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人物 > 如何分析電影中的一個人物形象

如何分析電影中的一個人物形象

發布時間:2022-08-03 08:59:32

① 怎樣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分析方法

一、通過人物描寫分析人物性格

通過人物描寫分析人物性格是一個 較淺易的思維過程,但考慮問題的時候需要注意幾個細節:

1、凡是文中涉及的人物描寫方法都要考慮到,重點是分析主要的描寫方法。

2、要關注人物描寫時能展示人物性格的關鍵詞。

3、關注具有雙關意義或較含蓄 (具有深層含義 )的描寫詞語。

二、通過情節、環境補充人物性格

小說的三要素包括人物、 情節和環境, 但這三者之間實際上不是並列的, 從 某個角度而言, 情節與環境是為塑造人物服務的, 它們對人物性格的補充作用有 時候會體現得相當重要。

自然環境描寫除了推動情節發展這一作用之外, 其他作用都是圍繞人物展開 的,它們包括:烘託人物心理活動,烘托氣氛,烘託人物性格。

故事情節在塑造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 需要我們從整體上去把握, 簡而言之, 就是我們要看清通過事件的發生與發展過程,表現了人物怎樣的性格特點。

三、通過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應該是人物性格與其身份地位的綜合。 人物性格的分析為人物形象 的分析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就如同要造一幢樓房, 結構上的大多數建材都已具備, 就只等著將這些材料組合在一起了。

從表達上而言,人物形象用如下的方式概括: ××是一個 (人物性格 )的(人物身份地位、性質、評價等 )形象。概括時,如果能夠 確定人物身份的,則以 「工人」 、「農民」 、「小市民 」 、「手工業者 」⋯⋯概括。

四、通過人物形象分析主題思想

小說塑造人物形象的目的在於揭示社會矛盾,反映現實生活,這里的 「社會 矛盾」 與「現實生活 」就是小說反映的主題思想。

因此,每一個形象的塑造都是有 其目的的,分析時如果能抓住人物形象,把作者塑造這個形象的目的揭示出來, 就能順利達到分析主題思想的目的。

四步分析法概述

通過描寫分析人物性格 ——通過情節、環境補充人物性格 ——通過人物性格 分析人物形象 ——通過人物形象分析主題思想。

總結:分析人物形象技法:

1、抓住人物的肖像、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特別是那些富有特徵的確細節描寫來分析人物形象。

2、把人物放在具體的故事情節中,了解人物在各個情節中的表現。

3、重視小說中人物形象的身份、地位、經歷、教養、氣質等,因為他們直接決定人物的言行、影響人物的性格。

4、小說中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歷史背景下活動的,所以分析人物就一定要把他們放在一定的社會背景下去理解。

5、注意作者對人物的介紹和評價。

6、結合環境描寫去分析人物形象。

② 影片中人物分析怎麼寫

首先寫明人物簡明資料,包括個人情況,所處背景,取得事業等,然後從與人交往,人物精神,對社會貢獻,成敗是非等各方面綜合評述。

③ 《飛向太空港》人物形象分析是怎麼樣的

《飛向太空港》人物形象分析如下:

宋健:對世界航天形勢了如指掌,深知中國火箭打入國際市場的必要和艱難,將畢生精力全部奉獻給中國航天事業。

上官世盤:思維縝密,綿里藏針,彬彬有禮,善於辭令,談判桌上力攬狂瀾。被宋健譽為「渾身都是金」。

謝光選:擁有察納雅言、從善如流、當守則守、當改則改的胸懷和氣度。

任新民:中國氫氧發動機奠基人。平日訥訥少言,謙遜自處,臨會常居角落,必要時卻能虎嘯龍吟。有大才能、大決斷、大氣魄的英雄氣度。

烏可力:航天部科技預研局副局長,成吉思汗後裔。身材高大,腰板粗壯,胸脯寬闊,滿頭白發,兩眼有神,頗像一位歐洲大商人。嘴唇上方的賀龍式小鬍子顯出幾分剛毅與傲氣。他和陳守椿、黃作義等人推動了「長征三號」運載火箭打入國際商業市場的進程。



飛向太空影片評價

《飛向太空》在不同的人看來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它可以稱得上是一部優秀甚至好過原版的科幻電影。該片增加了主角夫妻在地球上相遇相識相愛到悲劇首場的過程,與兩人在飛船中共處這一主線交叉剪輯在一起,一實一虛,產生出精彩的化學作用。

