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影中,什麼叫人物形象扁平化
人物從扁平到立體分為幾個層次。 最低階的那種是臉譜化人物,即,一個人物所有的屬性都集中在某一方面。 比如一個人物被設定為壞人,他的行為特徵只有殘暴、邪惡、嗜殺成性、六親不認等。 或者一個人物被設定為拜金者,他所做的一切都集中在雞賊、為撈錢不擇手段、容易收買這些方面。 早期的影視作品經常出現這樣扁平的人物形象。反派就是不講道理的大魔王,主角就是偉光正的大好人。然而這樣的設定早已過時淘汰。 現實中的人類是非常復雜的,壞人不只是壞人,可能只是立場不同的敵人,或者在妻兒面前是個好丈夫好父親(比如《半澤直樹》里的分行行長);而好人也不完全是好人,也會有貪念,也會為了保護親友而傷害出賣另一些人。 高階一些的做法是賦予人物更豐富的屬性,比如讓一個善良的人貪戀美酒佳餚(《三個火槍手》的波爾多斯)、讓一個智者擁有傲慢的性格(《Doctor who》的Doctor)、讓一個反復無常的人恪守他自己的秩序(《獵人》的西索)…… 更高階一些的做法是讓每個人物擁有的自己的人生。每個人會成為今天的自己,是因為過去幾十年的人生經歷所造成的的,父母家庭的教育,交往的朋友,遇到的每一件事情,每一條線匯聚到一起,才成就了如今的自己。每個人物也都一樣。 比如,一個反派之所以成為反派,因為他自小渴望受到他人的肯定與尊重,可卻始終被人輕視和使喚,有一天意外得到巨大無比的力量後,經年累月所積壓的不受重視感結合了力量爆發出來,從而成為了大魔王。
⑵ 影評中人物形象怎麼分析
影評中的人物形象分析要根據電影的故事情節,人物的角色設定,性格等方面進行分析,每個人所理解的程度不同,所以說分析的角度也不同。
⑶ 影視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有哪些
1、扁平人物(類型人物)往往只是以某種觀念的化身,如吝嗇人,偽君子
2、圓形人物(典型人物)性格特徵鮮明且呈現出發展,變化的態勢
⑷ 電影中,什麼叫人物形象扁平化
是指電影中一個角色所有的屬性都集中到某一方面,好人壞人一目瞭然,人物沒有深度。藝術畢竟是來源於生活,而現實中的人沒有完全的好和壞,都是同時具備多重屬性的復雜個體,單一屬性的角色即使是在電影中也難以得到觀眾的認同,而對於這些「失真」的角色設定,就叫做人物形象扁平化。
⑸ 電影中什麼叫人物形象扁平化,為什麼
「臉譜特徵」:所謂「臉譜」,是指人物所有能夠被觀察到的特徵的集合:膚色,年齡,性別,說話風格,習慣性的小動作,車,房,職業,性格,價值觀等。(相對故事發展而言)「微不足道」或者「冗餘」的細節特徵越多,人物就越顯「真實」。這種更「真實」的形象塑造也許更受「現實主義」評論家的吹捧,但卻未必更高明,因為「臉譜特徵」從本質上講就是「扁平」的。「情節壓力下的選擇」:人物在面臨大的情節壓力時做出的選擇可以給人物性格帶來更多層次。當然這里只是說可以,沒有說一定。如果人物的選擇與其「臉譜特徵」揭示的性格一致,也就是說這種選擇是預料之中的,那麼只是強化了「臉譜特徵」揭示的人物性格,沒有增加其層次,仍然給人以「扁平化」的感覺。我們往往更偏愛的是這種情況的反面,即人物的選擇與「臉譜特徵」有突出的「矛盾沖突」。例如,身無分文的落魄畫家,能為素未謀面的富家千金豁出性命(you jump! I jump);即將入獄的小偷,沖進墜毀的飛機中救人([Hero] 1999)。註:電影故事有兩個層次:1. 角色層,主要內容是角色與角色之間的關系;2. 情節層,情節特指外界的,不可控的,能給角色帶來壓力的事件,如戰爭,罪行,災難,競選,體育比賽等。)人物性格缺乏變化也容易讓人覺得「扁平」。人物性格發生變化的誘因主要有兩個。最常見,也最有說服力的是,人(內因),即角色在與其他角色建立關系發展關系的過程中改變。
⑹ 什麼是影視形象
就是演員在電影電視中所扮演的角色形象.象尤勇總是辦演警察等正氣的人物,所以大家叫他警察專業戶,象張鐵林是皇帝專業戶,王剛總演反面角色,他的影視形象給人的就是個奸臣.說白了就是所扮演的人物角色的類型,先入為主給人的第一印象,趙薇開始給你的印象就是活潑的小燕子,人們也認為生活中她就是小燕子的性格,後來時間長了扮演了其他有突破或影響深刻的角色,象<金華煙雲>里的姚木蘭,人們對她開始的形象認知才改變
