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北京郵電大學新聞傳播學專業考研經驗分享
北京郵電大學新聞傳播學專業考研經驗分享
㈡ 北京電影學院中外電影史評復試看什麼書
鍾大豐《中國電影史》+鄭亞玲《外國電影史》 如果你想搞得足夠細致,那就請把這兩本薄薄的小書仔細看看,弄透。不是所有的知識都會在這本書里講到,但是如果出到類似建國後電影私營廠的創作狀況,蘇聯冷凍時期的創作狀況這種題而拿不準且模模糊糊又不知道如何下手,不要說你好像看到過就是覺得沒什麼好看的僅僅知道了么回事兒。這是我的教訓。 彭吉象《影視美學》 這本書我是作為電影理論的主要備考書籍來看的。書非常條理,上篇是理論發展概括,下篇是結合實例對一些問題的分析。我對上篇做了很認真的筆記,整理完拿著筆記作為一個主要的復習資料。 陳曉雲《電影理論基礎》 我在1月初發現了這本書,不惜8號去博庫拿到了訂好的這本書,因為那個時候的心理你們曉得吧,都是很慌亂的,覺得白白看了好幾個月,什麼都不知道。結果在這種心理狀態下看到09年有道大題是問電影演員的缺席在場理論的。而這道題中所說的缺席與在場理論的詳細擴充在任何之前看到書里都沒有,結果被我發現這書里有講到正解。書還是條理的,不深不淺,但是其實也只有這么一道非常正解的題讓我很驚喜。其他的中規中矩,別的書里也會有。而且從2011年開始,文學系大改,不再從題庫里出題目,都是全新方式命題,以往的題庫參考價值沒有那麼大了。 楊遠櫻《外國電影理論文選》 很多書單里都有這本書,後來我知道有的學校老師也會給自己考研的學生推薦這本書。但是我個人的意見是,這本書如果從考研應試角度講,效率不是很大。頂多看看小字。考研的時候很容易把自己乾的事兒當成一件大事兒,以為自己要考研了非要看什麼原著論文,千萬不要有這樣的心理,畢竟初試考試考得還是知識面和基礎專業知識,復試一聊才能聊出真東西。所以抱著一顆純粹應試的心准備考試吧,這本書在這個階段大可以忽略。 陳曉雲《北京影視藝術研究報告》 你會覺得這本書很意外吧,沒聽過吧。我也就是買來看看。但是現在想來這套書還是不錯的,閑的時候,或者說拿出你想當大學者看外國理論原著的時間來翻一翻,可以填補一下對中國電影行業當下的發展情況。說有多大用到也沒用,但還是值得拿出來說一說,因為畢竟近一兩年可能有那麼幾個熱點,多了解一些沒壞處。這個的用處就像你去閱覽室翻電影學院學報或者說當代電影差不多。今年考到78年以後到現在的中國喜劇發展狀況。我擦,我的知識儲備里喜劇知識是78年以前的,只能靠自己一些零散的電影的了解整理一個大概。但我回來發現,這套書里就討論了近兩年喜劇電影的一個創新雲雲。考前沒怎麼翻,可惜了。 大衛?波德維爾《世界電影史》 很厚的一本世界電影史,覺得這書對於備考來說不是很好,比較雜,不適合大部分中國概括能力較差的學生。因為我是開了一門這樣的課,而且當時剛開始備考,所以這本書看得非常仔細。有的部分講得挺細,如果要看,建議在對整體電影史論發展有個宏觀概念的時候回頭再看這本。 邵牧君《西方電影史概論》,李少白《中國電影史》,周星《中國電影藝術史》這兩三本我在准備的時候有人給我推薦過,尤其是邵牧君這本。後來把這三本書都從圖書館借出來了,沒有自己買。本打算仔細看一遍邵牧君這本,但是後來忘了怎麼就沒看,可能來不及了,但是大家口碑都不錯貌似是。這三本我個人來說是作為前面基本書的一個補充的,如果遇到哪一塊問題想多了解了解,或者翻起來的時候覺得他們那部分講得特別好,我就會仔細把那部分看了。但是沒有從頭到尾的通看。看你自己情況了。如果覺得這兩三本好,你也可以作為你主要的備考書目
電影劇本創作及電影劇作理論研究方向備考書目
1.劇作理論:
《寫電影劇本的幾個問題》夏衍《電影劇作概論》電影學院文學系《通向電影聖殿》電影學院文學系《榮譽》蘇牧《閑情偶寄》李漁《詩學》亞里士多德《美學》黑格爾
《論戲劇和電影的編劇理論與技巧》勞遜《銀幕的劇作》弗雷里赫
《電影劇本寫作基礎》悉德·菲爾德
《電影劇作者疑難問題解決指南》悉德.菲爾德
《電影的元素》波布克《電影的語言》馬爾丹《電影的觀念》梭羅門《電影的本性》克拉考爾《電影是什麼?》巴贊《電影藝術詞典》《電影作為藝術》魯道夫·愛因漢姆《論電影的編劇、導演和演員》普多夫金3.電影刊物:《世界電影》《當代電影》《電影藝術》外國電影史研究方向備考書目 《外國電影史》鄭亞玲、胡瀕《中國電影史》鍾大豐、舒曉鳴《世界電影發展史》沈嵩生《西方電影史概論》邵牧君《世界電影史》薩杜爾 《電影理論史評》尼克·布朗 《中外影視大詞典》汪流、王志敏、陳山中國電影史(全球化與中國電影)研究方向備考材料: 《中國電影發展史》程季華主編; 《中國電影史1937—1945》李道新著;《中國電影藝術史教程》舒曉鳴著;《台灣電影史話》陳飛寶編著; 《鏡像與文化——港台電影研究》王海洲主編;《電影美學分析原理》王志敏著; 《榮譽——北京電影學院影片分析課教材》蘇牧著;
