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人物 > 費馬最後定理電影主要人物

費馬最後定理電影主要人物

發布時間:2022-08-12 05:09:02

Ⅰ 有關數學家的電影有哪些

作者:楚晴
鏈接:https://www.hu.com/question/26156569/answer/63349946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

1、死亡密碼 (別名:π / 3.14159265358)
發行時間:1998年
運用科幻驚栗手法描寫一名天才數學家觸目驚心的經歷。才華蓋世的數學家馬斯在過去十年來,發現股票市場在混亂波動背後原來由一套數學模式操控,於是致力研究尋出該數學模式。沒想到,主宰金融市場的一家華爾街財團,以及不擇手段要釋破聖經密碼的一個卡巴拉宗教組織均同時派員追緝他,馬斯既要保護一己安全,同時亦要盡快找出這些影響世界金融市場的密碼。

2、美麗心靈
英文名稱:A Beautiful Mind
發行時間:2001年
故事的原型是數學家小約翰-福布斯-納什(Jr.John Forbes Nash)。英俊而又十分古怪的納什早年就作出了驚人的數學發現,開始享有國際聲譽。但納什出眾的直覺受到了精神分裂症的困擾,使他向學術上最高層次進軍的輝煌歷程發生了巨大改變。面對這個曾經擊毀了許多人的挑戰,納什在深愛著的妻子艾麗西亞(Alicia)的相助下,毫不畏懼,頑強抗爭。經過了幾十年的艱難努力,他終於戰勝了這個不幸,並於1994年獲得諾貝爾獎。

3、心靈捕手(別名:驕陽似我)
英文名稱:Good Will Hunting
發行時間:1997年
一個麻省理工學院的數學教授,在他繫上的公布欄寫下一道他覺得十分困難的題目,希望他那些傑出的學生能解開答案,可是卻無人能解。結果一個年輕的清潔工(麥特戴蒙飾)卻在下課打掃時,發現了這道數學題並輕易的..

4、費馬大定理
英文名稱:Fermat's Last Theorem
發行時間:2005年
年本片從證明了費瑪最後定理的安德魯懷爾斯 (Andrew Wiles)開始談起,描述了 Fermat's Last Theorm 的歷史始末,往前回溯來看,1994年正是我在念大學的時候,當時完全沒有一位教授在課堂上提到這件事,也許他們認為,一位真正的研究者,自然而然地會被數學吸引,然而對一位不是天才的學生來說,他需要的是老師的指引,引導他走向更高深的專業認知,而指引的道路,就在科普的精神上。

5、 笛卡兒
英文名稱:Decartes
發行時間:2006年
勒奈·笛卡爾(René Descartes,常作笛卡兒,1596年3月31日生於法國安德爾-盧瓦爾省笛卡爾-1650年2月11日逝於瑞典斯德哥爾摩),法國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他對現代數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因將幾何坐標體系公式化而被認為是解析幾何之父。他還是西方現代哲學思想的奠基人,是近代唯物論的開拓者提出了「普遍懷疑」的主張。他的哲學思想深深影響了之後的幾代歐洲人,開拓了所謂「歐陸理性主義」哲學。

6、牛頓探索
英文名稱:Newton's Dark Secrets
發行時間:2005年
1643年1月4日,在英格蘭林肯郡小鎮沃爾索浦的一個自耕農家庭里,牛頓誕生了。牛頓是一個早產兒,出生時只有三磅重,接生婆和他的親人都擔心他能否活下來。誰也沒有料到這個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東西會成為了一位震古爍今的科學巨人,並且竟活到了85歲的高齡。

7、博士熱愛的算式
英文名稱:Hakase No Aishita Sushiki
發行時間:2006年
一次交通意外,令天才數學博士只剩下80分鍾的記憶,時間一到,所有回憶自動歸零,重新開始。遇上語塞的時候,他總會以數字代替語言,以獨特的風格和別人交流。他身上到處都是以夾子夾著的紙條,用來填補那隻有80分鍾的記憶。這次,新來的管家杏子帶著10歲的兒子照顧博士的起居,對杏子來說,每天也是和博士的新開始。博士十分喜愛杏子的兒子,並稱呼他作「根號」,因為根號能容納所有人和事,他讓母子倆認識數學算式內美麗且光輝的世界。因為只有短短80分鍾,三人相處的每一刻都顯得非常珍貴。

8、阿基米德的秘密
英文名稱:Infinite Secrets: The Genius of Archimedes
發行時間:2005年
阿基米德(Archimedes,約公元前287~212)是古希臘物理學家、數學家,靜力學和流體靜力學的奠基人。除了偉大的牛頓和偉大的愛因斯坦,再沒有一個人象阿基米德那樣為人類的進步做出過這樣大的貢獻。即使牛頓和愛因斯坦也都曾從他身上汲取過智慧和靈感。他是「理論天才與實驗天才合於一人的理想化身」,文藝復興時期的達芬奇和伽利略等人都拿他來做自己的楷模。

9、伽利略:為真理而戰
英文名稱:Galileo's Battle For The Heavens
發行時間:2006年
基於達娃·索貝爾(Dava Sobel)的暢銷傳記《伽利略的女兒:科學、信仰和愛的歷史回憶》改編而成,向我們展示了偉大科學家伽利略的人生軌跡和追求真理的道路。

10、阿蘭·圖靈
英文名稱:Alan Turing
發行時間:2005年
阿蘭·圖靈(Alan Turing)這個名字無論是在計算機領域、數學領域、人工智慧領域還是哲學、邏輯學等領域,都可謂「擲地有聲」。圖靈是計算機邏輯的奠基者,許多人工智慧的重要方法也源自這位偉大的科學家。他在24歲時提出了圖靈機理論,31歲參與了Colossus(二戰時,英國破解德國通訊密碼的計算機)的研製,33歲時構思了模擬系統,35歲提出自動程序設計概念,38歲設計了「圖靈測試」,在後來還創造了一門新學科—非線性力學。雖然圖靈去世時只有42歲,但在其短暫而離奇的生涯中的那些科技成就,已讓後人享用不盡。人們仰望著這位偉大的英國科學家,把「計算機之父」、「人工智慧之父」、「破譯之父」等等頭銜都加冕在了他身上,甚至認為,他在技術上的貢獻及對未來世界的影響幾乎可與牛頓、愛因斯坦等巨人比肩。

11、 模仿游戲( 別名:模擬游戲/解碼游戲 )
英文名稱:The Imitation Game
發行時間:2014年
二戰期間,納粹德國研發出號稱無法破譯的通訊加密裝置Enigma,將所有機密轉換成亂碼發送出去,全世界如臨大敵天才數學家艾倫·圖靈(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飾)奉命協助盟軍破解Enigma。他率領瓊·克拉克(凱拉·奈特莉飾)等頂尖密碼專家,經歷無數挫折與失敗,終於發明了密碼破解裝置,成功破譯史上最難解的「謎」,及時拯救了無數寶貴的生命。然而戰後,英國政府卻發現了他最深不可告人的秘密。
(《阿倫圖靈》偏傳記類 《模仿游戲》偏劇情類 不是同一部電影哦。向圖靈致敬!謝謝知友指正!)

