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人物 > 山村獸醫是什麼電影名字

山村獸醫是什麼電影名字

發布時間:2022-08-12 08:03:23

Ⅰ 請問鄉村愛情有個獸醫叫什麼名字

鄉村愛情有個獸醫叫什麼名字?好像是叫王長貴吧?說實話,鄉村愛情這么多部我基本上都看完了,你要是突然之間說要問一下那個人叫什麼名字,還真的是不記得時間這么久了,而且鄉村愛情演的非常到位比較接地氣,嗯,那個龍就是說,走進了老百姓的心裡,演得非常到位。我之所以會把鄉村愛情全部看完,那是因為裡面的那些人風趣幽默。而且演繹出了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每個農民的角色鞋演繹的淋淋盡致。

Ⅱ 著名京劇曲目值得一看的 以及著名的花鼓戲曲目

著名京劇曲目:《三家店》《文昭關》《沙家浜》《智斗》《珠簾寨》《昔日有個三大賢》《借東風》《識天文習兵法猶如反掌》《鍘美案》《包龍圖打坐在開封府(後半部分)》
我知道得不多,以下是參考別人的答案(網址:http://z..com/question/109899248.html?si=2&wtp=wk),他的答案比較全:
1.青衣唱段:
梅派:
貴妃醉酒-- 海島冰輪初轉騰
霸王別姬-- 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
-- 勸君王飲酒聽虞歌
鳳還巢 -- 本應當隨母親鎬京避難
鳳還巢 -- 母親不必心太偏
穆桂英掛帥-猛聽得旌鼓響畫角聲震
天女散花 -雲外的須彌山色空四顯
生死恨 -- 夫妻們分別十載
麻姑獻壽-- 瑤池領了聖母訓
西施 -- 水殿風來秋氣緊
大唐貴妃-- 挽翠袖進前來金盆扶定
大唐貴妃-- 楊玉環在殿前深深拜定
程派:
荒山淚 -- 譙樓上二更鼓聲聲送聽
春閨夢 -- 可憐負弩充前陣
春閨夢 -- 被糾纏陡想起婚時情景
六月雪 -- 未開言思往事心中惆悵
鎖麟囊 -- 春秋亭外風雨暴
鎖麟囊 -- 一霎時把前情俱已昧盡
賀後罵殿-- 有賀後在金殿一聲高罵
張派:
狀元媒 -- 自那日與六郎陣前相見
女起解 -- 玉堂春含悲淚忙往前進
憐香伴 -- 我已將巧計安排定
春秋配 -- 受逼迫去撿柴淚如雨下
春秋配 -- 蒙君子赤誠心再三問話
望江亭 -- 只說是楊衙內又來攪亂
望江亭 -- 獨守空帷暗長嘆
西廂記 -- 先只說迎張郎娘把諾言來踐

荀派:
紅娘 -- 叫張生隱藏在棋盤之下
紅娘 -- 看小姐做出來許多破綻
紅娘 -- 看小姐紅暈上粉面
尚派:
雙陽公主-- 風蕭蕭慣長征千里戰馬
失子驚瘋-- 遭陷害逃出門飄零路上
乾坤福壽鏡- 遭陷害逃出門飄零路上
另 各派均演的
白蛇傳 -- 小青妹且慢舉龍泉寶劍
女起解 -- 崇老伯他說是冤枉能辨
大登殿 -- 講什麼節孝兩雙全
二進宮 -- 自那日與徐楊決裂以後

2。老生唱段:
楊派:
擊鼓罵曹 -- 讒臣當道謀漢朝
文昭關 -- 一輪明月照窗前
失街亭·空城計·斬馬謖
碰碑 -- 嘆楊家秉忠心大宋扶保
楊家將 -- 金烏墜玉兔升黃昏時候
珠簾寨 -- 昔日有個三大賢
野豬林 -- 大雪飄撲人面
三家店 -- 將身兒來至在大街口
法場換子-- 恨薛剛小奴才不如禽獸
馬派:
三娘教子-- 小東人下學歸言必有錯
趙氏孤兒-- 老程嬰提筆淚難忍
蘇武牧羊-- 登層台望家鄉躬身下拜
淮河營 -- 此時間不可鬧笑話
甘露寺 -- 勸千歲殺字休出口
借東風 -- 習天書學兵法猶如反掌
四進士 -- 上寫田倫頓首拜
空城計 -- 我正在城樓觀山景
胭脂寶褶-- 老王爺登大寶一統天下
法門寺 -- 郿塢縣在馬上心神不定
清官冊 -- 接過了夫人酒一樽
譚派:
戰太平 -- 嘆英雄失勢入羅網
定軍山 -- 這一封書信來得巧
言派:
卧龍弔孝-- 見靈堂不由人珠淚滿面
讓徐州 -- 未開言不由人珠淚滾滾
另 各派均演的:
上天台 -- 姚皇兄休得要告職歸隱
上天台 -- 金鍾響玉兔催王登九重
洪羊洞 -- 為國家哪何曾半日閑空
洪洋洞 -- 嘆楊家投宋主心血用盡
洪羊洞 -- 自那日朝罷歸身染重病
武家坡 法場換子 擊鼓罵曹 清官冊
四郎探母 珠簾寨等
3.花臉:
鍘美案 -- 包龍圖打坐在開封府
探陰山 -- 扶大宋錦華夷赤心肝膽
探皇陵 -- 聽譙樓打罷了初更時分
銚期 -- 皇恩浩調老臣龍庭獨往
坐寨 -- 將酒宴擺至在聚義廳上
赤桑鎮 -- 自幼兒蒙嫂娘訓教撫養
趙氏孤兒 -- 我魏絳聞此言如夢方醒
刺王僚 -- 列國之中干戈厚
除三害 -- 一席話說得我羞愧難禁

花鼓戲名曲目:(我舉的均是湖南的,其餘的不太懂)
寧鄉花鼓戲:《雪梅教子》《孟姜女》
益陽花鼓戲:《看牛對花》《扯筍》《蘆林會》《青風亭》《山伯訪友》
長沙花鼓戲:《盤夫》《祭塔》《捉蝴蝶》《放風箏》《梁祝哀史》《白蛇傳》《菜園會》《討學錢》《蘆林會》《劉海砍樵》《陰陽扇》《南庄收租》《劉海戲金蟾》
岳陽花鼓戲:《思夫》《補背褡》《蘆林記》《雙盜花》《雙賣酒》《牛郎織女 》
常德花鼓戲:《林英觀花》《跳粉牆 》《揀菌子》《雙下山》以及解放後改編的《尤二姐之死》。新編現代戲《山村獸醫》。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Ⅲ 鄉村獸醫為什麼把徐宏福捧火了難道他就是徐宏福

