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日出的影片評價
評析此片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影片的製作背景。這是Murnau從歐洲渡海來到好萊塢的第一部作品,也是他第一部有聲片(其實是半默片)。其主題便是誘惑與沖突:默片對於當時藝術水準尚嫌低劣的有聲片的抗拒,商業化的好萊塢對於Murnau這位電影藝術家的誘惑,城市與鄉村,日與夜的對抗,貞潔VS放盪。
影片的男女主人公分別以the Man, the Woman名之(以下簡稱丈夫,妻子),諭其普遍性(也可理解為亞當夏娃),而作為墮落與誘惑象徵的城市放盪女郎/蛇則以the Womanofthe City名之。這兩個Woman的對立是顯而易見的,表現在服裝、發式等各方面。城市完全是人造的場景,鄉村則是實景拍攝。影片從一開始便建立起沖突的主題,第一個鏡頭中的火車站先是用繪畫,再用活動模型來表現。第二個鏡頭一列火車沿對角線向右上方駛去,與另一列火車交錯而過,形成X形,這種對角線構圖也多見於其後河心預謀殺妻的場景。
兩個Woman的服裝,發式均相對立。妻子的衣帽都是淺色的(純潔),城市女郎的衣帽都是黑色的(邪惡)。城市女郎是蕾絲胸衣,絲襪, 高跟鞋(畫面中被她遮住了), 鏡不離手,煙不離口, 處處點出誘惑;而妻子則是鮮花(innocence),圍裙(質朴)。發式也具有特定的意義,觀者可以比較以下兩人的發型。另外影片後來有一個理發的情節(喻丈夫悔過自新),當理發師想要為妻子理發時,妻子卻逃走了(不願改變發式)。
視聽手法上,此片很好地總結了默片的成就,又積極發展了聲音的表現力。
先說說所謂默片的成就,首先表現在對於二十年代歐洲先鋒電影各流派手法的繼承上。
1、法國印象主義(Impressionism)手法。影片前半段中相當常見。用疊畫,虛影等等手法表現主觀感受,思維等等。左:這里用了一個相當長的溶(long dissolve)來剪輯。疊畫的河水動盪,漣漪暗示人心的動盪,其後河心那場戲亦是如此。右:幻化的人物虛影,也是典型的Impressionism手法。
2、德國表現主義(Expressionism)手法。Murnau從前是表現主義運動的一員主將(但他的問題其實比較復雜)。影片的燈光,構圖,字卡的運用等都體現出表現主義的特徵。
此片還涉及的兩個重要手法,也與德國表現主義有關。一個是移動攝影。20年代中期推軌鏡頭(tracking shot)的風行,其後的Last Laugh(Murnau本人的作品), Variety(也是UFA出品)更使得移動攝影的風尚達到頂峰。另一點是運用虛假透視與模型。表現主義前期對於布景的強調對此應有影響,Murnau自己的前作Last Laugh, Faust中都有這些手法的運用。
3、蘇聯蒙太奇學派(Montage School)手法。影片倒不見得有多少典型的蘇聯學派的剪輯,但一些鏡頭無疑體現出蒙太奇思維,比如第二個鏡頭那個半分屏半疊畫的X形,很典型地體現了Eisenstein所說的conflict btw/within shot。
以上著重強調了幾個流派對電影語言各方面的影響。綜合起來,就是流暢的視覺敘事(visual storytelling),如何運用鏡頭語言(剪接、場面調度)來敘事,這或許可以說是默片美學最重要的部分。比如下面這個鏡內蒙太奇的手法。
