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評價《裁縫》這部電影
Dungatar這個小地方充滿了各類路渣人,那些橫行喧囂的不是善者;那些凶險陰蠻的人表現得振振有詞;正義戰勝不了邪惡,因為正義本身有著太多規矩。正義與邪惡最多算是打了平手。
這里氏肢圓面MOLLY老奶奶,原本是個裁縫,因為婚前與渣男性行為生下女主,而渣男為了錢財搞大另一個女人肚子,生下了小野牛stewart,也就是讓女主背上謀殺罪名的同父異母弟弟。原以為整個故事要圍繞女主尋找事實展開,最終得到清白與認可,錯矣!真正的腥風血雨其實是真相大白之後。
女主帶著尋找真相回到故鄉,可是真相是什麼?真相是自己的老師是污衊她的惡人;自己以德報怨幫助過的女孩傷害她;自己的父親是人間極渣;自己愛的人一個接著一個離開;真相就是一波接一波將她推向復仇的濤浪。
村裡的女人們雖然穿上了華麗的美服,心卻仍然是原來的配方,原來的味道。片子里MOLLY老媽媽半帶怒氣地對女主說「你認為你給他們做衣服,讓他們覺得自己有了格調,可是他們還是討厭你!」。這個村子裡的人,即使是穿上時尚界大佬設計的衣服,有了高貴的樣子,可是本質卻沒有變,他們仍然是背叛者。
Gertrude小時候向小野牛Steward告密,卻在二十五年後,面無歉意地說「我告密了,抱歉,不過我覺得你挨撞總好過我挨。」(I told, sorry, Myrtle, but I figured it was better you than me.)可是Gertrude不關心是否因為這個原因Myrtle背負了罪名,她關心的是女主會不會因此而不給她做裙子。被女主成功改造的Gertrude雖然成功牽手了自己的男神,可是其骨子裡仍然是那個一點也不美的小妹子。Gertrude的美完全是拜女主所賜,更不用說女主後來還幫她化解了婚紗危機,可是到後面,她對女主的背叛,不僅不幫說一句話,還給人扣帽子的行為簡直夠讓人直戳雙目了。然而這是人性,那些被幫助的人不一定都是心懷感激,相反他們在一次次背叛與皈依之間遊走自如。
Marigold正如MOLLY所言,是個可憐的女人。她並不是不知道老公作為渣男的行為,只是她已經被老公折磨得毫無反擊之力,正如駝背虐妻狂坐在輪椅上的妻子,其實取其老公的命都是分分鍾的事情,只要一次不小心的疏忽。而她們之所以變成了可憐的女人,是因為大環境使然。女孩們成長的過程不斷被男殲塌孩虐待,其奴性早已經根深蒂固。這也從心理學上證明了,一切選擇與行為都是先前的經歷所導致。女孩子怕男孩子,女人怕男人,盡管她們更富有更堅強,她們仍然覺得他們缺男人,這也是人性。
作為一個快要上西天的飢亂混身病痛的老奶奶,吃點大麻巧克力或許是活在那麼個惡劣環境中唯一美好的事情了,吃了大麻巧克力她居然感覺不到手的疼痛了,境頭下她饞嘴的樣子像個天真的孩子。而這件事情,卻因為沒有拿墊子給老公剎車而被,諷刺的是,她的人是個那個推了他老公一把的人。在那個張揚著要別人的女人眼中,自己必然是一點錯都沒有的,一切都錯在別人。這一段荒謬的演出竟讓我無言以對。人們不覺得老公對妻子們的虐待算什麼,人們也如此縱容歪理橫行,真是讓人不自覺地感慨:好人不長命啊!然而這也是人性,壞人總把自己撇得一干二凈。
好在這個村裡並非每個人都壞透了,村警就很讓我感動,特別是最後他為女主巧克力事件背黑鍋,他對說女主說「看來命運還是逮住我了」,女主說「可是你是無辜的」。而他卻說「25年前,我對你做的事情就是我的罪。」多麼諷刺,善良的人總覺得自己有罪,惡心人卻一個個義正言辭,這也是人性。
村警的離開既而加速了復仇的推進。畢竟村裡的好人好像真的已經沒幾個了。與復仇同時進行的是另一場復仇:往表演的大巴士里,大家好一副相互指責,狗咬犬吠;與對手相比捉襟見肘的服裝,勝負已定;女主從容地燒掉一切,打包走人。
這場人性之戰,沒有輸贏,重在參與。
『貳』 影單來啦!10部升級好品味的時尚電影
文/澡堂阿姨
電影通過服裝來塑造人物形象、暗示劇情發展;而服裝也為電影呈現出一幕幕讓人難以忘懷的審美盛宴。
阿姨在這里推薦10部時尚電影,旁友們在飽眼福之餘,也可以順帶提升下自己的時尚品味哦~
榜單排名按故事年份的順序,由遠到近。
年份:2011
故事年份:17世紀
主演: 馬修·麥克費登 / 米拉·喬沃維奇 / 盧克·伊萬斯,奧蘭多·布魯姆
改編自大仲馬的小說《三個火槍手》,劇情神馬的,阿姨已經忘地差不多了,只記得裡面的服裝真的是華麗到爆炸!
