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虎膽女兒紅演員表嚴老九的扮演者是誰
呂菁生長在一個黑社會的家庭,父親呂龍在江湖上甚至有地位,大哥娶妻生子,然而風流成性,二哥義火爆,幸好二嫂為人冷靜機智,常從旁協助,三哥勇娶了一個日本女郎做妻子,雞同鴨講,常產生笑話。此外,呂菁還有一個四姐鶯潑辣沖動,與父親的妾侍蘭姨及其女兒常生磨擦。而母親與蘭姨的關系良好。呂菁一直在英國讀法律,結識石子傲,很快就墮入愛河。結婚後決定回港渡蜜月,也因為她這次回來,為呂家帶來一場浩劫。一天晚上,當呂龍和兩個兒子一起欣賞京戲時,殺手掩至,戲院內發生劇戰,二哥,三哥護著父親撤退,結果中伏,三哥和父親當場喪命,二哥亦身受重傷。與此同時,大哥與情婦偷歡時遇害。
演員表
角色 演員
蘭姨 恬妞
五妹-呂菁 李美鳳
石子傲 倪震
二嫂 惠英紅
呂老太 王萊
四姐 黃鶯
情婦 於芷尉
三嫂 西脅美智子
大嫂 張蓀薇
四妹-呂鶯 夏志珍
呂龍 石堅
二哥-呂傳義 陳惠敏
大哥-呂傳孝 陳欣健
三哥-呂傳勇 盧惠光
小慧 劉小慧
閻老璽 陳景翔
『貳』 簡述《左傳》的文學成就
《左傳》的文學成就主要表現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左傳》顯示了由單純記史向注重剪裁史料、精於謀篇、善於敷演故事的重要跨越,空前而觸目地增加了敘事的形象性、生動性,從而體現早期史書中文學成分的顯著積累。
二、《左傳》在鋪敘事件過程中,第一次展現了一批有著各自經歷和不同性格的歷史人物,雖非完全著意而為,卻也時有渲染、誇飾之筆,客觀上積累了形象塑造的寶貴經驗,為此後傳記文學、歷史小說涌現提供了難得的啟示、重要的借鑒。
三、《左傳》語言簡潔而准確,生動而富於表現力,注意細致描摹,長於運用比喻,達到了很高成就,常被後代視為某種規范;其特具的文學色彩與文學價值,也是此前記事文字中所罕見的。
四、從總體看,《左傳》思想深邃、文風樸厚,敘事、狀物精彩而富於多樣性,留下了許多久經傳誦的佳作,其中不少業已成為後世人們稱文的典範。清初吳楚材、吳調侯編選歷代堪稱「觀止」的優秀古文,所收《左傳》各篇(節)竟達三十三則之多,可見一斑。
(2)呂傳義是哪部香港電影的人物擴展閱讀:
《左傳》作者介紹:
左丘明(約前502年—約前422年),都君人,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稱左丘明,
東周春秋末期魯國都君庄(今山東省肥城市石橫鎮東衡魚村)人。春秋末期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 散文家 、軍事家。
與孔子同時或者比孔子年齡略長些。 曾任魯國史官,為解析《春秋》而作《左傳》(又稱《左氏春秋》),又作《國語》,作《國語》時已雙目失明,兩書記錄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價值的原始資料。
由於史料詳實,文筆生動,引起了古今中外學者的愛好和研討。被譽為「文宗史聖」、「經臣史祖」,孔子、司馬遷均尊左丘明為「君子」。
歷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經師;宋封瑕丘伯和中都伯;明封先儒和先賢。 山東肥城建有丘明中學以紀念左丘明。
左丘明是中國傳統史學的創始人。史學界推左丘明為中國史學的開山鼻祖。被譽為「百家文字之宗、萬世古文之祖」左丘明的思想是儒家思想,在當時較多地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春秋左氏傳
『叄』 《曹劌論戰》出自《左傳》,此書相傳是春秋時期( )所作,是一部
《左傳》的文學成就
《左傳》詳細地記錄了春秋時代二百五十四年中(前722—前468)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是一部偉大的歷史著作,同時因為它的寫作具有形象化的美學特徵,它又是一部傑出的散文巨著,顯示了突出的藝術成就。
在古代,已有一些學者注意到《左傳》敘事的文學色彩。如唐人劉知幾說:「左氏之敘事也,述行師則簿領盈視,嚨聒沸騰;論備火則區分在目,修飾峻整;言勝捷則收獲都盡,記奔敗則披靡橫前;申盟誓則慷慨有餘,稱譎詐則欺侮可見;談恩惠則煦如春日,紀嚴切則凜若秋霜;敘興邦則滋味無量,陳亡國則凄涼可憫。或腴辭潤簡牘,或美句如詠歌。跌宕而不群,縱橫而自得。若斯才者,殆將工侔造化,思涉鬼神,著述罕聞,古今卓絕。」(《史通·雜說上》)唐人啖助謂《左傳》:「敘事尤備,能令百代之下,頗見本末。」(《春秋啖趙集傳纂例》卷一)他們憑直覺,肯定了《左傳》記事的生動性和形象性。明清時期,從辭章方面評點《左傳》的書又有數十部。但真正全面地評價《左傳》的文學成就,從文學角度來認識《左傳》,還是近幾十年的事。
