮮明的比照,它讓人們驚訝地發現,剝離英雄尊貴的外衣,裸露與陽光下的竟然也只是一顆世俗的心。

都市求生法則第一條——遇到危險的時候不要喊救命而要喊失火了!

——《七宗罪》

人性本惡似乎一直是西方價值體系與文化觀念的主流。在電影里,七罪、七罰、七次下雨、故事發生在七天,甚至結局也被那個高深莫測的罪犯定在第七天的下午七時,無處不在的「7」彷彿一道蛛網暗示著觀眾:它是承載宿命的罪與罰。在自私、貪婪、充滿慾望的大都市裡,上帝曾發動過洪水來洗滌人類的靈魂,而那個罪犯卻似乎只想用鮮血來召喚那宿命的審判。

據說,「Seven」西方的在宗教上是個神秘的數字,這一點在舊約中有最充分的表現。上帝用七天造亞當,取出亞當的第七根肋骨造了夏娃。撒旦的原身是有七個頭的火龍(《啟示錄》第十二章第三節寫道:「有一條大紅龍,七頭,也戴著冠冕……」

千萬不要恨你的敵人,這會影響你的判斷力。

——《教父》

冷靜的法則與狂熱的慾望似乎永遠都是孿生的兄弟。哈耶克曾說,在這樣一個社會里,法律只具有「形式規則」
的作用,任何人都不可能確定地藉此形式規則來達到自己的目標。但是教父卻似乎是可以自由遊走其間的駭客,只需要用很簡單的一段代碼,就可以催生出一個巨大的病毒。規則在他們的手中只是用來束縛凡人的工具,而只有「利己」才是最終目的。他們以自己所信奉的方式來決定取捨,以彌補法律在自由社會下的不足。

維托.科利昂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構建一個以宗教為掩護的家族,當然,這個家族裡,維托.科利昂有他的信仰,那就是他從來都是不動聲色地來貫徹他的主義。

道德似乎在這里變成了遮羞布,而手段才是決定一切的發家之路……

——《天堂電影院》

這是一部溫情的電影,每個畫面都可以帶你在記憶里翻山越嶺。

一位母親正因遠方的兒子而憔悴。她那多年前離家的兒子現已是羅馬著名的導演。兒子回來了,他是來參加老放映員也是他最重要朋友的葬禮的。

在他的童年時代,村民們都喜歡到鎮上的「天堂電影院」里看電影。慢慢的,還是小男孩的也與老放映員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再後來,小男孩在一場膠片引起的火災中救了老放映員,老放映員的眼睛已經什麼都看不到了,小男孩當上了放映員。後來男孩長大了,他愛上了一個女孩,但結果女孩與家人搬走了。男孩接受了老放映員的勸告,遠走他鄉。

三十年後,成名的Salvatore回來參加老放映員的葬禮。老放映員給他留了一份禮物,那是當初被鎮上的神甫勒令剪掉的吻戲膠片,每一場吻戲,每一場吻戲如走馬燈般在寬大的

選擇生命,選擇工作,選擇終身職業,選擇家庭,選擇 xxxx大電視,選擇洗衣機,選擇汽車,選擇CD機,選擇健康,選擇膽固醇和牙醫保險,選擇樓宇按揭,選擇買第一所房子,選擇你的朋友,選擇分期付款的三件套西裝,星期天傻乎乎收看無聊電視,邊看邊吃零食,選擇苟延殘喘,選擇在老人院尿床,在像你這樣的傢伙面前丟臉……

——《猜火車》

「我們生活的世界,就像一個垃圾場」,如果說何勇的高亢是一種醒著的痛,那麼馬克的憤怒更像是一種被麻醉後的蘇醒。

這是一場醞釀於青春期的暴動,一種叫揭竿而起的反骨,一次不願意回家,只願在冷冷的街燈下孤獨游盪的叛逆。

這電影彷彿有一種呼喊,要麼砸碎這萬惡的社會做一個徹頭徹尾的混蛋,要麼完全的融入其中,當一個隨波逐流的傻蛋。

他們尋找著他們自己的生活,用大麻或者鈔票去咒罵周遭的一切,你也說不清他們是睡著的,還是醒著的,「土豆」說:「時裝在變,音樂在變,迷幻葯在變,一切都在變。」

馬克終於「醒悟」,在出賣朋友後,大笑著撲入那個他曾經鄙視的世界。這也許只是一個開始,也許是一次結束,但影片早就已經告訴我們:當馬克鑽進那個骯臟的抽水馬桶,一個新的世界就已經誕生了。

