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人物 > 觀看一部有關音樂人物傳記的電影寫觀後感

觀看一部有關音樂人物傳記的電影寫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2-08-28 04:36:53

Ⅰ 誰會寫"音樂之聲"電影的觀後感

很好的電影,值得一看,真實故事改編 當了一篇 這是一部刻畫得非常細膩、畫面非常唯美的溫馨、歡快的音樂電影,它講述的是修女瑪利亞到退役艦長特拉普家裡給他的七個小孩當家庭教師的故事。 修女瑪利亞喜歡自由,熱情奔放,活潑開朗,喜歡唱歌,修道院院長認為她不適合當修女,就把她介紹到沒有妻子的前奧地利退役艦長家裡,給他的七個小孩當家庭教師。特拉普艦長一家住在面向湖的一座美麗的大別墅里,自從他的妻子去世後,他就把家裡當成軍艦來管理。他要求孩子嚴格按照他定的作息時間行事,甚至不準他們唱歌。他的簡單而又有些粗暴的管理方式使整個家庭陷入了一種呆板、冰冷的氛圍中,沒有歌聲,甚至沒有笑聲。孩子們很排斥家教,瑪利亞已經是他們的第十三任家庭教師了。開始時他們百般捉弄瑪利亞,不過很快他們就被瑪利亞的善良、細心的呵護和設身處地的理解征服了。在特拉普艦長離開期間,瑪利亞帶他們出去玩,教他們唱歌,漸漸地和他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艦長回來時,發現整個家庭在瑪利亞帶領下充滿歡笑和音樂之聲,很是感動。愉快溫馨的氣氛也喚起了他的幾乎塵封的情感,於是他拒絕男爵夫人和瑪利亞結婚了。可是熱愛祖國的他不願意為德國服務,一家人終於通過演唱表演巧妙地逃走了。 這是我最喜歡的一部音樂影片,喜歡裡面奧地利美麗的阿爾卑斯山的山坡,喜歡那清澈的湖泊和雅緻的別墅,喜歡那群活潑可愛的孩子,喜歡瑪利亞的善良開朗和自由熱情,喜歡特拉普艦長反納粹、追求自由的勇氣,喜歡那種人與人之間的溫馨的情感,喜歡裡面那種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喜歡那些或歡快或抒情的音樂…… 無論是那美麗的自然風光還是溫馨的人情,亦或是那感人的愛情故事還是那些動人的音樂,影片都演繹得淋漓盡致。這是一部從哪方面看都非常值得欣賞的影片,現在我就裡面的音樂談談自己的一些感受。 首先是歌曲《音樂之聲》,它也是本部影片的主題曲。這首歌開篇就由瑪利亞演唱出來。隨著鏡頭的移動,我們看到了翠綠的草地,清澈的溪水,還有遠處綿延的青山,高遠的天空,而且似乎聞到了空氣里陽光的氣息。活潑開朗的瑪利亞那動聽的歌聲,回盪在山間,使觀眾不由自主地陶醉其中。那歌聲中有對大自然的熱愛,有對自由的嚮往,還有歌唱者的那種快樂和陶醉。在特拉普艦長外出的那段時間里,瑪利亞把這首美麗的歌曲教給孩子們,作為他們送給男爵夫人的禮物。特拉普艦長聽到這首美妙動聽的歌曲之後,不由自主地跟著唱了起來,那冰凍了不知多久的心也開始悄悄融化。這首歌里的快樂和熱情感染了每一個人,也讓特拉普艦長明白了瑪利亞給這個家庭帶來的是什麼,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他知道瑪利亞是無可取代的,他也開始改變他獨斷專行的習慣。 還有就是歡樂大方的《哆來咪》。這是瑪利亞教給孩子們的第一首歌。那天在郊外她開始教孩子們唱歌時發現,從沒唱過歌的孩子們一下子很難學會,她就把七個音符和諧音字聯系在一起,編成一首歌,琅琅上口,孩子們馬上就學會了。這是一首很輕松很歡快的歌曲。當孩子們唱起這首歌時,他們的快樂溢於言表,你簡直無法把現在的他們和以前的那種古板得沒有任何生氣的生活聯系在一起。正是瑪利亞的這首歌首先喚起了孩子們對音樂的熱愛,進而對生活的熱愛。從此以後,他們的生活里開始有了音樂的陪伴。 可愛的孩子們演唱的那首《晚安,再見》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是瑪利亞特地為他們編的,七個孩子演唱這首歌時特別有默契,配合得很好。也他們第一次在家庭晚會上表演時就獲得了所有客人的稱贊。這首歌的演唱把孩子們的可愛,純真表現得淋漓盡致。最後他們全家也正是通過這首歌向祖國和人民道別,那個場合的演唱增添了些許別離的傷感,使這首歌有了另一番韻味,不變的是,它仍然那麼讓人感動。 特拉普艦長演唱的那首深情、舒婉的《雪絨花》是影片中我最喜歡的一首歌曲。當特拉普艦長受孩子們和瑪利亞的請求開始演唱這首歌時,那種對故土和對祖國的深情使他卸下了所有的偽裝,平常的那種嚴肅不苟言笑甚至冷漠盪然無存。從他那飽含深情的歌聲中,我們看到了另一個溫情、敏感的特拉普艦長。原來高大威嚴的他,內心裡也有這么多柔軟的地方,他對祖國的那種發自內心的深情讓人感動。特別是他在音樂會上的那次演唱更精彩。不願意背叛深愛的祖國和人民的他決定帶領全家逃出奧地利,臨別之際,他唱了這首歌。他通過這首歌表達了自己對祖國對人民的熱愛和深深的不舍,同時也借這首歌表達自己對德國統治的強烈反抗。唱到一半時,他就哽咽得唱不下去,瑪利亞接著唱了下去。他們全家也一起唱了起來,而且帶動全場的人唱起來。那深情的歌聲令人久久無法忘懷。 影片中的其他歌曲如《孤獨的牧羊人》等也很優美,這里不一一細說了。 影片通過這些音樂很好地展現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對刻畫人物的性格,推動故事情節發展都有很大的作用,整部影片沉浸在一片優美的音樂之聲中,我們在音樂聲中去欣賞影片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節以及思想感情,輕松,自然。 這部影片把動聽的音樂和美麗的自然風光以及溫馨的人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確實是一部難得一見的好片。

Ⅱ 阿甘正傳觀後感1500字左右

《阿甘正傳》是很受歡迎的電影,據說它能鼓舞人心,給予觀眾奮斗下去的勇氣和決心。那麼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阿甘正傳》 觀後感 1500字,一起來看看吧。

《阿甘正傳》觀後感1500字

反復看過了幾遍《阿甘正傳》這部影片,每一次看總能或多或少有點收獲。這是一部人物傳記電影,而這部傳記影片又堪稱是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影片以多人物線的手法展現了傳奇的一生:阿甘,從智商只有75分而不得不進入特殊學校,到 橄欖球 健將,到蝦船船長,到跑遍美國……阿甘以先天缺陷的身軀,達到了許多智力健全的人也許終其一生也難以企及的高度。

電影以一片羽毛的飄落為電影的開始,這片羽毛的飄落不正是如同一個降落人間的生命,當這片羽毛在天空中飛行,經過高樓、樹、汽車等,你不知道它要去哪裡,會落在哪裡,這不恰恰說明了人這一生如同羽毛的飄落一樣都是未知數嗎?最後這片羽毛飄落到了阿甘的腳下,開始了阿甘著傳奇的一生。影片又以一片羽毛結束,這或許是一種結束吧,對阿甘傳奇人生畫上了一個句點,但我猜想,它未嘗不是一個開始,一個小阿甘的開始。這樣的開頭和結尾其實正是影片在暗示我們:這個世界上,如果有人把生命看得像羽毛般純潔、平淡而美麗,那麼,這個人,一定是阿甘。

阿甘的人生,有一半是他母親締造的,而另一半是阿甘自己創造出來的。他註定不是一個出類拔萃的人。而上天又是如此的公平——往往會令起點不高的人比天生優越感十足的人更早更深刻地認識到生活中的真實。阿甘的母親給阿甘的是一筆精神財富,這樣的哲學理論在母親給他的那一刻起就已經轉化成他自己的東西。就如他坐路邊的長椅上和不相識的路上講述他的傳奇,他在每一個理論前面加上三個字:媽媽說。

阿甘是個非常聽話的孩子,這些話他都記住了,他說,笨人有笨人的作為。當珍妮叫他快跑的時候,他跌跌撞撞地跑了起來,跑散了他記憶中第一雙神奇的鞋子,也發掘出了他的第一項潛質:跑。他一直在跑,開始是逃跑,後來他跑進了橄欖球隊,再後來跑進了大學,跑得了學位。在戰場上,他仍是牢記珍妮的話,跑回了自己的性命,也跑回榮譽和友情。

阿甘一生中只有一種愛支撐人生,那就是母愛;阿甘一生只愛一個女孩珍妮,除此他永遠心如止水;他可以為了紀念死去的戰友巴布,而干起自己並不熟悉的捕蝦業(僅僅是由於巴布的一句話)。

在生命的每一個階段,阿甘的心中只有一個目標在指引著他,他也只為此而踏實地、不懈地、堅定地奮斗,直到這一目標的完成,又或是新的目標的出現。沒有單純的抉擇就不會沒有心靈的雜念;而沒有心靈雜念的人,大概才能夠在人生中舉重苦輕。

導演試圖通過珍妮說明到底該以怎樣心態面對人生,是面對命運的殘酷聲嘶力竭,還是自甘墮落,又或者像阿甘一樣,把上帝所賜予的做到最好?影片中還有一個關鍵人物--丹中尉。在越南戰爭中,阿甘救出了丹中尉,可是他雙腿中彈,成了一個沒腿的怪物。他怨恨阿甘,因為他覺得自己應該帶著榮譽死去,而不是苟延殘喘。嗜酒,嫖妓便成了他麻痹自己生活的方式。其實在丹中尉的心裡,他想改變自己糟糕的狀況,不想被人罵作廢物。當他的妓女朋友罵阿甘是傻瓜的時候,他發怒了,但從那句:「阿甘,新年快樂」中,我們也能能體會到他深深地無奈。就在這個時候,丹中尉與阿甘一起捕蝦,最後他們幸運的躲過風暴,發了大財。就在這時,丹中尉對阿甘說:「這么長時間以來我一直沒有對你說一聲謝謝。」可以看出,正是因為阿甘,使得丹中尉學會了面對自己,他從阿甘那裡學來的使他能夠微笑著面對上帝,從容地在大海中 游泳 。

其實,阿甘終歸只是一個虛構的人物,影片只是想通過這個人物的經歷,教導人們一種不一樣的人生態度,就像阿甘那樣,不管下一步要面對什麼,他總能平淡地接受,並把自己做到最棒,不是怨天尤人,也不是自暴自棄,阿甘所做的,其實是最簡單,做最好的自己,別停下你的腳步。

阿甘正傳觀後感1500字

看過《阿甘正傳》這部電影,從中學到了很多。很再想看一看它的原著。抱著試一試的的心態去搜它的原著,果然在新浪愛問上搜到了電子書版的《阿甘正傳》。

小說版的《阿甘正傳》和電影版的有些情節不一樣。小說的風格和電影截然不同,很荒誕,要是 總結 的話就太多內容了,我只說一些簡單的電影中沒有的情節吧,阿甘經歷過 國際象棋 高手,職業 摔跤 手,登上過月球,並且和一同登月的黑猩猩(哪是猩猩啊,簡直就是個人)成為了一生的朋友,從月球返航途中因為事故掉入了原始森林和野人首領成為朋友,珍妮沒有得病死去,只是和別人結婚了並生了個孩子,阿甘和珍妮沒有糾結,活得都很好!但二者有相似之處,他們都突出了阿甘的優秀品質。從中我們可以看到阿甘對自己,對愛情,對友情都懷著一顆赤子之心,這顆心透過文字,如一輪太陽,照亮每個人的心靈,散發無限光芒。

