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人物 > 電影人物凌絕頂

電影人物凌絕頂

發布時間:2022-08-03 19:17:28

⑴ 御劍飛行真的會有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的感受

星辰變里的御劍飛行的時候玩家就會體驗到「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的感受。不過你得修行到一定的級別才能御劍飛行的。

⑵ 這部電影叫啥

荒島餘生
電影荒島求生/荒島餘生【全球歷史票房057】內容簡介:
奧斯卡獲獎導演羅伯特-贊米基斯和二次奧斯卡獲獎演員湯姆-漢克斯(Tom Hanks)聯手推出了冒險劇《荒島餘生》,以獨特的手法探索命運的美好和殘酷。
片中湯姆-漢克斯飾演查克-諾蘭,一個聯邦快遞業務工程師。他的個人生活和職業生涯都被時鍾統治著。他整天飛東飛西,不得不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而這個工作與他的扭曲人性倒也相頗為相似,生活中他的每時每刻都計劃得滿滿的,以求通過超負荷的安排來獲得最大可能的成功。
雖然查克能「搞定」工作中的任何事情,但他的個人生活則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查克的工作性質使他很少有時間與他的交往了很長時間的女友在一起。片中查克的那位個性很強的女友則由奧斯卡獲獎演員海倫-亨特飾演。
當查克被扔在一個偏僻的小島上,處在一個簡直難以想像的遠離塵世的環境中。他的忙忙碌碌的生活也一下了結束了,不僅失去了每天生活中慣用的東西,也失去了與外界的聯系。慢慢地,查克身體上和感情上都發生了改變,他不得不努力的試圖活下去。
沒有了現代生活中的壓力和那些煩心的事,四年的荒島生活使查克對於成功和生活本身的看法都有了更深層次的變化。
2000年,最初聽說Tom Hanks拍Cast Away的時候,覺得他蠢的不行:有誰會對老得像老太太的牙齒一樣的魯賓遜漂流記的故事感興趣呢?當然,美國觀眾的心理很難捉摸,Star Wars那一套讓人覺得幼稚得可笑,可是每次拍出來都是萬人空巷地出來捧場;Spider-Man我覺得只適合孩子看,可人家在經濟如此蕭條的情況下輕輕鬆鬆就爬到了全美總排名的第五位,賣掉了4億多美元。4億美元如果沒概念,就想想偌大的中國電信一年利潤才合7億美元。所以,寄居在人家的地盤上,我永遠沒有發言權,但是我連拭目以待的興趣都沒有,就是等著看究竟會是個什麼結果。

後來影片就公映了。公映以前,Tom Hanks到各個脫口秀的節目上推銷,播放的片段就是像個野人一樣的他費盡千辛萬苦終於引燃了火堆以後捶胸頓足地大叫I have made fire,I have made fire!的那一段。一般來說,在脫口秀上放的片斷都是影片數一數二出彩的地方,就一分鍾,看得我對Tom Hanks的演技佩服得五體投地,簡直是絕了。不過即便如此,還是沒有引起我對這片子的絲毫興趣:電影在我的心目中從來都是首要以情節來吸引人的,還沒有看就知道故事的過程和結局,會有什麼意思呢?再後來就是2001奧斯卡頒獎,Tom Hanks靠這部片子角逐最佳男主角。看著各個影片片斷,我就一直在想:他要是黃葯師,別人充其量也就是個歐陽克水平,也就只有達斯汀霍夫曼等幾個人才能跟他平起平坐。會當凌絕頂永遠不是成功的代名詞,因為你應該去參加華山論劍這種終身成就獎之類的評比,老是參加比武招親還讓不讓別人娶媳婦?果然,他老老實實地在台下從頭做到尾。從此,Cast Away就在我的心中cast away了。

過了一年多,突然有一天一個朋友問我要不要Cast Away,說很好看。我相信他的眼力,雖然有1G之大,還是從他那裡傳過來了。我從來就是這樣,沒有親眼見到一件事物之前,根本不去了解它,好像我在《第一次的親密接觸》街頭巷尾流行了三四年以後才開始讀這部小說,根本還不知道輕舞飛揚會最後生病死去,結果讀完了感動個一塌糊塗;看Cast Away以前,從沒想過是一部喜劇。結果看得我差點笑出了眼淚,看完以後又蹉跎不已。

影片從恰克上了荒島以後就一路精彩。從他破衣爛衫地撿盒子,到他周遊全島地找活人;從千方百計地砸椰子,到千辛萬苦地捉螃蟹;從痛不欲生地埋葬了朋友的屍體,到被逼無奈地給自己做了一條上吊繩,每一處都讓你的心情跟著上上下下,起起伏伏。求生是片子的中心:當海天相接的地方遙遙地透過來點點燈光的時候,那一定也在你的心頭點起了希望之火吧?當根本無力抗衡的驚濤駭浪把恰克就捲入海水,狠狠地撞在珊瑚上的時候,你不覺得你的大腿有一點發麻?當恰克對著冰鞋刀敲掉自己的牙齒的時候,你有沒有覺得嘴巴有一點點合不上,手有一點點發抖?取火是影片的重點情節,當那堆篝火終於燃起的時候,你一定笑彎了眼,並且終於覺得他活下去的希望不再是水中月,鏡中花。

如果影片僅僅是關於生存,那不如去看Discovery的紀錄片。有深度的電影的中心永遠是圍繞著人性。威爾森誕生於火種,最初我覺得那不過是避免此片成為一部無聲電影的道具,後來看呀看地才明白,為什麼恰克在有了威爾森以後突然重新投入了取火的戰斗:人類在解決衣食溫飽之餘,一定要有友情的存在才不會鬱郁而終。四年以後失去威爾森的時候,如果你認為那不過是一個排球,一定不會半點動心;但如果你覺得失去了一個終日陪伴、歷盡荊棘,又聽你傾訴了四年的老友,也一樣會痛不欲生。不過友情之上,還有人類最偉大的感情。不得不承認真正支撐恰克活下去的是他對自己妻子深深的愛,所以無論何時他都不會丟掉那塊懷表和那枚像章;所以最終真實地接近了被救的希望的時候,他嘴裡喃喃的不是威爾森,不是Fedex,而是他的愛妻凱麗;所以當他真正回到現代社會的時候,不得不強迫自己從對生存希望的渴求,轉化為對不能讓愛妻重回身畔的絕望的壓抑,從而讓觀眾覺得影片有了含義。

影片還有一些細節設計得很精妙:比如那個送給他妻子的禮品盒;比如那個畫了天使的Fedex盒子永遠不曾被打開,並且隨著天使的翅膀最終被送到了目的地;更比如恰克回到現代社會以後愣愣地看著桌子上螃蟹的長腿和輕輕一按點燃的打火機,讓人們輕輕笑過以後環顧四周的時候,好像也從荒無人煙的野外剛剛歷險歸來,也不得不感嘆文明的進步。

說了半天影片本身,再說點有趣的吧: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各個電影裡面安插廣告變得越來越常見。比如這個Fedex,不可否認在穿插劇情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可是簡直就要喧賓奪主,這要是在十年以前,一定是用一個杜撰的什麼公司名字,如今世道已經不同啦。這也讓我想起看電影Tomb Raider的時候,激烈的戰斗過後,突然開來了一輛UPS送快遞,當時電影院里一片嘩然:這也有一點太過了吧。還有那個排球,隨便取個什麼名字不就行了嗎,非要大特寫地拍完包裝和商標Wilson以後,一遍又一遍地叫著威爾森,這一點讓人稍稍有一點起雞皮疙瘩。

影片看完了,也評完了,最後想說的是,這部結局可以預知的Cast Away拿了2000全年票房的第二名,當時位居全美歷史第22位,2億3千多萬美元

⑶ 求好看武打電影和俠客電影!

新武俠電影十二代表
提起新武俠電影,很自然地就把《少林寺》、《獨臂刀》、《龍門客棧》(老版)、《醉拳》等影片拋在腦後,而從1990年的《笑傲江湖》算起。大部分新武俠電影取材於早已拍攝過的武俠小說,而區別於原來的「武俠」電影的,主要是武打設計和攝影所帶來的新的視覺變化。而新武俠電影發展到2000年前後,改編自流行漫畫的《風雲》、《華英雄》等影片,更是利用流行的數碼特技,以更加神奇的方式演繹武俠片的武打部分。其實,這些武俠片的最新變種,其故事、人物、背景、視覺效果、拍攝方式,已經演變得和下文涉及的大部分所謂「新武俠電影」有著很大的差異,如果不是這樣的超級「豪華」型的影片並沒有成為武俠電影主流的話,那它絕對有資格被冠以「新新漫畫武俠電影」之類的稱謂。下文主要將選出有代表性的8部「樣板影片」加以評述,一方面回顧一下新武俠電影的歷程和經典,一方面也探討一下新武俠電影的得失

1、笑傲江湖

香港 1991 導演:胡金銓 執行導演:徐克、程小東、李惠民

主演:許冠傑、張敏、葉童、張學友

台灣大導演胡金銓,在70年代以《空山靈雨》名震世界影壇,曾在1976年被評為世界六大導演之一。在用鏡頭表現中國傳統書畫的意境方面,胡金銓造詣頗深,他的幾部名作已經為世界所承認,這部根據金庸名著改編的《笑傲江湖》也是他的最後遺作,為港台新武俠電影開創了新路。

影片無力象小說中一樣,過多描寫個人心理和精神,令狐沖一幅精明滑頭像;岳不群就差在臉上直接寫上「我是壞的」;盈盈恐怕更加令讀者失望;左冷禪絲毫沒有原著中的豪氣與野心,甚至陰沉冷峻也未得其髓;至於原著中沒有的公公類的人物更加就類型化了。

除開這些劇作上的敗筆,但看畫面和氛圍的營造方面,影片又有很多值得稱許之處。影片開始不久,古公公率領人馬包圍了林鎮南的染坊,幾個極富中國畫意境的鏡頭疊化給人印象很深。左冷禪現身一段也是一樣,仰拍的山崖上一群驚鳥劃過落日余輝,幾條黑影飛身而下,不多的鏡頭營造出極佳的氛圍。此外,象吟詩舞劍、舟上唱和等等都是中國傳統雅人高士的行止所為。

影片的武打設計是寫意的,既不神化中國武術又基本符合原著和古代俠客的形象。在沒有過多濫用特技的情況下,影片的武打還是令很多觀眾滿意,片中令狐沖「會當凌絕頂,一覽群山小」的華山劍法,左冷禪的湖上追殺,都很見武打設計的用心。結尾處令狐沖的獨孤九劍雖然比起原著神龍不見首尾的寫法差了一籌,但也算獨有創

2、東方不敗

香港 監制:徐克 導演:程小東

主演:林青霞、李連傑、關之琳

在胡先生去世之後,監制徐克與動作導演程小東再次拍攝了續集片《東方不敗》。其實,說是續集片,劇情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金庸先生的原著只現其形,小說中的神髓可說喪失殆盡,說好聽了也是有了很大的變化。不過,影片的畫面和武打倒算得出色,再一次掀起特技武俠片的新高潮,也成為值得一提的影片。

在這部續集片中,絕對的正面人物幾乎沒有,只是一個江湖爭權奪利的梟雄爭霸局面。這也體現出兩代導演時代感的不盡相同。影片中,不僅東方不敗、任我行各自有各自的雄心和藉口,就連主角令狐沖也是率意而為,不計道德後果。細看之下,這令狐沖與盈盈相知在先,又和東方不敗有一段孽緣,最後又似乎和小師妹東渡扶桑歸隱,真是浪子一個,是為不忠。甚至為一己之私連累一眾師兄弟在歸隱前夜喪命,雖然是無心之舉,也可算得不義。

徐克顯然不滿原著小說中對令狐沖痴情性格的簡單化、偶像化的描寫,而增加了這些情感糾纏,令狐沖和東方不敗的孽情同時也為東方不敗真的不敗打下伏筆。

李連傑的武打動作無需多說,但演技卻遠遠不如他的功夫,深度就不用說了,單是人物間復雜的關系就夠他對付了。林青霞90年代總在演一些陰陽不定的人物,但無論怎麼看也是裝出來的,她還是演她的美女吧,哪怕上點歲數也可以演徐娘半老的美女吧,沒必要演這些半男不女的妖怪被周星馳在《神龍教》中嘲弄戲謔一番。關之琳還是可憐兮兮的扮乖美女,多少年都是花瓶樣子,雖然這次的角色也是舞蹈弄劍的高手,甚至還是「攤主」一類的女強人,但終究未能有所成就。

、龍門客棧

導演:李惠民 程小東 主演:梁家輝、林青霞、張曼玉

應該說,這部影片是現代新武俠片中少見的嚴肅之作,從題材到劇本、從主題到細節,都是以嚴肅認真的態度出發,拍攝的一部經典之作。影片是80年代台灣武俠片大師胡金銓同名經典的重拍版本,基本尊重和保留了那個年代原作的嚴謹和沉重,而配合以精彩的現代武打拍攝方法,成就了一個新武俠經典版本。

明代的閹黨作亂、東廠西廠之爭,是一段時間武打小說和武打電影最喜歡用的歷史背景,忠臣勇士列女節婦,都在這個殘酷的歷史大環境中得到考驗,當然更少不了佞臣賊子走狗叛徒。復雜的人性在殘酷的外部環境中被極端簡化,角色可以被直接定義為好人和壞人兩種,涇渭分明,十分適合武俠電影觀眾通過影片快意恩仇的要求。而《龍門客棧》不同於,或者說超越於其他同類影片之上的,就是展現了人性的復雜——雖然比起所謂「文藝片」來說還是簡單。

說展現人物心理的復雜,主要是由張曼玉飾演的金鑲玉這個角色揭示的。這個性格鮮明的角色,決不是簡單的「好」和「壞」所能為之歸類的。周瑞安在「龍門客棧」這方寸之地,周旋於兩個女主角和官府追捕之間,能否保護兩個弱小生命安全離開,實在是個莫大的懸念。由懸念而使得劇情充滿張力,各種情節細節在懸念和張力的作用之下,自然安排起來游刃有餘,人物的性格也在其中得以充分展現。

人物形象的出色塑造,是這部影片的成功因素之一,梁家輝、張曼玉、林青霞,以及若干配角,沒有一個含混溫吞的角色,個個都能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對於一部武俠電影,在觀眾滿足一時的視覺愉悅之後,還能讓人記住如此之多的角色,那也就足夠了。

4、白發魔女傳

導演:於仁泰 主演:林青霞、張國榮

新版《白發魔女傳》已經完全脫離了老版的模樣,而以「新武俠電影」的形象展現在觀眾面前。張國榮飾演的卓一航,不再是老版本中唯唯諾諾、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懦弱之徒,而是有作為、有擔當的英雄少年。其心理上的矛盾與沖突,也顯得份量十足,沖突更加真實激烈。應該說,觀眾普遍欣賞口味的提高,對於武俠片突破求變起了最直接的作用。故事不再簡單,人物不再簡單、沖突糾葛也不再簡單,這才是武俠片最應該突破的地方。影片推出時號稱有兩大巨星激情場面,以此為新武俠片的突破,這樣宣傳雖然無可厚非,但其實那一場所謂「激情戲」其實也不過如此,令萬千觀眾白白激動。

同時,白發魔女傳在畫面製作上也是極其精美的,服裝布景已經完全從傳統武俠片模式中突破出來,充分利用燈光製造出華麗的效果,用幾乎是拍神怪片的手法經營著介於真實與想像之間的武俠世界。

5、東方三俠

導演:杜琦峰 主演:梅艷芳、楊紫瓊、張曼玉

新武俠片開始向現代都市擴張自己的領地,從漫畫開始的這種潮流,滿足了觀眾對拳掌刀劍大戰機槍手雷的獵奇心理,而現代都市與古代不同的環境也能為講究視覺效果的新武俠電影提供更多的新奇刺激。

