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柏林的旅遊
城市彷彿沉浸在一片綠色海洋中,施普雷河從南面緩緩流過市區。四周環以現代化的旅館、商店、會議廳、教師會館的亞歷山大廣場電視塔氣魄雄偉、造型美觀。庫爾費斯騰達姆商業街長3千米,商店、服飾店、畫廊鱗次櫛比。著名的菩提樹街,是歐洲最著名的林蔭大道。此外,用乳白色花崗岩築成的勃蘭登堡門、有800年歷史的聖母教堂、市政廳、博物館島上的古老建築群、「水晶宮」共和國宮、洪堡大學等亦十分著名。
市內米特區西南緣挺立著勃蘭登堡門, 是曾經作為柏林象徵的凱旋門,建於1791年,全部用乳白色花崗岩築成,門樓上聳立著用青銅鑄造的勝利神像。勃蘭登堡門東側延伸著菩提樹下大街,為長1.2公里,寬 60米的林蔭大道,兩旁宮殿林立,和現代化建築群交相輝映。威廉大街由北往南穿過菩提樹下大街,曾是希特勒政府活動中心。東為亞歷山大廣場,有新建的辦公大樓,是原東柏林市政府所在地。旁有宏偉的共和國宮,外表全部用巨型特製玻璃鑲嵌而成,是原民主德國人民議院召開會議的大廈。勃蘭登堡門西側有過去的帝國大廈,已部分修復。
往西蒂爾加滕區中聳立著1957年落成的議會大廈,是現代建築的代表作之一,在此舉行過上百個國際會議。該區西端為柏林動物園,建於1841年,飼養著許多珍貴動物,為世界最大的動物園之一。蒂爾加滕區西南延伸著庫爾菲爾斯特達姆林蔭大道,兩旁現代化商店林立。柏林植物園和植物博物館建於17世紀,原是皇家花園,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重建。
市區西部沿哈弗爾河分布著大片湖泊和森林,其北是奧林匹克體育場,1936年為舉行第11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專門修建,體育場周圍有佔地 100多公頃的游泳場、冰球場、網球場和賽馬場。市內還有洪堡大學(建於1809 年)、自由大學 、工業大學、藝術科學院、博物館、圖書館及歌劇院等文化設施,文化事業發達。由於特殊的歷史和宜人的景觀,旅遊業發達。
著名景點:柏林中央車站、博物館島、德國總理府、德國科技博物館、德國國家博物館、國會大廈、勃蘭登堡門、六月十七日大街、菩提樹下大街、查理檢查站、柏林電視塔、波茨坦廣場、御林廣場、聖赫德韋格大教堂、柏林大教堂、尼古拉小區、亞歷山大廣場、柏林動物園、選帝侯大街、夏洛滕堡宮、柏林猶太人博物館、東柏林、西柏林、聖母教學、市政廳、共和國宮、威廉皇帝紀念教堂、仁義大廳。
勃蘭登堡門
1788 至 1791 年由 C.G.朗漢斯 (C.G. Langhans) 設計的勃蘭登堡門 (Brandenburger Tor) 位於柏林市中心, 坐落在巴黎廣場 (Pariser Platz) 旁,是舉世聞名的柏林標志性建築。 隨著 1961 年柏林牆的建造,勃蘭登堡門在其後 28 年間始終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城門。 作為德國重新統一的標志和象徵,它凝聚著這座城市的當代與歷史。 勃蘭登堡門前後各以六根多立克式立柱為支撐,通道只對行人開放。 著名的女神四銅馬 (Quadriga) 雕像於 1794 年安放在城門上,展現勝利維多利亞 (Viktoria) 女神駕駛一輛四馬兩輪戰車的英姿。
政府區
跨過威廉大街 (Wilhelmstraße) 的一條道路橫穿新舊政府區 (Regierungsviertel) 和使館區 (Botschaftsviertel),通往勃蘭登堡門 (Brandenburger Tor) 和國會大廈 (Reichstag) 方向。 政府區將新老建築巧妙結合,極具代表性又不失典雅之風,聯邦總理府 (Bundeskanzleramt) 尤為醒目。 您可在此瞭望國會大廈 (Reichstag),柏林最重要景點之一。 英國明星建築師諾曼·福斯特 (Norman Foster) 為其設計的圓形玻璃穹頂魅力無限,牢牢吸引各國遊客的目光。
柏林電影節
與美國奧斯卡頒獎禮一樣,德國柏林電影節 (Berlinale Filmfestspiele) 是這座城市最隆重的文化事件之一,也是國際電影界最重要的盛事之一。 這場匯聚明星與新星、藝術與商業、光彩與魅力的頂級盛宴,吸引著 27 萬遊客及 4000 名記者的關注和參與。400 部影片在此爭芳斗艷,這里通常是它們的世界或歐洲首映之處。 這是一次聲勢浩大的集會,也是一個相約電影、討論電影的節日。 國際化影院、獨立的影院、藝術的影院、年輕的影院、德國電影新發現、「遙遠的」電影國度、實驗性影院:柏林電影節囊括萬象於其中 。
博物館島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博物館島」(Museumsinsel) 坐落於柏林市中心,是全世界遊客甚至柏林本地人都十分熱衷參觀的最具吸引力的景點之一。 這座世界上最重要的博物館群之一由老博物館 (Altes Museum)、新博物館 (Neues Museum)、老國家美術館 (Alte Nationalgalerie)、博德博物館 (Bode-Museum) 和佩加蒙博物館 (Pergamonmuseum) 五部分構成,展覽無與倫比的世界級文化瑰寶,帶領參觀者一路從兩河流域到埃及、希臘、羅馬、拜占庭、伊斯蘭世界,再到中世紀、現代, 及至 19 世紀浪漫主義時期,堪稱一場精彩絕倫的藝術與文化之旅。
弗里德里希劇院
弗里德里希皇宮劇院 (Friedrichstadtpalast) 是德國最值得推薦的 20 世紀 20 年代傳統歌舞劇院。 它為觀眾奉獻奢華的歌舞劇、燈光與色彩襯托下的迷人演出,以及各種舞蹈和雜技表演,傾力打造輝煌與魅力——此外,各國演藝明星也紛紛在這個充滿文化歷史氛 圍的舞台上登場亮相。 這座位於弗里德里希大街廣場 (Friedrichstraße Platz) 附近的劇院可以容納近 1,900 名觀眾,也用作各種規模媒體活動的舉辦場所。
哈克庭院
哈克庭院 (Hackesche Höfe) 以其獨特的環境講述著柏林米特區 (Berlin-Mitte) 的歷史和這里曾經的生活方式。 這里是德國最大的庭院區,1977 年成為文物保護建築。 這片極受歡迎的建築群重新喚醒了真正老柏林片區的生命。 在典型的柏林後院氛圍中,藝術畫廊、電影院、劇院、音樂廳、酒館、餐館、酒吧、可愛的小店鋪、大公司的旗艦店等完美融合,異彩紛呈。
柏林牆博物館
柏林牆博物館 (Mauermuseum) 於 1962 年柏林牆建成不久後對外開放。它位於極富傳奇色彩的過境關卡查理檢查站 (Checkpoint Charlie) 旁邊,記錄了德國分裂的歷史,是這座城市參觀人數最多的博物館之一。 作為世界強國之間斗爭的標志,查理檢查站曾是當時內城最著名的檢查點。 查理檢查站旁的柏林牆博物館常年展出柏林牆歷史及諸多相關主題——從前東德國家安全到反對、抵抗,再到 1989 年 11 月 9 日柏林牆倒塌。
猶太人紀念碑
位於威廉大街 (Wilhelmstraße) 北端、勃蘭登堡門 (Brandenburger Tor) 附近的歐洲被害猶太人紀念碑 (Denkmal für die ermordeten Juden Europas) 無聲訴說著那源於柏林的無以名狀的罪行。 在近 19,000 平方米的土地上,豎立著由紐約建築師彼得艾森曼 (Peter Eisenman) 設計的 2,711 根碑柱。 波浪起伏的碑柱區地下設有一個「信息廳」(Ort der Information) ,以展覽的形式再現歐洲猶太人遭迫害和殺害的情況。 這是一個悲傷之地、撫慰之地,或許還是一個寬恕之地,但更是一個永不忘卻之地。
柏林大教堂
柏林大教堂 (Berliner Dom) 建於施普雷島(Spreeinsel) 北部,是柏林最大的教堂,德國新教教會中心之一。 每年有成千上萬名國內外遊客慕名前來教堂參觀,遠不止教區和這座城市的居民。 教堂於 1894 年至 1905 年由尤利烏斯·拉什多夫 (Julius Raschdorff) 設計建造,這座帶有巴洛克和義大利文藝復興鼎盛時期風格的大教堂是德國最重要的教堂建築之一。 穿過盧斯特花園 (Lustgarten) 的公園小道就可到達教堂正門。
