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太極功夫扇第一套教學內容方法
太極功夫扇作為新的 武術 健身套路,深受老年人喜愛。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太極功夫扇第一套教學。歡迎閱讀!
太極功夫扇第一套教學 挑選太極扇注意事項1、看扇莖和扇面粘合是否牢固。
2、扇面展開時應呈半圓型,兩條扇骨成一條直線。
3、合扇時扇莖能否完全閉合。
4、兩條扇骨要有一定的厚度,以便開扇。
5、扇握在手中要有一定的質感。
6、建議初學者選擇竹製扇。
太極扇的各式扇形陳式太極扇
陳式太極扇是在陳式 太極拳 的基礎
上創編的一套具有獨特風格的武術健身項目,它突出了陳式太極拳傳統性特點,內容豐富、結構合理,通過穿插蹬腿、擺蓮、翻腰、跳躍,集中了東式太極拳典型動作。該套路纏繞折疊、松活彈抖、扇勢多變、造型優美,極具健身性、觀賞性及藝術性。
楊式太極扇
楊式太極扇是一種深受大眾尤其是女性喜愛的太極健身器械。它集太極拳基本功、扇法基本功、武術技擊基本功和舞台造型基本功於一體,不僅動作優美流暢,造型典雅大方,而且富有濃郁的現代氣息。
經常習練,可以收到祛病健身、延年益壽、陶冶情操的動效。楊式太極扇動作緊湊,節序清晰,中正雅緻,舒展大方,動作速度舒緩適中,動作勁力勢勢貫勁,勁力內含。
練法上,強調每勢以起永開合貫串,嚴格遵循太極原理的要求,適合大眾學練和養生健身的需要,符合競賽的規范化要求。
蓮花太極扇
含單扇和雙扇兩個套路。這兩套扇是宗老師為喜迎澳門回歸而創編的,因而有回歸扇的美稱。
兩個套路均以楊式太極拳架為基礎,採用了傳統的民間扇術技術,整套動作舒展大方、剛柔相濟,扇面時開時合,武舞共融,瀟灑飄逸,富有情趣,深受廣大太極拳 愛好 者的喜愛。
在1999年澳門回歸的慶典中,1200名太極拳友集體表演的蓮花太極單扇,氣勢宏偉,盛況空前,成為整個慶祝活動中的重頭戲。澳門人至今引以自豪。
四維太極扇
四維太極扇是“四維太極”系列運動套路之一。它以太極拳理為指導,吸收內外家技法融冶為一個有機整體。以扇子為運動器械,表現各種武術攻防動作。
全套38個式子,以橫弓步、歇步、仆步、跪步、獨立步、交叉步等步型為主,有多種平衡難度動作,扇法凌厲,姿勢優美,形式活潑,有較深的藝術內涵和較強的武術攻防意識。
有以意導動、柔和連貫、虛實互變、動靜相兼、節奏鮮明、擊拍清脆、氣氛活潑的特點。具有廣泛的普及性、表演娛樂性、攻防實用性和健體強身性。
太極扇歌詞
卧似一張弓,站似一棵松,不動不搖坐如鍾,走如一陣風。
南拳和北腿,少林武當功,太極八卦連環掌,中華有神功。
卧似一張弓,站似一棵松,不動不搖坐如鍾,走如一陣風。
南拳和北腿,少林武當功,太極八卦連環掌,中華有神功。
棍掃一大片,(那個)槍挑一條線,身輕好似雲中燕,我們豪氣沖雲天。
外練筋骨平,(那個)內練一口氣,鋼柔並進不低頭,我們心中有天地。
卧似一張弓,站似一棵松,不動不搖坐如鍾,走如一陣風。
南拳和北腿,少林武當功,太極八卦連環掌,中華有神功。
清風劍在手,(那個)雙刀就看走,行家功夫一出手,他就知道有沒有。
手似兩扇門,腳下是一條根,四方水土養育了我們中華武術魂。
東方一條龍,兒女是英雄,天高地遠八面風,中華有神功。
東方一條龍,兒女是英雄,天高地遠八面風,中華有神功。
學習太極功夫扇的 心得體會太極功夫扇使扇子的揮舞和太極的運動技巧靈活結合,吸取中華傳統武術精華,把太極拳的動作和不同風格的武術動兒共熔一爐,將扇子揮舞與太極運動技巧靈活結合。
使武術動作與中國功夫和歌曲旋律巧妙結合,揉合了不同流派的太極拳、太極劍動作,以及快速有力的長拳、南拳、京劇舞蹈動作等等。
內容豐富新穎,載歌載“武”,而且易學易練,確實是我們大學生陶冶情操、強身健體的首選!
而作為一個女生,當太極扇齊齊舞動時那冠蓋京華的美麗,那隨扇舞動的青春魅力才是最讓我沉醉其中的。
猶記得,在運動會上我們太極扇表演隊齊齊開扇,亮扇,馬步,金雞獨立時贏得的喝彩與掌聲。
難忘記,我們學習太極扇的女生在車老師的精心指導下努力訓練,合作無間的默契。
在這里,我要深深地感謝我們的太極功夫扇老師車艷麗車老師,是她的嚴格要求讓我們從一開始就打下了扎實的基礎,往後才能循序漸進,越學越好,趣味無窮。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深感太極內涵的博大精深及扇式的奧妙無窮。
太極功夫扇既有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養生作用,更是攻防、技擊、實戰性極強的武術。
猜你喜歡:
1. 太極功夫扇的簡介
2. 24式養生功夫扇
3. 73式太極扇的動作
4. 太極拳的主要器械
5. 太極拳的主要器械有哪些
『貳』 太極拳始於張三豐,那麼他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發明了這種拳法呢
張三豐曾經觀察到喜鵲捕獵的場景,喜鵲雖然居高臨下,攻擊犀利,但是身為獵物的小蛇卻總能巧妙地逃跑,所以他深受啟發,之後綜合百家拳法,發明了以柔克剛的太極拳。張三豐應該是在為了提高武術實戰性能的情況下發明了太極拳。
還有一點就是雖然張三豐從動物捕獵的方法中得到了靈感,但這只是一方面。還有一方面就是他自身武藝高強,精通百家武學,能夠從中汲取精華,最終才能發明太極拳。
