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現在能看到50年代的電影,卻看不到70年代的電視劇
《沙家浜》(1970)
《白毛女》(1970)
《廣東小老虎》(1971)
《沙家浜》(1971)
《白毛女》(1972)
《馬永貞》(1972)
《奇襲白虎團》(1972)
《艷陽天》
《戰洪圖》
《創業》
《平原游擊隊》(新版)
《偵察兵》
《半籃花生》(1974)
《海韻》(1974)A面
《海韻》(1974) B面
《平原作戰》(1974)
《向陽院的故事》(1974)
《金光大道》
《紅雨》
《小將》
《沙漠的春天》
《屈原》(1975)
《磐石灣》(1975)
《筧橋英烈傳》(1975)
《護花鈴》(1975)
《烽火少年》(1975)
《沂蒙頌》(1975)
《草原兒女》(1975)
《牛角石》
《年青的一代》
《青春似火》
《歡騰的小涼河》
《海上明珠》
《雁鳴湖畔》
《山村新人》
《山花》
《沸騰的群山》
《長空雄鷹》長春電影製片廠1976 導演:王楓 主演:李鐵軍 王熙岩 徐光明
《秋歌》(1976)
《阿夏河的秘密》(1976)
《賭王大騙局》(1976)
《文昭關》(1976)
《少林門》(1976)
《海軍突擊隊》(1977)
《汪洋中的一條船》(1977)
《風雲島》(1977)
《春潮急》
《祖國啊,母親》
《苗嶺風雷》
《黑三角》
《熊跡》
《戰地黃花》
《希望》
《萬里征途》
《十月的風雲》
《青春》
《春天》(1977)
《巴士奇遇結良緣》(1977)
《紅娘》(1977)
《漁島怒潮》(1977)
《飛虎》
《紅梅花開》
《中華丈夫》(1978)
《火娃》(1978)
《三挺機槍的故事》(1978)
《孔雀飛來阿佤山》(上集)
《孔雀飛來阿佤山》(下集)
《薩里瑪珂》
《瑤山春》
《我們是八路軍》
《山寨火種》
《奴隸的女兒》
《南疆春早》
《六盤山》
《藍色的海灣》
《巨瀾》
《大河奔流》
《並非一個人的故事》
《冰山雪蓮》
《拔哥的故事》
《孤城諜影》
《風雨里程》(1978)
《風浪》
《江姐》(1978)
《有一個青年》(1979)
《西園記》(1979)
《於無聲處》(1979)
《少林寺》(1979)
《燈》
《櫻》
《血與火的洗禮》
《小字輩》
《瞬間》(上集)
《瞬間》(下集)
《曙光》(上集)
《曙光》(下集)
《生活的顫音》
《乳燕飛》
《柳暗花明》
《淚痕》
《苦難的心》
《祭紅》
《婚禮》
《二泉映月》
《北斗》(上集)
《北斗》(下集)
《山鄉風雲》(1979)
《吉鴻昌》(1979)
《歡顏》(1979)
㈡ 坎坷藝術家於洋:和初戀妻子恩愛一生,兒子去世他為何感到欣慰
於洋,是著名老藝術家,也是新中國誕生後成長起來的第一批電影演員之一。出演過《中華兒女》、《生活的浪花》、《青春之歌》、《第二個春天》、《驚濤駭浪》等影視作品,他塑造一系列性格鮮明的藝術形象,深受觀眾愛戴。
除去演員的身份,他還是一個導演,曾自導自演過電影《萬里征途》、《戴手銬的旅客》等作品。他妻子叫楊靜,比他大兩歲,也是一位著名老藝術家,夫妻倆攜手走過69年,為中國電影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2005年1月,於洋的兒子於曉陽不幸病逝,享年44歲。白發人送黑發人,將於洋和妻子楊靜推入了悲傷的深淵.......
01.
