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剪輯有哪些技巧
首先,剪輯就是通過鏡頭的組合,進行場面構建的過程。早在1920年,普多夫金確立了五個剪輯技巧,直到今天,仍是剪輯的基石。
他們是:
1、對比
2、平行
3、象徵
4、交叉剪輯
5、主題
有目的的運用剪輯,可以引導觀眾的情緒反應。所以編劇和剪輯師都應該掌握剪輯技巧,因為他們的首要工作就是成為「觀眾的心理導師」。
1、 對比的手法是在剪輯中經常使用的。
舉一個比較形象的例子,假設我們的片子是要講述一個忍飢挨餓者的悲慘處境,如果我們把一個富人愚蠢的暴食連接起來,那麼這個故事將會變得更加的生動。
對比剪輯就是建立在這樣一個簡單對比關系基礎之上。對比的使用不光如此,我們還可以把單獨的場景甚至場景中的鏡頭,與其他場景或場景中的鏡頭連接起來,這樣,就等於間接強迫觀眾對兩個情節進行比較,使得兩方相互強化。
對比剪輯是最有效的剪輯方法之一,也是最普通最標準的方法之一。
2、 平行剪輯的手法和對比剪輯有些相似,但更加廣泛。
現在,我們虛構一個場景:一個工人,罷工的領導者之一,被判決在早上5點執行死刑。
這個段落就可以這么剪:工廠主,被判死刑工人的老闆,喝的醉醺醺的離開飯店,他看了看手錶,4點鍾。然後是被判死刑的工人——已被帶出囚室。工廠主按響門鈴,問了下時間:4點30分,囚車在重兵押解下前行。開門的傭人——死刑工人的妻子——突如其來的殘忍攻擊,酩酊大醉的工廠主,他腿上的褲腳泛起,手臂下垂,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時間慢慢的指向5點。工人被執行絞刑。
在這個例子中,兩個不想乾的事例,通過執行死刑迫近的手錶時間,平行發展。冷酷廠長手腕上的手錶,將會一直出現在觀眾的意識之中,因為它將工廠主與即將面對悲慘命運的工人聯系在了一起。
平行剪輯無疑是一種很有意思的剪輯手法,具有相當大的發展前景。
3、 象徵剪輯手法。
在影片《罷工》的最後,槍殺工人的鏡頭中,穿插了屠宰場宰牛的鏡頭。成功的說明了,對工人的槍殺就像在屠宰場宰牛一樣。冷血,殘酷。
這種剪輯手法,可在不使用字幕的情況下,給觀眾意識中輸入了抽象的概念。
4、 在美國電影中,交叉剪輯使用十分常見。
最後段落常由同事發生並快速發展的兩個情節構成。其中一個情節的發展,依賴於另一個結果。
這種方法的最終目的是,通過對疑問的持續強化,給觀眾最大的刺激張力。讓觀眾不停的問:「他們還來得及嗎?他們還來得及嗎?」
5、 主題的重復,在想要強調情節的基本主題時特別有用。
例如:在一個意圖揭露沙皇政權御用教會的殘忍和虛偽的反宗教情節中,同樣的鏡頭重復了若干次:教堂的鍾聲悠揚的想起來,同時出現字幕:「教堂的鍾聲給整個世界發出忍耐和博愛的信息」重復出現,強調教會鼓吹的忍耐之愚蠢、博愛之偽善!
② 影視剪輯的技巧
影視剪輯,作為影視藝術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在電影電視的發展過程中應運而生、獨立出現並完善的;同時,剪輯藝術的進步,又極大地影響和推動了影視藝術的提高和發展。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簡要概括地說,影視剪輯的本質就是通過主體動作的分解組合,完成蒙太奇形象的塑造;剪輯的任務則主要是以下5個方面:
1)選用剪輯素材;
2)制定剪輯方案;
3)確定剪輯手段;
4)選擇剪接點;
5)把握剪接基調。
影視剪輯的任務是繁重的,正確、合理、高明的剪輯,能夠增強影視片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對影視片創作的成功有重大影響,因此,剪輯人員必須努力提高影視剪輯技巧水平,以求卓有成效地圓滿完成所承擔的藝術創作任務。
一般講影視剪輯技巧,就是指剪輯的藝術手段、處理手法、蒙太奇方法,這是剪輯藝術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全面來講,所謂影視剪輯技巧,實際上包括剪輯技術和剪輯手段兩大部分,具體而言,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研究。
1、影視剪輯技術
影視剪輯技術,主要是指剪接工藝、操作規程與鏡頭連接。電影剪輯師要懂得膠片的識別與保養,器材的識別與使用,鏡頭的識別與連接,鏡頭的分類與保管;明白正片、底片的工藝,電影生產的工藝;掌握接片、卷片的方法,聲畫同步的方法,鏡頭的`選擇與連接的方法等等。電視剪輯師則要懂得磁帶的識別與保管,機器的識別與使用,鏡頭的識別與連接;明白一次剪輯與脫編的工藝,電視生產的工藝;掌握組編、插編的方法,聲音捅上、拖下的方法,畫面無聲插入的方法,鏡頭的選擇與連接的方法等。雖然這些都是技術性很強的具體技法,但他們都是剪輯的基本功,必須熟練地全面地予以掌握。
2、影視剪輯手段
影視剪輯手段即狹義的剪輯技巧是多種多樣、各具功用、各有獨到之處的。常用的剪輯技巧手段,分類而言,大致有以下一些:
1)畫面處理:分剪多用法,反復插接法,移植借用法,挖格省略法拼接延長法等;2)動作處理:動作分解法,動作增減法,動作錯覺法等;
3)情緒處理:鏡頭長度延伸法,短鏡頭跳切法等;
4)段落處理:移位調整法,增刪精簡法,「留格」停頓法,「附加技巧」(電視稱之為「特技」,指畫面附加的隱、顯、化、劃、疊印等光學技巧或特殊技巧)運作法等;
5)聲音處理:聲音的刪挖、串改移位法,對白的平剪同位法,對白的串剪錯位法,音樂的拼接挖剪法,音響的特殊配置法等。
對於上述影視剪輯手段,本文以無畫面附加技巧的剪輯為例進行補充說明。無畫面附加技巧,就是全片不採用任何畫面技巧來結構整部影視片,而是利用鏡頭畫面直接切出、切入的方法銜接鏡頭,連接場景,轉換時空,使整部影視片以無技巧的剪輯方法來進行結構處理。這種方法,一般稱為現代手法(相對於傳統的有畫面附加技巧的剪輯而言),通常稱之為「跳切」。「切」,是「切換」的簡稱,是影視技術最基本的一種鏡頭轉換方式,它是指不用任何光學技巧如隱、顯、化、劃、疊印等之類來作為過渡,而是直接由一個鏡頭轉換為另一個鏡頭或由一場戲轉換為另一場戲。而「跳切」是「切」的一種,它可以不顧及一般切換時所要遵循的時空和動作的連續性,而是以動作的跳躍式組接來突顯、強調所要表達的內容,從而省略時空過程。當然,跳切也不是隨意的,它必須遵從生活上的邏輯性和適應觀眾欣賞心理的連貫性。
3、熟練掌握電影、電視剪輯的差別
就剪輯技巧而言,電影電視基本上是相同的。但是,由於電影與電視的差異性,在剪輯方面自然有所差別。這種差別,顯示出電影剪輯和電視剪輯各自的優長短絀。認識這種差別,掌握這種差別,對於理解和運用影視剪輯技巧至關重要。電影與電視在剪輯上的差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電影膠片剪輯是形象的「直觀剪輯」,看得見,摸得著,人物動作、景物動作、鏡頭動作一目瞭然,操作便利,處理科學;電視磁帶剪輯是視像的「感官剪輯」,人物動作、景物動作、鏡頭動作只能看到一幀畫面,摸不著,難度大,技巧性很強,全憑剪輯者的藝術感覺;
2)電影聲音剪輯是聲像的「直感剪輯」,摸得著,精確度高,多聲道混合錄音科學,聽覺形象完美;電視聲音剪輯是「感受剪輯」,摸不著,看不見,憑剪輯人員對聲音的直接感受,聲音合成較為簡單,聽覺形象較差;
3)電影前期錄音的剪輯嚴謹、精細。由於受膠片的限制,不可能將一首歌、一個舞蹈、一段戲曲從頭到尾拍完,而是在一條錄音帶上分鏡頭,以單個鏡頭的拍攝方法,全方位地體現,但製作起來較為繁難;電視前期錄音的剪輯由於不受磁帶的限制,對一首歌、一個舞蹈、一段戲曲可以從頭至尾錄下來再插接各種不同景別的鏡頭,製作簡便、見效快,但往往因對細節的處理不夠精細,而給後期剪輯帶來諸多不便;
4)電影畫面附加技巧和字幕製作局限性大,復雜困難;電視畫面附加技巧和字幕製作簡便科學,質量也高。
綜上所述,文中所提出的這些手段、手法和技巧,均為影視剪輯所獨有。剪輯人員必須努力熟悉、學習、掌握、苦練這些基本功,以便達到能夠合理、精確、熟練、創造性地進行剪輯工作的目的。作為剪輯師,技巧掌握得愈多樣愈熟練愈好;但同時又不能一味地賣弄技巧,因為任何技巧的運用都必須服從影視創作的總體構思和藝術要求。
③ 影視剪輯技法
電影剪輯既是影片製作工藝過程中一項必不可少的工作,也是影片藝術創作過程中所進行的最後一次再創作。下面給大家介紹影視剪輯實用技法,歡迎閱讀!
