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熱門電影 > 明朝與外國的海戰電影

明朝與外國的海戰電影

發布時間:2022-05-26 12:56:34

Ⅰ 有沒有中國明朝和日本的戰爭電影

甲午大海戰。

Ⅱ 明朝和朝鮮打仗的那個電影叫什麼

明朝和朝鮮打仗的那個電影叫《萬曆朝鮮戰爭》

Ⅲ 求明朝與西方的所有海戰

料羅灣海戰,又稱崇禎明荷海戰,是中國古代規模比較大的海戰之一。自明朝崇禎六年農歷六月初一(公歷1633年7月6日)起至九月二十(公歷10月22日),明朝方面先後投入了戰艦150多艘,士兵幾萬人;荷蘭人方面印支殖民總部派遣數十艘最新式帶加農炮的戰列艦,在福建金門東南海岸料羅灣展開激戰,最後明朝水師在鄭芝龍(鄭成功之父)為前鋒以絕對優勢兵力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與劉香海盜聯軍。
料羅灣海戰是即將滅亡的明王朝與國力蒸蒸日上的荷蘭(七省聯盟已獨立但尚未從西班牙的統治下獨立)進行的一場大海戰,這場海戰在規模上不亞於鴉片戰爭,最終荷蘭失敗,這次海戰是是中國人第一次在海上大敗西方海軍的戰役。 海戰後,荷蘭得到了鄭芝龍方面穩定供貨保證。自此之後,東印度公司與中國(鄭芝龍)方面維持穩定的貿易行為直到明朝滅亡為止。

Ⅳ 明朝時,為抗擊倭寇,朝鮮名將和明朝將士在朝鮮海聯合與倭寇發生海戰,現在有一部電影叫什麼

現在只有一部《鳴梁海戰》,韓國拍的,去年上映的。
據說明年會上映一部中韓合拍的電影,題材也是萬曆朝鮮戰爭,但也只是有這么個消息而已。
描寫這段歷史的小說倒是有不少。
推薦給你一個:《大明徵伐錄:壬辰風雲》,寫得挺不錯的,而且是從中、日兩個角度、兩條線來描寫這場戰爭。戰爭描寫和各方勢力的刻畫也很到位。關鍵是,基本都貼合史實,沒有穿越什麼的。
對於喜歡這段歷史的人來說,值得讀一讀。我現在就時常跟進一下。

Ⅳ 電影《甲午風雲》故事,被誤解的沙子炮彈,被冤枉的劉步蟾,還有什麼

老電影《甲午風雲》拍攝於上世紀中葉,那個時候中國史學界對甲午海戰的認識還存在不少誤區。甲午戰爭作為中國近代史充斥著最多撲朔迷離謠言的一段歷史,很多真相長時間不為人所知。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需要注意,那就是甲午戰役之所以失敗,很大程度上的因素是炮彈問題。根據中日雙方的數據對比,不難發現,甲午海戰直到結束,日本的開花彈還剩下1200多顆,而北洋水師在此次戰役開始之前僅僅有3000餘枚炮彈,而3000餘枚炮彈當中很少是開花彈,更多的是實心沙土的,這樣的沙土彈威力更小,影響力更小,在戰場過程當中所能夠起到的打擊能力更是少之又少