世界上總有一半人不理解另一半人的快樂。

——《愛瑪》

根據簡·奧斯汀的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愛瑪》是英國與美國1996年聯合出品的彩色片。

影片以愛瑪·伍德豪斯這一漂亮、聰明、性格開朗的年輕女子為主角並充作穿線人物,通過諸多男女之間的愛情、婚姻關系,向觀眾闡述了兩個觀點:

其一,婚姻應該建立在感情基礎上。其二,成功的婚姻必須門當戶對。

但什麼是愛情呢?在一部瑞典電影中,有兩個男人互相談論女人,A對B說:別傻了,她們根本不需要愛,她們需要的只是重視,獨一無二的重視。大仲馬曾說,其實世界本沒有快樂與痛苦的區別,有的只是一種狀態和另一種狀態的比較!死去的人不會欺騙我們。

自由就是這么來的可奴隸也是這么來的。

——《勇敢的心》

事實證明,人民的自由並不是靠法學家們精心編纂的字眼或者君主們大發善心而得到的。自由對於無產者來說,失去的是鎖鏈,得到的卻是整個世界。《勇敢的心》以恢弘的手臂描繪了壓迫與自由之間那種劍拔弩張的對抗,這種對抗大多是不能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他更多的是來自於社會結構的矛盾。

對於一個努力來說,自由的含義也許僅僅意味著他的脊樑不必再受到鞭撻,他可以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威廉·華萊士其實追求的更多的是一種「天賦人權」,哪怕流干鮮血。這種精神令人敬畏。但時代的先行者們往往只能用眼睛洞穿那幾百年後的變遷,因為醒來得太早,他們大多鬱郁而不得志。在教條主義盛行的中世紀提倡自由意志,就如伽利略發現地球是圓的。威廉·華萊士追求的意義就在於,雖然註定失敗,但畢竟觸痛了那根神經。

蒼蠅不會恐懼,蒼蠅也不會感到羞恥......蒼蠅也不喜歡政治......"。
――《蒼蠅》

這部帶有科幻味道的電影曾該片被評為有史來最惡心的影片之一,故事講述的是一位科學家成功地完成了一項將有機物分解後異地合成的實驗。就在這位科學家拿自己進行試驗時,一隻蒼蠅混進了容器,合成的結果是科學家有了一個蒼蠅頭,而蒼蠅有了一個人頭。這種驚世駭俗的想像力加上一定的科學理論當做證明,顯然引起了人們心底深處的恐慌。而在另一個世界,重組一個自我,似乎更像是對什麼才是生命的本質作出的深刻探討,哪怕它的形式有點讓人無法接受。而對生活的思考,對政治的深刻理解,則更像是一個寓言故事。
據說鎮壓斯巴達克斯的大奴隸主蘇拉在涉足政治以前是個心地善良的青年,古希臘傳記作家普盧塔克在他的《希臘名人比較列傳》中說,年輕時的蘇拉天真活潑,臉上掛著笑容,極富同情心,常常會因為同情而潸然淚下。然而到了後來,他卻變得殘酷無情。盡管他以權力和榮譽會敗壞人性為由譴責過分地佔有權力和榮譽,但是他並不努力去限制自己的權力欲和榮譽感,而是拚命地去追求。他不僅使自己在追求權力榮譽時變得殘酷無情、喪盡天良與人性,也使他的競爭者們變得殘酷無情、喪盡天良與人性。
所以路易斯?博洛爾說,政治使人變得罪惡。

當你年輕時,以為什麼都有答案,可是老了的時候,你可能又覺得其實人生並沒有所謂的答案。
――《墮落天使》

殺手將在明天死去,愛情只是寂寞的慰籍,《墮落天使》似乎只想告訴人們一個道理,這世界沒有你真正要的堅持。
生活就像我們上小學時候的算術題:有一個水池N立方米,進水管每小時進水A立方米,出水管每出水B立方米,請問什麼時候水池是滿的呢?沒有任何一個公式可以計算生活。成年以後的你就會明白,進水管是你得到的人生體驗,出水管是你消耗的青春,而這個水池永遠不會注滿,它代表不可能完美的人生,裡面是空虛、掙扎與茫然。但是我們終究還是要面對!