影像剪輯者必備能力
1 在有限的素材中找出最好的表情和動作的眼力;
2 剪輯素材並發現它們與下一畫面連接的剪切的能力;
3 運用影像和選擇音樂的能力,以及製造旋律和情節的創造力。
4 剪輯者還要賦予由連續的靜止畫面所組成的電影以跳動感,給影像注入生命。
5 剪輯者會自然而然地在眾多的鏡頭中找出最棒的表情,找出哪一點是剪切點,這就是剪輯的旋律感。與此同時作品的全貌也會在許許多多的攝影素材中慢慢呈現出來。透過素材,看到作品應有的面貌。
尋找剪切點的方法
應該在哪些地方進行剪切和連接呢?尋找剪切點無疑是編輯者的重要工作之一,在這里有點需要注意,這就是畫面的頂點。
所謂畫面的頂點,是指畫面是動作、表情的轉折點,比如人物手臂完全伸展時,點頭打招呼後低頭動作結束時,球體上升即將下落時,收回笑容的瞬間等。
影像是一連串靜止畫面的連續,因為前面的膠片在人眼中會形成殘留的影像,所以膠片上的畫面看起來才是動態的。
因此,越是激烈的運動,在畫面的頂點或者在動作開始的前一刻進行剪切,會在後面的膠片上產生強烈的殘留影像的效果,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產生旋律感的剪切點
讓我們以翻書的動作為例,看一下尋找剪切點的方法。
如果從動作完全停止的狀態開始拍攝,忠實地將翻書的動作從一開始拍攝到結束,這樣觀眾一看就能知道是翻書的動作。
但是,僅僅讓人看明白是無法 體現出影像的美妙之處的,旋律感和舒適感同樣不可缺少。那麼究竟應該怎麼做呢?
我們把最開始的剪切點選擇在翻書動作已經開始的狀態。若把翻書這個動作分解成1~24個畫面,那麼就把最前面的3~4個片斷剪切掉,作為開始的剪切點。
這種改變對於理解翻書的動作沒有任何影響。相反,還能表現出動作的旋律感和舒適感。這種剪輯方法也可以運用到其他影像中去。
電影剪輯的正確方法不是只有一個
有一點希望大家不要誤解,那就是剪切點並不是唯一的。
書頁翻到中間時可以作為一個剪切點,翻書動作快要結束的時候也可以作為一個剪切點。
根據作品的不同,前後畫面的不同,剪切點可以有所變化。正確的剪輯方法不是唯一的。
當然,剪輯也有其固定的形式幾約定,它們可以說是剪輯的規則。了解這些規則非常重要,但由於剪輯本身是一項富於創造性的工作,所以有時也會打破規則 ,進行一些新的嘗試。
剪輯的目的
從物理制約中解放,自由控制時間和空間
·在攝影和製作中有時需要分割鏡頭,在後面把它們構成一個情節
·在作品中省略故事中實際時間的流逝
·省略故事中空間的移動
結合演出意圖構成劇情,確定作品的最終面貌
·有目的地進行鏡頭的連接,明確、強調想表達的內容
·使鏡頭的順序和結構更嚴密,突出情節性要素
動作剪輯中的固定規則
被拍攝物體為移動時的剪輯方法
動作連接,是指對被拍攝物體的動作進行的剪輯。
從前,常常要因為更換膠卷而不得不中斷對一個動作的拍攝,然而用不同的鏡頭連接起來的同一個動作,看上去效果卻出奇的流暢,給人以深刻印象。據說這就是這一剪輯方法的起源所在。
動作以 7 : 3 連接
首先看一下動作剪輯中的基本之基本,「動作連接」。
「動作連接」是指把一個動作用兩個畫面來連接的剪輯方法。
從理論上不說,這兩組影像只是畫面大小上的差別,描述的是同一時刻的同一動作,所以從任何一點開始剪輯都可以。
但是,這時會出現動作不連貫或重復的現象。最終剪輯出來的影像缺少節奏感。
一般的影像剪輯方法是按照7:3或3:7的比例來連接動作,以達到動作流暢的效果。這樣一來,不僅前後動作看起來連貫,節奏感和生動感也應運而生。
當然,按照7:3的比例連接並不是絕對的真理。根據素材和剪切點的不同,人眼有時會產生重復、跳越的錯覺。
所以,故意將某些鏡頭剪切掉或是重疊起來,動作反而看起來更加自然流暢。 在不同的影像中嘗試著改變剪切點來看看效果吧。
把兩個動作連接成一個
將不同的被拍攝物體的多個動作連接成一個,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單個動作剪輯」。
下文是使用的範例是:被打出本壘打的投手和一壘手回頭看著飛出去的球。兩位選手在同一時刻完成「回首」這一動作。
要想充分運用甩有的素材,一定會採用這樣的連接:打出全壘打->投手回頭->壘手回頭->遠遠飛出去的球。
但是,採用這種連接方法,兩位選手回頭的動作就重復了,會給觀眾贊成一種沉悶的印象。
單個動作剪輯會把這兩個回頭動作整合成一個,通過剪輯來消除時間差。
具體而言,就是在投手回頭動作的前半部分進行剪切,連接上一壘手回頭動作的後半部分,這樣能加強速度感並使畫面連貫。 動作連接的要點
兩台攝像機在相同的位置和角度拍攝出了兩種不同大小的影像。如果是不同的位置和角度,也可以使用這一規則來處理。
當然,如果素材不是同時拍攝而成的,只要改變一下角度,以某一動作的頂點(某一具特徵性的動作)為剪切點,連接的方法會有很多種。例如,先拍攝球出手前的一瞬間,隨後再拍攝出球後手向下收回的動作,然後把它們進行連接。
以動作為中心進行剪輯時,必須注意幾個方面的問題,以下就是要點所在。
①將時間看起來較長的鏡頭作為主要鏡頭。 ②考慮畫面的上下左右,以免影響動作的連續性。 ③大幅度改變運用和攝像機的位置會畫面的氣勢。 ④按照實際時間進行的連接看上去會比較拖沓,因此要壓縮過渡動作中能省略的部分。特別是動作激烈的場面,鏡頭的長度要縮短。 ⑤同時拍攝而成的素材理論上可以在任意一點進行剪輯,但是選擇不同的剪切點,重復或省略一些鏡頭,動作會更為流暢。 ⑥同一動作使用不同的畫面連接時,要盡量在動作的頂點處進行連接。
有目的地重疊動作用以強調
通過有目的地重復,用以強調某一動作,這種方法被 稱為雙重動作或是三重動作。
範例影像中,把投手手臂舉到最高點的鏡頭作為剪切點,連接從前方、後方拍攝到的這一動作,最後再連接出球後手向下收回的側面全鏡頭。
這樣一來,對於觀眾不說,動作可能並不是那麼流暢,但是「出球」的動作重復了3次(三重動作),給人印象十分深刻。
雙重動作,只有當有意識地想要突出某一動作時才有效,而且要盡量精短,以免冗長。
激烈的動作場面可能省略中間部分
剪輯的目的之一在於時間和空間上的省略。
如果按照實際時間的推移和空間的移動進行剪輯,再多的時間都不夠表現,觀眾也會覺得冗長、乏味。
這時,比較有效的方法是抽取同一動作的部分中間鏡頭,然後連接組合。
這種方法也被稱為中間抽去手法。
它的作用是能大幅度地縮減時間,增加影片的速度感,讓觀眾百看不厭。
運用這種手法時,必須選擇抽去哪些鏡頭,這是難點所在。
最重要的是不能剪切掉動作的頂點(特徵性動作)。手臂舉到最高處、手臂放到最低點、最生氣時的臉、笑得最燦爛時的臉等,如果抽去了這些頂點鏡頭,就無法了解動作會朝哪個方向發展。
跳躍式剪輯發展了這一手法,它是中間抽去手法的一種,由戈達你創立,如唱機針般地對影像進行跳躍式的連接。
跳躍式剪輯敢於打破傳統剪輯的禁忌,使製作讓人印象深刻的場面成為可能。
動作的中間抽去手法通過抽去中間鏡頭來省略時間並突出速度感時,必須注意選擇應該省略哪些.省略其他鏡頭,最初狀態、投球時手臂位置達到最高時,手臂下垂,僅用這3個鏡頭就能最低限度地表現了出投球的動作。
連接 FRAME IN 和 FRAME OUT 畫面
被拍攝物體在拍攝框架中,這被 稱為FRAMEIN。
反之,被拍攝物體離開拍攝范圍,則稱之為FRAME OUT。
走路或奔跑中的人、動物、小轎車、電車,這些移動中的物體都可以對它們進行剪輯。
我們一起來考慮一下怎樣連接同一被拍攝物體在不同背景下的FRAME IN和FRAME OUT畫面。
自行車從鏡頭前騎過的場面,在不同地點拍攝兩組同樣大小的鏡頭。
當然,我們可以按照從自行車駛入空舞台(鏡頭中只有背景,沒有被 拍攝物體)到自行車駛出鏡頭的順序連接。
這樣的連接方法沒有錯,但是空間上顯得過於空曠,而且動作不夠流暢。
優秀的、有節奏感的動作連接方法是在前一組鏡頭是被拍攝物體即將離開拍攝范圍時,然後連接上後一組鏡頭中物體剛剛進入拍攝范圍的鏡頭。
要點是使用被拍攝物體一半在鏡頭中,一半在鏡頭外的畫面。這樣連接動作看上去會比較流暢。
如果被拍攝物體在前後兩組鏡頭中的角度不同,在FRAME IN和FRAME OUT之間加入一幀空舞台鏡頭,畫面前後會更為連貫。
用暗鏡頭或共同點連接不同被拍攝物體的動作
不同被拍攝物體的動作怎樣連接?