想像力很豐富……

Ⅳ 平弦戲是怎樣成長的

從1951年起,有關部門先後組織力量收集整理其音樂曲調,並有專著出版。1954年,青海省民族歌舞劇團試用其曲調排演了《秋江》、《樓台會》等小戲。1958年上半年,青海省湟中縣秦劇團,也試著將平弦搬上了舞台,由秦腔演員排練了大型傳統戲《趙氏孤兒》,在湟中、西寧、蘭州上演。

同年下半年,青海省有關部門做出「將平弦坐唱曲藝搬上舞台,發展為地方劇種」的決定,並在西寧市戲劇學校設立了平弦班,於同年10月起陸續招收學員40餘名,抽調平弦藝人、戲曲形體訓練和排戲教師、新文藝工作者近20名,投入了將坐唱平弦曲藝搬上舞台的實驗研究工作。

1959年,由西寧戲校平弦班的小學員們排練的第一台平弦,摺子戲《百日緣》、《秋江》、《櫃中緣》被搬上了舞台,與西寧市的廣大觀眾見面,受到了社會各界和群眾的熱烈歡迎和好評。

《青海日報》、《西寧日報》連續發表了諸如《特放的花朵》、《新花開放添異彩,青海平弦登舞台》等多篇文章和劇照,熱情地贊揚青海地方劇種青海平弦戲的正式誕生。同年國慶節,平弦劇再度公演。

青海平弦戲藝術的主要特點是它的音樂唱腔委婉和念白的地方化。它以西寧官話為主,但生、旦的韻白吸收了京劇和秦腔的念法。在表演藝術上,受京劇和秦腔的影響較大。行當分生、旦、凈、丑,但聲腔還不能截然分開,只能從男女的音低音高來分。

青海平弦戲的前身為曲藝平弦坐唱。平弦坐唱,也被稱作「西寧賦子」,因賦子腔是其主調,並且主要流行於西寧一帶而得名。青海平弦戲同時還流傳於湟中、大通、湟源等青海東部的湟水流域地區,其音樂結構屬於曲牌聯套體。

青海平弦是一種只唱不說的聯曲體曲種,它的曲調豐富,素有「十八雜腔,二十四調韻」之說,青海平弦戲既保持有曲藝的聯曲體的特點,又吸引了其他板腔體劇種的長處,形成綜合體的音樂體式,包括花音唱腔,如花音賦子、花音背弓以及新平調、快板、倒板、散板等20餘種唱腔。

此外,還從其他劇種的曲牌和青海民間嗩吶曲牌中吸收了大擺隊、大開門、將軍令、得勝令、雁落沙灘、泣顏回、古榴花、尾聲等30餘種嗩吶曲牌,以及大紅袍、紗帽翅、菠菜根、小開門等10餘種弦樂曲牌。

其音樂唱腔可以分為賦子腔、背宮調、雜腔、小點、下背宮五類,具有嚴密的單曲體反復和多曲體聯套的完整結構。旋律委婉綺麗、溫柔典雅、優美動聽,唱詞對仗工整、嚴謹典雅,是青海地方曲藝中的陽春白雪,也是影響較大的曲種。

演員們依照平弦表現題材與曲調表達情緒的不同,將平弦曲目的段子分為賦子、背工、雜腔、小點兒4類。每個段子的組成,在開頭部分都配有叫做「前岔」的曲詞,在結尾部分配有叫做後岔的曲詞。所以,一個完整的平弦段子是由前岔和賦子或背工、或雜腔、或小點兒等類曲詞,加上後岔構成的。

平弦傳統曲目多為7字句和10字句韻文,內容廣泛,多取材於元、明時期雜劇和民間傳說,故事及歷史演義。

青海平弦的伴奏的樂器有琵琶、三弦、正弦板胡、反弦板胡、月琴、揚琴、曲笛、月兒等。新中國成立後又有加二胡、大提琴的,有時也只用三弦伴奏。

青海平弦原無打擊樂,搬上舞台後,曾試用過秦腔鑼鼓,後改用京劇鑼鼓,並參考青海燈影戲等的打擊樂,創制一套與平弦音樂在音色和調門上比較協調的全套打擊樂器,並根據需要創作了各種打擊樂的板頭和部分鼓點。

平弦班還排練演出的傳統戲有《合婚》、《打路》、《風箏誤》、《庵堂認母》、《游園驚夢》等;現代戲劇目有諸如《小兩口吵嘴》、《小紅心》、《拾麥穗》、《木匠迎親》等。

平弦班的師生在音樂唱腔方面基本上保持了曲牌套體的形式,但在結構上逐漸變為從劇情發展和人物感情的需要出發,來選擇適合的唱腔和音樂曲牌進行設計和聯套。對平弦曲藝中原來就有的苦音和花音兩種不同情緒和調性色彩的音樂唱腔進行了研究和創新,充實並且發展了平弦戲的花音唱腔,增強了表現力。

在念白方面,因受到當時的全國語言規范化的影響,開始曾使用普通話,但很快發現和表演的風格不協調,便改用西寧官話。

在原西寧戲較平弦班的基礎上,成立了青海省平弦實驗劇團。該團創作、改編和移植排演的現代戲有《血海怒濤》、《草原英雄小姐妹》、《山村風雷》、《半口袋洋芋》、《一百斤燕麥》、《櫃台紅花》、《向陽川》、《豐收之後》、《金沙江畔》等近20出。

現代戲和傳統戲則有《馬五哥與尕豆妹》、《玉簪記》、《香羅帕》、《樊江關》、《王昭君》、《斷橋》、《狸貓換太子》、《趕花轎》、《水斗》、《盜草》等30餘出。

青海省平弦實驗劇團在排練《狸貓換太子》時,在音樂唱腔方面,大膽突破了曲牌聯套結構,借鑒、創作和發展了導板、快板、散板等板式和弦樂板頭、打擊樂、行弦等,同時又保留了原先平弦中各類曲調的精華,使平弦戲的曲牌結構,由曲牌聯套體走上了輔以板式變化的綜合體路子。

另外,該劇還吸收了青海眉戶和賢孝中的部分唱腔和曲牌,加以糅合運用,並吸取了青海民間的嗩吶牌,充實了自己,豐富了表現力,在念白、表演和形體訓練方面也增加了高難度的要求。

20世紀70年代,青海省平弦實驗劇團移植排演了《痛說革命家史》、《深山問苦》、《情深似海》三出摺子戲,受到了好評。

在群眾的要求下,又正式組建了西寧市平弦劇團,陸續排演了《三月三》、《山村獸醫》、《同甘共苦》等平弦現代戲,在西寧、湟中、民和、樂都等地進行了演出。後來,該劇團改為西寧市地方文工團,後又改為西寧歌劇團。

改革開放後,青海省平弦實驗劇團得到了恢復,這標志著青海平弦戲這個青海漢族地區唯一的新興地方劇種得到了新生。

在20世紀80年代,青海省平弦實驗劇團在西寧上演了大型傳統戲《假婿乘龍》,受到了文藝界和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