張三豐應該是在為了提高武術實戰性能的情況下發明了太極拳。畢竟在張三豐那個時代,大多數拳法都是剛猛類型的,以柔克剛的很少,所以張三豐為了提高武術的對戰性,從反面思考。發明了「以柔克剛」的太極拳。
『叄』 陳氏太極的影視作品
電影《陳王廷》
2006年6月,陳式太極拳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太極拳已傳播到世界各地。太極拳開創始祖「陳王廷」乃我中華民族英雄、武學之楷模。影片著重展示了太極拳創始人「陳王廷」結合多家武術的精髓,儒家道家博大精深的思想理論,創建太極拳的過程及使用太極內家拳強大威力,為百姓除暴安良、平定匪患,救濟災民的真實故事。一.影片基本信息:片名:《太極拳始祖陳王廷》類型:功夫總製片人:陳小旺、張勇承辦單位:河南省省委宣傳部河南省溫縣人民政府寧夏影蟲影視傳媒候選導演:吳宇森、李安、徐克、杜琪峰、鞠覺亮編劇:張勇領銜主演:陳炳其他主演及配角演員:國內一線明星、日韓當紅明星出品方:寧夏影蟲影視傳媒有限責任公司(承接合作方)製作預算:1.5億人民幣影片開機時間:2011年7月影片拍攝地點:河南溫縣陳家溝、橫店影視基地影片故事發生年代:明末清初影片長度:110分鍾上映時間:2011年12月隆重上映二.影片主創簡介陳小旺中國河南省溫縣陳家溝人,陳家溝太極拳學校校長,陳家溝陳氏第十九世太極拳掌門人,陳家溝陳氏太極拳協會名譽會長,陳家溝太極拳學校校長兼國際部主席,陳家溝太極拳協會技術總顧問,世界陳小旺太極拳總會會長,國際太極拳大師。現任本片總製片人。吳英:自幼酷愛武術。九歲拜師學藝,曾拜高孝為師,習練少林金剛拳,拜孫正周學習黑虎拳,拜王永峰學習通背拳,拜郭文海學習三皇炮捶,拜白存喜學習查拳,後隨鐵羅漢張長發關門弟子李金波習練形意拳。1971年進京拜陳氏第十代傳人陳照奎為師,學習陳氏太極拳。
擔任「寧夏銀川太極拳研究會」會長,「河南溫縣國際太極拳研究發展中心」名譽主任。現任本片武術總指導。陳炳中國武術太極拳錦標賽冠軍,國家一級拳師、一級武術裁判、河南省優秀武術教練員,陳氏太極拳第十二代傳人,溫縣第六屆政協委員,焦作第九屆黨代表。被評為溫縣太極十傑、陳家溝八大天王等稱號2004年被聘為中國國際武術推廣中心教授。2007年在陳家溝籌建「陳太極院」,現任陳家溝太極拳協會會長,常年授拳於全國各地及美國、韓國、義大利、西班牙、法國、德國、瑞士、日本等國家。2005、2007年分別被美國《功夫》雜志和義大利《勁道-武術功夫》雜志評為封面人物。現任本片主演。三.影片看點:看點1.陳王廷在黃河邊鄉兵校場堤壩上俯視,黃河水渾濁,洛河水清澈,二水相容,洛河水隨著黃河水的走向,旋轉形成了壯觀的,渾然天成的太極圖形,感受到兩水撞擊中力的變化,從而領悟了力的轉化,萌生了創造太極拳的想法。影片著重展示了陳王廷吸取中華武術各家拳術之長,道家內氣養生精髓,釋家的內功心法創出了以內功為底蘊的太極拳,展現了陳王廷創太極拳的精華,松活彈抖見奇功,導引吐納補元氣,胸腹折疊蘊其身,氣隨意動,意與力合,氣運周身百脈通,心腎相交功自成。。。看點2.影片著重展示了太極拳實戰搏擊的打法,使用?、捋、擠、按、采、列、肘、靠為八法,進、退、顧、盼、定為五步,化打合一的對戰細節,影片中太極內家功、螺旋法、纏絲勁、丹田內力對敵制勝的強大威力。看點3.影片中陳王廷得到《黃庭經》,從經書中悟出了吐納和丹田結合培養元氣的方法,用意念導引元氣使氣上下相隨,打通人體經絡從而達到養生的目的,由此創建了太極養生功。看點4.影片中,朝廷腐敗,宦官執政,迫害忠良,改朝換代,盜匪四起,影片真實的再現了明末清初動盪時期的社會環境,陳王廷以太極神功除霸安良、力克群雄、救濟災民、平定匪患真實故事,並在熱血男兒豪情中點綴著濃濃的兒女情長。看點5.影片中以陳氏太極拳第十一代掌門人陳小旺為代表的多名太極拳傳人以300年不外傳的太極拳內家神功與一線演員強強合作聯手打造。四.成功要素:1.具有強大的主創團隊,國際巨星加盟出演,聯盟中影集團與保利博納等國內外強大發行團隊,創造影片票房收益新奇跡。2.以陳氏太極拳第十一代掌門人陳小旺為代表的陳氏太極傳人,展示了太極拳三百年來不外傳的養身之道和武學之精髓,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太極拳,在全球太極拳弟子就有一億六千萬、愛好太極拳者多達近四億、為影片奠定了收看群體和投資收益。3.影片由河南省政府大力支持、並在河南省立項為三個一文化項目(一部電影、一部電視劇、一部舞台劇)向國家中宣部遞請向全國宣傳申請、通過全國各大新聞網站、官方網站和媒體大力宣傳。
『肆』 錢小豪口中最好的電影,《太極張三豐》為什麼口碑這么好
2008年在央視的中國武俠電影人物志采訪中,袁和平公開表示:我合作過這么多的動作演員,只有李連傑才是真正的一流,後來在成龍國際電影周的舞台上,八爺更是直言:要說銀幕上「打」得最好的,非李連傑莫屬,成龍也只能排第二。
成功組建了正東電影公司,雖然「正東」的壽命不長,從其創立到結業的短短幾年內,只製作了5部電影,但它們卻都成為了華語動作電影史上無法磨滅的經典,而如今演員的拍攝條件越來越好,技術也越來越高,但卻怎麼也拍不出以前那般經典的電影。
『伍』 學太極拳推手的步驟
太極拳推手是太極拳運動中雙人徒手對練套路的形式,運用太極拳的勁力、技法,遵循太極拳的原則如“以靜制動”、“以柔克剛”進行的運動。下面我就帶大家了解學太極拳推手的步驟,歡迎閱讀。
學太極拳推手的步驟:
第一步:學拳架、練拳架、調拳架,求得動作的內功勁力