範例中是奔跑而來的人物和飛馳而去的汽車之間的連接,首先讓奔跑而來的人物越跑越近,直至充滿整個畫面,使畫面變成黑色,然後連接上後續的鏡頭。 雖然人物的奔跑速度和汽車的速度不同,但是一來一往之間的黑屏(或者是光線很暗的鏡頭)成功地再現了流暢的動作。
對話剪輯中的固定規則
人物台詞的剪輯方法,對話在這里就是指台詞。
對話剪輯是指對登場人物的台詞進行的剪輯。
它與動作剪輯並列為最具代表性的剪輯方法,是展示故事情節時不可或缺的因素。
看起來簡單的對話剪輯,其實也是一些用來表現特殊效果的固定規則。
台詞以 1 : 3 連接
台詞與台詞之間,除去SE和BGM等之外,餘下的就是無聲狀態了。
對於影像剪輯來說,重要的是如何製造出這種無聲狀態,並利用它來表現影片的節奏。
範例中是兩個人在車上對話的場景。剪輯的關鍵在於兩人的對話之間應該有怎樣的間隔。一個一個的對話鏡頭都是用攝像機代替另一個人物拍攝而成的,因此兩個人並沒有進行真正的對話(=間隔)。剪輯時,如何製作出自然的對話間的間隔非常重要。 一般來說,對話與對話之間的間隔按照1:3的比例進行連接會比較連貫。
如果前組鏡頭中台詞結束後所空的間隔為1個長度,那麼在後續鏡頭中的對話開始前就要空出3個長度的間隔。
台詞的上移下移,增加戲劇性效果
對話的上移下移,即將台詞部分插入前一鏡頭(上移)或拖入後一鏡頭(下移)中。
它的作用在於突出人物因對話內容而產生的表情和動作的變化。
例如:A先生被某人叫住。B先生向他打招呼說「你好,A先生」,將這一部分上移,隨後出現B先生的鏡頭中再插入上移了的A先生的台詞,「這不是B先生嗎!」。
這樣一來,整個場面就顯得更為流暢和連貫了。
例如:將前一鏡頭中的「我有了喜歡的人」這一關鍵名下移,突出表現在這句話的影響下男主角的表情變化。這是這一技巧的意圖所在。
例如:為了突出女主角在男主角邀請兜風的前後表情的變化,將男主角的台詞上移,和女主角的臉部鏡頭一起出現。如果不上移台詞,畫面中中有女主角無聲的臉部鏡頭,影片會顯得很長,而且沒有節奏感。
並不是台詞的長短決定鏡頭的剪切,而是要一邊考慮情節一邊進行有目的的剪切,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
使用嵌入的蒙太奇手法表現心情
要想讓上面的場面更戲劇化,可以使用在台詞之間插入其他鏡頭的方法。比如,露出一點後續的鏡頭,這樣也是可以的。 前組鏡頭中女主角的台詞說到一半時,插入男主角的`臉部鏡頭,這樣不僅能表現出男主角在聽了女友的回答後強烈的表情的變化,更是能強調之前平靜愉快的狀態。
非動作和台詞的剪輯方法 場景轉換和製造連接點
初學者可以使用傳統的 O.L 方法柔和地過渡鏡頭
O.L(OVER LAP重疊攝影)與淡入、淡出一樣,是非常常見的過渡效果。
表示時間的流逝和空間的移動,也可用於表現心情。
類似的過渡方法還有抹拭法、消散法等。
用遮蔽物連接不同場景!換窗
換窗是指被拍攝對象的前面有遮蔽物時,通過用遮蔽物遮擋畫面的方法來過渡到後續鏡頭的剪輯方法。
遮蔽物大體上可以分為兩種,不可動遮蔽物(牆壁或是其他很大的東西)和行人等可以動的對象。
兩者本來都是可以直接連接的,但是使用遮蔽物連接顯得更加自然。
用模糊畫面連接不同的場景
聚集和不聚集是指把模糊的圖像漸漸合成清晰的圖像,或把清楚的圖像漸漸變為模糊的圖像。
因為它是非常抽象的畫面,所以用它來連接兩個不同鏡頭時非常自然。
但有一點需要注意,如果前面的圖像和後面的圖像在顏色和圖像上沒有共同之處,最後做出的結果看上去會很不和諧。
比如說,從紅色的玫瑰轉到警車的信號燈,或是從一個人的臉轉到另一個的臉等,模糊畫面連接的應該是具體的場面,在舞台或被拍攝對象在顏色和形式上有共同點時才能使用。
用運動造成的模糊效果連接鏡頭
快速移動拍攝是用極快的速度左右(也可以是上下)移動攝像機進行拍攝。
使用這種方法的時候,會出現模糊的效果,連接不同的鏡頭。
這種手法給人以重視空間移動的印象,注意應該使用非常短的快速的鏡頭。如果使用了冗長的鏡頭,就很難作為場景轉換的連接鏡頭來使用了。
注意不同場景中的背景也應有較大變化。
用一樣的風景來連接鏡頭
空切是在連接同時進行的兩個不同場景時,在前面的鏡頭中將攝影機抬起拍攝天空,再將攝影機落下變為其他場景的鏡頭剪輯方法,不是藍色的天空也可以,可以使用月亮、太陽、星星等。
兩個鏡頭中的場景可以離得很遠,但是一定要有共通點(如大海)。
用曝光效果連接鏡頭
像用強烈的閃光燈來拍攝一樣,用閃光(快速閃光出現的完全白色的鏡頭)來連接不同,鏡頭的方法叫做閃光效果
即使連接毫無共通點的鏡頭也能做到完全沒有不和諧感。
廣告和音樂電視中經常用到這一手法。
用分割畫面過渡到後續鏡頭
一般做法是將同時進行的鏡頭分割後放在一起。如果不這樣做,觀眾會很難理解畫面。
將鏡頭的右半部分分割出去,插上其他鏡頭來構成整個畫面的。在表現同步的事件時非常管用。
其他有代表性的剪輯方法 影像產品可以說是蒙太奇的集合
最後介紹的是CUT BACK(回切)等有代表性的剪輯方法,剪輯師可以通過不同的剪輯方法,使情節、登場人物的心情,以及影像的含義等有很大的改變,有的作品甚至由此出現了180度的大轉彎。
蒙太奇就是通過畫面的組合來產生出故事性的,這里向大家介紹這種效果非常好的剪輯方法。
讓同時進行的不同鏡頭交替出現
讓在不同場所同時發生的事情交替出現,這叫回切(也可以叫做交叉剪切)。
回切在強調場面連續性的同時,增強緊張感和表現力。
通過改變鏡頭的攝影速度(慢動作),可以使情節表現力更強。
在回切中讓不同場所的鏡頭交替了出現,最後雙方出現於同一場所,這種方法效果會更好。
例,約會遲到了,快速跑步的男性鏡頭與在約定地點等待的女性鏡頭交替出現。最後,無論是兩人最終見面,還是男性沒有趕到,女性一個人去逛街,鏡頭效果都會很好。
與回切相近的剪輯方法還有回閃(FLASH BACK)。
回閃是在表現登場人物的回憶或心裡描寫時,插入很多超短鏡頭。
當連接很困難時,插入黏合劑似的畫面
切出(CUT AWAY) 是像黏合劑一樣連接前後鏡頭的剪輯方法。它是一種反傳統理論的方法,在連接尺寸相同的兩幅畫面時全觀眾以很大的震撼力。
例如,拍攝兩個人在咖啡廳的情景時,並不是把兩個人的特定鏡頭連接在一起,而是在中間插入咖啡方糖的鏡頭,這樣影片顯得更有節奏感。
只要插入的鏡頭拍攝的是前面鏡頭中出現過的物體就可以。
例,把女性看寶石的鏡頭、寶石的特寫鏡頭和她在其他商店購物的鏡頭連接在一起。請大家自己感受一下,如果沒有這個寶石的鏡頭,在節奏感和震撼力方面給觀眾的感覺有什麼不同。
用不同框架的鏡頭連接,產生節奏感!
放大和縮小是給普通鏡頭帶來新奇感的很常見的方法。
將框架不同的心情鏡頭(一般是可以表現人物心情的特寫鏡頭)與場景鏡頭(狀況鏡頭,一般是遠鏡頭或超遠鏡頭)階段性地連接起來,通常的做法是分成3個階段,注意不同鏡頭的框架是不同的。
例如一個分3次接近一個吸煙男性的鏡頭(放大)。也可以分3次將鏡頭逐漸拉遠。
如果使用同樣的框架單調,可以使用這種方法。
從電影看「回切」的奇妙之處回切,就是使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不同場景鏡頭以某種關聯*****錯出現的剪輯技巧。
這種方法看上去似乎很難,實際上,我們經常可以在電視劇與電影中看到,它是一種非常普通的剪輯手法。
比如,打電話的男人和女人交錯出現,這是很常見的鏡頭,但它使用的就是回切方法。
回切的優點是讓時間的流逝重復出現,給人以更加接近電影的時間感。
比如描寫殺人犯以及追捕他的警察的時候,用回切的手法會使影片進入**,提高速度感,給觀眾以更高的緊張感《沉默的羔羊》中的**情節就是用回切的手法巧妙地展開的。
回切的手法可以賦予鏡頭新的含義。
比如希區柯克的電影《捉賊記》中的情景:凱力.布蘭德和格蕾斯.凱莉在旅館的房間里交談的時候,窗外放起了煙火為。這里煙火為了隱喻兩人的戀情。這里對煙火煌鏡頭進行回切,使得影片的情節更有表現力。
在克波拉的影片《地獄默示錄》中,回切又變得有幾分哲學意味了。
在溫拉德刺殺卡特大佐的畫面中插入了原住民用牛祭神的鏡頭。這個鏡頭冰大容易理解,但是克拉波是從文化人類學的角度來製作這個場景的。
來自 拍電影網|作者 aoxilisi
④ 編導的電影剪輯技巧
編導的12條電影剪輯技巧
電影的剪輯手段,主要是為了保證人物刻畫的鮮明性、故事情節的連貫性、時間空間關系的合理性、節奏處理的准確性。那麼電影剪輯技巧都有哪些?以下僅供參考!
