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人物 > 盧十四是什麼電影里的人物

盧十四是什麼電影里的人物

發布時間:2022-08-06 18:07:56

❶ 中國古代最愛斗雞的皇帝是誰

唐玄宗。歷史記載,沒可比性。以下為文。

玄宗在藩邸時,樂民間清明節斗雞戲。及即位,治雞坊於兩宮間,索長安雄雞金毫鐵距、高冠昂尾千數,養於雞坊。選六軍小兒五百人,使馴擾教飼。上之好之,民風尤甚,諸王世家、外戚家、貴主家、侯家傾帑
破產市雞,以償雞值。都中男女,以弄雞為事,貧者弄假雞。
《東城老父傳》中的賈昌,在少年時代就是因為善於馴養斗雞,得到了玄宗的寵信,身價驟增,人呼「神雞童」。時人歌詠道:「生兒不用識文字,斗雞走馬勝讀書。賈家小兒年十三,富貴榮華代不如。能令金距期勝負,白羅綉衫隨軟輿。父死長安千里外,差夫持道挽喪車。」《東城老父傳》雖是傳奇小說,發映的卻是開元、天寶年間的社會真實。杜甫《斗雞》詩雲:「斗雞初賜錦,舞馬既登床。簾下宮人出,樓前御柳長。」李白《古風》詩雲:「路逢斗雞者,冠蓋何輝赫。鼻息於虹霓,行人皆怵惕。」都反映了唐代統治者對斗雞之戲的沉湎。