城市女郎從自己的住處來到男主人公家裡,整個過程用一個運動鏡頭完成,可以分成四段。第一段有前後兩個表演區,後景是女郎從住處走出,前景是一對村民在說話,聯系前一鏡頭:女郎梳妝打扮(見第一張截圖),這個鏡頭容易給人他們在議論那個女郎的感覺(默片的好處就在於你並不知道他們在說什麼,一切都由你自己想像)。然後第二段,女郎走在路上,後面一個男人牽著一匹馬走上來。第三段,女郎路過一戶人家,探頭窺側。最後第四段,女郎來到男主人公家,吹口哨向男人示意。整個過程由一個鏡頭完成,每一部分還都可分成兩個表演區,通過她的口哨,她對陌生人的窺測(這可以跟她intrude男主人公家庭聯系起來)非常形象地表現了女郎這個人物的性格。(那匹馬的意義我不是很清楚,不過我不認為這是個多餘的事件,看官有知道的還望指點一二)。
隨著Murnau來到好萊塢,也將德國學派的各種技巧(特別是移動攝影與虛假透視)帶入美國。一些美國導演(比如Ford,Hawks)也曾一度深受Sunrise的影響。
影片所有的對白都用插卡字幕(intertitle)而不用聲音,所以我把它叫半默片。不用對話的好處是保留了默片視覺敘事的美學;同時,因為這種對聲音的選擇性/限制性使用,片中所有的diegetic sound都具有一定的意義,看時要分外留心。
大致可以把影片中的diegetic sound分成兩種:
一種表現城市的喧囂,包括瘋狂演奏的銅管樂聲,街道車流聲(特別有一個情節是丈夫與妻子走在馬路中央,堵塞了交通,這時四面八方的vehicle都向他們涌來,車馬齊鳴,帶有明顯的威脅意味),娛樂場所的喧囂聲等等。
另一種則是教堂鍾聲,這種鍾聲很有象徵意味。片中第一次響起是清晨報曉,點出日出-人性之歌的主題。其後響起是在丈夫行將動手將妻子推入河中時,帶有譴責、警醒的意味,終於喚起了丈夫的良知。第三次是夫婦在城裡時,妻子尚在哭泣時,鍾聲因一對新人的婚禮而響起,似乎是某種召喚,兩人步入教堂,聆聽牧師的教誨:God is giving you, in the holy bonds of matrimony, a trust... She is young, and inexperienced. Guide her and love her. keep and protect her, from all harm. 丈夫聽到這些時已是淚眼婆娑,哭著將頭埋進妻子懷里,嘴裡哆嗦著'Forgive me! 妻子原諒了他,兩人相依在牆邊,鍾聲再次響起,夫婦倆步出教堂,宛如一對新人,鍾聲此時又成為了祝福聲。在影片中,這種聲音始終與人性相連,並與城市的喧囂聲構成一對矛盾。
影片有許多精彩段落,開初丈夫會見妖婦那,丈夫所走的那條鄉間小路霧氣彌漫,象徵他的猶豫,思想斗爭。此處的聲效尤佳,一頓一頓的,像沉重的腳步,象徵丈夫一步步踏入深淵,陷入人性的迷霧。其後丈夫找到妖婦,兩人擁抱,Murnau很巧妙的一個平行剪接,接妻子抱著孩子痛苦。相似的影像,卻是一悲一喜。再後妖婦一句Come to the City! 兩人躺在草地上,想像城市的場景:刺眼的霓虹燈,瘋狂的銅管樂隊吹奏/舞蹈的split-screen, 眩目的搖攝,聲音亦眩,Murnau將兩種音樂疊合(sound mixing),形成sound deep-focus(Robert Altman挺喜歡這玩意)。此外,這段中的攝影機運動也是unmotivated camera movement的重要例子,而在技術實現上也頗富巧思,為時人稱道。
『貳』 《日出》的全部人物的簡介和故事概要
一、人物的簡介
1、陳白露
與詩人有過一段浪漫的婚姻,婚姻關系的破裂,使她在無奈中走向風塵,成為紅極一時的歌星、舞女,過上紙醉金迷的生活。陳白露從閨閣走向交際圈,是知識分子人格精神的沉淪。
