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吝嗇鬼》主要講了什麼
《吝嗇鬼》是法國作家莫里哀的散文體喜劇,共5幕作品,寫於1668年。高利貸者阿爾巴貢慳吝刻薄、嗜錢如命,他要兒子娶有錢的寡婦,要女兒嫁給半百的老頭,自己卻打算不花錢地娶一個年輕貌美的姑娘。這姑娘碰巧是他兒子克萊昂特的情人瑪麗雅娜。克萊昂特為了幫助瑪麗雅娜,偷走了阿爾巴貢埋在花園里的一萬金幣,阿爾巴貢發現後氣急敗壞,痛不欲生。追贓追到管家法賴爾身上,卻追出這個管家和他女兒是一對情人。克萊昂特表示,要是阿爾巴貢同意自己的婚事,就把一萬金幣還給他。
正在這時,昂塞耳默應約前來簽訂與阿爾巴貢女兒的婚約,原來他是法賴爾和瑪麗雅娜的父親,他表示願意拿出一切結婚費用,這才使阿爾巴貢點頭應允兩對年輕人成為眷屬。
《吝嗇鬼》成功地刻畫了資產者貪婪吝嗇的丑惡本質。和達爾杜弗一樣,阿爾巴貢也成為法國文學中最著名的典型形象之一。馬克思指出:「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歷史初期,——而每個資本主義的暴發戶都個別地經過這個歷史階段,——致富欲和貪欲作為絕對的慾望占統治地位。」
阿爾巴貢的形象生動地體現了處於發展初期的資產者的特徵:貪婪與慳吝在他身上是以絕對情慾的形態表現出來的。他剋扣子女的花費,吞沒了他們所繼承的母親的遺產,逼得他們「到處舉債」。他出嫁女兒看中的是男方「不要嫁妝」,認為這就是「美貌、青春、門第、名聲、智慧和正直」,他請客時讓僕人設法用8個人的飯菜款待10個人,他不但不肯負擔兒女的結婚費用,還要親家給他做一身參加婚禮的禮服,「總之,他愛錢比愛名聲、榮譽和道德全厲害多了。他一見人伸手,就渾身抽搐。這等於打中他的要害,刺穿他的心,挖掉他的五臟」。他的廚師兼馬車夫敘述的一些揶揄他的逸聞有的確是事實,例如說他夜裡偷喂馬的蕎麥結果挨了一頓痛打。
作者通過這些描繪,寫出了吝嗇的性格同貪得無厭地攫取財富的沖動之間的孿生關系,這就象一個錢幣的正反兩面一樣。最精彩的一幕是阿爾巴貢發現被盜之後心理狀態的描畫:
「捉賊!捉賊!捉兇手!捉殺人犯!王法,有眼的上天!我完啦,叫人暗殺啦,叫人抹了脖子啦,叫人把我的錢偷了去啦。……我可憐的錢,我的好朋友……既然你被搶走了,我也就沒有了依靠,沒有了安慰,沒有了歡樂。我是什麼都完啦,……我再也無能為力啦,我在咽氣,我死啦,我叫人埋啦……我要告狀,拷問全家大小:女傭人,男傭人,兒子,女兒,還有我自己。這兒聚了許多人!我隨便看誰一眼,誰就可疑,全象偷我的錢的賊。……我找不到我的錢呀,跟著就把自己弔死。」
這真是「愛錢如命」4個字的生動寫照。
莫里哀的觀察比前人更深刻的地方還在於他指出了這個資產者身上存在著「積累欲和享受欲之間的浮士德式的沖突」。他雖然已過花甲之年,卻仍然沉迷於女色之中。他的哲學是既要滿足肉慾要求,又要盡量少花錢。但當兩者發生沖突時,他寧可選擇後者。
在這個劇本里,高利貸者的心理特徵被刻畫得惟妙惟肖:他一心考慮的是如何把盡量多的錢拿去放債,看到兒子的打扮,馬上就和放債聯系起來,認為這身打扮足夠拿去放一大筆債;提到賠錢,他馬上就說可以拿賭贏的錢去放大利;他計算起利息來,迅速精確,一分一毫不差,完全是個老手;他放債的手段狡黠而毒辣,詭稱什麼自己手邊無款,只得以二分利向別人借入,結果要二分五厘利息,這還不算,另有一部分現款,要以一大堆「破銅爛鐵」的實物來頂替,因他知道借款人十萬火急,勢在必借。他兒子痛斥他是「殺人不見血的兇手」,「放印子錢,非法致富」。高利貸者的面目在這里可以說是被揭露無余。
《吝嗇鬼》是莫里哀的代表作之一。劇中阿爾巴貢的形象,具有重要的典型意義,有助於人們了解資本主義發展初期資產者的活動方式和階級本質。
但是這個喜劇的結局是不合情理而又落於俗套的。阿爾巴貢的形象在前4幕不僅生動,而且有發展,到第五幕便停滯不前。
