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影《雞毛信》觀後感
今天我觀看了《雞毛信》這部紅色影片,心裡非常感動。
《雞毛信》這部紅色影片主要描寫了小英雄海娃為堅持敵後斗爭的游擊隊送信,經過的種種困難,終於機智勇敢地完成了任務的故事。
海娃是華北抗日根據地龍口樹的兒童團團長,他機智勇敢,每天在山上放羊站崗放哨。
海娃的父親老趙是民兵隊長,一天,他得到鬼子要進山搶糧的消息,便給八路軍寫信,告知消息。老趙把這個任務交給了海娃去完成,海娃便帶著雞毛信以羊群為掩護,出發到王村給八路軍送信,海娃剛走進一條山溝,便與鬼子相遇了,他靈機一動把信藏在羊尾巴下面,鬼子搶了他的羊,還要把他帶到龍口樹去。鬼子和偽軍煮著海娃的羊,仍不放海娃走。深夜,海娃悄悄溜了出去,從羊尾巴下面拿了信,撒腿便跑,可當他坐下歇口氣時,發現信不見了,就再回去找時,鬼子又追來了,他終於找到了信,卻又被鬼子抓住了。鬼子們強迫海娃給他們帶路,海娃騙他們說大路上埋有地雷,便領著鬼子從小路走。在小路上,鬼子們的騾子行走不方便,海娃手腳靈便,很快與鬼子拉開了距離,鬼子們開槍了,子彈亂飛,海娃中彈了,他依然強忍著痛爬上了山,把信帶到了八路軍手裡,海娃成了一名抗日小英雄!
2. 十萬火急,老電影《雞毛信》的影評,兩千字左右
在抗日戰爭時期,有無數的民族英雄,比如:劉胡蘭、草原小姐妹、王二小等等,他們的事跡一直被人們傳頌著。而在星期五我便有幸欣賞了關於抗日小英雄「海娃」的影片。
周五下午,學校組織全體同學打開電視觀看電影《雞毛信》,剛聽到這個消息,全班都雀躍起來了。電影很快便拉開了帷幕:在抗戰時期,華北龍門村經常受到駐軍附近的日軍襲擊,他們不僅十分兇殘,殺了許多鄉親,還見到糧食就搶,人們恨透了這伙強盜。當時,龍門村有個叫海娃的兒童團長,是村裡趙隊長的兒子,他經常一邊放羊,一邊放哨。如果有敵人來,他就給村裡發信號,叫人們提前逃離。
一天,趙隊長發現日軍炮樓里只剩下「貓眼司令」和幾個官兵守著,彈葯也所剩無幾,於是,他便派海娃去給張連長送封雞毛信,讓張連長乘機消滅他們。接到任務後,海娃趕緊上路了。沒想到半道上他遇見了由小鬍子隊長帶領的日本鬼子,海娃急中生智,撲到一隻老羊身上,將信拴在羊的大尾巴里。
信的事是瞞過去了,但小鬍子隊長看中了他的羊群,連羊帶人都抓了回去。當晚,日軍們還捉了好幾只羊烤著吃,海娃心想:如果再逃不出去,不僅可憐的羊兒又會被殺,而且雞毛信也可能保不住。於是他小心翼翼地溜了出去,當他快要到達張連長的營地時,卻又發現信掉在了半路,沒辦法,他只好折回去拿。沒想到,可憐的海娃又被逮住了,日軍逼迫他帶路去龍門村,他憑借著勇敢和機智,把鬼子引進了八路軍的伏擊圈。最後,八路軍全部殲滅了敵人。
根據雞毛信里提供的情報,張連長又派兵襲擊了日本鬼子的炮樓,活捉了「貓眼司令。」
看完了電影,影片中小海娃既勇敢又粗心、既真實又可愛,他那愛憎分明、堅貞不屈、機智勇敢令我記憶猶新。
然後重復重復再重復,既可滿2000字
3. 《雞毛信》影片講述的是什麼
《雞毛信》主要講述了龍門村的兒童團長海娃奉命給八路軍送雞毛信的路上所發生的故事。
劇情介紹:抗日戰爭時期,華北根據地龍門村有趙姓父子兩人,父親(舒適)是民兵隊中隊長,12歲的兒子海娃(蔡元元)則是兒童團團長。某天,趙父讓海娃給八路軍送一封有關攻打日軍炮樓的雞毛信,海娃裝扮成放羊娃趕著一群羊攜信上路。
路途,海娃遇到敵人,急中生智把信藏在綿羊的尾巴之下,逃過一劫。海娃被迫帶路,晚上卻趁敵人熟睡取信逃跑,中間信一度得而復失、失而復得,海娃也再落敵人之手,這回,聰明勇敢的他將敵人引上了歧途,而敵人發現上當時,打傷了海娃的手,這時,八路軍趕到。
(3)老電影雞毛信電影擴展閱讀
《雞毛信》角色介紹:
1,海娃
兒童團的團長,名叫海娃,他接受了民兵中隊長(他父親)讓他送雞毛信的緊急任務以後,拿著放羊鞭子趕著一群羊,就毫不猶豫地踏上了征程。
2,狗娃
負責在小山坡上放哨的少年,和海娃是從小玩到大的好朋友,也是龍門村一個苦命的放羊娃。
3,爸爸
龍門村民兵中隊長,海娃的父親,囑托海娃送雞毛信給八路軍的負責人張連長,並教給了海娃一些技巧。
4. 《雞毛信》的主角是誰
主角是海娃。
