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找一個電影……
親說的是這個電影吧
《這個男人來自地球》
◎譯 名 這個男人來自地球
◎片 名 The Man From Earth
◎年 代 2007-07-28
◎國 家 美國
◎類 別 科幻
◎語 言 英語
◎片 長 87 Mins
◎導 演 Richard Schenkman
◎主 演 約翰·比林斯雷 John Billingsley .... Harry
Ellen Crawford .... Edith
威廉姆·卡特 William Katt .... Art
Annika Peterson .... Sandy
理查德·里爾 Richard Riehle .... Gruber
大衛·李·史密斯 David Lee Smith .... John
亞利克西斯·紹普 Alexis Thorpe .... Linda
托尼·托德 Tony Todd .... Dan
Steven Littles .... Moving Man #1
Chase Sprague .... Moving Man #2
◎簡 介
單一的場景,幾個人圍坐在火爐前談論著某個話題,這樣的影片其實並不少見,例如徐靜蕾的《夢想照進現實》。單從電影的角度來說,這種影片的拍攝很難有任何突破,無論是人物調度還是空鏡頭都會顯得中規中矩,當然,希區柯克的《奪魂索》大膽地嘗試了「一個鏡頭一部影片」的拍攝手法,但多少還是有些話劇的感覺。
如果在鏡頭上並沒有過份炫耀的資本,那麼影片最值得關注的一定是劇情內容,《奪魂索》的勝出在於懸念的設置,箱子中的屍體會不會被人發現,這是所有觀眾都期待的事情,《夢想照進現實》則是話題是否吸引人的問題。而這部《這個男人來自地球》則極其聰明地將兩者結合了起來。
約翰面對眾多同事聲稱自己是一個永遠不死的人,已經活了14000年,於是懸念便構成了,所有在場者以及觀眾都希望知道約翰說的是不是真話,而這是一個拷問的過程,拷問的內容雖然形而上,卻絕對吸引觀眾的聽覺。對於整部影片來說,這個談話的內容將構成主題,也是導演希望與觀眾直接進行的交流。
當一個活了14000年的人站在你面前的時候,你最想問他的是什麼呢?這個問題對於每一個人來說答案是不盡相同的,於是導演設定了劇中人物的身份,各科目的大學教師,甚至還有一個年輕的學生。很顯然,這是一個關於哲學的思考辯論會,所以這些教授中缺失了理工類專家,而是些社會科學者,考古專家,人類社會學專家,心理醫生,甚至還有大學生,宗教人士等等。這種人物設定自然貼合了影片中所要談論的話題,於是,關於人類的進化過程便在這種奇怪的討論中開始了。
很顯然,劇情中有兩條線索是交織在一起的,一條便是約翰的講述,這關繫到對一些以往事件的顛覆,也關繫到人類歷史的進化過程,而另一條則是現實中這些教授是否相信約翰所說的話,是否相信真有這么一個有悖常識而存活了14000年的人存在?如果我們將第一條線索稱為B線索的話,那麼作為後一條A線索誓必成為B線索的源動力,質疑的存在才是約翰故事講述的前提。
這裡面便涉及到一個問題,質疑到底是怎麼樣的一種思維呢?這當然是一個哲學命題,如果說約翰的同事們是柏拉圖式的理型思維,即他們從書本上當然地認識到了這個理型的世界,並且用這種理型世界的思維懷疑那些不同尋常的事情,那麼約翰這個人物的一定是屬於亞里士多德的弟子,他用自己的實踐去認識這個世界,並且追隨著這個世界的每一次變化,從而很好地去適應它。
在影片中,我們可以明顯地感到那些教授們對約翰身份以及談話內容的質疑,但事實上,這只是故事的表面,真正的質疑卻來自於約翰這個人物。編劇假定了約翰的壽命以及約翰本人的經歷,所以無論約翰說些什麼,從現實來講,他都處在不真實的狀態下,而這種不真實恰恰是劇中對那些教授們的真實的質疑。尤其當耶穌的理論出現的時候,這種質疑顯然達到了最高峰,幾乎要顛覆掉整個西方的文化,但那假設的本身卻存在著各種可能性,這種沖擊的強悍性也許是東方人無法理解的,但對於西方來說幾乎是致命的。於是我們便看到了那個女大學生在場的原因,當所有人都以為這是一個謊言的時候,只有她聽出了約翰的質疑,這個女大學生無疑代表著西方社會年輕人中對西方文化的質疑,其中也包括對東方文化的喜愛。