1.剪輯要緊湊。
演員對話中不必要的停頓。縮短每句中間的空白部分,甚至可以減去冗長不重要的對話。不過在剪去對話前,請先徵求導演的意見。
通常來說,我的方法是一開始就剪輯出精確的版本,而非剪出較長的電影再縮減。大部分電影觀眾的注意力一般不超過90分鍾,相當於一般電影的長度。如果初剪完後電影長度大約100分鍾,那你基本上還需繼續剪到90分鍾使電影更緊湊。但如果初剪完後電影長達兩個小時甚至更長,那就需要"動大手術"了。
2.臨時音樂。
許多剪輯師喜歡用臨時背景音樂剪輯電影,把臨時音樂當做佔位符。
在此我提出不提倡該做法的兩個原因:
第一,一旦人們喜歡上臨時音樂就很難再找到感覺不錯的合適配樂。
第二,臨時音樂會成為你的"精神支柱"。當無趣的場景配上有趣的音樂時,你會更加寬容。我更願意剪輯出有力的電影場面並通過適當編輯使它完美呈現。
如果一個場景可以自己站得住腳,那配樂會錦上添花。唯一的例外是蒙太奇鏡頭的音樂設置。因此,我在剪輯時候可以做的更好。
3.不要使用法網剪輯方法。
最初的法網電視連續劇使用特定對話剪輯方式:聲音與畫面完全同步,不存在重疊部分。
常用的方法是:剪A畫面—A講完對白—剪B畫面—B講完—剪回A畫面,就這樣一直輪流剪輯下去。
剪輯大師沃爾特·默奇將這種剪輯方法命名為法網風格剪輯法。但事實上,觀眾對與聲音和畫面剪輯不重合的反應更好。
我認為這種剪輯方法更貼近現實生活,我們先是聽到有人開始說話,然後才抬頭去看。或者一個人正在說話,我們會看看我們的朋友的反應。這種剪輯方法更貼近人的自然反應,會使影片更加流暢。
4.動作配合。
使用演員手勢,道具,視線或者走位是剪輯方法之一。
但沃爾特·默奇說,最好的方式是讓情緒自然流露,或者剪出流暢的敘事節奏,技術上的剪輯反而是最不需要考慮的。
但也絕不可忽略,因為動作不相配會讓觀眾難以入戲。然而一個編輯朋友經常告訴我,"過分注重匹配會束縛剪輯"。如果觀眾能完全入戲,那他們常常會忽略那些鏡頭存在的不連續問題。剪輯的職責就是盡量使觀眾融入劇情之中。
5.移動拍攝鏡頭。
移動鏡頭是拍攝動作片的主要方式,可以是軌道攝影機,旋臂攝影機,攝影機穩定器或手持攝影機。
動作電影通常要呈現出緊張的氛圍。當我剪輯電影時,我喜歡在鏡頭運動時作剪輯,保證一個接一個的鏡頭都處於運動狀態,但許多導演兵不同意,他們更喜歡在攝影機開始移動前或停止移動後才剪輯。但我更喜歡緊湊的剪輯方式,讓觀眾目不暇接。
6.不要一直用同一個角度進行剪輯。
如果導演拍攝了許多不同角度的鏡頭,不要一直機械的切回到同樣角度,或者重讀不久前使用的同一系類鏡位。
當然,在一個對話場景中只有兩個角度,難以避免重復剪輯,但是如果導演根據不同需要不同鏡頭框架進行拍攝,那不妨通過剪輯體現導演的意圖。不要被剪輯規則束縛,比如主鏡頭/單鏡頭/反轉,主鏡頭/單鏡頭/反轉等等。可以嘗試混搭一下。
7.鏡頭三個一組。
當需要切換場景時,通常都是三個一組。至少保持1.5到2秒也可更長。
舉個例子,在主角進入房間環顧四周的場景中,以三個為一組剪輯視點鏡頭可以直觀展示給觀眾主角所看到的整個場景,模仿我們真實的世界讓觀眾身臨其境。
8.重點剪輯演員的眼睛。
演員在電視上、電影中和舞台上都憑臉蛋吸引注意,但最重要的是演員的眼睛。
當剪輯激烈的對話場景時,我都注意演員的眼睛。他們是否傳達出適當的情緒?對戲的演員反應如何?演員的表演決定我的剪輯。這個原則使我更專注於傳達對話的主要演員而剪掉其他人的反應。
9.排除演員表演中的"空氣"。
和第一點相似—我喜歡緊湊的剪輯。注意大多數演員都表演誇張,超過合適的程度。演員會強調停頓、比腳本要求的增加更多錯誤、表現的更為口吃、瞥的時間更長,但剪輯的職責是通過適當剪輯使表演恢復正常。剪掉冗長動作和對白,使電影真實而不做作。
10.形成故事情節。
據說世界上有三種電影:劇本型、拍攝型、剪輯型。
無論你剪輯哪一種類型時,都要高度注意故事脈絡,不要害怕改變劇本或拍攝內容,只要是有意義為之。許多剪輯師利用在畫面分鏡劇本作記錄從視覺上呈現出故事情節。這可以幫助你確定以最通順的邏輯呈現故事給觀眾。
11.利用數字輔助設備。
像現代的NLEs和finishing techniques這樣的數字媒介提供給製作人很多輔助工具。
比如,數字圖像可以放大很多倍。你可以用這些工具變焦拍攝者放大一個鏡頭來拍攝廣闊場景或特寫鏡頭,如果用的是用RED數字攝像配35mm膠片拍攝那會很容易做到。只要保證圖像質量,不必害怕拉近焦距拍攝。
許多剪輯師經常討論用多畫面屏幕來進行剪輯。通常是指兩個演員的時間安排與預設不符(比如在一個過肩鏡頭或雙人特寫鏡頭中)但是可以剪輯出適當的場景節奏,放慢兩個演員間的時間。
如果攝像機被鎖定,演員動作重疊的部分不太復雜,那麼可以用更簡單的方法創造全新的OTS鏡頭。產生一種兩個演員在表演的`時間選擇上有所偏差的視覺效應。
12.做自己的選擇但也要考慮其他人。
作為剪輯師的職責是形成故事情節把握電影節奏。
最重要的一點是幫助導演達到創造性的視覺效果。但是你也要有自己的想法。大部分剪輯師都是獨立完成初剪。這是你在電影打上鮮明的個人烙印的第一個機會。當初剪完成後,導演會和剪輯師通力合作把剪輯變成導演想要的版本。
你在剪輯和改變某一演員的表演時所做的種種選擇都影響了觀眾的觀影感受。比如,剪掉對話中重復的部分可以使增強畫面的緊張感。這傳達出一點,即使拍攝完畢剪輯工作也不可怠慢。
剪輯師做出的決定可以輕易改變場景傳達出的感情,因此任何決定必須服從劇情。當然,只有有符合邏輯的理由並且導演同意時你才能作這樣的剪輯,如果不同意就要提供備選方案。
我喜歡在選擇最好的場景前回顧一下取景鏡頭。起初,導演也許從四個鏡頭中標記了第三個和第四個為取景范圍,我實際上可能開始用第一個鏡頭,接著用第四個鏡頭的後半段。
在反復簡介演員對話對白時,我經常剪掉包含很少取景鏡頭的過場場景。雖然你已經想好解釋你所做剪輯的理由,但也要准備好應對改變。
大部分導演不會在後期製作時回顧每一個取景鏡頭,而是根據你剪輯表演的版本進行修改,無論是否欣賞演員的表演。如果他們的確欣賞某一演員的不同的表演,他們會建議修改剪輯或從取景鏡頭找到合適部分。剪輯的場景越讓人感覺煥然一新並呈現出最令人信服的表演,導演就會越認同你的技術。
;⑤ 電影影片剪輯技巧
電影影片剪輯技巧
電影的剪輯手段,主要是為了保證人物刻畫的鮮明性、故事情節的連貫性、時間空間關系的合理性、節奏處理的准確性。那麼都有哪些技巧呢?以下僅供參考!
