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七八十年的國產喜劇片,農村題材的都有哪些
1,《月亮灣的笑聲》,上映時間:1981年。
《月亮灣的笑聲》是徐蘇靈執導的喜劇片,張雁、仲星火等出演,於1981年在中國大陸上映。該片講述了老實本分的農民江冒富在十年動亂時期幾起幾落的坎坷經歷,以及拔亂反正後農村生活的新氣象。
2,《甜蜜的事業》,上映時間:1979年。
《甜蜜的事業》是北京電影製片廠攝制、謝添執導的喜劇影片,由馬琳、凌元、李秀明、李連生主演,於1979年上映。該片講述了農村婦女唐二嬸在田大媽的幫助下,摒棄落後的傳統觀念,樹立計劃生育、男女平等的社會主義新風尚的故事。
3,《小小得月樓》,上映時間:1983年。
《小小得月樓》是由上海電影製片廠出品,盧萍執導的一部蘇州話的喜劇電影,是由毛永明,陸辰生,顧薌,葉霞珍等主演,於1983年上映。影片講述的是改革開放初期,蘇州的一群青年開辦飯店「小小得月樓」的故事。
4,《瞧這一家子》,上映時間:1979年。
《瞧這一家子》是由北京電影製片廠出品,王好為執導,陳佩斯、陳強等主演的喜劇片,於1979年上映。影片講述了毛紡廠車間主任老胡,女兒嘉英是車間的擋車工,與車間的修理工鬱林相戀,兒子嘉奇是文工團演員,一次他和大阮,張嵐逛公園時,奮不顧身去救根本沒落水的孩子。
5,《二子開店》,上映時間:1987年。
《二子開店》是王秉林執導的喜劇電影,由陳強、陳佩斯主演,於1987年6月13日在中國上映。該片是喜劇系列片《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第二部,講述了待業青年二子和朋友們自謀職業,開辦個體旅店的故事。
2. 少時印象最深的兩部老電影——《月亮灣的笑聲》和《咱們的牛百歲》。
電影《月亮灣的笑聲》(下稱《月》)和《咱們的牛百歲》(下稱《牛》)是少時在村大隊院里看露天電影時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兩部電影。
上世紀80年代,農村還普遍清貧,誰家要是有一萬元存款,那可是村裡人羨慕的對象。
《月》劇中的主人公冒富憑著勤勞致富,成了「萬元戶」;自那以後,「萬元戶」成了我們村裡的談論話題,也成了村裡人追求的目標。
《月》劇中的故事情節多已忘記,但主人公冒富和慶亮在月夜河邊相互追逐、慶亮失足落河的鏡頭卻是那麼清晰。
《牛》劇中的幾個鏡頭,王馥荔和牛百歲妻子秋霜隔著牆頭吵架、懶漢田福砸牛百歲家鍋以及最後牛百歲領著大家推著滿載土肥的木架子車在夕陽里前行,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最近又看時,感覺《月》劇比起《牛》劇來,在演員表演的生活化方面差得很遠。
看《牛》劇,你覺得那裡面的村子就是你生活過的村子,演員們就是你村裡的大爺叔叔哥哥姐姐們,《牛》劇中院落門外總有不斷走動的人影,那也是村子裡真實的情景。
《牛》劇在刻畫生活、人物方面也遠比《月》劇深刻。
《牛》劇中女主角菊花的扮演者王馥荔曾經說過:「《牛》劇之所以富有影響力和吸引力是因為我們的作者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他寫戲的時候還是農民,他寫的每一個人物就是他的鄰居、街坊,他的語言那麼豐富、那麼鮮活,因為那就是他們村裡人說過的話。
雖然我們這些演員是城市人,但是我們拜農民朋友為師、體驗生活。
我記得當時還給我們每個人一塊自留地,你必須種地,每天創作完了以後還不能讓這塊地荒了,得踏踏實實做農民。
有件事我記得特清楚:有一天拍的戲是大家啃饅頭,當時正好是星期天,煙台有觀眾來村裡看拍電影,說想看看王馥荔,導演說就在那裡啃饅頭呢!」
王馥荔還談到:「前年我從北京出發坐飛機,看到一份報紙上寫:一個大學生要考試了,在復習工科,特別郁悶,又累又煩。
電影頻道經常放《咱們的牛百歲》,這部影片既生活化又有一定的喜劇色彩。
這個大學生說,他實在復習不下去的時候,打開電視看到了這部特別好的影片,他覺得這部影片可以拿到國際影展上比賽。
他說,影片拍得太「農民」了,「簡直不知道我們中國老電影里還有這么好看的農村影片!」
他還特別講到演員,說陳裕德(飾演田福)這個演員演得太棒了!」
我把《牛》劇存到了手機里,以便於溫故而知新,時時感知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深度!
電影牛百歲主題曲是《雙腳踏上幸福路》(劉昌慶作詞,肖珩作曲,李雙江、王作欣演唱),歌詞富有哲理,曲調高亢悠揚,特附於此。
青悠悠的那個嶺,綠油油的那個山,
豐收的莊稼望不到邊,望呀么望不到邊.
麥香飄萬里,歌聲隨風傳,雙腳踏上豐收的路,
越走心越甜,越走心越甜.來......
得呀依呀哈依呀兒喲喲噢
越走心越甜,越走心越甜.
彎曲曲的那個路,低窪窪的那個川,
生活的道路不平坦,不呀么不平坦.
歷經坎坷路,笑迎春風暖,雙腳踏上幸福的路,
越走路越寬,越走路越寬.來......
