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清朝末年 電影 史實
《傾國傾城》、《瀛台泣血》、《一代妖後》、《火燒圓明園》、《垂簾聽政》、《末代皇帝》、《鴉片戰爭》。
Ⅱ 中國十大必看歷史電影是哪些
中國十大必看歷史劇:《末代皇帝》、《大秦帝國之裂變》、《三國演義》、《貞觀之治》、《雍正王朝》、《走向共和》、《康熙王朝》、《漢武大帝》、《成吉思汗》。《末代皇帝》是由義大利揚科電影公司、英國道奧電影公司、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聯合出品,由貝納爾多·貝托魯奇執導,尊龍、陳沖、鄔君梅、彼德·奧圖等主演的傳記電影。
該片於1987年10月23日在義大利上映,其3D修復版於2015年6月在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上映。該片講述了中國最後一個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從當上皇帝開始到最終成為一名普通公民之間橫跨60年的跌宕一生。
劇情簡介
1950年的冬天,清王朝廢帝溥儀(尊龍飾),作為戰犯從蘇聯被押回中國。火車抵達中蘇邊境的滿洲里火車站後,溥儀認為此去性命難保,便溜進衛生間企圖割腕自殺。中國戰犯管理所所長(英若誠飾)發現情況有異,急敲衛生間的門,敲門聲使溥儀陷入了回憶。
1908年的一個冬夜,清宮衛隊長敲開了醇親王府的大門,按慈禧太後(盧燕飾)旨意把3歲的溥儀接進宮中教養,准備接位。在香煙繚繞的坤寧宮內,即將咽氣的慈禧接見了溥儀,告訴他要即日登基。在太和殿上隆重舉行登基大典時,溥儀在大臣陳寶琛身上發現了一個裝著蟈蟈的小籠子。
他對蟈蟈的興趣顯然要超過幾千名跪在他腳下的文武大臣。登基之後,溥儀成了世界上最缺少管教、也是最孤獨的孩子。溥儀從回憶中驚醒過來。他也被管理所長救起,從此開始了接受審判、接受改造的囚徒生活。
Ⅲ 清帝退關於溥儀的電影有什麼
1、《末代皇帝》(中意合拍電影)。
介紹:
《末代皇帝》是歷史上第一部獲准進入北京紫禁城實景拍攝的電影,以溥儀的家庭教師庄士敦所寫的《紫禁城的黃昏》為原始架構,參考了溥儀的自傳《我的前半生》及其它相關著作,創造出一部偏西方視角、但製作認真的傳記電影。由義大利揚科電影公司、英國道奧電影公司、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聯合攝制。中國背景、中國故事、中國人物,混雜了西方人的觀念與技法。影片以一個特殊人物一生的傳奇經歷,反映了一個波瀾壯闊的時代。影片的攝影和服裝等尤為氣派,溥儀的人物塑造迴避了臉譜化的窠臼。
《末代皇帝》所詮釋的溥儀,不單純是一個皇帝的歷史,而是一個作為皇帝的人的故事。對於歷史問題的認識,向來嚴肅謹慎的中國人認為「講故事和歷史完全是兩回事,細節的處理應當尊重歷史的真實。」貝托魯奇版《末代皇帝》可能和「史實」和「傳說」都無關,他眼中的溥儀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無法擺脫被囚禁命運的生命個體,成份復雜、面目模糊的一個可以和觀眾進行心靈溝通的人。
本片的編導從人性角度出發,表現了溥儀如何從一個普通入變為「神」,又從「神」變為人的故事。一系列中國歷史上的大事件作為溥儀的生活環境得到表現。影片的藝術技巧嫻熟,人物的內心的矛盾和孤獨、對人情的渴求、對外部世界的嚮往以及接受改造時的痛苦思想斗爭,都得到深入的展示。本片寫出了一個真實的、活生生的人。結構上,影片採用的是現實與回憶交叉的手法,保持了扣人心弦的戲劇懸念。與人物心理相合的色調和布景,優美的畫面構圖給人以審美的享受。影片的成功,是各國創作人員密切合作的結果。本片獲得1987年第60屆美國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改編劇本獎、最佳服裝獎、最佳作曲獎、最佳剪輯獎、最佳音響效果獎、最佳攝影獎和最佳美工獎。
2、《最後一個皇妃》(國產電影)。
介紹:
中國末代皇帝在文綉離婚、婉容成瘋、譚玉齡已死的情況下,在一堆女學生的照片中圈定了李玉琴,年僅15歲的李玉琴被冊封為福貴人,成了中國最後一個皇妃。出身清苦的李玉琴常常遭到二格格等皇室成員的白眼。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李玉琴逐漸習慣了宮中生活。也認識到了自己應享受的地位。雖然溥儀還算信任和體貼,但隨著年齡了增長,李玉琴已感到了作為一年皇妃缺少一種女人應享有的東西。看到已被打入冷宮的婉容,心靈中不免蒙上一層陰影。蘇軍對日宣戰,不久,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想藉助日本人勢力恢復大清基業的溥儀見大勢已去,前往日本避難。溥儀去後,皇室生活日益困難。一日,一位蘇軍長官告訴皇室人員,溥儀被蘇軍截獲,押往遠東。無望的李玉琴,在抗聯的護送下,告別了病重的婉容。解放前,為生活所迫,李玉琴來到天津委身於溥修家。李玉琴顧不上娘娘身份,靠織手工度日,與先斯到天津的馬靜蘭相依為命。與溥儀分手10年,李玉琴決定去撫順看望在押的溥儀。往事不堪回首,15歲進宮的李玉琴,到29歲才第一次得到了男人的溫存。只可惜,李玉琴是為與溥儀離婚而來。第二天,溥儀從李玉琴留下的包袱中發現了他給她買的那個洋娃娃,兩行眼淚奪眶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