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國產電影,我認為演員不足以代表一個時代(除了張國榮這樣的),恰恰不同的是,導演才可以。讓我最先想到的是陳凱歌。《霸王別姬》沒真正靜心看過的人至少聽過。身為一個95後,身邊的人聊起這部電影,總是歸結為:講同性戀的嘛。我無話可說,這不能算是他們的錯,因為不知者的確無罪。從導演到演員,每一個都盡其所能,從哥哥的努力付出就能感受到了。曾經看到一篇分析菊仙的,論其為何能成為熒屏上令人痴狂的妓女,我深深贊同。首先是這個演員的自我修養和演技,當然與導演有莫大的關系。其中的走位等等,可能觀影時無法感受到,但是待你慢慢分析就會發現,這里的每個細節都造就了鏡頭的流暢和你的舒適感。人們往往評價陳凱歌江郎才盡,繼《霸王別姬》之後,再無掀起一層浪的佳作,我以為他的能力以及水準一直都在,唯一遺憾的是他挑劇本的眼光而已。這世界上,《霸王別姬》只有一部。再談王家衛。作為一個文藝片深度中毒者,王家衛一直是無法割捨的心頭好。王家衛的電影,對於走位和具體的布局我覺得並不是最大的特色。重點是他拍戲的風格,人物的情緒和心理,是從眉宇和每一塊肌肉中溢出來的,畫面的色調等等,都太棒了。沒失戀過,你看完了之後,總也會有失戀的感覺。
⑵ 中國大陸電影與美國電影的區別
中國:中國電影~因為是中國人嘛,所以看的就比較多,比較全面了。中國人自古就比較追求大我~特別是以前這樣的電影也很多。最突出的就是抗戰時期的片子。我記得我小的時候看的最多的就是戰爭片和歌頌官員正直廉潔的。後來,有一段時期流行農村題材,表現新農村發展變化的輕喜劇類型的電影。像張藝謀以前呢,拍的片子好多都是文藝片,雖然小孩子不太喜歡看,但是還都很不錯。不過自從李安的《卧虎藏龍》之後,中國電影便被帶入了大成本,大製作的商業片泛濫的局面。那之後的《英雄》《十面埋伏》《無極》《滿城盡帶黃金甲》《夜宴》。。。投資都很大,可是內容都很空泛,評價都很一般般。反而像《瘋狂的石頭》這樣的構思奇妙的小成本電影取得了很大的市場。中國的電影,很容易走跟風的道路,所以我個人認為,無論是什麼類型的導演,都應該在改變的時候堅持自己的道路。這樣才能對得起當初喜歡你的觀眾。再說中國的文藝片,中國的文藝片不是很成熟,也不像商業片那麼轟動。但是,有些還不錯,有一些比較代表性的演員,比如我很喜歡的周迅。
美國:眾所周知,美國電影最出名的就是美國大片。好萊塢電影一般都可以做到很大的資金投入,所以可以做出很多很好的特技效果和驚人的場面。在特技這方面,美國電影是許多其他國家電影無法比擬的。像美國電影,還有迪斯尼出品的童話類型的電影,也都很好,很吸引年齡比較小的觀眾觀看。這也是美國電影的獨特資源吧!
還有就是中國電影較於美國電影技術不是那麼先進,在剪輯,特技,拍攝手法,挖掘素材方面應該多向美國電影學習.如<星球大戰><泰坦尼克號>等等,哎!!!這也說說罷了,關鍵是資金到位,經濟實力要雄厚
⑶ 中國電影和西方電影有些什麼不同
1、運用市場運作規則、模式差異
中國電影與歐美電影相比,還處在市場化的初級階段,在商業訴求上顯得太浮躁、太急功近利。中國電影走向產業化,不僅是電影本身從藝術電影向商業電影的過度,更是文化市場和大眾審美對電影發展的需求。
2、培育衍生品市場差異
美國電影業總收入僅有20%是從影院的票房收入中獲得的,而電影衍生品的收入高達70%。
中國電影收入的90-95%是票房和植入式廣告,一些電影衍生品的收入幾乎為零。美國電影衍生品開發與推廣給中國以啟示。
3、新舊媒體融合的宣傳營銷差異
在新媒體時代,美國抓住新媒體與電影的共性——虛擬性的特點,充分利用網路的互動性,使新舊媒體平台相配合,增加電影的消費力量。
電影傳播的是蘊藏在影片深層的文化觀念 中國電影需培育穩固的國內市場,在挖掘電影的內涵上下功夫,表達中華文明的精髓,反映積極向上的價值觀、世界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