12、牛津殺手(別名:深度謎案)
英文名稱:The Oxford Murders
發行時間:2012年
《牛津殺手》是一部數學疑團影片,講述遠渡重洋來到牛津大學深造的阿根廷數學系留學生,剛到牛津不久即捲入一宗謀殺案。一個夏日午後,他的房東老太太在家中被殺。與他同時趕到現場的是牛津大學數理邏輯學泰斗阿瑟·塞爾登教授,因為有人在他的信箱里塞了一張紙條,上面畫著一個圓圈,並寫著:「序列的第一個。」接二連三的人被不露痕跡地殺害,每次案發前後,塞爾登教授周圍總是出現一個奇怪的符號。種種跡象表明,兇手是在通過殺人,向塞爾登教授發起數理邏輯的挑戰…… 一場精採的鬥智於焉展開。」

13、維度:數學漫步
英文名稱:Dimensions: a walk through mathematics
發行時間:2008年
《維度:數學漫步》是兩小時長的CG科普電影,講述了許多深奧的數學知識,如4維空間中的正多胞體、復數、分形(fractals)、纖維化理論(fibrations)等等

14、一個拿波里數學家之死
發行時間:1992年
天才數學家雷納托·卡喬波利是一個性情古怪的人,他的哥哥法官盧伊季和嫂子艾米麗亞試圖讓他過上正常的生活,不再酗酒和放縱。雷納托是一個飽受痛苦的人,孤獨、不幸。他什麼也不相信,對工作沒興趣,對政治失望,與妻子的婚姻失敗。他與妻子安娜分居多年,安娜與他見面時承認自己懷上了別人的孩子,但她打算去做人流。她請求雷納托原諒自己,重新開始生活。雷納托拒絕了她,因為他們彼此傷害太深了。為了幫助安娜,他給了她一張巨額支票。雷納托厭倦了生活,在大學里教書和考試都成為他的負擔和煩惱。晚上他長時間在拿波里的窮街陋巷裡游盪、酗酒,以此打發最後的時光。他還去療養院看望了姑母,巴庫寧的女兒,姑母勸他別再喝酒了。後來他在一個深夜拿出手槍自殺了。參加他的葬禮的有教授、學生和政治家們,安娜獨自在一旁哭泣。

15、 嫌疑人X的獻身(別名:神探伽俐略)
發行時間:2008年
該片由一宗被發現的男屍體引起,帶出帝都大學物理學教授湯川及數學天才石神哲哉之間的不斷鬥智斗勇的故事,並涉及了男女之間的愛情,以及惺惺相惜的友情。

16、 異次元殺陣 (別名:心慌方)
英文名稱:Cube
發行時間:1997年
影片敘述六個陌生人被莫名囚禁在奇異的立方體監獄里,面對生死存亡的挑戰,宛如迷宮的致命房間,反而成了人性寫真的舞台背景。影片以其大膽的想像力和詭異的風格引起世人矚目,被影迷們視為一部不可多得的科幻佳作,被譽為當代科幻史上最富盛名的獨立電影之一。

17、決勝21點
英文名稱:21-The Movie/Untitled Blackjack Picture
發行時間:2007年
本片以真實故事為基礎講述麻省理工學院一名退休教師親手挑選了六名高材生組成一個名叫「MIT 21點」小組對們進行一系列賭博精算訓練,然後帶著數十萬美金現鈔以十幾張偽造身份證進出賭場,豪賭二十一點,贏了賭場三百多萬美金的故事。片中還描述賭場如何利用最新科技監視器進行桌上監視和私底下尾隨這六人小組一路跟蹤到波士頓最後揭開們真實身份,再對他們進行威脅報復的實況。

本統計 僅供參考 本人也沒怎麼看過 滿意請採納 謝謝

Ⅱ 懷爾斯真的證明了費馬大定理嗎

費馬大定理,又被稱為「費馬最後的定理」,由法國數學家費馬提出。
它斷言當整數n >2時,關於x, y, z的方程 x^n + y^n = z^n 沒有正整數解。
被提出後,經歷多人猜想辯證,歷經三百多年的歷史,最終在1995年被英國數學家安德魯·懷爾斯證明。

Ⅲ 關於一部講述火山爆發、古城消失的英語電影

Discovery特別專輯簡介:

