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請高人幫理下攻殼機動隊的故事
故事的背景舞台設在近未來的日本,還以香港的街道作為基礎,大約2030年前後。彼時進步的科技已可將人體的大部分替換為生化軀體,且透過埋藏在大腦中的線路,人類意識可以進入數字網路之中。此時出現了許多生化人與網路黑客的新型態犯罪事件,因此成立了直屬於首相的「公安九課」(通稱:攻殼機動隊),以武裝實力來直接打擊犯罪。
本作品對於未來科技的考據、設想,以及精緻細密的描寫,塑造出獨特的世界觀而吸引眾多的科幻愛好者,並對後來的《黑客帝國》等許多科幻作品有顯著的影響。故事中女主角,草剃素子,自幼即全身都是義肢,2029年正式成為公安九課隊長,格鬥戰實力也是九課內最強,並以她卓越的指揮能力獲得隊員們的信賴,隊員們都稱呼她為「少佐」。
比較起來,士郎正宗原著的漫畫以短篇單元為主,人物在不作戰時表現很輕松,對世界抱持樂觀態度。押井守導演的動畫電影的人物則較嚴肅,笑容也只有一兩次,而且把兒童個性的攻殼車角色略去。神山健治導演的電視版動畫則介於兩者之間。
主要作品
漫畫 攻殼機動隊|1.5:Human Error Processor|2:Man/Machine Interface
動畫 S.A.C. Ghost In Shell|S.A.C. 2nd GIG
劇場版 攻殼機動隊|INNOCENCE無罪|攻殼機動隊2.0
OVA The Laughing Man|Indivial Eleven|Solid State Society
攻殼機動隊的歷史
《攻殼機動隊》是士郎正宗的科幻漫畫作品。1995年押井守導演把漫畫拍成了電影。隨著漫畫和電影在國內外人氣的飆升,推出了PS等不同主機上的游戲。之後士郎正宗又推出了兩部漫畫續篇《攻殼機動隊1.5之人類錯誤處理器》和《攻殼機動隊2之人機交流界面》。後來作品還被搬上電視屏幕。
《攻殼機動隊》的歷史
1989年4月22日 漫畫《攻殼機動隊》開始在YOUNG雜志上連載
1991年10月5日 發售漫畫《攻殼機動隊》的單行本
1995年11月18日 劇場版《攻殼機動隊---Ghost In The Shell》首映 也是首部《攻殼機動隊》的動畫,和2002上演的TV版本《攻殼機動隊》的人物造型已經略有一點點差異
1997年7月17日 PS游戲《攻殼機動隊》發售
2001年6月28日 漫畫《攻殼機動隊1.5》的單行本發售
2002年9月6日 電視動畫片《攻殼機動隊---stand alone complex》在收費電視台開播,也就是第二部的攻殼動畫
2003年7月23日 漫畫《攻殼機動隊2》的單行本發售
2004年1月1日 電視動畫片《攻殼機動隊---stand alone complex 2nd gig》開播,第三部的攻殼動畫
2004年3月6日 劇場版第二集《攻殼機動隊2:無罪》首映,這就是第四部的攻殼動畫 再補充一下:該片可是即將舉行的嘎納電影節的熱門電影,與王家衛的《2046》一樣是參賽作品!!!
2005年 《攻殼機動隊 STAND ALONE COMPLEX·笑臉男事件》
2006年11月 OVA 《Solid State Society》 發售
2008年7月12日 攻殼機動隊2.0 首映
整個所有的動畫,在經歷了1995年首映後,2002年再次以最新的拍攝技術,拍攝手法,超華麗的畫面呈現在大家之前,進而引起了轟動,而首部1995年的動畫更是MATRIX的靈感來源
在電影《黑客帝國》系列已經成為全球性話題的同時,更早的同主題日本動畫片《攻殼機動隊》卻沒有獲得與之同等的知名度。但實際上沃卓斯基兄弟自己都承認 「黑客」系列的靈感來自於這個系列的漫畫,所以當《攻殼機動隊Ⅱ》在日本公映之時,我們更沒有理由忽略這個堪稱「MATRIX之母」的動畫大片。
如果將MATRIX動畫版和2002年以後的攻殼相比較,更可以發現他們無論從畫面的拍攝手法,還是情節,甚至畫面的細膩程度都有著相互參照的意義.....
[編輯本段]TV動畫
TV動畫GIS①. 攻殼機動隊 STAND ALONE COMPLEX
英文名稱:Ghost in the Shell - Stand Alone Complex
類別:TV
集數:26集
製作公司:Proction I.G
放映時間:2002年10月1日-2003年[每月2話,1年期限預定]
監督:神山健治
原作:士郎正宗[協力]
音樂:菅野洋子
[劇情介紹]
公元2030的世界,人類科技邁向了更高的新的層面,其中有幾種科技大大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化:
1. 人類的靈魂被證明可以數字化,也可以實現復制(但會產生很強副作用),並被付諸實踐。
2. 人類全身的器官可以被義體化 (所謂義體化即全身的每一個器官都可以被人造部件及人造器官替代,包括大腦。事實上人類通過更換身體的各個部件而達到長壽以及各種目的已不是新鮮事,更有許多人的大腦也已經電子腦化->即生物大腦被電子器官模擬的大腦替代,從而真正實現所謂的「數字化的時代」)
3. 網路能夠實現隨時隨地接入化,人類從龐大的社會結構直至單獨的個人身體,都可方便的通過無線網路連接,構成了一個無比復雜的信息網路:這就是本作的世界觀基礎。