我們要學會珍惜我們生活的每一天。因為,這每一天的開始,都將是我們餘下生命之中的第一天,除非我們即將死去。
--《美國美人》

中產階級的萊斯特.伯哈姆已經活不到一年了,雖然現在還看不出什麼跡象。
他就著在那個繁華的美國,一個溫暖而安靜的市郊,他有一個美麗的妻子卡羅琳和一個未成年的女兒珍妮。該有的都有了,可他的家庭並不象外人看到的那麼幸福。他的工作沒有成就,他厭倦了他所做的一切,終於有一天,當萊斯特遇上了剛做完中學籃球賽拉拉隊的珍妮和安吉拉時,他立刻被安吉拉的美麗深深地打動,心中的那種久已死去的感覺好象又重新的復燃了,他的生活也慢慢開始發生了變化,中年的他落入了一個未成年少女的愛情幻想中,事態逐漸地向著十分有趣卻無法預料的方向發展......
也許並不是每個人的生活都可以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幻想而變得有意義,但起碼它讓我們珍惜生命中的另外一種意義

愛一個人需要理由嗎?可能不,愛一個人需要付出嗎?是的!而且是無怨無悔的!――《天使之城》

塞思是洛杉磯上空的一位天使,他終日奔走於生死之間,目睹著人間的悲歡離合。這天,他來到一家醫院,可惜他來晚了一步,接受心臟外科手術的病人已死在了手術台上。主刀大夫瑪吉?瑞絲認為這是她的責任,她失去了自信,精神也一下垮了。塞思決定留下來幫助瑪吉戰勝精神上的危機。而在這個過程中,他愛上了美麗的瑪吉。為了能真實地接觸到瑪吉,他冒險使自己顯了形。
天使的愛也許更帶著幾分人世間所未有的純凈,而塞思卻發現自己無法真正進入凡人的世界。面對著無法割捨的對瑪吉的愛,為了能與瑪吉一起分享生活的快樂,他毅然決定放棄天使身份,墮落於人間,從此做一個凡人。這對於他來說也許要付出相當大代價的願望,但是在願望與付出之間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得到幸福。對於天使的愛情,在網上還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每個女孩都曾是無淚的天使,當遇到自己喜歡的男孩時,便會流淚――於是變為凡人。所以男孩一定不要辜負女孩,因為女孩為你放棄了整個天堂!

《海上鋼琴師》(The Legend of 1900)

真實還是想像

無論是編劇還是導演,都在這里玩了一個大大的花招。本來這不成一個疑問,英文名字中"legend」本身就包含有 "傳說」之意(義大利原文是什麼呢?)。但是影片一開始導演卻讓邁克率先登場,而他所有的努力都是想讓大家相信1900是真實存在的。自然所有的聽眾都像我們,既對他的話抱有懷疑,又對他的故事充滿興趣。所以那個樂器店老闆最後才會站起來,伸伸腰懶懶地說:"好了,你的故事編得真好,可是我們的店要打烊了。」

沒有人相信1900是真實存在的——也許除了邁克和導演。但是導演真的相信1900存在嗎?其實他的這種拙劣的"伎倆」正表明了他是最懷疑的一個。真正的相信是不需要試圖對別人進行說服的。那麼他在這里實際上利用了人們的不相信作為了講故事的一個策略。但是我不能不說這種策略並不見得有多高明,因為這是已經被用濫了的一個手段。而到最後,導演還讓邁克試圖去挽救1900顯得更加的拙劣,導演弄得太"現實」了,以致於故事失去了傳說的那種美。

看到所有的人在邁克的努力中被弄得暈頭轉向,我不由暗自發笑。他們似乎最後都被邁克說服了,相信了有這么一個怪癖的天才存在。而我更吃驚的是,最後的邁克依然那麼年輕,而在此之前他的名聲早已遠播,為什麼似乎除了邁克沒有一個人知道他,而需要邁克那麼費神地去一個個說服?