與一般時尚電影多講女人不同的是,這是一部更側重男裝時尚的電影。這跟它故事背景的設立有關系,17世紀的路易十三時期,就是一個男人比女人還熱衷打扮的年代。
劇里的法王路易十三也非常真實地還原了這一點,每每出場,都是在談論怎麼才能在裝扮上壓倒他的死對頭白金漢公爵(奧蘭多飾),倒是個畫風清奇的臭美Boy。
喜歡歐式宮廷華麗風格的可以嘗試一看~
年份:2006
故事年份:18世紀
主演: 克斯汀·鄧斯特
獲獎:第7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服裝設計
《絕代艷後》講的是路易十六的王後,瑪麗·安托瓦內特奢華又悲劇的一生。這個和上文路易十三同一家子的王後,敗起家來也是毫不手軟。
粉嫩小洋裝、各式高跟鞋,還有永遠都吃不盡的馬卡龍、cupcake……看的阿姨我都懷疑人生了,還TM奮斗個什麼鬼啊,老子要享受!
年份:1964年
故事年份:1910年代
主演: 奧黛麗·赫本 / 雷克斯·哈里森
獲獎:第37屆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服裝設計
說起奧黛麗·赫本的時尚電影,大家首先想到的應該是《蒂芙尼的早餐》。不過,阿姨在這里要推薦赫本的另一部服裝同樣超級好看的電影——《窈窕淑女》。
這部改編自蕭伯納1912年小說《賣花女》的電影,在服裝上很真實地還原了1910年代前凸後翹、極盡繁縟的女裝風格。
故事講述的是一位貴族將賣花女(赫本飾)調教成淑女Lady後,兩人又相親相愛的故事。俗套是俗套了些,不過這樣的劇情才適合展示一套套我們愛看的華服呀。
劇里的帽子也是各種好看。
年份:2009
故事年份:1910 - 1920年代
主演:奧黛麗·塔圖
獎項:第8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服裝設計(提名)
電影講述Coco Chanel從少女到熟女,事業得意、情場卻失意的人生經歷。
故事發生的年代只比《窈窕淑女》晚幾年,但兩者的服裝風格卻是對抗型的。Chanel的時裝理念是有格調的簡約,反對傳統女裝的繁縟與造作,也就是《窈窕淑女》中出現的那種女裝。
作為Chanel的傳記電影,免不了要美化一下她,但剝去這些美化,我們也不得不承認Chanel在現代女裝上的貢獻,她那種簡單的黑白線條,真的是百看不厭。
年份:2015
故事年份:1950年代
主演: 凱特·溫絲萊特
如果你跟阿姨一樣是一個看到50年代的優雅Look就目不轉睛的人,那麼《裁縫》這部電影一定、一定、一定不要錯過!