4. 人工智慧以及機器人技術的發展飛躍猛進,雖然還沒有能夠自我思考且具有靈魂的AI存在,但這也一樣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化(其實真正能思考的AI早在95年的劇場版誕生了,而在本TV版的劇情中期也誕生了真正能思考的AI,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雖然人類社會的電腦化帶來很多方便,但無論構造成為身體的材料怎樣變化,人類畢竟還是人類,擁有人性,會產生慾望,因此各種以電腦和網路為契機的犯罪層出不窮。之後日本的政府成立了一個部門:「公安九課」,一個半獨立於統治階層的存在,它的職能就是獵捕一切有關於高級電腦與網路類的刑事犯罪者,其所面對的罪犯:有可能是政府中的高官,有時可能是對別人電子大腦進行記憶復制,添加,刪除或者偷換他人電子大腦的投機分子,更有可能是利用網路遠程操控他人電子腦的頂級黑客。於是這一切的一切,就從這個公安九課(也叫攻殼機動隊)開始…………
GIG②. 攻殼機動隊 S.A.C.2nd GIG
英文名稱:Ghost in the Shell - S.A.C. 2nd GIG
類別:TV
集數:26集
製作公司:Proction I.G
放映時間:2004年1月1日 - 2005年 <每月2話>
公安9課攻殼機動隊隊長。在對付各種電腦犯罪的事件中,素子一向以冷靜的判斷、果斷的行動為部下稱道。
但就在這美艷聰慧的外表下,她卻在思考:除大腦外,身體其它全部是人造品,這樣的自己是否也算是人類呢。
巴特
公安9課攻殼機動隊隊員。素子的得力助手與好友。為人可靠,雖然外貌給人的感覺是個行動派,但其搜尋線索的能力也非同一般。
另外,似乎他對素子有著某些超乎友情的感情存在著。
德古斯 公安9課攻殼機動隊隊員。擁有懷舊情節的人,也是隊里唯一幾乎沒有經過身體改造的成員。
擁有美滿幸福家庭的他,也是素子的另一個得力助手。
[劇情介紹]
這個世界距離我們並不遙遠,你把它看作是現代社會的鏡子亦為不可。
也許:無論人類怎樣發展,人性是不會改變的,即使容納這渺小人性的外殼換作了機器身體亦是一樣。
無論怎樣,在一個充斥著改裝身體的社會里,人類的慾望得以被延續且發揚光大,由此相關的犯罪也應運而生。
由荒卷所領導的特務組織:公安9課,其實也可算是日本社會的清潔劑
[音樂]
SINGLE:2004年1月21日
內容:
《GET9》
《rise》
《icy mice》
《GET9 (naked)》
《Folating Flower》(Scott Marthew)ED1
插曲:《I can't be cool》
OST:
OP:《rise》
- 詞 - Tim Jensen / Origa
- 作編曲 - 菅野よう子
- 歌 - Origa
ED:《living inside the shell》
- 詞 - Shanti Snydor
- 作編曲 - 菅野洋子
- 歌 - Steve Conte
[編輯本段]OVA動畫
Ⅰ 笑面男
英文名稱:The Langhing Man
英文名: GHOST in the Shell STAND ALONE COMPLEX The Laughing Man
別名: 攻殼機動隊 STAND ALONE COMPLEX 笑臉男事件
發行時間: 2005年
導演:
原作....士郎正宗 Masamune Shirow
導演....神山健治 Kenji Kamiyama
【內容介紹】
2024年,發生了MM製造公司"瀨良野基因混合社"的社長綁架案。在收取贖金現場出現的兇犯,居然讓自己臉部在所有監視紀錄上留下了貼著笑面標志的影像後成功脫逃。案發後六年,"笑面男"的巧妙陷阱再度出現在網路社會中...
封印已久的笑面男蘇醒了,特A級黑客與九課的巔峰對決即將拉開帷幕!
【故事背景】
《攻殼機動隊:Stand Alone Complex》這部動畫裡面暗含很多典故……這些典故和美國作家塞林格(J.D.Salinger)的三部小說有關:《麥田裡的守望者》(The Catcher in the Rye),《笑面男》(The Laughing Man),《香蕉魚的好日子》(A Perfect Day of Bananafish)。其中《笑面男》的故事是關於一個從小被世界拋棄的罪犯。因為面容殘廢,所以用頭巾將自己的面孔遮掩。
「Laughing Man」圖像上顯示的台詞:「I thought what I'd do was, I'd pretend I was one of those deaf-mutes」,正是《麥田守望者》里的詞句。意思是 「我認為,自己應該偽裝成一個聾子和啞巴」。據說《笑面男》原本是打算做成劇場版的,但由於經費問題,不得已做成了OVA,但這絲毫不影響本片的優秀品質。
indivial elevenⅡ 各別的十一人
英文名: Ghost In The Shell STAND ALONE COMPLEX 2nd GIG Indivial Eleven
別名: 攻殼機動隊 STAND ALONE COMPLEX 個別の十一人事件
發行時間: 2006年
導演:
原作....士郎正宗
導演....神山健治
【影片簡介】
時間指向了2030年,自從爆發第四次世界大戰以來,各國的政治力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由於戰亂不斷,激增的難民終於獲准進入日本,以填補因經濟不斷發展造成的勞動力短缺。而就在此時,一個自稱「個別的十一人」的恐怖組織展開了一系列極端襲擊事件,難民營、外國領事館、甚至是總理都遭到了恐怖襲擊……
難民抵抗運動的新領導人,同時也是「個別的十一人」的神秘前成員到底是誰?九課所掌握的眾多線索也漸漸揭露了令人震驚的事實,在各種恐怖活動和突發事件的背後,有一人在陰影中操作著一切,他們策劃的內幕是什麼?九課能化解困境,並避免災難性的內戰嗎?