對自己,永不言棄,一直在努力

你知道奇跡的另外一個名字是什麼嗎?從阿甘身上我們知道,它就是努力。因為智商低而被學校拒之門外的低能兒,在母親的幫助下,進入了校園,他沒有自卑,也許他的智商不允許他自卑,他的學習成績我們可想而知,當你看到他努力狂奔的背影時,你會深深地被他的努力和執著而感動,並由內而外散發出一種敬佩感。珍妮讓他跑,所以他便沒止境的勇往直前,不含一絲功利的步伐是那麼鏗鏘有力,跑著跑著,腿上的支架再也困不住他了。因為永不止步,所以他原本缺陷的腳變得健步如飛,因為一路向前,所以他擺脫了智商低下的困擾而破格成為大學橄欖隊員,並加入全美橄欖球隊,並被美國總統接見,這一切源自他的認真。「疊好被子,把腰挺直,對長官說‘是的,長官,聽從你的命令。’」在別人眼裡困難重重的軍旅生活,在阿甘看來卻是如此簡單,他是這么簡單的想的,也是這么簡單的做,他做的比別人都好,同樣是抱著認真的態度,它成為全美最頂尖的 乒乓球 選手,並代美訪華,「小球轉動大球」推進了中美關系的友好。此後,他成為美國字蝦業龍頭,跑遍美國等傳奇的 故事 ,都歸功於他的執著。因為努力,平凡中孕育著輝煌。因為執著,不可能也變成了現實。從阿甘的身上折射出一個道理:什麼事大人物,大人物就是一直不斷努力的小人物。

對愛情,始終如一,未曾廢離

為了自己的音樂夢想,珍妮她漠視阿甘對她的關懷,她始終在奔波,甚至不惜一切代價,她進入充滿污垢的酒吧當歌手,濫情??慢慢開始墮落。阿甘對珍妮的一切都看在眼裡,他在信中寫道「不管她在干什麼,我都希望她快樂。」既是一次次被拒絕,阿甘依然會在珍妮被欺負的時候,第一個出現在現場保護她,會傻傻的告訴珍妮「我是你男友」。日子不停往前走,很多事情在改變,但唯一

不變的是阿甘對珍妮的愛,是質朴的,他愛珍妮,不求一絲回報。有聽說過這么一段話:安心的事莫過於三件事,有人信你,有人陪你,有人等你。我們可以說珍妮就是個這樣幸福的人,雖然小說中珍妮和別人結了婚,但阿甘如此愛過她。從我們讀者看來,她就是幸福的。我覺得電影的結局雖然悲了點,珍妮最後死了,但至少珍妮最後被阿甘感動,他們倆最後走到了一起。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電影的結局。

對友情,信守承諾,誠心實意

贊美友誼的語言數不勝數,有人將它比作美酒,越久越醇,有人將它比作鮮花,芳香四溢。但與阿甘的友誼比起來,這比喻顯得太過溢美和浮誇。阿甘如一張白紙,給朋友的永遠是純真,如一捧泥土,給予朋友的永遠都是踏實。不管多麼漂亮的文筆,都不能淋漓盡致的描述阿甘的友誼。所以,在子彈滿天飛,炸彈連環炸的危急戰場,你依然可以看見阿甘奮不顧身解救戰友的身影。所以當布巴·逝去以後,你依然可以感受阿甘為完成朋友遺願,下海捕蝦,並幫助其家人的赤子之心。所以,當失去雙腿的甘中尉自暴自棄時,你依然可以聽見阿甘對他堅持不懈的鼓勵。阿甘說過一句話令我感受至深「我知道好朋友不是那麼容易找到的」。阿甘對待朋友的態度——信守承諾,誠心實意,,不都是我們這個時代所渴望的友誼嗎?

阿甘的金錢觀也值得我們學習,他不求有太多的財富。把多餘的錢捐給需要的人。雖然他的財富變少了,但誰又能說他不是一個精神上的富翁呢?如果當今中國的權貴富豪商人有這樣的金錢觀,又哪能有那麼多貪腐,又哪能出現那麼多偽劣食品。

「每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了不起的女人」阿甘的身後也有一位這么偉大的女人——他的母親。阿甘母親的支持和 教育 是分不開的,大家都知道阿甘小時候的智商只有75,但是他的媽媽常常鼓勵他,讓他自強不息,讓他和正常人一樣生活,而且為了讓他入學校,甚至委身於校長,讓阿甘受到教育,她所做的一切都堪稱一個智者,而且令人尊敬~

其實,我們身邊也存在著和阿甘一樣平凡甚至是身體存在缺陷的人,他們每天都以高昂的精神追求者自己獨特的價值,它們帶給我們平凡卻溫馨的感動,這樣的人值得我們尊敬,更值得我們學習!

《阿甘正傳》電影觀後感1500字

《阿甘正傳》是由羅伯特·澤米吉斯執導的電影,由湯姆·漢克斯、羅賓·懷特等人主演,下面是《阿甘正傳》電影觀後感,一起來看看!

一年前的某一天,我的一個好友,給我講了他很喜歡的一部電影《阿甘正傳》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電影觀後感1500字[智庫]。當時他先是問我有沒有看過,而我看他興致正濃,也就沒太好意思掃他的興說自己沒看過,於是含糊地說自己貌似看過。於是,他就開始了他的長篇大論,跟我大談特談其中的精彩內容。說實話,依照當時他的那個勁兒,就是我說沒看過,估計他也不會介意和我分享他的那份獨特的感受的,因為他實在是太認可那部影片了。不過,說實話,現在想想,其實自己挺對不起他的。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當時盡管他很有激情,繪聲繪色地給我分享那部影片的精彩瞬間,可我卻一個字也沒聽進去,他完全是對牛彈琴。

直到今天,時隔一年,我才把他當時給我推薦的電影給看了。看到快結束的時候,我突然變得急不可耐起來,當時我唯一的想法就是等電影一結束,就給他打電話。說時遲,那時快,當電影就剩下最後的一分鍾,而我也即將拿起電話撥打他電話時,突然他的頭像亮了。於是,我們自然而然地就聊了起來。我興奮地告訴他我終於看完了《阿甘正傳》,他隨即問我感覺怎麼樣,我沒有說,而是把問題直接又拋給了他。本來以為他會將當年的話再說一遍,讓我彌補過去的遺憾,怎奈,我想錯了,這一次他並沒有滔滔不絕,甚至連簡短的評價都沒有。問他,他只是說自己不知道該怎麼說。

好吧,我尊重他,所以我決定不再問他了。他不說,那就由我代言吧!其實,我很能理解他的感受,因為我自己也不知道該怎麼評價這部影片。關於這部影片的影評,早在1994年,就鋪天蓋地,漫天飛舞了起來,各種專業影評人的觀點遍地開花,包羅萬象,似乎讓後來人很難再挖出其他的任何更有意義的東西了。所以,今天我在此,並不是想寫影評,只是就其中的某一點 說說 自己的觀後感。

這部影片的大的背景,反映的主題,目的,意義,我都不是很了解,也不想了解,但其中的友情和愛情卻讓我的心久久也不能平靜。

首先,阿甘和丹.中尉、阿甘與桑巴的那種情同手足的深情厚誼,讓我深深地為之動容。在當今這個爾虞我詐,朋友雖多,真心沒有幾個的社會里,我尤以為阿甘能收獲到那麼兩個交心的朋友,阿甘,無疑是最聰明,也是最幸福的的。

其次,阿甘與珍妮之間的愛情。對於阿甘,幾乎所有人都是持支持態度的,這點是不容置疑的。但對於珍妮,褒貶不一似乎是註定的。很多人認為珍妮是個自甘墮落的女人,不配或者不值得阿甘這樣一個真誠的老實人為之付出全部的感情。然而,我則對珍妮大家贊賞。我不僅欣賞珍妮追求自我的人生態度,也欣賞她敢作敢當的氣魄。首先,不得不承認,有夢想,誰都了不起,而珍妮無疑是懷揣巨大夢想的----她想在閃光燈下 唱歌 。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她不惜一切代價,甚至多次離開她的摯愛----阿甘。有的人會懷疑珍妮到底對阿甘有沒有真感情,我覺得這是一個不容置疑的問題,有,那是肯定的。我從來就沒有懷疑過珍妮對阿甘的那份濃得化不開的愛意,否則珍妮就不會在阿甘還不懂男女之情時就想把最完美的自己無條件地給予阿甘;否則珍妮就不會在當自己已經不再純潔如雪時說出那一句「我想你不會願意娶像我這樣的女人的」;否則珍妮就不會在阿甘極度思念自己時突然地出現,然後在與阿甘發生 關系後的第二天早晨一個人黯然神傷地離開。

整部影片看下來,好多人都會說一句話,那就是阿甘是個傻瓜。獨於我,則不然。我一點已覺察不到阿甘哪點比別人傻,反而覺得阿甘特別的聰明,超出常人很多倍的聰明。否則他斷不會取得那麼多的成就,也不會收獲那麼真的友情與愛情。在阿甘身上,讓我看到了灑脫人生的活法。他可以很愛很愛一個人,但是他只是那麼遠遠地,深深地愛著,並不會去強行干涉對方的生活。他給予對方足夠的自由,足夠的私人空間,心中有著一份至真至誠的愛。他在任何時候,都只做最真的自己。他心裡比誰都明白,何為傻子?做傻事的人才是傻子。顯然他從沒做過傻事,所以他從來就不是個傻子。就是這么個簡單的問題,卻讓很多聰明人回答起來顯得異常的笨拙。孰傻,孰不傻,由此可知已。

阿甘正傳觀後感相關 文章 :

1. 關於阿甘正傳的觀後感1000字

2. 英文電影觀後感及其翻譯

3. 勵志影片觀後感 勵志短片觀後感

4. 阿甘正傳觀後感兩篇500字800字

5. 阿甘正傳的觀後感100字左右

Ⅲ 《音樂之聲電影》的觀後感如何寫

《音樂之聲》這部電影主要講了實習修女瑪利亞因為性格問題被送到馮·特拉普上校家作女家庭教師。後來與上校相愛並結婚,可當他們度蜜月回來時奧地利卻被德國入侵,第三帝國要求上校到第三帝國任職。上校為了拒絕而打算連夜帶家人一起逃出奧地利。可行動卻被德軍發現,最後他們在修女們的幫助下終於逃離了奧地利。這部電影有很多角色都令人難忘。
最令我難忘的是馮·特拉普上校上,他的愛國之情令我難忘。當他唱完」Bless my home land forever.」時看到期望祖國美好的希望破滅,不禁哽咽得無法繼續唱下去,這讓我們看到了上校高尚的愛國情懷。馮·特拉普一家為了自己的尊嚴,不惜拋下自己所有的財產和地位以及冒著生命危險逃出奧地利的行動讓我非常的感動。
在現實中也有許多愛國的例子,如:錢學森在美國度過了20年,在航空科學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1949年,他得知新中國成立了,非常興奮,毅然決定拋開在美國的優越條件回國參加建設。雖然美方百般阻撓,但這並沒有讓錢學森放棄。當他回到祖國,他興奮地說:「我相信我一定能回來,現在終於回來了!」這件事讓我深深的佩服錢學森爺爺的愛國之情。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人,活著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民族,為了祖國,為了國家的尊嚴。愛國是中華幾千年以來的傳統美德,我們應該熱愛自己的祖國,我們不能因為被壓迫而放棄自己的祖國,放棄這流傳了幾千年的美德。正所謂「威武不能屈」 ,我們絕不能因為威脅而投靠侵略自己祖國的人。
看了這部電影,我明白了要忠於祖國、熱愛祖國的道理,這個道理絕對能使我受益一生。
這是我的觀後感,你可以借鑒一下,我認為最好圍繞愛國來寫。

英語電影《鋼琴家》如50詞左右觀後感英語寫

範文:In the film, although Spearman escaped from death again and again with the help of various friends and strangers, in that group of people, human nature is not always simple and great.