《龐貝城末日》

當維蘇威火山劇烈噴發之際,龐貝古城突然遭遇一場滅頂之災,漫天的火山灰、煙塵和碎石如傾盆大雨般將城裡的居民淹沒。有些人逃走了,但那些留下的全都被永遠地埋葬在他們倒下的地方。特別專輯「龐貝城末日」結合逼真的情景再現、嚴謹的專家調查和炫目的特技效果,跟隨士兵、奴隸、家人和情侶等主要人物,展開一個個鮮活動人的故事 - 將龐貝城的最後一天栩栩如生地搬上熒屏。該專輯由英國廣播公司(BBC)與Discovery探索頻道聯合製作。作為「Discovery之最」的一部分,精彩專輯「龐貝城末日」將於12月14日周三晚上,在全國二十七家省及直轄市電視台的《探索科技》欄目隆重首映。具體播出時間請查閱當地的電視節目報或登錄Discovery探索頻道中文網站www.discoverychannel.com.cn了解詳情。
特別專輯「龐貝城末日」是一部寫實劇,重演有史以來最大的自然災害 - 大約兩千年前的維蘇威火山大爆發。龐貝城和赫庫蘭尼姆城,位於秀麗的坎帕尼亞沿岸。當時,羅馬帝國正值鼎盛,人們數百年來一直在巨大的睡眠火山下安居樂業。直到公元79年8月24日,一切驟然改變。古代世界最大的自然災害,即將掀起24小時的恐怖狂潮。維蘇威火山突然爆發,威力駭人,40億噸的浮石、碎岩和火山灰猛然沖上天際,遮雲蔽日,昏天黑地。浮石和碎岩猶如傾盆大雨從天而降,慢慢窒息了龐貝和赫庫蘭尼姆的所有生命。不到24小時,兩座古城被掩埋在25米厚的火山碎屑下。它們被漸漸淡忘 - 直到現在。
這部突破性的紀錄片將娓娓敘述龐貝城的真實故事,展現人們親眼見證、試圖逃生和不幸罹難的悲慘遭遇 - 這些第一手資料,都被倖免於難者記錄了下來。蓋厄斯 小普林尼烏斯對這場災難的記述一直留存至今,為本輯節目的劇情提供了最有力的事實依據。特別專輯「龐貝城末日」中所描寫的人物均以這份報告以及龐貝和赫庫蘭尼姆出土的科學證據為藍本 - 出土的屍骨和文物為我們提供了重要線索。
在莫爾金別墅的廚房和地窖旁發現的、手執金飾和銀器的五具屍骨,究竟是誰?躺在另一幢別墅中的一家大小,可能誤以為這是個安全的避難所。考古學家還發現一具主人的骨骸與奴隸的纏繞在一起,他們正試圖從一家旅館中逃生。一包刻有銘文的珠寶顯示,他曾用它來為女奴贖身,並結為情侶。他們如何走到一起?利用先進的特效,特別專輯「龐貝城末日」將重現維蘇威火山爆發的九個階段,並重演當天的遇難者所發生的悲劇,從而破解這些遺骸留給我們的疑團。
系列專輯「龐貝城末日」之主要人物
朱利葉斯 波利比烏斯
朱利葉斯是一位獲自由的皇家奴隸之子,事業極其成功。他在龐貝城擁有麵包房,懷有強烈的政治野心。當危機惡化時,他發現了真正的人性,釋放了所有的奴隸。由於無法逃過密集的浮石雨,他選擇在妻子和即將臨產的女兒身邊高貴地死去。
* 該人物根據書面文獻和波利比烏斯家中發現的一具骨架而創作
斯蒂法努斯
斯蒂法努斯是一個非常英俊、但極其傲慢的男人。他的職業是漂洗工(服裝工人),一心只想著攀結權貴。面對維蘇威火山的可怕爆發,他的過分貪婪讓他丟掉了性命,當時他選擇留下來,不願放棄不義之財而逃生。
* 該人物根據書面文獻和龐貝城城門口發現的一具骨架而創作
弗爾圖娜塔
年輕的弗爾圖娜塔是斯蒂法努斯膽小而敏感的妻子。當危機惡化時,弗爾圖娜塔發現了全新的自己。她試圖從密集的浮石雨和令人窒息的火山灰中逃生,卻邂逅角鬥士塞拉杜斯和他奄奄一息的朋友,從他們身上找到些許安慰。
* 該人物根據角鬥士營房中發現的一具年輕富家女子的骨架而創作
塞拉杜斯
塞拉杜斯是一位遠近聞名的角鬥士,他英俊瀟灑,令人傾倒。他本可以有機會逃走,而不是象個老鼠一樣被毒氣和火山灰窒息而死,但他卻選擇留了下來,陪在受重傷的朋友和弗爾圖娜塔的身邊。
* 該人物根據角鬥士營房中發現的一具角鬥士的骨架而創作
小普林尼(蓋厄斯 普林尼烏斯 塞西琉斯 西康杜斯)
小普林尼是個信奉斯多葛派哲學的少年。他拒絕穿越那不勒斯灣執行救援任務,但當危機惡化時,他發現了內心的力量。公元61年8月24日,小普林尼出生於義大利北部的科摩。他8歲失去父親,被他的叔叔老普林尼所收養。小普林尼喜歡寫作,詳細記錄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周圍人物。他在公元79年的記述,是對維蘇威火山大爆發前後一系列事件的最好解釋。學者們根據他的作品推斷,他是當時最誠實、最有思想的作家之一。
* 該人物根據記錄下公元79年所發生事件的真實人物而創作
老普林尼(蓋厄斯 普林尼烏斯 西康杜斯)
老普林尼是駐扎在那不勒斯灣對面米塞努姆的羅馬艦隊的司令。他負責救援任務,還是一位倍受尊敬的學者和律師。公元24年,老普林尼出生在義大利北部的科摩,是個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他是一位多產的學者,其最宏偉的著作當屬《自然歷史》(一部古老的自然現象網路全書),竟有37冊之多。我們從小普林尼的作品中得知,老普林尼具有強大的精神集中力,睡得很少,卻依然精力過人。他不喜歡在城市裡到處走走,乘坐馬車可以讓他有更多時間用於學習。老普林尼在羅馬帝國的等級制度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他是律師,同時擔任歐洲各地的聖殿官員。他試圖率領一支救援隊前往遭火山襲擊的龐貝城,結果卻光榮殉職。
* 該人物根據率領救援隊前往龐貝城且因此殉職的真實人物而創作
系列專輯「龐貝城末日」之製作陣容
約翰 林奇 - 導演
約翰 林奇是英國廣播公司(BBC)科學部的負責人,專門負責BBC科學部所有的重大紀錄片項目。作為製片人兼導演,他為BBC製作過多部電視系列專輯,如14集影片「科學新曙光」。他曾拍過多部獲獎影片,其中尤以「費馬最後定理」的傳奇故事達到事業的頂峰,該片榮獲英國電影電視藝術學院(BAFTA)獎。1994年,他被任命為BBC系列專輯「科學新曙光」的編輯,該系列專輯榮獲BAFTA"最佳系列紀錄片"獎。他還曾在BBC標志性科學系列專輯「行星」和蜚聲國際的大片「與恐龍共舞」中擔任監制 -「與恐龍共舞」極有可能為他奪得另一項BAFTA獎。
邁克爾 莫斯利 - 監制
邁克爾 莫斯利,現任BBC科學部業務發展總監。在獲得博士學位之後,他加盟BBC,最初從事時事報道工作,後調到科學部,負責製作「明日世界」、「科學新曙光」和「排憂專家」等獲獎節目,同時兼任「有問必答」和「相信我,我是醫生」等節目的編輯。他的近期作品包括「......