凱撒-威廉教堂
1895 年 9 月 1 日落成的凱撒-威廉紀念教堂 (Kaiser-Wilhelm-Gedächtnis-Kirche) 是一座融入了哥特式元素的新羅馬式建築。 著名藝術家們為其鑄造了宏偉的馬賽克裝飾、浮雕和雕塑。 1943 年 11 月,這座教堂在一次空襲中被摧毀;其塔樓廢墟不久後被布置成紀念碑,並最終成為這座城市西部的標志性建築。 由埃貢·埃爾曼 (Egon Eiermann) 設計的新教堂於 1961 年 12 月竣工,以其藍色的玻璃牆和令人難以置信的內部音效聞名於世:站在這座百萬人口大都市的市中心,竟然可以聽見大頭針掉在地上的聲音。
206區購物中心
柏林206區購物中心(Departmentstore Quartier 206)
柏林中心。弗雷德里希大街上,在御林廣場和勃蘭登堡門,阿德龍酒店和國立劇院之間,映入人們眼簾的是歐洲最美麗和最高檔的購物天堂之一:206區百貨商廈。它堪與世界大都市相配的星級建築出自著名的紐約建築師事務所Pei, Cobb, Freed & Partners之手,採用玻璃棱鏡、地中海中庭和威尼斯馬賽克的建築風格值得細細品味。 奢華時尚的服裝、化妝品和室內裝飾品! 在這里,您將發現阿瑪尼,愛馬仕,寶緹嘉,卡地亞,杜嘉班納,普拉達,拉爾夫勞倫,華倫天奴,范思哲,軒尼詩,凱蘭帝筆,萊柏妮美容化妝用品,唐那凱倫(DKNY)、艾特羅 (Etro)、斯坦伯麗 (Strenesse)、史瑞莉 (Gabriele Strehle)、古琦 (Gucci)、B54 光學眼鏡 (Optiker B54)、Out of Asia 家居用品店的身影。柏林206區購物中心(Departmentstore Quartier 206) 為您精選世界各地最美(也最奢侈)的用品、收藏品和服裝,部分商品更是德國市場上的「首發品」。
柏林猶太人博物館
柏林猶太人博物館 (Jüdisches Museum Berlin) 是每位柏林遊客的必游之地。 這座令人印象深刻的博物館由建築師丹尼爾·里伯斯金(Daniel Libeskind) 設計,其常年展覽邀您進入一場德國猶太史的探索之旅。 在從中世紀到現代的 13 幅時代影像中,向遊客介紹猶太人的日常生活用品、藝術品、照片、信件,以及猶太文化在德國的互動元素和媒體站,展示著猶太人生活與德國歷史的密切聯系。 博物館還舉辦各種專題展覽進行補充和完善。
德國歷史博物館
現今的德國歷史博物館 (Deutsches Historische Museum) 由兩座建築構成:位於菩提樹下大街 (Unter den Linden) 的軍械庫大樓 (Zeughaus) 是一座獨具特色的巴洛克式建築,這里常年舉辦「德國歷史——圖片與見證」展 (Deutsche Geschichte in Bildern und Zeugnissen),陳列的 8,000 多件展品在歐洲背景下為您講述德國歷史。 由著名美籍華人建築師貝聿銘 (I. M. Pei) 設計的現代展覽館 (moderne Ausstellungshalle) 分為四層展區,舉辦大量專題展介紹重要歷史事件。
白湖猶太公墓
白湖猶太公墓 (Jüdische Friedhof Weißensee) 是歐洲最美麗的地方之一。 這里以特殊的方式映照出 19 世紀和 20 世紀初 猶太人社區的繁榮興旺,同時也訴說著他們毀滅的慘劇。 這座公墓建於 1880 年,有 115,000 座墳墓,是歐洲現存面積最大的猶太人公墓。 20 世紀 70 年代,這里被列為文物保護建築。 在公墓主路旁和特別修建的榮譽墓地中,安眠著榮譽猶太公民;這里還建有一座紀念碑,悼念被納粹殺害的猶太人。
萬湖
每到陽光普照時,萬湖 (Wannsee) 總是吸引著柏林人的眼光。 這里不僅彌漫著遠離大都市愜意散步的悠閑氛圍,也是水上運動愛好者們的真正天堂。 這里交通便捷,距萬湖市郊火車站 (S-Bahnhof) 僅幾分鍾路程。這里項目多樣,您可以游泳、潛水、劃船、賽艇、駕駛帆船——盡情享受輕鬆快樂的一天。 如果乘船游覽萬湖,周圍的各式園林將為你奉上壯麗美景,一眾小湖灣是休憩和野餐的絕佳選擇。 在綠樹成蔭的花園飯店中品嘗柏林白啤 (Berliner Weiße) 更是別有一番滋味。 亞歷山大廣場
亞歷山大廣場曾是東柏林的主要廣場,成為百貨公司、辦公大樓、高級飯店林立的商業中心。這里的柏林酒店高123.2 米,共39 層,是柏林第二高建築物。廣場上最引人注目的368 米高的電視塔,建於1956~1969 年,它是柏林最高的建築,比巴黎鐵塔還高45 米。電梯只用4 0 秒鍾就把前來觀光的遊客送上207.54 米的旋轉咖啡屋。
勃蘭登堡門
勃蘭登堡門位於市中心,在菩提樹下大街西端,它是柏林的象徵,也是德國的象徵。這是柏林昔日18座城門中最後一座。早在1769年,查理大帝就提出建造勃蘭登堡門計劃,1788年勃蘭登堡門開始動工修建,1791年完工。這座庄嚴肅穆、巍峨壯麗的建築充分顯示了處於鼎盛時期的普魯士王國國都的尊嚴,仿古希臘雅典衛城城門的建築用乳白色花崗岩建成,寬60.5米,高11米,進深11 米,有5 條通道,中間的通道寬於兩側的4 條通道,是專為皇家成員通行而設計的。6 根大型石柱支撐的門樓頂上,聳立著青銅鑄造的趕著一輛兩輪四馬戰車疾駛的勝利女神。
菩提樹下大街
德人特別喜愛菩提樹,這種樹樹葉婆娑,清香撲鼻,很早以前,人們就把柏林市最好的一條街取名為「菩提樹下大街」。這條大街東起馬克思一恩格斯廣場,西至勃蘭登堡門,全長1390 米,寬60 米,已有300 多年歷史。街道兩邊4 行挺拔的菩提樹,像翠綠的長廊,筆直地伸向勃蘭登堡門。
柏林牆
柏林牆是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圍繞西柏林建造的界牆,始建於1961 年8 月13 日。柏林牆最壯觀的地段有2處,最嚴密的一處在波茨坦廣場,這里有兩道牆,兩牆之間有一大片開闊地,地上重重疊疊地擺著防坦克用的白色三角鐵架。另一處是勃蘭登堡門一帶,整個門在東柏林界內,往西走幾步就是柏林牆外牆,牆外北面是原德意志帝國的國會大廈。1989 年底柏林牆被推倒。1990 年10 月3 日兩德重新統一後,聯邦政府幾經周折終於在1993年春取得市民們的諒解,決定重建一堵象徵性的柏林牆。新柏林牆長只有70米,但完好的體現了原貌,崗亭、「死亡地帶」、鐵絲網等一應俱全,並定於當年8 月13 日開放,供遊人參觀。
博物館島
博物館島在柏林市中心,由新博物館、國家畫廊、佩加蒙博物館、博德博物館組成。因位於施普雷河的兩條河道的匯合處,故有博物館島之稱。這個小島街道整潔,綠樹成蔭,空氣清新,風景優美。島上的主要建築基本上都是博物館。其中以佩加蒙博物館最為著名。這里展出了許多古巴比倫、埃及、波斯等地文物。佩加蒙是約公元前200年間小亞細亞一個王國的首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博物館島受到極大破壞,戰後進行了大規模的重建工作。
國家歌劇院
柏林德國國家歌劇院位於在柏林市中心的菩提樹下大街,最初建於1743年。1843年劇院在一次大火中被毀,後又按原樣修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劇院再次毀於炮火之中,1951~1955年又重建。這是一座典型的巴洛克式建築物,其外形以及內部的裝飾體現了德國民族建築和藝術風格。劇院內精美的雕像和繪畫,比比皆是。
共和國宮
共和國宮是柏林最大的現代化建築物,位於馬克思——恩格斯廣場南側。經過2年零8個月的施工,於1976 年4 月落成。為一長方形大廈,長180米、寬85米。大廈內有議會大廳、劇院、畫廊、飯店、商店、郵局、俱樂部等。議會大廳內有541 個議員座席和246 個列席者座位,周圍有小型會議室和休息室。 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1951年創辦於當時的西柏林,每年一次,原在6~7月間舉行,後為與戛納國際電影節競爭, 提前至 2~3 月間舉行,為期兩周。其目的在於加強世界各國電影工作者的交流 ,促進電影藝術水平的提高。