剪輯的作用和目的:
作用是將單獨看來沒有任何意義的聲音和畫面,經過剪輯產生旋律,通過組合形成情節。
目的是:
1、准確鮮明地體現影視片的主題思想。
2、做到結構嚴謹和節奏鮮明
現介紹一些常用的影片剪輯技巧
一、切入切出 這是電影中最常用的一種鏡頭轉換方法。即是不加技巧地從上一鏡頭結束直接轉化到下一個鏡頭開始,中間毫無間隙。稱為「切」。
二、淡出淡入 也稱電影畫面的漸隱、漸顯。畫面逐漸變暗,最後完全隱沒,這種方法叫做淡出或叫漸隱。相反,畫面逐漸由暗變亮,最後完全清晰,這個鏡頭叫做淡入,也叫做漸顯。
三、劃入劃出 也是電影中鏡頭轉換的一種技巧。有時用一條明晰的直線,有時用一條波浪型的線等從畫面邊緣開始直、橫、斜地將畫面抹去,叫劃出。代之以下一個畫面,叫劃入。
四、化出化入 又稱「溶出溶入」,也是電影中鏡頭轉換的一種手法。在一個畫面逐漸隱去(化出)的同時,另一個畫面逐漸顯露(化入)。這常常用在前後兩個相互聯系的.內容和場景,造成慢慢過渡的感覺。
五、疊印 指兩個畫面甚至三個畫面疊合印成一個畫面。常表現劇中人物的回憶、夢境、虛幻想像、神奇世界等。
六、其他技巧
焦點變虛。畫面的若干畫格焦點變虛,影像逐漸模糊。「虛」的速度和長度可以自由掌握,常表現劇中人視線模糊、昏迷等情景。
定格:常指一個動態鏡頭瞬間靜止在某一畫面上。
剪輯的精髓:
用畫面講故事。
有些人指出流暢的秘訣是動接動,其實這並不是唯一方法,剪輯還有靜接靜、動接靜、靜接動,效果要因片而異,都一樣能剪出很流暢的片子。畫面剪輯其實沒有太多的限制,可以自由發揮,但是有一些准則是不能違背,比如說動接動:
1、既然是動接動,那麼畫面就不能是死的(固定畫面),必須要有"推拉搖移跟升降"中的任意一個,如果碰上死畫面,到PM或AE等軟體中作推拉!!清晰度雖然有一點損失,但比起損失畫面流暢感來說,要劃算得多。
2、兩個畫面不能是相同景別相似機位(通常情況下,同機位剪輯是大忌,除非你追求特殊效果)
3、不能等畫面運動到落幅才接,(簡單說快定住或定住後)這樣會影響流暢感,很多人以為畫面一定要長到看清楚才行,其實畫面剪輯也是一種調動人想像力的技巧,一個很短的鏡頭因為人的經驗、想像,自然而然的把未表現的內容當成是已表現。
4、動的要有根據。如果是一個人在到茶壺喝水,那麼鏡頭的邏輯關系就應該是:手拿茶壺、開蓋(如果有)、另一隻手拿杯子、倒水、水滿......(基本上正常的規律),如果順序顛倒,這組鏡頭就會看起來別扭。 褥瘡怎麼治療褥瘡如何治療褥瘡
5、注意節奏。節奏有兩種,1:所表現的事物的內在邏輯關系形成的內在節奏。這是本來就有的。 2:外加的如音樂、雜訊、這是人為的、利用外加因素控制節奏。
一條片子不能沒有節奏,所謂流暢感其實就是剪輯中的節奏對人的沖擊帶來的心理影響。
剪輯的一般規律
1、 正確的剪切點:
剪輯是將許多零碎的畫面片斷串聯為一個有節奏的整體的過程,這就涉及到一個應該在哪些地方進行剪切和連接的問題。
這里要提到一個畫面頂點的概念,所謂畫面的頂點,是指畫面中動作、表情的轉折點,比如人物手臂完全伸展時,點頭打招呼後低頭動作結束時,收回笑容的瞬間等。
這里要提到一個剪輯技巧:因為影像是一連串靜止畫面的連續,前面一個鏡頭的畫面在人眼中會形成殘留的影像,所以在實際剪輯工作中,遇到快速運動(畫面內容)的鏡頭,要將剪切點提前一點。這樣可產生體現出影像的旋律感和舒適感。比如一個翻書的動作,我們可以把最開始的剪切點選擇在翻書動作已經開始的狀態,若把翻書這個動作分解成25幀畫面,那麼就選擇從第4或5幀處進入。將後點設為第21幀左右,這樣不會對觀眾理解翻書動作產生影響,相反,還能表現出動作的旋律感和前後鏡頭的連貫性。
2、 動作剪輯中的固定規則:
指被拍攝物體為移動時的剪輯方法。
方法是將同一連續動作用不同機位和景別連接起來。為什麼這么作:起源傳說:一盤膠片時間很短,從前常常要因為更換膠片而不得不中斷對一個動作的拍攝,然而人們發現用不同的鏡頭連接起來的同一個動作,看上去效果卻出奇的流暢,給人以深刻印象,後來演變成動作剪輯的固定方法。
第一點:動作以7:3連接。
同一機位,不同景別時一般採取這種方法。如正面拍攝一個投手投球的動作,一個全景、一個近景,可以在全景開始30%或70%處接近景投手的細節,使整體動作達到流暢。當然根據素材的不同,可以故意將某些鏡頭剪切掉或是重疊起來,使整個動作體現另外的含義。
第二點;把兩個動作連接成一個。
第一點介紹的是用不同的鏡頭連接同一個被攝物體,此處要介紹將不同的被拍攝物體的多個動作連接成一個,也叫「單個動作剪輯」。如擊球動作,一般會這樣處理:打出全壘打=》投手回頭=》一壘手回頭=》遠遠飛出去的球。採用這種剪輯方法,兩位選手回頭的動作就重復了,會給觀眾造成沉悶的印象。通過「單個動作剪輯」會把這兩個回頭動作整合成一個,通過剪輯來消除時間差。
具體作法是:在投手回頭動作的前半部分進行剪切,連接一壘手回頭的後半部分,這樣能加強速度感並使畫面連貫。當然在實際剪輯中我們為可以在加一組現場觀眾回頭的鏡頭,來強化飛得很高很遠的球(剪輯無定式)。
;⑥ 電影拍攝技巧之剪輯技巧
電影拍攝技巧之剪輯技巧
一部好的電影,往往能觸動人心!而為了完美展現一個好的故事,視頻剪輯的工作很重要,好的剪輯能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而不太好的剪輯則會讓故事變的索然無味,下面給大家介紹電影拍攝技巧之剪輯技巧,歡迎閱讀!
1做筆記
剪輯流程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做筆記,將自己的想法和概念寫下來是唯一能夠理順所有資料和想法的方法。
2慎用轉場
正常使用,黑場+疊化,基本已經可以滿足所有需求了,自帶的三維轉場,都是丑暴了的節奏。事實上,大部分時候都是直接硬切的。
在電影鏡頭的轉換中常用不同的光學技巧和手法,以達到剪輯影片的目的。現介紹一些常用的影片剪輯光學技巧。
一、切入切出
這是電影中最常用的一種鏡頭轉換方法。即是不加技巧地從上一鏡頭結束直接轉化到下一個鏡頭開始,中間毫無間隙。稱為「切」。
二、淡出淡入
也稱電影畫面的漸隱、漸顯。畫面逐漸變暗,最後完全隱沒,這種方法叫做淡出或叫漸隱。相反,畫面逐漸由暗變亮,最後完全清晰,這個鏡頭叫做淡入,也叫做漸顯。
三、劃入劃出
也是電影中鏡頭轉換的一種技巧。有時用一條明晰的直線,有時用一條波浪型的線等從畫面邊緣開始直、橫、斜地將畫面抹去,叫劃出。代之以下一個畫面,叫劃入。
四、化出化入
又稱「溶出溶入」,也是電影中鏡頭轉換的一種手法。在一個畫面逐漸隱去(化出)的同時,另一個畫面逐漸顯露(化入)。這常常用在前後兩個相互聯系的內容和場景,造成慢慢過渡的'感覺。
五、疊印
指兩個畫面甚至三個畫面疊合印成一個畫面。常表現劇中人物的回憶、夢境、虛幻想像、神奇世界等。
六、其他光學技巧
焦點變虛。畫面的若干畫格焦點變虛,影像逐漸模糊。「虛」的速度和長度可以自由掌握,常表現劇中人視線模糊、昏迷等情景。
定格:常指一個動態鏡頭瞬間靜止在某一畫面上,畫面上顯得顆粒很粗。 倒向印片:把所攝的正常鏡頭按照與動作相反的順序印片。
分割畫面:利用遮片把一個畫面分割成兩個、三個或更多的畫面。
加遮片:當一個演員同時扮演兩個角色出現在同一畫面上時,遮片先加在一側,先曝光另一側,然後再調換遮片和曝光。
3小心字體
剪輯中偶爾會用到字幕,多多注意字體的間距,大小,字體等。杜絕word藝術字,還有一些常用的字幕預設,那個都比較殺馬特風范。個人建議是多用微軟雅黑,不過雅黑不適合大字,方正正中黑和方正大黑也可以推薦一下,一些毛筆字體也還行。顏色一般黑白紅,三色是比較正常的。
4注意音樂
剪輯很多時候會考慮音樂節奏點的問題,不要強行卡點,有時候在逢點必卡往往會出現很多問題,剪輯注重舒緩。快切多了,可以適當方面疏鬆一會。從寫文章的角度來說,就是有起落。有些拍攝還不錯的片子,也會因為同期聲錄音比較渣導致完全毀了意境。
5注意畫面
選擇鏡頭時,就該注意穩定,嚴重抖動的鏡頭,除非是特殊需求,不要千萬不能採用,畫面的構圖也有很多問題,什麼割了頭啊之類的殘缺構圖,新手基本是很難駕馭的。
6把握鏡頭
動、靜鏡頭的結合要合理得當,最好遵循:動接動、靜接靜的鏡頭組合方式。還有就是一個鏡頭的長度,一定要控制好,除非特殊情況,切記使用長鏡頭。要注意前後兩個鏡頭的色調不能跳躍的太重,否則視覺效果會不舒服。
7剪輯的思路
最重要的不是你有多熟練軟體,而是剪輯的思路,也就是你敘訴故事的方式。這跟寫作文寫小說講故事一個道理。剪輯的思路直接決定片子是「俗氣」的或者讓人「眼前一亮」的。你先要在頭腦里生成畫面感,第一個鏡頭是人還是物,以什麼樣的形式出現,用什麼樣的音樂,想要營造一個什麼樣的氛圍,先在大腦里過一遍,無論你會不會使用軟體都不是最重要的,思路放在第一位。一句話就是:你要想清楚你想表達什麼,怎樣來表達。
⑦ 常用電影剪輯技巧
剪輯流暢的秘訣不只是動接動,還有靜接靜、動接靜、靜接動,效果要因片而異,都一樣能剪出很流暢的片子。下面給大家介紹常用電影剪輯技巧,歡迎閱讀!