因為在觀眾看來,飛船中的一切是虛幻的,地球上的才是真實的;而電影接近結尾時觀眾才發現,在電影中,只有飛船上的一切都是真實發生了的,地球上的事情卻完全來自男主角的回憶,而回憶往往是增加了主觀色彩而且靠不住的,這也是為什麼片中地球上永遠在下雨的一種解釋。

電影人物的形象塑造可以從那些方面來研究

用電影劇本塑造人物需要用影像化來看待和表現人物,不能像寫小說一樣用一些類似「滄桑」「有故事」等詞彙來形容,劇本是在沒有具體演員形象的前提下撰寫的,所以不需要太詳細的相貌描述,需要的是些事,通過可拍出來的影像化事件來塑造人物,因為你的人物是要融入到故事中去的,這么說不知道lz喜歡嗎

⑤ 影評中對一個角色進行點評應包括哪些方面

影評,是文藝評論的一種,是對各種電影現象進行分析和評價的文章。它主要是對蘊藏在電影藝術中的審美價值、認識價值及其思想意義的揭示、開掘,是對電影藝術創作規律的探索,並從中找出成功的經驗、失販的教訓。所以,好的影評,一方面可為電影的友展和質量的提高提供反饋信息,一方面又能幫助觀眾正確理解電影,培養和提高觀眾的藝術欣賞能力和健康的藝術情趣。寫影評,應該把握好這樣幾點:捕捉住感受點。一部電影涉及的方面很廣,需要品評的著筆點很多。這就需要對電影反復回味思考,用心靈再度感受,把握往影片中最能動人的地方,並使之在自己的筆下得到理性的升華。如觀看了《泰坦尼克號》,不能只簡單地敘述這場愛情故事,而要從主人公生與死的考驗中感悟到人性的光芒。立意要新,開掘要深。寫影評要有新意,要有獨到的見解,抓往要點,自感而發。要做到有新意,一是要抓住影片內容,結合台社會現買;二是要准確把握住影片的精神實質,挖掘影片本身所包含的深刻內涵。例如對張藝謀電影的分析要緊扣住時代背景,但也不必要都從思想意義角度分析,如鞏俐在張藝謀電影中的形象塑造,張藝謀電影中的男性形象等,都是可以開掘的領域。要實事實是地分析評價。魯迅先生說過:評論作品"必須壞處說壞,好處說好",還要"知入論世".他說"倘若論文,最好的是顧及全篇,非目顧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處的社會狀況,這有較為確鑿。"對影片作實事來是的評價,要求我們用全面的觀點,不是顧其一點,而是觀照全片。顧及編導的意圖、表演的全部以及當時的社會環境、歷史背景等等,作恰如其分的分析與評價。不能強、演員、片中人物所難,求全責備。同的,我們在寫影評時,也不能人雲亦雲,如評電影《花季,雨季》時,在一片叫好聲中,有同學冷靜地認為編導將銀幕中的學生形象給拔高了,就很有思考。要重視影片的藝術分析。電影是通過藝術手段來表現主題、塑造人物、抒發感情的,所以影評要重視對影片藝術的高下進行分析。這種分析應具體詳細,由表及裡,言之有物;評價則應觀點鮮明,實事求是。在藝術評析中,字里行間滲透出電影意識,盡可能恰當地運用電影藝術名詞術語,還需要有對電影藝術的深刻感受與理性把握。這可以通過閱讀電影理論書籍和多欣賞優秀影片來解決。每年的美國奧斯卡電影大獎評選,世界各國的影展都給我們提供了這樣的機會,雖不能親臨其境,但通過多種媒體一樣能了解動態,捕捉到世界電影發展的最新信息。影評寫作可以有長有短,可著眼於一部影片的一個鏡頭,也可以著眼於一種電影現象。對於我們師范生來說,要對一部影片作出全面的評價比較困難,練習寫影評,可從評論一個人物形象、一個情節、一個場面入手,可對演員演技。拍攝技巧、意圖、影片風格、色彩、語言、音樂等進行單一的評析。隨著寫影評水平的提高,就可對某一人物形象,如影片中的學生、教師、軍人等銀幕形象發表看法,也可以從縱向談某一階段電影的回顧或某一體裁電影的回顧,分析其得失;或從橫向談某一風格的電影,如西部電影、賀歲片、娛樂片等,或橫縱向結合,談一個的風格,如謝晉模式、張藝謀現象等到。初涉影評寫作不宜貪大求全,而應從一點一滴寫起,思考挖掘,連綴成篇。開始練習寫作影評時還應該注意:語言要朴實,要個性化。寫影評一定要講真話,講自己的話,不要抄襲別人的評論。唯獨自己的感受和朴實的語言,才會使自己的評論富有個性和新意,也才會給讀者帶來清新的感受。敘議要結合,突出評論。電影最直觀可感的,影評離不開敘事。但切忌過多地敘述故事,要突出分析寫評價。當然,所評所析不得脫離影片孤立地進行。設計好影評的標題至關重要。一般來說,它由正副標題構成。正題——揭示文章的中心,必須簡明扼要,而又耐人尋味,能夠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同時也能給讀者帶來審美愉悅,它是貫穿全文的主線;副題——點明評論對象,交待片名或評論角度,它是正題必要的補充。二者相得益彰,能使文章增色不少。如:《歷史和時代的搏擊者——評銀幕上的員形象》,《悲劇在紅色中滲透——評電影<紅高梁>》。我們在寫影評的過程中,要不斷總結學習他人的寫作經驗,豐富自己的寫作實踐,在日積月累的基礎上,通過影評的寫作,不斷促進我們知識結何的完善,提高我們的頎賞水平和審美能力。