Ⅳ 費爾馬定理是什麼

費馬大定理又被稱為「費馬最後的定理」,由法國數學家費馬提出。它斷言當整數n >2時,關於x, y, z的方程 x^n + y^n = z^n 沒有正整數解。被提出後,經歷多人猜想辯證,歷經三百多年的歷史,最終在1993年被英國數學家安德魯·懷爾斯證明。

德國佛爾夫斯克曾宣布以10萬馬克作為獎金獎給在他逝世後一百年內,第一個證明該定理的人,吸引了不少人嘗試並遞交他們的「證明」。被提出後,經歷多人猜想辯證,歷經三百多年的歷史,最終在1995年被英國數學家安德魯·懷爾斯徹底證明。



費爾馬定理懸賞求證

1908年,哥廷根皇家科學協會公布沃爾夫斯凱爾獎:凡在2007年9月13日前解決費馬大定理者將獲得100000馬克獎勵。提供該獎者沃爾夫斯凱爾是德國實業家,年輕時曾為情所困決意在午夜自殺,但在臨自殺前讀到庫默爾論述柯西和拉梅證明費馬定理的錯誤讓他情不自禁地計算到天明。

設定自殺時間過了,他也放不下問題的證明,數學讓他重生並後來成為大富豪,1908年這位富豪去世前,遺囑將其一半遺產捐贈設獎,以謝其救命之恩。

Ⅳ 費馬大定理

歷史上有許多人,他們在主要從事的工作方面沒有取得什麼成果,而在平常茶餘飯後的閑暇時間里卻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費馬就是一個典型。在今天,人們提到皮埃爾·德·費馬(1601~1665),主要不是因為他是一個政治家或法官,而是因為他是一個出色的業余數學家。費馬在數學的許多領域都進行過研究並小有建樹,但真正令他名滿天下的是被後人稱之為「費馬大定理」的猜想。
費馬大定理的表述很簡單:對於正整數,不可能將一個高於2次的冪寫成兩個同次冪的和。換句話說就是,方程Xn+Yn=Zn,當n>2時,不存在正整數解。在一本書的頁邊,費馬寫到:我有一個對這個命題的十分優美的證明,這里空白太小,寫不下。
從此包括大數學家歐拉、柯西在內的無數智者都曾為此殫精竭智,雖然每次都能向前邁進一小步,但都未能最終證明費馬大定理。300多年來,很多人聲稱找到了解決這個難題的辦法,然而每一次均為人所推翻。從費馬大定理本身來說,證明不證明它對數學的發展沒有多大意義。但一方面,這是對智慧的挑戰;另一方面,數學家們從證明費馬大定理的過程中得到了許多意外的收獲,一些新的數學分支和方法正是在對它的研究中產生的。因而,費馬大定理的證明一直受到人們的關注。
關於費馬大定理也有不少小插曲,德國人保羅·沃爾夫斯凱爾為費馬大定理設立專項基金即是其中之一。按照人們的一般說法,沃爾夫斯凱爾因為失戀而試圖結束自己的生命。在他認為一切就緒,准備於某日午夜准時開槍自盡前的一段時間里,發現了一篇關於費馬大定理的論文。碰巧的是,沃爾夫斯凱爾本人是一個數學愛好者,不知不覺中竟沉湎於論文中,結果錯過了原定的自殺時間。之後,沃爾夫斯凱爾放棄了自殺的念頭,並在死前留下遺囑,把一大筆財富作為獎給第一個證明費馬大定理的人,有效期到2007年。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安德魯·懷爾斯經過7年的潛心研究,於1993年公布了他對費馬大定理的證明。他的證明在1995年得到確認並最終獲得了沃爾夫斯凱爾留下的獎金。
懷爾斯的證明長達一百多頁,其中涉及許多最新的數學知識,目前在世界范圍內能看懂的人也屈指可數。因此出現了這樣的爭議:有人認為這不可能是當年費馬所想到的證明,應該還有種比這簡單的證明未被發現;但也有許多人傾向於認為當年的費馬其實毫無發現,或者只是想到了一個錯誤的方法。