作者企圖以巧合的手段構成喜劇的結尾,結果違反了生活真實和藝術真實,無論從思想上和藝術上來看,這都是敗筆。
B. 求法國電影吝嗇鬼.................什麼都行,能下就行
鏈接:https://pan..com/s/1Col-1P6HynCJ9nsaHL10LQ
該片講述了人盡皆知的吝嗇鬼阿巴貢總想做發財的美夢,在干涉一雙兒女的感情過程中發生的可笑故事。
C. 歐也妮·葛朗台中的四個吝嗇鬼分別是誰
1、夏洛克
(英國戲劇家 莎士比亞喜劇《威尼斯商人》) 他是猶太人,高利貸者,貪婪、吝嗇、冷酷和狠毒;雖然腰纏萬貫,卻從不享用,一心想著放高利貸。極力限制女兒傑西卡與外界交往,使其帶著錢財與情人私奔;無情地虐待剋扣僕人,甚至連飯也不讓人吃飽;十分痛恨威尼斯商人安東尼奧,因為他慷慨大度,樂於助人,憎惡高利貸者。
2、阿巴貢
(法國劇作家 莫里哀喜劇《慳吝人》, 或譯名為《吝嗇鬼》、《慳吝鬼》) 阿巴貢是個典型的守財奴、吝嗇鬼。他愛財如命,吝嗇成癖。他不僅對僕人及家人十分苛刻,甚至自己也常常餓著肚子上床,以至半夜餓得睡不著覺,便去馬棚偷吃蕎麥。他不顧兒女各有自己鍾情的對象,執意要兒子娶有錢的寡婦,要女兒嫁有錢的老爺。當他處心積慮掩埋在花園里的錢被人取走後,他呼天搶地,痛不欲生,繪畫出一個視錢如命的守財奴形象。
3、葛朗台
(法國作家 巴爾扎克長篇小說《守財奴》, 原譯名為《歐也妮·葛朗台》) 那麼,如何認識葛朗台這樣一個典型的人物呢? 葛朗台是個吝嗇鬼。葛朗台一生只戀著金錢,從來只是認錢不認人。侄兒查理為父親的破產自殺而哭的死去活來,他居然說:「這年輕人(指查理)是個無用之輩,在他的心裡是死人,而不是錢。」在葛朗台看來,查理應該傷心的不是父親的死,而是他不僅從此成了一貧如洗的破落子弟,而且還得為死去的父親負四百萬法郎的債。
4、潑留希金
(俄國作家 果戈里長篇小說《死魂靈》) 潑留希金是俄國沒落地主的典型,是俄國封建社會行將滅亡的縮影。雖然貪婪吝嗇與葛朗台不相上下,但腐朽沒落則是潑留希金的個性。
D. 找一部法國路易·德菲奈主演的電影
1946年,《巴比松的誘惑》(La Tentation de Barbizon),菲奈斯的第一部電影。
1956年,《穿越巴黎》(La Traversée de Paris),菲奈斯的成名作,在影片中他與法國老牌影星讓·迦本(Jean Gabin)和布爾維爾(Bourvil) 共同合作,使法國觀眾發現了這個32歲的喜劇天才。
1964年,《芳托馬斯》(Fantomas),菲奈斯與讓·馬雷重新演繹芳托馬斯電影。
1964年,《聖特羅佩的警察》(Le Gendarme de Saint- Tropez),第一部也是最好的「警察系列」電影,該系列前後共拍攝了6部。
1966年,《虎口脫險》(La Grande Vadrouille),菲奈斯的代表作,是法國歷史上最成功的喜劇電影,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優秀的喜劇電影。
1967年,《長長的假期》(Les Grandes Vacances),與克勞德·讓莎(Claude Gensac)第一次在電影中扮演夫妻,之後他們先後在10部電影中扮演夫妻。
1967年,《奧斯卡》(Oscar),根據菲奈斯主演的同名戲劇改編的諷刺喜劇。
1973年,《雅各布教士歷險記》(Les Aventures de rabbi Jacob),菲奈斯本人最滿意的作品。
1980年,《吝嗇鬼》(L』Avare),菲奈斯自導自演了夢寐以求的莫里哀著名諷刺喜劇。
1982年,《警察與女警察》(Le Gendarme et les gendarmetees),菲奈斯最後一部電影作品。
E. 求 路易·德·菲奈斯 一電影名
你好,你好!!
