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老舍的人物形象是。。。
勞動模老舍的一生,總是在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藝界當之無愧的「勞動模範」。他自己說:「我終年是在拚命地寫,發表也好,不發表也好,我要天天摸一摸筆。」正因為如此,他勤奮筆耕,創作了《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茶館》《二馬》《龍須溝》等大量文學作品,贏得了「人民藝術家」的崇高贊譽,受到人們的喜愛。「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實寫照。 曾經擔任齊魯大學等名校教授。一生主要作品有:《貓城記》《老張的哲學》《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及未完成的《正紅旗下》,話劇《龍須溝》《茶館》等,還有很多著名的文章,如:《濟南的冬天》等被選入小學中學的課文中。其中《茶館》極為著名。 五四新文化運動掀起的民主、科學、個性解放的思潮,把他從「兢兢業業辦小學,恭恭順順老舍在倫敦大學侍奉老母,規規矩矩結婚生子」的人生信條中驚醒;文學革命的勃興,又使他「醉心新文藝」,由此開始生命和事業的新起點。1922年任南開中學國文教員。同年發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說《小鈴兒》。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中文講師。教學之餘,讀了大量外國文學作品,並正式開始創作生涯。陸續發表《老張的哲學》、《趙子曰》和《二馬》三部描寫市民生活的諷刺長篇小說。自1925年起,陸續寫了3部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對烏煙瘴氣的教育界做了生動的揭露;《趙子曰》的鞭撻鋒芒指向以新派自詡其實醉生夢死的青年學生;《二馬》的主人公是旅居英國的北京人,諷刺的仍是在封建的小生產的社會土壤里培植出來的「出窩兒老」的畸形心態——都以清脆的北京口語,俏皮的幽默筆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風情,通過閉塞守舊、苟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剖析,申述對於祖國命運的憂慮,顯示出與眾不同的藝術個性和思想視角。3部作品陸續在《小說月報》上連載後,引起文壇的注目。1926年老舍加入文學研究會。1929年夏,繞道歐、亞回國。在新加坡逗留期間,為當地高漲的民族解放要求所鼓舞,創作反映被壓迫民族覺醒的中篇童話《小坡的生日》。1930年回到中國,任濟南齊魯大學文學院副教授,並編輯《齊魯月刊》。1966年老舍被林彪、「四人幫」迫害致死。1978年6月3日,有關單位在北京八寶山革命烈士公墓為老舍舉行了隆重的骨灰安放儀式。范
B. 老舍《茶館》中的人物形象
茶館·人物形象
1.王利發
這是一個貫穿全劇的人物。他是裕泰茶館的掌櫃,在第一幕時,正值年富力強,剛從父親手裡繼承了經營茶館的生意,也繼承了父親的處世哲學,即多說好話,多作揖。他精明、干練、謹小慎微、委曲求全、善於應酬,對不同的人採取不同的接待方式。我們在看第二幕中他對巡警的敲詐巧於應付,對自己公寓的房客崔久峰,能很耐心地傾聽他的牢騷,盡管他不一定懂,但也不時地說些逢迎的話。作為商人,王利發具有膽小怕事和自私的特點。比如課文中他對李三的苦處、康順子的處境和難民的哀告雖然也同情,但是很有限度。在舊中國的黑暗現實面前,靠自己的勞動而生活的王利發盡管善於經營、善於改良,也無法抵禦各種反動勢力的欺壓。他對此也抱有強烈的不滿,但表達的卻十分含蓄,比如當唐鐵嘴說「感謝這個年月」的時候,他說:「這個年月還值得感謝!」這句話蘊含了他的愁苦和憤恨。就是這樣一個精於處事的小商人,最終也沒有逃脫自己破產的命運,當茶館被人霸佔後,他懸梁自盡。王利發的悲劇,是舊中國廣大市民的生活命運的真實寫照。這一形象的意義在於,他揭露了舊制度的吃人本質,反映了舊時代的不合理。
