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新中國建立以後的紅色經典影視作品有哪些.
從上世紀40年代到70年代,在中國老百姓還不知道電視機為何物的時候,紅色電影就陸續上映,代表作有《林海雪原》、《烈火金剛》、《紅岩》、《紅色娘子軍》《南征北戰》等等。
這些電影作品的主角包括趙丹、於藍(電影《烈火中永生》),謝芳、於洋、秦怡(電影《青春之歌》),祝希娟、王心剛(電影《紅色娘子軍》)、王曉棠(電影 《野火春風斗古城 》)等等,無一不是當時領盡風騷的帥哥靚女,堪稱那個時代的"偶像"演員。他們的裝扮、發型無一不是當時的時髦青年追逐模仿的對象。及至20世紀80年代《小花》等紅色題材捧紅的唐國強、陳沖、劉曉慶等亦是當時的偶像級人物。
以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為首的一些經典紅色電影,如眾人所知的《地道戰》《地雷戰》《平原游擊隊》《董存瑞》《鐵道游擊隊》《洪湖赤衛隊》《狼牙山五壯士》《渡江偵察記》以及經典兒童紅色電影《閃閃的紅星》和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的《大決戰》,《大轉折》,《大進軍》等一系列電影作品。如此經典的紅色電影,在2011年,照樣在電視台上出現。如《渡江偵察記》《鐵道游擊隊》《地道戰》《地雷戰》在CCTV6上逐步上映。
② 中國建國以後拍攝的所有電影的匯總列表
1、《白毛女》
《白毛女》是東北電影製片廠出品的劇情電影,由王濱、水華執導,田華、陳強、胡朋、張守維、李百萬、李壬林等主演。該片於1951年3月11日在中國上映。
該片由同名歌劇改編而來,講述了喜兒被地主黃世仁霸佔後,逃進深山叢林,頭發全變白,後來被大春解救的故事。
該片根據陳其謙創作的同名話劇改編,講述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某部前衛營克服重重險阻,最終勝利完成了兩萬五千里長征的故事。
③ 中國電影導演可分為幾代各代的代表人物及作品是什麼
建國後走上影壇的導演藝術家,人稱中國電影導演的「第三代」。這一代導演主要有成蔭、謝鐵驪、水華、崔嵬、凌子風、謝晉、王炎、郭維、李俊、於彥夫、魯韌、王蘋、林農等,他們在遵循現實主義原則表現生活的本質,深入展現矛盾沖突,以及在民族風格、地方特色、藝術意蘊等方面,都進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第三代導演的活躍時期可分為三個階段: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1965年文革前為第一階段。優秀作品有成蔭的《南征北戰》,水華的《白毛女》,崔嵬的《青春之歌》、《小兵張嘎》,謝鐵驪的《早春二月》,謝晉的《女籃五號》等。第二階段是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十年。除了《創業》、《海霞》、《閃閃的紅星》幾部較好的影片之外,故事片創作幾乎一片空白,中國電影基本處於停滯狀態。第三階段是文革結束後,已過中年的第三代導演拍攝了大批佳作,進入藝術上的豐收期,如《芙蓉鎮》、《鴉片戰爭》、《駱駝祥子》、《邊城》、《春桃》等。第三代導演的創作時期也是中國電影的曲折發展時期。代表導演 謝晉 謝晉,是第三代導演中最為引人注目的。他執導了36部影片,先後獲得國內大獎23次,國際大獎10餘次,許多國家和地區為他舉辦過個人電影回顧展。謝晉1947年開始電影導演生涯,代表作品有:《女籃五號》、《紅色娘子軍》、《啊!搖籃》、《天雲山傳奇》、《牧馬人》、《高山下的花環》、《芙蓉鎮》、《最後的貴族》、《清涼寺鍾聲》、《老人與狗》、《鴉片戰爭》、《女足九號繭自縛》。其中《女籃五號》(1957年,兼編劇)是他的成名作,也是中國第一部彩色體育故事片。《紅色娘子軍》是他前期的重要作品。1997年導演的《鴉片戰爭》是一部氣勢磅礴的歷史題材影片。謝晉導演的電影幾乎都是中國電影史上的經典,他也被海外影評家譽為「當今國際影壇最有名望的中國人」。謝晉不但有藝術上的創新精神,更具有社會責任感,致力於創作出真正具有精神價值、人文關懷,經得起歷史檢驗的作品。