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熱門電影 > 老電影球迷影評

老電影球迷影評

發布時間:2025-01-18 08:59:30

A. 找一部電影,看了很久了,大致情節是有關於一個天才的,他沒有上學卻在數學方面極有天賦

LZ,首發命中
《心靈捕手》
簡介:是一部由格斯·范·桑特於1997年導演的電影,取景地點是馬薩諸塞州的波士頓。影片講述了一個名叫威爾·杭汀 (Will Hunting)的麻省理工學院的清潔工的故事。威爾在數學方面有著過人天賦,卻是個叛逆的問題少年,在教授辛·馬奎爾和朋友查克的幫助下,威爾最終把心靈打開,消除了人際隔閡,並找回了自我和愛情。

中文名:心靈捕手 外文名:Good Will Hunting 其它譯名:驕陽似我、善意狩獵 製片地區:美國 導演:格斯·范·桑特 編劇:馬特·達蒙,本·阿弗萊克 類型:劇情,勵志 主演:羅賓·威廉姆斯,馬特·達蒙 片長:126 min 上映時間:1998-01-09 分級:USA:R對白 語言:英語

電影劇情

成長於波士頓南區貧民窟的威爾·杭汀 (Will Hunting),是位絕頂聰明卻叛逆不羈的年輕人。平日除了在麻省理工學院擔任大樓的清潔工作之外,便是與三五好友在酒吧喝酒、泡妞、整整哈佛的「聰明小孩」;一人獨處之時,就「一目十行」各式人文與科學的新知。某天「隨意解答」數學系藍勃教授所留下的數學難題,隨即引起學校師生們的驚異;在與他人打架滋事,並宣判送進少年觀護所之後,藍勃教授便費心地將他保釋出來,要求他參與數學研討與接受心理輔導。藍勃教授期望威爾能重視並發揮自己的天賦異稟,不再惡作劇、耍蠢、吹擂而耗費生命;不過,威爾卻毫無不在意,經常耍弄前來為他輔導治療的心理專家。
藍勃教授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只好求助與他有「愛恨交織心結」的大學好友尚恩出馬,開導並救助前途岌岌可危的威爾。尚恩一本「信任是突破心防的重要關鍵,不彼此信任就無法坦誠相待」的信念,「不以作之師而以作之友」的心態傾聽威爾對知識求問、人際互動、愛情探索、人生信念以及親情傷害等知性問難與情緒宣洩;日漸撫慰他受創的心靈,幫助他重新拾回對人的信任,並鼓起勇氣向女友表達愛意。在此同時,難忘喪妻之痛的尚恩在與威爾彼此「角力互動」的過程中,受到來自威爾莽撞的生命力沖擊,亦逐漸開啟因喪妻而封閉的心房,重新追尋情感的歸宿。

影片花絮:

導演格斯·范·桑特曾經要求馬特·戴蒙和本·阿弗萊克重寫劇本,讓本飾演的查基死於一次建築事故。達蒙和阿弗萊克很不情願,但還是重寫了劇本。結果范·桑特讀了以後承認這是一個很糟的主意。
·前哈佛學生馬特·戴蒙本來想把主角設置成物理天才,並為此跟一名哈佛大學獲過諾貝爾物理獎的教授Sheldon L. Glashow進行討論,結果教授建議他主角是數學天才比較合適,並把自己的連襟,麻省理工的數學教Daniel Kleitman介紹給達蒙。後來這兩位教授都在字幕中被感謝。
·當馬特·戴蒙飾演的威爾和羅賓·威廉斯飾演的教授西恩在辦公室中第一次見面時,威爾推薦西恩美國歷史學家霍華德·齊恩的書《美國人民的歷史》。馬特·戴蒙小時候是齊恩的鄰居,還曾為這本書的有聲版CD獻聲。
·在西恩教授的辦公室里掛著的那張畫是導演格斯·范·桑特畫的。
·西恩和威爾在辦公室中,西恩談到自己死去的老婆的一些趣事時,那些台詞是羅賓·威廉斯自由發揮的,這也許是馬特·戴蒙為什麼笑得那麼的厲害的原因。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鏡頭也在晃動,或許也是出於這個原因。
·片中明妮·德里弗所飾Skylar的現實中的原型也叫Skylar,跟馬特·戴蒙約會過,後來嫁給了Metallica樂隊的鼓手和創始人Lars Ulrich,並成了一名急診室醫生。
·影片結尾字幕的最後一行寫著「紀念金斯伯格(Allan Ginsburg)和伯拉斯(William S. Burroughs)。」他們都是「垮掉的一代」作家的代表人物。
·據說本·阿弗萊和馬特·戴蒙是用擲骰子來決定由誰擔任此部電影男主角。
·劇中出現威爾與西恩一起談論著名棒球隊波士頓紅襪隊(Boston Red Sox)的場景。其實男主角馬特達蒙與他的好友本阿弗萊克都是死忠的波士頓紅襪隊(Boston Red Sox,棒球隊)球迷。而在影片最後西恩在家整理物品,下樓看信時,身上穿的也是波士頓紅襪隊的棒球衫。
穿幫鏡頭
·在第一場教室戲里,黑板自己上上下下了好幾回。
·小黑板上寫的那道關於排列的題和答案都是很基礎的,不是那種能困擾Fields medalist獎獲得者多年的難題。
·當Lambeau教授透過教室的玻璃窗看西恩時,他說的話跟他的嘴型對不上。
·當Sean和Will在辦公室討論Will的成績時,Sean的開襟羊毛衫先在鏡頭里滑落到他的肩頭上,在接下來的鏡頭里又變為裹住了襯衣的領子。
·當四個朋友打架之前一起坐在車里時,車窗上一會有雨滴,一會沒雨滴,反復數次。
·當Gerald和Sean在酒吧里時,Gerald的領巾一會有,一會沒有,在同一個場景里反復數次。
·當Chuckie就建築問題閑聊時,他手上的咖啡杯從右手換到了左手。
·當Gerald和Sean在辦公室大吵的時候,窗戶上印有船的畫片消失了,當Will進來勸架時,畫片又出現了。
·當Will從監獄中出來之後,他走進地鐵的那個場景里,因為打架而造成的傷疤在他臉上消失了,但在接下來的鏡頭里又出現了。
·當Maguire和Lambeau在討論下次聚會選擇哪裡時,在鏡頭之間Lambeau的手從臉上變到了前額上,再從前額上變回到臉上。
·在Sean的課堂上,Will在鏡頭里是把腳放在桌子上,但在接下來的鏡頭里,卻變成了他的小腿放在了桌子上。
·當Will和Chuckie聊天時,通過窗戶能看見烏雲逐漸壓頂,但在接下來的鏡頭里,天空十分晴朗。
·在Will得到他新車的場景里,通過後視鏡的反射,很明顯地能在銀幕的右下方看到被他隱藏起來的麥克風。
·當Will和Chuckie在酒吧里閑聊時,頭一個鏡頭里Chuckie用右手端著啤酒罐,但當他啜飲完最後一口時,啤酒罐神奇般地出現在了他的左手上。

