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對越自衛反擊戰有哪些經典影片
有《長排山之戰》、《花枝俏》、《高山下的花環》、《雷場相思樹》、《凱旋在子夜》等。
1、《長排山之戰》
《長排山之戰》是一部於1981年5月上映的戰爭故事片。由田永貴執導,夏炎、黃健明、吳志孝等人編劇,八一電影製片廠攝制,由紀紅軍等主演。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解放軍某部四連在接受奪取長排山的任務後,採取正面進攻的戰術,在拂曉時向越軍陣地發起猛烈進攻。
我軍沿著山坡、樹林前進,勇猛沖擊。但是,由於對敵情、地形特點認識不足,部隊進入了越軍火力網,進攻受阻。
越軍利用長排山山高、草深、洞多、林密的有利條件,隱蔽在山洞、石縫、草叢中進行頑抗,造成我軍很大傷亡,我軍連長犧牲,副連長負傷,部隊被壓得抬不起頭來。
越軍在暗處,我軍在明處,形勢對我極為不利。指導員及時召開會議總結經驗教訓,他們決定改變打法,調整部隊,堅持到天黑,以三班為突擊班,利用暗夜摸上山去;
同時以一個排的兵力正面發起佯攻,造成聲東擊西的態勢,藉以迷惑越軍。三班夜襲成功後,立即接應連主力上山,全連在拂曉前控制了山頂。
天亮後,指導員指揮全連採取小群分路分片包干、上下接應、層層搜山、逐洞殲敵等手段,與越軍展開了短兵相接的戰斗。經過兩天兩夜的激戰,四連最後終於奪下了長排山,為我後續部隊打開了交通要道。
2、《花枝俏》
《花枝俏》是景慕逵執導的戰爭電影,由寶珣、劉新、穆懷虎、趙娜、王憧等出演,於1980年上映。
該片講述了普通士兵黃永亮在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的過程中獲得成長並為國光榮犧牲的故事。
5、《雷場相思樹》
《雷場相思樹》是韋廉執導的劇情片,由巫剛、胡亞捷、張建民等出演,於1986年上映。
該片根據江奇濤的中篇小說《雷場上的相思樹》改編,講述5名地方大學畢業生到軍校學習,報名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在戰爭中經歷生死考驗的故事。
⑵ 十大經典越戰電影
十大經典越戰電影:《十五的月亮》、《閃電行動》、《自豪吧,母親》、《無影偵察隊》、《高山下的花環》、《蛇谷奇兵》、《鐵甲008》、《新兵馬強》、《長排山之戰》、《花枝俏》。
1、《十五的月亮》
講述的是方小妹與袁少林是一對戀人,袁有一天突然接到上級命令,與方小妹的哥哥一起開赴前線。田靜與方的哥哥也是一對戀人,男朋友犧牲後,與一名記者相戀,戰斗中,袁少林身負重傷,而記者也跟上了前線,拍下了一批戰地影像資料,讓全國人民看到了前方戰士戰斗的身影。
⑶ 貓耳洞戰役越南電影
1979年春天,中國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了一部軍教片,記錄了這場戰斗中的一次關鍵戰役——長排山之戰。戰斗發生在越南北部的叢林地帶,山勢險峻,道路崎嶇,給中國軍隊帶來了極大的挑戰。由於缺乏當地向導,加上對地形不熟悉,中國軍隊不慎踏入了越南軍隊的火力范圍,進展一度受阻。
面對敵人的頑強抵抗,中國軍隊的傷亡人數逐漸增加,連長和副連長在戰斗中相繼犧牲。然而,指導員迅速組織班排骨幹召開了一次緊急會議,決定改變正面進攻的戰術,改用三路包抄的方式進攻長排山。利用聲東擊西的策略,他們決定從不同的方向發起攻擊,以分散敵人的注意力。
戰斗進入白熱化階段,三班在班長的帶領下,利用夜色掩護,採取了突襲行動。經過一番激戰,他們成功突破了敵人的防線。主力連則在黎明前佔領了山頂,成功奪取了敵人的陣地。這次戰役不僅展示了中國軍隊的智慧和勇氣,也證明了戰術靈活性的重要性。
長排山之戰,成為中國軍隊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體現了中國軍人在復雜地形下的適應能力和頑強的戰斗精神。通過這部電影,觀眾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這場戰爭的復雜性和中國軍人的英勇表現。
⑷ 長排山之戰影評
《長排山戰役》拍攝於中越戰爭爆發後不久,意識形態不用多說。影片場面浩大,然而除了戰斗還是戰斗,拍得跟幻燈片一樣,幾乎沒有實際劇情。
人物塑造方面,中國方角色眾多,卻沒有幾個能夠稱得上是「人物」,形象蒼白無力,只會喊喊口號、喊爹罵娘、沖鋒陷陣、不怕被殺,毫無個性,如同符號,唯一有點性格的,算是那個念「一條腿」的士兵吧。
相比之下,越南方的人物可就生動多了,特別是那兩個越軍指揮官,一個脾氣暴躁,稍不順心就暴跳如雷。一個沉著冷靜,局勢再糟也要分析分析情況(這位倒更像是影片的主角)。而就普通士兵而言,越軍也是多種多樣,既有冷酷無情的一類,也有寧死不屈的勇士,還有充當越奸的膽小鬼,並不像中國士兵那樣除了臉孔,就毫無區別可言。