2、潘月亭
潘月亭是大豐銀行的經理,他會耍權術、善投機,心狠毒。從他的活動中,可以看到當時都市經濟恐慌的面貌:工廠停工,銀行倒閉,地皮跌價,公債投機盛行。
他為了挽救自己的厄運,在與李石清針鋒相對的搏鬥中,他籠絡了對自己造成威脅的對方,但一旦投機得手,他又狠心地剪除心患;他裁員、剋扣工錢等,也都顯示出他丑惡的靈魂和挽救厄運的掙扎。
3、金八
《日出》里金八是社會惡勢力的代表,無時無地不使人感到他在操縱著那個金融社會的一切,但作者有意不讓他出場。這無影無蹤的金八,卻張開命運之網,使很多人不能擺脫他的控制。
這個人物始終隱藏在幕後而不露「廬山真面目」,多少有些神秘色彩,是一個具有高度藝術概括性的典型形象。
二、故事概要
四幕話劇《日出》是曹禺的代表作。1936年發表於《文學月刊》1卷1-4期。學生出身的交際花陳白露住在大旅館,靠銀行家潘月亭的供養生活。童年和學生時代的好友方達生聞知她墮落了,從家鄉跑來"感化"她,讓她跟自己結婚並隨自己回去。
但對社會和生活都已失望的陳白露拒絕了他。此時同樓的孤女"小東西"為了逃避蹂躪闖到她的房間,她雖全力救助,但終於還是被黑幫頭子金八手下的人賣到妓院里,不堪凌辱而死。
潘月亭也被金八擠垮,銀行倒閉。陳白露懾於黑暗之濃重,看不見出路,黯然自殺。方達生則表示要與黑暗勢力抗爭,迎著日出而去。
《日出》以鮮明的時代性和深廣的歷史內容在曹禺劇作中居於領銜地位。劇本以陳白露和方達生為中心,以陳的客廳和三等妓院寶和下處為活動場所,把社會各階層各色人等的生活展現在觀眾面前,揭露剝削制度"損不足以奉有餘"的本質。
在藝術創作上,作者採用橫斷面的描寫,力求寫出社會生活的真實面貌,因而《日出》具有紀實性特點,一切都像生活本身而不像"戲"。
(2)日出老電影擴展閱讀
《日出》是繼《雷雨》之後問世的一部四幕部,它在題材和形式上與《雷雨》都有很大的不同,體現著劇作家努力超越已有成就的探索精神和卓越才華。
曹禺認為《雷雨》「太像戲」了,在技巧上「用得過分」,因此,他決定舍棄在《雷雨》中所用的結構,而在《日出》中採用了「橫斷面的描寫」,一改過去高度壓縮緊湊的結構模式,通過「片斷的方法」展現不同人物各自生活面貌,使觀眾對當時的社會人生產生整體的印象。
《日出》以旅館里一間華麗的休息室為背景,通過交際花陳白露耳聞目睹了當時大都市的種種丑惡現象,將社會各個階層眾多的人物、事件整合成一個特殊的典型,反映出那個光怪陸離的社會現實中血淋淋的世態慘象。
其中既有官僚買辦資本家對勞動群眾的壓榨欺凌,也有資產階級內部奢靡腐化和爾虞我詐,同時還充滿了一群小人物為求生存而苦苦掙扎的場面。
『叄』 《日出》講的什麼故事阿裡面的人物都有誰阿
日 出
曹禺(1910 – 1996)生於天津,原名萬家寶,出身於官僚家庭。他彷彿是天生的戲劇家,從小就有機會欣賞中國的傳統戲劇,在被稱為中國話劇搖籃的南開中學又獲得了豐富的舞台經驗。在清華大學就讀時,更廣泛地接觸了莎士比亞、易卜生、契訶夫、奧尼爾等人的西方戲劇,不斷地探討戲劇藝術,使他與中國現代話劇結下了不解之緣。《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家》等經典劇作,使中國現代話劇場得以確立,並在中國觀眾中紮根。中國的現代話劇由此走向成熟。
劇本《日出》的節選部分主要表現了潘月亭與李石清之間的明爭暗鬥,在人物對話當中鮮明地表現出兩個人不同的性格特點。
潘月亭是大豐銀行的經理,他老奸巨滑、深諳世故、心狠手辣、藏而不露……