柏林國際電影節的主要活動有 :① 舉行影片比賽評獎,設有金熊、銀熊獎,評委會特別獎,分別授予最佳影片、導演、男女演員、編劇、攝影等;②舉行會外放映;③舉辦回顧展;④開設電影市場;⑤舉辦宣傳品展覽。80年代後,平均每年有30~40個國家參加,放映影片近 300 部。1988年,中國影片《紅高粱》獲金熊獎。
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歐洲第一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五十年代初由阿爾弗萊德·鮑爾發起籌劃,得到了當時的聯邦德國政府和電影界的支持和幫助,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舉行第一屆。主獎有「金熊獎」和「銀熊獎」。「金熊獎」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銀熊獎」授予最佳導演、男女演員、編劇、音樂、攝影、美工、青年作品或有特別成就的故事片等。此外,還有國際評論獎、評委會特別獎等。80年代,每年30~40個國家和地區參加,放映影片200~300部。電影節每年舉行一次。1978年起,為了和法國的戛納國際電影節競爭,提前至2月底到3月初舉行,為期兩周。
柏林國際電影節於1951年在美國或者從更寬泛意義上說在三個西方盟國的倡議下創立。這以後的十年內,電影節已經確立了在柏林文化生活的重要地位。英格瑪·伯格曼、薩蒂亞吉特·雷伊、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羅曼·波蘭斯基和法國「新浪潮」導演讓-呂克·戈達爾、弗朗索瓦·特呂弗、克洛德·夏布羅爾都以他們的影片在柏林電影節上獲得了巨大的國際性的成功。從六十年代中期開始了一個明顯的停滯時期。1971年,在傳統的影片競賽之外創立了新電影國際論壇。1974年,電影節上出現了第一部蘇聯影片,一年後,東德影片也加入進來。政治氣候發生了變化,
西德和東德簽署了條約。從此,柏林電影節把自己重新定位為國際電影生產的一面鏡子,使電影節在東西方之間的匯合與調停中扮演了更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角色。 如今,柏林國際電影節已與戛納、威尼斯等電影節一道成為最主要的國際電影節。它的意義不僅在於吸引了大量觀眾,而且還吸引了許多電影製作人。超過60個國家的報紙、雜志、互聯網、電台、電視台的將近3000名新聞記者蜂擁而來,每年僅公開的電影放映就吸引了超過35萬賓客。柏林電影節最重要的部分是有全世界范圍電影參與的競賽單元,在競賽結束,由國際性的評委會頒發電影節主要獎項。柏林電影節「發現」了一大批電影導演,如今他們的地位已經寫進了電影史。
柏林國際電影節的獲獎者有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讓-呂克·戈達爾、英格瑪·伯格曼、西德尼·呂美特、克洛德·夏布羅爾、羅曼·波蘭斯基、薩蒂亞吉特·雷伊、卡洛斯·紹拉、李安、張藝謀、羅伯特·阿爾特曼、約翰·卡薩維茨等 。 2007年3月7日,由德國柏林工商總會,柏林外國人管理局和柏林夥伴公司共同成立的簽證快速通道順利開通。
據了解,所謂的簽證快速通道,是指「商業移民服務中心」(BIS)成立以後,到柏林投資開設公司的企業家將不再需要經歷繁瑣的簽證申請手續,他們可以在這里得到一站式的服務,以最快的速度,最簡捷的方式拿到德國居留簽證。這項特殊的服務並不是所有的簽證申請人都可以享受,它主要針對柏林夥伴公司的合作夥伴、跨國公司的高級職員以及他們的家庭成員。早在2005年,新嘉源公司就結識了柏林夥伴公司。經過了一年多的考察,新嘉源公司最終以其誠信和實力贏得了柏林政府的充分信任,於2006年10月和德國柏林夥伴公司簽署了正式合作協議,新嘉源成為他們在中國唯一的民營合作夥伴,其客戶享有此優惠待遇。
中國公民赴德國,申請三種簽證較為方便,這三種簽證是旅遊探親簽證、工作簽證和留學簽證因私申請入境簽證,需提供護照、邀請電函,逗留德國不超過3個月,填黃色申請表,否則填寫白色申請表;交2-3張照片、經濟擔保書(須經德有關當局認可)、親屬關系公證書。超過3個月,還須交體格檢查表。申請學生簽證者須交護照,填寫3份白色申請表,交3張照片、入學通知書、經濟擔保書、體格檢查表。中國公民因私赴德國辦理簽證,可通過兩個渠道進行,一是委託中國旅行社代辦,出國者可將本人護照與有關證件交給他們,並填寫申請簽證的表格所需提供的情況,包括姓名、性別、出生年月、婚姻狀況、國內永久地址、居住地址、工作單位及職務、旅行目的、逗留期限。另一途徑是,旅客直接前往德國駐華使館辦理簽證。
申請旅遊簽證的手續:申請有效期不超過3個月的德國旅遊簽證,須遞交以下材料並符合下列條件:
探親旅遊入境居留的規定:德國對外國人入境和居留還規定:(1)外國人前往德國探親,獲得入境簽證後,還應申領居留許可證。可先委託在德國的親屬朋友事先向外國人管理局申請代辦,也可在入境後再申辦。(2)入境後如果變更居留地點,要及時向外國人管理局報告。(3)旅遊簽證持有者,不能從事任何工作。如果想從事何種工作,必須獲得外國人管理局簽發的工作許可。如果入境者臨時發生種種特殊情況,如意外傷害事故、交通事故、疾病等,在簽證限期內不能按時離境的,可以再簽證。德國駐華使館簽發的旅遊簽證,一般對一次進入下列的申根國家有效:比利時、德國、法國、希臘、義大利、盧森堡、奧地利、荷蘭、葡萄牙和西班牙。
⑵ 請大家推薦一些經典的好電影好嗎
五十二屆奧斯卡最佳影片(1980)
片名:Kramer Vs. Kramer
中文:克萊默夫婦
出品:美國哥倫比亞影片公司
年份:1979
導演 羅伯特·本頓
編劇 羅伯特·本頓
男主角 達斯汀·霍夫曼
主演 梅麗爾·斯特里普
劇 情 簡 介
本片由導演羅伯特·本頓親自改編艾佛.科爾曼的同名小說而成,是一部反映家庭問題的傑作。曾獲得第五十二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五項金像獎。描述泰迪和瓊安這對夫婦,他們育有一子比利。泰迪是一個事業心強的人常因工作放棄與妻兒的團聚,瓊安終於提出與他離婚,兒子留給他撫養。泰迪對父兼母職一事手忙腳亂,後來不得不放棄工作,選擇家庭,與兒子相依為命的親情確實感人。本片反映出當時七十年代令人側目的新生事物的單親家庭的種種問題。
第五十三屆奧斯卡最佳影片(1981)
片名:Ordinary People
中文:普通人
出品:美國派拉蒙影業公司
年份:1980
導演 羅伯特·雷德福
編劇 艾爾文·薩金特
主演 蒂莫西·赫頓
詹納德·薩瑟蘭
瑪麗·泰勒·穆爾
劇 情 簡 介
《普通人》是繼《克萊默夫婦》之後,又一部反映美國中產階級家庭問題的影片。
它系根據朱迪斯.格斯特的同名小說改編。雖然影片情節並不曲折離奇,導演雷德福又是初次執導,但由於它反映了家庭成員之間由於互不關心而產生的隔膜及其不幸後果,觸及了美國社會普遍存在的家庭觀念日趨淡薄這一敏感問題,試圖喚起人與人之間存朴的眷戀之情,因而贏得了觀眾的共鳴和關注。
傑瑞特夫婦一家四口人,住在芝加哥郊區。丈夫卡爾文是個收入頗豐的律師。他為人正直,和藹可親,在家裡是個忠實的丈夫、慈祥的父親。妻子貝思是個精明能乾的家庭主婦。她偏愛長子泊傑,不太關心次子康拉德。一次兄弟倆出去劃船,伯傑不幸溺水而死。從此,愁雲籠罩了這個家庭。康拉德因未能援救哥哥而深感內疚,整日離群索居。自殺未遂後,更加鬱郁寡歡,但從未向父母吐露過內心德痛苦。卡爾文陪康拉德散步、唱歌,並勸他去醫院就醫。貝思卻責怪丈夫過分嬌慣兒子。