我想當年導演的用意是展現我軍的英勇和越軍的狡猾,可是多年後我們(或者由第三國的人)來看這部影片,差不多會認為越軍有血有肉,而中方只是一群沒有性格的法西斯。
整部影片充斥著對戰爭的鼓吹、充滿了軍國主義思想、對怎麼有效率殺人歌功頌德,別說對尊重對手了,哪怕對自己人的生命,也缺乏真正意義上的尊重,這種格調在納粹時代的電影中屢見不鮮,而與日本右翼份子資助的二戰片相比,卻是差了一截,右翼片鼓吹極端的武士道時,好歹也會裝模作樣地說一下「生命可貴」。
為什麼我覺得《血戰台兒庄》是中國最好的軍事片呢?因為它所塑造了一個又一個精彩生動的人物,而對於敵方(日軍)也描述得很冷靜,既沒有刻意的醜化,也沒有一廂情願的美化。
在我們這個時代,鼓吹軍國主義往往有一個好借口,就是在影片中將主角的對手設定為眾所周知的「公敵」(如二戰法西斯之類),反正這類人該殺,有了這個設定,接下來怎麼吹捧納粹主義、法西斯哲學、殺人有理、直把影片拍得比《意志的勝利》還要《意志的勝利》,也是理所當然的了。
以中越戰爭為主題為影片有很多,但基本都拍得不怎麼樣,拿得出檯面的,大概要數《高崗下的花環》了,這部影片的傑出之處就在於反思自身,而勇於反思向來都是偉大的。
總的來說,《長排山之戰》是一部迷你版的《二百三高地》。論客觀程度,前者接近但稍不如後者;論人物塑造,更是被拉下了一大截;論反戰力度,前者無足稱道後者嬌柔造作;若要說有什麼地方是兩者持平的,大概就是對軍國主義的渲染吧。
⑸ 有哪些老電影值得回憶
記得我還在上小學的時候,家裡有兩盤錄像帶,裡面有幾部電影是讓我反復看八百遍都不覺得膩的。我當時太小,並不知道演這幾部戲的人有多出名,只覺得這個小老頭演的太有意思了。
多年以後我知道了他的名字——路易·德·菲耐斯。可能說了名字大多數人也不知道他是誰,但是有一部片子你們肯定聽說過,叫《虎口脫險》。
左邊的小老頭就是路易·德·菲耐斯,不過他們倆我都挺喜歡。其實《虎口脫險》我沒看過,我看的都是他們倆一起演的警察局系列,每一部都那麼幽默 搞笑 ,他們開啟了我對於喜劇的啟蒙之路,起點好像有點兒高。
過去這么多年我家錄像帶早已丟失,我記得同一時期還有一部我喜歡的電影,也不知道是不是他演的了,知道的幫我想一想影片的名字。說的是主角是個送奶工,有一匹馬陪他送奶。有一天馬生病了,他只好自己拉著大桶送奶的故事,也不知道馬最後活沒活過來,只既得主角喂馬吃蘋果。
隨著時光的流逝,總會有一些電影值得自已懷念與回憶的。特別70,80後,一件老物品,一首老歌,都有可能勾起兒時的樂趣與記憶。同時有許多電影值得自已懷念與回憶的,又或者說是陪伴自已成長相伴流年吧!介紹些兒時所看的電影,老電影每部都是經典,名符其實的百看不厭。
1:《奇襲》這部電影我都不記得看了多少次,記憶中那時在村中放最多就是這一部,電影講述志願軍小分隊深入敵後偵察,經歷險阻與困難考驗,最終炸毀敵軍逃跑必經之橋康平橋,配合大部隊,全部消滅敵人的故事。情節緊扣引人入勝而又驚險萬分,真實反映了軍人保家衛國無私奉獻的舍已精神。
2:《上甘嶺》這也是一部很經典的戰爭電影之一,每次觀看都無比激奮人心,愛國情懷瞬間爆滿,特別是一隻蘋果相互摧託大家都不願吃第一口那一段,相信令無數觀眾動容。
3:《地道戰》 如果兒時沒和一幫小夥伴滿山找防空洞,玩捉迷藏,扛著木棍小竹桿玩打仗 游戲 的,證明你兒時沒看過這部經典電影。
4:《地雷戰》這部電影讓我想了村頭那一片稻田,秋收後就是小夥伴的世界,打泥仗,裝稻草坑,滿滿的兒時記憶。
5:《英雄兒女》"向我開炮!"這句震耳欲聾,視死如歸而又悲壯的呼喊,至今在耳際回響,不曾忘懷!
還有很多,如《鐵道游擊隊》、《紅色娘子軍》、《冰山上的來客》、《烈火中永生》、《智取威虎山》、《高山下的花環》、《閃電行動》、《天雲山傳奇》、《漁光曲》、《狼牙山五壯士》、《南征北戰》、《飛奪瀘定橋》、《小兵張嘎》、《永不消逝的電波》、《智取華山》、《阿詩瑪》、《白毛女》、《四渡赤水》《洪湖赤衛隊》、《長排山之戰》、《少林寺》、《新兵馬強》、《渡江偵察記》.......等等!
二戰時,英國轟炸中隊執行一次轟炸任務,一架飛機被德軍擊中,幾個機上人員跳傘逃生,並約好在土耳其浴室見面。但他們分別降落在德軍佔領的法國首都巴黎市內不同地方。 德軍全市大搜捕,大鬍子中隊長被動物園管理員所救。而另外兩名士兵,也分別在油漆匠和樂隊指揮的幫助下巧妙逃生。幾經輾轉,英國士兵終於接上了頭,在法國人掩護下,飛行員們與德軍展開了一場場驚險緊張而又幽默滑稽的生死 游戲 ,最終,油漆匠、樂隊指揮和飛行員們一起飛向了中立國瑞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