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熱門電影 > 經典老電影渡江偵察記

經典老電影渡江偵察記

發布時間:2024-06-28 08:24:24

『壹』 老,電影渡江偵察記的台詞有這句話嗎你們的炮是怎麼保養的呀

不是渡江偵察記,是偵察兵。

偵察兵(1974)

『貳』 記得黑白片《渡江偵察記》吳老貴嗎樂觀老班長,妻也是知名演員

【千名老電影人尋蹤(60)——齊衡】

No.1

「你們記著,把情報送過去以後,對天空打三發紅色信號彈,我們准備在江邊青龍山、獅子山一帶等待著你們的信號,我們回答你們的信號是三 堆火光!」「我希望能看見你們的信號!」「我們也希望能看見你們的火光!」

對於看過1954年黑白片《渡江偵察記》的朋友來說,這段對話大家應該比較熟悉。這是李連長、劉四姐在與班長吳老貴、小馬握手告別時說過的一段話。

這個「情報」太重要了,大軍後天就要渡江,如果不能將敵人的榴彈炮陣地處理掉,我軍就要遭到敵人炮火的巨大殺傷。所以,李連長要求吳老貴、小馬無論如何「要在明天拂曉以前送過江去,不然就來不及了。」

吳老貴、小馬接受了任務,向長江大堤摸去,但終被敵人發現,吳老貴壯烈犧牲,小馬渡過江去,將情報及時送達江北……

而這位班長吳老貴的飾演者,則是著名演員齊衡。

齊衡飾演的吳老貴是《渡江偵察記》中我偵察班班長,樂觀幽默,是一個故事大王。他熱愛自己的妻子桂花,嚮往幸福和平的日子,但為了將重要情報送過江去,和敵人頑強戰斗,最後英勇犧牲。

No.2

齊衡,原名齊夢非,1912年出生於遼寧沈陽,原籍山東招遠。九一八事變後,考入上海大夏大學,後輟學,加入上海中國藝術供應社和濟南山東省劇團。

抗日戰爭爆發後,齊衡奔赴後方,先後在西安、成都等地劇團擔任演員,宣傳抗日救亡。抗戰勝利後,隨中電三廠赴北平。

齊衡參演的第一部電影,是沈浮執導,白楊、謝添等主演,1946年上映的電影《聖城記》,從此,他踏上了電影之路。之後,參演過《白山黑水血濺紅》《大團圓》《萬家燈火》等影片。

新中國成立後,齊衡進入上海電影製片廠,成為一名專職電影演員。50年代,是他電影生涯的黃金時期。50年代前期,齊衡先後在《勝利重逢》中飾演房東老鄉、《團結起來到明天》中飾演警備司令、《金銀灘》中飾演王隆生等角色。

1954年上映的《渡江偵察記》,是齊衡的重要代表作。為了拍好吳老貴在江邊犧牲這場戲,齊衡天天在地上練習爬行,甚至連褲子都磨破了。

No.3

之後的幾年,齊衡先後主演、參演了《水鄉的春天》《湖上的斗爭》《小夥伴》《為了和平》《阿福尋寶記》《霧海夜航》《秋翁遇仙記》《鐵窗烈火》《鋼鐵世家》《地下航線》等電影。

尤其是1957年,齊衡在神話故事電影《秋翁遇仙記》中,主演了愛花如命的秋翁。也就在這一年,齊衡獲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個人一等獎。

60年代,齊衡還先後在《春催桃李》中飾演了唐主任、《雞毛飛上天》中飾演了王書記、《燎原》中飾演了張老耿、《金沙江畔》中飾演了金萬德等。

齊衡的妻子是當年的上影演員、導演殷子。殷子1918年出生,原名項愛如,浙江瑞安人。1936年4月在南京國立戲劇學校特別班畢業,畢業後參演了大量舞台劇的演出。

抗戰勝利後,殷子入「中電」三廠任演員,拍攝了《聖城記》《追》等電影。1950年成為上海電影製片廠的一名演員。1956年由演員組調導演組,擔任過《小夥伴》《阿福尋寶記》《蘭蘭和冬冬》《好孩子》《周信芳舞台藝術》《寶葫蘆的秘密》的副導演。1965年,殷子獨立執導了影片《櫃台》。1983年在上海藝術研究所拍了電視劇《青春腳》,1984年應聘編導上下集電視劇《夕陽情》,1985年完成電視連續劇《夜上海》的導演工作。

1972年,著名演員齊衡因病去世,享年剛滿60歲。

向齊衡老藝術家致敬!