不過這部電影主要是為了宣傳民族英雄,致遠艦管帶鄧壯節公,所以以當時的研究水平來說,只要大方向沒錯就行了。

Ⅵ 萬曆抗倭援朝題材的電影,比較精彩的電影

電影的話,中國這邊拍得很少。可能是題材比較敏感吧。包括日本也比較避諱這段歷史。韓國拍得電影比較好的有《鳴梁》(國內又叫《鳴梁海戰》),可惜沒有明軍的鏡頭。另外電視劇還有一部《懲戒錄》,但是也是挺貶低明軍這邊的,一味地誇大朝鮮軍隊的作用,也是看著來氣。
除了影視作品,小說倒是有幾本寫得不錯的。我正好也對這段歷史很感興趣。凡是寫這段歷史的國內小說基本都看過,簡單談談個人看法。
1,高拙音的《龍戰三千里》,字數30來萬。寫得比較簡略,也就是把明史裡面的內容稍為復述了一遍。感覺不夠深入。
2,馬伯庸、汗青的《帝國最後的榮耀》,字數40來萬字。比高拙音寫得稍為帶點兒情節,但是依據也基本都是明史這邊單方面的資料。有些矯枉過正、反而過於誇大明軍的威力。還算有意思,但是40來萬字感覺份量還是不夠足,讀過一遍,沒有印象特別深刻的人物和情節。基本是對著明史照本宣科。但卻絲毫沒發覺明史裡面本身就有很多自相矛盾、疑點重重的地方。
3,妄語臣的《獵明》,字數200多萬。強烈推薦。這個說起來,是我今年偶然才發現的小說,在寫這段歷史的小說裡面,感覺是寫得最細、三方(中日朝)人物刻畫最深入、也最為客觀寫實的一本。看得出作者八成是詳細查了中國、日本、朝鮮等各方的資料,其中還有不少的邏輯推敲、隱含其中(比如沈惟敬這個人物的動機分析、大明朝廷內部的國本之爭、朝鮮內部光海君的奪嫡之爭、露梁海戰其中貓膩的影射諷刺等等),雖然這個作者名氣不大,但感覺這本不僅情節精彩、而且也最寫實,遠比前兩本比著中國單方史料、絲毫不做邏輯推敲、照本宣科、一看就是趕時間轉稿費的要深刻得多。200多萬字,洋洋灑灑,也把整個戰爭全貌、包括中間議和的曲折,包括中、日兩個視角的全方位展示,寫得都很到位。看完之後對中日雙方好幾個人物都覺得十分立體,感情復雜。
4,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第六本後半部分),字數大約不到20萬。當年明月在寫《明朝那些事兒》裡面,也著重寫過這段歷史。寫得確實比較有意思,老早看時覺得就挺好的。不過,在後來看過不少資料、尤其是上面妄語臣的那本《獵明》後,覺得當年明月寫得雖然也挺有意思,但是未免過於淺了些。很多隱藏在其中的東西都沒有深入發掘出來。(舉個例子,比如沈惟敬明史裡面寫是一個嘉興的小混混,卻會說日語。在那個年代,而且是對日本海禁幾十年的時代,怎麼可能有個普通小混混會說日語呢?放在信息發達的現代,估計嘉興市的小混混裡面也沒幾個會說日語,能和日本人談買賣的吧。而且普通小混混又怎麼這么容易被舉薦到朝廷、委以重任?這么大的疑點,當年明月也就是一提,絲毫沒有分析以下歷史隱藏的真相)
總之,看電影推薦韓國的《鳴梁海戰》,電視劇就《懲戒錄》。
小說裡面,沒時間就《明朝那些事兒》第六本後半部分,圖個樂呵就行。《帝國最後的榮耀》也還可以。對這段歷史特別感興趣的話,建議還是看妄語臣的《獵明》。越往後看越覺得作者其實挖掘得很深刻。
望採納。

Ⅶ 《鳴梁海戰》是一部怎樣的影片


(前言:77年前,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野蠻侵入南京,製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慘案,30萬同胞慘遭殺戮,12月12日,韓國電影《鳴梁海戰》在中國公映,今天寫這個抗倭電影影評,還可能有更多的解讀,但電影就是電影,今天,我們只談電影。)