不過,畢竟現代都市不是舞刀弄劍的最佳場所,所以直到《東方三俠》,才為這類新武俠電影展示出最佳的版本模式。「東方三俠」,他們的身份如同超人、蝙蝠俠、蜘蛛人、閃電俠,總之西方漫畫中可以找到無數以這種模式在現代都市「行俠仗義」的範本。這為東方三俠能被更多的觀眾,甚至是西方觀眾接受打下了無比良好的基礎,而東方現代武俠片眼花繚亂的視覺效果,也帶來了比《超人》等片更豐富的視覺刺激。武者,舞也,武功功能盡可以由特技效果來完成,而形體上的美感則會帶來最直接的視覺享受。

影片中,三位稍有年紀的美女合作完成了對抗惡勢力的決斗,結成了現代都市傳說中的「東方三俠」。 結尾時,三姐妹都是一般打扮,黑色風衣,十足是來自漫畫的構思,也為《東方三俠》打造了視覺上的商標。幾百歲的人魔、刀槍不入的侍衛,隱形衣,都為影片帶來一定程度的魔幻色彩,也為更多的視覺沖擊的特技展示進行了鋪墊。不過,這些過於玄虛的設置也使影片的可信程度大大下降,反而不如古裝新武俠片更耐看一些。

6、天山童姥

導演: 錢永強 主演:林青霞、鞏俐

其實,《天山童姥》基本上是作為一部反面教材而入選的。新武俠電影經過一段時間的泛濫,又到了求新求變的時候。大量題材、主題、人物、故事、特技,甚至男女演員組合都十分相似的影片在短短幾年時間充斥銀幕,使本來還很有興致的觀眾也厭倦了滿是俗套的武俠銀幕。於是,加強刺激成了製片商和導演共同的手段,《天山童姥》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個。

看著鞏俐和林青霞在天上飛啊飛,象戰斗機一樣掃射、轟炸,簡直是個《星球大戰》的武俠版。《天龍八部》的故事都改了個亂七八糟,就更不要提什麼人性復雜的主題了。

《天山童姥》,標志著新武俠電影的低谷,直到電腦特技更大幅度的加入,漫畫新武俠才得以把新武俠電影重新推到一個高潮。不過,這個新的高潮也同樣是以視覺沖擊力為主攻目標,取材於武俠漫畫的故事雖然有一定的新意,但也有更趨於簡化的傾向。這個新高潮的發展方向和持續時間還有待觀察,但有一點是無可爭議的:如果新武俠電影只重武不重俠,只重視覺效果不重故事主題,那它也不會有很大的發展和進步,必將被很快淘汰

7、風雲

導演:劉偉強 主演:鄭伊健、郭富城

以最新的電腦特技,完成一部漫畫改編的「新人類」武俠電影,《風雲》可能是第一部。雖然沒有詳細考證,但算成第一部最有名的,大約不會有什麼異議。

首先,作為特技武俠電影「巨片」,《風雲》中的武打場面都可以說是煞費苦心,極力用電腦能夠提供的種種特技打破以往新武俠電影中武打設計的固有模式。湖上截殺、元神出竅的高手對決、最後的決斗,都是出奇鬥巧,別開生面,充分發掘著電腦特技在武打方面的功能。和經典的「新武俠電影」相比,這種屬於21世紀的武俠影片最顯著的區別就是各種電腦特技的大量運用。不僅上文所說的武打場面有很大突破,片中的輕功、身法,也大多由電腦代為完成的,此外還特意增加了諸如命盤、怪獸等專門展示特技的場面和段落。

也許,對於一部純粹以視覺刺激為號召的漫畫武俠電影進行這樣的挑剔實在有些不必要,但對於我來說,一部電影放映過後還能有點回味才能算是值回票價。過於平白膚淺的視覺沖擊絕對無法和自身豐富的想像力潛能相比,這和吃一個造型怪異的快餐麵包沒多大區別。

8、華英雄

導演:劉偉強 主演:鄭伊健

雖然故事純粹胡說八道,漏洞破綻數不勝數,但影片在視覺效果上卻可謂絕對的「空前」。在這一點上,這部《華英雄》和前文提到的《天山童姥》實在有一拚。這部影片整個陷入光華燦爛的特技場面中難以自拔,以至故事、結構、形象、性格、矛盾,影片所有其它元素幾乎全部癱瘓在「華英雄」萬丈光芒之中了。

這樣一部影片再一次表明,只有特技絕對無法拍好一部新武俠電影,還是在故事上、在人物上、在「俠」字上,多下下功夫吧。

9.卧虎藏龍

導演:李安 主演:周潤發、楊紫瓊、章子怡、張震

看到片頭出現的哥倫比亞公司的標志,心裡不知是興奮還是凄涼。興奮的是一個台灣人,在用美國資金拍攝一個中國傳統故事,而且追求的正是最中國的味道——至少有這樣的企圖。而凄涼的是,美國好萊塢已經進攻到中國電影的最深腹地了,中國電影人再不努力,早晚被美國人接管了你的市場和發言權。

朴實之中孕育詩意,能作到這一點,談何容易。可以看出,李安在武戲的處理中,的確作出了自己的努力。除了飛檐走壁的鋼絲吊得太明顯以外,各個武打場面虛實並重,既重意境又重實感,袁和平展示出自己作為香港武俠片第一武指的獨到之處。

再看李安的文戲。王度廬的原著本來就注重文學性,把武俠小說與言情小說結合為一體,把本來只利用故事性製造沖突的武俠舊框架一改成為依靠性格製造沖突的新小說體例,這在當時不能不說是個突破。在前幾年武俠電影盛行的時候,大部分影片仍舊是老式的武俠「故事」模式,經李安之手,這部影片令人欣喜地成為真正「允文允武」的武俠電影。李安在這個「文學性」的武俠故事裡,體現的是對武俠世界裡「人」的關注。

但影片中也有些遺憾。首先是玉蛟龍這個人物的描寫上,失之粗陋,只強調她的任性,於自身的愁苦交代不足、刻畫不深。羅小虎遲遲出場不說,人物形象、性格的展示就更加表面化了,甚至很多時候有點莫名其妙。影片的主要角色已由原著中的玉蛟龍和羅小虎改為兩對戀人互為映襯的共同悲劇,玉蛟龍的內心刻畫不足(不能不說這與章子怡的表演有關),必然會導致整部影片的失衡。影片結尾是,玉蛟龍與羅小虎一夕纏綿之後,捨身跳崖(原著中為玉以捨身跳崖為名,與小虎一夕纏綿之後遁去無蹤),以生命向「俠義」贖罪、以生命逃避自己的愛情悲劇。此時雖然能夠明白導演的用意,但也實在暴露出改編上的失誤和粗疏。

最後值得一提的,就是譚盾的音樂,渲染氣氛、加強戲劇性,都能恰到好處。既無喧賓奪主之嫌,又能讓人感覺得到,真是深得電影音樂的精髓。

10.飛天舞

導演:金榮俊 主演:申賢俊、金喜善、王亞楠

一部韓國電影《飛天舞》再一次讓我們看到希望。

嚴格說,這部影片也並不是十分出色,日本、香港風格雜糅的武打,非常古典傳統的愛情悲劇,生拉硬扯的歷史背景,都不見得會令我們這些老資格的武打影迷激動,在韓國瘋狂賣座也不過是唬唬他們國內觀眾罷了。但真正令我們喜悅的,是武打片在韓國開花結果了。這部號稱是韓國版《風雲》的大製作武打片也有不少值得國內電影工作者和影迷們注意的。

首先它是一部悲劇,以前的武打片中能稱得上悲劇的太少了,而這一年之中我們就看到了兩部;其次它是一部愛情片,以往武打片中愛情成分多半是輔助的配件,而這是一部真正以愛情為主題進行正面描述的武打片。說到底,這是一部可以稱為以武俠世界為背景的愛情悲劇電影。

影片的故事框架中有很多華人武俠小說和老武俠電影的痕跡,如爭搶武功秘籍、滅門遺孤、南宮世家等等;而打鬥設計方面,也基本是以新武俠電影為藍本;但在場面氣氛方面,學的卻是日本劍俠電影的風格。吸收了各國武打片的精華,並不代表沒有自己的風格,能把這些元素諧調地融合在一部影片中,就形成了自己的獨到之處。

在這部被宣傳為「東方版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影片中,編導試圖為男主角珍河加入一些現代意識,以豐富人物性格,加強戲劇沖突。不料,反而有弄巧成拙之嫌。影片中段有很長一段時間,珍河的思想和行為復雜到難以理清頭緒,而且也帶著明顯的斧鑿痕跡,是影片的一大敗筆。

11.東邪西毒

導演:王家衛 主演:張國榮、梁家輝、梁朝偉、張學友、張曼玉、王祖賢、林青霞、劉嘉玲 等

《東邪西毒》,是個新武俠電影中的異數,它以武俠為殼,描述的卻是現代人的情感、迷茫、異化、和疏離。

作為一部新武俠電影,《東邪西毒》借用並重新塑造了已經被視為「集體神話」的金庸作品中的重要人物,並以前傳的模式重新建構了自己獨特的武俠世界。雖然也有武打,也有俠客,也有義所當為,也有恩怨情仇,但其整部影片的架構、主題、敘述方式、表達內容,卻與普通武俠電影大相徑庭。

《東》片的畫面形式感很強,杜可風雖然是個老外,但在營造東方美學意境上的造詣頗深,其攝影效果在本來就強調畫面的新武俠電影中也算最為出色的,簡直有直追義大利斯特拉羅的趨勢。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影片的內容,或者說主題。在《東》片中,幾乎所有的傳統主題都已不復存在了,從某種跡象上,《東》片可以看成是對江湖和俠客的一種探討和重新詮釋,影片採用「前傳」這一形式本身就帶有追究根源的用意。所有人因為各種各樣的理由走入江湖,大多是因為愛情,這是王氏江湖的特點和標志,同時這些愛情行為本身也是帶有王氏標簽的獨家形式——拒絕與被拒絕。在武俠和金庸大旗的遮蓋下,江湖兒女也成了現代都市自怨自艾顧影自憐的白領階層,在遮遮掩掩進進退退中做著迷茫的愛情游戲。

《東邪西毒》為武俠片開了一條新路,但這條不算狹窄的路上至今卻鮮有人跡,倒是讓另一部「另類新武俠」《東成西就》鑽了空子。
12.東成西就

導演:劉鎮偉 主演:張國榮、梁家輝、梁朝偉、張學友、張曼玉、王祖賢、林青霞 等

把《東成西就》歸到新武俠電影,即使是作為另類,也有點勉強,甚至有點私心。這部同樣擺出「射鵰前傳」架勢的超級搞笑片,對有點拉大旗做虎皮的《東邪西毒》做出了完全反面的消解。《東邪西毒》擺出的所有正經或者貌似正經的姿態,全被這部《東成西就》拉下褲子,露出干癟的大腿和臟乎乎的內褲。《東成西就》成了小市民階層對都市白領階層的嘲笑武器,也成了我們這些介於兩者之間人物的自嘲工具。

如果說《東邪西毒》中的確有做作的小資心態的話,那《東成西就》就是對其中沐猴而冠的部分進行了徹底的嘲笑。眾多在「邪毒」中一本正經的明星們,在「成就」中又恢復了我們習慣的搞笑角色,又扮回了我們倍感親切的小市民嘴臉,這畢竟已經不是大俠橫空巨匪當道的時代了。

《東成西就》中坦坦白白的花拳綉腿和近於自揭其短的特技運用,是對整個新武俠電影的策反。影片中,林青霞的「無相神功」真的是無相,張國榮和梁家輝一段彈指神功大戰一陽指分明是一場槍戰,再清楚不過地告訴你新武俠電影是怎麼拍成的。至於「情意綿綿刀」、「眉來眼去劍」、「乾柴烈火掌」之類的搞笑,不僅是對整個新武俠電影嘲弄,而且把矛頭直接指向始作俑者金大俠。老頑童象是練了皮鞋劍法還和師兄不幹不凈,娘娘腔的南帝最後升天成了濟公,九陰真經原來刻在馬桶上,大量諸如此類的調侃讓人在狂笑之餘也難以消受。

當然,「成就」也沒有野心去解剖和對抗「邪毒」,更沒有野心去革新武俠電影的命,人家不過是瞧著好玩就玩一把,但在我們這些旁觀者看來,也許這些嘲弄自己也嘲弄我們的「製造」新武俠電影的人們,正是在宣告新武俠電影時代的衰落和終結。

⑷ 讀《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有感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攀爬在半山腰的人,如果他能不畏浮雲遮眼,勇於向著高處攀登,那麼,我堅信,他一定能成功,他的未來必定不是夢。

有的人,在挫折面前總是容易退縮,在一步之遙就是成功之際,機遇竟然與他擦身而過。面對失敗,他總是說:事與願違,這難道是我的錯?

我想說,你沒錯。只是你缺乏一種品質,因為缺乏這種品質,便註定你成不了偉人。

其實。偉人也並不那麼神聖,只是他比你多了幾分執著罷了。做了九十九遍的題,你還是沒有辦法攻破的時候,也許你會說No。但偉人絕不會,他一定會傻傻地把它解出來,才算對自己有了交代。即便是付出千百倍的努力與汗水,甚而至於絞死滿腔的腦蟲與細胞都在所不惜。

難道天才僅僅源自於百分之一的靈感而已嗎?實踐證明,成功還得靠後天的努力去經營。

有了這份似乎傻氣的執著,我相信,壯志不會難酬的。

也許你相信命運的安排,也許上天也有不公道的時候,這一點我不妄作否定。但我特相信人是能扼制命運咽喉的。畢竟有「人定勝天」一說。有了堅定的信念,難道還有什麼困難是不可以攻克的嗎?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歷史的塵埃我們揮之不去,無數史實可以見證人類的頑強。

典型人物一:

體壇的風雲人物桑蘭,在一次跳馬比賽中不幸摔倒,導致下肢癱瘓,但她仍不放棄,堅守在體育這一方熱土上,最終獲得了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一致稱贊。

典型人物二:

霍金,他是現代科學史上的奇人,被稱為「宇宙之父」。幾乎全身癱瘓的他,用僅能動彈的幾個手指在鍵盤上艱難地敲打,成為了繼牛頓、愛因斯坦之後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思想家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為人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由此,不難推斷出成與敗的因果關系。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面對困難,應執著於奮力前行。請相信前面的路會越走越寬廣。迎難而上吧,壯志將不再難酬!

⑸ 用作者口吻寫關於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小片段

無論干什麼都應該有毅力有恆心,有一股堅韌的盡頭,要抱著「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氣魄去努力,去奮斗,那樣即使到最後不成功,也會有所收獲.

