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拍電影掙得的票房,是怎麼分的
我只知道美國的情況
電影院收入中有30%左右迴流到製片方手中(當然最開始電影院還要花錢買片子),製片人來支付後勤,導演,編劇,演員等等等等的酬勞。
有的大牌演員,大牌導演還會要求片酬之外的分紅,這部分錢取決於票房的好壞。
(演員零片酬出演也是常見的,關鍵在於劇本好壞,比方說《十二猴子》)
所以看一部好萊塢大片票房那麼高,不一定賺錢的。
(《綠燈俠》是賠本典範,本土票房不如投資;還有一個國內例子,就是2010年張偉平說拍《山楂》投資7千萬,票房要破億才賺錢。)
❷ 電影賺了十幾億錢怎麼分呢,演員導演有提成嗎
電影票房,分成如下:電影發展基金5%,營業稅3.3%;院線50-60%;其餘為製作商和發行商。
3、有幾個關鍵點
A投資和實際投資。很多電影號稱幾億投資,都是噱頭,要是真的投資那麼多,真的就虧死了
B新人與老人。對於電影新人來說,可能需要3倍於老導演的投資。
C院線。對於萬達這樣的既做拍片,又有院線的公司來說,可以上下通吃,給自己的電影多放映場次,以獲取利益。
❸ 拍電影怎麼賺錢 揭秘拍電影賺錢最多是誰
拍電影掙錢最多的? 要看怎麼運作了,有的是投資商,有的是院線,要看怎麼合作了。你拍一部片子花了400萬,投資商轉手賣給院線500萬,院線上線賣了300萬,那就是投資商賺了。再舉例,你拍電影400萬,投資商和院線合作,55開。賣了600萬。拋去成本,那就是雙贏。演員拿片酬是投資商給的。和影片賣不賣做沒一毛錢關系。可能賣的好,就會給演員分點。
❹ 電影收入的票房是怎麼分配的,演員多少,投資方多少,導演製片人分多少。
作為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歷年來,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不斷創造奇跡,在國際上也更具影響力,國產影片單片票房累計收入超20億、30億、50億的電影也不在少數。
影片票房火爆的背後,當然是投資方大賺特賺。比如說一部成本3000萬的影片,最終票房達到12.69億,這部影片就是當時很受歡迎的《泰囧》,影片背後的投資方有一位90後,於宇昂投《泰囧》400萬,經票片分賬獲得的收益為7000萬;成本為5億的《紅海行動》,四川人投資百分之十,也就是5000萬,最終吸金1.2個億……
選擇想投資的電影→了解項目資料與合同→確定認購金額→打款到出品公司對公賬戶→簽訂合同→等待電影上映→電影上映後等分紅→會計律師所計算好分紅→打款到合同上的銀行卡上。
❺ 拍電影的人要怎麼賺錢啊
電影是怎麼回事?電影怎麼賺錢?這些圈外人覺得頗有些神秘的東西,將在相對透明的資本市場中讓你看個明白——華誼兄弟(58.910,0.84,1.45%)上市了,跟著創業板的整體表現,股價兩天之內就玩了次過山車,不好說王忠軍是不是敢說,在資本市場玩兒的就是心跳,但他也少不得心跳加速。華誼兄弟能否在資本市場得到它想要的東西:院線、影視基地、更多資源,現在下結論還為時過早,這畢竟不是它自己的游戲,陪它玩兒的等它輸的都有。接下來的棋怎麼下,還要看整個局是什麼勢。 上市前,機構瘋狂追捧、凍結資金過億;上市時,股價一路飆長、新富頻頻誕生;上市後,財報顯現危機,股價隨之波動…… 電影的心跳終於玩兒到了股市裡。上市首日,華誼兄弟的市值在28隻新股中排名第三,突破了100億元;股價更以147.761%的漲幅位列漲幅榜第四位,換手率高達88.13%,盡顯明星上市公司風范。 而之後披露的三季度季報又使華誼股價急轉直下,凈利潤竟然出現13.73%的負增長,成為28家創業板公司中唯一一家凈利潤同比下滑的公司。 盡管華誼兄弟對前三季度的業績表現做出了解釋,但無論是出於對創業板、還是對電影這個陌生板塊的不信任感,華誼當日的股價仍舊一路跌停。 波折是一定的,而且不會只發生在開始。除華誼之外,還有已完成兩輪融資的保利博納、獲得中宣部重點支持的中影集團、以及上影等一批實力選手躍躍欲試,紛紛表示上市意願。華誼的先行一步,改變的不只是自己的發展軌跡,亦會對電影產業的格局帶來改變。 華誼占據了一個新平台,這個平台是否與中影上影的平台同樣高低還很難說,但毋庸置疑的是,一定比未上市前有了更多關注度和更多可能性。