在光化門矗立李舜臣銅像


100韓幣上李舜臣的頭像


又看了遍《鳴梁海戰》才敢寫這部影評。今年,有兩部電影我看了兩遍,一部是韓寒的《後會無期》,一部就是這部,在中國電影院觀影觀眾寥寥的韓國電影《鳴梁海戰》。


這部韓國電影是今年引進34部海外分賬大片中為數不多的韓語片,它在韓國可真的是「破紀錄如麻」,《鳴梁海戰》的觀影人數在韓國已經接近1700萬,而韓國的總人口才5000萬,韓國女總統也作為一名普通觀眾買票觀看,該片在美國上映後,也創造了韓片海外票房最高記錄。


《鳴梁海戰》電影內容很簡單,講述了韓國海軍統帥李舜臣臨危受命,面對日軍,敵我力量懸殊,以12艘舢板船大破日軍海軍的300艘戰艦的一個軍事神話的故事,「今臣戰船,尚存十二」,這八個字是他寫給朝鮮國君李昖的請戰書里的一句話。據說在今天的韓國海軍軍官學校宿舍牆壁上懸掛著這句標語。而也是據說,韓國的海軍航徽上也有龜船的標志,是對這位海軍英雄的致敬。


但韓國的高票房但在中國卻水土不服,《鳴》在中國口碑和票房就很不好,中國觀眾並不熟悉李舜臣,大家一看是韓語海戰,就自動屏蔽了觀看的慾望。很多歷史專家不屑於此電影韓國人意淫歷史故意抹去明朝參戰並決定戰爭成敗關鍵的史實的囈語,更有影評人批判該片是韓國」橫店「製造的類似手撕鬼子般的煽動韓國的抗日情緒的「神」片,但我老虎認為,拋卻韓國人種種,除卻歷史糾結和民族情緒,《鳴梁海戰》是一部在很多方面,尤其是在劇本故事敘述上,是今年難得一見的好片,甚至超越了很多我們頂禮膜拜的好萊塢大片。


首先《鳴梁海戰》電影很好看,電影作為藝術的一種,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感染人,我無意去探究電影真實歷史是什麼,我只關注電影藝術對人的代入感,這種感覺很像我們都知道電影的聲音是從影院旁邊的音響發出來的,但我們更願意相信聲音是電影屏幕發出來的一樣,就算是在弘揚主旋律,電影好看就是一部優秀的藝術品。電影的情感宣洩的酣暢淋漓,能把人心緊緊抓在。整個電影前緩後急,觀影過程中一直能讓觀眾感受到電影的莊重感和緊迫感。


一個小時的海戰場面,「絕無尿點」。特效點贊,長鏡頭和特寫節奏把握很好,無論是安宅船、關船、還是朝鮮鬼船等,還原度都非常高,無論從海船造型,纜繩鐵錨特寫,日本軍人的佩刀服飾造型,眾多船隻水面交錯穿行,鏡頭都很真實,非常好的還原了海戰,電影氣勢起來,是導演的認真和功力,幾個海戰的長鏡頭,大小場面把握的都很好,從數十個群眾演員賣力演出,到水流變化,甲板的擠壓,海底仰視,刀尖滴血,都能激起觀眾內心觀影的滔天巨浪,這背後就是韓國電影強大電影製作功底的支撐。拉開了中國電影「100個非誠勿擾」的距離,


《鳴》的故事講述的很好,雖然電影在中國公映被坑爹的刪減了20多分鍾,但電影的精髓還在。電影故事性很像好萊塢的電影《300,帝國的崛起》,一個簡單的故事講得波瀾起伏,前面鋪墊李舜臣這樣一位孤臣孽子的困境,後面逐層撥開一場酣暢淋漓的勝利,李舜臣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悲壯感彌漫著整個電影。《鳴》的電影劇本是電影最優秀的表現,劇本採用了經典世界電影流行的「大情節」的設計,劇本有明顯的因果關系,閉合式的結局,線性時間,外在沖突,單一和主動的主人公,和連貫的現實,,整個電影圍繞著一個主動主人公李舜臣構建的故事,以及他所主導的一場以弱勝強,挽狂瀾之將至,扶大廈之將傾的戰爭。電影里提出的問題都得到了解答,激發的情緒都得到了滿足,《鳴梁海戰》的高票房,並不光是韓國民族情緒的宣洩,而是劇本電影講述故事的勝利。