無主題變奏

這部影片很難讓人找到一個合適的主題去分析。從一開始1900就存在於船上,並令人神奇地無師自通地掌握了彈鋼琴這樣一個高難度的音樂本領。他一開始沒有下過船,我們無法分析原因,我們只看到了導演給我們的呈現。這時他還沒有看過陸地,所以他不可能產生最後的那個念頭,要不就無法理解他曾經產生過到陸地上轉轉的念頭,並幾乎把它付諸於實踐。這時我們只能把他沒有下過船這個事實解釋為他沒有想過下船,或者是他相信了他那黑人爸爸的話,岸上有吃人的大鯊魚。但是很顯然,後者除了在他不懂事的時候有可能產生效果外,在他成年後恐怕是無法再產生那樣的影響的——否則我們只能把他解釋為白痴。所以這時他的不下船隻能說是一種偶然,而沒有原因,沒有原因也就沒有意義上的價值。他後來聽到了那個農民詩人(他能聽到海的歌唱,並說出那一席話,不是詩人是什麼?)的話,開始對岸產生了一種嚮往,這更與整個影片的精神主張相悖逆,此處岸反倒顯得更有神秘感,而意義重要。再到後來,他遇上了那個女子,愛情產生了,他上岸的沖動更加強烈,終於他要下船了,這讓我們的心懸了懸,我們興奮而緊張,然而就在這時出現了那經典的一幕,在船舷上,他瀟灑地把禮帽扔到了大海里,然後重新回到了船上。我們說,直到這個時候他不下船的想法和行為才具有了真正的哲學意義,並凸現了價值。然而此時他的人生已經臨近結束,影片也即將結束。那麼從整個影片來看,我們怎麼分析它始終貫穿統一的主題呢?

真誠還是虛偽

影片中最精彩的一段可能就是1900與爵士樂鼻祖的那段比拼。但是那段太戲劇化了,也就顯得太做作了。先不說爵士樂手,1900那似乎真誠投入的感動也讓我不是十分舒服——但我不能不承認那一刻他感到了我,能為自己的對手鼓掌的人是值得人欽佩的。一對一的比拼進行得很激烈,導演運用了各種能夠想得起來的手法對整個氣氛進行了烘托(但是我要說這些手法都沒有新意,比如說通過觀眾的表情來側面表現),等1900被迫彈起《聖誕之歌》時我的心很激動,我以為真正的精彩就要出現了,等到1900重復爵士樂手的演奏時我依然對導演抱有期待,但是等最後1900彈起那首令觀眾激動萬分,也讓銀幕下的影迷激動萬分的樂曲時,我卻感到了失望。導演還是無法自拔地落入了俗套。他以為彈得快就是好音樂嗎?那麼大家都比快好了!這讓我想起金庸的武俠世界,在那裡,真正的高手往往是不屑於用武器的,或者是用最鈍,如未開刃的黑鐵,或小孩子用的玩具,如木劍,甚至樹枝、木條等等作為兵器。而他們的武功往往也是溫和的,如太極拳,但是因為他們是高手,所以他們釋放出來的力量又是最強大的。我本來以為1900也會是這樣的高手,他彈最簡單的《聖誕之歌》,彈爵士樂手彈過的樂曲,外行人是吃驚的,不理解的,但是高手如爵士樂鼻祖者他應該是能聽得出平凡中的不平凡的,同樣一首曲子,在1900的手裡卻像獲得了新生命,正是這讓他黯然認輸。我想這總比讓1900拿跟香煙燃鋼絲要有意思的多吧。

還有1900一開始是退縮的,他似乎不能理解爵士樂手為什麼要同他比賽,他"真誠」地為爵士樂手鼓掌,並感動得淚水長流。但是他似乎忍受不了爵士樂手的一再相逼,終於暴露了真面目,有點惡狠狠地對爵士樂手說:"混蛋,這是你自找的!」這句話讓我吃了一驚,一瞬間他開始的真誠在我的大腦里都化為灰燼,只留下了他此刻的表情,他剛開始的真誠此刻彷彿帶了點陰暗的色彩。我不喜歡他這樣,我倒寧願他一直傻傻地傻下去。他不要跟人爭斗,他就是他,一個純粹的與世無爭的只愛音樂的天才!

