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對於非常不錯的電影《長城》(The Great Wall)應該如何進行評價
我是哥斯拉的主人
傳奇的老闆
我最喜歡大怪獸了
我有一天坐飛機
經過長城上空
我覺得長城真美啊
如果人在上面打怪獸
應該會很炫吧
我找了幾個小兵
(當然,沒有一個是中國人)
攢出了劇本
於是《長城》項目誕生
情節相對來說並沒有很差啊,除了有一隻饕餮在長城上那段我有點懵逼其他都是挺連貫的,來龍去脈交代得挺清楚的,沒有拖沓感。
Ⅱ 電影《長城》在國外評價怎麼樣
這部電影有其優勢:它的服裝讓我們脫離現實,它的布景把我們帶進了中國的深處,就像其他歷史上的發達國家那樣,以其規范、禮儀與價值觀為基礎。這部電影引起了我的共鳴,今日的論述通過馬特·達蒙的角色來承擔:兩個世界的對立——一個被榮譽、道德、勇氣和奉獻支撐;而另一個卻以醉心於卑劣的貪婪為基礎:財富、強烈的個人主義同樣侵蝕著社會的基石。再以時間為界限:即從2017年1月11日法國開畫首日起,到2017年1月15日公映第一個周末止,這一段時間內共計5天的全部評論。因此,好評、差評和中評都存在,並沒有什麼刻意截取的情況。為什麼選擇這一段時間呢?首先,精力有限,而且現在長城還在公映期間,每日都有不少新的評論增加,恐怕做不到「同傳同譯」「訊息速遞」;其次,電影《長城》開畫第一周也是觀眾評分變數最大的一周,以低分2.8開畫,平均每天上漲0.1分,到第二個星期就基本穩定在3.3分左右,因此首周的評論更具代表意義;最後,100多個評論雖然算不上多,但也絕不少,管中窺豹可見一斑。這些長短評對於大家了解法國媒體與公眾對於《長城》的觀點、態度與看法是有一定助益的。雖然未必能夠代表全部,但多少也能代表相當一部分人。這里,並不探討《長城》究竟是好是壞,這個問題依然無解:因為正反雙方都能從評論中找出有利於自己的論點並攻訐對方。那就與初衷相違背了。法國作家約瑟夫•貝蒂埃曾經說過:「電影,是一隻對世界張開的眼睛(Le cinéma, c』est un oeil ouvert sur le monde)。」那麼他國的評論,也不妨成為我們聆聽世界的一隻耳朵:這里的評論,不論正確還是錯誤,不論理智抑或偏激,形形色色各式各樣,都可以為我們提供另外一種思路——看看歐亞大陸另一側,來自不同文化、習慣與族群的法國網友,是怎樣看待電影《長城》、中美電影合作以及中國大片的國際化視野之路的。
Ⅲ 張藝謀導演的《長城》是一部怎樣的電影
面對很多影評人和觀眾對《長城》褒貶不一的評價,我想在這里說一下我自己看後的一些感受。
開場語
看完《長城》後,心情只能用驚險和刺激來形容。至於有的人說到的恐怖血腥,我倒覺得還好,可能《長城》的血腥點跟我怕的不一樣吧!說起血腥,我覺得還是《釜山行》比較可怕。但是,在第一場與饕餮的抗擊戰中,我還是可以感受到這場對抗的殘酷。
有很多人說看了《長城》後有很濃郁的國外大片色彩,就算是鏡頭的表現上也可以看出。事實上,《長城》這個故事的編劇正是由外國人擔任,所以,大家會有這樣的感受也很正常,而且極具中國文化的好萊塢大片也是張藝謀的定位。
其實和很多的好萊塢大片比起來,《長城》的角色不算很多,但是我們會發現很多角色就是在劇中石沉大海了,沒什麼實際意義。比如《指環王》這部好萊塢大片,它的角色其實也不少,但是基本上每一個人都有給力去塑造,只是有輕重之分,但是恰好又讓觀眾記得這個角色的特點。我想這就是中國式劇本和國外劇本的不一樣,一旦涉及到的角色太多,我們往往有些駕馭不了這種情況,因此出現了這樣的現象。
音樂
不得不說一下《長城》的配樂,這次的配樂也是精心的大製作,非常恢弘,既有史詩般的效果,又融入了一些中國的色彩感。其中的配樂《無名令》填的詞是中國古文的詞,但卻用一種西方史詩音樂的感覺哼唱出來,但卻不會讓人感覺不協調。這次的配樂大師是RaminDjawadi,他曾經為《魔獸》、《冰與火之歌:權力的游戲》製作配樂。從音樂上來說,我們還是看得到《長城》的態度。