影評:
評價一
奔走在這個世界上的每個人都象一棵樹獨自站立,又和許多樹心手相連構成一片片森林, 精彩劇照不管多麼強大和樂觀的人,面對著吃喝拉撒、愛與信任、理想與現實、堅持與放棄這些問題時都會有不同程度上的困惑,心靈的城池上飄著陰影。有些人走過這段旅程,清風淡月,一步步走進了人生的佳境,有些人沒能趟過這條河流,擱淺在了青春的中途。1997年米拉麥克斯公司出品,囊括奧斯卡多項大獎,由加斯.范 .桑特(Gus Van Sant)執導,馬特.戴蒙 (Matt Damon)主演的《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就是一部描寫青年人走過青春陰霾,解除封閉自守,釋放心靈的感人片子。
20歲的威爾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一名普通清潔工,每天的任務是在與他同齡的大學生們放學,潮水一般離開後,打掃教室、樓道、衛生間。他出生在貧民區,在污水橫流,治安混亂,骯臟雜亂的街區成長,過早目睹了窮人生活的拮據,人生的冷暖無常,出人頭地的遙遙無期,不安的環境里度過了不安的童年,幸好有一幫窮哥們和他在一起,彼此信任,抽煙,喝酒,行樂。每當獨自一人,寂寞無聊,他就以閱讀來消磨時光 精彩劇照,培養了很強的自學領悟能力,特別是數學方面有超人的天分。一個人打掃完狹長的走廊,站在空盪盪的校園里,他會對著這個不屬於自己的地方發呆。日子一天天重復,要是一直這么過下去的話,威爾的生命也就不會出現轉機了。
有一天,學院的數學教授在黑板欄上寫下一道自認為十分困難的題目,希望那些傑出的學生能給出答案,可是卻無人能解。他失望地把題目重新謄寫在了走廊的黑板上,懸賞同學們來作。威爾打掃衛生時,發現了這道數學題並輕易地解開了,教授發現了這個天才,欣喜萬分,希望把他培養成自己心目中的人才。然而他的心扉似乎是上鎖的,教授無法走進他的世界。出身貧寒,身份低微,威爾心底潛伏著強烈的自卑和被人關心愛護的渴望,性情暴烈得象一匹奔騰野馬,只要外面世界企圖侵犯他的世界,每當他意識的傷害降臨前,他會縮回自己信任的觸角,乾脆不惜以拳頭全力拚爭。在教授面前,把他十幾年都無法解答的數學難題,在三分鍾內輕松圓滿的破解,然後在他瞠目結舌和扼腕嘆息中把答卷點燃焚毀,打擊他的自信,是威爾樹立自信的一種方式。在一次酒吧滋事斗毆之後,威爾被法庭宣判送進青少年看護所,教授把他保釋了出來,並答應法庭把他教化為一名健康合格的有為青年,重新找回人生目標。
教授用了很多方法希望他能打開心結,走進他的心,但是許多被教授請來為威爾做心理 精彩劇照咨詢的心理學家,卻都被這個有著驚人的高智商的小子洞悉心理而反遭羞辱,紛紛宣告威爾已「無葯可救」。教授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只好求助他的大學同學及好友西恩·麥克奎爾(羅賓.威廉斯飾),希望他來開導這個異常聰明而又固執倔強的年輕人。西恩·麥克奎爾同樣是為「性情古怪」深居簡出的教授,和威爾一樣飽受心底深處黑色陰影的困擾,在一番鬥志斗勇之後,兩人終於惺惺相惜,慢慢融化了冰封的心,成了忘年之交。
詩人於堅的早期作品裡,我非常喜歡一首叫《20歲》的小詩,每個從20歲走過來電影劇照(11張)的男人都可以在裡面找到自己,看到當時的藍天、草地、飛動的足球,美麗但不屬於你的少女,回首躁動、狂妄、孤獨、絕望、無聊、憂郁這些情緒里枯瘦的影子。電影里威爾也正處這個迷茫時期,對愛情和未來是迷茫和沒有把握的,巨大的落差無時無刻拍打著他,只有坐在午夜返程的電車上點一根寂寞的香煙,才感到自己的真實存在,踏實安全。很多次他都想回到貧民區,和兄弟們一起做苦力過上一輩子,簡單充實地生活。這里粗茶淡飯,身份平等,沒有冷嘲熱諷,可以自由自在地渾汗如雨,不想那麼多。但是兄弟們都看到他身上閃閃發光的東西,知道和他們不是一類人,不能耽誤他,為此很焦急。
那個早晨,當回到住地,屋子裡空闊凄清,冷火熄煙,兄弟們都不知道到哪裡去了。當他轉過身,失落地抬起頭,才發現他們已經把集體公用的從垃圾堆里找來二手車打扮一新,決定送給他去開創新的生活,希望他用知識與智慧改變命運。站在晨光里他的鼻子有些酸楚,一種巨大的責任感伴隨著自信的力量在身體里發酵。走出這破爛的巷子,他充滿激情與挑戰的人生正在開始。眼下的第一個問題是他深愛的女友密妮·達伊爾,一位中產階級家庭出身,年輕美麗的哈佛女生,因為在其優越的家庭條件、良好的教育背景下讓他感到自卑失落,為維持可憐的自尊故意傷害了她,令她大哭著絕望地離開了這個城市。他是要找回來?還是就此罷休永不聯系呢?
面對難題,威爾又一次憂郁地站在西恩教授的門口,在教授信箱里塞了離別信。原地踟躇了一番,咬咬牙,他駕駛著破爛的汽車奔上公路,朝著女孩城市的方向揚長而去,前方藍天明媚。躲在窗自後面的西恩教授,望著這個斷乳期青年的背影,舒心地笑了。
威爾的20歲,當他緊閉自己的世界時,什麼都進不來卻什麼都容納不了,當他敞開自己心扉正視自己的過往時,陽光便進來了(難怪港譯名叫《驕陽如我》),所以想要表達就有很多觀眾,想要傾訴有知己傾聽,想得到愛就女孩傾心。每一位幫助威爾的人都是心靈的捕手。可是,當他第一次獨自上路時,才深刻體會到一種作為男人的沉穩果斷。生活不是電影,但電影想要告訴我們的肯定不僅僅是這些!
很喜歡的一部電影,只要你敞開你的心扉,你的生活就會有變化!

獲獎記錄:

奧斯卡獎
1998 獲獎 奧斯卡獎 最佳男配角 (Best Actor in a Supporting Role) 羅賓 威廉斯 (Robin Williams)
最佳編劇 (Best Writing, Screenplay Written Directly for the Screen) 馬特 戴蒙 (Matt Damon),本 阿弗萊克 (Ben Affleck)
提名 最佳電影 (Best Picture) 勞倫斯 本德 (Lawrence Bender)
最佳男演員 (Best Actor in a Leading Role) 馬特 戴蒙 (Matt Damon)
最佳女配角 (Best Actress in a Supporting Role) 明妮 德賴弗 (Minnie Driver)
最佳導演 (Best Director) 格斯 范 山特 (Gus Van Sant)
最佳剪輯 (Best Film Editing) 皮特羅 斯卡利亞 (Pietro Scalia)
最佳音樂-歌曲 (Best Music, Song) Elliott Smith
最佳音樂-劇情片原作配樂 (Best Music, Original Dramatic Score) 丹尼 埃夫曼 (Danny Elfman)
金球獎
1998 獲獎 金球獎 最佳編劇 (Best Screenplay - Motion Picture) 馬特 戴蒙 (Matt Damon),本 阿弗萊克 (Ben Affleck)
提名 最佳電影(劇情類) (Best Motion Picture - Drama)
最佳男演員(劇情類)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or in a Motion Picture - Drama) 馬特 戴蒙 (Matt Damon)
最佳男配角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or in a Supporting Role in a Motion Picture) 羅賓 威廉斯 (Robin Williams)
歐洲電影獎
1998 獲獎 世界電影傑出歐洲成就獎 Stellan Skarsgård
柏林國際電影節
1998 獲獎 銀柏林熊 銀柏林熊-傑出成就獎 (Outstanding Single Achievement) 馬特 戴蒙 (Matt Damon)
提名 金柏林熊 格斯 范 山特 (Gus Van Sant)
國家評論協會獎(美)
1997 獲獎 國家評論協會獎 電影製作特別成就獎 (Special Achievement in Filmmaking) 馬特 戴蒙 (Matt Damon),本 阿弗萊克 (Ben Affleck)