愛情小插曲

看到一半的時候,1900還沒有表現出一絲對女人的興趣,這讓我有點暗自著急。我認為一個沒有下過船的人,愛情對他來說可能更富於傳奇。以他當時的名氣,他的身邊應該環繞著數不盡的美麗的女人,她們應該為他著迷,他也沉浸其中,享受愛情的甜美。但是不,導演似乎忽略了這一點,只讓一個肥胖的小號手追隨在他的身邊。然而到了後半部,導演似乎終於覺得有必要關注關注這位傳奇年輕人的私生活了,於是給他安排了一次奇遇,而碰巧的是這個女主人公正是曾給他過影響的那個農民詩人的女兒。她也正好是要去找她的父親。因為她的出現促成了以下幾件事情:第一,1900完成了他唯一一張唱片中的那首樂曲,從這一點上來說,她,或者愛情,給了他靈感;第二,因為她沒有能接受他的禮物(奇怪的是她說的話他都聽到了,而且那時她離他更遠,且她的聲音肯定不如他的大。唯一的可能的解釋是他處於下風口。但是從常識上判斷,他處於上風口的可能性倒更大一點。),所以他把那唯一的一張唱片毀掉了(邁克把它修整好,塞進了鋼琴里,但是也許他應該把它收藏起來留個紀念更好,他不怕1900再把它毀掉嗎?);第三,因為她(當然也因為她的父親),1900准備上岸去生活,去聽聽大海的聲音。並間接促成了他那個偉大的念頭。從這里來講,那個女孩子的出現是恰當的,但是他們的愛情總讓我有一種可有可無的感覺,彷彿只是為了完成一個儀式,或者如上面所說推動故事情節的一些發展。因此在這里她只是起到了一個道具的作用,愛情是不存在的。

為什麼要去死?

1900 最後的死讓人心裡很難接受。如果要怪的話,我認為應該怪導演。因為1900完全是可以不死的。不是嗎?1900懼怕上岸,只是因為他感到陸地太遠了,城市遠得看不到盡頭。這讓他心裡發慌。他怕自己陷入到這種無窮無盡中去,從而無法再純粹地沉浸於音樂之中。因而套用一個朋友的話來說,"他要的是純粹。」他熟悉——也是他感到最舒適——的世界就是一條那樣的船,每次人再多也不過2000人。他就生活在琴鍵上,而琴鍵也是有限的。從始至終,他表達的都是一個"空間」的概念,他不是天生喜歡船的,也不是天生就要生活在船上的,只是他習慣而且不得已。並且他表達的"船」並沒有強調必須是"此船」,那麼我們完全可以理解,換一條船他同樣可以快樂地生活下去。那麼我們為何不給他換條新船,而必須讓他跟這條舊船一起死去呢?

這樣的質問也許會讓導演、也讓所有的觀眾尷尬,這將使故事的結局急轉直下,並失去那一層人為抹上去的浪漫色彩。

也許我這樣的分析太冷酷,也太不藝術化了!

一個浪漫化的結尾想像

盡管我說這是一次非浪漫化的旅程,但是並不表示我就那麼反對浪漫化。事實上,不管是對《海上鋼琴師》,還是對《樹上的男爵》,對他們的結尾我都抱有遺憾。我想,如果是我的話,我絕對不會那樣去處理,在我的想像中,1900應該神秘地消失,也就是說邁克不應當找到1900,而是在他最絕望的時候,突然聽說在某個船上有一個天才的鋼琴家,他的演技無可挑剔,他的樂聲美妙動人,而且——據說他從不下船。從別人的描述里,邁克意識到那個人很有可能就是 1900,這時一絲甜蜜的微笑悄悄地在邁克的臉上綻放,於是音樂響起,是1900狂風暴雨似的鋼琴聲,在琴聲中鏡頭轉向大海,海上有美麗的船隻,船隻背後是美麗的晚霞,船隻成了一個個美麗的剪影。琴聲像是從每隻船上飄出來的,那麼多,那麼急驟,彷彿有多個1900在一起彈奏似的。於是字幕升起……

同樣,男爵沒有必要拉上那個熱氣球,他應該在某一天,突然沿著樹向遠方爬去,越爬越遠,漸漸地在眾人驚訝的視線里變成了一個小點,最後連這個小點也看不見了。後來人們再也沒有見到過這個終生沒有下過樹的男爵……

㈦ 甜蜜蜜影評

香港電影《甜蜜蜜》,憑借一首歌而講訴一個遺憾的愛情故事,在錯誤的時間遇上錯誤的人。

《甜蜜蜜》電影英文名翻譯為:Comrades, Almost a Love Story(同志,差一點就是一個愛情故事),暗示這並不是一部甜蜜的愛情故事。整個故事發展裡面,圍繞《甜蜜蜜》這首歌講訴了兩個身在異鄉的人,因為《甜蜜蜜》而相識相戀但遺憾分開,多年後再相遇時《甜蜜蜜》再次響起,卻諷刺了這份曾經的感情。