謝晉共6次獲得「百花獎」,這在中國電影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凌子風 凌子風(1917年—1999年)原名凌頌強,生於北京,1948年開始執導影片,主要作品:《中華兒女》(與翟強合作)、《光榮人家》、《陝北牧歌》、《春風吹到諾敏河》、《母親》、《深山裡的菊花》、《紅旗譜》、《春雷》、《李四光》、《駱駝祥子》、《邊城》、《春桃》、《狂》。他導演的第一部影片《中華兒女》展示了人民群眾日益高漲的抗日熱情,是新中國最早得到國際榮譽的影片之一。1960年執導影片《紅旗譜》,在處理革命歷史題材上為後人提供了寶貴經驗。文革結束後,凌子風藝術創作也進入了鼎盛時期。他把自己的創作視角集中到對現代文學名著的改編上,將老舍、沈從文、許地山、李劫人的作品接連推上銀幕。《駱駝祥子》、《邊城》、《春桃》和《狂》中的女性形象塑造,構成了凌子風的創作特色。 謝鐵驪 謝鐵驪(1925年)江蘇淮陰人,從影五十餘載,編導影片二十餘部。代表作品:《暴風驟雨》、《紅樓夢》(系列片,共六部)、《海霞》、《早春二月》、《清水灣,淡水灣》、《知音》、《大河奔流》、《包氏父子》、《月落玉長河》。其中,《暴風驟雨》、《早春二月》堪為新中國電影的經典之作。上世紀八十年代,謝鐵驪把鴻篇巨制《紅樓夢》分為六部搬上了銀幕,以細致入微的表現手段再現了封建制度的輓歌。上世紀九十年代,先後導演了《月落玉長河》、《天網》等優秀影片,獲得第十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獎、中國電影世紀獎導演獎。謝鐵驪的導演藝術既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又具有新穎脫俗的藝術魅力,能將深刻的思想內容、縝密的情節結構、精細的人物刻畫融會在一起。 崔嵬 崔嵬(1912年—1979年)原名崔景文,主演過《宋景詩》、《海魂》、《老兵新傳》、《紅旗譜》等影片。導演作品有《青春之歌》、《北大荒人》、《小兵張嘎》、《天山上的紅花》等。《小兵張嘎》最具特色的是運動長鏡頭的運用,當時西方的長鏡頭理論還沒有傳到中國,這種探索顯得十分可貴。《青春之歌》像一首優美而激昂的長詩,在新中國電影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在美學思想上,崔嵬追求電影的群眾化、民族化,並為此進行了不懈的探索。崔嵬還先後導演了《楊門女將》、《野豬林》等戲曲藝術片。他在傳統的戲劇程式化表演中,融入對角色的體驗因素,大大增加了原戲的感染力。 成蔭 成蔭(1917年—1
④ 中國歷代導演名單
第一代導演:指上世紀二十年代中國電影的拓荒者,如張石川、鄭正秋等。代表作品有《歌女紅牡丹》、《火燒紅蓮寺》等。
第二代導演:指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活躍在影壇上的一批導演,如蔡楚生、孫瑜、費穆、吳永剛等。代表作有《城市之夜》、《大路》、《漁光曲》等。
第三代導演: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活躍於影壇的導演,如鄭君里、謝晉、水華、成蔭、崔嵬、凌子風、謝鐵驪等。優秀作品有《南征北戰》、《白毛女》、《青春之歌》、《小兵張嘎》、《早春二月》、《女籃五號》、《芙蓉鎮》、《鴉片戰爭》、《駱駝祥子》、《邊城》、《春桃》等。
第四代導演:「文革」前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或各電影廠培養出來,在新時期嶄露頭角的一些導演,如吳貽弓、吳天明、謝飛、鄭洞天、黃建中、黃蜀芹等。
提出中國電影「丟掉戲劇的拐杖」,提倡紀實性,追求質朴自然的風格和開放式結構,注重開掘社會與人生的哲理。代表作品有《青春祭》、《沙鷗》、《本命年》、《小花》、《城南舊事》、《小街》等。
第五代導演:電影學院上世紀八十年代畢業的一批導演,如陳凱歌、張藝謀、吳子牛、田壯壯、何群等。作品主觀性、象徵性、寓意性特別強烈。《一個和八個》、《黃土地》、《大閱兵》、《孩子王》、《獵場扎撒》、《紅高粱》等。
