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故事影片
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自1955年起開始活躍,至1998年底已拍攝了眾多經典故事影片。早期作品涵蓋多個歷史時期,如:
文化大革命後期,電影製片廠完成了《閃閃的紅星》。進入80年代,他們開始創作重大軍事題材作品,如《風雨下鍾山》、《四渡赤水》和《中國革命之歌》,歌頌了革命歷史。90年代後,他們拍攝了更加宏大的軍事巨片,如《大決戰》系列,詳細描繪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大轉折》講述了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歷史轉折;《大進軍》系列則展現了解放戰爭的各個階段,如《席捲大西南》和《大戰寧滬杭》。
此外,還有一部現代軍事題材作品《彈道無痕》,展現了新時期炮兵部隊的發展歷程。
是中國唯一的軍隊電影製片廠,位於北京市豐台區六里橋北里, 佔地面積392.1畝。1951年3月,以總政治部軍事教育電影製片廠名義開始籌建,1952年8月1日正式建廠,命名為解放軍電影製片廠,1956年更名為八一電影製片廠。
㈡ 求八一電影製片廠的戰爭影片(年代越早越好)
半個多世紀以來,八一廠拍攝各類題材電影作品2400餘部。其中有故事影片240餘部:從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沖破黎明前的黑暗》《柳堡的故事》《英雄虎膽》《永不消逝的電波》《回民支隊》《戰上海》《林海雪原》《地道戰》《野火春風斗古城》到七八十年代的《閃閃的紅星》《歸心似箭》《晚鍾》《四渡赤水》《風雨下鍾山》《巍巍昆侖》,其中《晚鍾》對戰爭中的人性反思和人道主義光芒,使該片獲得了柏林電影節「銀熊獎」;直至上世紀九十年代的革命歷史題材戰爭巨片《大決戰》《大轉折》《大進軍》的誕生——波瀾壯闊的革命戰爭,異彩紛呈的電影畫面,熠熠生輝的銀幕形象,為中國乃至世界電影畫廊增添了光輝一頁。
進入新世紀,中國電影業發生重大變化,好萊塢大片入侵,國產影片加快市場化步伐,這一切都對體制內的八一廠提出了重大考驗。面對新的形勢,八一廠調整創作思路,確定了從以革命歷史題材為主向現實題材為主的轉換,同時借鑒好萊塢類型電影的創作模式,探索中國軍事電影的新思路。八一廠又攝制完成了《沖出亞馬遜》《驚濤駭浪》《驚心動魄》《情暖萬家》等一批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俱佳的故事影片。另外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時,推出了《太行山上》、《八路軍》;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七十周年時,推出了《我的長征》、《雄關漫道》;在紀念建軍八十周年時,推出了《八月一日》、《士兵突擊》、《殲十齣擊》等一系列屢獲大獎的優秀影視作品,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影響。
㈢ 八一老電影無創作的影片有哪些
1952年8月1日,八一電影製片廠創建。它是我們兒時英雄夢想升起的地方,承載著幾代中國觀眾的集體記憶,給無數觀眾帶去了歡樂和感動。
《永不消逝的電波》《柳堡的故事》《戰上海》《沖破黎明前的黑暗》《回民支隊》《戰斗里成長》
《英雄虎膽》《黑山阻擊戰》《長空比翼》《五更寒》《萬水千山》《狼牙山五壯士》
《激戰前夜》《海鷹》《腳印》《渡江探險》《紅霞》《赤峰號》
《這決不是小事》《破除迷信》《水》《金鈴傳》《返老還童》《三個戰友》
《海闊天空》《友誼》《英雄島》《烈火真金》《五朵紅雲》《綠色的原野》《江山多嬌》
有些影片 讓我們的愛國情懷熊熊燃燒!有些影片 讓我們的民族精神世代傳承!有些影片讓我們 看到了一個奮勇向前的軍隊!有些影片讓我們 看到了一個頑強不屈的中華民族!直到今天,影片所傳遞的正能量 仍然有著強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㈣ 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廠都拍過哪些經典的電影
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沖破黎明前的黑暗》《柳堡的故事》《英雄虎膽》《永不消逝的電波》《回民支隊》《戰上海》《林海雪原》《地道戰》《野火春風斗古城》到七八十年代的《閃閃的紅星》《歸心似箭》《四渡赤水》《風雨神弊下鍾山》《巍巍昆侖》,直至上世紀九十游巧族年代的革命歷史題材戰爭巨片《大決戰》《大轉折》《大進軍》 進入新世紀,八一廠又攝制完成了《沖出亞馬遜》《驚濤駭浪》《驚心動魄》《情暖萬家》等一批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俱佳的故事影片。尤其是近年來,在配合黨和國家中心工作及重大慶典紀念活動中屢有建樹: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時,推出了《太行山上》、《八路軍》;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七十周年時,推寬遲出了《我的長征》、《雄關漫道》;在紀念建軍八十周年時,推出了《八月一日》、《士兵突擊》
㈤ 八一老電影戰爭片大全