B. 一部高爾夫球的勵志電影!內容是男主角的爸爸是他的球童,這部電影是什麼名字

NO.10《跟隨太陽》1951

導演:Sidney Lanfield

主演:格倫·福特、安妮·巴克斯特

影片講述了極具勇氣的高爾夫球手本·侯根(Ben Hogan)傳奇的一生。這位戰爭英雄因為事故原本有可能永遠無法行走,結果他不但堅強地康復,更是成為了高爾夫運動史上最偉大的球手之一。該片由Sidney Lanfield執導,格倫·福特飾演本·侯根,女主角為安妮·巴克斯特。

NO.9《鮑比·瓊斯:天才一擊》2004年

導演:勞迪·海靈頓

主演:詹姆斯·卡維澤、傑瑞米·諾森、馬爾科姆·麥克道威爾、克萊爾·弗蘭妮

影片是根據美國20年代傳奇高爾夫球選手鮑比·瓊斯的故事改編而成。由《耶穌受難記》主演詹姆斯·卡維澤飾演瓊斯。1925年瓊斯在參加美國高爾夫球公開賽時要求對自己加罰一桿,當時他是唯一看到自己的球在他准備擊球時移動的人,他因此失掉了本該屬於他的冠軍,但是他的體育精神卻成為所有球手的楷模。瓊斯於1926、1929和1930年均獲得公開賽冠軍,其後年僅28歲的他退出了比賽,從此職業球手取代了業余球手,到目前為止,幾乎沒有業余球手再贏得過美國公開賽。

NO.8《誰是你的球童?》2007年

導演:唐·邁克爾·保羅

主演:Big Boi、Lil' Wayne、Andy Milonakis、泰瑞·克魯斯、費松·拉夫、Tony Cox

俱樂部文化往往是一個人身份和等級的象徵,位於卡羅萊納州的松樹鄉村高爾夫俱樂部就聚集了這樣一群保守的吝嗇鬼,可他們同時也代表著當地的貴族階層和上流社會。所以不難想像,當他們看到嘻哈界的流行天王C-Note踮著腳在一大幫人的擁簇下,拿著一整公文箱足夠買下這間俱樂部的鈔票要求成為這里的會員時,是如何閉著眼睛感慨「世風日下」的……作為俱樂部的主席,迪克·卡明斯有責任維持會員制度的「清白」,他不顧一切地將C-Note和他的跟班們掃地出門,列為「拒絕往來戶」,原因很簡單,在迪克眼裡,C-Note的黑人身份就是成為新會員的最大禁忌。但是C-Note一定要成功,因為他已故的父親曾是這傢俱樂部的球童,但因為後來打破了俱樂部的高爾夫紀錄,於是被解僱了。C-Note此舉是為「報仇」……

1、FIR-你很愛他-4:42

NO.7《球童》1953年

導演:Norman Taurog

主演:迪恩·馬丁、傑瑞·劉易斯、唐娜·里德

迪恩·馬丁扮演一位高爾夫球手,而傑瑞·劉易斯則扮演他的教練兼球童,這對兩人組合參加了一個在Pebble海灘舉行的高爾夫巡迴賽,而他們最終將整個賽事變成了一次喧鬧的旅程。

NO.6《錫杯》1996年

導演:羅恩·謝爾頓

主演:凱文·科斯特納、蕾妮·羅素、唐·約翰遜

繼《百萬金臂》後主創人員再度合作,把場景轉移到高爾夫球場上。這種事情當然只有在電影里才會發生,但影片處理得輕松自然,如果你是高爾夫愛好者,那就更值得一看了。明星們打球可沒用替身哦。綽號「錫杯」的高爾夫球好手羅伊開了一所學校,心理學博士莫莉來報名學習。之後他們意識到可以換工:羅伊教莫莉打球,而莫莉可以給羅伊做心理輔導。在這個過程中,羅伊愛上莫莉,而莫莉現在的男朋友正是羅伊不服氣的競爭對手西姆斯。朋友向羅伊進言:只有在美國公開塞上取勝才能贏得莫莉的好感。但羅伊一上賽場,剛愎自用的毛病又犯了。他不聽勸告,非要選擇一條最困難的路線,冒著被取消比賽資格的危險,在觀眾瘋狂的鼓勵下,打出高爾夫球歷史上難度最大的球。

NO.5《那些最偉大的比賽》2005年

導演:比爾·帕克斯頓

主演:斯蒂芬·迪蘭、希亞·拉博夫、彼得·弗斯

故事發生在1910年代的美國,當時的高爾夫球根本就是一項有高度排他性、「高而富」的貴族運動,一位名叫Francis的年輕人,出身於經濟狀況不佳的勞工家庭,在球場擔任球童的他,對於高爾夫球有一種十分特別的熱情,而且還有難能可貴的天賦,可以說是天生的高爾夫球天才。但卻礙於出身,他只能在閑暇時當個業余高球愛好者,但不服輸的他卻決定改變游戲規則。他的天賦加上不斷的努力與嘗試,終於在1913年的高爾夫球比賽中改變了歷史。20歲的Francis帶著一位10歲的小跟班球童緩步上場,挑戰來自英國的高爾夫球世界冠軍Harry,觀眾無不驚異。這場絕世天才與冠軍好手的超級比賽,震撼了高爾夫球界。這是一個勇氣、熱情與夢想實現的真實故事,一個有先天天賦加上後天努力的年輕人,從此改寫了歷史。

NO.4《帕特和麥克》1952年

導演:喬治·庫克

主演:斯賓塞·屈塞、凱瑟琳·赫本、奧爾多·雷、查爾斯·布朗森

凱瑟琳·赫本在片中飾演體育教師帕特,她同時也是勇氣十足的新晉運動員,但她的未婚夫卻一向反對她參加運動。在一次女子高爾夫錦標賽上,因為未婚夫的突然到場,心慌意亂的帕特最後一桿打得極為糟糕,從而失去了冠軍。帕特對此時耿耿於懷,於是她向體育經紀人米基的幫助下,米基決定用盡各種方法把柏特捧為體育皇後,中間自然產生了不少浪漫有趣的情節。

NO.3《重返榮耀》2000年

導演:羅伯特·雷德福

主演:威爾·史密斯、馬特·達蒙、查理茲·塞隆

蘭納福·朱諾曾經是個著名的高爾夫球運動員,一戰爆發後參軍入伍,退伍後回到了家鄉。在人生十字路口倍感迷茫和失落的朱諾希望能和青梅竹馬的女友愛德麗再續情緣。而愛德麗的父親此時正面臨巨大的債務危機,他投資修建起來的高爾夫球場在戰後的經濟大蕭條中即將破產。愛德麗為了挽救父親的球場和鼓舞朱諾重新自信起來,便邀請兩位高爾夫高手與朱諾舉行比賽。久未碰過球桿的朱諾面對兩位職業好手顯然力不從心,一直處於弱勢。幸虧一個名叫巴格·范斯的黑人球童的幫助,朱諾才超水平發揮出了自己戰前的水準。這位神秘的球童暗中向朱諾傳授打球秘訣,還告訴朱諾怎樣應對人生困境。朱諾在球童的幫助下,漸漸找回了自己曾經擁有的自信和樂觀。

NO.2《球場古惑仔》1996年

導演:丹尼斯·杜根

主演:亞當·桑德勒、凱文·尼龍、本·斯蒂勒、丹尼斯·杜根

Happy Gilmore是一名狂熱的冰球愛好者,從小由奶奶撫養大。由於他實在離一個冰球運動員的要求實在太遠——他有嚴重的暴力傾向,而且最要命是他不會滑冰——Gilmore被教練趕出了冰球隊,與此同時女朋友也離他而去,而Gilmore的奶奶因為無法承受高額稅款,住了幾十年的老房子被收回作抵押。一個偶然的機會,Gilmore發現自己在高爾夫球方面天賦異稟,在業余組比賽一鳴驚人後,Gilmore有機會參加有巨額獎金的大師賽,與此同時,Gilmore的火爆性格和球風也為他贏得了fans、愛情以及一位退休老球手的指點,自然也使一些對手產生了嫉恨……本片充斥著笨拙的爆笑橋段,正統的高爾夫球愛好者也許會反感其粗俗與高雅的高爾夫球運動形成巨大反差,但無可否認的是正是這一點為本片贏得了廣大的觀眾。本片憑亞當·桑德勒與73高齡的體育節目解說員Bob Barker的打鬥場面贏得當年MTV電影最佳打鬥場面獎(Best Fight)。