⑥ 電影尋槍中關於馬山的人物形象分析 從哪些事情中體現了馬山怎樣的形象

馬山的人物形象分析如下:

馬山在夜晚開著摩托追蹤一輛車,尋找槍丟失的蹤跡和線索。此時是由馬山開摩托的一個客觀鏡頭(全景)轉換作馬山的主觀視角鏡頭(近景):(馬山)看見路及路邊的景物(樹、牛、牆屋)都在飄移,晃動不定、朦朧不清,似乎在跟馬山玩捉迷藏。

這個鏡頭出神地傳達出馬山由於失槍開始「懷疑」身邊一切事物的主觀情緒,「懷疑」視角此時形象地再現了只能存在於人腦的抽象意識,把人物心理刻畫得栩栩如生。

劇情簡介

《尋槍》是2002年上映的一部懸疑電影,本片是由陸川根據凡一平原著同名小說拍攝,主要演員有姜文、寧靜等。

該片講述了,警察馬山一夜夢醒後,發現自己的槍不見了,在丟失的槍裡面有三顆子彈。於是,馬山開始走上了一條不尋常的尋槍之路。

⑦ 電影《人生大事》,三妹是個怎樣的人如何分析此人物形象

主角莫三妹,男,30多歲,刑滿釋放。這個穿著拖鞋,穿著背心,斜叼著煙,有一種痞氣的寸進尺的歹徒,繼承了他父親的殯葬事業。他很活躍,但脾氣有點暴躁。父親莫有三個孩子:整日操勞的姐姐,早逝的二哥,自認為「不被愛」的老三。直到老父親生病後在床邊講了一個故事,我們才知道「莫三妹」這個名字的由來。原來,自小繼承父業的二哥三十年前死在河邊收屍,深陷喪子之痛的莫老爹為了祈禱孩子能平安成長,為他取了一個女孩的名字。南方一些地區確實有給女孩起男孩名字的習俗,意為贍養。三妹是個怎樣的人呢?下面請跟隨小編一起往下看看吧!

莫三妹是個有孝心的人。影片中雖然刻畫出來的莫三妹是個天天跟父親吵架的人物形象,但是實際上莫三妹是個很孝順父親的人,只不過是在父親面前不願意服軟不肯跟父親好好說話。在父親離開了這個世界,他完成了父親的願望,讓父親乾乾凈凈地走了。最後把父親的骨灰放入煙花,燃放到天空落入海里與二哥團聚了。