在精神分析家伯奇德耐心開導、悉心治療下,康拉德傾吐了內心德苦悶,解除了思想負擔,精神終於恢復了正常。但當他在父親德陪伴下回到家裡,投向母親德懷抱時,卻遭到了她的冷遇。康拉德感到十分難堪,木然無語地呆立在一旁。這情景深深震動了卡爾文,他對共同生活了21年的妻子竟如此冷酷無情、固執己見感到震驚,同時意識到他們的夫妻感情已到了崩潰的邊緣。
最後,貝思因感到在家中極端孤立而憤然出走。
第五十四屆奧斯卡最佳影片(1982)
片名:Chariots Of Fire
中文:火之戰車
出品:英國埃尼格瑪製片公司
年份:1981
導演 休·赫德遜
編劇 柯林·弗蘭
主演 本·克羅斯
伊恩·查里遜
劇 情 簡 介
《火的戰車》的劇本根據二十年代兩個青年短跑選手-埃立克.利德爾和哈羅德.亞伯拉罕,為參加1924年在巴黎舉行德奧林匹克運動會刻苦鍛煉,終於取得冠軍的真實故事編寫而成。故事發生在1919年。英國貴族化的劍橋大學凱阿斯學院考進了一位猶太學生亞伯拉罕。這位青年深受種族偏見之苦,一心想成為贏得奧運會百米賽金牌得第一個猶太人,以此來對抗種族偏見,為同胞爭光。蘇格蘭高地也有一個決心奪取奧運會百米金牌得青年利德爾。他父親是傳教士,本人是個虔誠的教徒。他認為,運動員應具備頑強意志和獻身精神,這和基督的教義是一致的,既然天賜他一雙快腿,就是要他為上帝爭光。1920年,蘇格蘭和法國舉行田徑比賽,利德爾代表蘇格蘭參加。正當競爭激烈的時候,利德爾忽然摔倒,但他毫不氣餒,急起直追,終於搶先到達了終點。亞伯拉罕在看台上目睹這場意志創造奇跡的比賽,十分激動。他熱切地請求義大利職業教練穆杖彰寤懲�粼詼�強夏嵫嵌裙�氖�父齟呵鎩5被�嬪銑魷炙�壓實那槿朔移?哈頓持槍行獵的身影時,艾薩克以低沉的聲音述說過去。接著影企了兩碼。他的女友、歌劇演員西比爾安慰他下次定能超過利德爾,但亞伯拉罕痛苦地說,他的速度似乎已達到了極限,再也無法提高了。在場的義大利教練看到在這個失敗者身上有一種渴望拼搏的精神,決定助他一臂之力,便對他說:「那兩碼包在我身上1穆薩比尼教練針對亞伯拉罕訓練不足的弱點,指導他從基本動作開始系統地進行訓練。失去自信的亞伯拉罕漸漸恢復了信心。1924年,第8屆奧運會在巴黎舉行。英國隊起程赴法時,利德爾才知道百米預賽將在星期天舉行。按基督教規定,星期天是安息日,不得工作。他考慮再三,最後決定遵守教義,退出比賽。各國健兒雲集巴黎。英國王子威爾斯親王赴巴黎督戰。然而最有希望獲勝得百米選手利德爾卻臨時放棄了比賽,領隊懇切得要求他為國王的榮譽參加比賽。利德爾只回答:「國家、國王也都是上帝所造。」正在雙方相持不下之際,英國隊四百米選手林賽勛爵主動把自己參加四百米賽的權利讓給了利德爾,因為那場比賽不在安息日舉行。利德爾在最短時間內刻苦鍛煉耐力。比賽時,利德爾不僅奪得四百米賽冠軍,而且打破了這個項目的世界紀錄。觀眾向他歡呼,同伴把他抬在肩上。利德爾高舉起緊握的雙手,向無私地成全了他的林賽勛爵致敬。參加短跑的亞伯拉罕雖然沒有遭遇上利德爾,但和他角逐的對手全是美國短跑名將。不過亞伯拉罕這時已經領悟到,面前的障礙不是對手,而是自己的信心不足。他克服了這個心理障礙,信心百倍地參加了百米決賽,終於奪得了冠軍。
第五十五屆奧斯卡最佳影片(1983)
片名:Gandhi
中文:甘地傳
出品:英國戴菊製片公司、美國國際電影投資公司、印度國家電影發展公 司聯合出品
年份:1982
導演 理查德·阿頓巴勒
編劇 約翰·布里利
男主角 本·金斯利
劇 情 簡 介
《甘地》確實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歷史巨片。影片的開始是一篇序言:「沒有一個人的生平可以在一個故事裡都包括進去,也不可能把每年發生的時間都給予同等篇幅,把與事件有關的人物也都寫進去,只能在精神上符合原來的人物精神面貌。不漏掉重要的事件,通過這些事件,把人物的人生目的和精神面貌表現出來。影片從1948年1月31日,印度為甘地舉行盛大葬禮開始,然後回溯到1893年,青年律師甘地當時年僅24歲,億在英國受了四年高等教育。他在南非接受了一件訴訟案件,正坐在火車的頭等車廂里,卻因膚色而被驅出。這是甘地有生以來第一次嘗到種族歧視的侮辱。從此他下定決心投身到為僑居在南非的八十萬印度僑民爭取平等權利的斗爭中。他在約翰內斯堡設立了一個律師事務所,並深入印度群眾,進行宣傳教育,啟發他們的覺悟。他把妻子兒女從印度接來,表示他要進行長期斗爭的決心。他在南非的21年中,進行了大量的工作。一九零六年,甘地第一次宣傳不合作主義和非暴力思想。他率領印度人向南非當局抗議非法取消了印度人選舉權的提案,舉行了遊行示威,收集印度人的簽名,後又成立了國大黨-南非印度人最早的一個爭取公民權利的組織。他號召印度人不向南非當局登積和按手印,並組織他的追隨者和南非鐵路工人一起罷工,反對南非當局對鐵路工人的壓迫。有的印度人因為罷工或遊行示威而被逮捕,甘地就把他們的家屬聚集在一起。他把從一些富人和印度國內募集來的錢,為他們建立起一個擁有一千一百畝土地的農庄,讓這些家屬在那裡過著一種新型的、簡朴的勞動生活。他教育那裡的青年努力學習他的學說和從事勞動。他本人在斗爭中也幾次受到過監禁和毒打。1914年他回到印度,積極投入擺脫英國殖民統治、爭取獨立自治的斗爭。他仍堅持深入群眾宣傳他的不合作主義和非暴力思想。影片特別對非暴力主義作了大量詳盡細致的描繪。例如他為了抵抗英國殖民統治者在印度壟斷制鹽工業而率領群眾步行二百英里到海邊鹽場以示抗議。結果英說什麼出動大批軍警把手無寸鐵的群眾毒打一頓。但群眾仍繼續堅持前進,沒有還手抗議。這時影片鏡頭對准手持棍棒和鞭子的軍警,群眾看不到受難者,只聽到畫外的呻吟聲。1918年甘地為了抗議英國紡織廠解僱工人,他又鼓勵工人向工廠主請願,但是要他們態度溫和,像請求父親那樣婉轉而不要觸怒工廠主。甘地的非暴力主義的另一種表現手段是絕食。他為了抗議加爾各答的群眾暴亂和促進印度各教派之間的聯合而幾次絕食。影片用許多篇幅表現他奄奄一息地躺在那裡,滴米不進,只喝一點酸橙汁。
影片最動人的一幕是甘地的信徒和摯友尼赫魯跪在地上,流著眼淚請甘地進食,反映了甘地與的尼赫魯深厚友誼。影片最後表現甘地的不合作主義和非暴力斗爭終於使英國殖民統治者移交了權力,而使印度與1948年1月正式獨立。當印度舉國歡欣鼓舞慶祝獨立活動時,甘地卻未出席慶祝活動,而且憂心忡忡,因為他看到了印度國大黨內部之間的矛盾和印度各教派之間的斗爭有日益加劇之勢。印度獨立後四天,甘地即遭暗殺。
第五十六屆奧斯卡最佳影片(1984)
片名:Terms Of Endearment
中文:母女情深
出品:美國派拉蒙影片公司
年份:1983
導演 詹姆士·布魯克斯
編劇 詹姆士·布魯克斯
女主角 黛布拉·溫格
雪莉·麥克琳
主演 傑克·尼科爾森
劇 情 簡 介
該片是一部旨在以人生酸甜苦辣來詮釋母女復雜親情關系的溫馨小品,當年以黑馬姿態贏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共五項金像獎。內容講述一對深愛著對方的母女羅拉和艾瑪,但她們之間卻一直存在著隔閡和沖突,以致艾瑪為了使自己盡量脫離母親的形象和影響,用去了三十年時間,但直到臨終之際她才發現自己對母親的親情無法讓她釋懷和割捨。影片情節感人,思想深刻,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2005-10-1 16:54:45 | 訪問數: 15 | 評論數: 0 | 收藏 推薦
第五十七屆奧斯卡最佳影片(1985)
片名:Amadeus
中文:莫扎特
出品:美國ORION影片公司
年份:1984
導演 米洛斯·福爾曼
編劇 彼得·謝弗
男主角 默里·阿拉伯罕
主演 湯姆·赫爾斯
伊麗莎白·貝里奇
劇 情 簡 介
影片開始於奧地利宮廷樂師薩里埃利向神父懺悔,音樂家莫扎特的英年早逝與他不可饒恕的嫉妒和坑害有關.42年前薩里埃利從偏僻小鎮到了維也納,在約瑟夫二世的王宮里當了宮廷樂師.誰知被莫扎特的樂曲迷得神魂顛倒,一次在主教家裡終於見到仰慕已久的莫扎特,這位人稱4歲寫協奏曲,7歲寫交響樂,11歲寫大型歌劇的大音樂家原來是個放盪不羈,玩世不恭又十分傲慢的青年人.