毫無疑問,這是關於哲學探討的電影,所以我們會發現影片中與約翰產生沖突最強烈的是那名心理醫生,這個身份是相當有喻意的。哲學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心的思考」,是超越了各種學科的,但什麼樣的心理適合對即定的觀念進行思考,提出質疑呢?當心理醫生以自己的權力而禁止了約翰的話語權時,我們便知道了,這種心理思考是不被允許的,是要被限制的,而在劇情上,心理醫生與約翰的父子關系顯然是導演對這種思想禁錮警察的巨大嘲諷。禁錮思想是哲學發展的最大敵人,於是,影片結尾,心理醫生的死是導演的一種渲瀉,甚至是一種意願。當約翰再次離開的時候,他的人生註定要繼續著對新生活的探索,從質疑到探索,這個過程是全人類的,恐怕也是導演對西方社會的一種意願。
這部電影改編自科幻作家Jerome Bixby(1923~1998)生前完成的最後一部小說,他的科幻作品《It's a Good Life》曾入選「世界100部最受歡迎的科幻短篇」,Jerome Bixby還曾參與著名科幻電視劇集《Star Trek》(1966~1969)的劇本編寫。
影片的節奏和氛圍都很舒服,類似於著名的《十二怒漢》,全部情節都發生在一間狹小的客廳之中,全靠人物之間的對話展開,著實需要導演和演員都具備相當的功力。對我來說,其引人入勝的程度絲毫不亞於任何動作大片,雖然人們向John詢問的問題之中似乎有2次重復,不過倒也是可以接受的瑕疵,況且整整一下午的對話,發問重復本是可能發生的情況。
看慣了好萊塢大片庸俗如我之輩本期待結尾處能有奇峰凸現,不料卻依然相對平淡的收了場,不過仔細回味卻也很合情理,對於這部獨特的科幻影片,一個華麗震撼而又不顯突兀的結尾實在難以想見。
一直覺得讓人回味無窮的佳作只可偶遇不可強求,記得上一次邂逅如此水準的佳作已是6個月之前看的《美國X檔案》,而上一次看到此種類型的科幻作品則是2年前看的《K星異客》。
影片中的演員並非大牌,但舉手投足之間卻都張力十足,John穿越萬年的神色自若,Edith信仰顛覆時的恐懼失措,Will面對永恆者時的心理失衡,全部精彩絕倫。從根本上說,這只是把一個活了14000年的傳奇人物放在了現代社會中的小把戲,但影片的聰明之處是把這個構思從人文角度而非從科學角度來展開,在內容無比空洞、畫面無比華麗的「大片」(最近的一部代表作就是《變形金剛》,而我不得不承認我不但很喜歡它,而且還熱切的盼望著第二部的到來……)泛濫的今天,這部發生在一間小客廳里的科幻片在一定程度上給我們以啟示,真正震撼人心的藝術形式歸根結底不是絢麗奢華的電腦特效,而是能夠洞穿人性的思想鋒芒。
事實上,這部影片的科幻內核可能比影片本身更有魅力。片中老Will的話最容易讓人產生共鳴,不朽的身軀,曾見證了多少我們無緣得見的歷史奇跡,他曾結識了佛祖、梵高,甚至自己就是耶穌的歷史原型;而在遙遠的未來,他還將親身經歷無數我們無法看到的科學奇跡。Will說的對,幾乎沒有人會不嫉妒這種不朽之人。早在秦始皇之時,人類便追求永生,永生之夢一直紮根在人類意識的最底層,被長期埋沒,卻永不泯滅。
而這部影片,便通過一個不朽之人和若干位學識淵博的大學教授在壁爐前的對話,又喚醒我們沉睡已久的永生之夢。
很有魅力,只能如此概括。
音樂
All music performed by Mark Hinton Stewart
"第七號交響曲 - 第二章節"
作者路德維希·凡·貝多芬
"Forever"
詞:Richard Schenkman
曲:Mark Hinton Stewart
Performed by Mark Hinton Steward 和 Chantelle Duncan
Copyright - BDI Music LTD.