非常有意思的是電影最後里的兩句台詞。一句是戰爭勝利結束,朝鮮戰士在船艙里,一位戰士說,不知道我現在受的苦後人能不能知道,另一句是最後李舜臣說的,這個深仇大恨,不知道什麼時候能結束。聽完這兩句話,我噗嗤一聲笑了出來,這和好萊塢老師學的痕跡很重,但非常討好觀影的年輕觀眾,笑場也罷,讓觀影人一直緊綳的心放鬆下來,感慨著,內心有已經有準備把家人拉來再看一遍的沖動。


幾位主演非常精彩的表演讓電影更上了一層樓,電影的後半段,幾乎沒有台詞,就靠幾位主演的眼睛的特寫傳遞情緒。崔岷植飾演的李舜臣,眼熟堅毅,而飾演反派海賊王的柳承龍,你發現他的眼白更多一點,因為是演員一直傳遞著反派角色翻著眼睛鼻孔朝天看不起人的狂妄自大的情緒,


很多人覺得《鳴梁海戰》電影配樂太吵,但我覺得這是這部電影最出彩的地方,《鳴梁海戰》的電影配樂完成了對電影的非常好詮釋,很好的渲染了戰爭緊張的氣氛。我第二次觀影更仔細的去聽,電影前半部分舒緩的節奏,但電影音樂卻豐富多彩,鬼子兵出征的大鼓和低音號,會議兵營里緊張的小鼓,和兒子聊天的鋼琴,層次清楚,也沒有對電影情節喧賓奪主。電影十分鍾後,把握節奏的大小提琴開始激烈起來,讓人慢慢呼氣就快了,開始海戰,就是大氣磅礴的交響樂了,音樂和炮擊喊殺聲的音效就將觀眾帶入到了海戰情境中,觀眾開始共鳴,被感染,被吸引。電影的音樂偶爾會戛然而止,在硝煙中,李舜臣堅毅的目光掃過觀眾,慢慢,音樂開始嗚咽低吟,伴隨著鳴梁海峽喧囂的海水的節拍,這和聲就像「男人粗狂的哭聲」,感染著觀眾,眼睛不由就濕潤了。


《鳴梁海戰》,今年引進的最好的一部國外大片,幾乎能打滿分,強烈推薦觀影。

Ⅷ 求明朝與西方的海戰

西方各國中最先來到中國的是葡萄牙。
他們於1511年佔領了馬來亞。控制了馬六甲海峽。於是開始逐漸靠近中國。
他們最初是用對付非洲黑人的辦法對付中國人。先後在浙江雙嶼和廣東屯門(現在屬香港)建立城堡,抓捕百姓做奴隸。但很快就發現是犯了錯誤。
當明的水師來到時,他們發現自己的戰船無論從數量還是個頭上,都比對方少得可憐,也小得可憐。兩次海戰葡萄牙人都失敗了。但他們也有長處讓明朝海軍震驚。就是可以把輕便的火炮大量安裝的戰船上。
明朝海軍很快利用葡萄牙俘虜掌握了小型火炮的技術。明軍中又多了一種武器——佛朗機。
葡萄牙人失敗後,先是由王直介紹去了日本。了解了日本,當然也讓他們高興了一陣子。但很快他們發現日本是一個貧窮的國家。除了新開采出來的白銀。幾乎沒有什麼有價值的東西。而這個國家還很強。葡萄牙人無法搶奪他們的白銀。而葡萄牙自己國家的工業也很薄弱。要得到日本的白銀。只有到中國去采購商品,販運到日本來。
於是,葡萄牙人開始改變態度,要求明朝允許他們到明朝進行貿易。而當時明朝只和藩屬國進行以納貢和賞賜的形式進行的官方貿易(勘合貿易),而這種貿易因為日本各大名爭奪貿易特許權,被明朝全面停止。就是海禁。
葡萄牙人開始時期私下和王直等倭寇勾結,打算迫使明朝全面解除海禁。
但後來發現這條路行不通。於是和倭寇決裂。轉而和明政府合作。以贏得對方好感。
於是,他們在1553年得到了在澳門的居住權。可以通過澳門把在中國采購的商品販運出去。銷往世界各地(主要是歐洲、拉美和日本)。
租金最初是交給當地官員的。1558年,開始交給明政府。
此後,葡萄牙人從獲准專營中國和外面的貿易而發財。雙方建立了很和睦的關系。