當潘月亭得知李石清用偷看文件的方式掌握他的底細之後,只表現出原始的憤怒:「你怎麼敢——」隨即又轉變話鋒:「石清,不不——這不算什麼。不算多事。互相監督也是好的。」他一改嫌李石清多事的驕橫態度,與李石清成了「一條戰線」的朋友,顯得異常親密。他並非寬怒了李石清的多事之舉,而是將怒不可遏深深地埋藏地心底,用緩兵之計讓李石清有充分的「表演」的機會和時間,況且,「燃眉之急」的時刻,李石清還會派上用場,此等小人此時還得罪不得……
潘月亭接受李石清想做襄理的暗示:(沉吟)「昌,襄理,——是啊,只要你不嫌地位小,那件件事總可以幫忙。」他對李石清又採用了欲擒故縱之法,更顯示了潘月亭的狡猾和老謀深算。
潘月亭渡過了臨時的難關之後,他一改對李石清的態度。在李石清得意地描繪銀行的美好前景時,他毫不隱諱地說:「有人說不定要宣傳我銀行的准備金不夠?」「說我的銀行這一年簡直沒有賺錢,眼看著就要關門。」「同人背後罵我是個老渾蛋,瞎了眼,昏了頭,叫一個不學無術的三等華來做我的襄理。」潘月亭對李石清的憎恨和不滿已溢於言表,話語中暗含嘲諷和殺機。他終於炒了李石清的魷魚,解除了心頭之隱患:「不過你今天坐的汽車賬行里是不能再替你付的。」對潘月亭再也沒有利用價值的李石清轉眼之間由襄理變成了掃地出門的「廢物」。
在「小東西」事件和公債的問題上,潘月亭對金八爺表現出了極端的退讓。這也是他深諳世故的體現。
如果潘月亭是當時社會上層人物代表的話,那麼李石清就是上層與下層人物之間的樞紐。他精明、能幹、咄咄逼人,然而他的自恃聰明卻導致了悲劇。
李石清掌握了潘月亭已將資產全部抵押出去的抵細,自鳴得意。看到潘月亭對他的退讓後,更是步步緊逼,(再頂一句)「的的確確行里不但准備資金不足,而且有點周圍不靈。金八爺這次提款不就是個例子嗎?」他抬出潘月亭不敢得罪的金八爺再打一打潘月亭已落了一半的氣焰。看到潘月亭有些不安,李石清便搶了一句:「可是,經理,自從您宣布銀行賺了錢,把銀行又要蓋大豐大樓的計劃宣布出去,大家提款的又平穩了些。」這一「頂」一「搶」,使李石清覺得自己已操了一半的勝券。他進一步暗示潘月亭:「我總是為經理服務的。呃,呃,最近我聽說襄理張先生要調到帝的地方去?」李石清乘潘月亭之虛而入,使潘月亭就範,他急功近利的心理此時已得到了鮮明的表現。
但是,一時的占上風並沒有給隊帶來好運氣。潘月亭在他躊躇滿志勾勒銀行的美好前景時給了他以致命的打擊—— 解僱了他。李石清惱羞成怒,在潘月亭離去後憤恨地說:「我要宰了你,宰你們這幫東西」,顯赫幾日的李襄理就此從上層社會中消失了。他自作聰明、急功近利、卑鄙、自私,最終落得悲劇結局。
潘月亭在辭退李石清之後,也難逃破產的命運。曹禺在劇中表現了上流社會的爾虞我詐和腐朽糜爛,表現了錯綜復雜的各種矛盾,揭露了「損不足以奉有餘」的社會本質。
『肆』 電影版的《日出》,演陳白露的是誰啊
最近的電視劇版《日出》,陳白露是徐帆飾演的。
1987電影版的陳白露是方舒飾演的。
歷屆演過陳白露的演員很多,除了方舒和徐帆之外,包括解放前的楊薇、夏夢等等,沒有一個是曹禺先生滿意的。
但是2008年總政話劇團推出的話劇版《日出》,陳白露的飾演者「話劇演員」「影視演員」——陳數,受到了社會各界極大的好評,去年一年的全國巡演所到之處反應都很強烈,曹禺先生的女兒更是說:陳數抓住了陳白露的精髓,稱為「史上最美的陳白露」。話劇的舞台、視覺、視聽效果堪稱是一場盛宴。
今年最後幾場的巡演是4月25、26號溫州之行兩場,北京5月6-10號的五場。2008年全國巡演,已經演了一年,今年北京的最後五場是閉幕演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