❷ 有部電影,叫什麼兄弟是真實的故事改編,是一部老電影,是包工頭的,
《信義兄弟》。
《信義兄弟》是由2011年由湖北省委宣傳部、黃陂區委、黃陂區人民政府、長春電影製片廠、電影頻道節目中心聯合拍攝的一部劇情片。
由方軍亮執導,趙毅,霍青,劉佳佳,呂晶等人主演,於2011年10月18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該劇主要講述了孫水林、孫東林兩兄弟為把工資第一時間送到工人手裡而發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
2010年2月9日,為搶在大雪封路前給已回黃陂的農民工發工錢,在京、津做建築工程的孫水林連夜從天津駕車回漢,發生重大車禍,孫水林一家五口遇難。
其弟弟孫東林為了完成哥哥的遺願,在臘月二十九將工錢送到60多名農民工手中。孫東林和孫水林被稱為信義兄弟,影片即改編於這件事。
(2)一部很現實的老電影擴展閱讀:
劇情:
2010年春節前夕,武漢東方建築集團公司項目經理孫水林為趕在年三十前給武漢黃陂的工友們發工錢,攜帶一家四口人開車回黃陂,不料路上雪大路滑,遭遇車禍,一家四口全部罹難。
弟弟孫東林得知哥哥一家的遭遇之後,萬分悲痛。但想到哥哥一家是為了給工友們發工錢才出了這樣的事,「今生不欠來生債,新年不欠舊年薪。」
這是哥哥二十年來一直堅守的一個信條。如今哥哥走了,作為弟弟一定要為哥哥完成這個遺願,於是,東林不顧工友們的勸阻,四處借錢,准備年三十替哥哥為工友們發工錢。
此時,孫東林的父母也從電視新聞上知道了兒子一家遇難的消息,為了能讓東林順利的把工錢給工友們發下去,他們也強顏歡笑,准備著年飯,像往年一樣招待工友們。
發工錢的時候,賬本在車禍現場丟了,工友們憑著信義自己報賬,中間錢不夠了,東林母親拿出自己的儲蓄一萬元添上去,最後一分錢也不差,全部給工友們發完了。完成了孫水林的遺願。譜寫了一曲兄終弟及,接力還薪,感天動地的信義贊歌。
❸ 金灶沐是什麼
金灶沐是電影《瘋狂的飯局》里黃渤飾演的一個叫家明的角色。
他是一個電影明星,自己事業一般,覺得是名字風水不好,五行全缺,所以找范偉飾演的一個風水師改名,要個五行全有的名字,所以改名金灶沐。
電影《瘋狂的飯局》的主要情節
傳說中的"天人一"飯館,海鮮販子老蝦米前來向正走霉運的封老闆討債。與此同時,絕色性感的美女,神秘威嚴的大人物,過氣的功夫明星,國學大師,暴發戶,流浪歌手,威嚴的跛腿警官老梅,女飛賊,憨保安,十二個神頭鬼臉的人物陰差陽錯地走進同一個飯局,引發了一系列爆笑的故事……
這就是電影《瘋狂的飯局》的主要情節。《瘋狂的飯局》是一部老電影,2012年就上映了。很多著名演員,比如范偉、劉燁、黃渤等出演,電影情節比較簡單、表演誇張、笑點很多,是一部鬧劇,可以當做賀歲片來看。
《瘋狂的飯局》作為喜劇片、搞笑片更是少不了愛情。威嚴的跛腿警官老梅開始是不同意女兒和歌廳歌手陳月末的婚事的,因為覺著「女兒的男朋友沒有錢、沒有房、沒有車」,甚至發出了「你用什麼來證明你愛我女兒」的現實之問。
❹ 哪些老電影比較深入人心
哪些老電影比較深入人心?這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對我來說,過去看過很多老電影,基本上都是黑白的,但我覺得都很好。如:地道戰、地雷戰、南征北戰、渡江偵察記、江姐、青春之歌、苦菜花、紅旗譜、野火春風斗古城、小兵張嘎、永不消逝的電波、樣板戲紅燈記、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龍江頌、奇襲白虎團、杜鵑山、狼牙山五壯士、英雄贊歌、沂蒙頌、黨的女兒、奪印、箭桿河邊、青松嶺、閃閃的紅星、冰山上的來客、海島女民兵、春苗、紅色娘子軍、朝陽溝、青春之歌、鐵道游擊隊、白毛女、敵後武工隊、洪湖赤衛隊、林海雪原。