The pianist shows how the environment shapes people and makes people grow or distort in the "troubled times" with only terror, loneliness and instinct.

The impact of war on human hearts is beyond our imagination. What is more valuable is that the film lens is extremely calm and objective, avoiding all complaints and sensationalism.

該片中,斯皮爾曼雖然在各種朋友、陌生人的幫助下一次又一次死裡逃生,但在那群人里,人性並不都是單純的、偉大的。

《鋼琴家》所展示的是,在只剩下恐怖、孤獨和本能的「亂世」里的眾生相,環境究竟如何塑造人,讓人獲得成長或者扭曲,戰爭對人類心靈的影響超出我們的想像。而更可貴的是,影片鏡頭極度冷靜、客觀,迴避了所有控訴和煽情。

Ⅳ 急需一篇觀後感.<音樂之聲,亂世佳人,大腕>這幾部電影的隨便一部 要求1000字以上.能寫出

一闕悲涼的歌——個體與文明沖突的無解命題
GONE WITH THE WIND》在中國的翻譯有兩個版本:《亂世佳人》和《飄》。我比較喜歡後者,正如電影開始時打出了一行字幕:A civilization has gone with the wind.一個文明是隨風而飄的,最終是要飄散的;一個人的命運是隨風而飄的,最終也會飄散。其實又豈只是一個文明的飄散,隨著文明飄散的是,無數個生命個體,一代人,一代人的夢想,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就像是面對一個終極的目標——死亡——一樣,你是選擇清醒而悲觀空虛地活下去,還是拋開這終極的目標盲目地積極活下去;在一個文明消逝之後,你是選擇在緬懷中活下去,還是拋棄過去,從新開始。在電影中,給出了幾種選擇。

灰色的模糊輪廓
阿希禮是一個註定應該過一種富庶安寧的生活的人,否則就是一個悲劇。他見不得任何清晰的事物:鮮艷的色彩刺痛他的眼睛,清晰的線條刮傷他的皮膚。相反,平靜單調的生活、沉靜纖弱的妻子,由想像勾勒出來的音樂和文學,這些模糊的形象卻帶給了他安全感,他太習慣它們了,柔和、縹緲。但是,一聲炮響,一個士兵的倒下,一座建築的崩塌都以清晰而血腥的畫面刺激著他柔弱的神經。他很清楚的意識到世界已經變了,這於他毫無改變,只能加深他的悲劇。並不是他沒有能力去應付即將到來的世界,只是他不敢面對的態度削弱了他在新的文明下生存的能力。
其實阿希禮並不能算是他所懷念的那個文明的最好代表。如果一個文明只以一種享受的姿態出現,而沒有踏實的實干,就像一個海市蜃樓,這樣的文明是沒有存活的資格與魅力。我認為在此電影中這個文明的真正代表是奧哈拉太太和玫蘭妮,她們既有修養地悠閑地生活又能勇敢的面對困難。這才是這個文明真正的意義與魅力之所在。阿希禮充其量只不過是繼承了文明的表象,享受這個文明經過漫長的奮斗後的成果,卻沒有記住與繼承這個文明在早期開發的階段所表現出來的勇敢的性格魅力。他天生就是懦弱的,被道德束縛的他還是可以在新的文明下生活下去,但是其內心潛藏著巨大的恐懼與厭惡,也就是說,他永遠也不能融入那個文明當中。後來也證明他不能使妻兒過上很好的生活,他沒有能力在那個滿是殘酷醜陋的競爭生存下來。
阿希禮在戰爭的殘酷現實的逼迫下,漸漸明白他所處的文明已經沒有生存下去的可能了 :它沒有可以抵禦他人進攻的現代化設施,卻滿懷為國犧牲的雄心與對現實情況的無知與狂妄;只既希望於與歐洲的棉花貿易幫助自己取得勝利,卻不知道世界正被一場新的革命所改變著。戰爭不是最可怕的,它只是消磨你的生命,個體的意志;戰爭之後的價值觀的侵略才卻是對過去的整個文明的顛覆。阿希禮有明確的歷史觀,能夠看清歷史發展的脈絡,卻沒有勇氣去正視歷史的前進的規律。他不夠資格代表一個燦爛過的文明,卻完完全全把自己交給了那個文明。一旦此文明飄散,他的精神也隨之崩塌,靠道德維持的生命只是一具沒有生氣的軀殼。
在現實當中太多阿希禮這樣的人,看清現實,只能徒增他們人生的悲劇色彩,這樣的人是真正的弱者。而阿希禮的懦弱就是體現在自己的理想與庇護消逝後的選擇,既然選擇了就必須承擔。其實阿希禮完全可以通過自殺來解脫自己,但是,他太把自己歸類到那個文明當中,受到文明中的價值觀、人生觀、倫理道德、社會習俗的限制。他最終陷入了必須用死的意志來支撐活的軀體,活的職責的困境。他不能怨那個文明,而是自己沒有理解那個文明,沒有超脫於那個文明。

猩紅的粗線條
斯佳麗(Scarlet)本意就是熱烈的猩紅色,但是卻讓她配上了象徵希望的綠色。這本就不矛盾,只是色彩太鮮明,輪廓太清晰。她這根粗紅的線條註定要在歷史中留下她明顯而深刻的一筆。她就是電影的主角,她就是被歌頌的對象,她就是電影給予我們關於選擇的答案:拋棄過去,不顧一切的為了生存,就算是一個外表柔弱、從小嬌慣的女人,因為除了自己沒有人是真正的庇護;勇敢地擔起你應擔起的責任,因為責任只會降臨在能擔起它的人身上。她就是內戰後美國所宣揚與崇拜的女性形象——獨立、自由。塔拉(或者說那片紅色而肥沃的土地)就是「生存」的象徵,而斯佳麗對塔拉的熱愛與佔有就是對 「求生」的慾望。玫蘭妮的死亡與瑞特的離去就象徵著她沒有了依靠,以後的路將由她獨自地走下去。現在的世界上,還有好多並沒有達到沒有美國如此經濟發達的程度的國家中的女性也正在走著這條路,崇尚個人主義、自由主義、拜金主義。「生存」是人類在世上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任務,只有滿足了這個要求,人類才有精力把生活弄得更有意義。到電影結束,斯佳麗應該算是確保了生存,並且過得很好。可是,人生就是為了有錢,有房子,不受餓受凍這些物資條件的?盲從於生計的奔波,貌似充實的人生真的就是如此有意義,如此值得我們去效仿?
斯佳麗一生也沒有明白一個道理:人生的標准一旦降低了就再也不能回到原來。當她面對戰爭,以及戰爭失敗後的混亂,一步一步從一個嬌慣的小姐成長為一個堅強而獨立的女人時,她就已經拋棄了她母親教導,拋棄了宗教信仰,也就是拋棄了已逝的那個文明,拋棄的所有她認為阻礙她向前走的障礙(人或者事物):她可以不顧社會習俗而作為一個女人經營木廠,也可以不顧倫理道德而僱傭犯人。這個世界已經沒有什麼可以讓她感到恐懼,但這並不一定是一件好事。之後她並沒有真正融入到一個新的文明中去,她看不慣那些北佬,看不慣他們攫取金錢的貪婪與粗俗。因為她認為自己不同於他們,有一種優越感,一種已逝文明給予她的有教養的優越感(但她不知道給予她優越感的文明已被她遺忘,留在她身上的只是慣性存在的軀殼),使她產生了一個幻想:只要她賺取了足夠多的錢,她就能寬容地對待別人,尤其是弱者,而她將使一個過一種舒適生活、又受到人尊敬的高貴女人。先不說她自己性格上本身那中「藐視弱者,爭做強者」的態度不允許她這樣;戰爭的經歷,原有生活的破碎,讓她作出了拋棄過去、不顧一切向前走的選擇——她開始變得自私,惟利是圖,過去的生活在她現在的生活中的印跡越來越淡,她的生活標准已經降到維持生存的地步,雖然她對她的親人承擔了巨大的責任,雖然她也想要愛情,但是讓自己順利的生存下去的願望縈繞在她的心頭,左右著她的行為。她變成了個人英雄主義、自由主義、反傳統主義的代表。其實這本是一個順理成章的事:當戰爭結束後,富庶、平靜的生活一去不復返,人們都變成了連溫飽都難以支撐,也就理所應當的要靠自己的勞動去建立另一個家園,緬懷過去並不能養活自己;而那些倍受紳士們保護的淑女們再也不能享受過去的生活時,既然懷念它不能讓它復活,剩下的唯一的路就是往前走。但是斯佳麗從來沒有想到,她除了生存就再也沒有別的精神寄託:她拋棄了母親的教導,拋棄無法繼續下去的文明,以及文明中的信仰與宗教;她看透了自己不是愛阿希禮的,阿希禮對她已經沒有先前的誘惑了;她也並不是一定要瑞特的愛與幫助,她更愛土地;她最後終於明白了玫蘭妮是她聯結過去的紐帶,她對於自己有多重要,但是她死了。這就是她什麼也不怕的後果,什麼支撐也沒有了。金錢是不能支撐一個人走完一生的。
但是,有一個問題:可以就這樣努力地生存下去,過一輩子嗎?既然原來的文明會消散,就不能保證取代它的現行的文明不會消散。即便我們無法預料到它的終結時間,終結的命運卻是不可避免的。一旦「生存」這個慾望滿足了,一旦被「生存」主宰的這個文明消散了,斯佳麗的選擇無疑就是一種低級的選擇,而這種選擇將被新的文明所取代。我想,新的文明也許是一種要求人文,要求倫理道德規范,要求精神滿足的文明。但是,以後呢?以後將是什麼文明呢?無從知道,只是就如「A civilization has gone with the wind」中的「A」隨時可以換成一個「The」。以後將有更加先進的文明取代它。歷史的進程就是由一個個文明推向前的。

完美的對稱
我認為在電影中,玫蘭妮是那個已經逝去的文明的真正代表:既寬容、沉靜、純潔、知性,又能勇敢的面對困難,捍衛自己的朋友。就像是一個完美的雕塑,剛柔相濟;就像是一幅畫,理性與感性的結合。她喜歡文學,喜歡音樂,她對過去的生活緬懷,在阿希禮的心目中是一根柔和的線條,一個模糊的身影;她可以為了朋友而拿起沉重的劍,她敢於為維護正義而反對文明當中的權威的代表,她可以為了生存而努力勞動,她就是斯佳麗奮斗中的忠實戰友。是她聯系了這兩個文明,用自己的人格與行為來紀念著過去,極大地安慰了那些對過去懷念的人;用自己的勇氣與氣度,包容著開始新生活的人,給予他們理解與支持。在文明的消逝面前,她選擇了繼續向前,卻又深深地把過去文明的精華烙在心裡。
但是,在電影的最後,她卻死了,也就意味著那個文明的完全消散了,隨之而來的將是一種新的文明的統治,個人主義、拜金主義的泛濫。即便她最後不是因為難產而死,她也不會活得很幸福。戰爭結束後,過去文明的消逝不是確定與否的問題,而是時間長短的問題。我們人性的土壤是養不活像玫蘭妮這樣本應生活毫無私慾的天堂的花朵。在電影中安排這樣一個角色,只是代表著一種回憶與理想,既是對燦爛過的文明的回憶,也是對即將到來的文明的希冀。
影片中阿希禮、斯佳麗、玫蘭妮在文明消逝的面前作出了不同的選擇,也就意味著不同的命運,但是他們不論選擇如何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都是淹沒在一種文明之下的,他們的命運就像歷史長河中的文明一樣,最終都會隨風飄散,因為沒有一個確定的文明個體是可以永存的。從一個文明跳入到另一個文明,也避免不了這樣的命運。但是,好在每一個生命個體都是長河中小小的一滴,在這長河中有無數的水滴分享著同樣的命運。看透後,也許會開闊些!