《左傳》在敘事、寫人和語言三個方面偶創造了許多成功的經驗,較之《尚書》和《春秋》,《左傳》在諸多方面都有新的發展和獨到的成就。
一、《左傳》的敘事
《左傳》記事的內容是豐盈而富贍的。它記錄了春秋事情諸侯政治上的動盪和變故,君王的生卒和更替,強宗大族間的政權奪勢以及執政者的陰謀權術等等。諸侯間頻仍的戰爭、重大的盟會常常是作者敘寫的重點,日常的朝覲聘問、與國往來在書里也有翔實的記錄。在記事中,作者又對春秋時代人們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和心理意識做了多角度的記載。從祭典、燕享、宗法、禮制、婚喪嫁娶,到名目繁多的奉祀、禁忌,都在作者的記錄范圍之內。並且對於節氣時令、天災水害、星象歷法、地理沿革等,《左傳》也有可靠的著錄。就其內容的豐富多彩、包羅萬象,若稱之為春秋時代的「網路全書」,是當之無愧的。
《左傳》記事,提供的是一部形象的春秋史。作者不僅對歷史事件、社會生活做了如實的記錄,而且進行真切、具體的描繪;不僅記敘事件發生的前因後果,而且重視人與事的聯系,在探尋人們得失成敗的原因中對歷史進行生動形象的加工,藝術地再現了生活。如果說讀《春秋》,我們僅能得到二百餘年間歷史事件的綱目,那麼《左傳》中大量的描述,使我們看到的是一幅幅精描細繪的生活圖畫。
《左傳》敘事的特點首先是:善於描述錯綜復雜的社會矛盾和歷史事件,運用白描的手法敘述事件的始末由來。這種白描手法的基本特徵可以歸納為,遵循嚴格的時空觀念,每一件事的記錄必定以極簡明的文字交代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和參與的人物,敘述事件按照自然時間的順序進行;重視事件發展的全過程,記敘每一事必詳其發生(起因)、發展(沖突)和結局,尤其注重前因後果;描述事件的經過或重大場面,較少渲染和烘托,往往通過記錄其中幾個人物的言行,寫出事情發展的過程,或寫活一個場面。
《左傳》描述的是一個紛雜、動亂的社會,因此怎樣將矛盾對峙的政治、軍事形勢,錯綜繁雜的王侯、宗族關系以及諸多的顛覆活動、密謀暗算昭然若揭,就成為作者行文記事首先力求達到的目標。整個社會的政權變更與政治關系的變化,是《左傳》用以描述社會的主要矛盾線索。作者以其敏銳的觀察力追尋著這一線索,這使他如掌握了一把批隙導窾的利刃,將春秋時代紛繁復雜、牽一動百的社會矛盾做出了極明晰的分析,尤其是在記敘謀殺、行刺、政變及戰爭一類沖突急劇變化的事件中,作者的敘述才能更加得到充分的發揮。例如齊連稱、管至父弒襄公(庄公八年)、晉靈公謀殺趙盾(宣公二年)、鄭西宮之難(襄公十年)、齊崔杼之亂(襄公二十五年)、齊人殺慶舍(襄公二十八年)、楚靈王之死(昭公十三年)、吳公子光刺王僚(昭公二十七年)、宋桓魋之亂(哀公十四年)等等,這些重大事件的記敘都證明了《左傳》作者的成功。
以庄公八年齊連稱、管至父弒齊襄公一事為例:
齊侯使連稱、管至父戍葵丘。瓜時而往,曰:「及瓜而代。」期戍,公問不至。請代,弗許。故謀作亂。僖公之母弟曰夷仲年,生公孫無知,有寵於僖公,衣服禮秩如適。襄公絀之。二人因之以作亂。連稱有従妹在公宮,無寵,使間公,曰:「捷,吾以女為夫人。」冬十二月,齊侯游於姑棼,遂田於貝丘。見大豕,従者曰:「公子彭生也。」公怒曰:「彭生敢見!」射之,豕人立而啼。公懼,墜於車,傷足喪屨。反,誅屨於徒人費。弗得,鞭之,見血。走出,遇賊於門,劫而束之。費曰:「我奚御哉!」袒而示之背,信之。費請先入,伏公而出,斗,死於門中。石之紛如死於階下。遂入,殺孟陽於床。曰:「非君也,不類。」見公之足於戶下,遂弒之,而立無知。
作者運用白描的手法,從事件發生的起因敘起,在事變之前參與謀殺的三方面(連稱、公孫無知、連稱從妹)之所以謀反的原因做了明確的交代,然後通過三個小人物(徒人費、石之紛如)、孟陽的故事完成事變經過的描述。像其他許多事件的記敘一樣,作者特別重視事件發生、發展至結局的完整過程;事情進行的時間順序、地點和人物都有最簡明的記錄;並且「百忙事敘得極清晰又極變換」,「擺布之妙如千軍萬馬坐作進退」(《左綉》卷三),使作品極富文學色彩。
就全書來看,《左傳》中「初」字的使用頻率特別高,凡八十六見。以「初」引出的內容,有人物的身世、遺文軼事,也有事件發生的起因和預兆。它作為倒敘、追敘、補記各類內容的領起語被頻繁使用。「初」字的運用充分表現出《左傳》作者在裁剪、組織素材方面的獨具匠心。林琴南在論及《左傳》的插敘筆法時曾說過:「又或一事之中,斗出一人,此人為全篇關鍵,而偏不得其出處,乃於間間中補入數行,即為其人之小傳,卻穿插在恰好地步,如天衣無縫。」(《左傳擷華·自序》)可以說,這就是後代小說創作中常見的「倒插筆」手法。