這些老電影看了之後,真是深入人心,雖然都過去五六十年了,但有些情節仍在腦海里記憶猶新,讓我感觸最深的是白毛女,通過喜兒的新舊 社會 兩種不同命運的遭遇,闡述了一條真理,即舊 社會 讓人變成鬼,新中國讓鬼變成人。白毛女是一部具有教育意義的影片。另外電影春苗,歌頌農村赤腳醫生全心全意為社員看病的故事,現在看來,那真是一部好片。
看一部電影深不深入人心,不是看它如何熱鬧,而是看它有沒有現實意義和深遠的 歷史 意義。我覺得過去那些黑白老電影都很好。看後讓人受益。
太多了,數不勝數,最喜歡的是英雄兒女上甘嶺地道戰,東方紅,鐵道游擊隊小兵張嘎
東方紅,長征組歌
鐵道衛士,
秘密圖紙,
五朵金花,
劉三姐,
鐵道游擊隊,
地道戰,
深入人心的老電影太多了,
按題材分類
抗美援朝題材的電影如下:
《上甘嶺》《奇襲》《打擊侵略者》
……
抗日戰爭題材的電影:
《地道戰》《地雷戰》
《小兵張嘎》
……
解放戰爭題材的電影:
《戰上海》《紅色娘子軍》
《東進序曲》
……
文革題材的電影:
《決裂》《紅雨》《春苗》
……
階級斗爭題材的電影:
《艷陽天》《金光大道》
《青松嶺》
……
歌舞題材的電影:
《東方紅》《長征組歌》
《革命 歷史 歌曲表演唱》
……
農村題材的電影:
《奪印》《李雙雙》《江山多嬌》
……
英雄事跡題材的電影:
《雷鋒》《董存瑞》
《焦裕祿》
……
兒童題材的電影:
《紅孩子》《讓我們盪起雙槳》
《阿夏河的密迷》
……
外國電影:
《列寧在十月》《寧死不屈》
《追捕》
……
好了就先列出這些電影吧,其實還有很多,太費腦筋和時間了,
在此也敬告各位朋友們,每次答題都是現場發揮,想起那個就寫那個,
都是憑記憶所寫,難免有瑕疵,也請朋友們多多指教,
謝謝。
看過好多電影,最深入人心丶最難忘的是《東方紅》、《英雄兒女》、《上甘嶺》、《鐵道游擊隊》、《偵察兵》、《渡江偵察記》、《地道戰》、《地雷戰》、《小乓張嘎》、《青松嶺》等等精典電影佳作。
這個問題可以說是見仁見智,千人千面。如何界定老電影呢?我印象中小時候看過的很多黑白電影,人們印象深刻,也可以說是深入人心。究其原因,主要是小時候文化生活過於貧乏,心靈如白紙一般,容易被電影深入進去。那時候人們很少花錢進電影院看電影,電影主要是露天放映。(無法想像花錢看電影,農村干一天農活,記一個工分,當時一個工分才一到兩角錢)我們經常自帶小板凳,步行輾轉於周圍幾個村子觀看,只要是電影就可以,不管什麼片子,哪怕多次重復觀看,所以能夠深入人心。
小時候看過以下黑白電影,至今印象深刻,主要有:《地道戰》、《地雷戰》、《青松嶺》、《野火春風斗古城》、《小兵張嘎》、《雞毛信》、《白毛女》、《洪湖赤衛隊》、《花木蘭》、《女駙馬》、《朝陽溝》、《天仙配》、《牛郎織女》、《劉巧兒》、《李雙雙》、《永不消逝的電波》、《甲午風雲》、《小二黑結婚》、《林海雪原》、《狼牙山五壯士》《烈火金剛》、《金光大道》、《南征北戰》、《渡江偵察記》、《英雄虎膽》、《405謀殺案》、《保密局的槍聲》、《冰山上的來客》、《苦菜花》、《柳堡的故事》、《李雙雙》、《鐵道游擊隊》、《英雄兒女》、《董存瑞》、《一江春水向東流》、《永不消逝的電波》、《紅燈記》、《喬老爺上轎》等等……太多啦,至少是深入我心……
老電影能深入人心,主要是 歷史 原因形成,在改革開放前物質文化比較匱乏的年代,大家基本沒有多少文化 娛樂 活動,看露天電影基本上可以算最大的文化享受,而且在每隔一段時間看露天電影時大多重復的片子比較多,因而印象比較深。