一般來講,拳架中的每一個動作既是推手化、發的技術,又是散手實戰搏鬥的技法,不然的話拳架就成了脫離實際的花架子。(旨在健身娛樂則另當別論。)所以,要學練太極拳的技擊功夫,首先要一絲不苟地學習太極拳的套路,要按照動作技能的形成規律,逐步做到准確、熟練、輕松,自動化動力定型,繼而進一步求得太極拳獨具特色的內功勁力。
太極拳內功勁力的基礎是動作柔而不軟、剛而不僵。“柔而不軟在於韌,剛而不僵在於松”。“松在靜中取,韌在動中求”。要達到人體各部既鬆柔又堅韌的效果,應採取動靜結合的訓練方法。
如調架時外松內緊,外靜內動,外慢內快,外柔內剛。其具體做法是在意識的指導下,一方面由丹田處向四周梢節徐徐貫勁,一方面在沉靜的基礎上有意使身體內部上下、前後、左右各處產生對拉拔長和螺旋滾轉的內力,但在外形上看去仍是輕緩柔和、連貫圓潤的,這也就是術語所講的無形的內練法。這種練法的好處是能有效地促使身體各部位協調地配合行動,由矛盾抗爭而達到力出統一、氣力充沛、生動和諧、整體機動靈活。在這種意識指揮下的內力在體內各關節肌群中不停地如鏈條般滾轉纏繞,時上時下、時左時右,以及螺旋轉化,使得身體各部位動作準確合拍、變化無窮,這樣就既訓練了柔而不軟、剛而不僵的內功勁力,又增加了動作技術的實用程度。
求得鬆柔又堅韌的效果還有一種辦法,那就是在自由散推中求之。當拳架動作達到能不假思索而准確自如完成時,就進行散推實踐。其做法是首先精神放鬆不必緊張,注重沾連黏隨、聽探順化、隨彼運動而求訓練沉靜中的鬆柔。其次是當對方用大力、猛力推擲我時,我不要怕倒,要有意接住對方來勁並盡力以擁法掤架,隨機監聽,保持外柔內剛、虛靈沉著,以內力的虛撐控制好自己的重心,防止對方突破我的防線而長驅直入,甚至要有意與對方相持一段時間然後再控制好,在有把握的基礎上積極主動地想辦法或前或後、或左或右、或上或下地引化對方大力,或在保全自己萬無一失的情況下沉氣發勁,以擠壓勁貫注身肢到達接觸部位,此時身勁抖發,起如鋼叉,在掀挫對方重心時待對方將要倒地的一刻復又施以重壓貫勁下砸、挫其銳氣,訓練出我韌柔中之堅剛。
第二步:換勁訓練
所謂換勁就是通過一定的練功方式,將人體固有的先天自然的笨拙力量,變換成符合太極拳技法要求的勁力。這一步也是求懂勁、身上裝勁的訓練。
1.以內引外訓練法
所謂以內引外訓練法是指以內動引導外動的練習方法。“內動”指人體內部的意、氣、力三者的動轉,“外動”指人體外部形態的變動。“外動”依賴“內動”而啟動,內不動則外不發。“內動”通過“外動”來表達,外不動則內不顯。這種訓練法能有效地形成內動外即隨的條件反射,促進意、氣、力、形四者的有序化配合,—動俱動,一到俱到,其主要手段是以調架子和單盤操練某一個或幾個、一組或幾組式子來求得。
2.以外導內訓練法
所謂以外導內訓練法是指以外動導引內動的練習方法。“內動”指意識指揮內勁功力,“外動”主要指肢體的運動。這種訓練法的要點是“以體訓練”、“開關利氣”,在配合走轉步法和身法的吞吐開合、起伏轉折的同時,身體各關節依次松沉,協調而靈活自如地運動,即拳經所謂“筋骨要松,皮毛要攻,節節貫串,虛靈在中”,並能促使內力穿肩、越肘、過腕、達於指端。這種訓練法由練外入手,看得見、摸得著、易於運用,因而較為科學有效,並有助於學者獲得以外形變動導引內勁貫注,從而形成形動勁隨的條件反射,對聽探順化、沾連黏隨勁法的形成特別有效,能促成意、氣、勁、神、形的有序化配合。以外導內通過散推及其接勁,以及接住對方勁力後的耗勁、問勁和滾旋鑽撐磨合勁的推揉來訓練發動內勁功力。
第三步:搶招搶勁訓練
搶招搶勁訓練是兩人相互搏鬥,力求制人而不制於人的訓練方法,普遍運用於提高實戰搏鬥技能。搶招搶勁訓練分為限定型和自由型兩個階段。
限定型搶招搶勁訓練主要用於提高運用個別動作和組合動作的能力。常用限定條件包括攻防對象、攻擊招法、攻擊次數、攻擊部位。開始時限定條件較多,隨著訓練水平的提高逐漸減少限定條件,直至過渡到無限定條件的自由型搶招搶勁。
自由型搶招搶勁訓練是在無任何條件限制的情況下,盡可能地接近實戰的訓練方法。要注意和不同技術風格、不同身高甚至是不同體重級別的對手進行自由搶招搶勁訓練,以提高推手中適應不同對手、不同打法的能力。此外,自由型搶招搶勁訓練的目的是提高攻防技能和體能,而不是要傷害對方,因此應以友好為基礎,相互切磋提高。如果是為參加推手競賽而進行的專門訓練,還應以競賽規則的有關規定為准繩,在規則允許的范圍內進行訓練。
第四步:采拿折別訓練
1.學習必要的解剖知識,明白運動器官的結構及其運動的基本規律,了解某關節有幾個活動面、最大活動度是多少、其上附著幾對主要韌帶等。還要學習人體主要穴位和要害的准確位置,只有做到應手而得,方可在掐穴、拿筋、折別捏扣、鉗制關節時靈活運用。
2.鍛煉手的抓擰握掐、捏扣折別能力。通過動作貫勁、空握抓扣,以及擰棒子、卷棒功、上罐功、麻辮功等功法的鍛煉,有效地提高兩手臂的抓鉗扣折能力。
3.學習基本采拿折別技法。在學習時可採用一人喂招遞手、一人訓練的方法,反復練習采拿折別法或化解方法,一法練熟再換一法,並在學習中逐步領悟采拿折別法的基本技法和原理。
4.練習連環采拿折別法,將多個技法連續不斷地串起來練。即一方采拿折別住對方,對方先解脫再反采拿折別,又復而化解,又采拿折別,如此拿、解交替循環練習。
5.兩人搶機采拿折別練習。這種練習不限定誰進攻誰防守,由練習者根據對手變化搶到機會隨勢應用。練習中先採用只准用一種方法采拿折別某一部位的搶機練習,然後逐次增加招法數量和可采拿折別的部位,直至兩人進行完全無限定的訓練。