Ⅵ 歡樂好聲音的觀後感看電影影評

歡樂好聲音該片講述了考拉月伯樂為了振興衰敗的劇院,重振昔日榮光,他決定舉辦一場的歌唱比賽的故事。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樂好聲音的觀後感,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歡樂好聲音的觀後感篇1

最近,好萊塢引進片興起小小的歌舞片風潮,繼奧斯卡大熱門《愛樂之城》展現復古爵士情調之後,動畫片《歡樂好聲音》又將美國流行樂帶到了我們的面前。

然而,不得不承認,這些歌舞主題的電影,都面臨著一個本地化的問題——如何征服不熟悉美國(流行)文化的人。愛聽歐美流行音樂的群體,未必經常進影院,美國歌舞片作為一個小眾類型,受眾肯定要比一般電影少幾分,只能為票房做一點微小的工作。

所以,即便《愛樂之城》的宣傳營銷做得大張旗鼓,還把核心營銷點定位到了“愛情”,目前的票房也只是1億多。《歡樂好聲音》在北美是主打聖誕節檔期,現在登陸中國內地可能更受限制,你不能指望很多中國家長有多麼熟悉去年的美國熱門單曲,盡管電影賣點放到了暖心勵志之上,票房收成也是不夠理想。

當然,無論《愛樂之城》還是《歡樂好聲音》,主要還是面向歐美市場,內地恐怕不是重點考慮范圍。《歡樂好聲音》的中文配音版,出現了吳莫愁的一首中文歌,並非原版的設定。

《歡樂好聲音》雖然沒有解決題材本地化的問題,但它解決了片名本地化的問題。

中文片名比英文原名《Sing(唱)》更接地氣,“好聲音”這三個字太容易讓國內觀眾聯想到那檔火爆的歌唱選秀節目,雖然它現在由於版權問題改換門庭。其實,這也不能怪觀眾聯想,這就是現實給《歡樂好聲音》的啟發,比如給小象米娜配音的年輕歌手、演員托瑞·凱利,就參加過美國多檔音樂選秀節目,並通過《美國偶像》節目走紅。

這部電影不僅能夠從大眾娛樂熱點音樂選秀中汲取靈感,還再一次展示了出品公司——製作了《小黃人》系列的好萊塢動畫新貴照明娛樂——的制勝法則:新鮮點子+動物角色+套路故事+歡樂主調=動畫王道。

新鮮點子和動物角色都是很明顯,不再贅述。套路故事,可以說是照明娛樂的動畫的特徵,這也造成了照明娛樂動畫的最大短板——劇情。這個問題在之前的《小黃人》中格外明顯。這一次,《歡樂好聲音》並未能給照明娛樂正名。說實話,它的劇本的圓熟程度,與照明娛樂上一部動畫《愛寵大機密》都有不小的距離。

比如電影一開篇,便毫無鋪墊地強行帶出幾位主角,有驕傲的失意歌手,有與男友鬧別扭的搖滾少女,有被家庭生活磨損掉夢想的普通主婦,有希望擺脫犯罪家庭的少年,還有天賦驚人卻又畏懼公開登台的少女。這些角色的涉及面不窄,但略顯臉譜化,而且限於電影時長,每個角色的故事無法展開太多,故事的走向基本都在預料之中。

套路故事之外,“歡樂”二字是照明娛樂的喜劇動畫作品的核心要素,盡管有時候這難免被批評為“傻”。照明娛樂的作品並不追求深度,不會過多涉及社會話題,涉及的話也是點到為止,比如黑猩猩犯罪家庭的故事線,容易讓人想到表現黑人故事的作品。

盡管有些套路,又有些“傻”,然而,照明娛樂的動畫就是勵志暖心,而人類偏偏就吃這一套,能夠擺脫現實中的負擔,在電影織造的大約兩小時光影幻夢中放鬆一番。即便是挑剔的影評人,看到這場普通人為了實現夢想奮斗的勵志故事,也難免會一邊感動一邊開心。

所以,套路並不是罪過,就看你用得怎麼樣。

歡樂好聲音的觀後感篇2

小時候看《白雪公主》、《灰姑娘》,羨慕王子最後總能和善良的女主人公幸福地生活下去。長大後,當我們越來越覺得童話終究只是夢中的美好時,美國人又開始用動畫形式,打造著一部部為成年人量身定做的童話。

《歡樂好聲音》在北美上映已有兩個月時間,從評論和票房成績上至少美國本地觀眾很是買賬。不過有意思的是,在內地上映後雖然網上評價不錯,但票房成績卻沒有預期中那樣迅速走高。作為一部美國人把情懷玩到極致的作品,中國內地票房給出相對冷靜回應,確實有點出乎意料。

簡單來說,這部電影更像是此前大熱作品《頭腦特工隊》和《瘋狂動物城》的結合體,故事方面已經十分簡化,影片主要亮點依然是通過動畫才能表現出的誇張手法,讓觀眾再次體會到勵志的振奮感。動物擬人化在好萊塢已經並不新鮮,不過自去年《瘋狂動物城》將動物生存環境的細致程度提升一個檔次後,《歡樂好聲音》也繼續立志於表現這種生態環境。不過這次對於動物的展現,就像《頭腦特工隊》中更有指代性,將人類一些狀態用更為明確的動物形象展示出來。如家庭主婦變為擁有20多個孩子的“豬”;玩搖滾青年的叛逆男女被“刺蝟”形象替代;油嘴滑舌惹人厭的形象依舊由老鼠表現,這些都已更為直接成為對現實社會的折射。

影片中大部分時間都是各種動物用視覺效果重新包裝經典歌曲。其中不少歌曲都已世界知名,據觀眾統計這部電影至少涉及50首暢銷熱曲,所以如此大的涵蓋量肯定也是想引發更多觀眾的共鳴。不過有些歌曲在動畫片中出現,還是值得商榷。比如預告片中反復出現的三隻小兔子性感熱舞,原唱是歌手“Nicki Minaj”的《Anaconda》,這首歌無論歌詞還是MV都有強烈的性元素,如果真有小朋友看完想去搜這首歌,多少也會有點反差。

此次情懷牌打到極致,其實對影片來說也有雙刃劍的意味。不光在中國,放眼世界電影都面臨“劇本荒”的大難題,就算脫開“續集”、“翻拍”,很多新片也沒有感覺到明顯的創新。這部電影英文名叫《Sing》,突出的就是唱歌這件事。可以想像美國觀眾在觀看這部電影時,根本來不及琢磨劇情,光是每首歌曲帶來的回憶,就能充斥整個觀影過程。

最後還是想叨叨幾句中國電影,拋開專業技術層面不說,這部電影從立意、故事、角色以及主題等角度來說,並不是一部很難的創作。為何在中國動漫甚至整個電影市場來說,這樣簡單卻打動人的作品就這么難產生?這個答案肯定是非常復雜的,只是幾年前簡單粗暴的綜藝電影都能輕松收割幾億票房。簡簡單單講好一個合家歡的故事,真的就這么難實現?

歡樂好聲音的觀後感篇3

特別簡單特別純粹的快樂!開場海選每首歌都看得一邊笑一邊飆淚,有當年看《歡樂合唱團》或《美國好聲音》那種歡喜雀躍感。

一個俗套的小人物有大夢想的故事,但俗套對於好萊塢動畫來說其實是一種必不可少的類型觀影期待。《瘋狂動物城》在劇作層面和社會隱喻層面更勝一籌,但太成人向了。《歡樂好聲音》顯然是一部更純粹的合家歡動畫,主題明晰、敘事簡單流暢、角色形象與情節設置也更有趣味性。劇作上深諳反差法的心理效果,日常生活越瑣碎平凡,夢想越顯得閃閃發光,挫折越大,最後的逆轉越感人。

Ⅶ 電影錢學森觀後感

當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電影錢學森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電影錢學森觀後感1

錢學森,一個響亮的名字,一個令全中國驕傲的名字,一個讓世界震撼的名字,更是一個令我們一輩子難忘的名字!

錢學森是世界力學大師馮·卡門的學生,他寫出了一本堪稱經典的《工程式控制制論》,他的老師稱錢學森在學術上已經超過了他。這本《工程式控制制論》迄今為止,依然享有盛名。不僅如此,錢學森還成就了我國的航天事業和導彈事業,被光榮地稱為「導彈之父」。

錢學森的成功,並不是偶然的,相反,經歷過許多磨難,其間,他曾被美國政府軟禁過五年,五年啊,多少個春秋?多少個日日夜夜?多少個分分秒秒?在這五年裡,錢學森不但沒有向美國政府投降,相反,在他的心裡,始終只有一句說:我要回祖國去!當時美國政府授予錢學森終身教授的稱號,還聲稱只要他留下,無論什麼都可以滿足他,這是一個多麼大的糖衣炮彈啊!但是錢學森毫不動遙最後,在多方努力下,錢學森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回到了自己的祖國。

錢學森的事跡讓我十分感動,他不惜冒著生命危險,也要回到自己祖國的懷抱,一個人愛國竟到了如此地步。他回國以後,為我國的科技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第一枚原子彈研製成功,第一顆人造衛星勝利升空……他還拒絕采訪,拒絕寫傳記,心中掛念的是祖國的科技以及祖國人民的水平。在他的身上,我終於明白什麼是「以國為重」!

錢學森爺爺雖然去世了,但我一定要向錢學森爺爺學習,繼承並發揚他的愛國精神!「錢學森」,這個名字我一輩子銘記在心,因為長大後,我也要像錢學森爺爺一樣,成為祖國的棟梁,為國爭光!

電影錢學森觀後感2

近日,為了更好的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為了學習優秀黨員的先進事跡和崇高的理想信念,更是為了緬懷這位享譽海內外為中國軍事、航天事業發展做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西壩河第三小學黨支部組織本校全體黨員、積極分子觀看了電影《錢學森》。

科學家錢學森是我國的導彈之父,他發明製造了很多導彈,而且為中國的兩彈一星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你大概不知道,錢學森3歲的時候以可背誦百首唐詩宋詞了,鄰居都說錢家出了神童,5歲時他以可以讀水滸傳了,還有一次他在測試中得了100分,但是他卻發現了一個不起眼的小錯誤,他立刻舉手,向老師指出自己的錯誤,並要求扣分,老師感動了,主動收藏了他的卷子,這份卷子在老師那裡一放就是40年。他這種認真的態度值得我們學習

新中國成立後,錢學森想回到祖國來,但是美國設置了重重障礙,回國的時間長達5年,他是靠著信心和聰明才智回來的。

回到祖國後,他投入到武器製造中,領導陳賡大將問他;中國人能否搞成導彈,錢學森回答;為什麼不能搞,難道中國人比外國人矮一頭嗎,陳賡說;太好了,錢學森帶領大家克服重重困難,由於錢學森的回國效力,中國導彈發射至少向前推進了20年。

「少年強,則國強。」我們作為祖國的花朵,肩上擔負著民族未來的希望。我們一定要學習錢學森爺爺愛國、勇於奉獻自己的精神,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為中華民族之偉大復興而努力學習,成為棟梁之才!