NO.1《小小球童》1980年

導演:哈羅德·雷米斯

主演:切維·切斯、Rodney Dangerfield、Ted Knight、邁克爾·奧吉弗、比爾·默瑞

影片講述的是一個名叫丹尼·諾能的年輕人,為了賺點錢來貼補家用和上大學,到一家高爾夫球俱樂部當球童的故事。情節並不復雜,但卻笑料百出。尤其是由比爾·默瑞飾演的園丁卡爾。這是個有點歇斯底里的老兵,他聲稱曾與西藏喇嘛打過一年半的交道。片中,他一直試圖用塑料炸葯來消滅討厭的田鼠。當卡爾為了消滅幾只小老鼠而親手毀掉了自己的花園時,那種渾然不覺、沾沾自喜的表情更是令人忍俊不禁。難怪這部影片受到了廣泛的歡迎。比爾·默瑞在試戲中即興創作了一連串「灰姑娘」式的故事而被導演哈羅德·雷米斯選入劇組。出名的Ty Webb的高爾夫球撞進Carl Spackler搖搖欲墜的房子那場戲在原始腳本里並不存在。這是導演意識到全片中沒有兩位搞笑巨星切維·切斯和比爾·默瑞同時出現的戲而特意添加的,由三人在吃午飯時合寫。盡管似乎與整個構思無關,但這場戲被廣泛視為全片最搞笑的一段。
高爾夫電影:

片名:果嶺爭雄

英文名:The Greatest Game Ever Played

勇氣、熱情與夢想實現,天賦、後天努力外加難得的機遇,一位執著的年輕人從此改變了美國公開賽的歷史。這是又一部勵志題材的《美國夢》,改編自馬克·弗羅斯特的同名暢銷小說,取材於高爾夫球界的真實故事。

20世紀初期,美國高爾夫公開賽還處於英國職業選手的壟斷之下,然而在1913年,一位傳奇的人物出現了。兩位英國名將哈利·瓦頓和愛德華·雷並列第一,觀眾開始揣測在兩人中的誰身上壓注會比較穩妥,誰也沒料到一個名叫弗朗西斯·奧密特的當地球童一鳴驚人,不但在第17洞抓下小鳥上升並列第一,而且在第二天的18洞延長賽中打敗了兩位英國高球紳士,一舉奪得冠軍。

為了紀念偉大的弗朗西斯·奧密特,電影保留了他的真實姓名,當20歲的他帶著一個還不到球包高度的10歲小球童緩步上場,觀眾看到的或許是一幅有趣甚至有些滑稽的畫面,但一桿之後他們就和「比賽現場」的一萬多名觀眾共同見證了一個激動人心的歷史時刻。而這影片最後的決賽場面,也是經過從小攆著高爾夫長大的導演帕克斯頓的特別處理,一場安靜的對決被渲染得懸念十足,奧密特和瓦頓的終極PK拍攝出了西部牛仔對決的味道。

回到現實,球童奧密特一戰成名,成了國家英雄。他的勝利也破除了高爾夫在美國是「貴族運動」的理念和迷思,促進了它向平民大眾的方向發展,1913年美國只有35萬人打高爾夫,而10年後就增加到了200萬,正是有著這樣深厚的群眾基礎,才有了今天的泰格·伍茲。

片名:球場蠱惑仔

英文名:Happy Gilmore

在所有關於高爾夫電影的評選中,1996年亞當·桑德勒主演的《球場蠱惑仔》絕對是最受歡迎的。要知道,在伍茲出道前,桑德勒可是全美第一的高爾夫形象大使。即便在今天,他一踏進球場,粉絲也是無數。

與《果嶺爭雄》相同,《球場蠱惑仔》也是部勵志題材的電影,只是表達方式完全是喜劇的誇張。主人公基爾默有著一手「Slapshot(猛射技術)」的絕活兒,他最大的夢想就是進入NHL全明星隊,可惜現實中他連一個冰球隊都進不了。忽然有一天,命運將他推到了高爾夫球場,為了贖回奶奶的房子,基爾默不得不按照前職業球員彼得森的指示,參加高爾夫職業巡迴賽。

基爾默發現自己的猛射技術在高爾夫上也用得著,他的開球每次都能達到400碼,這可是職業選手都要妒忌的超遠距離啊!很快,基爾默成了一個奇跡,但他藍領階層的個性與貴族的高爾夫之間的沖突也很快顯現,在這片斯文之地,基爾默顯得格格不入。他打高爾夫就像在打冰球,根本不顧及高爾夫的禮儀與傳統。火暴脾氣的基爾默痛罵球童,挑釁球迷,詛咒小球,不爽了就把發球桿拋出很遠。更樂的是,他還不顧高爾夫規則潛入水中救援落水的小球,還與球場里的鱷魚大打出手。不過,這一系列的怪誕行徑都為高爾夫增添了許多新鮮空氣,當年此片上映時,許多不喜歡高爾夫的人也到電影院排隊觀看,30歲的桑德勒也憑藉此片一舉奠定了他好萊塢笑星的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球場蠱惑仔》當年還力壓《斷箭》和《紅番區》,榮獲了當年MTV頒發的「最佳打鬥場面獎」。獲獎的打鬥場面是一場職業/業余配對賽,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著名節目主持人鮑勃·巴克爾(Bob Barker)客串他本人,出席了這場職業/業余配對賽,正好與桑德勒扮演的基爾默分到了同一組。一番相互奚落之後,兩人拳腳相加。應該說,這段打鬥場面是勝在詼諧幽默。有趣的是,今年的索尼公開賽職業/業余配對賽上,魏聖美正好就和桑德勒配對參賽。「與亞當一起打球真的很逗樂。」

魏聖美笑著說,「我的目標是:在打球的時候忍住不笑。」

片名:球愛的天空

英文名:Tin Cup

這是有史以來排名第二的高爾夫電影,盡管它有個非常糟糕的結局。「TinCup(錫杯)」是主人公羅伊(Roy McAvoy)的綽號,也象徵著高爾夫球賽冠軍所得到的至高無上的那座獎杯。

羅伊曾經是一名高爾夫球好手,球場失意後在德克薩斯偏僻的小鎮開了一家快倒閉的高爾夫練習場,靠回憶昔日的輝煌和與老友調侃度日。直到競爭對手的女友前來學打球才重又喚起了他回到賽場的慾望。然而,在他重出江湖的美國公開賽中,為了追求完美的技術,他寧可犧牲掉贏取冠軍的機會。影片結束時,羅伊輸掉了比賽,但是他贏得了尊重,更贏得了愛情。

這是一部為很多高爾夫球迷奉為經典的影片,它使現實生活中還抱有一點點夢想的人在此得到了安慰和滿足。凱文·科斯特納的表演更令影片加分,個人非常喜歡羅伊在規定時間的最後幾秒鍾出現在美國公開賽的發球點時的一幕,前一夜的酒醉還未全部清醒,他向一個賽場官員說:「是打一籃快球的時候了。」

片名:球童小屋

英文名:Caddyshack

又一部以高爾夫為題材的喜劇電影,在《球場蠱惑仔》之前,《球童小屋》可是上個世紀80年代最受歡迎的瘋狂無厘頭高爾夫電影。而跟大多數高爾夫電影一樣,他的主人公也是一位球童,貴族運動中忙忙碌碌的小人物,更顯得可愛。