第二個原因可能就是在電影製作上比較精益求精,而且全部情節和素材都圍繞一個主題,絕不鬆散。
再就是演員的演技都十分到位,無論是正面人物還是翻牌亦或小角色,大家都盡心盡力,應了那句話:只有小角色,沒有小演員。
比較深入人心的太多了,比如早期的《閃閃的紅星》《地道戰》《地雷戰》後期的《開國大典》《紅高粱》《秋菊打官司》還有馮小剛導演,管虎導演的一些作品,等等不一而足。
有比較才有鑒別,現在的影視雖然傳播和製作手段好了許多,但是深入人心的太少。至於許多的抗日神劇就更是不入流。同時重要的還有在市場操縱下,演員的演技簡直不敢恭維。當下走紅的幾名所謂「影星」,其表演簡直做作到令人作嘔。一部電影他們絕對能把即使是真實的故事演成假的。
每個時代的電影不僅是那個年代生活和文化的反映,更是一個時代面貌的整體展現,對於個人來講,就更是一段不可磨滅的記憶,甚或改變自己人生態度的關鍵。
您好。很榮幸能夠回答你的問題。
《我的九月》是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出品、尹力執導的兒童片,由張萌、張國立主演,於1990年上映。該片講述了北京亞運會開幕前,小學生安建軍在高老師的幫助下,努力克服自身的懦弱,重新認識自己,最終爭取到參加開幕式表演資格的故事。
《我的九月》是一部具有非凡意義的兒童片,在某種意義上,它象徵著一代人的青春坐標,無論我們這一代人走多遠,在以這部電影為起點的時代變化得多麼厲害,它都可以當之無愧地以一種奇妙的方式將許多早已變得不同的人們凝聚在一起。如果說美夢使一個人在醒來時感到睡眼惺松的愜意,那麼一代人的美夢呢?它會成為什麼,一個暗號,一種不言自明的真理,安建軍羸弱的身軀以及他傻乎乎的笑臉喻示著八零年代生人的時間之矢,我們總是會在不同的時間以不同的方式再次與他會面,並且一起歡笑,一起悲傷,他融入我心靈的深處,一如我們寄存了許多美好的情愫於他身上,也許,這就不單單是一部兒童片所能涵蓋的了,還是讓我們開始旅程吧。九零年代的北京城略顯雜亂,但卻有一股勃勃的生機;一群小孩放學回來時的情景將當時的場面很完整地呈現了出來,這同時也是當年所有地區特有的面貌;要准確地說,應該是一種精神,那種昂揚的姿態以其意氣風發為我們所記憶;我隱約的記得小學時,高年級的一位大姐姐在給我們講她當時與其它學校一起參加團體操比賽時,臉上所浮現出來的榮耀感,這種感情之真切,一如安建軍在得知自己的武術動作慢半拍被刷下來後流下來的淚水;我以後一直沒有機會再體驗到那種為了團體的榮譽發自內心的真誠感與不懈的努力。當然在團體里邊,他們並不只是一滴可以忽視的水珠,安建軍,雷振山,劉慶來,安小妹,高老師,所有這些人都是那麼有血有肉,活靈活現,呼之欲出,讓人感到這就是我們身邊一個個熟悉的朋友,不同的是,我們在今天為孤獨所困擾,而他們為了集體的榮譽在努力;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漸漸變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電影 里最為出採的就是他在影片里所扮演的高老師,那是一種沒有任何修飾的的真誠與淳樸,他與「安大傻子」一起被稱為「高二傻子」,二位傻子之間亦師亦友的關系對我們這一代的人來說,是很熟悉的,在那個年代,誰沒有遇到這樣的一位老師呢?他親切,友善,雖然不盡然像高老師那樣能與學生們打成一片,但或多或少都有他的影子在里邊。安建軍在高老師的鼓勵下勇敢地走出自卑的陰霾,而安建軍憨厚老實又不失聰明的性格也很快讓高老師找到了一個知己。