2.常四爺
常四爺是旗人,在清朝時能吃官家錢糧。但他對腐敗的清政府不滿,對帝國主義更加痛恨。第一幕中因說一句「大清國要完」就被抓起來,坐了一年監獄。出獄後曾參加義和團,後靠賣菜為生。他正直、倔強、敢作敢為、富於正義感、樂於助人。課文中他對抓過他的特務們不服軟。當王利發正愁要關城門了,還沒買菜時,是他送來了鹹菜和雞,第三幕中他還為松二爺化緣買棺材。但最後自己也窮困潦倒,揀來別人撒剩的紙錢,作為對自己將來的祭奠。他絕望地喊道:「我愛咱們的中國呀,可誰愛我呢?」這個形象反映了社會的黑暗和人民的反抗情緒。
3.松二爺
他是旗人,膽小而懶散。清朝滅亡前過著游手好閑的生活,整日喝茶玩鳥。民國時期「鐵桿莊稼」的待遇沒有了,但又不願自食其力,仍舊留戀過去的生活,寧願自己挨餓,也要喂鳥。最後終於餓死。這是一個沒有謀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國封建社會的腐朽。
4.劉麻子
靠說媒拉纖,拐賣人口掙錢的地痞無賴。第一幕中他用十兩銀子買來康順子,又以二百兩銀子賣給太監龐總管。課文中他又同兩位逃兵談生意,還沒談成就被當做逃兵槍斃了。這個人物形象表現了當時社會的病態和畸形。
C. 舉例分析老舍駱駝祥子的人物形象
1、祥子起初老實、堅韌、自尊好強、吃苦耐勞,最後麻木、潦倒、狡猾、好佔便宜、自甘墮落。《駱駝祥子》真實地描繪了北京一個人力車夫的悲慘命運。
祥子來自農村,拚命的賺錢,經過三年的努力 ,他用自己的血汗換來了一輛洋車。但是沒有多久,軍閥的亂兵搶走了他的車;接著反動政府的偵探又詐去了他僅有的積蓄,主人躲避特務追蹤還使他丟了比較安定的工作,迎著這一個又一個的打擊,他作過掙扎,仍然執拗地想用更大的努力來實現自己夢寐以求的生活願望。
但一切都是徒然。用虎妞的積蓄買了一輛車,很快又不得不賣掉以料理虎妞的喪事。他的這一願望終於完全破滅。他所喜愛的小福子的自殺,吹熄了心中最後一朵希望的火花,他喪失了對於生活任何企求和信心,從上進好強而淪為自甘墮落。原來那個正直善良的祥子,被生活的磨盤輾得粉碎。
2、《駱駝祥子》是人民藝術家——老舍(舒慶春)所著的長篇小說,描述了20世紀20年代軍閥混戰時期人力車夫的悲慘命運。祥子是舊社會勞苦大眾的代表人物。
D. 老舍的性格特點,不要太多
老舍的性格幽默、有責任心、孝順、關心百姓疾苦、關注民族命運。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慶春,另有筆名絜青、鴻來、非我等,字舍予。因為老捨生於陰歷立春,父母為他取名「慶春」,大概含有慶賀春來、前景美好之意。
上學後,自己更名為舒舍予,含有「舍棄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滿族正紅旗人。中國現代小說家、作家,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
代表作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劇本《茶館》。
老舍的一生,總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藝界當之無愧的「勞動模範」。
1966年,由於受到文化大革命運動中惡毒的攻擊和迫害,老舍被逼無奈之下含冤自沉於北京太平湖。
2017年9月,中國現代文學長篇小說經典《四世同堂》由東方出版中心出版上市。這是該作自發表以來第一次以完整版形式出版。
(4)老舍有聲電影人物形象分析擴展閱讀:
老舍作品主要有四個藝術特色:
1、語言幽默。
老舍開始創作時,抱有"不管是誰與什麼吧,反正要寫得好笑好玩","立意要幽默"(《我怎樣寫〈趙子曰〉》)的態度。
他的作品從一開始就具有鮮明的幽默諷刺的筆調。他是現代文學史上為數不多的幽默作家之一,一度還有"幽默大師"、"笑匠"之稱。他的早期作品中夾雜一些純粹為了逗笑、缺少思想意義的穿插。
他那"我要笑罵,而又不趕盡殺絕"(《我怎樣寫〈老張的哲學〉》)的性格,使他的諷刺,缺乏魯迅的冷峻和鋒利,更多一些溫情和輕松,由此形成他的獨特的幽默風格。