故事講的是一名叫蒂娜的女子自小被冠以殺人兇手的名義被流放到海外。多年後,她成為了一名出色的女裁縫。之後,決定回到那個曾拋棄她的小鎮,報復那些窮凶極惡的人們,而她報復的武器就是一套套美麗的服裝。
難以想像吧,時裝居然可以成為毀滅人的工具。
整部電影用美到人不設心房的服裝去講述一個殘酷的故事,方式很特別,道理很深刻,不管是不是沖著服裝去的,都是非常值得一看的電影。
年份:2007
故事年份:1960年代
主演: 妮基·布朗斯凱 / 扎克·埃夫隆
充斥著披頭士、搖滾樂、迷你裙的1960年代是一個青年文化爆炸的年代。而作為一部將背景定為60年代的電影,歌舞片《發膠》絕對是燃力十足的。
劇中造型是明顯的青春Style,公主裙、娃娃衫、及膝直筒裙,都是60年代的標准著裝,配著大膽又張揚的顏色,主角們勁歌熱舞,彰顯青春的無限活力。
想想青春就該如此嘛,穿自己想穿的,做自己想做的(不犯法、不傷害別人就行),釋放自己藏不住的活力。幹嘛非要先談戀愛後墮胎,過的傷春悲秋、死去活來(我可不是說《匆匆那年》哦,科科~)。
年份:1977年
故事年份:1970年代
主演:伍迪·艾倫/黛安·基頓
嚴格地說這不是一部時尚電影。入榜的原因是,片中女主角,一身寬松西裝出場,一反過去電影中女性總充當花瓶的常態,讓人眼前一亮。
同時,這種中性裝扮,也無聲宣告著女人其實也不一定要那麼嬌艷艷的,她們也可以跟男人一樣,瀟灑又隨性,帥到骨子裡。
年份:2006年
主演:梅麗爾·斯特里普/安妮·海瑟薇
獎項:第7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服裝設計(提名)
與《絕代艷後》共同競爭第79屆奧斯卡最佳服裝(同期競爭的還有我大天朝豐乳之作《滿城盡帶黃金甲》),雖然不幸落敗,但仍是現代女性穿衣教科書般的存在。即使,它已經是10年前的電影。
電影講述一個普通到塵埃里的姑娘安德里亞,一步步成長為時尚女魔頭米蘭達的心腹助理後,又斷然離去的故事。這樣的背景設定已經決定了劇中展出的服裝一定是時尚的。
而除了一套套讓人驚艷的時裝外,劇中透露出的對時尚的深刻見解也是一般時尚電影所不能比的。
它告訴人們,時尚其實沒那麼膚淺,那些看似華麗的衣裝,都經歷了很多人的心血和長時間的沉澱。
而時尚是否值得所有人去追逐呢?影片給出了兩種答案,你可以像女魔頭米蘭達那樣繼續沉浮其中,也可以像安德里亞那樣選擇一走了之。
一個小亮點:里約奧運會的開場模特,世界最貴超模吉賽爾·邦辰也在片中打了個小小的醬油。
年份:2008/2010
主演:莎拉·傑西卡·帕克
《慾望都市》這兩部想必大家都知道吧。雖然劇情神馬的經不起推敲,但那些花里胡哨的服裝,還是能彌補下故事的空洞,無聊的時候看看也無妨。
年份:2016
主演:艾麗·范寧
與上述的時尚電影不同,《霓虹惡魔》是一部限制級影片。
影片講的是一名懷著模特夢的女孩來到洛杉磯,其獨特的天然美,讓她事業順風順水的同時,也招致了其他模特的極端妒忌,以此揭示時尚圈的殘酷。
故事是俗套了些,但其中充斥的大量限制級元素——露點、食人、奸屍,會讓人偶爾忘記故事的單薄。
另外,影片的視效是最大的亮點 。各種三角形的運用,營造幾近完美的極致感,讓裡面的人看起來一點也不像真人,倒像一個個冷漠又任人擺布的人偶娃娃。
而即使是血腥、暴力的鏡頭,也帶著幾近變態的干凈、純粹。總之,視效搶眼且獨樹一幟。
不管劇情如何狗血,就沖著視覺效果,《霓虹惡魔》仍是部值得一看的片子。
友情提示:受不了血腥的勿入
你還看過哪些服裝超好看的時尚電影呢?下方留言給阿姨吧。
『叄』 美國電影《佐羅的面具》中女主角的名字