《左傳》敘事的又一特點是:長於將史實與神話傳說、歷史傳聞有機地融合在一起,通過作者豐富的想像,使歷史的記敘故事化。作者在嚴格記錄歷史事件的同時,大量采擷民間的傳說和傳聞,以豐富歷史的內容。
如宣公十五年「魏顆受結草之報」一段:
魏顆敗秦師於輔氏,獲杜回,秦之力人也。初,魏武子有嬖妾,無子。武子疾,命顆曰:「必嫁是。」疾病,則曰:「必以為殉!」及卒,顆嫁之,曰:「疾病則亂,吾從其治也。」及輔氏之役,顆見老人結草以亢杜回。杜回躓而顛,故獲之。夜夢之曰:「余,而所嫁婦人之父也爾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報。」
晉將魏顆在一次對秦的戰役中俘獲了秦國的大力士杜回,這在人力就是戰鬥力、個人的武藝和膂力在搏戰中起重要作用的時代可算是一大戰功。但是魏顆是怎樣俘獲大力士的,作者並沒有直接交代,而是引出戰前一件看來毫不相乾的事,追敘了魏武子病重、留遺囑及死後的情形。事實上,結草亢杜回的老人是否就是那嬖妾的父親,根本無從知曉。魏顆「夜夢之曰」如何如何,又有誰能與其同夢?因此這只能是一則伴隨魏顆立功捷報的傳聞,《左傳》作者將其記錄下來,恰恰豐富了歷史的記事。
類似的例子在《左傳》中還有很多,如各次重大戰役的描寫、伴隨國君廢立而發生的事件的描寫。《春秋經》只有像「晉荀林父帥師及楚子戰於邲」、「齊無知弒其君諸兒」那樣「使聖人閉門思之十年不能知」(桓譚《新論》)的記錄,而《左傳》則將它們做了故事性的敘述。尤其是對國君、卿大夫死亡原因的記敘,作者講述了許多有趣的傳說故事。如僖公十年狐突路遇太子申生,僖公二十八年記楚子玉自為瓊弁、玉纓,宣公三年鄭穆公刈蘭,成公十年晉景公夢大厲等等,無不充滿傳奇的色彩。以襄公十九年晉國大將荀偃之死為例:
荀偃癉疽,生瘍於頭。濟河,及著雍,病,目出。大夫先歸者皆反。士匄請見,弗內。請後,曰:「鄭甥可。」二月甲寅,卒,而視,不可含。宣子盥而撫之,曰:「事吳,敢不如事主!」猶視。欒懷子曰:「其為未卒事於齊故也乎?」乃復撫之曰:「主苟終,所不嗣事於齊者,有如河!」乃暝,受含。宣子出,曰:「吾淺之為丈夫也。」
荀偃頭生癰疽,死不瞑目、不納含,這是患惡疾而死的人的一種生理現象,但是作者卻繪聲繪色地記錄了這段故事。對於這位在晉悼公時期建立赫赫戰功的大將,作者不僅以這段傳說表現他「戰志未酬」、「含恨而終」的堅貞精神,而且也反映了人們對他的贊美和哀思。
《左傳》敘事中還有許多關於卜筮和災祥的記錄,作者在曲折地反照春秋時代人們對自然、社會及自身認識的同時,增添了歷史記事的趣味性。人們以龜、筮占卜,或用於裁斷重大軍事行動,或依此婚嫁做出抉擇,或預言官運仕途,或排除某種疑慮,《左傳》每每詳細采錄其卦象和繇辭,並附帶記述事件。
書中對各種災祥、物兆及夢囈的記錄更是不可勝數,如蛇相鬥、龍見、石頭說話、雄雞斷尾、神降於某地等等。這些摻雜於史實記錄中「虛妄」的奇聞異事,在當時,顯然都是被作為「信史」記寫下來的,而在今天看來,從歷史的角度說,在是作者記下了許多他理解或並不理解的事情發展的偶然因素;從文學角度來說,則每一次占卜、物兆的記錄都引出一段生動的故事,它們穿插在歷史記敘中增加了歷史事件的神秘、新奇的色彩,這無疑是極富故事趣味的。
因《左傳》記事大量採用傳說和傳聞,對歷史做了較多的加工,為此它也受到不少非議。古代學者常常在肯定《左傳》經傳地位的同時,指出它的「疏失」。如范寧說:「左氏艷而富,其失也誣。」(《榖梁傳集解·自序》)韓愈說:「《春秋》嚴謹,《左氏》浮誇。」(《進學解》)又有人認為:「左氏失之淺」(崔之方《春秋經解》),「左氏之失專而縱」(晁說之《三傳說》),「事莫備於左氏……失之誣」(《困學紀聞》卷六引胡安國語),「淺於公榖,誣謬實繁(趙匡《春秋啖趙集傳纂例》),「左氏傳事不傳義,是以詳於史,而事未必實」(葉夢得《春秋傳·自序》)。事實上所謂「誣」或「浮誇」,一是指《左傳》記錄不真實的事,一是指《左傳》對一些事件的描述有虛構誇大的現象。這不符合經學家的要求,但卻恰恰從一個側面顯現了《左傳》的文學特徵。「艷而富」,說明《左傳》記事的豐富且多彩;「浮誇」、「專而縱」,說明它的描寫有合理的誇張和形象的創造;「淺」,則是比較通俗的標志。
二、《左傳》的寫人
《左傳》記錄的歷史人物,大約有一千四百多個。其中有天子、諸侯、卿士、大夫,有將相、武士、學者、說客、祝史、良醫、商賈、娼優,也有宰豎、役人、盜賊、俠勇等。這些人物中有詳細的事跡、或較為鮮明者,約佔三分之一。