從30年代中期起隨著對於國家的災難和生活的嚴酷有了更多的體驗,老舍的筆調變得激憤嚴肅起來,幽默不再是他大部分作品的基調,為人稱道的也不再都是幽默作品。
但在他的絕大多數作品中,仍然經常出現機智俏皮的語言,將嬉笑怒罵融合在一起的筆墨,使人發笑或者哭笑不得,有時還會催人淚下,或者發人深思。後期作品中,作家讓不少人物笑著向昨天告別。所有這些,都具有一種內在的妙趣——升華了的幽默。
2、京味十足。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於市民生活。他善於描繪城市貧民的生活和命運,尤其擅長刻畫浸透了封建宗法觀念的保守落後的中下層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階級搏鬥中,在新的歷史潮流沖擊下,惶惑、猶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進退維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徑。
他喜歡通過日常平凡的場景反映普遍的社會沖突,筆觸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運的思考,讓人從輕快詼諧之中品味出生活的嚴峻和沉重。關於自然風光的色彩鮮艷的渲染和關於習俗人情的細致入微的描摹,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氣息和情趣。
在現代文學史上,老舍的名字總是與市民題材、北京題材密切聯系在一起的。他是現代中國文壇上傑出的風俗、世態(尤其是北京的風土人情)畫家。
作為一位大家,他所反映的社會現實可能不夠遼闊,但在他所描繪的范圍之內,卻把歷史和現實,從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時代的社會氣氛、風俗習慣,一直到三教九流各種人等的喜怒哀樂、微妙心態都結合濃縮在一起,有聲有色、生動活潑,自成一個完整豐滿、"京味"十足的世界。
這是老舍在現代文學史上作出的特殊貢獻。
3、題旨鮮明。
反帝反封建本是"五四"以來整個新文學的基本主題。但除了特定時期(比如五卅運動期間,"九•一八"事變以後、抗日戰爭時期)以外,在一般作家的創作中,反帝的主題和內容不多。
老舍的作品則常有明顯表現。他的第一篇習作《小鈴兒》,通過小學生帶有稚氣的行動,表達了反抗外國侵略者的民族意識。茅盾從老舍最早的作品中深切地感受到"對於祖國的摯愛和熱望"(《光輝工作二十年的老舍先生》)。
在這以後,老舍寫了不少直接揭露帝國主義侵略罪行的作品,還有從不同側面描寫它們的經濟、文化、宗教滲透和種族歧視所給予中國人民種種傷害的作品。他表現民族覺醒、表彰民族氣節,同時抨擊在這些侵略和滲透面前卑躬屈節、為虎作倀的洋奴漢。
寫於60年代初的話劇《神拳》(又名《義和團》),再現北京居民抗擊八國聯軍的壯烈情景。後期作品強烈地表現了中國人民當家作主、自立自強於世界的喜悅和自豪。對於社會主義祖國的熱愛,使他的愛國主義增添了新的內容和光彩,達到新的思想高度。
強烈的民族自尊感和熾熱的愛國主義,是老舍的高貴品格,也是他作品中寶貴的精神遺產。
4、語言通俗。
"五四"以後的新文學作家,廢棄了封建士大夫筆下的文言,也沒有採用話本小說、戲曲說白中的近代白話,而是從現代口語中創造便於反映現代生活、表達現代人心理活動的現代白話,作為新的文學語言——老舍對此作出了卓越的成績。
他是北京人,能說一口標準的普通話;更重要的是努力從人民群眾的口頭語言中汲取和提煉文學語言。注意汲取,避免了生造硬湊合過於歐化的學生腔的毛病;講究提煉,能夠脫離粗糙的自然形態,克服照搬濫用方言土語的弱點。
他所使用的是一種真正藝術化了的活的語言。老舍的小說和散文,都可以琅琅上口,話劇的對白,更是活潑傳神;作品中許多人物的語言,具有各自的性格特點。
他很好地解決了語文脫節的問題。在語言的准確生動,富有表現力和藝術性方面,在創造新的文學語言方面,他在現代作家中,是十分突出的。老舍認為作家的風格首先體現在語言上,他的語言的確成為表現藝術風格的重要手段。連他的理論文章的語言都是很有個性特徵的。
他在這方面的貢獻,還超出了文學創作的范圍。早在30年代,就有人主張以他的作品作為"宣傳純正國語的教本"(《老舍致趙家璧信》),他的文字一直是現代漢語教科書中經常引用的範例。