總結
所以,綜上分析,這次《長城》在角色的塑造上還是不那麼到位的,到頭來給到觀眾手裡的還是只有視覺上的享受,至於人物還是沒有深入地刻畫,導致角色陣容的浪費,但是劇組有錢那我們觀眾也樂意接受,只是覺得一部戲還是不要太多無用的花瓶,會讓整部戲看起來飽滿一些。目前的情況是,就角色上來看,中方主角刻畫不到位,再加上很多走過場的花瓶演員,導致整個電影的人物特色都顯得很單薄。
再說到故事劇情上的一個缺陷,沒有錯,這次的《長城》主打的是特效震撼的場面,事實證明口碑也不錯,劇情發展上一氣呵成,非常精彩,配樂也非常雄偉壯闊。但是,我認為,還是少了那麼點兒柔軟的東西,可能張藝謀導演覺得沒必要,可我覺得總有那麼點柔軟的東西,讓觀眾看完這場精彩的戲後內心有那麼點領悟。比如說最後的勝利餘光下,中西主角雙方的那麼一個眼神(不是指男女之情那種)。或者是比較緩慢的鏡頭切換來體現勝利甚至是饕餮戰亡的情景。
看到很多的影評人其實對《長城》這部電影本身的評價並不是非常高,100分打了70分,跟《羅曼蒂克消亡史》、《少年》同分。但是,無論影評人和觀眾怎麼評判,張藝謀做出了第一部靠近好萊塢大片的中國電影,足以對張藝謀導演點贊,這對中國電影來說是可喜可賀的。我們的文化做出好萊塢史詩級別的大片會是一種這么樣的視覺效果,我們可以拭目以待。正如張藝謀所說的,他開創了這樣一個思路,未來可能會出現王藝謀、陳藝謀、吳藝謀……
Ⅳ 如何評價《長城》這部電影
在我個人看來,《長城》是一部徹頭徹尾的商業片,主要是為了討好外國觀眾,讓喜歡拯救世界的歪果仁順帶著拯救中國。
奧斯卡之所以設最佳外語片,不是讓你拷貝美國的。所謂文化輸出,是要輸出中國獨有的文化,而非為了迎合,刻意「無中生有」。其實《長城》也不是一無是處,歪果仁看完,說不定能學會兩個中國成語---「東施效顰」,「邯鄲學步」,這也算張導成功輸出了中國文化吧?
怎麼樣?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歡迎給我留言點贊哦~
Ⅳ 如何評價電影《長城》(TheGreatWall)
最近新上映的《長城》大家都了解多少,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長城》是張藝謀導演的作品,馬特達蒙和景田領銜主演,總投資1.5億美金。由中影集團,樂視影業,傳奇影業,環球影業聯合出品。從各種意義上來說,這都是中美合拍的第一部投資達到好萊塢A級電影等級的片子。在看它之前,其實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面,馬特達蒙和張藝謀的結合,實在很難不讓人充滿好奇;但另一方面,預告片里看到五色戰隊的盔甲,卻給人帶來一絲不好的預感。但是,導演張藝謀和馬特達蒙以及巨大的投資還是吸引了我進入了影院。
但是,主角為什麼要這么做?他被什麼精神感召這么做?這是看不出來的。電影裡面提到了信任,只是,在電影的故事中,對信任這個主題的著眼實在是屈指可數。電影中充滿了許多堆砌重疊恢弘的所謂大場面,卻偏偏缺少價值觀的沖突,缺少在重大壓力之下人的決定,在臉譜化的人物面具之下,缺少真正的人物角色的刻畫。
Ⅵ 如何評價電影《長城》(The Great Wall)
說了看點,就來全面評價一下這部作品吧。其實,我相信對於大多數中國觀眾而言,一個名字作為《長城》,投資如此之大的中美合拍片,它的意義應該不止於一部爆米花電影,或者一個單純的爽片。只是,在此片中,故事對於人物和陣營的簡單化處理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一個外國人,不遠萬里來到中國,用他絕佳的弓術,幫助中國人守城,最後拯救了江山社稷的危機,這真的是一種人道主義精神和國際主義精神。但是,主角為什麼要這么做?他被什麼精神感召這么做?這是看不出來的。電影裡面提到了信任,只是,在電影的故事中,對信任這個主題的著眼實在是屈指可數。電影中充滿了許多堆砌重疊恢弘的所謂大場面,卻偏偏缺少價值觀的沖突,缺少在重大壓力之下人的決定,在臉譜化的人物面具之下,缺少真正的人物角色的刻畫。