凱瑟琳·澤塔瓊斯 姓名: Catherine Zeta Jones 中文名:凱瑟琳·澤塔瓊斯 出生日期 1969年9月25日 星座:天秤座 出生地點 英國威爾士的斯旺西 國家或地區 英國 身高 177 厘米 體重 53 公斤 婚姻狀況 已婚 家人或朋友 邁克爾·道格拉斯(配偶) 迪蘭·道格拉斯(兒子) 凱瑞絲·澤塔·道格拉斯(女兒) 父母情況 父親是威爾士人 母親是愛爾蘭人 [編輯本段]星路歷程: 美貌是好萊塢的敲門塊,她----有著一頭烏黑飄逸的長發,一雙琥珀般迷人的眼睛,彷彿天生帶著一種獨特的浪漫氣質。第一次出現在銀幕時,所帶來的超凡脫俗的古典氣質、婀娜輕盈的腳步,使觀眾們的眼睛有一種豁然明亮的感覺,好萊塢親吻了她……。她就是凱瑟琳-澤塔-瓊斯。 凱瑟琳,1969年9月25日生於英國威爾士的斯旺西(Swansea),她是家中的獨生女。父親是威爾士人,經營一家小糖果廠,母親是愛爾蘭人,一個女裁縫。她很小的時候就在歌舞方面表現出了超人的天賦,參加了當地天主教會的業余表演劇團,成了一名多才多藝歌手和舞蹈演員。她演藝生涯的第一個角色是出演當地很受歡迎的孤兒《安妮》(Annie),那時她才11歲。 三年後,一個巡迴音樂表演團到了斯旺西,14歲的凱瑟琳去面試,劇團製作人被她的鎮靜和多才所吸引,把她招入團中,從此她陸續參加了一些當地舞台劇及音樂劇的演出。很有天賦的凱瑟琳很快成長為一個小明星,她在15歲時就拿到了第一張演員協會的會員證,並被倫敦的劇評人稱為「最有潛力的新人」,這年凱瑟琳定居倫敦開始了專職演藝生涯。她在歌舞劇《第42號街》(42nd Street)中擔綱主角長達二年之久,這期間她開始潛心鑽研古典芭蕾、舞蹈。頻繁的演出,嚴格的舞蹈和聲樂訓練,使她不僅精於芭蕾舞,還曾獲得過全英踢踏舞冠軍,音樂歌舞劇的表演造就了凱瑟琳深厚的舞台表演功底。在《第42號街》演出結束後,她去法國度假,在法國導演菲利普-德-布羅卡的影片《Scheherazade》中擔任了一個主要角色,這是凱瑟琳出演的第一部電影。 1991年凱瑟琳回到了英國,這位新星在根據H.E.貝茨小說改編的電視連續劇《五月的花朵》(The Darling Buds of May)中出演一個農夫家的大女兒,她的藝術潛質得以充分的發揮,清秀脫俗的形象在英國家喻戶曉。此劇一播三年,非常成功,轟動了英倫三島,凱瑟琳成了在聯合王國家喻戶曉的超級明星,從此踏入影視圈。之後,她認識了美國製片人讓-彼得斯(Jon Peters),在美國廣播公司(ABC)的《印第安那-瓊斯歷險記》(The Young Indian Jones Chronicles)系列劇,以及電影《克里斯托弗-哥倫布:發現新大陸》(Christopher Columbus :The Discovery)中取得了不俗的評價,初次躋身好萊塢。這時讓-彼得斯(Jon Peters)開始頻繁與她接觸,並向她求婚,由於不願意成為又一個「好萊塢妻子」,她拒絕了他,也失去了一個「爬樓梯」的機會。她又從新回到了舞台,出演了一部英國國家歌劇院的《街景》(Street Scenes)。 在英國,她的一言一行都在小報記者的「關照」之下,這位影星的身心受到很大的壓抑。有一次,為了逃脫記者的追蹤,車子撞上了街燈柱,差點成為「黛安娜第二」。於是她毅然決定離開英國,到美國定居。但凱瑟琳很快發現,她在英國的「超級明星地位」在好萊塢可吃不開,這里不屬於她,一切只能從頭開始。 