稿件來源:韋明鏵

「諸凡競技能、較短長之事,古今多稱曰『戲』。」這是錢鍾書先生的意見。因此,「斗雞」亦可以稱作「雞戲」。《管錐編》第一冊第一九五頁說:「《史記》『博戲馳逐,斗雞走狗,作色相矜,必爭勝』,雞『斗』焉而人以為『戲』耳。」即是此意。
斗雞之戲,來源甚久。《左傳·昭公二十五年》雲:「季、郈之雞斗,季氏介其雞,郈氏為金距。」時在公元前517年。季平子、郈昭伯是春秋末期魯國的貴族,他們在斗雞時,又是「介雞」,又是「金距」,都把雞武裝到了牙齒。《戰國策·齊策》雲:「臨淄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擊築彈琴、斗雞走狗、六博蹋鞠者。」這是齊宣王向縱橫家蘇秦炫耀齊國繁盛的話。齊人雖未必都斗雞,但至少齊國有斗雞之戲。說到斗雞,和「孔子聞韶」也有些關系。今臨淄韶院村有一處規模不大的淡灰色仿古建築,門內北牆正中,鑲嵌著一方石碑,隸書大字題曰「孔子聞韶處」,系清朝宣統三年(1991)所立。石碑左右分嵌兩方石刻,比碑略小。左邊一塊為「舞樂圖」——上刻二人席地而坐,一人執管橫吹,另一人端坐正視,似乎全部心神沉入美妙的藝術境界中,當是孔子在欣賞音樂;下刻兩個美女,長袖飄帶,翩翩起舞。右邊的石刻為「韶樂及子在齊聞韶」簡介。據《臨淄縣志》記載:韶院原名棗院村,因村人掘地得一古碑,上書「孔子聞韶處」,後又於附近地下得石磐數枚,遂易村名。因舊碑石年深日久,字跡已磨滅不清。父老恐古跡湮沒,盛事無傳,於宣統年間闔庄又重立了現存的「孔於聞韶處」石碑。孔子來齊聞韶的記載見於《史記·孔子世家》。公元前517年,孔於三十五歲時,魯國上卿季平子與郈昭伯因為斗雞發生了爭執,得罪了魯昭公,昭公率師攻打季平子。季平子便約同魯國的另外兩個大家族盂氏和叔孫氏,三家共同攻擊魯昭公。結果,魯昭公師敗,逃奔齊國,被安置在乾侯。因魯國發生內亂,孔子投奔齊國,在高昭子家做了家臣,想通過高昭子關系去見齊景公。這期間,孔子「與齊太師語樂,聞韶音,學之,三月不知肉味」,並稱贊韶樂:「盡美矣,又盡善也!」韶樂是距今四千多年前舜時的音樂,春秋時期仍能演奏的國家已經很少,如今韶樂內容早已失傳,但孔子聞韶處依然存在。而如果沒有「斗雞」一事,也就不會有「孔子聞韶」一典了。
在《莊子·達生》里,記載了一個馴雞能手紀渻子為周宣王馴練斗雞的故事:
紀渻子為王養斗雞。十日而問:「雞已乎?」曰:「未也,方虛驕而恃氣。」十日又問,曰:「未也,猶應向景。」十日以問,曰:「未也,猶疾視而盛氣。」十日又問,曰:「幾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
紀渻子認為,比賽用的雞必須完全去掉虛驕和意氣,見到其他雞的影子應視而不見,對於敵方不怒目而視和盛氣凌人,看起來像木雞一樣靜寂淡漠,這樣才算是德性完美。如此毫無好勝之心的雞,才能夠無所不勝。此中不但有馴練斗雞的豐富實踐經驗,而且包含著深刻的哲理。
紀渻子是為周宣王馴練斗雞的,這表明周宣王是一個酷愛斗雞得國王。周宣王名姬靜,為周厲王之子,厲王在位時被立為太子。國人暴動時,他聞聲逃入召公府宅避藏。國人發現,趕來包圍了府宅,要召公把他交出來。召公竭力勸說國人饒恕太子,國人不允,擁入宅中搜捕。召公趕入內室,命他自己的兒子與太子對換服裝,忍痛將兒子推出來交給了國人。國人不辨真假,當即將假太子打死後離去。於是,姬靜就冒充召公的兒子隱藏了下來。厲王病死後,周公、召公利用迷信平服了民怒,扶姬靜繼位。姬靜經歷過患難,以父王的下場為戒,在繼位初期能虛心謹慎,勤理國政。在政治上,他不獨斷專行,有事同臣下商議。當時鑄的一件銅器「毛公鼎」上記載著他的話,說凡他發出的政令,必須有毛公的簽字才有效。他又整頓吏治,申令各級官吏不得貪財、酗酒、欺壓百姓。在經濟上,他取消了厲王時期的專利政策,放寬對山林川澤的控制。他一上台就宣布廢除奴隸制的籍田制,允許將公田分給奴隸耕種而收取實物。在軍事上,為了解除自西周中期以來四周少數民族不斷內犯的軍事威脅,也為了轉移國內視線,他重振軍旅,命令大臣統兵征伐四周的敵人。他還效法周武王、周成王分封諸侯,以拱衛王室。他將弟弟友封於鄭,就是日後的鄭國;將舅舅申伯封於謝,稱為申侯。這些措施暫時緩和了內外矛盾,周王朝的統治呈現出一時鞏固的現象,被史家稱為「宣王中興」。其實,在中興的表面現象下面,周王室的各種社會矛盾仍在發展。有的諸侯這時已不肯出力拱衛王室,有的甚至起兵叛亂。姬靜傾全國兵力進行抵抗,王師卻懼怕敵人面畏縮不前。最後不得不藉助一些諸侯的力量,才勉強取勝。到了姬靜在位的後期,對外戰爭屢遭失敗。公元前789年,王師伐姜戎,戰於千畝(今山西省介休縣南),王師喪失殆盡,姬靜幾乎被俘。姬靜到了晚年,漸漸固執已見,不納忠諫。為了顯示自己的威風,他硬逼魯國廢長立幼。魯人不服,他就興兵討伐,使魯國幾世陷於混亂,並且破壞了周朝傳位於嫡長子的宗法制度,引起了同姓諸侯間的不睦,諸侯們對姬靜更加不滿。在君臣之間,他也變得專斷無理。有一次,大夫杜伯為了一件小事觸怒了姬靜,姬靜就下令殺死了他。後來流傳開一種說法,說姬靜打獵時,忽然看見杜伯身穿紅衣,頭戴紅冠,手持紅弓,搭上紅箭,射殺了姬靜。這自然不足信。估計姬靜可能是死於中風,或由於征戰失利,憂郁而死。但無論怎麼說,周宣王在斗雞史上,還是一個重要的人物。紀渻子對周宣王談論的「斗雞哲學」,很可能是影射當時的政治、軍事斗爭的。
漢代人把斗雞視為重要的消閑方式。《漢書·食貨志》說,漢代「世家子弟富人或斗雞走狗馬,弋獵情戲」,可見斗雞在漢代是一種常見的游戲。現在從考古出土的漢代石刻、畫像磚上,能夠見到各種斗雞圖,可以說是當時社會生活的真實寫照。漢代的斗雞風俗,還可以由下列材料見之。葛洪《西京雜記》卷二載,劉邦的父親愛好鬥雞,劉邦為使父親快樂,特地在長安按家鄉原樣重建新豐,並把那些斗雞的老友也都遷到了長安來:
太上皇徙長安,居深宮,凄愴不樂。高祖竊因左右問其故,以平生所好,皆屠販少年,酤酒賣餅,斗雞蹴鞠,以此為歡,今皆無此,故以不樂。高祖乃作新豐,移諸故人實之,太上皇乃悅。
另外,《西京雜記》卷四又載:「成帝時,交趾越雋獻長鳴雞,……長距善斗。」應是漢家天子有斗雞之好,才有異域人貢獻善斗之雞。
南北朝時,局勢盡管動盪,斗雞並未稍停。梁朝蕭綱《斗雞》詩中把斗雞當作春遊的最佳節目:「歡樂良無已,東郊春可游。」陳朝褚玠《斗雞東郊道》詩中描寫當時斗雞的情景是:「錦毛侵距散,芥羽雜塵生!」後周王褒《看斗雞》一詩興奮地形容了斗雞的激烈場面:「躞蹀始橫行,意氣欲相傾。妒敵金芒起,猜群芥粉生。入場疑挑戰,逐退似追兵。誰知函谷下,人去獨開城。」
唐代是斗雞之風特別盛行的時代。其重要原因,是唐玄宗李隆基酷愛此戲。唐人鄭處誨《明皇雜錄》卷下說,玄宗設宴時,「府縣教坊大陳山車旱船、尋幢走索、丸劍角抵、戲馬斗雞。」斗雞之人常常得寵,同書卷上提到,「王鉷之子准為衛尉少卿,出入以斗雞侍帝左右」。關於這方面的情況,唐人陳鴻祖在《東城老父傳》中說得最生動詳細:
玄宗在藩邸時,樂民間清明節斗雞戲。及即位,治雞坊於兩宮間,索長安雄雞金毫鐵距、高冠昂尾千數,養於雞坊。選六軍小兒五百人,使馴擾教飼。上之好之,民風尤甚,諸王世家、外戚家、貴主家、侯家傾帑破產市雞,以償雞值。都中男女,以弄雞為事,貧者弄假雞。
《東城老父傳》中的賈昌,在少年時代就是因為善於馴養斗雞,得到了玄宗的寵信,身價驟增,人呼「神雞童」。時人歌詠道:「生兒不用識文字,斗雞走馬勝讀書。賈家小兒年十三,富貴榮華代不如。能令金距期勝負,白羅綉衫隨軟輿。父死長安千里外,差夫持道挽喪車。」《東城老父傳》雖是傳奇小說,發映的卻是開元、天寶年間的社會真實。杜甫《斗雞》詩雲:「斗雞初賜錦,舞馬既登床。簾下宮人出,樓前御柳長。」李白《古風》詩雲:「路逢斗雞者,冠蓋何輝赫。鼻息於虹霓,行人皆怵惕。」都反映了唐代統治者對斗雞之戲的沉湎。
玄宗之外,文宗、僖宗也愛好鬥雞。趙璘《因語錄》卷一記道:「文宗……賞觀斗雞,優人稱嘆:『大好雞!』上曰:『雞既好,便賜汝。』」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一記道:「僖宗皇帝好蹴踘,斗雞為樂。」 唐文宗李昂,初名李函,是唐穆宗的二子,被宦官立為帝後改名為李昂。他在位間,去奢從儉,勤於政務,期成名君。但既受制於宦官,又受制於朋黨,又再受制於籓鎮,鬱郁而終。公元873年,唐懿宗病死,宦官劉行深、韓文約立唐懿宗少子普王李儇為皇帝,這就是唐僖宗。唐僖宗即位時才十二歲,政事都由宦官和朝官處理,南北司的矛盾和斗爭自然更加激烈。唐僖宗當普王時,和小馬坊使宦官田令孜最好。唐僖宗即位後,擢升田令孜為神策軍中尉。田令孜恃寵橫暴,把持大權,而唐僖宗專事游戲,把政事全交給田令孜,還稱他為「阿父」。文宗、僖宗兩個皇帝都愛好鬥雞,顯然在政治上都沒有大作為。