第五步:跌擲發放用勁的實戰應用訓練
跌擲發放用勁的實戰應用訓練屬太極推手功夫的應用訓練階段。這一階段開始訓練時,一般先由老師誘導學生體會各種勁道和跌擲攻守應用的方法。老師打出不同的勁和跌擲技法讓學生感受,然後再讓學生將同樣的勁力、跌擲之技用在老師身上,待老師鑒定正確無誤時再和對手進行比試相較、切磋提高。
此階段的訓練,以注重采拿折別、跌擲摔打兼施並用的推手方法為最佳。傳統的趙堡架三合一太極拳上下步(亦稱進一退一)順式推手法,極講究一膽、二巧、三功夫,重視運用上中下三盤明暗四十八技法,其中的抓拿折扣、別挫擲跌、摔打兼施並用之法,在訓練中幾乎沒有限制,非常接近實戰搏擊,極易過渡到散打比技,實用性強、見效也快。
1.訓練內勁的蓄、發
蓄,將弛散的意識收斂集中,將散向四梢的意氣收歸丹田,同時以吸氣配合,放鬆各部肌肉,肢體外形適度屈曲,以至被收斂的意氣好似被壓緊的彈簧,有一松即彈之勢。放鬆的肌肉被屈曲的關節預先拉長,好似以軀肢為弓胎、以筋肉為弓弦而拉滿的弓,有一放即發之勢。
發放體內勁力的方法有兩類。一類是以有意識的“蓄勁”為前湊,“蓄而後發”。這類發勁要求意氣先回斂、匯聚成一點,再迅速通過身體某部向攻擊目標發出,同時以呼氣配合,收縮主動肌和協調肌,肢體外形適度展開。另一類是以任一形態為預備式,“一觸即發”。這類發勁一般是在運動過程中通過加快呼氣和收縮肌肉來完成發勁,也有在靜止和放鬆形態時突然收縮肌肉呼氣發勁的。這類發勁由於未經有意識的蓄勁准備,發勁較快,無預兆,但勁的力度沒有前一類大。冷勁和抖勁就屬這一類。
2.訓練寸勁與長勁的發放
寸勁是突然加速收縮肌肉發出的短促、剛脆的爆發力。寸勁的關鍵在於把握住運用加速度的時機,這個時機應在我肢體著力點出擊至沾貼對方衣服時,突然加速地發勁。
長勁是在原有化發勁力的基礎上繼續伸長的勁力,在意識的指揮下加大了化、發動作的幅度(貫勁作用超過了對方維持平衡的極限),使對方隨之不及、化之不盡而被迫受制。“擠”、“按”、“塌”、“壓”、“靠”、“撞”等均可附以長勁發之,讓內勁蠕蠕出擊不斷延伸,使對方愈退愈促。
3.訓練透勁與通透勁的發放
欲發透勁,首先意識要有穿透感,意氣要有穿透感,目光要有穿透感,內勁沖力要有穿透感。其次要延長發勁的量度,使意感與勁力配合整體而行。如穿心肘橫擊對方前胸,“意感”是透過對方前胸擊其後背,勁力也須擊中對方前胸後仍繼續透達其後背,甚至延長至其背後遠處。
通透勁是指以腰脊發放內力,通肩串臂過腕於稍端,迅速爆發擊出的勁力。發放此勁時先舒胸含肩、挺腰拔背,使腰背部肌肉充分展開,以增加肌肉的初長度,然後突然展肩、吐胸、挺頂、撐腰,使內勁瞬間節節貫串而出。
4.訓練鞭勁和飄打勁的發放
發放鞭勁的要點是摧、探、抖、彈四字,要求以腰脊為勁源,通過活肩、松臂、抖腕,使內勁功力通肩過臂達於手梢,似鞭如棒彈擊而出。
飄打勁是要打得飄搖多變,使對方應付不了、捉摸不透,包括三種運動方法,一是在運動中加快速度,二是在運動中改變運動方向,三是在力點上延長時間或加大壓力強度,使對方難以承受。
『陸』 太極拳的基本功夫
太極拳的基本功夫
太極功夫到底是一種什麼功夫?其博大精深,難以盡述。下面我為您收集整理了太極拳的基本功夫,希望對您有幫助!
鬆柔
鬆柔是太極功夫中最基本的特徵。開始學拳即要求鬆柔,到高級階段後仍是如此。離開鬆柔,太極拳的所有要領都不會做正確,更談不上得到真正的功夫。太極拳的松,是周身內外之松。於外是在意念的虛領下節節松開;於內是五臟六腑之安舒、經絡氣血之通暢,毫無死硬僵固之意。松而不散,松而不亂,松中有意氣穿領。太極拳所有的基本功法和圓活、輕靈、渾厚的狀態,以及知覺功夫和內勁功夫,都離不開「松」和「柔」。
有些人認為不用力就是松,這是不準確的。松是指精神上和形體上全面、徹底的放鬆,達到「松凈」狀態,不存半點拙力笨勁。松的境界是自然的,而不是刻意的,否則適得其反。放鬆是一個無限升華的過程,可謂「松」無止境。人在練功之前,關節發硬,拙力橫生,是很難放鬆的,即使有了一定的功夫,若沒有真正得到松的要領,仍會處於自以為松而實際並不松的狀態。如對敵之時,或因急於求勝,心浮氣躁,在動作上強壓於人;或因怕處於被動,強拔硬挺,就會出現「頂牛」現象。鬆柔功夫高深者對敵時能隨屈就伸,做到「舍己從人」。有些人教拳或學拳,一開始就從「用」入手,實屬不當。正確的練法應當從「松」入手,自始至終,在每招每式中悉心體會「松」的感覺。這種練法雖然在某一階段看起來進步很慢,但這才是真正太極功夫的開始。相反,不正確的練法會把人引向歧途,以致於「學拳容易改拳難」。松則靈,松得越好,靈敏度越高,才能達到「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的`境界。同時,只有「松」得好,才能「沉」得好。若有邪橫硬力未除,則會出現凹凸、斷續之病,消減太極內力的發揮。有些人認為,「松」只有「化」的功能,這是不全面的。「松」不僅是「化」的前提,同時也是「發」的必備要素。舊時用人力打夯,幾人同時用力將夯高高舉起,然後用全身之力帶動手臂往下松抖,類似拳法上的松肩墜肘,以丹田之氣發生催力,貫於夯體,其沖擊效果遠遠大於用手機械地將夯體硬壓下去。在「松」的基礎上,通過內在意識統領,使整體協調一致,便可產生「柔」勁,猶如竹條,根根纖維將其他組織均勻地串聯起來,使其整體富有良好的彈性。所以說,真正太極功夫上的「松」和「柔」,是在內意引領和內力灌充下的「松」和「柔」,無絲毫滯重,無剎那間斷,外觀如行雲流水,內察卻柔韌剛強。
知覺