開始凱瑟琳只是電視片領域中施展拳腳,1994年她在CBS的電視劇《國民的回歸》(Return of the Native)中的表演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二年,她又主演了曾獲金球獎的微型系列劇《偉大的凱瑟琳》(Catherine the Great),同年又拍攝了不太引人注目的冒險電影《幻象》(The Phantom),開始了在好萊塢的創業。1996年凱瑟琳主演了電視系列片《泰坦尼克號》(Titanic),片子沒引起觀眾的關注,但卻引起了大導演史蒂芬-斯皮爾伯格(Steven Spielberg)的注意,認為她演技非凡,立即把她舉薦給《佐羅的面具》(The Mask of Zorro)的導演馬丁-坎貝爾(Martin Ca
『肆』 如何評價《裁縫》這部電影
我很少有把一部電影在短時間內連看兩遍的時候。所以是真的非常喜歡這部電影,無論是從故事本身,還是從演員的表現,片內場景的布置,服裝,以及非常非常出彩的配樂,都非常非常喜歡。看了一些人的影評,都說Tilly想要救贖自己,但將男主、母親的死稱為是她自我救贖道路上的失敗,對於這點,我不敢苟同。
男主確實死的很可惜,母親也是,但我不認為這就說明Tilly的自我救贖失敗了。在男主死前,她已經從一個認定自己是被詛咒的、不配得到愛情的人,變成了一個重新墜入愛河的勇敢女人,男主的意外死亡,其實從某一角度來說,更加升華了她的改變和成長,因為即使愛人死了,她最後依然堅定地說,Tilly Dunnage is no longer cursed。同樣,她本以為自己長大回到Dongatar是為了回到母親身邊,陪伴、照顧她,實際上她母親說得對,it was actually you needed me。她是一個從小被迫與母親分離的小女孩,哪怕長大成人,內心其實依然是一個孤立無援、渴望依靠的孩子,直到母親最後對她說出,you can create and transform people, use this power against them。這實際上是母親發自內心的愛在鼓舞她,去與世俗的偏見和愚昧頑強地斗爭吧!年邁的母親不可能陪伴她一輩子,只有當自己擁有真正強大的內心,才能無所畏懼,fearless。
最後Tilly做到了。即便愛人們離開,也不能再次打倒她。我會深深地記得,最後她身著華服,踩著鮮艷的紅毯,瀟灑地一把火燒盡了這個卑劣的小鎮。看完第二遍,依然覺得特別有趣,特別精彩!
『伍』 說說你對邪不壓正評價
有人說,《邪不壓正》是姜文「民國三部曲」的最後一部,我想還是很有些道理的。故事的設定之所以選擇在民國,很大程度上源自於那是個動亂的年代,那是個殺人不用付太大代價的年代。當公序不能夠發揮自己的功能的時候,私人的恩怨也只能私人來解決。
而《邪不壓正》說的就是復仇的故事。
不過,姜文在這部電影中炫技的成分多了一些,許多的隱喻不知道如何解釋。比如傳承了百年的酒,比如影評人為什麼要穿一條英格蘭的裙子……等等。好在,整體上看來,這部電影講述的故事還是比較完整的,至少相較《一步之遙》要好很多。
『陸』 求推薦一些恐怖電影
1、殺人狂類:
a.變態血腥(一般就是趕上誰是誰那種,絕大部分是心理變態殺人取樂):沉默的羔羊系列、搭車人、狼溪、恐怖蠟像館、德州電鋸殺人狂系列、人皮客棧系列、辦公室謀殺案、刑房、真實藝術、生地獄、八仙店之人肉叉燒包
b.蒙面殺人(有可能無定性殺人,也有可能預謀殺人):萬聖節系列、黑色星期五系列、驚聲尖叫系列、玩盡殺絕情人節、下一個就是你系列、狼來了、九死一生、針孔旅社
c.人格分裂(一般都是有精神病的能幹出這事):驚魂記、致命ID、老師的恩惠、粉紅色高跟鞋、高電壓、惡靈空間2、車庫驚魂、看夜更、鄰人13號