《雞毛信》是1954年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石揮執導,蔡元元、蔡安安、舒適等人主演的一部抗戰故事片。
影片主要講述了龍門村的兒童團長海娃奉命給八路軍送雞毛信的路上所發生的故事。影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第一部反映中國少年兒童在抗日戰爭時期的對敵斗爭的兒童影片,也是中國第一部獲國際大獎的兒童影片。
(4)老電影雞毛信電影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抗日戰爭時期,華北根據地龍門村有趙姓父子兩人,父親(舒適)是民兵隊中隊長,12歲的兒子海娃(蔡元元)則是兒童團團長。某天,趙父讓海娃給八路軍送一封有關攻打日軍炮樓的雞毛信,海娃裝扮成放羊娃趕著一群羊攜信上路。
路途,海娃遇到敵人,急中生智把信藏在綿羊的尾巴之下,逃過一劫。海娃被迫帶路,晚上卻趁敵人熟睡取信逃跑,中間信一度得而復失、失而復得,海娃也再落敵人之手,這回,聰明勇敢的他將敵人引上了歧途,而敵人發現上當時,打傷了海娃的手,這時,八路軍趕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雞毛信
5. 雞毛信的故事發生在哪個地方
雞毛信的故事發生在雲南省西部龍陵縣。
1937年8月,龍陵縣長王錫光收到省政府的緊急命令,封套上赫然貼著一根雞毛。省政府下令:「分配該縣路段,務必在期限內完成。逾期未完成者,縣長自帶手銬,來昆受處。」
在古代通信不發達的時代,雞毛信是一種很常見的信件方式,通常用於加急件。雞毛信源於古代的「羽檄」,是當時征調軍隊的文書,信封外插鳥羽表示緊急,必須速遞。於是民間的通信也便沿用這種方式,在特急信件上插上雞毛,來表示信件的重要性。
隨著時間的推移,加上雞毛信信件內容的保密性,幾乎所有雞毛信的信封大都不會被收信人保留下來,因此,在中國數千年通信歷史上,保存下來的雞毛信只有這一封。
我國古代民間有種種通信方式。古時寫信用絹帛,把信折疊成鯉魚形。漢代時蘇武出使匈奴,被流放在北海邊牧羊,與朝廷聯系中斷。
蘇武利用候鳥春北秋南的習性,寫了一封信系在大雁的腿上。此雁飛到漢朝皇家的花園後,皇帝得知了蘇武的情形。朝廷據此通過外交途徑把他接了回來。清朝中葉以後,隨著近代郵政的建立,古老的郵驛制度就逐漸被淘汰了。
6. 《雞毛信》的故事梗概
華北抗日根據地龍門村,有趙姓父子倆,父親老趙是民兵中隊長,十二歲的兒子海娃是兒童團團長。
一天,父親得到鬼子要進山搶糧的消息,便讓海娃送一封有關攻打敵人炮樓的雞毛信給八路軍。 海娃以放羊作掩護,攜信上路。
不料途中遭遇鬼子,海娃急中生智,將信藏在了頭羊的大尾巴下面。鬼子們搶了海娃的羊,還逼迫他帶路去龍門村。
晚上,海娃乘敵人熟睡時,取信逃跑。途中,信一度失而復得,但海娃卻再次被敵人抓住。機智勇敢的海娃故意把敵人引入歧途,至此,敵人才知中計,拔槍打傷海娃的手。
千鈞一發的時刻,八路軍趕來搭救,全殲了敵兵。海娃完成送信任務後暈倒了,八路軍根據雞毛信里提供的情報,炸毀了敵人的炮樓,並活捉了貓眼司令。
雞毛信簡介
舊指需要迅速傳送的公文、信件,上面插上雞毛。 現存全國唯一的雞毛信實物,是從河北省元氏縣仙翁寨發出的。仙翁寨現分為前仙,後仙兩個村。
抗日時期,仙翁寨周圍地區,共產黨,國民黨都普遍使用雞毛信,以致泛濫,個人瑣事都使用雞毛信。
元氏縣西部太行山區的仙翁寨周圍,所使用的雞毛信,有信封,一律是兩根雞毛,在信封的兩角。一般沒有郵戳,司令部的有郵戳,為長方形。請老百姓專人投送。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一部名叫《雞毛信》的電影曾經家喻戶曉,講述的是一個叫海娃的少年,機智地將一封插著雞毛的重要信件,送到八路軍手中的故事。
現在人們如果要看雞毛信的實物,只能到安徽省檔案館內,這里展示著一封黟縣檔案館收藏的雞毛信實物,是目前國內唯一現存的雞毛信。
這封雞毛信空信封則是民國初年,由蕪湖的申報分館,向黟縣一位名叫王立培的人發出的,在信中只有一句話:「如再不理,即傳票仍由黟縣轉交,勿謂言之不預也。」
真實的雞毛信故事