是的!
生於1914年7月31日,卒於1983年1月27日.
生平如下:
中文姓名:路易斯.德.費耐斯
英文姓名:Louis De Funès
昵 稱:Fufu (菲菲)
國 籍:法國
生 日:1914年7月31日
星 座:獅子座
職 業:導演,演員,劇作家
成 名 作:《穿越巴黎》
代 表 作: 《虎口脫險》
妻 子: 戈爾曼·艾洛蒂(1936-1942)
( 一 )
1914年7月31日,路易·德·菲奈斯(Louis De Funès )生於一個西班牙裔中產階級家庭。菲奈斯出生時,戲劇家莫里哀逝世271年,電影之父路易斯·盧米埃爾50歲,列寧44歲,卓別林和希特勒都是25歲,希區柯克15歲,法國喜劇演員讓·迦本和塔蒂分別只有10歲和6歲,奧地利的費迪南大公剛剛被刺,而法國新浪潮電影運動的領袖戈達爾和特呂弗都還沒有出生。
菲奈斯成長在歐洲歷史上最乾燥、惶恐的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當二戰結束時,菲奈斯已到而立之年。在這期間,菲奈斯想在戲劇上有所發展,但他沒能在動盪的歲月找到合適的起點。而是在皮貨店裡撿別針,照相館里當小工,最討厭數字的他還當過會計。1936年,戈爾曼·艾洛蒂(Germaine Elodie)嫁給了在巴黎一間又一間酒吧跑來跑去彈鋼琴的菲奈斯,這是一場歷經6年的失敗的婚姻。酒吧的生活雖然苦,至少在餓的時候可以吃飯店剩下來的東西,爵士樂自由輕松的風格排遣掉了彌漫在被佔領的巴黎夜空中的陰雲。
離婚之後,菲奈斯在朋友的勸說之下決定演戲。他用一幕莫里哀的戲劇通過了當時著名的雷米·西蒙的表演學校的考試。菲奈斯沒有錢支付學費,雷米找他談了一次話,允許他免費學習。在那裡他結識了達尼埃爾·格蘭(Daniel Gélin),這個演藝成績平平的演員最早介紹菲奈斯出演了第一部電影《巴比松的誘惑》,從此他開始了10年跑龍套和小角色的生涯。
如果說顛沛流離的生活環境、煩惱的婚姻以及在追求戲劇和音樂的道路上懷才不遇,算是人生必修課,那麼,與菲奈斯同時代涌現的傑出電影人之多,風格之多樣,發展之迅速則顯得難以預料了。
菲奈斯的年代是法國電影界風起雲涌、人才輩出的年代。與菲奈斯同齡兩位著名的喜劇明星讓·迦本和塔蒂都比他成明早,迦本曾經在40年代因成功地扮演了法國著名偵探小說家西默農筆下的「法國版福爾摩斯」梅格雷探長而成名,塔蒂則因他輕松滑稽的生活輕喜劇而成為法國人心中的偶像,還有菲奈斯最崇拜的喜劇明星費南代爾(Fernandel),加上當時年輕有為喜劇新秀安德烈·布爾維爾(André Bourvil),50年代成了法國電影院里笑聲最多的年代。60年代初,世界電影史上最重要的電影運動「新浪潮」湧起一批法國新導演,戈達爾,雷諾阿,特呂弗和馬勒,這是一批才華橫溢的電影天才,在菲奈斯演藝生涯最重要的時期,他們都拿出了自己在電影史上叫得響的代表作,法國電影也因而進入了繼「默片時代」後的第二個黃金時期。而新浪潮運動倡導的嚴肅、簡約和寫實的電影風格,恰恰與菲奈斯的誇張諷刺喜劇格格不入。