因為唐代斗雞的影響巨大,人們甚至以此來比喻那些凶惡的人。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卷下《索斗雞》條說:「李林甫為性狠戾,不得士心,每有所行之事,多不協群議,而面無和氣。國人謂林甫精神剛戾,常如『索斗雞』。」
宋人斗雞之風不減前人,但是風氣漸從王公貴族普及至民間。梅堯臣《晚泊觀斗雞》詩雲:「舟子抱雞來,雄雄峙高岸。」是說一般的船夫都愛好鬥雞。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八說,民間社火演出的百戲,有「跳索、相撲、鼓板、小唱、斗雞」,更表明了斗雞的民眾性。
宋人還用竹雞來相鬥取樂。永亨的《搜采異聞錄》卷一、洪邁的《容齋隨筆》卷十三《蟲鳥之智》條,都曾記載說:「竹雞之性,遇其儔必斗。捕之者掃落葉為城,置媒其中,而隱身於後操網焉。激媒使之鳴,聞者隨聲必至,閉目飛入城,直欲前斗,而網已起,無得脫者。蓋目既閉,則不復見人。」
關於古代斗雞的具體情況,一般的史籍記載往往比較粗略,唯有南宋人周去非在《嶺外代答》卷九《斗雞》條中寫得具體詳實:
芥肩金距之技,見於傳而未之睹也。余還自西廣,道番禺,乃得見之。番禺人酷好鬥雞,諸番人尤甚。雞之產番禺者,特鷙勁善斗。其人飼養亦甚有法,鬥打之際,各有術數,注以黃金,觀如堵牆也。
凡雞,毛欲疏而短,頭欲豎而小,足欲直而大,身欲疏而長,目欲深而皮厚。徐步眈視,毅不妄動,望之如木雞。如此者,每斗必勝。
人之養雞也,結草為墩,使立其上,則足常定而不傾。置米高於其頭,使聳膺高啄,則頭常豎而嘴利。割截冠緌,使敵雞無所施其嘴。剪刷尾羽,使臨斗易以盤旋。常以翎毛攪入雞喉,以去其涎,而掬米飼之,或以水噀兩腋。調飼一一有法。
至其斗也,必令死斗,勝負一分,死生即異。蓋斗負則喪氣,終身不復能斗,即為鼎實矣。然常勝之雞,亦必早衰,以其每斗屢濱死也。斗雞之法,約為三閑:始斗少頃,此雞失利,其主抱雞少休,去涎飲水,以養其氣,是為一閑;再斗而彼雞失利,彼主亦抱雞少休如前,養氣而復斗,又為一閑;最後一閑,兩主皆不得與,二雞之勝負生死決矣。雞始斗,奮擊用距,少倦則盤旋相啄。一啄得所,嘴牢不舍,副之以距。能多如是者必勝,其主喜見於色。
番人之斗雞又乃甚焉,所謂「芥肩」、「金距」,真用之。其「芥肩」也,末芥子糝於雞之肩腋,兩雞半斗而倦,盤旋伺便,互刺頭腋下,翻身相啄,以有芥子能眯敵雞之目,故用以取勝。其「金距」也,薄刃如爪,鑿柄於雞距,奮擊之始,一揮距,或至斷頭。蓋「金距」取勝於其始,「芥肩」取勝於其終。季孫於此能無怒耶?小人好勝,為此凶毒,使微物不得生,自三代已然。
這一段話,對於我們了解古代的馴雞、斗雞,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所謂「芥肩」、「金距」,平時不易明白,至此恍然大悟。不過,「芥肩」又作「介肩」,關於「介」字,在古籍中有二解:一作「介」,介甲之意,即給雞穿上介甲以保護自己;一作「芥」,芥末之意,即在雞翅內摻以辛辣的芥末,以刺痛對方的眼睛。從不同的文獻來看,二解似乎均能成立,介甲和芥末都可能是古代斗雞時採用的戰術。
元、明、清三代,斗雞之風一直相傳 。元人楊維楨《斗雞行》雲:「兩雄勇銳誇匹敵,老距當場利如戟。」雞距上似乎仍然帶有利器。明人張岱《陶庵夢憶》有《斗雞社》條雲:「天啟壬戌(1622)間好鬥雞,設斗雞社於龍山下。」這個「斗雞社」不知是不是斗雞史上惟一的組織,其全文如下:
天啟壬戌(1622)間好鬥雞,設斗雞社於龍山下。仿王勃《斗雞檄》,檄同社。仲叔秦一生日攜古董、書畫、文錦、川扇等物與余博,余雞屢勝之。仲叔忿懣,金其距,介其羽,凡足以助其腷膊敪咮者,無遺策。又不勝。人有言徐州武陽侯樊噲子孫,斗雞雄天下,長頸烏喙,能於高桌上啄粟。仲叔心動,密遣使訪之,又不得,益忿懣。一日,余閱稗史,有言唐玄宗以酉年酉月生,好鬥雞而亡其國。余亦酉年酉月生,遂止。
從這段文字,可以了解明人對於斗雞是如何看重!
清人也好鬥雞。清人李聲振《百戲竹枝詞·斗雞》雲:「佳者名『九觔黃』,尤耐斗。」又,陳淏子《花鏡·雞》雲:「另有一種斗雞,似家雞而高大,勇悍異常,諸雞見之而逃。其相,以冠平爪利者為第一。每斗,雖至死不休,好事者畜之,於深秋開場賭博。先將兩雞形狀,審得大小相當,方放入圍場,聽其角斗,每以負而叫走者為敗。」不知此種雞是否即「九觔黃」。
中國各地都有斗雞,民間並產生了中原斗雞、漳州斗雞、吐魯番斗雞、西雙版納斗雞等「中國四大斗雞」之說。中原的斗雞,以「開封斗雞」尤為出名。從北宋至近代,開封的斗雞活動一直盛行於民間。斗雞愛好者,在開封俗稱「玩斗雞」。玩斗雞的人,多愛練武,又愛喝酒,義氣深重,紀律嚴明。他們有一種不成文的傳統,即「論道不論親」。如果有人真正愛雞,通過朋友介紹可以無償贈送,但必須遵守幫規,即斗雞只能自養而不能轉讓,更不能與其它雞交配繁殖。如果中途因故不能繼續喂養,須將原雞送回或自己殺吃,而雞頭、雞爪則必須送還原主,以示信義。如果不是愛好者,只是為別人尋求,那麼即使是至親好友,也是空費口舌。所以玩斗雞者對行外人是寧舍千金,不舍一蛋,更不要說雞了。開封人愛雞的程度,誇張的說法是「視雞如子」。雞的冷暖和營養,時刻牽掛著主人的心。雞的飼料要淘了一遍又一遍,雞的卧處要用篩細的煤渣鋪成,冬季常做布罩為雞保暖,甚至將雞揣在自己懷里。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保持雞的健壯體格,使其具有勇往直前的戰鬥力。開封斗雞的特點是雞種純,選種十分嚴格。斗雞的父是誰,母是誰,它的前五輩人們都會精心記住。選種時,絕對不允許近親交配。人們喂養斗雞的目的是為了「斗」,所以除了選種有嚴格的標准和要求外,在喂養和訓練上也有獨特的管理方法。開封斗雞行家的經驗認為,如果有好品種的斗雞,不注意喂養和訓練,它將永遠斗不出好的水平。訓練斗雞是很有趣的。每日黎明,開始「攆雞」,雞子在前人在後,速度由慢到快,時間由短到長,然後使之休息,飲水。上午十點左右,再放雞「散步」,讓其自由活動。十二點左右「餵食」,飽食後入罩休息。到下午三四點鍾再進行第二次「散步」,一小時後再進行「訓雞」,讓雞作跳罩、蹲腿等各種姿勢。晚上天黑前,加餐「補食」。這樣的訓練可使斗雞筋骨強壯,兩腿有力,動作敏快,以利於打鬥。每年農歷正月初二,是斗雞比賽的日子。農歷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四,也是斗雞的好時候。除正月初二外,二、三、四月的比賽時間都不固定,一般都選在月初第一個星期天。日子選定後,就要選擇斗雞坑了。所謂「斗雞坑」,是因斗雞的場地低於四周地面而得名。開封的「斗雞坑」,從清末到民國一直在北部里城東門以外的廣場上。現在,多在龍亭公園、鐵塔公園和相國寺內。每次斗雞比賽時,斗雞坑觀者甚眾,熱鬧異常。斗雞坑的主持人叫「雞頭家」或「雞頭」。雞頭是斗雞勝負的裁判員與組織者。雙方斗雞,先由雞頭說合,然後互相看雞,叫做「搬眼」。原則是:個頭、體重、雞齡基本相同的才能相鬥。雞頭發令:「拉雞!」雙方抱雞入場。雞頭再令:「預備!」雙方各抱雞蹲於圈內,兩雞雞頭相照。雞頭喊:「撒雞!」雙方同時放手,退出場外。斗雞時,每一刻鍾為一盤。斗過一兩盤之後,經雙方或一方要求,雙方可以把雞抱起,用毛巾浸濕,把雞頭和雞喙內的淤血洗凈,在冷敷其胸腹與兩翅之下,以利於恢復疲勞、繼續戰斗。斗雞坑有一條規矩,就是不論斗雞如何精彩,都不準拍手叫好,以免生事。在南方,「漳州斗雞」聲名遠播,歷史悠久。「漳州斗雞」是以角逐為主要目的的玩賞型雞種,具有精幹結實、敢打善斗等特點。據《中國家禽品種志》載,漳州斗雞與中原斗雞、吐魯番斗雞、西雙版納斗雞並稱為「中國四大斗雞」,農業部已經將其列入國家級家禽資源保護品種。漳州斗雞主要分布於漳州薌城區,目前全區存欄數在兩萬羽以上。據《薌城區志》記載,明清時期漳州已盛行斗雞。歷史上的漳州斗雞,在對外交流比賽中多次豎過「無敵牌」,享譽台灣、香港及東南亞一帶。近年來,有關方面舉辦漳州斗雞的「雞王爭霸賽」,比賽期間,觀眾雲集,轟動省內外乃至港澳台地區和東南亞一帶。其間,還成立了漳州斗雞同業公會,河南開封斗雞協會專門發來賀電。次日,漳州斗雞網站正式開通,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第一個斗雞資訊網。漳州斗雞以「烏雞紅冠」為上品,與其他斗雞相區別,其頭部有小耳封,從喉部到嘴部有一條垂肉。今印尼、菲律賓、泰國等東南亞一帶華人仍盛行斗雞,據傳是漳州人遠走南洋謀生時傳播出去的。民國期間,漳州盛行斗雞,成為群眾的一種喜好,很多斗雞愛好者對斗雞繁育、飼養、訓練已有一套較為完整的經驗,並形成一些斗雞競技比賽規則。現有的漳州斗雞是清末、民國以來,由本地斗雞和番斗雞雜交混種衍化,前後歷史將近百年