d.計劃預謀(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的高智商殺人):電鋸驚魂系列、血紋身、人骨拼圖、當樹枝折斷時、囚禁
e.宗教背景(以宗教為依託實施殺人計劃):七宗罪、十字狂魔、暗流I&II
f.報復殺人(受傷害後實施報復性殺人):我知道你去年夏天幹了什麼系列
『柒』 如何評價《裁縫》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改編自澳大利亞女作家羅薩萊•哈姆(Rosalie Ham)的同名小說,由《情如物證》(Proof)導演喬斯林•穆爾豪斯(Jocelyn Moorhouse)自編自導。凱特•溫絲萊特、利亞姆•海姆斯沃斯主演。
這是部好看的電影,除了演員演技高顏值高之外,還有各種女演員們精美的著裝,澳大利亞東南部小鎮的風土人情。影片的攝影也不錯,這從一開場就能感受到。一輛巴士穿梭在南部黃色大地上,高空取景,田野的廣袤和巴士的渺小形成強烈對比,造成視覺震撼。
但對我來說,這部電影的故事特別棒:一、復雜不凌亂,深刻不乏味,普通卻不失力量。二、講述的方式很特別,很委婉,表面上是講一個女裁縫的故事,但遠不止這些。
那麼,接下來我就來說說這個故事。
小女孩提莉(Tilly)和媽媽莫莉(Molly)生活在一個遠離墨爾本的澳大利亞小鎮,相依為命。小女孩沒有爸爸,她和媽媽不受鎮上的人歡迎。人們稱莫莉為盪婦,孩子們叫提莉「鄧泥巴」。提莉十歲那年和小夥伴一起玩耍時,有個小男孩史都華死了。鎮上的人都認為提莉是兇手,因為當時只有提莉在場。於是,該鎮的費拉警官和史都華的父親,也是該鎮的鎮長共同決定把提莉送走。她被迫離開了小鎮和母親,去了墨爾本,又去了倫敦,米蘭,巴黎等地。
二十年後,美麗動人,打扮入時的提莉居然回來了,回到了當初的小鎮。母親蓬頭垢面,家裡雜亂無章,堆滿了垃圾。包括她母親在內,幾乎沒有一個人希望她回來,因為她是個殺人犯,她是被詛咒的。
提莉到達鎮上的第一句話是:我回來了,你們這群混蛋!一個曾被傷害和拋棄的人重新回來,說著這樣的話,更像是復仇而不是求和。她勢必掌握了超過對手的強大的力量。可惜的是鎮上的人們卻變化不大,依然用偏見和歧視的眼光對待她。
提莉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堅硬的高爾夫球遠遠擊打到她兒時「仇人」的房頂上進行挑釁。如此復仇而已。她其實想要的是搞清楚自己兒時為什麼被當成了殺人犯,為什麼被送走。她用製作美麗的衣裳征服了鎮上女人們的心,慢慢地了解到一些當時的情況。費拉警官是個女裝和面料癖,提莉不但征服了他,還得到了他的友情,支持和幫助。鎮上的帥哥泰迪為她深深著迷,毫不在乎別人對她的歧視。她在各種努力和幫助下,終於明白了小男孩史都華不是她殺死的。小男孩史都華一直是個像小公牛一般的暴烈攻擊者。他在攻擊提莉的時候死於自己的手中。一切似乎都順利起來,可厄運再次降臨。男友泰迪意外地死了,母親不久也中風死亡。裁縫的事業也遭遇到競爭,鎮長請來了一個新的女裁縫。鎮上的女人們一旦不需要她做衣服了,又恢復了對她的偏見,甚至更多的羨慕嫉妒化成恨。她想澄清自己不是殺人犯的事實卻沒那麼容易:總有人誣陷她,而支持他的警官卻被解職調查了。
事實證明,她才是最棒的裁縫。可她再也不想留在這個鎮上了。燒掉了房子,坐上了去巴黎的火車。
她離開的時候,依然帶著恨:」you』ve never met the rubbish」. 什麼是她所說的垃圾呢?自己家的房子?鎮上的童年生活?鎮上的人們和生活?