老舍的創作,帶有英國狄更斯、康拉德等人的影響,與中國傳統的、主要是流行於民間的文藝更有深切的聯系。這使他的作品具有大眾化、 通俗性、 民族色彩濃厚等特點,從形式到內容都能夠雅俗共賞。
因此較早地突破了新文學只在學生和知識青年中間流傳的狹小圈子,為廣泛的讀者所喜愛。後來又以真實生動地描繪了現代中國的社會風貌和民情心理,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
再加上規范的現代漢語,而受到國外的重視。這些,都擴大了中國現代文學的影響。他取材於北京胡同里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和嫻熟地運用"京味"十足的文學語言等特點,受到一些後起者的仿效。
E. 茶館人物分析
老舍運用他獨特的審美觀和視角將舊中國三個時期、五十多年的歷史濃縮的反映在這一小小茶館里,當然貫穿主線的就是茶館老闆王利發。我們目睹了他的一生,從青年到中年直至暮年,隨著時代的輪換,時間的推移,對他的感情也逐漸的發生變化。
最初反感他的自私和冷漠,但是在第三幕,看著他緊緊追隨時代步伐改良茶館,日日為茶館奔波卻仍舊使祖宗的老字型大小日漸沒落,他落寞的身影和那些大兵的貪婪狡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人物在時代里的遭遇往往能反映整個時代的悲劇命運,試想,連這樣聰明圓滑隨機應變的王利發,可以稱得上個有產階級的人物都擺脫不了貧困受辱的命運,那麼普通人的生活更加可想而知了。
王利發這個人物,老舍對他的開場介紹是這樣的:精明、有些自私,但是心眼不壞。這應該算是個很誠懇的評價。子承父業,能在亂世中延續老茶館的生命,這就對茶館老闆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假設一下,如果沒有王利發的圓滑,而換了常四爺的「鐵桿倔強」,在第一個大轉折時期,老裕泰就會被那些投機的卑鄙分子「吃掉」。正是因為王利發的圓滑之處,「不談國事」、「多說好話」、對窮人視而不見、毫無同情心才得使老裕泰又度過了風雨飄搖的五十多年。他會變通,頭腦靈活,會投機取巧,見機行事,改良茶館建造公寓,因為學生有錢,到什麼時候都要上學……
這些都不能怪王利發,天下有太多的窮人,太多的不平,一個小小的王利發,他只是個開茶館的,只是小市民安分守幾的代表,他的自私具有普世性,因為整個社會的戰亂動盪不是一個普通人所能左右的,能在如此環境下明哲保身已屬不易,況且他還要養一大家子人,要延續茶館的生命,承載祖傳的家業。
一個人一生的責任和使命有很多,他要成就一些必然就要舍棄另一些。就像《玫瑰門》里的司猗紋,她一輩子要強,一輩子顯示出高人一等的優越感,她要給人製造精明干練的形象,所以她不惜去犧牲一切,她失去了作為外婆的慈愛,少了作為母親的溫柔,甚至故意「作秀」主動上交財產為自己贏得「社會的地位」和「尊重」。
與王利發相比,司猗紋的命運更多了幾分悲劇。盡管兩個人物的時代不同,在時代這個洪流里,他們孱弱、無力,但是他們卻忍耐、抗爭。一棵白楊,一隻玫瑰,卻比一般人擁有更長久的生命和持久的韌性。
老舍在《茶館》里表現的大多數人都醜陋不堪,但是我想他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揭露和批判魯迅筆下的「國民劣根性」,而是為了彰顯亂世之下的真情和淳樸。我國大多數本土的作家都有對我們自己國家、國民的深厚感情,這一點在老舍先生這個「老北京」作家身上體現的尤為突出。
自古有「無商不奸」的說法,對商人存在明顯的偏見,也是老舍用王利發這個形象改變了我們的觀念和認同感。從某種方面來講,王利發也是個正義的化身。他告誡劉麻子不做傷天害理的事,他對唐鐵嘴說「我不光耍嘴皮子,我心放得正!」,他收留了曾經從茶館被賣出去的康順子母子,盡管當時自己家裡都已經捉襟見肘,這些細節都是老舍有意要表現王利發善良、真實的一面所作的鋪墊。
在我們目所能及、耳所能聞的范圍內,通常都會有這樣一種體會,一個人做了很多壞事所留下的深刻印象很容易就被他做的一件好事所取代,縱然王利發有些自私自利,但是原則上他並沒有做過一件超過道德底線的事情,那麼我們對他的印象就更加容易向好的方面轉變。更多的為他淳樸、真誠的一面所打動。