為了尋求費馬大定理的解答,三個多世紀以來,一代又一代的數學家們前赴後繼,卻壯志未酬。1995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安德魯·懷爾斯教授經過8年的孤軍奮戰,用130頁長的篇幅證明了費馬大定理。懷爾斯成為整個數學界的英雄。
費馬大定理提出的問題非常簡單,它是用一個每個中學生都熟悉的數學定理——畢達哥拉斯定理——來表達的。2000多年前誕生的畢達哥拉斯定理說:在一個直角三角形中,斜邊的平方等於兩直角邊的平方之和。即X2+Y2=Z2。大約在公元1637年前後 ,當費馬在研究畢達哥拉斯方程時,他寫下一個方程,非常類似於畢達哥拉斯方程:Xn+Yn=Zn,當n大於2時,這個方程沒有任何整數解。費馬在《算術》這本書的靠近問題8的頁邊處記下這個結論的同時又寫下一個附加的評註:「對此,我確信已發現一個美妙的證法,這里的空白太小,寫不下。」這就是數學史上著名的費馬大定理或稱費馬最後的定理。費馬製造了一個數學史上最深奧的謎。
大問題
在物理學、化學或生物學中,還沒有任何問題可以敘述得如此簡單和清晰,卻長久不解。E·T·貝爾(Eric Temple Bell)在他的《大問題》(The Last Problem)一書中寫到,文明世界也許在費馬大定理得以解決之前就已走到了盡頭。證明費馬大定理成為數論中最值得為之奮斗的事。
安德魯·懷爾斯1953年出生在英國劍橋,父親是一位工程學教授。少年時代的懷爾斯已著迷於數學了。他在後來的回憶中寫到:「在學校里我喜歡做題目,我把它們帶回家,編寫成我自己的新題目。不過我以前找到的最好的題目是在我們社區的圖書館里發現的。」一天,小懷爾斯在彌爾頓街上的圖書館看見了一本書,這本書只有一個問題而沒有解答,懷爾斯被吸引住了。
這就是E·T·貝爾寫的《大問題》。它敘述了費馬大定理的歷史,這個定理讓一個又一個的數學家望而生畏,在長達300多年的時間里沒有人能解決它。懷爾斯30多年後回憶起被引向費馬大定理時的感覺:「它看上去如此簡單,但歷史上所有的大數學家都未能解決它。這里正擺著我——一個10歲的孩子——能理解的問題,從那個時刻起,我知道我永遠不會放棄它。我必須解決它。」
懷爾斯1974年從牛津大學的Merton學院獲得數學學士學位,之後進入劍橋大學Clare學院做博士。在研究生階段,懷爾斯並沒有從事費馬大定理研究。他說:「研究費馬可能帶來的問題是:你花費了多年的時間而最終一事無成。我的導師約翰·科茨(John Coates)正在研究橢圓曲線的Iwasawa理論,我開始跟隨他工作。」 科茨說:「我記得一位同事告訴我,他有一個非常好的、剛完成數學學士榮譽學位第三部考試的學生,他催促我收其為學生。我非常榮幸有安德魯這樣的學生。即使從對研究生的要求來看,他也有很深刻的思想,非常清楚他將是一個做大事情的數學家。當然,任何研究生在那個階段直接開始研究費馬大定理是不可能的,即使對資歷很深的數學家來說,它也太困難了。」科茨的責任是為懷爾斯找到某種至少能使他在今後三年裡有興趣去研究的問題。他說:「我認為研究生導師能為學生做的一切就是設法把他推向一個富有成果的方向。當然,不能保證它一定是一個富有成果的研究方向,但是也許年長的數學家在這個過程中能做的一件事是使用他的常識、他對好領域的直覺。然後,學生能在這個方向上有多大成績就是他自己的事了。」
科茨決定懷爾斯應該研究數學中稱為橢圓曲線的領域。這個決定成為懷爾斯職業生涯中的一個轉折點,橢圓方程的研究是他實現夢想的工具。
孤獨的戰士
1980年懷爾斯在劍橋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後來到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並成為這所大學的教授。在科茨的指導下,懷爾斯或許比世界上其他人都更懂得橢圓方程,他已經成為一個著名的數論學家,但他清楚地意識到,即使以他廣博的基礎知識和數學修養,證明費馬大定理的任務也是極為艱巨的。
在懷爾斯的費馬大定理的證明中,核心是證明「谷山-志村猜想」,該猜想在兩個非常不同的數學領域間建立了一座新的橋梁。「那是1986年夏末的一個傍晚,我正在一個朋友家中啜飲冰茶。談話間他隨意告訴我,肯·里貝特已經證明了谷山-志村猜想與費馬大定理間的聯系。我感到極大的震動。我記得那個時刻,那個改變我生命歷程的時刻,因為這意味著為了證明費馬大定理,我必須做的一切就是證明谷山-志村猜想……我十分清楚我應該回家去研究谷山-志村猜想。」懷爾斯望見了一條實現他童年夢想的道路。
20世紀初,有人問偉大的數學家大衛·希爾伯特為什麼不去嘗試證明費馬大定理,他回答說:「在開始著手之前,我必須用3年的時間作深入的研究,而我沒有那麼多的時間浪費在一件可能會失敗的事情上。」懷爾斯知道,為了找到證明,他必須全身心地投入到這個問題中,但是與希爾伯特不一樣,他願意冒這個風險。
懷爾斯作了一個重大的決定:要完全獨立和保密地進行研究。他說:「我意識到與費馬大定理有關的任何事情都會引起太多人的興趣。你確實不可能很多年都使自己精力集中,除非你的專心不被他人分散,而這一點會因旁觀者太多而做不到。」懷爾斯放棄了所有與證明費馬大定理無直接關系的工作,任何時候只要可能他就回到家裡工作,在家裡的頂樓書房裡他開始了通過谷山-志村猜想來證明費馬大定理的戰斗。
這是一場長達7年的持久戰,這期間只有他的妻子知道他在證明費馬大定理。
歡呼與等待
經過7年的努力,懷爾斯完成了谷山-志村猜想的證明。作為一個結果,他也證明了費馬大定理。現在是向世界公布的時候了。1993年6月底,有一個重要的會議要在劍橋大學的牛頓研究所舉行。懷爾斯決定利用這個機會向一群傑出的聽眾宣布他的工作。他選擇在牛頓研究所宣布的另外一個主要原因是劍橋是他的家鄉,他曾經是那裡的一名研究生。
1993年6月23日,牛頓研究所舉行了20世紀最重要的一次數學講座。兩百名數學家聆聽了這一演講,但他們之中只有四分之一的人完全懂得黑板上的希臘字母和代數式所表達的意思。其餘的人來這里是為了見證他們所期待的一個真正具有意義的時刻。演講者是安德魯·懷爾斯。懷爾斯回憶起演講最後時刻的情景:「雖然新聞界已經颳起有關演講的風聲,很幸運他們沒有來聽演講。但是聽眾中有人拍攝了演講結束時的鏡頭,研究所所長肯定事先就准備了一瓶香檳酒。當我宣讀證明時,會場上保持著特別莊重的寂靜,當我寫完費馬大定理的證明時,我說:『我想我就在這里結束』,會場上爆發出一陣持久的鼓掌聲。」
《紐約時報》在頭版以《終於歡呼「我發現了!」,久遠的數學之謎獲解》為題報道費馬大定理被證明的消息。一夜之間,懷爾斯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數學家,也是唯一的數學家。《人物》雜志將懷爾斯與黛安娜王妃一起列為「本年度25位最具魅力者」。最有創意的贊美來自一家國際制衣大公司,他們邀請這位溫文爾雅的天才作他們新系列男裝的模特。
當懷爾斯成為媒體報道的中心時,認真核對這個證明的工作也在進行。科學的程序要求任何數學家將完整的手稿送交一個有聲望的刊物,然後這個刊物的編輯將它送交一組審稿人,審稿人的職責是進行逐行的審查證明。懷爾斯將手稿投到《數學發明》,整整一個夏天他焦急地等待審稿人的意見,並祈求能得到他們的祝福。可是,證明的一個缺陷被發現了。
我的心靈歸於平靜
由於懷爾斯的論文涉及到大量的數學方法,編輯巴里·梅休爾決定不像通常那樣指定2-3個審稿人,而是6個審稿人。200頁的證明被分成6章,每位審稿人負責其中一章。
懷爾斯在此期間中斷了他的工作,以處理審稿人在電子郵件中提出的問題,他自信這些問題不會給他造成很大的麻煩。尼克·凱茲負責審查第3章,1993年8月23日,他發現了證明中的一個小缺陷。數學的絕對主義要求懷爾斯無可懷疑地證明他的方法中的每一步都行得通。懷爾斯以為這又是一個小問題,補救的辦法可能就在近旁,可是6個多月過去了,錯誤仍未改正,懷爾斯面臨絕境,他准備承認失敗。他向同事彼得·薩克說明自己的情況,薩克向他暗示困難的一部分在於他缺少一個能夠和他討論問題並且可信賴的人。經過長時間的考慮後,懷爾斯決定邀請劍橋大學的講師理查德·泰勒到普林斯頓和他一起工作。
泰勒1994年1月份到普林斯頓,可是到了9月,依然沒有結果,他們准備放棄了。泰勒鼓勵他們再堅持一個月。懷爾斯決定在9月底作最後一次檢查。9月19日,一個星期一的早晨,懷爾斯發現了問題的答案,他敘述了這一時刻:「突然間,不可思議地,我有了一個難以置信的發現。這是我的事業中最重要的時刻,我不會再有這樣的經歷……它的美是如此地難以形容;它又是如此簡單和優美。20多分鍾的時間我呆望它不敢相信。然後白天我到系裡轉了一圈,又回到桌子旁看看它是否還在——它還在那裡。」
這是少年時代的夢想和8年潛心努力的終極,懷爾斯終於向世界證明了他的才能。世界不再懷疑這一次的證明了。這兩篇論文總共有130頁,是歷史上核查得最徹底的數學稿件,它們發表在1995年5月的《數學年刊》上。懷爾斯再一次出現在《紐約時報》的頭版上,標題是《數學家稱經典之謎已解決》。約翰·科茨說:「用數學的術語來說,這個最終的證明可與分裂原子或發現DNA的結構相比,對費馬大定理的證明是人類智力活動的一曲凱歌,同時,不能忽視的事實是它一下子就使數學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對我說來,安德魯成果的美和魅力在於它是走向代數數論的巨大的一步。」
聲望和榮譽紛至沓來。1995年,懷爾斯獲得瑞典皇家學會頒發的Schock數學獎,1996年,他獲得沃爾夫獎,並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懷爾斯說:「……再沒有別的問題能像費馬大定理一樣對我有同樣的意義。我擁有如此少有的特權,在我的成年時期實現我童年的夢想……那段特殊漫長的探索已經結束了,我的心已歸於平靜。」