這不是一個輕松的故事,人們也沒有想像中的善良,也不是一個簡單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故事。命運也從來不是公平的。善良的泰迪就是輕易地死去了。受盡磨難的提莉就是永遠得不到人們的理解和關愛。鎮上的人們有錯嗎?他們難道就這么是非不分,善惡不明么?
鎮上的大多數人沒有錯,而且他們的確是善良的。他們是傷害提莉的幫凶,因為他們被邪惡和權威欺騙了,蒙蔽了。而邪惡的人只有那麼一兩個,或者說就是鎮長先生。現在我要換個角度講講這個電影的故事。
鎮長伊曼先生是愛上了莫莉才來到了這個小鎮,但當時他是個nobody無名小子。莫莉當年二十歲,懷孕生下了提莉。可是伊曼很快就去追求另一名女子瑪麗葛(marigold,這名字娶得相當赤裸裸)。瑪麗葛是當時鎮長的女兒,而且家產豐厚。伊曼和瑪麗葛結婚了,生下了兒子史都華。史都華極富攻擊性的個性就暴露了這對夫婦婚姻生活的極度不和諧。的確如此,這樁婚姻是不幸的:瑪麗葛是因為懷孕有了兒子才同意和伊曼結婚的。伊曼是看中了瑪麗葛的財產和權勢才娶她的。伊曼一如既往在外面風流,回到家裡用葯物控制瑪麗葛。其中一個細節是,他用葯物把瑪麗葛催眠後,居然趁著她毫無知覺進行性交。多麼變態的男人!瑪麗葛特別愛干凈,可他偏偏請來裁縫和客人在他家舉辦各種活動。面對客人弄臟弄亂的地毯和房間,瑪麗葛心如刀絞,難受至死,可伊曼毫不在乎。莫莉母女的存在是伊曼的心頭之患。他不但對兒子史都華攻擊女兒提莉無動於衷,還趁兒子死掉的機會,嫁禍提莉。這樣一來,他既可以送走提莉,又可以傷害莫莉,說不定逼死莫莉,除掉心頭之患呢。提莉的悲慘命運就是這個伊曼一手造成的。鎮上人們正是因為善良,才同情史都華的死,才對提莉充滿了偏見和歧視。不是所有的善良都會帶來好的結果的。不是說群眾的眼睛就一定是雪亮的。
電影中稍感安慰的是,瑪麗葛終於認清了伊曼這個人的本質,親手殺死了他。
所以說,這個電影講故事的水平很高:大量的鏡頭,活動都由漂亮的女裁縫提莉演繹,偶爾的鏡頭掃到伊曼,這種委婉的表達恰如小說創作中的冰山理論。冰山露出水面不過一角而已,潛在水底的力量和形狀是無法估量的。
表達方式高明不是最重要的,思想才是。這個故事所揭示的人性的復雜值得好好玩味。莫莉曾對提莉說:你被送走的時候,我覺得撕心裂肺,快要活不下去了。可是慢慢的,我就不希望你回來,不想再看到你了。提莉對兒時被送走一直耿耿於懷,莫莉說:如果你沒有被送走,我們母女倆就只能在山裡隱居起來。但是現在你回來後,you creat, you transform people. That』s very powerful. You should use it. 這只是我記住的一個小細節,可以當成一個例子。如同這個故事一樣,人性也是復雜不凌亂,深刻不乏味,普通卻不失力量的。
強烈推薦這個電影。
『捌』 《沉默的羔羊》電影解析
《沉默的羔羊》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美國奧利安影片公司1991年出品,獲1991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演員、最佳女演員、最佳導演、最佳改編編劇5項獎。
全片120分鍾。
編劇:特德.塔利 托馬斯.哈里斯
導演:喬納森.戴米
主演:朱迪.福斯特 安東尼.霍普金斯
《沉默的羔羊》在敘事線索上比較復雜,主線與副線、副線與支線,錯綜復雜地編織在一起,編劇將這些復雜的事件和人物關系,處理得簡明清晰,為戲劇場面的深入開掘、人物情感的揭示,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沉默的羔羊》運用弗洛尹德的心理學,深入到人物潛意識層面,將人物的內心動作和外部動作有機結合起來,內部動作與外部動作相互推動,深入揭示出女主人公復雜的情感活動。