當國家面臨危難,那些有能力為國家、為人民出力獻策的人都躲避起來吃齋念佛,諸如崔久峰之輩,只為自己活得安寧,不缺衣少食,落得個自由隨意,卻不顧黎民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體。而王利發卻心懷國家,縱然他不懂得戰亂紛爭的原因,也不清楚形勢的變化,但是他卻著急企盼戰爭平息、國家安寧,要「死馬當活馬醫」。
固然那些大人物在歷史轉折中能夠發揮重要作用,但是他們也同樣容易丟掉信心、失去力量,不顧全局。在國家危機的時刻,正是像王利發這樣普普通通的人民堅定信念、懷抱希望,凝聚成的巨大的力量,才能夠讓國家、民族有力量、有勇氣去戰勝一切困難和挑戰,也讓我們看到了勝利和希望的曙光。此情此境,一個王利發就是一種民族精神的象徵。
(5)老舍有聲電影人物形象分析擴展閱讀
《茶館》是現代文學家老舍於1956年創作的話劇,1957年7月初載於巴金任編輯的《收獲》雜志創刊號。1958年6月由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單行本。劇作展示了戊戌變法、軍閥混戰和新中國成立前夕三個時代近半個世紀的社會風雲變化。通過一個叫裕泰的茶館揭示了近半個世紀中國社會的黑暗腐敗、光怪陸離,以及在這個社會中的芸芸眾生。
劇本中出場的人物近50人,除茶館老闆之外,有吃皇糧的旗人、辦實業的資本家、清官里的太監、信奉洋教的教士、窮困潦倒的農民,以及特務、打手、警察、流氓、相士等,人物眾多但性格鮮明,能夠「聞其聲知其人」,「三言兩語就勾出一個人物形象的輪廓來」。作品通過茶館老闆王利發對祖傳「裕泰茶館」的慘淡經營,描寫他雖然精明圓滑、嘔心瀝血,但終於擋不住衰敗的結局,從側面反映了中國社會的走向。劇作在國內外多次演出,贏得了較高的評價,是中國當代戲劇創作的經典作品。
F. 為什麼說老舍有聲電影里說是作者眼中當時怪現象
不同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不同,對同一件事的看法也不同。作者眼中的怪現象,讀者眼中不一定是怪現象,讀者可能認為是正常的。特別是不同時代不同陣營不同信仰的人,怪現象的定義不同。
G. 有聲電影老舍讀後感
小說主要講了一個洋車夫的苦難史,描繪了舊社會如何把一個正直,好強,好體面,自食其力的洋車夫從肉體到靈魂加以毀滅的過程。駱駝祥子善良淳樸,對生活具有駱駝一般的積極和堅韌精神,他的唯一願望就是買一輛自己的車來拉,做一個獨立的勞動著。後來,經過3年的努力,他用自己的血汗錢換來了一輛嶄新的洋車,但是沒過多久,卻被大兵搶走,接著反動政府的偵探又騙去了他所有的積蓄,虎妞對他那種推脫不開的「愛情」又給他身心都帶來磨難。用虎妞的錢買了一輛車,很快,又不得不賣掉以料理虎妞的喪事。他的這一願望在經過多次挫折後,終於完全破滅。他所喜愛的小福子的自殺,熄滅了他心中最後一朵希望的火花,他喪失了對於生活的任何乞求和信心,從上進好強而淪為自甘墜落。這個悲劇有力地揭露舊社會把人變成鬼的罪行。深刻地揭示了生產這個悲劇的原因。這個故事,反映了北平當時勞動人民的生活,命運與遭遇。祥子本是一個對生活充滿希望的人,他熱愛生活,熱愛北平,但系列的挫折使他恨透了整個世界!我彷彿看到了天橋、鼓樓、白塔,是牌樓、街道、小巷,是車廠、大雜院和熙熙攘攘的人群,這就是幾十年前的老北京,但是這兒沒有絲毫田園詩一般的快樂, 而是祥子的那雙大腳馬不停蹄地跑過大街,穿過小巷,烈日下,雨雪中處處有他艱難的身影。兵匪的鞭子,楊先生的盤剝,劉四爺的臭罵,孫偵探的明搶,洋大夫的冷漠,這是一座千真萬確的地獄!最後虎妞慘死了,小福子上吊了,老馬頭倒斃在街頭,祥子也終於窮途潦倒,逐漸消失在一座城門洞里……這就是一二十年代北京底層廣大勞動大眾的生活,這逼真的描寫讓我體會到了人力車夫們不可逾越的悲慘命運,讓我深刻地認識了「地獄究竟是什麼樣子」。祥子的悲劇,是他所置身的社會生活環境的產物。小說通過祥子周圍人物及人際關系的描寫,真實地展現了那個黑暗社會的生活面目,展現了軍閥、特務、車廠主們的丑惡面目,以及由他們織成的統治之網對祥子們的壓迫與被壓迫關系的一種變形反映。