於洋,原名於延江,1930年出生於山東省黃縣的一個貧苦家庭。
因為時代的動盪,童年時期的他,過得十分艱苦。而在6歲時,父親不幸去世,這家庭變得更加貧苦,而後又趕上了家鄉受災,這讓原本就破落的家庭變得雪上加霜,為了謀求生路,母親只好帶著他逃荒去了東北長春。
一路上,跟隨母親流浪的於洋,就像是一個小乞丐一樣在街頭討生活,受盡了嘲笑和冷眼。盡管過程艱辛,但最終還是到達了長春落腳。
雖然結束了流浪的日子,有了落腳的地方,但好日子並沒有眷顧他,反而因為沒有父親,所以於洋去了孤兒院,遭受了不少欺凌。直到母親找到了一份傭人的工作,生活才穩定下來,而於洋被送去了上學。
在那個年代,有不少人的童年都是在顛沛流離中度過,於洋也不例外,但惡劣的環境,反而讓於洋有了一顆堅定的心。
暮然回首,童年是一個很美好的時期,但在於洋的童年裡,卻是一段難熬的漫長時光,顛沛流離。這樣的經歷,或許是常人一輩子都經歷不了的風風雨雨。
為了生活,加上不忍心看母親獨自勞累,12歲、有點懂事的於洋還去當過兒童演員,接觸到了電影表演,為日後的演藝生涯打下良好基礎。
其實,去試鏡兒童演員的時候,他心裡也沒有底,但命運就是這么奇妙,還真讓他選上了,這也讓他以半工半讀的方式,讀完了學業。
因為有一顆愛國的心,成年的於洋也參加過戰爭,成為了一個熱血的戰士。結束後,他又再度回到了熱愛的表演上。
1947年11月,於洋進入了黑龍江興山的東北電影製片廠,自此踏上了演藝之路。
起初的於洋,在影片中飾演的都是一些配角,雖然不是主角,但卻磨練了他的演技,塑造角色上,也是有了獨特的見解。
那段時間,活躍在銀幕的於洋,可謂是見證了新中國電影事業蓬勃發展的見證人之一。
02.
1950年,於洋參演電影《衛國保家》,在影片中,他第一次飾演男主角,是起航演藝輝煌的開始,也是他和妻子楊靜愛情的起源。
楊靜1928年出生,是內蒙古人,她和於洋的經歷差不多,都是從艱苦的生活中成長。原本她是打算要做醫生的,但卻因為能歌善舞,被調入了文工團,開始了自己的文藝兵生涯。
那時候剛進入北京電影製片廠,參演這部作品是被領導推薦,兩人在劇組中相識,戲中飾演的也是一對未婚夫妻。
在見到漂亮又有氣質的楊靜,於洋十分靦腆,一打招呼就紅了臉,這讓楊靜心裡也暗自發笑。
當時拍電影,並不像現在的模式。在電影開拍之前,劇組讓演員去山東海陽縣體驗生活,白天要下地幹活,晚上便學習采訪。
在開拍之前的接觸,於洋覺得楊靜是一個好姑娘,反觀在楊靜的眼裡,於洋也是一個真男人,心裡都生出了好感。
有一次,劇組發烤白薯,於洋與楊靜一起去拿,結果手碰到了一起,他們不好意思地縮了回來,便相視一笑,心裡都有一些甜蜜。
因為兩人都是第一次演感情戲,這讓兩人都很羞澀,感情也在慢慢地升溫,只是當時的年代並不如現在,所以在現實生活中,他們不敢逾越半分,一直都是以禮相待、朋友相稱,但愛情的種子已經在他們心裡萌生。
有一次,拍攝得有些晚了,收工的時候,於洋便主動提出送楊靜回去,兩人在月光的照拂下慢慢走著,他們的話很少,或許都在享受著這來之不易的機會吧。
雖然兩人都對彼此喜歡,有「觸電」的感覺,但在當時,即便是相互喜歡,也不好意思向對方表白,更是不敢讓感情外露,不然會遭受到諸多流言蜚語。
在路上走著的於洋,不經意地碰了一下楊靜的手,見她沒有躲開,鼓起勇氣便大膽地握住了,面對的於洋的動作,楊靜的臉一下子就紅了,她沒有甩開,感受彼此的溫暖,這是他們彼此的初戀。
多年以後,於洋回憶說:當時我國拍攝的電影還比較少,能夠在同一部電影里出演男女主角,應該說還是很有緣分的,過去有一句老話:「情人眼睛裡出西施」,我第一眼就看她對上了眼兒,我看她挺好,她看我也挺好,就是這樣的。
而楊靜也是滿臉幸福地說:我非常感謝那個時代,那個時代的人是非常憨厚的,年輕人也非常真情,也非常單純;我和於洋確實一見如故,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一見鍾情。
03.