約瑟夫二世熱愛音樂,聞知莫扎特來到維也納並接見了他,國王彈奏薩里埃利譜寫的曲子表示歡迎莫扎特,並徵求對這曲子的看法,莫扎特一面贊揚曲子,一面把曲子又彈了一遍,邊彈邊修改,使曲子變得更流暢和充滿熱情,驚嘆之餘使薩里埃利感到羞恥,為什麼莫扎特有如此才華,自己卻偏偏平庸.
由於國王的喜愛,莫扎特留在維也納寫歌劇.他寫的歌劇《後宮誘逃》、《費加羅的婚禮》都是不朽之作,由於薩里埃里的作梗,藉助國王的招牌,每劇上演不超過一星期,因此莫扎特的經濟收入很少,生活貧窮.莫扎特的妻子康絲坦絲受不了貧窮的折磨,帶著莫扎特的手稿去見薩里埃利,求他為莫扎特謀一個皇家音樂教師的職位,薩里埃利翻見一疊厚厚的手稿,他驚呆了,手稿上沒有一處修改的痕跡,所有的音符都是一氣呵成的.他既陶醉又痛苦,他抱怨上帝為什麼把智慧和天賦都給了莫扎特,他憤怒地把刻有耶穌的十字架扔進了壁爐中.
薩里埃利一面假裝是最關心莫扎特的人,一面在精神上折磨他,他裝扮成神迷的黑衣人上門向莫扎特買樂曲,迫使他不停地交出作品換取報酬來維持生活,莫扎特的身體日趨虛弱.莫扎特創作的歌劇《魔笛》在劇院上演了,莫扎特擔任樂隊的指揮,終於有一天在演出進行到一半時暈倒在地.莫扎特卧病在床,薩里埃利要他寫《安魂曲》,薩里埃利迫不及待地想像,在莫扎特的葬禮上由他演奏死者創作的安魂曲,他的名字將和音樂大師一起永世長存.
病床上的莫扎特極度虛弱無法執筆,薩里埃利建議由他執筆而莫扎特則口述.莫扎特的靈感像泉水噴涌,薩里埃利甚至來不及記錄.曲子完成了,莫扎特的生命之火也熄滅了.一代音樂大師永遠離開了他無法適應的社會.下葬的那天,大雨滂沱,好像蒼天也在為他哭泣...
第五十八屆奧斯卡最佳影片(1986)
片名:Out Of Africa
中文:走出非洲
出品:美國環球影片公司
年份:1985
導演 西德尼·伯拉克
編劇 庫爾特·里德吉
主演 梅麗爾·斯特里普
羅伯特·雷德福
克勞斯·馬里亞·勃萊德爾
劇 情 簡 介
《走出非洲》是一部表現得而復失-喪失了像田園詩一般美好、質朴生活的影片。它是以追溯往事的倒敘手法開始的:梅麗爾.斯特里普扮演的女主人公艾薩克.丹森已屆垂暮之年,且已成為小說家,但她在丹麥故居終日緬懷往昔在東非肯亞度過的十幾個春秋。當畫面上出現她已故的情人芬奇.哈頓持槍行獵的身影時,艾薩克以低沉的聲音述說過去。接著影片以閃回鏡頭表現1913年年輕時代的艾薩克。那時她名叫卡倫.布里克森,是丹麥一個富家女,她美麗、聰穎、性情深沉、感情豐富、但虛榮心較強。為了博得一個男爵夫人的稱號,她不惜遠離丹麥故鄉而到東非肯亞去找在那裡定居的表哥、瑞典男爵布羅.布里克森,並和他結婚。布羅是個不務正業的浪盪子,終日熱衷於狩獵和談論當時已發生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另外還玩弄女人。因而,卡倫的婚後生活並不愉快。她與布羅共同經營了一家咖啡園,僱傭了一千多當地農民。卡倫對非洲的原始森林、野生動物十分感興趣,因此也常常外出打獵自娛。有一次她在行獵中,遇到一頭猛獅,卡倫險被吞噬,幸得一青年男子營救。這位青年英俊瀟灑,也是英國得貴族子弟,名叫芬奇.哈頓,曾參加過戰爭,當過飛行員,但由於對戰爭反感,退伍歸來即到非洲狩獵。寂寞、空虛的卡倫對他一見傾心,但性格孤僻、固執的芬奇對她卻若即若離。此後兩人經常結伴狩獵,有時還露宿林中。兩人談時論問,但由於觀點不同,時而發生爭論。不久,卡倫發現從丈夫布羅那裡傳染上了梅毒,遂急回丹麥醫治,歸來後仍與芬奇時有來往。布羅後因負債累........
第五十九屆奧斯卡最佳影片(1987)
片名:Platoon
中文:野戰排
出品:美國阿諾德.科珀爾森公司
年份:1986
導演 奧利佛·斯通
編劇 奧利佛·斯通
主演 約翰尼·德普
湯姆·伯蘭格
威萊姆·戴夫
查理·辛
劇 情 簡 介
《野戰排》的故事由一個美國士兵克里斯泰勒給祖母寫信的形式展開敘述。一九六七年,19歲的克里斯泰勒還是一個滿臉稚氣的大學生,他放棄了學業,和其他參戰的美國士兵一起,乘坐C-130運輸機飛抵西貢。到越南後,他被編在一個步兵排里,在毗鄰柬埔寨邊境的熱帶叢林里執行任務。泰勒所在的步兵排里有各種各樣的人,對泰勒影響最大的要屬巴恩斯中士和伊萊亞斯中士。他們倆是一對好朋友,在越南戰場並肩作戰多年,但兩人對戰爭的看法卻完全不同。由於天天和死亡打交道,巴恩斯的心腸變得極為冷酷,幾乎成了一架瘋狂的殺人機器。而伊萊亞斯則沒有喪失理智,他認為即使在殘酷的戰爭中,也要遵守必要的行為准則,不能亂殺無辜。兩人都以自己的觀念影響著泰勒,而泰勒則徘徊在兩者之間,極力想弄清戰爭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影片具體表現了克里斯泰勒參加的四次戰斗。泰勒第一次參加巡邏是在一個夜晚,他們遭到越軍的伏擊。眼看著一個新兵倒在自己的身邊,泰勒嚇得呆若木雞。第二天清晨,當他們進入一個越南村莊時,看見一棵樹上吊著一個美國兵。整個野戰排都瘋狂起來。進村後,見人就殺,克里斯也端起槍對准一個嚇得發呆得越南人得雙腳就是一排子彈。巴恩斯下令用火焰噴射器燒毀整個村莊,瘋狂地屠殺村民。伊萊亞斯卻保持著冷靜,極力勸阻巴恩斯得暴行。兩人因此而大打出手,關系搞得十分緊張。巴恩斯因伊萊亞斯將情況向上級匯報而更加懷恨在心。一次,這個排在密林中遇到越軍伏擊,伊萊亞斯隻身從入敵後,泰勒和另一名士兵火力掩護。一陣激戰之後,巴恩斯聞聲趕來,命令泰勒背另一名受傷得士兵撤退,自己卻潛入密林,舉槍瞄準伊萊亞斯,連放兩槍,當巴恩斯走出叢林時,正撞見返身而來得泰勒。泰勒追問伊萊亞斯得下落,巴恩斯慌忙掩飾,拉起泰勒直奔前來救援得直升機。當直升機緩緩升空掠過一片叢林時,泰勒突然發現滿身血污的伊萊亞斯正在叢林中急奔,幾十個越南士兵在他身後緊追不舍,伊萊亞斯終因傷勢過重倒地身亡。泰勒痛苦地扭頭逼視巴恩斯,巴恩斯忙掉頭望著窗外。在一次更大的戰斗中,美軍陣地失守。美國空軍對失守的陣地進行掃射、轟炸。巴恩斯想乘混亂之機殺掉泰勒滅口,正在這時,一顆炸彈落下,兩人都失去了知覺。當他們醒來時,巴恩斯命令泰勒去找軍醫,泰勒端槍對准了巴恩斯,毫不猶豫地扣動了扳機。戰斗結束了,雙方傷亡慘重,負傷的泰勒乘直升機離開了戰常此刻,他思緒紛亂,就像剛從一場噩夢中驚醒。
第六十屆奧斯卡最佳影片(1988)