Ⅵ 佛瑪的最後定理是什麼內容

費爾馬最後的定理
這位隱身獨處的天才有一種不可遏制的邪惡癖好,他和別人的通信其實
是一種智力上的挑逗。費爾馬經常寫信敘述他的最新定理,卻不願意透露任
何證明的線索,這種挑釁性的行為著實使收信人惱恨。在「費爾馬最後的定
理」之後,數學寶庫里還有黎曼猜想、哥德巴赫猜想和孿生素數猜想,還有
畢達哥拉斯時代遺留下來的完美數和友好數問題。這些問題或猜想有的難度
更大,有的歷史更久,可是就傳奇色彩來說,卻沒有一個比得上「費爾馬最
後的定理」。
1
英國哲學家懷特海把十七世紀稱為「天才的世紀」。在那個世紀之初,
也即距今整整四百年前,誕生了偉大的法國數學家皮埃爾·德·費爾馬。
在費爾馬之後,法國人帕斯卡爾、荷蘭人惠更斯、英國人牛頓和德國人
萊布尼茨接連出世;而在費爾馬之前,德國人開普勒、義大利人伽利略和法
國人笛卡爾生命中的大部分時光也是在十七世紀度過的。在這八位彪炳史冊
的科學巨人中,惟有費爾馬把他的全部才智奉獻給了純粹數學,即被牛頓斥
為「無意義的謎語的相互逗趣」的理論。與此相反,牛頓把他的數學應用於
物理世界,他對數學所作的惟一的劃時代貢獻就是創立了微積分,一門最初
僅用來描述與距離、速度和加速度有關的引力定律或力學定律的科學分支。
雖然如此,並且隨後又發生了與萊布尼茨的發明優先權之爭(這場爭論
使得英國和歐洲大陸學術交流中斷了一個世紀),牛頓依然得以躋身歷史上
最偉大的數學家之列。而在牛頓去世兩百多年以後,有人才在他的一篇文章
中發現一個注記,原來他的微積分是在「費爾馬先生畫切線的方法」基礎上
發展起來的。
由此我們產生了一個疑問,為什麼費爾馬沒有去走最後那並非最困難的
一步?與其說當時英國的工業革命已走在法國人的前面,倒不如說還有一項
事業更讓費爾馬傾心,即在任何時代都容易被認為毫無用處的數學分支——
——數論。如果再大膽一點,我們甚至可以推測費爾馬當時已經預見到,微
積分的出現會扭轉整個數學的研究方向,會把數學家們捲入到在他看來並不
太有趣的繁瑣事務中去,因而他寧肯不要發明權這份榮譽。這個觀點並非危
言聳聽,假如考慮到那個被稱為「費爾馬大定理」或「費爾馬最後的定理」
的謎語在他身後三百五十多年才得以揭開的話。
費爾馬出生在法國南部的小鎮博蒙·德洛馬涅,父親是一位富有的皮革
商人,這使他有機會進入方濟各會修道院學習,隨後又來到附近的圖盧茲大
學做事。三十歲那年,費爾馬遵從家人的意願,開始了文職官員的生涯,他
被任命為隸屬圖盧茲議會的上訪接待室的法律顧問。費爾馬的仕途頗為順利
,很快成為當地有頭有臉的人物,甚至有資格以德(de)作為姓氏的一部
分。可是,這並非他的雄心所致,而是當時蔓延歐洲的腺鼠疫幫了忙,倖存
者被提升去填補死亡者的空缺。
費爾馬如今被譽為「業余數學家之王」,這方面的興趣和才能在他早年
所受教育里沒有任何佐證。對他最有影響的導師是一部叫《算術》的古希臘
著作,那是古代世界最後一部重要的數學著作。作者是亞歷山大里亞的丟番
圖,其生活的年代已不可考,人們只能大致推斷是在紀年前後的五百年間。
在躲過了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雙重劫難以後,包括歐幾里德的《幾何原本》
在內的希臘數學名著在十二世紀由阿拉伯文翻譯成了拉丁文,那是數學史上
有名的翻譯時代,阿拉伯和印度的數學成就也在這個時候被介紹到了西方,
其中尤以巴格達的花拉子密最負盛名,正是他命名了代數學。實際上,在歐
洲人放棄對高尚的真理追求的時候,阿拉伯人悄悄地把那些從亞歷山大里亞
的余燼中拾取出來的知識匯總起來,並用新的更為有效的語言重新加以解釋
和保存。
奇怪的是,丟番圖的《算術》卻似乎從未進入過阿拉伯學者的視線,直
到1453年,土耳其人洗劫了君士坦丁堡,即那座如今橫跨亞歐兩大洲的
城市———伊斯坦布爾,這部書的一個希臘文殘本才被逃往西方的拜占庭學
者帶出。這場劫難與發生在圖盧茲的那次鼠疫正好相隔了兩個世紀,等到《
算術》終於被一位法國古典學者翻譯成拉丁語並自費出版時,費爾馬剛好滿
二十歲,數學史上的一個重要角色註定要由他來扮演。
費爾馬擔任的司法事務占據了他白天的工作時間,而夜晚和假日幾乎全
被他用來研究數學了。部分原因是那個時候的法國反對法官們參加社交活動
,理由是朋友和熟人可能有一天被法庭傳喚,與當地居民過分親密會導致偏
袒。正是由於孤立於圖盧茲上流社會的交際圈之外,費爾馬才得以專心於他
的業余愛好。
除了前面提到的因為切線及其極值點方法的使用被認為是微分學的創始
人以外,他還獨立於笛卡爾發現了解析幾何的基本原理,並通過和帕斯卡爾
的通信共同創立了概率論。甚至在光學方面,也有流傳至今的所謂「費爾馬
原理」,即光線永遠沿使其經歷的時間最短的路徑行進。然而,所有這些工作在費爾馬心目中均不如他寫在《算術》書頁空邊上的一系列短小的評注,那些純粹屬於智力的數字游戲,他一直被一種強烈的慾望————想要了解自然數的性質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所驅使。
《算術》雖然成書在一千多年前,可是中間隔著漫長的中世紀,大量的數學經典文獻被完全遺忘了,費爾馬得到此書一定如獲至寶。書中提出了一百多個數學問題,丟番圖本人逐一予以解答,這種認真的做法卻不是費爾馬的習慣。在研究丟番圖的問題和解答時,費爾馬經常得到啟示去思索和解決一些相關的微妙問題。令人慶幸的是,這部譯著的每一頁書邊都留有寬大的空白,有時候他會匆匆地在那裡寫下推理或評注。對於後世的數學家們來說,這些不太詳盡的注記成了用之不竭的一筆財富。