❷ 孔子影評

在一部名為《孔子》的電影中,我幾乎沒見到孔子的影子。

原因何在?很簡單,孔子一生最重要的經歷就是周遊列國,而影片對這段經歷的描寫卻極盡蒼白。我們想知道:在周遊列國的十四年間,孔子究竟游離了哪些地方,有怎樣的具體經歷。我們很早就知道他四處碰壁,現在更想知道他究竟為何碰壁,如何碰壁。在游歷途中,他又如何與弟子們生活、相處,以何種方式教導弟子們何種思想,從而成就其教育家的地位……歸根結底,我們想知道:孔子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沒有,統統沒有。唯一著力表現的,就是「子見南子」那段。專門挑出史書中原本只言片語的這一小段大做文章,其動機一目瞭然。但我對此一則報以寬容,一則報以好奇:畢竟,如果能把這段演繹得不媚俗、合情理、有新意,也會十分出彩。——然而結果是:媚俗談不上,庸俗逃不掉。且幾無道理可言,牽強之極。

其實這一段在邏輯上大體是成立的,但缺乏充分鋪墊,表現得倉促毛糙。比如大家議論不休的那句台詞「世人也許能夠領悟夫子的痛苦,但永遠無法領悟夫子在痛苦中所達到的境界」,一下就把夫子弄哭了。——我大概能明白導演如此設計的邏輯、用意,但如果要讓這句台詞達到預期效果,我覺得需要預先解決以下問題:1.夫子如何痛苦;2.夫子在痛苦中達到了什麼境界;3.這種境界如何不為人所理解;4.南子是個什麼樣的人,為什麼她能夠理解夫子……但前面缺乏這種劇情的交代、感情的積累。夫子不像個痛苦中精神升華的夫子,南子也不像個心有戚戚能理解夫子的南子,這句台詞所期待的那種一針見血、正中下懷、感情釋放的效果也就並未表現出來。夫子之哭也就顯得不合情理,南子死前對夫子的追憶更顯得莫名其妙。

這同時也把影片前半段的問題帶了出來:確實,乍一看前半段,貌似頗有些可圈可點處,差強人意。但當我們發現「世人也許能夠領悟夫子的痛苦,但永遠無法領悟夫子在痛苦中所達到的境界」這句台詞完全達不到效果時,再反過來回味,大概就能明白影片前半段有怎樣的結構性缺陷了。

然後呢?「宋司馬桓魋欲殺孔子,拔其樹」。作為一個文盲,我剛從網路里找到這句話,於是我才明白為什麼電影里會有那麼段莫名其妙的情節。這是一部處處「忠於史實」,幾近刻意的電影,而這段情節就是例證之一。但如果都這樣「忠實」下去,只怕電影還能不能稱之為電影,都很難說了。

另外,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電影中連「宋司馬桓魋欲殺孔子,拔其樹」這種細節都不惜給了幾分鍾,卻為何在墮三都中不見「誅少正卯」?難道這段公案不比「拔其樹」更重要?詮釋起來不比「子見南子」更有挑戰、更能出彩?

然後呢?困於陳蔡?是啊,追求理想,四處碰壁,瀕臨絕境。回到兩千年前那個夜晚,在孔子的精神世界裡,他回想些什麼?反思些什麼?展望些什麼?是繼續保持樂觀,還是陷入痛苦絕望?那一刻,理想和現實如何在中國最偉大的人身上沖突碰撞?……我們多麼期待一場精彩的演繹啊!

沒有,還是什麼都沒有。影片僅僅展示了肉體的痛苦,又一次完美的「忠於史實」:

捧著最後一碗馬肉湯,孔子對子路曰:「你喝吧。」
子路曰:「不,我不餓,你喝。」
子曰:「好吧,我喝一口,你也喝一口吧。」

子又曰:「來,大家一人喝一口。」

……盧十四曰:「我CA!」

顏回之死,我簡直不想說了。我想導演如果躲在觀眾席中,當時想必心中狂呼:「感動了吧?你們感動了吧?你們怎麼還不感動啊?」

導演,你有沒有聽說過「小小竹排江中游」啊?竹簡掉到水裡會沉底?就這樣還想搏感動?你欺負我沒文化咩?

就這樣,影片前半段講述孔子在魯國從政的故事,還算點意思。而後半段孔子周遊列國十四年,落在電影里是一片空白。彷彿孔子在那十四年裡,並非主動謀取事業,追求理想,而只是被動的四處游盪逃竄,無所事事,碌碌無為。而且所到之處不是兵荒馬亂就是冰天雪地,游盪都不找個好地方。腦子有病。

我本以為,孔子周遊列國的十四年,是為實現政治理想而艱苦奔波的十四年。看了這部電影我才知道:原來這是碌碌無為,無聊透頂的十四年。於是這部電影可以改名為《孔子等待戈多》。

戈多來了!季孫斯眼看時日無多,終於幡然悔悟,讓兒子請回孔子。孔子面對闊別多年的故國,對著城牆跪拜,潸然淚下:魯國啊,生我養我的魯國啊,我終於又回來了!

原來這才是孔子在外游盪多年的最終目的啊!當時我就震驚了:孔子的理想在哪呢?抱負在哪呢?追求在哪呢?

……孔子,在哪呢?

——當然了,在這部電影里,源於《論語》原文的台詞接踵而至令人目不暇接,幾乎可以成為「論語知識大測驗」。王小丫:「請問在剛才這部電影中,一共出現了幾處《論語》典故?它們分別是?」

大概導演覺得,這樣寓教於樂,就算把「孔子」拍出來了吧。

正文結束,以下是扯淡:

1.推薦腐女觀賞本片。孔子和顏回之間真摯動人的男男之愛一定會讓你們大為亢奮。當孔子離開魯國時,顏回跪地保住他的大腿,哭道:「夫子去哪兒,我就去哪兒!」當顏回落冰水凍死,孔子保住他僵硬的屍體長達四個時辰,試圖用身體溫暖他,拯救他……他的眼神傷心欲絕。

當然了,我十分討厭腐女。我覺得她們是一幫肉麻當有趣的蠢貨。

2.孔子主張墮三都,也即對貴族封地強行拆/遷,收歸國有。此舉招致貴族的強烈不滿。很顯然,主張拆/遷的孔子代表正義,而反對拆/遷的釘子戶貴族是反角。

聯想到大家對《阿凡達》的解讀,再聯想到《阿凡達》2D版被迫下映讓路《孔子》……今天天氣哈哈哈。

3.孔子見衛靈公。衛靈公曰:衛國人多,容易出亂子,不好管。怎麼辦?
子曰:要讓人民富裕。
衛靈公曰:衛國富人也不少啊,但還是亂啊。怎麼辦?
子曰:要對人民施以教化。

於是貴國的問題得到了完美解決!……今天天氣哈哈哈。

❸ 杜甫的詩

杜甫的詩:

1、絕句,唐代:杜甫

原文: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譯文: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鳴叫,一行白鷺直沖向蔚藍的天空。坐在窗前可以看見西嶺千年不化的積雪,門前停泊著自萬里外的東吳遠行而來的船隻。

4、登岳陽樓,唐代:杜甫

原文: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譯文:以前就聽說洞庭湖波瀾壯闊,今日終於如願登上岳陽樓。浩瀚的湖水把吳楚兩地分隔開來,整個天地仿似在湖中日夜浮動。親朋好友們音信全無,年老多病只有一隻船孤零零的陪伴自己。關山以北戰爭烽火仍未止息,憑欄遙望胸懷家國淚水橫流。

5、贈花卿,唐代:杜甫

原文: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譯文:錦官城裡每日音樂聲輕柔悠揚,一半隨著江風飄去,一半飄入了雲端。這樣的樂曲只應該天上有,人世間芸芸眾生哪裡能聽見幾回?