『叄』 鍝閲屾湁銆婃浮奼熶睛瀵熻般嬬數褰變笅杞斤紵絳夌瓑鐨勮佹姉鎴樼數褰變笅杞姐傝繀闆風殑涓嬭澆錛

灝婃暚鐨勮繀闆風敤鎴鳳紝鎮ㄥソ錛
榪欎釜鎮ㄥ彲浠ュ埌榪呴浄蹇浼犱笂榪涜屾悳緔涓涓嬶紝蹇浼犻噷闈㈠垎浜鐨勬枃浠舵尯澶氱殑銆
濡傛灉鎵句笉鍒扮殑璇濓紝鍙浠ュ埌鐢靛獎澶╁爞榪欓噷榪涜屾悳緔涓涓嬨
鎰熻阿鎮ㄥ硅繀闆風殑鏀鎸侊紒

鏇村氱枒闂錛屾㈣繋鎮ㄥ悜榪呴浄緗戠粶騫沖彴鎻愰棶銆

『肆』 《渡江偵察記》故事,老電影也有浪漫愛情,兩位元帥親自指導什麼

《南征北戰》《紅日》等電影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老電影的代表,這兩部影片包括那個時代的其他大部分戰爭題材電影,在感情戲上都是著墨不多或者乾脆沒有,像《南征北戰》里稍微有那麼一點兒苗頭,《鐵道游擊隊》里進了一步但還不完整,也不是很浪漫。

相對來說,誕生在1954年的《渡江偵察記》里卻擁有一段比較完整也比較浪漫的感情戲,這在當時的戰爭電影里是極少見的。

在《渡江偵察記》拍攝完樣片去接受上級審查時,有一部分人就提出了片中這樣的感情戲是否合適,是否需要刪掉或者刪一部分的問題。

參與審查的羅榮桓元帥對本片給予了肯定,他認為片中的感情戲應該存在,只要不過分造成喧賓奪主就行。

陳毅元帥則提出,影片結尾的感情戲可以再豐富一些,氣氛甚至可以再浪漫一些。

在兩位元帥的指導下,湯曉丹修改了結尾,就是我們看到的這個,他讓劉四姐和李連長告別戲的情感更為豐富,但在語言上則含蓄很多,「我們就會再見面的」和「我一定會等你」其實是一語雙關的,這也符合當時的現實。而影片最後一個鏡頭並不是大軍出發,而是劉四姐站在坡上遠望著李連長遠去的背影。

最後,用一句什麼話來結束本文呢?

還是用陳老總那句話吧:我們的創作,需要革命的現實主義,也需要革命的浪漫主義。

『伍』 渡江偵察記電影1974演員表

《渡江偵察記》演員表 :

孫道臨
飾 李連長

齊衡
飾 吳老貴

孫永平
飾 小馬

康泰
飾 周長喜

中叔皇
飾 楊威

穆宏
飾 參謀長

李玲君
飾 劉四姐

莫愁
飾 陳老奶奶

陳述
飾 敵情報...

崔超明
飾 敵軍長

馬驥
飾 侯妾

『陸』 渡江偵察記,比影視劇更生動精彩、驚心動魄的渡江偵察的故事

上世紀五十年,電影《渡江偵察記》在全國公映,那生動感人的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全國上下婦孺皆知,已經成為一代人的記憶。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沈默君先生是在銅陵完成劇本初創的,劇中故事情節、人物原型大多取材於銅陵游擊隊,取材於在銅繁南執行偵察任務的27軍先遣偵察大隊。

其實,真實的偵察兵、游擊隊與敵人鬥智斗勇比影視劇更 生動精彩、驚心動魄

一、「先遣渡江偵察大隊」偷渡行動,險象環生。

1949年4月6日晚,中國人民解放軍中集團軍第27軍組成「先遣渡江偵察大隊」300名精銳武裝,分成兩路先遣渡江,偵察敵情。一路由大隊長兼黨委書記亞冰率領,從銅繁之間的十里場、黃公廟登陸成功。經過短促的交鋒,甩掉敵人,直插銅繁交界的獅子山。另一路由副大隊長兼副書記慕思榮率領,從銅陵的北埂王至金牛渡間登陸,由於船到江心,被敵發現,遂變偷渡為強渡;該路5班之船被敵炮擊沉,9名同志光榮犧牲。其他同志分成兩批涉水登陸,在當地向導幫助下穿過敵人封鎖線,在謝家橋集中,又一起渡過鍾倉河,經山東圩渡過順安老河到俞家閘(現義興閘),即流潭圩水滸廟(祠堂)附近,駐守水滸廟(祠堂)敵軍正在打麻將,先遣隊左拐右繞巧妙避開敵人,天亮趕到鍾鳴葉山旁的狗形山。先遣隊在山上稍作休息,翻山到達迪龍沖胡家村(今南車集團銅陵機車廠附近)。