⑹ 誰能詳細列舉出60年代到80年代末的香港歌影明星是誰

香港歌壇世紀回顧
第一部分:世紀階段回顧——從無到有的流行音樂(1)

一切事物的形成都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對於香港的流行音樂也不例外。上個世紀的最初十年,香港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小島,到處是海浪與礁石,幾個被遠放到遠東的不得志的英國官員和一些冒險家們住在僅有的幾棟別墅裡面,少得可憐的平地上住著一些漂洋過海謀生的平民。在這個階段,上流社會的人聽的是英國本土紳士階層喜歡的古典音樂;而普通的民眾則為了生存本身而掙扎,根本沒有什麼流行音樂可言。
30年代開始,因為時局的變化,有不少知識分子陸續來到了香港,同時,也開始有一些人因為香港的異域風情、英語教育、政治格局簡單等等原因從內地經濟繁華的地區來到香港定居,他們不僅僅帶來了寶貴的人力、物力、財力資源,促進了香港的發展,更帶來了內地的流行文化。比如說,這個時候的香港流行文化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大上海的影響,賣座的是周旋、胡蝶的電影,最流行的歌曲是《夜來香》、《玫瑰、玫瑰我愛你》。
五、六十年代,香港經濟、政治上越來越與國際接軌,開始漸漸具有本地的特色。但是,因為人員的流動和推行英語教育,文化上還沒有形成自己的風格,這個時候香港的流行文化幾乎被歐美的強勢流行文化所左右。
有民族良知的知識分子只好把眼光放在了文化的本土上面。電台裡面播放的歌曲幾乎是搖滾樂的天下棗因為那個時代也正是搖滾樂生機勃勃崛起、發展的時期,整整一代香港青年都是聽著鮑勃-迪倫、貓王和大衛-鮑維長大的。他們覺得適合他們聽的只有那些熱情洋溢的英文歌曲,而本地的音樂只有一些老掉牙的粵劇,用怪異、老土而拖沓的腔調,唱著陳舊的故事,那是屬於過去的。
進入60年代末期,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出生在香港的第一代本土的年輕人長大了。他們也開始尋找著屬於自己的聲音。於是,許多樂隊像雨後春筍一樣冒出來,象蓮花、玉石、溫拿等等等等。他們唱的其實大多也是歐美最流行的英文歌曲,並沒有太多的本土性、原創性可言,但是人們用極大的熱情歡迎這些樂隊,因為,這是香港自己的聲音。
然而好景不長,這些樂隊沒有過多久就解散了一大半,因為畢竟沒有自己的歌曲支持。不過,樂隊潮流對香港樂壇的影響是難以估計的,除了對建立本土文化的信心之外,最大的貢獻他們為香港歌壇留下了象林子祥、許冠傑這樣一批在下層社會經歷過很多磨練、又真正懂音樂的歌手。
而他們當中最有影響力的當然還是溫拿樂隊,五個長發青年組成的青春組合紅極一時,除了出唱片還拍電視專題片、電影,真的是老少皆知。讓我們記住他們的名字譚詠麟、鍾鎮濤、彭建新等5人組成的「溫拿」樂隊。而當他們解散之後,譚詠麟、鍾鎮濤、彭建新後來的個人成就也都相當不錯。
60年代末70年代初,台灣的流行音樂大舉湧入香港,前有姚蘇蓉、青山、尤雅、鮑立、劉家昌,後有劉文正等等。當時的香港,國語歌曲有著很大的市場,比如說鄧麗君在香港就擁有大批的崇拜者。
70年代初的香港樂壇,以台灣的國語流行歌曲以及歐美流行音樂最為風光,尤其是來自於台灣的國語流行歌曲。就連後來粵語流行歌曲的開門祖師顧嘉輝、黃沾也都是從創作國語歌曲開始他們的音樂生涯的。在台灣國語歌曲以及迪斯科舞曲開始風行的雙重打擊下,香港本地樂隊潮很快的低落。
對於70年代來說,香港的電視連續劇也正好趕上了一個好時期,70年代的香港產業規模正在逐漸走上正軌,而香港娛樂業的風光時期和香港經濟的起飛也正是同步的。那時候,一大批武俠題材的電視連續劇在香港、東南亞、新加坡等華人粵語地區取得了空前的熱烈反響,無數刀光劍影的電視連續劇主題歌也成為當時最熱門的流行歌曲。而我們最為熟悉的莫過於《射鵰英雄傳》的主題歌——《鐵血丹心》了。
作為影響國人最深遠的武俠題材歌曲之一,《鐵血丹心》的悲壯、俠烈之氣已經深深地留在了我們的記憶之中棗對於每一個看過《射鵰英雄傳》的人來說,10多年後的今天,靖哥哥在那一輪血紅落日中彎弓射鵰的身影依然英姿勃發。

對於歌曲來說,也充分地利用了男女聲對唱的優勢,把「逐草四方,沙漠蒼茫,哪怕雪爽撲面「的豪邁俠義和」應知愛意似水流,斬不斷理還亂「的兒女柔情結合得相當完美。也許,每一個男人都追求這樣的生命:豪情萬丈地行走天涯,身邊有伶俐嬌俏的如花美眷相伴。也許,每一個女子都曾經有過這樣的情緣:拋開世事斷仇怨,相伴到天邊。
在電視劇全盛時期,最當紅的歌手就數羅文,因為他唱紅了包括《小李飛刀》、《射鵰英雄傳》在內的無數電視連續劇的主題歌,用柔軟、略帶一點點戲曲唱腔的聲音演繹那些或是蒼涼、或是悲哀的英雄俠義故事,別有風味。
而甄妮的《春雨彎刀》、汪明荃的《萬水千山總是情》和《京華春夢》、關正傑的《大地恩情》、葉麗儀的《上海灘》等等,也正是這個時代不應該被忘記的名字與旋律。
電視劇的盛行使一大批有才華的人出名,其中我們最應該記住的,當然是盧國沾、顧嘉輝、黎小田這些名字棗他們寫的《霍元甲》、《陳真》、《再向虎山行》曾經是沖擊我們心靈的浪潮,使一代人知道了,世界上還有這樣的歌聲,這樣的情懷。
和電視劇一樣紅火的、但是影響比它們還要深遠的是光頭麥嘉、冷麵笑匠許冠文的喜劇電影,借著這種風潮,演唱粵語歌的歌手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其實在在當時唱粵語歌而出名的卻不是香港本土人,而是來自東南亞地區的鄭錦昌和麗莎。他們的聽眾對象是一些二三十歲的打工仔和工廠女工。而當時的青少年根本是對粵語流行曲採取鄙視態度,直到他們眼前出現一個神話般的人物——許冠傑。
其實,嚴格意義上粵語流行歌曲的興起,是以1974年的電視劇主題歌《啼笑因緣》和電影《鬼馬雙星》為標志的。這兩首歌曲奠定了粵語歌的地位,並使粵語歌曲處於與國語、英文歌曲三足鼎立的狀態。而許冠傑就是當時演唱粵語歌曲的代表人物。他的粵語歌和白雪仙的粵劇、羅文的電視劇主題歌完全不一樣,不再唱古典、優雅的文言詞彙,而是把普通老百姓的口語寫進歌詞。

群星爭輝的時代

從1974年到1984年,這是香港現代粵語流行音樂發展歷史上第1個10年。在這10年裡,粵語流行曲經歷了從初創到蓬勃發展這樣一個重要過程。在這10年的香港歌壇,擁有許冠傑、羅文、溫拿、關正傑、林子祥、鄭少秋、汪明荃、徐小鳳、甄妮、葉麗儀、張德蘭、區瑞強、葉振棠、奚秀蘭、陳百強、鍾鎮濤、譚詠麟等許多著名的歌手與組合,整個歌壇呈現出生機勃勃、群星爭輝的繁榮景象。
如果說在上一部分,我們為大家講述的香港歌壇的一些事情可以用「從無到有的流行音樂」來概括的話,那麼我們所要講述的就是群星爭輝的時代。
1974年到1984年是香港粵語流行音樂發展的最初10年,在這個時期的香港歌壇上,許冠傑可謂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
作為香港樂壇的元老,我們熟悉許冠傑可能就是從這一首《沉默是金》開始的,而且很大一部分原因,還是因為有了張國榮的加盟。
事實上,許冠傑在香港歌壇上成名要比張國榮早10多年,對香港歌壇的影響與貢獻也不可同日而語。許冠傑開辟了粵語歌曲的新天地,讓流行歌曲可以表達小市民的心聲,可以唱日常生活的細微感受。「沉默是金」其實就體現了這種風格——用平實的語言,說出很多人的心聲。
對於許冠傑來說,早年受「THE BEATLES」感召玩音樂唱英文歌曲。1974年粵語片回潮時,他與哥哥許冠文投拍了粵語片《鬼馬雙星》,他創作並演唱的影片主題歌「鬼馬雙星」以及插曲「雙星情歌」不僅開創了粵語流行音樂的新紀元,也完成了他個人音樂作品從西化的搖滾風格到民族化大眾音樂路線的轉變。此後,他的歌曲可以說是民族小調色彩濃厚,旋律創作上也會經常的採用民歌的五聲音階,但在節奏上他會適當地融入一些輕快的舞曲節拍,象「紙船」、「梨渦淺笑」以及我們大家都很熟悉的「夜半輕私語」就是很好的例子。在歌曲的內容上,許冠傑的作品善於刻劃市民的心態;可以說是市井色彩濃郁,而歌詞淺白生動,這些歌曲也成為香港粵語流行歌曲中最富有生活氣息的組成部分。

作者: jess7ca 2006-7-10 09:04 回復此發言

--------------------------------------------------------------------------------

3 香港歌壇世紀回顧
在香港流行樂壇早年的人物當中,有一位和許冠傑並稱為「歌壇雙傑」,他就是關正傑。從1979年香港第2屆十大中文金曲獎到1984年的第7屆十大中文金曲獎,關正傑每年都有歌曲入選,由此我們可以感覺到當年他在香港歌壇上的地位以及受歡迎程度。關正傑人稱「正氣傑」,這是他從形象到演唱風格給人的印象棗這就是穩健、大氣、正義凜然。他演唱的很多狹義題材的電影、電視劇的插曲以及主題歌,更使他的「正義傑」形象深入人心。
許冠傑之後,香港粵語歌壇上最當紅的歌手就數羅文了,因為他同關正傑一樣,唱紅了無數的電視連續劇的主題歌,並且形成了略帶一點點戲曲腔的獨特個人風格。用柔軟、略帶一點點戲曲唱腔的聲音演繹那些或是蒼涼、或是悲哀的英雄俠義故事,別有風味。我們大家耳熟能詳的《射鵰英雄傳》就是他和甄妮的佳作。
許冠傑讓人們知道了歌手的個人魅力,而羅文讓大眾開始為一個人和他的歌曲而關注。與關正傑與許冠傑較為定型的歌路不同,羅文無論是在台風還是歌路上都以「多變」著稱,或雄壯激昂,或古靈精怪,但是無論是國語歌曲還是粵語歌曲,他都能博得一片喝彩。從「小李飛刀」、「家變」、「好歌獻給你」、「親情」、「紅棉」到「」幾許風雨「,多變的羅文擁有不變的激情。1982年和1984年,羅文還大膽的創演了粵語歌劇《白蛇傳》和《柳毅傳書》,一時堪稱壯舉。
在香港粵語流行歌曲發展的最初10年,女歌手方面也是巨星輩出。比如人稱「小鳳姐「的徐小鳳。徐小鳳1966年步如歌壇,在70年代中期開始走紅。對於徐小鳳來說,她的歌路端莊大方、雅俗共賞,她的嗓音婉轉有致,極其富有磁性。再加上她很善於處理人際關系和與世無爭的低調姿態,使得她成為名重一方的歌壇大姐。從「神風」、「風雨同路」「黃沙萬里」、「人似浪花」到「情比雨絲」、「順流逆流」、「一臉紅霞」、「流下眼淚前」,可以說徐小鳳的魅力言無盡,意無窮。
除了徐小鳳之外,葉麗儀也是一位值得我們關注的人物。1947年10月22日出生在香港的葉麗儀,學習過粵劇、芭蕾,後來改行唱歌。1969年在香港無線電視台「聲寶」之夜歌唱比賽中獲得冠軍。1974年與丈夫移居英國倫敦,也曾經在當地作過職業歌手。後來回到香港與百代唱片公司簽約,灌錄唱片。葉麗儀以圓潤開闊的嗓音唱出韻味濃郁的歌,我們大家比較熟悉的,恐怕就是她在1980年主唱的並且被評為第3屆十大中文金曲之一的《上海灘》——又是一首經典之作。
來自於葉麗儀的《上海灘》。也是多年前的一部同名電視連續劇的主題歌。龍蛇混雜的上海灘,正義與邪惡並存,明爭暗鬥之中,是英雄就總會出頭。對於《上海灘》來說,在當年可謂是風靡一時,在前2年上海電視台重播的時候,也取得了很高的收視率。不過記不記得它的劇情已經不太重要了,它最大的價值是捧紅了3位巨星——周潤發、趙雅芝以及呂良偉,其中尤其是以小馬哥周潤發最為出眾。其次就是它奉獻出這首好聽的歌曲,令人至今傳唱。黃沾與顧嘉輝一出手就是大手筆,這一首當然也不例外。而葉麗儀顯然也正精於此道,因此一開口也是氣度不凡。其實數遍香港女歌手,唱得這么氣勢磅礴的還真的沒有幾個。坦率地講,其實葉麗儀的音色也並不理想,但是正是這種略顯粗糙氣質的女聲最適合演唱這首歌曲。不信,你聽:「浪奔,浪流,萬里滔滔江水永不休!淘盡了世事間,混做滔滔一片潮流!……轉千彎,轉千灘,亦未平復此中爭斗!「可惜,這樣雄赳赳氣昂昂、吞山河唱家國的女歌手現在在香港已經不時興了。
還是回到我們的回顧上來。在香港粵語流行歌曲最初發展的10年裡,女歌手中除了葉麗儀、徐小鳳之外,甄妮、汪明荃、葉麗儀、張德蘭都是名振一時的大明星。在後邊,我們也都要一一地介紹。下面的時間我們要把目光投向創作人。
在奠定香港粵語流行樂壇的過程中,創作人的作用我們不能忽視。正是有了顧嘉輝、黃沾、黎小田、盧國沾這樣一些前輩創作人的默默耕耘,才有了香港粵語流行音樂群星爭輝的大好局面。黎小田在1980年、顧嘉輝在1981年分別開了各自的作品演唱會,一時之間傳為佳話。1981年,香港作曲及作詞家協會成立;從1982年開始,10大中文金曲獎增設了最佳中文歌曲以及歌詞獎,創作人的功績也開始受到重視。

在香港粵語流行音樂的最初10年裡,還有這樣一些大事值得我們關註:1979年祖國內地的改革開放為香港流行音樂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廣闊而又巨大的市場;1981年,香港的城市民謠運動給過於商業化的香港流行音樂助入一股清新的空氣;1983年,歌手們紛紛跳槽引發了香港歌壇的一連串地震。徐小鳳率先從CBS跳槽到新成立的「康藝成音」;許冠傑、關正傑先後離開「寶麗金」加盟「康藝成音」;林子祥從「百代」跳槽到「華納唱片」;羅文則由「百代」轉到「華星」旗下,汪明荃也從「娛樂」過檔到「華星」。前輩巨星們紛紛改換門庭給後輩新人們提供了良好的出頭機會,如果寶麗金的兩大台柱許冠傑以及關正傑不是在1983年雙雙出走的話,那麼譚詠麟在1984年就未必能夠迅速走紅。
許冠傑獨特的這種用方言演唱流行歌曲的潮流使人們發現,原來粵語並不是只能用來唱那種老故事和老戲曲,還能唱出世界流行的感覺,唱出小市民的心聲。同時,許冠傑小市民歌曲開辟了流行音樂的一個新題材:下里巴人的生活也是可以進入音樂世界的。從這個意義上說,許冠傑應該是上世紀最有價值的香港歌手。