青海平弦戲是本土文化的象徵,其精粹不僅在於講究唱、念、做、打,還包括獨特的民族音樂的伴奏。而用現代交響樂伴奏,是青海平弦戲利用新奇感來重新喚醒人們對於青海平弦戲的好奇。

經過幾代文藝工作者苦心耕耘,探索實踐,終於實現了歷史性轉折,使該戲逐步趨於完善和成熟。

Ⅳ 非常了得裡面郭德綱孟飛老提的那個鄉村獸醫到底是誰啊困惑

徐洪福,這個人是虛構出來的,因為那個人是假的,所以這個人不存在。

Ⅵ 想了解中國各地方戲劇的代表性段子

這是為你辛苦搜集的一些材料,和他們的地址,希望對你有幫助吧!~~
中國戲曲文化博大精深,你說「越多越好」,實在很困難啊!先給你這些,你先看看好嗎?:)

除了你要找的幾個以外,我還有一些補充,所以我的答案目錄如下:
1 京劇
2 粵劇
3 川劇
4 黃梅戲
5 花鼓戲
6 河南墜子
7 豫劇(河南梆子)
8 崑曲

幸福的sexytree為您提供~~:
1 關於京劇
http://..com/question/13312471.html
梅派:貴妃醉酒 霸王別姬
程派:鎖鱗囊
尚派:紅娘
還有智斗 空城計 四郎探母 尚派的雙陽公主
馬派 甘露寺
譚派 戰太平
楊派 擊鼓罵曹
奚派 白帝城
周信芳先生的 追韓信 徐策跑城
文昭關 武家坡 二進宮

另附:京劇的經典,來自網路知道

1、霸王別姬(摺子戲);2、白蛇傳;3、定軍山;4、貴妃醉酒(旦角摺子戲);5、群借華;6、金玉奴;7、失空斬;8、穆桂英大破天門陣(全劇);9、玉堂春;10、讓徐州;11、乾坤福壽鏡(尚派);12、搜孤救孤;13、文昭關;14、西施(全劇 選場 01-02);15、望江亭;16、徐策跑城(摺子戲);17、彝陵之戰; 18、轅門斬子;19、四郎探母;20、紅鬃烈馬;21、鎖麟囊 22、群英會 23、探陰山
1、借東風 2、花田錯 3、紅燈記 4、杜鵑山 5、智取威虎山 6、沙家浜 7、宇宙鋒 8、紅娘 9、穆桂英掛帥 10、楊門女將 11、穆桂英大破天門陣 12、二進宮 13、大保國 14、西施 15、貴妃醉酒 16、生死恨 17、太真外傳 18、白蛇傳 19、文昭關 20、擊鼓罵曹 21、李逵探母 22、女起解 23、釣金龜 24、金玉奴 25、武家坡 26、游龍戲鳳 27、擊鼓罵曹 28、打漁殺家 29、四郎探母 30、將相和 31、鳳還巢 32、大登殿 33、玉堂春 34、 文姬歸漢 35、桑園會 36、洛神 37、鴻門宴 38、三娘教子 39、甘露寺 40、法門寺 41、柳蔭記 42、打侄上墳 43、鍘美案 44、綵樓記 45、御碑亭 46、珠簾寨 47、穆柯寨 48、定軍山 49、春閨夢 50、雙陽公主 51、文昭關 52、紅鬃烈馬 53、謝瑤環 54、天女散花 55、八仙過海 56、鬧天宮 57、嫦娥奔月 58、春秋配 59、荒山淚 60、賀後罵殿 61、鎖麟囊 62、轅門射戟 63、洪羊洞 64、八大錘 65、楊家將 66、三家店 67、羅成叫關 68、拾玉鐲 69、江姐 70、失子驚瘋 71、西廂記 72、狀元媒 73、趙氏孤兒 74、打龍袍 75、遇皇後 76、四進士 77、秦香蓮 78、借東風 79、草船借箭 ……

幸福的sexytree為您提供~~:
2 粵劇
來自:http://video..com/v?word=%BE%AD%B5%E4%D4%C1%BE%E7&ct=301989888&rn=20&pn=0&db=0&s=0&fbl=1024

《帝女花》《昭君出塞》、《荔枝頌》、《紅燭淚》、《夢斷香消四十年》、《紫玉釵》 《分飛燕》、《游園驚夢》等等

幸福的sexytree為您提供~~:
3 川劇
來自網路

川劇劇目繁多,早有「唐三千,宋八百,數不完的三列國」之說。其中要以高腔部分的遺產最為豐富,藝術特色亦最顯著,傳統劇目有「五袍」(《青袍記》、《黃袍記》、《白袍記》、《紅袍記》、《綠袍記》)、「四柱」(《碰天柱》、《水晶柱》、《炮烙柱》、《五行柱》),以及「江湖十八本」等,還有川劇界公認的「四大本頭」(《琵琶記》、《金印記》、《紅梅記》、《投筆記》),不少為其他劇種失傳的劇目。 1949年後,經過整理,出現了一批優秀的川劇劇目,如《柳蔭記》、《玉簪記》、《綵樓記》等。

幸福的sexytree為您提供~~:
4 黃梅戲
來自網路

黃梅戲在劇目方面,號稱「大戲三十六本,小戲七十二折」。大戲主要表現的是當時人民對階級壓迫、貧富懸殊的現實不滿和對自由美好生活的嚮往。如《蕎麥記》、《告糧官》、《天仙配》等。小戲大都表現的是農村勞動者的生活片段,如《點大麥》、《紡棉紗》、《賣斗籮》。
解放以後,先後整理改編了《天仙配》、《女駙馬》、《羅帕記》、《趙桂英》、《慈母淚》、《三搜國丈府》等一批大小傳統劇目,創作了神話劇《牛郎織女》、歷史劇《失刑斬》、《玉堂春》、現代戲《春暖花開》、《小店春早》、《蓓蕾初開》。其中《天仙配》、《女駙馬》、《玉堂春》和《牛郎織女》相繼搬上銀幕,在國內外產生了較大影響。嚴鳳英、王少舫、張輝、黃新德、吳瓊、馬蘭、韓再芬是著名的黃梅戲演員。

幸福的sexytree為您提供~~:
5 花鼓戲
來自網路

花鼓戲是湖南、湖北、安徽、廣東各地的花鼓戲、採茶戲、燈戲和楊花柳等劇種的統稱。主要曲調來源於民間小調,如花腔、打鑼腔、川調、口子調、筒子腔等。湖南各地的花鼓戲劇目就有400餘出,湖北有「大本三十六,小出七十二」的說法,大多是反映人民勞動、男女愛情和家庭矛盾的,例如《打鳥》、《盤花》、《雪梅教子》、《鞭打蘆花》、《綉荷包》、《趕子上路》、《劉海砍樵》、《補鍋》、《告經承》、《蕎麥記》、《天仙配》、《酒醉花魁》等。還有一些以喻老四、張德和為主角的戲,都以濃厚的鄉土氣息反映著當地的風土人情。因此花鼓戲與當地人民的生活關系非常密切,再加上語言不同,師承不同,流派不同,每個地區的花鼓戲都有各自的風格特色,所以花鼓戲的種類也就五花八門了。