《一江春水向東流》(1947年)影片內容:上海市某紗廠女職工徐紅,賢良淑德心地善良,在夜校念書時結交老師張忠良,結為夫婦。結婚後一年,抗日戰爭爆發,小孩呱呱落地,取名字抗生素。張英參與救護隊,領命大軍遷移。張英南京險些對手槍擊,後又被對手俘獲,備嘗艱苦。
《八千里路雲和月》(1947年)影片內容:美女學生江玲玉上海市區某所高校入讀,抗日戰事發生後,玲玉不管不顧姨姨和表兄弟羅家榮的阻攔,決然參與救亡圖存演劇隊,沿京滬線宣傳策劃抗日。沒多久,她與同隊青年人作曲家高禮彬相戀。抗日戰爭勝利後,玲玉與禮彬結婚。
《地道戰》(1965年)影片內容:1942年,日軍對冀州抗日根據地啟動大「圍剿」。本地高家莊人民群眾在黨支書高老忠、基幹民兵大隊長高傳寶的帶領下,立即應變力,把土洞、地下室更新改造成幾個互通的多接頭正宗。
㈥ 八一電影製片廠攝制的電影是什麼
1、《永不消逝的電波》
《永不消逝的電波》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攝制、王蘋執導的劇情片,由孫道臨、袁霞主演,於1958年在中國上映。
該片以李白烈士的事跡為原型,講述了中共黨員李俠潛伏在敵占區,為革命事業奉獻出生命的故事。
該片講述了在1930年至1939年艱難困苦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少年英雄潘冬子的故事。
㈦ 八一電影製片廠有哪些作品
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是中國唯一的軍隊電影製片廠,位於北京市豐台區六里橋北里, 佔地面積392.1畝。1951年3月,以總政治部軍事教育電影製片廠名義開始籌建,1952年8月1日正式建廠,命名為解放軍電影製片廠,1956年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八一電影製片廠主要作品如下:
1.電視劇:
《編外監察官》
《梁士英》
《中流砥柱》
《血戰萬源》
《生死之間》
《士兵突擊》
2.紀錄片:
①《八一運動大會》。1953年出品,與北影合作,記錄1952年在北京舉行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25周年全軍體育運動大會的各項競賽。榮獲文化部1949年-1955年度優秀影片獎三等獎。
②《鋼鐵運輸線》。1954年出品,記錄志願軍後勤運輸部隊在朝鮮建立鋼鐵運輸線的情景。獲文化部1949-1955年度優秀影片獎二等獎。
③《戰勝怒江天險》。1954年出品,記錄解放軍築路隊在怒江天險上架橋修路的英雄事跡。獲文化部1949年-1955年優秀影片獎一等獎。
④《在帕米爾高原上》。1955年9月出品,記錄解放軍邊防部隊在帕米爾高原上團結少數民族捍衛祖國邊疆的斗爭。獲文化部1949年-1995年度優秀影片獎二等獎。
⑤《救死扶傷的英雄事跡》。獲文化部1949年-1955年度優秀影片獎二等獎。
⑥《向毛主席匯報》。1964年7出品,記錄了北京部隊和濟南部隊向毛澤東主席和濟南部隊向毛澤東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匯報表演軍事訓練成績的盛況。
⑦《鋼鐵長城》。1981年12月出品,影片紀錄了我軍在華北某地的一次軍事演習,黨和國家領導人觀看並檢閱部隊的盛況。
⑧《葉劍英》。1983年7月出品,記錄了葉劍英同志一生的革命經歷和豐功偉績。
⑨《國慶閱兵》。1984年10月出品,記錄了慶祝建國35周年的國慶閱兵活動。獲獎1984年度文化部優秀影片獎:1986年獲第二屆解放軍文藝獎。
⑩《手》。1985年12月出品,影片以手為題材,激發人們用自己的手創造社會主義的未來。1986年獲第六屆"金雞獎"最佳新聞紀錄片獎;1987年第一屆"全國影視節目聲音學會獎"第一名。
3.電影:
①《五更寒》。1957年12月出品。描述了解放戰爭期間正規部隊撤離中原解放區,縣委劉書記率領大別山地區的同志們留下來堅持地下斗爭,一直堅持到革命勝利高潮到來的故事。
②《柳堡的故事》。1957年12月出品,影片描寫新四軍1944年駐扎在蘇北柳堡地區休整時所發生的故事。
③《英雄虎膽》。1958年8月出品,描寫廣西十萬大山剿匪戰斗中,解放軍偵察英雄深入土匪駐地,與匪首周旋,贏得信任,最終將土匪誘至包圍圈中,一網打盡的驚險故事。
④《永不消逝的電波》。1958年5月出品,描寫一位紅軍出身的地下報務員在抗日和解放戰爭中與日本及國民黨特務英勇斗爭,最後在上海解放前夕壯烈犧牲的故事。
⑤《回民支隊》。1959年7月出品,描寫抗日戰爭時期,冀中馬本齋回民支隊在黨的領導下改造成長為無產階級武裝的故事。
⑥《海鷹》。1959年9月出品,描寫某英雄快艇在勝利打擊敵人後,團結一致,和大海、敵人做斗爭,終於勝利返回大陸的故事。
⑦《戰上海》。1959年12月出品,描寫解放軍解放大上海時與上海人民和地下黨配合,機智勇敢解放上海、保衛上海,取得勝利的故事。
⑧《哥倆好》。1962年6月出品,根據話劇《我是一個兵》改編。通過一連串曲折的情節,反映了部隊新戰士在首長戰友的關懷、幫助下,迅速成長的過程。
⑨《怒潮》。1963年5月出品,反映1927年蔣介石叛變革命,大批共產黨員和工農群眾慘遭殺害的時候,湖南農民在黨和領導下舉行秋收暴動的故事,揭露右傾機會主義者的投降主義路線。
⑩《野火春風斗古城》。1963年3月出品,描寫1943年,抗日戰爭時期黨的地下工作者依靠群眾和敵特斗爭,爭取和瓦解敵偽力量,配合解放區軍民作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