像那個時代的大多數數學家一樣,費爾馬對自己的研究結果守口如瓶,如果沒有一個叫梅森的神父的竭力鼓動,他甚至可能不會與別的數學家通信。這位神父不僅熱衷探討整數的性質(他以梅森素數在數學史上留芳),而且喜歡旅行和傳播消息,並定期安排數學家們的各種聚會,他的圈子後來形成法蘭西學院的雛形。不過,梅森也因為「泄密」得罪了笛卡爾那樣的朋友,可是,對於生活在邊遠山區的費爾馬來說,神父的每次到訪都是受歡迎的,他的影響力大概僅次於丟番圖的《算術》。
盡管梅森神父一再鼓勵,費爾馬仍固執地拒絕發表自己的結果,他是個緘默的天才,放棄了許多次成名的機會。得到人們的承認對他來說毫無意義,惟有新的定理的發現帶給他秘密的喜悅,這一點足以讓他感到滿足。然而,這位隱身獨處的天才有一種不可遏制的邪惡的癖好,他和別人的通信其實是一種智力上的挑逗。費爾馬經常寫信敘述他的最新定理,卻不願意透露任何證明的線索,這種挑釁性的行為著實使收信人惱恨,笛卡爾就指責他為「吹牛者」,牛頓的前輩沃利斯則管他叫「那個該詛咒的法國佬」。費爾馬尤其喜歡捉弄海峽對岸的同行,因為直到他生活的年代,英國尚未產生過一位可以和他媲美的數學家。六十四歲那年,費爾馬到鄰近的塔恩省的小鎮卡斯特爾執行公務,不幸染上一種嚴重的疾病去世。綜觀費爾馬的一生,他的活范圍不超過兩百公里,這一點與佛陀釋迦牟尼一樣。
著名的英國古典學者貢布里希爵士在談到文藝復興初期的義大利畫家喬托時指出,「在喬托之前,人們看待藝術家就像看待一個出色的木匠和裁縫一樣,他們甚至不在自己的作品上署名」。同樣,當帕斯卡爾催促費爾馬發表某個結果時,他回答說,「不管我的哪項工作被確認值得發表,我也不想在其中出現我的名字」。
由於費爾馬與巴黎的數學界不相往來,他的通信者對他未必懷有好感,因此當他在梅森神父之後突然去世時,他的各種發現處於被永遠遺失的危險之中。幸虧費爾馬的長子克萊蒙—塞繆爾(他對數學的貢獻如同卡夫卡的遺囑執行人布羅德對文學的貢獻)意識到父親的業余愛好具有重要的價值,他花了五年時間研讀父親塗寫在頁邊的文字,整理出了48條評注。1670年,一本叫《附有皮埃爾·德·費爾馬評注的丟番圖的算術》的書在圖盧茲出版了,而被後人稱為「費爾馬最後的定理」(費爾馬從未與通信者提起過)即為其中的第2條評注。
數學家們奉行的保密原則起始於古希臘,早在公元前六世紀,神秘主義哲學家畢達哥拉斯就嚴格禁止他的弟子們把數學發現泄密給外人,否則會招來殺身之禍。
畢氏學派最有意味的發現之一是所謂的「畢達哥拉斯定理」,即直角三角形的兩個直角邊長的平方和等於斜邊長的平方和。雖然中國人和巴比倫人發現這個秘密比希臘人要早得多,可是他們都沒能給出證明。而畢達哥拉斯不僅予以嚴格的證明,並且從這個幾何問題中提煉出有關整數的方程(後人稱之為丟番圖方程),即如何將一個平方數寫成兩個平方數之和,他探討了滿足這個方程的所有三元數組,其中最小的一組當然是(3,4,5)。在丟番圖的《算術》里,這個問題的編號是第8,正是在靠近問題8的頁邊上,費爾馬寫下了下面這段文字:
「不可能將一個立方數寫成兩個立方數之和,或者,將一個4次冪寫成兩個4次冪之和,總之,不可能將一個高於2次的冪寫成兩個同次冪的數之和。」
在這個評注的後面,這位好惡作劇的遁世者又草草地寫下一個附加的注中之註:「對此命題我有一個非常美妙的證明,可惜此處的空白太小,寫不下來。」隨著克萊蒙—塞繆爾所編的書的出版,這個問題在後來的三百多年間聞名於世,同時也苦惱了一代又一代最有智慧的頭腦,包括歐拉和柯西這樣偉大的數學家都曾經全身心地投入並栽了跟頭。
最後,在上個世紀行將結束之際,在費爾馬的其他問題和評注全部解決之後,一位叫安德魯·懷爾斯的沉默寡言的英國人,澄清了這個歷史疑案。
懷爾斯是個幸運兒,他實際上證明的是以兩位日本數學家名字命名的谷山—志村猜想,後者可以直接導出費爾馬大定理。值得一提的是,那兩位日本數學家在而立之年就完成了這項工作,他們屬於最富創造力的一代,雖然所受的教育經常被戰爭和疾病中斷。1958年,年僅31歲的谷山在自己的寓所自殺,那年懷爾斯才五歲。谷山的遺囑表明,他對自己的生活失去了信心,他至死都不知道自己工作的偉大意義。
懷爾斯的證明動用了現代數學許多最深刻的結果和方法,這些工作中的相當一部分都是受「費爾馬最後的定理」的刺激發展起來的。現在,無人能夠做出預測。當這條驚人的消息從倫敦傳出,我正在香港大學參加一個國際學術會議,當代最偉大的數論學家、挪威出生的美國人賽爾伯格作完了一次特邀報告,他念叨著那位年輕的普林斯頓同事的名字,臉上露出一絲難言的笑容。四十多年前,賽爾伯格因為用初等方法證明了「素數定理」獲得菲爾茲獎,現在他終於要徹底退休了。
自從牛頓和萊布尼茨發明微積分以後,數學的應用價值越來越為人們所知,數學家們被迫去從事一些新領域的研究,這些領域包括從粒子物理到生命科學,從航空技術到地質勘探等幾乎一切應用學科。與此同時,在這個越來越講究實際的時代,以費爾馬畢生鍾愛的數論為代表的純粹數學逐漸不為人重視。或許是害怕被人冷落,數學家們每隔一段時間會拋出一條特大新聞,於是費爾馬的頭像上了《紐約時報》的頭版頭條。
在「費爾馬最後的定理」之後,數學寶庫里還有黎曼猜想、哥德巴赫猜想和孿生素數猜想,還有畢達哥拉斯時代遺留下來的完美數和友好數問題。
這些問題或猜想有的難度更大,有的歷史更久,可是就傳奇色彩來說,卻沒有一個比得上「費爾馬最後的定理」。