統治集團的成員是《左傳》描寫的主要對象。特別是成就卓著的霸主國君、執政大臣,在他們稱霸、當政或任職的若干年內,《左傳》留下了他們所作所為的生動記錄。書中可以舉出十數位赫赫有名的國君:春秋初期的梟雄鄭庄公,世稱春秋霸主的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中興復霸的晉悼公,逐鹿爭霸的闔閭、夫差和勾踐,以及因昏聵或奢侈聞名的宋襄公、楚靈王、齊襄公、魯昭公等。書中還有幾十位形象豐滿、事跡顯著的卿士大夫:在晉國,有跟隨重耳顛沛流離、歷經艱辛的狐偃、趙衰、先軫、輔助晉悼公復霸的韓厥、荀偃、士匄、魏絳、韓起,盡忠極諫的趙盾,深孚眾望的叔向;在魯國,季氏的三位宗主都是出眾的要人,始祖季友、連相三君的季文子,實專魯政的季武子,逐昭公而主朝政的季平子,還有臧文仲、臧叔仲、叔孫豹、叔孫諾等一些舉足輕重的要人;在齊國,有顯赫的管仲、謹慎的晏嬰以及弒君亂臣崔杼;在楚國,有子文、子玉、子西、子反和子重。鄭國的子產、宋國的華元、子罕、向戌,都是小國之爭中的佼佼者。
由於受編年體結構、分年記事的局限,《左傳》人物形象的「塑造」主要是通過分散在各年的記事融合而成的。其中一種是由分年記事逐漸展示某一人物的性格,從而構成完整的形象,屬於「累積型」;另一種是僅記一件事就勾勒出人物的形象或表現其性格特徵,或可稱為「閃現型」。前者的典型人物如晉文公、鄭庄公、楚靈王、晏嬰、子產等。有關他們每人事跡的描述,往往在《左傳》中延續數年或數十年。
晉文公重耳的形象是諸侯國君中較突出的一個。他的生平事跡和活動,在庄公二十八年至僖公三十二年記事中,大致分為三個階段:遇難出奔,周遊列國;復國即位,勵精圖治;功成業就,稱霸中原。作者以倒敘的筆法記敘了遇難的完整經過。書中以「晉公子重耳之及於難也」一語提起,陸續寫到他在秦國受到秦穆公的款待。這段文字可謂「在記事中寫人」的精彩段落。流亡期間,重耳「處狄十二年」、「過衛」、「及齊」、「及宋」、「及鄭」、「及楚」、「送諸秦」,千里行程中每到一地,作者就有選擇地記下了一兩件事,以表現重耳經過生活的磨煉,正在逐漸成熟,最後終於具備了一國最高統治者應有的品格。晉文公是《左傳》所描寫的霸主形象中最完美的一位國君。
《左傳》所描寫的卿士、大夫一類人物中,鄭國子產是作者筆下最光彩照人的形象。如近人所言:「《左傳》載列國名卿言行多矣,未有詳如子產者也。子產乃終春秋第一人,亦左氏心折之第一人。」(王源《文章練要·左傳評》)與管仲、晏嬰、叔向、狐偃等相比,子產所盡善盡美的貴族執政的典範。他博學多聞,有豐富的歷史知識和社會知識,能在應對大國征朝或論辯時侃侃敘述本國的歷史;有很強的社會活動能力,在各種朝聘、盟會的場合,左右周旋、應對自如;有很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和堅定的志節,為捍衛國家利益必與大國據理力爭;擅長管理,知人善任,有一整套理政用人的經驗。《左傳》記其行使七十條(自襄公八年至昭公二十年),從他少年時代第一次對國家政事發表見解到因病逝世,一生「鮮有敗事」。雖然只是一個小國的執政,然而在治理國家方面的卓著功績,在國際間產生的政治影響,不亞於大國重臣。子產作為春秋時代的政治家、思想家,他的性格特徵是很鮮明的,「讀其文,連性情、心術、聲音、笑貌,千載如生。」(馮李驊《左綉·讀左卮言》)。
《左傳》中絕大多數的人物形象是只通過一時一事來表現性格特點的。他們的出現雖然一縱即逝,一閃而過,但卻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這好像繪畫藝術中的速寫,作者幾筆便勾勒出人物的生動形象。這類「閃現型」人物中有一大批是「士」的典型,他們性格的基本特點是真誠、尚公、忠於職守、信守誓言。例如《左傳》中對石碏(隱公四年)、原繁(庄公十四年)、荀息(僖公九年)、解揚(宣公十五年)、華還(襄公三十三年)、狼瞫(文公二年)、臾駢(文公六年)、臧堅(襄公十七年)等人物的描寫,都選取了他們在國家政治活動中最感人的事跡,以其燦爛的閃現留在歷史的記錄中。請讀有關晉臣解揚的一段記事:
使解揚如宋,使無降楚,曰:「晉師悉起,將至矣。」鄭人囚而獻諸楚,楚子厚賂之,使反其言,不許,三而許之。登諸樓車,使呼宋人而告之。遂致其君命。楚子將殺之,使與之言曰:「爾既許不穀而反之,何故?非我無信,女則棄之,速即爾刑。」對曰:「臣聞之,君能制命為義,臣能承命為信,信載義而行之為利。謀不失利,以衛社稷,民之主也。義無二信,信無二命。君之賂臣,不知命也。受命以出,有死無<員雨>,又可賂乎?臣之許君,以成命也。死而成命,臣之祿也。寡君有信臣,下臣獲考死,又何求?」
「閃現型」人物中也有許多地位低下的小人物,如寺人、閽人、庖廚、樂師、卜人及刺客等。還有一些女性形象,如楚武王夫人鄧曼(桓公十三年)、鄭庄公之母武姜(隱公元年)、晉獻公寵姬(庄公二十八年)、息媯(庄公十四年)、杞梁妻(襄公二十三年)等。凡是在社會生活中起過某種作用、或在國家存亡的斗爭中發揮過能力的人,作者或褒或貶,都在史冊上給他留下一筆。因為這些人物只展示了性格的某一方面,所以大部分形象顯得單一而缺乏豐富的內涵,並且受到當時道德規范的局限,呈現出明顯的倫理化傾向。如其中一些人物便成為「孝」、「忠」、「信」、「義」等封建規范的象徵。