天皇巨星時代

從1974年到1984年,這是香港現代粵語流行音樂發展歷史上第1個10年。在80年代中期的香港歌壇上,雖然大家仍然熱衷於翻唱和改編,但整個工業的運轉機制已經確立,經濟的繁榮帶動了娛樂業的發展,在歌壇,則是包裝時代的開始。直接的反映就是巨星雲集,偶像帶領新的潮流。屬於電視劇時代的關正傑、葉麗儀、林珊珊、汪明荃等歌手還擁有影響力,出名較早的羅文、甄妮、許冠傑、徐小鳳的地位已經穩固,新浮出頭的譚詠麟、梅艷芳、林子祥、鍾鎮濤、張國榮正在開創一片更加燦爛的局面。從此,香港流行音樂進入到了一個如火如荼的發展時期。
因為唱片事業的繁榮,有實力的新人一樣出頭:林憶蓮的好感覺、陳慧嫻的清新純真、杜德偉的黑人味道、黃凱芹的低調沉穩都有各自的市場。而陳百強、劉美君、王靖雯、梁漢文、鄺美雲、李克勤、呂方等等名字在歌壇上各領風騷。相比較於「前輩」偶像許冠傑、羅文、徐小鳳、甄妮他們,這個時期的明星們影響了一代香港青少年的聽覺,可以說,整個80年代的香港流行音樂的華彩樂章也正是由他們演繹出來的。來自於《香港歌壇世紀回顧》第一部分《香港歌壇世紀階段回顧》的第三樂章《天皇巨星時代》。
許冠傑讓人們知道了歌手的個人魅力,羅文讓大眾開始為一個人和他的歌曲而關注,他們是最初意義上的大明星,但是譚詠麟的成功才是香港流行神話的真正開始:所有的人為一個歌手的一舉一動、一笑一顰喝彩,關心他的女朋友、他的生日、他的血型、體重,在他的演唱會上獻花,大聲尖叫等等等等。
如果說許冠傑開創了香港流行音樂的新潮流,那麼譚詠麟就是一個集大成的繼承和發展者,從溫拿樂隊裡面不是特別首重視的成員開始,譚詠麟終於奮斗到了「王中王」的位置上,成為香港一個沒有人可以超越的歌壇神話人物。
從70年代的長發叛逆青年,到80年代的主流溫柔好男人,和現在歷盡滄桑的穩重前輩,可以說譚詠麟從來都是笑傲群雄,光芒四射。
年少的時候,就喜歡譚詠麟的浪漫。他說他的愛在深秋,他說所有的少女們可能喜歡聽的話,他唱所有少男們可能經歷的有關於感情方面的事。當《幻影》、《情似無情》、《水中花》這樣一些傷感的旋律再一次響起的時候,有一代人的眼前會浮現出自己的青春,裡面有著和譚詠麟相關的記憶。
長大了以後,知道了真實的世界永遠沒有歌中的好:不會有徹底的完美,連《水中花》那種凄涼的美麗其實也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但是還是喜歡譚詠麟,還有他的歌曲,因為那個時候的他也開始表達了成熟的姿態,偶爾唱一下自己老了的青春夢。有時候不禁也想,譚詠麟既沒有與眾不同的個性、沒有驚人的高低音域,但是為什麼還是有人會喜歡他。直到再一次的聽到他的歌曲,聽到歌中他那略顯暗啞的溫柔,才明白棗原來他的歌中記載了一個夢,一個有關於你、或者是我、抑或是他的關於「青春」的夢。
好象也只有這樣的人才能真正擁有一個時代:他能滿足絕大多數人的夢。當然也會有人不喜歡,但肯定說不出討厭的理由——不喜歡這么完美的對象,豈不是自己不對?所以,譚詠麟做了10年的歌王,擁有一個無比輝煌的時代。盡管有張國榮、陳百強等人分享市場,但他是毋庸置疑的第一。屬於譚詠麟的時代是積極向上、溫情脈脈而又充滿離愁別緒的。
對於譚詠麟時代以後的歲月,有了鬧鬧嚷嚷的天王們,有了越來越多的獎項和越來越少的權威,有了另類的頹廢的怪異的偶像。其實看看都市的歌舞場面,偶爾懷念一下屬於譚詠麟的歲月,那個乾乾凈凈的、風花雪月的年代,感覺真的是非常的好。盡管說,和譚詠麟一起走過的那一些日子永遠不會再重返,但是有誰能夠阻擋我們的回憶呢?
如果說在80年代早期的香港歌壇是「歌壇雙傑」(關正傑、許冠傑)叱詫風雲的話,那個時代香港歌壇就是譚詠麟與張國榮「絕代雙嬌」的天下。當譚詠麟熱潮形成的同時,在1984年的香港歌壇上又出現了張國榮亦歌亦舞的動感形象,他的一首《MONICA》迄今都是勁歌的樣板。
與譚詠麟平民情歌路線相比較,張國榮的定位應該是「雅皮士」。這位家境優越、受過英國高等教育的男子走上歌壇純屬偶然,他是因為參加歌唱比賽而走進娛樂圈的,那一年是1977年。
盡管1977年張國榮就走進了娛樂圈,但是最初的演藝事業一直處於一個低迷的狀態,直到80年代。可以說,張國榮後來的成功,是商業化手段的必然結果。從他本身的條件來看,他那張粉雕玉琢的孩子臉是博得追星族熱情的原因。他的「雅皮士」的風尚也適合80年代中後期世界流行文化和社會消費的品位。
張國榮可以說是娛樂圈裡的一個神話——開始他是漂亮的歌星,瘋狂少女的夢中情人。後來,他是香港最敢放肆忠於自己生活方式的演員,人們嘴裡「不老的哥哥」。其實,回首張國榮,張國榮這個名字本身就是一個傳奇。
對於哥哥張國榮來說,一生是斷裂的2部分:一半是搖盪在寂寞的奮斗和名聲的苦澀中,無辜卻一再受到傷害;一半是看透了世事無常的自己的需要,不在乎一切外來的評判。
而如今的哥哥已經看慣了人間的起起落落、看透了人間的真真假假,活得冷漠而又灑脫演能演的戲,唱愛唱的歌,做想做的人。
最燦爛時也是最寂寞,最繁華時也是最悲涼。事業如日中天後的他並不快樂。但,他已經懂得:演戲就如同做人,是自己就好。所以他成為了巨星。
在香港娛樂圈,從地位和影響力上的排位一貫是「男尊女卑」。但是梅艷芳的光彩奪目則是一個例外。以「壞女孩」、「妖女」和中性形象出現的百變女皇梅艷芳一貫霸氣十足,一舉手、一投足都是大家風范。作為香港歌壇第一個「大姐大」,梅艷芳的風華、氣質、歌聲以及成就都可以說是前無古人。
這個從小就開始趕場子賣藝的歌手懂得怎樣把歌唱得好聽,懂得怎樣把自己的形象打扮的光彩奪目,也懂得女人的煩惱。梅艷芳不是甘心平庸而按部就班地發展的天生藝人,她的出現,改變了香港樂壇以前只有男性風光的格局。所以,她的最大意義就是在於打破了演藝圈一貫的女性形象。雖然林憶蓮的聲音比她精彩、格調比她高雅,但梅艷芳是獨一無二的。
可以說,梅艷芳的全盛期也是香港消費潮流的高峰時期,文化的商品化包裝正投合了喜新厭舊的大眾心態。而也正是有了譚詠麟、張國榮、梅艷芳三位香港樂壇巨星的出現,把香港樂壇的繁榮推向了一個高潮。同時,他們也完成了香港樂壇青黃不接的過程。和他們同時代的也有一大批傑出的歌手,像前衛、西化的林子祥,雍容華貴的徐小鳳,憂郁感傷的陳百強,還有象黃凱芹、張學友、鄺美雲、李克勤、呂方等等等等,他們的魅力交相輝映,一同拖起了香港流行音樂的最有市場、也是最熱鬧的天皇巨星時代。
在整個80年代,一些光芒四射的巨星支撐著香港整個流行世界的天空,雖然大家仍然熱衷於翻唱和改變,但整個工業的運轉機制已經確立,香港流行音樂進入到了一個如火如荼的發展時期。
因為唱片事業的繁榮,有實力的新人一樣出頭:林憶蓮的好感覺、陳慧嫻的清新純真、杜德偉的黑人味道、黃凱芹的低調沉穩都有各自的市場。而陳百強、劉美君、王靖雯、梁漢文、鄺美雲、李克勤、呂方等等名字在歌壇上各領風騷。那段時間,最有前途的是張學友,他在1985年以大熱門新人的姿態走上歌壇,1986年已經擁有了《遙遠的她》、《月半彎》、《情已逝》等一流作品。
從1986年初開始,香港樂壇開始了另外一種熱鬧:早已經成名的譚詠麟和氣勢越來越盛的張國榮在各種場合勢成水火。兩派歌迷勢不兩立,不是吵就是鬧,互相辱罵,高舉著自己偶像的大幅彩照,撕碎對方偶像的照片,甚至動手打成一片。更嚴重的是,張國榮生日那一天,公司里貼出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張國榮死於愛滋病。」這樣的沖突一直延續到1988年,10大中文流行金曲的頒獎典禮上,譚詠麟突然宣布從此告別領獎台。當場就有歌迷跳起來大罵:「都怪該死的張國榮!」在這場歌迷對壘的大戰中,Leslie始終處於劣勢,深受傷害。——做一個無名小卒是苦,成名之後更苦。這是一個怪圈。
譚詠麟剛剛離去的88、89年,香港歌壇實際上成了張國榮與梅艷芳攜手縱橫的天下,而張國榮也終於迎來了自己演唱生涯中最燦爛的時光:歌曲一再獲獎,專輯一張賣得比一張好。
事業有成,名利雙收,享盡風光。但是張國榮並不快樂。試想:一直在追逐的路上,就在快要與人並肩的時候,突然聽到一句「不玩了」,晾他一個人在快到峰頂的山路上,是什麼滋味?盡管也是「一覽眾山小」,但想到這個「凌絕頂」的位置是別人棄之敝履的,對於任何人而言,感覺總不會太好。
而且,那時的張國榮還身不由己。新藝寶唱片公司在同香港無線電視台談判的時候,將張國榮的唱片合約當成討價還價的籌碼。他覺得,自己像一個東西,而不是一個活人。
就這樣,到了又一年的生日晚會上,張國榮突然走到一塊牌匾前揭開帷幕,上面寫著7個大字「張國榮退出歌壇」。人們震驚、詫異、惋惜、理解……百感交集——沒有人知道他為什麼要執意離去,多少分析多少內幕都代替一個答案。也許,這將是永遠的秘密。
張國榮告別歌壇,而且比譚詠麟還徹底——他說從此連歌都不唱了。(盡管5年之後,他又重返歌壇)但是在當時確實也引起很大的震動。事後很多人都在探討:為什麼歌迷會如此的沖動?其實答案很簡單——歌迷把自己對人生的追求映射在自己的偶像身上,他們在鬧事的時候,為的不僅僅是偶像的聲譽,更是自己的光榮與夢想。 對這樣的局勢,身在其中的歌手也是有苦難言。
因為同一輩的歌手紛紛告別歌壇或者退出領獎台,「大姐大」梅艷芳也宣布離開領獎台。
和男歌手位置空缺的情況不同,當時有3位女歌手都站在天後的替補席上:漂亮的葉倩文、有內涵的林憶蓮和清純的陳慧嫻。但是林憶蓮的風格太前衛,無法佔據當時的主流市場,而陳慧嫻又到英國讀書去了,於是葉倩文憑借著一首好聽的《祝福》,占據了第一女歌手的位置。
在譚詠麟、張國榮先後告別歌壇之後,香港男歌手陣容雖然還有林子祥、陳百強、鍾鎮濤撐著門面,但是他們卻占據不了市場的主流,而新一代的男歌手又不能真正支持場面,於是,大批有創作能力的台灣歌手開始在香港擁有了一席之地。像童安格、庾澄慶、齊秦等等都是在那個時期進入香港主流市場,而且大受歡迎。
1988年,羅大佑從美國搬到了香港,網羅了像填詞高手林夕這樣一批有才華、有想法的人,開辦了一個「音樂工廠」。羅大佑的理想是要身臨其境地體會中國人世界格局的變化,用音樂來見證大時代的變遷。
在整個80年代,一些光芒四射的巨星支撐著整個香港流行世界的天空,除了我們以往介紹的譚詠麟、張國榮、梅艷芳、葉倩文等等之外,還有這樣一些人的歌聲值得我們記住。他們是憂郁傷感的陳百強、前衛西化的林子祥、清新純真的陳慧嫻等等。
作為偶像天皇巨星的代表,陳百強一向給人以憂郁、優雅的感覺,他唯美的歌聲也是沒有人可以替代的。
對於陳百強來說,他是很情緒化的人,有著強烈的自戀傾向,也是一個唯美主義者。他酷愛紫色、喜歡秋天,清高、憂郁、認真,一生追求浪漫的情調,並且很容易感傷。正因為這種天性,不管唱哪一種歌曲,陳百強的歌聲總是包含著感情,像透明的紫水晶,散發著迷人的光輝,把無數人帶進略微凄涼的美麗境界,哀怨和凄美都來的自然。
可是,就是這樣一個人,因為酒後吃了太多的安眠葯,成為一個植物人躺進了醫院

⑺ 找一些好看的武俠片或古代片!

1、笑傲江湖

香港 1991 導演:胡金銓 執行導演:徐克、程小東、李惠民

主演:許冠傑、張敏、葉童、張學友

台灣大導演胡金銓,在70年代以《空山靈雨》名震世界影壇,曾在1976年被評為世界六大導演之一。在用鏡頭表現中國傳統書畫的意境方面,胡金銓造詣頗深,他的幾部名作已經為世界所承認,這部根據金庸名著改編的《笑傲江湖》也是他的最後遺作,為港台新武俠電影開創了新路。

影片無力象小說中一樣,過多描寫個人心理和精神,令狐沖一幅精明滑頭像;岳不群就差在臉上直接寫上「我是壞的」;盈盈恐怕更加令讀者失望;左冷禪絲毫沒有原著中的豪氣與野心,甚至陰沉冷峻也未得其髓;至於原著中沒有的公公類的人物更加就類型化了。

除開這些劇作上的敗筆,但看畫面和氛圍的營造方面,影片又有很多值得稱許之處。影片開始不久,古公公率領人馬包圍了林鎮南的染坊,幾個極富中國畫意境的鏡頭疊化給人印象很深。左冷禪現身一段也是一樣,仰拍的山崖上一群驚鳥劃過落日余輝,幾條黑影飛身而下,不多的鏡頭營造出極佳的氛圍。此外,象吟詩舞劍、舟上唱和等等都是中國傳統雅人高士的行止所為。

影片的武打設計是寫意的,既不神化中國武術又基本符合原著和古代俠客的形象。在沒有過多濫用特技的情況下,影片的武打還是令很多觀眾滿意,片中令狐沖「會當凌絕頂,一覽群山小」的華山劍法,左冷禪的湖上追殺,都很見武打設計的用心。結尾處令狐沖的獨孤九劍雖然比起原著神龍不見首尾的寫法差了一籌,但也算獨有創

2、東方不敗

香港 監制:徐克 導演:程小東

主演:林青霞、李連傑、關之琳

在胡先生去世之後,監制徐克與動作導演程小東再次拍攝了續集片《東方不敗》。其實,說是續集片,劇情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金庸先生的原著只現其形,小說中的神髓可說喪失殆盡,說好聽了也是有了很大的變化。不過,影片的畫面和武打倒算得出色,再一次掀起特技武俠片的新高潮,也成為值得一提的影片。

在這部續集片中,絕對的正面人物幾乎沒有,只是一個江湖爭權奪利的梟雄爭霸局面。這也體現出兩代導演時代感的不盡相同。影片中,不僅東方不敗、任我行各自有各自的雄心和藉口,就連主角令狐沖也是率意而為,不計道德後果。細看之下,這令狐沖與盈盈相知在先,又和東方不敗有一段孽緣,最後又似乎和小師妹東渡扶桑歸隱,真是浪子一個,是為不忠。甚至為一己之私連累一眾師兄弟在歸隱前夜喪命,雖然是無心之舉,也可算得不義。

徐克顯然不滿原著小說中對令狐沖痴情性格的簡單化、偶像化的描寫,而增加了這些情感糾纏,令狐沖和東方不敗的孽情同時也為東方不敗真的不敗打下伏筆。

李連傑的武打動作無需多說,但演技卻遠遠不如他的功夫,深度就不用說了,單是人物間復雜的關系就夠他對付了。林青霞90年代總在演一些陰陽不定的人物,但無論怎麼看也是裝出來的,她還是演她的美女吧,哪怕上點歲數也可以演徐娘半老的美女吧,沒必要演這些半男不女的妖怪被周星馳在《神龍教》中嘲弄戲謔一番。關之琳還是可憐兮兮的扮乖美女,多少年都是花瓶樣子,雖然這次的角色也是舞蹈弄劍的高手,甚至還是「攤主」一類的女強人,但終究未能有所成就。