第六代導演:第六代導演一般是指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進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90年代後開始執導電影的一批年輕的導演。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有:
管虎《鬥牛》、《殺生》、《上車走吧》、《頭發亂了》、《老炮兒》,寧浩《綠草地》,賈樟柯《天註定》、《小武》、《站台》,張元《媽媽》、《北京雜種》,王小帥《冬春的日子》、《十七歲的單車》,阿年《感光時代》。
王一持(王強)《新一年》,路學長《長大成人》,章明《巫山雲雨》,何建軍《郵差》,婁燁《周末情人》、《蘇州河》,張揚《愛情麻辣燙》、《洗澡》,王全安《月蝕》《圖雅的婚事》,陸川《南京!南京!》等。
第七代導演:陸川、高彭、李芳芳、常征等幾人,中國第七代導演影片方向基本都定位在商業片。
導演的職責是:
1、組織主要創作人員研究和分析劇本,為劇本找到恰當的表達形式。
2、與製片人和導演組其他成員攜手遴選演員。
3、根據劇本和拍攝要求選擇外景或指導搭建室內景。
4、指導道具組完成道具的准備和布置工作。
5、指揮現場拍攝工作。
6、指導工作團隊完成後期製作,包括剪輯、錄音、主題曲、動畫、字幕、特效等。
7、與出片方商討作品的宣傳計劃。
⑤ 中國每代電影導演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哪些
第五代的發軔之作是張軍釗1983年在廣西廠率先舉起大旗、一發沖天的《一個和八個》。第五代電影導演的崛起被認為是以影片《黃土地》為標志。代表作有陳凱歌的《黃土地》(1984年)、《大閱兵》(1986年)、《孩子王》(1987年)、《霸王別姬》;張藝謀的《紅高粱》(讓國內外觀眾、評論界集體大驚失色的處女作)、《大紅燈籠高高掛》、《活著》、《我的父親母親》、《英雄》;馮小剛的《甲方乙方》(1997)、《不見不散》(1998)、《沒完沒了》(1999)、《一聲嘆息》(2000)、《集結號》、《非誠勿擾》、《唐山大地震》;田壯壯的《獵場扎撒》(1985年)、《盜馬賊》(1986年)、《藍風箏》;吳子牛的《喋血黑谷》(1984年)、《晚鍾》(1988年);李少紅的《紅粉》、《戀愛中的寶貝》;黃建新的《黑炮事件》、《站直嘍,別趴下》、《背靠背,臉對臉》、《紅燈停,綠燈行》;何平的《雙旗鎮刀客》、《天地英雄》、霍建起的《那人那山那狗》、《暖》;寧瀛的《找樂》、《民警故事》、《夏日暖洋洋》。至此,第五代的影片告一段落。
第六代導演一般是指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進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90年代後開始執導電影的一批年輕的導演。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有:張元《媽媽》、《北京雜種》,王小帥《冬春的日子》、《十七歲的單車》,王一持(王強)《新一年》,路學長《長大成人》,章明《巫山雲雨》,管虎《頭發亂了》,何建軍《郵差》,婁燁《周末情人》、《蘇州河》,張揚《愛情麻辣燙》、《洗澡》,賈樟柯《小武》、《站台》,王全安《月蝕》《圖雅的婚事》,寧浩《綠草地》等。第四代導演」主體是60年代北京電影學院的畢業生。他們提出中國電影「丟掉戲劇的拐杖」,打破戲劇式結構,提倡紀實性,追求質朴自然的風格和開放式結構,注重主題與人物的意義性和從生活中、從凡人小事中去開掘社會與人生的哲理。第四代導演有理論有實踐,是這一時期獲得重大成就的一支導演力量。主要代表人物吳貽弓、吳天明、張曖忻、黃建中、滕文驥、鄭洞天、謝飛、胡柄榴、丁蔭楠、李前寬、陸小雅、於本正、顏學恕、黃蜀芹、楊延晉、王好為、王君正等。第四代導演尋找歷史底蘊,更多地表現對歷史和現實、對民族文化與現代意識交叉契合點的捕捉。在反映現實的影片中可以看到歷史與文化的延續性,看到歷史與文化如何制約著、創造著影片中人物的行動。是真實化的紀實美學。