此外,還有這些:(根據地域不同而有很多)
《思夫》、《補背褡》、《蘆林記》、《雙盜花》、《雙賣酒》、《牛郎織女 》等
《盤夫》、《祭塔》、《捉蝴蝶》、《放風箏》、《梁祝哀史》、《白蛇傳》、《菜園 會 》、《討學錢》、《蘆林會》等
《林英觀花》、《跳粉牆 》、《揀菌子》、《雙下山》以及解放後改編的《尤二姐之死》。新編現代戲《山村獸醫》。
《宋江殺 惜》、《梅龍戲鳳》、《關王廟燒香》、《槐蔭送子》、《清風亭》、《趕潘》等。
《劉海砍樵》、《劉海戲金蟾》等

幸福的sexytree為您提供~~:
6 河南墜子
來自網路
《借髢髢》、《偷石榴》、《王慶賣藝》、《梁祝下山》等
《王二姐思夫》、《玉堂春》、《蘭橋會》、《寶玉探病》《小黑牛》、《劉二姐拴娃娃》、《許仙游湖》、《黛玉悲秋》、《劍閣聞鈴》
《穆桂英指路》、《借□□》、《三叫門兒》、《愛個光榮人》、《土地還家》、《姑娘的心願》、《雨夜變遷記》、《十個大雞子兒》、《常青指路》

幸福的sexytree為您提供~~:
7 豫劇(也叫河南梆子)
來自 網路
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對花槍》、《三上轎》、《地塘板》、《提寇》、《鍘美案》、《十二寡婦征西》等。 1949年以來,整理、改編的傳統戲有《紅娘》、《花木蘭》、《穆桂英掛帥》、《破洪州》、《唐知縣審誥命》等;創作改編的現代戲有《朝陽溝》、《劉胡蘭》、《李雙雙》、《人歡馬叫》,移植演出的《小二黑結婚》、《羅漢錢》、《祥林嫂》、《五姑娘》、《紅色娘子軍》等許多劇目。

幸福的sexytree為您提供~~:
8 崑曲
來自網路

崑曲在長期的演出實踐中,積累了大量的上演劇目。其中有影響而又經常演出的劇目如:王世貞的《鳴鳳記》,湯顯祖的《牡丹亭》、《紫釵記》《邯鄲記》《南柯記》,沈璟的《義俠記》等。高濂的《玉簪記》,李漁的《風箏誤》,朱素臣的《十五貫》,孔尚任的《桃花扇》,洪升的《長生殿》,另外還有一些著名的摺子戲,如《游園驚夢》《陽關》《三醉》《秋江》《思凡》《斷橋》等。

另附:來自http://..com/question/95233482.html

崑曲具體的一些:

<牡丹亭 游園>
皂羅袍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長生殿 驚變>
泣顏回 攜手向花間,暫把幽懷同散。涼生亭下,風荷映水翩翻。愛桐陰靜悄,碧沉沉並繞迴廊看。戀香巢秋燕依人,睡銀塘鴛鴦蘸眼。

<玉簪記 琴挑>
月明雲淡露華濃 欹枕愁聽四壁蛩 傷秋宋玉賦西風 落葉驚殘夢 閑步芳塵數落紅.

<雷峰塔 斷橋>
金絡索(唱)曾同鸞鳳衾,(青兒夾白:嚇!)指望交鴛頸。不記得當時,曾結三生證?如今負此情,反背前盟。(許仙夾白:卑人怎敢?)(嚇!)你聽信讒言(「口兀」)忒硬心!(許仙夾白:怎見得卑人聽信讒言?)追思此事真堪恨,不覺心兒氣滿襟。(許仙夾白:娘子,不要氣壞了身子。)你真薄倖!(許仙夾白:怎見得卑人薄倖介。)(嚇!)你緣何屢屢起狼心,啊呀,害得我(「口兀」)幾喪殘生。(許仙夾白:咳,可憐!)進退無門,怎不教人恨!(許仙夾白:娘子!)

<桃花扇 梁洲序>
齊梁詞賦 陳隨花柳 日日芳情迤逗 青衫偎倚 今番小杜楊州 尋思描黛 指點吹簫
從此春入手 秀才渴病急需救 偏是斜陽遲下樓
\
京劇
<貴妃醉酒>
海島冰輪初轉騰,見玉兔,玉兔又早東升。那冰輪離海島,乾坤分外明。皓月當空,恰便似嫦娥離月宮,奴似嫦娥離月宮。好一似嫦娥下九重,清冷落在廣寒宮,啊廣寒宮。玉石橋斜倚把欄桿靠,鴛鴦來戲水,金色鯉魚在水面朝。啊,水面朝,長空雁,雁兒飛,哎呀雁兒呀,雁兒並飛騰,聞奴的聲音落花蔭,這景色撩人慾醉,不覺來到百花亭。通宵酒,啊,捧金樽,高裴二士殷勤奉啊!