1 、正確的剪切點:
這里要提到一個畫面頂點的概念,所謂畫面的頂點,是指畫面中動作、表情的轉折點,比如人物手臂完全伸展時,點頭打招呼後低頭動作結束時,收回笑容的瞬間等。因為影像是一連串靜止畫面的連續,前面一個鏡頭的畫面在人眼中會形成殘留的影像,所以在實際剪輯工作中,遇到快速運動(畫面內容)的鏡頭,要將剪切點提前一點。這樣可產生體現出影像的旋律感和舒適感。比如一個翻書的動作,我們可以把最開始的剪切點選擇在翻書動作已經開始的狀態,若把翻書這個動作分解成25幀畫面,那麼就選擇從第4或5幀處進入。將後點設為第21幀左右,這樣不會對觀眾理解翻書動作產生影響,相反,還能表現出動作的旋律感和前後鏡頭的連貫性。
2 、 動作剪輯中的'固定規則 :
將同一連續動作用不同機位和景別連接起來。據說由於一盤膠片時間很短,從前常常要因為更換膠片而不得不中斷對一個動作的拍攝,然而人們發現用不同的鏡頭連接起來的同一個動作,看上去效果卻出奇的流暢,給人以深刻印象,後來演變成動作剪輯的固定方法。
第一點:動作以 7:3 連接。
同一機位,不同景別時一般採取這種方法。如正面拍攝一個投手投球的動作,一個全景、一個近景,可以在全景開始30%或70%處接近景投手的細節,使整體動作達到流暢。當然根據素材的不同,可以故意將某些鏡頭剪切掉或是重疊起來,使整個動作體現另外的含義。
第二點;把兩個動作連接成一個。
將不同的被拍攝物體的多個動作連接成一個,也叫「單個動作剪輯」.如擊球動作,一般會這樣處理:打出全壘打→投手回頭→一壘手回頭→遠遠飛出去的球。採用這種剪輯方法,兩位選手回頭的動作就重復了,會給觀眾造成沉悶的印象。通過「單個動作剪輯」會把這兩個回頭動作整合成一個,通過剪輯來消除時間差。如在投手回頭動作的前半部分進行剪切,連接一壘手回頭的後半部分,這樣能加強速度感並使畫面連貫。當然在實際剪輯中我們為可以在加一組現場觀眾回頭的鏡頭,來強化飛得很高很遠的球。
第三點:有目的地重疊動用,用以強調。
如動作影片中必殺技的鏡頭,可以採用不同角度重放,或同角度快慢鏡重放。強化視覺沖擊力。成龍影片經常使用。
動作連接的畫點:
將時間看起來較長的鏡頭作為主要鏡頭;考慮畫面的上下左右,以免影響動作的連續性;大幅度改變動作和攝像機的位置會增強畫面的氣勢按照實際時間進行的連接看上去會比較拖沓,因此要壓縮過渡動作中能省略的部分。特別是動作激烈的場面,鏡頭的長度要縮短,要盡量在動作頂點處進行連接。
3 、 場景轉換和和製造連接點
第一點:相溶:指讓前面的畫面慢慢消失,同時讓後面的畫面徐徐出現。 第二點:淡入淡出:以黑色過渡。 第三點:用遮掩物連接不同場景。 第四點:用模糊畫面連接不同的場景。 第五點:用運動造成的模糊效果連接鏡頭。 第六點:用一樣的風景來連接鏡頭。「空切」 第七點:用曝光效果連接鏡頭。「廣告和音樂電視」 第八點:用分割畫面過渡到後續鏡頭。
⑧ 影視剪輯的技巧
影視剪輯的技巧
影視剪輯,作為影視藝術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在電影電視的發展過程中應運而生、獨立出現並完善的;同時,剪輯藝術的進步,又極大地影響和推動了影視藝術的提高和發展。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影視剪輯的技巧。歡迎大家閱讀學習。
簡要概括地說,影視剪輯的本質就是通過主體動作的分解組合,完成蒙太奇形象的塑造;剪輯的任務則主要是以下5個方面:
1)選用剪輯素材;
2)制定剪輯方案;
3)確定剪輯手段;
4)選擇剪接點;
5)把握剪接基調。
影視剪輯的任務是繁重的,正確、合理、高明的剪輯,能夠增強影視片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對影視片創作的成功有重大影響,因此,剪輯人員必須努力提高影視剪輯技巧水平,以求卓有成效地圓滿完成所承擔的藝術創作任務。
一般講影視剪輯技巧,就是指剪輯的藝術手段、處理手法、蒙太奇方法,這是剪輯藝術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全面來講,所謂影視剪輯技巧,實際上包括剪輯技術和剪輯手段兩大部分,具體而言,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研究。
1、影視剪輯技術
影視剪輯技術,主要是指剪接工藝、操作規程與鏡頭連接。電影剪輯師要懂得膠片的識別與保養,器材的識別與使用,鏡頭的識別與連接,鏡頭的分類與保管;明白正片、底片的工藝,電影生產的工藝;掌握接片、卷片的方法,聲畫同步的方法,鏡頭的選擇與連接的方法等等。電視剪輯師則要懂得磁帶的識別與保管,機器的識別與使用,鏡頭的識別與連接;明白一次剪輯與脫編的工藝,電視生產的工藝;掌握組編、插編的方法,聲音捅上、拖下的方法,畫面無聲插入的方法,鏡頭的選擇與連接的方法等。雖然這些都是技術性很強的具體技法,但他們都是剪輯的基本功,必須熟練地全面地予以掌握。
2、影視剪輯手段
影視剪輯手段即狹義的剪輯技巧是多種多樣、各具功用、各有獨到之處的。常用的剪輯技巧手段,分類而言,大致有以下一些:
1)畫面處理:分剪多用法,反復插接法,移植借用法,挖格省略法拼接延長法等;2)動作處理:動作分解法,動作增減法,動作錯覺法等;
3)情緒處理:鏡頭長度延伸法,短鏡頭跳切法等;
4)段落處理:移位調整法,增刪精簡法,「留格」停頓法,「附加技巧」(電視稱之為「特技」,指畫面附加的隱、顯、化、劃、疊印等光學技巧或特殊技巧)運作法等;
5)聲音處理:聲音的刪挖、串改移位法,對白的平剪同位法,對白的串剪錯位法,音樂的拼接挖剪法,音響的特殊配置法等。
對於上述影視剪輯手段,本文以無畫面附加技巧的剪輯為例進行補充說明。無畫面附加技巧,就是全片不採用任何畫面技巧來結構整部影視片,而是利用鏡頭畫面直接切出、切入的方法銜接鏡頭,連接場景,轉換時空,使整部影視片以無技巧的剪輯方法來進行結構處理。這種方法,一般稱為現代手法(相對於傳統的有畫面附加技巧的剪輯而言),通常稱之為「跳切」。「切」,是「切換」的簡稱,是影視技術最基本的一種鏡頭轉換方式,它是指不用任何光學技巧如隱、顯、化、劃、疊印等之類來作為過渡,而是直接由一個鏡頭轉換為另一個鏡頭或由一場戲轉換為另一場戲。而「跳切」是「切」的一種,它可以不顧及一般切換時所要遵循的時空和動作的連續性,而是以動作的跳躍式組接來突顯、強調所要表達的內容,從而省略時空過程。當然,跳切也不是隨意的,它必須遵從生活上的邏輯性和適應觀眾欣賞心理的連貫性。
3、熟練掌握電影、電視剪輯的差別
就剪輯技巧而言,電影電視基本上是相同的。但是,由於電影與電視的差異性,在剪輯方面自然有所差別。這種差別,顯示出電影剪輯和電視剪輯各自的優長短絀。認識這種差別,掌握這種差別,對於理解和運用影視剪輯技巧至關重要。電影與電視在剪輯上的差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電影膠片剪輯是形象的「直觀剪輯」,看得見,摸得著,人物動作、景物動作、鏡頭動作一目瞭然,操作便利,處理科學;電視磁帶剪輯是視像的「感官剪輯」,人物動作、景物動作、鏡頭動作只能看到一幀畫面,摸不著,難度大,技巧性很強,全憑剪輯者的藝術感覺;
2)電影聲音剪輯是聲像的「直感剪輯」,摸得著,精確度高,多聲道混合錄音科學,聽覺形象完美;電視聲音剪輯是「感受剪輯」,摸不著,看不見,憑剪輯人員對聲音的直接感受,聲音合成較為簡單,聽覺形象較差;
3)電影前期錄音的剪輯嚴謹、精細。由於受膠片的限制,不可能將一首歌、一個舞蹈、一段戲曲從頭到尾拍完,而是在一條錄音帶上分鏡頭,以單個鏡頭的拍攝方法,全方位地體現,但製作起來較為繁難;電視前期錄音的剪輯由於不受磁帶的限制,對一首歌、一個舞蹈、一段戲曲可以從頭至尾錄下來再插接各種不同景別的鏡頭,製作簡便、見效快,但往往因對細節的處理不夠精細,而給後期剪輯帶來諸多不便;
4)電影畫面附加技巧和字幕製作局限性大,復雜困難;電視畫面附加技巧和字幕製作簡便科學,質量也高。
綜上所述,文中所提出的這些手段、手法和技巧,均為影視剪輯所獨有。剪輯人員必須努力熟悉、學習、掌握、苦練這些基本功,以便達到能夠合理、精確、熟練、創造性地進行剪輯工作的目的。作為剪輯師,技巧掌握得愈多樣愈熟練愈好;但同時又不能一味地賣弄技巧,因為任何技巧的運用都必須服從影視創作的總體構思和藝術要求。
一:影像剪輯者必備
·在有限的素材中找出最好的表情和動作的眼力。
·剪輯素材並發現它們與下一畫面連接的剪切的能力。
·運用影像和選擇音樂的能力,以及製造旋律和情節的創造力。
·剪輯者還要賦予由連續的靜止畫面所組成的電影以跳動感,給影像注入生命。
剪輯者會自然而然地在眾多的鏡頭中找出最棒的表情,找出哪一點是剪切點,這就是剪輯的旋律感。與此同時作品的全貌也會在許許多多的攝影素材中慢慢呈現出來。透過素材,看到作品應有的面貌。
二:尋找剪切點的方法
應該在哪些地方進行剪切和連接呢?尋找剪切點無疑是編輯者的重要工作之一。在這里有點需要注意,這就是畫面的頂點。
所謂畫面的頂點,是指畫面是動作、表情的轉折點,比如人物手臂完全伸展時,點頭打招呼後低頭動作結束時,球體上升即將下落時,收回笑容的瞬間等。
影像是一連串靜止畫面的連續,因為前面的膠片在人眼中會形成殘留的影像,所以膠片上的畫面看起來才是動態的。
因此,越是激烈的運動,在畫面的頂點或者在動作開始的前一刻進行剪切,會在後面的膠片上產生強烈的殘留影像的效果,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產生旋律感的剪切點讓我們以翻書的動作為例,看一下尋找剪切點的方法
如果從動作完全停止的狀態開始拍攝,忠實地將翻書的動作從一開始拍攝到結束,這樣觀眾一看就能知道是翻書的動作。
但是,僅僅讓人看明白是無法體現出影像的美妙之處的,旋律感和舒適感同樣不可缺少。那麼究竟應該怎麼做呢?
