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影紅高梁在那裡拍攝的
兩個地方,原著裡面的山東高密,另一個地方寧夏銀川。
② 電影牧馬人有續集嗎
電影牧馬人沒有續集。
1981年,著名導演謝晉准備將張賢亮的小說《靈與肉》改編成電影《牧馬人》,挑選了半年多的演員,朱時茂和叢珊最終有幸飾演男女主角。
拍完《牧馬人》後,叢珊回到學校繼續讀書,朱時茂則調到八一電影製片廠做了一名演員。《牧馬人》獲得了第六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文化部1982年優秀影片獎,叢珊還獲得了「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牧馬人》引起了轟動,朱時茂和叢珊也一夜成名了。
1999年,《牧馬人》劇組准備拍續集,婚姻解體的叢珊帶著兒子趕回國內。18年了,終於等來了合作的機會,朱時茂和叢珊都推掉了其它片約和活動,他們一起探討劇情、人物定位等,彷彿又回到了18年前。
然而,畢竟大家都已經不再年輕,都經歷了太多人生磨難,因此,在對片中一些事情的理解和處理上,雙方產生了分歧。到後來甚至發生了爭吵,鬧得不太愉快,而關系也變得緊張,誰也說服不了誰,最終,朱時茂決定撤回投資,《牧馬人》續集流產,他們不歡而散。
(2)張賢亮的作品有哪些拍成了電影電視劇擴展閱讀
朱時茂說過他和叢珊在影片里飾演過三次夫妻,網友指的「續集」其實就是另外一部電影,叫做《兩個人的房間》。
2007年初,朱時茂對叢珊說:「咱們現在都人到中年了,拍一部反映中年人愛情的電影怎麼樣?」兩人的想法一拍即合,他們決定一起投資,很快選定了劇本《兩個人的房間》。
在《兩個人的房間》中,倆人的愛情故事,就不那麼如意了,他們人到了中年,物質條件都好了,並且都有著自己的事業,可是卻覺得生活空虛了,讓這對原本從一而終的恩愛夫妻失去了往日激情、漸漸地產生了矛盾,於是兩個人走向了離婚的邊緣。
③ 張賢亮的所有作品有哪些,能不能給個目錄
張賢亮作品有:《靈與肉》、《綠化樹》、《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
1、《靈與肉》
許靈均,從一個地主小姐和一個留洋學生不自由婚姻的產物,到娘死爹棄睡馬槽的苦孩,再到新中國的教員,之後趕上歷史的熱潮成了「老右」下放到農場放馬,一系列角色的轉換註定了生活的多磨難。
善良熱心的放牧員幫他「揀」了個四川媳婦秀芝,成了家,生了娃。右派摘帽後,更加強化了他對這塊土地的感情,因此他拒絕了父親為他們全家辦出國的誘惑,決然地選擇留在這片他深愛的土地。
2、《綠化樹》
《綠化樹》是當代作家張賢亮所創作的一部中篇小說,發表於《十月》1984年第二期。
《綠化樹》中,作者以第一人稱「我」為主線,真實地敘述了「文革」中的知識分子被流放到西北地區後的獨特經歷。
作品主要通過人物的一系列懺悔、內疚、自責、自省等心理活動的描寫,對飢餓、性飢渴和精神世界的困頓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思考與解讀,展現了特定年代知識分子的苦難遭遇。
從整體上來看,《綠化樹》使用了現實主義的手法,兼具浪漫主義詩情,真實而藝術地再現了特定的時代圖景。
3、《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據1985年中國文聯出版公司版本出版:張賢亮(1936——2014),江蘇省盱眙人,作家,著有《靈與肉》等。本書講述了從勞改隊相識的「我」與「她」在文革時期的愛情故事,書中涉及許多「禁區」與敏感問題。
(3)張賢亮的作品有哪些拍成了電影電視劇擴展閱讀:
早在50年代初讀中學時即開始文學創作,1955年從北京移居寧夏,先當農民後任教員。1957年在「反右運動」中因發表詩歌《大風歌》被劃為「右派分子」,押送農場「勞動改造」 長達22年。
1979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平反恢復名譽,重新執筆後創作小說、散文、評論、電影劇本,成為中國當代重要作家之一。曾任寧夏回族自治區文聯副主席、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寧夏分會主席等職,並任六屆政協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協主席團委員。
2014年9月27日,著名作家張賢亮因病醫治無效去世,享年7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