希望這些材料對你有幫助,你的問題很大很多,原創是不太可能的,所以只能做所謂的「七拼八湊」,但是是我認真找的,希望你能從中受益!~^-^

Ⅶ 湖南花鼓戲簡介

湖南花鼓戲又稱湘劇,源自於湖南益陽,後發展到湖北 、 湖南 、 江西 、 安徽等地,是湖南各地地方小戲花鼓、燈戲的總稱。由於流行地區不同而有長沙花鼓戲、衡陽花鼓戲、邵陽花鼓戲等等之分,各具不同的風格。它源自湘南民歌發展而成,從一旦一丑演唱發展到「三小」演唱。各地花鼓戲的傳統劇目約有四百多個,音樂曲調三百餘支。按其結構和音樂風格的不同可分為川調、打鑼腔、牌子、小調四類,都有粗獷爽朗、地方色彩濃郁的特點。音樂以小嗩吶、鑼鼓伴奏,曲調活潑輕快,適於歌舞戲。著名演員有廖春山、王佑生、張樹生等。
湖南花鼓戲簡介
花鼓戲源出於民歌,逐漸發展成為一旦一丑演唱的花鼓戲初級形式。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刊行的《瀏陽縣志》談及當地元宵節玩龍燈情況時說:「又以童子裝丑旦劇唱,金鼓喧闐,自初旬起至是夜止」。說明一旦一丑演唱的花鼓戲——地花鼓,最遲在清嘉慶年間已經形成。又據楊恩壽《坦園日記》清同治元年(1862),楊恩壽在湖南永興觀看的「花鼓詞」(即花鼓戲)中,已有書生、書童、柳鶯、柳鶯婢四個角色,而且情節與表演都較生動,說明這時的花鼓戲不但已發展成「三小」(小旦、小丑、小生)戲,而且演出形式也具有一定規模。從聲腔和劇目看,初期以民間小調和牌子曲演唱邊歌邊舞的生活小戲,如《打鳥》、《盤花》、《送表妹》、《看相》等。後來,「打鑼腔」與「川調」傳入,才逐漸出現故事性強的民間傳說題材劇目。打鑼腔主要劇目有《清風亭》、《蘆林會》、《八百里洞庭》、《雪梅教子》等,川調主要劇目有《劉海戲蟾》、《鞭打蘆花》、《張光達上壽》、《趕子上路》等。這樣,便形成了藝術上比較完整的地方劇種。
早期的花鼓戲,只有半職業性班社在農村作季節性演出,農忙務農,農閑從藝。光緒以來,這種班社發展較快,僅寧鄉、衡陽兩縣就有幾十副「行箱」,藝人近200人。訓練演員採取隨班跟師方式,也有收徒傳藝的,稱「教場」或「教館」,每場數十天,教三、四齣戲。過去,由於花鼓戲經常遭受歧視和禁演,各地花鼓戲班都曾兼演當地流行的大戲劇目以作掩護,這種戲班稱「半台班」或「半戲半調」、「陰陽班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各地分別成立專業劇團,進入城市劇場公演。據1981年統計,全省有花鼓戲劇團54個,並成立了湖南省花鼓戲劇院。1957年,湖南省戲曲學校成立,設有花鼓戲專科。 傳統劇目 各地花鼓戲傳統劇目,總計約400多個,以反映民間生活為主,多以生產勞動、男女愛情或家庭矛盾為題材,語言生動,鄉土氣息濃厚。1949年後,花鼓戲藝術有較大發展,不但整理了如《劉海砍樵》、《打鳥》等傳統戲,而且創作了《雙送糧》、《姑嫂忙》、《三里灣》等不少現代戲。《打銅鑼》、《補鍋》、《送貨路上》、《野鴨洲》等已攝製成影片。 音樂曲調 花鼓戲的音樂曲調約300餘支,基本上是曲牌聯綴結構體,輔以板式變化,根據曲調結構、音樂風格和表現手法的不同,可分為4類:川調。或稱正宮調,即弦子調,大筒、嗩吶伴奏,曲調由過門樂句與唱腔樂句組成,調式、旋律變化豐富,是花鼓戲的主要唱腔。 打鑼腔。又稱鑼腔,曲牌聯綴結構,「腔」、「流」(數板)結合,不託管弦,一人啟口眾人幫和,有如高腔,是長沙、岳陽、常德花鼓戲主要唱腔之一。
牌子,有走場牌子和鑼鼓牌子,源於湘南民歌,以小嗩吶、鑼鼓伴奏,活潑、輕快,適用於歌舞戲,是湘南諸流派主要唱腔之一。 小調。有民歌小調和絲弦小調之分,後者雖屬明、清時調小曲系統,但已地方化。各種形式的曲調,都具有粗獷、爽朗的特點。 表演特點花鼓戲的表演藝術朴實、明快、活潑,行當仍以小丑、小旦、小生的表演最具特色。小丑誇張風趣,小旦開朗潑辣,小生風流灑脫。步法和身段比較豐富,長於扇子和手巾的運用,擁有表現農村生活的各種程式,諸如劃船、挑擔、搗碓、砍柴、打鐵、打銃、磨豆腐、摸泥鰍、放風箏、捉蝴蝶等等。後期由於劇目的發展,表演藝術也有所豐富,如吸收了兄弟劇種的一些毯子功和把子功,充實了武功表演。 行當 花鼓戲的行當分工也更趨細致,不但由「三小」發展到生、旦、凈、丑,而且「三小」中也有更細的分工。以長沙花鼓戲為例,小丑又分褶子丑、短身丑、官衣丑、爛布丑、奶生丑;小旦又分正旦、二旦、花旦、閨門旦;小生又分正小生、風流小生、武小生、爛布小生、奶生子等。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各地的花鼓戲都各有一些著名演員,近期有長沙的何冬保(丑)、湘潭的廖春山(旦)、邵陽的王佑生(老旦)、桃源的張樹生(生)、岳陽的楊伯成(丑)、衡陽的張廷玉(小生)等。
長沙花鼓戲,以長沙官話為舞台語言,是湖南花鼓戲中影響較大的一種。它是由農村的勞動山歌、民間小調和地方花鼓(包括打花鼓、地花鼓—花鼓燈)發展起來的,距今已有一百六十餘年。
長沙花鼓戲在地花鼓階段,是從「兩小」(小丑、小旦)到「三小」(兩小加小生),再從「三小」發展到多種角色。但以「三小」為主,至今仍是長沙花鼓戲的重要特點。
長沙花鼓戲的傳統劇目中,有大量的小戲和摺子戲,是最有特色和具有代表性的劇目。小戲包括「對子戲」和「三小戲」。小戲大都是在山歌、漁歌、小調、地花鼓、竹馬燈等的基礎上發展形成的。摺子戲則是大本戲中經常作為單獨演出的,都是長沙花鼓戲中最流行的劇目。建國後,依靠老藝人和文藝工作者的合作,對長沙花鼓戲的傳統劇目進行了挖掘、改編。重點加工整理的有《劉海砍樵》、《蘆林會》、《陰陽扇》、《南庄收租》、《劉海戲金蟾》等五十個劇本。
在音樂中屬於「曲牌聯綴體」,聯綴的方法是根據塑造形象的需要和保持唱腔布局統一協調的要求,將同基調的多支曲牌聯接起來,達到刻劃人物、展現劇情的目的。但在表現手法上,輔以板式變化,以彌補曲調之不足。
長沙花鼓戲的聲腔分為「川調」、「打鑼腔」和「小調」三大類。前兩類稱為「正調」,有較固定的聲腔格式、旋律特點;後一類的曲調旋律、節奏、調式都變化較大,基本上各自保持原來的民歌結構。長沙花鼓戲的過場音樂,曲調來源於民間歌曲和古典的曲牌。
長沙花鼓戲在「三小」的基礎上發展了生、旦、凈、丑諸行角色。但小丑、小旦、小生仍代表著本劇種獨特的藝術風格。小丑分為褶子丑、短身丑、官衣丑、爛布丑、奶生丑等。
長沙花鼓戲的伴奏樂隊,分文武場面。文場有大筒、嗩吶。大筒是主要樂器,形似二胡,以竹筒蛇皮製作,音色清亮而渾厚,伴奏時用於托腔保調;嗩吶分大嗩吶和小嗩吶,主要用於吹奏過門。武場有堂鼓、大鑼(蘇鑼)、大鈔(漢鈔)、小鈔和小鑼。擊拍的是「可子」(即長方形的梆子)。