無論怎麼看,這樣一個時代,對一個腦袋已經謝頂的靠跑龍套出身的喜劇演員來說,都是生不逢時的,但菲奈斯用自己的不懈的努力和獨特的喜劇天賦在這樣的時代脫穎而出。1965年,菲奈斯與導演烏里和同伴布爾維爾合作的《虎口脫險》,在法國新浪潮電影沉重的現實主題與左岸派晦澀模糊的影像中灼灼而立,成為歷史上最好看、最受觀眾歡迎的戰爭喜劇,影片中那個自私尖酸的指揮家和老實愚笨的油漆匠給這個世界帶來了無以計數的笑聲。
( 二 )
從影40年的菲奈斯,因為跑過太多龍套以致於無法統計他到底演過多少部電影,在第一部電影中他演一個天堂的看門人,接著是酒吧服務生,銀行職員……,他在成名前60多部電影中演了無數令人難忘的配角,最終他在最輝煌的六七十年代以一種「激進的諷刺」風格彌補了喜劇青黃不接的電影空白,塑造了一系列「費奈斯式人物譜」。
芳托馬斯是法國最有名的江洋大盜,他在電影中的出鏡率比「法國版福爾摩斯」梅格雷探長都高,默片時代著名導演路易·菲亞德(Louis Feuillade)在1913到1914年間,用5部電影講述了記者方道爾(Fandor)和警察局長吉弗(Juve)共同追捕大盜芳托馬斯的故事。在影片中,芳托馬斯是一個善於喬裝改扮殘忍狡猾的罪犯,從事暗殺、詐騙和搶劫,警官吉弗(Juve)則是芳托馬斯的剋星,他冷靜,足智多謀,幾次將芳托馬斯送進監獄。後來有很多人先後翻拍芳托馬斯故事,但都不成功。直到導演安德烈·胡奈貝爾(André Hunebelle)決定讓菲奈斯出演警官吉弗,芳托馬斯的故事甩掉了「驚悚現實主義」的陳舊路數,重新給這個傳奇故事點燃了爆笑的喜劇氣息。「菲奈斯版本」的芳托馬斯故事裡,他把吉弗演成了一個自負刁蠻的小老頭,使他比傳說的更生活化,更具有現實的諷刺意義,這個願意打口哨招呼下屬,絲毫不具備當警察的身體素質的局長,對芳托馬斯憎恨不已,卻總成為芳托馬斯耍來耍去的活寶。
與芳托馬斯中那個傻里傻氣的警官相比,菲奈斯在「警察系列」電影中塑造的那個陰奉陽違、鬼頭鬼腦的警察局副局長路德維克就更加自私怪戾,這是一套先後拍攝了6部的法國喜劇電影史上最成功的系列喜劇:《聖特羅佩的警察》、《警察在紐約》、《警察結婚記》、《散步的警察》、《警察與外星人》和《警察與女警察》,這一群法國富翁度假別墅最多的小城聖特羅佩的圍繞在菲奈斯的身邊不折不扣的鴕鳥警察,他們彼此吹吹拍拍,在各種奇遇中笑料百出,遇事相互推卸責任,領功封賞卻爭先恐後,經常糾纏在一些與破案無關的小事上逞口舌之能。似乎從此打下了一個「搞笑警察」的模子,一直到德斯利·尼爾森的美國「白頭神探」和後來的「的士速逮三部曲」。