《左傳》寫人,如同現代的人物特寫,開始使用了描寫情節和細節的手段。細節描寫是《左傳》寫人的主要手法。在記寫人物事跡或刻畫人物性格時,作者大量運用了細節描寫的手法。
城濮之戰晉國告捷,在舉國慶賀、朝野歡欣的時候,晉文公並沒有樂而忘憂,直到子玉自殺,他才「聞之而後喜可知也」。這一情態細節是人物性格的特徵性行為,表現出晉文公身為霸主、深謀遠慮的性格特點。先軫怒晉襄公聽信婦人之言,「不顧而唾」。這一細節與他激烈的言辭相接,充分表現了他剛烈、耿直的個性。衛獻公恃權傲下、得意忘形的形象是由他重新返國時的一個細節表現的:「大夫逆於竟者,執手而與之言;道逆者,自車揖之;逆於門者,頷之而已。」從進入國境道城門的一段路程,衛獻公對在不同地點迎接他的大夫做出不同的反應,從他態度的微妙變化,也足見這位言如「糞土」的國君的修養水平。宋華督父好色,《左傳》僅記了他一個細節:「見孔父之妻於路,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艷。』」寺人柳精於侍奉主子,先有寵於宋平公,平公死又求媚於太子佐,在極短的時間里又得到主人的寵信,作者只記了一個細節:「及喪,柳熾碳於位,將至,則去之。比葬,又有寵。」同時,《左傳》也通過細節描寫交代人物所處的環境以及事件發生的背景。《左傳》中沒有對人物直接的容貌和心理的描寫,人的外貌和心理活動也是以行動性的細節來表現的。
總之,《左傳》在人物描寫方面取得的成就是空前的。在先秦著作中,是它第一次提供了如此眾多生動可感的人物形象,並開創了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概括地說,《左傳》善於通過具體的記事描寫人,在記事中寫人,在寫人中記事;描寫人物事跡時,特別注意選取最有代表性的事例;人物性格與時代的政治標准(「禮」)密切相關,表現為明顯的倫理傾向。這些特點對於後來的文學創作和人們的審美觀念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三、《左傳》的語言特色
《左傳》的語言,是歷代文人學者推崇的典範。從唐宋至明清,如劉知幾、陳騤、蘇軾、劉熙載、馮李驊等有過許多精當的評論。《左傳》敘述語言的特點是准確和精練,生動而富於色彩,同時因簡潔凝煉而蘊藉含蓄。蘇軾說:「意盡而言止者,天下之至言也。然而言止而意不盡,尤為極致,如《禮記》、《左傳》可見。」(《蘇文忠公全集》)劉知幾的評論是:「言近而旨遠,辭淺而意深,雖發語已殫,而含意未盡,使讀者望表而知里,捫毛而辨骨,睹一事於句中,反三隅於句外。」(《史通·敘事》)《左傳》敘述語言的這些特點,說明它在語言方面已獲得了超越於當時許多經典著作的成就,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
《左傳》人物語言同樣富有文學特色。《左傳》所記之「言」,主要為人物對話、外交辭令和諫說、議論之辭。人物的對話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徵。作者常常通過記錄一兩句性格化的語言,以突現人物的形象。例如鄭庄公在制勝公叔段的過程中,說了三句有典型特徵的話:「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毋庸,將自及」;「可矣」。在作者筆下,鄭庄公老謀深算、虛偽陰險的個性特點躍然紙上,在整個事件中他復雜的心理活動亦昭然可辨。僖公二十三年所記重耳避難至楚,與楚成王的一段對話,將楚成王施恩望報、乘機敲詐的心理和重耳自重自信、不亢不卑的態度,都表現得淋漓盡致。
《左傳》中的外交辭令和議論、諫說之辭,是歷來為人們稱道的。記寫行人辭令,尤為《左傳》獨擅之處。例如書中有許多膾炙人口的篇章:僖公四年屈完對齊侯,僖公二十六年展喜犒秦師,僖公三十年燭之武退秦師,宣公三年王孫滿論鼎至輕重,成公二年國佐對郤克,成公三年呂相絕秦,襄公二十二年子產對晉人征朝,襄公三十一年子產毀館垣答士文伯等等。它們有的委曲婉轉,陳述利害,有的辭氣激切、語挾風霜。能夠緊緊抓住矛盾的焦點,從分析利害入手,說理透闢、用辭雅正,是這些辭令的共同特點。特別是一些小國使者應對大國的言辭,更是充滿機警和智慧。如子產獻捷於晉,晉人三問,子產三答,「士庄伯不能詰」;子產壞晉館垣,但他理直氣壯的回答使士文伯無言以對,只好「謝不敏焉」;燭之武對秦穆公曉以利害的一番話,終於解除了鄭國的危難,這些文字已是千載傳誦。