岳陽花鼓戲流行於岳陽、汨羅、臨湘及鄂南一些城鎮。清代嘉慶《巴陵縣志》就有在巴陵 一帶農村演花鼓戲之盛的記載。
從音樂來說,岳陽花鼓戲主要聲腔叫「琴腔」。「琴腔」曲調有〔單句子〕、〔夾句子〕、〔夢調〕、〔陰調〕、〔哀調〕等。其他民歌小調如〔思夫調〕、〔相思調〕、〔鬧五更〕、〔十綉〕、〔回門調〕、〔十杯酒〕、〔梅花引〕等,常穿插其間使用。「琴腔」受漢調影響是很明顯的。岳陽花鼓戲有不少劇目也是以「琴腔」為主的,所以它在湖北南部、東南地區演出時,因音樂同源,語言相近,群眾很容易接受,很喜歡看,並叫它「提琴戲」。
主要劇目有《思夫》、《補背褡》、《蘆林記》、《雙盜花》、《雙賣酒》、《牛郎織女 》等。
長沙花鼓戲流行於長沙、湘潭、株洲、寧鄉、瀏陽、平江等地,是湖南花鼓戲流行最廣, 影響最大的一個花鼓戲劇種。早在清代中葉就在這些地方流行開來,盛演不衰。
長沙花鼓戲主要聲腔是「川調」,為大部分劇目所採用。因伴奏用絲竹樂器,民間稱它為 「弦子腔」。「弦子腔」同樣受漢調皮黃影響,逐漸靠近板腔音樂,也有〔一流〕、〔二流〕、〔三流〕、〔導板〕、〔哀子〕、〔四腔哀子〕、〔吟腔〕、〔梢腔〕之類,主要劇目有《盤夫》、《祭塔》、《捉蝴蝶》、《放風箏》、《梁祝哀史》、《白蛇傳》、《菜園 會 》、《討學錢》、《蘆林會》等。
無論「琴腔」還是「川調」弦子,都以大筒等弦樂伴奏,其發音沉鬱淳厚。
岳陽花鼓戲和長沙花鼓戲第二種聲腔都叫「鑼腔」。「鑼腔」也叫「打鑼腔」即演唱時用鑼鼓伴奏,不託管弦、人聲幫腔。解放前荊州花鼓戲也是鑼鼓伴奏,人聲幫和,50年代才加入文場伴奏。無論是岳陽還是長沙的花鼓戲在本地鑼鼓音樂如〔木皮調〕、〔木馬調〕、〔 辭店調〕、〔四六調〕、〔八同牌子〕的基礎上,吸收了漢調皮黃某些板腔音樂,形成 〔導板〕、〔三流〕、〔急板〕、〔散板〕等板式組合結構。
岳陽花鼓戲、長沙花鼓戲第三種聲腔叫「小調」,為地方性民間音樂,具有濃郁的地方鄉土色彩。如民歌小調〔採茶調〕、〔望娘調〕、〔倒板調〕、〔四季青〕、〔采蓮船調〕、〔洗菜心〕等。但作為過門、過場音樂也搬用了漢調某些鑼鼓經,如〔萬年歡〕、〔一枝花〕、〔撲燈蛾〕、〔得勝令〕、〔柳搖金〕、〔傍妝台〕等。
岳陽花鼓戲、長沙花鼓戲成為獨立戲曲劇種最早演出是情節性不太強的「二小」,即一旦 一生、「三小」即一旦一生一丑的「三小」歌舞戲,多用當地小調,後受漢劇和其它劇種影響搬演情節性強,人物較多的劇目。
因小調戲曲化程度低,就吸收了與之毗鄰且語言、語音又比較接近的漢調音樂,形成後來 的 「琴腔」或「川調」及某些「打鑼腔」。並在長期的舞台演出過程中融入地方音樂,依循旋律特點相對固定的聲腔格式。花鼓戲把這稱之為「正調」。「正調」的形成彌補了小調之不 足,曲牌聯綴之不足,使花鼓戲具備演本戲的音樂條件。
至於常德花鼓戲,主要流行於常德、桃源、漢壽、臨澧、大庸、慈利一些地方。它源於民間的「採茶燈」、「車兒燈」,清末流入城市。宣統年間《長沙曰報》就有常德禁「花燈淫戲」的記載,正因為此,才迫使後來花鼓戲班與漢班合演,在合演中直接受到常德漢劇的影響。解放前,不少花鼓戲藝人學漢劇,入漢班,演出常是花鼓、漢調「兩下鍋」,當地稱這種班子為「兩掄班」。這種情形一直延續到解放後。
常德的音樂也是「川調」、「打鑼腔」和「小調」。主要劇目有《林英觀花》、《跳粉牆 》、《揀菌子》、《雙下山》以及解放後改編的《尤二姐之死》。新編現代戲《山村獸醫》。
湖南花鼓戲除聲腔音樂外,不少傳統劇目是從漢劇搬過來的,據說有幾百個,如《宋江殺 惜》、《梅龍戲鳳》、《關王廟燒香》、《槐蔭送子》、《清風亭》、《趕潘》等。
解放後,在黨的文藝方針指引下,湖南花鼓戲在老藝人和新文藝工作者共同努力下,挖掘 、整理和改編了許多傳統劇目,其中在全國影響較大的有《劉海砍樵》、《劉海戲金蟾》等
由蕭重飾胡秀英,趙菊雲飾劉海,鍾宜淳飾劉母的《劉海砍樵》說的是常德武陵絲瓜井劉家村有位青年樵夫劉海,每天上山砍柴,然後賣柴換回鹽米侍奉娘親。前山有狐狸九姐妹,九妹胡秀英因愛慕劉海勤勞朴實,所以在路上攔住劉海,提出親事。當劉海知道秀英是真心愛他時,就答應了。於是二人以柳樹為媒。山作證結為夫妻,雙雙歸家。原來劉海娶回家的胡秀英是修煉了500餘年,才得半仙之體的狐狸仙女。她有顆寶珠,使她得以變人身。前山還有個石羅漢,原身是青石金蟾,也在山上修煉,想得半仙之體,於是趁劉海長街購物之際,潛往劉家,見胡秀英正在絲瓜井旁汲水,便率眾石頭上去劫奪寶珠。胡秀英寡不敵眾,被打落井下,石羅漢用千斤閘閘下,胡秀英腹內絞痛,筋疲力盡,只得把寶珠從口內吐出,被石羅漢搶走。胡秀英失去寶珠,五鼓天明就要現原形,便對購物回家的劉海講了實情。劉 海聽後不顧生死,趕到前山,得神斧之助奪回寶珠,夫妻重得團圓,過著美滿的生活。
劇中「劉海哥,那我將你好有一比……我這里將大姐好有一比……」胡秀英與劉海的一段對唱活潑歡快,把二人成婚,雙雙歸家的喜悅心情表現得風趣可愛。是湖南花鼓戲最富特色的唱段之一,一直傳唱不衰。
除傳統戲的整理改編外,湖南花鼓戲特別注重創作演出現代戲,在本省和全國都有較大影響。僅湖南省花鼓戲院1965年統計:「上演大小94個劇目中,現代戲佔69個,如《三里灣》 、《打銅鑼》、《補鍋》、《雙送糧》、《紅色營業員》、《郭亮帶兵抓郭亮》、《我的一家》、《還牛》、《送貨路上》、《兩張圖 紙》、《山村獸醫》、《野鴨洲》、《對 象》、《牛多喜坐轎》等。其中《打銅鑼》、《補鍋》、《兩張圖紙》、《送貨路上》、 《野鴨洲》等拍成了彩色舞台藝術片,《三里灣》、《對象》獲1979年文化部舉辦的建國三十周年獻禮演出創作獎。」
由李谷貽飾劉蘭英,彭復光飾李小聰,鍾宜淳飾劉大娘的《補鍋》說是的養豬能手劉大媽有個獨生女兒叫蘭英,高中畢業後回鄉參加農業生產,與同學李小聰相愛。李小聰高中畢業後學補鍋手藝。劉大媽風聞女兒看上一個補鍋的,認為補鍋沒出息,所以反對女兒與他相愛。有天劉大媽失手打破了煮潲的大鐵鍋,蘭英藉此機會把小聰叫來補鍋,兩人巧妙地對大媽進行教育,使大媽改變了過去的舊思想。
演劉蘭英的李谷貽,後改名李谷一,由唱花鼓戲進入了聲樂殿堂,成為當今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
湖南花鼓戲雖說後來發展有了生、旦、凈、丑諸行當,但小旦、小生、小丑仍佔主要地位,表演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同時也注重不斷吸收傳統的表演技巧,如岳陽花鼓戲就直接從巴陵戲中借鑒傳統戲的袍帶、翎子、翅子、扇子、官衣、羅帽、鬍子、把子和撲、跌、翻、打等表演技巧,用於塑造人物和表現情節,以豐富花鼓戲劇種的表現力。