影片講述的是一個叫丹尼的年輕人,為了賺錢貼補家用和上大學,到一家高爾夫俱樂部當球童的故事。其間俱樂部里暴發戶似的專橫老闆和蠢笨滑稽的雇員之間不斷產生著沖突,也碰出笑料不斷。影片情節非常簡單,品位也不高,還嚴重偏離了高爾夫的主題,卻受到很多高爾夫球迷的喜愛。影片中歇斯底里的園丁卡爾奮戰田鼠的一段就非常有趣,當卡爾為了消滅幾只小老鼠,親手毀掉了自己的花園而渾然不覺時,那種沾沾自喜的表情真是讓人忍俊不禁。

片名:重返榮耀

英文名:The Legend of Bagger Vance

比起上面四部高爾夫電影,這部該算是青春偶像劇。投資7000萬美元的影片,匯集了黑人帥哥威爾·史密斯、好男孩馬特·達蒙、大美女查莉茲·索隆,還有曾經是好萊塢白馬王子的演員出身的導演羅伯特·雷德福。雖然影片公映後票房不甚理想,但花兩個小時看看明星還是值得的。

片中馬特·達蒙飾演的高爾夫金童在一戰結束後回到家鄉,戰爭的經歷令他一蹶不振,為了讓他重返賽場,女友找來了神秘的通靈人巴哲·文斯(威爾·史密斯)為他治療。於是,在空曠的原野上,一場心靈與身體溝通的游戲開始了,這里高爾夫只是一個工具,幫助失落的人找回了信心。可惜馬特·達蒙的擊球姿勢菜鳥得很,看得就是不如凱文·科斯特納爽,可能這就是片子不賣座的原因吧。

●《鮑比·瓊斯:天才的一擊》(Bobby Jones:Stoke of Genius)當你講述高爾夫電影的時候,你不得不提高爾夫神童鮑比·瓊斯(wiki),20世紀30年代他拍攝了系列電影和著作,《短距離》(Short)等幾部影片的放映都相當成功,但他也為此付出了巨大代價———失去了業余選手資格。

但瓊斯在高爾夫球場上已經是一座豐碑。八十年來他的高爾夫紀錄還沒人能打破,在二十八歲時他奪得了所有賽事的冠軍,於是,他決定歸隱田園,和他嬌小、美麗的妻子過著遠離賽場的安靜生活。《天才一擊》就是講述他高爾夫生涯的傳記片。

在電影中再現真人的故事總難免要挨罵,就像當年奧利弗·斯通拍攝《尼克松》就曾引起極大爭議一樣,將20世紀最偉大的高爾夫球手、最富傳奇色彩的鮑比·瓊斯的故事改編成電影,當然也要冒一定的風險。影片描述了瓊斯從一個脾氣暴躁的人如何成長為一名完美的紳士球手,但甫一上映遭到美國媒體「差勁之極」、「缺乏深度」的謾罵,認為演員的表演極其失敗。然而,就像當年人們無法阻止鮑比·瓊斯贏得比賽的勝利一樣,這部被影評家嗤之以鼻的影片大獲全勝,上映之初就突破1300場,收入絲毫不亞於同期上映的《特洛伊》和《怪物史瑞克2》。

雖然《天才一擊》算不上影史上經典的體育電影,但這為鮑比·瓊斯的偶像地位聚集了極大的人氣,不僅僅是高爾夫球迷,原本不熟悉瓊斯和高爾夫的人,也能通過這部影片,對這項運動產生一點興趣。

●《無懈可擊》(Dead Solid Perfect)根據原著改編的電影自然備受關注。據說在影片中飾演主角的男演員蘭迪·奎德本身就非常熱衷於高爾夫運動,一生都在不停地參加巡迴比賽,或許這個角色就像是他自己的寫照。

●《跟隨太陽》(Follow the Sun)高爾夫運動史上不朽的人物———本·霍根人生傳奇的精彩演繹,影片生動地反映了1951年高爾夫球的水準,但也有爭議說這其實是一部最糟糕的霍根傳記。霍根親自為這部電影擊球,你可以看到他的球技是多麼出色,而披頭士樂隊此後為這部影片作曲更使它身價陡增。

●《紳士的比賽》(A Gentlemans Game)你不但可以在看電影的同時學到很多技巧,還能真正了解高爾夫這項運動的真諦。年僅12歲的提米·普萊斯展示了在高爾夫運動上的過人天賦,他的父親把他送到了當地的俱樂部學習。在那裡,一位高爾夫教練教給了他技術和很多東西,這部有著震撼視覺效果的電影,同時抓住了高爾夫運動的靈魂和奇妙所在,並告訴我們如何做出生命中的抉擇。

●《老虎伍茲的故事》(The Tiger Woods Story)

C. 老年人適合看的電影

老年人適合看的電影有:

1、忠犬八公的故事:影片《忠犬八公的故事》改編自1925年發生在日本的真實故事,影片講述一位大學教授收養了一隻小秋田犬,取名「八公」。之後的每天,八公早上將教授送到車站,傍晚等待教授一起回家。不幸的是,教授因病辭世,再也沒有回到車站,然而八公在之後的9年時間里依然每天按時在車站等待,直到最後死去。

2、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都不能少》是1999年上映的一部劇情片,根據施祥生小說《天上有個太陽》改編,由導演張藝謀拍攝。該片使用一班非專業演員製作一出像紀錄片的電影,故事主題是關於農村、貧窮及文盲的問題,在該片中張藝謀保留了演員本身的名字。

3、男婦女主任:《男婦女主任》是由張惠中導演,宋丹丹,趙本山,梁天張洪傑主演的喜劇電影。主要劇情是鄉里要開婦女主任會議,老主任年紀大了,新主任還沒有選出來,無人去開會,情急之中,村長同意讓鳳蓮的丈夫劉一本先去應付一次。不料這位男婦女主任卻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4、姨媽的後現代生活:《姨媽的後現代生活》是由許鞍華執導,李檣編劇,周潤發,趙薇,斯琴高娃主演的劇情片。影片以上海現代都市生活為背景,講述了一位知識女性退休後充滿戲劇性的悲喜人生故事。

5、丈母娘來了:《丈母娘來了》是導演梁山根據家庭情感劇作家闌珊的《丈母娘來了》小說改編的家庭劇。由雷佳音,朱傑,朱茵,王麗雲等領銜主演。該劇,主要講述的是「丈母娘」對「未來女婿」在房子、車子、票子等方面有著嚴格要求,從而引發出一系列啼笑皆非又讓人心酸的故事。

D. 奪冠觀後感_影評解析評價_結局彩蛋

隨著我國經濟文化與國際地位的全面提升,屬於中國的文化自信與民族情感也逐漸向世界展開傳遞。在振興「三大球」的特殊時代背景之下,影片《奪冠》在影像空間中為觀影者塑造了一場關於體育價值的共識。陳可辛導演將視角放置於作為「三大球」中受到全世界認可與矚目的中國女排的故事,使用自然流暢的敘事手法,通過細膩真實的情感刻畫,將中國女排在三個不同時代中的成長與發展呈現出來,也將各個年代中的理念情懷與體育精神展現的淋漓盡致。

通過「女排精神」這一核心主題作為敘事重點,在情節中以「女排精神」為內核展開敘事,記錄與詮釋出「女排精神」隨時代發展中的變遷,在前後看似矛盾與間離的敘事結構中,隱藏的確是各個時代中我國女排的精神寫照。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解析這部振奮人心的電影——奪冠