只是在電影《衛國保家》拍攝完後,兩人卻分開了。
於洋回到了東北電影製片廠,而楊靜也回到了北京電影製片廠,分別的日子,他們仍舊有聯系,靠著寫信來鼓勵對方,積極進步。
因為楊靜的年紀更大,也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看楊靜還單身,領導十分關心,甚至還為她找了對象,但楊靜的心早已裝滿了於洋,哪裡能容下其他人。
但這在當時,有不少人都是由組織說親定下的婚姻,這對楊靜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阻力,幸好她找了借口推脫,這才有了後面的愛情故事。
1953年,正在河北農村體驗生活的楊靜,接到了去長春拍攝電影《結婚》的通知,這個任務,讓楊靜十分欣喜。去長春拍攝,不是能夠見到心愛的人了,再加上電影的名字,她的心十分激動,變得也期待了起來。
等到了長春後,得知搭檔的是於洋,楊靜更是高興得不得了,她一直在等待著跟於洋再次相見,整整三年,他們飽受相思之苦。
在第三天,楊靜的門響了,一張紙條塞了進來。楊靜看到那熟悉的筆跡,十分驚喜,打開一看是相約地點和時間。
兩人約在了南湖見面,在凜冽的寒風中,他們在雪地上走著,兩人很默契沒有說一句話。當一陣陣北風吹過,於洋從包里拿出了一條毛茸茸的圍巾,溫柔地給楊靜圍上,頓時,一股暖流襲滿楊靜的整個心房。
趁著此刻,於洋終於說出了埋藏已久的心裡話:求婚。楊靜聽後,欣喜若狂地答應了,兩人相擁在一起。
在結束電影《結婚》的拍攝工作後,兩人同時打報告結婚,這對有情人終成眷屬。
婚禮,是由葛存壯主持和操辦的,隆重而又熱烈。對於他們能夠走到一起,有很多人都送上祝福。
婚後不久,楊靜就懷孕了,此時的於洋還接受了電影《山間鈴響馬幫來》的拍攝任務,他十分難過。
就算是多年以後,於洋在回憶起來,都是感慨萬千:臨行時是個月圓夜,楊靜還要挺著大肚子來火車站送我,看著她眼淚簌簌地流,我也酸酸的難舍難離。
04.
1954年3月,楊靜生下了女兒,取名於靜江。
因為於洋還在外面拍戲,楊靜則寫了一封信,並將女兒的腳丫子印在信上,當於洋看到後,十分開心,還與身邊的同事們炫耀。
1955年,北京電影學院正式成立,面向全國招生,於洋和妻子楊靜經過考試,進入到表演訓練班進修。
在學校進修期間,兩人十分刻苦,表演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甚至在畢業大戲上,於洋和楊靜主演的《第十二夜》,得到了諸多贊賞,就連國外的電影專家還專門為他寫了評語:你是一艘大船,大船就應該在大海里航行。
剛畢業的他們,就收到了陳懷皚(陳凱歌的父親)邀請,讓他們在電影《生活的浪花》中飾演男女主角。
而後,於洋還參演了影片《英雄虎膽》,因為有偵察兵的經歷,於洋很自然地就貼切角色,甚至還有一段交際舞的戲份,成為了風靡一時的模範對象。
此後,於洋和楊靜都進入了演藝生涯的巔峰,拍攝一部又一部的經典作品,在熒幕前塑造了一個個性格鮮明的角色,給觀眾留下了非常難忘的記憶和印象。
1960年秋天,楊靜再度為於洋生下一子,取名為於曉陽。兒子的到來,讓全家樂開懷。
不久後,因為特殊年代,於洋和楊靜都遭受到傷害,暫時退出了銀幕,中斷了演藝生涯。直到1974年才再度復出。
繼續耕耘在演藝界的於洋,事業突飛猛進,更是被評選為國內「二十二大明星」之一。
於洋和楊靜的感情十分深厚,他們不但在現實生活中很幸福,就連在銀幕上都多次扮演戀人和夫妻,戲里戲外都是愛。
隨著年紀的增長,不論是於洋還是楊靜,都逐漸淡出了熒幕。
2003年,八一電影製片廠的導演翟俊傑執導《驚濤駭浪》,他邀請了這位老藝術家於洋。面對邀請,於洋沒有任何的猶豫,就去了片場。
當時是夏天,為了拍戲要穿著厚厚的棉襖,溫度39度,再加上布景燈光的溫度,可以說高得嚇人,但於洋卻堅持下來了。
要知道,彼時的他已經73歲了,如此高齡還能堅持下來,並且沒有任何的要求,這樣的行為,給全劇組都十分感動。
05.