❹ 盧十四是什麼電視劇里的人物

《大 唐 漠 北 的 最 後 一 次 轉 賬》是由丁雨晨執導的歷史戰爭短片。

安史 之亂,唐軍西 域主力回長安平叛,幾千將士留下對抗周圍幾十萬吐蕃大軍。這支孤軍死守西域四十二年,使之不能趁亂進犯長安。故事發生在公元790年,西域只剩下龜茲和西州兩城。兩地之間輸送軍費,但運款小隊在半路與敵人同歸於盡,一名流 民在偷摸財貨時,被之前暈倒的唐兵制服。於是,唐兵押解流民踏上了送錢的旅 程,故事由此展開…

❺ 馬橋詞典的讀者評論

關於韓少功和《馬橋詞典》的七張撲克牌套用某經典台詞:人生就像摸撲克牌,你永遠不知道會摸到哪一張。撲克不會按序入手,所以當我們握了滿手雜亂無章的牌,理牌將成為巨大的樂趣。——「哇!同花順!……」,將牌理清的那一刻,我們往往會喜出望外。
第一張撲克牌:《漢語拼音報》 這件事,今天回想起來真是覺得有點玄幻:當時我剛上小學一年級(汗~),但是在爹娘嚴格的學前教育下,已經具備了相當的閱讀能力(再汗)。某天,老師給我們分發了一份什麼什麼《漢語拼音報》(具體名稱記不清了)。為什麼給我們發這份報紙,我當時不得而知,事後想來,大概是趕上什麼推廣普通話之類的活動吧。某些人或許覺得但凡拼音讀物就一定是低幼讀物,所以不由分說的把這份報紙發給一群一年級小朋友看了。 事實上,這份報紙的內容絕非面向低幼年齡的兒童。這是我這輩子見過的最玄幻的報紙:作為一份100%拼音標注的讀物,它居然刊登了韓少功的一篇散文《記憶》——寫到這里,我在網路上搜了半天,突然發現這篇文章已經是新版高中語文教材里的課文了。 不用說,這樣一篇高中生的課文,對時年六周歲的盧十四而言,確實太過艱深了一點。然而莫名其妙的,在半懂不懂之間,我居然對這篇文章印象極其深刻。那大概是在我有限的低幼閱讀經驗中,第一次知道世界上可以有這種迥異於「大灰狼吃小白兔」風格的文本吧。 1990年秋天,我摸到了第一張撲克牌。
第二張撲克牌:不詳 後來,韓少功的名字當然耳熟能詳了。我屢屢在各種文本中看到大家談論韓少功,談他在當代文學史上的獨特地位,談他的「尋根」,談他的《爸爸爸》、《女女女》、《馬橋詞典》…… 然而,終究沒有再讀韓少功。 於是,韓少功這個名字,就和無數其他屢屢聽說卻從未接觸過的名字一樣,成為我知識結構中「最熟悉的陌生人」。 只有偶爾想起1990年的秋天第一次閱讀《記憶》的場景時,韓少功這個名字才會在我的腦海中扭動一下。就像一盆即將下鍋的蝦里,有隻尚存一息的,突然蹦了一下,馬上又毫無聲息了。 從1990年到2006年,第二張撲克牌不知何時到了我的手中。而在此期間,我也完全不知道這張牌有什麼用處,我甚至一直不知道那是一張牌。
第六張撲克牌:《齊人物論》 《齊人物論》是另一本和我有緣分的書。2004年在《書屋》上讀過其詩歌評論部分,深為折服。而作者、篇名,卻統統不記得。直到2006年初,偶然在網上讀到電子版,才順藤摸瓜,終於買到手。 《齊人物論》最可愛處,就在於其態度鮮明,近乎霸道。多少文壇「大家」,都被貶斥諷刺得一無是處,讀來甚是痛快。而對於韓少功,作者的態度卻是另一種鮮明: 「為什麼還沒有人把韓少功稱作大師?」 進而是不加保留的贊譽:「在當代中國,論綜合素質,韓少功也許最為全面,單項指數也居高不下。能在小說、散文、評論、翻譯諸領域全面出擊且均有不俗斬獲,中生代作家群中,正舍此不作第二人想。他是值得給予厚望的。如果他能深得更邃,出得更來,固得更執,灑得更脫。瞎想一下,張承志即使擁有韓少功的綜合素質,仍是張承志;韓少功一旦具備張承志的孤標膽氣,頓會一飛沖天。」 從04年第一次讀到片段,到2006年賣到這本書,《齊人物論》是至關重要的一張牌。但從摸到手的順序而言,它已經是第六張了。 (Peter Gordon)在《亞洲書評》中寫道:作品缺乏明顯的情節,不過他採用的依然是敘述的方式。作者對作品的處理方式是迷人的和非常有技巧的。作品處處展示出敘述者對哲學、社會學、歷史學的沉思,這些沉思並沒有打斷其中的敘述。作者描述了馬橋這個地方傳統文化與現代思想共存,馬克思主義與鄉下人信仰的沖突,書中栩栩如生的場景幾乎讓你可以觸摸得到。
戈登認為讀這樣的書如同觀賞牆上的壁畫,盡管每篇是獨立存在的,你只有看到相當多內容的時候,才能搞清楚這部書寫的是什麼。《馬橋詞典》在語言上非常有趣,它探索了語言影響文化和思想的方法。事實上,《馬橋詞典》不僅可以用來作為研究民族語言學的材料,它也可以用來作為研究人類學方面的材料。它的價值遠遠超出了小說的意義。戈登說:當然,我希望他描述的東西是真實和精確的。 (Ben Ehrenreich)在紐約的《鄉村之聲》中寫道:韓少功大膽創新的小說採用解構的方式來演義中國鄉村的歷史。中國近半個世紀以來的鄉村歷史,被作者熟練地來來回回地反復刻畫,手法顯得游刃有餘。作品描述的是世界的一個小角落,是中國南部的一個小村莊。這里既有宗族間的械鬥,又有男女混亂的性愛關系,還有徘徊很久不願離去的幽靈。這本書如同書名所暗示的,材料以字典的形式組織起來。讀者既可以從詞條中看到當地歷史的變遷,也可以看到馬橋人身上的傳統烙印。
有的條目是一些長段落,有的甚至長達幾頁,作者就此將有關鄉村及它居民的傳說、逸事編織在裡面。有的條目是一些簡短語言學方面的思索。馬橋人的語言只有在馬橋這個地方才會有特殊的含義。馬橋人的語言反映出他們獨特的思維方式與生活方式。當時的政治氛圍是:說話不小心就有可能被關進監獄。作者在作品中說:語言只是語言,不是其他什麼東西,它的重要性不應該被誇大。毫無疑問,這本書是一部傑作。 (QIAN XI TENG)(《哥倫比亞觀察家》的專欄作家)在《哥倫比亞觀察家》上撰文說:當朱莉婭·洛弗爾給韓少功寫信想要翻譯《馬橋詞典》時,韓少功同意了並補充說:我擔心翻譯可能會很困難的。因為《馬橋詞典》本身就是中國南方鄉村馬橋這個地方蕪雜的方言詞語的匯編。
這個地方曾是韓少功在「文化大革命」期間下鄉接受再教育的地方。遠離家鄉,在偏遠貧窮的地方同農民一起勞動,韓少功努力適應當地的習慣和當地的方言。中國的語言,盡管漢字相同,但不同的地方,語法、發音甚至意義都大不一樣。在《馬橋詞典》中,作者以敘述的方式來解釋他的條目,從村民到這個地方的特殊環境再到這個地方獨有的習慣,作者既注重當地語言的形成又注重語言所反映出的馬橋人的價值觀。
貫穿作品始終的,是作者對當地方言在官方語言影響下所發生變遷的分析。韓少功用詞條羅列的方式,串聯著歷史事件,活靈活現地描繪出了馬橋這個鄉村世界的風土人情。在傳統意義上,它很難算得上一部小說,因為裡面沒有鮮明的以一貫之的中心人物,沒有起承轉合的故事。作者在創作中,追求文體置換,不拘泥於傳統,作品拋棄了固有的小說模式,給人的感覺多是片段性的,既像小說又像詞典,然而這本書卻充盈著豐富的時代精神和深刻的批判內涵。 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評論家斯朱威拉(sjwillard)評論說:對美國或英國小說感到厭倦了的讀者應該讀一讀中國的這本小說。它無疑是一部傑作,韓少功在作品中娓娓道來的方式給人的印象是深刻的。作品的內容並沒有局限於「文化大革命」這段時間,講述者也描述了毛澤東時代之後馬橋所發生的巨大變革。講述者解釋說他原先打算給馬橋的每樣東西都寫一下傳記。他是無法做到那一點的,但是他在作品中還是極力保持著給每樣東西作傳的興趣。
斯朱威拉認為,這部作品由於沒有清晰的年表,導致作者在時間上前後來回跳躍,這樣容易讓讀者搞混,同時,韓少功沒有把講述者、作者、詞典編撰者明確區分開來,這也是讓人有疑問的。然而,它仍不失為一部非常有趣而又偉大的書。