知覺功夫就是我們常說的由「聽勁」到「懂勁」的功夫。雖然人人都有知覺的本能,但那隻是一種低層次的條件反射,只有通過悉心訓練,才能成為太極拳中的知覺功夫。正如楊澄甫所說:「知覺運動,雖固有之良,亦甚難得之於我也。非乃武無以尋運動之根由。」
知覺功夫是在松靜功夫基礎上的一種功夫,實際上是「知人」的功夫。如果說鬆柔是體,重在知己,知覺則為用,重在知人。能知覺,方能見人則開,遇出則合,做到「粘、黏、連、隨」,「因敵變化示神奇」。知覺功夫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手疾眼快,也不是局部的招法動作,而是周身一家。此種境界雖然也離不開眼觀耳聽,大腦支配,但僅靠這些遠遠不夠。推手對練時常常出現的「頂、匾、丟、抗」等毛病,多是因為不懂知覺造成的。
「懂勁」是知覺功夫的最主要標志。它的鍛煉方法主要是推手,通過推手中的「問勁」和「聽勁」來體會提高,在「不丟不頂中討消息」,興趣點全在知覺功夫的高低。太極拳別於其他拳種之處,全在精神之內斂和神經感應之靈敏,在太極推手中,每一個定式都會變化出無數的活式,所以都要在松靜中隨著接觸點上的消息去知覺,去判斷,去靈活多變。死招死術不是真功夫,只有真正懂了勁,有了知覺應變能力,才能在被動時做到人剛我柔,在得勁時做到我順人背,做到「走」、「粘」自如。
高級階段的推手不用眼看,手臂之上,甚至周身好像生耳長眼一般,所以練習推手又有「問勁」、「聽勁」、「摸勁」之說。功夫高深者甚至用黑布把眼蒙住,但各種勁路仍能明鏡在心,正如李亦畲所言彼有力我亦有力,我力在先;彼無力我亦無力,我意仍在先」,「彼勁方挨我皮毛,我之意已人彼骨內」,達到「挨著何處何處擊」的境界。太極推手雖不是散手實戰,卻是太極功夫獨到而又無可替代的鍛煉方式,推手功夫長一分,散手功夫也便長一分。
內勁
內勁是太極拳最核心、最本質的功夫,它不僅是技擊實力的體現,更是保全真身和「養吾浩然之氣」的高級境界。只有練就上乘的內勁功夫,才可以說太極功夫到家。
太極內勁是一種充盈之氣和內在精神融合在一起的高級合成力,經過「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至,運勁如百煉鋼,何堅不摧」這樣長期氣斂入骨的鍛煉,會感到一種雄渾沉厚的內在勁力充滿身心,雖筋皮柔軟於外,而腹臟堅實於內,外示安逸,內固精神,真氣充足。它既剛又柔,既柔又剛,剛柔相濟;既有方向,又無定向,八面支撐,渾身是手;既是實實在在的本體力量,又是虛靈變幻的內在意識。
「以柔克剛」、「四兩撥千斤」、「借力打人」是太極拳的主要特點,但絕對不是說沒有內勁。功夫的本身主要是指內勁,沒有內勁功夫,遇到強手,不但發不出,也化不開。楊澄甫在《審敵法》中說,「與人對敵,先觀其體格大小,如身體大,必有莽力,我以巧應之;如其身體小,我以力攻之。」可見太極功夫並非全然無力,亦非被動應對。其妙處在於靈活機動,不使蠻力而已。再如武禹襄所說的「若物將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都闡明了如何用力,何時用力,用何種力的觀點。那些認為一說到「力」和「勁」便不符合太極拳拳理拳法的觀點是膚淺的。《太極指明法》上有「用勁不對,不用勁不對」,只要將「力」用在火候上,把握分寸,得機得勢,則內力越大,威力越大,效果越好。
內勁的修煉,離不開練架子。我們常說練架子時「先求開展,後求緊湊」,這並非有意識的追求,而是內勁或內意練到一定程度時,自然會渾圓深厚,動作由開展漸趨於緊湊。初練者需要加大訓練強度,但最終衡量功力深淺的標准不在於動作的大小和底盤的高低,而主要在內勁功夫。外靜如山嶽,內動如江河,沒有內勁,只講動作,則漂浮無本。當內勁達到高深境界後,陰陽相濟,形、意、氣、力融為一體、歸於一心,不用走化即可用內功發人。武禹襄《四字秘訣》中所說的「敷、蓋、對、吞」功夫即指此。「耄耋能御眾之形,快何能為?」老人靠的不單是手法身法,而主要是心法內力也。王其和大師當年躺於坑上,可將置於腹部的小米用內力彈到房頂,李寶玉大師當年與人交手,用中指微按對方肌膚,對方即感痛入骨髓,均可見內功非凡。
;『柒』 太極拳的內勁是怎麼練出來的
練太極功夫必須練傳統太極拳,必須拜師學,太極拳的內勁心法,說白了就是意念引導動作的要求,這些東西都要由師傅傳授,簡化太極拳沒有這些東西,所以簡化太極拳練不出太極功夫。
解釋太極拳其實並不難,在生活當中,有些多情況都與太極拳有關,就是說太極拳來自於生活,只不過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
舉例說吧
1,在電影里或生活中,一扇門從裡面插上,外面的人進不去,就雙手用力推撞門,不管怎麽用力就是推不開,然後,就用肩膀撞,就能撞開。
說明人們在用雙臂的力時,不會用加上身體的整力,屬於手臂的力與身體的力脫節。
再有,在用雙手用力推門時,胳膊的用力狀態會改變,就是手推到門了,隨著身體的前行,胳膊容易彎曲打軟,也就是身體的力無法通過胳膊傳導到手上。
太極拳要求練出手臂的松沉勁,就是練出手臂的棚勁(或稱為撐勁),為的就是在身體用力時,手臂不能打軟,使得身體的力能夠通過胳膊傳導到手掌上,這就是練松肩追肘的目的。
2,一般人都用鐵鍬鏟過土(或用木桿子挑遠處的物品),當鏟了一鍬很多的土時,用雙臂鏟不起來,就會自然的把鐵鍬把放倒腰部,然後雙腿微下蹲,微彎腰,雙手握緊鍬把,然後用腰腿的力,就能把這鍬土鏟起來。