如果沒有《虎口脫險》如此風光的國際聲譽,菲奈斯本人最喜歡的電影《雅各布教士歷險記》則是他名至實歸的代表作,使菲奈斯的演藝生涯達到了個高潮,上座率高達到7百萬。據說烏里在拍攝時經常因為笑得太厲害,致使攝影機劇烈抖動不得不重拍。影片講述菲奈斯的女兒即將嫁給將軍的兒子,他無意間捲入了一場「政治陰謀」,同時一個著名的猶太教士來法國參加宗教活動,結果從機場開始,警察、恐怖份子、年輕的總統、知名教士和菲奈斯女兒的婚禮就攪在了一起,該劇劇情緊湊,線索復雜,笑料百出,人物眾多且性格鮮明,不僅有許多的菲奈斯的拿手好戲,還緊扣當時法國社會重要的宗教分歧和種族主義,給以往菲奈斯誇張喜劇注入了浪漫的溫馨。至今劇中在口香糖加工廠那段戲仍然是許多喜劇效仿的經典橋段。
菲奈斯還演過用一根小棒指揮芭蕾舞女演員的指揮家(《指揮家》),對雇員吝嗇粗暴卻對客人百般諂媚的飯店老闆(《總統失蹤記》),嫌貧愛富阻止女兒自由戀愛的大資本家(《奧斯卡》)和西班牙國王的貪婪使臣(《瘋狂的貴族》),最後他終於如願以償地自導自演了夢寐以求的莫里哀名劇《吝嗇鬼》,塑造了法國電影史上唯一的阿拉貢。
( 三 )
今天的喜劇已經容納了很多表演之外的因素,比如戲仿,特效和漫畫,菲奈斯喜劇中雖然也有懸疑情節和動作場景做陪襯,但主要還還是在於演員的表演。他把舞台戲劇的喜劇手段搬上了銀幕:誇張的手勢,各種身體語言和聲音語言的運用以及對白的表情化。
與過去那些喜劇演員的重要區別在於,他成功地表現了喜劇中被諷刺的對象,並使一群可氣、可恨的人物成為喜劇主角,抓住了這些人的本質特徵挖掘了人性的可笑之處,因而他的諷刺是激進的,從市儈到名人,從小氣鬼到大資本家,從知識分子到小丈夫,人最卑微的品質套上了菲奈斯的外套竟然起到了前所未有的哈哈鏡效果,人們在看到那些自私、蠻橫、驕傲、獨斷和格格不入的角色而反思日常生活,他的表演後來變成了巴黎一些戲劇學校入學考試的一道測試題。
菲奈斯平時非常謙遜,也經常在反思自己的表演方向和喜劇風格,他說:「在剛開始時,從未,我從不敢相信我能如此挑剔的觀眾笑了這么多年。我問我自己還能繼續讓人開心多長時間。它讓我害怕,就像腦袋上懸了一把劍。我讀過和聽過一些關於我的東西,我知道我不能永遠都只停留在一個地方,只有走得更遠。」
當他剛剛導演過自己的第一部影片後,1983年1月27日,他因心臟病發逝世,他給這個世界帶來太多太多的歡樂了,以致於上帝不捨得讓這個善良人在離去之前承受太多痛苦。斯人一去20載,我們卻還對著屏幕愣愣地以為他仍活著。今年1月各大雜志的封面以及書店電影專架上都刊登這個人的笑臉,算是對一種永恆笑聲的紀念,從法國國慶之夜開始,每周六在法國電視6台輪回播放菲奈斯電影,我們發現與菲奈斯同活躍銀屏上的還有別的知名喜劇演員,布爾維爾,考呂什,他們也同樣的優秀,但是被菲奈斯的笑臉給淹沒了,菲奈斯製造了一個時代。
謝謝!! 14298希望對你有幫助!