Ⅷ 尋找潮劇《山村獸醫》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vXjGRA7GCUQ/ 鄭健英 朱楚珍的

Ⅸ 青海平弦的歷史源流

青海平弦戲是建國後新誕生的地方劇種;是在坐唱曲藝平弦(原名「西寧曲子」、「西寧賦子」,是大約一百年前,由京津伎女傳入青海的民歌俗曲演變而成)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平弦戲藝術的主要特點是它的音樂唱腔委婉和念白的地方化。它以西寧官話為主,但生、旦的韻白吸收了京劇、秦腔的念法。平弦是一種流行於以西寧為中心的河湟地區的漢族坐唱藝術,是青海地方曲種之一,由曲牌聯套體結構的坐唱曲藝發展形成,因其主要伴奏樂器三弦的定弦格式屬於民間定弦法中的「平弦」而得名。平弦的傳統曲目多為7字句和10字句韻文,內容豐富,多取材漢族民間傳說、故事等。其演唱形式節奏明快,曲調優美。
關於曲藝青海平弦的起源的說法,一說是在明朝嘉靖、隆慶年間(1522-1572),從中國的北方地區傳入。據當地老藝人介紹,現今知道最早的青海平弦藝人叫作梁壽娃,外號梁佛爺,約生於1850年前後。後來又有李漢卿、陳厚齋(兩人大約生於1890年前後)在教授徒第和傳唱方面均頗有影響。據此推算,最遲到在清朝同治年間(1862-1874),這一曲種已經開始流行。其曲目大多取自象《東周列國志》、《白蛇傳》、《三國演義》、《水滸傳》、《西廂記》等古典小說和戲曲中選取出來。從平弦聯套結構和它的詞、曲構成形式情況來看,可以看出它的來源是出自於多種渠道的。平弦曲調的名稱則多見於清乾隆六十年(1795)刊印的《霓裳續譜》和道光八年(1828)刊印的《白雪遺音》。其曲調旋律,多數與北京、天津的俗曲相同,部分則與江、浙俗曲相近。
解放後,在黨和政府的關懷和大力扶持下,對傳統曲目進行收集整理,組織平弦曲藝演唱組。 西寧戲 1959年7月,由西寧戲較平弦班的小學員們排練的第一台平弦摺子戲《百日緣》、《秋江》、《櫃中緣》被畫龍點睛式地搬上了舞台,與西寧市的廣大觀眾見面,受到了社會各界和群眾的熱烈歡迎和好評。《青海日報》、《西寧日報》連續發表了諸如《特放的花朵》、《新花開放添異彩,青海平弦登舞台》等多篇文章和劇照,熱情地贊揚青海地方劇種--青海平弦戲的正式誕生。同年國慶節,平弦劇再度公演。此後,在邊研究改革、邊教學排練演出的傳統戲有《合婚》、《打路》、《風箏誤》、 《庵堂認母》 、《游園驚夢》等;現代戲劇目有諸如《小兩口吵嘴》、《小紅心》(大型)、《拾麥穗》、《木匠迎親》等。其中,《游園驚夢》於1960年由青海電影製片廠拍攝了舞台藝術片。為了加強實習鍛煉,學員們還經常到農村、廠礦、部隊各處演出,普遍受到了觀眾們的熱烈歡迎。
平弦班的師生,在前後近兩年的期間內,藝術上基本完全處於摸索、探討的階段:在音樂唱腔方面基本上保持了曲牌套體的形式,但在結構上則打破了原坐唱曲藝的聯套方法(即前岔--套曲--後岔),而是逐漸變為從劇情發展和人物感情的需要出發,來選擇適合的唱腔和音樂曲牌進行設計和聯套。對平弦曲藝中原來就有的「苦音」和「花音」兩種不同情緒和調性色彩的音樂唱腔進行了研究和創新,充實並且發展了平弦戲的「花音」唱腔,增強了表現力;在念白方面,因受到當時的全國語言規范化的影響,開始曾說過普通話,但很快發現和表演的風格不協調,便改用「西寧官話」。對傳統戲中的較有身份的人物則稍加托腔帶韻;在打擊樂器方面,曾嘗試用過秦腔的擊樂器,也用過京劇的打擊樂器。 1961年3月1日,在原西寧戲較平弦班的基礎上,經過了人員的調整和充實,尤其是加強了創研和編導力量,正式成立了「青海省平弦實驗劇團」。該團的建團方針為:一、不斷發展和完善青海省的地方劇種--平弦戲。二、兩條腿走路:既排演現代戲,也排演傳統戲。三、在為城市觀眾服務的同時,面向農村,為青海廣大農村觀眾服務。
由於劇團先後累積表演了數量可觀的劇目,而戲曲又是主要通過音樂唱腔表現其復雜尖銳的戲劇沖突和刻畫人物性格的藝術形式,為此從1962年排練《狸貓換太子》時,在音樂唱腔方面,大膽突破了曲牌聯套結構,借鑒、創作和發展了導板、快板、散板等板式和弦樂板頭、打擊樂、行弦等,同時又保留了原先平弦中各類曲調的精華,使平弦戲的曲牌結構,由曲牌聯套體走上了輔以板式變化的綜合體路子。另外,它還吸收了青海眉戶和賢孝中的部分唱腔和曲牌,加以糅合運用,並吸取了青海民間的嗩吶牌,充實了自己,豐富了表現力,在念白、表演和形體訓練方面也增加了高難度的要求。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平弦劇團業務活動基本處於停頓狀態,至1970年底,劇團解散,全體演職人員被改行。1975年,各個地方劇種移植「革命樣板戲」,並在北京舉行會演,青海省臨時組織了「西寧市業餘弦劇組」,從二十五個單位借來了五十餘名業務人員(包括原平弦劇團部分人員),移植排演了《痛說革命家史》、《深山問苦》、《情深似海》三出摺子戲,於同年7月赴北京參加會演,受到了好評。其中,《深山問苦》於9月底再次被選進京參加首都國慶游園活動。