其實,這種現象就與太極拳的整力有關,要練出腰腿與手臂用力的合力,將來,功夫練到一定程度,在練拳時只要一動,就要體現出這種身體的合力來。
3,假如,你象士兵一樣立正,並且身體用力的、使勁的立正,就會感覺腳往地下踩地的力減小了。如果,你與朋友站著隨意的聊天,時間長了,就會覺得腳跟疼。
說明,當你用力使勁往地下踩時,大地的反作用力反而減少了(所以,一般人出拳,無法體完全現出大地的反作用力,也就是腳下的蹬勁不足)。當不用力的站著時,大地的反作用力在增大,所以會覺得腳跟疼,大地沒有變,是人的狀態變了,效果就會不一樣。
這就與太極拳的力發於跟有關系,通過不斷的放鬆,增大大地的反作用力,在出拳出掌時,總是體現出大地的反作用力,就是力發於跟。
以上的例子,只是膚淺說一下太極拳的發力原理,達到粗淺的認識太極拳,當練到一定程度,腳下一發力,使得身體增大大地的反作用力,催動腰腿的力,再催動手臂的撐勁,從而使得大地的反作用力直達手掌,發出來的力非常剛猛。
練太極拳必須拜師學,其實,就是學舞蹈、體操等都要有教練才行,何況高深的太極拳,有些東西用文字無法表達出來,所以要言傳身教才行,還有,練到一段時期,就會有一些感覺,也是文字無法表達的,再有,在這一段時期,這種感覺是對的,那莫,在下一段時期,再有這種感覺就是錯的,也就是練的階段程度不同,感覺也不同,下一個階段就要把前一個階段的感覺推翻,才能達到一步一步的深入的增長功夫。
『捌』 電影《推手》中太極的問題
這是有可能的,因為我見過太極練到過這個程度的人。
太極拳是一種內家拳,關鍵不在外面的招式,而練的是內在的精氣神。如果經過系統的練習,應該能練出三樣東西:一是渾身上下的一股整勁,拳經中有「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一靜」,動就全都動,身法完整,就會用力。力從腳起,腰為主宰,形於手,力不會斷。我們一般普通的用力就會的是手上的力,而練成太極後用的是身上的力,這是不一樣的。二是感應能力,反應在實戰中的靈敏度。太極練氣,能將感應力擴大到身周空氣中,這時,修為越高,感應越強。三是爆發力,這將建立在一的基礎上,光會用力,對實戰來說還不夠,太極拳還有專門傳統大桿子的練習,專練爆發力,為的是一擊斃敵。
郎雄飾演的老人,太極的戲份共有三場。開頭一場是打套路和打坐,中間教學部分把胖學生發出,最後一場在飯館斗流氓。雖說郎雄本身並不會太極,但從我這個圈內人眼裡看出,李安拍都很真實,並不像一般的武打片那樣對太極進行肆意意淫。電影看了很久了,如果沒記錯,李安也是編劇,顯然他對太極的理解要高於一般人,對其的拿捏很准(包括後來《卧虎藏龍》中顯示出來的他對中國武術的態度),只有這樣的導演,才配拿獎。
開頭的打套路不說了,老頭練的是楊式太極拳,而且這脈太極拳傳自台灣的鄭曼青(片尾字幕中兩個太極指導應該是學自鄭),而鄭是一代太極拳宗師楊澄甫的弟子。關於楊的事跡和貢獻,你可以在網路中搜一下,我就不介紹了。
教學部分能將胖子發出很遠,是胖子不會用重心,而老頭能將重心控製得很好,所以既不會被胖子推倒又能把胖子發出,再說明白點就是胖子是被自己的力打出,老頭會借力打力。高潮部分的流氓其實是胖子的升級版,老頭能支撐起一個胖子就能支撐起幾個胖子。人越多其實力越散,你可以留意一下太極拳界當中有時會表演十幾人排成一排推一人,然後被推的那人將一排人全部發出去。這其實是簡單的,也是初級的,因為我見過更高級的就是想發幾人發幾人出去,或者更厲害的就是想發第幾個就第幾個出去。當然你會問這樣的支撐力有沒有極限,答案是肯定的,什麼東西沒有極限?這里的極限一是功力的深淺,二是人體骨頭的支持力。
樓上所說的太極能練出「很大的力量」我認為不妥,太極拳畢竟練的不是肌肉。你讓一個練太極練的很好的人去體力活,估計還不如一個民工,但如果讓他面對一樣重物的撞擊,他受傷的可能性就小很多。
就開頭我寫的太極拳的三點,是我個人總結的。目前太陸中楊式拳的功夫能到電影中的水平的,有肯定有,但肯定不多,而且肯定不會輕易找到,因為場面上的太極都不咋的。明師不易找的。
『玖』 《太極張三豐》里張三豐把很多樹葉練成一團球,太極真能練成那樣嗎
是可以練成那樣的
現在 在一些山林里 還隱居著不少的世外高人
金鍾罩能避刀槍 少林功夫表演里就有 但對現代武器就不行了
還不如穿一件防彈衣來的快 在加上社會主義的到來 人們就很少有練那個的
你要是有興趣 我可以教你一些刀法 在教你陸地飛行 日走一千 夜走八百
說到輕功 肯定是不能飛的
但要是上三層樓 那不費勁
你看劉翔 跑的怎麼怎麼厲害 那表情都嚇人 一看時間 十多秒
世外高人 跑一百米 地上就十個腳印
『拾』 18式太極拳分解教學
18式太極拳分解教學
導語:要繼承和發展太極拳這一寶貴的民族文化遺產。首先要提倡尊師重道和虛心學習、埋頭苦乾的精神。以下我為大家介紹18式太極拳分解教學文章,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太極拳的「無為」與「無不為」
太極拳的本質是門武術,但是其與兵法卻有相似原理,其中蘊含了大智慧,練習者從中可以學到無為和無不為的道理。
何謂「懂勁」
太極拳家只要與人一搭上手,對方的重心、力點,力的大小、方向,對方的意圖,就能在瞬間辨別清楚,而且還能適時地利用對方的重心、力點,力的大小、方向,使對方失去重心而跌出。
這就叫「懂勁」。然而,對方對太極拳家的重心、力點,力的方向、大小卻罔然無知。這就是拳論所講「人不知我,我獨知人」的功夫。太極拳家的這種功夫,是如何練成的呢?