⑧ 如何分析電影——(三)影片人物分析

三人物 電影中的人物,是電影創作中的核心,也是作品的核心。反過來講,人物的塑造,是電影導演創作的重中之重。我們對文學的理解是「文學是人學」「風格即人」。同其它的藝術形式相比較,電影的創作也是緊緊地圍繞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展開的。可以這樣認為:電影中的人物是敘事的核心,是矛盾沖突的核心,是影片造型的基礎。 對於電影的基本要求,我們希望是在一系列的場景中,事件中,動作中,對話中看到的不是一般的人(具體的演員),而是鮮活的、有性格的人物。 世界電影中的常規情況是,觀眾對於電影中的人物(其實是對演員)感興趣,對於電影中的故事感興趣,對於電影的主題感興趣,才會全方位的對電影給予關注。我們所理解的「人」,是自然的人,社會的人。電影中的「人物」,是電影敘事中、戲劇結構中的「符號」和「虛構」的人,是由演員(職業的、非職業的)扮演的銀幕形象。在我們的潛意識中,人物——演員,演員——角色,這兩者交替的認同。我們在分析電影時,對人物的分析應該把握住如下問題:1.分析N物在影片中擔當的角色: 我們理解的電影中的人物,往往是電影中演員扮演的「人物」十演員自身形象的綜合感覺。人物有時候是一個具體的概念,有的時候是一個抽象的概念。 電影中的人物是敘事的主體;是電影情節中的主要情節的發動者和承擔者;有的時候,電影中的一些人物對情節並沒有特別大的幫助,僅僅是一種「象徵」,是一種「符號」。 我們的心理意識和思想意識無法超越的是,我們很難將某一個「演員」的形象,從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中分離出來,往往是三種思維定式:A:影片中的人物一演員本身。B:影片中的人物一$員十人物。C:影片中的人物一一人物。2.分析影片中人物的表現方式: 電影中的人物表現,不僅僅是影片的整體敘事及情節,也不在於其出現場影的多少,對白台詞的多少,鏡頭數量的多少,而在於具體表演、表現的方式。大體有如下四種方式:1)人物外形表現:影片中的人物的外形,是影片人物的重要的性格特徵和重要的視覺信息。 在影片的製作過程中,更為重視其服裝,發型,化裝的處理。例如:美國早期默片時代的經典人物卓別林,其外表很有特點,在電影中的視覺外形形象極為鮮明。影片中的人物外形不但要符合影片的敘事,還要有鮮明的特徵。2)人物景別表現: 某一個人物在電影的表現中,有時更多的是用某一種特定的鏡頭景別處理。其目的是想充分地利用鏡頭的景別,著得對人物進行心理、情緒、表現的描寫,即使是某一個人物用 多種景別處理畫面,或者是眾多的人物分別用不同的景別加以表現,也是要對人物進行性格和心理的刻畫。 例如:《我的父親母親》中,「母親」年輕時的敘事和人物形象,更多的是採用近景、特寫和全景、遠景的交替應用,「母親」年老時的敘事和人物形象,更多的是採用全景的鏡頭來完成,影片的總體風格基本是這樣一種規律的處理。3)人物形體表現: 電影敘事和場景中人物的形體方式處理,大多數是經過導演和演員精心設計的。因為,人物的形體處理的方式和狀態,不光是為了敘事,為了場景,更多的是為了人物形象的塑造,甚至是為推動影片的情節。 例如:影片《我的父親母親》中,彩色回憶時空段落中,年輕的「母親」,人物的形體永遠是處在運動之中,處在站立和跑動之中;而黑白現實時空段落中,年老的「母親」,則恰恰是相反的處理,大部分形體表現處理成為靜止的形態和坐姿狀態。4)人物位置表現: 影片攝影畫面構圖中的人物位置,無論是在影片風格,畫面效果人物塑造上都有其特殊的意義。在具體畫面處理的方式上,有的人物在畫面上是居中處理;有的人物在畫面上是居邊處理;有的人物位置乾脆是不規則的卡頭卡腳處理。 例如:影片《黃土地》的人物位置的整體風格是居中處理。影片《一個和八個》的人物位置的整體風格是居邊處理。這兩種不同的處理方式,使得影片畫面構圖中的人物位置有一種鮮明的造型效果。其實,這都是一種影片敘事、手段、風格的外延。 從影片的宏觀上分析人物的表現方式,在影片的創作過程中,一定是導演十分重視的技巧與元素。通過這種細致和量化的分析,我們可以進一步了解影片的風格、畫面、效果、技巧、結構和導演方法。3.分析N物動作的表現技巧: 影片中決定人物動作的重要因素是環境、事件和規定要求。