、龍門客棧

導演:李惠民 程小東 主演:梁家輝、林青霞、張曼玉

應該說,這部影片是現代新武俠片中少見的嚴肅之作,從題材到劇本、從主題到細節,都是以嚴肅認真的態度出發,拍攝的一部經典之作。影片是80年代台灣武俠片大師胡金銓同名經典的重拍版本,基本尊重和保留了那個年代原作的嚴謹和沉重,而配合以精彩的現代武打拍攝方法,成就了一個新武俠經典版本。

明代的閹黨作亂、東廠西廠之爭,是一段時間武打小說和武打電影最喜歡用的歷史背景,忠臣勇士列女節婦,都在這個殘酷的歷史大環境中得到考驗,當然更少不了佞臣賊子走狗叛徒。復雜的人性在殘酷的外部環境中被極端簡化,角色可以被直接定義為好人和壞人兩種,涇渭分明,十分適合武俠電影觀眾通過影片快意恩仇的要求。而《龍門客棧》不同於,或者說超越於其他同類影片之上的,就是展現了人性的復雜——雖然比起所謂「文藝片」來說還是簡單。

說展現人物心理的復雜,主要是由張曼玉飾演的金鑲玉這個角色揭示的。這個性格鮮明的角色,決不是簡單的「好」和「壞」所能為之歸類的。周瑞安在「龍門客棧」這方寸之地,周旋於兩個女主角和官府追捕之間,能否保護兩個弱小生命安全離開,實在是個莫大的懸念。由懸念而使得劇情充滿張力,各種情節細節在懸念和張力的作用之下,自然安排起來游刃有餘,人物的性格也在其中得以充分展現。

人物形象的出色塑造,是這部影片的成功因素之一,梁家輝、張曼玉、林青霞,以及若干配角,沒有一個含混溫吞的角色,個個都能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對於一部武俠電影,在觀眾滿足一時的視覺愉悅之後,還能讓人記住如此之多的角色,那也就足夠了。

4、白發魔女傳

導演:於仁泰 主演:林青霞、張國榮

新版《白發魔女傳》已經完全脫離了老版的模樣,而以「新武俠電影」的形象展現在觀眾面前。張國榮飾演的卓一航,不再是老版本中唯唯諾諾、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懦弱之徒,而是有作為、有擔當的英雄少年。其心理上的矛盾與沖突,也顯得份量十足,沖突更加真實激烈。應該說,觀眾普遍欣賞口味的提高,對於武俠片突破求變起了最直接的作用。故事不再簡單,人物不再簡單、沖突糾葛也不再簡單,這才是武俠片最應該突破的地方。影片推出時號稱有兩大巨星激情場面,以此為新武俠片的突破,這樣宣傳雖然無可厚非,但其實那一場所謂「激情戲」其實也不過如此,令萬千觀眾白白激動。

同時,白發魔女傳在畫面製作上也是極其精美的,服裝布景已經完全從傳統武俠片模式中突破出來,充分利用燈光製造出華麗的效果,用幾乎是拍神怪片的手法經營著介於真實與想像之間的武俠世界。

5、東方三俠

導演:杜琦峰 主演:梅艷芳、楊紫瓊、張曼玉

新武俠片開始向現代都市擴張自己的領地,從漫畫開始的這種潮流,滿足了觀眾對拳掌刀劍大戰機槍手雷的獵奇心理,而現代都市與古代不同的環境也能為講究視覺效果的新武俠電影提供更多的新奇刺激。

不過,畢竟現代都市不是舞刀弄劍的最佳場所,所以直到《東方三俠》,才為這類新武俠電影展示出最佳的版本模式。「東方三俠」,他們的身份如同超人、蝙蝠俠、蜘蛛人、閃電俠,總之西方漫畫中可以找到無數以這種模式在現代都市「行俠仗義」的範本。這為東方三俠能被更多的觀眾,甚至是西方觀眾接受打下了無比良好的基礎,而東方現代武俠片眼花繚亂的視覺效果,也帶來了比《超人》等片更豐富的視覺刺激。武者,舞也,武功功能盡可以由特技效果來完成,而形體上的美感則會帶來最直接的視覺享受。

影片中,三位稍有年紀的美女合作完成了對抗惡勢力的決斗,結成了現代都市傳說中的「東方三俠」。 結尾時,三姐妹都是一般打扮,黑色風衣,十足是來自漫畫的構思,也為《東方三俠》打造了視覺上的商標。幾百歲的人魔、刀槍不入的侍衛,隱形衣,都為影片帶來一定程度的魔幻色彩,也為更多的視覺沖擊的特技展示進行了鋪墊。不過,這些過於玄虛的設置也使影片的可信程度大大下降,反而不如古裝新武俠片更耐看一些。

6、天山童姥

導演: 錢永強 主演:林青霞、鞏俐

其實,《天山童姥》基本上是作為一部反面教材而入選的。新武俠電影經過一段時間的泛濫,又到了求新求變的時候。大量題材、主題、人物、故事、特技,甚至男女演員組合都十分相似的影片在短短幾年時間充斥銀幕,使本來還很有興致的觀眾也厭倦了滿是俗套的武俠銀幕。於是,加強刺激成了製片商和導演共同的手段,《天山童姥》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個。

看著鞏俐和林青霞在天上飛啊飛,象戰斗機一樣掃射、轟炸,簡直是個《星球大戰》的武俠版。《天龍八部》的故事都改了個亂七八糟,就更不要提什麼人性復雜的主題了。

《天山童姥》,標志著新武俠電影的低谷,直到電腦特技更大幅度的加入,漫畫新武俠才得以把新武俠電影重新推到一個高潮。不過,這個新的高潮也同樣是以視覺沖擊力為主攻目標,取材於武俠漫畫的故事雖然有一定的新意,但也有更趨於簡化的傾向。這個新高潮的發展方向和持續時間還有待觀察,但有一點是無可爭議的:如果新武俠電影只重武不重俠,只重視覺效果不重故事主題,那它也不會有很大的發展和進步,必將被很快淘汰

7、風雲

導演:劉偉強 主演:鄭伊健、郭富城

以最新的電腦特技,完成一部漫畫改編的「新人類」武俠電影,《風雲》可能是第一部。雖然沒有詳細考證,但算成第一部最有名的,大約不會有什麼異議。

首先,作為特技武俠電影「巨片」,《風雲》中的武打場面都可以說是煞費苦心,極力用電腦能夠提供的種種特技打破以往新武俠電影中武打設計的固有模式。湖上截殺、元神出竅的高手對決、最後的決斗,都是出奇鬥巧,別開生面,充分發掘著電腦特技在武打方面的功能。和經典的「新武俠電影」相比,這種屬於21世紀的武俠影片最顯著的區別就是各種電腦特技的大量運用。不僅上文所說的武打場面有很大突破,片中的輕功、身法,也大多由電腦代為完成的,此外還特意增加了諸如命盤、怪獸等專門展示特技的場面和段落。

也許,對於一部純粹以視覺刺激為號召的漫畫武俠電影進行這樣的挑剔實在有些不必要,但對於我來說,一部電影放映過後還能有點回味才能算是值回票價。過於平白膚淺的視覺沖擊絕對無法和自身豐富的想像力潛能相比,這和吃一個造型怪異的快餐麵包沒多大區別。

8、華英雄

導演:劉偉強 主演:鄭伊健

雖然故事純粹胡說八道,漏洞破綻數不勝數,但影片在視覺效果上卻可謂絕對的「空前」。在這一點上,這部《華英雄》和前文提到的《天山童姥》實在有一拚。這部影片整個陷入光華燦爛的特技場面中難以自拔,以至故事、結構、形象、性格、矛盾,影片所有其它元素幾乎全部癱瘓在「華英雄」萬丈光芒之中了。

這樣一部影片再一次表明,只有特技絕對無法拍好一部新武俠電影,還是在故事上、在人物上、在「俠」字上,多下下功夫吧。

9.卧虎藏龍

導演:李安 主演:周潤發、楊紫瓊、章子怡、張震

看到片頭出現的哥倫比亞公司的標志,心裡不知是興奮還是凄涼。興奮的是一個台灣人,在用美國資金拍攝一個中國傳統故事,而且追求的正是最中國的味道——至少有這樣的企圖。而凄涼的是,美國好萊塢已經進攻到中國電影的最深腹地了,中國電影人再不努力,早晚被美國人接管了你的市場和發言權。

朴實之中孕育詩意,能作到這一點,談何容易。可以看出,李安在武戲的處理中,的確作出了自己的努力。除了飛檐走壁的鋼絲吊得太明顯以外,各個武打場面虛實並重,既重意境又重實感,袁和平展示出自己作為香港武俠片第一武指的獨到之處。

再看李安的文戲。王度廬的原著本來就注重文學性,把武俠小說與言情小說結合為一體,把本來只利用故事性製造沖突的武俠舊框架一改成為依靠性格製造沖突的新小說體例,這在當時不能不說是個突破。在前幾年武俠電影盛行的時候,大部分影片仍舊是老式的武俠「故事」模式,經李安之手,這部影片令人欣喜地成為真正「允文允武」的武俠電影。李安在這個「文學性」的武俠故事裡,體現的是對武俠世界裡「人」的關注。

但影片中也有些遺憾。首先是玉蛟龍這個人物的描寫上,失之粗陋,只強調她的任性,於自身的愁苦交代不足、刻畫不深。羅小虎遲遲出場不說,人物形象、性格的展示就更加表面化了,甚至很多時候有點莫名其妙。影片的主要角色已由原著中的玉蛟龍和羅小虎改為兩對戀人互為映襯的共同悲劇,玉蛟龍的內心刻畫不足(不能不說這與章子怡的表演有關),必然會導致整部影片的失衡。影片結尾是,玉蛟龍與羅小虎一夕纏綿之後,捨身跳崖(原著中為玉以捨身跳崖為名,與小虎一夕纏綿之後遁去無蹤),以生命向「俠義」贖罪、以生命逃避自己的愛情悲劇。此時雖然能夠明白導演的用意,但也實在暴露出改編上的失誤和粗疏。

最後值得一提的,就是譚盾的音樂,渲染氣氛、加強戲劇性,都能恰到好處。既無喧賓奪主之嫌,又能讓人感覺得到,真是深得電影音樂的精髓。

10.飛天舞

導演:金榮俊 主演:申賢俊、金喜善、王亞楠

一部韓國電影《飛天舞》再一次讓我們看到希望。

嚴格說,這部影片也並不是十分出色,日本、香港風格雜糅的武打,非常古典傳統的愛情悲劇,生拉硬扯的歷史背景,都不見得會令我們這些老資格的武打影迷激動,在韓國瘋狂賣座也不過是唬唬他們國內觀眾罷了。但真正令我們喜悅的,是武打片在韓國開花結果了。這部號稱是韓國版《風雲》的大製作武打片也有不少值得國內電影工作者和影迷們注意的。

首先它是一部悲劇,以前的武打片中能稱得上悲劇的太少了,而這一年之中我們就看到了兩部;其次它是一部愛情片,以往武打片中愛情成分多半是輔助的配件,而這是一部真正以愛情為主題進行正面描述的武打片。說到底,這是一部可以稱為以武俠世界為背景的愛情悲劇電影。

影片的故事框架中有很多華人武俠小說和老武俠電影的痕跡,如爭搶武功秘籍、滅門遺孤、南宮世家等等;而打鬥設計方面,也基本是以新武俠電影為藍本;但在場面氣氛方面,學的卻是日本劍俠電影的風格。吸收了各國武打片的精華,並不代表沒有自己的風格,能把這些元素諧調地融合在一部影片中,就形成了自己的獨到之處。

在這部被宣傳為「東方版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影片中,編導試圖為男主角珍河加入一些現代意識,以豐富人物性格,加強戲劇沖突。不料,反而有弄巧成拙之嫌。影片中段有很長一段時間,珍河的思想和行為復雜到難以理清頭緒,而且也帶著明顯的斧鑿痕跡,是影片的一大敗筆。

11.東邪西毒

導演:王家衛 主演:張國榮、梁家輝、梁朝偉、張學友、張曼玉、王祖賢、林青霞、劉嘉玲 等

《東邪西毒》,是個新武俠電影中的異數,它以武俠為殼,描述的卻是現代人的情感、迷茫、異化、和疏離。

作為一部新武俠電影,《東邪西毒》借用並重新塑造了已經被視為「集體神話」的金庸作品中的重要人物,並以前傳的模式重新建構了自己獨特的武俠世界。雖然也有武打,也有俠客,也有義所當為,也有恩怨情仇,但其整部影片的架構、主題、敘述方式、表達內容,卻與普通武俠電影大相徑庭。

《東》片的畫面形式感很強,杜可風雖然是個老外,但在營造東方美學意境上的造詣頗深,其攝影效果在本來就強調畫面的新武俠電影中也算最為出色的,簡直有直追義大利斯特拉羅的趨勢。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影片的內容,或者說主題。在《東》片中,幾乎所有的傳統主題都已不復存在了,從某種跡象上,《東》片可以看成是對江湖和俠客的一種探討和重新詮釋,影片採用「前傳」這一形式本身就帶有追究根源的用意。所有人因為各種各樣的理由走入江湖,大多是因為愛情,這是王氏江湖的特點和標志,同時這些愛情行為本身也是帶有王氏標簽的獨家形式——拒絕與被拒絕。在武俠和金庸大旗的遮蓋下,江湖兒女也成了現代都市自怨自艾顧影自憐的白領階層,在遮遮掩掩進進退退中做著迷茫的愛情游戲。

《東邪西毒》為武俠片開了一條新路,但這條不算狹窄的路上至今卻鮮有人跡,倒是讓另一部「另類新武俠」《東成西就》鑽了空子。
12.東成西就

導演:劉鎮偉 主演:張國榮、梁家輝、梁朝偉、張學友、張曼玉、王祖賢、林青霞 等

把《東成西就》歸到新武俠電影,即使是作為另類,也有點勉強,甚至有點私心。這部同樣擺出「射鵰前傳」架勢的超級搞笑片,對有點拉大旗做虎皮的《東邪西毒》做出了完全反面的消解。《東邪西毒》擺出的所有正經或者貌似正經的姿態,全被這部《東成西就》拉下褲子,露出干癟的大腿和臟乎乎的內褲。《東成西就》成了小市民階層對都市白領階層的嘲笑武器,也成了我們這些介於兩者之間人物的自嘲工具。

如果說《東邪西毒》中的確有做作的小資心態的話,那《東成西就》就是對其中沐猴而冠的部分進行了徹底的嘲笑。眾多在「邪毒」中一本正經的明星們,在「成就」中又恢復了我們習慣的搞笑角色,又扮回了我們倍感親切的小市民嘴臉,這畢竟已經不是大俠橫空巨匪當道的時代了。

《東成西就》中坦坦白白的花拳綉腿和近於自揭其短的特技運用,是對整個新武俠電影的策反。影片中,林青霞的「無相神功」真的是無相,張國榮和梁家輝一段彈指神功大戰一陽指分明是一場槍戰,再清楚不過地告訴你新武俠電影是怎麼拍成的。至於「情意綿綿刀」、「眉來眼去劍」、「乾柴烈火掌」之類的搞笑,不僅是對整個新武俠電影嘲弄,而且把矛頭直接指向始作俑者金大俠。老頑童象是練了皮鞋劍法還和師兄不幹不凈,娘娘腔的南帝最後升天成了濟公,九陰真經原來刻在馬桶上,大量諸如此類的調侃讓人在狂笑之餘也難以消受。