《渡江偵察記》劇照

迪龍沖胡家村三面環山,山高林密,是老游擊根據地,群眾基礎好,便於部隊隱蔽休息,但離鄉公所只有六、七里路。這里不愧是老區,群眾警覺性很高。當天有個保丁進村催夫子,看到許多兵,掉頭就跑,並對相遇的村民說「迪龍村來了許多部隊,不知是哪一部分的。」,這個村民馬上將情況報告部隊,慕思榮當即決定撤到山上隱蔽,當夜離開迪龍沖,經過一夜急行軍轉移到銅、南交界處牧家亭與亞冰部匯合。果然,第二天國民黨銅陵縣警保大隊出動二、三百人馬直撲胡家村,進迪龍沖後對兩邊山上亂放一陣槍,在村裡轉一圈一無所獲。

在接應和配合先遣渡江偵察大隊的行動中,中共銅陵縣委和游擊隊做出了重要貢獻。4月10日,慕思榮分隊過江後失散的17人,除兩名同志因迷失方向脫離大部隊,過鍾倉河後在羅家拐村不幸被崔光漢的銅陵警保大隊圍捕殺害,其餘15人先後由銅陵縣委派地下交通員找到,並安全護送至先遣渡江偵察大隊。銅陵的地下交通員繆運松同志,在尋找掩護慕思榮分隊登陸後失散人員時,因受傷被敵人抓住,押解到南陵縣沙灘腳殘酷地殺害了。

在14天先遣偵察活動中,皖南黨組織和游擊隊,積極派出人員尋找聯系,為先遣隊帶路,配合偵察行動。在地方黨組織和游擊隊協助下,先遣隊如蛟龍入海,行動自如,像插入敵軍心臟的尖刀,他們搜集情報,剪斷電線,破壞交通,打亂敵人部署,擾亂敵人指揮,勝利完成策應大軍渡江的光榮使命。

二、 游擊隊偵察敵情,有驚無險

24軍70師與銅陵游擊隊會師,向游擊隊贈送武器

1949年4月14日晚,十里場阮村一帶江邊地下交通站的負責人阮志昂,花了一整天時間,步行幾十里路,向在銅陵青陽交界的甘家沖的中共銅陵縣委報告了一個極具威脅的敵情:敵人近日突然調來一個炮團,在阮村附近的壩埂頭江邊高地秘密搶修炮兵陣地。

陳愛曦等縣委領導,深知這一軍情特別重要,要求阮志昂星夜返回阮村,同時決定4月15號上午,派銅陵一連的指導員孫科(孫運松)和偵察班長王學升,交通員李愛堂等3人組成一支武裝偵察小組,到阮村壩埂頭沿江一帶偵察敵情,經過十多過小時的長途跋涉,孫科等3人趕到了阮村阮志昂家。偵察小組依靠阮村、陳村及壩埂頭一帶地下黨和人民群眾,全力以赴,使出渾身解數,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通過阮志昂的父親及家人對敵炮團等有關人員宴請吃喝及時套取情報。通過地下黨員阮老七等人到敵炮兵陣地做工以及派女中共地下交通員姚學勝等人在敵炮兵陣地周圍挖野菜察看地形等辦法,終於在一天多時間內將敵炮兵陣地的准確方位,50多門山炮以及型號、彈葯庫、兵力等搞得一清二楚。

在阮村壩埂頭一天多時間的偵察中,步步驚心,險象環生。由於有阮志昂等地下黨員的勇敢機智,有人民群眾的捨命掩護,鄉村進步人士的全力相助,三人偵察小組屢屢化險為夷,孫科等三人偵察小組17日上午9時順利返回了中共銅陵縣委所在地甘家沖。

當時地下斗爭非常殘酷,許多同志因刺探敵情被敵人殘忍地殺害了。4月15日,壩埂頭我地下交通站負責人王近英,在傳遞壩埂頭敵炮團情報時,被國民黨軍統捕獲,最後,被敵人活埋在離壩埂頭不遠的繁昌老虎(埠)。

三、交通員智送「江防圖」,泅水渡江。

根據偵察掌握的情況,地下交通員張秀之繪制了國民黨軍《銅陵江防圖》

游擊隊員張秀之繪制的國民黨軍《銅陵江防圖》

張秀之繪制了兩份同樣的江防圖。一份交給銅陵縣委,安排游擊隊員趙傍根送往江北。(另一份交給了地下黨支部書記張德發,張德發一直把這個圖保管到解放後,一直到他去世之前,把這個圖交給了他兒子,他兒子是農林村的共產黨員張良才,張良才在1985年春,把這個圖交到銅陵市黨史辦公室。)