作為導演,對於人物動作的簡單表現和復雜表現,在影片的敘事風格上會產生不同結果。那麼,核心的問題就是導演採用什麼樣的鏡頭技巧來反映和表現這些人物的動作。這時敘事中的人物動作成為了內容,鏡頭處理表現技巧成為了形式。 我們在分析影片的人物動作時,討論人物動作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動作方式,僅僅是我們分析人物的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同時我們要分析影片的鏡頭中和段落中採用什麼樣的具體鏡頭技巧(方法),來表現此時此地的人物動作。 導演在實際創作和拍攝處理上,可以是用不同的鏡頭技現(方法),拍攝和表達不同的人物動作,也可以是用相對固定(一樣)的鏡頭技巧(方法),表達同一的動作和不同的動作。如果是採用後者的處理方式,就會產生影片人物動作鏡頭技巧(方法)處理上的特殊風格。 例如:導演陳凱歌拍攝的影片《黃土地》,大量地採用靜止(靜態)的鏡頭完成畫面的表達,採用極為有限的搖鏡頭表現部分的人物動作和運動,表現場景的空間;導演徐克拍攝的影片《新龍門客棧》大多數是採用誇張、變形的鏡頭畫面形式表現各種人物的近景和動作;導演吳宇森拍攝的大部分分影片,大量地在敘事鏡頭和動作鏡頭中採用高速攝影(慢動作)的鏡頭技巧,來表達影片中人物的動作的異化,具有一種人物形象塑造的浪漫、飄逸與超然感覺,有一種影片「暴力」美學的特徵。4.分析場景中、鏡頭中人物的光線形式: 按電影的常規分析,場景中、鏡頭中人物的光線的形式應該有其相對的設計性、獨立性、形象性、鮮明性。 人物光線的形式,除了受到場景、空間、環境、光源的位置、方向、性質的影響外,還要受到影片的主題、內容、風格、樣式、敘事、情節和導演處理的制約。 有的時候,為了達到人物形象的塑造,賦予影片中某一個人物以一種特定的光線形式。只要這個人物一出現,這種專門設計的光線的效果就存在。 例如:導演張藝謀的影片《大紅燈籠高高掛》中,陳老爺這個人物的光線形式,就是具有相當程度的規定性,完全是逆光、剪影、半剪影的處理。使人物的形象刻畫十分鮮明,增加了人物的神秘感,在影片的敘事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的時候,為了達到影片敘事情節的表達,在影片中賦予某一個人物以一種特定的光線效果,這個人物走到哪裡,這種光線效果就帶到哪裡。美國影片《現代啟示錄》中,威拉上尉歷盡艱難,深人到叢林中去尋找庫茨上校,在影片的結尾的場景中,叢林中庫茨上校的居住地的光線效果,則完全是主觀化的處理,人物只有逆光的處理,很神秘,很形式。 有的時候,攝影光線的處理完全是為了影片全片的風格,使某個或者某幾個人物,採用一種特定的光線效果形式。 例如:導演關錦鵬拍攝的影片《阮玲玉》中,現代時空(演員扮演的段落)的人物處理,假定性的人物送光、輪廓光十分鮮明,很有現代感和唯美性,超越了早期資料影片的審美氛圍,在光線的形式上,形成了兩個不同時空的交替。

閱讀全文

與如何分析電影中的一個人物形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做電影映前廣告的媒體公司有哪些 瀏覽:967
動作片粵語版電影 瀏覽:86
百度看電影怎麼樣 瀏覽:234
國產精神病院電影其實是日本人做實驗 瀏覽:128
電影票兒童圖 瀏覽:563
在手機上如何寫電影劇本 瀏覽:371
如何將蘋果迅雷的電影導出來 瀏覽:81
電影殺了女孩三十年後 瀏覽:620
新哥哥電影視頻在線觀看 瀏覽:310
以前的老電影跟神仙有關的 瀏覽:359
迪士尼好看的公主動畫片大全電影 瀏覽:484
電影機械師哪個小島 瀏覽:630
最近三個電影哪個好看 瀏覽:143
魚頭怪是哪個電影 瀏覽:81
恐怖系列全集恐怖電影 瀏覽:251
一個國產電影在外國上映 瀏覽:104
與時間有關的國產電影 瀏覽:730
新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叫什麼 瀏覽:49
電影寶蓮燈歌曲 瀏覽:615
勵志電影解說三分鍾 瀏覽: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