他的嚴謹的學習態度,愛國的思想,克服困難的信心是我學習的榜樣。

電影錢學森觀後感3

今天我們學校集體組織看電影,電影的名字叫《錢學森》,錢學森長期擔任中國火箭和航天計劃的技術領導人,對航天技術、系統科學和系統工程做出了巨大的和開拓性的貢獻,他發明了導彈、原子彈 …… 讓人民有了一份安全的保障。

蔣英是錢學森的老婆,是一個歌唱家,唱的歌很好聽,錢學森就是在蔣英的歌廳認識的。他們結婚一後,有了自己的房子,他們的 新家陳設很簡朴,錢學森的工作室與蔣英的一架黑色大三角鋼琴,卻是必不可少的。這架鋼琴是錢學森送給新婚妻子的禮物,給新家平添了幾分典雅、浪漫的氣氛。

在基地一蹲就是十天半月,甚至一個月。出於保密要求,錢學森出差從來不對家人講。有一次蔣英在家裡一個多月都得不到丈夫的音訊,她不得不找到國防部五院詢問錢學森。

錢學森和蔣英帶著他們六歲的兒子永剛、五歲的女兒永真,終於沖破重重阻力,回到了日夜思念的祖國。

電影錢學森觀後感4

今天 我們看了錢學森這部電影,讓我受益匪淺,尤其是錢學森的愛國精神,所以我寫了錢學森的愛國精神: 對錢學森的愛國精神,令我感動。當年年僅35歲的他已成為加州理工學院的終身教授,在美國有房有車,有漂亮的妻子,可愛的孩子,幸福的家庭。他的生活該是多麼優裕。更重要的是那兒有他的事業,他在美國的軍界、科學界的地位舉足輕重,已是名動世界的火箭專家。()當得知他回國的訊息時,他的老師馮·卡門先生,加州理工學院院長杜布里奇先生極力懇請他留下,為美國的航天事業做出貢獻。杜布里奇把形式分析的一清二楚,言辭懇切。說回到中國能做什麼,當時的中國航天科技一片空白,在那個剛剛誕生不久的建立在農耕社會基礎上的新中國,他沒有施展才華的舞台。「你在那兒種蘋果嗎?」這一個看似幽默的詰問其實何嘗不是當時的事實,相信勤於了解祖國新聞的錢學森不會不知道。他的回答很平淡:「如果我什麼也做不了,願意種蘋果樹。」

這就是錢學森,一個對祖國不離不棄,愛國的一代英才!

電影錢學森觀後感5

他,是舉世矚目的大科學家;他,為了回到自己深愛的祖國,歷盡千辛萬苦;他,為我國航空導彈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是誰,為祖國嘔心瀝血?又是誰,永遠有著赤子之心?他,就是我國偉大的科學-錢學森。

今天在學校的組織下,我們全體師生觀看了電影《錢學森》,我知道了錢學森是我國傑出的科學家、航天學家、世界火箭專家。

為了更好的報效祖國,錢學森早早的留學美國,師從美國著名空氣動力學家馮-卡門。他在離開祖國時,就在心裡默默的說,「我一定會回來的!」1949年10月1日,在新中國的歡呼聲中,在禮炮聲中,也在錢學森的心中,誕生了。「我想回去!迫不及待的想回到祖國去!」

此時,我國的經濟狀況很不好,要錢沒錢,要車沒車,要設北美設備的情況下,他的心沒有一絲動搖。而且,美國的條件優越,要什麼有什麼,在這樣的情況下,錢學森都沒有改變,如果是你,你一定會選擇留在美國吧!

這部電影演繹了偉大的科學家錢學森的傳奇的一生,一心想利用自己的畢生所學,為中國科學事業的發展貢獻了畢生精力,他讓中國人擁有了自己的原子彈和導彈,讓世界上重新認識中國人。他的愛國主義情懷是我們每一位中國人都應該學習的,他沒有辜負偉大的祖國對他的培養,他把最先進的外國東西給學會,然後想盡一切辦法回到祖國的懷抱,為我國的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讓中國人在國際上的形象有了一個新的提升。作為每一位中國人都應該被這位老前輩的愛國熱情所感動。

錢學森回國5年後,為祖國的我國航空導彈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看看錢學森,為祖國做出了這么大的貢獻,又如此的愛國,我們身為一個小學生,我們又生活在這么優育的環境下,就更應該好好學習,長大好好報效自己的祖國。因為我們小學生都肩負著為祖國建設的使命,一定要從小立志,好好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長大後為祖國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電影錢學森觀後感6

有一個人曾放棄優越的環境,回到貧窮的祖國種「蘋果」,他曾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下,給祖國鑄造了不止一把鋒利的寶劍,他曾在垂暮之齡仍關心著祖國的教育事業。

他就是錢學森,一個偉大的科學家,一個偉大的愛國者。

「學森學森,學問像森林。」

這是電影里的一句玩笑話,幽默而調侃,但學問卻不是錢學森的最可貴之處,他最為可貴的是他的愛國的赤子之心,在他的生命中,國家被放在了首要位置,他人生的重大轉折點也與國家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錢學森說:「我發誓,要用我的學識改變中國的命運。」所以,盡管人在美國,物質條件豐厚,他仍掛念著多難的祖國,隨時關注著祖國的動態,在遭到長達五年的懷疑和監禁後,他更加堅定了回國的信念,當他的朋友杜布里奇校長問他:「中國沒有航空科技,你回去能做什麼?」錢學森毫不猶豫的回答:「只要回到我的祖國,我做什麼都可以,只要祖國需要,我可以去種蘋果。」於是最終他排除了萬難,回到了祖國的懷抱。回去後,他真的立馬就開始了他的種「蘋果」事業,現在的我們簡直無法想像那是多麼艱難的前行啊,沒有知識,沒有設備,沒有材料,甚至吃飯都成問題,錢學森就在這樣的環境下,帶領著大家摸索前進。

他說:「我一定要讓中國人擁有自己的原子彈和導彈,哪怕它的存在會帶來質疑和爭論!」

他說:「如果有一天,原子彈投到中國人的頭上,我會後悔的。」

他說:「不就是天上掉下來個東二嗎,今天掉下來,明天我們把它給射上去。」

一個大科學家的信念、驕傲、堅定、不屈不撓,就這樣通過影片深深刻畫在我們心裡。當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試驗成功,所有軍人和科技人員跳起來歡呼雀躍時,我們也被這種振奮感染,心潮澎湃不已。

在影片一些細節處我們也發現錢學森為了祖國而發生的一些改變,在美國時,他對待犯了錯的同事,不理解他課程的學生是多麼的嚴厲,還有他不惜吵醒孩子也要修理傢具發泄不平的舉動,我們可以看到那時的錢學森是多麼自信、孤傲,甚至是固執的,然而回到祖國,他變得溫和容忍了,面對沒有基礎聽不明白的戰友,他有耐心地一遍又一遍地講解,這一切的改變,只因為他心中重如山的責任和保護祖國不受侵犯的理想決心。

有人說,生命的價值不在於其長度,而在於其質量,擁有一個有意義有價值的人生,錢老無疑做到了這點。愛國、理想、信念、責任、抱負、堅持、淡泊,錢學森生命的質量正是因為擁有了這么多可貴的品質而顯得沉甸甸。錢老詮釋了一句話: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他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獻給了自己的祖國。

讓我們向錢老致敬!讓我們銘記錢學森,歷史也將永遠記得這樣一個可愛可敬的錢學森和他為中國所做的一切!

電影錢學森觀後感7

中國的歷史上有許多偉人,他們甘願奉獻自己,為了祖國,他們可以犧牲一切,都在所不辭。而錢學森這位偉人,正如他們一樣,為了中國的發展耗盡了一生的心力。這次,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電影《錢學森》,我深深地被他感動了。

影片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錢學森在上海與蔣英結為夫妻,共同來到了美國。一次偶然的事件,使他知道了祖國的危難,這讓他回國的決心更加堅定。可是,由於美國政府的百般阻撓,錢學森被迫留在了美國,期間他忍辱負重,等待時機, 還 發表了一些文章。終於在總理的幫助下,錢學森回到了魂牽夢縈的祖國,開始了自己的事業。隨著一次次試驗的成功,影片進入了高潮。這時,一次失敗的實驗如同錘子般重重地敲擊在了錢學森和隊員的心上,但錢學森很快振作起來,他安慰隊員說,這次失敗只是短暫性的,他們應該得到一個教訓,應該讓錯誤在地面消失,今天發射失敗落下來了,明天再把它射上去!這樣的事件在他的工作中多如牛毛,可他就是不放棄。

錢學森是一個偉人,他所做的事情也是偉大的,他為國家奉獻自己,付出一切。他所做的我們都會銘記在心,並學著他的樣子,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為祖國付出。

錢學森的精神是值得我們欽佩的。他不顧美國政府的阻撓,執意要回國,這是出於一顆赤誠的愛國之心;在無數次的失敗面前,他沒有低頭卻步,而是拿著不屈不撓之盾和堅持不懈之劍勇敢地將它打敗。正是因為他擁有如此堅定的信念,才取得了別人不可取代的成就。

錢學森是好樣的,他向世界證明:中國人沒有什麼是比外國人差的!

電影錢學森觀後感8

我想若干年後,我依然會記得電影中的錢學森,或者說是陳坤——深情地凝視著待發的導彈,意味深長地說了一句:這就是我種的蘋果。那個畫面:貧乏的中國,滿目瘡痍,有這么一群人在大漠里,面朝黃沙,背朝天研製震驚世界的導彈、核武器。錢一改美國時西裝革履的瀟灑,換得一身厚重的軍大衣,扣在頭上不相稱的雷鋒帽。不變的是他的眼神,那一代人的眼神,足以撐起整個中華民族脊樑。當百般阻撓錢學森回國的美國人問他:一個的傑出的航天科學家回到農耕社會,能幹些什麼?難道回去種果?」錢以堅毅的眼神從容地回答道:回到我的祖國,我做什麼都可以,如果我想,我可以去種蘋果。

「如果有一天,原子彈投到中國人的頭上,我會後悔的」。正是這樣的信念,錢是如此執著地離開了美國,放棄了麻省理工終身榮譽教授的職位。

「手上沒有劍和有劍不用不是一回事」這些經典台詞都展現了錢老「表裡俱澄澈,肝膽皆冰雪」的赤子情懷。那一代人雖然在體制內,但都是有堅定信仰的人。這使我想起了鄧稼先,在一次航投試驗時出現降落傘事故,原子彈墜地被摔裂。鄧稼先搶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彈碎片拿到手裡仔細檢驗。身為醫學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彈,在鄧稼先回北京時強拉他去檢查。結果發現在他的小便中帶有放射性物質,肝臟破損,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

在生命的最後時刻,鄧稼先對妻子許鹿希說:「假如生命終結後可以再生,那麼,我仍選擇中國,選擇核事業。」

他的好友楊振寧在文中寫到假如有一天哪位導演要攝制《鄧稼先傳》,他要向導演建議採用五四時代的一首歌作為背景音樂,那是楊振寧兒時從父親口中學到的:

「中國男兒中國男兒

要將只手撐天空

長江大河亞洲之東峨峨昆侖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黃塵燕然勒功至今熱血猶殷紅」

我想這一片風景,是久久不能逝去的。黃沙漫天,大愛無疆。無數卓越的科學家放棄國外優越的條件,以自己嚴謹和勤奮的科學態度為中國的科學事業做出卓越的貢獻,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態度詮釋了一個科學家的人格本質。這樣一片風景,將長存於中國民族的歷史畫卷中,我只是一個80後的語文教師,作為知識分子的一員,我希望以微博之力為國家培養更多的棟梁之才。而知識分子的良心必將是需要我們永遠傳承下去的,像錢老、鄧稼先一樣,具備知識分子的品質:正直、務實、寬容、睿智,富於同情心。能以性情之心去對待周圍的一切,能以達觀的心態待人處世,能以謙和的態度看待自己的得失,最重要的一點,愛自己的國家。

電影錢學森觀後感9

幾經周折,終於看完了《錢學森》,最後看哭了,還沒看的打算看的兄弟姐妹們記得帶紙巾進場。下面我想說說看這部電影的幾番周折。

《錢學森》從開始拍那時候已經翹首以待的了,終於等到要開播的時候,於是托朋友買了幾張代用券,只等上畫了。

結果,9月1日那天,我查遍了東莞幾大電影院,除了萬達以外,其餘都排在白天,而且只排一場,這讓我首映日去看電影的計劃落空了。那麼只好今天中午去看,可是計劃永遠是趕不上變化的,昨天晚上突然接到消息,今天中午有一項推不掉的活動。悻悻的累了半天,傍晚早早跑到萬達,看七點鍾的那場。

我對相公說,今天娘子我高興,我請你看電影,你陪我看電影。

我家相公很不屑的說,還不如說我陪你去花痴坤哥。

我立刻就糾正他這個想法說,這次我不是去花痴的,我是懷著嚴肅而認真的態度去看一位偉大科學家的生平傳記,感受一下人家博大的愛國情懷以及報效祖國的高尚品質。

其實嚴肅認真態度是真的,不花痴是不可能的。

買票的時候看到電子版上寫的是七十一張票,可實際收是五十,莫名有種感傷,難道還要打折么?