❻ 杜甫的詩有哪些

春日憶李白 杜甫 白也詩無敵, 飄然思不群。 清新庾開府, 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 江東日暮雲。 何時一樽酒, 重與細論文。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登岳陽樓 杜甫 昔聞洞庭水, 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 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 憑軒涕泗流。 登高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漫興(之一) 杜甫 腸斷春江欲盡頭, 杖藜徐步立方洲。 顛狂柳絮隨風舞, 輕薄桃花逐水流。 解悶 杜甫 陶冶性靈存底物, 新詩改罷自長吟。 孰知二謝將能事, 頗學陰何苦用心。 杜甫詩全集 「酬韋韶州見寄」杜甫 養拙江湖外,朝廷記憶疏。深慚長者轍,重得故人書。 白發絲難理,新詩錦不如。雖無南去雁,看取北來魚。 「晚秋長沙蔡五侍御飲筵,送殷六參軍歸澧州覲省」杜甫 佳士欣相識,慈顏望遠游。甘從投轄飲,肯作置書郵。 高鳥黃雲暮,寒蟬碧樹秋。湖南冬不雪,吾病得淹留。 「湖中送敬十使君適廣陵」杜甫 相見各頭白,其如離別何。幾年一會面,今日復悲歌。 少壯樂難得,歲寒心匪他。氣纏霜匣滿,冰置玉壺多。 遭亂實漂泊,濟時曾琢磨。形容吾校老,膽力爾誰過。 秋晚岳增翠,風高湖涌波。鶱騰訪知己,淮海莫蹉跎。 「長沙送李十一(銜)」杜甫 與子避地西康州,洞庭相逢十二秋。遠愧尚方曾賜履, 竟非吾土倦登樓。久存膠漆應難並,一辱泥塗遂晚收。 李杜齊名真忝竊,朔雲寒菊倍離憂。 「重送劉十弟判官」杜甫 分源豕韋派,別浦雁賓秋。年事推兄忝,人才覺弟優。 經過辨豐劍,意氣逐吳鉤。垂翅徒衰老,先鞭不滯留。 本枝凌歲晚,高義豁窮愁。他日臨江待,長沙舊驛樓。 「登舟將適漢陽」杜甫 春宅棄汝去,秋帆催客歸。庭蔬尚在眼,浦浪已吹衣。 生理飄盪拙,有心遲暮違。中原戎馬盛,遠道素書稀。 塞雁與時集,檣烏終歲飛。鹿門自此往,永息漢陰機。 「暮秋將歸秦,留別湖南幕府親友」杜甫 水闊蒼梧野,天高白帝秋。途窮那免哭,身老不禁愁。 大府才能會,諸公德業優。北歸沖雨雪,誰憫敝貂裘。 「舟中夜雪,有懷盧十四侍御弟」杜甫 朔風吹桂水,朔雪夜紛紛。暗度南樓月,寒深北渚雲。 燭斜初近見,舟重竟無聞。不識山陰道,聽雞更憶君。 「對雪」杜甫 北雪犯長沙,胡雲冷萬家。隨風且間葉,帶雨不成花。 金錯囊從罄,銀壺酒易賒。無人竭浮蟻,有待至昏鴉。 「樓上」杜甫 天地空搔首,頻抽白玉簪。皇輿三極北,身事五湖南。 戀闕勞肝肺,論材愧杞楠。亂離難自救,終是老湘潭。 「送趙十七明府之縣」杜甫 連城為寶重,茂宰得才新。山雉迎舟楫,江花報邑人。 論交翻恨晚,卧病卻愁春。惠愛南翁悅,餘波及老身。 「燕子來舟中作」杜甫 湖南為客動經春,燕子銜泥兩度新。舊入故園常識主, 如今社日遠看人。可憐處處巢君室,何異飄飄托此身。 暫語船檣還起去,穿花落水益沾巾。 「同豆盧峰知字韻」杜甫 煉金歐冶子,噴玉大宛兒。符彩高無敵,聰明達所為。 夢蘭他日應,折桂早年知。爛漫通經術,光芒刷羽儀。 謝庭瞻不遠,潘省會於斯。倡和將雛曲,田翁號鹿皮。 「贈韋七贊善」杜甫 鄉裡衣冠不乏賢,杜陵韋曲未央前。爾家最近魁三象, 時論同歸尺五天。北走關山開雨雪,南遊花柳塞雲煙。 洞庭春色悲公子,鰕菜忘歸范蠡船。 「奉酬寇十侍御錫見寄四韻,復寄寇」杜甫 往別郇瑕地,於今四十年。來簪御府筆,故泊洞庭船。 詩憶傷心處,春深把臂前。南瞻按百越,黃帽待君偏。 「 酬郭十五受判官」杜甫 才微歲老尚虛名,卧病江湖春復生。葯裹關心詩總廢, 花枝照眼句還成。只同燕石能星隕,自得隋珠覺夜明。 喬口橘洲風浪促,系帆何惜片時程。 「衡州送李大夫七丈勉赴廣州」杜甫 斧鉞下青冥,樓船過洞庭。北風隨爽氣,南斗避文星。 日月籠中鳥,乾坤水上萍。王孫丈人行,垂老見飄零。 「哭長孫侍御(一作杜誦詩。以下為杜甫補遺)」杜甫 道為謀書重,名因賦頌雄。禮闈曾擢桂,憲府舊乘驄。 流水生涯盡,浮雲世事空。唯餘舊台柏,蕭瑟九原中。 「虢國夫人(一作《張祜集》靈台二首之一)」杜甫 虢國夫人承主恩,平明上馬入宮門。 卻嫌脂粉涴顏色,澹掃蛾眉朝至尊。 「軍中醉飲寄沈八、劉叟(一作暢當詩)」杜甫 酒渴愛江清,餘甘漱晚汀。軟沙欹坐穩,冷石醉眠醒。 野膳隨行帳,華音發從伶。數杯君不見,醉已遣沉冥。 「舟泛洞庭(一作過洞庭湖)」杜甫 蛟室圍青草,龍堆擁白沙。護江盤古木,迎棹舞神鴉。 破浪南風正,收帆畏日斜。雲山千萬疊,底處上仙槎。 「李鹽鐵二首(一首題作李監宅,已見第九卷中)」杜甫 落葉春風起,高城煙霧開。雜花分戶映,嬌燕入檐回。 一見能傾產,虛懷只愛才。鹽官雖絆驥,名是漢庭來。 「長吟」杜甫 江渚翻鷗戲,官橋帶柳陰。江飛競渡日,草見蹋春心。 「絕句九首(前六首已見第十三卷中)」杜甫 聞道巴山裡,春船正好行。都將百年興,一望九江城。 水檻溫江口,茅堂石筍西。移船先主廟,洗葯浣沙溪。 設道春來好,狂風大放顛。吹花隨水去,翻卻釣魚船。 「瞿唐懷古(以下草堂逸詩拾遺)」杜甫 西南萬壑注,勍敵兩崖開。地與山根裂,江從月窟來。 削成當白帝,空曲隱陽台。疏鑿功雖美,陶鈞力大哉。 「送司馬入京」杜甫 群盜至今日,先朝忝從臣。嘆君能戀主,久客羨歸秦。 黃閣長司諫,丹墀有故人。向來論社稷,為話涕沾巾。 「寄高適」杜甫 楚隔乾坤遠,難招病客魂。詩名惟我共,世事與誰論。 北闕更新主,南星落故園。定知相見日,爛漫倒芳尊。 「送靈州李判官」杜甫 犬戎腥四海,回首一茫茫。血戰乾坤赤,氛迷日月黃。 將軍專策略,幕府盛材良。近賀中興主,神兵動朔方。 「遣憂」杜甫 亂離知又甚,消息苦難真。受諫無今日,臨危憶古人。 紛紛乘白馬,攘攘著黃巾。隋氏留宮室,焚燒何太頻。 「早花」杜甫 西京安穩未,不見一人來。臘日巴江曲,山花已自開。 盈盈當雪杏,艷艷待春梅。直苦風塵暗,誰憂容鬢催。 「巴山」杜甫 巴山遇中使,雲自峽城來。盜賊還奔突,乘輿恐未回。 天寒邵伯樹,地闊望仙台。狼狽風塵里,群臣安在哉。 「收京」杜甫 復道收京邑,兼聞殺犬戎。衣冠卻扈從,車駕已還宮。 克復成如此,安危在數公。莫令回首地,慟哭起悲風。 「巴西聞收宮闕,送班司馬入京」杜甫 聞道收宗廟,鳴鑾自陝歸。傾都看黃屋,正殿引朱衣。 劍外春天遠,巴西敕使稀。念君經世亂,匹馬向王畿。 「花底」杜甫 紫萼扶千蕊,黃須照萬花。忽疑行暮雨,何事入朝霞。 恐是潘安縣,堪留衛玠車。深知好顏色,莫作委泥沙。 「柳邊」杜甫 只道梅花發,那知柳亦新。枝枝總到地,葉葉自開春。 紫燕時翻翼,黃鸝不露身。漢南應老盡,霸上遠愁人。 「奉使崔都水翁下峽」杜甫 無數涪江筏,鳴橈總發時。別離終不久,宗族忍相遺。 白狗黃牛峽,朝雲暮雨祠。所過頻問訊,到日自題詩。 「題郪縣郭三十二明府茅屋壁」杜甫 江頭且系船,為爾獨相憐。雲散灌壇雨,春青彭澤田。 頻驚適小國,一擬問高天。別後巴東路,逢人問幾賢。 「隨章留後新亭會送諸君」杜甫 新亭有高會,行子得良時。日動映江幕,風鳴排檻旗。 絕葷終不改,勸酒欲無詞。