回寧後,該劇團在西寧、湟中、大通互助等地進行了多場慰問演出,同年10月下旬,「西寧市業余平弦劇組」,宣布解散,前後歷時八上月。 由於平弦戲赴京演出的成功,在群眾的要求下,於1976年5月又正式組建了「西寧市平弦劇團」,原省平弦劇團的專業人員只有少數人參加。陸續排演了《三月三》、《山村獸醫》、《同甘共苦》等平弦現代戲,在西寧、湟中、民和、樂都等地進行了演出。不久,因為該團的建團指導思想不明確,且對平弦戲的發展產生了觀點上的分歧,終於在1977年夏被改為「西寧市地方文工團」,後又改為「西寧歌劇團」。「西寧市平弦劇團」前後共存在一年時間。至此,萌芽期的青海平弦對劇種已經是三起三落,歷盡坎坷,這使得平弦戲在藝術的發展和人才的培養方面,均遭受到了很大的損失。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1979年在文化部的批示和青海省各級部門領導的支持下,原「青海省平弦實驗劇團」得到了恢復,這標志著「青海平弦戲」這個青海漢族地區唯一的新興地方劇種得到了新生。1979年10月,青海省文化廳恢復了「省平弦實驗劇團」的籌備組,原有人員大部分回團,另外,還招收了二十多名學員隨團培訓。經過了半年多的業務陪練和恢復排練,於1980年8月,在西寧上演了大型傳統戲《假婿乘龍》,受到了文藝界和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 陝西平弦 陝西省的平弦曲子和其他相關的曲藝對青海平弦也有很大的影響。從陝西省鳳翔縣文化館於1963年編印的《鳳翔民歌--平弦曲子》一書中可以看出,鳳翔的平弦戲曲雖然沒有形成曲藝形式,但拿出其中的一部分曲調、唱詞以及音樂曲牌和青海平弦來作對照,就可以發現有的是屬於同名異曲,有的則是同曲異名,例如 「尖尖花」(青海平弦稱「剪靛花」)、「八板」(曲同於青海平弦的「八譜兒」)、「五更鳥」、「虞美人」(曲同於青海平弦的「楊點花」、「大開門」、「大開梅」)等。還有相當一部分則是和青海的漢族民間小調十分相近。從歷史上人口的變遷歷史來看,根據青海省民和縣下川口的《馮氏家譜》所記載:「大明洪武年間從陝西鳳翔、寶雞縣遷湟。」由此來看,從明代一直延續到清代,隨著全國各地移民的遷徙流入和軍隊的進入,以及山西、陝西等地的商人來青海經商落戶等,也帶來了不少外地的民歌、曲藝、戲曲在青海省河湟地區安家,開始和當地的民間藝術相互交融並衍變、發展。如青海平弦的「大蓮花」、「太平調」等曲,同陝西、青海眉戶中的同名調在旋律和結構上基本相同,「十里墩」、「牙牙兒月」同青海眉戶中的「東調」、「崗調」相同,(青海眉戶也是來自於陝西眉戶)。而平弦的「楊點花」、「倒扳槳」、「茉莉花」、「水仙花」等曲調在旋律、調式和名稱上又和南方的有些民歌相似的相近,有的連唱詞內容都完全一樣。這可能與傳說中的南京綻紫巷的居民全部發配青海西寧有關。總之,青海平弦曲藝的音樂唱腔有南腔,也有北調,有青海的特色,也有甘肅、陝西的風味,成分比較復雜。 新中國建國以後,有關部門對青海平弦十分重視,從1951年起,有關部門先後組織力量收集整理其音樂曲調,並有專著出版。1954年,青海省民族歌舞劇團試用其曲調排演了《秋江》、《樓台會》等小戲。1958年上半年,青海省湟中縣秦劇團,也試著將平弦搬上了舞台,由秦腔演員排練了大型傳統戲《趙氏孤兒》,在湟中、西寧、蘭州上演。同年下半年,青海省政府及省文化行政領導部門做出「將平弦坐唱曲藝搬上舞台,發展為地方劇種」的決定,並在西寧市戲劇學校設立了「平弦班」,於同年10月起陸續招收學員四十餘名,抽調平弦藝人、戲曲形體訓練和排戲教師、新文藝工作者近二十名,投入了將坐唱平弦曲藝搬上舞台的實驗研究工作。
平弦音樂和演唱藝術獲得發展和提高,成為雅俗共賞的地方曲種,給我國戲劇舞台增添了一朵初綻的鮮花,結束了青海無地方劇種的歷史。

閱讀全文

與山村獸醫是什麼電影名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至尊寶的配音演員是誰 瀏覽:758
英語拼字比賽電影 瀏覽:625
恐怖搞笑大電影 瀏覽:286
電影小人物是什麼身份 瀏覽:705
類似奧特曼打怪獸電影有哪些 瀏覽:874
東海縣電影院今日放映 瀏覽:341
電影里出現的日本音樂有哪些 瀏覽:84
茜茜公主電影完整版中文字幕 瀏覽:132
聯合出品人加在電影哪裡 瀏覽:426
愛情電影里的經典音樂 瀏覽:192
科幻電影自己製造星球 瀏覽:844
國產樂於助人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591
生化危機6電影字幕 瀏覽:960
影音先鋒倫理經典電影 瀏覽:981
外國人武俠電影 瀏覽:228
古裝五虎將電影 瀏覽:67
什麼莆的電影 瀏覽:725
電影忠愛無言中的長城在哪裡 瀏覽:456
我要看電影頻道的捉妖記 瀏覽:997
努努看電影 瀏覽: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