那些曾經的最愛,也會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是《甜蜜蜜》讓觀眾最深刻的感受;諷刺的題目,讓觀眾反面去體會到錯誤的時間遇上錯誤的人,喜歡又如何,終究不是生命中的人。《甜蜜蜜》確實以諷刺的電影名,讓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甜蜜蜜》封神鏡頭很多,一笑一哭成就經典

作為華語代表愛情片之一,《甜蜜蜜》確實產生很多經典鏡頭,無論是李翹(張曼玉飾演)與黎小軍(黎明飾演)鬧市中戀愛嬉戲的片段,還是多年後紐約街頭的相遇,唯美的鏡頭也實屬經典。

論最封神的鏡頭,則是張曼玉面對豹哥死亡的一笑一哭,她笑,因為他記得她喜歡米奇老鼠,她哭,是因為已經沒有可以訴說快樂的他,她終究還是在這個陌生的城市孤獨無助。

㈧ 甜蜜蜜的影片評價

一、社會的同化與自我認知
《甜蜜蜜》所選的故事發生地點具有典型性。無論是前半部分的香港,還是後半部分的紐約,都是國際化大都市,而移民正是這類城市的主要人口組成。生活節奏快、競爭激烈、文化多元、貧富兩極乃至地域歧視都是城市的特點,也是整部電影的推動力。影片中,初到香港的黎小軍著裝土氣,操著一口與環境格格不入的鄉音。他對電梯、取款機、麥當勞一無所知,像個嬰兒一樣需要重新學習,立足於更為先進的社會。另一邊,會說一口流利粵語的李翹則看似更早融入社會,初來乍到香港,她沒有表現出太多困惑,而是直接接受和認可,以當地的價值觀否定過去的自己。她努力變身成一個「喝著維他奶長大的香港人」,抹殺掉新移民的身份,自以為這樣就不再是外來打工妹。但當她委身豹哥,終於得到社會的尊敬與承認後,卻吐露出內心最深的眷戀——家鄉的母親沒有等到她賺大錢已故去。而當李翹歷經磨難,終於做成美國人後,那份對故鄉的思念和身份認同已沒有了虛榮的掩飾——她自然而坦然地對遊客們表示,自己是廣州人,很想回家看看。移民客的漂泊經歷就像一針催熟劑,逼迫著李翹和黎小軍成長,促使他們更深層次地認知自己,完成對自己身份的內省。
二、實用主義愛情與理想主義愛情的比較
正如男人生命中會有自己的紅玫瑰與白玫瑰,一個女人生命中也會出現兩種男人——比如李翹與黎小軍和豹哥。黎小軍於她而言是理想主義愛情,而豹哥則是實用主義愛情。黎小軍給了李翹最初的心動與異性的關心,是初戀情人的角色。豹哥則使李翹的人生展開,令她蛻變成八面玲瓏的女人,立足於社會。 然而陳可辛卻將這兩段愛情都打碎了,這是他的不俗之處。比如片中豹哥死後,李翹的失神與凄涼展現淋漓。原來實用的感情並不低人一等,理想主義的純潔面對前者也不一定具有道德優勢。再如結尾李翹與黎小軍的重逢,則又充滿浪漫主義的溫馨。
三、小人物的命運掙扎
日本電影大師成瀨已喜男曾說:「我們的生活一直都在欺騙我們。」影片中,黎小軍與李翹事隔數年重逢在婚禮上,相互問及現狀卻彼此無言。曾是多麼堅定帶著理想去生活,可歲月將人們變得面目全非,生活完全背離了當時的初衷。一切純潔美好的夢想,都消磨在物慾與現實中。當黎小軍終於迎娶了小婷,卻像《半生緣》里的顧曼楨對沈世鈞說:「我們都回不去了」。李翹利用畢生精明換取物質時,卻感慨:「我好失敗。」但無論命運怎樣顛沛流離,黎小軍與李翹始終隱忍而頑強地堅持。或許這也是導演的悲憫——「命若飄蓬,你要微笑才好。」 香港回歸前十年的時代縮影
陳可辛利用電影《甜蜜蜜》記錄了香港從1986年到1995年這十年間的群體無意識,並利用這樣的歷史資源來預言關於中國人命運的未知進程。在這里,陳可辛並未單純糾結於歷史事件所帶來的標志意義,而是刻畫了歷史變遷與社會走向在群體和個人心中潛移默化的微妙處境。這樣的處理,使得影片在外在觀感和內核共鳴上得到了華人世界的整體贊譽。