Ⅶ 《費瑪最後定理》免費在線觀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網盤資源

《費瑪最後定理》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dGyZd2aF5ylqw_NkjkqV0w?pwd=qit1 提取碼:qit1
《費馬大定理 Horizon: Fermat's Last Theorem》
導演: 西蒙·辛格
主演: Andrew Wiles、Barry Mazur、Kenneth Ribet
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1996
片長: 45分鍾
又名: 費瑪最後定理、費馬最後定理
本片從證明了費瑪最後定理的安德魯?懷爾斯 Andrew Wiles開始談起,描述了 Fermat's Last Theorm 的歷史始末,往前回溯來看,1994年正是我在念大學的時候,當時完全沒有一位教授在課堂上提到這件事,也許他們認為,一位真正的研究者,自然而然地會被數學吸引,然而對一位不是天才的學生來說,他需要的是老師的指引,引導他走向更高深的專業認知,而指引的道路,就在科普的精神上。
從費瑪最後定理的歷史中可以發現,有許多研究成果,都是研究人員燃燒熱情,試圖提出「有趣」的命題,然後再嘗試用邏輯驗證。
費瑪最後定理:xn+yn=zn 當 n>2 時,不存在整數解
1. 1963年 安德魯?懷爾斯 Andrew Wiles被埃里克?坦普爾?貝爾 Eric Temple Bell 的一本書吸引,「最後問題 The Last Problem」,故事從這里開始。

?pwd=qit1 提取碼:qit1
《費馬大定理 Horizon: Fermat's Last Theorem》
導演: 西蒙·辛格
主演: Andrew Wiles、Barry Mazur、Kenneth Ribet
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1996
片長: 45分鍾
又名: 費瑪最後定理、費馬最後定理
本片從證明了費瑪最後定理的安德魯?懷爾斯 Andrew Wiles開始談起,描述了 Fermat's Last Theorm 的歷史始末,往前回溯來看,1994年正是我在念大學的時候,當時完全沒有一位教授在課堂上提到這件事,也許他們認為,一位真正的研究者,自然而然地會被數學吸引,然而對一位不是天才的學生來說,他需要的是老師的指引,引導他走向更高深的專業認知,而指引的道路,就在科普的精神上。
從費瑪最後定理的歷史中可以發現,有許多研究成果,都是研究人員燃燒熱情,試圖提出「有趣」的命題,然後再嘗試用邏輯驗證。
費瑪最後定理:xn+yn=zn 當 n>2 時,不存在整數解
1. 1963年 安德魯?懷爾斯 Andrew Wiles被埃里克?坦普爾?貝爾 Eric Temple Bell 的一本書吸引,「最後問題 The Last Problem」,故事從這里開始。

閱讀全文

與費馬最後定理電影主要人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恐怖搞笑大電影 瀏覽:286
電影小人物是什麼身份 瀏覽:705
類似奧特曼打怪獸電影有哪些 瀏覽:874
東海縣電影院今日放映 瀏覽:341
電影里出現的日本音樂有哪些 瀏覽:84
茜茜公主電影完整版中文字幕 瀏覽:132
聯合出品人加在電影哪裡 瀏覽:426
愛情電影里的經典音樂 瀏覽:192
科幻電影自己製造星球 瀏覽:844
國產樂於助人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591
生化危機6電影字幕 瀏覽:960
影音先鋒倫理經典電影 瀏覽:981
外國人武俠電影 瀏覽:228
古裝五虎將電影 瀏覽:67
什麼莆的電影 瀏覽:725
電影忠愛無言中的長城在哪裡 瀏覽:456
我要看電影頻道的捉妖記 瀏覽:997
努努看電影 瀏覽:64
電影演員李炎去 瀏覽:251
電影人物泳裝女式 瀏覽: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