之後,西班牙人也來到中國要求貿易,被拒絕。
進入17世紀,荷蘭人來到東方。要求得到和葡萄牙人一樣的權利。遭到拒絕。
於是他們兩次進攻澎湖,都被擊敗。於是去了台灣。和走私中國商品的海盜合作。非法進行走私貿易。
並進攻過澳門的葡萄牙人。但葡萄牙人有明朝的支持,荷蘭人失敗了。很多人被俘。

當滿清進入江南後,荷蘭人看到了希望。利用鄭芝龍降清、鄭成功和父親決裂的機會獨佔了台灣。並派人和滿清建立聯系。

葡萄牙人信天主教,他們向中國傳播天主教。明末時,中國有15萬天主教徒。南明末代皇帝永曆帝朱由榔(桂王)和他的很多大臣都信了天主教。
於是,他們是和明朝站在一起的。並打算到歐洲教廷去求援。來拯救這個未來的天主教國家(他們認為的)。可是由於當時歐洲剛剛結束了天主教和新教的三十年戰爭(1618年——1648年),這個設想是不可能實現的。直到後來清兵攻破了廣州。(在這里進行了滅絕人性的大屠殺)明君臣逃亡到廣西、雲南。葡萄牙人看到大勢已去,才去聯絡滿清。以求保住澳門這個小的定居點。並繼續進行海外貿易(後來由於滿清遷界禁海,沿海全部成為廢墟,澳門也就沒生意可作,逐漸蕭條)。

明朝時,日本因為進行海盜活動。被取消了購買中國商品的權利。生活水平下降。當德川幕府建立後,遣使要求重新貿易,遭到明朝拒絕。
當清兵南下後,日本國內要求派兵援明抗清的呼聲很高。主要還是為了能夠恢復和中國的外交關系特別是貿易關系。使得日本可以得到物美價廉的中國商品。但最終沒有行動。(現在有個說法是他們派了遠征軍,但在海上遇到了災難,這個說法我不信,當做一家之言供參考)

朝鮮、越南都是中國明朝的藩屬國,都在內心看不起清朝統治者。但因為自身實力的原因。只能被迫低頭。

所以說,當時我們中國根本不是象歷史教科書說的受到了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而是通過西方人(主要是葡萄牙人和荷蘭人,一個合法,一個非法)把我們的商品銷往世界各地,換回白銀和銀幣,為中國的資本主義發展進行資本原始積累。
為什麼中國以前(三國到明)都是以銅錢作為主要貨幣,而明朝後期甚至鴉片戰爭以前,卻建立了銀本位的貨幣體系。就是因為用商品換來了大量的白銀和銀幣,當時中國充斥著很多國家的銀幣。進入中國後,很多都被融掉,製成中國人喜歡的銀元寶。
所以說,當時的中國明朝是領先於世界。本來會第一個進入資本主義社會的。但被那些帶辮子的人給毀掉了機會。
有人可能說當時中國政治制度太專制了。事實是當時的英國正在進行資產階級革命。這次革命經過了上百年。到了美國獨立戰爭後。國王才完全成為了虛君,建立了完善的責任內閣制度。如果再給明朝130年,誰能說沒有建立君主立憲制的可能呢?!