片名:The Last Emperor
中文:末代皇帝
出品:義大利揚科電影公司、英國道奧電影公司、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聯
合出品
年份:1987
導演 貝爾那多·貝特魯奇
主演 陳沖
尊龍
鄔君梅
劇 情 簡 介
本片是歷史上第一部獲准進入北京紫禁城實景拍攝的電影,導演伯納多.伯圖魯奇採用了溥儀的家庭教師庄士敦所寫的《紫禁城的黃昏》為原始架構,再參考了溥儀的自傳《我的前半生》及其它相關著作,創造出了這部反映出個人獨特觀點的傳記電影。影片講述溥儀由三歲入宮繼位,然後又被禁入紫禁城,後來民國建立,結束了他的有名無實的帝王生涯。後來他投奔日本人,並被日本軍伐扶持在東北成立滿洲國,意復興大清帝國昔日繁榮。日本戰敗,他也成了俘虜,在撫順戰犯管理所改造十年後,被特赫釋放。他以遊客身份重遊紫禁城,不免感慨萬千。
第六十一屆奧斯卡最佳影片(1989)
片名:Rain Man
中文:雨人
出品:美國環球影片公司
年份:1988
導演 巴里·萊溫森
主演 達斯汀·霍夫曼
瓦萊里亞·戈里諾
劇 情 簡 介
故事發生在當代美國。查利.巴比特是一名青年汽車商,一天,律師行打來電話告訴他,他的父親去世,留下了一大筆家產。他得知自己只能得到一輛老式"別克"車和一束干薔薇花,而其他300萬美元由他的哥哥雷蒙.巴比特(一個患有自閉症的人,俗稱"雨人")繼承。在從辛辛那提到洛杉磯的路上,查利被雷蒙古怪的生活習慣和因不諳世事而出盡洋相弄的筋疲力盡、哭笑不得,不過,雷蒙有著驚人的記憶力和心算能力,查利利用他的這一點,在賭場上大撈了一把。經過了現實之旅的雷蒙絲毫沒有變化,而對於查理,他懂得了人生中更珍貴的東西是:人的感情和手足之情,手足之情比金錢更值得珍惜。
第六十二屆奧斯卡最佳影片(1990)
片名:Driving Miss Daisy
中文:為黛茜小姐開車
出品:Zanuck 公司、華納兄弟電影公司聯合出品
年份:1989
導演 布魯斯·貝爾斯福特
女主角 傑西卡·坦迪
主演 摩根·弗里曼
劇 情 簡 介
《為戴茜小姐開車》的故事發生在美國東部喬治亞州的一個小鎮上,跨時整整25年。
影片的情節再簡單不過了:在40年代末的亞特蘭大,住著一位名叫戴茜.沃桑的猶太寡婦,她是棉紡織廠主的遺孀,年逾70,同兒子布利住在一起。她脾氣古怪,雖然有的是錢,卻仍然堅持自己開車,從來不雇汽車司機。
一天,戴茜小姐不小心撞壞了自己嶄新的帕卡德牌小汽車。情況是這樣:她正開車在道路上行駛,突然小汽車失控急劇向後倒退,撞開鄰居的花壇,越過一道土牆,最後搖晃著停在一家院子里。不用說,汽車後部全撞壞了,此時,戴茜的腳還踏在加速器上。
這一次,布利無論如何也要為母親雇一個汽車司機,買上一輛嶄新的"赫德森"牌小汽車了。他請來黑人司機霍克,任務是把他母親送到大教堂、圖書館和打麻將的地方。霍克是一個60歲的鰥夫,他善良、誠實、處世圓滑、自尊心較強。戴茜小姐有一個黑人女管家艾德拉,服務多年,戴茵對她還算滿意。戴茜要過清靜生活,不願接受新的成員。霍克只好設法來討好這位脾氣古怪的老太太。然而,戴茜好像旁若無人,根本不理采他。他想幫她干點家務事,在花園和屋裡找點雜活乾乾,也被拒絕了。每當戴茜拒絕他時,他就謙恭有禮地一聲不吭了。
一周過去了,戴茜的態度似乎有所改變,她第一次命令霍克開車送她去皮格利威格利,盡管她一路上不斷找碴兒,但這次畢竟邁出了他們之間友好關系的第一步。戴茜開始教霍克讀書,她沒有忘記自己年輕時是一個窮教師,霍克也告訴了世界上她不知道的許多事情。霍克對她非常寬厚、仁慈,戴茜一挑錯,他就隨聲附和,然後小心地重新做給她看。
他們的友誼一直持續了25年,直到1973年。這是美國南方民權運動興起的年代,戴茜終於告訴霍克:只有他才是她最親密的朋友。
第六十三屆奧斯卡最佳影片(1991)
片名:Dances With Wolves
中文:與狼共舞
出品:美國Tig公司、美國Orion公司聯合出品
年份:1990
導演 凱文·科斯特納
編劇 邁克爾·布萊爾
主演 凱文·科斯特納
瑪麗·麥唐納爾
劇 情 簡 介
凱文.科斯特納自導自演的金像獎最佳影片,從一個為蘇族印第安人翻案的觀點,描述美國白人軍官鄧巴在南北戰爭之後自願到西部前線駐守,結果跟語言不通文化不同的蘇族戰士交上了朋友,雙方時相往還。後來前往當地的白人軍隊反而將他視為叛徒,對他暴力相向。鄧巴從此以身為白人為恥,徹底投向蘇族人的陣營,並堅持自己的名字叫「與狼共舞」。
第六十四屆奧斯卡最佳影片(1992)
片名: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中文:沉默的羔羊
出品:美國Orion影片公司
年份:1991
導演 喬納森·德梅
編劇 特德·塔里
男主角 安東尼·霍普金斯
女主角 朱迪·弗斯特
劇 情 簡 介
剛剛受訓結束被分配到聯邦調查局工作的見習特工克拉麗斯接受了一項艱巨的任務,尋找並緝捕一名外號叫「野牛比爾」的變態殺人犯。已經有不少年輕女子死在了他手上,並被剝去了部分皮膚。為了了解兇犯的特殊心理,尋找出隱藏巧妙的兇手,克拉麗斯不得不去一所戒備森嚴的監獄訪問一位曾經名噪一時的精神病專家漢尼巴爾博士。
漢尼巴爾是一位智商極高,思維敏捷並有些精神變態的中年男子。他有著食人肉的恐怖嗜好。他沉著、冷靜、知識淵博而又足智多謀。克拉麗斯的思維能力完全不是博士的對手。漢尼巴克要求克拉麗斯說出個人經歷以換取他的協助。克拉麗斯為博士的智慧所折服,不由得對他產生了一種即同情又憎恨的奇妙感情。她的真誠和純真打動了博士。在多次接觸中,他斷斷續續地給克拉麗斯提供了一些線索。在他的指點下,克拉麗斯開始有所收獲。
又有一位女子被綁架,這一次的失蹤者是參議員的女兒。漢尼巴爾以轉移到看得見自然風景的監獄為條件向另一名調查局成員提供了線索,可是卻受到了欺騙。
憤怒的漢尼巴爾設法獲得了轉移出監獄的機會,並逃出了看守極其森嚴的鐵籠。而此時,受到漢尼巴爾指點的克拉麗斯也開始越來越接近兇手。在一段驚心動魄的接觸後,克拉麗斯終於擊斃了「野牛比爾」,救出了參議員的女兒。
「野牛比爾」被擊斃了,然而更危險的人物卻又出現了。在慶功會上,克拉麗斯接到了漢尼巴爾的電話。更危險的殺人魔自由了。這次又會有多少人遭到不幸呢?