我們把最開始的剪切點選擇在翻書動作已經開始的狀態。若把翻書這個動作分解成1~24個畫面,那麼就把最前面的3~4個片斷剪切掉,作為開始的剪切點。
這種改變對於理解翻書的動作沒有任何影響。相反,還能表現出動作的旋律感和舒適感。這種剪輯方法也可以運用到其他影像中去。
四:電影剪輯的正確方法不是只有一個
有一點希望大家不要誤解,那就是剪切點並不是唯一的。
書頁翻到中間時可以作為一個剪切點,翻書動作快要結束的時候也可以作為一個剪切點。
根據作品的不同,前後畫面的不同,剪切點可以有所變化。正確的剪輯方法不是唯一的。
當然,剪輯也有其固定的形式幾約定,它們可以說是剪輯的規則。了解這些規則非常重要,但由於剪輯本身是一項富於創造性的工作,所以有時也會打破規則,進行一些新的嘗試。
五:剪輯的目的
從物理制約中解放,自由控制時間和空間。
·在攝影和製作中有時需要分割鏡頭,在後面把它們構成一個情節。
·在作品中省略故事中實際時間的流逝。
·省略故事中空間的移動。
結合演出意圖構成劇情,確定作品的最終面貌。
·有目的地進行鏡頭的連接,明確、強調想表達的內容。
·使鏡頭的順序和結構更嚴密,突出情節性要素。
六:動作剪輯中的固定規則
被拍攝物體為移動時的剪輯方法。
動作連接,是指對被拍攝物體的動作進行的剪輯。
從前,常常要因為更換膠卷而不得不中斷對一個動作的拍攝,然而用不同的鏡頭連接起來的同一個動作,看上去效果卻出奇的流暢,給人以深刻印象。據說這就是這一剪輯方法的起源所在。
剪輯是影視後期製作的流程之一,它是決定影視片藝術生命的一個關鍵環節,處於影視後期製作中的核心地位。各種鏡頭在被巧妙組接之前,只是一些零碎的片段,是藝術與技術的巧妙融合使之具有敘事傳情的生命力,創作者的思維才情和美學追求滲透其間。但剪輯應特別注意以下幾個問題的處理。
剪輯節奏的處理
影視作品的節奏分為作品的內部節奏和外部節奏。影視作品的內部節奏是由劇本的內部節奏所決定的,它包括故事情節、人物的思想與情緒的起伏等。以主體動作、鏡頭運動、剪輯手段來實現的節奏為影視作品外部節奏。剪輯節奏是運用剪輯手段對影片結構和鏡頭長短的處理形成的`一種韻律。一般來講,剪輯節奏的處理需要考慮諸多的元素,如時空的轉變、不同的視距與角度的造型組合、鏡頭的數量和次序的安排,以及聲畫的結合等。景別的變化盡量做到循序漸進,盡量做到舒緩平滑,避免產生突變的感覺;不同景別的鏡頭持續的時間長短也不同,一般全景維持在8秒左右,中景維持在5秒左右,近景2-3秒之間,特寫1-2秒之間比較恰當。具體鏡頭的時間長短還可結合劇情的矛盾沖突、音樂的旋律與節奏等因素來確定。
畫面的處理與鏡頭的組接方式
影視作品主要是用視覺語言來表現,其畫面必須符合觀眾的思維方式和影視的表現規律,對影視作品的後期製作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自然、流暢,沒有跳躍感,所以對畫面的處理與鏡頭的組接非常重要。在剪輯的過程中,對鏡頭的組接不是簡單的掐頭去尾的連接,而應該是在符合生活邏輯和敘事規律的前提下,進行精心組接,使之做到時間上的連貫和空間上的統一;其次,要做到畫面的匹配,即上下相連的兩個畫面中,同一主體所處的位置要保持一種邏輯關繫上的空間統一性,使得兩個畫面連接在一起時產生自然和諧的關系。
鏡頭間的連接一般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有技巧的連接,其手法有數百種之多,主要利用淡入、淡出、疊化、劃像、定格、翻轉、分屏、跳切、閃回等特技技巧與光學技巧連接鏡頭,使鏡頭的過渡多樣化;另一種是無技巧的連接,主要是利用鏡頭在內容與造型上的關聯,進行自然連接,直接轉場。通常,剪輯的鏡頭分為運動鏡頭(如推、拉、搖、移等)和固定鏡頭(包括主體運動和主體靜止鏡頭)。
為了保證畫面組接的連貫流暢,一般可以靜接靜、動接動、靜接動、動接靜,要求動靜之間有過渡,選擇的切換點適當。如:固定鏡頭之間的組接,因為是靜止(或相對靜止)物體的固定鏡頭相互連接,可採用鏡頭連續組接的方式,截取精彩的動作瞬間或完整的動作過程。運動鏡頭之間的組接,如果主體相同,運動形式不同(如搖鏡頭與拉鏡頭組接),應去除鏡頭相接處的起幅和落幅,即只保留前一個搖鏡頭的起幅和後一個拉鏡頭的落幅;如果主體不同,運動形式相同的鏡頭,應視具體情形決定鏡頭相接處的起落幅的取捨。對於固定鏡頭和運動鏡頭的組接,如果表現靜態對錄時,應使鏡頭相接處的起幅和落幅保持短暫的停留;表現呼應關系時,應視具體情況決定鏡頭相接處的起落幅情況。此外,通常意義的鏡頭組接不能出現越軸現象,以免造成時空關系的紊亂。具體剪輯時根據創作的需要,可能會將一個鏡頭進行分割,甚至可能借用其它場景中的個別鏡頭,在這種情況下,就應確立一個攝像的總方向和總角度,選用的其它鏡頭應向總方向和總角度鏡頭靠攏,再依據方向軸線原理和越軸方法,逐個鏡頭理順鏡頭關系和人物關系。但,有時為了表現人物處於一定的狀態中,反而要用跳軸的技巧以形成一種狀態感,給人一種跳躍的感覺,表現心理和情緒上的變化。
光線與色調的處理
有時在前期拍攝時可能由於場景環境、照明條件、拍攝時間、拍攝設備等外界因素,使得某些鏡頭的光線與色調存在一定的偏差,或者由於素材來源不同也會造成素材色調的明暗不一致,或根據影視作品需要表達出一種情緒,創造出一種意境,形成一種色調,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等,就需要運用非線性編輯軟體或一些影視後期特技合成軟體進行調色處理,使色調與明暗相互銜接,使畫面與主題在內容上、情境上協調起來。如果實在無法校正,則應在兩個不同的鏡頭之間插入一個特寫鏡頭來過渡(緩沖),以減少對觀眾視覺的刺激。
聲畫關系的處理
要處理好影視作品的聲畫關系,實現聲音與畫面的完美結合,應掌握好各種人聲、音樂、音效之間的比例與平衡,做到層次分明,自然流暢,將與內容貼切、音質優美的聲音效果結合畫面傳達給觀眾。為了彌補原聲音的不足,使聲音生動形象地塑造藝術對象,真實地反映現實生活,就必須對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聲音進行加工與處理,通過各種技術手段,如音質調整、混響、延時、變速等,達到特定的藝術效果。聲畫的結合通常為分聲畫同步與聲畫對位兩種形式。聲畫同步表現為人聲、音樂、音效與畫面的緊密結合,節奏與情緒保持一致,即視聽信息是同等合一的,聲音和畫面共時相加構成一個總體信息;聲畫對位指從特定的藝術目的出發,在同一時間內讓聲音與畫面作不同側面的表現,兩者形成「對立」或「平行」的關系,以期更深刻地表達影片內容。
特技的處理
特技在影視後期製作中的作用主要是用於渲染、烘托氣氛,增強畫面的視覺美感,調動觀眾的欣賞情趣等。在特技的選擇與運用中,應注意以下方面。一是特技圖形的選擇應與畫面內容的表達相符。特技圖形的樣式與種類繁多,在考慮畫面內容與特點的基礎上,選擇相宜的特技形式;二是特技圖形的選擇應與前後鏡頭相呼應。在組接鏡頭時,必須顧及前後鏡頭的運動形式、運動方向和運動速度等,設法使特技圖形的運動與前後鏡頭中主體的運動相呼應,這樣才會顯得和諧、自然;三是特技圖形在使用時應注重整體性,成組運用。也就是說選擇同一種形式連續用四至五次以上,使特技段落保持良好的整體感。也可以在保持統一基調的基礎作上,稍變化。
總之,影視後期製作關繫到影視作品的成功與否,它是融技術性、技巧性與藝術性於一體的創作過程,剪輯人員應不斷加強剪輯思維的培養,增強藝術審美能力的修養以及剪輯技巧的掌握,創作出結構嚴謹、節奏流暢、主題鮮明的影視作品。
1、正確的剪切點:
剪輯是將許多零碎的畫面片斷串聯為一個有節奏的整體的過程,這就涉及到一個應該在哪些地方進行剪切和連接的問題。
這里要提到一個畫面頂點的概念,所謂畫面的頂點,是指畫面中動作、表情的轉折點,比如人物手臂完全伸展時,點頭打招呼後低頭動作結束時,收回笑容的瞬間等。
這里要提到一個剪輯技巧:因為影像是一連串靜止畫面的連續,前面一個鏡頭的畫面在人眼中會形成殘留的影像,所以在實際剪輯工作中,遇到快速運動(畫面內容)的鏡頭,要將剪切點提前一點。這樣可產生體現出影像的旋律感和舒適感。比如一個翻書的動作,我們可以把最開始的剪切點選擇在翻書動作已經開始的狀態,若把翻書這個動作分解成25幀畫面,那麼就選擇從第4或5幀處進入。將後點設為第21幀左右,這樣不會對觀眾理解翻書動作產生影響,相反,還能表現出動作的旋律感和前後鏡頭的連貫性。
2、動作剪輯中的固定規則:
指被拍攝物體為移動時的剪輯方法。