太極拳雖然有實戰功能,但是太極拳不是雙方力量大小比較起來的,而是誰掌握的技巧多,誰就有優勢。
一、松
推手時必須將兩手、兩臂、肩、背、胸以致整個上身的肌肉盡量的放鬆。在一般情況下,靜止不動時放鬆較易,在運動過程中放鬆就不容易了。特別是當別人推自己,或自己用手去推別人時,要求被推的身體和推出之手仍能隨時放鬆,就更不容易了。
然而太極拳家則必須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做到隨時放鬆。這種放鬆的功夫,首先是在盤架子中練出來的。盤架子時,要求身如垂柳,隨風擺動。臂如飄帶,在空氣中飄浮。而作用之力,全在兩腳、兩胯。
由兩腳底的蹬擰之勁,帶動兩胯的擰旋,由兩胯的擰旋,帶動整個身體和兩臂、兩手的運轉。兩手、兩臂必須毫不著力。
太極拳是一種拳腳功夫,練習者要保持上下協調,周身一致,在練習前,排空雜念,專心練習,這樣才能提高太極拳境界。
拳論講「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就是指的在這種充分放鬆下的輕靈功夫。徐老師講的「一松到底」,就是指一直松到腳底。全憑腳底用功夫。
盤架子的放鬆,到一定程度,就開始練雙人推手。先從單推手開始,接著雙推手、四正推手、活步、大履等。練習這些推手時,一如對盤架子的要求。兩手、兩臂、肩、胸及上身,均須充分放鬆。全憑腳底的蹬擰勁帶動兩胯,以兩胯帶動全身。
要求雙方手腕接觸處的皮膚不能發生皺折。這是初學推手必須練成的輕靈功夫。沒有練成這種充分放鬆的極輕靈的功夫。太極拳的一切功夫,將都是徒勞的。放鬆、是太極拳功夫的第一步,亦是太極拳功夫的基礎。
二、沾粘連隨,舍己從人
沾就是與對方肢體接觸,輕輕貼上。
粘就是要有一種粘著之力。好似漿糊一樣,膠粘在一起而不脫開。與對方肢體接觸以後,不僅輕輕貼上,而且在接觸處還必須有一點粘著之力,使接觸處膠粘不脫。
連就是連續,即不斷之意。亦就是指這種膠粘力要連續,不能忽斷忽續,不能忽大忽小,運動的路線要圓順而不能有折角,要走弧線而不能走折線。
「毋使有缺陷處,毋使有凹凸處,毋使有斷續處」。指的就是這種粘著力,這就是要「連」不能有折角,不能有大小,不能有斷續。
隨就是跟隨。在雙方肢體相互接觸後的運動中,要始終跟隨著對方的動而動。對方往左,則隨之往左;對方往右,則隨之往右;對方往上,則隨之往上;對方往下,則隨之往下;對方快,則隨之快;對方慢,則隨之慢。
「無過不及,隨曲就伸」,「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指的就是「隨」。
隨,亦就是舍己從人之意。舍己,就是舍棄自己的主觀設想,而從隨對方的動向。
太極拳是中國傳統文化文明的標志,太極拳養生已經成為世界人民關注的熱點。練85式太極拳可以幫助我們強身健體,延年益壽,是現代人必備運動。下面隨著太極拳資料一起練習一下吧!
提高85式太極拳治病功效的四大方法
太極拳具有中醫原理,當今人們練太極拳具有治病功效,但是如何能更有效的預防疾病呢?85式太極拳讓你身心健康。
1、氣感強的動作可以重復多次
「氣感」是指通過練氣功或打太極拳使體內的氣充足後,帶來的精神上和肢體上的變化。氣感在不同人身上表現得也不盡相同。
概括起來是精神愉悅、心情舒暢、全身輕松,有時感覺身軀巍峨高大或身體虛化消失,有的感覺體內有熱流竄動,有的肢體特別是手臂感覺到脹、麻、沉、痛,動作有阻力象在劃水。
太極拳是一項柔和舒緩的有氧運動,可以提高練習者的神經功能系統,睡前練習85式太極拳可有效防治夜間心腦血管等疾病。
打拳時有抽拉的感覺尤其是雙手時而相吸時而相斥,勞宮、百會、印堂、命門、關元、大椎等穴位有熱脹跳動的感覺等等。
在打太極拳時,你會感到有些招式(動作)氣感強一些,有些動作氣感不太明顯。通常上肢動作的氣感強於下肢動作;掌的動作氣感強於拳、勾的動作;舒緩的動作氣感強於劇烈動作;輕柔的動作氣感強於發力動作(所以打拳時要用意不用力)。
一般來講,雲手、摟膝拗步,倒卷肱、提手、閃通背、攬雀尾、白鶴亮翅等招式(動作)氣感都是很明顯的。
如果不是集體打拳,對於氣感明顯的人可以重復做,還可以把一些氣感明顯的動作挑出來單獨長時間的練習,一般人都有這樣的感覺,打拳時間越長,氣感越明顯。
另外,打拳練氣時,不要追求動作的高難,如蹬腳、分腳,在你的功力范圍之內最好留一點餘力,過分追求動作規格的高難,氣感反而不強了。對有些動作不能過高要求,要適度,這就靠平時摸索掌握。
2、向病灶凝意聚氣施加良性信息
把患有疾病的部位作為太極拳開會聚氣「標的」,灌輸良性信息。比如,冠心病患者,打拳時在放鬆入靜後,把意念集中在心臟部位,可以想心臟的病灶消除了,功能增強了,心臟恢復正常了。
同時還要配合動作,如雲手時,就想像把心臟的病氣雲擺出去了。摟膝拗步的樓手推掌動作,就想在向心臟推氣或想像用手推著心臟在運動。不論什麼病都可以這樣做,這是通過實踐驗證的一種很好很有效果的方法。
3、「意」練太極「神」打拳
這里的「意」、「神」是指意念、思維,即人的意識活動。所謂的「意」練太極「神」打拳,就是不用身體實際練,只用大腦想太極拳的套路,回憶打拳的具體過程。
古人稱其為「神練」「意練」,一些拳友形象地比喻為「過電影」。一些患有比較嚴重慢性病的中老年拳友通過「意」練太極「神」打拳,都收到了很好的療效。
「意」練太極「神」打拳,就是忽略太極拳的三維空間運動,而專一在意識空間里進行太極拳運動。
4、「形」不到位「意」到位
套路是太極拳的表現形式,是武林前輩和專家學者按照太極拳的內在規律編創的。然而,一些患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由於身體的原因,柔韌性、協調性、體能都很差,腰彎不下、腿抬不起來又撲不下去,按套路要求很難做到。
老子《道德經》:「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無為,無為而無不為。」老子的這一理論,完全符合太極拳功夫的鍛煉法則。
這意思就是鍛煉太極拳的功夫,必須日漸將後天早已成為習慣的拙力和主觀意識丟棄,丟棄又丟棄,直至完全沒有,這樣才能成為十分靈活而達到「從心所欲」的「神明」境地。