整部小說語言生動,文筆剛勁有力,刻劃出了一個個個性鮮明的人物。堪稱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小說里充斥著的悲涼發人深省,故事離奇感人。所以家喻戶曉,已譯成各種語言流傳多國,在世界文壇都有極重要的影響。這部小說里所說的事情,的確離我們現在有幾十年了,並且也肯定有藝術加工,但文學總是來源於生活的,是千千萬萬百姓生活中的一曲。通過它,我們至少可以知道:社會曾是那麼的黑暗,希望曾是那麼的渺茫,因為它畢竟就發生在不久前的中國,發生在這雄雞病危的年代。現在的社會穩定,經濟也在不斷發展。作為青少年,有書讀,而且到處都有人維護著,鼓勵著。所以我們不能辜負新中國對我們的期望。至少,我們要學習駱駝祥子奮發向上的精神。
H. 老舍人物形象淺析
老舍(l899.2.3—1966.8.24),滿族,原名舒慶春,字舍予,生於北京。父親是一名滿族的護軍,陣亡在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母親也是旗人.靠替人洗衣裳做活計維持一家人的生活。1918年夏天,他以優秀的成績由北京師范學校畢業,被派到北京第十七小學去當校長。1924年夏應聘到英國倫敦大學東方學院當中文講師。在英期間開始文學創作。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說月報》雜志連載,立刻震動文壇。以後陸續發表了長篇小說《趙子曰》和《二馬》。奠定了老舍作為新文學開拓者之一的地位。1930年老舍回國後,先後在齊魯大學和山東大學任教授。這個時期創作了《貓城記》、《離婚》、《駱駝樣子》等長篇小說,《月牙兒》、《我這一輩子》等中篇小說,《微神》等短篇小說。1944年開始,創作近百萬字的長篇巨著《四世同堂》。他擔任全國文聯和全國作協副主席兼北京文聯主席,是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常委。1966年「文革」中不堪躪辱投湖自盡。
I. 老舍的《四世同堂》中人物性格分析研究
祁老太爺:
代表著清朝人。一腦子的中庸之道,主張一切事情「忍」為先。總希望和平,希望四世同堂的和睦景象。
祁天佑(太太):
代表著清朝與民國之間的人。一個正直的生意人,一個總以「和氣生財」為宗旨的人,因不忍於日本人「我是奸商」的侮辱而選擇跳河自殺。
老大瑞宣:
純粹的民國人。與祖父在年紀上只差四十歲,而在思想上卻相差有一兩個世紀,是四世同堂的頂樑柱;是一個想革命而不能革命的人;知識淵博,懂英語,為謀生而屈於英國府作事。也因之被日本人帶入獄一次,後配合老三搞地下工作,敢於承擔大事,時時憂國,是本書真正的主角。
老二瑞豐、藍東陽、冠曉荷(丁約翰):
瑞宣眼中的一群最無聊的人。除曉荷外,他們都曾有過一個屬於自己的時代,正如書中所說:「他們丑,臟,無恥,狠毒,他們是人中的垃圾,而是日本人的寶貝」,是由日本的「支那通」鑒定的超等順民;他們敢於巴結日本人,他們敢於落石下井,特別是瑞豐,在老大入獄時,竟能心安理得的離去,無不使人「佩服」得五體投地。
老三瑞全(高弟):
活力的象徵,希望的所在。敢於反抗日本人的中國人的代表。其勇敢,機智,果斷和日漸的成熟,使每個中國人都感到激動和欣慰,雖然他只出現在故事的一前一後,但他抗戰的身影卻始終伴隨著我們,直到勝利。
小順兒、妞子:
將來的中國人。也許他們會過早的成熟,但我們希望他們永遠有兒童的天真、可愛。戰爭告訴我們:即使是將來的人,也會死於飢荒(像妞子)。但願將來的世界不再有戰爭,但願世界永遠和平!
錢默吟:
由詩人演變成戰士,無疑是一個巨大的痛苦。雖己年逾花甲,卻仍奔忙於抗日的活動之中,其堅定的信仰、頑強的毅力,讓人自慚形穢。如果在現實中碰到這樣的一個人,我想你一定會自覺地向他敬禮。
大赤包(招弟,胖菊子):
亂世中崛起的一條母狼。她的獨擋一幟,她的雷厲風行,使人佩服;她的狠毒,她的陰險絕不亞於西大後。如果有霸主的話,她就是北平城天字第一號的女霸主。
李四爺(白巡長,長順):
一個「喜歡」辦喪事的人,不過,在這樣一個動亂的年代,不能缺少這樣樂於助人的人,可悲的是,到最後他不能替自己辦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