第六十五屆奧斯卡最佳影片(1993)
片名:Unforgiven
中文:不可饒恕
出品:美國華納兄弟公司
年份:1992
導演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編劇 戴維·皮爾斯
主演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劇 情 簡 介
故事發生在1880年的堪薩斯和懷俄明。一名叫威廉.芒尼的農民,他曾是一個臭名遠揚的殺人不眨眼的暴徒和搶劫火車的強盜。自從他與漂亮的克勞迪婭結婚,生下兩個孩子後,芒尼決定棄惡從善,過正常人的生活。不久,他的妻子不幸病故,悲哀萬分的芒尼埋葬了妻子,帶著兩個子女,去堪薩斯郊外的一個小鎮經營一個養豬場,他要用自己辛勤的勞動,把兩個孩子撫養成人。
生活本來可以這樣平靜地過下去。但兩年後,懷俄明州大威土忌鎮發生了一名喝醉酒的牛仔毆打妓女並把一名妓女毀容的惡性事件。妓女們告到縣里,可是警長"小比爾"達格特只讓兩名牛仔賠償7匹馬給妓院老闆,就草草了事。妓女們十分憤怒,她們紛紛捐出錢財,以1000美元懸賞捉拿罪犯和他的同夥。一個一心想當牛仔槍手、外號"斯科菲爾德小子"的年輕人對這筆賞金動了心。他找到了芒尼,提出事成後對半分賞金。
開始,芒尼不願捲入這罪惡的勾當,因為他想起自己曾承諾過妻子,不再牽涉江湖殺戮,可是,為了那為數不少的賞金,為了能讓年幼的子女過上富裕的生活,告別槍手生涯11年的芒尼決定重操舊業,參與這場追殺行動。"斯科菲爾德小子"、芒尼、還有芒尼原來的老搭擋內德.洛根一起追至峽谷,結果了兩名牛仔的性命。不幸的是洛根被"小比爾"達格特的手下抓去,被他們折磨至死。
當芒尼與達格特在大威土忌相遇,洛根暴屍酒吧間外,憤怒到極點的芒尼殺死了達格特和他的部下。臨走時,芒尼發出詛咒:"誰要是開槍射我,我不但要殺死他,還要殺死他妻子,殺死他所有的朋友,把
⑶ 柏林景點
柏林景點介紹
勃蘭登堡門(Brandenburger Tor)
勃蘭登堡門,柏林僅存的城門,是柏林城的標志。以前由於緊挨著柏林牆,使它成為東西柏林分裂的代表建築。柏林牆倒塌後,於1989年12月22日勃蘭登堡門再次對外開放,成為統一的象徵。
這座以沙石為建築材料建造的柱廊式城門,於1788年至1791年由 C.G. 朗漢斯設計,仿照了雅典阿克波利斯(Akropolis)建築風格。兩側共有六個多立克式的圓柱,支撐著11米深的五條通道。1794年,勃蘭登堡門頂上裝飾了沙多(Schadow)塑造的四馬戰車及勝利女神塑像,指向東方的市中心。二次大戰期間,勃蘭登堡門四周的建築全部被毀。
巴黎廣場
巴黎廣場連接著勃蘭登堡門和富麗堂皇的菩提樹下大街。以前這里曾是一個練兵場,威廉一世在這個菩提樹下大街的盡端建造了這個四方廣場。之後,廣場由各式城市別墅、大使館和豪華的阿德龍飯店所環繞起來。
整個巴黎廣場及其周圍建築在戰爭中遭到嚴重破壞。柏林牆倒塌後,按其歷史原貌進行了重新修復。在修復過程中,這里雲集了世界著名的建築師。在勃蘭登堡門的左右兩側的Liebermann和Sommer兩座建築是現今新建的一對雙胞胎建築。其建築風格仿照了歷史上著名建築家Stüler的建築風格。德累斯頓銀行大樓的建造,避開了傳統的建築裝飾,同時又延續了巴黎廣場傳統的建築風格。
國會大廈 (Reichstag)
國會大廈(也稱「帝國大廈」)現在不僅是聯邦議會的所在地,其屋頂的穹形圓頂也是最受歡迎的游覽聖地。它不斷更新的歷史映射著自十九世紀以來德國歷史的各個側面。
國會大廈建於1884至1894年,是保羅·瓦洛特在德意志帝國成立之後為帝國議會建造的具有象徵意義的建築。由於當時威廉二世的反對,建築上的銘文「為了德意志人民」是在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才被鑲上的。
1918年11月9日,議員菲利普·沙伊德曼通過國會大廈的窗口宣告共和國的成立。1933年2月27日大廈失火,部分建築被毀,失火原因不明。「國會縱火案」成為納粹統治者迫害政界反對派人士的借口。
二次大戰中,大廈遭到嚴重毀壞。1961至1971年間,大廈按保羅·鮑姆加藤的設計方案重建。重建的國會大廈對建築進行了簡化,省去了1945年被炸掉的大廈圓頂部分。這座曾位於柏林牆邊界上的大廈內曾辦有「德國歷史問答」展覽。目前,該展覽遷至德國大教堂中。東西德合並之後,德國聯邦議會決定重新遷入國會大廈。1994年至1999年,諾曼·弗斯特爵士以大廈最初的規模為藍本設計,對國會大廈進行了重新修建,建成為一座現代化的議會辦公大樓,新建的穹形圓頂供人游覽。1994年修復工程開始之前,國會大廈曾成為全歐洲最引人注目的藝術品:Christo 和Jeanne Claude 包裹國會大廈。現在,曾讓人爭議一時的穹形圓頂已成為柏林城的新標志。
聯邦總理府 (Bundeskanzleramt)
聯邦總理府是新建政府區最醒目的建築之一。這座白色大廈是「聯邦紐帶」的一部分。「聯邦紐帶」將新建建築連在一起,同歷史建築國會大廈遙相呼應。
1991年6月20日,重新統一的德國再次選擇柏林做為首都。之後,舉行了在施普雷河灣政府建築造型設計的投標活動。柏林建築師Axel Schultes和Charlotte Frank以他們的「聯邦紐帶」設計中標。「聯邦紐帶」橫跨施普雷河,將東西柏林連在了一起。作為「聯邦紐帶」組成部分之一的聯邦總理府由中間的九層主樓及較低向兩側延深的兩翼組成。建築上部18米高的半圓形是主樓的標志。
聯邦總理府的玻璃外牆使建築透明、寬闊,12米高的石柱使玻璃外牆結構清晰,並產生了內外響應的透視效果。
聯邦總理府兩翼為辦公區,主樓入口大廳寬闊宏大,用於接待貴賓。透過總理會見層的透明玻璃或站在陽台上,可以望到蒂爾加藤公園美麗的景色。用於接待國賓的貴賓接待庭院內,裝飾有西班牙藝術家Eardo Chillida的巨型鐵質雕塑「柏林」。
御林廣場 (Gendarmenmarkt)
御林廣場(也稱「憲兵廣場」)是歐洲最美的廣場之一,是遊客的必游之地。廣場由德國大教堂,法國大教堂和音樂廳所環繞,美麗、和諧,令人流連忘返。
廣場從1688年開始由J.A Nering開闢建造,最初被稱為菩提樹廣場,以後稱作弗里德里希城廣場或新廣場。1736年至1782年,廣場由軍人所用,以此而得名「御林廣場」。1777年後,廣場由Georg Christian Unger進行了整體統一的設計和擴建。二次大戰期間,廣場毀壞嚴重。在紀念科學院250周年的慶典之際,廣場曾被改名為「學院廣場」,1991年,又恢復了「御林廣場」的原名。
法國大教堂
法國大教堂是1701年至1705年由Cayart設計, 為從法國逃遷到柏林的胡格諾派教徒所建造的。長方形的中心建築在其長邊的兩側建有兩個半圓形建築。1780年至1785年,在御林廣場的改擴建工程中,教堂按Gontard及Unger的設計,被加上了一個醒目的塔頂。二次大戰中教堂毀壞嚴重,1977年被重建。
德國大教堂
著名的德國大教堂於1701年至1708年由M. Grünberg設計,Giovanni Simonetti建造,最初也叫做新教堂。1780年至1785年御林廣場的改擴建工程中,由Gontard設計,加建了圓頂。二次大戰中教堂同樣被毀。1996年10月2日,經過重新修繕的德國大教堂重新對外開放。
音樂廳(劇院)
由Karl Gotthard Langhans於1800年至1802年在這里建造的國家劇院,毀於1817年的一場大火。普魯士著名建築師申克爾在劇院原址的廢墟上進行新建,將原有建築的殘余部分融入了新的建築之中。建築中間部分高大、寬闊,前面突出,建有埃奧尼亞式圓柱。在二次大戰期間被毀之後,最初階段只是被保護了起來,系統地修復工作直到1979年才得以進行。1984年,建造由劇院改為音樂廳重新啟用。
柏林大教堂 (Berliner Dom)
柏林大教堂原為霍恩措倫王室的宮廷大教堂,做為新教教堂同羅馬天主教教堂彼得大教堂相應。
1894年至1905年威廉皇帝二世時期,由Julius Carl Raschdorff設計所建。柏林大教堂是在舊的大教堂拆除之後,為霍恩措倫王族所建的宮庭及紀念教堂。不顧當時人們的反對,柏林大教堂上按照威廉二世的願望,建起了一座裝飾華麗、帶有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風格的圓頂。二次大戰期間,教堂毀壞嚴重,1975年至1993年間得到了重新修復,但其原有裝飾進行了簡化。
教堂內部修飾富麗豪華,於同一時期由同樣的建築家Raschdorff設計。其中最創珍貴的是大選帝侯及夫人Dorothea,弗里德里希國王一世及王後索菲·夏洛滕的棺材價值連城。主聖壇是1850年F·A·Stüler的作品。
博物館島(Museumsinsel)