在主題思想上,影片通過虐戀犯罪,揭示資本主義社會軟暴力造成的普遍奴役人格。編劇站在左翼知識分子的角度,描繪出一幅陰郁的資本主義世界圖景。
在《沉默的羔羊》中,劇情一直沿著女主人公史戴琳的行動意志線發展。史戴琳從下定決心,到面對挑戰,經歷危險的考驗,最終到達目標,這條意志活動線,成為整個電影的貫穿動作。它構成了影片上升、下降的大節奏。
在開端部分,史戴琳的意志和行動目標得到適當的強調,劇情發展到中間部分,史戴琳的行動和內心情感表現得比較充分有力,史戴琳最終打死「野牛比爾」,成功解救人質,最後是一個有力的結合——史戴琳與漢尼拔建立起一種隱秘的危險關系。整部影片完全符合編劇虎頭、豬肚、豹尾的要求。
因為第一個圖的運動結構略顯簡單,這里將動作上升與下降和沖突發展的階段性關系做了個圖,下圖表示了事件和動作的升降,戲劇動作的速度(時間)與動作力度(情緒、力量)的關系。(以下是一個理想,標准化的圖示,顯示隨著時間推移,動作逐步上升到高潮,如何結構下降的過程。
如果我們把《沉默的羔羊》的清潔發展線放在上訴這條時間和動作軸線上,就會發現,影片的開端部分,動作的強調就非常大,在開端的發展部分(史戴琳與漢尼拔的第一次相見),動作迅速拉起一條陡線。其後,在展開外部動作的力度反而下降,直接遞進的高潮部分(漢尼拔越獄)動作才明顯回升。最後,在高潮部分,第一高潮(營救人質)的內心動作與外部動作都迅速地爬升,第二高潮(畢業慶典)外部動作則明顯下降,時間也比較短促。結尾,動作和情感強度更是顯得趨於平緩。
將《沉默的羔羊》的動作發展,放在時間與動作的軸線上,可以畫出一個馬鞍形的動作發展線,經過開端部的突起後,是較為平緩的發展部分,然後徒直的高潮部分,顯示出《沉默的羔羊》的情節線動作與情緒,兩頭高,中間低的特點。
在的寫作基本概念上,在開端、發展、高潮、結尾上還將包含一些小概念,這些小概念在不同的發展、遞進部分擔當不一樣的功能,如下圖就是將這種關系進行一個展現:
上面各部分與電影進行對比:
開場,史戴琳在夢境般的叢林中奔跑,提供了女主人公的例證性動作、介紹了全劇總情境和敘事風格;
開端:通過教官高積向史戴琳布置任務,迅速地介紹了「野牛比爾」的案情以及高積和史戴琳的基本情況;接著是史戴琳與漢尼拔的第一次見面,有力地激化情境,迅速使女主人公被「帶入」到沖突的中心;
展開:講述比爾先後獵殺兩個女性(女裁縫和參議院女兒),其間穿插了史戴琳在追捕比爾過程中,與兩個「父親」(高積、漢尼拔)的關系發展。這部分的敘事人物並不繁重,但是,開端部分(比爾狩獵)和結尾(井中人質)的敘述角度都是從比爾的的主觀視角切入的,與中間部分史戴琳視角的敘述,二者之間不統一,敘述略顯凌亂;
遞進:情節線沿著漢尼拔越獄事件發展,完全採用了漢尼拔的敘述角度,故事講得流暢、生動。特別是史戴琳坦陳拯救羔羊這一段,有力地深化了沖突。這一部分的高潮(殺警越獄)也提供了有力的外部動作。不足之處,漢尼拔的越獄搞得有些造作了;
高潮:史戴琳追尋比爾,直到擊斃他,營救出人質,到她與兩個「父親」的周旋,都完美無缺,特別是史戴琳在女裁縫家的「發現與突轉」,寫的才華四溢,這其間的「拖延、抑制」、「必需場面」、「情感滿足」諸多功能,也處理的恰如其分。
我們將剛才兩個圖示合並使用在《沉默的羔羊》的結構分析上,將技術分析圖形化,如→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