但原本只在戲台上亮相的華誼,要將後台徹底打開,變成赤裸裸的一枚,要冒的風險就不僅僅是資本市場上可能的失敗。 融資需求碰上好的時機 華誼兄弟的上市顯得頗為急切,准備工作始於2008上半年。至於華誼兄弟將原本投向中小板的申請轉向創業板的原因,業內人認為,是因為影視傳媒產業化的歷史比較短,而創業板帶有新模式的概念,認同度會高一些。 在招股書中,華誼兄弟毫不諱言自己的風險、對於資金的迫切需求,但也表示了對電影市場前景的信心。一時間,明星持股、馮小剛依賴症以及票房風險成為焦點。而事實上,在王中軍大手筆描繪的傳媒娛樂王國藍圖之中,這些問題都遠不如上市所能帶來的巨額資金重要。這位在創業之初就將「中國的時代華納」作為奮斗目標的企業家,對於中國電影市場有著敏銳的嗅覺。 當全球經濟危機促使文化消費大規模反彈,當中國電影票房近5年年復合增長率接近40%,當中國政府首次將文化產業列入國家級發展戰略之時,華誼兄弟准時搶灘登陸,成為中國影視娛樂第一股,除了「象徵意義」外,還有更為重要的戰略意義。除了解決資金難題,實力雄厚的華誼兄弟更迫切希望在電影市場幾何增長之前准確卡位,實現核心優勢基礎上的全業務發展。「亂世出英雄,只有在電影產業的格局未定之前,民營企業才能站得一席;而要保住自己的位次,背後只能靠強大資金的支持。」一位資深業內人士如大理石此不客氣地說,上市融資就是石材最有效的途徑之一。 其實王忠軍也並不是最早看透這一點的人。去年7月,橙天娛樂及其董事長已經成功收購嘉禾89.06%的股份,成為內地第一個上市的娛樂公司。據悉,這次收購醞釀兩年,共動用超過4.5億港幣的資金。 「截至2009年6月30日,橙天嘉禾營業額與去年同期相比上升20%,達7.47億港元,毛利增加7300萬港元,達4.03億港元」——這是橙天嘉禾合並改名後第一次業績公告,一改嘉禾過箱包袋往9年的虧損紀錄。 在評價自己和華誼兄弟的上市行為時,橙天嘉禾中國區總經理陳國偉對本報記者表示:資本和電影娛樂的融合是未來發仿茅草展的趨勢,誰能夠走在前面,誰就將贏得先機。 「對於民營類的電影公司,上市一方面可以解決企業最重要的融資問題,另一方面可以擴大市場影響力。」曾參與借殼上市全過程的橙天嘉禾首席執行官胡景邵坦陳:「作為上市公司得到的公眾關注,實際五金件上也是一種無形的宣傳。」 不過對於大牌明星大腕導演雲集的華誼兄弟,宣傳事小,找錢事大。如華誼兄弟的招股說明書所示:華誼兄弟本次預計募集資金沖壓件數額為6.2億元,將用於補充影視劇業務營運資金。 完成融資後,華誼兄弟影視業務的近2年目標為:電影年產量6 部左右,其中2 部進入當年度國產電影票房收入前十名;電視劇年產量到600 集以上的規模,其中有2-3 部是當CNC加工度具有較大影響力的作品。 目前,超額募資已經沒有懸念。分析師對其上市後股價走勢也一路看好。而對於廣為投資者關心的馮小剛依賴症,一位業內資深研究員表示:據招股說明書中披露的華誼兄弟與馮小剛的拍片合同,這種獨占性短時間內不會動搖。而起用新導演與旗下明星合作的《風聲》票房已超過1.7億,非馮小剛作硅橡膠品的大賣也並非不能完成。王忠軍也在公開場合不止一次的強調:華誼兄弟電影團隊對於市場的調研模具硅橡膠、認識及把握,才是不可能替代的寶貴財富。
❻ 拍電影怎麼賺錢的
主要是收取電影院的票房和內置廣告來獲取利潤的
❼ 拍電影怎麼賺錢
首先,1.8億元 是總投資 這不是全是電影公司出的錢,舉例子,電影公司出資8千萬,電影裡面唐山旅遊局出資1千萬,因為電影弄好了,能給唐山旅遊局帶來強大的效益,康師傅礦泉水出資,2千萬,因為在電影里,有幾個康師傅礦泉水的鏡頭,這能給康師傅礦泉水帶來強大的效益,等等 投資算的時候 是算整體投資,收益的時候 就是總收益,減去電影公司本身的成本。
❽ 拍攝電影怎麼賺錢
電影的收入,不僅僅局限於票房,當然不少電影,僅靠票房就可以得回所有投入,而且還能賺很多。但是大部分電影,光靠票房是不夠的。好在這些電影的各項權益,會給製作方帶來足夠的回報,如改編權,典型事例就是港版《無間道》的改編權,一賣就得一大筆。另外,租賃權,電影在電影院放完之後,出碟片、錄像帶,租這些東西,製片方也能得利(中國租的、賣的都是盜版,製片方拿不到錢很正常啦);內容使用僅,這就有著非常廣闊的市場了,電影中的人物形象、名字、相關道具形象等等等等,只有製片方可以使用,這樣相關的玩具、服裝、商標等等,就可以賺很多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