已墮峴山淚,因題零雨詩。 「東津送韋諷攝閬州錄事」杜甫 聞說江山好,憐君吏隱兼。寵行舟遠泛,怯別酒頻添。 推薦非承乏,操持必去嫌。他時如按縣,不得慢陶潛。 「客舊館」杜甫 陳跡隨人事,初秋別此亭。重來梨葉赤,依舊竹林青。 風幔何時卷,寒砧昨夜聲。無由出江漢,愁緒月冥冥。 「閬州奉送二十四舅使自京赴任青城」杜甫 聞道王喬舄,名因太史傳。如何碧雞使,把詔紫微天。 秦嶺愁回馬,涪江醉泛船。青城漫污雜,吾舅意凄然。 「愁坐」杜甫 高齋常見野,愁坐更臨門。十月山寒重,孤城月水昏。 葭萌氐種迥,左擔犬戎存。終日憂奔走,歸期未敢論。 「九日登梓州城」杜甫 客心驚暮序,賓雁下襄州。共賞重陽節,言尋戲馬游。 湖風秋戍柳,江雨暗山樓。且酌東籬菊,聊祛南國愁。 「闕題」杜甫 三月雪連夜,未應傷物華。只緣春欲盡,留著伴梨花 酬韋韶州見寄」杜甫 養拙江湖外,朝廷記憶疏。深慚長者轍,重得故人書。 白發絲難理,新詩錦不如。雖無南去雁,看取北來魚。 「晚秋長沙蔡五侍御飲筵,送殷六參軍歸澧州覲省」杜甫 佳士欣相識,慈顏望遠游。甘從投轄飲,肯作置書郵。 高鳥黃雲暮,寒蟬碧樹秋。湖南冬不雪,吾病得淹留。 「湖中送敬十使君適廣陵」杜甫 相見各頭白,其如離別何。幾年一會面,今日復悲歌。 少壯樂難得,歲寒心匪他。氣纏霜匣滿,冰置玉壺多。 遭亂實漂泊,濟時曾琢磨。形容吾校老,膽力爾誰過。 秋晚岳增翠,風高湖涌波。鶱騰訪知己,淮海莫蹉跎。 「長沙送李十一(銜)」杜甫 與子避地西康州,洞庭相逢十二秋。遠愧尚方曾賜履, 竟非吾土倦登樓。久存膠漆應難並,一辱泥塗遂晚收。 李杜齊名真忝竊,朔雲寒菊倍離憂。 「重送劉十弟判官」杜甫 分源豕韋派,別浦雁賓秋。年事推兄忝,人才覺弟優。 經過辨豐劍,意氣逐吳鉤。垂翅徒衰老,先鞭不滯留。 本枝凌歲晚,高義豁窮愁。他日臨江待,長沙舊驛樓。 「登舟將適漢陽」杜甫 春宅棄汝去,秋帆催客歸。庭蔬尚在眼,浦浪已吹衣。 生理飄盪拙,有心遲暮違。中原戎馬盛,遠道素書稀。 塞雁與時集,檣烏終歲飛。鹿門自此往,永息漢陰機。 「暮秋將歸秦,留別湖南幕府親友」杜甫 水闊蒼梧野,天高白帝秋。途窮那免哭,身老不禁愁。 大府才能會,諸公德業優。北歸沖雨雪,誰憫敝貂裘。 「舟中夜雪,有懷盧十四侍御弟」杜甫 朔風吹桂水,朔雪夜紛紛。暗度南樓月,寒深北渚雲。 燭斜初近見,舟重竟無聞。不識山陰道,聽雞更憶君。 「對雪」杜甫 北雪犯長沙,胡雲冷萬家。隨風且間葉,帶雨不成花。 金錯囊從罄,銀壺酒易賒。無人竭浮蟻,有待至昏鴉。 「樓上」杜甫 天地空搔首,頻抽白玉簪。皇輿三極北,身事五湖南。 戀闕勞肝肺,論材愧杞楠。亂離難自救,終是老湘潭。 「送趙十七明府之縣」杜甫 連城為寶重,茂宰得才新。山雉迎舟楫,江花報邑人。 論交翻恨晚,卧病卻愁春。惠愛南翁悅,餘波及老身。 「燕子來舟中作」杜甫 湖南為客動經春,燕子銜泥兩度新。舊入故園常識主, 如今社日遠看人。可憐處處巢君室,何異飄飄托此身。 暫語船檣還起去,穿花落水益沾巾。 「同豆盧峰知字韻」杜甫 煉金歐冶子,噴玉大宛兒。符彩高無敵,聰明達所為。 夢蘭他日應,折桂早年知。爛漫通經術,光芒刷羽儀。 謝庭瞻不遠,潘省會於斯。倡和將雛曲,田翁號鹿皮。 「贈韋七贊善」杜甫 鄉裡衣冠不乏賢,杜陵韋曲未央前。爾家最近魁三象, 時論同歸尺五天。北走關山開雨雪,南遊花柳塞雲煙。 洞庭春色悲公子,鰕菜忘歸范蠡船。 「奉酬寇十侍御錫見寄四韻,復寄寇」杜甫 往別郇瑕地,於今四十年。來簪御府筆,故泊洞庭船。 詩憶傷心處,春深把臂前。南瞻按百越,黃帽待君偏。 「酬郭十五受判官」杜甫 才微歲老尚虛名,卧病江湖春復生。葯裹關心詩總廢, 花枝照眼句還成。只同燕石能星隕,自得隋珠覺夜明。 喬口橘洲風浪促,系帆何惜片時程。 「衡州送李大夫七丈勉赴廣州」杜甫 斧鉞下青冥,樓船過洞庭。北風隨爽氣,南斗避文星。 日月籠中鳥,乾坤水上萍。王孫丈人行,垂老見飄零。 「哭長孫侍御(一作杜誦詩。以下為杜甫補遺)」杜甫 道為謀書重,名因賦頌雄。禮闈曾擢桂,憲府舊乘驄。 流水生涯盡,浮雲世事空。唯餘舊台柏,蕭瑟九原中。 「虢國夫人(一作《張祜集》靈台二首之一)」杜甫 虢國夫人承主恩,平明上馬入宮門。 卻嫌脂粉涴顏色,澹掃蛾眉朝至尊。 「軍中醉飲寄沈八、劉叟(一作暢當詩)」杜甫 酒渴愛江清,餘甘漱晚汀。軟沙欹坐穩,冷石醉眠醒。 野膳隨行帳,華音發從伶。數杯君不見,醉已遣沉冥。 「舟泛洞庭(一作過洞庭湖)」杜甫 蛟室圍青草,龍堆擁白沙。護江盤古木,迎棹舞神鴉。 破浪南風正,收帆畏日斜。雲山千萬疊,底處上仙槎。 「李鹽鐵二首(一首題作李監宅,已見第九卷中)」杜甫 落葉春風起,高城煙霧開。雜花分戶映,嬌燕入檐回。 一見能傾產,虛懷只愛才。鹽官雖絆驥,名是漢庭來。 「長吟」杜甫 江渚翻鷗戲,官橋帶柳陰。江飛競渡日,草見蹋春心。 「絕句九首(前六首已見第十三卷中)」杜甫 聞道巴山裡,春船正好行。都將百年興,一望九江城。 水檻溫江口,茅堂石筍西。移船先主廟,洗葯浣沙溪。 設道春來好,狂風大放顛。吹花隨水去,翻卻釣魚船。 「瞿唐懷古(以下草堂逸詩拾遺)」杜甫 西南萬壑注,勍敵兩崖開。地與山根裂,江從月窟來。 削成當白帝,空曲隱陽台。疏鑿功雖美,陶鈞力大哉。 「送司馬入京」杜甫 群盜至今日,先朝忝從臣。嘆君能戀主,久客羨歸秦。 黃閣長司諫,丹墀有故人。向來論社稷,為話涕沾巾。 「寄高適」杜甫 楚隔乾坤遠,難招病客魂。詩名惟我共,世事與誰論。 北闕更新主,南星落故園。定知相見日,爛漫倒芳尊。 「送靈州李判官」杜甫 犬戎腥四海,回首一茫茫。血戰乾坤赤,氛迷日月黃。 將軍專策略,幕府盛材良。近賀中興主,神兵動朔方。 「遣憂」杜甫 亂離知又甚,消息苦難真。受諫無今日,臨危憶古人。 紛紛乘白馬,攘攘著黃巾。隋氏留宮室,焚燒何太頻。 「早花」杜甫 西京安穩未,不見一人來。臘日巴江曲,山花已自開。 盈盈當雪杏,艷艷待春梅。直苦風塵暗,誰憂容鬢催。 「巴山」杜甫 巴山遇中使,雲自峽城來。盜賊還奔突,乘輿恐未回。 天寒邵伯樹,地闊望仙台。狼狽風塵里,群臣安在哉。 「收京」杜甫 復道收京邑,兼聞殺犬戎。衣冠卻扈從,車駕已還宮。 克復成如此,安危在數公。莫令回首地,慟哭起悲風。 「巴西聞收宮闕,送班司馬入京」杜甫 聞道收宗廟,鳴鑾自陝歸。傾都看黃屋,正殿引朱衣。 劍外春天遠,巴西敕使稀。念君經世亂,匹馬向王畿。 「花底」杜甫 紫萼扶千蕊,黃須照萬花。忽疑行暮雨,何事入朝霞。 恐是潘安縣,堪留衛玠車。深知好顏色,莫作委泥沙。 「柳邊」杜甫 只道梅花發,那知柳亦新。枝枝總到地,葉葉自開春。 紫燕時翻翼,黃鸝不露身。漢南應老盡,霸上遠愁人。 「奉使崔都水翁下峽」杜甫 無數涪江筏,鳴橈總發時。別離終不久,宗族忍相遺。 白狗黃牛峽,朝雲暮雨祠。所過頻問訊,到日自題詩。 「題郪縣郭三十二明府茅屋壁」杜甫 江頭且系船,為爾獨相憐。雲散灌壇雨,春青彭澤田。 頻驚適小國,一擬問高天。別後巴東路,逢人問幾賢。 「隨章留後新亭會送諸君」杜甫 新亭有高會,行子得良時。日動映江幕,風鳴排檻旗。 絕葷終不改,勸酒欲無詞。已墮峴山淚,因題零雨詩。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❼ 在戰場上撿錢的盧十四是什麼電視劇里的情節