F. 法國電影吝嗇鬼2016女兒就是男主他女兒叫什麼不是電影里的名字是現實的名字
諾埃米·施米特。
諾埃米·施米特,演員,參演電影《女學生和亨利先生》、《凡爾賽 第一季》、《小氣鬼》。
2016出演《小氣鬼》,在劇中飾演吝嗇鬼戈蒂埃的女兒勞拉,這部影片延用了一貫的法國喜劇特色,搞笑,溫情,並且演技誇張中帶些現實的哲理。
影片劇情:
講述的是一個出生以來就小氣摳門的小提琴家戈蒂埃,在人生中出現了愛慕者大提琴家瓦萊麗和突然找上門的女兒勞拉後,戈蒂埃發生了一連串的改變歷程。
男主戈蒂埃的父親是一個揮霍無度的男人,在戈蒂埃還未出生時,就受到母親勸導他今後要節省的胎教。話說胎教的重要性,所以男主從小到大,日常生活中所有的一切都能省就省,他的人生只有一個目標,就是掙錢,省錢,存錢。
為了省錢,戈蒂埃吃過期的食物,從不參加同事的人情「分子錢」,演出服和鞋子都是借用同事的,對於物業籌集改造搬運垃圾項目的費用拖欠不繳,導致項目一直無法完成,鄰居和同事都不喜歡他。
直到出現了一個新同事,新來的大提琴家瓦萊麗對戈蒂埃的琴藝很欽佩,而男主也對大提琴家有好感。男主的銀行經理讓男主請女主吃飯,但是吃飯要花錢,男主於是在考慮中。
這時,一個年輕的女孩出現了,女孩名叫勞拉,原來是他從不知道的女兒,他過去的女友在兩人分手後生下了女兒。
女兒的媽媽要去印度旅行一個月,而女兒勞拉想要多了解父親,所以搬來跟父親住一段時間。在勞拉小的時候,聽母親說父親去了墨西哥,為的是幫助墨西哥的孤兒們,父親從小在勞拉的眼裡,就是一個正直有愛心的人。
這其實是母親為了女兒編造了一個善意的謊言,但是女兒對父親的慈善行為信以為真,為此理解父親的種種摳門小氣,就是為了省下錢來幫助那些孤兒們。
為了留在父親身邊一段時間,她甚至願意支付房租給父親戈蒂埃。而女兒勞拉的出現,雖然她支付了房租,但是對於摳門吝嗇的戈蒂埃還是多很多麻煩,比如會用多的電費,水費等。
但是自從女兒跟鄰居們說了父親幫助墨西哥孤兒的事情後,鄰居們開始對戈蒂埃的態度改變了,並且鄰居們也開始有行動的參與到這個項目。戈蒂埃的同事們也都對戈蒂埃這個出名的吝嗇鬼開始友善了。
新同事瓦萊麗也從勞拉的口中知道了這個善舉,她約戈蒂埃和勞拉參加了一個慈善晚會,戈蒂埃出席晚會並上台進行了演講,在眾人的鼓動下,戈蒂埃竟然給慈善晚會開出了一張3000歐元的支票。
但是戈蒂埃下台後,他的吝嗇本能讓他將捐款支票撕掉了,撕碎的支票被勞拉發覺了,以父親為驕傲的勞拉,發覺了父親的本質,就是一個不肯給予的人。
傷心的勞拉離開了父親,戈蒂埃在勞拉遺落的手機里,發現了勞拉跟母親的聊天內容。
戈蒂埃跑去了勞拉工作的醫院,見到了勞拉的母親,才發現女兒不是在那裡上班,她是每周要洗腎三次,現在她唯一的腎臟也不行了,除非有合適的腎源。
但是勞拉母親的血型跟女兒的不同,於是她想到了要女兒先去接觸父親,讓戈蒂埃接受女兒後,可以捐腎給女兒挽救女她的生命。
戈蒂埃的內心被觸動了,女兒的到來,讓他不再孤獨,大提琴家瓦萊麗對他的愛慕,也讓他感受了愛情的美好,「墨西哥孤兒」的善舉,讓他得到了人們的友善和肯定,讓他感受到關心和溫暖,這讓他下決心改變自己。
影片的最後,戈蒂埃為女兒捐了腎,還帶著女兒到墨西哥看望孤兒並且捐款,完成了女兒兒時的願望。
G. 求好看的法國喜劇電影