安建軍在捐款門事件被劉慶來搶走功勞後,高老師的與他的一段對話完全就是朋友之間的吐露心聲,這也是令人感到驚異的,「我小時候受了委屈,沒人聽我說,只好對著家裡的水缸說話,要是當時有你就好了」,這一下子就打開了安建軍的心扉,使他委曲的面孔又綻露出陽光的笑容。張國立塑造的這位老師一點虛假的痕跡都沒有,很多年過去了,他一直讓人心裡深深懷念。最能打動人的是安建軍和小妹一起在周日把早餐錢買兌獎券,餓著肚子訓練的場面;那時北京後海公園湖邊兩位小朋友在晨曦中「起武弄清影」的畫面顯得那麼的富於詩意,這情節是導致影片最高潮時安建軍的形象從膽小憨厚一下子變得那麼的英姿勃發的伏線。我想每個人都會遇到人生的低谷,在絕望時不放棄自己的夢想,一直堅持,總是希望,結果也許是夢想實現,如同安建軍一樣;也許並不那麼盡如人意,但經歷過來的肯定是不後悔自己的這么一個逐夢過程的;生活中,幾乎每個人都要被生活所挫敗,然後慢慢掙紮起來的經歷,不管是生活,學業,愛情,事業,總是這樣;每個人也都會在某個瞬間放射出閃亮的生命之光,一如比武勝出的安建軍,這光是我們生存下去的源動力。當安建軍和小妹高興的回到家裡,被父親數落獎券的事,然後情節一點點推進到父親不知說什麼好,只是又難過又高興地說:「好孩子,別哭了,要是那什麼……也讓爸替你高興高興」,這樣溫馨的生活場景彌漫於整部影片,夢想融和溫情始終是我們人生的嚮往,我想,這也是電影甚或生活的本質吧。
本片1990年上映,由當時的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出品,尹力執導,張萌、張國立等主演。該片以近似紀錄片的真實手法,展現了幾位九十年代兒童的生動形象,是一部難得的、真正地貼近中國兒童生活的兒童電影。尤其對於出生在那個年代的同學們來說,整部電影都充滿著讓人動容的記憶。電影是成年人拍的,主題是兒童的故事,卻沒有「說教」、沒有「拯救」,沒有從成年人的視角去評判兒童、教 育兒 童。電影中高老師幾次俯下身來的場景,代表一位成年人對兒童、少年的平等之心。不必因為「高大」而自居「老成」,這是被兒童世界接納的入場券,難道不是成年世界裡「少點焦慮、多些恬愉」的高明之道嗎?
❺ 一個關於延邊的電影真人真事改的 叫什麼名字
一個關於延邊的電影真人真事改的叫做《黃海》,下面是對《黃海》的詳細介紹:
《黃海》講述了為了能讓妻子去韓國打工,計程車司機久南(河正宇飾)不惜借6萬塊錢的巨款。妻子已經有六個月沒有消息了,久南每日只能用酒精和賭博來麻醉自己的神經。
一天,在債主的介紹下,久南認識了綿先生。綿先生不僅願意幫助他偷渡到韓國尋找妻子,而且願意為他還掉所有的債務,條件是讓他在首爾殺一個人。
幾經波折,久南最終渡過茫茫黃海到達首爾,然而要殺死被嚴密保護的對象並不那麼容易,久南一邊開始周密的計劃,一邊開始到處打聽妻子的下落。
妻子就像從人間消失了一樣音訊全無,而並沒有殺人的久南卻因出現在兇案現場而成為警方通緝的疑犯。此時,由於怕買兇殺人的事情暴露,從延邊趕來的綿先生也極力致久南於死地,久南幾乎陷入絕望的境地。
(5)一部很現實的老電影擴展閱讀:
《黃海》較之《追擊者》更具現實主義內涵,甚至帶有鮮明的紀實風格。在那些暴力影像的背後,是導演對本民族的反思。影片強烈的現實風格和直面人生的拷問都令人印象深刻。
電影情節跌宕起伏,節奏緊湊不凌亂,刀刀見血的暴力場面,以及由13台攝影機多角度拍攝的追擊+翻車場面,火爆十足。金允石和河正宇的對手戲頗具張力。
但是電影中對在韓國的中國朝鮮族這個特殊群體的表現並不正面,雖然他們和韓國人同屬一個民族,但是卻很難被韓國主流社會接納,還成為野蠻和粗俗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