【故事背景】
這一次的《攻殼機動隊S.A.C. 2nd GIG:Indivial Eleven》以TV版第二季26話的主軸「個別的十一人事件」為中心進行了情節的再構築,並添加了新作的片段以及全新的場面 ,成為了全新的「個別的十一人事件」,是一個可以誇口毫不比劇場版遜色的特別篇。
Ⅲ 攻殼機動隊S.A.C Solid State Society
【STAFF】
原作:士郎正宗
企畫:石川光久·渡邊繁
【內容介紹】
西歷2034年,「難民事件」之後的第2年,加入了20名新人而新生的公安9課再次被捲入了事件之中。這些事件就是於以梵之刺青為標志的13名恐怖分子相關的連續自殺事件以及機場人質劫持事件。最後,公安9課將劫持人質的罪犯逼入了絕境,他邊說著:「傀儡回來了」邊自殺了。同時,數個離奇事件同時發生了……這其中一定存在著超巫師級的黑客之影~
「傀儡師」到底是何方神聖?巴特和素子之間會如何?「傀儡師」和素子的關系又是什麼?而這一連串事件的元兇是誰?最後事件的結果會是?答案就將在這如同謎題套謎題的Solid State Society里被一一揭曉~~
Solid State Society 是動畫《攻殼機動隊》中的一種社會狀態,由「貴腐老人」和醫療網路形成的一種以這部分老年人的利益為核心而運作的社會模式用傀儡王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利用網路找到因為家庭暴力而有生命危險的未成年人,並改掉他們的戶口,然後替他們做電子腦化手術,隨後找到沒有法定繼承人的依靠醫療網路生存的『貴腐老人』,將那部分未成年人設定為這些貴腐老人的法定繼承人,這樣,當這些在遺傳基因上無子女的老人去世時,他們的財產會由這些孩子繼承,不會被政府沒收充公,還能繼續通過經濟活動增加財產。這便是solid state society的本質。」
以下為搜集自網路的資料:
在談到名字《Solid State Society》時,負責腳本的菅正太郎說,靈感來源於YMO的一首名叫《Solid State Survivor》(筆者註:YMO全稱「YELLOW MAGIC ORCHESTRA」,是日本一支非常有名的樂隊,成員有細野晴臣、高橋幸宏和坂本龍一,一度解散各自活動,目前再次集結中),覺得新作的名稱縮寫用「3S」會非常不錯,把最後一詞「Survivor」換掉即可。不過為了接近劇情的主旨,在字典里翻了半天才艱難的決定用「Society」這個詞,所以翻譯起來非常拗口。
[編輯本段]劇場版
① 攻殼機動隊
英文名稱:Ghost In The Shell
發行商: 東寶
上映日期: 1995年11月18日
【內容介紹】
電影版的攻殼機動隊由押井守所導演,故事取裁自漫畫中的幾個故事,主線圍繞在智能程序"傀儡師"與我們女主角草剃素子。與漫畫不同,狎井守在此片加入了很多個人的風格,使電影氣氛嚴肅了很多。而故事的主調亦傾向於草剃的自我追尋。
值得留意的是,電影採用了香港的城市景觀,去建構未來都市新港市;而且亦加入了很多緩慢而又定格的鏡頭,做成強烈的風格,與我們一般所見的"警匪片"大不相同,結局也是出人意表。
此片在國際間有高度的評價,已經成為必看的科幻經典之一。
本作的劇場版公開於1995年,監督是日本動畫界唯一可與宮崎駿分庭抗禮的押井守。以今天的眼光來看,這個劇場版無論劇情還是製作技術,依舊屬於頂尖作品,極難被超越!甚至有這種說法:你不喜歡動畫無所謂,但是你不應該錯過《Ghost in the Shell》(註:這里是指的是劇場版)!
動畫的原作士郎正宗,所著同名漫畫也頗為出色,不過似乎沒有象動畫般被世人所肯定,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此漫畫充斥了大量難以理解的技術術語[包括作者自行發明的],極大的打擊了讀者的興趣;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某些畫面過於養眼,這也是漫畫名氣大大不如動畫的重要原因。
②攻殼機動隊:無罪
英文名: Ghost in the Shell 2 Innocence
IMDb: 7.6/10 (7,673 votes)
發行日期: 2004年
導演: 押井守 Mamoru Oshii
【內容介紹】
2032年,作別草雉少佐已有3年。光電、納米、機械、生物、網路依然迅猛發展,唯有人類的安危更值得關注。離開了素子的公安九課的刑警、主力乾將巴特,性格也起了變化,愈發冷漠偏執起來。
某日,一個女性球形關節機器人偶突然襲擊了自己的主人,在殺害兩名警探後,被巴特製服並擊斃。殊不知與此案相關更有數起類似球形關節人偶殺人事件發生,皆為洛克斯.索羅斯公司的測試用先期量產型所為。除了一名政客和一名國家安全人員外,被害人沒有政治上的共同點,作案手法也都是將被害人殺害後將自身電腦毀滅初始化。而更為奇怪的是受害者家屬全部同公司答成協議撤銷起訴。為此,九課派出巴特和搭檔陀古薩展開調查。
從工程師哈拉維口中,兩人得知該型號人偶被用於性愛用途,受害者家屬因家醜紛紛撤訴,這使得案情更加撲朔迷離。與此同時,索羅斯公司質檢部長傑克.沃爾遜被殘忍殺害,據查兇手為紅塵會指使。在血洗了紅塵會後兩人發現,幫會的現任頭目是為替前任復仇而派出殺手,而前任正是死在索羅斯公司的球形關節人偶手中。