Ⅸ 明代戰爭史上有哪些戰爭值得被拍成電影

料羅灣海戰又稱崇禎明荷海戰、金門海戰、明朝荷蘭料羅灣大海戰,是中國古代規模比較大的海戰之一。自明朝崇禎六年農歷六月初一(公歷1633年7月6日)起至九月二十(公歷10月22日),明朝方面先後投入了戰艦150多艘,士兵幾萬人;荷蘭人方面印支殖民總部派遣數十艘最新式帶加農炮的戰列艦,在福建金門東南海岸料羅灣展開激戰,最後明朝水師在鄭芝龍(鄭成功之父)為前鋒以絕對優勢兵力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與劉香海盜聯軍。
屯門海戰是發生在1521年(明正德16年)8月底至9月間,由廣東海道副使汪鋐指揮的在屯門地區抗擊佛朗機(中國古代指葡萄牙)人的戰役。屯門海戰是中國第一次抗擊西方殖民主義者的戰役,以明朝的獲勝而告終。
京師保衛戰或稱明京師保衛戰、北京保衛戰、北京之戰、明保衛京師之戰 ,是指1449年瓦剌首領也先攻打明朝首都北京,明朝在兵部尚書於謙領導下開始的一場首都保衛戰。

Ⅹ 電影《澎湖海戰》講述怎樣得故事

澎湖海戰是清康熙二十二年,福建水師提督施琅率師於澎湖海域殲滅明鄭軍主力,收復澎湖、台灣,統一中國領土的作戰。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澎湖海戰的經過是怎樣的,希望大家喜歡!
澎湖海戰經過澎湖海戰是指清康熙二十二年,福建水師提督施琅率兵於澎湖海域殲滅明鄭軍主力,收復台灣、澎湖,從而統一中國領土的作戰。那麼,澎湖海戰的經過是怎樣的呢?
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四日,施琅率兵從銅山島出發,姚啟聖也撥三千人同施琅出征。十五日鄭軍哨船發現清軍隊已到貓嶼、花嶼一帶,迅速回報劉國軒。十六日施琅攻入娘媽宮,以鳥船當作先鋒。劉國軒讓邱輝為先鋒,自己在娘媽宮港口督戰。澎湖海戰經過中,由於風勢阻擾,清軍不敢冒進,只有以藍理為首的七支艦隊攻入。
施琅繼而派出第二波鳥船部隊,部分清軍船隻因漲潮被沖向岸邊,鄭軍趁勢將艦隊分成兩翼,意圖包圍清軍。施琅見狀迅速突入鄭軍,欲解救被圍困的船隻,卻被林升率軍包圍。其本人在交戰中被火銃射傷右眼。林升也在戰爭中負傷,

閱讀全文

與明朝與外國的海戰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名偵探柯南在哪個電影院上映 瀏覽:193
女人生孩子的電影外國 瀏覽:352
美女砍腳電影 瀏覽:220
青春電影泛濫 瀏覽:280
搞笑電影我不知道我是誰 瀏覽:846
鴨嘴獸之偷錢養你是什麼電影 瀏覽:886
五一有什麼好看的電影推薦 瀏覽:503
漂浪青春電影免費 瀏覽:170
2017最新好看的電影 瀏覽:10
動我女人我滅整個黑幫是什麼電影 瀏覽:140
在線影視網看電影安全嗎 瀏覽:833
初中生和老師談戀愛的電影 瀏覽:774
孤兒院解剖兒童電影 瀏覽:956
二手老電影機大全 瀏覽:326
電影金鴨結局 瀏覽:694
鄧超的最新電影名字 瀏覽:562
2021年微電影演員招募 瀏覽:462
趙薇新電影楊紫 瀏覽:985
電影解說好看的槍戰片 瀏覽:248
好看的動漫電影宮崎駿 瀏覽: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