第三代導演的活躍時期可分為三個階段: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1965年文革前為第一階段。優秀作品有成蔭的《南征北戰》,水華的《白毛女》,崔嵬的《青春之歌》、《小兵張嘎》,謝鐵驪的《早春二月》,謝晉的《女籃五號》等。第二階段是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十年。除了《創業》、《海霞》、《閃閃的紅星》幾部較好的影片之外,故事片創作幾乎一片空白,中國電影基本處於停滯狀態。第三階段是文革結束後,已過中年的第三代導演拍攝了大批佳作,進入藝術上的豐收期,如《芙蓉鎮》、《鴉片戰爭》、《駱駝祥子》、《邊城》、《春桃》等。第三代導演的創作時期也是中國電影的曲折發展時期。第二代導演--第一個黃金時代的創造者「第二代導演」主要活動時間是在三、四十年代,部分導演一直到五、六十年,甚至八十年代,仍工作在電影崗位上,這一代導演主要有程步高、沈西苓、蔡楚生、史東山、費穆、孫瑜、袁牧之、應雲衛、陳鯉庭、鄭君里、吳永剛、沈浮、湯曉丹、張駿祥、桑弧等。「第二代導演」最大的成就是,由他們開始,中國電影就思想內容而言,開始真正從單純的娛樂——「玩耍」中解放出來,開始比較深入地反映社會生活,從娛樂中發揮社會功能。在藝術上,這代導演最大的特點是寫實主義,同時,他們注意把「寫實」和電影化結合起來,開始逐漸掌握電影藝術的基本規律。盡管這代導演的「戲劇意識」還比較強烈,但他們已從對戲劇的摹仿從形式轉向內涵,即逐漸擺脫舞台的局限,充分發揮電影藝術之所長,只是在故事情節上強烈地追求戲劇懸念、戲劇沖突、戲劇程式。可以這樣說,中國電影從這一代導演開始,才顯出自己獨立的價值。其中的代表作有吳永剛的《神女》,夏衍的《春蠶》,費穆《城市之夜》,孫瑜的《大路》,朱石麟的《慈母曲》,史東山的《女人》,蔡楚生的《漁光曲》以及沈西苓和袁牧之的《桃李劫》等等蔡楚生出生地為上海。祖籍:廣東省潮陽縣(現為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銅盂鎮集星村。 出自博文:
http://hi..com/%CD%F5%BA%B1man/blog
⑥ 中國第六代導演都有誰代表作是哪些
第六代導演一般指生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後期和七十年代中後期,他們已經成為華語影壇的一股重要的力量,而這些風格各異的電影作者,亦是中國電影之今天明天。
張元,滿族,1963年生,江蘇連雲港人,1989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攝影 代表作:《媽媽》1990、《北京雜種》1993、《回家過年》1999
路學長,1964年生,北京人,1989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 代表作:《長大成人》1994、《卡拉是條狗》2003、《租期》2006
張揚,1965年生,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 代表作:《愛情麻辣燙》1997、《洗澡》1999、《昨天》2001
孟京輝,1965年生,江西人,1991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 代表作:《像雞毛一樣飛》2002
賈樟柯,1970年生,山西汾陽人,1997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 代表作:《小武》1997、《站台》2000、《三峽好人》2006
婁燁,1965年生,上海人,1989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 代表作:《周末情人》1994、《蘇州河》2000、《頤和園》2006
霍建起,1958年生,北京人,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美術系 代表作:《那山那人那狗》1998、《藍色愛情》2000、《暖》2003
胡雪揚,1963年生,上海人,1989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 代表作:《留守女士》1991、《湮沒的青春》1994、《冰與火》2000
王小帥:1965年生,山東人,1989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 代表作:《十七歲的單車》2000、《青紅》2004、《左右》2007