由於擅用職權,兩人遭到了上級的訓斥。回家路上,巴特慣例去超市購買狗糧,卻遭暗算被人黑入電子腦,自殘手臂後更是險些釀出人命,幸得同事中川及時出手相助。為了盡快調查清楚,巴特和陀古薩直接飛往北部索羅斯公司進行采證。二人來到令巴特出醜的黑客基姆的宅邸,卻為幻象迷惑,陀古薩的電子腦更是被黑進入死循環,幸得草雉素子以守護天使身份潛入給予提示,二人才得以退出,將基姆逮捕,並將計就計追查下去。
在陀古薩的協助下,巴特利用基姆腦中的數據,成功突入洛克斯.索羅斯公司的巨型船舶,而此時此刻,船上的人偶也因程序原因啟動自覺意識,開始發起進攻。千鈞一發之時,一個球形關節人偶突然出現協助巴特成功突圍,原來草雉素子利用衛星網路將作戰義體載入至其中一個人偶中。兩個最佳拍檔的協力,將船上的系統徹底擊破。
在船上一間艙體內,一切秘密大白於天下:原來洛克斯.索羅斯公司所開發的GhostDubbing系統雖然通過動物實驗證明可以大量劣化刻錄 Ghost進人偶,但由於會對宿主大腦產生損害而被禁,公司遂通過紅塵會拐來孩子,利用系統將他們**,刻錄入他們的靈魂進入人偶。在成功解救出傑克.沃爾遜的女兒後,素子完成了任務,重又回到廣闊的網路世界去了……
留下的巴特並不會覺得孤獨,因為他記得少佐留給他最後的話,「只要在網路里,我永遠和你在一起。」
③攻殼機動隊2.0
【導演】 押井守
2008年,押井守將95年的劇場版《攻殼機動隊》重新製作。《攻殼機動隊2.0》是舊作的革新進化版。它在劇情上並沒有什麼變化,但最新數碼技術的徹底運用令其煥發出嶄新的魅力和震撼人心的視聽效果。影片的所有鏡頭都重新製作為3DCG,畫面細膩華美;所有配樂由川井憲次重新混音錄制,採用6.1聲道技術;而音響效果則由美國的Skywalker Sound公司承接製作。人物配音也全部重錄,聲優陣容基本沿用原班人馬,只有「人形使」換成了榊原良子。
新版攻殼將在日本五大城市(東京、大阪、名古屋、福岡、札幌)的五家指定影院上映,雖為八月上映的押井最新力作《空中殺手》造勢,但仍是非常值得收藏的佳作。
簡介
2029年,信息網路像星星一般遍布地球各處,這是離我們很近的未來世界。在亞洲的某個國家,網路通信產生飛躍性的進步,人體人造化技術不斷革新,電腦犯罪開始變得高度化、復雜化。政治特別指派荒卷為部長,組建了一隻以草剃素子少佐為隊長的秘密特殊部隊「公安9課」,又稱「攻殼機動隊」。草剃他們專門對付不能公開展開行動的犯罪,他們往往通過一些特殊的方式將事情秘密地處理掉。
然而,不知名的罪犯,侵入了9課的內部電子系統,進行病毒傳播等犯罪活動。這一切彷彿是傳說中的國際黑客「傀儡師」的傑作,病毒已經通過網路,被散播到負責秘密會談的外務大臣的隨身翻譯的電腦中。事態嚴重了起來,9課開始對侵入線路展開追蹤調查,草剃、巴特、德古斯對露出馬尾的罪犯實施逮捕行動,雖然犯人被成功地抓回9課,但是,那個男人只是一個被操縱的木偶,並不是真正的「傀儡師」。
經歷了這件事,除了大腦,其他地方被電腦完全人造化的草剃,開始在自己記憶的最深處,思考存在的意義。就在這時,製作出草剃義體的人造人製造工廠,發生了人造人丟失事件。很快,9課尋找到了從工廠里丟失的人造人。此時,公安6課的中村部長與電子界的權威人物威理斯博士,卻突然造訪9課,稱這枚人造人的內部潛藏著「傀儡師」,並要求9課的人能將人造人交給他們來處理。接著,6課的人上演了一場暴力襲擊活動,並公然將人造人奪走。
所謂「傀儡師」,實際上是外務省進行某些對外政策時,所運用的一種具有強烈破壞能力的病毒程序,惟恐機密泄漏的外務省,操縱了6課,企圖使其幫助自己回收人造人。另一方面,草剃為了奪回人造人,支身一人與6課的大型戰車展開了激烈的搏鬥,最終勉強確保了人造人的安全。
可是,剛草剃與人造人連接到一塊時,她才發現「傀儡師」真正的目的是希望能與自己融為一體,完成電子進化。而此時,6課的狙擊手已經扣動扳機,打中了草剃。20個小時後,草剃在巴特的房間里,在新的義體中蘇醒了過來,等待她的是一片未知的信息海洋。
B. 求《攻殼機動隊》對《黑客帝國》的影響。
1999年,一部叫做《The Matrix》(《黑客帝國:矩陣》)的電影颳起了一股從北美席捲世界的科幻浪潮,也是在這個時候,許多電影愛好者開始關注一部製作於1995年的動畫電影《Ghost In The Shell》(《攻殼機動隊》)。同年11月,在Matrix Virtual Theatre(http://www.warnervideo.com/matrixevents/wachowski.html),黑客帝國的導演沃卓斯基兄弟(Wachowski Brothers)在訪談中透露動畫攻殼機動隊對他們的影響相當大。在2003年,黑客帝國系列第二集和第三集相繼上映,反響較第一部有過之而無不及,有些北美新聞媒體甚至把2003年稱為黑客帝國年,然而2003年科幻迷的焦點卻是由Proction I.G.製作從2002年9月6日開始在收費電視台PerfectSkyTV公映的Ghost In The Shell Stand Alone Complex即攻殼機動隊TV版第一季。同時在網路上,認為黑客帝國系列在哲學思想,背景設定、拍攝手法、甚至分鏡上抄襲攻殼機動隊的言論盛囂塵上,在國內和台灣的許多BBS中甚至為此爆發了幾乎持續一年的口水大戰。那麼,所謂攻殼機動隊到底是怎樣的一部動畫,為何引起各方廣泛關注呢?