方法是將同一連續動作用不同機位和景別連接起來。為什麼這么作:起源傳說:一盤膠片時間很短,從前常常要因為更換膠片而不得不中斷對一個動作的拍攝,然而人們發現用不同的鏡頭連接起來的同一個動作,看上去效果卻出奇的流暢,給人以深刻印象,後來演變成動作剪輯的固定方法。
第一點:動作以7:3連接。
同一機位,不同景別時一般採取這種方法。如正面拍攝一個投手投球的動作,一個全景、一個近景,可以在全景開始30%或70%處接近景投手的細節,使整體動作達到流暢。當然根據素材的不同,可以故意將某些鏡頭剪切掉或是重疊起來,使整個動作體現另外的含義。
第二點;把兩個動作連接成一個。
第一點介紹的是用不同的鏡頭連接同一個被攝物體,此處要介紹將不同的被拍攝物體的多個動作連接成一個,也叫「單個動作剪輯」。如擊球動作,一般會這樣處理:打出全壘打=》投手回頭=》一壘手回頭=》遠遠飛出去的球。採用這種剪輯方法,兩位選手回頭的動作就重復了,會給觀眾造成沉悶的印象。通過「單個動作剪輯」會把這兩個回頭動作整合成一個,通過剪輯來消除時間差。
具體作法是:在投手回頭動作的前半部分進行剪切,連接一壘手回頭的後半部分,這樣能加強速度感並使畫面連貫。當然在實際剪輯中我們為可以在加一組現場觀眾回頭的鏡頭,來強化飛得很高很遠的球(剪輯無定式)。
第三點:有目的地重疊動用,用以強調。
如動作影片中必殺技的鏡頭,可以採用不同角度重放,或同角度快慢鏡重放。強化視覺沖擊力。成龍影片經常使用。
第四點:激烈的動作場面可以省略中間部分。
第五點:連接FrameIn和FrameOut畫面。
第六點:用暗鏡頭或共同點連接不同被拍攝物體的動作。
作用是大幅度縮減時間,增加影片的速度感。MTV常用。
動作連接的畫點:
將時間看起來較長的鏡頭作為主要鏡頭
考慮畫面的上下左右,以免影響動作的連續性
大幅度改變動作和攝像機的位置會增強畫面的氣勢
按照實際時間進行的連接看上去會比較拖沓,因此要壓縮過渡動作中能省略的部分。特別是動作激烈的場面,鏡頭的長度要縮短。
同時拍攝而成的素材理論上可以在任意一點進行剪輯,但是選擇不同的剪切點,重復或省略一些鏡頭,動作會更流暢。
同一動作使用不同的畫面連接時,要盡量在動作頂點處進行連接。
3、場景轉換和和製造連接點
第一點:相溶:指讓前面的畫面慢慢消失,同時讓後面的畫面徐徐出現。
與剪切相比,給人的印象更加柔和,使用起來也非常簡單,可以說幾乎是不會失敗的場景轉換方法。
第二點:淡入淡出:以黑色過渡。
第三點:用遮掩物連接不同場景。
第四點:用模糊畫面連接不同的場景。
第五點:用運動造成的模糊效果連接鏡頭。
第六點:用一樣的風景來連接鏡頭。「空切」
第七點:用曝光效果連接鏡頭。「廣告和音樂電視」
第八點:用分割畫面過渡到後續鏡頭。
4、其他有代表性的剪輯方法:
第一點:讓同時進行的不同鏡頭交替出現。
第二點:當連接很困難時,乾脆跳出。
第三點:用不同框架的鏡頭連接,產生節奏感。「一般採用三個鏡頭一組漸進」
;⑨ 影視剪輯的小技巧精編
影視剪輯的小技巧精編
剪輯就是將影片製作中所拍攝的大量素材,經過選擇、取捨、分解與組接,最終完成一個連貫流暢、含義明確、主題鮮明並有藝術感染力的作品。接下來由我分享一些有關影視剪輯的小技巧。
一、影視剪輯者必備
在有限的素材中找出最好的表情和動作的眼力,剪輯素材並發現它們與下一畫面連接的剪切的能力,運用影像和選擇音樂的能力,以及製造旋律和情節的創造力。
剪輯者還要賦予由連續的靜止畫面所組成的電影以跳動感,給影像注入生命。 剪輯者會自然而然地在眾多的鏡頭中找出最棒的表情,找出哪一點是剪切點,這就是剪輯的旋律感。與此同時作品的全貌也會在許許多多的攝影素材中慢慢呈現出來。透過素材,看到作品應有的面貌。
二、尋找剪切點的方法
應該在哪些地方進行剪切和連接?尋找剪切點無疑是編輯者的重要工作之一。 在這里有點需要注意,這就是畫面的頂點。 所謂畫面的頂點,是指畫面是動作、表情的轉折點,比如人物手臂完全伸展時,點頭打招呼後低頭動作結束時,球體上升即將下落時,收回笑容的瞬間等。 影像是一連串靜止畫面的連續,因為前面的膠片在人眼中會形成殘留的影像,所以膠片上的畫面看起來才是動態的。 因此,越是激烈的運動,在畫面的頂點或者在動作開始的前一刻進行剪切,會在後面的膠片上產生強烈的殘留影像的效果,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產生旋律感的剪切點
讓我們以翻書的動作為例,看一下尋找剪切點的方法。 如果從動作完全停止的狀態開始拍攝,忠實地將翻書的動作從一開始 拍攝到結束,這樣觀眾一看就能知道是翻書的動作。 但是,僅僅讓人看明白是無法 體現出影像的美妙之處的,旋律感和舒適感同樣不可缺少。那麼究竟應該怎麼做呢? 我們把最開始的剪切點選擇在翻書動作已經開始的狀態。若把翻書這個動作分解成1~24個畫面,那麼就把最前面的3~4個片斷剪切掉,作為開始的剪切點。
這種改變對於理解翻書的動作沒有任何影響。相反,還能表現出動作的旋律感和舒適感。這種剪輯方法也可以運用到其他影像中去。
四、電影剪輯的正確方法不是只有一個
有一點希望大家不要誤解,那就是剪切點並不是唯一的。 書頁翻到中間時可以作為一個剪切點,翻書動作快要結束的時候也可以作為一個剪切點。 根據作品的不同,前後畫面的不同,剪切點可以有所變化。正確的剪輯方法不是唯一的。 當然,剪輯也有其固定的形式幾約定,它們可以說是剪輯的規則。了解這些規則非常重要,但由於剪輯本身是一項富於創造性的工作,所以有時也會打破規則 ,進行一些新的嘗試。
五、剪輯的目的
從物理制約中解放,自由控制時間和空間 ·在攝影和製作中有時需要分割鏡頭,在後面把它們構成一個情節 ·在作品中省略故事中實際時間的流逝 ·省略故事中空間的移動 結合演出意圖構成劇情,確定作品的最終面貌 ·有目的地進行鏡頭的連接,明確、強調想表達的內容 ·使鏡頭的順序和結構更嚴密,突出情節性要素。
六、動作剪輯中的固定規則
被拍攝物體為移動時的剪輯方法。 動作連接,是指對被拍攝物體的動作進行的剪輯。 從前,常常要因為更換膠卷而不得不中斷對一個動作的拍攝,然而用不同的鏡頭連接起來的同一個動作,看上去效果卻出奇的流暢,給人以深刻印象。據說這就是這一剪輯方法的起源所在。
1.動作以7:3連接 首先看一下動作剪輯中的基本之基本,“動作連接”。
“動作連接”是指把一個動作用兩個畫面來連接的剪輯方法。 從理論上說,這兩組影像只是畫面大小上的差別,描述的是同一時刻的同一動作,所以從任何一點開始剪輯都可以。 但是,這時會出現動作不連貫或重復的現象。最終剪輯出來的影像缺少節奏感。 一般的影像剪輯方法是按照7:3或3:7的比例來連接動作,以達到動作流暢的效果。這樣一來,不僅前後動作看起來連貫,節奏感和生動感也應運而生。 當然,按照7:3的比例連接並不是絕對的真理。根據素材和剪切點的不同,人眼有時會產生重復、跳越的錯覺。 所以,故意將某些鏡頭剪切掉或是重疊起來,動作反而看起來更加自然流暢。 在不同的影像中嘗試著改變剪切點來看看效果吧。
2.把兩個動作連接成一個
將不同的被拍攝物體的多個動作連接成一個,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單個動作剪輯”。 下文是使用的範例是:被打出本壘打的投手和一壘手回頭看著飛出去的球。兩位選手在同一時刻完成“回首”這一動作。 要想充分運用甩有的素材,一定會採用這樣的連接:打出全壘打->投手回頭->壘手回頭->遠遠飛出去的球。 但是,採用這種連接方法,兩位選手回頭的動作就重復了,會給觀眾贊成一種沉悶的印象。 單個動作剪輯會把這兩個回頭動作整合成一個,通過剪輯來消除時間差。 具體而言,就是在投手回頭動作的前半部分進行剪切,連接上一壘手回頭動作的後半部分,這樣能加強速度感並使畫面連貫。 動作連接的要點 兩台攝像機在相同的位置和角度拍攝出了兩種不同大小的影像。如果是不同的位置和角度,也可以使用這一規則來處理。 當然,如果素材不是同時拍攝而成的,只要改變一下角度,以某一動作的頂點(某一具特徵性的動作)為剪切點,連接的方法會有很多種。例如,先拍攝球出手前的一瞬間,隨後再拍攝出球後手向下收回的動作,然後把它們進行連接。
以動作為中心進行剪輯時,必須注意幾個方面的問題,以下就是要點所在。
(1)將時間看起來較長的鏡頭作為主要鏡頭。
(2)考慮畫面的上下左右,以免影響動作的連續性。
(3)大幅度改變運用和攝像機的位置會畫面的'氣勢。
(4)按照實際時間進行的連接看上去會比較拖沓,因此要壓縮過渡動作中能省略的部分。特別是動作激烈的場面,鏡頭的長度要縮短。
(5)同時拍攝而成的素材理論上可以在任意一點進行剪輯,但是選擇不同的剪切點,重復或省略一些鏡頭,動作會更為流暢。 ⑥同一動作使用不同的畫面連接時,要盡量在動作的頂點處進行連接。