我們算是挺積極的那個了,提早十分鍾入場,場內一個人也沒有,快開場時候有兩個工作人員推著小車進來賣零食,還悄悄的說,才兩個人....

快要開場的時候,相公跟我打了個賭,看這場會有多少人來看。我看買票的時候除了我們兩個還有兩個人買票,就說大約十個吧。相公說會有二十個左右。

等電影快要播的時候看到人陸陸續續的進來,我立馬就改口說十五個左右。結果散場的時候,我在擦眼淚,相公在數人數,連上我們一共十八個觀眾。上座算是不錯了......

電影看完感覺挺好的,在美國那部分,坤哥的英文講得真的很好,聽著很舒服,錢學森沖破重重阻撓回國,看著真的很讓人動容,的確是如此的,在那個年代海外許多知識分子都抱著學成歸來,報效祖國的願望紛紛回國。至於回國以後,各人的際遇各有不同,錢老算是其中幸運的那一小部分了。

製作兩彈那部分,真的很振奮人心,血都好像隨著那噴出的火焰沸騰了。尤其喜歡那句「手上沒劍和有劍不用,是兩回事」,確實是這樣的,要有真正和平,必須手中有長劍,長劍歸鞘,手捧玉圭,綏靖四方。因此我特別喜歡片頭對兩彈一星做出奉獻和犧牲的人的致敬。

在兩彈一星的誕生過程中,我們看到的是錢學森等幾個領頭者,我們看不到的是在背後為之犧牲的人,他們犧牲的可能是生命,也可能是終生的健康,他們同樣是功臣,同樣應該受到崇高的致敬。

最後我覺得這部主旋律的人物傳記片拍的真的很出色,因為它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一位天才,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一位兩彈一星的元勛,更是一個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一個帶著人間煙火氣的人,他有浪漫的情懷,有學者的嚴謹,有天才的倨傲,有赤子般的真誠。它帶來的更多是來自於人性的感動,而不僅僅是事業成功帶來的鼓動。

最後的最後,我還有一點想說,當看到坤哥帶著助聽器看著火箭升空那裡,真的瞬間有種廠花附體的感覺........

電影的淚點都在後面,新兵來了,都擠著去看錢老,錢老說他其實跟他們沒兩樣,他不過就是一老兵。步入垂暮的錢老對蔣英先生說自己對她的虧欠。還有最後送別錢老那段記錄片。都是催淚點,很久沒有電影能像這部電影一樣讓我這樣流淚了。當年聽說錢老先生去世的新聞,我感嘆了很久,後來季老先生也走了,感覺那個輝煌的時代真的要謝幕了。

片子最後放出一段記錄片,錢老說那段話,大概意思是人不僅要有科學,還有有文學,音樂等等。這話真的很令人回味,當今教育著意培養的是一群又一群工具,而不是一批又一批的人。

挺喜歡片子把紀錄片和影片混合在一起的這種手法的,看著很舒服。今天終於看到翹首以待了很久的《錢學森》真的很高興。

電影錢學森觀後感10

前幾天我和媽媽一起觀看了一部電影《錢學森》,這部電影演繹了偉大的科學家錢學森爺爺傳奇的一生。

在上世紀四十年代,加州理工學院出身的教授錢學森,在美國擁有優越的研究環境和資源,但他卻心繫祖國,歸心似箭,一心想用自己的畢生所學為中國科學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而意識到錢學森巨大價值的美國政府對其歸國設置了重重障礙,甚至以間諜罪逮捕錢學森。最終,中國政府以放歸11名美軍戰俘為條件,迎回了錢學森。

錢學森回到祖國時,中國還是一窮二白,但他堅定地說:「不就是掉下來嗎?今天掉下來,明天再射上去,我一定要讓中國有自己的導彈」。1964年,第一枚原子彈終於試驗成功,接著,錢學森又帶領科研人員克服天氣、地理等困難,完成了兩彈對接,在羅布泊靶場成功試射新中國第一枚導彈。大家都說他一個人可以抵五個師,可是錢學森卻說「不要服我,要服科學」。

20xx年10月31日,錢學森同志逝世於北京,享年98歲。

通過這部電影,我認識了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為了祖國,不計個人得失;為了導彈事業,嘔心瀝血;為了科學,窮其一生。他是一位偉大的,值得尊敬、令人欽佩的人。我要以錢學森爺爺為榜樣,好好學習,長大以後也成為像他一樣的人。