所謂攻殼,字面意思是「攻擊型強化裝甲外殼」的簡稱。攻殼機動隊則是為了打擊生化人和機器人犯罪,由政府成立的特別行動機構,正式名稱是公安九課,因配備大量的攻殼車(一種人工智慧戰車)而得名。攻殼機動隊最初是由士郎正宗1989年4月22日連載於青年雜志月刊Young Magazine海賊版的漫畫,漫畫並不長,連載每三個月一篇,從公安9課的成立開始,到主角素子離開公安9課結束,一共12篇。整部漫畫並沒有日本漫畫傳統式的大工業時代情節,僅僅拘泥於傳統科幻作品中人與機器簡單的二元對立,而是主題鮮明地指向了意識與物質的關系這一經典哲學問題(其英文名Ghost In The Shell中的Ghost意為靈魂,即指意識,Shell意為殼,即指意識的物質承擔者),作者士郎正宗甚至用了1/6的篇幅講述了兩個游離於整體劇情外卻與漫畫主旨息息相關的故事。由於是純正的OTAKU向漫畫,整部作品題材偏冷,內容復雜晦澀,而且受89年宮崎事件的影響,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ACG界相當低迷,因此攻殼機動隊的漫畫在初始並未引起除資深科幻迷外的廣泛關注。
1995年,以福星小子和機動警察成名,號稱「原作粉碎機」的怪才導演押井守推掉了預定跟今敏合作科幻漫畫《SERAPHIM》的機會,執導了攻殼機動隊電影版。這部電影是日本第一部由外國(英國Manga娛樂公司)公司全資投拍的動畫電影。或許多多少少對除日本外世界其他地方的觀眾而言,電影這種媒介較之漫畫相對更容易接受些罷,電影攻殼機動隊一經推出便獲得了世界性(特別是歐美地區)的空前成功,好評如潮,為攻殼機動隊贏得了海內外的廣泛關注。1996年,電影攻殼機動隊打敗了好萊塢大牌明星施瓦辛格主演的經典影片《真實的謊言》,占據當年年美國美國Billboard錄像帶銷售榜(《Billboard》雜志評選的家庭影碟銷售排行榜)第一位,就連《泰坦尼克號》的導演詹姆斯·卡梅隆當初也曾為此片的日文LD版撰寫文章,昆汀·塔倫蒂諾更是對這部作品贊譽有嘉。境遇對於漫畫而言可謂是天差地別。
押井守曾說「改編原作,如果沒有加入自己的新意,這樣的改編是多餘的。」因此電影攻殼機動隊似乎是毫不猶豫地拋棄了士郎正宗漫畫中的喜劇元素,大幅度地薄弱了漫畫中那些往往讓讀者困惑費解的政治宗教背景,甚至為了突出主題而簡化次要元素的信息量,把故事背景從四次非核世界大戰後的日本移至香港,而在畫面上呈現了押井守習慣性的灰暗寫實,陰冷壓抑,為電影打上了鮮明的押井烙印,然而主角素子那句已成為經典對白的「網路是無限寬廣的」暗示的貌似悲觀實則充滿希望與熱情的結局,不但契合了漫畫作者士郎正宗對人類未來的樂觀態度,還體現了押井獨有的對進化的全新定義即科技進步也可被看作是一種生物進化方式,這種定義從根本上模糊了人與機器的區別,既然意識可以看作是某種信息集合體的衍生物,那麼在高科技背景下,精神與肉體的對立根本就不存在了——這樣的意識其實已經被實體化,物質對於意識在時間上的先在性已經沒有意義了。但當意識可以隨便復制,創造、修改,意識的物質承擔者可以隨意更換時,此「意識」真的就還能說是「人」的「意識」么?。正因為如此,押井在電影中借主角素子的口,說出了他/她的疑惑:「……當我浮向水面時,彷彿變成了另一個我」。而素子對這一問題的肯定答案,在日本ACG界由於95年因EVA的火爆而中興後呈現的泛末世情結中可謂是一個異數。
就人物刻畫來說,電影版的人物相對漫畫版差異是相當大的。漫畫版中的女主角素子是個相當狡猾強悍的女子,甚至被同事們稱作「母猩猩」;而在電影中,素子雖然依舊強悍,但比原著中深沉冷漠了許多,從而使她產生自我懷疑的情節也顯得更合情合理,就次要角色而言,電影中的人物刻畫比原著豐滿了許多,巴特,荒卷等不再是如漫畫中一樣僅比路人甲路人乙多了個名字而已。甚至在很多特寫鏡頭中,巴特的表情幾乎能讓觀眾從他的瓶蓋眼中看出復雜的眼神,這不能不說是押井的功力。
電影攻殼機動隊的配樂是由87年創作《紅眼鏡》時就和押井搭檔的川井憲次負責的。這個愛打麻將的老頭前不久還特地被徐克請來負責《七劍》的配樂,在亞洲,他是與久石讓齊名的作曲家。但他為中國音樂迷所知所推崇一開始可以說完全因為攻殼機動隊的配樂。尤其是片頭那段讓無數人津津樂道的鼓點+保加利亞合唱。雖然不是所有人都認可這部電影的音樂,但幾乎所有人都能在音樂中體會到那種神秘詭異卻又神聖庄嚴而有時又帶著些許無力的感覺。和後來攻殼機動隊SAC以及SSS中菅野洋子的配樂相比,川井憲次的音樂缺少時代感。這是它最大的缺點,但同時,也是它最大的優點。雖然菅野洋子使用了大量搖滾的音樂元素以及電子合成器,讓她的音樂非常契合攻殼機動隊的未來高科技背景,但相較而言,川井的曲子所走的「神秘主義路線」更容易讓電影觀眾迅速理解導演押井的思路,進入到對電影所反映的問題本質的思考中去。正是如此,有很多人認為在SAC和SSS中菅野洋子的表現實在太出色了,實在有風頭蓋過動畫本身的嫌疑。但我認為,大部分原因應該可以說是由於TV版/OVA版和電影版在思想主題、整體構架等許多方面的特點不同罷。不論是2002年的SAC還是2004年的SAC 2nd GIG(GIG意為Global Information Grid)以及最近的SSS(SSS意為Solid State Society),主題已經沒有過多地在思維與存在這一問題上進行糾纏,而是重點探討存在者中個體差異以及個體意識與集體意識的關系。較電影的主題而言,算是比較「高級」的問題;而就時間長度來說,TV和OVA都有電影無可比擬的篇幅優勢,因此TV和OVA的整體構架比電影要顯得鬆散。在我看來,在這樣的情況下配樂作曲家在創作上擁有更多的活動空間也是可以並且應該被理解的。