劉知幾說:「尋左氏載諸大夫詞令,行人應答,其文典而美,其語博而奧。述遠古則委曲如存,征近代則循環可覆。必料其功用厚薄,指意深淺。諒非經營草創,出自一時,琢磨潤色,獨成一手。」(《史通·申左》)《左傳》中富有文採的行人辭令,顯然是經過加工和潤色的,與《國語》中所記大段辭令相比,論理的邏輯更為嚴密,已經有剪裁和選擇性,用詞洗練,更有說服力和感染力。《左傳》的行人辭令開啟了戰國時代縱橫馳驟、酣暢淋漓的文風,是歷代文人諷誦和學習的楷模。
在《左傳》一書中,無論是敘述語言還是人物語言,於修辭方面都大量地運用了比喻的手法,並採用生動的俗語、諺語和民謠。其中有許多語言具有警句的性質,後世演化為成語。現代語言中的「唇亡齒寒」、「貪天之功」、「數典忘祖」、「退避三舍」、「政出多門」、「餘勇可賈」、「一鼓作氣」、「上下其手」、「食肉寢皮」、「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風馬牛不相及」等皆源於《左傳》。
四、《左傳》的戰爭描寫
《左傳》在敘事、寫人和語言三方面的文學特點,綜合起來看,全書中表現得最集中、最充分的部分即是有關戰爭的描寫。《左傳》長於描寫戰爭,歷來為人們所稱道,書中有許多精彩而動人的片段。
春秋時期有數百次軍事行動,《左傳》詳細地描述了其中十三次比較重要的戰爭。它們是桓公五年的繻葛之戰,庄公十年長勺之戰,僖公十五年韓之戰,僖公二十五年泓之戰,僖公二十八城濮之戰,僖公三十二年餚之戰,文公十二年河曲之戰,宣公十二年邲之戰,成公二年鞌之戰,成公十六年鄢陵之戰,襄公十八年平陰之戰,定公四年柏舉之戰,哀公十一年艾陵之戰。
《左傳》作者調動各種表現手法記下了豐富的戰爭實例,力圖從中探求得失成敗的經驗,對各次大戰不同側面的描寫,反映了他對每次戰爭成敗原因的看法。在姬宰戰爭全過程的前提下,戰事在哪個階段上失誤、在哪個階段上取勝,這一階段就成為作者描寫的重點。馮李驊說:「左氏極工於敘戰,長短各極其秒……篇篇換局,各各爭新。」(《左綉·讀左卮言》)《左傳》描寫戰爭之所以精彩生動、各不雷同,其奧妙正在於此。晉楚城濮之戰,《左傳》重在描寫戰前醞釀的過程。從晉伐曹、衛的外圍戰寫起,繼而宋國告急、晉設連環計、子玉治兵、晉師退避三舍,直寫到重耳占夢堅定出戰的信心,兩國才開始有正面的交鋒。因為此戰勝利的關鍵是晉文公和將帥謀劃的結果。秦國在餚之戰中失策,並非在秦軍經過餚之兩陵的時候,戰爭自冬至春持續了三個月,而秦三帥出征時蹇叔、王孫滿就預見到它的敗局,所以作者記寫的重點是描述戰前的情況。還有許多戰役的記敘,表現了作者先進的軍事思想。
《左傳》作者還善於抓住戰爭中的主要矛盾,通過個別場面和情節來反映戰爭的全貌。描寫角度的不斷變換,充分展示了戰爭的多樣性和復雜性。例如齊魯長勺之戰,戰爭的發動到結束是圍繞曹劌的言行來寫的。通過曹劌請見、與魯庄公論戰、同乘指揮戰斗的前前後後,將這次戰事的全過程展現出來。楚宋泓之戰只記了宋國一方,宋襄公與大司馬論爭的情節貫穿了記敘的始終。宋鄭大棘之戰,作者在直截了當記錄了戰事的勝敗之後,僅補敘了狂狡被俘和羊斟陣前為亂兩個小事。而只是這兩件極有意義的小事,把宋國之所以慘敗的原因交代清楚了。又如晉楚邲之戰,作者採用交叉記錄的方式,在醞釀階段,輪番記錄敵對雙方將帥議戰的內幕;在交戰階段,又通過交叉互進的敘述及細節描寫,把雙方勢均力敵、步步相逼的情形表現出來:致師挑戰,設覆具舟,夜窺敵營,疾進驟退,「車馳、卒奔」,「舟中之指可掬」。「馬還」。乙卯一日從破曉激戰到黃昏的情景,有如一幅逼真的畫卷,作者簡括、生動的描述,大有「尺幅千里」的效果。
《左傳》重視人在戰爭中的作用,用了大量筆墨描寫戰爭中的人。《左傳》中的一些重要人物,往往在戰爭中大顯身手。這些人物形象,有的足智多謀,運籌帷幄;有的優柔寡斷,坐失戎機;有的英勇善戰,視死如歸;有的輕狂驕縱,敗死敵手。作者善於在差別中寫人,例如同樣是英勇善戰的武士,或同樣是足智多謀的將帥,書中通過種種細節描寫寫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現;即使是類似的情節,作者也注意到不同性格人物所持態度的細微差別。正是這數以百計栩栩如生、千差萬別的人物形象,給《左傳》的戰爭描寫增添了無窮的藝術魅力。
《左傳》的戰爭描寫是全書中最為精彩的部分,對後代以戰爭為題材的小說,以及歷史演義等其他小說中有關戰爭的描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肆』 陸游,夜讀成魔的詩人
陸游的詩「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我們都讀過,尤其是這最後兩句,富含哲理,千古流傳。他告訴我們,不僅要讀萬卷書,更重要的是行萬里路,實踐才能出真知。
這首詩叫《冬夜讀書示子聿》,那我們不妨從冬天的夜開始,來說一說陸游夜讀書的事和詩。