雖然於洋半隱退了,但還是一個有名氣的老藝術家。因此,有不少人找於洋拍廣告,但於洋都一一拒絕了。
他說:錢是好東西,但我做了某個商品的廣告,萬一商品的質量不是廣告詞里的那樣,那我豈不是用自己的名義欺騙了廣大的消費者,損毀了北京電影製片廠的名聲。
不得不說,於洋不愧是德藝雙馨的老藝術家,清楚地認識到了本質。
因為於洋和楊靜的影響,他們的一雙兒女在成年後,也進入了演藝圈。
女兒於靜江,曾在曾在電影《洪湖赤衛隊》中飾演過女主角韓英的童年時代,成年後調入八一電影製片廠做導演,之後隨同丈夫倪星偉走出國門,在美國主要從事中 美文 化藝術交流與推廣方面的工作,現任美國華人文化藝術界聯盟主席。
她曾將中國著名演藝品牌《同一首歌》,以及《茶館》《大紅燈籠高高掛》、《美猴王》等名劇搬上美國舞台。
兒子於曉陽,是中國電影集團公司的電影導演,曾執導過《開著火車上北京》《老區新人》《拉著夢的手》《阿凡提的故事》等影視作品,是中國第五代導演的代表人物。
於曉陽的妻子是迪里拜爾,是響徹世界的著名歌唱家、聲樂教育家。
看著兒女都事業有成,家庭也是幸福美滿,於洋和楊靜也很欣慰,日子也過得十分愜意。
生活中,在楊靜面前,於洋是一個十分體貼的「小丈夫」,事事都讓著妻子,還將妻子當成是「領導」,美曰其名:一切服從領導的安排。
反觀楊靜,在她的眼裡,丈夫於洋永遠都是自己心中崇拜的「英雄」,她說:於洋這個人,我崇拜他,我愛他。
只是他們沒有想到,在耄耋之年,竟然迎來了一個噩耗。
2005年1月7日凌晨,於曉陽在為電影《愛在北緯三十度》外地取景回京的火車上,因連日奔波、身心疲憊,導致哮喘病突發不治身亡,享年44歲。
白發人送黑發人,是於洋和妻子楊靜心中永遠的痛,他們至今都難以接受這樣殘酷的現實。
06.
每每在於曉陽出遠門時,他都會告訴父母,讓他們不要為自己操心。
對兒子的懷念,於洋也不禁說:雖說陽陽已40多歲了,但在我們眼中,他永遠都是個孩子。
因為工作的原因,於洋夫妻和兒子於曉陽相聚的時間並不多,最多溝通方式就是電話,就連在最後一次離開時,於曉陽都給於洋夫妻打了招呼。
正所謂:兒行千里母擔憂。
在外面忙碌的孩子,怎麼能讓父母不牽掛呢,而於洋還說:每次接到陽陽從外地打來的電話,我們都會高興好一陣子。
只是他們怎麼也想不到,於曉陽這次一走,就再也沒有回來了。
面對兒子的逝世,於洋和楊靜都老淚縱橫,他們一下子消瘦了十幾斤。雖然於曉陽是在火車上病逝的,但中國電影集團認定他是「因公殉職」,這也讓於洋心裡欣慰。
因為在於洋看來,兒子於曉陽就是一名戰士一樣,倒在了戰場上。
經過一段時間,老兩口也從喪子之痛中走出。
2019年,於洋90大壽,在生日宴上,著名表演藝術家謝芳、陶玉玲、楊在葆,歌唱家郭淑珍、相聲藝術家姜昆等人都前來祝賀。
雖然於洋已經90歲的高齡了,但看上去仍舊精神累鑠,慈眉善目,笑得很開心。
如今於洋已經92歲,妻子楊靜還將他當成寶。這對夫妻攜手走過69年的婚姻生活,嘗盡人間的酸甜苦辣,始終都保持相濡以沫、同甘共苦。
牽手,或許對很多人來說,那是熱戀中情侶以及新婚的舉動。但在於洋和楊靜的身上,卻從年輕一直牽手到老。
即便是現如今,他們還會手牽手一起去買菜、逛街、散步,楊靜還會時不時的撒嬌,看丈夫於洋的眼神,仍舊是少女初戀時的幸福。
而在節目上,於洋也打趣的說:我們兩夫妻什麼東西都經歷過,就是沒有吵過架,我也好想和她吵上一次,但是她的脾氣太好了,都不想跟我吵。
夫妻之間,正是因為這樣的互敬互愛,緊緊相依,心中始終對把對方當作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那個人,才能歷經幾十年的風風雨雨後,仍然能夠甜蜜如初............