C. 空中殺手的幕後製作
該片的藍本是森博嗣的同名系列小說,《空中殺手》是他的代表作,包含了懸疑、科幻、青春情愛等多元要素,深受粉絲喜愛。押井守因為熟人推薦,建議他將之搬上銀幕,他才仔細讀了《空中殺手》。押井很喜歡這部小說,但直覺告訴他,這類以第一人稱敘事的作品很難改成動畫。然而在放棄改編念頭後,押井又對此耿耿於懷,怎麼也放不下這件事情。最終,他決定接受挑戰。
在押井守看來,沒有飢餓、沒有戰爭的日本並非天堂,衣食無憂的生活無法讓人們擺脫痛苦。弒親殺子慘案、少年人的自殺事件、NEET族(不工作、不學習、不參加培訓人)和飛特族(沒有正式工作、打零工的人)盛行,這些不正常的現象映現出人們心中的大片荒漠,說明當代年輕人正面臨著許多問題。
該片的主人公是一群永遠無法長大的少年,押井守力圖通過他們的故事來鼓勵少年人。他借主人公優一之口說道:「昨天和今天不一樣,今天和明天也一定不一樣。走了再走的道路可以選擇在不同的地方邁開步子,路上的風景也並非一成不變。」 擔任該片編劇的是1982年出生的伊藤千尋。押井守在看了《春之雪》之後非常欣賞伊藤的才華,決定邀請她加盟具有愛情內核的《空中殺手》。伊藤接到邀約後十分吃驚,而動畫大師平和的風度消除了她的不安,押井要求她放手去寫。充分研究原作之後,伊藤決定把水素對愛情的執著作為動畫劇本的重點,從她的感情表現切入故事,進而逐步展現出這群特殊孩子們的宿命。
原作小說共六冊(包括一冊短篇集),該片主要根據2001年出版的第一冊《空中殺手》改編,但從時間上來看,這本描繪的卻是最後發生的故事,後來出的幾冊反而交代了前面的事情。森博嗣透露,這是他的刻意安排,讀者可以從任何一冊開始看。 製作公司1.Nippon Television Network Corporation (NTV)[日本]2.Proction I.G.[日本] 發行公司1.華納兄弟公司[日本]
2.Encore Films[新加坡]
3.索尼經典[美國]
4.Sony Pictures Entertainment (SPE) Worldwide Acquisitions Group
5.Golden Village Pictures 類型名稱發行時間Blu-rayスカイ・クロラコレクターズ・エディション2009年2月25日スカイ・クロラ2009年2月25日DVDスカイ・クロラ2009年2月25日カウントダウン・オブ・「スカイ・クロラ」 count.12008年7月2日カウントダウン・オブ・「スカイ・クロラ」 count.22008年5月21日カウントダウン・オブ・「スカイ・クロラ」 count.32008年3月19日
D. 軟科幻和硬科幻各指什麼
軟科幻
【概念】
軟科幻小說(英語Soft Science Fiction,簡稱Soft SF)是情節和題材集中於哲學、心理學、政治學或社會學等傾向的科幻小說分支。相對於「硬科幻」,作品中科學技術和物理定律的重要性被降低了。因為它所涉及的題材往往被歸類為軟科學或人文學科,所以它被稱為「軟」科幻小說。
【舉例】
例如,系列科幻小說《沙丘》中,弗蘭克·赫伯特通過創造一個全新的世界,拋棄了智能機器,而回到了封建社會。赫伯特借對當前社會政治現實的逼真模擬,以「沙丘」的傳奇對人類的現狀進行批判。軟科幻小說也探索社會對事件的反應,和純粹由自然現象或技術進步引發的問題(往往是災難),主題往往是說明科學像一把「雙刃劍」,需要人文關懷的引導(最常見的就是指責機器不能代替人倫情感)。
【軟科幻在作品中的運用】
具有理工背景的科幻作家,通常比較注重科學根據,對科幻因素的描述與解釋也較為詳盡,令讀者不禁信以為真,這便是所謂硬科幻一派,而其中最硬的則非「機關布景派」莫屬(請注意「硬」在此並沒有「生硬」的涵義)。反之,一位科幻作家若是沒受過理工方面的訓練,在描寫科技內容時便會避重就輕,而盡量以故事情節、寓意與人物性格取勝,他們的作品自然而然屬於「軟科幻」。
有趣的是,關於軟科幻定義的爭議很少,或許這正是因為其界限似乎比硬科幻更為模糊。
科幻小說的軟硬之分,這是就小說而言的,不能拿來套在日本動畫上,而嚴格來說,日漫中也並不存在所謂硬科幻。我理解的軟硬定義是:
硬科幻指以對科技進步的幻想本身作為故事的主線內容,典型的如克拉克、阿西莫夫、劉慈欣寫的一堆東西;
軟科幻指在科幻的背景下描寫社會、人文、倫理……以表現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為主要內容,比如趙海虹的作品。
另外,銀英是架空歷史小說,和SF沒多大關系。
科幻小說的軟與硬與劇情是沒有關系,真正區分軟硬的是小說中的科幻是否有理論基礎,也就是從科學的角度上進行合理或者說比較合理的推論和想像的科幻作品,就可以稱之為硬科幻,反之即為軟科幻。
當然,以作品中描寫的側重點來區分軟硬也並不是沒有道理,不過其中的因果關系被弄反了而已,因為側重於理論上的合理性,所以作品的藝術性占的比重就會比較少;同樣的如果側重於藝術性,那麼理論所佔的比重一樣會減少。
至於以作品是否動人來決定軟硬的說法,就有點太過牽強了,即使占的比重很少,但是很多硬科幻在劇情上也是強過很多一般的二流軟科幻的;如果以這類方法來分類的話,豈不是越爛的作品越硬了?