泅渡長江送情報的游擊隊員趙傍根

這就是《渡江偵察記》泅水過江送敵軍江防圖的「小馬」的原型,新中國成立後被不少報紙媒體譽為「江南人民的使者」「渡江第一勇士」的趙傍根,趙傍根(又名趙雲)是銅陵市西湖鎮獅子山村人,1947年參加了皖南遊擊隊,是個機智勇敢的地下交通員。

4月17日晚, 為了這份重要的軍事情報的安全和攜帶方便,趙傍根將這幅40×26厘米的白毛邊紙折疊、捻緊,放入一個小瓶內,用燒化了的蠟燭油封嚴瓶口,然後用一根細麻線從瓶頸拴牢,拴在自己的腰帶上,從銅陵江邊向羊山磯進發。銅陵 游擊隊小隊長許萬榮,戰士阮德明2人將趙傍根護送到大通與羊山磯之間的燈籠溝,潛伏在蘆葦叢中。當時,情況十分危險,燈籠溝一邊兩個國民黨軍碉堡,也許最危險的地方最安全,趙傍根選擇在敵人眼皮底下渡江送情報。

大約晚上九、十點,趙傍根在燈籠溝推著小木盆向長江里劃去,不料被敵人碉堡里的狼狗發現了異樣,隨著狼狗的陣陣狂吠,碉堡里的探照燈和機槍聲也緊跟著亂掃過來,這著實讓趙傍根焦急萬分,可是很快,敵人的探照燈和機槍聲就轉向了另一個方向,原來是許萬榮和阮德明他們聲東擊西,吸引敵人注意力,掩護趙傍根泅水橫渡大江。趙傍根乘機憑著高超劃盆技術,拚命向江北劃去。劃到江心,水深流急,小盆在旋渦里直打轉。為了爭取時間,趙傍根果斷脫去外衣,下水泅渡。四月的江水,尤其在夜間還相當寒冷,經過四五個小時與江水的奮力搏鬥,冷得縮成一團,筋疲力盡的趙傍根終於爬上了江北的灘塗,最先發現他的是3位解放軍的巡邏兵,當趙傍根確認這是人民解放軍,是自己日夜盼望的親人時,便解下了用麻繩緊緊捆在腰上由臘封口的小瓶子,匯報說我是銅陵地下黨派來的送重要情報的交通員,說完人就虛脫得癱倒了。

4月18日上午,渡江戰役總前委委員、指揮中集團30萬人民解放軍的譚震林,正在無為襄安白鶴觀接見無南縣渡江支前司令部的幹部和群眾,當譚震林打開瓶子里的敵軍銅陵江防圖時,抑制不住內心喜悅,拍案連聲地道「太好了!太好了!」

正是有了那張珍貴的江防圖,3日後的4月20日夜,我解放大軍首先在銅繁地段突破長江天塹、順利完成渡江突擊任務。

今日羊山磯

(羊山磯與湖北城陵磯、馬鞍山採石磯、南京燕子磯並稱長江四大名磯,位於我市主城區西南約15公里的大通鎮江岸。由於羊山磯緊逼長江,形成一段較為陡峭的江岸,突出江中,形成『江拐彎,海掉頭』的氣勢,自古就是軍事要地。千百年來,羊山磯歷經了烽火洗禮,更見證了銅陵成為江南解放第一城。)

閱讀全文

與經典老電影渡江偵察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台詞可以寫quote嘛 瀏覽:826
學英語必看英文電影推薦 瀏覽:937
電影畫框女人 瀏覽:212
電影芝加哥劇情 瀏覽:154
韓國電影老千3賭場女演員 瀏覽:921
電影預告片字幕插件 瀏覽:164
中國特種兵軍旅電影 瀏覽:832
電影清算日劇情 瀏覽:730
香港電影多重人格 瀏覽:677
好看電影新娘開槍 瀏覽:62
最好看的監獄類國產電影 瀏覽:93
看電影對眼睛有影響嗎 瀏覽:545
電影功夫歌曲下載 瀏覽:850
中國喜劇電影2017 瀏覽:274
電影和電視劇你最喜歡哪個 瀏覽:824
不給錢就直播造人是哪個電影 瀏覽:795
動畫電影中國傳統文化 瀏覽:767
金色盾牌這首歌是哪個電影 瀏覽:526
電影裡面比武歌曲 瀏覽:854
艾汶萊拉是哪個美國電影的 瀏覽: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