-END-
㈢ 萬里征途里為什麼不能摸小孩頭
萬里征途里不能摸小孩頭是宗教信仰的原因。
《萬里征途》是由北京電影製片廠出品,於洋執導,達式常、孟慶良等主演的劇情電影。 影片講述了70年代初期汽車運輸大隊奮戰在社會主義革命第一線的故事。 影片於1977年上映。
該影片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向觀眾展現了中國式撤僑背後所面臨的困難重重,千難萬險。主要講述了前駐地外交官宗大偉(張譯飾)與外交部新人成朗(王俊凱飾)受命前往協助撤僑。
㈣ 難忘《戴手銬的旅客》,42年前上映,如今於洋、邵萬林都已90多歲
【百部經典老電影巡禮(70)——《戴手銬的旅客》】
「送戰友,踏征程,默默無語兩眼淚,耳邊響起駝鈴聲。路漫漫,霧茫茫,革命生涯常分手,一樣分別兩樣情……」
想必大家對這首歌非常熟悉,這是上世紀80年代上映的電影《戴手銬的旅客》主題曲《駝鈴》。這首歌粗獷悲壯,聲情並茂,生動地抒發了真摯的戰友情、同志情和兄弟情,打動過無數人的心。
《戴手銬的旅客》是北京電影製片廠拍攝的一部驚險動作片,由於洋執導並主演,1980年上映。
電影中,於洋飾演的劉傑是一個被打倒的老公安、偵察英雄,這部電影就是講述了偵查英雄劉傑冒著生命危險,克服重重困難,在被誣陷流亡過程中將盜取國家武器機密的特務繩之以法的故事。主人公為了革命為了國家,不顧個人榮辱和生死,在戰友的依依不捨中,踏上了千里追凶的道路……
印質明飾演的魏子恆,是微山市公安局局長、劉傑的老戰友,他接到通緝劉傑的命令後逮捕了他,但當了解了事情的前因後果後,他冒險釋放劉傑,並親自送他踏上征程。
里坡飾演的高原,是某科研單位保衛部部長,當年,他同劉傑、魏子恆、王豐年都是革命的老戰友,但最終被迫害致死。
馬樹超飾演的張強是一位公安偵查員、劉傑的徒弟,被保衛部葛副部長命令與劉傑劃清界限,但他了解劉傑的為人和品行,絕不相信劉傑是罪犯。
趙子岳飾演的王豐年是洛西市公安局局長、劉傑的老戰友,他被打倒、批鬥,卻不願昧著良心揭發老首長高原,想用一死來保持靈魂的潔凈。
蔡明飾演的魏小明,是魏子恆的女兒,一位在雲南邊疆農場插隊的知青。在女扮男裝出來串聯時,在火車上遇到劉傑。小明很同情劉傑,決心幫助他。
邵萬林飾演的蘇哲,表面上是一位保衛幹部,但實際上是一名潛伏多年的特工,他殺死了小黃,卻嫁禍於劉傑。為擺脫劉傑的追蹤,多次動用公共力量欲置劉傑於死地,並伺機偷逃國外。
葛存壯飾演的葛世荃,是某科研單位保衛部副部長,一名地地道道的造反派,是他,下令逮捕劉傑,是他,發出通緝令……
其他演員方面,魏娜飾演小黃、高菊梅飾演王莉、周森冠飾演焚屍老工人、繆以琪飾演駝背老人、金鳳飾演列車員、勞力飾演看守所公安民警等。
在當年,《戴手銬的旅客》曾轟動一時。可以說,這部電影是內地最早的好萊塢式電影之一,好人遭誣陷,壞人逞凶狂,兇狠格鬥,死裡逃生,好萊塢元素比比皆是。更讓人欣慰的是,整部電影即便在黑暗時刻,依然洋溢著對理想的贊美,對善良的歌頌。
不過,歲月如梭,42年過去了,許多老演員已經離世,如印質明、里坡、趙子岳、葛存壯、周森冠等,不過於洋、邵萬林還健在,且都已90多歲。
於洋出生於1930年10月,如今已經92歲了,他是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主演過幾十部經典電影,如《英雄虎膽》《山間鈴響馬幫來》《青春之歌》《生活的浪花》《暴風驟雨》《大浪淘沙》《戴手銬的旅客》等,並執導過《戴手銬的旅客》《大海在呼喚》《萬里征途》《騎士的榮譽》等電影。
邵萬林出生於1931年,他先後是長影、北影演員劇團演員,參演的代表作品如《戴手銬的旅客》《英雄兒女》《艷陽天》《紅雨》《海上明珠》《淚痕》《從奴隸到將軍》等。
借這個機會,感謝所有為《戴手銬的旅客》灑下心血和汗水的演職員們!祝福於洋、邵萬林等老藝術家 健康 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