⑺ 人物形象指什麼
人物形象指的是人的外貌,形態,穿著等。還是指人的道德品質和精神。
正面形象,反面形象正面形象,側面形象,細節形象等。形象特徵是指與其他人物不同的獨有特徵,即形象個性的性別、年齡、職業、形體、神態、體態、相貌等不同特徵。
簡介
抓住人物形態特點,即描繪人物外貌及神態描寫的句子,先析外在特點,然後在特定的環境中思考分析體會人物情感。
抓住人物言語內容,領悟其心。即抓住人物語言,聯繫上下文,由表及裡,辨析領悟人物思想情感。
抓住人物行為特點,品析其神。幾抓住描寫動作的關鍵詞句,理解表層意思,分析深層含義,品悟人物的精神風貌。
了解人物的生活環境,把握文章主旨,這是基礎,然後分析人物特點,理解人物形象。
⑻ 如何分析電影——(三)影片人物分析
三人物 電影中的人物,是電影創作中的核心,也是作品的核心。反過來講,人物的塑造,是電影導演創作的重中之重。我們對文學的理解是「文學是人學」「風格即人」。同其它的藝術形式相比較,電影的創作也是緊緊地圍繞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展開的。可以這樣認為:電影中的人物是敘事的核心,是矛盾沖突的核心,是影片造型的基礎。 對於電影的基本要求,我們希望是在一系列的場景中,事件中,動作中,對話中看到的不是一般的人(具體的演員),而是鮮活的、有性格的人物。 世界電影中的常規情況是,觀眾對於電影中的人物(其實是對演員)感興趣,對於電影中的故事感興趣,對於電影的主題感興趣,才會全方位的對電影給予關注。我們所理解的「人」,是自然的人,社會的人。電影中的「人物」,是電影敘事中、戲劇結構中的「符號」和「虛構」的人,是由演員(職業的、非職業的)扮演的銀幕形象。在我們的潛意識中,人物——演員,演員——角色,這兩者交替的認同。我們在分析電影時,對人物的分析應該把握住如下問題:1.分析N物在影片中擔當的角色: 我們理解的電影中的人物,往往是電影中演員扮演的「人物」十演員自身形象的綜合感覺。人物有時候是一個具體的概念,有的時候是一個抽象的概念。 電影中的人物是敘事的主體;是電影情節中的主要情節的發動者和承擔者;有的時候,電影中的一些人物對情節並沒有特別大的幫助,僅僅是一種「象徵」,是一種「符號」。 我們的心理意識和思想意識無法超越的是,我們很難將某一個「演員」的形象,從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中分離出來,往往是三種思維定式:A:影片中的人物一演員本身。B:影片中的人物一$員十人物。C:影片中的人物一一人物。2.分析影片中人物的表現方式: 電影中的人物表現,不僅僅是影片的整體敘事及情節,也不在於其出現場影的多少,對白台詞的多少,鏡頭數量的多少,而在於具體表演、表現的方式。大體有如下四種方式:1)人物外形表現:影片中的人物的外形,是影片人物的重要的性格特徵和重要的視覺信息。 在影片的製作過程中,更為重視其服裝,發型,化裝的處理。例如:美國早期默片時代的經典人物卓別林,其外表很有特點,在電影中的視覺外形形象極為鮮明。影片中的人物外形不但要符合影片的敘事,還要有鮮明的特徵。2)人物景別表現: 某一個人物在電影的表現中,有時更多的是用某一種特定的鏡頭景別處理。其目的是想充分地利用鏡頭的景別,著得對人物進行心理、情緒、表現的描寫,即使是某一個人物用 多種景別處理畫面,或者是眾多的人物分別用不同的景別加以表現,也是要對人物進行性格和心理的刻畫。 例如:《我的父親母親》中,「母親」年輕時的敘事和人物形象,更多的是採用近景、特寫和全景、遠景的交替應用,「母親」年老時的敘事和人物形象,更多的是採用全景的鏡頭來完成,影片的總體風格基本是這樣一種規律的處理。3)人物形體表現: 電影敘事和場景中人物的形體方式處理,大多數是經過導演和演員精心設計的。因為,人物的形體處理的方式和狀態,不光是為了敘事,為了場景,更多的是為了人物形象的塑造,甚至是為推動影片的情節。 