得呀依呀哈依呀兒喲喲噢
越走路越寬,越走路越寬,越走路越寬
3. 介紹一些80年代的國產喜劇老電影,越全越好。
1.1980《廬山戀》
1980《廬山戀》 豆瓣評分:7.5
中國第一部吻戲,是「文革」後國內首部體現愛情主題的電影,女主角張瑜片中的服裝換了43套,遠遠超越《花樣年華》里張曼玉的23套旗袍;當年的新人張瑜也憑這部電影成為上世紀八十年代觀眾心中的「夢中情人」,並中選第一屆金雞獎和同年百花獎的「雙料影後」。如今在廬山上,有一座非常聞名的廬山戀電影院,每天從早到晚只放映《廬山戀》一部影片。看《廬山戀》已成為廬山的一個固定旅行項目。
2.1981《三個和尚》
1981《三個和尚》 豆瓣評分: 8.6
這部影片是依據中國民間諺語改編而成,是70後的寶貴幼年回想。憑借著高明的藝術水準,這部電影在國內外取得多項大獎,包含1981年第一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美術片獎、第四屆丹麥世界兒童和青年電影節銀質獎1982年第三十二屆德國柏林世界電影節銀熊獎。
3.1982《茶館》
1982《茶館》 豆瓣評分: 9.2
這是一部由原著改編而來的威望電影。影片中「北京人藝」絢爛群星的扮演非常超卓,影片充分發揮電影藝術手法的優勢,影片根本保留了原舞台表演的魅力和民族化的風格,將電影化的處理與原作風格有機交融,使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愈加傑出。該片獲1983年第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特別獎,文化部1982年優異影片獎特別獎。
4.1982《少林寺》
1982《少林寺》 豆瓣評分: 7.9
由張鑫炎執導,李連傑主演。是一部在武打電影史上具有劃年代含義的作品,影片一反舊式武打片中那種純扮演的花架與鏡頭技巧的做作,經過李連傑和他的一班功夫隊員們樸素真實的功夫讓觀眾真正賞識到了中國功夫。《少林寺》的顫動,使光頭和尚覺遠的形象成為一個年代的印記。
5.1983《城南舊事》
1983《城南舊事》 豆瓣評分: 8.7
改編自林海音1960年出書的同名中篇小說,由吳貽弓執導,沈潔、鄭振瑤、張豐毅等主演。1983年該片在中國內地上映。經過孩子的目光審視近代中國的變遷,對文革之後的中國電影來說彌足珍貴。
6.1985《黃土地》
1985《黃土地》 豆瓣評分: 7.9
根據珂蘭《深谷回聲》改編。本片可以說是陳凱歌作為第五代導演的開山之作,張藝謀擔任攝影,這也是當今國內最頂尖的兩位大導演在25年前的初次協作。賈樟柯曾說自己當年在街頭散步,溜進一個錄像廳,在放黃土地,其時就被震懾了,從此立志拍電影。
7.1986《芙蓉鎮》
1986《芙蓉鎮》 豆瓣評分: 8.8
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於1986年,聞名導演謝晉執導,劉曉慶、姜文主演;這是一部反映建國以來屢次政治運動中小人物悲歡離合的電影。影片經過芙蓉鎮上的女攤販胡玉音、右派分子秦書田等人在「四清」到「文化大革命」的一系列運動中的遭遇,對我國50年代後期到70年代後期近20年的前史做了嚴厲的回憶和深入的反思。
8.1987《紅高粱》
1987《紅高粱》 豆瓣評分: 8.1
張藝謀導演,鞏俐姜文主演的電影《紅高粱》以濃烈的色彩、豪放的風格而為人所稱道。影片塑造了「我奶奶」、「我爺爺」、羅漢大叔等一批中國普通老百姓群像,最大的特色是拍出了中國人豪邁爽快的一面,跟中國內地電影一貫的哀傷沉重的傳統風格大相徑庭。攝影師顧長衛在取景和色彩的運用上有出色表現,男女主角在高粱地野合的一段有中國電影罕見的「景人合一」之美。1988年該片獲得了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成為首部獲得此獎的中國電影。
9.1987《老井》
1987《老井》 豆瓣評分: 7.7
一部富有深刻哲理性的影片,它以現實主義的手法表現了當代農村青年的獻身精神,並由此歌頌了中華民族的頑強毅力。在上映後引起較大反響。呂麗萍、張藝謀主演,獲得過第11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和最佳男演員獎,1987年美國第7屆夏威夷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第11屆沙爾索國際電影節一等獎。
10.1987《末代皇帝》
1987《末代皇帝》 豆瓣評分: 8.6
這是貝納爾多·貝托魯奇執導的一部傳記電影。盡管這不是一部國產電影,但是它的選題與時代背景都是與中國密不可分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那個時代外國人眼中的中國傳統社會縮影。影片詮釋了溥儀一個作為皇帝的人的故事,並沒有洋洋灑灑的去講溥儀的故事與中國的歷史,而是選擇了一個獨特的視角來看待末代皇帝的人生。值得一提的是,本片榮獲了第六十屆(1987年)奧斯卡最佳影片。
拓展資料:
電影,是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放映術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連續的影像畫面,是一門視覺和聽覺的現代藝術,也是一門可以容納戲劇、攝影、繪畫、音樂、舞蹈、文字、雕塑、建築等多種藝術的現代科技與藝術的綜合體。
但它又具有獨自的特徵,電影在藝術表現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種藝術的特徵,又因可以運用蒙太奇(法語:Montage)這種藝術性突躍的電影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藝術的表現手段,而且影片可以大量復制放映,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電影已深入到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國務院法制辦於2018年2月2日—22日就《電影行政處罰裁量辦法(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4. 找部老電影,80年代農村題材的喜劇
《月亮灣的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