博物館島上的建築群是一組獨特的文化遺產。島上的五座博物館形態各異,卻又和諧統一,施普雷河從兩側流過,使它們的氣勢更加宏偉磅礴。
島的最南端,緊鄰宮殿大橋和柏林大教堂的是老博物館(Altes Museum),在它前面伸展著盧斯特花園。最北端是新博物館(Neues Museum)和老國家藝術畫廊(Alte Nationalgalerie)。面向西側的是佩加蒙博物館(Pergamonmuseum),最外側的是博德博物館(Bodemuseum)。這組經過百年歷史建造完善起來的博物館群體建築在二次大戰中70%以上被毀,二次大戰之後,東西柏林分裂,博物館中的藏品也被分散在東西柏林多處。要對博物館進行重新修復,並將以前的藏品大部分物歸原處,還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1999年,這組博物館群落被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
五個博物館
老博物館建於1830年,由申克爾設計。內部的圓形大廳帶有高大的圓頂,將館內的古代藝術雕塑藏品籠罩在迷人的氛圍中。
新博物館建於1843年至1859年,由F·A· Stüler設計。新博物館是為分擔老博物館的藏品太多的壓力而建,曾展有人類發展史展覽,整個建築也依展覽內容,同歷史發展的各階段相呼應。二次大戰中的轟炸使新博物館成為一片廢墟,重建工程由建築家David Chipperfield設計,預計到2007年完成。
國家藝術畫廊,現稱老國家藝術畫廊,建於1867年至1876年,同樣由Stüler 設計,由Johann Heinrich Strack 完成。最初意在建造一個「科學家的殿堂」,建成之後卻成為德國十九世紀繪畫的收藏館。建築外層帶有高大、寬闊的階梯,和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騎馬銅像。整個建築於五十年代被重新修建。自1997年起再次得到重修。
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建成的博德博物館是帶有巴洛克風格的建築。建築強悍的圓頂和宏偉的入口大廳宛如橫跨在施普雷河上的一條大船。當時的博物館大臣威廉·馮·博德將內部的展廳按照各各時代的風格逐一進行設計。該館的修復工程將於2005年完成。館內的繪畫藏品現在可在文化中心的名畫陳列館內欣賞到。
島上最年青的建築是1930年建成的佩加蒙博物館,展有氣勢磅礴的宙斯祭壇,巴比倫的遊行大街Ischtartor及羅馬式的Milet大門。
電視塔 (Fernsehturm)
電視塔高368米,是柏林最高的建築,深受遊客的喜愛。塔上的觀景台高203米,在觀景台上可飽覽市容風光。
電視塔由一創作小組集體設計,建於1965年至1969年,是「世界高塔聯合會」會員。塔身為鋼架水泥結構,高250米。塔身頂端的圓球為鋼架結構,圓球內共有七層。乘電梯40秒鍾可到達觀景台。觀景台上有天線咖啡廳,30分鍾自轉一周,遊客可以在此看到整個城市嘆為觀止的景觀,盡享柏林城的魅力。塔身上邊是118米高的電視天線。
1969年至1972年,由Walter Herzog和Heinz Aust設計,在電視塔腳下建起了亭式基座。基座由三個帶有褶狀房頂的側翼組成。其中之一,便是柏林旅遊營銷有限公司為遊客安排的旅遊信息咖啡館。
萊特車站 (Lehrter Bahnhof)
柏林新中央火車站是反響最為強烈的一項建設工程。到2006年足球世界盃時,工程將全部完成,成為歐洲最大的鐵路交通樞紐。
原萊特車站在二次大戰中被毀,新的車站建在原址處,除東西方向的特快列車軌道外,還新鋪設了南北方向的鐵路,四通八達。這種十字路口式的交通功能,在建築設計中也得到了體現。車站東西方向貫穿著鋼架玻璃結構的頂蓋,兩座平行結構的大樓將南北方向的頂蓋騰空架起,南北方向的鐵路則從地下通過。由此萊特車站巨大的頂蓋將成為德國最大的玻璃結構的頂蓋。這種網狀透明的大廳結構是現代火車站建築的一個宏偉實例。
不僅由於其龐大的建築,同時也由於其前所未有的四通八達的鐵路連接,萊特車站成為柏林的建築史上一項十分重要的一項工程。
波茨坦廣場 (Potsdamer Platz)
波茨坦廣場是新柏林最有魅力的場所。其引人注目的建築集餐館、購物中心、劇院及電影院等於一身,使它不僅吸引著觀光的遊客,也吸引著柏林人經常到此一游。而以前的波茨坦廣場只成為現在廣場中的一小部分。
最初的波茨坦廣場只有一個十字路口。之後,在這里建起了波茨坦火車站,從而發展成交通最繁華的地區之一,也成了首都生機勃勃的都市生活的代名詞。二次大戰中,廣場遭到嚴重毀壞。由於它地處美、英、法、蘇管轄區的交界處,並有柏林牆橫穿廣場,使這繁華一時的城市中心,在戰後被淪為沒有人煙的隔離區。
柏林牆倒塌之後,波茨坦廣場曾是歐洲最大的建築工地。1993年至1998年間,這里建起了戴姆勒·克萊斯勒區,其中有辦公樓、商店、飯店、居民住房、餐館以及Stella-音樂劇院和一個卡西諾賭場。22層高的德比斯大樓(debis-Haus)由累措·皮亞諾(Renzo Piano)設計,其巨大寬闊的正廳內設有Jean Tinguely的機械雕塑"Meta-Maxi"。與其相連的是一家全景電影院和購物中心阿卡丹(Arkaden),內有各式商店,商品種類繁多。
2000年,座落在肯珀廣場(Kemperplatz)的索尼中心(Sony Center)正式開放,索尼公司的歐洲總部設置在此。七棟大樓環抱在一起,被圍成的中心區寬敞明亮,上有一帶皺褶的蓬式頂蓋。這組超時代的建築群還包括有一家新的電影博物館、兩家電影院、一家全景電影劇場、餐館和一個叫做「音樂箱」的觀眾與「展品」可以交流的展覽。
帶有紅磚外牆的克爾霍夫大樓(Kollhoff-Gebäude)內有歐洲最快的電梯,遊客可以乘此電梯上樓,飽覽市容風光。
東邊畫廊 (Eastside Gallery)
在1961年至1989年間柏林牆將當時的西柏林緊緊圍住,使西柏林同柏林東部地區和東德地區隔離開來。在1989年柏林牆倒塌及1990年德國統一之後,柏林牆被一段段拆除了。如今只有在很少的幾處還能看到一些柏林牆的殘跡。
分離期間,彩色裝飾畫家和藝術家以牆代紙,柏林牆西側一面曾是倍受青睞的做畫場所。柏林牆倒塌後,一些著名的噴畫藝術家在長期保留牆段的東側一面作畫,誕生了今日的畫廊。
1990年9月28日世界,最大的露天畫廊在東火車站至奧伯鮑姆橋之間正式開放了。來自21個國家的180位藝術家在長1316達米的柏林牆段上,創作了不同主題的繪畫。1991年,這段柏林牆被列為保護建築。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有Dimitri Vrubel的「兄弟之吻」,Gunther Schaefer的「祖國」,Gerhard Lahr的「柏林-紐約」等。這些繪畫在過去的幾年中遭到嚴重破壞,目前正在修復之中。
奧林匹克體育場 (Olympiastadion)
奧林匹克體育場建於1935年至1936年,由建築家Werner March為1936年奧運會「帝國運動場」的主會場設計建造。體育場最初設計可容納10萬觀眾,現在可容 納7.5萬人。目前這里正在進行全面改、擴建,工程將於2004年完成。2006年足球世界盃決賽將在這里舉行。
體育場由兩層帶柱走廊組成,馬拉松大門和巨大的露天階梯通向上層看台。整個建築的設計深受納粹統治者巨型建築原則的影響,是巨型建築的一個典型實例。
今天奧林匹克體育場仍然是許多如國際田徑比賽(ISTAF)的決賽場。德甲足球隊柏林赫塔隊的比賽以及許多大型活動也都在這里進行。帝國運動場的組成部分之一五月國民大會會場,最初是做為政治宣傳活動的場所,現在這里是國際流行音樂會的主會場。另一部分,是相鄰的仿古希臘露天劇場的森林舞台。1936年奧運會,這里是體操比賽場。如今,人們在這個綠色環抱著的森林舞台舉辦露天音樂會,放映露天電影。
運動場上還有一個鍾樓。在樓頂可以遠眺柏林城。壯觀的奧林匹克運動場,五月國民大會會場和森林舞台也可盡收眼底,而森林舞台一般只有在舉辦活動是才能進行參觀。在鍾樓內懸掛有一新澆鑄的奧林匹克大鍾,上面寫著: 「我呼喚世界各地的青年 - 1936年奧運會」。
金艾撒塔
艾撒是德國人心中的勝利女神。上面的布蘭登堡門和金艾撒塔在同一條大街上,相隔一公里左右。
東西德合並紀念碑
東西德合並紀念碑坐落在柏林市中心最著名最繁華的大街KURFUERSTENDAMM上。其寓意是:東西德的分裂就如人身上血脈的斷裂。至今,東西德的合並只是經濟,地理上的合並,而不是德意志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