一、解析《奪冠》電影之主題與敘事手法

(一)以小見大,緊扣旋律

影片《奪冠》以我國兩位女排教練郎平與陳忠為主角人物,以中國女排在運動場上的拼搏之路為敘事主線,通過再現1981年與2016年兩個重要的中國女排取得成就的時間節點,與對教練及女排成員們的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等細節的刻畫,以小見大、以細膩見全貌,深入挖掘各個時代背景下獨具民族特色的時代內涵,不僅刻畫出我國體育力量與女排運動精神,更與重視體育文化產業發展、弘揚體育精神的主旋律工作相貼合。

影片中有意而為之的留白,需要觀影者對於我國近三十五年來變遷有一定的了解,並且將其放置於這些影像空間留白中進行解讀,以此來理解影片中個體與群體在形態與行為方面的合理性,這也成為了影片中以小見大的重要論證之一。受影像空間的局限性影響,大部分敘事空間被放置於女排訓練場內,並且在短短的兩個小時中影片無法展現三十五年間時代變遷的全貌,但影片中頻繁出現的「車」這個符號化的能指,卻能夠讓觀影者以小見大的感知到的變革。導演陳可辛在接受采訪時曾透露過影片中被刪減的一段情節,郎平駕駛汽車與陳忠行駛在北京的道路上,兩人因長時間生活工作在訓練場中,不熟悉道路因此迷路,通過這一小段細節化的敘事,觀影者則可以感受到中國女排與我國三十五年共同成長的滄海巨變,展現出個體生存在變遷下只有堅守初心、不斷對自己的行為及進行迭代,才能在主旋律的時代節奏下踏上時代的主潮流,中國女排與其精神才能在此過程中持續發光發熱,為我國振興「三大球」的體育文化事業貢獻出最為核心的一股力量。

縱觀整部影片,無論是敘事空間或是人物刻畫,影片均使用了「小空間」、「小人物」、「大時代」、「強精神」的敘事原則,以郎平與陳忠為代表的十四億中國,在訓練場或是各個工作崗位中的小空間中,將中國女排精神、務實祖國的精神付諸於實踐,通過緊扣時代主旋律的敘事情節與人物刻畫,細膩真實的塑造典型,通過影像空間弘揚奮斗進取的女排精神與砥礪前行的中國力量。

(二)「小人物」與「大時代」的糅合

到底什麼才是女排精神?陳可辛導演為影片中注入了這個核心問題,而每一位觀影者則隨著敘事的不斷曲折推動、人物形象的逐漸生動,終於在最終女排奪冠的時刻,在動容感懷之時,都對女排精神有了屬於自己的答案與詮釋。影片中對於「女排精神」的刻畫與描寫並沒有採用刻意抒情的手法,更沒有採用對主旋律氛圍的刻意渲染,背景音樂作為影片中烘托情緒的重要視聽語言之一,在影片《奪冠》中卻未曾出現。影片中刻畫的每一個人物均歸屬於相應的時代中,其不僅僅代表個體生存,更是相應時代的影像化縮影,而在相應的時代精神也並沒有通過宏大的敘事世間進行鋪陳,而是從人物入手,通過對細節的刻畫將女排精神浮現於熒幕之上。女排精神在最初中國女排奪冠時,不僅僅只屬於體育事業,也不僅僅只屬於那個時代,女排精神是我國青年為實現文化夢想、捍衛民族尊嚴的具象化闡釋,而影片中以郎平和中國女排為代表的體育人,正是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通過拼搏與頑強的訓練最終奪得桂冠,並完成了女排精神以及力量的注入。

二、解析《奪冠》電影之細節與情節

解析1:細膩的角色刻畫,細節到位催淚效果max

《奪冠》的第一段故事講述的是1981年中國女排備戰世界盃的故事,其中有幾個細節深深的觸動了我:由李現客串出演的王幹事,坐兩天火車趕來告知吳剛所飾演的袁指導,美國已經將計算機技術投入到了女排項目中,一台計算機能抵得過1000個人腦,對手可以通過計算機將每個選手的打法習慣分析得清清楚楚。

袁指導起初十分震驚,緊接著問王幹事「我們能弄來計算機嗎?」

王幹事表示:有是有,但一卡車都運不過來,而且會操作的人沒幾個。翻譯過來就是:沒有。並補了一句「未來體育靠的不是人,是科技」。

通過這一段的刻畫,瞬間體現出了我國當時在技術條件方面是多麼的落後。技術條件落後無法彌補怎麼辦?袁指導將球網升高了15cm,並要求陪打教練加大扣球的力度,逼著女排姑娘們用這種方式超越自己。看著女孩們的扣殺一次次的下網,手掌、手臂、大腿因陪打教練勢大力沉的扣殺而烏青、破皮,心情頓時變得五味陳雜。為了這個冠軍,她們真的犧牲了太多太多。

「我們這么干,計算機能計算出來嗎?」袁教練問著王幹事,但他看著眼前的一切早已和我們一樣,不知該說些什麼了。

為了讓女排的選手們能夠與世界級的對手抗衡,袁教練還專門找來的江蘇男排與姑娘們打模擬戰,那天是大年三十。表現不夠出色的女孩們在比賽結束後被教練罰接三十個球,體力不支的女孩跌倒在地,但教練的球卻還是一個又一個的砸在她的身上。

訓練結束後,女孩們回到食堂,推門進去發現教練早就把他們的父母請來一起過年。堅強的女孩們在看到父母的那一刻,內心壓抑的情緒再也無法控制,一個個撲到父母懷里放聲大哭,就連青年郎平也不例外。說到底,她們再堅強也只是些20多歲的女孩啊。

看到這一段的時候,眼淚真的是不自覺的在眼眶裡打轉,不需要太多的煽情台詞,恰到好處的劇情配上應景的BGM就夠了。

解析2:令人難忘的青年陪打教練

《奪冠》前半段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角色不是青年郎平,而是彭昱暢所飾演的青年陪打教練陳忠和。在剛加入女排被通知擔任陪打教練的時候,他其實是十分抵觸的。在與郎平的相處中,他逐漸被郎平的精神所感染。郎平告訴他,自己18歲被選進隊,但教練卻不給她跟訓的資格,要求她先將深蹲蹲夠100公斤才允許她碰球。為了打成這一目標,郎平沒日沒夜的在苦練,片中我們可以不止一次的看到場地里只剩郎平和陪打教練兩個人。

到後來與江蘇男排的模擬戰,他被分到了男排隊做接應。站在女排中都不算高的他,站在一個個190cm+的男排中則顯得更加矮小,身上那件寫著「女排」二字的衣服也讓他十分的不自在。

但隨著比賽的進行,看著女排姑娘們面對身體素質遠超自己的男排選手,卻毫不服輸的樣子,他的心態發生了轉變,開始真正愛上了排球,不再是單純的為了工作。一個魚躍救球,讓他得到了那些原本不把他當回事的男排選手們的肯定。這一場比賽不僅是對女排姑娘們的磨練,同樣也是對他的歷練。彭昱暢這名年輕演員將陪打教練這個角色的成長拿捏得也很到位,在得知無法隨隊出征世界盃時的遺憾;在收到女排姑娘們你織袖子、我織領口拼湊出來的毛衣時,眼中的羞澀;在女排奪冠後,對著身邊人說出「我也是打排球的!」時的驕傲都表現得非常到位,讓人對這個角色印象深刻,許久難以忘卻。

解析3:球賽與電影的完美結合

《奪冠》作為一部劇情運動片,在講故事的同時還為我們呈現了三場精彩的比賽。通過慢鏡頭和多角度的特寫,將選手們的表情、眼神、手勢以及比賽過程中的每一個動作都完美的呈現在了熒幕上,讓我們有一種身臨其境在現場觀看比賽的感覺。在比賽進行到白熱化階段時,不管穿插著現場觀眾席、教練席、電視前觀眾的表情變化和語言交流,給人一種強烈的緊張感。