抗戰爆發僅一年余,中國沿海幾乎所有的港口均落入日軍魔掌中。這樣一來,國際社會援助中國的海上通道也被日軍完全堵死。
當時,海外華僑大量捐款捐物,籌集了大批國內急需物資。國民政府也拿出極為珍貴的外匯從西方購買了大量的汽車、石油、軍火等,一起堆放在越南的海防港。
海防港是滇越鐵路的起點,當時,很多抗戰物資及內遷的機就是從這條鐵路,經海防港運到昆明的。
但是從安全、實際的角度考慮,滇越鐵路也隨時有被日軍封鎖之威脅,中國還是應當在地處大後方的雲南建設一條通往印度洋的交通線。
後證明,這一考慮是頗具戰略眼光的。日本帝國主義為了完全封鎖中國的國際通道,不斷地向越南的法國殖民當局施加壓力,要求在境內停運中國政府的物資。
1940年9月25日,日軍在海防登陸之後,完全截斷了中越之間的交通運輸線。
滇緬公路的修築,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進行的。
1937年8月,時任雲南省主席的龍雲向蔣介石提出《建設緬公路和滇緬鐵路的計劃》,建議各修築一條從昆明出發,經雲南西部到緬甸北部,最後直通度洋的鐵路和公路。
蔣介石當即表示同意,並下令交通部、鐵道部研究辦理。11月初,經國民政府員同雲南省政府協商。
最後確定了滇緬公路由昆明經下關、保山、龍陵、芒市、畹町出國,然後在緬甸的臘戍與緬甸的中央鐵路接通、直通仰光這一路線。
滇緬公路的路線確定後,國民政府又專門委派外交部及雲南省政府有關人員作為特使前往緬,與緬甸的英國殖民政府洽談在緬甸修路事宜。
雙方商定,由雲南省政府主持修築下關經保山至畹町的公路;緬甸方面負責修築臘戍至畹町的公路。
隨後,本著「地方負責,中央補助」的原則由行政院撥款200萬元給雲南,限期一年竣工。但是,龍雲卻主觀地認為滇緬公路可在三個內修通。
因此,他嚴令公路沿線地方當局必須在1937年底以前開工建設,限期三個月之內先建成一條可以勉強通車的簡易公路。
當時,龍陵縣長王錫光收到省政府的緊急命令,封套上赫然貼著一根雞毛。
另還有一個木,打開一看,裡面竟是一副閃著寒光的手銬。省政府下令:「分配該縣路段,務必在期限內完成。
逾期未完成者,縣長自帶手銬,來昆受處。」
7. 《雞毛信》的主人公是誰
海娃。
《雞毛信》是1954年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石揮執導,蔡元元、蔡安安、舒適等人主演的一部抗戰故事片。影片主要講述了龍門村的兒童團長海娃奉命給八路軍送雞毛信的路上所發生的故事。影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第一部反映中國少年兒童在抗日戰爭時期的對敵斗爭的兒童影片,也是中國第一部獲國際大獎的兒童影片。
影片評價
影片以海娃送雞毛信作為全片的主要線索,結構單純,情節曲折,一個懸念接著一個懸念。正是在曲折跌宕的驚險情境中,影片以生動細致的成功地塑造了一個堅貞頑強、機智勇敢的抗日小英雄海娃的藝術形象。影片從內容到形式都很注重兒童情趣。片頭字幕像一本連環畫.一頁一頁揭過,使少年兒童觀眾像翻看連環畫一樣親切。
8. 介紹電影《雞毛信》50字
電影《雞毛信》,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於1954年;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石揮執導;其主要劇情為:抗日戰爭期間,河北冀中抗日民主根據地(河北省元氏縣)龍門村的兒童團長海娃,有一天接受民兵任務給八路軍送雞毛信。半道上遇見了日本鬼子和偽軍,海娃急中生智利用老綿羊的尾巴保住了雞毛信,鬼子被海娃引進山裡,八路軍全殲了敵人;根據雞毛信里報告的情況,八路軍又襲擊了一個日本鬼子的據點,活捉了貓眼司令。本片獲得1955年英國第九屆愛丁堡國際電影節優勝獎、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故事片三等獎、1980年全國第二次(1954—1979)兒童文藝獎故事片一等獎 。是一部優秀的抗爭題材兒童影片。明確的突出了當時的兒童聰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