強烈推薦《歡迎來北方》。菲利普(凱德·麥拉德飾)是法國南部普羅旺斯一家郵局的局長。妻子朱麗葉(祖伊·費利克斯飾)成天悶悶不樂,這也影響到他的生活。為了取悅妻子的歡心,他決定欺騙上級想調離到里維埃拉工作。然而他沒有預料到的是,自己將會被調到北部貝爾格的一個小城鎮去。對北方人充滿偏見的菲利普,認定北方是一個可怕的地方,天寒地凍,老百姓愚昧無知,還說著晦澀難懂的方言。菲利普別無他法,只能硬著頭皮去上任。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他發現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地方,一個精神煥發的集體,人人隨和親切。他還結交了新朋友安東尼(Line Renaud飾)。當菲利普回到家中的時候,朱麗葉難以相信丈夫竟然會喜歡北方。她甚至懷疑他是在撒謊。為了讓朱麗葉放心,也為了過上更加簡單安逸的生活,菲利普讓妻子相信了過去他所見過的地獄式的貝爾格如今有多麼美好。正因為如此,他們的生活也變得越來越美好。
H. 求一部關於吝嗇鬼的外國電影,好像中央台放過
樓主找到了沒有 我也在找啊 絕對不是阿巴貢那部電影 印象中電影出現過妓女、沉默不言的大主教等人物 硬是記不起片名了。
I. 《吝嗇鬼》是誰的作品
【評價】他是一個獨來獨往的人,他的喜劇接近悲劇,戲寫得那樣聰明,沒有人有膽量敢模仿他。
——歌德
他的榮譽什麼也不缺少,我們的光榮卻缺少了他。
——法蘭西戲劇院
【簡介】莫里哀(Moliere),(1622~1673),法國喜劇作家、演員、戲劇活動家。法國芭蕾舞喜劇的創始人。本名為讓-巴蒂斯特·波克蘭(Jean Baptiste Poquelin),莫里哀是他的藝名。莫里哀是法國17世紀古典主義文學最重要的作家,古典主義喜劇的創建者,他在歐洲戲劇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曾享受貴族教育,但不久就宣布放棄世襲權力,從事戲劇事業。他創立「光耀劇團」,慘淡經營,曾因負債而被指控入獄。後來,他不顧當時蔑視演戲的社會風氣和家庭的反對,毅然離家出走,在外飄流了十多年。由於他積累了豐富的生活素材,編寫演出了一系列很有影響的喜劇。最後,莫里哀作為劇團的領導人重返巴黎,此後,他一直在巴黎進行創作演出。
莫里哀生活在資產階級勃興、封建統治日趨衰亡的文藝復興時期。他同情勞動人民,筆鋒所向,揭露的是昏庸腐朽的貴族,坑蒙拐騙的僧侶,無病呻吟的地主,冒充博學的「才子」,還有靠剝削起家而力圖「風雅」的資產者,利慾熏心、一毛不拔的高利貸者……他從各個側面勾畫出了剝削階級的丑惡形象。但他還沒有注意到正在形成的工人隊伍,因此他筆下的正面人物,常常是那些被嘲諷者的僕人、佃戶、工匠,這些人總是以高妙的手段使對方當場現形,讓剝削者在觀眾的哭聲中受到批判。
1659年,莫里哀創作《可哭的女才子》,辛辣地諷刺了資產者的附庸風雅,抨擊了貴族社會所謂「典雅」生活的腐朽無聊,因而觸怒了貴族勢力,遭到禁演。但莫里哀並未被嚇倒,連續編演了《丈夫學堂》和《太太學堂》。《太太學堂》因宣揚新思想,要求沖破封建思想牢籠而被指責為「淫穢」、「詆毀宗教」,又遭到禁演。莫里哀奮起還擊,寫了《〈太太學堂〉的批評》和《凡爾賽宮即興》兩出論戰性短劇。1664年,莫里哀寫成傑作《偽君子》,1668年,他又創作了另一部力作《吝嗇鬼》。
莫里哀是位喜劇大師,但是他的死卻是一場悲劇。為了維持劇團開支,他不得不帶病參加演出。1673年,在演完《沒病找病》最後一幕以後,莫里哀咯血倒下,當晚就逝世了,終年51歲。由於教會的阻撓,他的葬禮冷冷清清。
莫里哀給後人留下了近三十部喜劇,我國曾翻譯出版的作品有二十多種。莫里哀不僅是位傑出的劇作家、出色的導演,還是一位造詣極高的演員,他以整個生命推動了戲劇的前進,以滑稽的形式揭露了社會的黑暗,是法國古典主義(Le Classicisme)文學,以及歐洲文藝復興(La Renaissance)運動的傑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