⑻ 好看的武俠電影

1、笑傲江湖

笑傲江湖 香港 1991

導演:胡金銓

執行導演:徐克、程小東、李惠民

主演:許冠傑、張敏、葉童、張學友

台灣大導演胡金銓,在70年代以《空山靈雨》名震世界影壇,曾在1976年被評為世界六大導演之一。在用鏡頭表現中國傳統書畫的意境方面,胡金銓造詣頗深,他的幾部名作已經為世界所承認,其中《龍門客棧》還被李惠民等後輩再次搬上銀幕。這部根據金庸名著改編的《笑傲江湖》也是他的最後遺作,雖然影片大部分是由幾個後輩執行導演模仿他的風格代為拍攝的,而且片中還有不少因為追求笑料和噱頭而出現的低俗之處,但影片還是展現出他的一些風采,為港台新武俠電影開創了新路。

影片的武打設計是寫意的,既不神化中國武術又基本符合原著和古代俠客的形象。在沒有過多濫用特技的情況下,影片的武打還是令很多觀眾滿意,比起後來《天龍八部》戰斗機掃射般的武打強多了,那種特技簡直是在強奸觀眾的想像力。片中令狐沖「會當凌絕頂,一覽群山小」的華山劍法,左冷禪的湖上追殺,都很見武打設計的用心。結尾處令狐沖的獨孤九劍雖然比起原著神龍不見首尾的寫法差了一籌,但也算獨有創見。
2、東方不敗

香港

監制:徐克

導演:程小東

主演:林青霞、李連傑、關之琳

香港91年拍攝的《笑傲江湖》,是台灣大導演胡金銓先生的最後遺作,得到很好的評價和票房支持。在胡先生去世之後,監制徐克與動作導演程小東再次拍攝了續集片《東方不敗》。其實,說是續集片,劇情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金庸先生的原著只現其形,小說中的神髓可說喪失殆盡,說好聽了也是有了很大的變化。這雖然是兩位監制、導演不肯拾人牙慧,但很多情節生搬硬套,實在有損小說中精彩的人物和盪氣回腸的故事。不過,影片的畫面和武打倒算得出色,再一次掀起特技武俠片的新高潮,也成為值得一提的影片。

在《笑傲江湖》中,岳不群和左冷禪應該算是絕對一邊倒的反派人物了。但在這部續集片中,絕對的正面人物幾乎沒有,只是一個江湖爭權奪利的梟雄爭霸局面。這也體現出兩代導演時代感的不盡相同。影片中,不僅東方不敗、任我行各自有各自的雄心和藉口,就連主角令狐沖也是率意而為,不計道德後果。細看之下,這令狐沖與盈盈相知在先,又和東方不敗有一段孽緣,最後又似乎和小師妹東渡扶桑歸隱,真是浪子一個,是為不忠。甚至為一己之私連累一眾師兄弟在歸隱前夜喪命,雖然是無心之舉,也可算得不義。

人物形象的出色塑造,是這部影片的成功因素之一,梁家輝、張曼玉、林青霞,以及若干配角,沒有一個含混溫吞的角色,個個都能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對於一部武俠電影,在觀眾滿足一時的視覺愉悅之後,還能讓人記住如此之多的角色,那也就足夠了。
4、白發魔女傳

導演:於仁泰

主演:林青霞、張國榮

已經記不得老版本的《白發魔女傳》是由什麼影壇前輩出演的了,只記得那是最初所看的幾部武俠電影中印象最為深刻的(當然還有《雲海玉弓緣》)。新版《白發魔女傳》已經完全脫離了老版的模樣,而以「新武俠電影」的形象展現在觀眾面前。

比較兩個版本的異同之處,也就約略可以看出新武俠電影的某些主要特色。老版本基本上不太講究畫面的視覺效果,給人的印象更接近於黑白電影,而新版本的畫面則在美工、燈光、攝影上極為考究,營造出一個目眩神馳的武俠世界,很多視覺效果已經接近後來的「漫畫」派新武俠片。對於老武俠片來說,人物形象「酷」的體現,一是形象嚴峻,二是對白嚴厲,誠所謂「不苟言笑」。而新武俠片,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觀眾欣賞口味的變化,人物的「酷」主要體現在行動上。舊武俠片的主角,基本是道德君子,而新派武俠片的主角,則一方面恃才傲物,一方面率意而為,其道德觀念在當今社會也算得先鋒人物。這樣的設置,可以直接把人物從古代武俠世界帶到當今社會,得到大部分觀眾的認同和喜愛。

張國榮飾演的卓一航,不再是老版本中唯唯諾諾、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懦弱之徒,而是有作為、有擔當的英雄少年。其心理上的矛盾與沖突,也顯得份量十足,沖突更加真實激烈。應該說,觀眾普遍欣賞口味的提高,對於武俠片突破求變起了最直接的作用。故事不再簡單,人物不再簡單、沖突糾葛也不再簡單,這才是武俠片最應該突破的地方。影片推出時號稱有兩大巨星激情場面,以此為新武俠片的突破,這樣宣傳雖然無可厚非,但其實那一場所謂「激情戲」其實也不過如此,令萬千觀眾白白激動。

同時,白發魔女傳在畫面製作上也是極其精美的,服裝布景已經完全從傳統武俠片模式中突破出來,充分利用燈光製造出華麗的效果,用幾乎是拍神怪片的手法經營著介於真實與想像之間的武俠世界。

5、東方三俠

導演:杜琦峰

主演:梅艷芳、楊紫瓊、張曼玉

新武俠片開始向現代都市擴張自己的領地,侵吞著原本屬於成龍一派的寫實武打片(警匪武打片)觀眾。從漫畫開始的這種潮流,滿足了觀眾對拳掌刀劍大戰機槍手雷的獵奇心理,而現代都市與古代不同的環境也能為講究視覺效果的新武俠電影提供更多的新奇刺激。

大約在90年代初,這類武打片開始在香港影壇泛濫,《91神鵰俠侶》、《摩登如來神掌》等片迅速佔領市場。不過,畢竟現代都市不是舞刀弄劍的最佳場所,所以直到《東方三俠》,才為這類新武俠電影展示出最佳的版本模式。「東方三俠」,他們的身份如同超人、蝙蝠俠、蜘蛛人、閃電俠,總之西方漫畫中可以找到無數以這種模式在現代都市「行俠仗義」的範本。這為東方三俠能被更多的觀眾,甚至是西方觀眾接受打下了無比良好的基礎,而東方現代武俠片眼花繚亂的視覺效果,也帶來了比《超人》等片更豐富的視覺刺激。武者,舞也,武功功能盡可以由特技效果來完成,而形體上的美感則會帶來最直接的視覺享受。

影片中,三位稍有年紀的美女合作完成了對抗惡勢力的決斗,結成了現代都市傳說中的「東方三俠」。在大量的新武俠片中,武功高強的女性形象也有著愈來愈多的趨勢,一來迎合日漸增多的女性觀眾,響應社會女權高漲的風氣,二來女性更適合在這種「武」「舞」融合的影片中展現身手。在這部最為突出的影片中,幾個男性角色都成了受到女性保護的形象,女性成了拯救都市的英雄。片中梅艷芳救出嬰兒,飄然而下的形象,簡直是神話中送子觀音的現代都市漫畫版,而與當年周潤發一手抱著嬰兒,一手持槍的形象有著微妙的時代區別。

影片結尾時,三姐妹都是一般打扮,黑色風衣,十足是來自漫畫的構思,也為《東方三俠》打造了視覺上的商標。幾百歲的人魔、刀槍不入的侍衛,隱形衣,都為影片帶來一定程度的魔幻色彩,也為更多的視覺沖擊的特技展示進行了鋪墊。不過,這些過於玄虛的設置也使影片的可信程度大大下降,反而不如古裝新武俠片更耐看一些。

6、天山童姥

導演:

主演:林青霞、鞏俐

其實,本來想選王晶的《倚天屠龍》,最終還是寫下這個題目。作為一部很不錯的新武俠電影,《倚天屠龍》實在有入選的必要,可惜它的出世稍晚,正趕上新武俠電影的衰落,票房不佳,也使得原本已經開始籌劃的續集胎死腹中。王晶的世俗搞笑和李連傑的最佳身手組成了《倚天屠龍》的「夢幻組合」,雖然於原著改動甚大,但也保留了原著幾個最精彩的場面,大戰光明頂就是新武俠電影的經典場面之一。

說了這么多《倚天屠龍》無非是想彌補一下未能入選的遺憾,還是回頭來說《天山童姥》。其實,《天山童姥》基本上是作為一部反面教材而入選的。新武俠電影經過一段時間的泛濫,又到了求新求變的時候。大量題材、主題、人物、故事、特技,甚至男女演員組合都十分相似的影片在短短幾年時間充斥銀幕,使本來還很有興致的觀眾也厭倦了滿是俗套的武俠銀幕。於是,加強刺激成了製片商和導演共同的手段,《天山童姥》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個。

看著鞏俐和林青霞在天上飛啊飛,象戰斗機一樣掃射、轟炸,簡直是個《星球大戰》的武俠版。《天龍八部》的故事都改了個亂七八糟,就更不要提什麼人性復雜的主題了。林青霞已經被類似的角色搞得烏煙瘴氣,如今又出來個鞏俐,一樣的銀幕作風,差不多的表演風格,實在是令人倒足胃口。整部影片除了鋼絲炸葯,幾乎看不到一點有價值的東西,連各種奇妙武功的展示也跟著成了一堆打磨發亮的垃圾。那個丑怪小和尚虛竹,最後也成了武功高強的美少年,復雜的心理矛盾也簡化為一個純粹的「傻人有傻福」的市民故事。

《天山童姥》,標志著新武俠電影的低谷,直到電腦特技更大幅度的加入,漫畫新武俠才得以把新武俠電影重新推到一個高潮。不過,這個新的高潮也同樣是以視覺沖擊力為主攻目標,取材於武俠漫畫的故事雖然有一定的新意,但也有更趨於簡化的傾向。這個新高潮的發展方向和持續時間還有待觀察,但有一點是無可爭議的:如果新武俠電影只重武不重俠,只重視覺效果不重故事主題,那它也不會有很大的發展和進步,必將被很快淘汰。

7、風雲

導演:劉偉強

主演:鄭伊健、郭富城

以最新的電腦特技,完成一部漫畫改編的「新人類」武俠電影,《風雲》可能是第一部。雖然沒有詳細考證,但算成第一部最有名的,大約不會有什麼異議。其實這應該算是有所超越的另一類「新武俠電影」了,在還沒有更多的同類作品的時候,權且把它當作是「新武俠電影」的一個最新的發展階段,此類影片的發展方向就留待日後觀察吧。

首先,作為特技武俠電影「巨片」,《風雲》中的武打場面都可以說是煞費苦心,極力用電腦能夠提供的種種特技打破以往新武俠電影中武打設計的固有模式。湖上截殺、元神出竅的高手對決、最後的決斗,都是出奇鬥巧,別開生面,充分發掘著電腦特技在武打方面的功能。和經典的「新武俠電影」相比,這種屬於21世紀的武俠影片最顯著的區別就是各種電腦特技的大量運用。不僅上文所說的武打場面有很大突破,片中的輕功、身法,也大多由電腦代為完成的,此外還特意增加了諸如命盤、怪獸等專門展示特技的場面和段落。

比起原來只在「江湖」笑傲的古裝武俠片,《風雲》顯露出典型的漫畫風格,而且兼具了一些電腦游戲的特色。人物造型更加漫畫化,更象舶來的游戲動漫角色,而性格也更加「新人類化」。正義、道德雖然是影片中強加上的大帽子,但其中主要人物還基本上是以「情」為主要的個人原動力,維持著新武俠電影以人情、以愛情、以友情為主的感情支配原則。從《笑傲江湖》開始,幾乎所有的新武俠電影都有一句潛台詞,那就是:你雄霸天下也好,你至尊武林也好,都不關我的事,但你不能毀我家庭、殺我愛人。這種思維方式雖然比起動不動就以天下興亡為己任的「超級大俠」來說更近人情,但也不能不說是「新新人類」或者是「X/Y世代」的青少年觀眾對社會、政治、國家漠不關心的心理體現。有「武」而無「俠」,幾乎是香港新武俠電影的致命弱點——這里還是要對《龍門客棧》和《東方三俠》致以敬意的。

也許,對於一部純粹以視覺刺激為號召的漫畫武俠電影進行這樣的挑剔實在有些不必要,但對於我來說,一部電影放映過後還能有點回味才能算是值回票價。過於平白膚淺的視覺沖擊絕對無法和自身豐富的想像力潛能相比,這和吃一個造型怪異的快餐麵包沒多大區別。

8、華英雄

導演:劉偉強

主演:鄭伊健

雖然故事純粹胡說八道,漏洞破綻數不勝數,但影片在視覺效果上卻可謂絕對的「空前」。在這一點上,這部《華英雄》和前文提到的《天山童姥》實在有一拚。這部影片整個陷入光華燦爛的特技場面中難以自拔,以至故事、結構、形象、性格、矛盾,影片所有其它元素幾乎全部癱瘓在「華英雄」萬丈光芒之中了。

最重要的場面,也是最有象徵意義的場面,就是影片最後的超級決斗場面——不用超級實在對不起導演的苦心經營。劍氣沖天光芒奪目自不待言,居然是一個華人與一個日本人在美國的自由女神像上面以劍法決斗,這個噱頭簡直是把茅台五糧液二鍋頭竹葉青摻在一起加上油鹽醬醋最後再煮一煮。實在是經營之氣太過,反傷了觀眾的胃口。也許是影片投資過巨,希望把影片能夠推向國際市場,製作人有點不擇手段。中日大對決應了老套卻也是新潮流,在美國正式展開故事,在自由女神像決斗,這樣的安排實在有點急功近利的小家子氣。漫畫中不妨如此,但這樣一部電影大製作卻也這樣令人尷尬。而且影片非武打部分的製作也是同樣低劣,年少華英雄的家庭,簡直就是照著舊年畫布景布光的,以至於影片的製作背景令人懷疑——這是華人製作的影片嗎?