「由己則死,從人則活」,這是多少代太極拳家窮畢生精力才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
沾粘連隨的'功夫,本身就已經鍛煉了敏銳的感覺力、洞察力和瞬間的調節功能。這亦就是太極拳家的所謂「聽勁」和「懂勁」功能。
這種功能,除了在盤架子中進行鍛煉以外,還必須進行雙人推手的訓練。沾粘連隨的功夫是永無止境的。
三、以靜待動
從字義講,似乎容易理解。靜者、不動也。自己不動,以待對方之動。但實際上並不如此簡單,「靜」不僅僅是不動,還包括不暴露自己的意圖,不暴露自己的勁力和勁力的方向。
初學推手的人,往往與人一搭上手,雖然肢體還沒有動,但自己的意圖、勁力和勁力的方向,已暴露無遺了。原因是一方面沒有充分放鬆,拙力存在。一搭上手,僵硬的臂、肘、肩、背,立即為對方察知。
另一方面,兩手置於對方肢體之上時,不自覺地就有下按之力;置於對方肢體之下時,不自覺地就有上托之力;置於對方肢體之前時,不自覺地就有前推之力。這樣自己的意圖、勁力和勁力方向,自然易為對方覺察。
怎能做到人不知我呢?高明的太極拳家,雙手一接觸對方肢體,只是輕輕粘上,既無上托勁,也無下按勁,亦無前推意,這種粘著力,毫無方向性。自己的意圖、勁力和勁力方向完全隱蔽起來,不令人知,這就是「無為」。
一待對方動,立即隨之而動。反應靈敏,隨動及時,這就是「無不為」。
松、沾粘連隨、以靜待動,是太極拳家能達到「人不知我,我獨知人」的關鍵,是太極拳功夫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環。當然,要作為一個高明的太極拳家,僅僅,具備了上述功夫,還是不夠的。
學習太極拳的三要素
松
松則氣自通,通則力自重,身知松者,功夫純然,知覺已懂勁,以皮毛觸之辨明來龍去脈,轉關換勢,隨來既往,動轉由人,變換從勢,身動由己,力以從心。
何為松,松既是滾轉委勁也,委既是進,著手觸之迎而松,由人動靜而松,順其勢而松,舒[收]肩則松,藏肘則松,落胯則松,曲膝則松,腹腔內合則松。
很多人覺得太極拳是門高深莫測的武術,因此,有很多人在練習中會有緊張感,尤其是初學者一定要學會放鬆。
松之無量何為准,一絲不少,一尺有餘,寸勁為巧,化勁力竭已變轉。
習練交手有不可勉強之松處,頭無神領舵無主,手失迎勁被人擒,腳失根基難穩健。
陰陽變換
再談陰陽,何為陰陽?其無根而生動靜之機,動之則開,靜之則合,剛柔相濟方為太極陰陽之母。何為陰陽變轉,有定向的沖擊力,輕微觸之圓轉之力,既改變其原定向力的方向,為陰陽變轉,從而得其滾轉曲圓之理用。
陰陽變化是太極拳的核心,貫徹整套拳法,太極拳的每個動作無不包含了陰中有陽,陽中有陰。
陰陽變體,動轉往復,進退顧盼轉彎抹角,技擊萬端變化,其無非是陰陽變轉,以柔化堅之術,遇堅既柔,謂之粘繞,以由人之勢,借人之力,柔化其千斤剛勁,此為四兩撥千斤之用。
功夫到此方為懂勁,懂勁便領悟腰如桿,肢如枝,桿動枝搖之理用。
虛實
知陰陽後再談虛實,一身何處有其虛實,松肩則虛,墜肘則虛,裹襠則虛,曲膝則虛。
虛則並非失去粘領,此為虛中含實,實則並非全然用力盡竭,此為實中含虛,虛為實而蓄,實為虛而發,虛則卸力千斤,實則彈發無量,虛依實,實依虛,互依克,互依交變,無一不可。
虛實以彈簧為例,其受外力迫之收縮,此為虛中著實,外力盡竭,彈簧恢復原狀而反彈,此為實中求虛,其收放既是裹襠彈發,肘曲伸反彈之理性,所謂打悶勁反彈勁彈簧勁,全在於虛實之理用。知其陰陽虛實,開合悉在其中矣。
太極拳的特點
一、外似處女,內似金剛
中華武術,門派繁多,僅拳術就有幾百種。各門派都有其獨到之處,歸納起來,不外乎是內外兩家。外家拳多以拳打腳踢為主,竄蹦跳躍,騰挪閃戰,攻防含意較為明顯,讓人一看便知是武術。
陳氏太極拳則別具特色,以意導氣,以氣運身;內氣不動,外形寂然不動,內氣一動,外形隨氣而動;以內氣催動外形,上下相隨,連綿不斷,以腰為軸,節節貫串,不丟不頂,圓轉自如,輕輕運轉,默默停止。
其攻防含義大都是藏於內,一般不顯示在外,這樣往往會讓人誤認為此拳像摸魚一樣,不是武術。
特別是老架一路,以柔為主,要求周身放鬆,不用僵力,主要是鍛煉下盤功夫,使足下生根,轉髖靈活,疏通氣血,練就充足的內氣,意到氣到,氣到勁到,立身中正,八面支撐。
使身體內外各部建起鞏固的防線,形成一身備五弓的蓄發之勢。這樣,不遇敵則已,若遇勁敵,則內勁猝發,如迅雷烈風,故外似處女,內似金剛,此為陳氏太極拳的一大特點。
二、螺旋纏繞的運氣方法
大家見過頭頂碎磚、脖纏鋼筋等,這是硬氣功的運氣方法。內氣運到頭頂上,頭能將磚碰碎;運到脖頸上,能將鋼筋纏繞起來。陳氏太極拳結合力學和經絡學的理論,採用螺旋纏繞的運氣方法,以小力勝大力,以弱力勝強力。
這個動作就像是在使用一個小小的千斤頂,其能將載中幾頓的貨車頂起來一樣。
所謂太極拳蓄發相變、引勁落空、借力打人、以四兩撥千斤,皆是螺旋勁所起的作用。故《拳論》講:「虛籠詐誘,只為一轉。」
從經絡學上來講,經絡是指布滿的人體氣血通路,源於臟腑,流於肢體。臟腑經絡氣血失和,則神機反常而生疾病;和則氣血流暢而強身延年。
太極拳結合經絡說,以拳術與導引吐納為表裡,拳勢動作採用螺旋纏絲式的伸縮旋轉,要求「以意導氣,以氣運身」,「氣宜鼓盪、氣遍身軀」,內氣發源於丹田,以腰為軸,節節貫串,微微旋轉,使腰隙(兩腎)左右抽換。
通過旋腰轉脊,纏繞運動,布於全身;通任、督兩脈,上行為旋腕轉膀,下行為旋踝轉膝,達於四稍,復歸丹田,動作呈弧形,圓活連貫,一招一勢,承上啟下,一氣呵成,導致氣血循環,此為運勁(即運氣)。
它區別於用勁,這種系統的運氣方法是符合經絡學說的道理,也是其它拳法和體育運動所少有的。
結語: 看了上文的介紹,您學到了太極拳的無為和無不為嗎?修煉太極拳是個長期過程,在每個階段都要認真專研,在練習中,摸索太極拳的運動規律,長期堅持,可以提高身體素質。
延伸閱讀:陳氏太極拳傳統陳氏太極拳重心與虛實關系東岳太極拳女性經期練太極拳可保護子宮原始太極拳論原始太極拳的規矩有哪些太極拳視頻武式太極拳的兩大技術要點太極拳視頻吳式太極拳對身體上的五點要求太極拳視頻教程吳式太極拳的身法四大要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