不是電視劇的情節,這是中 銀 的 廣 告,而且相當長,長達16分鍾,更像是微電影,它叫《大唐漠北的最 後 一 次 轉 賬》。
荒涼的大漠,兩個平凡老兵,一段催淚的故事,以小人物映射大主題,這支微電影在藝術層面上,無疑是達到了預期的效果。電影的質感、起承轉合的故事情節更是引來許多網友連連稱贊。
表達的是從郭軍爺、盧十四、西州老兵們手中傳承過來的使命——「雖遠必達,分文不差。」

閱讀全文

與盧十四是什麼電影里的人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大尺度的外國電影無碼 瀏覽:26
台灣電影同學聚會你去嗎 瀏覽:648
在哪裡可以下載雙語電影下載 瀏覽:921
神馬手機看電影 瀏覽:610
塑料袋飄落的英文電影 瀏覽:813
寫一部國產的愛國電影 瀏覽:447
電影大山裡的伐木工演員 瀏覽:141
電影眼什麼意思 瀏覽:728
香港電影洗浴 瀏覽:804
十元左右的電影票最哪裡買 瀏覽:72
操盤手恐怖電影 瀏覽:559
電影翻身在哪裡 瀏覽:512
好看的校園電影同性 瀏覽:18
看電影寶寶可以帶去嗎 瀏覽:324
超級好看的短篇電影 瀏覽:28
最早古裝大尺度電影 瀏覽:179
哪裡轉手電筒影票最快 瀏覽:794
電影長夜劇情 瀏覽:285
周星馳電影經典台詞集錦 瀏覽:206
活著電影的主要人物 瀏覽: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