陳可辛在處理這樣的香港題材時,主體並不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而是來自內地的新移民。在陳可辛看來,單純將回歸事件的承受主體設定為香港人並不能兼顧中國人的命運整體。進入80年代,隨著中國內地的改革開放,越來越多國人奔赴他鄉謀求生計。步入90年代,由於對香港前景的未知與焦慮,一些港人選擇移民海外。但《甜蜜蜜》並未直接表達這種群體心理的焦灼,而是細化到個人的遭遇以及人與人的矛盾,以小人物的真情實感和現實生活,記錄了一段不凡的年代。
20世紀末期的中國移民
《甜蜜蜜》的英文片名「Comrades:Almost a Love Story」,意為「差一點就是個愛情故事」。陳可辛曾表示《甜蜜蜜》並非純粹愛情,它更多是在講述拼搏、講述人生、講述時代。 李翹和黎小軍兜兜轉轉那麼久卻未在一起,是因為兩個人中總有一個不夠愛對方:小軍心中始終有小婷——那是他的理想;李翹為生存依賴豹哥——那是她的理想,不然他們早在一起。正如李翹所言:「黎小軍同志,我來香港的目的不是為了你,你來香港的目的也不是為了我。」一言道出他們忍受艱辛來到香港的目的——為了追逐想像中那個更美好的生活。
這便是時代的印記,是自20世紀80年代中國開放國門以來,因追逐理想生活而產生移民潮的真實歷史和現實心態。電影在講述內地移民艱辛又堅強的故事時,從側面不露痕跡地反映著香港特有的殖民地歷史,反映著香港整座城市「無根」的漂泊迷惘心態,反映著香港人既想擁有對國家的認同,又無法擺脫對英美文化的艷羨嚮往。
面對時代的辛酸,導演最終安排了這樣一幕:一群大陸遊客來到紐約旅行,他們在象徵美國的自由女神像下爭相拍照,但他們同時喊著導游去買奢華Gucci包——他們是快樂的遊玩者,不是背井離鄉的移民,更不是歷經艱辛的偷渡客。他們對拿到綠卡的李翹說:「以前那些人都往外面走,可現在都回去了。很多香港人都到我們內地去打工,以前出來的人都後悔,現在還是國內賺錢的機會比較多。」時代變遷如梭,中國正在崛起,香港即將結束150年的殖民歷史回歸祖國,1997年並不是這座城市的大限。最終,李翹和黎小軍在紐約街頭聽著面向全世界中國人的播報:「鄧麗君小姐逝世......人們說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她的歌聲」,不知不覺走到熒幕前「意外」重逢。這便是屬於中國人的聲音,無論香港、內地抑或台灣,我們一直有著共同的文化和共通的情感。 影片中,如果異鄉客在香港面臨的只是地域習俗的差異磨合,那麼海外的漂泊者則真真切切感受到低人一等的刻骨之痛:豹哥不明不白死於街頭的悲慘局面、李翹在警車上的歧視性待遇無疑是這種狀況的真實體現。此時中國人情感肌理中的鄉愁命題得到了更大程度上的展現,一曲鄧麗君的《甜蜜蜜》則是這種情緒的象徵化依託,觸動了兩岸三地中國人的共通情感。

閱讀全文

與外國人評價電影甜蜜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隊長網路電影 瀏覽:195
土耳其電影用哪個網站 瀏覽:266
好好看的理論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905
全村人一起看電影 瀏覽:625
劉德華拍的電影哪些好看 瀏覽:305
外國電影講一位代課老師 瀏覽:294
經典把妹電影 瀏覽:330
小李子影響力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299
生化危機電影迅雷下載高清 瀏覽:918
貓眼上買的電影票為什麼退不了 瀏覽:543
懷舊經典老電影全集 瀏覽:953
看電影心酸文案 瀏覽:722
香港邵氏電影飛狐外傳 瀏覽:603
2018年最新3d動漫倫理電影 瀏覽:920
不速之客電影美國劇情 瀏覽:298
喜愛夜蒲2電影國語版 瀏覽:455
70年代中國經典科幻電影 瀏覽:384
英文母愛電影 瀏覽:254
懷孕分娩電影有哪些 瀏覽:165
張子楓詭異的笑是哪個電影 瀏覽: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