《中外影視大辭典》汪流主編;
㈢ 24北電考研——外國電影史重點完結
外國電影史概述
外國電影史中,多位電影先驅對電影藝術發展貢獻巨大,包括愛森斯坦、盧米埃爾兄弟、梅里愛、格里菲斯、德呂克、維內、威爾斯、雷諾阿、瓦西里耶夫兄弟、羅西里尼、戈達爾、雷乃等。
愛森斯坦與蒙太奇學派
愛森斯坦是蒙太奇學派代表人物之一,與普多夫金共同創立蒙太奇學說。他提出「雜耍蒙太奇」與「理性蒙太奇」,強調局部與瞬間在藝術整體中的重要性。愛森斯坦認為,兩個並列的蒙太奇鏡頭不是簡單的疊加,而是在碰撞後產生新的意義。
盧米埃爾兄弟與電影發展
盧米埃爾兄弟是電影發展史上的重要人物,其作品特點包括戶外實景拍攝,試圖將電影作為「重現生活的機器」。他們採用固定視點的單鏡頭拍攝,精心安排構圖,採用大景深手法,使畫面層次豐富,貼近生活本質。
梅里愛與科幻電影
梅里愛被稱為「科幻片之父」,他的作品將電影從平鋪直敘中解脫出來,引入戲劇和文學元素,使電影在題材與藝術表現上更加引人入勝。他提出了「銀幕即舞台」的美學觀念。
格里菲斯與電影敘事
格里菲斯是電影敘事語言的奠基人,重新定義了鏡頭在電影中的作用,確立了以鏡頭作為電影時空結構的基本單位。他通過剪輯將一場戲分成多個鏡頭,提升了敘事清晰度,並開創了蒙太奇的源頭。
德呂克與電影本性
德呂克強調電影藝術應符合電影本性,提出了「上鏡頭性」概念。他主張在自然和現實中尋找適宜用光學透鏡表現的形象與景物,注重朴實無華,使用自然光效、焦點發虛等表現手段,營造電影藝術的獨特詩意。
維內與德國電影奠基
維內作為德國電影的奠基人,影片特點包括傾斜的布景、奇形怪狀的服裝與戲劇化化妝、誇張的動作表演,形成了獨特的美學風格。
威爾斯與電影天才
威爾斯集演員、導演、編劇、製片人於一身,參與了數百部電影,導演了近40部影片,獲得AFI的終身成就獎。他的作品體現了重要文化意義,對電影發展影響深遠。
雷諾阿與詩意現實主義
雷諾阿的影片追求人物刻畫、環境強調與意境的結合,使用長鏡頭、景深鏡頭和變焦鏡頭,形成了獨特的「游戲性」風格。他的作品體現了人文主義立場和左傾傾向,對現代電影銀幕創作產生影響。
瓦西里耶夫兄弟與蘇聯電影
瓦西里耶夫兄弟合作導演影片,以「瓦西里耶夫兄弟」之名共同製片,獲得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他們對蘇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電影創作做出了重要貢獻。
羅西里尼與新現實主義
羅西里尼被譽為新現實主義的「創始人」,執導的《羅馬,不設防城市》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確立了新現實主義與義大利電影在世界的地位。
戈達爾與破壞美學
戈達爾以蔑視傳統電影技法的「破壞美學」著稱,是「新浪潮」最具特色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無視傳統敘事方式,採用跳接、自我介入等手法顛覆傳統技法,形成獨特的電影風格。
雷乃與紀實美學
雷乃是法國戰後現代電影理論的重要人物,拍攝的《格爾尼卡》、《夜與霧》等作品以紀實美學為特色,其《廣島之戀》和《去年在馬里昂巴德》分別獲得戛納電影節評委會大獎和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
巴贊與電影理論
巴贊是法國戰後現代電影理論的宗師,開創了電影寫實主義理論體系。他創辦《電影手冊》雜志,擔任主編,為電影理論帶來紀實美學新氣息,被譽為「電影新浪潮」之父。
科波拉與黑幫電影
科波拉執導的《教父》三部曲成就了「電影教父」的地位,以表現美國黑手黨的活動與美國政界、司法界的復雜關系著稱。他的作品展現了黑社會人物的「人性」。
文德斯與新德國電影
文德斯是新德國電影四傑之一,以「旅行三部曲」聞名,影片中主人公乘汽車旅行,展現沿途風光與心理感受。他的作品風格坦率冷靜,帶有濃厚哲學意味。
外國電影史重點更新完畢,同學們努力備考,期待在考場相見。關注後續文章,了解更多電影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