Ⅷ 電影《音樂之聲》觀後感 2000字左右

今天下午,我和媽媽一起在邁視網上觀看了《音樂之聲》這部電影。 故事講述了修女瑪瑞亞性格開朗,活潑,賦有愛心,被修道院院長派到一個有著七個孩子的家庭去當家庭教師。孩子們的媽媽去世了,他們非常調皮,在瑪瑞亞之前,他們已經氣走了七位家庭教師了。瑪瑞亞克服了重重困難,教孩子們唱歌,跳舞,做游戲,逐漸成為他們的好朋友。讓他們的爸爸懂得如何去愛他們。最終瑪瑞亞得到孩子們的認可,成了他們的媽媽,過著幸福的生活。 其中有一個部分特別好玩:在瑪瑞亞來的第一個晚上就下起了大雨,不停地打雷。突然一聲雷響,最小的女兒跑進瑪瑞亞的房間,她對瑪瑞亞說:「姐姐哥哥們都不怕。」剛說完,又一聲雷響,4個大點的女兒同時跑了進來,她們對瑪瑞亞說:「男孩子們不會害怕!」雷聲再次響了,2個男孩也跑了進來,「怎麼你們也害怕嗎?」男孩說:「我們過來看看她們怎麼樣了!」瑪瑞亞為了緩解他們的情緒,教他們唱起了歌。可怕的夜晚就這樣愉快的度過了。
全篇文章中有音樂連貫而成,講述了一個熱愛音樂的修女追求自己幸福的過程,內容活潑生動,不少場景,都會讓我捧腹大笑,但一些場景卻又讓我感動流淚。
一位名叫瑪麗亞的修女在修道院表現國語反常而受到其他修女在的一些雙重評價,後來她唄院長拍到一位名叫特拉斯的海軍艦隊長家做一名家庭教師。特拉普有七位孩子,剛開始她們都不喜歡她,孩子們用盡辦法捉弄這位新來老師,可是瑪麗亞卻沒有生氣,她帶孩子們做游戲,並教會了她們很多很多歌曲,可是後來孩子們的父親帶來了一個女子,也就是她們的新媽媽,瑪麗亞被逼回到了修道院。孩子們很不喜歡這位男爵夫人,可是艦長已經和她訂婚了,但不久後,艦長對她又不滿意了,她們解除了婚約。而瑪麗亞和艦長又漸漸發生了感情,他們就結婚了。當兩人在度蜜月時,受到了德國納的任命,但艦長是一個非常愛國的人。最後為了捍衛自己急停,他們在音樂會上逃走了。在這平凡中又演譯著不平凡的執著,瑪麗亞對自己生活的執著,對感情的執著。不禁讓我想起在現實的生活中,人們遇到許多的困難時總是逃避,而逃避是解決不了問題,我們應該向瑪麗亞一樣,勇往直前,追尋自己所想要的東西,即使是失敗也無怨無悔,因為人生沒有永遠不敗。
今天下午,我和媽媽一起在邁視網上觀看了《音樂之聲》這部電影。
故事講述了修女瑪瑞亞性格開朗,活潑,賦有愛心,被修道院院長派到一個有著七個孩子的家庭去當家庭教師。孩子們的媽媽去世了,他們非常調皮,在瑪瑞亞之前,他們已經氣走了七位家庭教師了。瑪瑞亞克服了重重困難,教孩子們唱歌,跳舞,做游戲,逐漸成為他們的好朋友。讓他們的爸爸懂得如何去愛他們。最終瑪瑞亞得到孩子們的認可,成了他們的媽媽,過著幸福的生活。
其中有一個部分特別好玩:在瑪瑞亞來的第一個晚上就下起了大雨,不停地打雷。突然一聲雷響,最小的女兒跑進瑪瑞亞的房間,她對瑪瑞亞說:「姐姐哥哥們都不怕。」剛說完,又一聲雷響,4個大點的女兒同時跑了進來,她們對瑪瑞亞說:「男孩子們不會害怕!」雷聲再次響了,2個男孩也跑了進來,「怎麼你們也害怕嗎?」男孩說:「我們過來看看她們怎麼樣了!」瑪瑞亞為了緩解他們的情緒,教他們唱起了歌。可怕的夜晚就這樣愉快的度過了。
從來沒有一部電影如此深入人心,不但裡面的角色、情節、經歷家喻戶曉,主題歌曲也被廣為傳唱,由它帶來的影響面之廣、覆蓋范圍之大、被感染的人之多,可謂空前絕後、獨一無二,它就是來自著名的阿爾卑斯山脈的《音樂之聲》(The Sound Of Music,1965)。
瑪麗亞·奧格斯特女士把自己的傳奇經歷寫成小說《瑪麗亞·奧格斯特自傳》,該書被百老匯改編成歌舞劇成功上演,引起轟動,瑪麗亞與馮特拉普上校一家的喜悅和哀傷牽動著無數觀眾的心,由著名音樂人奧斯卡·漢默斯坦(Oscar Hammerstein)為該劇編寫的《音樂之聲》《哆來咪》《晚安,再見!》等歌曲悠揚悅耳、膾炙人口。觸覺靈敏的20世紀福克斯公司搶先一步,買下小說與舞台劇的電影改編權,並聘請以音樂電影見長的羅伯特·懷斯(Robert Wise)出任總導演,投資1000萬美元,決心打破時空局限,把這個樂韻悠揚帶來的真善美故事推上世界大舞台。
電影從開始已經顯示出舞台劇無可比擬的氣勢和魄力:鏡頭從高空俯拍的阿爾卑斯山麓大全景,逐步推向山頂上載歌載舞的瑪麗亞,並不斷地旋轉推近,煞費苦心、主次分明的鏡頭運動,帶來了強烈的視覺和聽覺上的沖擊,使人印象深刻、精神振奮,感覺大自然的宏偉壯麗與美妙的樂韻相互交融、合二為一。先聲奪人的開篇可以說是畫龍點睛,為後面的成功演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音樂之聲》全片基本上都在奧地利歷史名城薩爾茨堡實地取景,畫面構圖優美,鏡頭運用流暢。寬闊的大銀幕把阿爾卑斯山、烏恩特山、月亮湖和沃爾夫岡湖、馮特拉普家莊園、古典韻味的教堂和古堡等景色盡收眼底:綠油油的青草地和峰巒疊翠的崇山峻嶺、蔚藍的天空與清澈的湖水相互交織,明快、清朗的歌聲在此間回盪激揚,恍如置身人間仙景,遐意舒暢,令人陶醉。其中,以表達對大自然無比熱愛的主題曲《音樂之聲》最受歡迎,還有輕松愉快的《孤獨的牧羊人》、情深款款的《雪絨花》、歡樂大方的《哆來咪》、含羞答答的《瑪麗亞》以及孩子們的《晚安,再見!》、《16歲來臨》等歌曲也是觀眾耳熟能詳、鍾愛無比的,在一部電影中竟然有如此之多的歌曲受歡迎並流行傳唱,相信也是一個難以改寫的記錄。
影片中飾演瑪麗亞的是來自英國的姑娘朱麗葉·安德魯絲(Julie Andrews),她出生在一個離異的音樂世家,從小就受到良好的音樂熏陶,接受過踢踏舞、芭蕾舞以及嚴格的聲樂訓練,具備扎實的音樂功底。在本片中,她把一個善良、美麗而活潑的家庭教師演繹得栩栩如生,尤其是多場輕歌曼舞的重頭戲,她都能應付自如,發揮出色。「瑪麗亞」是她演藝生涯的一個高峰,可惜的是,自此之後她再也沒有留下令人難忘的銀幕形象,但她至今仍活躍在台前幕後,繼續發揮自己天賦的演藝潛能。特拉普上校的扮演者是加拿大人克里斯托夫·普魯默(Christopher Plummer),他是一個演技出眾的莎士比亞戲劇演員,雖然之前只出演過一部電影,但他以自己優雅的風度和多才多藝,把這個表面倔強內心善良的角色演得入木三分,過人的魅力並沒有被光彩奪目的安德魯絲所掩蓋。
《音樂之聲》來自生活高於生活,它以樂抒情,以樂動人,到處充滿陽光氣息與溫馨浪漫。它把抽象的音符、大自然的美景和人文景觀完美結合,體現出人與自然和諧融洽、相互倚托的關系,鼓勵人們樂觀向上、追求純潔美好、爭取自由和享受生活,消除邪惡雜念、達到真善美的理想境界。雖然裡面的主要角色都被刻意美化,但絲毫無損主題和形式上的出類拔萃,幽默的對白和情節,更把觀眾逗得前俯後仰、樂不可支。導演羅伯特·懷斯可不是泛泛之輩,他曾經以一部歌舞片《西城故事》(West Side Story,1961)紅透好萊塢,而《音樂之聲》的成功,更為他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贊譽,尤其在1966年度第38屆奧斯卡獎評選活動中,該片面對大衛·里恩(David Lean)的史詩巨片《日瓦戈醫生》(Doctor Zhivago,1965),竟然奪下五項大獎,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音響、最佳劇本以及最佳配樂獎,風頭可謂一時無兩、風光無限。
《音樂之聲》稱得上是電影史上絕妙的神來一筆,是一部影響深遠的作品,它甚至超出了藝術作品的范疇,從藝術史、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哲學等角度衡量,都值得研究和借鏡。
《音樂之聲》這部影片,讓我深受感動。它是作曲家查理德.羅傑斯與作家奧斯長.哈默斯塔第二於1959年完成的,而後1965年改編成為同名影片。
全篇文章中有音樂連貫而成,講述了一個熱愛音樂的修女追求自己幸福的過程,內容活潑生動,不少場景,都會讓我捧腹大笑,但一些場景卻又讓我感動流淚。
一位名叫瑪麗亞的修女在修道院表現國語反常而受到其他修女在的一些雙重評價,後來她唄院長拍到一位名叫特拉斯的海軍艦隊長家做一名家庭教師。特拉普有七位孩子,剛開始她們都不喜歡她,孩子們用盡辦法捉弄這位新來老師,可是瑪麗亞卻沒有生氣,她帶孩子們做游戲,並教會了她們很多很多歌曲,可是後來孩子們的父親帶來了一個女子,也就是她們的新媽媽,瑪麗亞被逼回到了修道院。孩子們很不喜歡這位男爵夫人,可是艦長已經和她訂婚了,但不久後,艦長對她又不滿意了,她們解除了婚約。而瑪麗亞和艦長又漸漸發生了感情,他們就結婚了。當兩人在度蜜月時,受到了德國納的任命,但艦長是一個非常愛國的人。最後為了捍衛自己急停,他們在音樂會上逃走了。在這平凡中又演譯著不平凡的執著,瑪麗亞對自己生活的執著,對感情的執著。不禁讓我想起在現實的生活中,人們遇到許多的困難時總是逃避,而逃避是解決不了問題,我們應該向瑪麗亞一樣,勇往直前,追尋自己所想要的東西,即使是失敗也無怨無悔,因為人生沒有永遠不敗。
這部電影有很多角色都令人難忘。最令我難忘的是馮·特拉普上校上,他的愛國之情令我難忘。當他唱完」Bless my home land forever.」時看到期望祖國美好的希望破滅,不禁哽咽得無法繼續唱下去,這讓我們看到了上校高尚的愛國情懷。馮·特拉普一家為了自己的尊嚴,不惜拋下自己所有的財產和地位以及冒著生命危險逃出奧地利的行動讓我非常的感動。在現實中也有許多愛國的例子,如:錢學森在美國度過了20年,在航空科學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1949年,他得知新中國成立了,非常興奮,毅然決定拋開在美國的優越條件回國參加建設。雖然美方百般阻撓,但這並沒有讓錢學森放棄。當他回到祖國,他興奮地說:「我相信我一定能回來,現在終於回來了!」這件事讓我深深的佩服錢學森爺爺的愛國之情。「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人,活著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民族,為了祖國,為了國家的尊嚴。愛國是中華幾千年以來的傳統美德,我們應該熱愛自己的祖國,我們不能因為被壓迫而放棄自己的祖國,放棄這流傳了幾千年的美德。正所謂「威武不能屈」 ,我們絕不能因為威脅而投靠侵略自己祖國的人。看了這部電影,我明白了要忠於祖國、熱愛祖國的道理,這個道理絕對能使我受益一生。
一個退役的上校,家裡連續換了14個家庭教師,你要是第15個,你敢去嗎?
可是一個修女去了,不但去了,而且成功了——————
第一:修女找到了愛情,成為上校的太太。
可是,上校的前女友,一個有地位的、有金錢、美麗、高貴的女人,在用盡心思,卻沒有得到孩子們和上校的心之後,只好傷心而退。
而修女,之前只是一個,一無所有的修女而已,一生的命運從這樣的選擇開始發生了轉變。
第二:那7個孩子和上校都愛她;
第三:她可以永遠不再做修女。
你敢想嗎?她成功不是用心機,而是用的真誠的愛心:
當她第一次到來的時候,面對孩子們的種種惡作劇,她真誠的與她們溝通:「當一個人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要和完全不認識的人在一起生活的時候,會怎樣呢?可能很多人都會感到害怕,緊張,可是,我沒有感覺到,相反,對你們熱情的招待,我真是太感動了。。。。」孩子感動的哭了,當她得知孩子們的媽媽去世後,爸爸就再不許家裡有歌聲和笑聲後,知道孩子為什麼要惡作劇後,她開始教孩子們唱歌,做游戲,她甚至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用窗簾給孩子們自己做衣服,因為她說:她們漂亮的緊身衣不方便運動,她也害怕孩子們怕把衣服弄壞爸爸生氣,而玩的不開心。她帶孩子們一起到戶外郊遊,上樹、劃船。。。。同時,她隨時隨地的教孩子們知識,打雷下下雨的晚上,她教會孩子們戰勝恐懼,和孩子一起快樂生活學習,正是由於,她出於一片真心,真正為了家裡帶來歌聲和笑聲,她甚至不同意上校用哨子喊孩子們,她說孩子有自己的名子,這樣不尊重人。。。。。
面對上校那張死板的臉,生硬的做法,她敢於堅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並在上校反對的時候,她也敢於講清自己的想法,並說服上校。
相比之下,他的前女友,看上的是他的錢、地位還有大房子,雖然也喜歡他,可是,她不喜歡孩子,想要把孩子們送到寄宿學校去,和孩子在一起也是應付,強忍著。。。。。
和開朗、自然、大方、有愛心、愛唱、愛孩子的修女比起來,上校最後和前女友說:你走吧,我們不合適,不要互相欺騙了,這樣對你不公平。。。。
當你聽到你將是第15個被折磨的人的時候,你害怕嗎?你還會面對嗎?你有信心走到那樣的一個新環境嗎?她選擇了,她成功了,人生就是這樣,往往只看到失敗,卻看不到失敗後面的成功,每一個人的成功,實際上是建立在他人失敗的基礎之上的。那麼,面對你目前的失敗,你會怎樣呢?
當你擁有的時候,你感到幸福嗎?當你失去的時候,你感到痛苦嗎?在得與失之間你更多的想到了的是什麼呢?一個人是要算計著活著,還是要真誠的象修女這樣的生活呢?你有過助人的經歷和被助的幸福嗎?人字的結構是相互支撐的,助人是快樂之本,受助是幸福之源。
孩子們的天性便是追求自由,影片里的孩子們各自有自己不同的性格,愛好和理想。他們不願意過這種嚴加管束的生活,總設法捉弄歷屆的家庭教師,使他們呆不下去。對瑪麗亞自然也不例外:一會兒出其不意把蛤蟆放在她的口袋裡;一會兒趁她不備將松球放在她的座位上。但瑪麗亞自己就具有孩子般的性格,她能理解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的所作所為。她引導他們,關心他們,幫助他們,贏得了他們的信任,很快就成了他們的知心朋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用窗簾布給孩子們做了游戲服,帶他們去野餐、郊遊、爬樹和劃船;教他們唱歌,從「多,來,米」學起,直到排練歌曲。於是這個家庭平添了笑語、歡樂和生氣,充滿了音樂之聲。
音樂感動的不僅是孩子,上校,一個對自己和對別人都有著嚴格要求,又有些沉醉於以往的男人,聽到音樂後,激起了內心深處埋藏已久的情感,無法掩飾的忘我,輕輕的哼著。音樂不僅改變了孩子,也改變了上校,從此變得更有人情味。
自由與專制的斗爭、愛與邪惡的較量,永遠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壯烈的場景。一曲音樂之聲,就是一聲自由戰勝專制,愛征服邪惡的頌歌。自由與愛,源自於自然,源自於心靈,是人類最久遠、也是最永恆的追求。但專制與邪惡,總不願意見到人類沐浴在自由與愛的光明中,不願讓人們自由地愛,恐懼人們熱愛自由,總要千方百計將自由窒息,將愛毀滅!但自由與愛的偉大,正在於他們不懼任何壓迫,不懼任何威脅,不懼任何邪惡。因為愛與自由源自心靈,源自自然,源自上帝賜與人類的無窮的力量,因此,愛與自由終將戰勝專制、戰勝邪惡、同時也戰勝自己達到新的輝煌。有史以來,每一次專制對自由的壓迫,每一次邪惡對愛的污辱,換來的都是自由的更高的境界,是愛的更美的表現。但是我們必須敢於面對專制與邪惡,必須敢於與專制與邪惡說不!
自由地愛,熱愛自由,我們將無往而不勝。