這樣一部影片再一次表明,只有特技絕對無法拍好一部新武俠電影,還是在故事上、在人物上、在「俠」字上,多下下功夫吧。

9.卧虎藏龍

導演:李安

主演:周潤發、楊紫瓊、章子怡、張震

看到片頭出現的哥倫比亞公司的標志,心裡不知是興奮還是凄涼。興奮的是一個台灣人,在用美國資金拍攝一個中國傳統故事,而且追求的正是最中國的味道——至少有這樣的企圖。而凄涼的是,美國好萊塢已經進攻到中國電影的最深腹地了,中國電影人再不努力,早晚被美國人接管了你的市場和發言權。

從影片開始拍攝之後,幾乎所有的中國影迷都期望早日看到影片問世,對導演李安也充滿了期待。對李氏武俠片的期待,一是希望加強情節、劇本、人物的處理,拍好文戲部分;再就是期待李安開辟出武俠電影的一個新境界,把握好武戲的分寸。一個略顯平實而透著詩意的小鎮鏡頭拉開了影片的序幕,這也正是導演處理武俠片意境的總體思路。

朴實之中孕育詩意,能作到這一點,談何容易。可以看出,李安在武戲的處理中,的確作出了自己的努力。除了飛檐走壁的鋼絲吊得太明顯以外,各個武打場面虛實並重,既重意境又重實感,袁和平展示出自己作為香港武俠片第一武指的獨到之處。俞秀蓮夜追寶劍、圍剿碧眼狐狸、俞秀蓮大戰玉蛟龍、李慕白竹林戰玉蛟龍,或重速度、或重狠斗、或重變化、或重意境,幾個重頭場面各有側重,各有精彩。雖然並沒有多大突破,但基本上能夠滿足作為一個武俠片影迷的視覺要求。周潤發和楊紫瓊在武戲中都沒有顯出老態,反而越演越精,味道火候十足,影片沒有他們的風采真的會減色幾分。

再看李安的文戲。王度廬的原著本來就注重文學性,把武俠小說與言情小說結合為一體,把本來只利用故事性製造沖突的武俠舊框架一改成為依靠性格製造沖突的新小說體例,這在當時不能不說是個突破。在前幾年武俠電影盛行的時候,大部分影片仍舊是老式的武俠「故事」模式,經李安之手,這部影片令人欣喜地成為真正「允文允武」的武俠電影。李安在這個「文學性」的武俠故事裡,體現的是對武俠世界裡「人」的關注。

李慕白在閉關修道的時候,曾經感悟到一種深深的悲哀,並沒有所謂「得道」的喜悅,其實他已經「得道」了。他得的「道」,就是對天理人倫的洞悉體察。這是作為宗教的「道」,也是作為武學的「道」。對於人來說,這就是命運。李慕白在彼時彼刻,就預感到自己的悲劇,這也是每個人的悲劇。影片中的人物莫不是如此悲劇收場,李慕白師徒如此,俞秀蓮也是如此;嬌縱傲氣的玉蛟龍是如此,灑脫豪氣的羅小虎也是如此;碧眼狐狸如此,長途追捕她的捕頭也是如此。這就是生而為人的悲哀,這就是不斷上演的人間悲劇。說得小了,武林中人莫不如此,所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說得大了,所有人都是如此,都為命運所束縛,所謂「蒼天無眼,造物弄人」。李安整部《卧虎藏龍》都在講「束縛」,有的是人為的,有的是自己無法超越的,更多的是命運的悲劇。

李安改動了一些原著的情節,以便適應自己100分鍾的電影容量,這是無可非議的。但其中的一些草率之處,卻成為影片的幾個遺憾。首先是玉蛟龍這個人物的描寫上,失之粗陋,只強調她的任性,於自身的愁苦交代不足、刻畫不深。羅小虎遲遲出場不說,人物形象、性格的展示就更加表面化了,甚至很多時候有點莫名其妙。影片的主要角色已由原著中的玉蛟龍和羅小虎改為兩對戀人互為映襯的共同悲劇,玉蛟龍的內心刻畫不足(不能不說這與章子怡的表演有關),必然會導致整部影片的失衡。影片結尾是,玉蛟龍與羅小虎一夕纏綿之後,捨身跳崖(原著中為玉以捨身跳崖為名,與小虎一夕纏綿之後遁去無蹤),以生命向「俠義」贖罪、以生命逃避自己的愛情悲劇。此時雖然能夠明白導演的用意,但也實在暴露出改編上的失誤和粗疏。

最後值得一提的,就是譚盾的音樂,渲染氣氛、加強戲劇性,都能恰到好處。既無喧賓奪主之嫌,又能讓人感覺得到,真是深得電影音樂的精髓。

10.飛天舞

導演:金榮俊

主演:申賢俊、金喜善、王亞楠

也許李安的《卧虎藏龍》並沒有在「新武俠電影」領域有太大的突破,但他至少讓我們開始對新武俠電影的新境界有所期盼。時隔不久,又一部韓國電影《飛天舞》再一次讓我們看到希望。

嚴格說,這部影片也並不是十分出色,日本、香港風格雜糅的武打,非常古典傳統的愛情悲劇,生拉硬扯的歷史背景,都不見得會令我們這些老資格的武打影迷激動,在韓國瘋狂賣座也不過是唬唬他們國內觀眾罷了。但真正令我們喜悅的,是武打片在韓國開花結果了。這部號稱是韓國版《風雲》的大製作武打片也有不少值得國內電影工作者和影迷們注意的。

首先它是一部悲劇,以前的武打片中能稱得上悲劇的太少了,而這一年之中我們就看到了兩部;其次它是一部愛情片,以往武打片中愛情成分多半是輔助的配件,而這是一部真正以愛情為主題進行正面描述的武打片。說到底,這是一部可以稱為以武俠世界為背景的愛情悲劇電影。

影片的故事框架中有很多華人武俠小說和老武俠電影的痕跡,如爭搶武功秘籍、滅門遺孤、南宮世家等等;而打鬥設計方面,也基本是以新武俠電影為藍本;但在場面氣氛方面,學的卻是日本劍俠電影的風格。吸收了各國武打片的精華,並不代表沒有自己的風格,能把這些元素諧調地融合在一部影片中,就形成了自己的獨到之處。

武俠世界的背景能否處理好固然是必要的,而作為影片一大特色的愛情戲則至關重要,它直接決定了影片的成功與否。前些年的韓國電影其實很像中國第四代導演的風格,像林權澤等人的作品就和謝晉等人很相似,90年代初到處獲獎的《悲歌一曲》畫面之古典嚴謹(甚至有點呆板),幾乎就象是「三國」之類的中央台電視劇。這部影片中的愛情段落,很大程度上就是繼承了這種傳統,或者說還是受到這種傳統的束縛。除了不多的幾個寫意畫面有了電腦時代的特色以外,無不以追求平穩的古典美為己任。如此傳統的用鏡和剪接,更加突出了女星金喜善古裝的典雅美,同時也和片中的動作部分的激烈形成鮮明對照。片中經過電腦加工的愛情戲畫面,色調明艷,帶著濃重的唯美風格,令人賞心悅目,是近幾年韓國電影最常用的煽情手法。

在這部被宣傳為「東方版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影片中,編導試圖為男主角珍河加入一些現代意識,以豐富人物性格,加強戲劇沖突。不料,反而有弄巧成拙之嫌。影片中段有很長一段時間,珍河的思想和行為復雜到難以理清頭緒,而且也帶著明顯的斧鑿痕跡,是影片的一大敗筆。

能以巨大的投資拍攝這樣一部「邊緣」的武打電影,確實不是大陸和香港影壇能做到的,韓國電影界是否能在這方面起到推動作用呢?還是讓我們拭目以待吧。不過,把振興武俠電影的希望留給韓國和美國,實在還是說不過去,華人電影工作者,要努力了。

11.東邪西毒

導演:王家衛

主演:張國榮、梁家輝、梁朝偉、張學友、張曼玉、王祖賢、林青霞、劉嘉玲等

《東邪西毒》,是個新武俠電影中的異數,它以武俠為殼,描述的卻是現代人的情感、迷茫、異化、和疏離。

作為一部新武俠電影,《東邪西毒》借用並重新塑造了已經被視為「集體神話」的金庸作品中的重要人物,並以前傳的模式重新建構了自己獨特的武俠世界。雖然也有武打,也有俠客,也有義所當為,也有恩怨情仇,但其整部影片的架構、主題、敘述方式、表達內容,卻與普通武俠電影大相徑庭。太多文章討論《東邪西毒》的主題和藝術形式,在這里也不多談了,主要談論一下《東》片與其他新武俠電影的異同之處。

首先是二者在形式上的相同相通之處。《東》片在武打上延續了王家衛在其以前都市作品中探索出來的高速攝影加抽格剪接的方法,既以一種不同尋常的「模糊」方式強調了動作的神奇,又加強了視覺上的沖擊力。這種「非線」上的剪輯效果,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特技,但也起到了異曲同工的作用。此後的新武俠電影,有不少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開始在非線性剪輯效果上大作文章,《風雲》就是其中之一。

《東》片的畫面形式感很強,杜可風雖然是個老外,但在營造東方美學意境上的造詣頗深,其攝影效果在本來就強調畫面的新武俠電影中也算最為出色的,簡直有直追義大利斯特拉羅的趨勢。很多燈光影的細微處理,光影效果對故事、人物心理的暗示,就遠遠不是其他新武俠電影攝影師所能望其項背的了。大多數新武俠電影的考究畫面,只是單層次可供欣賞的「畫面」而已,最多也不過是渲染氣氛營造環境,而《東》片的攝影已經充分融入到整部作品之中渾然一體了,於是高下立判。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影片的內容,或者說主題。傳統武俠片的忠君、復仇、稱霸武林,發展到新武俠片已經成了更為復雜的多種元素混合體,而在《東》片中,幾乎所有這些傳統主題都已不復存在了,從某種跡象上,《東》片可以看成是對江湖和俠客的一種探討和重新詮釋,影片採用「前傳」這一形式本身就帶有追究根源的用意。所有人因為各種各樣的理由走入江湖,大多是因為愛情,這是王氏江湖的特點和標志,同時這些愛情行為本身也是帶有王氏標簽的獨家形式——拒絕與被拒絕。在武俠和金庸大旗的遮蓋下,江湖兒女也成了現代都市自怨自艾顧影自憐的白領階層,在遮遮掩掩進進退退中做著迷茫的愛情游戲。

《東邪西毒》為武俠片開了一條新路,但這條不算狹窄的路上至今卻鮮有人跡,倒是讓另一部「另類新武俠」《東成西就》鑽了空子。

12.東成西就

導演:劉鎮偉

主演:張國榮、梁家輝、梁朝偉、張學友、張曼玉、王祖賢、林青霞 等

把《東成西就》歸到新武俠電影,即使是作為另類,也有點勉強,甚至有點私心。這部同樣擺出「射鵰前傳」架勢的超級搞笑片,對有點拉大旗做虎皮的《東邪西毒》做出了完全反面的消解。《東邪西毒》擺出的所有正經或者貌似正經的姿態,全被這部《東成西就》拉下褲子,露出干癟的大腿和臟乎乎的內褲。《東成西就》成了小市民階層對都市白領階層的嘲笑武器,也成了我們這些介於兩者之間人物的自嘲工具。

如果說《東邪西毒》中的確有做作的小資心態的話,那《東成西就》就是對其中沐猴而冠的部分進行了徹底的嘲笑。眾多在「邪毒」中一本正經的明星們,在「成就」中又恢復了我們習慣的搞笑角色,又扮回了我們倍感親切的小市民嘴臉,這畢竟已經不是大俠橫空巨匪當道的時代了。

《東成西就》中坦坦白白的花拳綉腿和近於自揭其短的特技運用,是對整個新武俠電影的策反。影片中,林青霞的「無相神功」真的是無相,張國榮和梁家輝一段彈指神功大戰一陽指分明是一場槍戰,再清楚不過地告訴你新武俠電影是怎麼拍成的。至於「情意綿綿刀」、「眉來眼去劍」、「乾柴烈火掌」之類的搞笑,不僅是對整個新武俠電影嘲弄,而且把矛頭直接指向始作俑者金大俠。老頑童象是練了皮鞋劍法還和師兄不幹不凈,娘娘腔的南帝最後升天成了濟公,九陰真經原來刻在馬桶上,大量諸如此類的調侃讓人在狂笑之餘也難以消受。

當然,「成就」也沒有野心去解剖和對抗「邪毒」,更沒有野心去革新武俠電影的命,人家不過是瞧著好玩就玩一把,但在我們這些旁觀者看來,也許這些嘲弄自己也嘲弄我們的「製造」新武俠電影的人們,正是在宣告新武俠電影時代的衰落和終結。