Ⅶ 電影《長城》的國外評價如何
美國時間2月17日7點,在北美終於開畫。票房上,《長城》首日590萬美元,位居、《五十度黑》之後,就數據來看,首周三天票房不算出眾,但位居當周上映的新片之首,且略高於此前業內預測(最普遍為1700萬美元)。所以,也不至於像國內有些媒體所說的「撲街」。」吐槽歸吐槽,還是有不少人肯定《長城》的開創意義, 而對於純影迷來說,這些都是外物,《長城》到底如何,還是你自己的觀感說了算。中國人,外國人,也就沒什麼好在意的了。
Ⅷ 在中國備受差評的《長城》海外放映卻持續登頂票房榜,你怎麼看
中國人對於中國歷史的了解,跟國外的人有很大的不同。這是因為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一些中國本質的文化內涵,就算是一個自稱中國通的外國人也根本沒有辦法去體會,這就是中國文化的吸引力所在。張藝謀拍的電影長城,在國內沒什麼好評價,甚至到處一片負面評論,但是去國外以後成績很不錯。
長城這幾天在歐洲和美洲得到這些國家人的喜愛,連續在各個地區占據票房的冠軍,由此可以看出外國人真的對於長城這部影片情有獨鍾。其實這點很好理解,長城的名字首先很吸引人,因為中國的長城世界矚目,外國人並不知道這部影片具體要做什麼,看到長城的名字自然是覺得有吸引力。
所以電影好壞,名字很重要,當然在中國的話,這個電影名字並不是很吸引人,因為大家對於長城的了解很深,不可能一個名字就引起好奇。所以中國人看的是長城這部電影內涵,外國人首先被吸引過去的是長城這部電影的名字,這是中國人差評長城和外國人都去看長城的一個最大的原因。
張藝謀的電影長城,吸引外國人的還有一點就是中國文化的吸引力,大家可以看一下電影的宣傳,裡面充滿濃厚的中國文化底蘊,這下子外國人自然會去看看中國這部電影到底演的是什麼?再加上張藝謀是2008奧運會的導演,世界著名人物,自然一下子就給外國人很大的好奇心。
中國老百姓可不是買張藝謀名字的賬,更不會看宣傳海報那幾個早就了解的文化宣傳,所以大家會認真的研究內容,認真的聽取看過電影的觀眾的評價,所以長城在中國手差評很正常,因為老百姓看的內在的電影質量。外國人則不同,看的是表面,看的是名字!所以這也就應了一句中國話: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
Ⅸ 國外評價 外媒怎樣評價長城電影 外媒評論長城電影
《國際銀幕》(70/100):觀眾可以被照顧的很好,如果要求不是很高。
《Time Out London》(60/100):不是一部好電影,不過看的還挺愉快。
《娛樂周刊》(58/100):看上去影片可能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電子游戲。
《紐約郵報》(50/100):次級品《指環王》,不過它很快就會被遺忘。
《芝加哥太陽時報》(38/100):中國製造的愚蠢怪物史詩電影;《長城》犯了難以置信的錯誤並極其的糟糕;這部電影在中國已取得2億美元的票房,很難想像它也能在美國取得這樣的成績,盡管馬特·達蒙有號召力。但他在這部他表演生涯最爛的作品裡沒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洛杉磯時報》(30/100):難得有一部錢多無頭腦的代表作,說的就是《長城》。
《Indiewire》(25/100):以任何一種文化的標准來衡量都是爛片。如果未來電影業務主要是中美合拍,那《長城》的出現則是個不好的預兆。
《電訊報》(20/100):觀看這部影片就像是腦袋往城牆上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