管虎,1969年生,北京人,1991年畢業於北京電影法學院導演系 代表作:《頭發亂了》1993、《浪漫街頭》1996、《西施眼》
李欣,1969年生,上海人,1991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 代表作:《談情說愛》1995、《慾望邊緣》2003、《自娛自樂》2004
王全安:1965年生,陝西西安人,1991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 代表作:《月蝕》1999、《驚蟄》2003、《圖雅的婚事》2006
何建軍,1960年生,北京人,1990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進修班。 代表作:《懸念》1993、《郵差》1994、《蔓延》2003
⑦ 關於新中國成立的歷史電影,包含相關人物單獨故事,或事件或重要戰役的相關影視作品有哪些
新中國成立歷史電影的影視作品有武訓傳,宋景詩,李時珍。停戰協定,遼沈戰役,平津戰役,淮海戰役康熙王朝,雍政王朝乾隆王朝,重慶談判…。
⑧ 八位健在的新中國二十二大電影明星今昔對比,他們都在優雅中老去
正所謂艱苦的環境最考驗一個人的氣節,隨著我國經濟的騰飛,很多人都把演員這行職業視為走向名利雙收的快速通道,以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和名氣最大化為終極目標。
如今年輕一代的演員他們根本想像不到過去的一些演藝界前輩們在飾演某個角色時先到實地體驗生活的情景,像於洋和楊靜當年就是在一起合作影片《衛國保家》時被導演安排體驗生活的時候相識和相戀了。
比如田華,她直接 參加八路軍晉察冀軍區抗敵劇社,跟隨劇社冒著炮火到各地進行宣傳演出。又比如秦怡,她因為宣傳抗日救國而輟學,曾經到過抗美援朝戰場演出。
關於老一輩演員們的感人事跡實在太多了,對於那個時代的演員們,他們不單單塑造了一個個精彩難忘的人物角色,在他們身上更多的是某種精神所在。
新中國二十二大電影明星,這個稱號誕生於1961年,他們便是一個時代的象徵,一種精神的象徵, 一個新舊 社會 變遷的見證,一座 風清氣正 的銀幕畫廊高聳的豐碑。
60年過去了,當中有14人已經先後離世,如今仍然健在的僅僅只有8人,他們無疑是演藝界的國寶。
1,王曉棠,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全國最紅的女星就非王丹鳳莫屬了,而到了六十年代,王曉棠是當之無愧的國內第一女星。「男看王心剛,女看王曉棠」成為那個年代影迷們的心聲。
作為唯一一位擁有少將軍銜的演員,在王曉棠身上總有一種 英姿颯爽的氣質與魅力。今年87歲的她已經從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的職務退休了多年。
2015年9月19日,王曉棠獲得 第30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終身成就電影藝術家獎。2020年9月,獲得新時代國際電影節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全國十佳電影女演員獎。
2,王心剛,有紅色小生之稱的 他是老影迷心目中的不折不扣的美男子、大帥哥,同時他還是實力派、演技派。這足以證明那時代對於「帥哥」的定義必須是陽光、英氣,有男子氣概的,如今的小鮮肉身上根本無法找到那種男性的氣質。
王心剛今年88歲,自從息影後他就很少出現在公眾視野當中,目前他和妻子 楊昭彩主要定居在北京,有時候也會回到家鄉大連居住一段時間。
3,秦怡,自從去年於藍離世之後,秦怡成為了目前健在的新中國二十二大電影明星當中最為年長的一位,今年一月份,秦怡過了她99周歲的生日。她是一位端莊秀美、溫柔賢淑、堅毅柔韌的上海姑娘,一生當中擁有輝煌無比的演藝事業。
然而生活生的秦怡實在坎坷,前夫 陳天國 出軌,後來 在病床邊照顧金焰二十餘年,兒子因為在某個時代受到驚嚇過度患上精神分裂症,秦怡為此照料了兒子幾十年,直到2007年兒子去世。晚年的秦怡孤獨一人,但是他卻展示出中國女性的無比美麗與剛毅。