Ⅸ 求一篇莫扎特傳的影評,2500字

看完《莫扎特傳》,我心情傷感中帶著激動,要不我怎麼寫下這么長一個影評的題目?這是一部莫扎特的傳記電影,更是一個音樂巨匠在人間被摧殘的記錄,又是一類人的縮影,他不是一個人,他是那麼多英雄的化身,他們讓人類的生活充滿趣味和色彩,卻又讓凡人們感到驚惶失措,他們的才華和性格造就了他們的成就,同時也讓他們陷入輪回般的天才...... 影片的開頭真是有點滑稽——美國式的幽默強加在歐洲的典雅上,真是有點不倫不類的感覺。但是導演的敘述角度到很特別,是從一個窮其一生來毀滅莫扎特的人的口中來講述這個天才的故事。也許,愛一個人和恨一個人一樣,需要同等強烈的感情,敵人的敘述原來最動人,更震撼。
故事的開始:一個已經垂暮的宮廷樂師,向前來聽他懺悔的牧師演奏自己曾經流行一時的音樂,可是,年輕的牧師尷尬地說自己從來沒有聽過這樣的樂章。老人嘆了一口氣,彈起另一段樂曲,牧師馬上興奮的跟著和起來:「啊!先生,我聽過這一段,可是我不知道你就是那偉大的作曲家!」 老人又嘆口氣,幽幽的說:「這不是我的曲子,而是莫扎特的,我謀殺了一個天才。」於是,故事從老人的回憶開始展開……
從小喜愛音樂的安東尼奧向上帝許願說,如果你讓我走上音樂的道路,我願意一生一世服侍你。 於是,第一個奇跡出現了——他那隻知道賺錢的商人父親有一天被食物噎死了。他得以逃脫了家族事業的束縛,到了音樂之都—維也納追尋他的音樂伊甸園。最後如願以償地當上了宮廷樂師,成為奧地利皇帝的寵臣。一切都那麼順心如意,世界似乎那麼地美好。直到有一天,一個叫莫扎特的年輕人的出現打破了他平靜的生活。年少的莫扎特那麼輕狂不羈,甚至還帶點神經質。他整天沉迷於舞會和年輕漂亮的女子當中。但是他的音樂,卻永遠帶著孩子般的天真無邪,讓人一聽入耳就難以拒絕。開始,安東尼奧以為莫扎特只是因為勤奮用功才得到如斯成就的。可是當他看到莫扎特的手稿上一點塗改的痕跡都沒有,渾然天成簡直就像直接從頭腦中謄寫下來一般時,他憤怒了,他質問上帝:為什麼我那麼依賴你,你卻選擇了他作為你的樂師?而我,只有肉體而已。我要向你開戰,我要盡我所能, 毀滅你的天才。(From now on we are enemies, you and I. Because you choose for your instrument a boastful, lustful, smutty, infantile boy and give me only the ability to recognize the incarnation. Because you are unjust, unfair, unkind I will block you, I swear it. I will hinder and harm your creature on Earth as far as I am able. I will ruin your incarnation. )安東尼奧與莫扎特的戰爭,實際是安東尼奧與上帝的戰爭。
天才不會因為詛咒而停止腳步。不久莫扎特完成了著名的歌劇《費加羅的婚禮》,那華麗的音樂使安東尼奧驚嘆不已。可是,這時第二個奇跡出現了,奧地利的皇帝突然打了個哈欠,並在中途退場了,原因很簡單——因為這場歌劇有四場,對庸俗的統治者而言實在太長了。天才的莫扎特失望極了,在皇帝其他寵臣們的排擠下,他的劇本只有到比較低級的劇院演出。他與房東太太的女兒結了婚,他的父親也到了維也納。可是他的父親和他的妻子並不和睦,父親最終離開了兒子的家庭,獨自歸去,終老一生。也許因為事業的不順(安東尼奧還使手腕讓莫扎特的歌劇《唐·爵凡尼》只能演出5場),家庭的失衡,現實的痛苦驅使莫扎特總是不停的寫, 不停的喝酒,不停的享樂來麻醉自己。天才的生活大多如此,如果他們得不到現實的承認,就只有活在自己的冥想世界裡。終於,窮困潦倒的莫扎特在劇院的演出中昏倒了,他的精神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此時,暗懷鬼胎、預謀已久的安東尼奧巧妙地利用莫扎特父親生前用過的黑面人面具來到莫扎特的家門前,要求莫扎特為他做一曲《安魂曲》。此時此刻在莫扎特的眼中,面具就代表著死神,潛意識里《安魂曲》完成之日就是他大去之日。安東尼奧狂妄地向上帝宣告:我要你的天才在自己譜寫的《安魂曲》中入葬。可是,在天才生命的最後的一夜,安東尼奧卻被莫扎特流光溢彩、震古爍今的天籟般的樂曲所折服,跟他一起完成了《安魂曲》。天真的如孩童的莫扎特跟他的敵人說:「啊!你一直對我這么好,我以為你不欣賞我,可是現在只有你還在我身邊。」安東尼奧那時的表情閃過一絲尷尬,但是毋庸質疑安東尼奧雖然沒有得到繆斯女神的眷顧,卻得到了周瑜一般對音樂高水平的鑒賞能力,以及對音樂癲狂的熱愛與投入。
在一個薄霧彌漫的清晨,這位偉大的作曲家——4歲寫出第一首協奏曲,7歲寫出第一首交響曲,12歲寫出第一部歌劇的神童、天才、上帝的寵兒無聲無息地如流星般隕落,被草草埋葬。可是,他的音樂, 象孩子一樣的天真和熱情的音樂,歌頌真善美的韻律卻永不消失,一直在空氣中飄盪到今天。

《莫扎特傳》 是在1984年9月發行,曾獲得第54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我們現在看到的是2002年的DVD導演剪輯特別版。導演是米洛斯*福爾曼,莫扎特的飾演者湯姆*赫爾斯默里(TOM HULCE)是美國著名的舞台劇演員,盡管他極好的展示莫扎特的優雅與單純,但是他仍然被安東尼奧的飾演者FRANK MURRAY ABRAHAM的光輝給遮住了。FRANK憑借這部影片獲得了第54屆奧斯卡最佳表演獎。大鼻子的FRANK有著豐富的表演經驗,雖然只是配角,而且在該片中的表演含蓄,但是卻整個表演光芒畢露,每一個表情都恰到好處, 讓人深深折服,嘆為觀止。在對牧師的陳述中,他陶醉於莫扎特美妙的音樂中,表情是那樣的真摯和渴望。他最後居住在瘋人院,一直生活在懺悔中,當他結束他的故事,讓人推著他的輪椅經過那些病人的時候。他的手,輕輕揚起,似乎在指揮,又似乎在說:「一切都結束了,我的音樂終於在時間的長河中流逝,被遺忘。可是,我的朋友莫扎特,你的生命雖然短暫而痛苦,你始終都是那個被記住的人。而我的生命卻是那麼冗長那麼乏味,上帝對我們始終都是公平的。」他的每一個表情,每一個動作,都在簡單中透露出深遠的意境,讓人回味無窮。

作為音樂電影,不可不提的就是它的配樂。莫扎特的樂曲與影片配合得天衣無縫。當他年輕的時候,有歡快的波爾卡陪伴他度過舞會時光。他幾部最負勝名的歌劇都在電影中出現,包括《後宮誘逃》,《費加羅的婚禮》,《唐·爵凡尼》以及人生謝幕的最後的歌劇作品〈魔笛〉。在電影的結尾,美麗明朗的詠嘆調突然轉為陰沉晦暗的〈安魂曲〉,天才莫扎特就在他最後的作品的陪伴下靜靜離開了人世。

嚴格說來,這部影片並不是嚴謹的歷史人物傳記,而是一部通俗幽默的作品。在這部片子里, 你看到的莫扎特並不是歷史中的那個用音樂譜寫生命的活生生的人,而是一個來自天國的音樂精靈。他只是把上帝的音樂作為饋贈的禮物帶到人間,送給我們這些凡夫俗子,但他並不為世俗所容忍---太美的和太丑的都是人們所唾棄嫉恨的,只有中庸者可以長命百歲,正應了中國那句老話:「自古美人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當他的使命完成後他就應該如天使一樣重新回到上帝的身邊,沉睡在白雲的臂挽里。同時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部影片也是安東尼奧和上帝的兩個人的戰爭,他要毀滅上帝的音樂,最後他失敗了;他得到世間的榮華,可是當生命即將結束時,所有浮華的名利都將歸於塵土。他懺悔道:「平庸的人活下來了,而我崇敬的莫扎特早就死了。」 他跟上帝和解了,承認了莫扎特的天才,承認了一切美麗的東西,即使一時蒙塵,也有重見天日的時候。而事實證明了他所做的一切,都只不過是徒勞——他可以扼住天才的喉嚨,但卻不能堵住世人的耳朵……

天才在〈安魂曲〉中涅磐永生!

本片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編劇本、最佳美術指導、最佳音響、最佳服裝設計獎,愷撒獎最佳外語片

Ⅹ 《音樂之聲》 電影的觀後感

音樂與歌聲是情感的一種宣洩,人們歡樂的時候唱歌,痛苦的時候也唱歌。《音樂之聲》是部音樂劇,瑪利亞在不停的唱歌,那是她對自由的一鍾嚮往,對,是自由,雖然起初她自己並未意識到這一點。
自由,是這部影片所要表達的主題之一,我認為。
修道院是修身養性的地方,有點雷同於中國的道觀和寺廟,但它實質上是對人性的一種束縛,規矩甚多。瑪利亞顯然不屬於那種地方,她熱愛自由,喜歡奔跑於廣闊的草地上,喜歡象小鳥一樣地唱歌。她的這種行為是不被修道院里眾人理解的,所以她感到迷茫,覺得自己做錯了事,應該向上帝懺悔,幸好院長是個通情達理的人,是個值得尊敬的人,我們看到她也唱歌,很動聽。如果沒有這位開明的院長,瑪利亞很可能會象其他修女一樣在修道院里過著平淡乏味而單調的日子,然後隨著歲月的流逝,慢慢地忘記任何開口唱歌。
院長很可能在瑪利亞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輕時的影子,所以希望她不重蹈覆轍。
從傳統的意義上說,一個幸福的人必須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對於女人來說更是如此,所以純真、熱情、美麗的瑪利亞後來成為了船長的妻子。影片為了表現瑪利亞和船長之間的愛情,安排了伯爵夫人這一角色。當然這位伯爵夫人也美麗,善解人意,而且還很富有,看起來是船長妻子的最佳人選,但船長最終還是選擇瑪利亞。

閱讀全文

與觀看一部有關音樂人物傳記的電影寫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學校電影搞笑視頻 瀏覽:213
電影步步驚心的劇情 瀏覽:221
那小子真帥電影結局 瀏覽:566
外國電影屠宰場里變胖子 瀏覽:955
國產最火的青春電影 瀏覽:434
老師與學生一起罰跑的電影 瀏覽:182
外國人聽力考試搞笑電影 瀏覽:636
電影影大陸倫理 瀏覽:854
英語電影小報素材 瀏覽:68
哪些電影電影有告白部分 瀏覽:175
被冰封千年的僵屍竟然復活叫什麼電影 瀏覽:870
中文版追捕電影 瀏覽:420
秘密吸引力是什麼電影 瀏覽:529
50多年前的恐怖電影 瀏覽:247
趙軍是哪部電影里的人物 瀏覽:253
中國山區男孩跑步電影 瀏覽:983
兒童看的日本動畫電影 瀏覽:722
三月十四上映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693
十萬火急電影粵語版 瀏覽:244
秋霞電影院新2018 瀏覽: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