在觀影過程中,每當中國隊扣殺得分的時候,我的身後都能聽到一些觀眾的歡呼聲;而失誤時則會傳來失落的嘆息。《奪冠》的比賽都是取自真實比賽,對於關注女排的觀眾來說,其實電影中的三場比賽勝負是已知的。但在觀影過程中,這種強烈的現場感還是會將我們不由自主的帶入到比賽中去,將我們從一個看電影的觀眾,變成一個看比賽的球迷。尤其是第三場2016年裡約奧運會比賽,由女排隊員們本色出演,一時間讓人分不清是電影片段還是真實的比賽錄像,代入感更加強烈,這種觀影體驗真的非常棒。

這也是我非常推薦帶長輩們去看《奪冠》的理由之一,在那個年代,大多數人最多隻能通過黑白電視來觀看女排轉播,許多甚至只能通過廣播來收聽。像《奪冠》這種堪比現場觀賽的體驗在當時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這大概就是為什麼在比賽過程中觀眾席總是歡呼不斷的原因吧。

三、解析《奪冠》電影之視聽解析

雖然我們都知道,對於一部電影來說,「故事」至關重要,但很多時候我們評價一部電影,需要更深一步,去看它的劇作結構,去看它的視聽語言。畢竟電影遠不僅僅是「故事」。

這一理念最初的體現,在青年陳忠和來到中國女排作陪練、第一次進入女排訓練館的段落之中。推開訓練館的大門之後,電影開始了一次高速剪輯。高速剪輯充斥著影片接下來的幾乎所有部分,甚至可以下如此論斷:剪輯是《奪冠》成功的最大推手。但這並不只是普通的高速剪輯而已。

《奪冠》在開場訓練館的段落中所展現的,是一種視聽元素相互配合所形成的的完美節奏感,用更形象一點的話來說,便是「流動」或「跳躍」。讓我們回顧這一段落的視聽構成:背景音樂是一段節奏感極強的弦樂協奏,它的節奏感和流暢性是構成視聽的「流動」、「跳躍」的基本框架;

在背景音樂之上,是不斷響起的排球擊打聲,它們就像鼓點一樣不斷敲擊,形成視聽語言的「底噪」,提供秩序中的一種無序;然後是女排球員的人聲介紹,人聲作為旁白,配合教練反應鏡頭、緩慢前行的推軌視點鏡頭、全景女排隊員各種訓練動作的特寫鏡頭、排球飛躍的特寫鏡頭等各類鏡頭的高速剪輯,組成的節奏與背景音樂完美嵌合。

影片中充滿了肢體動作——訓練的各類動作、擊球、跳躍、扣球、撲倒、轉球……包括第三幕訓練時的動員,也同樣是圍繞「對牆擊球」這樣的動作。影片的高潮,當然更是基於賽點的「救球」、「扣殺」等動作。

大量的肢體動作呈現,帶來的是力量感與速度感,這正是體育賽事的原始魅力——一種由「運動」帶來的強大生命力。《奪冠》對於排球運動的魅力挖掘最主要的部分就在於此。我們時常能在日本許多青年電影作者中一窺此類獨屬於年輕生命的「身體美學」,如山戶結希、真利子哲也等等。

《奪冠》創造性之處在於,影片的一些時刻,觀眾與賽場的界限——即「電視機屏幕」——被打破了。如,在第一場比賽中的一個鏡頭中,女排隊員跳起對著鏡頭方向扣殺;接下來,電影瞬間轉場至觀看電視機轉播的觀眾,音樂戛然而止,鏡頭從電視機處一邊俯拍觀眾全局一邊快速後退。

在實際觀看體驗中,這兩個鏡頭的銜接,彷彿那一記扣殺被扣出了電視機殺向觀眾一般,扣得觀眾啞口無言。在這一例子中,電影藉助相似的「運動」的銜接來打穿界限,這是非常高明的剪輯構思。最後一場比賽中過去與現在的平行蒙太奇同樣是一個亮點。平行蒙太奇這種剪輯技法,本來就具有天然的情緒感染力,因為此法不僅在連接兩種影像,更是在連接兩種動作、兩個時空、兩種情緒。

四、解析《奪冠》電影之情感

恰到好處的雞湯,有深意又不刻意,《奪冠》全片一直都在為我們傳遞著正能量的精神,沒有刻意的喊著口號,而是通過故事和比賽,潛移默化的讓我們去感悟:

1、民族榮譽感

當時的中國體育條件非常落後,在別人用計算機分析打法、研究技戰術的時候,我們只能通過魔鬼訓練來強迫自己超越極限。教練和隊員們每日苦練、研究著上屆冠軍日本隊的打法風格,就連陪打教練都是作為日本主力江上由美來模擬的。

在那個年代,中國剛進入改革開放不久,不管是生活條件還是科學技術都十分落後,面對近鄰日本的飛速發展,國人需要一種精神來振奮士氣,而女排就是當時最大的希望。老一代的女排姑娘們才能夠在一次次的魔鬼訓練中一直堅持到最後,也正是這種為了民族榮譽拼盡全力的精神。

2、體育精神與責任感

在這個故事中,加入了一段小插曲:郎平與陳忠和在賽前見面,兩人聊到第二天的比賽,陳忠和詢問郎平:「你希望誰能贏?」郎平說:「我希望中國贏,但我現在作為美國隊的教練,我會盡全力幫助我的隊伍贏下比賽。」,這里傳遞的是一種體育精神。

3、女排故事的背後,講述了民族的復興。

《奪冠》的故事從1981年開始,到2016年結束。這35年間,我們不僅見證了女排的從崛起豪取五連冠、到跌入低谷一蹶不振,再到重回巔峰的傳奇經歷;也通過電影中時間線的推進,感受到了國家的飛速發展。

前面我們提到美國隊在1981年就已經將計算機技術投入到了排球比賽中,當時的中國隊是根本沒有這個條件的,只能靠血汗苦練來克服先天劣勢。

但時間來到2016年的里約奧運會,隨著我國科技水平的飛速發展,我們也擁有可隨身攜帶的筆記本電腦,不再是一卡車都運不了巨型計算機。在巴西隊頑強追分的時候,我們也終於可以通過計算機技術,計算分析對手的打法習慣,迅速改變戰術,我們終於和世界上的其他國家站在了同一起跑線。

這種充滿年代感的對比還體現在觀眾上,在1981年的時候,觀賽是幾百人看一台黑白小電視,遠處的人只能靠前面的人口頭講述來了解比賽進程。

而到了2016年,幾乎家家都有了彩色電視,不再需要幾百人擠在一起,人人都能在自己家中看到女排姑娘們的英姿。女排精神鼓舞了一個時代的國人,成為了民族復興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如果沒有她們的鼓舞,或許就沒有我們今天這樣的高質量生活吧。

影片通過中國女排的發展,折射了中國的發展和每個人身上的進步。。新的「女排精神」在這次改革下逐漸成型,變得更有溫度;「奪冠」也不再是唯一的勝利,不管是銀牌還是銅牌都有存在的意義。排球此時才真正從集體走向了每一個貼近它的個人,人的體驗在「新女排精神」中高於了勝利本身的意義。排球從此不再被汗與血包裹,而是畫上了青春和歡笑的色彩。