4,祝希娟,當年因為 《紅色娘子軍》當中的吳瓊花一角一夜成為她獲評新中國二十二大電影明星的時候才23歲, 祝希娟今年83歲,相對與秦怡等人來說她還是年輕人。祝希娟頑強、 豪放、 健康 、 朴實、 剛健、深邃的形容也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2018年 祝希娟獲得第27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終身成就獎,如今的她仍然活躍在演藝圈當中,去年她出演了打拐題材電影《天下無拐》和劇情電影《 空巢 》。
5,於洋, 八路軍出身的於洋一直都給觀眾一種一身正氣的氣質,他參加過包括四平保衛戰、長春圍殲戰、渡江戰役等多場重要戰役在影視作品當中他也往往也軍人領導的形象出現。
今年於洋91歲,他的太太楊靜92歲。兩人在1950年合作電影《衛國保家》時一見鍾情,如今他們已經相愛超過70年。 2005年,他們的獨子於曉陽在籌拍電影《 北緯30度 》時候回家途中因為哮喘病突發而離世,年僅45歲, 後來他們兩夫妻在相互鼓勵下才慢慢減少喪子之痛。
6,謝芳, 1959年,參演人生第一部電影《 青春之歌 》,從此開展她的演藝事業。謝芳出生於書香世家,所以無論戲里戲外 謝芳 都散發著一種書香氣質,她被譽為新中國知性女性的銀幕代言人。
謝芳今年86歲,她的丈夫張目是著名歌唱家, 國家一級演員,原 中國歌劇舞劇院 原歌劇團團長,她丈夫今年91歲。如今的謝芳同樣還活躍在影視圈當中,2021年2月26日,參加《 2021年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元宵晚會 》,與田華、李光羲等演唱歌曲《到人民中去》。
7,金迪,當年金迪因為電影 《我們村裡的年輕人》當中的充滿青春活力、朝氣蓬勃的農村年輕女性 孔淑貞一角而一夜爆紅,她也因此 一躍成為新中國22大影星。金迪出演的電影不多,她的主要成就來自話劇方面。
自八十年代開始,金迪到了深圳電視台任導演,她曾一手打造過多台大型晚會、 大型歌舞、電視劇。如今88歲的金迪和89歲的丈夫 崔屹峰隱居在深圳,平時十分低調的他們很少出現在公眾視野當中,日子還過得十分幸福愜意。
8,田華,1950年,田華主演的電影《白毛女》曾經轟動全國,她的喜兒形象和陳強的黃世仁直到今天仍然被觀眾所銘記。1958年,田華 在 歷史 題材影片《 黨的女兒 》中塑造的李玉梅同樣讓人難以忘懷。
田華今年93歲,她的丈夫蘇凡是著名藝術家,是開國大典天安門舞美設計的負責人,蘇凡在2016年因為癌症去世, 她的兩位兒媳死於乳腺癌小兒子死於肺癌,讓人痛心不已。目前的田華身體還十分硬朗,今年央視元宵晚會她還出來獻唱。
⑨ 中國著名電影導演和其代表作品有哪些
馮小剛:作品:《天下無賊》《夜宴》《集結號》《非誠勿擾1、2》《唐山大地震》《溫故1942》
張藝謀:作品:《英雄》《十面埋伏》《千里走單騎》《滿城盡帶黃金甲》《三槍拍案驚奇》《山楂樹之戀》《金陵十三釵》
杜琪峰:作品:
《奪命金》《高海拔之戀》
喜劇:《瘦身男女》《單身男女》《辣手回春》《向左走向右走》《嚦咕嚦咕新年財》《大塊頭有大智慧》《百年好合》《龍鳳斗》《柔道龍虎榜》《蝴蝶飛》
動作:《PTU機動部隊》《鐵三角(合拍)》《放逐》《神探》《黑社會1、2》《全職殺手》《大事件》《文雀》《槍火》《復仇》《暗戰1、2》
新片:《盲探》《毒戰》
徐克:作品:《蜀山傳》《七劍》《鐵三角(合拍)》《女人不壞》《深海尋人》《狄仁傑之通天帝國》《龍門飛甲》
陳可辛:作品:《如果愛》《投名狀》《武俠》
劉偉強:作品:《無間道1、2、3》《拳神》《決戰紫禁之巔》《頭文字d》《傷城》《游龍戲鳳》《精武風雲》《不在讓你孤單》《血滴子》
李安:作品:《卧虎藏龍》《色戒》
國際作品:《綠巨人》《斷背山》《唇紅齒白》《製造伍德斯托克》《初來乍到》《少年Pi的奇幻漂流》
王家衛:作品:《2046》《東邪西毒修復版》《一代宗師》
國際作品:《愛神》《藍莓之夜》
吳宇森:作品:《赤壁上、下》《劍雨》《生死戀》
國際作品:《飛虎群英》《碟中諜2》《記憶裂痕》《奪寶群英》《希曼》《小夜刀》
姜文:作品:《鬼子來了》《太陽照常升起》《讓子彈飛》
陳德森:作品:《特務迷城》《十月圍城》《童夢奇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