硬科幻
[編輯本段]【硬科幻的定義】
硬科幻是以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天文學等自然科學為基礎的、以描寫新技術新發明給人類社會帶來影響的科幻作品稱為硬科幻(Hard SF)——無論我們現在有了怎樣創新的理解,這都是硬科幻的原始定義
有科幻界人士也曾試圖重置這個定義:硬科幻是以科技或科學猜想推動情節的
歷史上在談及「硬科幻」時,還使用過另外一個詞Hardcore SF。按照科幻界的解釋,該詞與HardSF本不盡相同,它往往指那些「沿襲科幻黃金時代創作流派風格並重復某些主題的科幻作品」——從主題限制上講與上述硬科幻大同小異,而從「流派風格」上的限定來看實際是指一種敘述方式——也就是說,上述重置的定義更接近這個定義。
【硬科幻的代表人物】
硬科幻的代表人物就不能不提到儒勒·凡爾納(Jules&Verne,1828~1905)這位法國的作家。
凡爾納的科幻作品中,所提及的各種事件在都是不可思議的。但是這些東西大都具有嚴密的科學根據,而且大多數都在後來出了實物。像大型潛水艇、飛機、直升機,通信用到的電報、電話甚至視像電話,還有像日光燈、電視機這些東西。在《從地球到月球》一書中,人類還實現了登錄月球,直得一提的是,書中的發現地點與阿波羅十一號的發現地點僅相距4英里,可以看出來,這是經過嚴謹的計算與實地考察的。
談到硬科幻,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士郎正宗。的確,現在攻殼機動隊實在是太有名了,SAC還有SAC 2nd GIG,不知道的人反而是異類了。攻殼的最初是士郎的漫畫,那大概是我所知道的第二難懂的漫畫了(第一難懂的是攻殼2——Man-machine Interface)。在這部漫畫里,士郎用大量的欄外文字對攻殼的世界進行設定,這便是攻殼系列的基礎。在攻殼2里,士郎對攻殼1的世界觀做了補充和發展,並創造了一種將虛擬的網路世界視覺化的方法。攻殼1,攻殼2,再加上《蘋果核戰記》(或許還有攻殼1.5),這些士郎的漫畫就成了SAC系列的原型素材(誠然,編劇的文學偏好,例如《麥田守望者》,也是SAC系列的催生劑)。很喜歡SAC系列,該動畫的故事情節,人物刻畫都是一流的,它所表達的思想更是復雜得超出想像。這可以說是近年來科幻動畫的巔峰了。如果說神山的SAC系列是攻殼迷小心翼翼的同人作品的話,那麼押井的劇場版則純粹是披著攻殼的外皮表達自己的東西了。電影《Ghost in the Shell》還多少有原著的情節,《Innocence》則根本是赤裸裸地借著攻殼表達一些押井自己想要的意境。
「攻殼」的意思是「靈魂進入外殼」。「生死去來,棚頭傀儡,一線落時,落落磊磊。」失去ghost的shell,就像斷線的傀儡一樣七零八落不成體統。然而,到底ghost是什麼?在這個連義體人的性器官都設定好了的世界,這是唯一一個無解的問題。或許,這是該「硬科幻」的唯一軟肋?我是超級攻殼迷,但是,我聽不到ghost的呢喃。
《蘋果核戰記》是士郎的另一代表作。可以說,《蘋果核戰記》與攻殼的設定一脈相承。事實上,SAC 2nd GIG明顯參考了那個「隕石把北京砸成一個大湖」的混帳蘋果核編年史。這是一部設定之復雜絲毫不遜與攻殼的作品,看看那本厚厚的《Apple Seed Data Book》就知道了。在那本書里,蘋果核編年史,Landmate,槍械甚至ESWAT的一些戰術都有非常詳細的介紹。在這些介紹里,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對Landmate的評價——只是功能比較多的防彈衣而已。這么現實的設定,與某些動漫中厲害得離譜的人形決斗兵器對比強烈。
同樣是機體秀,《戰斗妖精雪風》要比《Macross Zero》高明得多。我沒看過《戰斗妖精雪風》的小說(據說是日本硬科幻的金字塔之作),動畫的情節也沒怎麼看懂——這種只是摘錄了小說幾段的動畫,能看懂反而奇怪吧;然而還是很喜歡這部作品。不僅僅是因為裡面足以讓武器愛好者目瞪口呆的場面,更因為動畫里那靜謐的情調。在流水般細碎清澈的鋼琴聲中起飛的雪風,在我心裡劃了一道無法磨滅的優美弧線。——順便,第一百次鄙視《戰斗妖精少女》。
在音像店裡,看到了《蒸氣男孩》的DVD,是跟其它兒童動畫片在一起。不禁苦笑:這動畫,小孩真的看得懂嗎?說實話,這實在算不上科幻故事——如果倒退到蒸氣時代,或許算是吧。然而,這卻確確實實是講科學和人類關系的動畫。故事裡父親和祖父關於科學的兩種觀點,可以說是相當深入的討論了。然而到底誰對誰錯,有誰明白?就是大友克洋,也只能給一個父子同時失蹤的結局。而happy ending之後的畫面,更不僅僅是字幕間的插畫而已。——這便是大友克洋的最新作品。談到硬科幻,不能不提大友克洋。有人說大友克洋的作品是最硬的,硬到掉在地上可以砸一個坑。看過《Memories》《大都市》的我,總覺得這更多的是形容大友冷峻的現實主義風格吧。在世界觀的設定和故事的背景知識上,大友不見得比士郎等人高明。不過,科幻故事是多種多樣的,有誰規定它一定要像攻殼那樣?舉了這么多例子,無非是要說明科幻的「軟」與「硬」之分。然而寫到後來,我發覺這么做的自己真的很好笑:動畫片只要喜歡就好,哪管什麼「軟」與「硬」,「浪漫」與「現實」!
[編輯本段]硬科幻與軟科幻
具有理工背景的科幻作家,通常比較注重科學根據,對科幻因素的描述與解釋也較為詳盡,令讀者不禁信以為真,這便是所謂硬科幻一派,而其中最硬的則非「機關布景派」莫屬(請注意「硬」在此並沒有「生硬」的涵義)。反之,一位科幻作家若是沒受過理工方面的訓練,在描寫科技內容時便會避重就輕,而盡量以故事情節、寓意與人物性格取勝,他們的作品自然而然屬於「軟科幻」。
所謂軟科幻就是以關注人文為重點的科幻作品,硬科幻是以科學技術為重點的科幻作品.
星際之門這種作品,其實是軟科幻.它並不是長篇壘讀地告訴你星際之門的工作原理,技術等等.而是告訴你星際之門可能為給我們帶來些什麼.