⑼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句話寫的是那個名勝古跡。

泰山

培根的名言警句:
培根 天性好比種子,它既能長成香花,也可能長成毒草,所以人應當時時檢查,以培養前者而拔除後者。
培根 友誼使歡樂倍增,使痛苦減半。
培根 真摯的友誼猶如健康,不到失卻時,無法體味其珍貴。
培根 除了一個真心的朋友之外沒有一樣葯劑是可以通心的。對一個真心的朋友你可傳達你的憂愁、歡悅、恐懼、希望、疑忌、諫諍以及任何壓在你心上的事情。
培根 一個人從另一個人的諍言中所得來的光明比從他自己的理解力、判斷力中所得出的光明更是干凈純粹……
培根 最能保人心神之健康的預防葯就是朋友的忠言和規諫。
培根 疑心病是友誼的毒葯。
培根 友誼的主要效用之一,就是使人心憤怨和抑屈之氣得以宣洩釋放。
培根 臨時結交的人,不能算是朋友。
培根 得不到友誼的人將是終身可憐的孤獨者。沒有友情的社會則只是一片繁華的沙漠。
培根 真摯的友誼猶如健康,不到失卻時,無法體味其珍貴。
培根 如果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
培根 友誼的主要效用之一,就是使人心憤怨和抑屈之氣得以宣洩釋放。
培根 得不到友誼的人將是終身可憐的孤獨者。沒有友情的社會則只是一片繁華的沙漠。
培根 沒有愛是寂寞的,沒有恨也是寂寞的。
培根 一個人如能在心中充滿對人類的博愛,行為遵循崇高的道德律,永遠圍繞著真理的樞軸而轉動,那麼他雖在人間也就等於生活在天堂中了。
培根 人們沒有哭,便不會有笑。小孩一生下來便會有哭的本領,後來才學會笑。所以一個人不先了解悲哀,便不會了解快樂。
培根 老木柴最好燒,老酒最好喝,老作家的著最值得讀,老朋友最可靠。
培根 一個人能順從別人當然很好,但必須表明這是出於對他的尊敬,而非惟命是從。
培根 不是正的朋友,再重的禮品也敲不開心扉。
培根 友誼不但能使人生走出暴風驟雨的感情而走向陽光明媚的晴空,而且能使人擺脫黑暗混亂的胡思亂想而走入光明與理性的思考。
培根 沒有朋友可以向之傾訴心事的人們可說是吃自己的心的野人。
培根 妻子對年輕的男主人來說是女主人,對中年男子來說是朋友,對老人來說是護士。
培根 虛偽的友誼有如你的影子;當你在陽光下時,他會緊緊的跟著,但當你一旦橫越過陰暗處時,它會立刻就離開你。
培根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信任是精誠相見。
培根 愛情不僅會佔領開曠坦闊的胸懷,有時也能闖入壁壘森嚴的心靈。
培根 在一切偉大的人物中(無論是古人今人,只要是其盛名仍在人記憶中者),沒有一個是在戀愛中被誘到狂熱的程度者。因為偉大的事業抑制了這種軟弱的感情。
培根 人不能絕滅愛情,亦不可迷戀愛情。
培根 友誼使歡樂倍增,使痛苦減半。
培根 缺乏真正的朋友乃是最純粹的最可憐的孤獨;沒有友誼不過是一片荒。
培根 除了一個真心的朋友之外沒有一樣葯劑是可以通心的。
培根 美德有如名香,經燃燒或壓榨而其香愈烈,蓋幸運最能顯露惡德而厄運最能顯露美德也。
培根 知識就是力量。
培根 知識是一種快樂,而好奇則是知識的萌芽。
培根 書籍是在時代波濤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貴的貨物運送給一代又一代。
培根 讀書在於造成完全的人格。
培根 學習嘗試則可檢查修證知識本身的真偽。
培根 書籍是在時代波濤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貴的貨物送給一代一代。
培根 只有順從自然,才能駕馭自然。
培根 使人們寧願謊言,而不願追隨真理的原因,不僅由於探索真理是艱苦的,也不僅由於真理會約束人的想像,而且是由於謊更能迎合人類某些惡劣的天性。
培根 人生如同道路。最近的捷徑通常是最壞的路。
培根 歷史使人賢明,詩造成氣質高雅的人,數學使人高尚,自然哲學使人深沉,道德使人穩重,而倫理學和修辭學則使人善於爭論。
培根 為了要替自己煮蛋以致燒掉一幢房子而毫不後悔的人,乃是極端的利己主義者。
培根 人是一切的中心,世界的軸。
培根 人的天性雖然是隱而不露的,但卻很難被壓抑,更很少能完全根絕。即使勉強施壓抑,只會使它在壓力消除後更加猛烈。只有長期養成的習慣才能多少改變人的天生氣質和性格。
培根 有經驗的老人執事令人放心,而青年人的干勁則鼓舞人心。如果說,老人的經驗是可貴的,那麼青年人的純真則是崇高的。
培根 青年人比較適合發明,而不適合判斷;適合執行,而不適合磋商;適合新的計劃,而不適合固定的職業。
培根 同情是一切道德中最高的美德。
培根 一個人如果對待陌生人親切而有禮貌,那他一定是一位真誠而富有同情心的好人,他的心常和別人的心聯系在一起,而不是孤立的。
培根 一個機敏、謹慎的人,一定會交一個好運。
培根 命運如同市場。如果老待在那裡,價格多半是會下跌的。
培根 幸運並非沒有許多的恐懼與煩惱,厄運也並非沒有許多的安慰與希望。
培根 當命運微笑時,我也笑著在想,她很快又要蹙眉了。
培根 內容豐富的言辭就像閃閃發光的珠子。真正的聰明睿智卻是言辭簡短的。
培根 如果你考慮兩遍以後再說,那你說得一定比原來好一倍。
培根 我們的語言,不妨直爽,但不可粗暴、驕傲;有時也應當說幾句婉轉的話,但切忌虛偽、輕浮與油滑。
培根 人們以為他們的理性支配言語,偏偏有時反而支配理性。
培根 對一個人的評價,不可視其財富出身,更不可視其學問的高下,而是要看他真實的品德。
培根 順境的美德是節制,逆境的美德是堅韌,後一種是較為偉大的德性。
培根 美德有如名香,經燃燒或壓榨而其香愈烈,蓋幸運最能顯露惡德而厄運最能顯露美德。
培根 無德之人常嫉妒他人之有德。
培根 美德好比寶石,它在樸素背景的襯托下反而更華麗。同樣,一個打扮並不華貴,卻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肅然起敬的
培根 研究歷史能使人聰明;研究詩能使人機智;研究數學能使人精巧;研究道德學使人勇敢;研究理論與修辭學使人知足。
培根 健康的身體是靈魂的客廳,病弱的身體是靈魂的監獄。
培根 我們只有固有的健康法則。這些法則卻很少有人注意,往往直到臨死時,才注意到,然而悔之晚矣。假若人人都知道適當的健身法,不消說,生命就可以大大延長。
培根 在吃飯、睡覺、運動的時候,心中坦然,精神愉快,乃是長壽的最好秘訣之一。
培根 除了知識和學問之外,世上沒有任何其他力量能在人的精神和心靈中,在人的思想、想像、見解和信仰中建立起統治和權威。
培根(英國) 只見汪洋時就以為沒有陸地的人,不過是拙劣的探索者。
培根(英國) 天使為欲求與神同等的權力,而犯法墮落;人類為求知識與神同等,而觸法墮落。
培根(英國) 一個正在順著生活規律挺進的青年,首先應注意自己的才能和願望與事業相衡。
培根(英國) 一個如果沒有浪費半點時間,那麼,他的年紀雖然很輕,但也可算是活得很久的了。
培根(英國) 順境中的好運,為人們所希冀;逆境中的好運,則為人所驚奇。
培根(英國) 真正的敏捷是一件很有價值的事。因為時間是衡量事業的標准,一如金錢是衡量貨物的標准;所在在做事不敏捷的時候,那事業的代價一定是很高的。
培根(英國) 時間乃是最大的革新家。
培根(英國) 在適當的時候去做事,可節省時間;背道而行往往會徒勞無功。
培根(英國) 過去的事情是無法挽回的。聰明人對現在與未來的事惟恐應付不暇,對既往的事豈能再去計較。
培根(英國) 時間是不可佔有的公共財產,隨著時間的推移,真理愈益顯露。
培根(英國) 黃金時代是在我們的前面,不是在我們的背後。
培根(英國) 毫無理想而又優柔寡斷是一種可悲的心理。
培根(英國) 無論何人,若是失去了耐心,就失去了靈魂。
培根(英國) 過於求速是做事上最大的危險之一。
培根(英國) 沒有比害怕本身更可害怕的了。
培根(英國) 在一切有困難的交涉中,不可希冀一邊下種一邊收割。
培根(英國) 禍患多蘊藏在隱微地方,而發生在人們疏忽的時候。
培根(英國) 灰心生失望,失望生動搖,動搖生失敗。
培根(英國) 真理易於從謬誤中產生,難於從混亂中產生。
培根(英國)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真理因為像黃金一樣重,總是沉於河底而很難被人發現;相反地,那些牛糞一樣輕的謬誤倒漂浮在上面到處泛濫。
培根(英國) 知因果而知者,始得真知。
培根(英國) 若要進入學問的世界,必須像赤子一樣才行。
培根(英國) 人們獨居和退隱時,最能體會到讀書的樂趣;談話最能表現出讀書的文雅;判斷和處理事物時,最能發揮由讀書而獲得的能力。
培根(英國) 人們愈是賢明,愈低著腰向他人學習。
培根(英國) 多詐的人藐視學問,愚魯的人羨慕學問,聰明的人運用學問。
培根(英國) 對上帝的造物和工作的沉思產生了知識;但涉及到上帝本身時,卻沒有完滿的知識,只有知識破滅後的驚異。
培根(英國) 疑而能問,已得知識之半。
培根(英國) 知識像燭光,能照亮一個人,也能照亮無數的人。
培根(英國) 知識就是力量。
培根(英國) 書籍是橫渡時間大海的航船。
培根(英國) 知識是一種快樂,而好奇則是知識的萌芽。
培根(英國) 一個人如果從肯定開始,必以疑問告終。如果他准備從疑問開始,則會以肯定結束。
培根(英國) 首先細心思考,然後果斷決定,最後堅韌不拔地去做。
培根(英國) 讀書使人成為完善的人。
培根(英國) 書籍是在時代的波濤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貴的貨物運送給一代又一代。
培根(英國) 有些書只需品嘗,有些需要吞咽,還有少數的應該細嚼。
培根(英國) 人類智慧和知識的形象將在書中永存;它們能免遭時間的磨損,並可永遠得到翻新。
培根(英國) 書並不以用處告人,用書之智不在書中,而在書外,全憑觀察得之。
培根(英國) 在讀書的時候,我們與智者交談;在生活的事務中,我們通常都是與愚人交談。
培根(英國) 瓜是生在純粹肥料里的最甜,天才是長在惡性土壤中的最好。
培根(英國) 天然的才能好像天然的植物,需要學問來修剪。
培根(英國) 榮譽就像河流:輕浮的和空虛的榮譽浮在河面上,沉重的和厚實的榮譽沉在河底里。
培根(英國) 事情到了執行的時候,迅速就是最好的保密之方。
培根(英國) 出身高貴的人,常是不太勤勞的,但他們對勞動的人卻又往往心懷嫉妒。
培根(英國) 過於重視行為規則拘泥形式,往往以致在事業上坐失良機。
培根(英國) 做大官只為自己謀幸福,不如做大事為眾人謀利益。
培根(英國) 毫無理想而又優柔寡斷是一種可悲的心理。
培根(英國) 書籍是橫渡時間大海的航船。
培根(英國) 時間就像一條河流,它給我們帶來輕的和膨脹了的東西,但是那些重而堅固的東西都沉沒下去了。
培根(英國) 除了恐懼本身之外沒什麼好害怕的。
培根(英國) 幸運並非沒有許多的恐懼與煩惱;厄運也並非沒有許多的安慰與希望。
培根(英國) 恐懼是粉碎人類個性最可怕的敵人。
培根(英國) 命運有點女人的氣質,你越向她求愛,她就離你越遠。
培根(英國) 智者創造的機會比他得到的機會要多。
培根(英國) 當危險逼近時,善於抓住時機迎頭痛擊它要比猶豫躲閃更為有利。因為猶豫的結果恰恰是錯過了克服它的機會。
培根(英國) 順境中的好運,為人們所希冀;逆境中的好運,則為人所驚奇。
培根(英國) 一切幸運都並非沒有煩惱,而一切厄運也絕非沒有希望。
培根(英國) 幸運所需要的美德是節制,而厄運所需要的美德是堅忍,後者比前者更為難能可貴。
培根(英國) 灰心生失望,失望生動搖,動搖生失敗。
培根(英國) 毫無理想而又優柔寡斷是一種可悲的心理。
培根(英國) 疾病是逸樂所應得的利息。
培根 無論你怎樣地表示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無法挽回的事來。
培根 過於求速是做事上最大的危險之一。
(英)培根 毫無理想而又優柔寡斷是一種可悲的心理。
培根(英國) 好炫耀的人是明哲之士所輕視的,愚蠢之人所艷羨的,謅佞之徒所奉承的,同時他們也是自己所誇耀的言語的奴隸。
培根(英國) 凡過於把幸運之事歸功於自己的聰明和智謀的人,多半是結局很不幸的。
培根(英國) 你愈是少說你的偉大,我將愈想到你的偉大。
培根(英國) 我認為善的定義就是有利於人類。
培根(英國) 明智者創造的機會比他發現的要多。
培根(英國) 由智慧所養成的習慣能成為第二本性。
培根(英國) 無論你怎樣地表示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無法挽回的事來。
培根(英國) 人們大半是依據他的意向而思想,依據他的學問與見識而談話,而其行為卻是依據他們的習慣。
培根(英國) 任何本領都沒有比良好的品格與態度更易受人歡迎,更易謀得高尚的職位。
培根(英國) 嚴厲生畏,但是粗暴生恨,即使公事上的譴責,也應當莊重而不應當侮辱嘲弄。
培根(英國) 狡猾是一種陰險邪惡的聰明。
培根(英國) 在我們生命的網上,不能隱匿著虛偽,否則,便在每根縱橫的線上,都永遠留下腐爛的痕跡。
培根(英國) 虛偽的人為智者所輕蔑,愚者所嘆服,阿諛者所崇拜,而為自己的虛榮所奴役。
培根(英國) 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無拘無束。
培根(英國) 感官的愚弄正是感官的一種快樂。
培根(英國) 研究真理、認識真理和相信真理,乃是人性中最高的美德。
培根(英國) 要追求真理,認識真理,更要依賴真理,這是人性中的最高品德。
培根(英國) 美貌的人並不都有其他才能。……所以許多容顏俊秀的人卻一無所為,他們過於追求外形的美而放棄了內在的美。
培根(英國) 相貌的美高於色澤的美,而秀雅合適的動作的美,又高於相貌的美,這是美的精華。
培根(英國) 美貌倘若生於一個品德高尚的人身上,當然是很光彩的;品行不端的人在它面前,便要自慚形穢,遠自遁避了。
培根(英國) 美的至高無上的部分,無法以彩筆描出來。
培根(英國) 美有如夏天的水果,容易腐爛且不持久。
培根(英國) 只有美貌而缺乏修養的人是不值得贊美的。
培根(英國) 節儉是美德,惟需與寬厚結合。
培根(英國) 沒有一種獲利能及得上從我們的所有中節省下來的那樣確切可靠。
培根(英國) 金錢像肥田料,如不散布是沒有多大用處的。
培根(英國) 金錢是品德的行李,是走向美德的一大障礙;因財富之於品德,正如軍隊與輜重一樣,沒有它不行,有了它又妨礙前進,有時甚至因為照顧它反而喪失了勝利。
培根(英國) 對小錢不要過分去計較。金錢是生著羽翼的東西,有時它會自行飛去,有時必須將它放出去,才能帶更多回來。
培根(英國) 在富人的想像里,財富是一座堅強的堡壘。
培根(英國) 金錢是好的僕人,卻是不好的主人。
培根(英國) 好的運氣令人羨慕,而戰勝厄運則更令人驚嘆。
培根(英國) 順境的美德是節制,逆境的美德是堅韌,這後一種是較為偉大的德性。
培根(英國) 德行高尚的人們,其德愈增則受人嫉妒之機會愈減。
培根(英國) 無德之人常嫉他人之有德。
培根(英國) 如果問在人生中最重要的才能是什麼?那麼回答則是:第一,無所畏懼;第二,無所畏懼;第三,還是無所畏懼。
培根(英國) 幸運的時機好比市場上的交易,只要你稍有延誤,它就將掉價了。
培根(英國) 狀貌之美勝於顏色之美,而適宜並優雅的行為之美又勝於狀貌之美。美中之最上者就是圖畫所不能表現,初睹所不能見及者。
培根(英國) 誰能比這種人更痛苦呢,他們人雖在世,卻已親身參加了埋葬自己名聲的喪禮?
培根(英國) 金錢是個好僕人,但在某些場合也會變成惡主人。
培根(英國) 金錢好比肥料,如不撒入田中,本身並無用處。
培根(英國) 人們以為他們的理性支配言語,偏偏有時言語反而支配理性。
培根(英國) 要知道對好事的稱頌過於誇大,也會招來人們的反感、輕蔑和嫉妒。
培根(英國) 重復言說多半是一種時間上的損失。
培根(英國) 一次背誓以後,什麼誓言也靠不住了。
培根(英國) 誓言是否有效,必須視發誓的目的而定;不是任何的目的都可以使誓言發生力量。
培根(英國) 假如這是一個高超的謅媚者,那麼他必定會使用最好的獻謅術,恭維一個人心中最自鳴得意的事情。
培根(英國) 青年長於創造而短於思考,長於猛干而短於討論,長於革新而短於持重。
培根(英國) 炫耀於外表的才幹陡然令人贊羨,而深藏未露的才幹則能帶來幸運。
培根(英國) 除了知識和學問之外,世上沒有任何其他力量能在人的精神和心靈中,在人的思想、想像、見解和信仰中建立起統治和權威。
培根 凡過於把幸運之事歸功於自己的聰明和智謀的人多半是結局很不幸的。
(英)培根 書籍是在時代波濤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貴的貨物運送給一代又一代。
(英)培根 讀書在於造成完全的人格。
(英)培根 學習嘗試則可檢查修證知識本身的真偽。
(英)培根 書籍是在時代波濤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貴的貨物送給一代一代。
培根 知識就是力量。
培根 有些書可供一嘗,有些書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幾部書則應當咀嚼消化;這就是說,有些書只要讀讀他們的一部分就夠了,有些書可以全讀,但是不必過於細心地讀;還有不多的幾部書則應當全讀,勤讀,而且用心地讀。
培根 讀書在於造成完全的人格。
培根 閱讀使人充實,會談使人敏捷,寫作與筆記使人精確。……史鑒使人明智,詩歌使人巧慧,數學使人精細,博物使人深沉,倫理之學使人莊重,邏輯與修辭使人善辯。
培根 合理安排時間,就等於節約時間。
《培根論說文集》 幸運所生的德性是節制,厄運所生的德性是堅忍.....
《培根論說文集》 奇跡多是在厄運中出現的。
培根(英國) 一切知識的獲得是記憶。記憶是一切智力活動的基礎。
培根 時間是不可佔有的公有財產,隨著時間的推移,真理會愈益顯露。
培根 時間是衡量事業的標准。
培根 如果不保持一定程度的陌生感,就不會有出類拔萃的美。
培根 見思想如見其人,見知識如見其思想。
培根 有妻室兒女的人,行動自由就受到限制,從而成為命運的人質

閱讀全文

與電影人物凌絕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好看的狼人的電影 瀏覽:349
肥公主什麼電影 瀏覽:669
新大頭兒子俄羅斯奇電影票房 瀏覽:652
新媽媽可以再愛我一次電影 瀏覽:853
電影歌曲原住民 瀏覽:789
如何在抖音上免費看囧媽電影 瀏覽:837
人魚電影古裝 瀏覽:653
邵陽方言搞笑電影全集 瀏覽:464
生人勿近問米電影國語免費看 瀏覽:820
視頻怎麼配上電影台詞 瀏覽:486
倫理電影在2017韓國神惡女 瀏覽:777
電影台詞你一張我一張 瀏覽:605
綠皮書人類似的好看電影 瀏覽:954
你好李煥英電影怎麼發朋友圈 瀏覽:6
古惑仔全集12部電影粵語版 瀏覽:338
凌晨晚餐粵語原版1987電影 瀏覽:345
地產經紀人勵志微電影 瀏覽:60
安吉麗娜朱莉電影有哪些 瀏覽:132
芭比娃娃的中文電影 瀏覽:288
周末有什麼電影 瀏覽: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