子聿是陸游最小的兒子。對於這個小兒子,陸游自是十分喜愛,時時不忘提醒他「 再挑燈火看文章 」,尤其是在冬天夜裡讀書的時候,總喜歡把小兒子叫過來,諄諄教誨一番,但不能僅憑空口說教,必須要寫詩。
陸游說,「 韋編屢絕鐵硯穿,口誦手鈔那計年。 不是愛書即欲死,任從人笑作書顛 。」書不曉得讀破了幾多本,寫詩不知道磨穿了幾多硯台,可見,陸游讀完書一定是要寫詩的。
陸游經常在冬天夜裡教育完小兒子之後,以《冬夜讀書示子聿》為題寫詩,除了上文的這一首,還有七首,其中鍵人我比較喜歡的有以下幾首。
「 易經獨不遭秦火,字字皆如見聖人。汝始弱齡吾已耄,要當致力各終身。 」
這首詩告訴我們,十幾歲也好,七老八十也好,讀聖賢書是一輩子的事。
「 讀書萬卷不謀食,脫粟在傍書在前。要識從來會心處,曲肱飲水亦欣然。 」
這首詩告訴我們,讀書是每天要做的事,須廢寢忘食、爭分奪秒。
陸游對於兒孫的教誨,從來沒有一日荒廢過,直到彌留之際,他還在叮囑兒子:「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
這首《示兒》,把對國家的愛與對祖先的愛融為一體,陸游告訴兒孫們,以後祭祀祖先的時候,家裡的開枝散葉、油鹽醬醋的事就不要說了,遇到國家統一富強、人民安居樂業的大事,告訴一聲就好了。
在良好的家風下,陸游的兒孫們都有愛國家、愛民族的錚錚風骨,陸游的孫子陸元庭在聽聞宋軍崖山海戰失敗之後悲憤而死,曾孫陸傳義絕食而亡,玄孫陸天琪更是親身參加了崖山海戰,寧死不屈,投海自盡。
陸游冬夜讀書,也不是每次讀完都教育兒子的,有時候讀一讀,感悟一下,寫首詩就罷了。陸游以《冬夜讀書》為題的詩也有好幾首,比如:
「 挑燈夜讀書,油涸意未已;亦知夜既分,未忍舍之起。 人生各有好,吾癖正如此。 所求衣食足,安穩住鄉里。 茆屋三四間,充棟貯經史,四傍設幾案,坐倦時徙倚。 無聲九韶奏,有味八珍美,寢飯簽帙間,自適以須死。 豈惟畢吾身,尚可傳兒子。 此心何時遂?感嘆歲月駛。 」
讀這首詩,第一感覺即使陸游真愛讀書,燈油燒幹了,還是覺得書沒讀過癮。他說人各有志,他的愛好就是讀書,並且他不僅要自己讀書,還要把這滿屋子的書以及愛讀書的癖好,全都傳給兒孫們。
不光冬夜讀,秋天夜裡自然也要讀。陸游在《秋夜讀書每以二鼓盡為節》中是這樣說的:「 腐儒碌碌嘆無奇,獨喜遺編不我欺。白發無情侵老境,青燈有味似兒時。高梧策策傳寒意,疊鼓冬冬迫睡期。秋夜漸長飢作祟,一杯山葯進瓊糜。 」
說實話,乍讀這首詩鍵人我還是有一點小小的失望,陸游這么愛讀書,也才讀到二更,九點多鍾。後來想想其實不然,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從一更太陽落土到二更,已經讀了兩個多鍾頭的書了。而且,夜讀不是說僅僅在夜裡讀,而是夜以繼日的讀,從五更起床到二更睡覺,這一天讀書的時間已經超過14個鍾頭了!
陸游在詩中自嘲碌碌無為,但讀進去的書卻是實實在在的,讀了一輩子的書,頭發都白了依然像年少時一樣,一拿起書就忘記了飢寒,吃點山葯補充點能量,還可以繼續讀。
陸游愛讀書,燈油幹了繼續讀、天冷了繼續讀、肚子餓了繼續讀,真可謂讀書成魔,簡直到了「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 」的地步。
他在一首題為《秋夜讀書》(陸游以此為題的有三首,還不包括標題中含有「秋夜讀書」四個關鍵字的其他的詩)的詩中這樣寫道:「 門前客三千,帳下兵十萬,人生可意事,隨手風雨散。不如一編書,相伴過昏旦,豈惟洗貧病,亦足捍患難。老夫垂八十,岩電尚爛爛,孤燈對細字,堅坐常夜半。吾兒幸能繼,書亦未殘斷,安知不遭時,清廟薦玉瓚;不然老空山,亦足化里閈。我死斯言存,觀者有追嘆。 」
陸游覺得,門客三千、統兵十萬這樣的高官厚祿都遠不如讀書快樂,那些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不如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兒孫們可以繼承這寶貴的精神財富,讀書寫下的詩歌,在身死以後,亦可供後人詠嘆。
秋天讀書也可以教育兒孫,陸游在《秋夜讀書示兒子》中這樣寫道:「 久病少睡眠,往往中夕起,呼燈取書讀,不能盡數紙。喟然置之嘆,生世後闕里。持蠡欲測海,遽復迫老死。人生各有業,唐虞本吾事。詩書脫秦厄,天意固在此。異端塞穹壤,作俑孰為始?神禹逝不還,吾其如洚水! 」
這首詩有點晦澀,典故太多,甚至還有不少生僻字,所以不像《示兒》和《冬夜讀書示子聿》那樣流傳甚廣,意思還是那個意思,讀書就是我輩的使命。這跟杜甫的「 詩是吾家事,人傳世上情 」有相似的意境。
秋冬都讀了,春夏自然也是要讀的,比如《春夜讀書》、《夏夜讀書自嘲》;天晴讀書,落雨也要讀書,比如《雨夜讀書》……
陸游這么玩命的夜讀,那他讀的到底是些什麼書呢?