E. 求日本知名動畫監督(導演)的名單、作品等
小倉宏昌 Hiromasa Ogura (GAINAX) 通常是作為美術監督,我比較喜歡他的《狼雨》《攻殼》《FLCL》
安彥良和 Yoshikazu Yasuhiko 一般作為人設,監督。
我比較喜歡的是《維納斯戰記》
安倍吉俊 ABeYoshitoshi 通常作為插畫和監督,我比較喜歡他的《LAIN》《灰羽聯盟》《我家也有外星人》
庵野秀明 Hideaki Anno 《新世紀福音戰士》《彼氏彼女の事情》是我比較喜歡的
押井守 Mamoru Oshii 《攻克機動隊》超佳作,還有《機動警察》《福星小子2》
藤島康介 Fujihima Kousuke 《女神》《逮捕令》還擔任過《櫻花大站》人設
手冢治蟲 Osamu Tezuka 《阿童木》《火鳥》不過不是很清楚是不是算監督
大友克洋 未知 《MEMORIES》《AKIRA》《Spriggan遺跡守護者》《回憶三部曲》《大都會》《蒸汽少年》
赤松健 Ken Akamatsu 記不清了,不知道有沒有做過自己漫畫的監督,比較有名作品是《純情房東俏房客》《人型電腦天使心》《魔法老師》
京都的石原立!AIR KANON CLANNAD 涼宮都是他的作品
富野由悠季……幾十年的高達
福田己津央……大熱高達SEED系列
真下耕一……舞-HIME系列、吟遊默士錄
水島努……愛EG的傢伙,XXXHOLIC、撲殺天使
水島精二……紅紅火火的鋼煉
渡邊信一郎……人稱「鬼才」,雜燴武士、COWBOP
新海誠--星之聲,雲之彼端,秒速五厘米
新房昭之--再見絕望先生,超惡搞,惡搞各大知名動畫
高田醺-宮崎駿老搭檔,螢火蟲之墓和貓的報恩不是宮崎駿的而是他的,還有小時後看的一部印象很深的動畫阿爾卑斯山的少女海蒂
還有宮崎駿的兒子--地海傳奇
大地丙太郎還有很多
然後還有一些很老的監督
松本零士 宇宙戰艦大和號和銀河鐵道999
吉川物司 魯邦三世(我是沒看過了,不過經常聽說,現在動漫還經常惡搞一下)
石黑升 超時空要塞MACROSS(經典不用說了)
杉井ギサブロ?、ときたひろこ TOUCH(我最喜歡的純愛動畫)
合田浩章 我的女神(93版ova不是最近那個白痴tv)
千明孝一 東京巴比倫
太多了 說不過來了 我這有個資料介紹一些劇場版監督的 100個很多老牌監督都有
F. 《空中殺手》這部片子有什麼深刻的寓意
《空中殺手》:押井守超越以往和未超越以往的東西inside 發布於:2009-05-18 09:58 一、影片的動機 就像押井守監督自己所說的那樣:「沒有動機的話,電影是不會動起來的。」如果把《空中殺手》本身看作是一架戰斗機的話,使之能夠起飛和戰斗的引擎也就是這部影片的創作動機,是我們首先應當了解的。 這部影片是如何從零開始的簡單說來有兩點:第一,押井監督一直想製作一部和戰斗機、空戰等相關的動畫片——以往在宮崎駿的影片中,戰機和飛行術被描寫得比較多,但是押井認為自己在空戰方面是絕不會遜於宮崎駿的,他甚至有自己是日本第一空戰影片導演的自信;第二,押井監督2005年在熟人的推薦下閱讀了森博嗣的同名小說,並且為之震撼,於是就像今敏監督決定根據筒井康隆的小說拍攝《紅辣椒》一樣,押井也產生了要根據這部小說拍攝動畫電影的沖動。 這部小說最吸引押井的有兩點:第一,這個世界是未來和平世界,戰爭只是作為商業活動為人們茶飯後的盡興而製作的「娛樂節目」;第二,參與戰爭的是一些通過基因技術「製造」出來、除了戰死以外永遠不會變老和死去的「永恆之子」,他們有著大人一樣的身體,但卻永遠是16、17歲年輕人的臉龐。這樣的世界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世界?這樣的「永恆之子」到底在怎樣的生活?換句話說,前者是小說的世界觀,後者是主人公們的人生觀,押井監督在第一次企劃會議上就談到如何把這兩點很好地映像化,是影片成功的關鍵。 但是此時的押井對《空中殺手》只是有一種改編成電影的沖動,雖然這種沖動很強烈,但是他的確沒有最後下定決心。令他最後下定決心的2005年7月5日他同久別的女兒重聚的一次晚餐,當他把作品的企劃備忘給女兒看時,女兒說道:「這真是一個有意思的故事啊!」押井當時還有所動搖的原因還有一點,那就是他不確定應該用自己一直以來所熟悉的科幻的方式來表達這部小說,還是應該用一種更貼近普通的、真實的生活的方式來表達。而這一問題同樣在女兒那裡獲得了答案,女兒是支持後者的。 從那一天開始,押井的心彷彿頓然堅定起來。他對周圍的人說:「一直以來,我都是為自己在做動畫。這一次,我想為年輕人做一部動畫。」這就是押井獲得拍攝這部電影動機的那一瞬間。 二、影片的超越性 1、現實化的科幻 用我們今天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一些現實道具來表現科幻,這是《空中殺手》對以往押井科幻作品的顛覆。 其實,「永恆之子」也好、商業化的戰爭也罷,從創意上看還是有科幻色彩的。但是押井卻故意將影片設定在一個和現實世界平行的世界中,那裡甚至連噴氣式引擎的飛機都沒有,只有螺旋發動機的飛機。影片的背景圖也都是取自愛爾蘭和波蘭——前半部分取自愛爾蘭,後半部分取自波蘭。 可以說,現實的科幻是被淡化了的科幻,是不純粹的科幻,但是押井恰恰用脫去了華麗外衣的現實化的科幻,換來了對人物心理更准確的捕捉和對人物情感更細膩的把握。這讓押井以前一些作品中那種讓人感到有些許冷漠的機械主義在這部作品中盪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對影片空靈、深邃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的一種更直接的感受。 為了實現現實化的科幻,押井這次破例沒有自己寫劇本,而是請來了愛情電影《春之雪》23歲的年輕編劇伊藤來執筆。押井向伊藤提出了3點希望其在劇本中表達清楚的內容:第一,人真的有成為大人的必要嗎;第二,對戰爭和時代的描述;第三,人類真正的戀愛——戀愛的恐怖之處。其中,前兩點還是緊扣小說原始的世界觀和價值觀,而第三點則是押井自己對戀愛的一種看法。
麻煩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