每個時代都有獨屬於它的精神,我們不必循規蹈矩,也不必一味地去歌頌某個時代精神的偉大。時代總是在前進的,我們只需跟上它的步伐,或者超越時代。

這篇《奪冠》電影的影評就到這里啦,謝謝大家的觀看。奪冠影評奪冠結局奪冠觀後感奪冠解析奪冠影評價奪冠結局

E. NBA球星主演(或參演)過什麼籃球類型的電影推薦上幾部

影片:《拯救匹茲堡的魚》 大腕:「J博士」朱利葉斯-歐文 劇情:在電影里,J博士扮演了匹茲堡巨蟒隊的球星,他們的主場是在一間地下室里,經過一系列的是是非非,最終結局大圓滿。 影評:在電影里扮演自己的職業,的確沒有什麼挑戰。總覺得類似「J博士」這種長相的老人,應該出演政府機關里的領導才對,或者出演一名研究外太空侵略者的聰明博士。J博士!准備好了嗎?快去拯救九大行星的外星侵略者吧!別忘記在它們的頭頂上大力灌籃。 影片:《He got game》 大腕:雷-阿倫 劇情:描寫一個高中天才球員所面臨的抉擇問題,身在監獄的父母也得到假釋出來勸導兒子,影片中充滿了催人淚下的父子情。 影評:不知道為什麼,每次看到雷-阿倫的時候,總想用王子這個字眼來形容他,也許他才是英俊外表與善良靈魂的化身。最全能的籃球手,也許最全能的特長還不止是在籃球場上。 影片:《太空大灌籃》 大腕:「飛人」喬丹、巴克利、皮蓬等 劇情:來自外太空的「怪物奇兵」要綁架華納兄弟公司的所有動畫人物,最後決定由一場籃球賽來決定勝負,動畫人物們請來了「飛人」邁克爾-喬丹,最終喬丹投中制勝球,拯救了大家。 影評:憑借著超級人氣與地位,喬丹在電影里依然扮演自己。現實生活中,喬丹可以拯救公牛隊;動畫里,喬丹可以拯救動畫人物;不知道在未來里,喬丹會不會化身超級籃球無敵戰士,去拯救人類呢?記得這部電影在中國公映的時候,凡是可以摸到電影院某一個高度的橫梁的人,都可以免費看這部電影。可憐當時能摸到那個高度的人寥寥無幾,只能乖乖地掏10塊錢買票入場觀看了。 影片:《尖聲驚笑4》 大腕:「大鯊魚」奧尼爾 劇情:影片惡搞了美國各大賣座電影,奧尼爾身穿熱火隊服,想通過罰球來拯救自己的性命,一罰不中,死亡臨近,最終……還是被惡搞了。 影評:憑借著自己的名氣和超強的表演才華,奧尼爾也算是好萊塢的寵兒之一了。在籃球場上,罰球一向是奧尼爾的弱點,可是偏偏在恐怖的情景下,大鯊魚要靠自己的罰球來換取活命。搞笑的是,在得知要靠罰球來救命時,所有的觀眾,包括奧尼爾本人,眼神里都充滿了絕望的目光。不知道為什麼,總覺得奧尼爾從湖人轉會到熱火是個天大的錯誤,他應該直接轉會到「荷里活籃球聯隊」才對。 影片:《死亡游戲》 大腕:「天勾」賈巴爾 劇情:華人英雄李小龍生前電影中的一段打鬥戲,在片中,賈巴爾出演一個反派角色,是李小龍最後也最危險的一個敵人。 影評:當時在觀看這部電影中的這個情節時,一直對這個類似竹竿的黑人非常的好奇:他們到底是從哪找來的這種「異形」。雖然看著讓人害怕,但是最終的結局仍然是我們的英雄將這個大怪物一頓海扁,打得這個怪物根本找不到北。比較鮮為人知的一個故事就是:在拍攝完這部電影之後,賈巴爾成為了李小龍的徒弟,曾經跟隨李小龍努力學習截拳道,是李小龍的得意弟子。要是賈巴爾能把截拳道運用到比賽中的話,相信湖人可以得到更多的總冠軍,不過聯盟中會有更多的殘疾球員。 影片:《反擊王》 出演球員: 大腕:「大蟲」丹尼斯-羅德曼 劇情:羅德曼扮演的是一名歐洲武器販賣商,與著名動作明星尚格雲頓大演對手戲。 影評:讓羅德曼扮演這個反派角色的確再合適不過了,因為你可以在他的身上找到所有的反叛因素。也許是影片的影響,在這個電影公映的那個賽季里,羅德曼在比賽中腳踢了一名場邊的攝影師。和大鯊魚奧尼爾一樣,羅德曼渾身上下充滿了表演的天分,如果他們兩個合作起來演一部戲的話,羅德曼演反派,奧尼爾演正派一定會更吸引人的眼球,同時也圓了大鯊魚想當警察的夢想。 影片:《像邁克那樣》 大腕:艾弗森、諾維茨基、麥蒂、韋伯、基德、納什等 劇情:描寫一個十四歲的美國黑人少年的籃球夢,本來平凡的孩子在得到了喬丹夢幻籃球鞋之後,整個世界都發生了變化…… 影評:盡管電影名字明顯涉及到喬丹的大名,但他本人卻未能參加影片演出,可片中NBA全明星陣容依然能令球迷目瞪口呆。不知道這些超級明星們是出於什麼想法而答應拍電影的,不過有一點可以確認的是,誰都想在大屏幕上露一回臉,無論是出演反派還是智障。幸運的是,他們都是出演了自己,待遇已經和喬丹一樣了。 影片:《火爆教頭》 大腕:「便士」哈達威、「大鯊魚」奧尼爾 劇情:名為尼恩的籃球運動員,在火爆教練皮特-貝爾率領下,他幫助孱弱的西部大學隊走出低谷並贏得最終的NCAA總冠軍。 影評:在影片中,哈達威出演奧尼爾的副手,不過在現實的球場上,哈達威的名氣在當時似乎比奧尼爾還要大一些。但是在之後的數年裡,事實說明:演主角的才會有更好的前途。另外,在出演完這個電影之後,哈達威和奧尼爾便帶領著奧蘭多魔術打進了總決賽,看來演電影是個不錯的轉運工具。 影片:《黑與白》 大腕:「中投王」阿蘭-休斯頓 劇情:大導演斯派克-李的反映種族問題題材的影片,情節和深度都屬一流。 影評:休斯頓能演電影,憑借著不是自己的那隻柔軟的右手,而是那張俊朗的臉。仔細回想一下他的面容,可以演完美情人、可以演兇悍劫匪、可以演運動高手、可以演家庭婦男……也許休斯頓應該放棄一下復出的念頭,好好在娛樂圈發展一下,說不定可以做影帝哦。 影片:《日落之後》 大腕:「郵差」卡爾-馬龍 劇情:帥哥+美女的「雌雄大盜」,雖然每一次都會面臨著高科技的天羅地網,但他還是憑借精密的策劃、過人的膽識和智慧成功的完成了「任務」。 影評:以馬龍的外表,屬於臉譜化的反派典型,這一次他和「007」皮爾斯-布魯斯南玩起了對手戲。劇中,「郵差」的表演是有板有眼,不過,總是有一個想法,馬龍是否可以真正地出演一次郵差呢?不知道老百姓在打開門的時候,發現眼前是這樣一個怪物郵遞,到底會有什麼樣的反應。

閱讀全文

與老電影球迷影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視頻電影開頭怎麼剪輯 瀏覽:550
學生版的英語電影下載 瀏覽:846
大師傅看電影 瀏覽:148
馬克沁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897
電影red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瀏覽:228
申春玲故事改編的電影 瀏覽:453
騰訊視頻什麼打架電影好看 瀏覽:172
印度老電影1978 瀏覽:834
貓眼電影票如何砍價 瀏覽:786
兒童看國語電影 瀏覽:251
騰訊好看的付費電影有哪些 瀏覽:951
手機軟體天天看下載的電影在哪裡找 瀏覽:34
悟空傳電影紫霞台詞 瀏覽:964
一代人的青春電影 瀏覽:934
播放兒童的恐怖電影 瀏覽:682
時差7小時高清電影 瀏覽:601
恐怖電影的人物視頻 瀏覽:560
中國維和警察電影有哪些演員 瀏覽:913
金山百聯電影院今日放映表 瀏覽:948
電影中的朝陽溝在哪裡 瀏覽: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