比如《夜讀兵書》。
「 八月風雨夕,千載孫吳書。老病雖憊甚,壯氣頗有餘。長纓果可請,上馬不躊躇,豈惟鏖臮蘭,直欲封狼居。萬乘久巡狩,兩京盡丘墟;此責在臣子,憂愧何時攄?南鄭築壇場,隆中顧草廬;邂逅未可知,旄頭方掃除。 」
讀了兵書,當然想著要去打仗,如今「 萬乘久巡狩,兩京盡丘墟 」,正是做臣子的為國盡忠、馳騁疆場的時候。
比如《夜讀范至能攬轡錄言中原父老見使者多揮涕感》。
「 公卿有黨排宗澤,帷幄無人用岳飛。遺老不應知此恨,亦逢漢節解沾衣。 」
范至能就是范成大,《攬轡錄》是范成大出使金國所寫的日記,當中記載了淪陷的中原人民見到大宋使者即范成大時痛哭流涕的場景。
陸游感嘆,要不是朝中的投降派排擠乃至殺害宗澤岳飛等主戰派大臣,中原的百姓也不至於落到如今這般田地。
比如《夜讀呂化光文章拋盡愛功名之句戲作》。
「 玉關西望氣橫秋,肯信功名不自由?卻是文章差得力,至今知有呂衡州。 」
呂化光名叫呂溫,並不是什麼大咖,他跟劉禹錫、柳宗元是一個時代的人,當時有名的「二王八司馬」事件,也就是「永貞革新」,呂化光便屬於革新派,但「二王八司馬」這十個被貶的人當中並沒有他,據說呂化光當時在出使吐蕃。
這便可見,呂化光在永貞革新中並不是什麼重要人物。這革新一共也只有100多天,小呂同學卻去了吐蕃,可見他參與不深;革新被反撲,貶了十個人,並沒有他,若他是個重要人物,走到天邊也要被搞一搞。
而永貞革新的重要參與者,比如劉禹錫和柳宗元,分別被貶為朗州(湖南常德)司馬和永州司馬,柳宗元著名的《捕蛇者說》,就是在永州寫的。
比如《夜讀鞏仲至閩中詩有懷其人》。
「 詩思尋常有,偏於客路新。能追無盡景,始見不凡人。細讀公奇作,都忘我病身。蘭亭盡名士,逸少獨清真。 」
從詩中所言,陸游是鞏仲至的粉絲,一路追著他,終於見到人了,這有點類似於魏顥之於李白,魏顥也是追著李白到處跑,然後終於見到了「 眸子迥然,哆如餓虎 」的李白。
而陸游對鞏仲至的愛顯然更深,讀了他的詩之後,好像周身病去,感覺自己萌萌噠。
比如《夜讀劉伯倫傳戲作》。
「 生本無心死可知,徐徐掩骨未為遲。一奴僅可供薪水,那得閑人荷鍤隨? 」
劉伯倫就是劉伶,竹林七賢之一,常人看著他,像個神經病。他說也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死,於是每次出門,都帶個用人,拿一把鐵鍬,跟用人說,他就哪裡死了,就在哪裡挖個坑埋了。這就是荷鍤任埋的典故。
但陸游顯然並不同意劉伶的做法,生死大事,哪能草草掩埋!而且專門養個用人背著鐵鍬到處跑,那也太有錢任性了吧。
劉伶的奇葩事還不少,下回單獨寫一寫他。竹林七賢,鍵人我覺得賢作閑也可以,這七個哥們尤其是劉伶,標準的閑得蛋疼的造型。
比如《夜讀了翁遺文有感》。
「 秋雨蕭蕭夜不眠,挑燈開卷意凄然。吾曹自欲期千載,世論何曾待百年。當日公卿笑迂闊,即今河洛污腥膻。陰陽消長從來事,玩易深知屢絕編。 」
陸游希望自己的詩文能流傳後世,「 豈惟畢吾身,尚可傳兒子 」、「 我死斯言存,觀者有追嘆 」,希望能流傳千年,「 吾曹自欲期千載 」,又感覺「 世論何曾待百年 」。不過現在我們都知道了,他的感覺是錯了,陸游距今已有千年,他的詩詞依然被當今國人熱烈傳頌,並將永遠傳頌。
陸游夜晚讀的還有很多,《夜讀東京記》、《夜讀岑嘉州詩集》、《夜讀隱書有感》……
這肯定是寫不完的,陸游的詩有九千多首呢。我輩熱愛詩詞的人,可以細細讀、慢慢品,用一生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