例如:影片《我的父親母親》中,彩色回憶時空段落中,年輕的「母親」,人物的形體永遠是處在運動之中,處在站立和跑動之中;而黑白現實時空段落中,年老的「母親」,則恰恰是相反的處理,大部分形體表現處理成為靜止的形態和坐姿狀態。4)人物位置表現: 影片攝影畫面構圖中的人物位置,無論是在影片風格,畫面效果人物塑造上都有其特殊的意義。在具體畫面處理的方式上,有的人物在畫面上是居中處理;有的人物在畫面上是居邊處理;有的人物位置乾脆是不規則的卡頭卡腳處理。 例如:影片《黃土地》的人物位置的整體風格是居中處理。影片《一個和八個》的人物位置的整體風格是居邊處理。這兩種不同的處理方式,使得影片畫面構圖中的人物位置有一種鮮明的造型效果。其實,這都是一種影片敘事、手段、風格的外延。 從影片的宏觀上分析人物的表現方式,在影片的創作過程中,一定是導演十分重視的技巧與元素。通過這種細致和量化的分析,我們可以進一步了解影片的風格、畫面、效果、技巧、結構和導演方法。3.分析N物動作的表現技巧: 影片中決定人物動作的重要因素是環境、事件和規定要求。作為導演,對於人物動作的簡單表現和復雜表現,在影片的敘事風格上會產生不同結果。那麼,核心的問題就是導演採用什麼樣的鏡頭技巧來反映和表現這些人物的動作。這時敘事中的人物動作成為了內容,鏡頭處理表現技巧成為了形式。 我們在分析影片的人物動作時,討論人物動作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動作方式,僅僅是我們分析人物的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同時我們要分析影片的鏡頭中和段落中採用什麼樣的具體鏡頭技巧(方法),來表現此時此地的人物動作。 導演在實際創作和拍攝處理上,可以是用不同的鏡頭技現(方法),拍攝和表達不同的人物動作,也可以是用相對固定(一樣)的鏡頭技巧(方法),表達同一的動作和不同的動作。如果是採用後者的處理方式,就會產生影片人物動作鏡頭技巧(方法)處理上的特殊風格。 例如:導演陳凱歌拍攝的影片《黃土地》,大量地採用靜止(靜態)的鏡頭完成畫面的表達,採用極為有限的搖鏡頭表現部分的人物動作和運動,表現場景的空間;導演徐克拍攝的影片《新龍門客棧》大多數是採用誇張、變形的鏡頭畫面形式表現各種人物的近景和動作;導演吳宇森拍攝的大部分分影片,大量地在敘事鏡頭和動作鏡頭中採用高速攝影(慢動作)的鏡頭技巧,來表達影片中人物的動作的異化,具有一種人物形象塑造的浪漫、飄逸與超然感覺,有一種影片「暴力」美學的特徵。4.分析場景中、鏡頭中人物的光線形式: 按電影的常規分析,場景中、鏡頭中人物的光線的形式應該有其相對的設計性、獨立性、形象性、鮮明性。 人物光線的形式,除了受到場景、空間、環境、光源的位置、方向、性質的影響外,還要受到影片的主題、內容、風格、樣式、敘事、情節和導演處理的制約。 有的時候,為了達到人物形象的塑造,賦予影片中某一個人物以一種特定的光線形式。只要這個人物一出現,這種專門設計的光線的效果就存在。 例如:導演張藝謀的影片《大紅燈籠高高掛》中,陳老爺這個人物的光線形式,就是具有相當程度的規定性,完全是逆光、剪影、半剪影的處理。使人物的形象刻畫十分鮮明,增加了人物的神秘感,在影片的敘事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的時候,為了達到影片敘事情節的表達,在影片中賦予某一個人物以一種特定的光線效果,這個人物走到哪裡,這種光線效果就帶到哪裡。美國影片《現代啟示錄》中,威拉上尉歷盡艱難,深人到叢林中去尋找庫茨上校,在影片的結尾的場景中,叢林中庫茨上校的居住地的光線效果,則完全是主觀化的處理,人物只有逆光的處理,很神秘,很形式。 有的時候,攝影光線的處理完全是為了影片全片的風格,使某個或者某幾個人物,採用一種特定的光線效果形式。 例如:導演關錦鵬拍攝的影片《阮玲玉》中,現代時空(演員扮演的段落)的人物處理,假定性的人物送光、輪廓光十分鮮明,很有現代感和唯美性,超越了早期資料影片的審美氛圍,在光線的形式上,形成了兩個不同時空的交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